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1276A - 热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1276A
CN1751276A CN200480004427.3A CN200480004427A CN1751276A CN 1751276 A CN1751276 A CN 1751276A CN 200480004427 A CN200480004427 A CN 200480004427A CN 1751276 A CN1751276 A CN 1751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frequency
heat
temperature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044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朝仓建治
藤本圭佑
今井胜
片伯部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1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12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mode of operation, e.g. standby, warming-up, err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29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one or more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s, the latter not being a cool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热定影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和下述功能:即使在刚升温之后并且不受连续操作等操作模式的影响,通过以高精度地跟踪检测加热部件的升温,从而将加热部件的过度升温回避于未然。阈值设定部(44)按预热模式或定影操作模式等各种模式设定不同的阈值。阈值判定部(43)使用随模式而不同的阈值对由频率控制部(40)控制的开关频率的阈值进行判定。频率控制部(40)使开关元件(35、36)的开关频率变化,以便向励磁线圈(24)供给按每种模式所需的功率。频率控制部(40)通过根据阈值判定部(43)的判定结果停止开关元件的驱动,来防止在每种模式中的过度升温。

Description

热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定影(heat-fixing)装置,适合用于在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等中使用的通过加热使未定影色剂定影的热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这类热定影装置使用例如曝光装置和转印辊进行加热和加压,以使付着在纪录纸张上的色剂定影。以往,作为这类热定影装置,提出有使用感应加热的热定影装置。
上述使用感应加热的热定影装置通过对励磁(exciting)线圈通电高频电流,以感应磁场的作用感应加热发热带等被配置在励磁线圈附近的加热部件。然后使用被感应加热的加热部件来加热纪录纸张上的色剂,使其定影。与使用卤素灯的热定影装置相比,使用感应加热的热定影装置能够仅对发热体进行选择性加热,从而可以提高发热效率来缩短热定影装置的启动时间,以使整个装置的消耗功率降低,或实现更高的速度。
在热定影装置中加热部件的温度升高得过高的话有可能损坏,因此,需要防止加热部件的过度升温。特别是在使用感应加热的热定影装置中,由于可以使加热部件急剧升温,因而防止过度升温的技术尤为重要,已有多种办法被提出。在未审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8-190300号公报(专利文件1)公开的热定影装置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专利文件1所公开的热定影装置在安装在引导器1上的磁性金属膜2内部设置了由支撑部件3支撑的励磁线圈4,使加压辊5一边压靠在磁性金属膜2上,一边旋转。在这样的状态下,向加压辊5和被驱动的磁性金属膜2之间的钳口(nip)区域传送纪录纸张6,使纪录纸张6上的未定影色剂7定影。此时根据在励磁线圈4中流过的电流和电压计算磁性金属膜2的电阻率,并根据计算出的电阻率检测温度。然后,通过根据检测出的温度控制向励磁线圈4供给的电源的占空比,来进行温度控制。
