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8462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8462A
CN1878462A CNA2003801108441A CN200380110844A CN1878462A CN 1878462 A CN1878462 A CN 1878462A CN A2003801108441 A CNA2003801108441 A CN A2003801108441A CN 200380110844 A CN200380110844 A CN 200380110844A CN 1878462 A CN1878462 A CN 1878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rting
threshing
windmill
entry table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801108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0365C (zh
Inventor
山崎次男
坂田淳哉
广濑知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BO INDUSTRY Co Ltd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BO INDUSTRY Co Ltd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BO INDUSTRY Co Ltd,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BO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8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8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03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03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4Grain cleaners; Grain separators
    • A01F12/444Fanning mean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切实地分选谷粒和尘埃、提高分选性能的联合收割机。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在分选部设有分选体,该分选体接受从脱粒部供给的脱粒物,分选为回收用的一次分选物和要再次分选的二次分选物。在该分选体的前部,呈台阶状地配置着前侧进料盘和后侧进料盘。在前侧进料盘的下方,配设着使分选风作用到前·后侧进料盘的台阶间的第2风车。在后侧进料盘的下方,配设着使分选风作用到分选体后部的第1风车。使二次分选物返还到前侧进料盘上,再次分选。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已往,联合收割机的一个形态,备有将已收割的作物脱粒的脱粒部、对由该脱粒部脱粒后的谷粒进行分选的分选部、驱动脱粒部和分选部的原动机部。
在分选部设有分选体,该分选体接受从脱粒部供给来的脱粒物,分选为回收用的一次分选物(精谷粒)和要再次分选的二次分选物(谷粒和尘埃),在该分选体的前部下方,设有对分选体上的脱粒物进行风选的风车,使二次分选物返还到设在位于该风车正上方的分选体前部的进料盘上。
另外,设在原动机部的发动机的排气,通过导板的引导,排出到机外。
设在原动机部的发动机,通过脱粒部驱动机构与脱粒部联动地连接,并且,通过分选部驱动机构与分选部联动地连接。
但是,上述联合收割机存在以下问题。
(1)在上述联合收割的分选部中,进料盘上的二次分选物的分选处理不充分,所以,一次分选物的回收率不高。
(2)作为排气构造,希望开发出简易而低价的构造。
(3)夹设在发动机与脱粒部之间的脱粒部驱动机构、和夹设在发动机与分选部之间的分选部驱动机构错综复杂,配设构造烦杂,所以,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联合收割机,备有将已收割的作物脱粒的脱粒部、和对由该脱粒部脱粒后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分选部;其特征在于,在分选部设有分选体,该分选体接受从脱粒部供给的脱粒物,分选为回收用的一次分选物和要再次分选的二次分选物,在该分选体的前部,呈台阶状地配置着前侧进料盘和后侧进料盘,在前侧进料盘的下方,配设着使分选风作用到前、后侧进料盘的台阶间的第2风车,在后侧进料盘的下方,配设着使分选风作用到分选体后部的第1风车;使二次分选物返还到前侧进料盘上,再次分选。
