CN1112995C - 液体容器、制造此容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器、制造此容器的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95C
CN1112995C CN99106449A CN99106449A CN1112995C CN 1112995 C CN1112995 C CN 1112995C CN 99106449 A CN99106449 A CN 99106449A CN 99106449 A CN99106449 A CN 99106449A CN 1112995 C CN1112995 C CN 111299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liquid
produces
produce
cavity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06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2301A (zh
Inventor
宇田川健太
服部省三
山本肇
清水英一郎
日南淳
岩永周三
井上千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645732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12995(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242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2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容器,具有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容腔中包含有由纤维材料形成的一负压产生件并设有一液体供给部和一大气连通部;还具有一液体容腔,设有一与负压产生件容腔相通的连通部并形成一基本隔绝密封的空间且在其中贮存有来自负压产生件提供的液体;还具有一隔板,将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液体容腔分开并形成连通部,其中设有气体导入闭锁装置,它与隔板和包含在负压产生件容腔中的液体配合,除了在液体从液体供给部向外供给期间之外,阻止气体从连通部进入液体容腔,所述气体导入闭锁装置穿过所述负压产生件设置,并设置在连接所述大气连通部和所述连通部的一个大气导入路径上。

Description

液体容器、制造此容器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容器、制造容器的方法、容器的封包,其中容器和记录头彼此制成一体的喷墨头盒以及液体排出记录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喷墨记录等领域中的液体容器。
通常,做为用于喷墨记录领域中的液体容器的墨水池设有一种结构,用于调整贮存在墨水池中的墨水的夹持力以向用于排出墨水的记录头良好地供墨。此夹持力使记录头的墨水排出部的压力相对于大气压力为负值因此称为负压。
做为用于产生这种负压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应提到一种方法提供一渗透性部件和聚氨酯泡沫或一种吸墨部件如墨水池中的油毡,并利用吸墨部件的毛细作用力(吸墨力)。例如,日本专利申请No.6-15839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彼此密度不同的多种纤维在整个墨水池中以高密度纤维和低密度纤维的顺序向记录头的供给通道压缩并堆集。高密度纤维在单位面积上有许多纤维并有强的吸墨力,而低密度纤维在单位面积上有少量的纤维并有弱的吸墨力。纤维之间的边彼此有压力地相接触以防止与空气混合引起的墨水间断。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申请No.7-125232,No.6-40043等中提出了一墨水池,其中设有一液体容腔,尽管使用了一吸墨部件,其每单位面积所含的墨水量增加,并且可以实现稳定地供墨。
附图的图1A是示意性的剖视图,示出使用上述结构的一墨水池的结构。一墨水夹盒10的内部由一隔板38分隔成两个空间,在隔板上有一连通孔(连通部)40。两个空间之一提供一除了隔板38的连通孔40外隔绝密封的液体容腔36并在其中直接容装墨水25,而另一空间提供一负压产生件容腔34,在其中包含一负压产生件32。形成此负压产生件容腔34的一壁表面设有一大气连通部(大气连通口)12用于由于在消耗墨水后将大气传入容器中以及用于将墨水供至未示出的一记录头部的供给口114。在图1A和1B中,负压产生件容装墨水的区域用斜剖线表示。包容在此空间中的墨水由网阵线表示。
在上述构造中,当负压产生件32中的墨水由未示出的记录头消耗时,空气从大气连通口12传入负压产生件容腔34中,并通过隔板38的连通孔40进入液体容腔36。代替之,负压产生件容腔34中的负压产生件32通过隔板的连通孔从液体容腔36注入墨水(以下将称为气体-液体交换作用)。相应地,即使墨水由记录头消耗,负压产生件32根据消耗的量注入墨水,而负压产生件32在其中容装一预定量的墨水并保持负压相对于记录头基本恒定并因此使供给记录头的墨水稳定。这种紧凑且使用效率高的墨水池由本申请的申请人商业化并仍在使用中。
在图1A所示的例子中,做为用于加速大气传导的装置的大气传导槽50设置在负压产生件容腔和墨水容腔之间的连通部附近,而由肋42脱离负压产生件的一空间(缓冲腔)44设置在大气连通部附近。
而且,本申请的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申请No.8-20115中提出了一种墨水池,使用一种包含具有热塑性的烯烃树脂做为墨水池的负压产生件。此墨水池具有良好的墨水贮存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反复应用的特性,因为墨水池外壳和纤维材料由同一种材料形成。
这里,发明人对使用纤维材料做为如图1A所示墨水池的负压产生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即,当在使用例如销售开始前,液体容腔已定位并在如附图中图1B所示在相对于负压产生件容腔重力方向向上,已发现通过使空气经过连通部传入液体容腔,液体容腔中的液体会泄漏到负压产生件容腔而且墨水25会溢出至缓冲腔。如果墨水就此溢至缓冲腔,墨水会通过大气连通口溢出从而会弄脏使用者的手或当密封损坏时墨水会从液体供给口滴下从而弄脏使用者的手等。
上述问题是由于同一渗透材料如常规的聚氨酯泡沫相比使用纤维的吸墨材料部件的下列特性产生的:
(1)由于渗透性大,墨水运动的压力损失小;
(2)墨水与纤维的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之间的差小;以及
(3)在使用纤维的吸墨部件情况下,在纤维之间的间隙中产生一毛细作用力,因此同在聚氨酯泡沫起泡后由槽薄层形成的吸墨材料去除相比毛细作用力的局部强度的差在聚氨酯海棉的槽(约80至120μm)上所占的比例较小。
使用纤维材料做为负压产生件的结构的特有的此问题由发明人首次发现。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使用一种纤维材料做为一负压产生件并仍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液体容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液体容器,它具有一液体容腔,液体容腔具有上述两个紧凑性和高使用效率并能防止液体从液体容腔无意中流向负压产生件容腔,这基于一由于发明人发现的非常规的、新颖的方法,用于取得以上第一目的即当两个负压产生件相互抵靠时其硬度和界面之间的关系。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上述液体容器的方法、一种利用上述液体容器的喷墨头盒等,这将在以下描述。
用于获得以上目的的特别的装置可以从以下结构中理解。
本发明的液体容腔是一种液体容器、具有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容腔中包含有由纤维材料形成的一负压产生件并设有一液体供给部和一大气连通部;还具有一液体容腔,设有一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相通的连通部并形成一基本隔绝密封的空间且在其中贮存有要向所述负压产生件提供的液体;还具有一隔板,将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所述液体容腔分开并形成所述连通部,其特征在于:通过提供与所述隔板和包含在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中的液体配合的气体导入闭锁装置,除了在液体从所述液体供给部向外供给期间之外,阻止气体从连通部进入液体容腔,所述气体导入闭锁装置穿过所述负压产生件设置,并设置在连接所述大气连通部和所述连通部的一个大气导入路径上。
根据上述液体容器,不论液体容器的位置如何,除了在液体从液体供给部供至外部时以外气体从连通部向液体容腔中的传导由包含在由一种纤维材料形成的负压产生件中的液体和气体导入闭锁装置堵塞,从而取得第一目的。
另一方面,在液体供给过程中,液体从负压产生件消耗并因此气体导入闭锁装置使气体-液体转换可以进行并能因此实现一稳定的液体供给同时使液体供给部中的负压基本保持恒定。
而且,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一负压产生件容腔中,在一位于带有一液体容腔的连通部一侧的第一负压产生件和一位于大气连通部一侧的第二负压产生件之间有一毛细作用力比第二负压产生件毛细作用力大的边界层,并构造成通过此层,大气连通部和带有液体容腔的连通部彼此必定相通。液体容器其特征还在于,在销售过程使用开始之前的状态中,不论墨水池的方向如何设置,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和边界层的毛细作用力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第二负压产生件中的墨水-大气界面的水压和边界层的墨水-大气界面的水压之间的差。
在上述结构中,墨水-大气界面有时在第二负压产生件中流动,但不会发生边界层中的墨水-大气界面流动,因为边界层中的墨水总是由等于或大于来自第二负压产生件中墨水水压差的毛细作用力支持。这样,边界层总是充有墨水并因此可以防止大气通过边界层流入第一负压产生件和液体容腔中。相应地,超过可以保持在负压产生件容腔中的量的墨水可以防止从液体容腔中流动,从而实现第一目的。做为进一步的实施例,两个负压产生件本身的毛细作用力可以彼此不同,而不是如上述边界层的毛细作用力强。
而且,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液体容器是这样一种液体容器,具有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容腔中包含有相互压靠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并设有一液体供给部和一大气连通部;还具有一液体容腔,设有一与负压产生件容腔相通的连通部并形成一基本隔绝密封的空间且在其中贮存有要向负压产生件提供的液体;还具有一隔板,将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液体容腔分开并形成连通部,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压靠部的界面与隔板相交叉,第一负压产生件与连通部相通并能只通过压靠部的界面与大气连通部相通,第二负压产生件可以只通过压靠部的界面与连通部相通,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大的那一个比另一个负压产生件硬,而负压产生件容腔充有一定量的液体,液体可由压靠部的整个界面容装而不管液体容器的位置如何,从而实现第二目的。
而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上述液体容腔的方法,一种与在其销售过程中的容器的封包,一种在其中容器和一记录头彼此形成一体的喷墨头盒,以及一种记录设备。
