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3059A - 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3059A
CN1833059A CNA2004800227429A CN200480022742A CN1833059A CN 1833059 A CN1833059 A CN 1833059A CN A2004800227429 A CNA2004800227429 A CN A2004800227429A CN 200480022742 A CN200480022742 A CN 200480022742A CN 1833059 A CN1833059 A CN 1833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fabric
knitting
braiding
yarn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27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9263C (zh
Inventor
中山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3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3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92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926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colour pattern, e.g. intarsia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通过横机进行编织的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中,使过渡纱产生在筒状针织物的内侧而不需要过渡纱的切断操作。每编织多个线圈横列时切换第一针织纱和第二针织纱,连续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对于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交替且连续地进行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的第一编织工序和编织第二针织物部分的第二编织工序。在各编织工序中,使用后侧喂纱部件(前侧喂纱部件)从前侧针织物(后侧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开始编织1线圈横列,连接该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处和编织结束处而形成筒状,并对下一个线圈横列进行折回编织,在折回位置上在编织宽度的内侧使各针织纱交叉。

Description

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 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使用横机而进行编织的筒状针织物上在其编织途中切换针织纱而插入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
背景技术
使用横机而编织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连续的筒状针织物时,通过对于各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的编织,以前侧针织物、后侧针织物、前侧针织物的顺序交替地供给针织纱而进行环绕编织,能够编织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在编织宽度的两端连接的筒状针织物。
并且,编织条纹花纹时,例如使喂纱部件向左右任意方向移动的同时向后针床的针喂纱而进行后侧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编织。接着,使上述喂纱部件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向前针床的针喂纱,从而进行同线圈横列的前侧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编织。之后重复适当次数的该线圈横列编织而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的线圈横列后,通过切换为颜色不同的其他针织纱进行同样的编织而编织第二针织物部分。
如此通过每编织所需数量的环绕线圈横列时切换针织纱,能够编织出具有第一色、第二色交替地加入的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
在横机中,喂纱部件的初始位置通常为针床长度方向的左右的任意一端侧。并且,一般而言,将前侧针织物或后侧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一端的针作为环绕编织的起点而进行针织纱的切换。
并且,在作为环绕编织的起点的针织纱的切换位置上出现过渡纱,该过渡纱出现在筒状针织物的外侧。如此在筒状针织物的外侧上出现过渡纱时,由于损害外观,如专利文献1所示,编织后切断过渡纱,从而将其端纱引入筒状针织物的内侧。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筒状针织物中,在编织途中还同时进行接结处理以防止线圈从被引入的端纱散开。并且,切断过渡纱,使针织物伸展而将出现在针织物表面上的端纱引入到针织物内。
并且,还有如下的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不切断过渡纱,向从筒状针织物的针织物端部起纵行方向2~3线圈内侧的沉降弧上锯齿状地缠绕过渡纱,从而避免过渡纱的一部分出现在筒状针织物的外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8-491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公昭61-49420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中,对宽度窄的条纹花纹进行编织时,由于一种颜色的线圈横列数减少,因而上述过渡纱变短。并且,条纹形成多段时,过渡纱的数目也增加。这样一来,多个短的过渡纱的切断操作非常烦杂,并且,由于被切断的端纱的长度短,因而线圈容易脱散。并且,过渡纱变长时,为了使被切断的端纱易于引入到筒状针织物的内侧,需要切断为适当的长度。
并且,专利文献2所示的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虽然使过渡纱从针织物的内侧锯齿状地缠绕在从筒状针织物的针织物端部起纵行方向2~3线圈内侧的沉降弧上,但是在针织纱切换位置上,纱线的交叉会出现在筒状针织物的外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使由于针织纱切换而出现的过渡纱出现在筒状针织物的内侧而不需要进行过渡纱的切断操作。
