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4017B - 液体收纳体、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纳体、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4017B
CN101654017B CN2009101682666A CN200910168266A CN101654017B CN 101654017 B CN101654017 B CN 101654017B CN 2009101682666 A CN2009101682666 A CN 2009101682666A CN 200910168266 A CN200910168266 A CN 200910168266A CN 101654017 B CN101654017 B CN 101654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ccommodating body
force
liquid accommodating
press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82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4017A (zh
Inventor
小林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54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4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4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40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液体收纳体的装配时以及卸下时,能够避免气泡混入以液体收纳体能够导出液体的方式连结的液体流路内的液体收纳体、该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以及具备该装卸构造的液体喷射装置。墨盒(30)的装卸构造具备:朝墨水流路(58)的容积增减的方向变位的膜部件(43);朝墨水流路的容积增大的方向对膜部件施力的螺旋弹簧(55);滑动部件(50),当装配墨盒(30)时朝墨水流路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按压膜部件;以及朝按压方向对滑动部件(50)施力的螺旋弹簧(52),由螺旋弹簧和凹部(49)内的空气压力产生的对滑动部件的作用力被设定为,当装配墨盒时比由螺旋弹簧产生的对膜部件的作用力大,当卸下墨盒时比由螺旋弹簧产生的对膜部件的作用力小。

Description

液体收纳体、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墨盒等液体收纳体、该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以及具备该装卸构造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等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从液体喷射头对目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以下称为“打印机”)广为人知。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在经由墨水流路从收纳墨水的墨盒将墨水供给至液体喷射头的类型的打印机中,设有供墨盒能够装卸的墨盒保持器。进而,墨盒保持器通过将墨水供给针插入墨盒的墨水导出口中而将贮存在墨盒内的墨水导出并将墨水导入与液体喷射头连通的墨水流路内。
然而,对于墨盒保持器而言,例如当墨盒长时间处于被卸下的状态的情况下,墨水供给针内的墨水蒸发至大气中从而体积减少,由此墨水供给针的开口部处的墨水面下降该体积的减少量从而形成凹状的墨水面。进而,在该状态下,在将墨盒装配在墨盒保持器上的情况下,存在于墨水供给针的开口部的凹状的墨水面处的空气直接被密封在内,并作为气泡混入墨水流路内。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印机中,利用弹性部件形成墨水流路的一部分的壁部,并且,在相对于墨盒的框体支承为悬臂梁状的弹性片上设有突起。进而,在装配墨盒的时,墨盒侧的突起与弹性部件压接,由此使弹性部件朝墨水流路的内部变形,通过弹性部件的变形使墨水供给流路内的墨水压力提高,由此墨水供给针的开口部的墨水面成为凸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54217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墨水喷射记录装置中,支承墨盒侧的突起的弹性片,随着装配时突起对弹性部件的按压量增大,以从弹性部件被推回的方式受到反力从而朝从弹性部件离开的方向挠曲变形。进而,在墨盒的装配完成的时刻,通过弹性片恢复原来的形状,该挠曲变形状态消除。
因此,在该结构中,在墨盒的装配完成状态中,弹性部件成为通过从弹性片突出的突起朝墨水流路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被一定程度按压的状态。因此,在将墨盒卸下时,弹性部件消除了被突起按压的状态并恢复,由此墨水流路的容积增大伴随与此墨水流路内的墨水压力降低,依然存在有气泡混入墨水流路内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情形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液体收纳体的装配时以及卸下时,能够避免气泡混入以液体收纳体能够导出液体的方式连结的液体流路内的液体收纳体、该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以及具备该装卸构造的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将内部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体形成为能够装卸的结构,当装配该液体收纳体时,在前端部具有开口部的液体导出部件以能够导出所述液体的方式插通在设置于该液体收纳体上的液体导出口中,并且,经由该液体导出部件的所述开口部从所述液体收纳体的内部导出的所述液体流入与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连通的液体流路内,其中,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具备:流路形成部,其构成为可使所述液体流路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壁面构成为朝该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增减的方向变位自如;第一施力机构,其对该流路形成部朝所述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增大的方向施力;按压部件,当装配所述液体收纳体时,该按压部件克服该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朝所述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按压所述流路形成部;以及第二施力机构,其朝按压方向对该按压部件施力,该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被设定成当装配所述液体收纳体时比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大,并且,当将所述液体收纳体从装配状态卸下时比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小。
根据上述结构,当装配液体收纳体时,对按压部件施力的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设定成比对流路形成部施力的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大。因此,按压部件抵接在流路形成部上,并能够克服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朝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按压该流路形成部。因此,伴随着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减少,液体流路内的液体的压力升高,由此与液体流路内连通的液体导出部件的开口部的液面形成凸状,能够避免与液体收纳体的液面之间产生的空气在直接被封入的情况下作为气泡混入液体收纳体内。
