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3127B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3127B
CN102673127B CN201210028403.8A CN201210028403A CN102673127B CN 102673127 B CN102673127 B CN 102673127B CN 201210028403 A CN201210028403 A CN 201210028403A CN 102673127 B CN102673127 B CN 1026731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k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runn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84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3127A (zh
Inventor
松本齐
木村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7026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58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73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3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3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vacuum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有被设置在液体流道上并对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部,上述压力调节部具有:液体流入部;液体收纳部,其具有隔膜部;连通孔,其使上述液体流入部和上述液体收纳部连通;壁部,其被设置在上述液体收纳部侧,并且对于从上述连通孔朝向上述液体流出孔的液体的流动,能够根据上述液体收纳部的压力,而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模式为,上述壁部与上述隔膜部以非接触状态形成第一流道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上述壁部与上述隔膜部以接触状态形成与上述第一流道不同的第二流道的模式。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以及2中,作为液体喷射装置公开了一种喷墨式打印机。
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具备如下机构,即,为了排出自闭阀的压力室内的气泡,而通过凸轮向自闭阀的受压部施加外力而使之位移的机构,所述自闭阀调节向液体喷射头的油墨的供给压。
在专利文献2的打印机中,油墨经由第二油墨罐、第一油墨罐、以及贮液部而向油墨室被供给,在第二油墨罐中,具备通过电机的驱动而使叶片旋转从而对油墨进行搅拌的机构,并且第一油墨罐和第二油墨罐之间经由对油墨的供给压进行调节的单元而连通。
然而,在如上文所述的打印机中,为了确保较高的印字品质,常时将油墨的喷射状态以及条件保持为固定是很重要的。因此,采用如下结构,即,在对墨盒和喷墨头之间进行连接的油墨流道上,设置存留油墨并对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部(压力调节阀或缓冲器等)的结构。然而,由于压力调节部因其功能而使油墨的流动停滞,因此在使用了颜料已分散的油墨等的情况下,存在容易产生其溶剂中的成分的沉积等问题。
虽然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通过凸轮而对自闭阀的受压部施加外力而使之位移的机构,能够期待气泡的排出以及对沉积成分的搅拌,但是需要复杂的机构。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的通过电机的驱动而使叶片旋转从而对油墨进行搅拌的机构中,同样也需要复杂的机构。此外,为了设置该搅拌机构,需要至少能够收纳叶片的搅拌空间,从而具有涉及到结构的大型化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4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619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实施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用复杂的机构的条件下,对压力调节部中的液体的沉积成分进行搅拌的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即,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有压力调节部,所述压力调节部被设置在对液体贮留部和液体喷射头之间进行连接的液体流道上,存留液体并对压力进行调节,上述压力调节部具有:液体流入部,其形成有与上述液体贮留部侧连通的液体流入孔;液体收纳部,其形成有与上述液体喷射头侧连通的液体流出孔,并具有根据压力而进行位移的隔膜部;连通孔,其使上述液体流入部和上述液体收纳部连通;壁部,其被设置在上述液体收纳部侧,并且对于从上述连通孔朝向上述液体流出孔的液体的流动,能够根据上述液体收纳部的压力,而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模式为,上述壁部与上述隔膜部以非接触状态形成第一流道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上述壁部与上述隔膜部以接触状态形成与上述第一流道不同的第二流道的模式。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通过由于液体收纳部的压力而产生的隔膜部的位移,从而在第一模式中的隔膜部与壁部处于非接触状态下的、第一流道内的液体的流动,和第二模式中的隔膜部与壁部处于接触状态下的、与第一流道不同的第二流道内的液体的流动之间进行切换,由此能够通过该液体的流动的变化而对液体的沉积成分进行搅拌。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具备从上述液体喷射头抽吸液体的抽吸装置,当通过上述抽吸装置的抽吸而达到预定压力时,上述流动被切换为上述第二模式。