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7736A - 半导体存储器器件和信息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存储器器件和信息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7736A
CN1877736A CNA2005101128639A CN200510112863A CN1877736A CN 1877736 A CN1877736 A CN 1877736A CN A2005101128639 A CNA2005101128639 A CN A2005101128639A CN 200510112863 A CN200510112863 A CN 200510112863A CN 1877736 A CN1877736 A CN 1877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esh
semiconductor memory
request
extern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128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4515C (zh
Inventor
藤冈伸也
江口康之
助野淳
佐藤光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cionext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7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7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45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451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10Input/output [I/O] data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I/O data control circuits, I/O data buffers
    • G11C7/1015Read-write modes for single port memories, i.e. having either a random port or a serial port
    • G11C7/1045Read-write mode select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 G11C11/3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11C11/4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 G11C11/40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forming cells needing refreshing or charge regeneration, i.e. dynamic cells
    • G11C11/406Management or control of the refreshing or charge-regeneration cycl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 G11C11/3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11C11/4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 G11C11/40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forming cells needing refreshing or charge regeneration, i.e. dynamic cells
    • G11C11/406Management or control of the refreshing or charge-regeneration cycles
    • G11C11/40611External triggering or timing of internal or partially internal refresh operations, e.g. auto-refresh or CAS-before-RAS triggered refresh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 G11C11/3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11C11/4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 G11C11/40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forming cells needing refreshing or charge regeneration, i.e. dynamic cells
    • G11C11/406Management or control of the refreshing or charge-regeneration cycles
    • G11C11/40615Internal triggering or timing of refresh, e.g. hidden refresh, self refresh, pseudo-SR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2207/22Control and timing of internal memory operations
    • G11C2207/2272Latency related aspec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21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2211/4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ells needing refreshing or charge regeneration, i.e. dynamic cells
    • G11C2211/406Refreshing of dynamic cells
    • G11C2211/4065Low level details of refresh op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ra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存储器器件和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刷新控制单元,在存储器单元阵列处用于保持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的数据的刷新操作被使得能够被切换为是基于从外部输入的外部刷新请求还是内部生成的内部刷新请求而被执行,因此,当基于外部刷新请求执行刷新操作时,可以仅以执行根据访问请求的操作所需的时间,而不包括执行刷新操作所需的时间,来执行对于存储器单元阵列的根据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的访问操作。

Description

半导体存储器器件和信息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存储器器件和信息处理系统,尤其适合于用于伪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背景技术
作为半导体存储器器件中的一种的伪SRAM是这样的存储器,其中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单元由与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类似的单元组成,并且其外部接口与SRAM兼容。伪SRAM具有与SRAM相比位成本低、容量大的DRAM的特点,以及与SRAM等同的适用性,并且可以实现大容量和容易的系统设计。例如,低功率(低功耗)伪SRAM被用作例如蜂窝电话或者PDA(个人数字助理)的存储器(RAM)。
图11是示出了传统伪SRAM 111的配置的框图。伪SRAM 111具有存储器单元阵列112、阵列控制电路113、刷新控制电路114、芯片控制电路115、地址译码器116、数据信号控制电路117和接口电路118。
存储器单元阵列112由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以阵列形式布置的多个存储器单元组成。如上所述,各存储器单元是1T-1C型(一个晶体管一个电容器型)的存储器单元,类似于DRAM。阵列控制电路113执行存储器单元阵列112中的存储器单元的数据读操作、数据写操作和刷新操作。
刷新控制电路114根据其内部所包含的定时器的值,输出为保持存储器单元中所存储的数据所需的刷新操作请求。
芯片控制电路115译码经由接口电路118提供的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外部命令),并基于来自刷新控制电路114的刷新请求,将译码后的结果和控制信号提供到阵列控制电路113。如后面将描述的,命令信号CMD是由芯片使能信号/CE、地址有效信号/ADV、输出使能信号/OE和写使能信号/WE组成的(添加到每个信号的符号上的标记“/”表示该信号是负逻辑)。
此外,芯片控制电路115执行命令信号CDM的访问请求(数据读和写)与刷新请求之间的仲裁(仲裁处理)。在该仲裁中,在先产生的请求被优先处理。
地址译码器116译码经由接口电路118提供的来自外部的地址信号ADD,并将译码结果输出到阵列控制电路113。
