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5974A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5974A
CN102615974A CN2012100232014A CN201210023201A CN102615974A CN 102615974 A CN102615974 A CN 102615974A CN 2012100232014 A CN2012100232014 A CN 2012100232014A CN 201210023201 A CN201210023201 A CN 201210023201A CN 102615974 A CN102615974 A CN 102615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isplacement
attitude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32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5974B (zh
Inventor
松本齐
木村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15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5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5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5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被设置在液体流道上并对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部,上述压力调节部具有:液体流入部;液体收纳部,其具有隔膜部;连通孔,其使上述液体流入部和上述液体收纳部连通;移动部件,其在上述液体收纳部侧具有与上述连通孔对置的对置面,并能够对应于上述隔膜部的位移而进行移动;位移部件,其使上述对置面的姿态在与上述连通孔对置的第一姿态、和相对于上述连通孔的倾斜度与上述第一姿态有所不同的第二姿态之间进行位移。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及2中,作为液体喷射装置公开了一种喷墨式打印机。
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具备如下机构,即,为了排出自闭阀的压力室内的气泡,而通过凸轮向自闭阀的受压部施加外力而使之位移的机构,所述自闭阀调节向液体喷射头的油墨的供给压。
在专利文献2的打印机中,油墨经由第二油墨罐、第一油墨罐、以及贮液部而向油墨室被供给,在第二油墨罐中,具备通过电机的驱动而使叶片旋转从而对油墨进行搅拌的机构,并且第一油墨罐和第二油墨罐之间经由对油墨的供给压进行调节的单元而连通。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打印机中,为了确保较高的印字品质,常时将油墨的喷射状态及条件保持为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采用如下结构,即,在对墨盒与喷墨头之间进行连接的油墨流道上,设置存留油墨并对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部(压力调节阀或缓冲器等)的结构。但是,由于压力调节部因其功能而使油墨的流动停滞,因此在使用了颜料已分散的油墨等的情况下,存在容易产生其溶剂中的成分的沉积等问题。
虽然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通过凸轮而对自闭阀的受压部施加外力而使之位移的机构,能够期待气泡的排出以及对沉积成分的搅拌,但是需要复杂的机构。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的通过电机的驱动而使叶片旋转从而对油墨进行搅拌的机构中,同样也需要复杂的机构。此外,为了设置该搅拌机构,需要至少能够收纳叶片的搅拌空间,从而具有涉及到结构的大型化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4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619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实施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用复杂的机构的条件下,对压力调节部中的液体的沉积成分进行搅拌的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即,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压力调节部,所述压力调节部被设置在对液体贮留部与液体喷射头之间进行连接的液体流道上,存留液体并对压力进行调节,所述压力调节部具有:液体流入部,其形成有与所述液体贮留部侧连通的液体流入孔;液体收纳部,其形成有与上述液体喷射头侧连通的液体流出孔,并具有根据压力而进行位移的隔膜部;连通孔,其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连通;移动部件,其在所述液体收纳部侧具有与所述连通孔对置的对置面,并能够对应于所述隔膜部的位移而进行移动;位移部件,其根据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压力,而使所述对置面的姿态在与上述连通孔对置的第一姿态、和相对于上述连通孔的倾斜度与上述第一姿态有所不同的第二姿态之间进行位移。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由于液体收纳部的压力而根据压力调节部的隔膜部的位移进行移动的、移动部件的对置面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进行位移,从而根据该对置面的倾斜,而使从液体流入部经由连通孔而向液体收纳部内流入的液体的流动发生变化,进而能够通过该液体的流动的变化而对液体的沉积成分进行搅拌。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具备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从上述液体喷射头抽吸液体,当通过上述抽吸装置的抽吸而达到了预定压力时,上述对置面位移至上述第二姿态。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实施从液体喷射头强制地抽吸液体的清洗时使对置面倾斜,从而使经由连通孔而流入的液体的流动发生变化。由此,在从液体喷射头喷射液体的通常情况下,将对置面保持于第一姿态,从而能够避免因为该倾斜而产生的对压力调节功能的影响。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上述位移部件在上述隔膜部的位移方向上突出,并且,被设置在与上述移动部件的重心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位移部件通过隔膜部的位移而向移动部件施加以该移动部件的重心位置为中心的转矩载荷,从而能够使对置面倾斜。