在本发明中,一种用于编织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方法,在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的针床的横机而在针床上的编织宽度的侧端部连接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的筒状针织物上,具有每编织多个线圈横列时,使用前侧喂纱部件和后侧喂纱部件切换第一和第二的不同的针织纱而连续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的部分,其中,可通过如下的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的第一编织工序和编织第二针织物部分的第二编织工序,交替地连续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而达成上述目的。
首先,第一编织工序包括如下的工序:使用后侧喂纱部件从前侧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开始编织1线圈横列,连接该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处和编织结束处而形成筒状并对下一个线圈横列进行折回编织,并且,在折回位置上,在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使第一针织纱和第二针织纱交叉。
第二编织工序包括如下的工序:使用前侧喂纱部件从后侧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开始编织1线圈横列,连接该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处和编织结束处而形成筒状并对下一个线圈横列进行折回编织,并且,在折回位置上,在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使第一针织纱和第二针织纱交叉。
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编织筒状针织物时,不是在相同方向继续环绕,而是进行折回编织(所谓的C字形编织)而编织成筒状。
对于该C字形编织,从前述的各编织工序中的线圈横列编织开始线圈编织到另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后,移动到相对的针织物而编织至另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并返回编织开始的针织物而编织剩余的线圈横列。接着,连接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线圈和编织结束线圈,同时折回而同样地编织下一个线圈横列。将第一针织物部分的折回位置设在前侧针织物内,将第二针织物部分的折回位置设在后侧针织物内而进行各自的编织。
作为将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处和编织结束处以C字形编织方式连接的方法,可举出编结、集圈等。例如,形成规定线圈横列的编织结束线圈后,折回而编织下一线圈横列时,对固定有折回前的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线圈的针进行集圈,在上一个线圈横列的编织结束线圈上形成沿着纵行方向连续的编织开始线圈。并且,作为连接方法的编织、集圈等可以在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处和编织结束处的双方或任意一方进行,外观上优选基于集圈的折回编织。
优选的是,使线圈横列的折回位置靠近编织宽度端部附近,首先向临近侧的编织宽度端部进行编织。通过如此进行折回编织能够形成漂亮的筒状针织物。
此时,优选的是,在线圈横列的折回位置进行集圈时,集圈的位置在编织宽度端部和从端部起2线圈位置之间交替,进行集圈后从相邻的纵行开始形成编织开始的线圈。
并且,在折回位置上,使第一针织纱和第二针织纱在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交叉时,在折回位置形成线圈时,使前侧喂纱部件和后侧喂纱部件在编织宽度的内侧交叉。
优选的是,作为进行折回编织和第一针织纱和第二针织纱的交叉的方法,通过如下的步骤进行第一编织工序和第二编织工序。
首先,第一编织工序通过如下的步骤进行编织:
第一步骤,使前侧喂纱部件位于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
第二步骤,使用后侧喂纱部件从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开始编织前侧针织物后,编织至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
第三步骤,使前侧喂纱部件位于编织宽度的外侧;
第四步骤,连续编织与上述第二步骤相同的线圈横列的后侧针织物和剩余的前侧针织物;
第五步骤,从通过第二步骤和第四步骤编织的线圈横列的折回位置折回而编织下一个线圈横列的前侧针织物直到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然后连续编织后侧针织物;
第六步骤,使前侧喂纱部件位于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和
第七步骤,编织与第五步骤相同的线圈横列的剩余的前侧针织物。
并且,第二编织工序通过如下的步骤进行编织:
第一步骤,使后侧喂纱部件位于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
第二步骤,使用前侧喂纱部件从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开始编织后侧针织物后,编织至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
第三步骤,使后侧喂纱部件位于编织宽度的外侧;
第四步骤,连续编织与本编织工序的上述第二步骤相同的线圈横列的前侧针织物和剩余的后侧针织物;
第五步骤,从通过本编织工序的第二步骤和第四步骤编织的线圈横列的折回位置折回而编织下一个线圈横列的后侧针织物直到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然后连续编织前侧针织物;
第六步骤,使后侧喂纱部件位于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和
第七步骤,编织与本编织工序的第五步骤相同的线圈横列的剩余的后侧针织物。
即,在本发明中,在一方的编织工序的途中使休止中的喂纱部件移动到编织宽度的内侧和外侧,在编织宽度的内侧进行双方的针织纱的交叉。具体而言,在从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处到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编织中,使休止中的喂纱部件位于编织宽度的内侧。完成达到该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编织后,使休止中的喂纱部件向编织宽度的外侧移动。并且,通过折回编织方式编织下一个线圈横列的编织,在过渡到形成编织结束处的线圈的针床上的编织之前,使休止中的喂纱部件位于编织宽度的外侧。接着,使休止中的喂纱部件向编织宽度的内侧移动后,进行编织直到编织结束处的线圈。通过如此使休止中的喂纱部件向编织宽度的内侧和外侧移动,过渡纱交叉,并且形成在编织宽度的内侧。
包括上述步骤的第一编织工序和第二编织工序采用分别将2线圈横列作为1单位的编织工序。因此,通过逐次交替地重复第一编织工序和第二编织工序,按每2线圈横列而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
并且,也可以使第一编织工序和第二编织工序中的至少一方多次连续。通过如此多次连续而能够适当变更条纹的宽度。