本发明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是这样一种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液体容器具有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其中包含相互抵靠的一第一负压产生件和一第二负压产生件,第二负压产生件比第一负压产生件硬,负压产生件容腔设有一液体供给部和一大气连通部;还具有设有与负压产生件容腔相通并形成基本隔绝密封的空间且在其中贮存有要供给负压产生件的液体的一液体容腔;以及还具有用于将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液体容腔隔开并形成连通部的一隔板,其中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抵靠部的界面与所述隔板相交叉,第一负压产生件与连通部相通并能只通过抵靠部的界面与大气连通部相通,而第二负压产生件能只通过抵靠部的界面与连通部相通,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措施:准备一主体的准备步骤,其中一用于设有液体供给部的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和用于液体容腔的一凹槽与设有连通部的隔板整体形成;第一插入步骤,将第一负压产生件插入用于主体的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中;第一压缩步骤,使第一负压产生件在第一插入步骤之后支撑凹槽的底面,并在插入方向压缩第一负压产生件同时使其相对用于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的内侧滑动;第二插入步骤,在第一插入步骤之后将第二负压产生件插入用于主体的负压产生件容腔中;第二压缩步骤,在第一压缩步骤之后,将第二负压产生件压靠在第一负压产生件上并在插入方向中压缩它同时使其相对用于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内侧滑动;以及封包步骤,将一盖件安装在主体上,盖件设有一用于大气连通部的开口,并盖住两个凹槽,从而形成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液体容腔。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同第二负压产生件相比不硬的第一负压产生件在容器中提前压缩,从而当两个毛细作用力产生件相互压靠时使第一负压产生件更容易变形,从而可以抑制相互压靠的两个负压产生件的表面紧密接触的特性以及那些表面相对于容器主体位置的制造误差。结果,上述容器可以低廉和容易地制造。
而且,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制造一液体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准备步骤,准备一种液体容器,具有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容腔中包含相互压靠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并设有一液体供给部和一大气连通部;还具有一液体容腔,设有一与负压产生件容腔相通的连通部并形成一基本隔绝密封的空间且在其中贮存有要向负压产生件提供的液体;还具有一隔板,将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液体容腔分开并形成连通部,其中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压靠部的界面与隔板相交叉,第一负压产生件与连通部相通并能只通过压靠部的界面与大气连通部相通,第二负压产生件可以只通过压靠部的界面与连通部相通,压靠部的界面的毛细作用力比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大;第一液体注入步骤,将液体注入液体容腔;以及第二液体注入步骤,使负压产生件容腔充有一定量的液体,液体可由压靠部的整个界面容装而不管液体容器的位置如何。
本发明的封包在其中包含上述液体容器,而且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封闭容器的大气连通部和液体供给部的密封装置,以及用于打开密封装置的装置。
而且,本发明的喷墨头盒的特征在于设有上述的液体容器,以及能排出包含在所述容器中液体的一液体排出头部。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上述液体容器,一能排出包含在容器中液体的排出头部以及一用于液体容器的安装部。
至于上述负压产生件的插入,其形式不限于设有液体容腔的容器。
这样,在上述新颖的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是这样一种制造一液体容器的方法,其中在液体容器中包含有相互抵靠的第一负压产生件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第二负压产生件比第一负压产生件硬,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措施:准备步骤,准备主体,其中主体设有一凹槽,凹槽设有支承第一负压产生件的底面;第一插入步骤,将第一负压产生件插入一用于主体的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中;第一压缩步骤,将第一负压产生件在第一插入步骤后支撑凹槽的底面并在第一插入方向压缩第一负压产生件同时使其相对用于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内侧滑动;第二插入步骤,在第一插入步骤后将第二负压产生件插入用于主体的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中;第二压缩步骤,在第一压缩步骤后使第二负压产生件压靠第一负压产生件,并在插入方向压缩第二负压产生件同时使其相对用于负压产生件的凹槽的内侧滑动;以及封包步骤,将一用于盖住凹槽的盖件安装到主体上。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当多个毛细作用力产生件插入容器中时,可以很容易地控制紧密接触状态,而且设有多个毛细作用力产生件的容器可以容易地制造且制造误差小。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一容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液体容器是这样一种液体容器,设有相互压靠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一设有用于包容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凹槽的容器腔体,以及一用于盖住容器腔体开口部使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包含在容器腔体中的盖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负压产生件同第一负压产生件相比较硬,第一负压产生件支承容器腔体凹槽的底面,而且与底面相对的第一负压产生件的那个表面支承第二负压产生件。
根据上述液体容器,设有多个毛细作用力产生件的容器可以由上述制造方法带有很小制造误差地容易地制造。
本发明负压产生件的“硬度”是当包含在液体容腔中的负压产生件的“硬度”,并由推力与负压产生件的变形量的比例(单位:kgf/mm)决定。
关于两个负压产生件的“硬度”的大小,在其中推力与变形量的比例较大的那个负压产生件称为“硬负压产生件”。
图1A和1B是现有技术的一例子。
图2A和2B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A是一剖视图,而图2B是当容器的液体容腔一侧向上时的一剖视图;
图3A和3B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A是一剖视图,而图3B是当容器的液体容腔一侧向上时的一剖视图;
图4A和4B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A是一剖视图,而图4B是当容器的液体容腔一侧向上时的一剖视图;
图5A和5B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A是一剖视图,而图5B是当容器的液体容腔一侧向上时的一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液体容器的修改例的基本部分的一立体图;
图7A、7B和7C是示出具有图6结构的液体容器的液体在开始过程中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示出用于制造本发明液体容器的一设备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9A、9B、9C、9D、9E和9F是示出本发明制造液体容器的另一例子的示意图;
图10A、10B、10C、10D、10E和10F是示出制造本发明液体容器的另一例子的示意图;
图11A、11B、11c、11D、11E和11F是示出制造本发明液体容器的另一例子的示意图;
图12A,12B和12C是由使用本发明制造液体容器方法制造的一容器的示意图,图12A是一剖视图,而图12B和12C是示出用于如图12A所示的容器中的、做为负压产生件的纤维一例子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体容器封包一例子的示意图;
图14A和14B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体容器和一整体头部类型的支座的一立体示意图,图14A示出安装前的状态,而图14B示出安装后的状态;
图15是示出在其上可以支承本发明液体容器的一记录设备一例子的示意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将用墨水做为使用液体的例子用于本发明液体供给方法和液体供给装置的描述中,可使用的液体不限于墨水,而只是做为示例,在喷墨记录领域,液体当然包括用于一记录介质等的处理液。
而且,在每个剖视图中,负压产生件容装墨水的区域由斜剖线表示,而容装在一腔体中的墨水由网阵线表示。
〔第一实施例〕
图2A和2B是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的一液体容器的示意图,图2A是一剖视图,而图2B是当容器的液体容腔一侧向上时的一剖视图。
在图2A中,液体容器(墨水池)100由一隔板138分隔成一负压产生件容腔134和一基本密封的液体容腔136,其中容腔134在其上部通过一通气孔112与大气相通而在其下部与一墨水供给口相通并在其中包含负压产生件,而容腔136在其中包含做为液体的墨水。负压产生件容腔134和液体容腔136只通过形成在接近墨水池100底部的隔板138上的连通部140和用于在液体供给操作中加速大气导入液体容腔中的一大气导向通道150相互连通。以在墨水池100的上壁上向内伸出的形式整体形成多个肋,其中墨水池100的那部分上壁限定负压产生件容腔134,而且肋在其压缩状态中支承包含在负压产生件容腔134中的负压产生件。通过这些肋,在负压产生件的上壁和上表面之间形成一空气缓冲腔。
而且,在设有一供给孔114的一墨水供给缸中设有一比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大且机械强度高的驱动件146,而且驱动件114驱动负压产生件。
做为负压产生件,两个产生毛细作用力类型的负压产生件即由烯烃树脂纤维如聚乙烯形成的一第一负压产生件132B和一第二负压产生件132A包含在本发明的负压产生件容腔中。参数132C表示两个负压产生件之间的边界层,而与隔板138交叉的边界层132C的那部分当液体容器在连通部向下(图2A)的使用中时位于大气导向通道150的上端部之上。而且,包含在负压产生件中的墨水位于边界132C之上,如墨水液面L所示。
第一负压产生件和第二负压产生件之间的边界层受到推动,负压产生件之间的边界层附近与其它区域相比压缩大且毛细作用力强。即,当第一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限定为P1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限定为P2且负压产生件之间的界面的毛细作用力限定为PS时,P2<P2<PS
下面将参照图2B对当包含在这样一个液体容器中的液体的位置在其不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时的状态进行描述。
图2B示出了例如在销售等情况中会发生的液体容腔垂直向上的状态。当液体容器位于这种位置时,负压产生件中的墨水从毛细作用力低的状态移至毛细作用力高的状态,而且在墨水和大气之间的界面L的水压和包含在负压产生件之间的边界层132C中的墨水的水压之间产生水压差。这里,当此水压差比毛细作用力P2和PS之间的差大时,包含在界面132C中的墨水则欲流入第二负压产生件132A中直到此水压差与毛细作用力P2和PS之间的差相等。
