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8766A - 缓冲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缓冲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68766A CN104768766A CN201380057992.5A CN201380057992A CN104768766A CN 104768766 A CN104768766 A CN 104768766A CN 201380057992 A CN201380057992 A CN 201380057992A CN 104768766 A CN104768766 A CN 1047687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ressure
- valve
- buffer device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与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以往小型化的缓冲器装置。作为解决方案,其特征在于,抑制压力的变动地将从罐供给的墨供给到记录头的缓冲器装置(20)形成有:头侧室(20a),其连通于记录头;罐侧室(20c),其连通于罐;以及连通路(20e),其将头侧室(20a)以及罐侧室(20c)连通,缓冲器装置(20)具备:阀(23),其用于开闭连通路(20e);弹簧(24),其向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方向对阀(23)施力;承压板(26),其承受大气压,并且靠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头侧室(20a)的容积变化;杆构件(27),其配置于阀(23)以及承压板(26)之间,并将从阀(23)以及承压板(26)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以及波纹管部(28),其以能够使承压板(26)的位置变化的方式支承承压板(2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用于排出墨的记录头和用于供给墨的罐在内的喷墨打印机所具备的、抑制压力的变动地将从罐供给的墨供给到记录头的缓冲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缓冲器装置,已知有如下阀单元,该阀单元形成有:压力室,其作为头侧室连通于记录头;墨供给室,其作为罐侧室连通于作为罐的墨盒;以及墨供给孔,其作为连通路将压力室以及墨供给室连通,该阀单元具备:板状构件,其作为阀用于开闭墨供给孔;密封弹簧,其作为弹簧向板状构件闭合墨供给孔的方向对板状构件施力;承压板,其作为承压部承受大气压,并且通过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压力室的容积变化;杆构件,其作为力传递部配置于板状构件以及承压板之间,并将从板状构件以及承压板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以及挠性的膜构件,其沿与板状构件开闭墨供给孔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以能够使承压板的位置变化的方式支承承压板(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062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的缓冲器装置中,利用大气压由承压部承受为了使阀打开连通路所需的力,因此需要增大与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承压部的面积。另外,在现有的缓冲器装置中,为了获得用于使阀打开连通路所需的承压部的位置的变化,需要针对支承承压部的挠性的膜构件中的能够变形的部分增大与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因此,在现有的缓冲器装置中,存在与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大型化这一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与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以往小型化的缓冲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是具备用于排出墨的记录头和用于供给上述墨的罐的喷墨打印机所具备的、用于抑制压力的变动地将从上述罐供给的上述墨供给到上述记录头的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器装置形成有:头侧室,其连通于上述记录头;罐侧室,其连通于上述罐;以及连通路,其用于将上述头侧室与上述罐侧室之间连通,上述缓冲器装置具备:阀,其用于开闭上述连通路;施力构件,其向上述阀关闭上述连通路的方向对上述阀施力;承压部,其承受大气压,并且靠该承压部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上述头侧室的容积变化;力传递部,其配置于上述阀以及上述承压部之间,并将从上述阀以及上述承压部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以及波纹管部,其以上述承压部的位置能够变化的方式支承上述承压部。
利用该结构,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并非如以往那样靠挠性的膜构件本身的变形使承压部的位置变化,而是靠波纹管部的折叠的变形使承压部的位置变化,因此无需沿与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以能够使承压部的位置变化的方式支承承压部的现有的那种挠性的膜构件。因此,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能够使与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以往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波纹管部具备多个板部和将上述板部彼此连接且能够弯曲的可弯曲连接部,上述板部以及上述可弯曲连接部形成为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利用该结构,关于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板部以及可弯曲连接部能够通过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来制造。因此,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例如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承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利用该结构,关于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在位于承压部的旋转中心的远方、阀经由力传递部将力传递到承压部的情况下,与使承压部整体向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移动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使阀相对于头侧室内的墨的减少量的移动量增加,因此能够减少头侧室内的墨的压力的变动。另外,关于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在位于承压部的旋转中心的附近、阀经由力传递部将力传递到承压部的情况下,与使承压部整体向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移动的结构相比较,即使承压部在与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型化,承压部也能够通过大气压获得阀为了打开连通路所需的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承压部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承压部的支承部形成为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利用该结构,关于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承压部以及支承部能够通过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来制造。