另外,本发明还有以下特征。
(1)联合收割机,备有将已收割的作物脱粒的脱粒部、对由该脱粒部脱粒后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分选部、和驱动它们的原动机部,其特征在于,在分选部设有用于风选脱粒物的第1风车和第2风车,在设在原动机部的发动机上的排气口部,连接着排气管的基端部,该排气管的中途部配置在第2风车的吸入口附近。
(2)联合收割机,备有将已收割的作物脱粒的脱粒部、对由该脱粒部脱粒后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分选部、和驱动它们的原动机部,其特征在于,在分选部设有用于风选脱粒物的第1风车和第2风车,在该第2风车的下方,配设着朝左右方向延伸的、一端侧与发动机联动地连接的传动箱,脱粒部驱动机构和分选部驱动机构与该传动箱联动地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联合收割机的左侧面图。
图2是该联合收割机的右侧面图。
图3是分选部的侧面图。
图4是分选体的前部的平面说明图。
图5是排草移送部的平面说明图。
图6是原动机部的侧面图。
图7是该原动机部的平面图。
图8是防尘部的侧面图。
图9是将旋风形成体开放时的侧面图。
图10是防尘部的断面正面图。
图11是该防尘部的断面平面图。
图12是动力传递说明图。
图13是摆动分选部驱动机构的前半部的侧面图。
图14是传动箱的断面平面图。
图15是张紧离合器机构的说明图。
图16是该张紧离合器机构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17是风车风量控制机构的说明图。
图18是另一个风车风量控制机构的说明图。
图19是浮动轮张紧体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20是该浮动轮张紧体的断面平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A,是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A中,车身架2设在左右一对履带式行走部1、1上,在该车身架2的左侧前端部,通过收割架3安装着可自由升降的收割部4和运送部5。在该车身架2上的左侧前部,配设着谷秆移送部6、脱粒部7和分选部8,在后部配设着排草处理部9,而在车身架2的右侧前部,配设着驾驶部10,在其后方位置配设着原动机部11和防尘部12,在它们的后方位置,配设着谷粒储存部13。
这样,由收割部4收割谷秆,由运送部5把收割的谷秆运送到后上方的谷秆移送部6,将谷秆交给该谷秆移送部6,由该谷秆移送部6夹住谷秆的根部附近,在把穗插入脱粒部7内的状态下,将谷秆移送到后方。
这时,谷秆的穗被脱粒部7脱粒,并且,脱粒后的谷粒被分选部8分选,只有精粒被运送到谷粒储存部13储存。
脱粒后的谷秆,作为排草被运送到排草处理部9,在该排草处理部9被切断排出。
脱粒部7,如图1~图3所示,将脱粒滚筒21配置在脱粒室20内,在该脱粒滚筒21的正下方位置张设着蜷曲网22,在脱粒滚筒21的右侧后方位置配设着处理筒23。
分选部8,如图1~图3所示,在设于上述脱粒部7的脱粒滚筒21和处理筒23的下方位置,配置着可前后自由摆动的分选体24,分选体24接受由上述脱粒滚筒21和处理筒23脱粒后供给来的脱粒物,将该脱粒物分选为回收用的一次分选物和再次分选用的二次分选物。
分选体24,如图3所示,在分选框体25的前部,呈台阶形状地配设着前侧进料盘26和后侧进料盘27,在该后侧进料盘27的后方位置配设着颖壳筛28,在该颖壳筛28的后方位置配设着逐稿器29,在下方位置配设着谷粒筛(图未示)。
另外,在前侧进料盘26的下方位置,配设着作为副风扇的第2风车30,该第2风车30使分选风作用到前、后侧进料盘26、27的台阶h之间。在后侧进料盘27的下方位置,配设着作为主风扇的第1风车31,使分选风作用到位于后侧进料盘27后方的分选体24的后部。
而且,在上述颖壳筛28的下方位置,配设着朝左右方向延伸的、接受一次分选物的一次分选物溜槽32。该一次分选物溜槽32内的一次分选物,由一次分选物回收体33回收后,运送到谷粒储存部13。
另外,在上述逐稿器29的下方位置,配设着朝左右方向延伸的、接受二次分选物的二次分选物溜槽34。该二次分选物溜槽34内的二次分选物,由二次分选物返还体35回收后,返还到前侧进料盘26上,由分选体24再次分选。
即,二次分选物返还体35的前端部35a,如图4所示,与开设在脱粒室20的右侧壁20a上的连通口(图未示)连通地连接,通过该连通口,把二次分选物B放出、落下返还到前侧进料盘26上。36是导引片,由该导引片36把返还的二次分选物B导引、移送到中央侧。a是二次分选物B的返还方向,b是二次分选物B的放出方向,c是二次分选物B的移送、导引方向。
这样,由于使二次分选物返还到前侧进料盘26上,进行再次分选,所以,在该前侧进料盘26上,将作为二次分选物的谷粒和尘埃分散,另外,使它们落下到后侧进料盘27上时,使来自第2风车30的分选风作用到前、后侧进料盘26、27的台阶h间,这样,可切实地分选谷粒和尘埃,提高分选性能。结果,可以提高一次分选物的回收率。
