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6903B - 便携式无线话机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无线话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6903B
CN1856903B CN2004800275403A CN200480027540A CN1856903B CN 1856903 B CN1856903 B CN 1856903B CN 2004800275403 A CN2004800275403 A CN 2004800275403A CN 200480027540 A CN200480027540 A CN 200480027540A CN 1856903 B CN1856903 B CN 18569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ular conductor
radio apparatus
mobile radio
framework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275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6903A (zh
Inventor
西木户友昭
斋藤裕
春木宏志
小柳芳雄
江川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56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6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56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69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 H01Q3/3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with variable phase-shif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无线话机,在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多种使用状态中也不会引发通信故障,确保较高的天线辐射效率,实现薄型化。在该便携式无线话机中,将板状导体(104)和板状导体(106)以及(107)设置在用铰链单元连接第1框体和第2框体、具有启闭自如的结构的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的第1框体内,其中,板状导体(106)以及(107)与板状导体(104)被分开设置。为了从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倾角来判断该便携式无线话机的使用状态,由重力检测器(122)来检测倾角,并由控制单元(123)根据倾角来控制高频开关(112),从而有选择地向板状导体(106)和(107)供电。并且,板状导体(104)在通信中,以与向板状导体(105)或(107)供电的相位相异的相位被经常供电。

Description

便携式无线话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话等的便携式无线话机,特别涉及第1框体和第2框体通过铰链单元相连接的、启闭自如的便携式无线话机。
背景技术
近年广泛使用的折叠式便携式电话机,一般为用铰链单元连接上部框体和下部框体的、具有启闭自如的结构的折叠式便携式电话机。另外,最近出售的便携式电话,有不少重视其设计而内置天线,追求薄型化的终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使用这种便携式电话在进行通话时,一般为使用者手握便携式电话,使之靠近耳部进行通话的状态(以下简称“通话状态”)。另外,在进行电子邮件以及电视电话等的通信时,一般为使用者将便携式电话手握在胸前进行操作的状态(以下简称“操作状态”)。对于这些各种使用状态,为了确保良好的通信质量,具有在便携式电话的相对分离的部位设置多个天线,根据使用状态切换天线的天线切换分集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天线切换分集方式中,在通信中天线被切换的瞬间,天线临时处于未连接(开路)的状态。并且,在切换的前后,天线增益发生大幅变动。在TDMA方式中,在通信所需的时隙以外的保护时间内进行切换分集操作,因此不会产生这样的天线的瞬间开路和增益变动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第2001-156898号公开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第2002-64314号公开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码分多址(CDMA)方式中,一般是在便携式无线话机侧进行连续发送操作和发送功率控制,因此,在通信中,如果由于切换天线而天线增益恶化,则会引发通信故障。
再者,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没有控制天线的方向性的单元,因此具有在通话状态或操作状态中,对人体方向的辐射较高,天线辐射效率容易恶化的问题。
还有,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具有如下问题:在打开触发器的状态中,尽管可以通过进行相位控制来改变方向性,但是,在关闭触发器的状态中,则不能进行方向性控制,天线辐射效率易恶化。而且,螺旋天线伸出外部,有损于便携式电话机的设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多种使用状态中也不会引发通信故障,确保较高的天线辐射效率的薄型便携式无线话机。
本发明的、用铰链单元连接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具有启闭自如的结构的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包括:沿上述第1框体的长度方向配置在上述第1框体内的第1面的第1板状导体;沿上述第1框体的长度方向配置在上述第1框体内的相对于第1面的第2面的第2板状导体和第3板状导体;以及向上述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同时,以与向上述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相异的相位有选择地向上述第2板状导体或第3板状导体供电的供电单元,检测便携式无线话机自身的倾角的检测单元;以及根据由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倾角进行控制,以便向上述第2板状导体或上述第3板状导体供电的控制单元.