因此,关于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例如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缓冲器装置能够使与阀开闭连通路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以往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阀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阀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阀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波纹管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图3所示的波纹管部的展开图。
图8是阀打开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9是图3所示的波纹管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6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0是阀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3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1是阀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3以及图10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2是阀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15是阀打开连通路的情况下的图12所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16是阀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12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7是阀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12以及图16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8是阀关闭连通路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12、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0具备沿箭头10a所示的主扫描方向延伸的主体11、用于输送纸张等记录介质90的输送装置12、以及用于供给墨的罐13。
主体11具备沿箭头10a所示的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导轨11a、以及以能够沿箭头10a所示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导轨11a的滑架11b。
输送装置12是相对于主体11的后述的记录头11c沿箭头10b所示的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90的装置。
图2是喷墨打印机10的墨供给系统14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墨供给系统14具备:记录头11c,其用于向记录介质90排出墨10c;上述的罐13,其用于供给墨10c;以及缓冲器装置20,其抑制压力的变动地将从罐13供给的墨10c供给到记录头11c。
记录头11c以及缓冲器装置20搭载于滑架11b。
喷墨打印机10至少按照每种墨10c而具备记录头11c、罐13以及缓冲器装置20。墨10c的种类是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等,例如根据颜色的种类而不同。
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10是如下装置:利用滑架11b使记录头11c相对于不会向箭头10a所示的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介质90沿主扫描方向移动,并从记录头11c的喷嘴朝向记录介质90排出墨10c,从而执行利用记录头11c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印刷。另外,喷墨打印机10是如下装置:利用输送装置12相对于不会沿箭头10b所示的副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头11c沿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90,从而在每次结束主扫描方向上的印刷时变更记录头11c相对于记录介质90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
图3是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正面剖视图。
如图3所示,缓冲器装置20形成有连通于记录头11c的头侧室20a、构成将记录头11c以及头侧室20a连通的流路的一部分的流路20b、连通于罐13的罐侧室20c、构成将罐13以及罐侧室20c连通的流路的一部分的流路20d、以及将头侧室20a和罐侧室20c连通的连通路20e。
图4是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主视图。图5是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俯视图。
如图3~图5所示,缓冲器装置20具备:壳体21,其形成有流路20b以及流路20d;盖22,其固定于壳体21;阀23,其用于开闭连通路20e;弹簧24,其作为施力构件固定于盖22以及阀23,并向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箭头20f所示的方向对阀23施力;O型环25,其固定于壳体21、用于防止在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情况下壳体21以及阀23之间的墨10c的泄漏;承压板26,其作为承压部承受大气压,并且通过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头侧室20a的容积变化;杆构件27,其作为力传递部配置于阀23以及承压板26之间,并将从阀23以及承压板26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以及波纹管部28,其以能够使承压板26的位置变化的方式支承承压板26。
头侧室20a由壳体21、承压板26以及波纹管部28形成。
罐侧室20c由壳体21以及盖22形成。
连通路20e由壳体21以及杆构件27形成。
壳体21形成有供杆构件27插入的孔21a。壳体21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
盖22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盖22通过粘合剂固定于壳体21。
阀23与杆构件27一起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承压板26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承压板26不具有挠性。
图6是波纹管部28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波纹管部28的展开图。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波纹管部28具备8个板部28a和连接板部28a彼此并能够弯曲的可弯曲连接部28b。板部28a由挠性的膜构件28c和通过粘合剂固定在膜构件28c上的板状构件28d的重叠部分形成。可弯曲连接部28b由膜构件28c形成。板状构件28d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板状构件28d不具有挠性。板状构件28d的形状是梯形。
