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2823A - 具有改进的密封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密封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2823A
CN1752823A CNA2005101068549A CN200510106854A CN1752823A CN 1752823 A CN1752823 A CN 1752823A CN A2005101068549 A CNA2005101068549 A CN A2005101068549A CN 200510106854 A CN200510106854 A CN 200510106854A CN 1752823 A CN1752823 A CN 1752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ircuit unit
display device
electrode
gate driv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068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8174C (zh
Inventor
梁容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2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2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81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817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4Drivers integrated o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改善上、下基板之间的结合力。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包围显示区域的密封剂区域、设置于密封剂区域的外部的第一周边区域、和设置于显示区域和密封剂区域之间的第二周边区域。栅极驱动器形成于密封剂区域中。结合构件形成于密封剂区域中。反射构件形成于所述第一周边区域和第二周边区域中至少之一,将光引导到结合构件且所述光固化结合构件。采用所述反射构件,将数量增加的光提供到所述结合构件,使得结合构件被完全地固化从而将上和下基板彼此耦合。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的密封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上、下基板之间具有改进的密封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地,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的显示面板、用于将栅极信号输出到栅线的栅极驱动器和用于将数据信号输出到数据线的数据驱动器。
可以将栅极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在安装于显示面板的芯片上实现。或者,可以将栅极驱动器集成到显示面板中以减少显示装置的尺寸并增加产率。
另外,显示面板包括:具有栅线和数据线的阵列基板、基本平行于阵列基板的色彩滤光基板、设置于阵列基板和色彩滤光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用于将阵列基板结合到色彩滤光基板的密封剂。
当将栅极驱动器集成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中时,可能在栅极驱动器和形成于色彩滤光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之间产生寄生电容。该寄生电容不是所期望的,因为其可能导致栅极驱动器的失效。
可以将密封剂设置于栅极驱动器和公共电极之间来减小寄生电容。通常,密封剂包括光固化(或可光硬化)材料且被光固化,以通过将色彩滤光基板贴附于阵列基板来密封显示面板。因为光阻挡层形成于在栅极驱动器的上方的色彩滤光基板上,所以光通常入射到阵列基板的背侧上,在那里没有光阻挡层。
该设置的缺点是当将密封剂设置于栅极驱动器和公共电极之间时,入射到密封剂上的光量被栅极驱动器减小。
因为减小了入射到密封剂上的光量,所以密封剂没有被充分固化。因此,减弱了阵列基板和色彩滤光基板之间的结合力。期望一种可靠地结合两个基板同时保持在栅极驱动器和公共电极之间低的寄生电容的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本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引起的一个或更多的问题。
本发明可以包括显示装置和制造该装置的方法,在该显示装置中改善了上和下基板之间的结合力。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栅极驱动器、结合构件和反射构件。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包围显示区域的密封剂区域、设置于密封剂区域的外部的第一周边区域、和设置于显示区域和密封剂区域之间的第二周边区域。栅极驱动器形成于密封剂区域中来将驱动信号提供给显示面板,以显示图像。结合构件形成于密封剂区域中。反射构件形成于第一周边区域和第二周边区域中至少之一,将光引导到结合构件,其中所述光固化结合构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电路单元。显示面板包括:具有栅线和数据线得第一基板、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和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来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组合的结合构件,使得显示面板基于驱动信号显示图像。电路单元形成于第一基板中,配置来基于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多个信号将驱动信号输出到栅线。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路单元和第二电路单元。第一电路单元被耦合到栅线来将驱动信号提供到栅线。第二电路单元从第一电路单元分开,以基于从外部提供的多个信号驱动第一电路单元。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互连单元,用于将从外部提供的信号提供给电路单元。例如,形成结合构件来覆盖互连单元和第二电路单元。