在根据命令信号CMD执行的读操作和写操作中,数据信号控制电路117控制存储器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数据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顺便提及,用于使命令信号CMD和数据信号DQ的输入/输出定时同步的时钟信号CLK被从外部输入到接口电路118,并且被提供到伪SRAM111中的每个功能单元。
参考图12A和图12B描述传统的伪SRAM的操作。在图12A和图12B中,核心操作是存储器单元阵列112的选择操作,换句话说,是阵列控制电路113对存储器单元阵列112执行的操作。此外,外围操作是与存储器单元阵列112(阵列控制电路113)有关的诸如芯片控制电路115和数据信号控制电路117之类的外围电路的操作。
图12A是说明传统伪SRAM中的数据读操作的时序图。首先,在时刻T31,使得器件(伪SRAM)处于工作状态的芯片使能信号/CE、表示地址信号ADD有效的地址有效信号/ADV、输出使能信号/OE变为“L”。芯片控制电路115对命令信号CMD译码,并判断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是数据读操作RD(A)。此外,地址译码器116获取地址信号ADD,并对其译码。
但是,如果在当接收到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时的时刻T31之前产生了来自刷新控制单元114的刷新请求,则在存储器单元阵列112处执行刷新操作REF(时刻T32)。接着,从当刷新操作REF终止时的时刻T33开始,在存储器单元阵列112处执行数据读操作RD(A),并且与地址译码器116处的译码结果相对应的存储器单元的数据1A、2A和3A被顺序读取,以输出为数据信号DQ。
在时刻T34,当芯片使能信号/CE变为“H”时,芯片控制电路115向阵列控制电路113指示数据读操作RD(A)终止。这样,存储器单元阵列112处的数据读操作RD(A)终止(时刻T35)。
此外,在时刻T35,当芯片使能信号/CE和地址有效信号/ADV变为“L”时,芯片控制电路115译码此时的命令信号CMD,并判断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是数据读操作RD(B)。此外,地址译码器116获取地址信号ADD,并对其译码。
接着,在当从时刻T35经过了刷新进入期间TREN时的时刻T36,在存储器单元阵列112处执行数据读操作RD(B),并且数据1B、2B、3B、4B和5B被输出为数据信号DQ。顺便提及,在根据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的数据读/写操作之间,刷新进入期间TREN被恒定地提供,使得当产生刷新请求时,可以在存储器单元阵列112处执行刷新操作。
随后,与数据读操作RD(A)相同,芯片使能信号/CE在时刻T37变为“H”,从而,在存储器单元阵列112处执行的数据读操作RD(B)终止(时刻T38)。
图12B是说明传统伪SRAM中的数据写操作的时序图。除了写使能信号/WE变为“L”,输出使能信号/OE保持“H”,并且被提供作为数据信号DQ的数据1A到3A和1B到5B被写入存储器单元这几点之外(图12B中的时刻T41到T48分别对应于图12A中的时刻T31到T38),图12B所示的数据写操作与图12A所示的数据读操作相同,因此,不对其进行说明。
在传统伪SRAM中,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地执行数据读操作、数据写操作等。
此外,近年来,涉及运动图像数据等的大容量和实时的数据通信被执行,因此,对于被用作包括蜂窝电话等的数据通信设备的存储器的伪SRAM,需要更高速的操作。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布No.平11-16346
[专利文献2]国际申请公布No.98/56004小册子
但是,在如图12A和图12B所示的传统伪SRAM中,刷新进入期间TREN被恒定地提供,因此,作为等待时间,有关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的访问时间被定义为使得包括作为最坏情况的当刷新请求在先发生时的情况。
作为在伪SRAM中实现高速操作(访问)的方法,可以想到缩短等待时间以降低访问时间的方法。但是,如果等待时间被缩短,则根据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的数据读/写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变短,可能不能保证与刷新进入期间TREN相对应的期间。即,如果等待时间被缩短,就有可能即使产生了刷新请求,在与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有关的操作之间也不能执行刷新操作,因此,存储器单元中所存储的数据可能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实现伪SRAM的高速访问操作。
本发明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包括:存储器单元阵列,其中布置了存储数据的多个存储器单元;刷新控制单元,其根据刷新请求,指示用于保持在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刷新操作的执行;和阵列控制单元,其基于来自刷新控制单元的指示,执行在存储器单元阵列处的刷新操作。刷新请求选择器从输入外部刷新请求到输入自刷新允许请求期间,选择外部刷新请求,并且在其他时段,选择在其自身内部生成的内部刷新请求。刷新控制单元使能切换在存储器单元阵列处的刷新操作是基于外部刷新请求还是内部刷新请求而被执行。
根据上述配置,当基于外部刷新请求执行存储器单元阵列处的刷新操作时,当执行根据来自外部的对于存储器单元阵列的访问请求的操作时,在访问时间中不需要保证执行刷新操作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的状态控制的示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了刷新控制电路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4是示出了等待时间计数器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5是示出了阵列控制电路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6A是示出了存储器单元阵列中的存储器单元和外围电路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6B是示出了有关存储器单元的数据读序列的示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的命令示例的示图;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应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的状态控制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11是示出了传统伪SRAM的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了传统伪SRAM的操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是伪SRAM,并且具有配置寄存器2、刷新定时器3、芯片控制电路4、地址译码器5、数据信号控制电路6、阵列控制电路7、存储器单元阵列8以及接口电路9。
配置寄存器2是用于设置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操作模式(工作状态)的寄存器。基于配置寄存器2的设置,异步模式与同步模式之间的切换以及功率降低模式下的操作被控制。
这里,异步模式是与被输入到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芯片)中的时钟信号(系统时钟信号)异步操作的操作模式,同步模式是与时钟信号同步操作的操作模式。异步模式和同步模式例如具有不同的命令信号CMD的触发。在异步模式中,例如访问时间(等待时间)的操作时段不是由时钟数等定义的,而是由绝对时间定义的,并且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基于当信号(命令信号等)被取反(negated)或者断言(asserted)时的时刻而被操作。而在同步模式中,例如访问时间(等待时间)的操作时段通过使用时钟来定义。
刷新定时器3通过使用诸如计数器的测量装置来测量时间,并且每当经过预定时段,就向芯片控制电路4输出自刷新(内部刷新)信号SREF。自刷新信号SREF是这样的信号,其用于请求刷新操作以保持存储器单元阵列8中的各个存储器单元中所存储的数据。刷新定时器3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刷新请求单元,并且自刷新信号SREF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内部刷新请求。
芯片控制电路4具有刷新控制单元11、访问控制单元12以及命令寄存器13,并实现对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中的各个电路的操作的总的控制。具体地说,芯片控制电路4具有未示出的译码器,并对经由接口电路9提供的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外部命令)译码。此外,芯片控制电路4基于命令信号CMD的译码结果和来自刷新定时器3的自刷新信号SREF,向阵列控制电路7输出控制信号。此外,当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工作状态处于执行自刷新的自刷新模式时,芯片控制电路4执行与根据外部命令CMD的数据读/写有关的访问请求与根据自刷新信号SREF的刷新请求之间的仲裁(仲裁处理)。