此外,图7中的右端的形成有两个板部28a的板状构件28d(参照图6。)和左端的形成有两个板部28a的板状构件28d(参照图6。)借助通过粘合剂而固定于板状构件28d自身的未图示的挠性的膜构件而彼此连接。即,右端的形成有两个板部28a的板状构件28d和左端的形成有两个板部28a的板状构件28d借助该膜构件以能够弯曲的方式彼此连接。作为该膜构件,也可以代替使用膜构件28c(参照图6。)的一部分。
图5所示的壳体21以及波纹管部28借助通过粘合剂固定于壳体21以及波纹管部28自身且未图示的挠性的膜构件彼此连接。即,波纹管部28借助该膜构件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接于壳体21。作为该膜构件,也可以代替使用波纹管部28的膜构件28c(参照图6。)的一部分。
图5所示的承压板26以及波纹管部28借助通过粘合剂固定于承压板26以及波纹管部28自身且未图示的挠性的膜构件彼此连接。即,波纹管部28借助该膜构件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接于承压板26。作为该膜构件,也可以代替使用波纹管部28的膜构件28c(参照图6。)的一部分。
接下来,对缓冲器装置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O型环25固定于壳体21后,将杆构件27插入到壳体21的孔21a,将弹簧24固定于阀23。
接着,通过粘合剂将盖22固定于壳体21。因此,弹簧24固定于盖22以及阀23。
最后,通过粘合剂将波纹管部28固定于壳体21以及承压板26。
接下来,对缓冲器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则缓冲器装置20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减少。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减少,则头侧室20a的容积减少,因此承压板26伴随着波纹管部28的收缩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这里,在承压板26与杆构件27接触的情况下,在经由杆构件27从承压板26承受的力和因连通路20e侧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是从弹簧24承受的力和因罐侧室20c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以下时,阀23不能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在阀23不能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经由杆构件27连接于阀23的承压板26也不能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在承压板26不能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头侧室20a的容积保持恒定而减少量,因此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降低。
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降低,则承受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以及大气压的承压板26经由杆构件27按压阀23的力增加。
若经由杆构件27从承压板26承受的力和因连通路20e侧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大于从弹簧24承受的力和因罐侧室20c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则阀23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即,阀23打开连通路20e。此时,经由杆构件27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按压阀23的承压板26伴随着阀23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的移动而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另外,波纹管部28伴随着承压板26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的移动而收缩。
因此,缓冲器装置20从图3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8所示的状态。
图8是阀23打开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正面剖视图。
罐侧室20c内的墨10c因罐13存在于比罐侧室20c高的位置而被施加较高的压力,因此若缓冲器装置20成为图8所示的状态,则该墨10c通过连通路20e而导入到头侧室20a。
若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导入墨10c,则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增加。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增加,则头侧室20a的容积增加,因此承压板26伴随着波纹管部28的伸长而向箭头20f所示的方向移动。
若承压板26向箭头20f所示的方向移动,则在弹簧24的作用力下经由杆构件27向承压板26按压的阀23伴随着承压板26向箭头20f所示的方向的移动而向箭头20f所示的方向移动。即,阀23关闭连通路20e。
因此,缓冲器装置20从图8所示的状态再次变化为图3所示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那样,缓冲器装置20并非如以往那样靠挠性的膜构件自身的变形使承压板26的位置变化,而是利用波纹管部28的折叠的变形使承压板26的位置变化,因此无需沿与阀23开闭连通路20e的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以能够改变承压板26的位置的方式支承承压板26的现有的那种挠性的膜构件。因此,关于缓冲器装置20,能够使与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以往小型化。
此外,由于缓冲器装置20无需沿与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以能够改变承压板26的位置的方式支承承压板26的现有的那种挠性的膜构件,因此能够比以往增大承压板26在与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面积。因此,缓冲器装置20能够通过大气压容易地利用承压板26承受阀23打开连通路20e所需的力。
图9是波纹管部28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6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以上说明的波纹管部28是图6所示的构造。然而,波纹管部28也可以是图9所示的构造。在图9中,对于波纹管部28,将板部28a和连接板部28a彼此且能够弯曲的可弯曲连接部28b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在图9中,可弯曲连接部28b为了做成能够弯曲而形成得比板部28a薄。
对于缓冲器装置20,在波纹管部28是图9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板部28a以及可弯曲连接部28b能够通过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制造。因此,对于缓冲器装置20,在波纹管部28是图9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与波纹管部28是图6所示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例如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图10是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3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如图10所示,缓冲器装置20也可以在壳体21以及承压板26之间具备弹簧29。缓冲器装置20在采用图10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能够相对于大气压将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可靠地维持为负压。