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具有对应多个线圈横列切换针织纱而连续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的部分,其中,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在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具有折回位置,通过将第一针织物部分的折回位置设在前侧针织物内,将第二针织物部分的折回位置设在后侧针织物内而进行折回编织,从而双方的针织纱在编织宽度的内侧交叉,各针织物的过渡纱完全设在筒状针织物的内侧。
在本发明中,通过交替地重复前述的第一编织工序和第二编织工序,能够按多个线圈横列连续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同时使双方的针织纱在编织宽度的内侧交叉。
其结果,在本发明中,在使用横机而进行编织的筒状针织物上,在其编织途中切换针织纱而加入条纹花纹时,能够防止由于针织纱的切换而产生的过渡纱出现在筒状针织物的外侧。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在一方的编织工序途中使休止中的喂纱部件向编织宽度的内侧和外侧移动,从而在编织宽度的内侧进行从双方的喂纱部件送来的针织纱的交叉,并且从编织宽度的内侧进行C字形编织而编织成筒状,因而纱线的交叉发生在筒状针织物的内侧。并且,将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的折回位置分别设在前侧针织物内和后侧针织物内。
因此,过渡纱不会出现在筒状针织物的外侧,因而外观漂亮,另外不需要过渡纱的切断操作。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将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的折回位置分别设在前侧针织物内和后侧针织物内,通过C字形编织形成筒状针织物,因而在针织纱切换位置上不会出现高度差。
并且,由于能够使第一编织工序和第二编织工序中的至少一方多次连续,因而可以不进行过渡纱的切断而形成各种宽度的条纹。
并且,对于C字形编织,使上述的各编织工序中的各线圈横列编织开始位置靠近编织宽度端部附近,从该位置编织到临近一侧的编织宽度端部位置后,移动到相对的针床上而进行编织时,能够编织更加漂亮的筒状的针织物。
特别是,通过集圈连接折回部时,使该集圈的位置在编织宽度端部和从端部起二线圈处之间交替时,能够编织成更加漂亮且完整的筒状的针织物。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能够提供过渡纱位于筒状针织物的内侧的外观漂亮的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上,不仅适用于2色的条纹花纹,还能够适用于使用2色以上的纱线的条纹花纹。在这种情况下,从第3色条纹开始,跟以往一样使过渡纱切断而使端纱引入到针织物内部。即使切断从第3色开始的过渡纱,与以往切断全部过渡纱的情况相比,切断操作亦变得轻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筒状针织物的针织纱切换位置附近的线圈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步骤的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筒状针织物的针织纱切换位置附近的线圈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步骤1a至8a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步骤9a至16a的图。
标号说明
1筒状针织物        11前侧针织物    12后侧针织物
2第一针织物部分    21第一过渡纱
3第二针织物部分    31第二过渡纱
4前侧喂纱部件      5第二针织纱
6后侧喂纱部件      7第一针织纱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与附图一起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对于对应每2线圈横列交替地编织2色的条纹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筒状针织物1的针织纱切换位置附近的线圈构造。在图1中FB表示前针床,BB表示后针床。X-X线是前侧针织物11和后侧针织物12的边界线,在图1中表示表面露出的状态。并且,带圆圈数字表示图2所示的编织步骤的数字,英文字母是表示图2的编织步骤中的线圈的英文大写字母。
图2表示基于加入条纹的平针编织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步骤。附图中的左右箭头表示喂纱部件的移动方向,箭头附近的K表示伴随有编织的情况。
并且,在图2中的各步骤中,下段表示前针床,上段表示后针床,a~f表示前针床的针编号,r~w表示后针床的针编号。各步骤的用实线表示的纱线是用于第一针织物部分2的编织的第一针织纱7,用虚线表示的纱线是用于第二针织物部分3的编织的第二针织纱5。并且,在图2中,对于各纱线,粗线表示在其步骤中进行编织的纱线,细线表示到该步骤为止已经编织的纱线。
并且,用前针床的针编织构成筒状针织物1的前侧针织物11,用后针床的针编织后侧针织物12。第一针织物部分2使用后侧喂纱部件6并通过第一针织纱7每2线圈横列地进行编织,第二针织物部分3使用前侧喂纱部件4并通过第二针织纱5每2线圈横列地进行编织。
后侧喂纱部件6位于前侧喂纱部件4的后侧,各喂纱部件可沿着与横机的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导纱轨移动。
步骤S表示构成筒状针织物1的各线圈在针床上的固定状态,成为第二针织物部分3中的后侧针织物12的左端部的线圈作为第二针织物部分3的第2线圈横列中的编织结束的线圈而固定在后针床的针r上的状态。并且,在步骤S,前侧喂纱部件4和后侧喂纱部件6位于针床中的编织宽度的内侧(与步骤16相同的状态)。为了便于说明,用于编织的针数少于实际的针数。
并且,第一针织物部分2,对固定在前针床上的前侧针织物11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a和其1线圈内侧的针b之间成为折回位置(在图1中用Y-Y线表示)。并且,第二针织物部分3,对固定在后针床上的后侧针织物12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r和其1线圈内侧的针s之间成为折回位置(在图1中用Z-Z线表示)。
条纹的第一针织物部分2,通过第一针织纱7在作为以下的第一编织工序的步骤1至8中进行。在步骤1,使前侧喂纱部件4位于编织宽度的内侧,使第一针织纱7的后侧喂纱部件6向图2中的左侧移动,通过对前针床上的前侧针织物11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a旁边的针b形成集圈A后,在左端部的针a上新形成线圈B。在该步骤1中,通过来自后侧喂纱部件6的第一针织纱7的喂纱,第一针织纱7和第二针织纱5在针织物内部交叉。
在步骤2,为了防止前侧喂纱部件4成为后侧喂纱部件6的喂纱的障碍,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左侧移动而使其位于编织宽度的外侧。在步骤3,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图2中的右侧移动而在对后针床的后侧针织物12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r上新形成线圈C后,后侧针织物12编织1线圈横列直到对后侧针织物12的右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w。