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对置面在处于上述第二姿态时,在如下方向上倾斜,所述方向为,所述对置面相对于形成有上述连通孔的面而分离的距离在隔着上述连通孔的下侧大于上侧的方向。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在对置面处于第二姿态时,将经由连通孔而流入的液体的流动,朝向相对于形成有连通孔的面的距离较大的下侧进行引导,从而能够对存留在该下侧的沉积成分进行搅拌。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上述位移部件具有环状部,所述环状部突出于上述对置面,且于在上述第二姿态时倾斜的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围成环状。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在对置面的倾斜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对经由连通孔而流入并与对置面碰撞后的液体的流动进行限制,从而作为向该对置面的倾斜方向的较强的流动而进行引导,进而能够有效地对液体的沉积成分进行搅拌。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上述位移部件被设置在上述移动部件上。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即使位移部件为易于存留(易于收集)气泡的形状,通过将位移部件设置在根据隔膜部的位移而进行移动的移动部件上,而使该位移部件的姿态与对置面的倾斜一起发生位移,从而能够理想地实施气泡的排出。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上述液体流出孔被设置在上述液体收纳部的底部的上方。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能够在从液体喷射头喷射液体的通常情况下,不使存留在液体收纳部的底部的沉积成分从液体流出孔向液体喷射头被供给。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上述液体流出孔在上述隔膜部的位移方向上,被设置于与上述移动部件对置的区域之外。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由于在隔膜部的位移方向上的与移动部件对置的区域之外,因隔膜部的位移而使容积的变化增大,因此通过将液体流出孔设置在该区域之外,从而能够理想地实施经由液体流出孔的气泡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油墨供给机构的油墨流道的简要结构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自闭阀的侧视图。
图4为沿图3中的A-A线的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清洗时的对置面的姿态的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受压板的结构的图。
图7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受压板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个部件设为能够识别的大小,而适当地改变了各个部件的比例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例示了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PRT的俯视图。
在图1中所示的打印机PRT为,对纸、塑料薄片等薄片状的记录介质M进行输送并实施印刷处理的装置。打印机PRT具备:筐体PB;喷墨机构IJ,其向记录介质M喷射油墨;油墨供给机构IS,其向该喷墨机构IJ供给油墨;输送机构CV,其对记录介质M进行输送;维护机构MN,其实施对喷墨机构IJ的维护动作;控制装置CONT,其对以上各个机构进行控制。
下面,设定XYZ直角坐标系,并且适当地参照该XYZ直角坐标系而对各个结构要素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记录介质M的输送方向表示为X轴方向,将在该记录介质M的输送面上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表示为Y轴方向,并将与包含X轴及Y轴在内的平面垂直的方向表示为Z轴方向。
筐体PB被形成为以Y轴方向为长度方向。在筐体PB内安装有上述的喷墨机构IJ、油墨供给机构IS、输送机构CV、维护机构MN以及控制装置CONT等各个部件。在筐体PB内设置有压印板13。压印板13为对记录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压印板13被设置在筐体PB中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压印板13具有朝向+Z侧的平坦面13a。该平坦面13a被用作对记录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
输送机构CV具有输送辊以及对该输送辊进行驱动的电机等(未图示)。输送机构CV从筐体PB的-X侧向该筐体PB的内部输送记录介质M,并从该筐体PB的+X侧向该筐体PB的外部排出该记录介质M。在筐体PB的内部,输送机构CV对该记录介质M进行输送,以使记录介质M在压印板13上通过。输送机构CV的输送时间和输送量等通过控制装置CONT而被控制。
喷墨机构IJ具有:喷墨头(液体喷射头)H,其喷射油墨;头移动机构AC,其对该喷墨头H进行保持并使之移动。喷墨头H朝向被输送至压印板13上的记录介质M喷射油墨。喷墨头H具有喷射油墨的喷射面Ha。喷射面Ha朝向Z轴方向,并被配置为与压印板13的支承面对置。
头移动机构AC具有滑架CA。喷墨头H被固定在该滑架CA上。滑架CA采用沿着被架设在筐体PB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引导轴8而自由移动的结构。喷墨头H以及滑架CA相对于压印板13而被配置在+Z侧。
头移动机构AC除滑架CA之外,还具有:脉冲电机9;驱动滑轮10,其通过该脉冲电机9而被旋转驱动;从动滑轮11,其在筐体PB的长度方向上,被设置在与设置有驱动滑轮10侧(+Y侧)相反的一侧(-Y侧);正时带12,其被跨接在驱动滑轮10和从动滑轮11之间。
滑架CA与正时带12相连接。滑架CA被设置为能够随着正时带12的旋转而在Y轴方向上移动。当向Y轴方向移动时,滑架CA通过引导轴8而被引导。
维护机构MN被配置在喷墨头H的初始位置处。该初始位置被设定在,对记录介质M实施印刷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初始位置被设置在压印板13的+Y侧。初始位置为,在打印机PRT的电源关闭时或者较长时间未实施记录时等,喷墨头H待机的位置。
维护机构MN具有:覆盖喷墨头H的喷射面Ha的压盖机构CP、和擦拭该喷射面Ha的擦拭机构WP等。压盖机构CP上连接有抽吸泵等抽吸装置SC。通过抽吸装置SC,压盖机构CP能够覆盖喷射面Ha并从喷墨头H抽吸油墨。