通过以此方式进行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温度控制,由于能够高精度跟踪加热部件的温度变化,从而可以将加热部件的过度升温防止于未然。而且,由于可以根据在励磁线圈4中流动的电流检测温度,与温度传感器的情况相比,获得的检测结果更接近于加热部件的实际温度,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加热部件的过度升温。
另外,也适用于应付由于空间的限制而在加热部件附近无法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也就是说,在远离加热部件的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如果发热部件由于异常状态而停止旋转的话就无法检测其温度,所以加热部件温度会过度升温。使用专利文件1所公开的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件1的热定影装置的问题在于,由于是通过计算励磁金属膜的电阻率并根据计算出的电阻率检测温度的,所以运算量增大并且电路结构复杂化。而且,如果励磁金属膜的质量上有偏差,则在检测温度和实际温度之间发生差异,因此,该热定影装置在防止励磁膜的过度升温方面有所不足。
另外,既使励磁线圈被配置在励磁金属膜附近,励磁金属膜的热量向励磁线圈传导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量,并且励磁金属膜和励磁线圈的温度不一定会相同。
也就是说,励磁金属膜在短时间内被加热,而励磁线圈不能在短时间内被加热。于是,会发生励磁金属膜的温度与励磁线圈的温度不同的情况。例如,在刚升温之后,励磁金属膜为预定的定影温度,而励磁线圈却为室温。另一方面,在使用了较长时间之后,由于励磁金属膜的热量向励磁线圈充分传导,因此励磁金属膜和励磁线圈的温度均为相同的定影温度。
励磁线圈的温度不同致使励磁线圈的电阻变化,以及励磁线圈的芯的导磁率的变化。于是,励磁线圈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不仅依靠于励磁金属膜的温度,还受其它因素的较大影响。因此,难以正确地测定励磁金属膜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定影装置,无论是诸如刚升温之后还是连续操作时,与操作模式的差异无关都能够以简单结构高精度地跟踪加热部件的升温,和能够将加热部件的过度升温回避于未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具有通过感应磁场对加热部件进行感应加热,使被加热图像在纪录纸张上定影的多种操作模式的热定影装置包括:励磁电路,根据与所述操作模式对应的设定功率,提供高频电流;以及励磁线圈,由于所述励磁电路提供高频电流而产生感应磁场;其中所述励磁电路根据所述设定功率来设定有关操作状态量的阈值,并将提供高频电流时的操作状态量与所述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停止或抑制高频电流的供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热定影装置的结构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热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热定影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用来说明热定影装置的感应加热的操作的图;
图5是从图3的箭头E方向示意热定影装置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励磁电路的结构的连接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励磁电路中的驱动频率和输入功率之间的关系的特性曲线图;
图8是说明实施例1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9A是表示随着实施例1的热定影装置的操作,设定功率变动的图;
图9B是表示随着实施例1的热定影装置的操作,测定温度变动的图;
图9C是表示随着实施例1的热定影装置的操作,控制频率变动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的励磁电路的结构的连接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的励磁电路中的驱动频率和检测电压之间的关系的特性曲线图;
图12A是表示随着实施例2的热定影装置的操作,设定功率变动的图;
图12B是表示随着实施例2的热定影装置的操作,测定温度变动的图;
图12C是表示随着实施例2的热定影装置的操作,检测电压变动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的励磁电路的结构的连接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4的励磁电路的结构的连接图;以及
