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1466B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1466B
CN102211466B CN201110074021.4A CN201110074021A CN102211466B CN 102211466 B CN102211466 B CN 102211466B CN 201110074021 A CN201110074021 A CN 201110074021A CN 102211466 B CN102211466 B CN 102211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unit
conveying roller
print head
medium conveying
pre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40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1466A (zh
Inventor
永田典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11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1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1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1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48Apparatus for condensed record, tally strip, or like work using two or more papers, or sets of papers, e.g. devices for switching over from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in sheet form to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and vice versa or point-of-sale printers comprising means for printing on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e.g. journal for tills, and on single sheets, e.g. cheques or receip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2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impact or pressure on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2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impact or pressure on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print wi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其具有能够将两组印刷头中的压板间隙保持为一定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支票处理装置(1)具有:具备表书用印刷头(20)、第一介质输送辊(24)、背书用压板(19)的表书用头单元(14);搭载有第二介质输送辊(25)、表书用压板(21)且能够沿相对于第一介质输送辊(24)接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的压板杆单元(16);将该压板杆单元(16)向接近第一介质输送辊(24)的方向施力而使第二介质输送辊(25)压靠在第一介质输送辊(24)上的拉力螺旋弹簧(35);搭载有背书用印刷头(18)且能够沿相对于第一介质输送辊(24)接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的背书用头单元(15);将该背书用头单元(15)压靠在压板杆单元(16)上的拉力螺旋弹簧(36)。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支票等记录介质的各面进行印刷的多组印刷头的打印机,特别是具有能够适当设定各印刷头的压板间隙的机构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打印机,已知有具有两组印刷头的打印机,该两组印刷头与读取在支票上印刷的磁性墨文字的磁头一起进行支票的表书及背书。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有这样的打印机(介质处理装置、复合处理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0-433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0-20809号公报 
此处,分别在支票等记录介质的表背进行印刷的表书用印刷头和背书用印刷头被搭载在位于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两侧的各装置框架部分上。相对于此,限定表书用印刷头的印刷位置的压板被搭载在背书用印刷头侧的装置框架上,相反,背书用印刷头的压板被搭载在表书用印刷头侧的装置框架部分上。 
二者的印刷头中的压板间隙是狭窄的,例如是0.5mm以下,为了准确地获得这样的狭窄间隙,需要精度良好地分别对置配置搭载于不同的装置框架部分上的两组印刷头及压板,但是这与单一的印刷头、压板的情况相比并不是容易的。特别是,在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等,二者的装置框架部分变位,二者的压板间隙容易以不同的状态变化,与在一个部位即可进行压板间隙调整的情况相比,压板间隙的调整困难。 
另一方面,印刷头及压板的间隙即便一定,但当输送不同厚度的记录介质时,记录介质的印刷面和印刷头之间的压板间隙也变化,会发生印刷质量降低等弊病。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使二者的印刷头的压板间隙追随于记录介质的厚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就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提供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具有能够将多个部位的压板间隙保持为一定的压板间隙调整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头单元,其搭载有第一印刷头、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压板; 
