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1614B -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1614B
CN102191614B CN201110064134.6A CN201110064134A CN102191614B CN 102191614 B CN102191614 B CN 102191614B CN 201110064134 A CN201110064134 A CN 201110064134A CN 102191614 B CN102191614 B CN 102191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knitting needle
barring
yarn
knitted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41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1614A (zh
Inventor
由井学
仲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1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1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1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1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对于该针织物,即使利用分针移圈而可靠地捕捉过渡纱,也能够不在捕捉后在针织纱中产生松弛,从而不在编织中产生不良情况。如(a)所示,从在舌针(10a、10b、10c)上以一个线圈横列的量形成线圈(11a、11b、11c)的状态开始,如(b)所示,使钩挂于作为保持织针的舌针(10b)的线圈(11b)移圈到相对向的舌针(13)。如(c)所示,在织入过渡纱(15)时,进行分针移圈(16),容易进行捕捉。如(d)所示,使在舌针(13)形成的线圈(15a)移圈到舌针(10b),形成重叠线圈(20)。如(e)所示,在编织针织物(22)后,能够将由虚线所示的过渡纱(15)沿图中的横方向(15x)抽出而除去。

Description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横机编织、具有使用不同的针织纱而编织的区域、区域的编织中使用的针织纱在其他区域成为过渡纱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横机中,具备隔着齿口相对的至少一对针床,通过沿针床往复行走的三角座滑架上搭载的三角系统,驱动在针床上并排设置的织针。在齿口的上方架设纱道导轨,使沿纱道导轨移动的导纱器与三角座滑架连动,向通过三角系统驱动的织针供给针织纱时编织针织物。从导纱器供给针织纱的给纱口,为了避开与织针的干涉,在齿口的正上方向上,处于比为了形成线圈而驱动织针时前端的针钩所移动的范围高的位置。即使从这种较高的位置供给针织纱,被供给的针织纱的前端也钩挂于织针,或与已经编织成的针织物的线圈相连,通过在针床的侧方配置的端纱把持装置被把持,因此处于较低的位置。因此,若成为针织纱从齿口浮起的过渡纱的区间较短,则针织纱的高度变低,在线圈形成时的织针的针钩上捕捉针织纱变得容易。
针织纱成为未作为线圈织入针织物的过渡纱的距离变长时,在不能利用线圈形成时的织针的针钩捕捉的高度浮起。移圈中交出线圈一侧的织针与线圈形成时相比使织针进入齿口。使用舌针作为织针时,在针舌关闭时将针织纱引入针钩内,因此若利用应用移圈而也进行线圈形成的分针移圈(割増やし)的动作,则较高位置的过渡纱也能够作为新线圈捕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5显示适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通过嵌花编织时的织入,从齿口相对于成为较高位置的过渡纱的针织纱1,利用分针移圈而捕捉后,去掉捕捉的针织纱1d产生的线圈的一例。设针织物的编织在前针床上进行。(a)显示编织的针织物2。针织物2由A区域2a、B区域2b、C区域2c以及D区域2d组合而成。D区域2d在较少的线圈横列数的C区域2c的前后编织。前半的D区域2d的编织结束后,供给编织所使用的针织纱1d的导纱器3d退出到编织宽度的外部。
(b)显示利用从导纱器3a、3b供给的针织纱1a、1b分别编织A区域2a和B区域2b而在前针床的织针上形成线圈4a、4b,在C区域2c也形成线圈4c的状态。与B区域2b的右端的线圈4b连续而将集圈5钩挂于C区域2c的左端的线圈4c,将B区域2b和C区域2c之间连接。A区域2a和B区域2b之间也同样地连接。(c)显示C区域2c的编织结束而利用从导纱器3d供给的针织纱1d开始编织后半的D区域2d的状态。如(d)所示,在针织纱1d的织入中,例如将A区域2a的线圈4a的一个向后针床移圈而进行分针移圈6。在分针移圈6中,将移圈到后针床的织针上的线圈6a作为旧线圈,重新利用针织纱1d形成成为新线圈的线圈6b而防止过渡纱的浮起。通过基于分针移圈6的中继,利用D区域2d的左端的织针可靠地捕捉针织纱1d,形成线圈4d。另外,在分针移圈6时,线圈6c移圈到前针床的织针。为了后工序的方便,在后针床的织针上形成的线圈6b被从织针除去(拂落)。被除去的线圈6b作为过渡纱而与针织物脱离。
但是,已经查明,由于与针织纱1d的延伸、摩擦等有关的特性,如(e)所示,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前针床的织针上残留的线圈6c的附近,作为线圈6的针织纱1d不从线圈6a抽去而产生松弛7,或即使抽去也在齿口上松弛而停留。
