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2981B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2981B
CN103302981B CN201310081694.1A CN201310081694A CN103302981B CN 103302981 B CN103302981 B CN 103302981B CN 201310081694 A CN201310081694 A CN 201310081694A CN 103302981 B CN103302981 B CN 103302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k
receiving surface
casing
injec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16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2981A (zh
Inventor
丸山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02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2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2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2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液体喷射头,其从喷嘴喷射液体;液体收纳体,其具有接受从上述喷嘴冲洗的液体的液体接受面;泵,其排出液体;液体供给流路,其将由上述泵排出的上述液体朝上述液体收纳体内的上述液体接受面排出;以及液体排出流路,其从上述液体收纳体内排出上述液体。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液体喷射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众所周知有从形成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将墨水(液体)喷射于纸张等目标物上来进行记录的喷墨式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为了抑制记录头(液体喷射头)的喷嘴的堵塞等,基于与相对于目标物的记录无关的控制信号,进行将墨水作为废墨(废液)从喷嘴喷射(即,排出)的冲洗。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喷射装置设有块体状的斜面部件,该块体状的斜面部件具备接受通过冲洗动作从记录头的喷嘴排出的墨水、并且使该接受的墨水朝废墨容器侧流下的斜面部(液体接受面)。进而,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当进行冲洗时,将从多个喷嘴喷射的各种墨水中的与相对而言容易固化的墨水相比相对而言难以固化的墨水朝斜面部的上方位置喷射。即,由于从喷嘴喷射而附着于斜面部的各种墨水中的、附着于上方位置的墨水难以固化而维持流动性并沿斜面部流下,因此,该从上方位置流下的墨水与附着于比它靠下方位置的容易固化的墨水在流下中途混合,各种墨水一同沿斜面部流下而被回收至废墨容器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2862号公报
然而,接受伴随着冲洗而从液体喷射头喷射的墨水的斜面部件的斜面部上所附着的各种墨水中的、容易固化的墨水有时会堆积在斜面部上而成为块状。另一方面,喷射至斜面部的上方位置的难以固化的墨水不形成块状而是沿斜面流下,但是其流动的势头仅仅是借助重力而流下的较弱的势头。因此,势头较弱的墨水的流动难以使因容易固化而堆积且形成块状的墨水从斜面上流下,结果,产生无法将废墨回收至废墨容器的问题。
另外,并不局限于具备具有废墨的接受面的冲洗箱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在具有针对从液体喷射头作为废液被排出的液体的接受面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这样的实际情况也大体上是共通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针对从液体喷射头作为废液被排出的液体的接受面的液体喷射装置,其能够利用废液的流动使附着于液体接受面的液体从液体接受面流下以免其固化为块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从喷嘴喷射液体;液体收纳体,其具有接受从上述喷嘴冲洗的液体的液体接受面;泵,其排出液体;液体供给流路,其将由上述泵排出的上述液体朝上述液体收纳体内的上述液体接受面排出;以及液体排出流路,其从上述液体收纳体内排出上述液体。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当将液体作为废液而以液滴的状态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朝液体收纳体喷射(即,冲洗)时,该液体附着在液体收纳体的液体接受面上。另一方面,如果驱动泵,则从泵排出的液体经由液体供给路被引导至液体收纳体,并在液体收纳体内被朝附着有液体的液体接受面排出。因此,能够利用液体的流动使附着于液体接受面的液体从液体接受面流下以免其固化。
并且,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泵也可以是经由能够以包围上述喷嘴的方式与上述喷嘴抵接的盖将从上述液体喷射头的上述喷嘴喷射的上述液体排出的泵。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若在使盖位于与液体喷射头抵接的抵接位置的状态下驱动泵,则液体被从液体喷射头内强制地排出。进而,像这样被强制排出的液体经由盖内及液体供给路被引导至液体收纳体,并借助通过泵的驱动产生的排出压力而在液体收纳体内被朝附着有液体的液体接受面强劲地排出。因此,能够利用液体的流动使附着于液体接受面的液体从液体接受面流下以免其固化。
并且,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液体接受面形成为斜面状,从上述液体供给流路内朝上述液体接受面排出上述液体的排出口形成于上述液体接受面的在铅垂方向上的下方侧。从上述液体供给流路内朝该液体接受面排出的上述液体以从下侧涌起的方式在上述液体接受面上流动,然后以沿着该液体接受面流下的方式流动,并从上述液体收纳体内向上述液体排出流路流出。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从液体供给流路朝液体接受面而从排出口排出的液体在以从下侧涌起的方式在斜面状的液体接受面上流动时,刮掉附着在该液体接受面上的液体的堆积物。进而,随后与在涌起时从液体接受面上刮掉的液体的堆积物一同以沿液体接受面流下的方式流动,然后从液体收纳体内朝液体排出流路流出。因此,能够降低液体收纳体内的液体接受面上附着的液体固化的可能性。
并且,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液体供给流路的与上述液体收纳体连接的部位在铅垂方向上的高度比上述泵侧的部位在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低。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减少伴随着泵的驱动而从盖侧经由液体供给流路朝液体收纳体侧流动的液体中的、在泵的驱动停止后残留于泵侧的液体的量。