在步骤4,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图2中的左侧移动而将前针床的前侧针织物11从右端部(针f)编织到比左端部靠内侧1线圈的针b。在步骤5,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图2中的右侧移动而折回,在对前针床上的前侧针织物11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a上形成集圈D后,将前侧针织物11编织到右端部。
在步骤6,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图2中的左侧移动而对后针床的后侧针织物12从右端部到左端部编织1线圈横列。在步骤7,为了使第一针织纱7和第二针织纱5交叉,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右侧移动而使其从编织宽度的外侧位于内侧。
在步骤8,使前侧喂纱部件4位于编织宽度的内侧,使后侧喂纱部件向图2中的右侧移动而在对前针床的前侧针织物11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a上新形成线圈E。形成线圈E后的第一针织纱7形成第一针织物部分2的第一过渡纱21。
接着,对条纹的第二针织物部分3,通过第二针织纱5在作为以下的第二编织工序的步骤9至16中进行编织。在步骤9,使后侧喂纱部件6位于编织宽度的内侧,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2中的左侧移动而通过对后针床中的后侧针织物12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r旁边的针s形成集圈F后,在左端部的针r上新形成线圈G。在该步骤9中,通过来自前侧喂纱部件4的第二针织纱5的喂纱,第一针织纱7和第二针织纱5在针织物内部交叉。
在步骤10,为了防止后侧喂纱部件6成为前侧喂纱部件4的喂纱的障碍,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左侧移动而使其位于编织宽度的外侧。在步骤11,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2中的右侧移动而在对前针床上的前侧针织物11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a上新形成线圈H后,将前侧针织物11编织1线圈横列直到右端部的针f。在步骤12,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2中的左侧移动而将后侧针织物12从后针床上的后侧针织物12的右端部的针w编织到比左端部靠内侧1线圈的形成有线圈I的针s。
在步骤13,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2中的右侧移动而折回,在对后针床上的后侧针织物12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r上形成集圈J后,在旁边的针s上新形成线圈K,将前侧针织物11编织到右端部(针w)。在步骤14,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2中的左侧移动,从而将前侧针织物11从前针床上的前侧针织物11的右端部(针f)到左端部(形成有线圈L的针a)编织1线圈横列。
在步骤15,为了使第一针织纱7和第二针织纱5交叉,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右侧移动而使其从编织宽度的外侧位于内侧。在步骤16,使后侧喂纱部件6位于编织宽度的内侧,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2中的右侧移动而在对后针床的后侧针织物12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r上新形成线圈M。形成线圈M后的第二针织纱5成为第二针织物部分3的第二过渡纱31。
通过重复前述的步骤1至步骤16,每2线圈横列地连续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2和第二针织物部分3,能够形成2色的条纹花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针织纱7和第二针织纱5交叉,如步骤7、步骤15所示,在编织一方的针织物部分的工序的途中使休止中的喂纱部件向编织宽度的内侧移动,从而在编织宽度的内侧进行双方的针织纱的交叉。并且,从编织宽度内部进行基于集圈的折回编织、所谓的C字形编织而编织成筒状,因而纱线的交叉出现在筒状针织物的内侧。
其结果,通过针织纱的切换出现的过渡纱不会出现在筒状针织物的外侧,因而筒状针织物的外观漂亮,另外不需要过渡纱的切断操作。并且,由于将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的折回位置分别设在前侧针织物内和后侧针织物内,通过C字形编织形成筒状针织物,因而在针织纱切换位置上不会出现高度差。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分别对第一针织物部分2和第二针织物部分3每次编织2线圈横列,也可以如该第二实施方式,通过使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针织物部分2和第二针织物部分3的线圈横列数每次各增加2线圈横列,每4线圈横列地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2和第二针织物部分3。
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编织工序和第二编织工序的各工序作为一个单位,可通过每2次地进行相同工序而实施。下面,根据附图具体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图3表示筒状针织物1的针织纱切换位置附近的线圈构造。在图3中,同样地,X-X线是前侧针织物11和后侧针织物12的边界线,在图3中表示表面露出的状态。并且,带圆圈数字表示图4和图5所示的编织步骤的数字,英文字母是表示该附图的编织步骤中的线圈的英文大写字母。
图4和图5表示基于加入条纹的平针编织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步骤。图4表示在图2表示的步骤1至8之后进行的第一针织物部分2的编织步骤。图5表示在图2表示的步骤9至16之后进行的第二针织物部分3的编织步骤。其中,在第二实施方式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而进行编织,各图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条件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8和步骤9之间,加入图4所示的步骤1a至8a的工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16之后加入图5所示的步骤9a至16a的工序。
条纹的第一针织物部分2,通过第一针织纱7进行第一编织工序后,即进行至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1至8后进行步骤1a至8a。步骤1至8,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在步骤1a,使前侧喂纱部件4位于编织宽度的内侧,使第一针织纱7的后侧喂纱部件6向图4中的左侧移动而通过对前针床上的前侧针织物11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a旁边的针b形成集圈A后,在左端部的针a上新形成线圈B。此时,由于使前侧喂纱部件4位于编织宽度的内侧,因而不会发生第一针织纱7和第二针织纱5的交叉。