另一方面,当将液体收纳体卸下时,对按压部件施力的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设定成比对流路形成部施力的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小。因此,即使流路形成部与被第二施力机构施力的按压部件抵接,也能够克服该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使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增加。即,在将液体收纳体从装配状态卸下从而液体导出部件的开口部敞开至大气的时刻,流路形成部恢复至液体收纳体的装配之前的状态。因此,在将液体收纳体卸下的时刻,不会因液体流路内的容积比液体收纳体的装配完毕的时刻增大液体流路内的液压降低,而导致空气进入液体流路内。因此,在液体收纳体的装配时和卸下时,能够避免气泡混入以液体收纳体能够导出液体的方式连结的液体流路内。
并且,在本发明的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中,所述第二施力机构由以下部件构成:空气室,在将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的基端部插入该空气室的状态下将该按压部件支承为朝沿着按压方向的方向滑动自如,并且,该空气室的容积通过所述按压部件沿着按压方向的移动而变化;按压侧弹性部件,其设在该空气室内,与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的基端部抵接并朝按压方向对该按压部件施力;以及空气节流流路,其设置成在偏离所述按压部件的移动范围的位置使所述空气室内与外部连通,以能够形成对该空气室内和外部之间的空气流动予以节流的状态,而该空气室内和外部之间的空气流动是伴随着与所述按压部件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空气室的容积的增减而进行的,当装配所述液体收纳体时,所述空气节流流路限制来自所述空气室内的空气的流出,以使由所述按压侧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按压部件的作用力和由所述空气室内的空气施加给所述按压部件的作用力之总和比由所述第一施力机构施加给所述流路形成部的作用力大,并且,当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装配完毕时,所述空气节流流路允许来自所述空气室内的空气的流出,以使由所述按压侧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按压部件的作用力和由所述空气室内的空气施加给所述按压部件的作用力之总和比由所述第一施力机构施加给所述流路形成部的作用力小。
根据上述结构,当装配液体收纳体时,流路形成部克服按压侧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将按压部件压回。此时,空气室内的空气不会快速的从空气节流流路流出而是被压缩从而压力升高,由此与按压侧弹性部件协作朝流路形成部侧对按压部件施力。其结果是,第二施力机构克服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朝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按压流路形成部。
另一方面,当液体收纳体的装配完毕时,空气室内的空气经由空气节流流路一点一点地流出从而压力逐渐降低。进而,在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低于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的时刻,被第一施力机构施力的流路形成部克服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将按压部件压回,由此能够恢复液体收纳体的装配之前的状态。即,能够简便地实现根据液体收纳体的装卸对两个施力机构的作用力的大小关系进行切换的结构。
并且,在本发明的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中,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由反按压侧弹性部件构成,所述反按压侧弹性部件从所述液体流路内与所述流路形成部抵接,克服所述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朝与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亦即所述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增加的方向对所述流路形成部施力,所述反按压侧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设计成比所述按压侧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大。
根据上述结构,当液体收纳体的装配完毕时,被按压部件压缩的空气室内的空气压力降低至与外部的压力相同的程度,由此由空气室内的空气产生的对按压部件的作用力消除。其结果是,流路形成部克服按压侧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将按压部件朝与按压方向的相反方向压回。即,能够简便地实现当液体收纳体的装配完毕时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比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高的结构。
并且,在本发明的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中,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还具备与所述液体收纳体抵接并变位的变位部件,所述按压部件设在所述变位部件上,当装卸所述液体收纳体时所述按压部件能够在与所述流路形成部抵接的抵接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变位。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不需要在液体收纳体上设置按压部件,因此能够提高液体收纳体的设计的自由度。
并且,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和上述机构的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相同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的液体收纳体能够在液体收纳体保持器上进行装卸,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器具备:液体导出部件,其在前端部具有开口部;流路形成部,其构成为可使与该液体导出部件连通的液体流路中的至少一部分壁面朝该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增减的方向变位自如;以及第一施力机构,其朝所述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增大的方向对该流路形成部施力,所述液体收纳体在内部收纳液体,并且具有液体导出口,当将所述液体收纳体装配在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器上时,所述液体导出部件以能够导出所述液体的方式插通在所述液体导出口中,其中,所述液体收纳体具备:按压部件,当将所述液体收纳体向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器装配时该按压部件克服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朝所述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按压所述流路形成部;以及第二施力机构,其朝按压方向对该按压部件施力,该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被设定成:当将所述液体收纳体装配在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器上时比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大,当将所述液体收纳体从装配于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器的装配状态卸下时比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小。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上述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以及能够相对于具备该装卸构造的液体喷射装置适当地装卸的液体收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以及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的装卸构造的概要说明图。
