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1078A - 缓冲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缓冲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81078A CN104781078A CN201380057993.XA CN201380057993A CN104781078A CN 104781078 A CN104781078 A CN 104781078A CN 201380057993 A CN201380057993 A CN 201380057993A CN 104781078 A CN104781078 A CN 1047810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valve
- access
- buffer device
-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比以往扩大记录头排出墨的精度稳定的排出量的范围的缓冲器装置。作为解决方案,其特征在于,缓冲器装置(20)具备:阀(23、26),其用于开闭连通路(20e、20f);弹簧(24、27),其向阀(23、26)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方向对阀(23、26)施力;承压板(29),其承受大气压,并且靠承压板(29)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头侧室(20a)的容积变化;以及杆构件(30、31),其配置于阀(23、26)以及承压板(29)之间,并将从阀(23、26)以及承压板(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承压板(29)的位置在杆构件(30、31)的每一个能够将从阀(23、26)以及承压板(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的时刻不同,利用阀打开的连通路的截面积的总和根据阀的开闭状况而不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用于排出墨的记录头和用于供给墨的罐在内的喷墨打印机所具备的、抑制压力的变动地将从罐供给的墨供给到记录头的缓冲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缓冲器装置,已知有如下阀单元,该阀单元形成有:压力室,其作为头侧室连通于记录头;墨供给室,其作为罐侧室连通于作为罐的墨盒;以及墨供给孔,其作为连通路将压力室以及墨供给室连通,该阀单元具备:板状构件,其作为阀用于开闭墨供给孔;密封弹簧,其作为弹簧向板状构件闭合墨供给孔的方向对板状构件施力;承压板,其作为承压部承受大气压,并且通过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压力室的容积变化;以及杆构件,其作为力传递部配置于板状构件以及承压板之间,并将从板状构件以及承压板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062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的缓冲器装置中,由于利用阀打开的连通路的截面积与头侧室内的墨的减少量无关地始终为恒定,因此存在头侧室内的墨的压力的变动较大这一问题。例如,关于现有的缓冲器装置,在头侧室内的墨的减少量较少的情况下,在阀打开连通路时,来自罐侧室并经由连通路向头侧室导入的墨的导入量过多,因此头侧室内的墨的压力变得过高。另一方面,关于现有的缓冲器装置,在头侧室内的墨的减少量较大的情况下,在阀打开连通路时,来自罐侧室并经由连通路向头侧室导入的墨的导入量过少,因此头侧室内的墨的压力变得过低。
而且,现有的缓冲器装置因头侧室内的墨的压力的变动较大,因此存在记录头排出墨的精度不稳定这一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头排出墨的精度稳定、且能够比以往扩大排出量的范围的缓冲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是具备用于排出墨的记录头和用于供给上述墨的罐的喷墨打印机所具备的、用于抑制压力的变动地将从上述罐供给的上述墨供给到上述记录头的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器装置形成有:头侧室,其连通于上述记录头;罐侧室,其连通于上述罐;以及多个连通路,其用于将上述头侧室与上述罐侧室之间连通,上述缓冲器装置具备:阀,其用于开闭上述连通路;施力构件,其向上述阀关闭上述连通路的方向对上述阀施力;承压部,其承受大气压,并且靠该承压部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上述头侧室的容积变化;以及力传递部,其配置于上述阀以及上述承压部之间,并将从上述阀以及上述承压部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针对多个上述连通路的每一个连通路均具有上述阀、上述施力构件以及上述力传递部,上述承压部的位置在多个上述力传递部的每一个能够将从上述阀以及上述承压部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的时刻不同,利用上述阀打开的上述连通路的截面积的总和根据上述阀的开闭状况而不同。
利用该结构,关于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利用阀打开的连通路的截面积根据头侧室内的墨的减少量而变化,因此能够比以往减小头侧室内的墨的压力的变动。因此,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能够比以往扩大记录头排出墨的精度稳定的排出量的范围。
另外,在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中,也可以是,多个上述阀中的至少一个阀形成有利用其他的上述阀开闭的上述连通路。
利用该结构,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能够使与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多个阀的中心一致,因此即使在能够经由力传递部向承压部传递力的阀因承压部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承压部中的从力传递部承受力的部分的部位的变动。因此,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能够使承压部的位置顺畅地变化。
另外,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也可以具备以上述承压部的位置能够变化的方式支承上述承压部的波纹管部。
利用该结构,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能够通过波纹管部的较大的行程容易地实现承压部向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的较大的位置的变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波纹管部具备多个板部和将上述板部彼此连接并能够弯曲的可弯曲连接部,上述板部以及上述可弯曲连接部形成为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利用该结构,对于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板部以及可弯曲连接部能够通过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来制造。因此,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例如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能够比以往扩大记录头排出墨的精度稳定的排出量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两个阀分别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两个阀分别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两个阀分别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波纹管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图3所示的波纹管部的展开图。