油墨供给机构IS向喷墨头H供给油墨。油墨供给机构IS具有多个墨盒(液体贮留部)CTR。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PRT采用墨盒CTR与喷墨头H不同,而未被搭载在滑架CA上的结构(非滑架装载型)。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油墨供给机构IS的油墨流道20的简要结构图。
油墨供给机构IS具有对墨盒CTR和喷墨头H之间进行连接的油墨流道(液体流道)20。在油墨流道20的一端部上设置有油墨供给针21。油墨供给针21被插入到墨盒CTR内,从而使墨盒CTR内部与油墨流道20连通。
经由油墨供给针21而被导入到油墨流道20内的油墨,通过单向阀22而到达减压室23。减压室23具有:隔膜部24,其根据内部压力的大小而进行位移,从而使减压室23的容量发生变化;压缩弹簧25,其对隔膜部24施力。此外,在减压室23上连接有减压泵26和大气开放阀27,所述减压泵26使减压室23的内部成为减压状态,所述大气开放阀27解除减压室23内部的减压状态。
当关闭大气开放阀27并对减压泵26进行驱动时,隔膜部24将克服压缩弹簧25的施力而膨胀,从而能够使油墨从墨盒CTR侧流入到减压室23内。此外,当停止对减压泵26的驱动并开放大气开放阀27时,隔膜部24将通过压缩弹簧25的施力而收缩,从而能够以预定压力使油墨经由单向阀28而从减压室23流出。
从减压室23流出的油墨经由节流阀29、自闭阀(压力调节部)40,而向喷墨头H被供给。节流阀29具有隔膜部30,当通过压盖机构CP的抽吸装置SC而使喷墨头H侧相对于预定压力而被减压时,所述隔膜部30将关闭油墨流道20。抽吸装置SC通过节流阀29而能够实施所谓的节流清洗。
节流清洗是指如下的清洗处理,即,通过抽吸装置SC的驱动而使喷墨头H侧的油墨流道20减压,并且在节流阀29关闭之后使节流阀29的上游侧的、被关闭的流道进一步减压,通过在该减压状态下,从减压室23向节流阀29流入被加压了的油墨,从而使被关闭的流道开放且使油墨强劲地流入到被减压了的喷墨头H侧的油墨流道20内,由此强制地排出自闭阀40、喷墨头H内混入的气泡或粘性增大的油墨等。另外,从喷墨头H强制地被抽吸并排出的油墨,作为废液而被废液吸收材料31吸收。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自闭阀40的侧视图。图4为,沿图3中的A-A线的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另外,图3及图4中的纸面上下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重力方向),而且,符号S模式化地表示油墨内含有的颜料等的沉积成分。
自闭阀40被设置在对墨盒CTR和喷墨头H之间进行连接的油墨流道20上,且作为存留油墨并根据喷墨头H侧的压力而开闭油墨流道20的压力调节阀而发挥功能。自闭阀40与喷墨头H一起被搭载在滑架CA上(参照图1)。
如图4所示,自闭阀40具有开闭连通孔43的开闭阀44,所述连通孔43使被设置在墨盒CTR侧的第一油墨收纳室(液体流入部)41、与被设置在喷墨头H侧的第二油墨收纳室(液体收纳部)42连通。开闭阀44采用如下结构,即,能够根据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而在将连通孔43关闭的位置、和克服开闭压调节弹簧45的施力而将连通孔43开放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本实施方式中的开闭阀44采用如下结构,即,当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达到从大气压降低了100Pa(帕斯卡)的压力时,将通过开闭压调节弹簧45而使连通孔43开放的结构。例如,如果将开闭阀44的全位移行程设为1mm~2mm,则此时的开闭阀44的位移行程被设定为0.03mm~0.05mm。另外,如果在清洗时,抽吸装置SC以从大气压降低了80kPa(千帕斯卡)的压力抽吸油墨,则开闭阀44被设定为,位移大于上述0.03mm~0.05mm的量,例如被设定为进行全位移(1mm~2mm的位移)。
第一油墨收纳室41通过基本部件46而被形成。第一油墨收纳室41具备油墨流入孔(液体流入孔)47,所述油墨流入孔(液体流入孔)47被形成在基本部件46上并与墨盒CTR侧连通。油墨流入孔47经由油墨流道20而与节流阀29(参照图2)相连接。第一油墨收纳室41具有用于贮留从油墨流入孔47流入的油墨的预定的容积。另外,在第一油墨收纳室41中收纳有能够将连通孔43关闭的开闭阀44的一端部、和开闭压调节弹簧45。
第二油墨收纳室42通过基本部件46和隔膜部48而被形成。第二油墨收纳室42具备油墨流出孔(液体流出孔)49,所述油墨流出孔(液体流出孔)49被形成在基本部件46上并与喷墨头H侧连通。油墨流出孔49经由油墨流道20而与喷墨头H相连接。第二油墨收纳室42具有用于贮留从连通孔43流入的油墨的可变的容积。另外,第二油墨收纳室42中收纳有开闭阀44的另一端部、和受压板(移动部件)50。
隔膜部48由多层柔性树脂薄膜形成。隔膜部48以具有预定的松弛度的状态被粘合在基本部件46的一侧表面上。隔膜部48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根据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而进行位移,从而使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容积发生变化的结构。
受压板50采用如下结构,即,其被热溶敷在隔膜部48的面向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树脂层(例如聚丙烯层)上,从而能够与隔膜部48的位移一体地移动。受压板50具有与连通孔43对置的对置面50a。对置面50a上抵接有插通于连通孔43中的开闭阀44的另一端部。开闭阀44的另一端部,被倒角且带有圆润度。
受压板50具有圆板形状(参照图3),其圆形的对置面50a的中心位置(重心位置)与开闭阀44的另一端部抵接。开闭压调节弹簧45的施力朝向使隔膜部48膨胀的方向作用于受压板50上。当油墨在喷墨头H侧被消耗,从而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减小,隔膜部48收缩时,受压板50将克服开闭压调节弹簧45的施力而将开闭阀44压回,从而使连通孔43开放。
在受压板50上设置有位移部件51,该位移部件51根据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而使对置面50a的姿态发生位移。位移部件51在隔膜部48的位移方向(在图4中为纸面左右方向)上突出,并且,在与受压板50的重心位置不同的位置处成对设置(参照图3)。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移部件51从重心位置的下侧的对置面50a朝向形成有连通孔43的基本部件46的连通孔形成面46a而直立设置。位移部件51的前端部被倒角,并带有圆润度。
在进行从喷墨头H强制地抽吸油墨的清洗以外的时间,即,从喷墨头H朝向记录介质M喷射油墨从而进行印刷的通常情况下,位移部件51的前端部以与连通孔形成面46a隔开距离K的方式而配置。具体而言,距离K被设定为,大于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达到小于等于从大气压降低了100Pa(帕斯卡)的压力时的、开闭阀44的位移行程的0.03mm~0.05mm。