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在进行从液体喷射头强制地抽吸液体的清洗时切换成第二模式,从而使从连通孔朝向液体流出孔的液体的流动发生变化。由此,在从液体喷射头喷射液体的通常情况下,能够保持第一模式下的液体的流动,从而避免随着该切换而产生的对压力调节功能的影响。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壁部至少被设置在上述连通孔和上述液体流出孔之间。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由于当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时,在与第一流道不同的第二流道中,形成了在被设置于连通孔和液体流出孔之间的壁部迂回的液体的流动,因而不仅在连接连通孔和液体流出孔的直线范围内形成液体的流动,还在更广的范围内形成液体的流动,从而能够有效地搅拌液体的沉积成分。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第二流道的入口部朝向上述液体收纳部的底部而开口。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在第二模式时,能够理想地实施对存留在液体收纳部的底部的沉积成分的搅拌。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第二流道的入口部朝向上述连通孔而开口。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在第二模式时,由于连通孔和第二流道以大致连续的方式连接,因此能够使液体的流动明确化。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第二流道在上述连通孔和上述液体流出孔之间,经由上述液体收纳部的底部和顶部而形成。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在第二模式时,不仅是存留在液体收纳部的底部的沉积成分,甚至是存留在液体收纳部的顶部的气泡也能够随着液体的流动而排出。
此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壁部沿着形成上述液体收纳部的外形的第二壁部而设置。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本发明中,通过沿着形成容易存留液体的沉积成分或气泡的液体收纳部的外形的、第二壁部而设置壁部,从而在第二模式时,在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的液体的流动,由此能够有效地实施对液体的沉积成分的搅拌、气泡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油墨供给机构的油墨流道的简要结构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自闭阀的侧视图。
图4为沿图3中的A-A线的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清洗时的自闭阀的侧视图。
图6为沿图5中的B-B线的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分隔壁的结构的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分隔壁的结构的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分隔壁的结构的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个部件设为能够识别的大小,而适当地改变了各个部件的比例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例示了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PRT的俯视图。
在图1中所示的打印机PRT为,对纸、塑料薄片等薄片状的记录介质M进行输送并实施印刷处理的装置。打印机PRT具备:筐体PB;喷墨机构IJ,其向记录介质M喷射油墨;油墨供给机构IS,其向该喷墨机构IJ供给油墨;输送机构CV,其对记录介质M进行输送;维护机构MN,其实施对喷墨机构IJ的维护动作;控制装置CONT,其对以上各个机构进行控制。
以下,设定XYZ直角坐标系,并且适当地参照该XYZ直角坐标系而对各个结构要素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记录介质M的输送方向表示为X轴方向,将在该记录介质M的输送面上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表示为Y轴方向,并将与包含X轴以及Y轴在内的平面垂直的方向表示为Z轴方向。
筐体PB被形成为以Y轴方向为长度方向。在筐体PB内安装有上述的喷墨机构IJ、油墨供给机构IS、输送机构CV、维护机构MN以及控制装置CONT等各个部件。在筐体PB内设置有压印板13。压印板13为对记录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压印板13被设置在筐体PB中X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压印板13具有朝向+Z侧的平坦面13a。该平坦面13a被用作对记录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
输送机构CV具有输送辊以及驱动该输送辊的电机等(均未图示)。输送机构CV从筐体PB的-X侧向该筐体PB的内部输送记录介质M,并从该筐体PB的+X侧向该筐体PB的外部排出该记录介质M。在筐体PB的内部,输送机构CV对该记录介质M进行输送,以使记录介质M在压印板13上通过。输送机构CV的输送时刻和输送量等通过控制装置CONT而被控制。
喷墨机构IJ具有:喷墨头(液体喷射头)H,其喷射油墨;头移动机构AC,其对该喷墨头H进行保持并使之移动。喷墨头H朝向被输送到压印板13上的记录介质M喷射油墨。喷墨头H具有喷射油墨的喷射面Ha。喷射面Ha朝向Z轴方向,并被配置为与压印板13的支承面对置。
头移动机构AC具有滑架CA。喷墨头H被固定在该滑架CA上。滑架CA采用沿着被架设在筐体PB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引导轴8而自由移动的结构。喷墨头H以及滑架CA相对于压印板13而被配置在+Z侧。
头移动机构AC除滑架CA之外,还具有:脉冲电机9;驱动滑轮10,其通过该脉冲电机9而被旋转驱动;从动滑轮11,其在筐体PB的长度方向上,被设置在与设置有驱动滑轮10侧(+Y侧)相反的一侧(-Y侧);正时带12,其被跨接在驱动滑轮10和从动滑轮11之间。
滑架CA与正时带12相连接。滑架CA被设置为能够随着正时带12的旋转而在Y轴方向上移动。当向Y轴方向移动时,滑架CA通过引导轴8而被引导。