并且,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液体排出流路的流路直径比上述液体供给流路的流路直径大。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由于能够经由流路直径比液体供给流路的流路直径大的液体排出流路将经由液体供给流路流入的废液排出,因而能够减少废液不必要地滞留在液体收纳体内的可能性。
并且,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形成有上述液体接受面的上述液体收纳体的内部与大气连通。
在形成有液体接受面的液体收纳体的内部与大气不连通的情况下,如果在液体排出流路的下游侧发生堵塞,由于压力的关系,可能会产生废液经由液体收纳体内逆流至上游侧的液体供给流路内的情况。在该点上,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即便假定在液体排出流路的下游侧发生堵塞,由于产生逆流的压力在与大气连通的液体收纳体中被释放至大气,所以能够抑制这样的逆流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该打印机的维护系统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冲洗箱的立体图。
图4是冲洗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中,(a)是从斜上方观察更换部件的情况下的立体图,(b)是从斜下方观察该更换部件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6中,(a)是冲洗箱的箱体的剖视图,(b)是该箱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从斜后方将更换部件安装于箱体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框体部沿肋滑动并被引导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从图8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移动从而凸部插入于凹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从图9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移动从而凸部与凹部卡合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从上方将更换部件安装于箱体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从图11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移动从而凸部到达凹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废墨以堆积状附着于箱体内的墨水接受面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废墨从箱体内的墨水接受面流下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为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的喷墨式打印机以及该打印机所具备的作为液体收纳装置的冲洗箱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具备俯视呈矩形状的框架12,在该框架12内,支承作为目标物的一例的纸张P的支承台13沿着框架12的长边方向亦即左右方向延伸设置。进而,通过驱动配设于相比支承台13靠后方侧的位置的具有送纸电机14的送纸机构,在支承台13上从后侧向前侧输送纸张P。并且,在框架12内的支承台13的上方架设有与支承台13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导向轴15。
滑架(移动体)16以能够沿导向轴15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导向轴15。并且,在框架12内的后表面中,在与导向轴15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驱动带轮17a以及从动带轮17b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在驱动带轮17a连结有在使滑架16往复移动时被驱动的滑架电机18,在上述一对带轮17a、17b之间卷挂有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被固定于滑架16的环形的正时带17。因此,通过滑架电机18的驱动,滑架16边被导向轴15引导边经由正时带17沿左右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在滑架16的下表面设有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例的记录头19。另一方面,在滑架16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搭载有用于对记录头19供给作为液体的墨水的墨盒20。墨盒20经由形成于记录头19内的墨水流路(省略图示)对形成在由记录头19的下表面构成的喷嘴形成面19a(参照图2)上的喷嘴19b(参照图2)供给墨水。
此外,在框架12内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图1中的右端部)、即纸张P无法到达的非印刷区域设有初始位置(homeposition)HP,在关闭打印机11的电源时、或是对记录头19进行维护的情况下,使滑架16位于该初始位置HP。进而,在位于该初始位置HP的下方的位置设有执行各种维护动作的维护系统21,以便良好地维持从记录头19的喷嘴19b对纸张P喷射墨水的墨水喷射。
如图1所示,维护系统21具备:有底箱状的盖22,其与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19a对应;和冲洗箱(以下称为“FL箱”)23,其接受基于与印刷无关的驱动信号从记录头19的喷嘴19b作为废液喷射(即,排出)的墨水。并且,如图2所示,维护系统21在重力方向上的比FL箱23靠下方的位置具备废墨容器24,该废墨容器24用于回收从FL箱23排出的废墨。
盖22与FL箱23之间通过作为液体供给流路的废墨供给管25连接,FL箱23与废墨容器24之间通过作为液体排出流路的废墨排出管26连接。并且,在废墨供给管25的中途设有吸引泵27,该吸引泵27在使废墨从盖22侧向FL箱23侧流动时进行泵浦驱动。并且,该吸引泵27是公知的所谓软管泵,其具备按压部件(省略图示),伴随着泵浦驱动,该按压部件将由圆筒状壳体(省略图示)的周壁内表面支承的废墨供给管25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从位于盖22侧的上游侧朝向位于FL箱23侧的下游侧在该按压部件与周壁内表面之间压溃并进行移动。
另外,如图2所示,废墨供给管25配置为:在墨水的流动方向上,与FL箱23连接的下游侧部位25a的在重力方向(铅垂方向)上的高度比位于吸引泵27侧的上游侧部位25b的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低。并且,如图3及图4所示,若将废墨供给管25与废墨排出管26进行比较,则废墨排出管26的流路直径比废墨供给管25的流路直径大。即,废墨排出管26的流路直径的大小设定成:不但使其流路截面积的值比一条废墨供给管25的流路截面积的值大,而且比全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为四条)的废墨供给管25的流路截面积的合计值大。