排草处理部9,如图1和图5所示,备有排草移送体40和排草切刀41。排草移送体40把由谷秆移送部6运送到后方来的谷秆作为排草W接受,将其渐渐移送到中央侧。排草切刀41把该排草移送体40移送来的排草W切断。
排草移送体40,如图17中也示出的那样,备有排草移送链42和夹持杆43。排草移送链42的始端侧配置在左侧部,终端侧配置在中央部。夹持杆43在该排草移送链42的下方,沿移送方向延伸并与排草移送链42相向地配置着。该夹持杆43,通过弹性体45、45被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前后一对支承片44、44朝上方弹性推压地支承着。
另外,如图1和图5所示,在排草处理部9的左侧后部,设有连接体46,该连接体46的中途部朝后方弯曲成凸状,这样,形成了前方开口的排草非干扰空间S。
这样,如图5所示,由排草移送体40移送来的排草W的根部,通过连接体46的排草非干扰空间S内,不会出现排草W的根部与连接体46干扰、该排草W的移送姿势紊乱的问题。
驾驶部10,如图1和图2所示,在前部操作立柱50上,立设着转向杆51。在该转向杆51的后方位置,配置着驾驶座52。在该驾驶座52的左侧方位置配设着侧部操作柱49,在该侧部操作柱49上设有离合器操纵杆53等。
对于原动机部11,如图6和图7所示,发动机室54形成在驾驶座52的下方,发动机E配置在发动机室54内。吸气路径形成体55与该发动机E的吸气口部64连通地连接,把通过该吸气路径形成体55取入的外气,供发动机E燃烧使用。另一方面,排气路径形成体56与该发动机E的排气口部65连通地连接,通过该排气路径形成体56排出排气。
吸气路径形成体55,如图6和图7所示,在发动机室54的后部,通过吸气消音器支承体57支承着形成为箱形的吸气消音器58,预清机59连通地连设在该吸气消音器58的顶部,在该吸气消音器58的底部,连通地连接着空气滤清器60,在该空气滤清器60与发动机E的吸气口部64之间,夹设着吸气配管61。
这样,由于在与发动机E的吸气口部64连通地连接着的吸气路径形成体55上,设置了吸气消音器58,所以,可防止外气吸入吸气路径形成体55时产生噪音,可提高作业者的作业环境。结果,可以减轻作业者的精神疲劳,提高作业效率。
而且,在吸气消音器58的后壁58a上,用连接螺栓63连接着后述谷粒储存部13的上部槽62的前壁62a。
这样,由于把上部槽62连接在吸气消音器58上,所以,可以使该吸气消音器58兼有作为上部槽62的支承部件的功能,不必另外地设置支承部件,可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6所示,排气路径形成体56,在发动机E的排气口部65连接着排气管66的基端部,使该排气管66的前端开口部66a伸到位于后述谷粒储存部13的下方的车身架2部分的下方开口,在该排气管66的中途部设有排气消音器67,该排气消音器67配置在吸入口68的附近(本实施形态中是右侧下方位置),该吸入口68形成在第2风车30的右侧部。
这样,由于把排气消音器67配置在第2风车30的吸入口68的附近,所以,通过排气管66排出的排气的热,将排气消音器67加热,该排气消音器67向周围散热,可使第2风车30的吸入口68附近的环境温度上升。
结果,第2风车30直接吸入被排气消音器67加温了的外气,可以使温度高的分选风作用在脱粒物上,所以,该脱粒物即使沾有一些湿气,分选风也能将湿气去除,将附着在谷粒上的尘埃吹掉,提高风选效率。
另外,不需要用于导引发动机E的排气的导板,构造简单,降低了成本。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发动机E的右侧附近位置配置着散热器70,该散热器70配置在前、后部支柱71、72之间,该前、后部支柱71、72配置在发动机室54的右侧,散热器70尽可能地接近后述的防尘部12。73、74是散热器连接配管。
这样,由于把散热器70配置在前、后部支柱71、72之间,所以,可以接近配置在发动机室54右侧外方的防尘部12,可以使发动机室54小型化,使机身的左右宽度缩短。
另外,在散热器70的内侧方,配置着与发动机E联动地连接的冷却风扇75,借助与发动机E联动地转动的冷却风扇75,通过后述的防尘部12吸引外气,可以用被该防尘部12除尘后的外气冷却散热器70。
防尘部12,如图8至图11所示,备有旋风形成体80、导风路形成体82、和支承体83。旋风形成体80取入外气,形成旋风,从外气中除尘。导风路形成体,形成把在该旋风形成体80内已除尘的旋风导入到发动机室54内的导风路81。支承体83从下方支承该导风路形成体82。
支承体83形成为沿前后方向的横长箱形,固设在车身架2上,在该支承体83的顶部83a上载设着导风路形成体82。
导风路形成体82,形成为左右宽度小的扁平箱形,其顶壁部82a形成为朝上方凸的圆弧形,在面对所述散热器70的内侧壁部82b的下半部,形成了内侧连通口部84,在外侧壁部82c上形成了大体纵长椭圆形的外侧连通口部85,在该外侧连通口部85上张设了穿孔金属板等的防尘用网体86。