图8是两个阀中的一个阀打开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9是两个阀分别打开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0是图3所示的波纹管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6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1是两个阀分别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3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2是两个阀分别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3以及图11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3是两个阀分别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3、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4是两个阀分别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5是两个阀中的一个阀打开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14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6是两个阀分别打开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14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7是两个阀分别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8是两个阀分别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17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19是两个阀分别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17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20是两个阀中的一个阀打开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17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21是两个阀分别打开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17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0具备沿箭头10a所示的主扫描方向延伸的主体11、用于输送纸张等记录介质90的输送装置12、以及用于供给墨的罐13。
主体11具备沿箭头10a所示的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导轨11a、以及以能够沿箭头10a所示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导轨11a的滑架11b。
输送装置12是相对于主体11的后述的记录头11c沿箭头10b所示的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90的装置。
图2是喷墨打印机10的墨供给系统14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墨供给系统14具备:记录头11c,其用于向记录介质90排出墨10c;上述的罐13,其用于供给墨10c;以及缓冲器装置20,其抑制压力的变动地将从罐13供给的墨10c供给到记录头11c。
记录头11c以及缓冲器装置20搭载于滑架11b。
喷墨打印机10至少按照每种墨10c而具备记录头11c、罐13以及缓冲器装置20。墨10c的种类是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等,例如根据颜色的种类而不同。
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10是如下装置:利用滑架11b使记录头11c相对于不会向箭头10a所示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介质90沿主扫描方向移动,并从记录头11c的喷嘴朝向记录介质90排出墨10c,从而执行利用记录头11c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印刷。另外,喷墨打印机10是如下装置:利用输送装置12相对于不会沿箭头10b所示的副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头11c沿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90,从而在每次结束主扫描方向上的印刷时变更记录头11c相对于记录介质90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
图3是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正面剖视图。
如图3所示,缓冲器装置20形成有连通于记录头11c的头侧室20a、构成将记录头11c以及头侧室20a连通的流路的一部分的流路20b、连通于罐13的罐侧室20c、构成将罐13以及罐侧室20c连通的流路的一部分的流路20d、以及将头侧室20a和罐侧室20c连通的连通路20e以及连通路20f。
图4是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主视图。图5是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俯视图。
如图3~图5所示,缓冲器装置20具备:壳体21,其形成有流路20b以及流路20d;盖22,其固定于壳体21;阀23,其用于开闭连通路20e;弹簧24,其作为施力构件固定于盖22以及阀23,并向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箭头20g所示的方向对阀23施力;O型环25,其固定于壳体21,并在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用于防止壳体21以及阀23之间的墨10c的泄漏;阀26,其用于开闭连通路20f;弹簧27,其作为施力构件固定于盖22以及阀26,并向阀26关闭连通路20f的箭头20g所示的方向对阀26施力;O型环28,其固定于阀23,并在阀26关闭连通路20f的情况下用于防止阀23以及阀26之间的墨10c的泄漏;承压板29,其作为承压部承受大气压,并且通过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头侧室20a的容积变化;杆构件30,其作为力传递部配置于阀23以及承压板29之间,并将从阀23以及承压板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杆构件31,其作为力传递部配置于阀26以及承压板29之间,并将从阀26以及承压板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以及波纹管部32,其以承压板29的位置能够变化的方式支承承压板29。
头侧室20a由壳体21、承压板29以及波纹管部32形成。
罐侧室20c由壳体21以及盖22形成。
连通路20e由壳体21以及杆构件30形成。这里,连通路20e的截面积是在连通路20e被阀23打开而连通路20f也被阀26打开的状态下、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且经由连通路20e以及连通路20f的墨10c的导入量不会比因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导致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减少量多的截面积。即,连通路20e的截面积和连通路20f的截面积的总和是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且经由连通路20e以及连通路20f的墨10c的导入量不会比因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导致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减少量多的充分大的面积。