刷新控制单元11实现与在存储器单元阵列8处执行的用于保持所存储的数据的刷新操作有关的控制。基于经由接口电路9输入的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更详细地说,外部刷新信号(命令)ExREF CMD)以及来自刷新定时器3的自刷新信号SREF,刷新控制单元11向阵列控制电路7输出关于刷新操作的控制信号。这里,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外部刷新请求。
访问控制单元12实现与基于经由接口电路9提供的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的对存储器单元阵列8的数据读操作和数据写操作有关的控制。命令寄存器13是这样的寄存器,其用于保存通过对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译码得到的译码结果。
地址译码器5译码经由接口电路9提供的来自外部的地址信号ADD,并基于译码结果,向阵列控制电路7输出选择地址信号。此外,地址译码器5具有地址寄存器14,该地址寄存器14保存对地址信号ADD译码得到的译码结果。地址寄存器14中所保存的译码结果与命令寄存器13中所保存的译码结果是关于同一请求的,并且,命令寄存器13和地址寄存器14中所保存的译码结果基于触发信号Trig被同步输出。
在根据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执行的对于存储器单元阵列8的读操作和写操作中,数据信号控制电路6控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经由接口电路9的数据信号DQ的发送/接收。
阵列控制电路7基于从芯片控制电路4提供的控制信号和从地址译码器5提供的选择地址信号,执行对于存储器单元阵列8中的存储器单元的读操作、写操作和刷新操作。
存储器单元阵列8具有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以阵列形式布置的多个存储器单元。具体地说,存储器单元阵列8具有多条位线和被提供为与位线相交的多条字线,并且存储器单元布置在位线和字线的相交部分。各个存储器单元由1T-1C型(一个晶体管一个电容器型)存储器单元组成,这与DRAM是相同的,并且它们分别存储一位的数据。此外,存储器单元阵列8具有与位线相对应地提供的读出放大器。
接口电路9用于在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发送和接收每个信号。命令信号CMD和地址信号ADD从外部输入到接口电路9,数据信号DQ从/向外部输入/输出。此外,用于使命令信号CMD和数据信号DQ的输入/输出定时同步的时钟信号CLK从外部被输入,并被提供到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中的各个电路。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操作模式(工作状态)。图2是用于说明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状态控制的示图。顺便提及,在下面的说明中,请求对于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存储器单元阵列8)的读操作和写操作的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被称作读命令和写命令。此外,用于以低功耗运行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将操作模式设置到节电模式,其功耗低于正常操作模式)的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被称作功率降低命令,并且用于返回正常操作模式的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被称作功率降低解除命令。
在开始供电(Power On)之后,即在激活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变为异步模式的待机状态(Async.Standby w/Self-Refresh)21A。在该异步模式中,所谓的自刷新操作被执行,其中基于来自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内的刷新定时器3的自刷新信号SREF,执行存储器单元阵列8中的刷新操作。
当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在状态21A中接收到读命令或者写命令时,它执行相应的读操作或者写操作(Read/Write)21B,并且在操作终止之后,返回待机状态21A。当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在待机状态21A中接收到功率降低命令(PD Entry)时,它转移到功率降低模式(Power Down,节电模式)21C,其中执行低功耗操作。当在功率降低模式21C中接收到功率降低解除命令(PD Exit)时,它转移到异步模式的待机状态21A。
此外,当在异步模式的待机状态21A中与配置寄存器设置(CR-set)命令22一同输入了预定的设置代码,并且配置寄存器2的设置从而被改变到预定设置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转移到具有自刷新的同步模式(下文中也称为“自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Sync.Standby w/Self-Refresh)23A。这里,自刷新模式是同步模式,并且是这样的操作模式,其中存储器单元阵列8中的刷新操作基于来自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内部的刷新定时器3的自刷新信号SREF而被执行。顺便提及,也可以类似地在自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3A中,通过使用配置寄存器设置命令22将配置寄存器2的设置改变到预定设置,来将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操作模式转移到异步模式的待机状态21A。
当在自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3A中接收到读命令或者写命令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执行相应的读操作或者写操作(Read/Write)23B,并且在操作终止之后返回待机状态23A。此外,当在待机状态23A中接收到功率降低命令(PD Entry),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转移到功率降低模式(PowerDown)23C,并且当在功率降低模式23C中接收到功率降低解除命令(PD Exit)时,它转移到自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3A。
此外,当在自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3A中接收到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在存储器单元阵列8处执行刷新操作(Refresh)24C,此后,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自动转移到不带自刷新的同步模式(下文中也成为“外部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Sync.Standbyw/o Self-Refresh)24A。这里,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是请求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存储器单元阵列8)处的刷新操作的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此外,外部刷新模式是同步模式,并且是这样的操作模式,其基于来自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外部的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在存储器单元阵列8处执行刷新操作。在该外部刷新模式中,存储器单元阵列8处的刷新操作仅通过外部刷新命令而执行,并且不执行由外部刷新命令之外的其他命令所请求的刷新操作,例如自刷新操作。
当在外部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4A中接收到读命令或者写命令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执行相应的读操作或者写操作(Read/Write)24B,并且在操作结束之后返回待机状态24A。此外,当在待机状态24A中接收到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在存储器单元阵列8处执行刷新操作24C,并返回待机状态24A。
当在外部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4A中接收到功率降低命令(PDEntry)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转移到功率降低模式23C,与当在自刷新模式中接收到功率降低命令时的情形相同。即,当在外部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4A中接收到功率降低命令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转移到带自刷新的功率降低模式23C。从而,当在这之后接收到功率降低解除命令(PDExit)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转移到自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3A。