而且,使油冷却器87位于导风路81内地将其安装在内侧连通口部84,并且,将该油冷却器87配置成面对上述防尘用网体86的下部的状态。88是安装托架。
另外,在防尘用网体86的外表面中央部,通过支承板体89朝着外侧方突设着转动支轴90,在该转动支轴90上,通过毂部91安装着可自由转动的风扇92,该转动风扇92借助上述冷却风扇75吸引的风转动,促进旋风的形成,同时,也具有将附着在防尘用网体86上的尘埃等刮落的功能。
旋风形成体80,在拱形的内侧框形成片93、和环形的外侧框形成片94之间的前、侧部和上部,以一定的间隔并且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地夹设着多个旋风形成用风扇95。
在外侧框形成片94上,形成了纵长椭圆形开口部96,在该开口部96上张设了防尘用网体97。
而且,内侧框形成片93的后端缘部,通过枢支体98可开闭自由地枢轴支承在导风路形成体82的后端缘部,在内侧框形成片93的前端缘部,安装着接合片99、99,在导风路形成体82的前端缘部,设有接合·连接片100、100。
这样,通过将接合·连接片100、100接合、连接在接合片99、99上,可以将旋风形成体80固定成闭塞状态(在内外侧与导风路形成体82重合的状态)。另一方面,解除接合·连接片100、100与接合片99、99的接合、连接时,可以使旋风形成体80成为开放状态(与导风路形成体82前后并排的状态)。
在散热器70面对着的发动机室54的外侧壁上,配置将导风路形成体82与发动机室54连通的导风取入口部101,该导风取入口部101和上述防尘用网体86,夹着导风路81,配置成在内外侧相互重合的面积尽可能大。
即,图10中,W1是设在旋风形成体80的外侧框形成片94上的防尘用网体97的上下宽度;W2是设在导风路形成体82的外侧壁部82c上的防尘用网体86的上下宽度;W3是导风取入口部101的上下宽度;W4是防尘用网体86的上下宽度W2与导风取入口101的上下宽度W3的重合宽度,该重合宽度W4尽可能大地形成。
这样,上述冷却风扇75转动时,将外气沿着旋风形成体80的防尘用网体97→导风路形成体82的防尘用网体86→导风路81→导风取入口部101→发动机室54内的路径导入,散热器70被冷却。
这时,在旋风形成体80中,外气也从相邻的旋风形成用风扇95、95之间被取入,并且,转动风扇92转动,在旋风形成体80内形成了旋涡状的旋风,借助该旋风,比重较大的大粒尘埃在离心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先从外气中分离、除去(除尘)。
因此,可以只使清洁的外气通过防尘用网体86流入导风路81,再通过该导风路81导入发动机室54内,从而可以防止防尘用网体86堵塞。
结果,防尘用网体86的维护比较容易,由于该防尘用网体不必清扫,可以延长连续作业时间。
而且,由于将油冷却器87以面对防尘用网体86下部的状态配设在导风路形成体82内,所以,借助油冷却器87的配设,可以降低旋风风速增高的、防尘用网体86下部的风速,可以减少附着在该防尘用网体86下部的尘埃。
因此,就这一点而言,由于防尘用网体86不必清扫,也能延长连续作业时间。
另外,由于导风取入口部101和上述防尘用网体86,是夹着导风路81、在内外侧的相互重合面积尽可能大地配置着,所以,把在旋风形成体80内被清洁后的外气,沿着防尘用网体86→导风路81→导风取入口部101→发动机室54的路径,象风一样地取入时,可减低导风路81内的风的压力损失,可以顺利地将风取入发动机室54内。
结果,可以缩窄导风路81的风路宽度W5,可以缩窄防尘部12的宽度,另外,可以缩短机身的左右宽度。
谷粒储存部13,如图2和图6所示,备有上部槽62、和分别在该上部槽62的前后部垂设的溜槽102、102。
如前所述,上部槽62的前壁62a,用连接螺栓63连接在吸气消音器58的后壁58a上。
下面,参照图12至图16,说明本机的动力传递构造。
即,如图12所示,在发动机E的输出轴110与变速箱部111的输入轴112之间,夹设着变速联动机构113。在设在该变速箱部111上的驱动轴114上,联动地连接着行走部1、1的驱动轮1a、1a,并且,将该变速箱部111的输出轴115与收割部4和运送部5的输入轴(图未示)联动地连接。
在发动机E的输出轴110与传动箱116的输入轴117之间,夹设各作业部联动机构118。在该传动箱116的第1输出轴119上,联动地连接脱粒部驱动机构120。在该传动箱116的第2输出轴121上,联动地连接分选部驱动机构122。
传动箱116,如图13和图14所示,由中央部的齿轮箱123、和从该齿轮箱123的左右侧部分别朝左右外侧方延伸的轴箱124、125沿左右方向延伸地形成,配设在第2风车30的下方。
这样,由于把沿左右方向延伸地形成的传动箱116配设在第2风车30的下方,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该第2风车30下方的死角,并且,由于把脱粒部驱动机构120和分选部驱动机构122联动地连接在该传动箱116上,所以,可以整齐地配置该脱粒部驱动机构120和分选部驱动机构122,可以容易地进行它们的维护等。