图15是说明实施例5的热定影装置的操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热定影装置中存在预热(warm-up)模式或定影操作模式等多种操作模式,并且由励磁电路向励磁线圈提供的功率和加热部件向励磁线圈传导热量的程度按每种操作模式不同。本发明的发明人着眼于此,考虑到可以通过按每种操作模式设定用于判定是否发生过度升温的阈值,并且使用为在每种模式中提供恒定的功率而变化的励磁线圈内的变化状态量,和根据每个部件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励磁线圈内的操作状态量(例如,开关频率或施加的电压等)进行阈值判定,并且停止或抑制电流的供给而以简单的结构防止加热部件的过度升温,而做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当对供给功率值不同的多种操作模式设定不同的阈值,并保持功率恒定和对励磁线圈提供高频电流时,使用对应于该功率值的阈值对例如实际提供给励磁线圈的高频电流的频率或施加的电压等进行阈值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停止或抑制高频电流的供给。
作为优选的供给停止(抑制)控制的例子,在例如预热期间等升温速度较快的模式下,对提供给励磁线圈的高频电流的频率或施加的电压进行阈值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切断高频电流的供给,而在例如定影操作期间等温度变化缓慢的模式下,则使用恒温器的特性切断高频电流的供给。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1)整体结构
图2表示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在成像装置10中,从曝光部分11输出对应图像信号的4柱激光束12Y、12M、12C和12Bk。由此,通过激光束12Y、12M、12C和12Bk在感光体13Y、13M、13C和13Bk上分别形成潜像。显影单元14Y、14M、14C和14Bk通过对感光体13Y、13M、13C和13Bk上的潜像付着色剂而使其显影。上述感光体和显影单元的组合有Y、M、C、Bk的4对,而且显影单元14Y、14M、14C和14Bk内部分别包含黄、洋红、青和黑4种色剂。对于表示各种颜色的上述部件的号码分别注上Y、M、C、Bk。
形成在感光体13Y、13M、13C和13Bk上的4色色剂图像18被重叠在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上,所述中间转印带15由支撑轴支撑着往图中的箭头方向移动。该所产生的色剂图像18在二次转印辊16的位置被转印在纪录纸张17上。
二次转印辊16被配置在与中间转印辊15邻接的位置。二次转印辊16通过以压靠中间转印带15的状态夹住纪录纸张17并施加电场,使重叠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色剂图像18转印在纪录纸张17上。送纸单元19在适当的时机送出纪录纸张17。
转印了色剂图像18的纪录纸张17被送向热定影装置20。热定影装置20通过对转印了色剂图像18的纪录纸张17以170℃的定影温度加热并加压,从而将色剂图像18定影在纪录纸张17上。
图3表示实施例1的热定影装置20的结构。热定影装置20包括:发热辊21,由旋转轴(未示出)可旋转地被支撑;加压辊22,在与发热辊21之间将纪录纸张17夹住并压靠;以及励磁单元23,沿发热辊21的外围表面被配置,且其内部具有用于感应加热发热带21d的励磁线圈24,所述发热带21d用作配置在发热辊21表面上的发热部件。
因此,本实施例的热定影装置20采用了在发热辊21的外部设置励磁单元23,且由外部励磁单元23感应加热发热辊21的发热带21d的结构。
接下来详细说明发热辊21、加压辊22和励磁单元23的结构。发热辊21为层叠结构,以绝缘材料的磁性层21b和具有高断热性和高弹性的海绵层21c在由铝等形成的空心芯棒21a上重叠而形成。发热辊21的表面上设置发热带21d。在发热带21d,作为感应发热层的铝基材上依序形成弹性层和分离层。发热带21d由配置在励磁单元23内的励磁线圈24的感应磁场被感应加热。
在本实施例,发热层采用了导电性较高的铝,且后述的磁气电路也具有良好的特性。因此,本实施例具有如下特性,即,由于发热层的升温,励磁线圈24的阻抗实数成分往增加的方向明显变化。发热带21d的材料并不限于铝,也可以采用铜、银或金等高导电性材料。或者,可以采用其导电性已得以改善的材料,如与高导电材料相结合的树脂或类似绝缘材料。也可以采用具有预定厚度(如,大于或等于30μm)的镍等具有中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使用上述材料中的任意材料,根据设置可以具有与铝相同倾向的阻抗温度特性。