此外,当在外部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4A中接收到用于执行自刷新操作的自刷新使能命令(SREFEN CMD)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转移到自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3A。
此外,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在自刷新模式和外部刷新模式中被初始化(配置寄存器被初始化),因此,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转移到异步模式(图中的Reset to Async)。即,当系统在同步模式中被初始化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转移到带有或者不带自刷新的异步模式。
这里,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中的功率降低模式21C和23C是用于执行自刷新以仅保持在配置寄存器2所设置的容量的数据的操作模式,并且有两种类型的功率降低模式:“局部刷新功率降低”和“深度功率降低”。“局部刷新功率降低”例如对存储器单元阵列8中的全部位容量的四分之一或者八分之一的预定区域的存储器单元执行刷新操作,而“深度功率降低”根本不执行刷新操作。
图3A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刷新控制单元11的配置的框图。
刷新控制单元11具有RS触发器(flip-flop)31、刷新控制器32以及开关SWA0和SWA1。
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被输入到RS触发器31的置位输入端(S),自刷新使能命令SREFEN CMD和功率降低命令PD Entry被输入到RS触发器31的复位输入端(R)。RS触发器31的输出被提供到开关SWA0和SWA1。
此外,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能够经由开关SWA0被输入到刷新控制器32。来自刷新定时器3的自刷新信号SREF能够经由开关SWA1被输入到刷新控制器32。刷新控制器32的输出被输出到阵列控制电路7,作为用于在存储器单元阵列8处执行刷新操作的刷新执行信号REFE。
开关SWA0和SWA1的接通和关断通过RS触发器31的输出被控制(开/关控制)。开关SWA0和SWA1被构造使得根据RS触发器31的输出,它们其中的一个被接通,换句话说,互斥地接通。这里,RS触发器31以及开关SWA0和SWA1构成本发明的刷新请求选择器。
图3B是示出了刷新控制器32的配置的示图。刷新控制器32具有NOR(逻辑和取反的操作)电路33、34,和脉宽扩展电路35。
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和自刷新信号SREF能够经由开关SWA0和SWA1被输入到NOR电路33。此外,NOR电路34的输出被输入到NOR电路33。表示对存储器单元阵列8的操作终止的存储器核心操作终止信号CTER,以及NOR电路33的输出被输入到NOR电路34。即,NOR电路33、34构成了RS触发器,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和自刷新信号SREF被输入作为其置位输入,存储器核心操作终止信号CTER被输入作为复位输入。
此外,NOR电路33(由NOR电路33、34构成的RS触发器)的输出经由脉宽扩展电路35被输出为刷新执行信号REFE。这里,脉宽扩展电路35防止当输入信号变为须状(whisker state)时输入信号通过并被原样输出,并且输入信号的脉宽被放大以输出。顺便提及,并非限制于脉宽扩展电路35,而是如果能够防止须状的输入信号照这样被输出就是适合的,并且可以使用去除须状脉冲的脉冲滤波器。
这里,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存储器单元阵列8)中的刷新操作通过从外部输入的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或者通过来自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内部的刷新定时器3的自刷新信号SREF作为触发而被执行。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刷新控制单元11处,执行对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和自刷新信号SREF的选择,即,作为刷新的触发的命令(信号)的切换。
首先,RS触发器31被初始化,使得开关SWA0关断,开关SWA1接通,并且自刷新信号SREF将作为刷新操作的触发。该状态被维持,直到接收到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从而,自刷新信号SREF被选择,并被输出到刷新控制器32,直到在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中从外部输入了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
当输入了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时,RS触发器31被置位,并且通过其输出,开关SWA0被接通,开关SWA1被关断。这样,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作为刷新操作的触发变为有效,并被输入到刷新控制器32。
接着,当自刷新使能命令SREFEN CMD被输入时,RS触发器31被复位,并且通过其输出,开关SWA0被关断,开关SWA1被接通。这样,自刷新信号SREF作为刷新操作的触发变为有效,并被输入到刷新控制器32。顺便提及,当功率降低命令PD Entry代替自刷新使能命令SREFENCMD被输入时,也是一样的。
如上所述,当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或者自刷新信号SREF被选择并被输入到刷新控制器32时,其被由NOR电路33、34构成的RS触发器锁存。因此,刷新执行信号REFE经由脉宽扩展电路35从由NOR电路33、34构成的RS触发器输出。随后,当根据刷新执行信号REFE在存储器单元阵列8处的刷新操作终止时,存储器核心操作终止信号CTER被输入,并且由NOR电路33、34构成的RS触发器被复位。
这里,当通过在自刷新模式中输入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操作模式从自刷新模式转移到外部刷新模式时,可以想到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和自刷新信号SREF可能彼此竞争。如果根据各命令(信号)的刷新操作被执行,则有负面效果,即刷新所需的时间变为正常情况的两倍,并且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所请求的访问在该时段中必须等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刷新控制单元11进行控制,使得在先命令(信号)有效,并且重复的命令(在先命令随后的命令)被忽略。
具体地说,当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和自刷新信号SREF彼此竞争时,各命令(信号)被输入到刷新控制器32中的由NOR电路33、34构成的RS触发器的置位输入端。在经过足够的时段以通过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调整由NOR电路33、34构成的RS触发器的状态之后,用于控制开关SWA0和SWA1的RS触发器31的输出被激活。在相应的核心操作终止之后,由刷新控制器32中的RS触发器锁存的命令被复位,但是因为在复位之后开关SWA0接通并且SWA1关断,所以自刷新信号SREF并不输入到刷新控制器32。
顺便提及,当自刷新使能命令SREFEN CMD或者功率降低命令PDEntry输入之后,存在这样的情况:当开关SWA0和SWA1开/关的同时,自刷新信号SREF是激活的。但是,在该情况中,不能确保在控制器32中由NOR电路33、34构成的RS触发器能够响应的脉宽将被保证,须状的输入信号可能通过该RS触发器。因此提供脉宽扩展电路35来防止在随后所连接的电路中出现问题。
如上所述,在自刷新模式中,基于来自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内部的刷新定时器3的自刷新信号SREF执行刷新操作。即,刷新定时在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内部产生,并且刷新操作被执行。因此,刷新定时对于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外部来说是未知的,因而,当输入了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并且发出了读操作或者写操作的访问请求时,对保证执行刷新所需时间的等待时间(访问时间)是假设刷新请求被预先产生而要求的。因此,访问时间变为下述两个时间的和:与刷新相对应的核心操作时间,以及从输入了关于读操作或者写操作的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的时刻开始的数据读或写所需的时间。
另一方面,在外部刷新模式中,基于从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外部输入的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执行刷新操作,因而,根据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的读操作或者写操作的访问时间不必包括执行刷新所需的时间。因此,外部刷新模式中的访问时间仅是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所请求的数据读或写所需的时间,相比于自刷新模式,等待时间可以被缩短与刷新相对应的核心操作时间的大小,因而,可以在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中实现高速访问操作。