图6显示通过嵌花编织时的织入将对于距齿口较高的位置的针织纱1d,利用分针移圈6而在后针床的织针上作为新线圈的线圈6b捕捉后,除去线圈6b时产生的现象的其他例子。到(d)为止,与图5(a)~(d)相同,因此省略(a)~(c)。在像这样使用多个导纱器3a、3b、3d时,不相互干涉而能够向图中的横方向移动,因此需要沿前后不同的轨迹移动。从前侧开始对于该前后关系假想导纱器3a、3d、3b的顺序的情况时,在B区域2b的左端,在针织纱1b、1d之间产生交叉。通过分针移圈6除去在后针床的织针上形成的线圈6b时,如(e)所示,针织纱1d被向下方牵拉,交叉的针织纱1b也被向下方牵拉,存在与导纱器3b相连的部分的针织纱1b从B区域2b的编织端部的线圈开始过大地延伸而产生松弛8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JP再表2007/1192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专利文献1所示,如果利用分针移圈而在中途将作为过渡纱的针织纱1d捕捉到舌针的针钩,能够降低高度,能够可靠地形成使用针织纱1d而编织的区域2d的最初的线圈。但是,在线圈形成后从捕捉的针钩除去线圈时,存在产生图5及图6所示的松弛7、8的可能性。产生图5所示的松弛7时,该松弛7也可能在A区域2a的编织时被钩纱而被织入,成为制品不良。另外,基于导纱器3b、3d的前后关系,产生图6所示的松弛8时,成为制品不良。使用较多的导纱器时,存在不能避免前后关系引起的交叉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利用分针移圈而可靠地捕捉过渡纱,也能够在捕捉后不在针织纱中产生松弛从而不在编织中产生不良情况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利用能够由舌针进行分针移圈的横机进行编织,至少在针织物中的特定区域上,利用该区域中的一部分线圈使不形成线圈而作为过渡纱的针织纱保留在该区域而进行编织,其特征在于,
该作为过渡纱的针织纱,在通过该利用的线圈进行分针移圈时被捕捉的状态下,重叠于该利用的线圈而被保留。
进而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处理:在利用以在齿口相对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在各针床上分别配置有多个舌针作为织针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时,利用针织物中的一部分线圈将与用于线圈形成的针织纱不同而作为过渡纱的针织纱保留在针织物中,其特征在于,
作为该过渡纱的针织纱,在进行保持着利用该一部分的线圈的保持织针和与该保持织针在齿口相对向的对向织针之间的分针移圈时,作为新形成的线圈捕捉到该分针移圈中作为移圈侧的织针的针钩上后,以将钩挂于该对向织针的线圈重叠在钩挂于该保持织针的线圈上的方式进行移圈,作为重叠的线圈的一方保留于针织物。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分针移圈之前,将钩挂于所述保持织针的线圈移圈到所述对向织针,
将该对向织针作为所述移圈侧的织针,以在针钩上捕捉作为所述过渡纱的针织纱而形成新线圈的方式进行分针移圈后,将该新线圈以重叠在钩挂于该保持织针的线圈上的方式移圈。
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保持织针作为所述移圈侧的织针进行所述分针移圈,将作为所述过渡纱的针织纱作为新形成的线圈而捕捉到该保持织针的针钩上后,将钩挂于所述对向织针的线圈以重叠在钩挂于该保持织针的线圈上的方式进行移圈。
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过渡纱的针织纱,从已经编织成而向齿口的下方下垂的针织物的区域被引出到编织宽度外而进行待机的状态开始织入编织宽度内时,与在其他区域的编织中使用的针织纱交叉。
进而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生成数据以进行针织物的针织方法的单元:
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包括如下处理:在利用以在齿口相对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在各针床上分别配置有多个舌针作为织针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时,利用针织物中的一部分线圈将与用于线圈形成的针织纱不同而作为过渡纱的针织纱保留在针织物中,其中,
作为该过渡纱的针织纱,在进行保持着利用该一部分的线圈的保持织针和与该保持织针在齿口相对向的对向织针之间的分针移圈时,作为新形成的线圈捕捉到该分针移圈中作为移圈侧的织针的针钩上后,以将钩挂于该对向织针的线圈重叠在钩挂于该保持织针的线圈上的方式进行移圈,作为重叠的线圈的一方保留于针织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针织物利用能够由舌针进行分针移圈的横机编织成,将作为过渡纱的针织纱在进行分针移圈时捕捉,在作为从针织物浮起的过渡纱的区域上,以重叠线圈的状态保留。编织后的后工序中,能够将作为过渡纱的部分从针织物抽出,通过过渡纱的抽出,能够使分针移圈后的线圈返回接近分针移圈前的状态。针织物的编织中,将过渡纱保留在针织物,因此,能够不在过渡纱中产生松弛而防止松弛所引起的不良情况。