在又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形成包括栅极驱动器和反射构件的第一基板。栅极驱动器形成于包围显示区域的密封剂区域中,反射构件形成于相邻于密封剂区域的周边区域中。结合构件形成于密封剂区域中。将第二基板设置得基本平行于第一基板。从第一基板的背侧提供光来固化结合构件,且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耦合,其中所述光被反射构件反射来到达结合构件。
根据本发明,可以对结合构件提供数量增加的光,使得可以改进上、下基板之间的结合力。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参考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优点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3是示出通过利用图2的第一和第二反射膜的紫外光的反射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图1的栅极驱动器的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驱动器的一级的等效电路图;
图6是示出图5中的第一电路单元的示意图;
图7A到7C是示出图5中的第一电路单元的其它多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8A到8C是示出图2中的阵列基板的制造工艺的横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0是示出通过利用图9的第一和第二反射图案的紫外光的反射的横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2是沿图11的线II-II’截取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13是示出图12中的部分栅极驱动器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横截面图。
参考图1和图2,显示装置400包括显示面板300,用于响应第一和第二驱动信号显示图像。显示面板300包括数据驱动器170和栅极驱动器160,用于分别将第一和第二驱动信号提供给显示面板300。
显示面板300包括:阵列基板100、基本平行于阵列基板100的色彩滤光基板200、设置于阵列基板100和色彩滤光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330、用于将阵列基板100和色彩滤光基板200组合的密封剂350。
另外,显示面板300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包围显示区域DA的密封剂区域SA、在密封剂区域SA的外部的第一周边区域PA1、设置于显示区域DA和密封剂区域SA之间的第二周边区域PA2。
阵列基板具有第一基板110。第一到第n栅线GL1到GLn以及第一到第m数据线DL1到DLm形成于显示区域DA中的第一基板110上,其中m和n每个都代表自然数。栅线GL1到GLn在第一方向延伸,栅线DL1到DLm与栅线GL1到GLn绝缘,在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和多个液晶电容器形成于显示区域DA中的第一基板110上。例如,薄膜晶体管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具有:电耦合到第一栅线GL1的控制电极、耦合到第一数据线DL1的第一电流电极、耦合到第一液晶电容器CLC1的第二电流电极。
第一有机膜130形成于第一薄膜晶体管Tr1上,而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形成于显示区域DA中的第一基板110上。第一有机膜130具有接触孔135,通过该接触孔135暴露了部分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r1。
像素电极140形成于第一有机膜130上并且是透明电极。将像素电极140通过接触孔135电耦合到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另外,反射电极150形成于像素电极140上来反射光(例如,来自环境的自然光),所述光通过色彩滤光基板200的第二基板210。
反射电极150具有透射窗口155来透射来自图2的底部的光,所述光经由设置于反射电极150下面的像素电极140通过第一基板110。通过第一基板110进入显示面板300的光通常是来自被引入显示装置中的人造光源的光。
阵列基板100的第一基板110的第一周边区域PA1延伸来使得第一基板110的第一周边区域PA1长于第二色彩滤光基板200的第二基板210的第一周边区域PA1。将实现为芯片的数据驱动器170安装到延伸超过第二基板210的第一基板110的第一周边区域PA1上。将数据驱动器170电耦合到在显示区域DA中的第一到第m数据线DL1到DLm。因此,将从数据驱动器170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施加到第一到第m数据线DL1到DLm。
可以利用与薄膜晶体管相同的制造工艺来制备栅极驱动器160,且栅极驱动器160形成于相邻于第二周边区域PA2的密封剂区域SA中。将栅极驱动器160电耦合到在显示区域DA中的第一到第n栅线GL1到GLn。因此,将从栅极驱动器160输出的第二驱动信号施加到第一到第n栅线GL1到GLn。
另外,用于将阵列基板100与色彩滤光基板200组合的密封剂350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中。设置于阵列基板100和色彩滤光基板200之间的密封剂350包括光固化材料。因此,当将密封剂350曝光时,将密封剂350固化(或硬化)以将阵列基板100与色彩滤光基板200组合(或将阵列基板100粘接到色彩滤光基板200)。
密封剂350覆盖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中的栅极驱动器160。如上所述,在色彩滤光基板200和栅极驱动器160之间的密封剂350的出现减小了在色彩滤光基板200的公共电极和栅极驱动器160之间所产生的寄生电容。
液晶层330设置于阵列基板100和色彩滤光基板200之间,相应于显示区域DA和第二周边区域PA2。在将阵列基板100通过密封剂350密封到色彩滤光基板200之前,通过液晶点滴(dropping)工艺将液晶层330形成于色彩滤光基板200或阵列基板100上。
因此,当密封剂350被光固化时,液晶层330已经设置于阵列基板100和色彩滤光基板200之间。