维护机构MN被配置在喷墨头H的初始位置处。该初始位置被设定在,对记录介质M实施印刷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初始位置被设置在压印板13的+Y侧。初始位置为,在打印机PRT的电源关闭时或较长时间未实施记录时等,喷墨头H待机的位置。
维护机构MN具有:覆盖喷墨头H的喷射面Ha的压盖机构CP、和擦拭该喷射面Ha的擦拭机构WP等。压盖机构CP上连接有抽吸泵等抽吸装置SC。通过抽吸装置SC,压盖机构CP能够覆盖喷射面Ha并从喷墨头H抽吸油墨。
油墨供给机构IS向喷墨头H供给油墨。油墨供给机构IS具有多个墨盒(液体贮留部)CTR。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PRT采用墨盒CTR与喷墨头H不同,而未被搭载在滑架CA上的结构(非滑架装载型)。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油墨供给机构IS的油墨流道20的简要结构图。
油墨供给机构IS具有对墨盒CTR和喷墨头H之间进行连接的油墨流道(液体流道)20。在油墨流道20的一端部上设置有油墨供给针21。油墨供给针21被插入到墨盒CTR内,从而使墨盒CTR内部和油墨流道20连通。
经由油墨供给针21而被导入到油墨流道20内的油墨,通过单向阀22而到达减压室23。减压室23具有:隔膜部24,其根据内部压力的大小而进行位移,从而使减压室23的容量发生变化;压缩弹簧25,其对隔膜部24施力。此外,在减压室23上连接有减压泵26和大气开放阀27,所述减压泵26使减压室23的内部成为减压状态,所述大气开放阀27解除减压室23内部的减压状态。
当关闭大气开放阀27并对减压泵26进行驱动时,隔膜部24将克服压缩弹簧25的施力而膨胀,从而能够使油墨从墨盒CTR侧流入到减压室23内。此外,当停止对减压泵26的驱动并开放大气开放阀27时,隔膜部24将通过压缩弹簧25的施力而收缩,从而能够以预定压力使油墨经由单向阀28而从减压室23流出。
从减压室23流出的油墨经由节流阀29、自闭阀(压力调节部)40,而向喷墨头H被供给。节流阀29具有隔膜部30,当通过压盖机构CP的抽吸装置SC而使喷墨头H侧相对于预定压力被减压时,所述隔膜部30将关闭油墨流道20。抽吸装置SC通过节流阀29而能够实施所谓的节流清洗。
节流清洗是指如下的清洗处理,即,通过抽吸装置SC的驱动而使喷墨头H侧的油墨流道20减压,并且在节流阀29关闭之后使节流阀29的上游侧的、被关闭的流道进一步减压,通过在该减压状态下,从减压室23向节流阀29流入被加压了的油墨,从而使被关闭的流道开放且使油墨强劲地流入到被减压了的喷墨头H侧的油墨流道20内,由此强制地排出自闭阀40、喷墨头H内混入的气泡或粘性增大的油墨等。另外,从喷墨头H强制地被抽吸并排出的油墨,作为废液而被废液吸收材料31吸收。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自闭阀40的侧视图。图4为,沿图3中的A-A线的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另外,图3以及图4中的纸面上下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重力方向),此外,符号S模式化地表示油墨内含有的颜料等的沉积成分。
自闭阀40被设置在对墨盒CTR和喷墨头H之间进行连接的油墨流道20上,且作为存留油墨并根据喷墨头H侧的压力而开闭油墨流道20的压力调节阀而发挥功能。自闭阀40与喷墨头H一起被搭载在滑架CA上(参照图1)。
如图4所示,自闭阀40具有开闭连通孔43的开闭阀44,所述连通孔43使被设置在墨盒CTR侧的第一油墨收纳室(液体流入部)41、和被设置在喷墨头H侧的第二油墨收纳室(液体收纳部)42连通。开闭阀44采用如下结构,即,能够根据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而在将连通孔43关闭的位置、和克服开闭压调节弹簧45的施力而将连通孔43开放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本实施方式中的开闭阀44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当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达到从大气压降低了100Pa(帕斯卡)的压力时,将通过开闭压调节弹簧45而使连通孔43开放的结构。例如,如果将开闭阀44的全位移行程设为1mm~2mm,则此时的开闭阀44的位移行程被设定为0.03mm~0.05mm。另外,如果在清洗时,抽吸装置SC以从大气压降低了80kPa(千帕斯卡)的压力抽吸油墨,则开闭阀44被设定为,位移大于上述0.03mm~0.05mm量,例如被设定为进行全位移(1mm~2mm的位移)。
第一油墨收纳室41通过基本部件46而被形成。第一油墨收纳室41具备油墨流入孔(液体流入孔)47,所述油墨流入孔(液体流入孔)47被形成在基本部件46上并与墨盒CTR侧连通。油墨流入孔47经由油墨流道20而与节流阀29相连接。第一油墨收纳室41具有用于贮留从油墨流入孔47流入的油墨的预定的容积。另外,在第一油墨收纳室41中收纳有能够将连通孔43关闭的开闭阀44的一端部、和开闭压调节弹簧45。
第二油墨收纳室42通过基本部件46和隔膜部48而被形成。第二油墨收纳室42具备油墨流出孔(液体流出孔)49,所述油墨流出孔(液体流出孔)49被形成在基本部件46上并与喷墨头H侧连通。油墨流出孔49经由油墨流道20而与喷墨头H相连接。第二油墨收纳室42具有用于贮留从连通孔43流入的油墨的可变的容积。另外,第二油墨收纳室42中收纳有开闭阀44的另一端部、和受压板50。
隔膜部48由多层柔性树脂薄膜形成。隔膜部48以具有预定的松弛度的状态被粘合在基本部件46的一侧表面上。隔膜部48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根据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而进行位移,从而使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容积发生变化的结构。
受压板50采用如下结构,即,其被热溶敷在隔膜部48的面向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树脂层(例如聚丙烯层)上,从而能够与隔膜部48的位移一体地移动。受压板50具有与连通孔43对置的对置面50a。对置面50a上抵接有插通于连通孔43中的开闭阀44的另一端部。
受压板50具有圆板形状(参照图3),其圆形的对置面50a的中心位置(重心位置)与开闭阀44的另一端部抵接。开闭压调节弹簧45的施力朝向使隔膜部48膨胀的方向作用于受压板50上。当油墨在喷墨头H侧被消耗,从而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减小,隔膜部48收缩时,受压板50将克服开闭压调节弹簧45的施力而将开闭阀44压回,从而使连通孔43开放。