同步模式中(自刷新模式、外部刷新模式)的这种等待时间控制是通过使用图4所示的等待时间计数器实现的。
图4是示出了等待时间计数器的配置的框图,该等待时间计数器例如被设置在图1所示的访问控制单元12中。等待时间计数器具有RS触发器41、等待时间计数器A 42、等待时间计数器R 43以及开关SWB0和SWB1。
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被输入到RS触发器41的置位输入端(S),自刷新使能命令SREFEN CMD和功率降低命令PD Entry被输入到RS触发器41的复位输入端(R)。RS触发器41的输出被提供到开关SWB0和SWB1。
等待时间计数器A 42是用于对执行根据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的访问操作所需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并且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内部所用的系统时钟信号INT-CLK被输入。等待时间计数器A 42的输出能够经由开关SWB0被输入到等待时间计数器R 43,并且还能够经由开关SWB1被输出作为数据时钟DQ-CLK。
此外,等待时间计数器R 43是用于对执行刷新操作所需的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并且其输出能够被输出作为数据时钟DQ-CLK。顺便提及,数据时钟DQ-CLK是在读操作或者写操作期间,表示数据信号DQ变为有效时的时刻的信号。
开关SWB0和SWB1通过RS触发器41的输出得到接通/关断控制(开/关控制),并且它们被构成为使得根据RS触发器41的输出,它们中的一个被接通,换句话说,被互斥地接通。
在初始状态中,RS触发器41被初始化,使得开关SWB0被接通,开关SWB1被关断。该状态被维持,直到接收到外部刷新命令ExREFCMD,并且在图4所示的等待时间计数器处,执行等待时间计数器A 42和等待时间计数器R 43的计数。因此,执行访问操作所要求的等待时间和执行刷新操作所要求的等待时间被计数,直到在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中,从外部输入了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
当输入了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时,RS触发器41被置位,并且通过其输出,开关SWB0被关断,开关SWB1被接通。这样,由等待时间计数器R 43对执行刷新操作所需的时间进行的计数变得不必要,在图4所示的等待时间计数器处,仅执行由等待时间计数器A 42进行的计数。即,执行访问操作所需的等待时间被计数。
此外,当自刷新使能命令SREFEN CMD或者功率降低命令PD Entry被输入时,RS触发器41被复位,并且通过其输出,开关SWB0被接通,开关SWB1被关断。因此,在图4所示的等待时间计数器处,执行通过等待时间计数器A 42和等待时间计数器R 43的计数,并且执行访问操作所需的等待时间和执行刷新操作所需的等待时间被计数。
如上所述,在外部刷新模式中,执行由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所请求的访问操作所需的等待时间被计数,并且在除了外部刷新模式之外的操作模式中,除了执行所请求的访问操作所需的等待时间之外,执行刷新操作所需的等待时间也被计数。即,在除了外部刷新模式之外的操作模式(具体地说,自刷新模式)中,刷新过程被包括在访问过程中,而在外部刷新模式中,刷新过程未包括在访问过程中,因此,在外部刷新模式中可以实现被其他操作模式更高速的访问操作。
图5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阵列控制电路7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并且如图5所示,除了存储器单元阵列8以外,阵列控制电路7还具有各个电路51到61。
在图5中,块选择指示电路51、字线(WL)选择指示电路52、读出放大器(SA)选择指示电路53、列线(CL)选择指示电路54和放大器(AMP)激活指示电路55分别相应地控制块选择电路56、字线选择电路57、读出放大器激活电路58、列线选择电路59和放大器激活控制电路60的操作定时。
块选择电路56根据从地址译码器5提供的块选择地址信号BLSA,有选择地激活位线传输信号BT,并使预充电信号线BRS去除激活。字线选择电路57根据从地址译码器5提供的字线选择地址信号WLSA,有选择地激活字线WL。读出放大器激活电路58激活读出放大器驱动信号线LE。
列线选择电路59根据从地址译码器5提供的列线选择地址信号CLSA,有选择地激活列线CL。放大器激活控制电路60激活用于驱动放大器61的放大器驱动信号线AEN。放大器61放大并输出从存储器单元阵列8读取的数据到数据信号控制电路6。
这里,基于来自各个对应的指示电路51到55的指示,顺序执行上述各个电路56到60激活信号线的操作(包括选择操作)。
具体地说,首先,基于从芯片控制电路4提供的控制信号和从地址译码器5提供的阵列选择地址信号ARSA,从块选择指示电路51向块选择电路56发出指示。接着,在从块选择指示电路51发出了指示的情况下,从字线选择指示电路52向字线选择电路57发出指示。
接着,类似地,从读出放大器选择指示电路53向读出放大器激活电路58、从列线选择指示电路54向列线选择电路59、从放大器激活指示电路55向放大器激活控制电路60顺序发出指示。但是,在来自读出放大器选择指示电路53和列线选择指示电路54的指示都被发出的情况下,从放大器激活指示电路55向放大器激活控制电路60发出指示。
图6A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存储器单元阵列8的配置的电路图,并且在图中示出了由多个存储器单元组成的存储器单元阵列8中的一个存储器单元及其外围电路。图6B是说明图6A所示的电路中的数据读操作的时序图。
在图6A中,C1指代电容,NT1到NT17指代N沟道型晶体管,PT1到PT3指代P沟道型晶体管。电容C1和晶体管NT1构成一个存储器单元(1T1C型存储器单元)。晶体管NT3到NT5的组和晶体管NT13到NT15的组分别构成预充电电路72和75。晶体管NT11、NT12、PT2和PT3构成读出放大器73。参考标号74指代反相器。
一位的信息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71的电容C1中。下面参考图6B描述当该存储器单元71(电容C1)中所存储的数据被读取时的操作。
顺便提及,当没有执行数据读操作、数据写操作或者刷新操作时,位线传输信号线BT0、BT1和预充电信号线BRS0、BRS1被激活,并且它们处于“H”状态。因此,预充电电路72、75中的晶体管NT3到NT5、NT13到NT15以及晶体管NT6、NT7、NT16和NT17被导通,并且位线BL和/BL的电势变为相等电势。
当数据被读取时,首先,除了与存储器单元71相对应的位线传输信号线BT0之外的位线传输信号线(图6A所示的电路中的位线传输信号线BT1)和预充电信号线BRS0被去除激活,变为“L”。因此,预充电电路72变为非工作状态,晶体管NT16、NT17变为非导通状态(读出放大器73的复位状态的解除)。位线传输信号线BT0维持为“H”。
接着,当字线WL被有选择地激活以变为“H”时,晶体管NT1被导通,并且电容C1中所存储的数据被读出到位线BL。这样,位线BL的电势根据电容C1中所存储的数据而改变(SQ1)。这里,晶体管NT6、NT7处于导通状态,晶体管NT16、NT17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位线BL、/BL的数据(电势)经由晶体管NT6、NT7被提供到读出放大器73。
接着,当读出放大器驱动信号线LE被激活以变为“H”时,晶体管NT8、PT1被导通,以执行供电,并且读出放大器73操作,从而放大位线BL、/BL的数据(SQ2)。接着,当列线CL被有选择地激活以变为“H”时,作为列选通器的晶体管NT9、NT10被导通,位线BL、/BL的经放大的数据被输出到数据总线DB、/DB(SQ3)。
接着,列线CL被去除激活以变为“L”,执行所读取的数据向存储器单元71(电容C1)的重写,并且此后,字线WL被去除激活以变为“L”。此外,在通过将读出放大器驱动信号线LE去除激活以变为“L”来将读出放大器73变为非工作状态之后,通过将全部位线传输信号线BT0、BT1以及预充电信号线BRS0、BRS1去除激活,数据读操作终止。
顺便提及,对存储器单元71的数据写操作与传统方式相同,将不给出对其的说明。
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在图7A和图7B中,作为示例示出了当根据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执行读操作时的情况。
图7A是示出了自刷新模式中的读操作的时序图。
当在时刻T10接收到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的读操作访问请求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执行所请求的读操作。这里,当在接收到命令信号CMD的访问请求时的时刻,基于来自刷新定时器3的自刷新信号SREF请求或者执行存储器单元阵列8处的刷新操作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在刷新操作完成之后执行所请求的读操作。
因此,如图7A所示,自刷新模式中的读操作的等待时间LTS是由用于执行刷新操作的刷新操作时段(所示示例中的四个周期)和根据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执行读操作的时段(所示示例中的三个周期)组成的。因此,当从时刻T10经过了等待时间LTS时的时刻T17开始,通过读操作而读取的数据1A、2A和3A从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被输出作为数据信号DQ,其中时刻T10是当接收到命令信号CMD的访问请求时的时刻。
图7B是示出了外部刷新模式中的读操作的时序图。