第二头单元,其在能够与所述第一印刷头对置的位置搭载有第一压板,在能够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抵接的位置搭载有第二介质输送辊,在能够与所述第二压板对置的位置搭载有第二印刷头,且能够沿相对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接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 
施力部件,其将所述第二头单元向接近第一介质输送辊的方向施力,从而使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辊压靠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上。 
在本发明中,第二头单元能够移动,通过施力部件将搭载于第二头单元的第二介质输送辊压靠在搭载于固定侧的第一头单元的第一介质输送辊,因此,由第一、第二介质输送辊限制二者的单元的相对位置。即便在外力等作用而使二者的单元变位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维持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介质输送辊的抵接状态,使二者的单元的相对位置维持为一定,因此,能够将第一、第二印刷头各自的压板间隙保持为一定。 
另外,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介质输送辊的间隔追随通过它们之间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而变化。由此,由这些辊的抵接限定的第一头单元及第二头单元的相对位置变化。其结果是,追随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第一头单元侧的第一印刷头和第二头单元侧的第一压板的间隔变化。同样,第二头单元侧的第二印刷头和第一头单元侧的第二压板的间隔变化。因而,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相应,压板间隙增加,因此,头单元和记录介质的距离保持为规定值以上。 
此处,也能够将第二介质输送辊及第二压板搭载在与第二头单元不同的部件上,从而经由该部件将第一头单元和第二头单元定位。 
这种情况下的本发明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头单元,其搭载有第一印刷头、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压板; 
移动部件,其在能够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抵接的位置搭载有第二介质输送辊,在能够与所述第一印刷头对置的位置搭载有第一压板,且能够沿相对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接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 
第一施力部件,其将所述移动部件向接近第一介质输送辊的方向施力,从而使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辊压靠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上; 
第二头单元,其在能够与所述第二压板对置的位置搭载有第二印刷头,且能够沿相对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接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 
第二施力部件,其将所述第二头单元向接近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的方向施力而使该第二头单元压靠在所述移动部件上。 
在本发明中,搭载于移动部件的第二介质输送辊被第一施力部件压靠在搭载于第一头单元的第一介质输送辊上。通过第一介质输送辊和第二介质输送辊的抵接,限定第一头单元和移动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且限定搭载于第一头单元的第一印刷头和搭载于移动部件的第一压板的相对位置,从而限定该第一印刷头中的压板间隙。 
另外,第二头单元被第二施力部件压靠在相对于第一头单元被定位的移动部件,通过移动部件和第二头单元的抵接,限定这些部件的相对位置。因而,经由移动部件来限定第一头单元和第二头单元的相对位置,限定搭载于第二头单元的第二印刷头和搭载于第一头单元的第二压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限定该第二印刷头中的压板间隙。 
这样,在第一头单元和移动部件之间,调整第一印刷头侧的压板间隙,在第一头单元和第二头单元之间,调整第二印刷头侧的压板间隙。与采用第一头单元和第二头单元这两个部件来进行这些部件之间的压板间隙调整的情况相比,通过采用三个部件,能够容易地进行压板间隙调整。 
另外,第一头单元、移动部件及第二头单元中的任一者通过外力等变位的情况下,例如在第一头单元变位的情况下,追随其而移动部件变位,追随移动部件的变位,第二头单元变位。因而,三个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始终被保持为一定,因此,由第一印刷头和第一压板限定的压板间隙、由第二印刷头和第二压板限定的压板间隙也保持为一定。 
进而,第一头单元和移动部件通过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介质输送辊的抵接来限定相对位置。这些辊的间隔追随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而变 化。由此,移动部件相对于由这些辊的抵接限定的第一头单元的相对位置变化,由移动部件限定的第二头单元的位置也变位。其结果是,追随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第一头单元侧的第一印刷头和移动部件侧的第一压板的间隔变化,第二头单元侧的第二印刷头和第一头单元侧的第二压板的间隔变化。因而,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相应,压板间隙增加,因此,头单元和记录介质的距离保持为规定值以上。 
此处,作为所述移动部件可使用能够以预先规定的转动支点为中心转动的转动部件,作为所述第一施力部件可使用在所述转动部件和所述第二头单元之间架设的拉力螺旋弹簧。通过适当设定拉力螺旋弹簧的架设位置及转动部件的形状,能够通过拉伸弹力使移动部件和第二头单元保持为相互压靠的状态,从而能够抑制这些部件之间的晃动。 