第二油墨收纳室42中设置有分隔壁(壁部)51。分隔壁51从形成有连通孔43的基本部件46的连通孔形成面46a起朝向隔膜部48,而以预定高度直立设置。分隔壁51沿着形成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外形的基本部件46的外壁(第二壁部)46b而设置,并延伸至连通孔43和油墨流出孔49之间为止(参照图3)。具体而言,分隔壁51从在水平方向上隔着连通孔43的一侧起沿着外壁46b,经由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顶部而延伸约半周,并在水平方向上隔着连通孔43的另一侧与外壁46b相连接。
如图4所示,在进行从喷墨头H强制地抽吸油墨的清洗以外的时间,即,在从喷墨头H朝向记录介质M喷射油墨从而进行印刷的通常情况下,分隔壁51的顶端部51a以与隔膜部48(详细而言,是受压板50的对置面50a)隔开距离K的方式而配置。具体而言,距离K被设定为,大于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达到小于等于从大气压降低了100Pa(帕斯卡)的压力时的、开闭阀44的位移行程0.03mm~0.05mm。
在清洗时间以外的通常情况下,对于从连通孔43朝向油墨流出孔49的油墨的流动,如图4所示,分隔壁51与隔膜部48以非接触状态形成第一流道(第一模式)。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从喷墨头H喷射油墨的通常情况下,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油墨的流动被保持为固定,因此能够避免对压力调节功能的影响(开闭压的波动等)。
在第一模式中,由于分隔壁51和隔膜部48以非接触状态形成第一流道,因此经由连通孔43而流入到第二油墨收纳室42内的油墨越过分隔壁51,而直接朝向油墨流出孔49流动。另外,油墨流出孔49被设置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底部的上方。根据该结构,在从喷墨头H喷射油墨的通常情况下,能够使存留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底部的沉积成分S不会从油墨流出孔49向喷墨头H侧被供给。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清洗时的自闭阀40的侧视图。图6为,沿图5中的B-B线的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另外,图5中的带有网格的部位图示了分隔壁51和隔膜部48之间的接触部位。
在由于清洗时的抽吸装置SC的抽吸而达到预定压力时,对于从连通孔43朝向油墨流出孔49的油墨的流动,如图5所示,分隔壁51与隔膜部48以接触状态形成第二流道(第二模式)。另外,预定压力被设定在,小于从大气压降低了100Pa、且大于等于从大气压降低了80kPa的压力的范围内。
如图6所示,分隔壁51从形成有连通孔43的基本部件46的连通孔形成面46a起朝向隔膜部48,而以预定高度直立设置。因此,当由于隔膜部48的位移,从而分隔壁51的前端部51a成为与隔膜部48的接触状态时,越过分隔壁51的前端部51a的油墨的流动将被限制,从而形成与第一流道不同的第二流道。即,分隔壁51通过与由于清洗时的压力而收缩的隔膜部48相接触,从而关闭第一流道中的流通路径的一部分,并与隔膜部48配合而形成流通路径与第一流道不同的第二流道,通过切换油墨的流动,从而形成搅拌流,由此能够对存留在下侧的沉积成分S进行搅拌。
如图5所示,分隔壁51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连通孔43和油墨流出孔49之间。当从第一模式切换成第二模式时,由于在第二流道中,与第一流道不同,如越过分隔壁51这种油墨的流动(参照图3)被限制,从而形成了在被设置于连通孔43和油墨流出孔49之间的分隔壁51迂回的油墨的流动(参照图5),因而并不是在连接连通孔43和油墨流出孔49的直线范围内形成油墨的流动,而是在更广的范围内形成油墨的流动,从而能够有效地搅拌油墨的沉积成分S。
分隔壁51沿着形成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外形的外壁46b而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的分隔壁51以沿着外壁46b,经由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顶部并延伸约半周的方式而设置。因此,当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顶部内存留有气泡时,该气泡易于随着第二流道中的油墨的流动而从油墨流出孔49被排出至外部。此外,由于第二流道的入口部52a通过被分隔壁51、隔膜部48、连通孔形成面46a以及外壁46b包围而形成,从而流道面积减小,因而与其上游侧相比流速加快,由此在第二流道中形成了强劲的油墨的流动。此外,由于第二流道沿着外壁46b而弯曲,因而在油墨的流动中增加了离心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将气泡排出至外部。
被搅拌了的沉积成分S在第二流道的入口部52a内流通,而到达第二流道的出口部52b。由于在出口部52b处,分隔壁51和外壁46b相连接,且在其底部形成有油墨流出孔49,因此被搅拌了的沉积成分S通过油墨流出孔49而流出,并经由喷墨头H以及抽吸装置SC,而被废液吸收材料31吸收。如此,通过对沉积成分S进行搅拌,从而即使不像现有的清洗那样将第二油墨收纳室42内的全部油墨变为废液,也能够有效地去除沉积成分S。因此,与现有结构相比,能够减少清洗时的油墨的废液量。
因此,根据上文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一种具有自闭阀40的打印机PRT,所述自闭阀40被设置在对墨盒CTR和喷墨头H之间进行连接的油墨流道20上,且存留油墨并根据喷墨头H侧的压力来开闭油墨流道20从而调节压力,并且,自闭阀40具有:第一油墨收纳室41,其形成有与墨盒CTR侧连通的油墨流入孔47;第二油墨收纳室42,其形成有与喷墨头H侧连通的油墨流出孔49,并具有根据上述压力而位移从而使所述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容积发生变化的隔膜部48;连通孔43,其使第一油墨收纳室41与第二油墨收纳室42连通;分隔壁51,其被设置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侧,对于从连通孔43朝向油墨流出孔49的油墨的流动,能够根据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而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分隔壁51与隔膜部48以非接触状态形成第一流道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分隔壁51与隔膜部48以接触状态形成与上述第一流道不同的第二流道的模式,自闭阀40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从而通过由于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压力而产生的隔膜部48的位移,而在第一模式中的隔膜部48与分隔壁51处于非接触状态下的、第一流道内的油墨的流动,和第二模式中的隔膜部48和分隔壁51处于接触状态下的、第二流道内的油墨的流动之间进行切换,由此能够通过该油墨的流动的变化而对油墨的沉积成分S进行搅拌。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得了能够在不使用复杂的机构的条件下,对自闭阀40中的油墨的沉积成分S进行搅拌的打印机PRT。