连通路20f由阀23、杆构件30以及杆构件31形成。即,阀23形成有利用阀26开闭的连通路20f。连通路20f的截面积是在连通路20e被阀23关闭且连通路20f被阀26打开的状态下、因记录头11c排出墨10c的排出量致使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且经由连通路20f的墨10c的导入量比因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导致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减少量多的情况下的截面积。
壳体21形成有供杆构件30插入的孔21a。壳体21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
盖22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盖22通过粘合剂固定于壳体21。
阀23与杆构件30一起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阀23形成有供杆构件31插入的孔23a。
阀26与杆构件31一起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承压板29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承压板29不具有挠性。
杆构件30形成有供杆构件31插入的孔30a、以及在杆构件30接触于承压板29的情况下用于将头侧室20a和孔30a连通的缺口30b。
阀23、弹簧24、O型环25以及杆构件30是针对连通路20e设置的。
阀26、弹簧27、O型环28以及杆构件31是针对连通路20f设置的。
在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承压板29和杆构件30之间的距离比承压板29和杆构件31之间的距离长。
图6是波纹管部3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波纹管部32的展开图。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波纹管部32具备8个板部32a和连接板部32a彼此并能够弯曲的可弯曲连接部32b。板部32a由挠性的膜构件32c和通过粘合剂固定在膜构件32c上的板状构件32d的重叠部分形成。可弯曲连接部32b由膜构件32c形成。板状构件32d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板状构件32d不具有挠性。板状构件32d的形状是梯形。
此外,图7中的右端的两个板状构件32d和左端的两个板状构件32d借助通过粘合剂而固定于板状构件32d自身的未图示的挠性的膜构件而彼此连接。即,右端的两个板状构件32d和左端的两个板状构件32d借助该膜构件以能够弯曲的方式彼此连接。作为该膜构件,也可以代替使用膜构件32c的一部分。
壳体21以及波纹管部32借助通过粘合剂而固定于壳体21以及波纹管部32自身的未图示的挠性的膜构件而彼此连接。即,波纹管部32借助该膜构件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接于壳体21。作为该膜构件,也可以代替使用膜构件32c的一部分。
承压板29以及波纹管部32借助通过粘合剂而固定于承压板29以及波纹管部32自身的未图示的挠性的膜构件而彼此连接。即,波纹管部32借助该膜构件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接于承压板29。作为该膜构件,也可以代替使用膜构件32c的一部分。
图8是阀26打开连通路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正面剖视图。
图3所示的承压板29的位置是杆构件31能够将从阀26以及承压板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的时刻的承压板29的位置。图8所示的承压板29的位置是杆构件30能够将从阀23以及承压板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的时刻的承压板29的位置。如上述那样,在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承压板29和杆构件30间的距离比承压板29和杆构件31间的距离长。因此,图3所示的承压板29的位置和图8所示的承压板29的位置不同。
接下来,对缓冲器装置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O型环28固定于阀23后,将杆构件31插入到阀23的孔23a以及杆构件30的孔30a,将弹簧27固定于阀26。
接着,在将O型环25固定于壳体21后,将杆构件30插入到壳体21的孔21a,将弹簧24固定于阀23。
接着,通过粘合剂将盖22固定于壳体21。因此,弹簧24固定于盖22以及阀23,弹簧27固定于盖22以及阀26。
最后,通过粘合剂将波纹管部32固定于壳体21以及承压板29。
接下来,对缓冲器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则缓冲器装置20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减少。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减少,则头侧室20a的容积减少,因此承压板29伴随着波纹管部32的收缩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这里,在承压板29接触于杆构件31的情况下,在经由杆构件31从承压板29承受的力和因连通路20f侧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是从弹簧27承受的力和因罐侧室20c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以下时,阀26不能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在阀26不能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经由杆构件31连接于阀26的承压板29也不能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在承压板29不能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头侧室20a的容积保持恒定而减少量,因此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降低。
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降低,则承受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以及大气压的承压板29经由杆构件31按压阀26的力增加。
若经由杆构件31从承压板29承受的力和因连通路20f侧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大于从弹簧27承受的力和因罐侧室20c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则阀26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即,阀26打开连通路20f。此时,经由杆构件31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按压阀26的承压板29伴随着阀26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的移动而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另外,波纹管部32伴随着承压板29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的移动而收缩。
因此,缓冲器装置20从图3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8所示的状态。