发热带21d既可以是粘着在海绵层21c上以形成一体结构,又可以是只嵌合在海绵层21c外围表面上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将感应加热层直接形成在海绵层21c上面。
加压辊22包括芯22a和硅橡胶层22b,并对发热带21d压靠以形成定影钳口。加压辊22由装置主体的驱动部件(未示出)被旋转。由此发热辊21从动旋转,夹在发热辊21和加压辊22之间的纪录纸张17往图中的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此时,通过由发热带21d加热并由发热辊21和加压辊22施加压力,纪录纸张17上的色剂图像18被定影。
励磁单元23整体的断面呈示圆弧形状。在励磁单元23的外围表面设置背面芯25,且在内围表面设置线圈支撑部件26,在背面芯25和线圈支撑部件26之间设置励磁线圈24。
通过将绝缘了表面的导线构成的预定数量的线材成捆,将其往发热辊21的轴方向伸延并围绕来形成励磁线圈24。换而言之,通过沿发热带21d的周方向使线束彼此密着地围绕以覆盖发热带21d而设置励磁线圈24。励磁线圈24的端部出现重叠线束引起的突出,作为整体形成象马鞍的形状。励磁线圈24从发热带21d的外围表面具有约3mm间隔地被配置。
因此,由于励磁线圈24被配置在离发热带21d非常接近的位置,发热带21d升温时,励磁线圈24的温度随其高跟踪精度地上升。
背面芯25主要由例如铁氧体构成,包括:配置在线圈围绕的内围表面的中心芯25a;具有拱形形状的拱形芯25b;以及配置在励磁线圈24外周的尖端芯(front core)25c。正如从图3的箭头E方向看的图5所示,预定数量(例如,7个)的拱形芯25b在励磁线圈24的背面保持间隔地被配置。分别组合不同材料来构成在轴方向连续的中心芯25a、尖端芯25c和拱形芯25b。除铁氧体之外,背面芯25的材料优选的有坡莫合金等具有高导磁性和高电阻性的材料。
由PEEK(聚醚醚酮)材料或PPS(聚苯亚硫酸盐)材料等耐热温度较高的树脂构成,且其厚度为1.5mm的线圈支撑部件26支撑励磁线圈24。
除了该结构,热定影装置2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8。温度传感器28被配置在发热辊21脱离励磁单元23的位置,且可以检测感应加热后的发热带21d的温度。
在此使用图4和图5说明励磁单元23对发热带21d的感应加热操作。
励磁电路30(图5)向励磁线圈24提供具有预定频率的高频电流。此频率优选的是根据发热带21d的基材材质,从大约20至100kHz的频率范围中选出。例如,发热带21d是铝基材时,选择约60kHz的频率。励磁电路30根据从温度传感器28获得的温度信号控制向励磁线圈24提供的高频电流的功率,以使发热带21d的表面温度达到预定定影温度(例如,170℃)。
励磁线圈24由于来自励磁电路30的高频电源而产生的磁通,如图4中的虚线M所示,从尖端芯25c穿过发热带21d到达磁性层21b。由于磁性层21b的磁性,磁通M在磁性层21b内往圆周方向穿过。随后,磁通M再穿过发热带21d,并形成经过中心芯25a的环形交变磁场。上述磁通的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在发热带21d的基材层流动,从而产生焦耳热。由于磁性层21b具有绝缘性,而不被感应加热。
由于磁通M没有达到发热辊21的芯21a,所以感应加热能量不会直接用于芯21a的加热。而且,由于使用隔热性很高的海绵层21c支撑发热带21d,所以发热带21d的热量流失量较少。于是,被加热的部分的热容量较小,导热性也较小,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发热带21d上升至期望的温度(例如,定影设定温度)。
(2)励磁电路的结构
图6表示励磁电路30的结构。励磁电路30把将通过商业电源31用整流元件32进行整流,并通过平滑化电路33使其平滑而得到的直流电源或脉动电源提供给变换器34。变换器34通过驱动开关元件35和36来产生高频电流,并将其提供给励磁线圈24。由此,由励磁线圈24产生高频磁场,即感应磁场,发热带21d被感应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励磁线圈24与谐振电容器37直接串行连接,故变换器34呈示SEPP(单端推挽)变换器结构。因此,励磁电路30构成为由交流恒压电源驱动作为负荷的具有励磁线圈24和作为电容器的谐振电容器37的LCR串联谐振电路的电路。该电路有如下优点:对于励磁线圈24的阻抗实数成分较小的负荷(例如,小于或等于2Ω),通过以接近于LCR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0的频率驱动,而能够获得更大的输入功率。此外,由于LCR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0为峰值的如图7的中以实线表示的谐振的Q增大,呈示输入功率对于频率急剧变动的输入功率特性。