图11是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20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3以及图10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以上说明的杆构件27与阀23一起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然而,如图11所示,杆构件27也可以与承压板26一起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第2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参照图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喷墨打印机10的结构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2是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120的正面剖视图。图13是缓冲器装置120的主视图。图14是缓冲器装置120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与喷墨打印机10(参照图1。)取代缓冲器装置20(参照图3。)而具备图12~图14所示的缓冲器装置120的结构相同。
与缓冲器装置20相比较,缓冲器装置120取代壳体21(参照图3。)以及承压板26(参照图3。)而具备形成有流路20b以及流路20d的壳体121以及承受大气压并且靠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头侧室20a的容积变化的作为承压部的承压板126。另外,缓冲器装置120具备将承压板126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130。
头侧室20a由壳体121、承压板126以及波纹管部28形成。
壳体121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壳体121通过粘合剂固定有盖22。
承压板126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承压板126不具有挠性。
轴130支承于壳体121。轴130沿与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接下来,对缓冲器装置1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O型环25固定于壳体121后,将杆构件27插入到壳体121的孔21a,将弹簧24固定于阀23。
接着,通过粘合剂将盖22固定于壳体121。因此,弹簧24固定于盖22以及阀23。
接着,波纹管部28通过粘合剂固定于壳体121以及承压板126。
最后,以轴130插入到壳体121的孔和承压板126的孔的状态通过粘合剂将轴130固定于壳体121。
接下来,对缓冲器装置120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记录头11c排出墨10c,则缓冲器装置120的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减少。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减少,则头侧室20a的容积减少,因此承压板126伴随着波纹管部28的收缩以轴130为中心向箭头120a所示的方向旋转。这里,在承压板126接触于杆构件27的情况下,在经由杆构件27从承压板126承受的力和因连通路20e侧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是从弹簧24承受的力和因罐侧室20c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以下时,阀23不能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在阀23不能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经由杆构件27连接于阀23的承压板126也不能以轴130为中心向箭头120a所示的方向旋转。在承压板126不能以轴130为中心向箭头120a所示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由于头侧室20a的容积保持恒定而量减少,因此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降低。
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降低,则承受头侧室20a的墨10c的压力以及大气压的承压板126经由杆构件27按压阀23的力增加。
若经由杆构件27从承压板126承受的力和因连通路20e侧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大于从弹簧24承受的力和因罐侧室20c的墨10c的压力而承受的力的总和,则阀23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即,阀23打开连通路20e。此时,经由杆构件27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按压阀23的承压板126伴随着阀23向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的移动而以轴130为中心向箭头120a所示的方向旋转。另外,波纹管部28伴随着承压板126以轴130为中心向箭头120a所示的方向的旋转而收缩。
因此,缓冲器装置120从图12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15所示的状态。
图15是阀23打开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的缓冲器装置120的正面剖视图。
罐侧室20c内的墨10c因罐13存在于比罐侧室20c高的位置而被施加较高的压力,因此若缓冲器装置120成为图15所示的状态,则该墨10c通过连通路20e导入到头侧室20a。
若从罐侧室20c向头侧室20a导入墨10c,则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增加。若头侧室20a的墨10c的量增加,则头侧室20a的容积增加,因此承压板126伴随着波纹管部28的伸长而以轴130为中心向箭头120b所示的方向旋转。
若承压板126以轴130为中心向箭头120b所示的方向旋转,则在弹簧24的作用力下经由杆构件27向承压板126按压的阀23伴随着承压板126以轴130为中心向箭头120b所示的方向的旋转而向箭头20f所示的方向移动。即,阀23关闭连通路20e。
因此,缓冲器装置120从图15所示的状态再次变化为图12所示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那样,缓冲器装置120并非如以往那样靠挠性的膜构件自身的变形使承压板126的位置变化,而是利用波纹管部28的折叠的变形使承压板126的位置变化,因此无需沿与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以能够改变承压板126的位置的方式支承承压板126的现有那种挠性的膜构件。因此,关于缓冲器装置120,能够使与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以往小型化。
此外,由于缓冲器装置120无需沿与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以能够改变承压板126的位置的方式支承承压板126的现有那种挠性的膜构件,因此能够比以往增大承压板126在与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面积。因此,缓冲器装置120能够通过大气压容易地利用承压板126承受阀23打开连通路20e所需的力。