罐侧室20c内的墨10c因罐13存在于比罐侧室20c高的位置而被施加较高的压力,因此若连通路20f打开,则该墨10c通过连通路20f而导入到头侧室20a。这里,在缓冲器装置20成为图8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由于杆构件30的缺口30b将头侧室20a以及孔30a连通,因此连通路20f也不会因承压板29和杆构件30的接触而关闭。
在墨10c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的导入量比因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导致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减少量多的情况下,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增加。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增加,则头侧室20a的容积增加,因此承压板29伴随着波纹管部32的伸长而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
若承压板29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则在弹簧27的作用力下借助杆构件31向承压板29按压的阀26伴随着承压板29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的移动而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即,阀26关闭连通路20f。
因此,缓冲器装置20从图8所示的状态再次变化为图3所示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在墨10c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的导入量比因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导致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减少量小的情况下,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减少。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减少,则头侧室20a的容积减少,因此承压板29伴随着波纹管部32的收缩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这里,在承压板29接触于杆构件30的情况下,在经由杆构件30从承压板29承受的力和因连通路20e侧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是从弹簧24承受的力和因罐侧室20c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以下时,阀23不能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在阀23不能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经由杆构件30连接于阀23的承压板29也不能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在承压板29不能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头侧室20a的容积保持恒定而减少量,因此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降低。
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降低,则承受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以及大气压的承压板29经由杆构件30按压阀23的力增加。
若经由杆构件30从承压板29承受的力和因连通路20e侧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大于从弹簧24承受的力和因罐侧室20c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则阀23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即,阀23打开连通路20e。此时,经由杆构件30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按压阀23的承压板29伴随着阀23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的移动而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另外,波纹管部32伴随着承压板29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的移动而收缩。
因此,缓冲器装置20从图8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9所示的状态。
图9是阀23、26分别打开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正面剖视图。
罐侧室20c内的墨10c因罐13存在于比罐侧室20c高的位置而被施加较高的压力,因此若缓冲器装置20成为图9所示的状态,则墨10c通过连通路20e而导入到头侧室20a。
这里,如上述那样,连通路20e形成为在连通路20e被阀23打开且连通路20f也被阀26打开的状态下、墨10c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的导入量不会比因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导致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减少量多的截面积。因此,若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导入墨10c,则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增加。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增加,则头侧室20a的容积增加,因此承压板29伴随着波纹管部32的伸长而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
若承压板29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则在弹簧24的作用力下借助杆构件30向承压板29按压的阀23伴随着承压板29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的移动而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即,阀23关闭连通路20e。
因此,缓冲器装置20从图9所示的状态再次变化为图8所示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那样,关于缓冲器装置20,利用阀23、26打开的连通路的截面积与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减少量相应地变化。例如,在喷墨打印机10执行文字的印刷等墨10c的使用量较少的印刷的情况下等、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减少量较少的情况下,缓冲器装置20利用阀26仅打开连通路20f,从罐侧室20c经由连通路20f向头侧室20a导入少量的墨10c。另一方面,在喷墨打印机10执行整面涂覆的印刷等墨10c的使用量较多的印刷的情况下等、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减少量较多的情况下,缓冲器装置20以利用阀26打开连通路20f的状态进一步利用阀23打开连通路20e,从罐侧室20c经由连通路20e以及连通路20f向头侧室20a导入大量的墨10c。因此,关于缓冲器装置20,能够比以往减小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压力的变动,从而能够比以往扩大记录头11c排出墨10c的精度稳定的排出量的范围。