根据该结构,向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同时,以与向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相异的相位有选择地向第2或第3板状导体供电,从而可以形成方向性。因而,如果调整相位,以便使之不指向人体方向,就可抑制向人体方向的辐射,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并且,通信中向第1板状导体经常供电,因而在以进行连续发送的通信方式通信时,即使便携式无线话机的使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避免引发通信故障。
根据本发明,用铰链单元连接第1框体和第2框体、具有启闭自如的结构的折叠式便携式无线机的第1框体内,至少配置2个板状导体,通信中向1个板状导体经常供电的同时,设定相位差来向其他板状导体供电,从而在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多种使用状态中,就不会给CDMA方式的通信带来故障,可以确保较高的天线辐射效率和较高的实效增益,并可进一步实现薄型便携式无线话机。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无线话机的结构背面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无线话机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表示使用者手持便携式无线话机的通话状态图。
图3A是表示XY面垂直极化波分量的辐射模式图。
图3B是表示YZ面垂直极化波分量的辐射模式图。
图4A是表示XY面垂直极化波分量的辐射模式图。
图4B是表示YZ面垂直极化波分量的辐射模式图。
图5是表示使用者手持便携式无线话机的操作状态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无线话机的结构背面图。
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无线话机的结构剖面图。
图7A是表示相位差90°的辐射模式图。
图7B是表示相位差270°的辐射模式图。
图7C是表示相位差180°的辐射模式图。
图7D是表示相位差0°的辐射模式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便携式无线话机的结构背面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便携式无线话机的结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辐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A和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便携式无线话机的结构图。在此图中,表示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被打开的状态(以下简称打开状态)。图1A是便携式无线话机的背面图,图1B是图1A的A-A’的剖面图。
作为第1框体的上盖101,以及作为第2框体的下盖102,由绝缘的树脂构成.一般设定为长度约100mm、宽度约50mm.上盖101和下盖102转动连接于铰链单元103,由此形成折叠式的结构.
板状导体104,例如由长度L1约为70mm、宽度W1约为45mm的铜板制成,并在上盖101的内部,沿着设置在该盖上的LCD等显示单元105而配置。
板状导体106、板状导体107,例如由长度L1约为70mm、宽度W2和W3约为20mm的铜板制成,并在上盖101内部,沿着该盖的显示单元105的反面而配置。板状导体106和板状导体107的间隔G,例如设定为5mm;板状导体106以及板状导体107和板状导体104之间的间隔H,例如设定为5mm;另外,板状导体104、板状导体106以及板状导体107的厚度,例如设定约为0.1mm,被配置在例如厚度约为7mm的薄的上盖内部,以便使之不与显示元件等其他的构成零件产生结构性的干涉。
接地板108,例如是长度约为90mm、宽度约为45mm的导体板,一般采用配置在下盖102内部的电路的接地模式。在接地板108上,几乎全部形成电路接地电位的接地模式。
无线电路109具有接收电路和发送电路。在接收电路测定接收功率,并将测定的接收功率通知控制单元123。另外,无线电路109通过功率分配器110和移相器111向匹配电路114供电的同时,通过功率分配器110和高频开关112,向匹配电路113或匹配电路115供电。
功率分配器110,例如是由威尔金森型电路构成的功率分配器,按同振幅且同相位来分配从无线电路109输出的高频信号,将一方输出至移相器111,将另一方输出至高频开关112。
移相器111,例如是由集总参数元件或分布参数元件构成的电路,将向匹配电路113或匹配电路115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调整为与向匹配电路114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相异的值。
高频开关112,例如由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和PIN二极管构成,通过控制单元123的控制信号,选择向匹配电路113或匹配电路115中的哪一方供电。
匹配电路113、匹配电路114以及匹配电路115,使板状导体104、板状导体106以及板状导体107的阻抗与无线电路109的电路阻抗(一般为50Ω)相匹配。各匹配电路的接地电位,以接地板108上的接地模式接地。
供电点120设置在板状导体104的下部,通过供电线117电气连接于匹配电路114,供电点119和供电点121设置在板状导体106和板状导体107的下部,分别通过供电线116和供电线118电气连接于匹配电路113和匹配电路115。供电线116、供电线117以及供电线118使用弯曲自如的柔性线材,由此,在铰链单元103中,上盖101就可转动。
重力传感器122检测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倾角,将检测的倾角通知控制单元123。倾角,例如假设为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倾角。控制单元123根据由重力传感器122通知的倾角、或者由无线电路109通知的接收电平来控制高频开关112。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板状导体104和板状导体106或者板状导体107和接地板108,可作为按照不同的相位、同时被供电的偶极天线来工作。
接着,说明一下具有上述结构的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天线的操作。此处,将工作频率设定为2.14GHZ来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一下使用者手持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进行通话的状态.图2是表示通话状态的图.在此图中,表示使用者是用右手握着便携式无线话机使其靠近耳部进行通话的状态.