色彩滤光基板200包括:公共电极220,其形成于第二基板210的整个表面上;和光阻挡层230,其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以及相邻于密封剂区域SA的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中。色彩滤光基板200还包括色彩滤光层240,该层240设置于第二基板210和公共电极220之间。色彩滤光层240包括代表红、绿和蓝颜色的各个像素。
第二有机膜500形成于栅极驱动器160上。第二有机膜500具有图案来形成预定的图案尖角θ。第二有机膜500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以及部分的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中。通过与第一有机膜130相同的制造工艺形成第二有机膜500。
预定的尖角θ可以为约0度到约50度。第二有机膜500可以在接近掩模的开口和封闭的部分之间的边界具有约0到50度尖角θ,其中使用该掩模来构图所沉积的有机材料层来形成第二有机膜500。另外,使用具有切口的经构图的掩模来调整第二有机膜500的曝光,使得第二有机膜500具有小于或等于约50度的尖角θ。
作为反射构件的第一反射膜510形成于第二有机膜500和相应于第一周边区域PA1的第一基板110上。作为反射构件的第二反射膜520形成于第二有机膜500和相应于第二周边区域PA2的第一基板110上。通过与制造反射电极150相同的工艺形成第一反射膜510和第二反射膜520,以使第一反射膜510和第二反射膜520具有与反射电极150相同的材料。将第一反射膜510和第二反射膜520以第二有机膜500相对于第一基板110的尖角θ倾斜。即,第一反射膜510和第二反射膜520可以具有约0到约50度的倾斜角。
第一反射膜510和第二反射膜520反射从第一基板110的背侧提供的光来固化(或硬化)密封剂350,使得可以将所述光提供到形成于栅极驱动器160上方的密封剂350。“背侧”相应于图2的底部。所述光可以为紫外光(UV)。
图3是示出通过利用图2的第一反射膜510和第二反射膜520的紫外光的反射的横截面图。
参考图3,第二有机膜500形成于栅极驱动器160的上部,并具有图案来形成预定的尖角θ。另外,第一反射膜510形成于第二有机膜500和第一周边区域PA1中的第一基板110上。第二反射膜520形成于第二有机膜500和第二周边区域PA2中的第一基板110上。第一反射膜510和第二反射膜520也相对于第一基板110形成预定的尖角θ。
另外,密封剂350形成于第二有机膜50上,具有宽于栅极驱动器160的宽度。
从第一基板110的背侧提供紫外光(UV)来固化密封剂350。入射到栅极驱动器160的下部上的第一光L1被栅极驱动器160阻挡而不能到达密封剂350。另一方面,入射到第一周边区域PA1和第二周边区域PA2上的第二光L2被第一反射膜510和第二反射膜520反射,并到达密封剂350,如箭头所示。即,第一反射膜510和第二反射膜520改变了第二光L2的路径,使得更多的光可以到达密封剂350。
因此,即使部分的紫外光(UV)被栅极驱动器160所截断,剩余的紫外光也可以到达密封剂350来起到密封剂固化的作用。这样,改进了阵列基板100和色彩滤光基板200之间的密封。
图4是示出图1的栅极驱动器160的框图。
参考图4,栅极驱动器160包括用于依次输出栅信号的多级SRC1到SRCn+1。例如,n是偶数。多级SRC1到SRCn+1中每个具有输入端IN、时钟端CLK、控制端CT和输出端GOUT。时钟端CLK接收第一时钟CK和第二时钟CKB中之一。例如,将第一时钟CK提供到奇数级SRC1、SRC3、...、SCRn+1的时钟端CLK,且将第二时钟CKB提供到偶数级SRC2、SRC4、...、SCRn的时钟端CLK。
奇数级SRC1、SRC3、...、SRCn+1将第一时钟CK作为第一栅极驱动信号通过输出端GOUT输出,且偶数级SRC2、SRC4、...、SRCn将第二时钟CKB作为第一栅极驱动信号通过输出端GOUT输出
将多级SRC1到SRCn中每个的输出端GOUT一一对应地连接到显示区域DA中的n条栅线GL1、GL2、...、GLn。级SRCn+1是在浮置状态的虚拟级。将从多级SRC1到SRCn各自的输出端GOUT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依次施加到第一到第n栅线GL1、GL2、...、GLn。
将输入端IN耦合到前一级的输出端GOUT来接收从前一级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将控制端子CT耦合到下一级的输出端GOUT来接收从该下一级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
将起始信号STV施加到第一级SRC1的输入端IN且也施加到虚拟级SRCn+1的控制端CT。
另外,多级SRC1到SRCn+1中每个还包括地电压端VSS和驱动电压端VDD,将地电压提供到地电压端VSS,将驱动电压提供到驱动电压端VDD。
于是栅极驱动器160依次将栅信号输出到第一到第n栅线GL1到GLn。
另外,为栅极驱动器160设置基本彼此平行延伸的起始信号线SL1、供给电压线SL2、地电压线SL3、第一时钟线SL4和第二时钟线SL5。
起始信号线SL1将从外部提供的起始信号STV提供到第一级SRC的输入端IN和虚拟级SRCn+1的控制端CT。第一时钟线SL4将第一时钟CK提供到奇数级SRC1、SRC3、...、SRCn+1的时钟端CLK。第二时钟线SL5将第二时钟SKB提供到偶数级SRC2、SRC4、...、SRCn的时钟端CLK。供给电压线SL2将供给电压VDD提供到各个级SCR1到SCRn+1。
图5是示出图4的驱动器160的一级的等效电路图。
参考图5,驱动器160的每级包括:第一电路单元CS1,其耦合到第一到第n栅线GL1到GLn之一来输出第一施加驱动信号;和第二电路单元CS2,用于驱动第一电路单元CS1。
第一电路单元CS1包括上拉部分410和下拉部分420。另外,第二电路单元CS2包括上拉驱动器430和下拉驱动器440。
上拉驱动器410包括第一晶体管TFT1,TFT1具有耦合到第一结点N1的栅电极、耦合到时钟端CLK的源电极和耦合到输出端GOUT的漏电极。下拉部分420包括第二晶体管TFT2,TFT2具有耦合到第二结点N2的栅电极、耦合到输出端GOUT的漏电极和耦合到地电压端VSS的源电极。
上拉驱动器430包括第三、第四和第五晶体管TFT3、TFT4和TFT5来开启上拉部分410。
第三晶体管TFT3具有耦合到输入端IN的栅电极、耦合到驱动电压端VDD的漏电极和耦合到第一结点N1的源电极。第四晶体管TFT4具有耦合到驱动电压端VDD的栅电极和漏电极,以及耦合到第三结点N3的源电极。第五晶体管TFT5具有耦合到第一结点N1的栅电极、耦合到第三结点N3的漏电极和耦合到地电压端VSS的源电极。
下拉驱动器440包括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晶体管TFT6、TFT7、TFT8、TFT9和TFT10来关闭上拉部分410和开启下拉部分440。
第六晶体管TFT6具有耦合到第三结点N3的栅电极、耦合到驱动电压端VDD的漏电极和耦合到第二结点N2的源电极。第七晶体管TFT7具有耦合到第一结点N1的栅电极、耦合到第二结点N2的漏电极和耦合到地电压端VSS的源电极。第八晶体管TFT8具有耦合到输入端IN的栅电极、耦合到第二结点N2的漏电极和耦合到地电压端VSS的源电极。