以上,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各个结构部件的各种形状及组合等为一个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等而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使第二流道的入口部52a朝向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底部而开口。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第二模式时,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底部,提高了油墨的流动的流速,因此能够良好地实施对存留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底部的沉积成分S的搅拌。而且,由于图7中的第二流道在连通孔43和油墨流出孔49之间经由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底部和顶部而形成,因此在第二模式时,不仅是存留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底部的沉积成分S,甚至是存留在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顶部的气泡也能够随着油墨的流动而有效地排出。
此外,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使第二流道的入口部52a朝向连通孔32而开口。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第二模式时,连通孔43和第二流道以大致连续的方式连接,因此能够使油墨的流动明确化。而且,由于图8中的第二流道被形成为,以连通孔43为中心且距该中心的距离随着朝向下游侧而增大的漩涡状,因而在油墨的流动中更加有效地增加了离心力,从而能够理想地将沉积成分S或气泡排出至外部。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沿着形成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外形的外壁46b而设置分隔壁51的情况而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如图9所示,即使采用将分隔壁51设为大致“コ”字形状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但是,如上述实施方式,由于通过沿着形成第二油墨收纳室42的外形的外壁46b而设置分隔壁51,从而能够利用外壁46b以作为形成第二流道的一部分的部件,因此能够有助于节约空间化、零件个数的减少以及成本的降低。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压力调节部,例示了自闭阀40而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如图10所示,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不具备开闭阀44以及开闭压调节弹簧45等的缓冲器60。另外,在图10中,符号61表示油墨流入部(液体流入部),所述油墨流入部(液体流入部)形成有与墨盒CTR侧连通的油墨流入孔47。此外,符号62表示油墨收纳室(液体收纳部),所述油墨收纳室(液体收纳部)形成有与喷墨头H侧连通的油墨流出孔49,并具有根据压力而位移从而使油墨收纳室(液体收纳部)的容积发生变化的隔膜部48。即使在该结构中,通过设置分隔壁51,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所述分隔壁51能够根据油墨收纳室62的压力,而在与隔膜部48以非接触状态形成第一流道的第一模式、和与隔膜部48以接触状态形成与第一流道不同的第二流道的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液体喷射装置为打印机PRT的情况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打印机,也可以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装置。
此外,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结构。本发明能够转用于具有例如使微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出装置中。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从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并且,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液体喷出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只需为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如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以及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的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体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可以列举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
符号说明