此处,例如使用者用右手握着便携式电话机进行通话时,重力传感器122检测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倾斜角度(倾角),并将其角度信息通知控制单元123。
控制单元123根据由重力传感器122通知的角度信息,将选择板状导体107的信号输出至高频开关112,高频开关112进行切换,以便向匹配电路115供电。移相器111,将从功率分配器110通过移相器111向匹配电路114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相对于向匹配电路115供电的高频信号推迟270°(或者提前90°)。此处,未被选择的板状导体106的供电点119就变为某个规定阻抗(例如,开路状态)。
此时,图3A和图3B表示图1A和图1B的坐标系中的辐射模式。图3A表示XY面的垂直极化波分量(Eθ),图3B表示YZ面的垂直极化波分量(Eθ)。如上所述,设定相位差向板状导体104和板状导体107供电时的方向性,可将其控制成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增益变高。即,在如图2所示的右手握机的通话状态时,可将方向性控制为相对于头部和肩部的相反方向,获得-4dB高的辐射效率,与没有进行方向性控制相比,可将通话状态中的辐射效率提高2dB。
另一方面,握在左手通话时(没有图示),控制单元123根据重力传感器122的角度检测结果来控制高频开关112,从而选择板状导体106,并向匹配电路113供电。另外,控制单元123控制移相器111的相位,以便将向匹配电路114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相对于向匹配电路113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推迟270°(或提前90°)。
此时,图4A和图4B表示图1A和图1B的坐标系中的辐射模式。图4A表示XY面的垂直极化波分量(Eθ),图4B表示YZ面的垂直极化波分量(Eθ)。如此图所示,可将方向性控制为-X方向和+Y方向。即,在左手握机的通话状态时,可将方向性控制为相对于头部和肩部的相反方向,获得-4dB高的辐射效率,与没有进行方向性控制相比,可将通话状态中的辐射效率提高2dB。
其次,说明一下使用者将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握在右手或左手,用手指进行键盘操作来使用的操作状态。图5是表示操作状态的图。
此时,重力传感器122检测便携式无线机的倾角,并将该角度信息通知控制单元123。控制单元123根据由重力传感器122通知的角度信息,选择板状导体106或板状导体107中的任何一个。即使选择哪一个板状导体,方向性均可控制在与人体相反的方向,因而可将操作状态中的辐射效率提高-2dB。
此处,例如选择板状导体106,并操作键盘时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板状导体106的配置部位时,来自板状导体106的辐射就会大幅降低,变为来自板状导体104的辐射,因而辐射效率就降低约2.5dB。
此时,控制单元123如果判断出由于无线电路109所通知的接收电平有所降低,则将高频开关112进行切换控制,以便向板状导体107供电,从而可将降低的辐射效率改善2dB,提高通信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无线话机中,即使在进行用于控制方向性的高频开关的切换的瞬间,板状导体也必然被连接,不会有所有天线振子处于开路状态的情形。因此,即使在便携式无线话机侧进行连续发送和发送功率控制的CDMA方式中,也不会引发通信故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根据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的使用状态来检测倾角,并根据检测的倾角,有选择地向板状导体106或板状导体107供电的同时,以相对于激发该板状导体的相位具有规定的相位差的信号,向板状导体104供电,从而在CDMA方式的通信中不会引发故障,在各种使用状态中也可确保较高的天线辐射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板状导体104也可以采用构成上盖101的一部分的金属框架,以及配置在上盖101内部的电路基板,或者天线振子专用的板状导体元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操作状态中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板状导体的配置部位而引起接收电平降低时,检测接收电平的降低以切换至其他板状导体进行了说明,但是,在通话状态中也可同样进行,从而可将辐射效率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度(1dB)。
(实施方式2)
图6A和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无线话机的结构图。在此图中,表示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的打开状态。图6A是便携式无线话机的背面图,图6B是图6A的B-B’的剖面图。但是,图6A和图6B与图1A和图1B的相同部分附以与图1A和图1B的相同的标号,其详细说明从略。
在图6A和图6B中,重力传感器122检测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倾角,并将检测出的倾角通知控制单元201。控制单元201根据由重力传感器201通知的倾角来控制移相器202。
移相器202根据来自控制单元201的控制信号改变向匹配电路113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即,向匹配电路113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和向匹配电路115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之间存在相位差。因此,根据来自重力传感器122的角度检测结果连续地改变供电相位,从而可连续地控制方向性。由此,在以CDMA方式通信时,即使便携式无线话机的使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抑制天线增益的降低,避免引发通信故障。