在步骤2a,为了防止前侧喂纱部件4成为后侧喂纱部件6的喂纱的障碍,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左侧移动而使其位于编织宽度的外侧。在步骤3a,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图4中的右侧移动而在对后针床的后侧针织物12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r上新形成线圈C后,对后侧针织物12编织1线圈横列,直到固定有后侧针织物12右端部的线圈的针w。
在步骤4a,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图4中的左侧移动而将前针床的前侧针织物11从右端部(针f)编织到比左端部靠内侧1线圈的形成有线圈的针b。在步骤5a,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图4中的右侧移动而折回,在对前针床上的前侧针织物11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a上形成集圈D后,将前侧针织物11编织到右端部(针f)。
在步骤6a,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图4中的左侧移动而对后针床的后侧针织物12从右端部(针w)到左端部(针r)编织1线圈横列。在步骤7a,为了使第一针织纱7和第二针织纱5交叉,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右侧移动而使其从编织宽度的外侧位于内侧。
在步骤8a,使前侧喂纱部件4位于编织宽度的内侧,使后侧喂纱部件向图4中的右侧移动而在对前针床的前侧针织物11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a上新形成线圈E。形成线圈E后的第一针织纱7成为第一针织物部分2的第一过渡纱21。
接着,对于条纹的第二针织物部分3,通过第二针织纱5进行第二编织工序后,即进行至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9至16后,进行步骤9a至16a。步骤9至16,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在步骤9a,使后侧喂纱部件6位于编织宽度的内侧,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5中的左侧移动而通过对后针床中的后侧针织物12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r旁边的针s形成集圈F后,在左端部的针r上新形成线圈G。此时,由于使后侧喂纱部件6位于编织宽度的内侧,因而不会发生第一针织纱7和第二针织纱5的交叉。
在步骤10a,为了防止后侧喂纱部件6成为前侧喂纱部件4的喂纱的障碍,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左侧移动而使其位于编织宽度的外侧。在步骤11a,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5中的右侧移动而在对前针床上的前侧针织物11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a上新形成线圈H后,将前侧针织物11编织1线圈横列直到右端部(针f)。在步骤12a,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5中的左侧移动而将后侧针织物12从后针床上的后侧针织物12的右端部(针w)编织到比左端部靠内侧1线圈的形成有线圈I的针s。
在步骤13a,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5中的右侧移动而折回,在对后针床上的后侧针织物12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r上形成集圈J后,在旁边的针s上新形成线圈K,将后侧针织物12编织到右端部(针w)。在步骤14a,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5中的左侧移动,从而对于前侧针织物11编织1线圈横列,从前针床上的前侧针织物11的右端部(针f)编织到左端部的形成有线圈L的针a。
在步骤15a,为了使第一针织纱7和第二针织纱5交叉,使后侧喂纱部件6向右侧移动而使其从编织宽度的外侧位于内侧。在步骤16a,使后侧喂纱部件6位于编织宽度的内侧,使前侧喂纱部件4向图5中的右侧移动而在对后针床的后侧针织物12的左端部的线圈予以固定的针r上新形成线圈M。形成线圈M后的第二针织纱5形成第二针织物部分3的第二过渡纱31。通过重复前述的步骤1至8、1a至8a、9至16、9a至16a,每4线圈横列地连续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2和第二针织物部分3,从而能够形成2色的条纹花纹。另外,并不限定于第二实施方式,通过使第一编织工序和第二编织工序的各工序的连续次数以任意数字组合,可以不进行过渡纱的切断而形成各种宽度的条纹。
并且,编织较宽的(线圈横列数多的)条纹花纹时,使在针织纱切换位置之间延伸的过渡纱适时形成集圈等而与针织物连接时,能够防止过渡纱以自由的状态伸长的情况。例如在图4的步骤2a、7a、图5的步骤10a、15a中的任意步骤中,使休止中的喂纱部件移动时,形成集圈等而与针织物连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针织纱切换位置为编织宽度的侧端附近2~5线圈位置,特别优选的是,如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所示,从编织宽度侧端部起2线圈位置。如此将针织纱切换位置设在编织宽度的侧端附近,主要适合于针织衣服。
并且,在针织衣服以外,不限于如前述实施方式的编织宽度附近,当然也可以在编织宽度的中央附近进行本发明的编织方法。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最适合于在筒内部设置过渡纱的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

Claims (5)

1.一种编织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方法,在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的针床的横机而在针床上的编织宽度的侧端部连接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的筒状针织物上,具有每编织多个线圈横列时,使用前侧喂纱部件和后侧喂纱部件切换第一和第二的不同的针织纱而连续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的部分,其特征在于,可通过如下的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的第一编织工序和编织第二针织物部分的第二编织工序,交替地连续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
1)第一编织工序包括如下的工序:
使用后侧喂纱部件从前侧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开始编织1线圈横列,连接该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处和编织结束处而形成筒状并对下一个线圈横列进行折回编织,并且,在折回位置上,在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使第一针织纱和第二针织纱交叉,