下面,具体地说明传动箱116。在右侧的轴箱125内设置着轴线朝向左右方向的输入轴126。在齿轮箱123内,设置着轴线朝向左右方向的中间轴127。使设在该中间轴127右侧端部的输入齿轮128与设在上述输入轴126左侧端部的输出齿轮129啮合。
在齿轮箱123内,设置着轴线朝向前后方向的上述第1输出轴119。使设在该第1输出轴119基端部的输入齿轮130与设在中间轴127中间部的输出齿轮131啮合,并且使第1输出轴119的前端部132向前方伸出。
另外,在左侧的轴箱124内,设有轴线朝向左右方向的上述第2输出轴121,使设在该第2输出轴121右侧端部的输入齿轮133与设在上述中间轴127左侧端部的输出齿轮134啮合。
各作业部联动机构118,在发动机E的输出轴110和传动箱116的输入轴126之间,通过皮带轮135、136卷绕着传动皮带137,在该传动皮带137与上述离合器操纵杆53之间夹设着张紧离合器机构138。
对于张紧离合器机构138,如图15所示,张力臂141的基端部通过轴线朝向左右方向的臂支轴140枢轴支承在发动机室54的内侧壁139上,在该张力臂141的前端部,通过轴线朝向左右方向的辊支轴142安装着张紧辊143,使该张紧辊143与张力臂141的转动动作联动,能从下方与传动皮带137的下侧转动侧部接触和分离。
在设在车身架2上的支承机框体144上,枢轴支承着可自由转动的中间杆体145,在该中间杆体145和与离合器操纵杆53联动地连接着作动杆体146之间,夹设着连杆147和转动杆体148。在中间杆体145与上述辊支轴142之间,夹设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杆149。150是离合器操纵杆支轴。
这样,由于将连接杆149直接连接在辊支轴142上,所以可以用双支承状态支承张紧辊143,因此张力臂141和辊支轴142的刚性不需要像悬臂支承时那么大,可以使它们轻量化和小型化,可以减低成本。
如图12所示,脱粒部驱动机构120驱动脱粒部7的脱粒滚筒21和处理筒23,还驱动排草移送链42。
如图12所示,分选部驱动机构122,驱动分选部8的分选体24、第2风车30、第1风车31、一次分选物回收体33、二次分选物返还体35,还驱动谷秆移送部6、排草切刀41。
即,在设于传动箱116的左侧的轴箱124内的第2输出轴121左侧端部155,安装着输出皮带轮156,在该输出皮带轮156、安装在轴线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第2风车支轴157左侧端部的第2风车输入皮带轮158、安装在轴线朝向左右方向的第1风车支轴159左侧端部的第1风车输入皮带轮160、安装在轴线朝向左右方向的一次回收体支轴161左侧端部的一次回收体输入皮带轮162之间,卷绕着第1传动皮带163。164、165是第1、第2张紧皮带轮,166是张力臂,167是张紧弹簧,168是辅助皮带轮。
二次分选物返还体35、分选体24、谷秆移送部6及排草切刀41的各输入皮带轮,通过第2、第3传动皮带170、171与安装在一次回收体支轴161左侧端部的一次回收体输出皮带轮169联动地连接着。
图17是另一实施形态的、设在分选部驱动机构122上的风车风量控制机构175的说明图。该风车风量控制机构175,能根据排草移动体40中有无排草,自动地控制第2风车30和第1风车31的转速。
即,在安装于第2输出轴121左侧端部155的输出皮带轮156、安装在第2风车支轴157左侧端部的第2风车输入皮带轮158、安装在第1风车支轴159左侧端部的第1风车输入皮带轮160之间,卷绕着联动皮带176,张紧辊178通过张力臂177能与输出皮带轮156和第2输出皮带轮158之间的联动皮带176的部分接触和分离。179是将张紧辊178朝着推压联动皮带176的方向推压的张拉弹簧。
在张力臂177与上述排草移送体40的前部支承片44之间,夹设着联动机构180。该联动机构180连接着内绳182的一端,该内绳182在张力臂177中途部形成推拉绳181的一部分。在上述前部的支承片44的附近,配置着臂支轴183,在该臂支轴183上,通过毂部184突设着推拉臂185,在该推拉臂185的前端部,连接着上述内绳182的另一端,并且,在上述毂部184突设着联动臂186,使形成在该联动臂186前端部的长孔187与突设在上述支承片44下端部的接合销188接合。
张紧臂177的基端部通过毂部190安装在臂支轴191上,在该毂部190上,连设着用于调节张紧臂177的初始设定位置的调节用杆192的基端部,使设在该调节用杆192中途部的接合片193与从车身架2立设的定位片194的所需部位适当地接合,调节张紧臂177的初始设定位置,可以调节由安装在该张紧臂177前端部的张紧辊178张紧的、联动皮带176的张力。
本实施形态中,输出皮带轮156使用拼合皮带轮,皮带轮的直径与张紧辊178对联动皮带176的推压力的变化联动地变化。
即,如图17所示,排草移送体40中,当排草W被运入到排草移送链42与夹持杆43之间时,夹持杆43抵抗弹性体45、45的弹力被压向下方,联动臂186和推拉臂185通过毂部184一体地以臂支轴183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动,张力臂177通过内绳182抵抗张拉弹簧179的张拉力反时针方向转动,安装在该张力臂177前端部的张紧辊178,朝着使联动皮带176的张紧力松弛的方向移动,所以,输出皮带轮156的皮带轮直径增大。