接着,说明一下具有上述结构的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天线的操作。首先,如图2所示,在将便携式无线话机握在右手的通话状态中,重力检测器122就检测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倾斜角度(倾角),并将其角度信息通知控制单元201。
控制单元201根据由重力传感器122通知的角度信息来控制移相器202,以便将向匹配电路113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相对于向匹配电路115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推迟90°。此时,就变成如图7A所示的辐射模式,可将方向性控制为-Y方向。因此,在右手握机的通话状态时,可将方向性控制为相对于肩部的相反方向,就可改善由于肩部的影响所引起的发射效率的降低分量,即约0.7dB。
其次,在握在左手的通话状态中,控制单元201根据来自重力传感器122的角度信息来控制移相器202,以便将向匹配电路113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相对于向匹配电路115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推迟270°。此时,就变成如图7B所示的辐射模式,可将方向性控制为+Y方向。因此,在左手握机的通话状态时,可将方向性控制为相对于肩部的相反方向,就可改善由于肩部的影响所引起的发射效率的降低分量,即约0.7dB。
另外,在如图2所示的操作状态中,例如,在水平方向到来的电波较高时,通过将供电相位调整为180°,就可以如图7C所示,将方向性控制为+Y方向,可获得良好的通信性能。附带说明一下,将供电相位差调整为0°时的方向性,如图7D所示。
具有上述结构的便携式无线话机,将板状导体106和板状导体107的厚度例如设定为约0.1mm,在上盖101的内部沿着盖的里面进行配置,从而可进一步实现薄型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根据使用状态来控制向板状导体106和板状导体107供电的信号的相位差,从而在通信中,即使便携式无线话机的使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避免在CDMA方式的通信中引发的故障,特别是在通话状态中,可以降低肩部的影响,因而可以确保较高的天线辐射效率,并可进一步实现薄型化。
(实施方式3)
图8A和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便携式无线话机的结构图。在此图中,表示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的打开状态。图8A是便携式无线话机的背面图,图8B是图8A的C-C’的剖面图。但是,图8A和图8B与图1A和图1B的相同部分附以与图1A和图1B相同的符号,其详细说明从略。
在图8A和图8B中,板状导体301,例如由长度L3约为70mm、宽度约为3mm的铜板制成,并在上盖101内部与上盖101的短边相平行地配置在显示单元105的反面的下端。此时,上盖101的下端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约为50mm,因而在供电点121附近折叠来确保70mm的长度。
板状导体302,例如由长度L3约为70mm、宽度约为3mm的L形的铜板制成,并具有从弯曲部至一端的长度为20mm的短段和从弯曲部至另一端的长度为50mm的长段。板状导体302在上盖101的内部沿着上盖101的显示单元105的反面而配置,短段的一端在该盖的下端具有供电点119,并且短段沿着长边方向而配置。
其次,来说明一下具有上述结构的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天线的操作。在移相器303中,将从功率分配器110输出、向匹配电路113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相对于从功率分配器110向匹配电路115供电的高频信号的相位提前90°(或推迟270°)。
此时,图8A和图8B的坐标系中的辐射模式如图9所示。在此图中,表示XZ面的水平极化波分量(Eθ)。将板状导体301和板状导体302平行配置在上盖101的短边,因此,此时的主极化波分量就变为垂直极化波,就可控制方向性,使方向性在Z方向上增大增益。即,在如图2所示的通话状态中,可将方向性控制为后头部方向,获得较高的辐射效率。另外,由于倾斜使用便携式无线话机,因而可以提高垂直极化波分量。由此,就可提高陆上移动通信的传播环境中的实效增益。
另外,在如图2所示的操作状态中,也可将方向性控制为相对于人体的相反方向,从而可获得较高的辐射效率。
具有上述结构的便携式无线话机,将板状导体301和板状导体303的厚度例如设定为约0.1mm,在上盖101的内部沿着盖的显示单元105的反面而配置,因而可以进一步实现薄型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将L形的板状导体301和板状导体302配置成L形的长段稍平行于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宽度方向,从而主极化波方向就变为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宽度方向,因而即使在各种使用状态中,也可将方向性控制为相对于人体的相反方向,确保较高的天线辐射效率,并可进一步实现薄型化。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功率分配合成器不限于威尔金森型功率分配器,只要是具有双向性的功率分配器即可。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无线话机的折叠结构,对以设置在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短边上的铰链单元为中心折叠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以设置在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相对面上的铰链单元为中心折叠的结构,也可采用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相互滑动的滑盖式结构.总之,只要是具有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便携式无线话机,其结构不限.