进而根据本发明,利用横机编织针织物时,能够在相对于保持织针保持的线圈进行分针移圈时,可靠地捕捉作为过渡纱的针织纱。将钩挂于对向织针的线圈以与钩挂于保持织针的线圈重叠的方式移圈,将过渡纱作为重叠的线圈的一方保留在针织物,因此能够防止在编织中产生松弛之类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在编织后,能够抽出过渡纱而从针织物除去,分针移圈的影响也能够从针织物除去。
根据本发明,将过渡纱的大部分保留在针织物的一侧,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编织后的除去作业。
根据本发明,为了捕捉过渡纱以从保持织针向对向织针移圈的方式进行需要的分针移圈,因此能够缩短编织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即使过渡纱从下方织入编织宽度内而与其他针织纱交叉,也使捕捉后的过渡纱保留在针织物,因此能够不将交叉的其他针织纱牵拉至下方。
进而根据本发明,在难以钩挂于织针的针织纱从齿口浮起而成为过渡纱的情况下,通过分针移圈可靠地捕捉于织针的针钩,能够生成不产生在捕捉后因松弛引起的不良情况的编织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主要部分的线圈的构成的图。
图2是显示利用图1的编织方法编织针织物的流程的一例的编织图。
图3是示意地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主要部分的线圈的构成的图。
图4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例的设计装置30的概略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显示过渡纱捕捉后松弛的状态的一例的简化后的编织图。
图6是显示过渡纱捕捉后松弛的状态的其他例子的简化后的编织图。
标号说明
10a、10b、10c、13 舌针
11a、11b、11c、14a、14b、15a、21a、21b、21c 线圈
15 过渡纱
16、23 分针移圈
22、25 针织物
30 设计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图1及图2中,对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编织方法进行说明。图3中,对于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编织方法进行说明。这些编织方法,对于隔着齿口在相对的前针床和后针床上具备舌针作为织针,利用前针床的舌针编织针织物的情况进行说明。虽然在编织中使用了较多的舌针,但为了简化说明,仅示出3根。作为移圈、分针移圈的对象的后针床的舌针仅示出了1根。图4中,对于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例的设计装置30进行了说明。各图中,对与先说明的部分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参照标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示意地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主要部分的线圈的构成。(a)显示例如在图5的前针床的舌针10a、10b、10c上以一个线圈横列的量形成线圈11a、11b、11c的状态。(b)显示如下状态:使(a)中的舌针10a、10b、10c中作为保持织针的舌针10b保持的一个线圈11b移圈到在齿口12与舌针10b相对的后针床的舌针13,钩挂线圈14a。(c)显示使作为过渡纱15的针织纱进行织入时,在前后的针床的舌针10b、13之间进行分针移圈16的状态。分针移圈16在(b)中对于移圈后的线圈14a进行,在作为对向织针的后针床的舌针13的针钩上捕捉过渡纱15而形成新线圈的线圈15a,将移圈后的线圈14a作为旧线圈而使其脱圈。在作为保持织针的前针床的舌针10b上通过分针移圈16时的移圈形成线圈14b。如专利文献1所示,利用分针移圈16时,过渡纱15的捕捉变得容易。
(d)显示如下状态:使在(c)中在后针床的舌针13上形成的线圈15a移圈到前针床的舌针10b,与在舌针10b上钩挂的线圈14b重叠,而形成重叠线圈20。(e)显示编织与包含重叠线圈20的线圈横列连续的线圈横列的线圈21a、21b、21c的状态。以下同样地,在使后续的线圈横列中也编织线圈而在前针床的舌针10a、10b、10c上分别编织线圈的情况持续后的针织物22中,能够将虚线所示的过渡纱15沿图的横方向15x抽出而除去。抽出过渡纱15时,在(c)中成为旧线圈的线圈14a被周围的线圈吸收,返回到原来的线圈11b、11c之间的沉降弧。在前针床上编织该针织物22时,过渡纱15在后针床侧留在针织物22的里侧,因此容易抽出。
图2显示编织针织物的流程的一例。三角座滑架上,搭载有3组三角系统S1、S2、S3。在各三角系统S1、S2、S3中同样地,能够进行成圈、集圈、浮线的编织动作和移圈动作,对于至少在中间的三角系统S2上也能够进行分针移圈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3组三角系统根据三角座滑架的行走方向,使先行侧为S1,使后行侧为S3。编织的针织物假想图5所示的针织物2,由A、B、C、D分别显示与A区域2a、B区域2b、C区域2c、D区域2d对应的各区域。另外,在各区域使用的导纱器也由A、B、C、D显示。在图的左侧显示的1~12的数值显示三角座滑架的行程。在图中的右侧显示的S1、S2、S3显示使用的三角系统。