当在时刻T20接收到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的读操作访问请求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立即执行所请求的读操作。在外部刷新模式中,基于来自外部的外部刷新命令执行在存储器单元阵列8处的刷新操作。因此,不必考虑与通过命令信号CMD的读操作有关的刷新操作,并且使得刷新操作可执行的时段不是必需的。
因此,外部刷新模式中的读操作的等待时间LTE仅由执行根据来自外部的命令信号CMD的读操作的时段(所示示例中的三个周期)组成,如图7B所示。因此,从时刻T23开始,通过读操作被读取的数据1A、2A和3A被从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输出为数据信号DQ,其中时刻T23是当从时刻T20经过等待时间LTE时的时刻,时刻T20是当接收到命令信号CMD的访问请求时的时刻。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命令示例的示图。
在图8中,CLK指代系统时钟信号,CE2指代第二芯片使能信号,/CE1指代第一芯片使能信号,/RF指代刷新信号,/ADV指代地址有效信号,/OE指代输出使能信号,/WE指代写使能信号,/UB指代高位字节使能信号,/LB指代低位字节使能信号。在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处提供有用于输入各个信号的输入端子。顺便提及,添加到信号的符号上的标记“/”表示该信号是负逻辑。
这里,第一芯片使能信号/CE1对应于传统公知的SRAM或伪SRAM中的芯片使能信号/CE,第二芯片使能信号CE2用于控制是否使功率降低模式有效,也被称作信号“ZZ”。
在本实施例中,新提供了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和自刷新使能命令SREFEN CMD。这些命令通过新添加刷新信号/RF的输入端子,并将刷新信号/RF的极性与诸如读和写(合法命令)的现有命令相组合而实现。这样,当不存在外部刷新时,保持了与现有命令等同的命令系统,并且可以使用现有的译码电路(译码逻辑)等。因此,可以以很小的变化量,即以对现有命令少量的设计,来添加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和自刷新使能命令SREFEN CMD。
图9A是示出了安装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信息处理系统9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信息处理系统91被构成为具有图1所示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存储器)1、存储器控制器92和处理器(CPU)93。
存储器控制器92基于来自处理器(CPU)93等的请求,控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例如,当存储器控制器92从处理器93接收对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访问请求(数据读或写)时,它根据对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访问请求,输出命令信号CMD和地址信号ADD。
处理器93实现信息处理系统91的总的控制,并向存储器控制器92发出对于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访问请求。此外,在信息处理系统91中,根据其所应用的蜂窝电话系统等的用途等,设置有其他外围电路94,并且处理器93还实现对外围电路94的控制等。在外围电路94中,例如有基带处理电路、图形处理电路等。
如图9B所示,当在图9A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91中,其系统级的工作状态从活动状态变到待机状态时,处理器93将自刷新使能命令SREFEN CMD输入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98),并控制使得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操作模式成为自刷新模式(96)。此外,当系统级的工作状态从待机状态变到活动状态时,处理器93将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输入到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99),并控制使得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操作模式成为外部刷新模式(97)。
如上所述,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操作模式根据信息处理系统91的系统级工作状态被控制。当系统级工作状态处于待机状态时,执行自刷新操作,并且当系统级工作状态处于活动状态时,执行外部刷新操作,从而缩短等待时间,并实现高速访问操作。
顺便提及,在上述描述中,当在外部刷新模式24A中接收到功率降低命令(PD Entry)时,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转移到带有自刷新的功率降低模式23C,这与当在自刷新模式中接收到功率降低命令时的情况一样,并且此后,当接收到功率降低解除命令(PD Exit)时,它转移到自刷新模式23A。即,当在功率降低模式中接收到功率降低解除命令(PD Exit)时,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被控制为转移到自刷新模式23A,而不论在其转移到功率降低模式之前的状态如何。
因此,需要输入功率降低解除命令(PD Exit)和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两个命令,以控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在其从外部刷新模式转移到功率降低模式之后,再次转移到外部刷新模式。
因此,如图10所示,可以这样配置:对应于外部刷新模式的功率降低模式24D还被提供使得当在功率降低模式24D中接收到功率降低解除命令(PD Exit)时,可以转移到外部刷新模式24A。即,可以配置使得当在功率降低模式中接收到功率降低解除命令(PD Exit)时,转移到在向功率降低模式转移之前的操作模式。
图10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状态控制的另一示例的示图。在图10中,与图2相同的参考标号和符号被用于指代相同和相应的元件,并且将不给出重复的描述。
在图10所示的示图中,当在外部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4A中接收到功率降低命令(PD Entry)时,转移到功率降低模式(Power Down)24D,当在功率降低模式24D中接收到功率降低解除命令(PD Exit)时,转移到外部刷新模式的待机状态24A,这一点与图2所示的示图中不同。顺便提及,在功率降低模式24D中,在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内部执行自刷新操作。
如上所述,提供了对应于外部刷新模式的功率降低模式24D,从而可以在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从外部刷新模式转移到功率降低模式之后,仅通过输入功率降低解除命令(PD Exit)一个命令,就可以控制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再次转移到外部刷新模式。
顺便提及,当半导体存储器器件1的状态控制如图10所示那样设置时,不向图3A所示的刷新控制单元11和图4所示的等待时间计数器中的各个RS触发器31、41的复位输入端(R)输入功率降低命令PD Entry,而仅输入自刷新使能命令SREFEN CMD。这样,RS触发器31、41的输出端不被功率降低命令PD Entry复位,并且即使输入了功率降低命令PDEntry,也可以保持在转变到功率降低模式之前的状态。
此外,在同步模式中通常要求高速访问,因此,在上面的描述中,自刷新模式与外部刷新模式之间的切换,换句话说,用于基于是自刷新信号SREF还是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来执行刷新操作的切换仅在同步模式中是可能的,但是也可以设置使得该切换在异步模式中也是可能的。
具体地说,除了其中基于自刷新信号SREF执行刷新操作的自刷新模式之外,其中基于外部刷新命令ExREF CMD执行刷新操作的外部刷新模式也被新提供在异步模式中,并且与同步模式中一样地实现状态控制。在该情况中,在异步模式中也可以通过缩短访问时间,实现高速访问操作。
此外,图3A所示的刷新控制单元11和图4所示的等待时间计数器中的各个开关SWA0、SWA1、SWB0和SWB1例如可以由传输门构成。此外,开关SWA0、SWA1、SWB0和SWB1实现选择操作,并且选择操作可以通过使用选择器或者逻辑电路实现,而不限于开关。
根据本发明,当刷新操作是将基于来自外部的刷新请求而被执行时,可以仅以用于执行根据访问请求的操作的必要时间,而不包括执行刷新操作所需的时间,来根据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执行对存储器单元阵列的访问操作。因此,当刷新操作是将基于来自外部的刷新请求而被执行时,可以缩短与来自外部的对于存储器单元阵列的访问请求有关的等待时间,相比于当刷新操作是基于内部刷新请求而被执行时的情况,缩短了执行刷新操作所需的时间,从而,可以实现半导体存储器器件的高速访问操作。
顺便提及,上述的本实施例在全部方面都将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范围和含义中的全部改变都因而被认为包含在其中。本发明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体现,而不脱离其实质特征的精神。