2)第二编织工序包括如下的工序:
使用前侧喂纱部件从后侧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开始编织1线圈横列,连接该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处和编织结束处而形成筒状并对下一个线圈横列进行折回编织,并且,在折回位置上,在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使第一针织纱和第二针织纱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方法,其中,
1)第一编织工序,包括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骤,使前侧喂纱部件位于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
第二步骤,使用后侧喂纱部件从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开始编织前侧针织物后,编织至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
第三步骤,使前侧喂纱部件位于编织宽度的外侧;
第四步骤,连续编织与上述第二步骤相同的线圈横列的后侧针织物和剩余的前侧针织物;
第五步骤,从通过第二步骤和第四步骤编织的线圈横列的折回位置折回,编织下一个线圈横列的前侧针织物直到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然后连续编织后侧针织物;
第六步骤,使前侧喂纱部件位于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和
第七步骤,编织与第五步骤相同的线圈横列的剩余的前侧针织物,
2)第二编织工序,包括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骤,使后侧喂纱部件位于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
第二步骤,使用前侧喂纱部件从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开始编织后侧针织物后,编织至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
第三步骤,使后侧喂纱部件位于编织宽度的外侧;
第四步骤,连续编织与本编织工序的上述第二步骤相同的线圈横列的前侧针织物和剩余的后侧针织物;
第五步骤,从通过本编织工序的所述第二步骤和第四步骤编织的线圈横列的折回位置折回,编织下一个线圈横列的后侧针织物直到一方的编织宽度端部,然后连续编织前侧针织物;
第六步骤,使后侧喂纱部件位于上述编织宽度的内侧;和
第七步骤,编织与本编织工序的第五步骤相同的线圈横列的剩余的后侧针织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第一编织工序和第二编织工序中的至少一方多次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线圈横列编织开始位置靠近编织宽度端部附近,从该位置编织到临近一侧的编织宽度端部位置后,移动到相对的针床上而进行编织。
5.一种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具有对应多个线圈横列切换针织纱而连续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的部分,其中,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在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具有折回位置,通过将第一针织物部分的折回位置设在前侧针织物内,将第二针织物部分的折回位置设在后侧针织物内而进行折回编织,从而双方的针织纱在编织宽度的内侧交叉,各针织物的过渡纱完全设在筒状针织物的内侧。
CNB2004800227429A 2003-08-08 2004-08-04 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92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90334A JP4002870B2 (ja) 2003-08-08 2003-08-08 ストライプ柄を具え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ストライプ柄を具える筒状編地
JP290334/2003 2003-08-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3059A true CN1833059A (zh) 2006-09-13
CN100549263C CN100549263C (zh) 2009-10-14

Family

ID=34131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27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9263C (zh) 2003-08-08 2004-08-04 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30882B2 (zh)
EP (1) EP1652980B1 (zh)
JP (1) JP4002870B2 (zh)
KR (1) KR101022353B1 (zh)
CN (1) CN100549263C (zh)
WO (1) WO2005014902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1614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CN101275333B (zh) * 2007-03-29 2012-02-1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534980A (zh) * 2010-10-28 2012-07-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057092B (zh) * 2008-06-05 2012-08-2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折回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4264355A (zh) * 2014-08-27 2015-01-07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金属线织物的方法
CN105734796A (zh) * 2014-12-27 2016-07-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方法
CN110603352A (zh) * 2017-05-02 2019-12-20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管状提花针织结构的上身服装
US10912340B2 (en) 2017-05-02 2021-02-09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ubular-jacquard knit structure