接着,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优选,在沿着经由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及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辊的捏夹部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隔着该捏夹部,所述第一印刷头及所述第二印刷头中的一方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且另一方位于该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在输送方向上,从捏夹部至第一印刷头的距离和从捏夹部至第二印刷头的距离相差很大时,相对于基于介质厚度的第一、第二介质输送辊的打开量,第一印刷头侧的压板间隙、第二印刷头侧的压板间隙的变化相差很大。通过沿着输送方向在捏夹部的上游侧及下游侧配置第一、第二印刷头,能够减小二者的压板间隙相对于介质厚度的变化之差。 
接着,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印刷头及所述第二印刷头为点击打式头,所述第一头单元及所述第二头单元分别具有墨带盒安装部。第二头单元能够移动,因此,当使第二头单元向从第一头单元侧离开的方向强制移动时,第一印刷头和第一压板之间及第二印刷头和第二压板之间变宽,因此能够简便地进行在这些部件之间安装墨带的作业。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在第一头单元侧的第一介质输送辊上压靠搭载于能够移动的第二头单元的第二介质输送辊,从而限定这些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由施力部件维持第一、第二介质输送辊的抵接状态,能够使 第一印刷头及第二印刷头中的压板间隙维持为一定,从而能够提高压板间隙的耐干扰性。另外,第一、第二介质输送辊的间隔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相应而变位,第一、第二印刷头中的压板间隙变化,因此,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相应,压板间隙增加,因此,头单元和记录介质的距离保持在规定值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票处理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支票处理装置的内部机构部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支票处理装置的内部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支票处理装置的内部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支票处理装置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支票处理装置、2主体外壳、3介质插入口、4介质排出口、5介质输送路、5a水平输送路部分、5b弯曲输送路部分、5c垂直输送路部分、6前表面罩、7操作面板、8开口部、9开闭盖、10开闭单元、11操作杆、11a操作端部、12内部机构部、13装置主体框架、13a弹簧卡止件、14表书用头单元、15背书用头单元、15a弹簧卡止件、15b抵接片、15c弹簧卡止件、16压板杆单元、17磁头、18背书用印刷头、19背书用压板、20表书用印刷头、21表书用压板、22第一输送辊、23第二输送辊、24第一介质输送辊、25第二介质输送辊、26墨带盒、27墨带盒安装部、28墨带盒、29墨带盒安装部、31压板杆、32压板杆、31a水平臂部分、31b垂直臂部分、31c弹簧卡止件、31d后端面、33连结板、34转动中心轴、35杆用拉力螺旋弹簧、36单元用拉力螺旋弹簧、CL1转动中心线、A转动支点、B抵接点、C捏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票处理装置(打印机) 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支票处理装置的外观立体图。支票处理装置1作为整体具有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外壳2。在主体外壳2的前表面的靠左侧的部分沿着装置宽度方向以规定宽度设有用于将作为记录介质的支票(图示省略)插入的介质插入口3。在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的装置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沿着装置宽度方向以规定宽度设有将处理后的支票排出的介质排出口4。在介质插入口3和介质排出口4之间形成有输送支票的介质输送路5。介质输送路5以从介质插入口3向装置后方延伸之后再向上方弯曲并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介质输送路5在主体外壳2的左侧面开口。 
在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比介质排出口4靠前侧的部分被前表面罩6覆盖。在前表面罩6的前端部分设有操作面板7。在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分设有开口部8,且安装有用于开闭该开口部8的开闭盖9。开闭盖9在能够以后端部分为中心转动的状态下安装在主体外壳2上。 
此处,支票处理装置1中的由前表面罩6覆盖的部分为开闭式的开闭单元10,该开闭单元10能够以其前侧下端部的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转动中心线CL1为中心向前方打开。当打开开闭单元10时,在该开闭单元10和装置主体侧之间形成的介质输送路5切换为开放状态。另外,开闭单元10的开闭能够通过将在其右端上表面部分露出操作端部11a的操作杆11向面前拉动而进行。 
(内部结构) 
图2是将支票处理装置1的主体外壳2拆除而示出其内部机构部的侧视图,图3是从侧方的稍靠装置后侧观察内部机构部时的立体图,图4是从装置前侧观察内部机构部时的立体图。参考这些附图进行说明。支票处理装置1的内部机构部12具有装置主体框架13,在该装置主体框架13搭载有构成开闭单元10的表书用头单元14、背书用头单元15、压板杆单元16。 
表书用头单元14和背书用头单元15隔着介质输送路5中的向装置上方延伸的垂直输送路部分5c而对置配置,表书用单元14位于装置前侧。表书用头单元14和装置主体框架13隔着从装置前侧朝向后侧呈直线状延 伸的水平输送路部分5a及向上方弯曲而与垂直输送路部分5c相连的弯曲输送路部分5b而对置配置,表书用头单元14位于装置上侧。另外,表书用头单元14在其装置前侧的下端部能够以转动中心线CL1为中心向装置前方转动的状态下由装置主体框架13支承。背书用头单元15在能够沿装置前后方向滑动的状态下由装置主体框架13支承。 
在介质输送路5中的水平输送路部分5a配置有用于读取在支票上印刷的磁性墨文字的磁头17。磁头17以其磁隙朝向下侧的状态配置在水平输送路部分5a的上侧。 