O型环25有时因墨10c的影响而变质,与阀23相粘而难以分离。同样,O型环28有时因墨10c的影响而变质,与阀26相粘而难以分离。这里,与阀23相比较,阀26的面积较小,因此因罐侧室20c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较小。即,在阀26借助杆构件31从承压板29被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按压的情况下,与阀23相比较,该阀26以较大的力向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移动。因此,与阀23相比较,阀26即使与因墨10c的影响而变质的O型环28相粘,也能够容易地离开O型环28。
关于缓冲器装置20,由于通过阀26开闭的连通路20f形成于阀23,因此能够使阀23、26在阀23、26开闭连通路20e、20f的方向、即与箭头20g或者箭头20h所示的方向正交方向上的中心一致。因此,关于缓冲器装置20,即使在能够借助杆构件将力传递到承压板29的阀因承压板29的位置的变化从仅有阀26变化为阀23以及阀26这两者的情况下,即使在能够借助杆构件将力传递到承压板29的阀因承压板29的位置的变化从阀23以及阀26这两者变化为仅阀26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承压板29中的从杆构件承受力的部分的部位的变动。结果,缓冲器装置20能够使承压板29的位置顺畅地变化。
缓冲器装置20具备以承压板29的位置能够变化的方式支承承压板29的波纹管部32,因此能够通过波纹管部32的较大的行程容易地实现承压板29向箭头20g或者箭头20h所示的方向的较大的位置的变化。
缓冲器装置20并非如以后述的第3实施方式那样靠挠性的膜构件自身的变形使承压板29的位置变化,而是利用波纹管部32的折叠的变形使承压板29的位置变化,因此无需沿与箭头20g或者箭头20h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以能够改变承压板29的位置能够变化的方式支承承压板29的后述的膜构件232(参照图17。)那种挠性的膜构件。因此,关于缓冲器装置20,能够使与箭头20g或者箭头20h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以往小型化。
此外,由于缓冲器装置20无需沿与箭头20g或者箭头20h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以能够改变承压板29的位置的方式支承承压板29的后述的膜构件232(参照图17。)那种挠性的膜构件,因此能够比后述的第3实施方式增大承压板29在与箭头20g或者箭头20h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面积。因此,缓冲器装置20能够通过大气压容易地利用承压板29承受阀23、26打开连通路20e、20f所需的力。
图10是波纹管部3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6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以上说明的波纹管部32是图6所示的构造。然而,波纹管部32也可以是图10所示的构造。在图10中,对于波纹管部32,将板部32a和连接板部32a彼此且能够弯曲的可弯曲连接部32b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在图10中,可弯曲连接部32b为了做成能够弯曲而形成得比板部32a薄。
对于缓冲器装置20,在波纹管部32是图10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板部32a以及可弯曲连接部32b能够通过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来制造。因此,对于缓冲器装置20,在波纹管部32是图10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与波纹管部32是图6所示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例如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图11是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3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如图11所示,缓冲器装置20也可以在壳体21以及承压板29之间具备弹簧33。缓冲器装置20在采用图11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能够相对于大气压将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可靠地维持为负压。
图12是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3以及图11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以上说明的杆构件31与阀26一起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然而,如图12所示,杆构件31也可以与承压板29一起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图13是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3、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以上说明的杆构件30与阀23一起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然而,如图13所示,杆构件30也可以与承压板29一起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第2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参照图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喷墨打印机10的结构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4是阀123、126分别关闭连通路120e、120f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120的正面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与喷墨打印机10(参照图1。)取代缓冲器装置20(参照图3。)而具备图14所示的缓冲器装置120的结构相同。
与缓冲器装置20相比较,缓冲器装置120取代连通路20e(参照图3。)以及连通路20f(参照图3。)而形成有将头侧室20a以及罐侧室20c连通的连通路120e以及连通路120f。
与缓冲器装置20相比较,缓冲器装置120取代壳体21(参照图3。)、盖22(参照图3。)、阀23(参照图3。)、弹簧24(参照图3。)、O型环25(参照图3。)、阀26(参照图3。)、弹簧27(参照图3。)、O型环28(参照图3。)、杆构件30(参照图3。)以及杆构件31(参照图3。)而具备如下构件:壳体121,其形成有流路20b以及流路20d;盖122,其固定于壳体121;阀123,其用于开闭连通路120e;弹簧124,其作为施力构件固定于盖122以及阀123,并向阀123关闭连通路120e的箭头20g所示的方向对阀123施力;O型环125,其固定于壳体121,并在阀123关闭连通路120e的情况下用于防止壳体121以及阀123之间的墨10c的泄漏;阀126,其用于开闭连通路120f;弹簧127,其作为施力构件固定于盖122以及阀126并向阀126关闭连通路120f的箭头20g所示的方向对阀126施力;O型环128,其固定于壳体121,并在阀126关闭连通路120f的情况下用于防止壳体121以及阀126之间的墨10c的泄漏;杆构件130,其作为力传递部配置于阀123以及承压板29之间,并将从阀123以及承压板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以及杆构件131,其作为力传递部配置于阀126以及承压板29之间,并将从阀126以及承压板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
头侧室20a由壳体121、承压板29以及波纹管部32形成。
罐侧室20c由壳体121以及盖122形成。