对置面50a在清洗时间以外的通常情况下,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如图4所示,保持与连通孔43正对的第一姿态(换言之,对置面50a与从连通孔43延伸出的直线正交的姿态)。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从喷墨头H喷射油墨的通常情况下,对置面50a被固定地保持于第一姿态,因此能够避免对压力调节功能的影响(开闭压的波动等)。
第一姿态下的对置面50a使从第一油墨收纳室41经由连通孔43而向第二油墨收纳室42内流入的油墨的流动,形成为沿着对置面50a的放射性的流动。另外,油墨流出孔49被设置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底部的上方。根据该结构,在从喷墨头H喷射油墨的通常情况下,能够使存留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底部的沉积成分S不会从油墨流出孔49向喷墨头H侧被供给。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清洗时的对置面50a的姿态的图。
位移部件51在通过清洗时的抽吸装置SC的抽吸而达到预定压力时,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如图5所示,使对置面50a位移至相对于连通孔43的倾斜度与上述第一姿态不同的第二姿态。另外,预定压力被设定在,小于从大气压降低了100Pa且大于等于从大气压降低了80kPa的压力的范围内。
位移部件51在隔膜部48的位移方向上突出,并且,被设置在与受压板50的重心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因此,当位移部件51的前端部由于隔膜部48的位移而与连通孔形成面46a接触时,将向受压板50施加以该受压板50的重心位置为中心的转矩载荷,从而能够使对置面50a倾斜。即,位移部件51通过因清洗时的压力而产生的隔膜部48的收缩,而使响应该收缩的受压板50的对置面50a的姿态倾斜,从而通过对置面50a的倾斜来限制从连通孔43流入的油墨的流动,通过改变油墨的流动方向,从而形成搅拌流,进而能够对存留在下侧的沉积成分S进行搅拌。
对置面50a在清洗时,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保持在如下方向上倾斜的第二姿态(换言之,对置面50a与从连通孔43延伸出的直线交叉的姿态),所述方向为,相对于形成有连通孔43的连通孔形成面46a而分离的距离在隔着连通孔43的下侧大于上侧的方向。第二姿态下的对置面50a使从第一油墨收纳室41经由连通孔43而向第二油墨收纳室42内流入的油墨的流动,与对置面50a碰撞而朝向下侧被引导,从而使存留在该下侧的沉积成分S被搅拌。即,由于在对置面50a处于第二姿态时,距连通孔形成面46a的距离较小的上侧,相对于距连通孔形成面46a的距离较大的下侧,流道阻力较大,因此能够使大部分的油墨的流动朝向下侧被引导,从而能够有效地使存留在该下侧的沉积成分S被搅拌。
此外,当对置面50a在如下方向上倾斜时,隔膜部48的上侧与下侧相比将变得更容易收缩,所述方向为,相对于形成有连通孔43的连通孔形成面46a而分离的距离在隔着连通孔43的下侧大于上侧的方向。于是,当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顶部存在气泡时,该气泡将通过隔膜部48的上侧的收缩而被挤出,从而易于随着油墨的流动而从油墨流出孔49被排出至外部。此外,通过将油墨流出孔49设置于在隔膜部48的位移方向上与受压板50对置的区域之外(参照图3),从而由于在与受压板50对置的区域之外,隔膜部48进行收缩,因此气泡容易从油墨流出孔49被排出至外部。
被搅拌了的沉积成分S经由油墨流出孔49而流出,并经过喷墨头H及抽吸装置SC而被废液吸收材料31吸收。以此种方式,通过对沉积成分S进行搅拌,从而即使不像现有的清洗那样将第二收纳室42内的全部油墨变为废液,也能够有效地去除沉积成分S。因此,与现有结构相比,能够减少清洗时的油墨的废液量。
因此,根据上文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一种具有自闭阀40的打印机PRT,所述自闭阀40被设置在对墨盒CTR和喷墨头H之间进行连接的油墨流道20上,且存留油墨并根据喷墨头H侧的压力来开闭油墨流道20从而调节压力,并且,自闭阀40具有:第一油墨收纳室41,其形成有与墨盒CTR侧连通的油墨流入孔47;第二油墨收纳室42,其形成有与喷墨头H侧连通的油墨流出孔49,并具有根据上述压力而进行位移从而使所述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容积发生变化的隔膜部48;连通孔43,其使第一油墨收纳室41和第二油墨收纳室42连通;受压板50,其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侧具有与连通孔43对置的对置面50a,并且能够与隔膜部48的位移一体地进行移动;位移部件51,其根据第二油墨收纳室42侧的压力,而使对置面50a的姿态在与连通孔43正对的第一姿态、和相对于连通孔43的倾斜度与第一姿态不同的第二姿态之间进行位移,自闭阀40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从而使由于喷墨头H侧的压力而根据该隔膜部48的位移进行移动的、受压板50的对置面50a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进行位移,由此根据该对置面50a的倾斜而使从第一油墨收纳室41经由连通孔43向第二油墨收纳室42内流入的油墨的流动发生变化,从而能够通过该油墨的流动的变化而使油墨的沉积成分S被搅拌。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得了能够在不使用复杂的机构的条件下,对自闭阀40中的油墨的沉积成分S进行搅拌的打印机PRT。
以上,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各个结构部件的各种形状与组合等为一个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等而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如图6及图7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位移部件51具有环状部52。环状部52被构成为突出于对置面50a,并于在第二姿态时倾斜的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围成环状。即,环状部52具有如下的形状,即,在处于图7中所示的第二姿态时,围绕连通孔43的环形形状的下方被切除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在对置面50a的倾斜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对经由连通孔43而流入并与对置面50a碰撞后的油墨的流动进行限制,从而通过作为朝向该对置面50a的倾斜方向的更强劲的流动而进行引导,由此能够有效地对油墨的沉积成分S进行搅拌。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将位移部件51设置在受压板50侧的情况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置在基本部件46侧。