第九晶体管TFT9具有耦合到第二结点N2的栅电极、耦合到第一结点N1的漏电极和耦合到地电压端VSS的源电极。第十晶体管TFT10具有耦合到控制端CT的栅电极、耦合到第一结点N1的漏电极和耦合到地电压端VSS的源电极。
第一电路单元CS1的第一晶体管TFT1和第二晶体管TFT2具有比第三晶体管TFT3到第十晶体管TFT10大的晶体管尺寸。因此,第一晶体管TFT1和第二晶体管TFT2占据了比第三晶体管TFT3到第十晶体管TFT10大的面积。“晶体管尺寸”为比率W/L,其中W为晶体管的沟道宽度,而L是其沟道长度。第一和第二晶体管TFT1和TFT2彼此不相邻,而彼此分开预定的距离。
图6是示出图5中的第一电路单元CS1的示意图。
参考图6,第一电路单元CS1包括:第一晶体管TFT1,设置于形成第一电路单元CS1的区域的左下部分;和第二晶体管,设置于右上部分。
具有比较小晶体管尺寸的第二电路单元CS2的晶体管TFT3到TFT10在第一和第二晶体管TFT1和TFT2的外侧形成。
第一和第二晶体管TFT1和TFT1彼此分开,使得更多的光通过栅极驱动器160到达密封剂350。因此,密封剂350被充分固化来牢靠地将阵列基板100耦合到色彩滤光基板200。
图7A到7C是示出图5中的第一电路单CS1元的其它多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参考图7A,第一电路单元CS1的第一晶体管(TFT1)410设置于形成第一电路单元CS1的区域的左下部分,而第二晶体管(TFT2)420设置于右上部分。
参考图7B,第一电路单元CS1的第一晶体管(TFT1)410设置于形成第一电路单元CS1的区域的右上部分,而第二晶体管(TFT2)420设置于左下部分。
参考图7C,第一电路单元CS1的第一晶体管(TFT1)410设置于形成第一电路单元CS1的区域的右下部分,而第二晶体管(TFT2)420设置于左上部分。
如图6、7A、7B和7C所示,第一电路单元CS1的第一和第二晶体管TFT1和TFT2可以以各种方法设置,使得第一和第二晶体管TFT1和TFT2从彼此分开。
图8A到8C是示出图2中的阵列基板100的制造工艺的横截面图。
如图8A所示,具有栅电极121、源电极124和漏电极125的表面晶体管120形成于显示区域DA中的第一基板110上。另外,栅极驱动器160形成于第一基板110的密封剂区域SA中。栅极驱动器160包括多个晶体管和布线。参考标记122代表栅极绝缘层,且参考标记123代表有源层。
随后,其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120和栅极驱动器160的第一基板110的整个表面用诸如丙烯酸树脂的光致抗蚀剂绝缘层530覆盖。
参考图8B,具有预定图案的掩模540形成于光致抗蚀剂绝缘层530上。掩模540具有用于暴露部分的薄膜晶体管120的漏电极125的开口542。另外,掩模540具有封闭部分544,其防止去除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以及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中的光致抗蚀剂层530。
当通过掩模540曝光光致抗蚀剂绝缘层530时,通过氢氧化四甲基铵(TMAH)显影光致抗蚀剂绝缘层530。具有接触孔135的第一有机膜130形成于由开口542所暴露的区域中。另外,第二有机膜500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以及相邻于密封剂区域SA的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中。第二有机膜500具有图案来形成预定的尖角θ。例如,预定的尖角θ在约0度到50度之间。
参考图8C,在第一有机膜130上形成具有厚度基本均匀的诸如ITO或IZO的透明导电膜来形成像素电极140。将像素电极140通过接触孔135电耦合到薄膜晶体管120的漏电极125。
形成像素电极140所在的第一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沉积厚度基本均匀的具有较高反射率的金属层,诸如铝。反射金属层形成反射电极层550。
以如图2相同的方法,构图反射电极层550来形成反射电极150以及第一和第二反射膜510和520,反射电极150在显示区域DA中具有透射窗口155,第一和第二反射膜510和520在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在相邻于形成有栅极驱动器的密封剂区域SA的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中形成具有预定角度的反射膜,使得从阵列基板的背侧提供的紫外光(UV)被反射膜反射来到达形成于栅极驱动器上方的密封剂。因此,密封剂由紫外光固化来将阵列基板牢固地与色彩滤光基板结合。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参考图9,显示装置900包括显示面板800,用于响应于第一和第二驱动信号显示图像;和栅极驱动器650,其包括在显示面板800中并将第一驱动信号提供给显示面板800。显示装置900还具有包括在显示面板800中的数据驱动器(未显示),来将第二驱动信号提供给显示面板800。
显示面板800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密封剂区域SA、设置在密封剂区域SA的外部的第一周边区域PA1、和设置于显示区域DA和密封剂区域SA之间的第二周边区域PA2。
多条栅线(未显示)和多条数据线(未显示)相应于显示区域DA形成于在阵列基板600的第一基板610上。这些栅线和数据线彼此电绝缘且在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
另外,多个薄膜晶体管620形成于第一基板610上的显示区域DA中。每个薄膜晶体管620都包括栅电极(未显示)、源电极(未显示)和漏电极(未显示)。栅电极耦合到栅线,而源电极耦合到数据线。
在薄膜晶体管620的上方形成有机膜630。有机膜630具有接触孔635,通过接触孔635暴露部分的漏电极。像素电极640形成于有机膜630上。像素电极640通过接触孔635电耦合到薄膜晶体管620的漏电极。
利用制造薄膜晶体管620相同的工艺实现栅极驱动器650。形成栅极驱动器650来相应于密封剂区域SA。将栅极驱动器650电耦合到形成于显示区域DA中的栅线。因此,将从栅极驱动器650输出的第二驱动信号提供到栅线。
密封剂850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中,将阵列基板600和色彩滤光基板700组合。设置于阵列基板600和色彩滤光基板700之间的密封剂850包括光固化材料。因此,当将光照射到密封剂850上时,密封剂850被固化来将阵列基板600稳固地耦合到色彩滤光基板700。密封剂850覆盖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中的栅极驱动器650。