图5(a)是示出开始装配墨盒时的薄膜部件以及滑动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图5(b)是示出开始装配墨盒时的供给针以及供给口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
图6(a)是示出装配墨盒的中途的薄膜部件以及滑动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图6(b)是示出装配墨盒的中途的供给针以及供给口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
图7(a)是示出墨盒的装配即将完成之前的薄膜部件以及滑动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图7(b)是示出墨盒的装配即将完成之前的供给针以及供给口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
图8(a)是示出墨盒装配完成时的薄膜部件以及滑动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图8(b)是示出墨盒装配完成时的供给针以及供给口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
图9(a)是示出墨盒装配完成之后的薄膜部件以及滑动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图9(b)是示出墨盒装配完成之后的供给针以及供给口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
图10(a)是示出开始卸下墨盒时的供给针以及供给口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图10(b)是示出将墨盒卸下的中途的供给针以及供给口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图10(c)是示出刚刚将墨盒卸下之后的供给针以及供给口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盒以及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12(a)是示出装配墨盒的中途的墨盒以及保持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图12(b)是示出墨盒装配完成时的墨盒以及保持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要说明图。
标号说明如下:
10...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14...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20...作为液体收纳体保持器的保持器;23...作为液体导出部件的供给针;30...作为液体收纳体的墨盒;42c...作为液体导出口的供给口;43...作为流路形成部的薄膜部件;49...作为空气室的凹部;50...作为按压部件的滑动部件;52...作为构成第二施力机构的按压侧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53...作为空气节流流路的连通孔;55...作为构成第一施力机构的反按压侧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56a...开口部;58...作为液体流路的墨水流路;63...作为变位部件的杆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0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以下称为“打印机10”)具备大致箱体状的主体壳体11。托架12以能够沿着架设在左右一对侧板之间的引导轴(省略图示)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主体壳体11内。托架12通过托架电动机13的驱动力沿着引导轴在主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
在托架12的下表面侧设有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14,在该记录头14中形成有喷射作为液体的墨水的多个喷嘴(省略图示)。另一方面,托架12具备副箱(省略图示)和用于对记录头14供给压力调节后的墨水的阀单元(省略图示),能够将压力调节后的四色的墨水(黑、黄、品红、青)供给至记录头14。
在主体壳体11中在比托架12移动的空间区域还靠下方的位置以与主扫描方向X平行的方式配置有矩形板状的压板(省略图示),输送来的记录用纸通过压板上方被搬送至与主扫描方向X正交的副扫描方向Y。进而,通过一边从记录头14的喷嘴排出墨水滴一边交替地进行在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托架12的扫描和朝向副扫描方向Y的记录用纸的规定量的搬送来在记录用纸上实施印刷。
在主体壳体11的背面侧下部凹陷设置有墨盒收纳部(以下称为“收纳部15”)。并且,在主体壳体11内,在收纳部15的里侧的位置配置有作为液体收纳体保持器的墨盒保持器(以下称为“保持器20”)。进而,作为液体收纳体的墨盒(以下称为“墨盒30”)被从收纳口15a插入并装配在保持器20上。并且,在收纳部15中的收纳口15a的一端侧设有杠杆手柄28。进而,当装配墨盒30时,通过转动操作杠杆手柄28并将墨盒30朝收纳部15内压入,能够经由减速机构(省略图示)以比较轻的操作力将墨盒30插入保持器20侧的供给针23上。另外,装配在收纳部15中的墨盒30通过未图示的卡定机构被锁定在其装配位置。
在主体壳体11内,保持器20和托架12之间通过四根由挠性材料形成的供给流路18会聚而成的带状的会聚流路17连结,通过各供给流路18从装配在保持器20中的墨盒30对托架12内的各个对应的副箱(省略图示)供给各种颜色的墨水。
如图1和图2所示,保持器20具备大致矩形板状的保持器主体20a,该保持器主体20a具有与墨盒30大致相同的横向宽度(X方向宽度),该保持器主体20a的与收纳口15a对置的面成为与墨盒30连结的连结面20b。并且,在保持器20的连结面20b上突出设置有配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定位突起21、22以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在这一对定位突起21、22之间的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根)作为液体导出部件的墨水供给针(以下称为“供给针23”)。并且,在一侧的定位突起21的外侧附近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圆形状的凹部54(参照图4),各凹部54由作为流路形成部的薄膜部件43封闭。
在墨盒30的收纳壳体31的侧壁面上安装有在表面形成有连结端子44a的电路基板44。连结端子44a与安装在电路基板44上的能够进行数据的读写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省略图示)电连结。半导体存储装置存储:收纳在收纳壳体31中的各墨水包38(参照图3)的墨水的种类、墨水残留量、序列号以及保质期等数据。进而,在墨盒30被装配在保持器20中的状态下,电路基板的连结端子与设于保持器侧的端子部(省略图示)连结,由此打印机10的控制部(省略图示)能够对墨盒30侧的半导体存储装置进行墨水残留量等数据的读出和写入。
如图3所示,在墨盒30的前表面(装配面)上,在与保持器20侧的一对定位突起21、2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对定位孔33、34。并且,在墨盒30的前表面上,在分别与保持器20侧的多个供给针23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支承口部35。进而,当墨盒30被装配在保持器20上时,各定位突起21、22嵌入各定位孔33、34中,由此墨盒30被定位,且处于在朝向与墨盒30的装配方向(在图1中为Y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接着,在该被定位的状态下各供给针23分别插入各支承口部35中,由此墨盒30被连结在保持器20上。