在介质输送路5中的垂直输送路部分5c,在其下侧部分,在支票的背面进行印刷的背书用印刷头18及背书用压板19隔着垂直输送路部分5c而对置配置。背书用印刷头18是使记录针击打于墨带上使墨带的墨附着于支票上从而进行印刷的串行击打点阵(SIDM)印刷头。背书用印刷头18被搭载在配置于垂直输送路部分5c的装置后侧的背书用头单元15上,背书用压板19被搭载在表书用头单元14上。 
在垂直输送路部分5c的上端部分,在支票的表面进行印刷的表书用印刷头20及表书用压板21隔着垂直输送路部分5c而对置配置。表书用印刷头20为与背书用印刷头18相同的SIDM印刷头,且被搭载在表书用头单元14上。表书用压板21被搭载在压板杆单元16上。 
另一方面,在水平输送路部分5a和弯曲输送路部分5b的交界部分,使支票经由基于磁头17的读取位置而输送的一对介质输送辊22、23配置成抵接状态。另外,在垂直输送路部分5c中的背书用印刷头18和表书用印刷头20之间的大致中间的位置,输送支票的一对第一、第二介质输送辊24、25配置成抵接状态。位于装置前侧的第一介质输送辊24以旋转自如的状态搭载在表书用头单元14上,位于装置后侧的第二介质输送辊25以旋转自如的状态搭载在压板杆单元16上。 
而且,表书用头单元14配备有墨带盒安装部27,收纳有墨带的墨带盒26以能够装卸的状态安装在墨带盒安装部27中(图4中省略了墨带盒26)。从所安装的墨带盒26抽出的墨带(未图示)固定成在表书用印刷头20及表书用压板21之间通过的状态。同样,背书用头单元15也配置有墨带盒安装部29,墨带盒28以能够装卸的状态安装在该墨带盒安装部29 中。从所安装的墨带盒28抽出的墨带(未图示)固定成在背书用印刷头18和背书用压板19之间通过的状态。 
接着,压板杆单元16具有:在装置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的左右的压板杆31、32;在这些压板杆31、32的上端部之间沿装置宽度方向架设的连结板33。连结板33为以朝向装置前方的状态配置的规定宽度的部件,且在该连结板33的装置前侧的表面,表书用压板21以与表书用印刷头20的头表面对置的状态安装。 
左右的压板杆31、32为呈左右对称配置的同一形状的部件。对压板杆31进行说明。压板杆31作为整体呈英文字的“L”形状,且具有在装置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规定宽度的水平臂部分31a和从水平臂部分31a的后端向装置上方呈大致直角折弯并以直线状延伸的规定宽度的垂直臂部分31b。水平臂部分31a沿着位于表书用头单元14的下侧的装置主体框架13的装置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这些装置前侧的端部在能够以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轴34为中心上下转动的状态下安装在该装置主体框架13上。垂直臂部分31b在比介质输送路5的垂直输送路部分5c靠装置后侧的部位,沿着背书用头单元15的装置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在垂直臂部分31b中的比连结板33靠下侧的部位之间沿着装置宽度方向架设有第二介质输送辊25。另一压板杆32也为相同的结构,故省略其说明。 
此处,在左右的压板杆31、32和背书用头单元15之间以拉伸状态架设有拉力螺旋弹簧35。对压板杆31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形成于压板杆31的垂直臂部分31b的下端部的弹簧卡止件31c和在该弹簧卡止件31c的后侧形成于上侧的背书用头单元15侧的部位的弹簧卡止件15a之间架设有杆用拉力螺旋弹簧35。在拉力螺旋弹簧35的拉伸弹力的作用下,压板杆单元16以转动中心轴34为中心被向朝上侧转动的方向拉伸,搭载于此的第二介质输送辊25相对于装置前侧的第一介质输送辊24以规定的压靠力抵接。对于压板杆32一侧也同样配置有拉力螺旋弹簧。 
另外,在背书用头单元15的左侧面部分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抵接片15b。抵接片15b和压板杆31中的垂直臂部分31b的后端面31d在杆用拉力螺旋弹簧35的拉伸弹力的作用下保持成相互抵接的状态。对于压板杆 32一侧也为同样的结构。 
进而,背书用头单元15在其装置宽度方向的两侧,被在装置前后方向上以拉伸状态配置的单元用拉力螺旋弹簧36向装置前方拉伸。如图2所示,单元用拉力螺旋弹簧36的装置后侧端卡挂在形成于背书用头单元15的左右的弹簧卡止件15c上,其装置前侧端卡挂在形成于装置主体外壳13的左右的弹簧卡止件13a上。在该单元用拉力螺旋弹簧36的拉伸弹力的作用下,背书用头单元15经由左右的抵接片15b被压靠于压板杆单元16侧。 
(压板间隙调整机构) 
图5是将支票处理装置1中的与压板间隙调整机构相关的结构部分取出而进行表示的说明图。主要参考图5对表书用印刷头20及背书用印刷头18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进行说明。在本例中,搭载于压板杆单元16的第二介质输送辊25被杆用拉力螺旋弹簧35压靠在搭载于表书用头单元14的第一介质输送辊24上(捏夹部C)。通过第一介质输送辊24和第二介质输送辊25的抵接,限制了背书用头单元15和压板杆单元16之间的相对位置,且限制了搭载于表书用头单元14的表书用印刷头20和搭载于压板杆单元16的表书用压板21的相对位置,由此限制了表书用印刷头20中的压板间隙。 
另外,背书用头单元15被单元用拉力螺旋弹簧36压靠于相对于表书用头单元14被定位的压板杆单元16(点B),且通过压板杆单元16和背书用头单元15的抵接,对它们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因而,经由压板杆单元16对背书用头单元15相对于表书用头单元14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且对搭载于背书用头单元15的背书用印刷头18和搭载于表书用头单元14的背书用压板19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从而对该背书用印刷头18中的压板间隙进行限定。 
这样,在表书用头单元14和压板杆单元16之间调整表书用印刷头20侧的压板间隙,在表书用头单元14和背书用头单元15之间调整背书用印刷头18侧的压板间隙。因而,与在表书用头单元14和背书用头单元15之间进行二者的压板间隙的调整的情况相比,间隙调整容易。 
另外,在表书用头单元14、压板杆单元16及背书用头单元15中的任 一者由于外力等而变位时,例如在表书用头单元14变位时,追随于此,压板杆单元16变位,追随压板杆单元16的变位,背书用头单元15变位。因而,三个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始终保持为一定,因此,由表书用印刷头20和表书用压板21限定的压板间隙、由背书用印刷头18和背书用压板19限定的压板间隙也保持为一定,从而能够提高压板间隙的耐干扰性。 