结果,第2风车30和第1风车31的转速增加,各风车30、31的风量增大。因此,可以减低收割作业结束时的损失。
另外,排草W未运入排草移送链42与夹持杆43之间时,由于内绳182不被张拉,所以张力臂177借助张拉弹簧179的张拉力保持在初始设定位置,输出皮带轮156的皮带轮直径不变化。
图17中,195是形成推拉绳181的一部分的外绳,196、197是外绳支承片。
图18是另一实施形态的风车风量控制机构175的说明图。该风车风量控制机构175,其基本构造与上述风车风量控制机构175相同,不同之处是,可以用风车风量调节杆198控制第2风车30和第1风车31的转速。
这样,操作者根据作物条件等适当操作风车风量调节杆198,调节第2风车30和第1风车31的转速,即调节风量,可进行最适当的风选。
本实施形态中,输出皮带轮156采用拼合皮带轮,也可以不对输送皮带轮156采用拼合皮带轮,而是对第2风车输出皮带轮158和第1风车输入皮带轮160中的任一方或双方采用拼合皮带轮,或者在输送皮带轮156采用拼合皮带轮的基础上,第2风车输出皮带轮158和第1风车输入皮带轮160中的任一方或双方采用拼合皮带轮。
这样,可以分别地控制第2风车输入皮带轮158和第1风车输入皮带轮160的风量,进行所需的风选。
图19和图20表示行走部1的浮动轮张紧体200。该浮动轮张紧体200,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行走架201的后部,朝外侧方突设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叉支承体202,在该叉支承体202上,以贯通状态安装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叉导引筒片203、203,浮动轮支承叉204、204可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穿过各叉导引筒片203、203中,在两叉204、204的前端部间,夹设着前部张紧螺栓支承片205,在该前部张紧螺栓支承片205与设在上述叉支承体202上的筒状的后部张紧螺栓支承片215之间,夹设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张紧螺栓206。在两叉204、204的后端部间,通过浮动轮支轴1d支承着浮动轮1b。219是平衡器。
前部张紧螺栓支承片205,备有连接片210和张紧螺栓支承本片212。连接片210通过连接销209、209架设状地连接在浮动轮支承叉204、204的前端部间。张紧螺栓支承本片212通过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螺栓211、211连接在上述连接片210的后面中央部。在连接片210的中央部形成了干扰回避孔213。在张紧螺栓支承本片212的中央部,形成了前后方向贯通的螺栓通孔214。
张紧螺栓206,其前端部穿过螺栓通孔214,在该前端部螺合着张紧调节用螺母216;其后端部穿过筒状的后部张紧螺栓支承片215,在该后端部螺合着止脱用的螺母217。
张紧调节用螺母216,在干扰回避孔213中与张紧螺栓支承本片212的前面218相接。
这样,使张紧调节用螺母216正、反旋转,通过浮动轮支承叉204、204调节浮动轮1b的前后方向滑动位置,可以使卷绕在该浮动轮1b与驱动轮1a之间的履带1c张紧、松弛。
当异常的张紧力作用在履带1c上时,连接螺栓211、211被切断,张紧螺栓支承本片212脱离连接片210,过度的外力不作用在张紧螺栓206上。
因此,可以防止作为专用部件的、比较高价的张紧螺栓206损伤。
工业实用性
(1)技术方案1记载的本发明联合收割机,备有将已收割的作物脱粒的脱粒部、和对由该脱粒部脱粒后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分选部;在分选部设有分选体,该分选体接受从脱粒部供给的脱粒物,分选为回收用的一次分选物和要再次分选的二次分选物,在该分选体的前部,呈台阶状地配置着前侧进料盘和后侧进料盘,在前侧进料盘的下方,配设着使分选风作用到前、后侧进料盘的台阶间的第2风车,在后侧进料盘的下方,配设着使分选风作用到分选体后部的第1风车;使二次分选物返还到前侧进料盘上,再次分选。
这样,由于将二次分选物返还到前侧进料盘上,再次分选,所以,在该前侧进料盘上,作为二次分选物的谷粒和尘埃被分散,另外,在将它们落下到后侧进料盘上时,由于使来自第2风车的分选风作用到前、后侧进料盘的台阶间,所以,可切实地分选谷粒和尘埃,提高分选性能。结果,可提高一次分选物的回收率。
(2)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联合收割机,备有将已收割的作物脱粒的脱粒部、对由该脱粒部脱粒后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分选部、和驱动它们的原动机部,在分选部设有用于风选脱粒物的第1风车和第2风车,在设在原动机部的发动机上的排气口部,连接着排气管的基端部,该排气管的中途部配置在第2风车的吸入口附近。