本申请基于2005年6月7日递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5-166782,并要求享受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14)

1.一种半导体存储器器件,包括:
存储器单元阵列,其中布置了存储数据的多个存储器单元;
刷新控制单元,所述刷新控制单元能够切换用于保持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刷新操作是基于从外部输入的外部刷新请求,还是基于内部生成的内部刷新请求而被执行,并且指示根据刷新请求的刷新操作的执行;和
阵列控制单元,所述阵列控制单元基于来自所述刷新控制单元的指示,执行在所述存储器单元阵列处的刷新操作;并且
其中,所述刷新控制单元具有刷新请求选择器,所述刷新请求选择器根据所述半导体存储器器件的工作状态,选择外部刷新请求或者内部刷新请求,并且
其中,所述刷新请求选择器从输入外部刷新请求到输入允许自刷新操作的自刷新允许请求期间,选择外部刷新请求,并且在其他时段,选择内部刷新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
其中,当外部刷新请求和内部刷新请求竞争时,所述刷新控制单元基于在前的刷新请求指示刷新操作的执行,并且在后刷新请求将被忽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还包括:
内部刷新请求单元,所述内部刷新请求单元具有定时器功能,并且每次当经过预定时段时,产生并输出内部刷新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还包括:
等待时间控制单元,所述等待时间控制单元依赖于刷新操作是基于外部刷新请求还是内部刷新请求而被执行,控制与对所述存储器单元阵列的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有关的等待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
其中,所述等待时间控制单元具有测量处理来自外部的访问请求所需时间的第一计数器和测量处理刷新操作所需时间的第二计数器,并且根据执行刷新操作所依据的刷新请求,切换除了所述第一计数器之外,是否使用所述第二计数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
其中,节电模式可以被设置为一种操作模式,在所述节电模式中,仅对预先设置的所述存储器单元阵列的局部区域中的存储器单元执行刷新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
其中,当工作状态从所述节电模式转移到正常操作模式时,所述刷新控制单元基于内部刷新请求指示刷新操作的执行,而不管在转变到所述节电模式之前的工作状态如何。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
其中,当工作状态从所述节电模式转移到正常操作模式时,所述刷新控制单元基于与在转变到所述节电模式之前的工作状态中选择的刷新请求相同的刷新请求,指示刷新操作的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
其中,所述外部刷新请求通过将新提供的信号与现有命令信号相组合而被发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
其中,异步操作模式和同步操作模式可以被设置和切换为所述工作状态,在所述异步操作模式中,对所述存储器单元阵列的来自外部的访问操作与被输入的时钟信号异步地执行,在所述同步操作模式中,访问操作与时钟信号同步地执行,并且
其中,所述刷新控制单元仅在所述同步操作模式中,能够切换刷新操作是基于外部刷新请求还是内部刷新请求而被执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
其中,工作状态能够任意从所述同步操作模式切换到所述异步操作模式,并且所述刷新操作基于所述异步操作模式中的外部刷新请求而被执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
其中,所述刷新控制单元在所述异步操作模式中也能够切换刷新操作是基于外部刷新请求还是内部刷新请求而被执行。
13.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器件;
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控制和管理所述半导体存储器器件的工作状态,并且能够向所述半导体存储器器件输出外部刷新请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
其中,所述半导体存储器器件的工作状态是根据所述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而被控制的。
CNB2005101128639A 2005-06-07 2005-10-14 半导体存储器器件和信息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45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66782A JP4516483B2 (ja) 2005-06-07 2005-06-07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5166782 2005-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7736A true CN1877736A (zh) 2006-12-13
CN100524515C CN100524515C (zh) 2009-08-05

Family

ID=37335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1286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4515C (zh) 2005-06-07 2005-10-14 半导体存储器器件和信息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42631B2 (zh)
EP (1) EP1744321B1 (zh)
JP (1) JP4516483B2 (zh)
KR (1) KR100648546B1 (zh)
CN (1) CN100524515C (zh)
DE (1) DE602005023598D1 (zh)
TW (1) TWI2717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6640B (zh) * 2007-03-28 2010-06-09 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器、系统及半导体存储器的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08516B2 (en) * 2007-03-27 2011-03-15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Low power mode fault recovery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US8169810B2 (en) 2008-10-08 2012-05-0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agnetic memory with asymmetric energy barrier
US8089132B2 (en) 2008-10-09 2012-01-03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agnetic memory with phonon glass electron crystal material
US7940600B2 (en) 2008-12-02 2011-05-10 Seagate Technology Llc Non-volatile memory with stray magnetic field compensation
US7859892B2 (en) 2008-12-03 2010-12-28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with dual spin torque reference layers
US7826259B2 (en) 2009-01-29 2010-11-02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taggered STRAM cell
US8053255B2 (en) 2009-03-03 2011-11-08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TRAM with compensation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9007862B2 (en) * 2012-07-12 2015-04-14 Rambus Inc. Reducing memory refresh exit time
US9053811B2 (en) * 2012-09-11 2015-06-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mory device refresh
JP6047033B2 (ja) * 2013-02-25 2016-12-21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Lsi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TWI559453B (zh) * 2014-03-25 2016-11-21 修平學校財團法人修平科技大學 單埠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四)