但在此实施例的墨水池中,水压差小于(或等于)毛细作用力P2和PS之间的差值并因此包含在界面132C中的墨水保持住且包含在第二负压产生件中的墨水的量不会增加。
在其它状态中,墨水-大气界面L的水压和包含在负压产生件之间的界面132C中的墨水的水压之间的差仍小于毛细作用力P2和PS之间的差,因此界面132C可以保持其整个区域都有墨水而不论其位置的一种状态。因此,在任一种位置中,界面132C与隔板和包含在负压产生件容腔中的墨水一起起气体导入闭锁装置的作用,用于闭锁气体从连通部140和大气传导通道150进入液体容腔并使墨水不会从负压产生件溢出。
在此实施例的情况中,第一负压产生件是一使用一烯烃树脂纤维材料(2但尼尔)的毛细作用力产生类型的负压产生件(P1=-110mmAq),而其硬度为0.69kgf/mm。(毛细作用力产生件的硬度通过测量由φ15mm的一推杆在毛细作用力产生件包含在负压产生件容腔中的状态下推压的斥力和斥力与推进量的比例而确定。)另一方面,第二负压产生件是毛细作用力产生类型的使用与第一负压产生件相同的烯烃树脂材料的负压产生件,但毛细作用力小(P2=-80mmAq),纤维材料的纤维直径大(6但尼尔)且吸收件的硬度高(1.88kgf/mm)。
毛细作用力产生件组合起来,这样如上所述毛细作用力小的负压产生件会相对于毛细作用力高的负压产生件变硬,且它们彼此相互推进,这样本实施例中的负压产生件之间的界面会使毛细作用力变强从而使由第一负压产生件形成的P2<P1<PS的关系被打破。此外,P2和PS之间的差可以等于或大于P2和P1之间的差,因此同两个负压产生件简单地相互支承的情况相比,墨水可以可靠地保持在毛细作用力产生件之间的边界层中。
在此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提供了一毛细作用力强的边界层,即使毛细作用力P1和P2的范围考虑到由于负压产生件的不规则的密度而在彼此重叠部的不规则密度,如上所述在不使用状态中也能防止墨水无意流入负压产生件容腔中,因为界面具有满足上述条件的毛细作用力。
在此,两个负压产生件本身的毛细作用力可取合适的值,以便可以在满足P1<PS且P2<PS的条件下进行良好的墨水供给。在此实施例中,使约P2<P1,这样毛细作用力产生件本身的不规则毛细作用力的影响则在使用液体容器时减小,而上负压产生件中的墨水可以可靠地使用从而使墨水供给特性良好。
〔第二实施例〕
图3A和3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液体容器的示意图,图3A是一剖视图,而图3B是当容器的液体空腔一侧向上时的一剖视图。在此实施例中,一负压产生件容腔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
在图3A中,序号234表示一负压产生件容腔,标号232B表示一第一负压产生件,标号232A表示一第二负压产生件,标号232C表示第一负压产生件和第二负压产生件之间的边界层,标号212表示一大气连通部,序号214表示一供给口,序号246表示一推进件,序号236表示一液体容腔,而序号240表示负压产生件容腔与液体容腔之间的连通部。而且,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负压产生件中的墨水-大气界面由L表示。
在此实施例中,边界层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不与隔板垂直,而是设计成如图3B所示与水平之间成θ角(0°<θ<90°),液体容腔在正上方。
相应地,在图3B所示状态中,如果容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负压产生件的容积相同,水压差在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会变小。相反,可以考虑在边界层垂直于水平方向的状态中水压差和毛细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在此实施例中,两个负压产生件都使用多个具有不同熔点的热模热塑性纤维材料(在此实施例中为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纤维)。在此,当纤维材料热模的温度位于具有低熔点的材料的熔点与具有高熔点的材料的熔点之间时(例如温度为高于聚乙烯的熔点而低于聚丙烯的熔点),具有低熔点的纤维材料可用做粘结剂。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低毛细作用力的负压产生件使用具有低熔点的纤维材料的比例与高毛细作用力的负压产生件的相比较大,从而低毛细作用力的负压产生件同高毛细作用力的负压产生件相比较硬,这样边界层的毛细作用力同高毛细作用力的负压产生件相比可以较高。不改变纤维材料的比例可以变硬的负压产生件的热模制时间会增长。当然上述纤维的设置可用于第一实例中,也可以将用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纤维直径的组合用于本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两个负压产生件之间的边界层的毛细作用力比各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大,从而使边界层用做气体导入闭锁装置,但做为各实施例的一种修改,两个具有不同毛细作用力的负压产生件可以简单地做成互相支撑。在此情况中,两个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之间的差比各负压产生件中的毛细作用力的不规则大,从而制造误差的影响可以减小。但是当两个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之间的差不大或当负压产生件中的毛细作用力的不规则较大时,需要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一样使边界层的毛细作用力比各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大。
〔第三实施例〕
图4A和4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示意图,图4A是一剖视图,图4B是当容器的液体容腔一侧向上时的一剖视图。在此实施例中,负压产生件容腔的结构不同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
在图4A中,序号334表示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序号332表示一负压产生件,序号312表示一大气连通部,序号314表示一供给口,序号346表示一推进件,序号336表示一液体容腔,而序号340表示负压产生件容腔与液体容腔之间的连通部。而且,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负压产生件中的墨水-大气界面由L表示。
在此实施例中,在隔板338上设有一向负压产生件容腔一侧伸出的突出部365,而不是设有两种负压产生件。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此突出部与包含在负压产生件中的液体一起在不使用时堵塞气体向液体容腔中的传导,而且墨水从液体容腔向负压产生件中的流动可以得到抑制。
而且,突出部的一修改例可以为如图5A和5B中以465表示的形状,其中隔板设有一高度差。在图5A中,序号434表示负压产生件容腔,序号432表示一负压产生件,序号412表示一大气连通部,序号414表示一供给口,序号446表示一推进件,序号436表示一液体容腔,而序号440表示负压产生件容腔与液体容腔之间的连通部。
此修改例的特征在于液体容腔的体积可以比第三实施例的大。
〔其它实施例〕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所述,但在下面将描述其它可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其它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除非特别指明,本发明可用于每个实施例。
<液体容器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6、7A至7C描述可适当地用于具有类似第一实施例的一大气传导通道的容器中的进一步的负压控制机构。
图6是示出根据图2A和2B示出的第一实施例液体容器大气传导通道的一修改例基本部分的放大图。
在此修改例中,使其上端支撑并开口进入做为一负压产生件的吸收件中的大气传导通道的两个第一通道51和同一通道51相通并使其下端与一连通部140相通的两个第二通道60在隔板138下方在负压产生件容腔上相互平行。由这些第一通道50和第二通道60构成一大气传导槽,而第二通道60的一部分具有一毛细作用力产生部。这种形式可以确保大气传导的可靠性并减小在气体-液体交换开始时的阻力,因为第一通道51设成大于第二通道60。如下所述,第二通道60可以看做毛细管,通过隔板中的一槽表面和吸收件一侧上的一表面产生毛细作用力。
下面参照图7A至7C详细描述本修改例的液体容器的操作原理。
多个毛细管可看做形成包含在负压产生件容腔中的负压产生件(吸收件)132B,而负压由其新月力产生。通常,在液体容器中,在紧接其开始使用后,做为负压产生件的吸收件充满足够的墨水,因此每个外显的毛细管中的水压平面位于一足够高的水平。
当墨水通过一墨水供给口114消耗时,负压产生件容腔底部的压力下降并且每个外显的毛细管中的水压也下降。即,如图1A所示,根据墨水的消耗量负压产生件132B的气体-液体界面LL下降。
当墨水进一步消耗时,气体-液体界面LL下降并且处于图7B中的状态,大气传导通道的第一通道51的上端位于气体-液体界面LL之上,而大气进入第一通道51中。此时,产生在做为毛细作用力产生部分的第二通道60中的毛细作用力h设成同吸收件132B的外显毛细管的毛细作用力Hs相比较小,因此第二通道60中的新月形由墨水进一步的消耗破坏,如图7C所示,大气X通过第二通道60和连通口140导入液体容腔136而不降低气体-液体界面LL。
当大气X导入液体容腔136中时,液体容腔136中的压力相应地比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底部中的压力高,而且相应于压力差的消除,墨水从液体容腔136供入负压产生件容腔。这样,压力比由第二通道60产生的负压大且墨水流入第二通道60中,从而形成一新月形,因此,可以停止大气进一步导入液体容腔136中。
当墨水进一步消耗时,如上所述第二通道60中的新月形再次破坏而不降低气体-液体界面LL,而大气导入液体容腔136中。相应地,在气体-液体界面LL到达大气传导通道的第一通道51的上端后,在不降低气体-液体界面LL而消耗墨水的过程中第二通道60中的新月形重复破坏和重新形成,换句话说,当大气传导通道的上端保持与大气相通时,产生在液体容器中的负压控制成基本恒定。如上所述,此负压由破坏第二通道60中的新月形的大气使用的力决定,并由第二通道60和所用墨水特性(表面张力、接触角和密度)决定。
相应地,如果产生在做为毛细作用力产生部分的第二通道60中的毛细作用力h设置成处于取决于是一种包含在液体容腔中的排出液的墨水或处理液的颜色和种类而不同的毛细作用力的下限值和上限值之间,同样结构的液体容器可以用于所有种类墨水或处理液而不改变液体容器的结果。
<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
下面将描述一种制造本发明液体容器的方法。
通常,当要将负压产生件插入容器腔体中时,保持在一框架件中的一吸收件由一刚性件如一缸体推入容器腔体中。
具体在设有如图1A和1B所示的液体容腔的形式中,必须将负压产生件与容器腔体内壁紧密接触,这样液体容腔的连通部40和大气可以彼此不直接接触。
当负压产生件要插入如图2A和2B所示的本发明的液体容器中时,首先必须使第一负压产生件132B与容器腔体的内壁紧密接触,这样液体容腔的连通部140和大气可以不直接接触。另外,当多个负压产生件要插入容器腔体中时,需要负压产生件彼此接触的表面的紧密接触,而且需要表面(界面)位于与大气传导通道150的端部相比更同底面隔开。但如果多个负压产生件在其堆起的方向压下时,尽管它们简单做成相互支撑,它们中的一个仍会压坏或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不规则,因此它们两个都是可变形的。
这样,发明人研究了一种制造此容器的方法,它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结果可以将多个负压产生件中相对较软的一个容易地插入容器腔体中并使其压缩。