并且,盖22借助升降装置22a(参照图1)的驱动而在抵接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和非抵接位置之间移动,在抵接位置,盖22以包围喷嘴19b的方式与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19a抵接,从而在该盖22与喷嘴形成面19a之间形成封闭空间,在非抵接位置,盖22位于从上述抵接位置朝下方离开的位置、即不与喷嘴形成面19a抵接的位置。并且,盖22具备与记录头19的各喷嘴列对应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为四个)盖小室22b,四条废墨供给管25的上游侧的端部分别与这些盖小室22b的每一个连接。另外,在这四条废墨供给管25的位于盖22与吸引泵27之间的位置,针对每条管设有未图示的开闭阀,能够通过这些阀的开闭控制来进行每列喷嘴列的选择性的维护动作。
如图2所示,滑架16能够沿着左右方向即主扫描方向X在支承台13的上方区域亦即印刷区域与初始位置HP之间往复移动。即,在印刷时,滑架16在印刷区域内往复移动,并从记录头19的喷嘴19b朝被支承于支承台13的纸张P喷射墨水。进而,通过这样的印刷动作在纸张P上形成由文字、图形等构成的图像。
另一方面,在记录头19内的墨水增稠、墨水中混有气泡的情况下,进行将这样的墨水作为废墨而从记录头19强制排出的维护动作、即头清洁(headcleaning)。即,如图2中以实线所示,滑架16移动至初始位置HP中的位于盖22的上方的位置并停止。进而,在盖22上升至抵接位置后,若驱动吸引泵27,则将墨水作为废液而从喷嘴19b强制地排出至盖22内,其后,废墨从盖22内经由废墨供给管25被向FL箱23等的下游侧排出。
并且,在记录头19中产生包含长时间没有喷射墨水的喷嘴19b的喷嘴列的情况下等,进行基于与印刷无关的驱动信号而从该喷嘴列的喷嘴19b将墨水作为废墨(废液)以液滴的状态喷射(即,排出)的冲洗。在该情况下,滑架16停止在初始位置HP中的位于FL箱23的上方的位置。于是,记录头19将墨水作为废墨而从需要冲洗的喷嘴19b朝FL箱23喷射(排出),并将该墨水收纳在FL箱23内。因此,在这一点上,FL箱23作为液体收纳装置而发挥作用,该液体收纳装置接受在进行作为记录头19的维护的一种的冲洗时从记录头19的喷嘴19b作为废液被排出的液体(墨水)。
如图3及图4所示,FL箱23具备:箱体(液体收纳体)28,其具有呈与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19a对应的矩形形状且朝向上方的开口部28a,且其整体形状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和更换部件29,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箱体28,且具有液体吸收功能。更换部件29具备:安装部件45,其具有与箱体28的开口部28a对应的矩形形状的框体部45a;墨水吸收材料(液体吸收材料)46,其组装于该安装部件45,且具有墨水吸收功能;以及金属网部件47,其以覆盖组装于安装部件45的墨水吸收材料46的状态固定于安装部件45。从记录头19冲洗的墨水附着于墨水吸收材料46的表面,浸入墨水吸收材料46的内部而被吸收。另外,冲洗的墨水的一部分附着于金属网部件47后,通过垂落而浸入墨水吸收材料46从而被吸收。并且,在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安装有更换部件29的状态下,在安装部件45的框体部45a与箱体28的侧壁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因此,FL箱23的内部经由这样的间隙与大气连通。
如图4所示,在安装部件45的上表面侧形成有能够收纳矩形垫状的墨水吸收材料46的收纳凹部48,在该收纳凹部48的底面,利用呈格子状的梁部件49形成有多个墨水滴下口49a。因此,在墨水浸入收纳于安装部件45的收纳凹部48的墨水吸收材料46内并被保持的情况下,该墨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墨水吸收材料46内朝下方移动,然后,从墨水吸收材料46的下表面通过墨水滴下口49a滴下(垂落)至箱体28内。
并且,如图4以及图5所示,从安装部件45的框体部45a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4中的左侧)的侧面朝长边方向的一侧(相对于箱体28的安装方向侧)突出设置有在框体部45a的短边方向上成对的凸部50。另外,如图5的(b)所示,这些凸部50是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形状的凸部50,它们的下表面形成为越是趋向顶端则凸部50的厚度越薄的锥面50a。
并且,从框体部45a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4中的右侧)的侧面形成有用于在将安装部件45安装于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时供指尖(参照图7)把持该安装部件45的把持部51。即,通过把持该把持部51,当进行在安装部件45一体地组装有墨水吸收材料46而成的具有墨水吸收功能的更换部件29相对于箱体28的装卸时,使用者能够使更换部件29在前侧靠下的倾斜姿势与水平姿势之间移位。并且,从框体部45a的形成有把持部51的部位朝下方突出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钩部52。
另一方面,如图4及图6的(a)所示,箱体28在内部具有墨水接受面(液体接受面)30,该墨水接受面30接受从安装在开口部28a内的更换部件29的墨水吸收材料46经由安装部件45的滴下口49a朝下方滴下的墨水。该墨水接受面30形成为箱体28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4中的左侧)相比另一侧(图4中的右侧)在重力方向上靠上方的倾斜状。进而,在该倾斜状的墨水接受面30的靠上方的位置,朝上方突出设置有在箱体28的短边方向上成对的铅垂板状的肋31。
这些肋31作为在将更换部件29安装在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时使安装部件45的框体部45a朝箱体28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4及图6的(a)中的左侧)滑动并进行引导的引导部发挥作用,各肋31的上边缘部32以沿着安装方向亦即箱体28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肋31的上边缘部32的顶部32a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在箱体28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4等中的左侧)与该顶部32a连续的部分形成为从顶部32a朝斜下方延伸的斜状部32b。
并且,在将更换部件29安装于箱体28时的安装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的情况下,在后侧壁28b的下部形成有供下游端连接于废墨容器24的废墨排出管26的上游端连接的排出口33、和供上游端连接于盖22的废墨供给管25的下游端连接的供给口34。如图6所示,排出口33与供给口34均形成在与倾斜状的墨水接受面30的靠下方的位置大致相同的高度,排出口33形成于比供给口34更靠重力方向下侧的位置。另外,如图4所示,供给口34形成为,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供给口34在墨水接受面30的宽度方向上呈并列状态。