进而,表书用头单元14和压板杆单元16由第一介质输送辊24及第二介质输送辊25的抵接来限定相对位置。这些辊24、25的间隔追随被输送的支票(记录介质)的厚度而变化。由此,由这些辊24、25的抵接限定的压板杆单元16相对于表书用头单元14的相对位置变化,由压板杆单元16限定的背书用头单元15的位置也变位。其结果是,追随被输送的支票的厚度,表书用头单元14侧的表书用印刷头20和压板杆单元16侧的表书用压板21的间隔变化,背书用头单元15侧的背书用印刷头18和表书用头单元14侧的背书用压板19的间隔变化。因而,二者的印刷头18、20中的压板间隙追随被输送的支票的厚度而变化,从而头单元和记录介质的距离保持为规定值以上。 
进而,作为压板杆单元16,使用能够以转动支点A为中心转动的转动部件,在杆用拉力螺旋弹簧35的拉伸弹力的作用下,将压板杆单元16和背书用头单元15向相互压靠的方向施力。由此,能够抑制这些部件之间的晃动,因而能够有效地将压板间隙保持为一定。 
接着,在沿着经由第一介质输送辊24及第二介质输送辊25的捏夹部C的支票的输送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表书用印刷头20及背书用印刷头18隔着捏夹部C配置,该捏夹部C位于表书用印刷头20及背书用印刷头18的大致中间的位置。在输送方向上,从捏夹部C至表书用印刷头20的距离和从捏夹部C至背书用印刷头18的距离相差很大时,相对于基于支票厚度的第一、第二介质输送辊24、25的打开量,表书用印刷头20侧的压板间隙、背书用印刷头18侧的压板间隙的变化相差很大。通过沿着输送方向隔着捏夹部C而在下游侧及上游侧的接近位置配置表书用印刷头20及背书用印刷头18,能够减小由支票的厚度引起的、二者的压板间隙的变化之差。 
除此之外,在本例中,表书用印刷头20及背书用印刷头18为点击打式头,需要在表书用印刷头20和表书用压板21之间及背书用印刷头18和背书用压板19之间分别安装墨带。背书用头单元15能够沿装置前后方向滑动,故使其抗拒弹力而向装置后方滑动时,表书用印刷头20和表书用压板21之间及背书用印刷头18和背书用压板19之间扩大,从而能够简便地进行在这些部件之间安装墨带的作业。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压板杆单元,且经由该压板杆单元相对于表书用头单元对背书用头单元进行定位。也能够采用将压板杆单元和背书用头单元一体化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的打印机中,在表书用头单元搭载表书用印刷头、第一介质输送辊及背书用压板。另外,在背书用头单元中,在能够与表书用印刷头对置的位置搭载表书用压板,在能够与第一介质输送辊抵接的位置搭载第二介质输送辊,在能够与表书用印刷头对置的位置搭载表书用压板,该背书用头单元以能够沿相对于第一介质输送辊接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的状态被支承在装置主体框架上。进而,通过拉力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将背书用头单元向接近第一介质输送辊的方向施力,从而形成使第二介质输送辊压靠在第一介质输送辊上的状态。 
在这种结构的打印机中,背书用头单元能够移动,通过施力部件将搭载于背书用头单元的第二介质输送辊压靠在搭载于固定侧的表书用头单元的第一介质输送辊上,从而由第一、第二介质输送辊限制二者的单元的相对位置。即便在外力等作用而使二者的单元变位的情况下,背书用头单元侧也对应于变位而移动,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来维持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介质输送辊的抵接状态,将二者的单元的相对位置维持为一定,因此,表书用、背书用的二者的印刷头的压板间隙的耐干扰性得到改善。 
另外,表书用头单元和背书用头单元由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介质输送辊的抵接来限定相对位置。这些辊的间隔追随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而变化。由此,由这些辊的抵接限定的表书用头单元及背书用头单元的相对位置变化。其结果,追随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表书用头单元侧的表书用印刷头和背书用头单元侧的表书用压板的间隔变化,背书用头单元侧的背书用印刷头和表书用头单元侧的背书用压板的间隔变化。因而,能够使二者印刷头中的压板间隙追随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 
接着,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压板杆单元采用了具有L状的臂部的部件,但也可以采用具有除此以外的形状的臂部的部件。另外,也可以采用不是转动式而是沿装置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式的压板杆单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书用、背书用的印刷头是SIDM印刷头,但这些部件也可以是喷墨头。 
上述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支票处理装置中,不过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在支票以外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印刷的打印机中。 

Claims (4)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头单元,其搭载有第一印刷头、第一介质输送辊及第二压板;
移动部件,其在能够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抵接的位置搭载有第二介质输送辊,在能够与所述第一印刷头对置的位置搭载有第一压板,且能够沿相对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接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
第一施力部件,其将所述移动部件向接近第一介质输送辊的方向施力,从而使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辊压靠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上;
第二头单元,其在能够与所述第二压板对置的位置搭载有第二印刷头,且能够沿相对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接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
第二施力部件,其将所述第二头单元向接近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的方向施力而使该第二头单元压靠在所述移动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件为能够以预先规定的转动支点为中心转动的转动部件,