这样,由于把排气管的中途部配置在第2风车的吸入口附近,所以,通过该排气管排出的排气的热,将该排气管加热,该排气管向周围散热,可以使将该排气管中途部配置在附近的第2风车的吸入口附近的环境温度上升。
结果,第2风车直接吸入被排气管中途部加温了的外气,可以使温度高的分选风作用在脱粒物上,因此,即使该脱粒物沾有一些湿气,分选风也可将湿气除去,可将附着在谷粒上的尘埃吹掉,提高风选效率。
另外,由于不需要用于导引发动机的排气的导板,所以,构造简单,成本低。
(3)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发明联合收割机,备有将已收割的作物脱粒的脱粒部、对由该脱粒部脱粒后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分选部、和驱动它们的原动机部,在分选部设有用于风选脱粒物的第1风车和第2风车,在该第2风车的下方,配设着朝左右方向延伸的、一端侧与发动机联动地连接的传动箱,脱粒部驱动机构和分选部驱动机构与该传动箱联动地连接。
这样,由于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传动箱配设在第2风车的下方,所以,可有效地利用该第2风车下方的死角。并且,由于将脱粒部驱动机构和分选部驱动机构与该传动箱联动地连接,所以,可整齐地配设这些脱粒部驱动机构和分选部驱动机构,容易对它们进行维护。

Claims (3)

1.联合收割机,备有将已收割的作物脱粒的脱粒部、和对由该脱粒部脱粒后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分选部;其特征在于,
在分选部设有分选体,该分选体接受从脱粒部供给的脱粒物,分选为回收用的一次分选物和要再次分选的二次分选物,在该分选体的前部,呈台阶状地配置着前侧进料盘和后侧进料盘,在前侧进料盘的下方,配设着使分选风作用到前、后侧进料盘的台阶间的第2风车,在后侧进料盘的下方,配设着使分选风作用到分选体后部的第1风车;
使二次分选物返还到前侧进料盘上,再次分选。
2.联合收割机,备有将已收割的作物脱粒的脱粒部、对由该脱粒部脱粒后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分选部、和驱动它们的原动机部,其特征在于,
在分选部设有用于风选脱粒物的第1风车和第2风车,在设在原动机部的发动机上的排气口部,连接着排气管的基端部,该排气管的中途部配置在第2风车的吸入口附近。
3.联合收割机,备有将已收割的作物脱粒的脱粒部、对由该脱粒部脱粒后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分选部、和驱动它们的原动机部,其特征在于,
在分选部设有用于风选脱粒物的第1风车和第2风车,在该第2风车的下方,配设着朝左右方向延伸的、一端侧与发动机联动地连接的传动箱,脱粒部驱动机构和分选部驱动机构与该传动箱联动地连接。
CNB2003801108441A 2003-12-18 2003-12-18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3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3/016282 WO2005060731A1 (ja) 2003-12-18 2003-12-18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8462A true CN1878462A (zh) 2006-12-13
CN100420365C CN100420365C (zh) 2008-09-24

Family

ID=34708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1084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365C (zh) 2003-12-18 2003-12-18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5060731A1 (zh)
CN (1) CN100420365C (zh)
WO (1) WO20050607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5026B2 (ja) * 2006-06-20 2011-06-08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534143B2 (ja) * 2009-07-28 2014-06-2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066326B2 (ja) * 2013-09-26 2017-01-2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160758B2 (ja) * 2016-09-30 2017-07-1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46768U (zh) * 1977-09-08 1979-03-31