色彩滤光基板700包括形成于第二基板710的整个表面上的公共电极720,和相应于密封剂区域SA以及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的光阻挡层730。
液晶层830设置于色彩滤光基板700和阵列基板600之间,相应于显示区域DA和第二周边区域PA2。液晶层830通过液晶点滴工艺形成。
第一反射图案660和第二反射图案670形成于与形成有栅极驱动器650的密封剂区域SA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中。
利用与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相同的制造工艺,形成第一和第二反射图案660和670。即,在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中沉积金属层来形成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且将其构图来形成第一和第二反射图案660和670。第一和第二反射图案660和670分别包括多个子图案,它们通过预定的距离彼此分开。第一和第二反射图案660和670的子图案可以具有岛状图案,其中子图案彼此分开。
从第一基板610的背侧提供的光被第一和第二反射图案660和670反射来到达设置于栅极驱动器650上方的密封剂850来固化密封剂850。光可以为紫外光(UV)。第一基板610的“背侧”相应于图9的底部。
图10是示出通过利用图9中的第一和第二反射图案660和670的紫外光的反射的横截面图。
参考图10,在与形成有栅极驱动器650的密封剂区域SA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中,形成了第一和第二反射图案660和670,其具有彼此分开的多个子图案。另外,密封剂850形成在栅极驱动器650的上部,以具有宽于栅极驱动器650的宽度。
从第一基板610的背侧提供紫外光(UV)来固化密封剂850。作为入射到栅极驱动器650背侧的紫外光的第一光L1被栅极驱动器650截断,使得第一光L1不能到达密封剂850。作为入射到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的紫外光的第二光L2被第一和第二反射图案660和670散射,从而到达密封剂850。
具体而言,第二光L2通过第一和第二反射图案660和670的子图案之间的间隙,或第二光L2被第一和第二反射图案660和670的子图案散射。因此,第二光L2可以到达形成于栅极驱动器650上的密封剂850。
这样,即使部分的紫外光(UV)被栅极驱动器650截断,其余的紫外光可以到达密封剂850且贡献于密封剂850的固化。到达密封剂850的额外的光改善了阵列基板600和色彩滤光基板700之间的密封。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图12是沿图11的线II-II’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3是示出图12中的栅极驱动器部分的详细视图。
参考图11到图13,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400包括:显示面板1300,用于响应第一和第二驱动信号显示图像;和数据驱动器1150和栅极驱动器1160,其分别将第一和第二驱动信号提供给显示面板1300。显示面板1300还包括数据驱动器1150和栅极驱动器1160。显示面板1300还包括阵列基板1100、设置来基本平行于阵列基板1100的色彩滤光基板1200、和将阵列基板1100和色彩滤光基板1200固定在一起的密封剂1350。
显示面板1300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包围显示区域DA的密封剂区域SA、设置在密封剂区域SA的外部的第一周边区域PA 1、和设置于显示区域DA和密封剂区域SA之间的第二周边区域PA2。
多条栅线GL1、...GLn、多条数据线DL1、...、DLm、多个薄膜晶体管和多个液晶电容器相应于显示区域DA形成在阵列基板1100的第一基板1110上。例如,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具有电耦合到第一栅线GL1的栅电极、电耦合到第一数据线DL1的源电极和电耦合到液晶电容器的第一液晶电容器CLC1的漏电极。
实现为芯片的栅极驱动器1150安装于第一周边区域PA1中的第一基板1110上。将数据驱动器1150电耦合到数据线DL1、...、DLm。因此,将从数据驱动器1150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提供到数据线DL1、...、DLm。
利用与薄膜晶体管相同的制造工艺制备的栅极驱动器1160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和第二周边区域PA2中。将栅极驱动器1160电耦合到栅线GL1、...、GLn。因此,将从栅极驱动器1160输出的第二驱动信号提供到栅线GL1、...、GLn。
色彩滤光基板1200包括:第二基板1210;公共电极1220,其形成于第二基板1210的整个表面上;和光阻挡层1230,其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以及相邻于密封剂区域SA的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PA1和PA2中。色彩滤光基板12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基板1210和公共电极1220之间的色彩滤光层(未显示)。
栅极驱动器1160包括互连单元1162、第一电路单元1164和第二电路单元1166。将第一电路单元1164直接耦合到栅线GL1到GLn,以将第二驱动信号输出到栅线GL1到GLn,且第二电路单元1166驱动第一电路单元1164。栅极驱动器1160具有相似于图4中所述的元件的设置,且因此省略了栅极驱动器1160的描述。
相似于图5,第一和第二电路单元1164和1166具有多个晶体管。第一电路单元1164包括第一和第二晶体管TFT1和TFT2,且第二电路单元1166包括第三到第十晶体管TFF3到TFT10。
第一和第二电路单元1164和1166通过第一距离d1从彼此分开。第一距离d1可以相应于约200μm。
用于将阵列基板1100和色彩滤光基板1200组合的密封剂1350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中。设置于阵列基板1100和色彩滤光基板1200之间的密封剂1350包括可光固化的材料。因此,当曝光时,密封剂1350被固化来将阵列基板1100耦合到色彩滤光基板1200。
密封剂1350覆盖形成于密封剂区域SA中的栅极驱动器的部分。例如,密封剂1350可以覆盖栅极驱动器1160的互连单元1162和第二电路单元1166。因此,当将密封剂1350设置来覆盖部分的栅极驱动器1160时,减少了通常在栅极驱动器1160和色彩滤光基板1200的公共电极1220之间所产生的寄生电容。