在此,由于在发热带21d的温度上升时励磁线圈24的电阻实数成分就增大,励磁线圈24和谐振电容器37的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的Q就变小,因此如图7的虚线所示,输入功率特性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控制器24根据预热模式时或定影模式时等各种模式指定功率设定部41的设定功率。功率设定部41设定与模式相应的功率值,并向频率控制部40送出。
在此功率设定部41根据由温度传感器28检测出的温度校正(correct)设定功率值。例如,即使定影模式时的设定功率值为500W,且目标定影温度为170℃,当温度传感器28测定出的温度为160℃时,也将稍微大于500W的校正设定功率值发送给频率控制部40。
频率控制部40通过根据设定功率值和电流检测部38检测的电流值对开关元件35和36的开关频率进行控制来使供给给励磁线圈24的功率为设定功率。也就是说,频率控制部40控制开关频率,以使输入电流值为预定的值。
具体来讲,利用图7所示的输入功率的频率特性。也就是说,不将励磁电路30的操作点设置在励磁线圈24和谐振电容器37的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0上,而设置在离谐振频率f0靠近高频方向或靠近低频方向的位置。随后,在输入功率因驱动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区域中使用励磁电路30。在本实施例,如图7中以频率区域A或频率区域B的箭头所示,使操作点往高频方向移动。然后在加大功率时使开关频率变小,而在减少功率时使开关频率变大。
在如图7中以频率区域C或频率区域D的箭头所示,如果励磁电路30的操作点从谐振频率往低频方向移动,则开关频率的大小和输入功率的大小的关系颠倒即可。
受到频率控制部40控制的开关频率向阈值判定部43送出。由阈值设定部44根据设定功率而设定的阈值被输入到阈值判定部43。如图7所示,根据输入功率和转换器34与励磁线圈24的温度频率特性,阈值设定部44进行阈值的设定。
由于在图7中以实线表示的低温下的输入功率的频率特性在温度上升时变成在图7中以虚线表示的高温下的输入功率的频率特性,所以为了使输入功率恒定(也就是将供给给励磁线圈24的功率维持在设定功率),而考虑到有改变开关频率的需要。如本实施例,在将励磁电路30的操作点移动到励磁线圈24和谐振电容器37的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0的高频方向时,在开关频率小于
f a = f 0 ( 1 2 Q + 1 4 Q 2 + 1 )
的频率区域A和大于该等式的频率区域B使输入功率恒定的频率控制部40的操作不相同。频率区域A用于需要输入大功率的模式,且以越是高温越降低频率的方式操作,而在用于需要输入小功率的模式的频率区域B,以越是高温越提高频率的方式操作。按每个模式中的每个功率电平设定相应于识别为过度升温的温度的频率的阈值。
在将励磁电路30的操作点移动到励磁线圈24和谐振电容器37的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0的低频方向时,在开关频率大于
f c = f 0 ( 1 2 Q - 1 4 Q 2 + 1 )
的频率区域C和小于该等式的频率区域D使输入功率恒定的频率控制部40的操作不相同。频率区域C用于需要输入大功率的模式,且以越是高温越提高频率的方式操作,而在用于需要输入小功率的模式的频率区域D中,以越是高温越降低频率的方式操作。并且,按每个模式中的每个功率电平设定相应于识别为过度升温的温度的频率的阈值。实际上,阈值设定部44为其中存储有与设定功率电平对应的阈值的ROM(只读存储)表。
阈值判定部43对由频率控制部40控制的开关频率和相应与当前供给的功率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本实施例,在将励磁电路30的操作点移动到励磁线圈24和谐振电容器37的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高频方向的情况下,如果是在需要输入大功率的频率区域A的操作,且比较的结果为开关频率小于或等于阈值时,则阈值判定部43向频率控制部40送出指示对开关元件35和36进行关闭控制的比较判定信号。而如果是在需要输入小功率的频率区域B的操作,且比较的结果为开关频率大于或等于阈值时,则阈值判定部43向频率控制部40送出指示对开关元件35和36进行关闭控制的比较判定信号。由此可以回避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
在将励磁电路30的操作点移动到励磁线圈24和谐振电容器37的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低频方向时,如果是在需要输入大功率的频率区域C的操作,且比较的结果为开关频率大于或等于阈值时,则阈值判定部43向频率控制部40送出指示对开关元件35和36进行关闭控制的比较判定信号。而如果是在需要输入小功率的频率区域D的操作,且比较的结果为开关频率小于或等于阈值时,则阈值判定部43向频率控制部40送出指示对开关元件35和36进行关闭控制的比较判定信号。