图8是示出一种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此设备可以实现制造基于发明人上述新奇发明的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方法。在图8中,液体容器的容器腔体1具有一用于设有液体供给部的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和一用于液体容腔的凹槽,这些凹槽与没有一连通部的隔板整体形成,并由一紧固件固定,此紧固件未示出,其中其开口部向上。序号501和502表示在其缸体件延伸方向可滑动的缸体。序号503表示一框架部件(插入卡爪),在此实施例的情况下,四个框架部件由缸体502相互接触从而形成一中空插管。一第一负压产生件132A和一第二负压产生件132B可以包含在此插管中,它们可由缸体501从插管中推出,其中缸体做为一推杆,其外径基本同插管内径相等并能在插管中滑动。
下面参照图9A至9F描述由图8所示的制造设备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图9A至9F示出了制造本发明液体容器方法的一个例子。
首先,如图9A所示,设有容器腔体1,在其中设有用于设有一墨水供给口114的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和用于液体容腔的凹槽,这些凹槽与设有一连通部140和一大气传导槽150的隔板整体形成。大于用于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内部尺寸的第一负压产生件的四个表面由插入卡爪503包围,而缸体501施加在其没有被包围的一个表面上,与此表面相对的表面转向用于容器腔体的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的开口部。通过插入卡爪503,第一负压产生件132B压挤成比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开口部小,而由插入卡爪503形成的插管插入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开口部中(第一插入步骤)。如图2A和2B所示,推进件设在墨水供给口114中,需要提前插入推进件。
接着,如图9B所示,第一负压产生件132B由缸体501压入容器中。此时,插管503前端的位置比第一负压产生件插入位置的上表面更接近入口侧(开口部一侧),从而具有当插管拔出时拔出力不由第一负压产生件132B产生的优点。此后,第一负压产生件132B由缸体501向容器的底面(在此实施例中,此表面设有液体供给口)推进,从而使第一负压产生件到达底面。此后,第一负压产生件进一步压缩直到与第二负压产生件接触的表面受到一些挤压同时第一负压产生件相对于用于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的内侧滑动(第一挤压步骤)。第一负压产生件此时的挤压量当负压产生件在插压前高度为15mm时为0.2至1.5mm的顺序。通过使第一负压产生件在容器中在插入方向中提前压缩,具有第一负压产生件在插入第二负压产生件时容易挤压的优点。
在此,在本实施例的液体容器中,为了方便容器的模制,形成提供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的侧面设有一种梯度使平行底面的横截面积从凹槽开口部向底面减小,因此通过上述压缩步骤,第一负压产生件的上表面(图9B中的α)优先变形。
接着,如图9C所示,同上述第一负压产生件一样,第二负压产生件从插管503中由缸体501推入容器中。当完成插入时,第二负压产生件支承第一负压产生件,如图9D所示。此后,第二负压产生件由缸体进一步推动,从而在插入方向第二负压产生件压缩,同时相对于用于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内侧滑动(第二挤压步骤)。在此,为了确保负压产生件之间的紧密接触,在图9A至9F所示的制造方法中,需要设置使整个两个负压产生件由缸体挤压的值大于第一负压产生件由缸体挤压的值。
此后,如图9E所示,提供设有一大气连通开口112并盖住全部两个上述凹槽的盖件2,并如图9F所示固定在容器腔体1上,从而形成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和一液体容腔,这样就形成了容器。在制造出的容器中,界面132C位于比大气传导通道150的端部更远离底面的一侧上,而且通过由一下面将描述的液体倾注方法倾注液体,可以提供如图2A和2B所示的液体容器。
这样,在上述制造方法中,第一负压产生件同第二负压产生件相比不硬且在容器中提前压缩,这样当两个毛细作用力产生件彼此驱进时,第一负压产生件可以更优先变形,从而抑制了两个负压产生件相互支承的表面之间的紧密接触的特征,并降低了表面相对于容器腔体的位置误差。结果,本发明的液体容器可以低成本且容易地制造出来。
在上述例子中,负压产生件两次插入容器腔体中,制造本发明液体容器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的形式,两个负压产生件可以一次插入。这样,下面将参照图10A至10F描述两个负压产生件一次插入的制造方法的例子。图10A至10F示出本发明液体容器制造方法的另一个例子。
首先,如图10A所示,第一负压产生件132B和第二负压产生件132A插入插管503中,插管的一端插入与容器腔体1的底面相对的开口部中。此时需要同参照图9A至9F所述插管503的前端的位置比第一负压产生件132B插入的位置的上表面更接近开口部。
接着,如图10B所示,第二负压产生件由缸体501向容器底面压下,从而将第一负压产生件压入容器中(第一插入步骤)。这里,第一负压产生件在其插入方向向前没有障碍,直到它到达底面。另外,还相对于其侧方,第一负压产生件从具有窄横截面积的插管里移入有较宽横截面积的容器中,因此在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中的压缩释放并即使第一负压产生件由缸体压缩通过比第一负压产生件硬的第二负压产生件,其力也可以可靠地传至第一负压产生件。为了使上述插入光滑更加需要使插管的内表面如用特氟隆制成以减小插管内表面和负压产生件之间的摩擦系数。
如图10B所示,第一负压产生件从插管推出进入容器中,插管和缸体以一个部件移动,如图10C所示,而第一负压产生件进一步压向底面。结果,第一负压产生件其一个表面与插管和第二负压产生件接触,而其相对表面支撑容器腔体的底面,而且第一负压产生件进一步压缩直到其与第二负压产生件接触的表面受到一些挤压同时相对于用于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的内侧滑动(第一压缩步骤)。
这里,除了开始的毛细作用力产生件之间的硬度差异外,此时第二负压产生件在插入方向使其侧面由插管覆盖并在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压缩,而第一负压产生件使其侧面逐渐向具有较宽横截面积的容器内部移动。相应地,对在插入方向的压缩力,第一负压产生件比第二负压产生件更容易变形。还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容器的内壁表面设有一梯度,这样支撑第二负压产生件的第一负压产生件的那部分表面在第一压缩步骤中可以优先变形。
此后,如图10D所示,插管拔出而缸体的位置保持或向底面施加一力,而第二负压产生件在插入方向压缩同时由缸体进一步相对用于负压产生件的凹槽的内侧滑动(第二压缩步骤)。这里,第二负压产生件较硬并由缸体向下保持,从而即使在插管拔出时在第二负压产生件中产生拔出力,也不会产生界面132C与第一负压产生件移动。
此后,如图9E和9F所示,设置盖件2(图9E)并且将盖件2安装在容器腔体1上从而形成容器。
图11A至11F是示出如图10A至10F所示制造方法一修改例的示意图,并与图10A至10F相对应。下面主要描述此修改例与图10A至10F所示实施例的区别。
在图11A至11F所示的修改例中,同图10A至10F所示形式相比,插管的端部插入容器中的插入位置更接近底面一侧。
因此,在如图11B所示第一负压产生件完全从插管推出进入容器中之前,第一负压产生件与容器底面接触。
于是,在此修改例中,第一压缩步骤在如图11C所示第一负压产生件完全从插管推出进入容器中之前进行,而不会如图10C那样缸体与插管作为一个部件压缩。即,在此修改例中,第一压缩步骤只由缸体通过第二负压产生件进行。这里,除了毛细作用力产生件之间开始的硬度差外,此时第二负压产生件使(几乎全部)其侧面在插入方向盖有插管并在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中压缩,而第一负压产生件使其侧面逐渐移向具有一较宽横截面积的容器的内部。相应地,在此修改例中,对在第一压缩步骤中的缸体在插入方向中的压缩力,第一负压产生件比第二负压产生件更容易优先变形。
此实施例在上述的第一压缩步骤与图10A至10F所示的制造方法不同,但此后,如图11D至11F,容器的制造方法由与图10D至10F相同的步骤进行。在此实施例中,同如图10A至10F所示的制造方法相比,不需要移动插管并因此可以使如图8所示的制造设备简化。
上述制造一液体容器的方法适合设有本发明液体容腔的液体容器,但当然不限于此。即,它也可以用于制造如图12A所示设有多个负压产生件632A和632B的液体容器600的制造方法。图12A是一剖视图,示出制造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方法适用的容器的例子,并且负压产生件632A相对负压产生件632B较硬,容器腔体601的底面设在两个负压产生件之间的界面的负压产生件632B一侧,而一个盖件设在负压产生件632A一侧。与上述制造方法有关所述的容器侧面的梯度如图12A典型地示出。
在图12A中,示出了容器腔体601的底面设有一墨水供给口614而盖件设有大气连通部612的例子,而它们的位置不限于图12A所示的形式,而是可以根据由负压产生件产生的毛细作用力的大小相反。但是如果同如图2A等所示的设有液体容腔的液体容器的例子一样相对硬的负压产生件毛细作用力较弱,各负压产生件可以在制造容器的过程中产生所需的毛细作用力,因此产品的毛细作用力大小的不规则度可以变小,而这是需要的。
而且,当上述负压产生件632A和632B由例如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种纤维材料形成时,纤维通常有某种方向性,如在公开号为No.9-183236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这样,如图12B所示,在其中负压产生件632A的纤维650均匀的方向下成为朝向容器腔体601底面的方向(插入过程中的压缩方向),而且如图12C所示,在其中负压产生件632B的纤维651均匀的方向F成为平行于容器腔体601底面的方向(与插入过程中压缩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从而相对于其插于容器中的方向两个负压产生件之间的硬度差可以变大。
<液体倾注和封包>
下面将参照图8对做为本发明液体容器在销售过程中的液体倾注入容器和封包进行描述。
首先描述一种倾注液体的方法。以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为例,准备一个其中设有液体的容器,而其液体容腔充满液体且其负压产生件容腔盛有可由负压产生件之间的整个边界层恒定容装的一定量的液体而不管液体容器的位置。其中以这样一种方式倾注了预定量液体的液体容器使边界层可以起气体导入闭锁装置的作用。可用一种常规的方法作为将液体倾注入各容腔中的方法。
本发明可通过如上所述倾注预定量或较大量的液体在销售过程中有效地防止空气进入液体容腔中,但发现人已发现有关要倾注的液体量的更合适的条件,作为他们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此合适的条件将在下面描述。
在将在下面描述的液体由上述液体倾注步骤倾注入液体容器中之后,液体容器使其大气连通口和墨水供给口由密封件等密封,此后运输至使用者。在液体容器中在此销售之后及在密封件打开之前,第一负压产生件几乎100%充满液体,但第二负压产生件有时盛有空气和液体的混合物。
如果液体容器的密封打开使空气和液体在第二负压产生件中一同混合,当在液体容器的密封打开之前其中的压力比在其中密封打开的环境中的大气压力高时(即,当密封在一减小的压力环境下打开时),液体容器中的空气在密封打开过程中膨胀。此时,如果在第二负压产生件中的空气是由液体包围并与大气隔绝的空气泡,它可以将第二负压产生件中的液体推至一缓冲部并在最坏的情况中,液体可以从大气连通部或墨水供给部溢出。
这样,当发明人对此现象进行仔细研究后,他们发现充满在负压产生件容腔中的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液体量包含在其中。
这样,当在图2A和2B中示出的液体容器中时,液体容腔的体积为6.7cc而第一负压产生件的体积为4.2cc,第二负压产生件的体积为5.4cc而形成第二负压产生件的缓冲腔的表面为8×40mm,而液体在1.0大气压力的条件下倾注,而此后墨水供给口和大气连通口封闭而注入负压产生件容腔中的第二负压产生件中的液体量和当销售后在0.7大气压力下密封打开时液体的泄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查,得出如下面表1的结果:
                    表1
样品 注入第二负压产生件液体的比例 当密封打开时液体的泄漏
A 63%
B 67%
C 69%
D 73% 发生泄漏
E 77% 发生泄漏
F 85% 发生泄漏
G 89% 发生泄漏
从此表中可见,在上述形式中,将墨水注入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比例小于70%,这样即使在液体容器打开之前液体容器中的压力和容器打开时大气压力彼此显著不同时也可以可靠地防止液体从液体容器中的泄漏。
液体注入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比例的上限主要由第二毛细作用力产生件的体积和形成第二负压产生件的缓冲腔表面之间的关系变化,而且如果例如第二负压产生件的容积相同,但形成缓冲腔的表面相对较大,即使液体注入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比例比上述值大一些,液体也将在容器打开过程中不泄漏。相应地,最佳比例可以根据各种情况决定,但通常当使用此液体容器做为喷墨记录领域的液体容器时,此上限的数约为60%至85%。
下面将对销售过程中的封包进行描述。为了售出其中已由上述制造一液体容器的方法倾注了一预定量的液体(液体倾注法)的容器,需要在销售过程中密封大气连通口和墨水供给口。这样,它们通过利用封包未密封。本发明的封包具有用于密封其中已倾注液体的容器的液体供给口14和大气连通部12。
在图8所示的封包的一例子中,大气连通部的密封由一大气连通部密封件94进行而墨水供给部的密封由一未示出的罩进行。密封也可以用下面将描述的一盖件完成而不用罩。
在此例中,大气连通部密封件94的一部分完整地伸过墨水池的后表面并提供一手柄部90。手柄部的一部分设有一用于清楚显示其为手柄部的显示部91。围绕大气连通部密封件和罩设有一盖住它们的圆柱形盖件93。
在此种封包中,不仅大气连通部和液体供给孔得以密封,而且还提供了气体导入闭锁装置与隔板和包含在负压产生件容腔中的液体一起除了在液体从液体供给部向外供给时堵塞气体从连通部传入液体容腔中,从而不管容器位置如何可以防止液体向外泄漏。
在上述封包情况下,使用者首先看见上面形成有显示部91的手柄部并因此可以抓住此手柄部以开始打开封包的工作。这样,盖件由大气连通部密封件的端部92拆除而且大气连通部得以打开,此后罩可以去除。通过这样规定打开密封的顺序,在密封打开过程中可以用上述气体导入闭锁装置防止液体从液供给口的泄漏。
<喷墨头盒>
下面将参考图9A至9F描述本发明液体容器可应用的一喷墨头盒。
在图9A至9F中,序号116表示一可弹性变形并与液体容器(墨水池)100外侧形成一体的杠件,而在其中间部位上形成一限止凸台。
序号20表示一喷墨头盒,其上安装有上述的墨水池100,而在此实施例中,它在其中包含由如深蓝C、红M和黄Y组成的墨水池100(100C、100M和100Y)。一彩色的喷墨头22整体设在喷墨头盒20的上部中。彩色喷墨头22设有多个面向下的排出口。这些记录头在喷墨记录装置中使用设有产生热能做为用来使墨水排出的能量装置(例如电-热转换件等)的系统,并通过热能在墨水中产生状态变化,从而实现高密度和高连续性的记录。
接着墨水池100从其图9A所示状态推入喷墨头盒20中以使其墨水供给缸体114可以与彩色喷墨头22的墨水供给缸体接收部配合而彩色喷墨头22的墨水通道缸体可以移入墨水供给缸体114中,其中接收部未示出。因此,杠件116的限止凸台116A与一未示出的形成在喷墨头盒20上预定位置的凸台相配合,而获得如图1B所示的一规则的安装状态。在其上安装有墨水池100的喷墨头盒20进一步支承在将在下面描述的喷墨记录设备的支架上,并可以打印。
当在前面的描述中,液体容器与喷墨头盒隔开,当然它可以与盒成为一体。
<液体排出记录设备>
最后,参考图10A至10F描述能在其上支撑上述液体容器或喷墨头盒的液体排出记录设备。
在图10A至10F所示的记录设备中,序号95表示在其上能去除地支撑液体容器100(或上述喷墨头盒)的支架,序号96表示喷头回收装置,其中装有用于防止墨水从喷头的多个孔变干的喷头帽和用于在喷头工作较差的过程中从多个孔吸收墨水的吸收泵,而序号97表示在其上做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传送的供纸面。
支架95以在回收装置96上的位置为本位,当支架开始如图10A至10F中看时向左扫描时打印开始。
如上所述,根据此申请的第一发明,液体总是包含在靠近连通部的负压产生件中,而除了在液体从液体供给部向外供给外气体从连通部传入液体容腔可以闭锁并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前的状态中经历销售也能进行稳定的供墨的墨水池。
而且,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发明,上述墨水池可以当两个产生件相互支撑时根据两个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硬度和界面设定。

Claims (29)

1.一种液体容器,具有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容腔中包含有由纤维材料形成的一负压产生件并设有一液体供给部和一大气连通部;还具有一液体容腔,设有一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相通的连通部并形成一基本隔绝密封的空间且在其中贮存有要向所述负压产生件提供的液体;还具有一隔板,将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所述液体容腔分开并形成所述连通部,其特征在于:通过提供与所述隔板和包含在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中的液体配合的气体导入闭锁装置,除了在液体从所述液体供给部向外供给期间之外,阻止气体从连通部进入液体容腔,所述气体导入闭锁装置穿过所述负压产生件设置,并设置在连接所述大气连通部和所述连通部的一个大气导入路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其中至少包含两个相互推挤的负压产生件,所述两个负压产生件的推动部的界面与所述隔板相交,所述气体导入闭锁装置是所述推动部的界面,而液体由所述推动部的全部界面支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入闭锁装置是设在所述隔板上的一突出部,而所述突出部插在所述负压产生件中。
4.一种液体容器,具有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容腔中包含有相互压靠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并设有一液体供给部和一大气连通部;还具有一液体容腔,设有一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相通的连通部并形成一基本隔绝密封的空间且在其中贮存有要向所述负压产生件提供的液体;还具有一隔板,将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所述液体容腔分开并形成所述连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隔板相交叉,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与所述连通部相通并能只通过所述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大气连通部相通,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可以只通过所述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连通部相通,所述压靠部的界面的毛细作用力比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大,而5负压产生件容腔有一定量的液体,液体可由所述压靠部的整个界面容装而不管液体容器的位置如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设有一用于传导所述隔板的所述连通部附近的大气的大气传导通道,而所述压靠部的界面和所述隔板之间的交叉部在液体容器处于其使用的位置时设在所述大气传导通道的上端部之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有用于产生毛细作用力的一毛细作用力产生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有用于产生毛细作用力的一毛细作用力产生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比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强。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比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比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强。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比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强。
12.一种液体容器,具有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容腔中包含有相互压靠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并设有一液体供给部和一大气连通部;还具有一液体容腔,设有一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相通的连通部并形成一基本隔绝密封的空间且在其中贮存有要向所述负压产生件提供的液体;还具有一隔板,将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所述液体容腔分开并形成所述连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隔板相交叉,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与所述连通部相通并能只通过所述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大气连通部相通,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可以只通过所述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连通部相通,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中毛细作用力弱的那个比另一个负压产生件硬,而负压产生件容腔充有一定量的液体,液体可由所述压靠部的整个界面容装+而不管液体容器的位置如何。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都由一纤维材料形成,而形成所述毛细作用力弱的负压产生件的纤维的横截面的平均直径比形成另一个负压产生件的纤维横截面的平均直径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都由多种热塑纤维材料构成,在形成所述毛细作用力弱的负压产生件的纤维材料中低熔点的纤维材料的比例比形成另一个负压产生件的低熔点纤维材料的比例更高。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都由多种热塑纤维材料构成,在形成所述毛细作用力弱的负压产生件的纤维材料中低熔点的纤维材料的比例比形成另一个负压产生件的低熔点纤维材料的比例更高。