另一方面,在将更换部件29安装于箱体28时的安装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的情况下,在前侧壁28c的上部,朝向铅垂上方延伸设置有安装壁部35,该安装壁部35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尺寸比前侧壁28c的厚度尺寸大的厚壁部分35a。该安装壁部35的厚壁部分35a以分离与从更换部件29的安装部件45的框体部45a突出设置的一对凸部50的间隔大致对应的间隔的方式位于箱体28的短边方向上。进而,在成为该安装壁部35的厚壁部分35a的下端部与前侧壁28c的上端部之间的边界的部位,作为使得能够沿更换部件29的安装方向插拔更换部件29侧的凸部50的凹部的一例而贯通形成有开口形状为矩形的孔36。
进而,如图4及图6的(a)、(b)所示,与该孔36对应地在安装壁部35的厚壁部分35a以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凹槽37,该凹槽37使更换部件29侧的凸部50从孔36的上方向朝向下方的孔36的方向滑动并能够对其进行引导。即,凹槽37以其下端部在铅垂方向上从正上方与孔36内连通的方式形成。结果,如图6的(b)中放大地表示那样,在将更换部件29相对于箱体28的安装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的情况下,孔36的上侧内表面38与下侧内表面39形成为:上侧内表面38位于比下侧内表面39朝前方偏离的位置。
并且,从孔36的下侧内表面39的在前后方向(=箱体28的长边方向)上的中途位置起,形成有与该孔36的前方侧(即,安装方向侧)的开口相连的前侧靠下的斜面状的倒角部40。结果,孔36形成为如下的孔形状:其上侧内表面38的后端与下侧内表面39的前端(即倒角部40与下侧内表面38相交的位置)之间的在倾斜方向上的间隔L2(即,在将凸部50从倾斜方向插入于孔36的情况下的插入侧的开口的上下宽度)大于上侧内表面38与下侧内表面39之间的在铅垂方向上的间隔L1。另外,孔36的上侧内表面38与下侧内表面39之间的在铅垂方向上的间隔L1是与更换部件29侧的凸部50的厚度尺寸对应的尺寸,在该凸部50插入于孔36后使其成为水平姿势而卡合后的状态下,形成为凸部50被孔36的上侧内表面38与下侧内表面39从上下两侧夹住的状态。
此外,在将更换部件29安装于箱体28时的安装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的情况下,在后侧壁28b的上部,朝后方侧隆起形成有卡止部41,该卡止部41用于在将更换部件29安装在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时使更换部件29侧的钩部52产生弹性变形而卡止。另外,卡止部41的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呈矩形状,且其沿铅垂方向的表面亦即后表面的上部形成为越是趋向上端则卡止部41越薄的斜面41a。
接下来,下面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打印机11的作用,特别是着眼于FL箱23的更换部件29的更换时以及用于进行记录头19的清洁的吸引泵27的驱动时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更换FL箱23的更换部件29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此时,在FL箱23中的墨水吸收材料46的墨水吸收能力降低的情况下,需要将该旧的墨水吸收材料46更换成新的墨水吸收材料46。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墨水吸收材料46一体地组装于安装部件45而成的更换部件29为单位来进行墨水吸收材料46的更换作业。
即,如图7所示,在从FL箱23的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卸下旧的更换部件29后,将新的更换部件29以使其凸部50位于前方的前侧靠下的倾斜姿势配置在该开口部28a的上方位置。此时,使用者通过用指尖把持从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的后部朝后方突出设置的把持部51,能够容易地使更换部件29成为前侧靠下的倾斜姿势。
进而,若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使更换部件29保持倾斜姿势状态不变地朝下方下降,则如图8所示,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的前部的下端与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的肋31抵接。此时,由于肋31的上边缘部32从重力方向的下侧与更换部件29抵接,所以能抑制更换部件29落入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另外,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使更换部件29的安装部件45的框体部45a的前部的下端与肋31的上边缘部32中的在水平方向上沿安装方向延伸的顶部32a抵接。
进而,若从图8所示的状态起使更换部件29维持其倾斜姿势状态并朝安装方向亦即前方(图8中的左方)移动,则更换部件29以其框体部45a沿肋31的上边缘部32滑动且凸部50朝孔36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在这点上,肋31作为使更换部件29向朝向孔36的方向滑动并进行引导的引导部而发挥作用。进而,若在该状态下使更换部件29进一步朝前方移动,则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的滑动部位从肋31的上边缘部32中的顶部32a转移至向斜前下方连续地延伸的斜状部32b。
进而,在更换部件29的滑动部位转移至肋31的上边缘部32的斜状部32b后不久,从框体部45a向前方突出的凸部50的顶端插入到箱体28侧的孔36内。另外,在该情况下,箱体28侧的孔36的上侧内表面38位于比下侧内表面39朝前方偏离的位置,因此能确保将凸部50从斜方向插入于孔36的插入侧的开口的上下宽度(=L2)比凸部50的厚度尺寸(=L1)大。并且,凸部50的下表面侧形成为越是趋向凸部50的顶端则越薄的斜面50a。因此,在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的滑动部位转移至肋31的上边缘部32的斜状部32b后不久,更换部件29的凸部50的顶端顺利地插入到箱体28侧的孔36内。
进而,如图9所示,若从该状态起使更换部件29进一步向前方侧移动,则更换部件29成为凸部50深深地插入到孔36内的倾斜姿势、且是框体部45a的前部的下端从肋31的上边缘部32离开的状态。并且,此时更换部件29形成为设置于其框体部45a的后部的钩部52的下端与设置于箱体28的后侧壁28b的上部的卡止部41的锥面41a抵接的倾斜姿势状态。
进而,若从图9所示的状态起使更换部件29保持将凸部50插入于孔36内的状态不变地以孔36与凸部50的卡合部位作为支点而转动变位,以便使其倾斜姿势状态变成水平姿势状态,则如图10所示,从框体部45a的后部垂下的钩部52弹性变形而卡止于箱体28侧的卡止部41。并且,此时,在孔36内,凸部50成为被孔36的上侧内表面38与下侧内表面39从上下两侧夹住的卡合状态。结果,更换部件29以水平姿势的正确定位后的状态被安装在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因此,在这点上,孔36作为在安装更换部件29时供更换部件29卡合而使其成为定位状态的定位部而发挥作用。