H…喷墨头(液体喷射头);20…油墨流道(液体流道);40…自闭阀(压力调节部);41…第一油墨收纳室(液体流入部);42…第二油墨收纳室(液体收纳部);43…连通孔;46b…外壁(第二壁部);47…油墨流入孔(液体流入孔);48…隔膜部;49…油墨流出孔(液体流出孔);51…分隔壁(壁部);52a…入口部;60…缓冲器(压力调节部);61…油墨流入部(液体流入部);62…油墨收纳室(液体收纳部);SC…抽吸装置;CTR…墨盒(液体贮留部);PRT…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压力调节部,所述压力调节部被设置在对液体贮留部和液体喷射头之间进行连接的液体流道上,存留液体并对压力进行调节,
所述压力调节部具有:
液体流入部,其形成有与所述液体贮留部侧连通的液体流入孔;
液体收纳部,其由具有连通孔形成面和外壁的基本部、与根据压力而进行位移的隔膜部形成,在所述基本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液体喷射头侧连通的液体流出孔、和与所述液体流入部连通的连通孔;
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收纳部的所述连通孔形成面上,并且对于从所述连通孔朝向所述液体流出孔的液体的流动,能够根据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压力而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模式为,所述壁部与所述隔膜部以非接触状态形成第一流道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壁部与所述隔膜部以接触状态形成与所述第一流道不同的第二流道的模式,所述壁部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成为入口部的所述连通孔侧、与该第二流道的成为出口部的所述液体流出孔侧之间,沿着所述外壁延伸,
所述壁部在所述第二流道的成为所述出口部的所述液体流出孔侧,被配置在与所述连通孔相比更靠近所述外壁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抽吸液体,
当通过所述抽吸装置的抽吸而达到了预定压力时,所述流动被切换为所述第二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受压板,所述受压板具有与所述连通孔对置的对置面,并能够与所述隔膜部的位移一体地移动,
所述壁部至少被设置在所述连通孔和所述液体流出孔之间,并且被设置在不与所述受压板的所述对置面接触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道的入口部朝向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底部而开口。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道的入口部朝向所述连通孔而开口。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连通孔和所述液体流出孔之间,经由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底部和顶部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与所述连通孔分离,由该壁部、所述隔膜部、所述连通孔形成面以及外壁所形成的第二流道被设定为使该第二流道的截面积减小,从而使所述第二模式中的该第二流道内的液体的流动与从所述连通孔至所述入口部的液体的流动相比而加快。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在所述液体流出孔侧与所述外壁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在所述液体流出孔侧与所述外壁连接,以使所述液体流出孔形成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部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流出孔与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底部相比被设置于上方。
CN201210028403.8A 2011-01-31 2012-01-30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2673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2665.1A CN105415890B (zh) 2011-01-31 2012-01-30 液体喷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7640 2011-01-31
JP2011017640A JP5789999B2 (ja) 2011-01-31 2011-01-31 液体噴射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2665.1A Division CN105415890B (zh) 2011-01-31 2012-01-30 液体喷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127A CN102673127A (zh) 2012-09-19
CN102673127B true CN102673127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5770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2665.1A Active CN105415890B (zh) 2011-01-31 2012-01-30 液体喷射装置
CN201210028403.8A Active CN102673127B (zh) 2011-01-31 2012-01-30 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2665.1A Active CN105415890B (zh) 2011-01-31 2012-01-30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114620B2 (zh)
JP (1) JP5789999B2 (zh)
CN (2) CN1054158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9322B2 (ja) * 2012-11-07 2016-10-1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ダンパー装置