由于缓冲器装置120以承压板126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承压板126,因此,如图12所示,在位于承压板126的旋转中心即轴130的远方、阀23经由杆构件27将力传递到承压板126的情况下,与如第1实施方式的缓冲器装置20那样使承压板126整体向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使阀23的相对于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减少量的移动量增加。因此,关于缓冲器装置120,能够减少头侧室20a内的墨10c的压力的变动,结果,能够使记录头11c的排出墨10c的精度稳定。
图16是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120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12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关于图16所示的缓冲器装置120,由于杆构件27在轴130的附近接触于承压板126,因此即使承压板126从大气压承受的力较小,也会因杠杆原理增大承压板126按压杆构件27的力。即,缓冲器装置120以承压板126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承压板126,因此,如图16所示,在位于承压板126的旋转中心即轴130的附近、阀23经由杆构件27将力传递到承压板126的情况下,与使承压板126整体向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移动的结构相比较,即使使承压板126在与箭头20f或者箭头20g所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型化,承压板126也能够通过大气压获得阀23为了打开连通路20e所需的力。
图17是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120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12以及图16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关于图17所示的缓冲器装置120,将承压板126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承压板126的支承部即壳体121形成为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在图17中,能够相对于壳体121旋转承压板126的部分131形成为比壳体121以及承压板126薄。
在缓冲器装置120是图17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制造壳体121以及承压板126。因此,在缓冲器装置120是图17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与图12所示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例如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图18是阀23关闭连通路20e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缓冲器装置120的正面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12、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在图18所示的缓冲器装置120中,壳体121以及承压板126借助通过粘合剂固定于壳体121以及承压板126自身的挠性的膜构件132而彼此连接。即,承压板126经由膜构件1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121。
附图标记说明
10 喷墨打印机;10c 墨;11c 记录头;13 罐;20 缓冲器装置;20a 头侧室;20c 罐侧室;20e 连通路;23 阀;24 弹簧(施力构件);26 承压板(承压部);27 杆构件(力传递部);28 波纹管部;28a 板部;28b 可弯曲连接部;120 缓冲器装置;121 壳体(支承部);126 承压板(承压部)。
Claims (4)
1.一种缓冲器装置,该缓冲器装置是具备用于排出墨的记录头和用于供给上述墨的罐的喷墨打印机所具备的、用于抑制压力的变动地将从上述罐供给的上述墨供给到上述记录头的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器装置形成有:头侧室,其连通于上述记录头;罐侧室,其连通于上述罐;以及连通路,其用于将上述头侧室与上述罐侧室之间连通,
上述缓冲器装置具备:阀,其用于开闭上述连通路;施力构件,其向上述阀关闭上述连通路的方向对上述阀施力;承压部,其承受大气压,并且靠该承压部自身的位置的变化使上述头侧室的容积变化;力传递部,其配置于上述阀以及上述承压部之间,并将从上述阀以及上述承压部中的一者承受的力传递到另一者;以及波纹管部,其以上述承压部的位置能够变化的方式支承上述承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波纹管部具备多个板部和将上述板部彼此连接且能够弯曲的可弯曲连接部,
上述板部以及上述可弯曲连接部形成为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承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承压部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承压部的支承部形成为合成树脂制的一个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45857 | 2012-11-07 | ||
JP2012245857A JP6009322B2 (ja) | 2012-11-07 | 2012-11-07 | ダンパー装置 |
PCT/JP2013/079416 WO2014073433A1 (ja) | 2012-11-07 | 2013-10-30 | ダンパー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68766A true CN104768766A (zh) | 2015-07-08 |
CN104768766B CN104768766B (zh) | 2016-11-23 |
Family
ID=50684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57992.5A Active CN104768766B (zh) | 2012-11-07 | 2013-10-30 | 缓冲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21786B2 (zh) |
JP (1) | JP6009322B2 (zh) |
CN (1) | CN104768766B (zh) |
WO (1) | WO201407343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01023B2 (ja) * | 2014-10-27 | 2019-11-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路構造体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7061055A (ja) * | 2015-09-24 | 2017-03-30 |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 ダンパー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体供給システム、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KR101759620B1 (ko) * | 2017-04-05 | 2017-07-20 |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 인공위성에 탑재되는 안테나 |
KR101769135B1 (ko) * | 2017-04-20 | 2017-08-17 |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 인공위성용 안테나 |
KR101769136B1 (ko) * | 2017-04-20 | 2017-08-17 |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 인공위성용 안테나 |