16.一种液体容器,具有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容腔中包含有相互压靠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并设有一液体供给部和一大气连通部;还具有一液体容腔,设有一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相通的连通部并形成一基本隔绝密封的空间且在其中贮存有要向所述负压产生件提供的液体;还具有一隔板,将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所述液体容腔分开并形成所述连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隔板相交叉,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与所述连通部相通并能只通过所述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大气连通部相通,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可以只通过所述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连通部相通,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和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彼此不同,而负压产生件容腔充有一定量的液体,液体可由所述压靠部的整个界面容装而不管液体容器的位置如何。
17.一种制造一液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液体容器具有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其中包含相互抵靠的一第一负压产生件和一第二负压产生件,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比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硬,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设有一液体供给部和一大气连通部;还具有一液体容腔,设有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相通并形成基本隔绝密封的空间且在其中贮存有要供给所述负压产生件的液体;以及还具有用于将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所述液体容腔隔开并形成所述连通部的一隔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抵靠部的界面与所述隔板相交叉,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与所述连通部相通并能只通过所述抵靠部的界面与所述大气连通部相通,而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能只通过所述抵靠部的界面与所述连通部相通,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措施:
准备一主体的准备步骤,其中一用于设有所述液体供给部的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和用于所述液体容腔的凹槽与设有所述连通部的隔板整体形成;
第一插入步骤,将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插入用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中;
第一压缩步骤,使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在所述第一插入步骤之后支撑所述凹槽的底面,并在所述插入方向压缩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同时使其相对用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的内侧滑动;
第二插入步骤,在所述第一插入步骤之后将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插入用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中;
经二压缩步骤,在所述第一压缩步骤之后,将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压靠在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上并在所述插入方向中压缩它同时使其相对用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内侧滑动;以及
封包步骤,将一盖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其中盖件设有一用于所述大气连通部的开口,并盖住所述两个凹槽,从而形成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所述液体容腔。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准备步骤中准备一用于将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和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保持在其堆积状态的插管和一具有与所述插管内径基本相同的外径并可在所述插管内滑动的推杆,从而在规定的顺序中推出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而所述第一插入步骤在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在所述插管中支承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时进行。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步骤在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在所述插管中时完成。
20.一种制造一液体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准备步骤,准备一种液体容器,具有一负压产生件容腔,在容腔中包含具有相互压靠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并设有一液体供给部和一大气连通部;还具有一液体容腔,设有一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相通的连通部并形成一基本隔绝密封的空间且在其中贮存有要向所述负压产生件提供的液体;还具有一隔板,将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和所述液体容腔分开并形成所述连通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隔板相交叉,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与所述连通部相通并能只通过所述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大气连通部相通,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可以只通过所述压靠部的界面与所述连通部相通,所述压靠部的界面的毛细作用力比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毛细作用力大;
第一液体注入步骤,将液体注入所述液体容腔,以及
第二液体注入步骤,使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充有一定量的液体,液体可由所述压靠部的整个界面容装而不管液体容器的位置如何。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液体注入步骤中,将液体注入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的比例为70%或小于此值。
22.一种包装,在其中包含有设有一大气连通部和一液体供给部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是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并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容器的大气连通部和液体供给部的密封装置,以及用于打开所述密封装置的装置。
23.一种喷墨头盒,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液体容器,以及能排出包含在所述容器中的液体的一液体排出头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墨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排出头部和所述液体容器可去除地安装。
25.一种液体排出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液体容器,一能排出包含在所述容器中的液体的排出头部以及一用于所述液体容器的安装部。
26.一种制造一液体容器的方法,其中在液体容器中包含有一相互抵靠的第一负压产生件和一第二负压产生件,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比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硬,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措施:
准备步骤,准备主体,其中主体设有一凹槽,凹槽设有支承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的底面;
第一插入步骤,将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插入一用于所述主体的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中;
第一压缩步骤,使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在所述第一插入步骤后在所述第一插入方向压缩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同时使其相对用于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内侧滑动;
第二插入步骤,在所述第一插入步骤后将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插入用于所述主体的所述负压产生件容腔的凹槽中;
第二压缩步骤,在所述第一压缩步骤后使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压靠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并在所述插入方向压缩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同时使其相对用于所述负压产生件的凹槽的内侧滑动;以及
封包步骤,将一用于盖住所述凹槽的盖件安装到所述主体上。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主体的凹槽的侧面设有这样一种梯度使平行于所述凹槽底面的横截面面积从所述凹槽的开口部向所述底面减小。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由一种纤维材料形成,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的纤维均匀的方向是在所述第一压缩步骤中与压缩方向相交叉的方向,而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均匀的方向是在所述第一压缩步骤中的压缩方向。
29.一种液体容器,设有相互压靠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一设有用于包容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的凹槽的容器腔体,以及一用于盖住所述容器腔体开口部使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件包含在所述容器腔体中的盖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同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相比较硬,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支承所述容器腔体凹槽的底面,而且与所述支承表面相对的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的那个表面支承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