JP6164418B2 (ja) * 2013-10-17 2017-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弁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272002B2 (ja) * 2013-12-18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9358802B2 (en) 2014-03-28 2016-06-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flow passage memb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liquid ejecting head
JP6550717B2 (ja) * 2014-10-27 2019-07-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路開閉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FR3032651B1 (fr) * 2015-02-13 2017-03-24 Dover Europe Sarl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nettoyage et de protection d'une connexion hydraulique
CN107914471B (zh) 2015-05-13 2019-09-20 佳能株式会社 液容器和安装有液容器的记录装置
JP6809001B2 (ja) * 2016-06-30 2021-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弁ユニ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6819371B2 (ja) * 2017-03-09 2021-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路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027691B2 (ja) * 2017-03-17 2022-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可撓膜機構、流路部材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162800A (ja) 2017-03-24 2018-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バルブ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バルブ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095243B2 (ja) 2017-09-13 2022-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9051613A (ja) * 2017-09-13 2019-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312647B2 (ja) * 2019-08-27 2023-07-21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ダンパー内のインク攪拌制御方法
CN111002718A (zh) * 2019-12-10 2020-04-14 晋传华 一种墨水盒压力调节装置
JP2022026847A (ja) * 2020-07-31 2022-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タンク
CN114228338A (zh) * 2021-11-26 2022-03-25 田志广 一种喷墨印刷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093A (zh) * 2000-07-07 2002-1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供墨装置及薄膜阀
CN1386641A (zh) * 2001-05-17 2002-12-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及气压开启阀在墨盒中的装配方法
CN1403290A (zh) * 2001-09-04 2003-03-19 飞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负压调节机构的墨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1934A (ja) 1992-03-23 1993-10-1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217454B2 (ja) * 2001-10-05 2009-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
JP3606282B2 (ja) * 2001-11-12 2005-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00562431C (zh) * 2001-11-12 2009-11-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
JP4155324B2 (ja) * 2002-01-22 2008-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7278718B2 (en) 2002-01-22 2007-10-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ng apparatus
US7699449B2 (en) * 2003-06-20 2010-04-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US7500618B2 (en) * 2003-12-24 2009-03-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Valve device, pressure regulator, carriage,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alve device