所述第一施力部件为在所述转动部件和所述第二头单元之间架设的拉力螺旋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经由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辊及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辊的捏夹部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隔着该捏夹部,所述第一印刷头及所述第二印刷头中的一方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且另一方位于该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印刷头及所述第二印刷头为点击打式头,
所述第一头单元及所述第二头单元分别具有墨带盒安装部。
CN201110074021.4A 2010-03-24 2011-03-22 打印机 Active CN102211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7509 2010-03-24
JP2010067509A JP2011201017A (ja) 2010-03-24 2010-03-24 プリン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1466A CN102211466A (zh) 2011-10-12
CN102211466B true CN102211466B (zh) 2014-12-31

Family

ID=44259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4021.4A Active CN102211466B (zh) 2010-03-24 2011-03-22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34940B2 (zh)
EP (1) EP2368717B1 (zh)
JP (1) JP2011201017A (zh)
CN (1) CN1022114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28056T3 (es) * 2011-04-11 2015-02-03 Wincor Nixdorf International Gmbh Impresora a doble cara para imprimir recibos sobre papel térmico
CN103342046B (zh) * 2013-07-11 2016-02-03 章珩 专用票据背书附加黏贴页的加工设备
JP2015142994A (ja) 2014-01-31 2015-08-0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0699A2 (en) * 1998-12-16 2005-04-06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imite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for printing on both surfaces of a sheet of print media
CN101081577A (zh) * 2006-06-02 2007-12-0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双面印刷机
CN101081571A (zh) * 2006-05-29 2007-12-0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双面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96155A (zh) * 2006-06-29 2008-01-02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01370666A (zh) * 2005-12-08 2009-02-18 Ncr公司 双面热敏打印
CN101544129A (zh) * 2008-03-24 2009-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行式热敏打印机
CN101663169A (zh) * 2006-12-22 2010-03-03 Ncr公司 两面热打印感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1149A (ja) * 1989-07-20 1991-03-05 Fujitsu General Ltd 熱転写式プリンタ
JPH04282261A (ja) * 1991-03-08 1992-10-07 Brother Ind Ltd 印字ヘッドにおける印字隙間検出装置
JPH11286147A (ja) * 1998-04-02 1999-10-19 Nec Yonezawa Ltd 両面印刷機構
JP3876950B2 (ja) 1998-07-28 2007-0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合処理装置
JP2000280576A (ja) 1999-03-29 2000-10-10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2234215A (ja) * 2001-02-09 2002-08-20 Casio Comput Co Ltd レシート発行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098625A (ja) * 2002-09-12 2004-04-02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及び商品情報処理装置
JP4947122B2 (ja) 2003-02-03 2012-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磁気インク文字読取装置及びその読取処理方法
JP4438387B2 (ja) 2003-02-03 2010-03-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磁気インク文字読取装置
JP2005329563A (ja) * 2004-05-18 2005-12-02 Sanwa Newtec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装置
JP4720161B2 (ja) * 2004-12-01 2011-07-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合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735283B2 (ja) * 2005-01-21 2011-07-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紙葉類処理装置