连通路120e由壳体121以及杆构件130形成。这里,连通路120e的截面积是在连通路120e被阀123打开而连通路120f也被阀126打开的状态下、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且经由连通路120e以及连通路120f的墨10c的导入量不会比因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导致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减少量多的截面积。即,连通路120e的截面积和连通路120f的截面积的总和是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且经由连通路120e以及连通路120f的墨10c的导入量不会比因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导致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减少量多的充分大的面积。
连通路120f由壳体121以及杆构件131形成。连通路120f的截面积是在连通路120e被阀123关闭且连通路120f被阀126打开的状态下、因记录头11c排出墨10c的排出量致使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且经由连通路120f的墨10c的导入量比因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导致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减少量多的情况下的截面积。
壳体121形成有供杆构件130插入的孔121a、以及供杆构件131插入的孔121b。壳体121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
盖122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盖122通过粘合剂固定于壳体121。
阀123与杆构件130一起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阀126与杆构件131一起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阀123、弹簧124、O型环125以及杆构件130是针对连通路120e设置的。
阀126、弹簧127、O型环128以及杆构件131是针对连通路120f设置的。
在阀123、126分别关闭连通路120e、120f的情况下,承压板29和杆构件130间的距离比承压板29和杆构件131间的距离长。
壳体121以及波纹管部32借助通过粘合剂而固定于壳体121以及波纹管部32自身的未图示的挠性的膜构件而彼此连接。即,波纹管部32借助该膜构件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接于壳体121。作为该膜构件,也可以代替使用波纹管部32的膜构件32c的一部分。
图15是阀126打开连通路1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120的正面剖视图。
图14所示的承压板29的位置是杆构件131能够将从阀126以及承压板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的时刻的承压板29的位置。图15所示的承压板29的位置是杆构件130能够将从阀123以及承压板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的时刻的承压板29的位置。如上述那样,在阀123、126分别关闭连通路120e、120f的情况下,承压板29和杆构件130间的距离比承压板29和杆构件131间的距离长。因此,图14所示的承压板29的位置和图15所示的承压板29的位置不同。
接下来,对缓冲器装置12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6是阀123、126分别打开连通路120e、1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120的正面剖视图。
与第1实施方式的缓冲器装置20相同,缓冲器装置120与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导入墨10c、以及从头侧室20a向记录头11c排出墨10c的状况相应地转变到图14、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那样,关于缓冲器装置120,利用阀123、126打开的连通路的截面积与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减少量相应地变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执行文字的印刷等墨10c的使用量较少的印刷的情况下等、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减少量较少的情况下,缓冲器装置120利用阀126仅打开连通路120f,从罐侧室20c经由连通路120f向头侧室20a导入少量的墨10c。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执行整面涂覆的印刷等墨10c的使用量较多的印刷的情况下等、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减少量较多的情况下,缓冲器装置120以利用阀126打开连通路120f的状态进一步利用阀123打开连通路120e,从罐侧室20c经由连通路120e以及连通路120f向头侧室20a导入大量的墨10c。因此,关于缓冲器装置120,能够比以往减小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压力的变动,从而能够比以往扩大记录头11c排出墨10c的精度稳定的排出量的范围。
(第3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参照图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喷墨打印机10的结构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7是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220的正面剖视图。图18是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20的主视图。图19是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20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与喷墨打印机10(参照图1。)取代缓冲器装置20(参照图3。)而具备图17~图19所示的缓冲器装置220的结构相同。
与缓冲器装置20相比较,缓冲器装置220取代壳体21(参照图3。)、承压板29(参照图3。)以及波纹管部32(参照图3。)而具备如下构件:壳体221,其形成有流路20b以及流路20d;承压板229,其作为承压部承受大气压,并且靠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头侧室20a的容积变化;以及挠性的膜构件232,其以承压板229的位置能够变化的方式支承承压板229。
头侧室20a由壳体221、承压板229以及膜构件232形成。
罐侧室20c由壳体221以及盖22形成。
壳体221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壳体221通过粘合剂固定有盖22。
承压板229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承压板229不具有挠性。承压板229通过粘合剂固定于膜构件232。
在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承压板229和杆构件30间的距离比承压板229和杆构件31间的距离长。
膜构件232通过粘合剂固定于壳体221。
图20是阀26打开连通路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20的正面剖视图。