在由壳体主体31a和盖部31b构成的收纳壳体31内收纳有多个墨水包38。墨水包38具备袋部41和以朝外侧突出的状态紧固在该袋部41的一端部上的墨水导出口形成部件42。袋部41由挠性的材料形成,为了提高气体阻隔性,例如由利用尼龙薄膜夹持外侧、利用聚乙烯薄膜夹持内侧的结构的铝层合薄膜形成。进而,袋部41通过重叠这两片大致矩形状的铝层合薄膜、并利用热熔接等方法将它们的周围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紧固在墨水导出口形成部件42的基部42b上的状态,将墨水贮存在内部。
墨水导出口形成部件42由正面观察(从支承口部35侧观察的方向)越靠两端侧宽度变得越窄的船型形状的基部42b和从该基部42b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供给部42a一体形成,袋部41的铝层合薄膜热压接在基部42b的侧周面上。墨水导出口形成部件42的内部形成作为液体导出口的墨水供给口(以下称为“供给口42c”),收纳在墨水包38内的墨水经由该供给口42c被导出。
如图3和图4所示,墨水导出口形成部件42具备:由弹性材料构成且具有与供给针23的外径大致相同直径的圆形状的开口的圆环状的密封部件45,其允许保持器20侧的供给针23嵌入供给口42c内;阀室46,其划分形成在该密封部件45和袋部41之间;供给阀47,其在该阀室46内落座在密封部件45上;以及螺旋弹簧48,其对该供给阀47朝向密封部件45施力。进而,被螺旋弹簧48施力的供给阀47压接在密封部件45上,由此供给口42c成为始终限制墨水经由密封部件45的开口流出至墨盒30外的闭塞状态。另一方面,当保持器20侧的供给针23嵌入供给口42c内时,供给阀47被该供给针23按压而克服螺旋弹簧48的作用力朝供给口42c的内部进深侧移动从而从密封部件45离开,由此供给口42c成为允许墨水经由密封部件45的开口流出至墨盒30外的敞开状态。
如图2~图4所示,在墨盒30的前面,在分别与保持器20侧的各薄膜部件43对应的位置以形成有空气室的方式陷入形成大致圆筒状的凹部49。进而,截面形状与该凹部49大致相同的大致呈圆柱状的滑动部件50以朝向保持器20侧突出的方式分别嵌插在各凹部49内,各滑动部件50沿着凹部49的内周面滑动,由此将凹部49内密封,并且能够以使容积增减的方式变位。进而,当装配墨盒30时,滑动部件50对薄膜部件43赋予按压力。即,当装配墨盒30时,滑动部件50作为朝供给流路18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按压薄膜部件43的按压部件发挥功能。
另外,作为按压侧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52以夹设在凹部49的内进深面和滑动部件50的基端部之间的方式构成第二施力机构并分别被收纳在各凹部49内。该螺旋弹簧52以始终使滑动部件50的前端部成为比墨盒30的前表面还朝前方突出的状态的方式朝按压方向(薄膜部件43侧)对滑动部件50施力。
并且,在墨盒30的侧壁面上分别贯通形成有使各凹部49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多个作为空气节流流路的连通孔53。该连通孔53的截面积形成为很小,以能够形成对当凹部49内的容积伴随着滑动部件50的移动而变动时的凹部49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节流的状态。因此,在滑动部件50朝反按压方向(没入凹部49内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以对经由连通孔53从凹部49内朝外部流出的空气的流出进行节流的方式进行限制。因此,在凹部49内空气被压缩,空气压力与螺旋弹簧52协作朝按压方向(从凹部49内突出的方向)对滑动部件50施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这样的连通孔53、形成有该连通孔53的凹部49、以及配设在该凹部49内的螺旋弹簧52构成朝按压方向对滑动部件50施力的第二施力机构。
另一方面,在保持器20的连结面20b中,在墨盒30的装配方向上且分别与墨盒30侧的各滑动部件50对置的位置上陷入形成有分别与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供给流路57(参照图4)连通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凹部54,所述供给流路57以分别连结形成在各供给针23内的导入流路56(参照图4)和各供给流路18的方式形成在保持器20内。进而,在保持器20的连结面20b上分别粘贴有由挠性材料形成的薄膜状的膜部件43,以覆盖这些各凹部54的开口。并且,在各凹部54内分别收纳有作为反按压侧部件的螺旋弹簧55,该螺旋弹簧55构成第一施力机构,其从凹部54的内侧抵接在膜部件43上、并朝凹部54的容积增大的方向(墨盒30侧)对膜部件43施力。
另外,在各供给针23内分别形成有在该供给针23的前端部的侧面具有开口部56a的导入流路56,各导入流路56分别与形成在保持器20内的多个供给流路57连通。并且,各供给流路57分别以供给针23侧为基端进行分支,一端侧分别连结在保持器20的各凹部54内,并且,另一端侧分别经由供给流路18与记录头14内的副箱连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导入流路56、供给流路57、凹部54、以及供给流路18构成将从墨盒30内导出的墨水供给至记录头14的、作为液体流路的墨水流路58。
因此,下面特别是着眼于装配墨盒30时的保持器20的作用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打印机10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当将墨盒30装配在保持器20上时,将墨盒从主体壳体11上的收纳部15的收纳口15a插入。此时,如图5(a)所示,在墨盒30侧的滑动部件50和保持器20侧的膜部件43之间形成在墨盒30的装配方向上隔开若干距离的结构。并且,同时,如图5(b)所示,在墨盒30侧的供给阀47和保持器20侧的供给针23之间同样也形成隔开距离的结构。另外,图5(a)、(b)示出墨盒30长时间从保持器20卸下的状态,对于供给针23而言,导入流路56内的墨水从开口部56蒸发至大气中从而体积减少,由此供给针23的开口部56a处的墨水面下降该体积的减少量并形成凹状的墨水面。
进而,如图6(a)所示,在将墨盒30压入到稍稍超过滑动部件50和膜部件43抵接的位置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朝按压方向对滑动部件50施力的螺旋弹簧52的弹性力设定成比与膜部件43抵接并对其施力的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小,因此滑动部件50一边相对于凹部49的内周面紧贴地滑动一边被压入至凹部49的内部进深侧。此时,凹部49内在被滑动部件50封闭的状态下容积减少滑动部件50变位的量由此压力变高,朝保持器20侧按压滑动部件50的作用力增大。其结果是,由螺旋弹簧55产生的相对于膜部件43的作用力与由螺旋弹簧52产生的相对于滑动部件50的作用力和由被滑动部件50封闭的凹部49内的空气压力产生的相对于滑动部件50的作用力的总和相等。
另外,连通凹部49的内外的连通孔53设计成流路阻力,其在凹部49内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成为能够限制凹部49内的空气直接泄漏至外部。另一方面,膜部件43通过螺旋弹簧55被朝外方施力,由此以不会朝内方挠曲变形的方式克服螺旋弹簧52的作用力按压滑动部件50。因此,由膜部件43封闭的凹部54内的容积不变,收纳在凹部54内的墨水压力一定。因此,与凹部54内部连通的导入流路56内的墨水压力同样也一定,因此供给针23的开口部56a处的墨水面维持凹状(参照图6(b))。
接着,如图7(a)所示,在将墨盒30压入至滑动部件50和膜部件43更加接近的位置的情况下,由螺旋弹簧55产生的相对于膜部件43的作用力与由螺旋弹簧52和凹部49内的空气压力产生的相对于滑动部件50的作用力维持均衡的状态,并且滑动部件50克服螺旋弹簧55的作用力使膜部件43朝凹部54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挠曲变形。于是,收纳在凹部54内的墨水压力上升,同时与凹部54内连通的导入流路56内的墨水压力同样也上升。其结果是,如图7(b)所示,供给针23的开口部56a处的墨水面成为凸状地隆起的形状。并且,同时,供给针23的前端部被配置在与供给阀47抵接的位置。
进而,接下来,如图8(a)所示,在将墨盒30进一步压入直至到达收纳部15内的装配位置的情况下,由螺旋弹簧55产生的相对于膜部件43的作用力与由螺旋弹簧52和凹部49内的空气压力产生的相对于滑动部件50的作用力维持均衡的状态,并且滑动部件50克服由螺旋弹簧55产生的作用力使膜部件43朝凹部54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进一步挠曲变形。