在行程1中,三角座滑架向右移动,在三角系统S1中编织区域A、C,在三角系统S2中编织区域B。行程2中,三角座滑架向左移动,在三角系统S1中编织区域C、A,在三角系统S2中编织区域B。区域之间通过集圈连接。使行程1和行程2重复,编织区域A、B、C。在行程3中,为了在区域C的编织中使用的针织纱向右出纱,使三角座滑架向右移动,并使导纱器C向右方移动,与此同时利用三角系统S1进行从前针床向后针床的移圈、利用三角系统S2进行从后针床向前针床的分针移圈、利用三角系统S3通过由从后针床向前针床的移圈来形成重叠线圈。在基于三角系统S2的分针移圈时,向右出纱的区域C的针织纱在后针床上作为新线圈被捕捉,通过基于三角系统S3的重叠线圈形成,移动到前针床。
行程4中,仅使三角座滑架向左移动。行程5纵,使导纱器D从左方移动,使区域D的编织中使用的针织纱从左方织入。首先,利用三角系统S1从前针床向后针床移圈,利用三角系统S2一边进行分针移圈一边通过向后针床的织针捕捉过渡纱而形成新线圈,并进行向前针床的移圈。在三角系统S3中,进行新线圈从后针床进行向前针床的移圈,在前针床的织针上形成重叠线圈。这种伴随分针移圈的处理,为了可靠地捕捉过渡纱,优选根据织入的距离而在多个部位进行。
行程6中,使三角座滑架从区域D向区域B移动,在行程5使移动到区域D的导纱器D倒转,向区域B移动。以下,使行程7和行程8重复,编织区域A、B、D。其中,在最初的行程7中,使由虚线所示的区域D的左端不编织。这是由于已在行程5中编织过。在重复的第2次以后的行程7中,也包含由虚线所示的左端而编织区域D的线圈。行程9中,使三角座滑架从区域B向区域D移动,在行程8使移动到区域B的导纱器D倒转,使其移动到区域D。行程10中,使导纱器D向左方移动,使在区域D的编织中使用的针织纱向左方出纱。在该出纱时,也根据距离在多个部位进行基于分针移圈的过渡纱捕捉。行程11中,仅使三角座滑架向右移动,在行程12中,使导纱器C从右方移动,使区域C的编织中使用的针织纱从右织入。
如以上所述,在织入、出纱时产生的过渡纱,利用分针移圈而捕捉,使线圈重叠而保持,因此产生图5(e)所示的松弛7,能够避免钩纱之类的不良情况。另外,通过使用的导纱器移动的轨迹的前后关系产生交叉,织入的针织纱即使如图6所示成为向下方牵拉的条件,也不会除去分针移圈的线圈15a,因此能够防止产生如图6(e)所示的松弛8的不良情况。
【实施例2】
图3中,示意地显示作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主要部分的线圈的构成。(a)与图1的(a)同样地,显示以1个线圈横列的量在前针床的舌针10a、10b、10c上形成线圈11a、11b、11c的状态。(b)显示如下状态:在使作为过渡纱15的针织纱织入时,通过分针移圈23,在作为保持织针的舌针10b的针钩上捕捉过渡纱15而形成线圈15a作为新线圈,并且使保持的线圈11b的一部分作为旧线圈的线圈14a而脱圈,在作为对向织针的舌针13上通过移圈形成线圈14b。(c)显示如下状态:使通过(b)的分针移圈23移圈到舌针13的线圈14b移圈到原来的舌针10b而返回,与在舌针10b上钩挂的线圈15a重叠,形成重叠线圈24。(d)显示编织与包含重叠线圈24的线圈横列连续的线圈横列的线圈21a、21b、21c的状态。以下同样,能够通过后续的线圈横列编织与线圈21a、21b、21c连续的线圈,编织针织物25后,能够将由虚线所示的过渡纱15向图中的横方向15x抽出而除去。抽出过渡纱15时,在(b)中形成的线圈14a被周围的线圈吸收,返回原来的线圈10b、10c之间的沉降弧。本实施例在分针移圈23之前不进行移圈,因此与图1的实施例相比,能够缩短捕捉过渡纱15的工序。
【实施例3】
图4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例的设计装置30的概略的构成。设计装置30生成利用横机编织针织物时需要的编织数据,所述横机中,如前针床和后针床那样,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以在齿口12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各针床上分别将多个舌针10a、10b、10c、13作为织针配置。设计装置30通过在通用的计算机31中安装进行针织物的设计的软件而实现。对于计算机31,能够使用输入装置32而进行各种输入操作,能够经由显示装置33而进行操作结果、处理结果的显示等。通信装置34能够利用于软件的下载、数据的通信。存储装置35能够利用于软件、数据的存储。由设计装置30生成的编织数据能够经由可在通信装置34、存储装置35存储的存储介质发送到横机。
在该编织数据中,包括将保持线圈11b的舌针10b利用作为保持织针而使过渡纱15保留在针织物22、25的处理在作为保持织针的舌针10b上进行与在齿口12相对的舌针13之间的分针移圈16、23时,通过分针移圈16、23在作为移圈侧的舌针的针钩上捕捉作为过渡纱15的针织纱作为新形成的线圈15a。编织数据以下述方式生成:使钩挂于对向织针的线圈移圈以与钩挂于保持织针的线圈重叠,作为重叠的线圈的一方留在针织物。

Claims (6)

1.一种针织物,利用能够由舌针进行分针移圈的横机进行编织,至少在针织物中的特定区域上,利用该区域中的一部分线圈使作为过渡纱的针织纱保留在该区域而形成线圈作为新线圈,其特征在于,
该作为过渡纱的针织纱,在通过该利用的线圈进行保持着利用该一部分的线圈的保持织针和与该保持织针在齿口相对向的对向织针之间的分针移圈时被捕捉的状态下,以将钩挂于该对向织针的线圈重叠在钩挂于该保持织针的线圈上的方式进行移圈,重叠于该利用的线圈而被保留。
2.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处理:在利用以在齿口相对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在各针床上分别配置有多个舌针作为织针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时,利用针织物中的一部分线圈将与用于线圈形成的针织纱不同而作为过渡纱的针织纱保留在针织物中,其特征在于,