第一电路单元1164从第二电路单元1166分开第一距离d1,来防止密封剂1350由于工艺中的变化从而覆盖第一电路单元1164。因此,考虑到工艺中的变化,第一电路单元1164从密封剂1350分开第二距离d2,该第二距离d2小于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可以为约50μm。
栅极驱动器1160的第一电路单元1164的晶体管具有比第二电路单元1166的晶体管相对要大得的晶体管尺寸。即,第一电路单元1164的晶体管占据比第二电路单元1166的晶体管更大的面积。
因此,当从第一基板1110的背侧提供光来固化密封剂1350时,第二电路单元1166比第一电路单元1164允许更多的光从其中通过,从而将数量增加的光提供到形成于第二电路单元1166上方的密封剂1350。第一基板1110的“背侧”相应于图12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形成密封剂来仅在互连单元和第二电路单元中覆盖栅极驱动器,其中更多从第一基板的背侧提供的光被透射。因此,可以将数量增加的光提供到密封剂。因此,密封剂被完全固化,使得可以将阵列基板和色彩滤光基板可以通过密封剂牢固地彼此结合。
如上所述,反射器形成于相邻于栅极驱动器的第一和第二周边区域,来将从第一基板的背侧所提供的紫外光反射,使得紫外光到达形成于栅极驱动器上方的密封剂。反射器可以相应于具有预定倾角的反射膜。另外,反射器可以具有多个通过预定的距离彼此分开的反射图案。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数量增加的紫外光可以被反射器反射且被提供到位于栅极驱动器上方的密封剂。因此,密封剂完全被紫外光固化,从而提高了阵列基板和色彩滤光基板之间的结合力。
虽然如此描述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然而可以理解由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描述中所阐述的具体细节,因为在不脱离其所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有许多明显的变化。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密封剂区域、设置于所述密封剂区域的外部的第一周边区域、和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和密封剂区域之间的第二周边区域;
栅极驱动器,形成于所述密封剂区域中来将驱动信号提供给所述显示面板来显示图像;
结合构件,形成于所述密封剂区域中;和
反射构件,形成于所述第一周边区域和第二周边区域中至少之一,来将光引导到所述结合构件,其中,所述光将所述结合构件固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构件相应于反射膜,具有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预定的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用于反射自然光的反射电极和用于透射人造光的透明电极,且所述反射构件包括与所述反射电极相同的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图案,所述图案每个都形成岛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且
所述反射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同的材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且
所述反射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相同的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耦合到开关元件的栅线和数据线,且
所述栅极驱动器包括:
第一电路单元,耦合到所述栅线且提供所述驱动信号;
第二电路单元,配置来驱动所述第一电路单元;以及
互连单元,配置来提供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电路单元的控制信号,其中,所述反射构件覆盖所述第二电路单元和所述互连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单元从所述第二电路单元分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从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开。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其配置来包括:具有栅线和数据线的第一基板、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结合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结合构件,并且配置来基于驱动信号显示图像;和
电路单元,其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中,并基于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多个信号将所述驱动信号输出到所述栅线,
其中,所述电路单元包括:
第一电路单元,耦合到所述栅线,且配置来将驱动信号提供到所述栅线;和
第二电路单元,从所述第一电路单元分开,且配置来基于从外部接收的多个信号驱动所述第一电路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互连单元,将来自外部装置的多个信号提供给所述电路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结合构件形成来覆盖所述互连单元和所述第二电路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从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开。
14、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
形成包括栅极驱动器和反射构件的第一基板,所述栅极驱动器形成于包围显示区域的密封剂区域中,所述反射构件形成于相邻于所述密封剂区域的周边区域中;
在所述密封剂区域中形成结合构件;
将第二基板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设置;和