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进行适当的组合后使用之。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便携式无线机为用铰链单元连接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具有启闭自如的结构的折叠式便携式无线机,包括:沿上述第1框体的长度方向配置在上述第1框体内的第1面的第1板状导体;沿上述第1框体的长度方向配置在与上述第1框体内的第1面相对的第2面的第2和第3板状导体;以及向上述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同时,以与向上述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相异的相位有选择地向上述第2或第3板状导体供电的供电单元。
根据该结构,向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同时,以与向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相异的相位有选择地向第2或第3板状导体供电,从而可以形成方向性。因此,如果调整相位,以便使之不指向人体方向,就可抑制向人体方向的辐射,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并且,通信中向第1板状导体经常供电,因此在以进行连续发送的通信方式通信时,即使便携式无线话机的使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避免引发通信故障。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无线话机,还包括:检测便携式无线话机自身的倾角的检测单元;以及根据由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倾角进行控制,以便向上述第2板状导体或上述第3板状导体供电的控制单元。
根据该结构,基于便携式无线话机的使用状态其倾角发生变化,并根据其倾角进行控制,以便向第2板状导体或第3板状导体供电,从而可形成对应于使用状态的方向性,则在通信中,即使便携式无线话机的使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抑制向人体方向的辐射,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无线话机,其中,上述检测单元,根据由上述检测单元检测的倾角来控制向上述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和向上述第2或第3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的相位差。
根据该结构,根据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倾角来控制向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和向第2或第3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的相位差,从而可形成对应于使用状态相方向性,则在通信中,即使便携式无线话机的使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抑制向人体方向的辐射,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无线话机,还包括测定接收电平的测定单元,其中,上述控制单元在接收电平不足规定值时,进行上述第2或第3板状导体的切换控制。
根据该结构,在接收电平不足规定值时,进行对第2或第3板状导的切换控制,使用者手握靠近第2或第3板状导体的附近时,就将被供电的板状导体切换至其他的板状导体,从而可增大提高天线辐射效率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便携式无线机为用铰链单元连接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具有启闭自如的结构的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包括:沿上述第1框体的长度方向配置在上述第1框体内的第1面的第1和第2板状导体;以及以与向上述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相异的相位向上述第2板状导体供电的供电单元。
根据该结构,以与向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相异的相位向第2板状导体供电,则可形成方向性,因此,如果调整相位,以便使之不指向人体方向,就可抑制向人体方向的辐射,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另外,通信中向第1板状导体经常供电,因而在以进行连续发送的通信方式通信时,即使便携式无线话机的使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避免引发通信故障,并且可以进一步实现便携式无线话机的薄型化.