尤其在发热带21d采用铝或铜等低电阻金属材料时等励磁线圈24的感应电阻即阻抗的实数成分较小的情况下(例如,小于或等于1Ω),由于励磁线圈24和谐振电容器37的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的Q变大,所以输入功率因随温度而变化的Q的变化而产生急剧的变化。因此,能够很容易地检测开关频率的变化,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跟踪检测发热带21d的温度变化不会产生检测温度的时间延迟。
本实施例中,在要停止励磁电路30的操作时,送出对开关元件35和36指示进行关闭控制的比较判定信号,但是,操作停止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停止向开关元件35和36的驱动件(未示出)的供电,或可以使用继电器切断向励磁电路30的商业电源31的输入、向转换器34的直流电源的输入或向开关元件35和36的驱动件的供电。
接下来使用图8、图9A、图9B和图9C来说明热定影装置20的操作。
热定影装置20在步骤ST1开始处理之后,在步骤ST2使用温度传感器28测定温度,在步骤ST3判定测定出的温度是否小于预定温度。在测定温度小于预定温度时,就前进入步骤ST4,由功率设定部41设定最大功率,在随后的步骤ST5由阈值设定部44作为判定阈值设定相应于该最大功率的最大阈值th1,然后处理流前进入步骤ST6。
在步骤ST6,使用在步骤ST5设定的判定阈值和控制对象量(the amountsubject to control)(也就是,作为控制基准的操作状态量)进行阈值判定。实际上,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由频率控制部40产生的开关频率作为控制对象量,故在步骤ST6使用阈值判定部43对开关频率和判定阈值th1进行比较。在本实施例,由于是在经步骤ST4后设定了最大功率的模式中,在图7所示的频率区域A进行操作,因此,在阈值判定结果为开关频率小于或等于判定阈值th1时,经过步骤ST7(等候经过预定时间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T8进行与步骤ST6同样的处理。
然后,在步骤ST6和步骤ST8均得到肯定结果时,就判定为发热带21d处于过度升温状态,处理流进入步骤ST13,停止由励磁电路30向励磁线圈24的电流供给操作。相对于此,在步骤ST6或步骤ST8的任一者得到开关频率大于判定阈值的判定结果时,就返回到步骤ST2。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热定影装置20,在高频电流的频率为小于或等于阈值时不是立即停止向励磁线圈24的高频电流的供给,而是以预定时间(例如,0.1秒)间隔进行阈值判定,基于多次(例如,2次)的判定停止电流的供给。换而言之,在预定时间继续得到指示开关频率小于或等于阈值的判定结果时,才停止电流的供给。
由此,可以有效地回避对于发热带21d的不会产生损害的范围内的过度升温进行没有必要的停止电流供给的问题。更具体而言,能够防止由于噪声的影响而错误检测为过度升温的缺陷。另外,还可以回避在切换模式时控制对象量瞬时超过阈值时的错误操作。另外,采用上述方式时,即使将用于切断电源的阈值设定成接近于通常操作范围的数值时,也能够防止因错误判定而引起电源切断,从而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引起的损害。
而且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阈值判定中设定了从得到最先的肯定结果到实际的停止电流供给的最小的等候期间,所以可以在该期间内计算指示开关频率为小于或等于阈值的判定结果的继续期间和阈值的乘积,或者开关频率的时间积分。总之是计算对操作状态量乘以时间次元(dimension)而获得的量(也就是,运算量=功率×时间)。也就是说,操作状态量与功率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而该运算量与热量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因此以该运算量至少对应于发热带21d的最低温度建立对应关系。并能够更精确地测定发热带21d的温度变化。因此,可以设定成仅在发热带21d被输入预定热量而变为预定温度(例如,在后边实施例中说明的恒温器的供给停止温度)时,才执行电流切断。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步骤ST13最优选的方式,说明了停止电流的供给的处理。但是,也可以在步骤ST13进行抑制电流供给的处理,以使防止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引起的损害,来代替停止电流的供给。