另外,在将更换部件29安装在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也可以不是利用开口部28a内的肋31将更换部件29朝向朝向孔36的方向引导,而是利用形成于安装壁部35的凹槽37将更换部件29引导至孔36。即,也可以代替肋31而使凹槽37作为使更换部件29向朝向作为定位部的孔36的安装方向滑动并进行引导的引导部发挥作用。
如图11所示,在该情况下,更换部件29以成为将凸部50的顶端插入于凹槽37内的水平姿势的方式配置在箱体28的开口部28a的上方位置。进而,若从图11所示的状态起使更换部件29保持水平姿势不变地朝下方下降,则更换部件29的凸部50沿凹槽37滑动并被朝作为定位部的孔36引导。进而,首先如图12所示,更换部件29的后部(=框体部45a的后部)从上方与箱体28的包围开口部28a的壁部的上端部(抵接部)28d抵接,从而成为框体部45a的前方下降的倾斜姿势。
然而,如图11所示,在凸部50相对于孔36处于定位状态而不与孔36卡合的不完全卡合状态的情况下,框体部45a的一部分配置在比开口部28a靠上方、且是搭载有记录头19的滑架16所移动的区域内。因此,在搭载有记录头19的滑架16移动时,以不完全卡合状态安装的更换部件29不是与记录头19而是与搭载有该记录头19的滑架16相撞。即,即便在更换部件29未被正确地安装在箱体28的情况下,在滑架16移动时,记录头19也不与更换部件29相撞。
并且,形成为前侧靠下的倾斜姿势的更换部件29的凸部50被凹槽37引导而从上方进入孔36内,且该更换部件29保持前侧靠下的倾斜姿势不变地与孔36的下侧内表面39抵接。进而,此时,凸部50的顶端在孔36内位于比孔36的下侧内表面39靠插入方向的前侧的位置。即,使凸部50的顶端在孔36内位于倾斜状的倒角部40的上方。因此,更换部件29的凸部50沿前侧靠下的倒角部40朝斜前下方进一步借助重力的引导而顺利地深深地插入孔36内。即,成为与已说明的图9所示的状态相同的倾斜姿势状态。进而,通过从该状态起向图10所示的水平姿势移位,更换部件29以相对于箱体28被正确地定位的状态被安装。
另一方面,在卸下处于安装在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的状态的更换部件29的情况下,在如图10所示的状态下,把持把持部51并用指尖解除钩部52相对于卡止部41的卡止状态,然后使更换部件29偏转而使其成为图9所示的倾斜姿势。另外,此时,孔36内的倒角部40作为容许伴随着更换部件29的偏转的凸部50的倾斜移位的避让部而发挥作用。
接下来,若从图9所示的状态起使更换部件29朝将凸部50从孔36拔出的方向(后方)移动,则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的前部的下端在箱体28内的肋31的斜状部32b上滑动,且被朝斜后上方引导。进而,若从该状态起使更换部件29进一步向后方侧移动,则如图8所示,框体部45a的前部的下端在肋31的上边缘部32的水平的顶部32a上滑动,因此能够将更换部件29从箱体28卸下。
接下来,对在进行记录头19的清洁时驱动吸引泵27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此时,在进行组装有墨水吸收材料46的更换部件29的更换作业的FL箱23中,通过冲洗而被吸收并保持在墨水吸收材料46内的墨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墨水吸收材料46内向下方移动。进而,该墨水通过形成于安装部件45的下表面侧的墨水滴下口49a而滴下至箱体28内,且附着在墨水接受面30上。进而,若这样的墨水的滴下不断重复,且墨水反复附着于墨水接受面30上的同一位置,则如图13所示,在墨水接受面30上形成墨水附着并堆积而成的块状堆积物60。
另一方面,在进行记录头19的清洁时,如图2中以实线部分所示,盖22被保持于以包围喷嘴19b的状态与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19a抵接的抵接位置,在该状态下驱动吸引泵27。于是,通过在盖22内产生的负压,增稠等的墨水作为废液而强制地被从喷嘴19b排出至盖22内。吸引泵27通过负压来从上游侧进行吸引,通过正压来对下游侧进行按压排出。因此,通过吸引泵27的排出压力而进一步将废墨从供给口34经由废墨供给管25向FL箱23内强劲地排出。
于是,在箱体28内,废墨朝向墨水接受面30被强劲地排出,且该废墨以从下侧朝上侧涌起的方式沿倾斜状的墨水接受面30流动。进而,在流动的中途,废墨如图14中用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借助墨水流势刮掉呈块状地附着于墨水接受面30上的墨水的堆积物60。然后,与沿倾斜状的墨水接受面30涌起时刮掉的墨水的堆积物60一同沿着倾斜状的墨水接受面30朝下方的排出口33流下。进而,沿着倾斜状的墨水接受面30流下的废墨与从墨水接受面30被刮掉的墨水的堆积物60一同从排出口33经由废墨排出管26被朝废墨容器24排出。
另外,若伴随着记录头19的清洁结束而停止吸引泵27的驱动,则至此为止的从盖22侧(上游侧)经由废墨供给管25朝FL箱23侧(下游侧)流动的废墨的供给停止。因此,在该停止时刻残留在废墨供给管25内的废墨借助重力而欲在废墨供给管25内朝较低的一侧流动。即,在该情况下,由于废墨供给管25的与FL箱23连接的部位较低,所以废墨供给管25内的残留墨水自然地流入FL箱23内。
并且,在进行记录头19的清洁时,伴随着吸引泵27的驱动而从盖22侧经由废墨供给管25朝FL箱23内供给大量的废墨,但是这些大量的废墨经由流路直径比废墨供给管25的流路直径大的废墨排出管26被朝废墨容器24排出。因此,不会产生废墨不必要地大量滞留在FL箱23的箱体28内的情况。
并且,即便在将FL箱23与废墨容器24连接的废墨排出管26等比FL箱23靠近废墨排出路径的下游侧的位置发生墨水的堵塞,由于FL箱23内与大气连通,因此不会产生FL箱23内的压力增高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为了进行墨水吸收功能的维护而更换并安装的更换部件29在箱体28的肋31(或者凹槽37)滑动并以凸部50插入于箱体28的孔36的方式被朝该孔36引导,因此该更换作业变容易。进而,若凸部50卡合于孔36,则更换部件29以相对于箱体28被正确地定位的状态被安装。因此,能够容易且正确地安装为了进行FL箱23的墨水吸收功能的维护而根据需要更换的更换部件29,其中,该FL箱23收纳作为废液而从记录头19排出的墨水。
(2)在将更换部件29安装在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时,通过使箱体28内的肋31从重力方向的下侧与该更换部件29抵接来抑制更换部件29掉进该开口部28a内的情况。因此,能够朝凸部50顺利地与箱体28的孔36卡合的方向引导该更换部件29。
(3)如果使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成为前侧靠下的倾斜姿势,并边使框体部45a在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的肋31的上边缘部32滑动边使更换部件29朝安装方向移动,则从框体部45a突出设置的凸部50的顶端插入于作为定位部的孔36。进而,如果从该状态起使凸部50进一步插入到孔36内并使框体部45a在肋31的斜状部32b上滑动,则能够使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从倾斜姿势恢复到水平姿势并以定位状态安装。另一方面,当从孔36内拔出凸部50来从箱体28卸下更换部件29时,如果使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从水平姿势变成倾斜姿势,并保持该姿势不变地使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沿着肋31的前侧靠下的斜状部32b滑动并使其朝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亦即卸下方向移动,则能够顺利地从箱体28卸下更换部件29。