US10920345B2 (en) 2017-05-02 2021-02-16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US11118288B2 (en) 2017-05-02 2021-09-14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ubular-jacquard knit structure
US11142854B2 (en) 2018-10-03 2021-10-12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US11484068B2 (en) 2015-11-03 2022-11-01 Nike, Inc. Flat-knit support garment for upper torso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3096B (zh) * 2005-11-17 2010-12-2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边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KR100799311B1 (ko) * 2006-12-11 2008-01-30 정승연 부분편직을 이용한 니트원단의 지그재그리플패턴 편직방법
JP5479048B2 (ja) * 2009-11-25 2014-04-23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US9027366B2 (en) * 2010-01-07 2015-05-12 Alida Cathleen Rayn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design from a flexible filament having indicators
JP6473695B2 (ja) * 2013-12-16 2019-02-20 エーザイ・アール・アンド・ディー・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血管再生用移植材料
JP2015124445A (ja) * 2013-12-25 2015-07-0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の製造方法
JP6320133B2 (ja) * 2014-04-07 2018-05-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ストライプ柄の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10644121B (zh) * 2019-09-18 2020-10-02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全成型条纹花样错位的编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28161A (en) * 1975-01-07 1978-10-11 Courtaulds Ltd Knitting method
JPS58120844A (ja) 1982-01-06 1983-07-18 株式会社島アイデア・センタ− 編成休止渡り糸の処理方法
JPH06100831B2 (ja) * 1989-08-17 1994-12-12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075656B2 (ja) 1993-09-07 2000-08-14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ガスメータ
JP3839496B2 (ja) 1994-08-02 2006-11-0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糸余端部の処理方法
US5628209A (en) * 1994-09-01 1997-05-13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Method of forming a knot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JPH101852A (ja) * 1996-06-12 1998-01-06 Shima Seiki Mfg Ltd インターシャ部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JPH1060758A (ja) 1996-08-13 1998-03-03 Shima Seiki Mfg Ltd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JP3541134B2 (ja) * 1998-11-16 2004-07-0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編地編成方法
TW470795B (en) 1999-08-31 2002-01-01 Shima Seiki Mfg Knitting method for waste yarn disposal
TW479084B (en) * 2000-02-17 2002-03-11 Shima Seiki Mfg Method of knitting stripe pattern of tubular knitting fabric and the knitting fabric
TW523561B (en) * 2000-07-28 2003-03-11 Shima Seiki Mfg Welt-seaming method and welt-seamed knitted fabric, and cad device for welt-seaming
CN1304667C (zh) * 2001-02-02 2007-03-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在筒状针织物上编织绞花花样的方法
JP2003041461A (ja) 2001-07-25 2003-02-13 Inoue:Kk ボーダー柄の編成方法及びそのニット製品
US6966202B2 (en) * 2001-11-26 2005-11-22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of knitting intersia pattern knitted fabric
JP6149420B2 (ja) * 2013-02-13 2017-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5333B (zh) * 2007-03-29 2012-02-1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057092B (zh) * 2008-06-05 2012-08-2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折回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2191614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CN102191614B (zh) * 2010-03-15 2014-12-0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CN102534980A (zh) * 2010-10-28 2012-07-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4264355A (zh) * 2014-08-27 2015-01-07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金属线织物的方法