从所述第一基板的背侧提供光来固化所述结合构件,且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耦合,其中,所述光由所述反射构件反射来到达所述结合构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于所述显示区域中在绝缘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在所述密封剂区域中形成栅极驱动器;
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整个表面上沉积有机材料;
构图所述有机材料来在所述栅极驱动器上形成有机膜,所述有机膜具有预定尖角的图案;和
在所述显示区域中形成反射电极,在相邻于所述栅极驱动器的所述周边区域中在所述有机膜上形成反射构件,所述反射构件包括与反射电极相同的材料,其中,所述反射构件形成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预定的尖角。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于所述显示区域中在绝缘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
在所述密封剂区域中形成所述栅极驱动器;和
在周边区域中形成反射构件,所述反射构件包括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中至少之一相同的材料。
CNB2005101068549A 2004-09-24 2005-09-26 具有改进的密封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04681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77041/04 2004-09-24
KR1020040077041A KR101137737B1 (ko) 2004-09-24 2004-09-24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2823A true CN1752823A (zh) 2006-03-29
CN100468174C CN100468174C (zh) 2009-03-11

Family

ID=36098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68549A Active CN100468174C (zh) 2004-09-24 2005-09-26 具有改进的密封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98631B2 (zh)
JP (1) JP2006091813A (zh)
KR (1) KR101137737B1 (zh)
CN (1) CN100468174C (zh)
TW (1) TW20061382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413B (zh) * 2007-03-08 2012-06-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阵列基板及其形成方法和具有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
CN103163699A (zh) * 2011-12-08 2013-06-1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非晶硅栅极驱动电路的电容器及液晶显示器
CN109884821A (zh) * 2019-04-19 2019-06-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120104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46830B1 (ko) 2006-06-09 2013-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20080008795A (ko) * 2006-07-21 2008-0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00970925B1 (ko) 2006-12-29 2010-07-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30525B1 (ko) * 2007-01-15 2014-08-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350709B1 (ko) * 2007-02-20 2014-0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및 표시기판의 제조 방법
KR101458914B1 (ko) * 2008-08-20 2014-11-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548466B2 (ja) 2010-01-29 2014-07-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素子
KR20120067032A (ko) * 2010-12-15 2012-06-25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결정화 방법
WO2012176725A1 (ja) * 2011-06-23 2012-1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MY167330A (en) * 2012-04-20 2018-08-16 Sharp Kk Display device
EP2851744B1 (en) * 2012-05-16 2018-01-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6155099B2 (ja) * 2013-05-31 2017-06-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087480A (ja) * 2013-10-29 2015-05-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603249A (zh) * 2014-07-14 2016-01-16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路保護結構與具有電路保護結構的顯示裝置