US9875785B2 (en) * 2015-10-01 2018-0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resh timer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memory controller and memory
DE102017106713A1 (de) 2016-04-20 2017-10-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hensystem, nichtflüchtiges Speichermodul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eichervorrichtung
US9824742B1 (en) 2016-04-28 2017-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RAM access in self-refresh state
TWI740581B (zh) * 2020-07-20 2021-09-21 華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虛擬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8991B2 (ja) * 1988-07-26 1995-08-23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メモリ
JPH08138374A (ja) 1994-11-10 1996-05-31 Nec Corp 半導体メモリ装置およびそのリフレッシュ方法
JPH09306164A (ja) * 1996-05-13 1997-11-28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メモリ・リフレッシュ・システム
TW378330B (en) 1997-06-03 2000-01-01 Fujitsu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JP3695902B2 (ja) 1997-06-24 2005-09-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6195303B1 (en) 1999-10-25 2001-02-27 Winbon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lock-based transparent refresh mechanisms for DRAMS
JP2002304885A (ja) * 2001-04-05 2002-10-18 Fujitsu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3967559B2 (ja) * 2001-04-06 2007-08-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回路及び半導体記憶装置
KR100431303B1 (ko) * 2002-06-28 2004-05-12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페이지 기록 모드를 수행할 수 있는 슈도 스태틱램
US6999368B2 (en) 2003-05-27 2006-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7345940B2 (en) * 2003-11-18 2008-03-1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nd circuit configuration for refreshing data in a semiconductor memor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6640B (zh) * 2007-03-28 2010-06-09 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器、系统及半导体存储器的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44321A1 (en) 2007-01-17
US7242631B2 (en) 2007-07-10
TWI271742B (en) 2007-01-21
JP2006344257A (ja) 2006-12-21
KR100648546B1 (ko) 2006-11-27
EP1744321B1 (en) 2010-09-15
JP4516483B2 (ja) 2010-08-04
US20060274591A1 (en) 2006-12-07
CN100524515C (zh) 2009-08-05
TW200643955A (en) 2006-12-16
DE602005023598D1 (de) 201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7736A (zh) 半导体存储器器件和信息处理系统
CN101465151B (zh) 存储器系统和存储器的控制方法
KR20020042408A (ko) 복수의 저소비 전력 모드를 구비한 반도체 기억 장치
CN1811986A (zh) 半导体存储元件的电源开关电路及其电源电压施加方法
JP2007102994A (ja) 電流消耗を減少させる内部電源電圧発生回路を有するマルチチップ半導体メモリ装置
JP2010135040A (ja) 半導体メモリ、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KR100367690B1 (ko) 디램 셀을 이용한 비동기식 에스램 호환 메모리 장치 및그 구동 방법
JP2007115013A (ja) メモリシステムおよびメモリ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EP1906409A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and system
CN101038783A (zh) 半导体存储器、存储器系统和存储器系统的操作方法
US7746718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operat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memory, memory controller, and system
CN101075479A (zh) 具有低电流消耗特性的半导体存储装置
CN1489155A (zh) 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0685770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574081A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US6501699B2 (en) Refresh control for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577625A (zh) 半导体存储器件
JP4518563B2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TWI630614B (zh) 電阻式記憶體裝置、其操作方法以及具有該裝置的系統
US20020136079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230282267A1 (en) Power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JP2002150768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7332955B2 (en) High voltage generating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3915711B2 (ja) 半導体メモリ装置
US20050259492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mor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TSU LIMITED

Effective date: 200810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10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Fujitsu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UJITSU SEMICONDUCTOR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FUJITSU MICROELECTRON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Semiconduc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UOSI FUTUR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TSU SEMICONDUCTO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5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19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Co., Ltd. Suo Si future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Semiconductor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