在此,步骤ST2至步骤ST8的处理循环相当于图9A、9B和9C的预热期间(也就是预热模式)的处理。也就是说,在由温度传感器28测定发热带21d温度的同时,以最大功率W1进行发热带21d的感应加热,直到低于定影温度(例如,170℃)的预定温度(例如,150℃)。此时由于发热带21d的发热层的电阻率由升温而变化,为了供给恒定的最大功率W1,就需要降低频率f。本实施例中,励磁电路30通过根据温度的升高使频率f降低,来维持最大功率W1(例如,W1=1000W)同时使发热带21d升温。
具体而言,在预热期间频率控制部40以维持最大功率W1的频率f1开始驱动开关元件35和36。在该预热期间,虽然发热带21d的温度急剧上升,但是由于相关于导热速度的原因,励磁线圈24的升温速度低于发热带21d。在这样的状态下,为了向励磁线圈24提供恒定的功率,频率控制部40与仅由发热带21d引起的阻抗变化相应地降低高频电流的频率。
阈值判定部43在预热期间使用的阈值th1与仅由发热带21d引起的阻抗变化相对应。
然后,如图9B所示,在频率仍然大于与功率W1对应的阈值th1的状态下到达预定温度T1时,在时刻t1结束预热期间,也就是在步骤ST3得到否定结果,而处理流进入步骤ST9。
另一方面,如图9C所示,如果在到达预定温度T1之前的时刻tA频率小于或等于阈值th1的话,就表示发热带21d的温度过度升温并超过容许温度,于是处理流从步骤ST8进入步骤ST13,停止转换器34的操作,停止向励磁线圈24的电力供给。
在热定影装置20结束步骤ST2至步骤ST8的预热期间并进入步骤ST9时,它就进入定影操作状态(也就是定影操作模式)并基于温度传感器28的测定温度进行反馈控制。这通过使电力设定部41对用于定影操作期间的目标温度T2和测定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其差异对定影操作期间的设定功率W2进行微调整后向频率控制部40送出设定功率W2来完成。
在步骤ST10,阈值设定部44计算出与定影操作期间的设定功率T2对应的控制对象量(在本实施例中,频率的判定阈值th2)。另外,在步骤ST11判定操作模式(例如,保温操作模式、薄纸打印模式、普通纸打印模式和厚纸打印模式等)并还测定环境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未示出)测定该环境温度。并在步骤ST12中,参考环境温度来设定与操作模式相对应的阈值。
在此考虑到环境温度越低,励磁线圈24的温度越成比例地低于发热带21d的温度。接着,设定出例如环境温度越低,越容易停止供电的阈值。通过这样的方式,根据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能够更可靠地停止电流的供给。由于实际上在低温环境时和高温环境时需要改变供给给励磁线圈24的功率值,通过根据这些功率值改变阈值,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
在如上设定定影操作期间使用的阈值之后,热定影装置20进入步骤ST6。然后,与预热期间同样地进行阈值判定,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定影操作期间的必要功率W2较小,因此需要考虑到温度变化和开关频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与预热期间相反。也就是说,在恒定功率下的开关频率为大于或等于阈值th2时,就停止向励磁线圈24的供电以防止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在图8的ST6和ST8所述的条件式的不等号是根据本实施例的预热期间的操作说明而记述的,但是并不限于此,其根据控制对象量的特性,在ST5和ST12的阈值计算出的同时被确定。也就是说,判定阈值含有判定时的不等号的方向。在定影操作期间,励磁线圈24的温度就等于发热带21d的温度。为在这样的状态下向励磁线圈24提供恒定功率,频率控制部40根据发热带21d和励磁线圈24引起的阻抗变化来改变高频电流的频率。
另外,阈值判定部43在定影操作期间使用的阈值th2也与在预热期间使用的阈值th1不同,是与发热带21d和励磁线圈24引起的阻抗变化相对应的阈值。
在图9A、图9B和图9C中表示该定影操作期间的设定功率W2、温度传感器28的测定温度、开关频率和判定阈值th2的关系。另外,在图9A、图9B和图9C中为了简单说明,表示的是定影操作期间的操作模式假定为保温操作模式、薄纸打印模式、普通纸打印模式和厚纸打印模式中的任何一种,与该操作模式对应的设定功率为W2,且与该设定功率对应的判定阈值为th2的情况。
如图9A、图9B和图9C所示,在时刻t2的测定温度达到定影操作时的目标温度T2时,设定功率就变为W2,且开关频率受到控制,以使维持该功率。在定影操作时,在发热辊21正常旋转且配置在励磁单元23下级的温度传感器28能够检测发热带21d的温度时不会发生问题。然而,在例如发热辊21停止,或温度传感器28上付着了尘埃时,就有可能发生即使与励磁单元23相对的部分的发热带21d已达到过度升温,而温度传感器28却检测不到的状况。