CN104635394B (zh) * 2015-02-13 2017-07-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KR102343277B1 (ko) * 2015-03-26 2021-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층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2017A (ja) * 1999-05-24 2001-08-17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284087B1 (en) * 1999-10-22 2001-09-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uring an ultra-violet curable sealant that is shadowed by metallization
JP2003066486A (ja) * 2001-08-20 2003-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と液晶表示装置用光照射装置
JP2003280013A (ja) * 2002-03-26 2003-10-02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KR100911470B1 (ko) * 2003-01-30 2009-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413B (zh) * 2007-03-08 2012-06-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阵列基板及其形成方法和具有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
CN103163699A (zh) * 2011-12-08 2013-06-1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非晶硅栅极驱动电路的电容器及液晶显示器
CN103163699B (zh) * 2011-12-08 2016-05-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非晶硅栅极驱动电路的电容器及液晶显示器
CN109884821A (zh) * 2019-04-19 2019-06-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884821B (zh) * 2019-04-19 2022-04-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120104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287062A (zh) * 2019-12-19 2021-08-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378846B2 (en) 2019-12-19 2022-07-05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98631B2 (en) 2011-03-01
KR101137737B1 (ko) 2012-04-25
TW200613825A (en) 2006-05-01
US20060066604A1 (en) 2006-03-30
JP2006091813A (ja) 2006-04-06
CN100468174C (zh) 2009-03-11
KR20060028051A (ko) 2006-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2823A (zh) 具有改进的密封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50319C (zh) 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95580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892369A (zh) 显示装置
CN1205502C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908794A (zh) 彩色电子纸显示装置
CN1684562A (zh)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基板粘合装置
CN1677201A (zh) 有源矩阵基板和带有该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828379A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677207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90079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97163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059916A (ja) 半導体チ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実装した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797158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14473A (zh) 滤色器基片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CN1797150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837905A (zh) 柔性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34234A (zh) 液晶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797132A (zh) 液晶显示器件
CN1476594A (zh) 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818747A (zh) 显示设备
CN2672685Y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39296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991508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480776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6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