(4)当使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成为前侧靠下的倾斜姿势并且将凸部50插入于箱体28的凹部亦即孔36时,从凸部50的一侧观察,该孔36的供凸部50插入的插入侧的开口较宽地敞开,所以能将凸部50容易地插入到孔36内。另外,在将凸部50插入到孔36内后,在使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从倾斜姿势恢复到水平姿势后的情况下,插入于该孔36内的凸部50成为被孔36的上侧内表面38与下侧内表面39夹住的嵌合状态,因此容易保持更换部件29的定位状态。
(5)通过使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的凸部50沿凹槽37滑动,能够从上方将该凸部50引导至孔36。
(6)对于更换部件29而言,当从上方沿凹槽37被引导至孔36的凸部50与孔36的下侧内表面39抵接时,凸部50沿形成于该下侧内表面39的前侧靠下的倒角部40借助重力而进一步被朝斜前下方引导,因此能够将凸部50顺利地插入于孔36而快速地进行安装作业。另一方面,从箱体28上卸下处于安装后的状态的更换部件29时,在使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从水平姿势变成倾斜姿势时,倒角部40也作为容许凸部50的倾斜移位的避让部,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卸下操作。
(7)在更换部件29处于凸部50并未以定位状态与孔36卡合的不完全卡合状态的情况下,该更换部件29的框体部45a的一部分位于比开口部28a靠上方、且是搭载有记录头19的滑架16所移动的区域内。因此,对于以不完全卡合状态安装的更换部件29而言,在搭载有记录头19的滑架16移动时,更换部件29不是与记录头19而是与搭载该记录头19的滑架16相撞。即,即便在更换部件29未被正确地安装在箱体28上的情况下,滑架16移动时记录头19也不与更换部件29相撞,因此能够抑制记录头19的损伤。
(8)若处于将凸部50插入到孔36内后的状态的更换部件29的凸部50从前侧靠下的倾斜姿势朝水平姿势转动移位以便在孔36内成为定位状态,则钩部52弹性变形而卡止于卡止部41,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正确地安装的定位状态。
(9)若将墨水作为废墨而以液滴的状态从记录头19的喷嘴朝箱体28喷射(即,冲洗),则该墨水附着在箱体28的墨水接受面30上。另一方面,若在盖22位于与记录头19抵接的抵接位置的状态下驱动吸引泵27,则墨水被从记录头19内强制排出。进而,像这样被强制排出的墨水经由盖22内及液体供给路被引导至箱体28,并借助通过吸引泵27的驱动产生的排出压力而在箱体28中被朝附着有墨水的墨水接受面30强劲地排出。因此,能够利用废墨的流动使附着于墨水接受面30的墨水从墨水接受面30流下,以免附着于墨水接受面30的墨水固化成块状。
(10)从废墨供给管25被朝墨水接受面30排出的墨水在以从下侧涌起的方式在斜面状的墨水接受面30上流动时刮掉该墨水接受面30上附着的墨水的堆积物60。进而,随后与在涌起时从墨水接受面30上刮掉的墨水的堆积物60一同以沿墨水接受面30流下的方式流动,然后从箱体28内朝废墨排出管26流出。因此,能够降低箱体28内的墨水接受面30上附着的墨水固化的可能性。
(11)能够减少伴随着吸引泵27的驱动而从盖22侧经由废墨供给管25朝箱体28侧流动的墨水的中的、在吸引泵27的驱动停止后残留于吸引泵27侧的墨水的量。
(12)由于能够经由流路直径比废墨供给管25的流路直径大的废墨排出管26排出经由废墨供给管25流入的废墨,所以能够降低废墨不必要地滞留在箱体28内的可能性。
(13)在形成有墨水接受面30的箱体28的内部未与大气连通的情况下,如果在废墨排出管26的下游侧发生堵塞,由于压力的关系,可能会产生废墨经由箱体28内逆流至上游侧的废墨供给管25内的情况。在该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即便假定在废墨排出管26的下游侧发生堵塞,由于产生逆流的压力在与大气连通的箱体28中被释放至大气,所以能够抑制这样的逆流的产生。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做出如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将排出口33与供给口34设置在箱体28的相同的侧壁。例如,也可以在与形成有排出口33的后侧壁28b相反侧的前侧壁28c形成供给口3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后侧壁28b的内表面侧形成箱体28的卡止部41,使安装部件45的钩部52在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与该卡止部41卡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箱体28的孔36及安装部件45的凸部50也可以分别设置一个,也可以分别设置三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箱体28的肋31也可以只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其中,在只设置一个肋31的情况下,优选该肋31的在与更换部件29的长边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为如下的尺寸:在将更换部件29安装在箱体28的开口部28a内时,能够抑制更换部件29落入到该开口部28a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箱体28的孔36的倒角部40也可以形成为圆弧面而不是斜面,或者,也可以省略倒角部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箱体28的凹槽3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安装部件45的凸部50以定位状态卡合的箱体28的凹部并不局限于贯通形成的孔36,只要能够供凸部插拔即可,则也可以是非贯通的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箱体28的引导部也可以置换为从该箱体28的侧壁的内表面沿着更换部件29的安装方向形成在开口部28a内的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45的凸部50的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是矩形。另外,在该情况下,供凸部50插入的箱体28的孔36需要形成与该凸部50对应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形成于箱体28的肋31的上边缘部32的顶部32a设置成非水平。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射作为液体的墨水的打印机11,但是也可以具体化为喷射或排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以转用于具备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珠状、呈线状地拖尾状。