作为该过渡纱的针织纱,在进行保持着利用该一部分的线圈的保持织针和与该保持织针在齿口相对向的对向织针之间的分针移圈时,作为新形成的线圈捕捉在该分针移圈中作为移圈侧的织针的针钩上后,以将钩挂于该对向织针的线圈重叠在钩挂于该保持织针的线圈上的方式进行移圈,作为重叠的线圈的一方保留于针织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分针移圈之前,将钩挂于所述保持织针的线圈移圈到所述对向织针,
将该对向织针作为所述移圈侧的织针,以在针钩上捕捉作为所述过渡纱的针织纱而形成新线圈的方式进行分针移圈后,将该新线圈以重叠在钩挂于该保持织针的线圈上的方式移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保持织针作为所述移圈侧的织针进行所述分针移圈,将作为所述过渡纱的针织纱作为新形成的线圈而捕捉到该保持织针的针钩上后,将钩挂于所述对向织针的线圈以重叠在钩挂于该保持织针的线圈上的方式进行移圈。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过渡纱的针织纱,从已经编织成而向齿口的下方下垂的针织物的区域被引出到编织宽度外而进行待机的状态开始织入编织宽度内时,与在其他区域的编织中使用的针织纱交叉。
6.一种设计装置,包括生成数据以进行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单元,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包括如下处理:在利用以在齿口相对的方式设置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在各针床上分别配置有多个舌针作为织针的横机编织针织物时,利用针织物中的一部分线圈将与用于线圈形成的针织纱不同而作为过渡纱的针织纱保留在针织物中,其特征在于,
作为该过渡纱的针织纱,在进行保持着利用该一部分的线圈的保持织针和与该保持织针在齿口相对向的对向织针之间的分针移圈时,作为新形成的线圈捕捉到该分针移圈中作为移圈侧的织针的针钩上后,以将钩挂于该对向织针的线圈重叠在钩挂于该保持织针的线圈上的方式进行移圈,作为重叠的线圈的一方保留于针织物。
CN201110064134.6A 2010-03-15 2011-03-15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Active CN1021916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8245A JP5436279B2 (ja) 2010-03-15 2010-03-15 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ならびにデザイン装置
JP2010-058245 2010-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1614A CN102191614A (zh) 2011-09-21
CN102191614B true CN102191614B (zh) 2014-12-03

Family

ID=44351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4134.6A Active CN102191614B (zh) 2010-03-15 2011-03-15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369045B1 (zh)
JP (1) JP5436279B2 (zh)
CN (1) CN102191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2903B2 (ja) * 2011-10-03 2016-05-2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3668734B (zh) * 2012-08-31 2016-06-01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
JP2015074836A (ja) 2013-10-04 2015-04-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9207A (en) * 1989-09-28 1993-11-09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ed product
EP0989219A2 (en) * 1998-09-25 2000-03-2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Method of knitting inlaid fabric and inlaid fabric knitted by the method
CN1833059A (zh) * 2003-08-08 2006-09-1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
CN1853010A (zh) * 2003-09-19 2006-10-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的端纱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324006A (zh) * 2007-06-15 2008-12-17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接结针织纱始端和/或末端的方法