CN99106449A 1998-05-11 1999-05-11 液体容器、制造此容器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29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737698 1998-05-11
JP127376/1998 1998-05-11
JP127376/98 1998-05-11
JP119634/1999 1999-04-27
JP11963499A JP3278410B2 (ja) 1998-05-11 1999-04-27 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のパッケージ、該容器と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119634/99 1999-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2301A CN1242301A (zh) 2000-01-26
CN1112995C true CN1112995C (zh) 2003-07-02

Family

ID=26457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064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2995C (zh) 1998-05-11 1999-05-11 液体容器、制造此容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6502931B2 (zh)
EP (4) EP0956959B1 (zh)
JP (1) JP3278410B2 (zh)
KR (1) KR100337850B1 (zh)
CN (1) CN1112995C (zh)
AU (1) AU757218B2 (zh)
CA (1) CA2271408C (zh)
DE (3) DE69941521D1 (zh)
ES (2) ES2330012T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6707A (zh) * 2014-06-23 2015-12-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27994B1 (en) * 1994-07-06 2003-0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ink jet head having ink container, ink jet apparatus having ink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ink container
JP3278410B2 (ja) 1998-05-11 2002-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のパッケージ、該容器と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3450798B2 (ja) 1999-04-27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該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液体収納容器、該システム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JP4666805B2 (ja) * 2001-05-10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3667296B2 (ja) * 2001-05-10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DE10229504A1 (de) * 2002-07-01 2004-01-15 Artech Gmbh Design + Production In Plastic Tintenkartusche und kapillarer Tintenspeicher
US6942326B2 (en) * 2002-09-30 2005-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US20040067394A1 (en) * 2002-09-30 2004-04-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quid cartridge
DE10341787B4 (de) * 2003-09-10 2009-12-17 Kmp Printtechnik Ag Tintenpatrone
EP1538000A3 (en) * 2003-12-03 2010-02-24 Dynamic Cassette International Limited An ink cartridge
US7344234B2 (en) 2004-01-21 2008-03-18 Fuji Xerox Co., Ltd. Print head pressure control architectures
JP4164471B2 (ja) 2004-06-01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タンクおよび該液体タンクが搭載される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US7159973B2 (en) * 2004-06-10 2007-01-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Latch release mechanism for printing apparatus components
JP4137010B2 (ja) * 2004-06-11 2008-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用いる液体収納容器
JP2005349795A (ja) * 2004-06-14 2005-12-22 Canon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60077238A1 (en) * 2004-10-13 2006-04-13 Darrell Mann Ink reservoir for an inkjet printing mechanism
US20060232649A1 (en) * 2005-01-18 2006-10-19 Jun-Zhong Wu Ink cartridge for inkjet printer
JP4072967B2 (ja) 2005-03-30 2008-04-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並びに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US7445321B2 (en) * 2005-05-11 2008-11-04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Ink-jet cartridge removal device
US20070035596A1 (en) * 2005-08-10 2007-02-1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k jet cartridge
JP5109270B2 (ja) 2006-03-20 2012-12-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US20080036837A1 (en) * 2006-06-30 2008-02-14 Trevor Daniel Gray Ink Tank with Features to Reduce Undesirable Bubbling
US20080165214A1 (en) * 2007-01-05 2008-07-10 Kenneth Yuen Ink cartridge fluid flow arrangements and methods
DE102007055161A1 (de) * 2007-11-19 2009-05-20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Tintenpatrone,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DE102007055163A1 (de) * 2007-11-19 2009-05-20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Tintenpatrone,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JP5804727B2 (ja) 2011-02-25 2015-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5780785B2 (ja) 2011-03-11 2015-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負圧発生部材の挿入方法および負圧発生部材挿入装置
US10384454B2 (en) * 2012-07-23 2019-08-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filled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illed cartridge
JP6160046B2 (ja) * 2012-09-13 2017-07-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6230231B2 (ja) 2012-12-28 2017-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2019055600A (ja) * 2014-06-23 2019-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EP2987639B1 (en) * 2014-08-19 2016-09-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EP2987640B1 (en) 2014-08-19 2016-09-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JP6843419B2 (ja) * 2016-07-20 2021-03-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ックス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9878554B1 (en) 2016-10-13 2018-01-30 Funai Electric Co., Ltd. Packaging system for fluidic ejection cartridge with controlled protective tape removal
EP3476612A1 (en) 2017-10-30 2019-05-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JP7191602B2 (ja) 2018-09-10 202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EP3901055B1 (en) 2018-12-20 2024-01-1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tray
JP7447508B2 (ja) 2020-01-28 2024-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88829A2 (en) * 1990-11-30 1992-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and recording head having same