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无线话机,其中,上述第1板状导体和上述第2板状导体被配置成主极化波方向与上述第1框体的宽度方向相同。
根据该结构,第1和第2板状导体被配置成主极化波方向与上述第1框体的宽度方向相同,因而便携式无线话机即使使用于各种状态,也可降低向人体方向辐射的可能性,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无线话机还包括:检测便携式无线话机自身的倾角的检测单元;以及根据由上述检测单元检测的倾角来控制向上述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和向上述第2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的相位差。
根据该结构,根据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倾角来控制向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和向第2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的相位差,从而可形成对应于使用状态相方向性,则在通信中,即使便携式无线话机的使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抑制向人体方向的辐射,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本说明书是根据2003年10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第2003-363809号。其内容全部包括于此作为参考。
工业实用性
有关本发明的便携式无线话机,具有在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的各种使用状态中,不会对CDMA方式的通信引发故障,可以确保较高的天线辐射效率和较高的实效增益,实现薄型化便携式无线话机的效果,对于折叠式便携式无线电话也是适用的。

Claims (3)

1.一种用铰链单元连接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具有启闭自如的结构的折叠式便携式无线话机,包括:
沿所述第1框体的长度方向配置在所述第1框体内的第1面的第1板状导体;
沿所述第1框体的长度方向配置在所述第1框体内的相对于第1面的第2面的第2板状导体和第3板状导体;以及
向所述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同时,以与向所述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相异的相位有选择地向所述第2板状导体或所述第3板状导体供电的供电单元,
检测便携式无线话机自身的倾角的检测单元;以及
根据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倾角进行控制,以便向所述第2板状导体或所述第3板状导体供电的控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话机,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倾角来控制向所述第1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和向所述第2板状导体或所述第3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的相位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话机,还包括测定接收电平的测定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电平不足规定值时,进行所述第2板状导体和所述第3板状导体的切换控制。
CN2004800275403A 2003-10-23 2004-10-06 便携式无线话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569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63809A JP4091897B2 (ja) 2003-10-23 2003-10-23 携帯無線機
JP363809/2003 2003-10-23
PCT/JP2004/014752 WO2005041350A1 (ja) 2003-10-23 2004-10-06 携帯無線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6903A CN1856903A (zh) 2006-11-01
CN1856903B true CN1856903B (zh) 2010-05-12

Family

ID=34510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754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56903B (zh) 2003-10-23 2004-10-06 便携式无线话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36364B2 (zh)
EP (1) EP1677384B1 (zh)
JP (1) JP4091897B2 (zh)
KR (1) KR100777889B1 (zh)
CN (1) CN1856903B (zh)
DE (1) DE602004020491D1 (zh)
WO (1) WO20050413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8129A (ja) * 2004-05-12 2005-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り畳み式携帯無線機
JP4199697B2 (ja) * 2004-05-31 2008-1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JP4371944B2 (ja) * 2004-08-10 2009-11-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折畳み式通信端末装置
JP5020067B2 (ja) * 2005-03-04 2012-09-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装置
JP2006340095A (ja) * 2005-06-02 2006-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無線機
US8532587B2 (en) 2005-06-03 2013-09-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Usage mode-based antenna selection
JP5088689B2 (ja) 2005-11-18 2012-12-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ロットアンテナ及び携帯無線端末
JP5256741B2 (ja) * 2006-01-12 2013-08-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アンテナ切り替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94978B2 (ja) * 2006-02-08 2011-06-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非接触icカード実装の折り畳み型携帯端末
JP4620010B2 (ja) * 2006-08-07 2011-01-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機器、アンテナ切替器及び無線電波受信方法
JP4931528B2 (ja) * 2006-09-20 2012-05-16 株式会社横須賀テレコムリサーチパーク 無線測位システム及び無線装置
CN101197465B (zh) 2006-12-05 2012-10-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JP4970226B2 (ja) 2006-12-05 2012-07-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4819666B2 (ja) * 2006-12-25 2011-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機器
JP4571988B2 (ja) 2007-01-19 2010-10-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110279310A1 (en) * 2007-09-13 2011-11-17 Hideto Shibohta Radio wave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position calculating method
TW200919827A (en) * 2007-10-31 2009-05-01 Mobinnova Hong Kong Ltd Directional antenna
TWI373708B (en) * 2007-11-27 2012-10-01 Htc Corp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8213999B2 (en) * 2007-11-27 2012-07-03 Htc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same
JP5113536B2 (ja) * 2008-01-15 2013-01-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装置
CN101527383B (zh) * 2008-03-05 2012-06-27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基地台天线保护系统及其方法
JP5135098B2 (ja) * 2008-07-18 2013-01-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20110263300A1 (en) * 2008-12-25 2011-10-27 Kyocera Corporation Portable terminal
JP5715071B2 (ja) 2010-01-19 2015-05-0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120052821A1 (en) * 2010-08-25 2012-03-01 Dongxun Jia Perturbation antenna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terminals