但是,如图6及图7所示,当位移部件51具有容易存留(容易收集)气泡的环状部52时,通过将位移部件51设置在根据隔膜部48的位移而进行移动的受压板50上,而使该位移部件51的姿态与对置面50a的倾斜一起发生位移,从而能够理想地实施气泡的排出。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对置面50a的倾斜而将油墨的流动方向朝向下方进行引导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即使为其它方向,也由于只要在清洗时于与通常情况不同的方向上形成油墨的流动,即可获得对沉积成分S的搅拌作用,因此例如将油墨的流动方向朝向上方进行引导也能够容易地排出气泡。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将油墨流出孔49配置在连通孔43的垂直下方(图3中为6点钟方向)的情况而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不是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底部,则例如在图3中也可以相对于连通孔43而配置在4点钟方向等。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液体喷墨装置为打印机PRT的情况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打印机,也可以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装置。
此外,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结构。本发明能够转用于具有例如使微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被喷出来的液体的状态,且包含粒状、泪状、从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状态。此外,在此所称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只需为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如粘度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以及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的固形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体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可以举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
符号说明
H…喷墨头(液体喷射头);20…油墨流道(液体流道);
40…自闭阀(压力调节部);41…第一油墨收纳室(液体流入部);
42…第二油墨收纳室(液体收纳部);43…连通孔;
46a…连通孔形成面;47…油墨流入孔(液体流入孔);48…隔膜部;
49…油墨流出孔(液体流出孔);50…受压板(移动部件);
50a…对置面;51…位移部件;52…环状部;SC…抽吸装置;
CTR…墨盒(液体贮留部);PRT…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

Claims (8)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压力调节部,所述压力调节部被设置在对液体贮留部和液体喷射头之间进行连接的液体流道上,存留液体并对压力进行调节,
所述压力调节部具有:
液体流入部,其形成有与所述液体贮留部侧连通的液体流入孔;
液体收纳部,其形成有与所述液体喷射头侧连通的液体流出孔,且具有根据压力而进行位移的隔膜部;
连通孔,其使所述液体流入部和所述液体收纳部连通;
移动部件,其在所述液体收纳部侧具有与所述连通孔对置的对置面,并能够对应于所述隔膜部的位移而进行移动;
位移部件,其根据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压力,而使所述对置面的姿态在与所述连通孔对置的第一姿态、和相对于所述连通孔的倾斜度与所述第一姿态有所不同的第二姿态之间进行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抽吸液体,
当通过所述抽吸装置的抽吸而达到了预定压力时,所述对置面位移至所述第二姿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部件在所述隔膜部的位移方向上突出,并且,被设置在与所述移动部件的重心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置面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在如下方向上倾斜,所述方向为,所述对置面相对于形成有所述连通孔的面而分离的距离在隔着所述连通孔的下侧大于上侧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部件具有环状部,所述环状部突出于所述对置面,且于在所述第二姿态时倾斜的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围成环状。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上。
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流出孔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底部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流出孔在所述隔膜部的位移方向上,被设置于与所述移动部件对置的区域之外。
CN201210023201.4A 2011-01-31 2012-01-29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26159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7641A JP5776188B2 (ja) 2011-01-31 2011-01-31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017641 2011-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5974A true CN102615974A (zh) 2012-08-01
CN102615974B CN102615974B (zh) 2015-07-29

Family

ID=46556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3201.4A Active CN102615974B (zh) 2011-01-31 2012-01-29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80216B2 (zh)
JP (1) JP5776188B2 (zh)
CN (1) CN10261597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1078A (zh) * 2012-11-07 2015-07-1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缓冲器装置