US5182581A (en) * 1988-07-26 1993-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unit having an ink tank section containing porous material and a recording head section
EP0730966A2 (en) * 1995-02-21 1996-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EP0791466A2 (en) * 1992-07-24 1997-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ink container
EP0802056A2 (en) * 1993-06-29 1997-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ink jet cartridge having said liquid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and ink jet apparatus having said ink jet cart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3979B2 (ja) 1994-09-16 2004-03-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DE69032807T2 (de) * 1989-09-18 1999-05-12 Canon Kk Eine Tintenstrahlpatrone für eine Tintenstrahldruckkopfbaugruppe und eine solche Baugruppe
JPH0615839A (ja) 1992-07-03 1994-01-25 Citizen Watch Co Ltd インクタンク
JP3187652B2 (ja) 1993-06-29 2001-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該イ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2684508B2 (ja) 1992-07-24 1997-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683187B2 (ja) 1992-07-24 1997-1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
DE69328714T2 (de) 1992-12-25 2000-12-28 Canon Kk Flüssigkeitstrahlkopf und Vorrichtung dafür
US6206513B1 (en) 1993-06-29 2001-03-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unit, an ink jet cartridge having said ink tank unit and an ink jet apparatus having said ink jet cartridge
JPH0752404A (ja) 1993-08-09 1995-02-28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US5790157A (en) * 1993-08-31 1998-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fi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 cartridge
US5657065A (en) * 1994-01-03 1997-08-12 Xerox Corporation Porous medium for ink delivery systems
JP3152839B2 (ja) 1994-07-11 2001-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パッケージの開封方法
EP0685340B1 (en) 1994-05-31 1999-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placeable ink cartridge and seal structure thereof
JPH0820115A (ja) 1994-07-06 1996-01-23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該タンク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EP1027994B1 (en) * 1994-07-06 2003-0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ink jet head having ink container, ink jet apparatus having ink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ink container
JPH0820116A (ja) * 1994-07-06 1996-01-23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JPH08207304A (ja) * 1994-11-03 1996-08-13 Xerox Corp インク供給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EP0711667B1 (en) * 1994-11-11 1999-08-04 Fullmark International (USA), Inc. Ink jet cartridge
JPH08201116A (ja) 1995-01-30 1996-08-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式エンコーダ
JP3227388B2 (ja) 1995-08-02 2001-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吸収体、該インク吸収体を用いたインクタンク、該インクタンク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インクタンクに用いられる繊維塊
JP3174254B2 (ja) 1995-09-29 2001-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US6168266B1 (en) 1995-09-29 2001-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cartridge,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 packaging structure of the ink tank cartridge
DE69725264T2 (de) * 1996-11-15 2004-08-05 Canon K.K. Behälter zum Ausbringen von Flüssigkeit
JP3278410B2 (ja) 1998-05-11 2002-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のパッケージ、該容器と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US6186621B1 (en) * 1999-01-12 2001-02-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Volumetrically efficient printer ink supply combining foam and free ink storag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2581A (en) * 1988-07-26 1993-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unit having an ink tank section containing porous material and a recording head section
EP0488829A2 (en) * 1990-11-30 1992-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and recording head having same
EP0791466A2 (en) * 1992-07-24 1997-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ink container
EP0802056A2 (en) * 1993-06-29 1997-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ink jet cartridge having said liquid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and ink jet apparatus having said ink jet cartridge
EP0730966A2 (en) * 1995-02-21 1996-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6707A (zh) * 2014-06-23 2015-12-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56959B1 (en) 2008-09-17
EP1623835A3 (en) 2006-11-29
KR100337850B1 (ko) 2002-05-24
EP1623835B1 (en) 2009-10-07
CA2271408C (en) 2003-09-02
DE69939566D1 (de) 2008-10-30
EP2062732B1 (en) 2011-11-02
AU757218B2 (en) 2003-02-06
EP1808295B1 (en) 2009-08-05
ES2330012T3 (es) 2009-12-03
US20020167570A1 (en) 2002-11-14
EP1623835A2 (en) 2006-02-08
US20030020792A1 (en) 2003-01-30
CA2271408A1 (en) 1999-11-11
EP0956959A3 (en) 1999-12-01
JP3278410B2 (ja) 2002-04-30
ES2310022T3 (es) 2008-12-16
EP2062732A3 (en) 2009-06-10
CN1242301A (zh) 2000-01-26
AU2805499A (en) 1999-11-18
KR19990088164A (ko) 1999-12-27
EP0956959A2 (en) 1999-11-17
EP1808295A1 (en) 2007-07-18
US6502931B2 (en) 2003-01-07
DE69941232D1 (de) 2009-09-17
DE69941521D1 (de) 2009-11-19
US6758557B2 (en) 2004-07-06
EP2062732A2 (en) 2009-05-27
JP2000033715A (ja) 2000-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95C (zh) 液体容器、制造此容器的方法
CN1102108C (zh) 油墨喷射管、喷墨头及印刷器
CN1061606C (zh) 油墨盒和具有油墨盒的喷墨装置
CN1168605C (zh) 改进的墨盒以及可采用该墨盒的装置
CN1251875C (zh) 墨水容器、记录头以及相应的记录装置
CN1706649A (zh)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
CN1060115C (zh) 可更换的墨水盒
CN1182680A (zh) 待喷液体的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