US8774837B2 (en) 2011-04-30 2014-07-08 John Anthony Wright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of emergency vehicle locating and the disruption thereof
CN103688599B (zh) * 2012-12-07 2017-06-2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应用于无线终端中的pcb及无线终端
KR102530386B1 (ko) * 2018-09-05 2023-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장치
JP2021175136A (ja) * 2020-04-28 2021-11-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装置、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4076148A1 (ko) * 2022-10-04 2024-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로 동작하는 하우징의 도전성 부분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9525A (ja) * 1999-06-07 2000-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衛星携帯電話端末装置
JP2002064314A (ja) * 2000-08-15 2002-02-28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CN1343401A (zh) * 2000-01-11 2002-04-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携带式无线电设备
US6529749B1 (en) * 2000-05-22 2003-03-04 Ericsson Inc. Convertible dipole/inverted-F antenna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or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09368D0 (en) * 1993-05-06 1993-06-16 Ncr Int Inc Antenna apparatus
JPH08288895A (ja) * 1995-04-14 1996-11-01 Fujitsu Ltd 携帯型通信機
JP3328494B2 (ja) * 1996-02-01 2002-09-24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位相制御アレーアンテナ
JPH10224142A (ja) * 1997-02-04 1998-08-21 Kenwood Corp 共振周波数切換え可能な逆f型アンテナ
US5926150A (en) * 1997-08-13 1999-07-20 Tactical Systems Research, Inc. Compact broadband antenna for field generation applications
JPH11284424A (ja) * 1998-03-30 1999-10-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端末用アンテナ装置
US6166694A (en) * 1998-07-09 2000-1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inted twin spiral dual band antenna
JP3538134B2 (ja) 1999-09-14 2004-06-14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6326921B1 (en) * 2000-03-14 2001-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w profile built-in multi-band antenna
WO2001076009A1 (fr) * 2000-03-31 2001-10-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ositif telephonique portable et mode de commande
JP3551122B2 (ja) * 2000-04-07 2004-08-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装置
KR100446506B1 (ko) * 2000-11-13 2004-09-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JP2002152115A (ja) * 2000-11-13 2002-05-24 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携帯端末機
WO2003023955A1 (fr) 2001-09-06 2003-03-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eil d'antennes en reseau
JP2003133991A (ja) 2001-10-25 2003-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5073168A (ja) * 2003-08-27 2005-03-17 Uniden Corp 再放射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US7148852B2 (en) * 2005-04-05 2006-12-12 Kyocera Wireless Corp.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tenna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9525A (ja) * 1999-06-07 2000-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衛星携帯電話端末装置
CN1343401A (zh) * 2000-01-11 2002-04-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携带式无线电设备
US6529749B1 (en) * 2000-05-22 2003-03-04 Ericsson Inc. Convertible dipole/inverted-F antenna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or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02064314A (ja) * 2000-08-15 2002-02-28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63999A (ko) 2006-06-12
EP1677384A1 (en) 2006-07-05
US7436364B2 (en) 2008-10-14
EP1677384A4 (en) 2006-10-04
CN1856903A (zh) 2006-11-01
EP1677384B1 (en) 2009-04-08
JP2005130216A (ja) 2005-05-19
US20070080872A1 (en) 2007-04-12
DE602004020491D1 (de) 2009-05-20
KR100777889B1 (ko) 2007-11-21
WO2005041350A1 (ja) 2005-05-06
JP4091897B2 (ja) 2008-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6903B (zh) 便携式无线话机
US706904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two internal antennas
EP2187475B1 (en) Portable wireless machine
CN103166667B (zh) 具有天线切换电路的无线电子设备
US20090033566A1 (en) Folding type mobile radio
JP4572580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無線機
US20040027300A1 (en) Isotropic antenna system and notebook computer
JP2006054843A (ja)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WO2006049342A1 (ja) 携帯無線機
US8854276B2 (en) Portable terminal
JP2004072605A (ja) 携帯無線通信端末
JP2007104468A (ja) 携帯無線機
KR100689475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
JP4826880B2 (ja)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KR101379136B1 (ko) 튜너블 안테나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
JP5260822B2 (ja) 携帯無線端末
JPH11186947A (ja) 携帯型通信端末装置
JP2002261665A (ja) 携帯無線装置
JP2006157787A (ja) 折畳式携帯無線装置
KR20100026653A (ko) 평판형 역 에프 안테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파 송수신 방법.
JP2006166260A (ja)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JP4447446B2 (ja) 折畳式携帯無線装置
JP2005328129A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無線機
KR100623371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그 이동 통신단말기
KR101315214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