CN109649008A (zh) * 2017-10-11 2019-04-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维护方法
CN110356118A (zh) * 2018-03-26 2019-10-2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10356109A (zh) * 2018-03-26 2019-10-2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8102B2 (ja) * 2012-08-17 2016-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009322B2 (ja) * 2012-11-07 2016-10-1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ダンパー装置
US9079399B2 (en) 2013-05-16 2015-07-14 Océ-Technologies B.V.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rinting system
JP6400093B2 (ja) * 2013-10-22 2018-10-03 エイチピー・サイテックス・リミテッド プリントヘッドへのインク流れの制御
JP6537298B2 (ja) * 2014-04-30 2019-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圧力調整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497967B2 (ja) * 2014-04-30 2019-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圧力調整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415114B2 (ja) * 2014-05-30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貯留ユニットと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貯留ユニットからの気泡の除去方法
JP6601010B2 (ja) * 2015-06-23 2019-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バルブ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バルブユニット
US10654284B2 (en) * 2016-04-19 2020-05-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storage device with multi-position seal assembly
US11077670B2 (en) * 2018-01-30 2021-08-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filling method
JP7056294B2 (ja) * 2018-03-26 2022-04-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46958A1 (en) * 2002-01-22 2003-08-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ng apparatus
CN1775532A (zh) * 2004-11-19 2006-05-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力调整阀、功能液供给装置、及描画装置
CN1832860A (zh) * 2001-11-12 2006-09-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
CN1914039A (zh) * 2004-02-03 2007-02-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力控制阀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1813206A (zh) * 2009-02-23 2010-08-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力调整阀和具有该压力调整阀的液滴排出装置
US20100253752A1 (en) * 2009-04-02 2010-10-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elf-sealing unit, liquid ejecting head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0228238A (ja) * 2009-03-26 2010-10-14 Seiko Epson Corp バルブユニット、流体供給装置、流体噴射装置、バルブ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バルブユニットの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1934A (ja) 1992-03-23 1993-10-1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6540341B2 (en) * 2000-01-29 2003-04-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essure controller for an ink cartridge
JP4155324B2 (ja) * 2002-01-22 2008-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6908180B2 (en) * 2003-02-24 2005-06-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delivery apparatus for inkjet printhead
JP4453364B2 (ja) 2004-01-08 2010-04-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弁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7500618B2 (en) 2003-12-24 2009-03-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Valve device, pressure regulator, carriage,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alve device