并且,同时,如图8(b)所示,供给针23的前端部经由密封部件45的开口插入至阀室46内。进而,袋部41内的墨水经由形成于供给针23的前端部的开口部56a流入导入流路56内,并在保持器20a内的供给流路57以及连结在该供给流路57上的供给流路18内流动,被供给至记录头14的副箱。另外,密封部件45的开口的周缘紧贴在供给针23的外周面上,由此阀室46内形成被密封的状态。并且,在供给阀47朝从密封部件45离开的开阀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其外周面和阀室46的内周面之间具有形成墨水流路的规定的间隙且贯穿插入在阀室46中。进而,在供给阀47移动至开阀位置后的情况下,贮存在袋部41内的墨水经由该间隙流入阀室46内。
然后,由图8(a)所示的状态开始,凹部49内的空气通过连通孔53逐渐被排出至外部,由此凹部49内的空气压力下降直到达到与外部的大气压力相等的值,同时,降低至能够忽视由凹部49内的空气压力产生的相对于滑动部件50的作用力的值。此时,由于对滑动部件50施力的螺旋弹簧52的弹性力设定成比比对膜部件43施力的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小,因此膜部件43被螺旋弹簧55施力而朝凹部54内的容积增大的方向(即外方)挠曲变形,由此克服螺旋弹簧52的作用力将滑动部件50进一步压入凹部49的内进深侧。进而,在膜部件43朝墨盒30侧挠曲变形至由螺旋弹簧55产生的相对于膜部件43的作用力与由螺旋弹簧52产生的相对于滑动部件50的作用力均衡的状态的时刻,恢复到将墨盒30装配在保持器20上之前的状态(参照图9(a))。
并且,同时,在凹部54内,伴随着容积的增加墨水压力下降,并且与该凹部54内连通的导入流路56内的墨水压力同样也下降。此时,如图9(b)所示,由于导入流路56内经由阀室46与袋部41内连通,因此墨水从袋部41流入,以抵消该导入流路56内的墨水压力的下降。即,导入流路56、阀室46、以及袋部41在内部填充有墨水的状态下相互连通,因此即使是在导入流路56内的墨水压力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供给墨水并且空气不会混入该导入流路56内。
以上对装配墨盒30时的保持器20的作用进行了说明,接下来,以下对将墨盒30卸下时的保持器20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墨盒30从保持器20卸下时,如图10(a)所示,从供给针23的前端部被插入供给口42内从而导入流路56内经由开口部56a与阀室46内连通的状态开始,使墨盒30朝从保持器20离开的方向变位,由此一边使密封部件45的内缘部与保持器20侧的供给针23的外周面紧贴一边使其朝供给针23的前端侧滑动。此时,供给阀47通过螺旋弹簧48被朝供给针23侧施力,因此一边维持相对于供给针23的抵接状态一边朝密封部件45侧变位。
进而,当密封部件45的内缘部通过供给针23的开口部56a时,由于密封部件45的开口的内径和供给针23的外径形成大致相同的直径,因此密封部件45的内缘部相对于供给针23的外周面以拂拭墨水的方式滑动,由此在供给针23的开口部56a处以沿着该供给针23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平状的墨水面(参照图10(b))。
进一步,当供给针23的前端部被从密封部件45的开口拔出时,供给阀47维持相对于供给针23的前端部的抵接状态由此被配置在接近密封部件45的位置。因此,在供给阀23刚被拔出之后,供给阀47通过被螺旋弹簧48施力而压接在密封部件45上。因此,当拔出供给针23时,能够限制墨水经由密封部件45的开口流出至墨盒30外。
另外,当卸下墨盒30时,保持器20侧的膜部件43恢复将墨盒30装配在保持器20上之前的状态(即朝外方鼓出的状态)。因此,即使伴随着墨盒30从保持器20离开,由滑动部件50产生的相对于膜部件43的按压被消除,膜部件43也不会变位。因此,由膜部件43封闭的凹部54内的容积不变,收纳在凹部54内的墨水压力一定。进而,与凹部54内连通的导入流路56内的墨水压力同样也一定,因此空气不会从供给针23的开口部56a进入导入流路56内,供给针23的开口部56a处的墨水面维持平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装配墨盒30时,由螺旋弹簧52和凹部49内的空气产生的相对于滑动部件50的作用力设定成比由螺旋弹簧55产生的相对于膜部件43的作用力大。因此,滑动部件50能够与膜部件43抵接,并克服由螺旋弹簧55产生的作用力朝凹部54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按压该膜部件43。因此,伴随着凹部54内的容积的减少,凹部54内的墨水压力提高,由此与凹部54内连通的供给针23的开口部56a的墨水面成为凸状,与墨盒30的墨水面之间产生的空气不会直接被封入,能够避免这种空气成为气泡并混入墨盒30内。
另一方面,当卸下墨盒30时,由螺旋弹簧52产生的相对于滑动部件50的作用力设定成比由螺旋弹簧55产生的相对于膜部件43的作用力小。因此,膜部件43能够在与滑动部件50抵接的状态下克服螺旋弹簧52的作用力使凹部49内的容积增加。即,在墨盒30被卸下从而供给针23的开口部56a敞开至大气的时刻,膜部件43恢复至装配墨盒30之前的状态。因此,即使伴随着墨盒30的卸下由滑动部件50产生的膜部件43的按压消失,也不会出现因凹部54内的容积增大且凹部54内的墨水压力降低导致空气经由供给针23的开口部56a进入的情况。因此,即使是在将墨盒30卸下之后再次装配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气泡混入墨盒30内。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装配墨盒30时,膜部件43克服螺旋弹簧52的作用力按压滑动部件50。此时,由滑动部件50封入凹部49内的空气被压缩从而压力变高而不会从连通孔53流出,由此该空气与螺旋弹簧52协作朝膜部件43侧对滑动部件50施力。其结果是,滑动部件50能够克服螺旋弹簧55的作用力朝凹部54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按压膜部件43。进而,在墨盒30的装配完成的情况下,由滑动部件50封入凹部49内的空气经由连通孔53一点一点地流出至外部由此压力逐渐降低。进而,在由螺旋弹簧52以及凹部49内的空气压力产生的作用力低于由螺旋弹簧55产生的作用力的时刻,被螺旋弹簧55施力的膜部件43克服螺旋弹簧52以及凹部49内的空气压力的作用力按压滑动部件50,由此能够恢复至装配墨盒30之前的状态。因此,能够简便地实现根据墨盒30的装卸对相对于膜部件43以及滑动部件50的作用力的大小关系进行切换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1和图1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对比中,在以下方面结构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膜部件43的滑动部件50并不是设于可装卸于打印机10上的墨盒30上,而是设在相对于保持器2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的作为变位部件的杆部件上,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相当的部件结构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20具有大致矩形板状的保持器主体20a,在该保持器主体20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以沿着墨盒30的装配方向的方式立起设置有壁部60。壁部60具有面向保持器主体20a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的内侧壁面60a,在该内侧壁面60a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以堵塞与供给流路57连通的凹部54的开口的方式配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膜部件43。并且,在保持器主体20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有延伸至该保持器主体20a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的基部61,沿着保持器主体20a的短边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支承辊62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轴支承在该基部61上。