CN104264355B (zh) * 2014-08-27 2016-04-06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金属线织物的方法
CN105734796A (zh) * 2014-12-27 2016-07-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方法
CN105734796B (zh) * 2014-12-27 2017-12-0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方法
US11484068B2 (en) 2015-11-03 2022-11-01 Nike, Inc. Flat-knit support garment for upper torso
US10912340B2 (en) 2017-05-02 2021-02-09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ubular-jacquard knit structure
US10920345B2 (en) 2017-05-02 2021-02-16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US11118288B2 (en) 2017-05-02 2021-09-14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ubular-jacquard knit structure
CN110603352B (zh) * 2017-05-02 2021-10-26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管状提花针织结构的上身服装
US11225735B2 (en) 2017-05-02 2022-01-18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ubular-jacquard knit structure
US11486068B2 (en) 2017-05-02 2022-11-01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CN110603352A (zh) * 2017-05-02 2019-12-20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管状提花针织结构的上身服装
US11560654B2 (en) 2017-05-02 2023-01-24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ubular-jacquard knit structure
US11788217B2 (en) 2017-05-02 2023-10-17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US11142854B2 (en) 2018-10-03 2021-10-12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69041A1 (en) 2008-07-17
KR20060061348A (ko) 2006-06-07
JP2005060861A (ja) 2005-03-10
WO2005014902A1 (ja) 2005-02-17
KR101022353B1 (ko) 2011-03-22
EP1652980A1 (en) 2006-05-03
EP1652980B1 (en) 2012-11-14
US7430882B2 (en) 2008-10-07
JP4002870B2 (ja) 2007-11-07
EP1652980A4 (en) 2007-08-29
CN100549263C (zh) 2009-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3059A (zh) 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
CN1277968C (zh) 具有开口部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KR101414029B1 (ko) 통 모양 편성포 및 그 편성방법
JP5058817B2 (ja) ボーダー柄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45114C (zh) 有立体轮廓的筒状针织物及其针织方法
CN109667049B (zh) 横机
CN1023136C (zh) 具有开缝部位的圆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JP5337708B2 (ja) 振り柄を有する筒状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277966C (zh) 筒状针织物的条纹编织方法及其针织物
CN10106896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961107A (zh) 通过添纱制造阔罗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EP1829995B1 (en) Knitwear knitted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knitting the same
CN1181428A (zh) 具有2×1罗纹孔眼组织的筒状编织物基片的编织方法
EP2319969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922351A (zh) 嵌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针织设计装置以及编织程序
CN1526039A (zh) 针织衣类编织方法
CN1137582A (zh) 使用编织机结线方法和用此方法结线的织物
JP4852092B2 (ja) 増し目を形成する方法および編地の編幅方向端部よりも内側に増し目が形成されている編地
CN103993414A (zh) 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
KR20020025223A (ko) 끝실을 처리하기 위한 편성방법
CN1833058A (zh) 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和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以及针织设计装置
US6789403B2 (en) Method for knitting a cable pattern into a tubular knitted fabric
JP2008274485A (ja)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JPH08113853A (ja) 筒状編地の編み幅側縁部に縄柄を編成する方法
CN1656267A (zh) 具有前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带前领的针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