JP4874605B2 (ja) * 2005-09-12 2012-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供給容器と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US7568793B2 (en) * 2005-10-28 2009-08-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fluid control in printing device
JP4899656B2 (ja) * 2006-06-19 2012-03-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2007331349A (ja) * 2006-06-19 2007-12-2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2860A (zh) * 2001-11-12 2006-09-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
US20030146958A1 (en) * 2002-01-22 2003-08-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ng apparatus
CN1914039A (zh) * 2004-02-03 2007-02-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力控制阀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775532A (zh) * 2004-11-19 2006-05-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力调整阀、功能液供给装置、及描画装置
CN101813206A (zh) * 2009-02-23 2010-08-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力调整阀和具有该压力调整阀的液滴排出装置
JP2010228238A (ja) * 2009-03-26 2010-10-14 Seiko Epson Corp バルブユニット、流体供給装置、流体噴射装置、バルブ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バルブユニットの製造装置
US20100253752A1 (en) * 2009-04-02 2010-10-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elf-sealing unit, liquid ejecting head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1078A (zh) * 2012-11-07 2015-07-1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缓冲器装置
CN104781078B (zh) * 2012-11-07 2016-08-1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缓冲器装置
CN109649008A (zh) * 2017-10-11 2019-04-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维护方法
CN110356118A (zh) * 2018-03-26 2019-10-2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10356109A (zh) * 2018-03-26 2019-10-2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80216B2 (en) 2013-07-09
JP5776188B2 (ja) 2015-09-09
US20120194620A1 (en) 2012-08-02
JP2012158003A (ja) 2012-08-23
CN102615974B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5974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673127B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8714717B2 (en) Agitat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211931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CN102555476A (zh) 液体供给阀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633265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5667093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2009012382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フラッシング処理方法
JP615645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663971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0030143A (ja) 流体収容容器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JP611212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20214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00837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145586B (zh)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洁方法
JP597928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399154B2 (ja) 圧力調整部、液体噴射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48863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764871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6399156B2 (ja) 液体貯留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44295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790804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6165823A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