并且,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所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呈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不仅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之类的流体,或者是作为物体的状态之一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者混合由颜料、金属粒子等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而成的材料等。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例能够列举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液晶等。在这里,所谓的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存在喷射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式包含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或者,也可以是喷射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活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吸液管来使用并喷射作为样品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微型分配器等。此外,也可以采用利用点状孔隙对时钟、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进而,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符号说明
11…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16…滑架(移动体);19…记录头(液体喷射头);19b…喷嘴;22…盖;23…FL(冲洗)箱(液体收纳装置);24…废墨容器(废液回收体);25…废墨供给管(液体供给流路);25a、25b…部位;26…废墨排出管(液体排出流路);27…吸引泵(泵);28…箱体(液体收纳体);28a…开口部;28d…上端部(抵接部);29…更换部件;30…墨水接受面(液体接受面);31…肋(引导部);32…上边缘部;32b…斜状部;36…孔(凹部、定位部);37…凹槽(引导部);38…上侧内表面;39…下侧内表面;40…倒角部;41…卡止部;45a…框体部;50…凸部;52…钩部。

Claims (5)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从喷嘴喷射液体;
液体收纳体,其具有接受从所述喷嘴冲洗的液体的液体接受面;
泵,其排出液体;
液体供给流路,其将由所述泵排出的所述液体朝所述液体收纳体内的所述液体接受面排出;以及
液体排出流路,其从所述液体收纳体内排出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接受面形成为斜面状,从所述液体供给流路内朝所述液体接受面排出所述液体的排出口形成于所述液体接受面的在铅垂方向上的下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是经由能够以包围所述喷嘴的方式与所述喷嘴抵接的盖将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喷嘴喷射的所述液体排出的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供给流路的与所述液体收纳体连接的部位在铅垂方向上的高度比所述泵侧的部位在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排出流路的流路直径比所述液体供给流路的流路直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所述液体接受面的所述液体收纳体的内部与大气连通。
CN201310081694.1A 2012-03-14 2013-03-14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3302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7371A JP5948993B2 (ja) 2012-03-14 2012-03-14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057371 2012-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2981A CN103302981A (zh) 2013-09-18
CN103302981B true CN103302981B (zh) 2016-08-03

Family

ID=49128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1694.1A Active CN103302981B (zh) 2012-03-14 2013-03-14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67767B2 (zh)
JP (1) JP5948993B2 (zh)
CN (1) CN103302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13954B1 (en) * 2014-03-05 2018-12-12 Agfa Nv Inkjet maintenance device with a liquid spreading mesh
US9555633B2 (en) * 2014-10-09 2017-01-31 Ricoh Company, Ltd. Replay unit for waste liquid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relay unit
JP6281505B2 (ja) * 2015-02-20 2018-0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520247B2 (ja) * 2015-03-13 2019-05-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7077699A (ja) 2015-10-21 2017-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フラッシング受容体
JP2020146945A (ja) * 2019-03-14 2020-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7298327B2 (ja) 2019-06-21 2023-06-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収集装置、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21054021A (ja) 2019-10-02 2021-04-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WO2021182324A1 (ja) * 2020-03-10 2021-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洗浄アッセンブリ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6642A (zh) * 2004-06-08 2005-12-1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