KR100772378B1 (ko) * 2005-08-09 2007-11-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Tph를 채용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인쇄방법
US8462184B2 (en) * 2005-12-08 2013-06-11 Ncr Corporation Two-sided thermal printer control
US7914218B2 (en) * 2006-06-29 2011-03-2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printer and printing device
JP4910965B2 (ja) * 2007-09-28 2012-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10042513A (ja) * 2008-08-08 2010-02-25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と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064269A (ja) * 2008-09-08 2010-03-25 Toshiba Tec Corp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0699A2 (en) * 1998-12-16 2005-04-06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imite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for printing on both surfaces of a sheet of print media
CN101370666A (zh) * 2005-12-08 2009-02-18 Ncr公司 双面热敏打印
CN101081571A (zh) * 2006-05-29 2007-12-0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双面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81577A (zh) * 2006-06-02 2007-12-0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双面印刷机
CN101096155A (zh) * 2006-06-29 2008-01-02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01663169A (zh) * 2006-12-22 2010-03-03 Ncr公司 两面热打印感应
CN101544129A (zh) * 2008-03-24 2009-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行式热敏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34940B2 (en) 2013-09-17
CN102211466A (zh) 2011-10-12
EP2368717A3 (en) 2014-04-30
US20110236109A1 (en) 2011-09-29
EP2368717A2 (en) 2011-09-28
EP2368717B1 (en) 2015-11-11
JP2011201017A (ja)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6627B (zh) 装载装置、传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US10427428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471002B (zh) 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显示装置的电气设备
WO2008129298A3 (en) Large-scale inkjet printer
CN102211466B (zh) 打印机
CN203410171U (zh) 卷筒纸供给装置以及打印机
US6655776B2 (en) Media pack for combination image acquisition and printing device
US9061530B2 (en) Printer apparatus
US9126803B2 (en) Media separation roller installing mechanism, roller holder unit, media conveyance device, and printer
US10144228B2 (en) Print media guide
WO2011140929A1 (zh) 打印机
US7889218B2 (en) Head mechanism of thermal printer
CN104275933A (zh) 记录装置
US7677562B2 (en)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 device, record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9533848B2 (en) Cheque processing device
US10207526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316384B2 (ja) キャッピング装置及び記録液体吐出装置
US20140252712A1 (en) Media Conveyance Device and Printer
JP4628859B2 (ja) サーマルヘッド位置決め機構及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12016873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1659160B (zh) 输送导向机构及具备该输送导向机构的记录装置
JPH1013858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040987A (ja) プリンタ
KR20010077964A (ko) 프린트 유닛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프린터
JP2016179656A (ja) 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