对于杆部件63,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支承辊62上,并且,在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上大致扇形状的凸部64朝向墨盒30侧突出设置有圆弧面64a。并且,在杆部件63上延伸设置有沿与该杆部件6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延出部65,在该延出部65中,在杆部件63的转动方向上、在分别与保持器主体20a的内侧壁面60a上的各膜部件43对置的位置上分别突出设置有大致圆柱状的滑动部件50。另外,杆部件63始终通过未图示的螺旋弹簧以朝滑动部件50从膜部件43离开的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施力。
因此,下面根据图12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杆部件63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墨盒30装配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20上的情况下,如图12(a)所示,将墨盒30朝向保持器20侧插入至于杆部件63的凸部64抵接的抵接位置。接着,在将墨盒30朝装配方向(在图12(a)中为左方向)进一步插入的情况下,墨盒30的前表面(装配面)抵接在杆部件63的凸部64的圆弧面64a上并在该圆弧面64a上滑动,同时,杆部件63一边克服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描绘以支承辊62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轨道一边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在滑动部件50与杆部件63联动并转动至与膜部件43抵接的抵接位置之后,滑动部件50朝由膜部件43封闭的凹部54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按压膜部件43(参照图12(b))。并且,同时,保持器20侧的供给针23嵌入墨盒30侧的墨水导出口形成部件42内,由此能够将贮存在墨盒30内的墨水导出至外部。另外,在将供给针23嵌入墨水导出口形成部件42的时刻,膜部件43通过滑动部件50被按压规定量,由该膜部件43封闭的凹部54内的墨水压力上升。进而,与该凹部54内连通的供给针23的导入流路56内的墨水压力也同样上升,由此供给针23的开口部56a处的墨水面成为凸状。因此,当装配墨盒30时,能够抑制气泡经由供给针23混入墨盒30内。
进而,当将处于图12(b)所示的状态的墨盒30从保持器20卸下的情况下,基于墨盒30的按压被解除,由此杆部件63通过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一边描绘以支承辊62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轨道一边朝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由膜部件43封闭的凹部54内的容积已经恢复至墨盒30的装配前的状态(参照图12(a))。因此,滑动部件50与杆部件63联动并朝从膜部件43离开的方向转动,由此,由滑动部件50产生的对膜部件43的按压消除,膜部件43不会朝使凹部54内的容积增加的方向进一步变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1)(2)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在墨盒30上设置滑动部件50,因此能够提高墨盒30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有能够调节导入流路56内的墨水压力的压力调节部,该压力调节部也可以形成为根据墨盒30的装卸来调节导入流路56内的墨水压力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与膜部件43抵接并对其施力的施力部件也可以使用板簧等其他形态的施力部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与滑动部件50抵接并对其施力的施力部件也可以使用板簧等其他形态的施力部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有能够调节墨盒30侧的凹部49内的压力的压力调节部,该压力调节部也可以形成为控制当装配墨盒30时对凹部49内的压力进行减压的时刻的结构。此时,在压力调节部为能够将凹部49内减压至比大气压力还低的压力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将按压滑动部件50的螺旋弹簧52的弹性力设定成比按压膜部件43的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大。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于连通墨盒30侧的凹部49的内外的连通孔53而言,也可以设置为在凹部49内的空气压力增加的情况下限制该凹部49内的空气急剧地排出至外部、并且允许该凹部49内的空气逐渐地排除至外部的阀机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按压保持器20侧的膜部件43的按压部件,也可以采用以与该膜部件43对置的方式配置的封闭凹部的开口的挠性的膜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喷墨式打印机和墨盒,但也可以采用喷射或排出墨水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和收纳该液体的液体收纳体。可以转用于具有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所谓液滴指的是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含粒状、泪滴状、线状地拖着尾巴的液滴等。并且,此处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消费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即可,可以是粘性高或者低的液体状态,不仅包含溶胶、水凝胶(ゲル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之类的流体状态,或者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含将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成的物质。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能够举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墨水等。此处,作为墨水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以及中性墨水、热熔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液体消费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以是下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以分散或者溶解的样态包含有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活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吸管使用、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印花装置或微量移液器等。进一步,也可以采用下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在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中以点状孔隙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而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体喷射在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为了对基板等进行刻蚀而喷射酸或碱等刻蚀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进而,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中的任一种喷射装置及液体收纳体中。