JPH0346Y2 (zh) * 1985-03-30 1991-01-07
JPH049528U (zh) * 1990-05-15 1992-01-28
JP3305803B2 (ja) * 1993-03-24 2002-07-24 セイレイ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2592848Y2 (ja) * 1993-11-30 1999-03-31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機における還元筒支持装置
JPH09257537A (ja) * 1996-03-19 1997-10-03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脱穀装置
CN1092921C (zh) * 1996-12-06 2002-10-23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JP4008980B2 (ja) * 1997-04-30 2007-11-14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3652280B2 (ja) * 2001-06-28 2005-05-25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のシーブケース構造
JP2003180143A (ja) * 2001-12-20 2003-07-02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3863440B2 (ja) * 2002-02-12 2006-12-27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20365C (zh) 2008-09-24
WO2005060731A1 (ja) 2005-07-07
JPWO2005060731A1 (ja) 2007-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5019A (zh) 脱粒装置
CN1973595A (zh) 联合收割机
CN1878462A (zh) 联合收割机
CN1878461A (zh) 联合收割机
CN201243504Y (zh) 油菜稻麦脱粒机
JP2014124182A (ja) コンバイン
CN1309295C (zh) 联合收割机
CN1608405A (zh) 联合收割机
JP589451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0124719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4075993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4077383A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7155062A1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8072906A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7038640A1 (ja) コンバイン
JP7117992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590344Y (zh) 多功能脱粒机
JP4400056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241467C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4140321A (ja) コンバイン
JP6487351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523187Y (zh) 环形胶带平脱水稻脱粒机
JP2013179852A (ja) 脱穀装置
JP4581457B2 (ja) 脱穀装置
JP2019165682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24

Termination date: 20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