图17所示的承压板229的位置是杆构件31能够将从阀26以及承压板2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的时刻的承压板229的位置。图20所示的承压板229的位置是杆构件30能够将从阀23以及承压板229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的时刻的承压板229的位置。如上述那样,在阀23、26分别关闭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承压板229和杆构件30间的距离比承压板229和杆构件31间的距离长。因此,图17所示的承压板229的位置和图20所示的承压板229的位置不同。
接下来,对缓冲器装置2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O型环28固定于阀23后,将杆构件31插入到阀23的孔23a以及杆构件30的孔30a,将弹簧27固定于阀26。
接着,在将O型环25固定于壳体221后,将杆构件30插入到壳体221的孔21a,将弹簧24固定于阀23。
接着,通过粘合剂将盖22固定于壳体221。因此,弹簧24固定于盖22以及阀23,弹簧27固定于盖22以及阀26。
最后,将通过粘合剂固定有承压板229的膜构件232利用粘合剂固定于壳体221。
接下来,对缓冲器装置22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1是阀23、26分别打开连通路20e、20f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20的正面剖视图。
与第1实施方式的缓冲器装置20相同,缓冲器装置220与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导入墨10c、以及从头侧室20a向记录头11c排出墨10c的状况相应地转变到图17、图20以及图21所示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那样,关于缓冲器装置220,利用阀23、26打开的连通路的截面积与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减少量相应地变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执行文字的印刷等墨10c的使用量较少的印刷的情况下等、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减少量较少的情况下,缓冲器装置220利用阀26仅打开连通路20f,从罐侧室20c经由连通路20f向头侧室20a导入少量的墨10c。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执行整面涂覆的印刷等墨10c的使用量较多的印刷的情况下等、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减少量较多的情况下,缓冲器装置220以利用阀26打开连通路20f的状态进一步利用阀23打开连通路20e,从罐侧室20c经由连通路20e以及连通路20f向头侧室20a导入大量的墨10c。因此,关于缓冲器装置220,能够比以往减小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压力的变动,从而能够比以往扩大记录头11c排出墨10c的精度稳定的排出量的范围。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器装置具备两个阀,从而执行墨10c的导入量不同的两个阶段的动作、即导入少量的墨10c动作以及导入大量的墨10c的动作作为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导入墨10c的动作。然而,缓冲器装置也可以具备多于两个的阀,从而执行墨10c的导入量不同的比两个阶段多的阶段的流量的动作作为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导入墨10c的动作。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器装置抑制压力的变动地将从罐13供给的墨10c供给到记录头11c。然而,缓冲器装置也可以将除墨10c以外的液体供给到记录头11c。例如,缓冲器装置也可以将从罐13供给的清洗液供给到记录头11c。在将从罐13供给的清洗液供给到记录头11c的情况下,缓冲器装置执行导入大量的清洗液的动作即可。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O型环起到在阀关闭连通路时切断墨10c的流路的作用。因此,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器装置既可以利用除O型环以外的形状的密封材切断阀关闭连通路时的墨10c的流路,也可以不具备O型环等密封材而通过阀自身的压接切断阀关闭连通路时的墨10c的流路。此外,作为密封材,例如能够采用橡胶制的密封材。
附图标记说明
10喷墨打印机;10c墨;11c记录头;13罐;20缓冲器装置;20a头侧室;20c罐侧室;20e、20f连通路;23阀;24弹簧(施力构件);26阀;27弹簧(施力构件);29承压板(承压部);30、31杆构件(力传递部);32波纹管部;32a板部;32b可弯曲连接部;120缓冲器装置;120e、120f连通路;123阀;124弹簧(施力构件);126阀;127弹簧(施力构件);130、131杆构件(力传递部);220缓冲器装置;229承压板(承压部)。
Claims (4)
1.一种缓冲器装置,该缓冲器装置是具备排出墨的记录头和供给上述墨的罐的喷墨打印机所具备的、用于抑制压力的变动地将从上述罐供给的上述墨供给到上述记录头的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器装置形成有:头侧室,其连通于上述记录头;罐侧室,其连通于上述罐;以及连通路,其用于将上述头侧室与上述罐侧室之间连通;
上述缓冲器装置具备:阀,其用于开闭上述连通路;施力构件,其向上述阀关闭上述连通路的方向对上述阀施力;承压部,其承受大气压,并且靠该承压部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上述头侧室的容积变化;以及力传递部,其配置于上述阀以及上述承压部之间,并将从上述阀以及上述承压部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
针对多个上述连通路的每一个连通路均具有上述阀、上述施力构件以及上述力传递部,
上述承压部的位置在多个上述力传递部的每一个能够将从上述阀以及上述承压部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的时刻不同,
利用上述阀打开的上述连通路的截面积的总和根据上述阀的开闭状况而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阀中的至少一个阀形成有利用其他的上述阀开闭的上述连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器装置具备以上述承压部的位置能够变化的方式支承上述承压部的波纹管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波纹管部具备多个板部和将上述板部彼此连接并能够弯曲的可弯曲连接部,
上述板部以及上述可弯曲连接部形成为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45858A JP5973879B2 (ja) | 2012-11-07 | 2012-11-07 | ダンパー装置 |
JP2012-245858 | 2012-11-07 | ||
PCT/JP2013/080025 WO2014073574A1 (ja) | 2012-11-07 | 2013-11-06 | ダンパー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81078A true CN104781078A (zh) | 2015-07-15 |
CN104781078B CN104781078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0684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57993.XA Active CN104781078B (zh) | 2012-11-07 | 2013-11-06 | 缓冲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73879B2 (zh) |
CN (1) | CN104781078B (zh) |
WO (1) | WO201407357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53858A (zh) * | 2017-04-24 | 2017-08-18 | 习水县西科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机 |