Claims (6)

1.一种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其特征在于,其是将内部收纳有液体的液体收纳体形成为能够装卸的结构,当装配该液体收纳体时,在前端部具有开口部的液体导出部件以能够导出所述液体的方式插通在设置于该液体收纳体上的液体导出口中,并且,经由该液体导出部件的所述开口部而从所述液体收纳体的内部导出来的所述液体又流入与所述液体导出部件连通的液体流路内,
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具备:
流路形成部,其构成为可使所述液体流路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壁面朝该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增减的方向变位自如;
第一施力机构,其对该流路形成部朝所述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增大的方向施力;
按压部件,当装配所述液体收纳体时,该按压部件克服该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朝所述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按压所述流路形成部;以及
第二施力机构,其朝按压方向对该按压部件施力,
该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被设定成当装配所述液体收纳体时比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大,并且,当将所述液体收纳体从装配状态卸下时比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施力机构由以下部件构成:
空气室,在将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的基端部被插入的状态下将该按压部件支承为朝沿着按压方向的方向滑动自如,并且,该空气室的容积通过所述按压部件沿着按压方向的移动而变化;
按压侧弹性部件,其设在该空气室内,与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的基端部抵接并朝按压方向对该按压部件施力;以及
空气节流流路,其设置成在偏离所述按压部件的移动范围的位置使所述空气室内与外部连通,以能够形成对该空气室内和外部之间的空气流动予以节流的状态,而该空气室内和外部之间的空气流动是伴随着与所述按压部件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空气室的容积的增减而进行的,
当装配所述液体收纳体时,
所述空气节流流路限制来自所述空气室内的空气的流出,以使由所述按压侧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按压部件的作用力和由所述空气室内的空气施加给所述按压部件的作用力之总和比由所述第一施力机构施加给所述流路形成部的作用力大,并且
当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装配完毕时,
所述空气节流流路允许来自所述空气室内的空气的流出,以使由所述按压侧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按压部件的作用力和由所述空气室内的空气施加给所述按压部件的作用力之总和比由所述第一施力机构施加给所述流路形成部的作用力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由反按压侧弹性部件构成,所述反按压侧弹性部件从所述液体流路内与所述流路形成部抵接,克服所述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朝着与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亦即所述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增加的方向对所述流路形成部施力,
所述反按压侧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被设计成比所述按压侧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还具备与所述液体收纳体抵接并变位的变位部件,
所述按压部件设在所述变位部件上,当装卸所述液体收纳体时所述按压部件能够在与所述流路形成部抵接的抵接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变位。
5.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和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
6.一种液体收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体能够在液体收纳体保持器上进行装卸,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器具备:液体导出部件,其在前端部具有开口部;流路形成部,其构成为可使与该液体导出部件连通的液体流路中的至少一部分壁面朝该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增减的方向变位自如;以及第一施力机构,其对该流路形成部朝所述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增大的方向施力,
所述液体收纳体在内部收纳液体,并且具有液体导出口,当将所述液体收纳体装配在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器上时,所述液体导出部件以能够导出所述液体的方式插通在所述液体导出口中,
所述液体收纳体具备:
按压部件,当将所述液体收纳体向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器装配时该按压部件克服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朝所述液体流路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按压所述流路形成部;以及
第二施力机构,其朝按压方向对该按压部件施力,
该第二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被设定成:当将所述液体收纳体装配在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器上时比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大,并且,当将所述液体收纳体从装配于所述液体收纳体保持器的装配状态卸下时比所述第一施力机构的作用力小。
CN2009101682666A 2008-08-22 2009-08-20 液体收纳体、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4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14195 2008-08-22
JP2008214195A JP2010046947A (ja) 2008-08-22 2008-08-22 液体収容体、液体収容体の着脱構造、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214195 2008-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4017A CN101654017A (zh) 2010-02-24
CN101654017B true CN101654017B (zh) 2011-05-11

Family

ID=4169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826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4017B (zh) 2008-08-22 2009-08-20 液体收纳体、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45755A1 (zh)
JP (1) JP2010046947A (zh)
CN (1) CN1016540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67932B2 (en) * 2010-11-17 2013-10-29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 container having fluid interface for micro-fluid applications