CN101384761A (zh) * 2006-03-20 2009-03-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设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04062A1 (ja) * 2005-03-28 2006-10-05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2046866A (zh) * 2008-08-08 2011-05-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9207A (en) * 1989-09-28 1993-11-09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ed product
EP0989219A2 (en) * 1998-09-25 2000-03-2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Method of knitting inlaid fabric and inlaid fabric knitted by the method
CN1833059A (zh) * 2003-08-08 2006-09-1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
CN1853010A (zh) * 2003-09-19 2006-10-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的端纱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384761A (zh) * 2006-03-20 2009-03-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设计装置
CN101324006A (zh) * 2007-06-15 2008-12-17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接结针织纱始端和/或末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36279B2 (ja) 2014-03-05
EP2369045B1 (en) 2014-05-07
CN102191614A (zh) 2011-09-21
JP2011190555A (ja) 2011-09-29
EP2369045A1 (en) 201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09645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디자인 장치
CN102264962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CN102859057B (zh)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CN10139531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N103882613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
CN102191614B (zh)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CN101395312B (zh) 形成放针线圈的方法及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内侧形成放针线圈的针织物
CN103993414A (zh) 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5696183B (zh) 一种双面针织剪毛一体机
CN109082761B (zh) 一种横机编织双鱼鳞织物的方法
CN101663427A (zh) 具有纱线加工部的针织物及其处理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CN106400290A (zh) 一种引塔夏横编织机上的纱嘴携带装置
CN102016146B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JPH101852A (ja) インターシャ部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JPH09217254A (ja) 渡り糸止め部の形成方法
CN102140725A (zh) 添纱编织方法
CN108179534A (zh) 电脑横机及其编织方法、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210104201U (zh) 一种横编织机的存圈针
CN204780089U (zh) 一种双面针织剪毛一体机
CN101983265B (zh) 具有重叠线圈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4342837B (zh) 用于在横机上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CN115467072B (zh) 筒状绒头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筒状绒头针织物
CN110093709B (zh) 一种飞织针法
JPH0931802A (ja) 多色シングル編地の編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