CN107081967A (zh) * | 2017-04-24 | 2017-08-22 | 习水县西科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 防漏墨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77186B2 (ja) * | 2014-07-23 | 2017-02-0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ダンパ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6601023B2 (ja) * | 2014-10-27 | 2019-11-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路構造体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10269A (zh) * | 2001-10-05 | 2003-04-16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
JP2005219229A (ja) * | 2004-02-03 | 2005-08-18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1230317A (ja) * | 2010-04-26 | 2011-11-17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2045894A (ja) * | 2010-08-30 | 2012-03-08 | Canon Inc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
CN102615974A (zh) * | 2011-01-31 | 2012-08-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06030A (ja) * | 2004-03-24 | 2005-11-04 | Seiko Epson Corp | アタッチメント、アタッチメントシステム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
-
2012
- 2012-11-07 JP JP2012245858A patent/JP5973879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1-06 WO PCT/JP2013/080025 patent/WO201407357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1-06 CN CN201380057993.XA patent/CN1047810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10269A (zh) * | 2001-10-05 | 2003-04-16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
JP2005219229A (ja) * | 2004-02-03 | 2005-08-18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1230317A (ja) * | 2010-04-26 | 2011-11-17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2045894A (ja) * | 2010-08-30 | 2012-03-08 | Canon Inc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
CN102615974A (zh) * | 2011-01-31 | 2012-08-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53858A (zh) * | 2017-04-24 | 2017-08-18 | 习水县西科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机 |
CN107081967A (zh) * | 2017-04-24 | 2017-08-22 | 习水县西科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 防漏墨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094462A (ja) | 2014-05-22 |
JP5973879B2 (ja) | 2016-08-23 |
WO2014073574A1 (ja) | 2014-05-15 |
CN104781078B (zh) | 2016-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68766A (zh) | 缓冲器装置 | |
CN104781078A (zh) | 缓冲器装置 | |
CN101654017B (zh) | 液体收纳体、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US8356890B2 (en) |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for inkjet printer | |
CN102615974A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2555476A (zh) | 液体供给阀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2014188924A (ja) | ダンパー装置 | |
US20150273842A1 (en) | Liquid container, adapt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CN202592958U (zh) |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 |
US866263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liquid ejection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droplets | |
CN2905439Y (zh) | 喷墨打印机墨盒及其压力平衡阀 | |
US9056477B2 (en) | Backpressure control unit,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US6394137B1 (en) | Fluid supply valve | |
CN104411499A (zh) | 喷墨打印装置、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打印头的清洁方法 | |
US9399349B2 (en) | Ink supply device | |
JP6270401B2 (ja) | 負圧調整ユニット | |
JP2018111214A (ja) |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US6550498B2 (en) | Fluid supply valve | |
JP4816944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4826844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CN200988336Y (zh) | 一种通用打印机墨盒 | |
US10882324B2 (en) | Printer valves | |
JP3136107U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2016132191A (ja) | 圧力調整弁、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CN103625119A (zh) | 喷墨打印机用的调压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