JP2012210726A (ja) * 2011-03-30 2012-11-01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049168A (ja) 2011-08-30 2013-03-14 Brother Industries Ltd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5930164B2 (ja) * 2011-12-26 2016-06-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電素子の駆動方法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8646889B2 (en) * 2012-01-13 2014-0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US8931887B2 (en) * 2012-01-13 2015-01-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liquid supply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US9162468B2 (en) * 2012-04-30 2015-10-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iquid supply
WO2013165353A1 (en) 2012-04-30 2013-11-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iquid supply
JP6256804B2 (ja) * 2013-12-03 2018-0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供給装置、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74263A (ja) * 2014-03-14 2015-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注入方法
JP2018161773A (ja) * 2017-03-24 2018-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容器
JP6803288B2 (ja) * 2017-03-31 2020-12-23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FR3071767A1 (fr) 2017-10-04 2019-04-05 Dover Europe Sarl Dispositif et procede d'introduction de cartouche
JP2020015513A (ja) * 2018-07-24 2020-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保持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067375B2 (ja) * 2018-08-31 2022-05-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9415B1 (en) * 1993-08-19 2001-0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cartridge
EP1344650A1 (en) * 2002-03-15 2003-09-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carriage having detachable cartridge
CN1449922A (zh) * 2002-04-10 2003-10-2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液容器、喷墨记录设备以及卡盒收集设备
CN2683375Y (zh) * 2003-10-30 2005-03-09 嘉兴天马打印机耗材有限公司 分体式墨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1076A (ja) * 1993-06-29 1995-03-2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091245B2 (ja) * 2000-11-20 2008-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050666A (ja) * 2005-08-19 2007-03-01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9415B1 (en) * 1993-08-19 2001-0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cartridge
EP1344650A1 (en) * 2002-03-15 2003-09-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carriage having detachable cartridge
CN1449922A (zh) * 2002-04-10 2003-10-2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液容器、喷墨记录设备以及卡盒收集设备
CN2683375Y (zh) * 2003-10-30 2005-03-09 嘉兴天马打印机耗材有限公司 分体式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46947A (ja) 2010-03-04
CN101654017A (zh) 2010-02-24
US20100045755A1 (en) 2010-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4017B (zh) 液体收纳体、液体收纳体的装卸构造、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628506B (zh)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US9649847B2 (en) Cartridge
US9586405B2 (en) Ink supply apparatus
CN101590736B (zh)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37735B (zh)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853937B (zh) 液体供应系统的制造方法及液体供应系统
CN101537734B (zh)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71045B (zh) 喷墨打印机用的调压阀
CN103419504A (zh) 液体容纳体以及容纳体单元
CN101633270B (zh) 液体供给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供给方法
CN101982315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633267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83011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844449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3419503B (zh) 盖以及液体容纳容器
CN1975224B (zh) 具备阀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97527B (zh) 记录装置
CN104908434A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203228502U (zh)
US8820903B2 (en) Cartridge
US10857802B2 (en) Liquid container
CN101623957B (zh) 液体容器
CN103625119B (zh) 喷墨打印机用的调压阀
CN105291591A (zh) 喷墨头以及喷墨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