JP4453364B2 (ja) 2004-01-08 2010-04-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弁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5186344A (ja) * 2003-12-24 2005-07-14 Seiko Epson Corp 弁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055646A (ja) * 2006-08-29 2008-03-13 Toshiba T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記録装置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DE102006042101B4 (de) * 2006-09-07 2008-09-25 Switchcraft Europe Gmbh Vakuumschalter für Mittel- und Hochspannungen
JP2008119886A (ja) * 2006-11-09 2008-05-29 Canon Inc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JP4345833B2 (ja) * 2007-03-20 2009-10-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供給方法
JP2010099855A (ja) * 2008-10-21 2010-05-0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235645B2 (ja) * 2008-12-18 201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攪拌方法
JP2010223259A (ja) * 2009-03-19 2010-10-07 Seiko Epson Corp 差圧弁ユニット
JP2010241036A (ja) * 2009-04-08 2010-10-2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装置、液体攪拌方法
JP2010241035A (ja) * 2009-04-08 2010-10-2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260182A (ja) * 2009-04-30 2010-11-1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487744B2 (ja) * 2009-06-12 2014-05-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093A (zh) * 2000-07-07 2002-1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供墨装置及薄膜阀
CN1386641A (zh) * 2001-05-17 2002-12-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及气压开启阀在墨盒中的装配方法
CN1403290A (zh) * 2001-09-04 2003-03-19 飞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负压调节机构的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127A (zh) 2012-09-19
US9114620B2 (en) 2015-08-25
JP2012158002A (ja) 2012-08-23
JP5789999B2 (ja) 2015-10-07
US20150321479A1 (en) 2015-11-12
CN105415890B (zh) 2018-01-09
CN105415890A (zh) 2016-03-23
US20120194608A1 (en) 201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3127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615974B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8714717B2 (en) Agitat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666108B (zh) 液体循环系统
CN102630201B (zh) 液体循环系统
CN103373066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890369A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02981B (zh) 液体喷射装置
KR101293772B1 (ko)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잉크공급장치
CN101665028A (zh) 液体输送方法、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洗方法
CN101633265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627027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5667093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610319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1844450A (zh) 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JP615645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10363753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es
CN102275388A (zh) 流体喷射装置
JP620214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44295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399154B2 (ja) 圧力調整部、液体噴射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97928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764871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