JP4614589B2 (ja) * 2001-07-04 2011-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9783B2 (en) * 1998-11-20 2003-09-16 Seiko Epson Corp Flushing position controller incorporated i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flushing method used for the same
JP3587111B2 (ja) * 1999-12-27 2004-1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1310487A (ja) * 2000-04-28 2001-11-06 Ricoh Co Ltd 記録ヘッドの機能維持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174766A (ja) * 2002-11-25 2004-06-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192862A (ja) 2005-01-17 2006-07-2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そのフラッシング方法
JP4857798B2 (ja) * 2005-03-17 2012-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7669957B2 (en) * 2005-10-11 2010-03-02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ethod of removing flooded ink from a printhead using a rotating roller
JP2007160619A (ja) * 2005-12-12 2007-06-2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160871A (ja) * 2005-12-16 2007-06-2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151285B2 (ja) * 2007-07-13 2013-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液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3069A (ja) * 2008-12-18 2010-07-0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046161A (ja) * 2009-08-28 2011-03-1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403457B2 (en) * 2011-02-04 2013-03-26 Xerox Corporation Waste ink reclamation apparatus for liquid ink recircul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4589B2 (ja) * 2001-07-04 2011-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706642A (zh) * 2004-06-08 2005-12-1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48993B2 (ja) 2016-07-06
US20130241995A1 (en) 2013-09-19
CN103302981A (zh) 2013-09-18
US8967767B2 (en) 2015-03-03
JP2013188964A (ja) 201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2981B (zh) 液体喷射装置
RU2647384C2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жидкости и жидкостно-стру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2615974B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9056484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152643B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喷嘴的恢复方法
CN105008136A (zh) 墨水匣单元、喷墨打印机、墨水匣
CN104999799A (zh) 液体消耗装置、液体供应部件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CN102442069B (zh) 液体回收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571643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4647894A (zh) 记录装置
CN104228348B (zh) 维护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KR20060001713A (ko) 클리닝액 분사 수단을 갖는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젯 프린터
CN102514371B (zh) 记录装置
JP2010120294A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40225963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233738B (zh) 流体喷射装置
JP600320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CN102729635A (zh) 喷墨打印机
JP2010030143A (ja) 流体収容容器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JP5663971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3188963A (ja) 液体受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05632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59025A (ja) 液体消費装置、液体供給部材、およ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CN102582250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0052336A (ja) 流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