JP7238358B2 (ja) * | 2018-11-21 | 2023-03-1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11992A (ja) * | 2002-04-18 | 2003-11-06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ダイヤフラムおよびこのダイヤフラムを備えた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4209665A (ja) * | 2002-12-26 | 2004-07-29 | Sony Corp | 液体供給機構、液体吐出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液体吐出装置、液体供給方法 |
CN1832860A (zh) * | 2001-11-12 | 2006-09-1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设备 |
JP2007245561A (ja) * | 2006-03-16 | 2007-09-27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2009143066A (ja) * | 2007-12-12 | 2009-07-02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供給装置 |
US20120194620A1 (en) * | 2011-01-31 | 2012-08-0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93414A (ja) * | 1996-01-16 | 1997-07-29 | Canon Inc | 液体保持・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の保持・供給方法 |
EP2108513B1 (en) * | 1998-07-15 | 2011-05-0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supply unit |
JP3606282B2 (ja) | 2001-11-12 | 2005-01-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4770429B2 (ja) * | 2005-11-29 | 2011-09-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弁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KR101249436B1 (ko) * | 2009-01-14 | 2013-04-03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미마키 엔지니어링 | 잉크젯 프린터용 조압밸브 |
JP5789999B2 (ja) * | 2011-01-31 | 2015-10-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
2012
- 2012-11-07 JP JP2012245857A patent/JP6009322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0-30 WO PCT/JP2013/079416 patent/WO201407343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0-30 US US14/437,835 patent/US942178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0-30 CN CN201380057992.5A patent/CN1047687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2860A (zh) * | 2001-11-12 | 2006-09-1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设备 |
JP2003311992A (ja) * | 2002-04-18 | 2003-11-06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ダイヤフラムおよびこのダイヤフラムを備えた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4209665A (ja) * | 2002-12-26 | 2004-07-29 | Sony Corp | 液体供給機構、液体吐出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液体吐出装置、液体供給方法 |
JP2007245561A (ja) * | 2006-03-16 | 2007-09-27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2009143066A (ja) * | 2007-12-12 | 2009-07-02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供給装置 |
US20120194620A1 (en) * | 2011-01-31 | 2012-08-0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009322B2 (ja) | 2016-10-19 |
CN104768766B (zh) | 2016-11-23 |
US9421786B2 (en) | 2016-08-23 |
JP2014094461A (ja) | 2014-05-22 |
WO2014073433A1 (ja) | 2014-05-15 |
US20150273850A1 (en) | 2015-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68766A (zh) | 缓冲器装置 | |
JP6041732B2 (ja) | ダンパー装置 | |
US8919935B2 (en) | Liquid supply | |
CN101274530B (zh) | 墨盒 | |
CN100463802C (zh) | 墨水箱、记录头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 |
CN102171045B (zh) | 喷墨打印机用的调压阀 | |
CN100429080C (zh) | 图像记录设备 | |
CN104781078A (zh) | 缓冲器装置 | |
US20030146960A1 (en) | Ink container having a pressure stabilizer module | |
JP5921020B2 (ja) | 流路開閉装置及び該流路開閉装置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9056477B2 (en) | Backpressure control unit,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204605195U (zh) | 一种墨盒 | |
CN102211466B (zh) | 打印机 | |
CN101638183A (zh) |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
JP2005119031A (ja) | ダンパー構造 | |
JP2018111214A (ja) |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CN101096145B (zh) | 喷墨打印机 | |
CN200988336Y (zh) | 一种通用打印机墨盒 | |
JP4816944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1518918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4492220B2 (ja) | バルブ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US10882324B2 (en) | Printer valves | |
CN103625119B (zh) | 喷墨打印机用的调压阀 | |
CN2905442Y (zh) | 喷墨打印机墨盒 | |
JP5796353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