然而,在本实施例的热定影装置20中,即使处于上述情况下,在发热带21d升温时,被设置得非常靠近它的励磁线圈24的温度也随其上升。此时,由于频率控制部40要使供给功率维持恒定值W2,频率就如图9C所示地上升。不久在时刻tB的频率为大于或等于对应于供给功率W2的阈值th2时,阈值判定部43判定出发热带21d处于过度升温状态,频率控制部40对转换器34进行关闭控制。由此,向励磁线圈24提供的高频电流被停止。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在向励磁线圈24提供高频电流的励磁电路30中设定分别与各模式的供给功率对应的多个阈值,通过对向励磁线圈24提供设定功率所需的高频电流的频率和与其相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来检测过度升温并停止电流供给,从而能够实现在所有模式中可靠地回避因加热部件(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而引起变形的热定影装置20。并且,仅以设置一个对操作状态量和阈值进行比较的比较器的简单结构,就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另外,通过在热定影装置20中应用本发明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该装置利用沿发热辊21的外围表面设置的励磁单元23的励磁线圈24对设置在发热辊21表面的作为加热部件的发热带21d进行感应加热。即,在这种热定影装置20中发热带21d和励磁单元23之间的间隔非常小,并且由于空间的限制使得很难将温度传感器配置在实际发热的部分近旁,然而由于根据对位于发热带21d非常近的位置的励磁线圈24提供的高频电流的频率和施加的电压检测出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并停止高频电流的供给,因此在由励磁线圈24从外侧加热配置在发热辊21表面上的加热部件时,可以有效地回避因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而引起的损坏。
(实施例2)
在与图6对应的部分赋与相同标记的图10中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励磁电路50的结构。励磁电路50是在实施例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20中替代励磁电路30被使用的。
在实施例1的励磁电路30的情况下,检测到向励磁线圈24提供恒定的功率所需的高频电流的频率的变化,并停止向励磁线圈24的电流供给。相比之下,本实施例的励磁电路50则是检测到向励磁线圈24提供恒定的功率所需的施加电压的变化,便停止向励磁线圈24的电流供给。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采用施加的电压作为构成控制基准的操作状态量,来替代开关频率。但是,用来检测施加的电压的电路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励磁电路50,在其它的各种结构的电路中也可以实施。
励磁电路50在电压检测部51检测出施加在励磁线圈24的电压,并向阈值判定部52送出检测结果。功率设定部54设定由控制器55指定的相应于每种操作模式的功率值,并将其向频率控制部56和阈值设定部53送出。阈值设定部53包括存储表,向阈值判定部52送出与功率值对应的阈值。阈值判定部52的判定结果被送出到频率控制部56。
频率控制部56基于由电流检测部38得到的电流值来改变转换器34的开关频率,以使向励磁线圈24提供的功率变为功率设定部54设定的值。
而且,在从阈值判定部52得到指示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阈值的判定结果时,频率控制部56关闭转换器34。也就是,通过关闭开关元件35和36,频率控制部56停止向励磁线圈24的供电。
现在将使用图11、图12A、图12B和图12C来说明本实施例的热定影装置20的操作。图11是表示开关频率和电压检测部51检测出的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图。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以大致恒定的电压驱动励磁线圈24和谐振电容器37的串联谐振电路,所以对于伴随着升温的阻抗实数成分的增加,电压检测部51检测出的电压在所有频域减少。在热定影装置20预热期间,频率控制部56维持最大功率W1的频率f1开始驱动开关元件35和36。在该预热期间,发热带21d的温度急剧上升,但由于相关于导热速度的原因,励磁线圈24的升温速度低于发热带21d的。频率控制部56为在这样的状态下向励磁线圈24提供恒定功率,与仅起因于发热带21d的阻抗变化相应地降低高频电流的频率。此时,如图11的箭头A和图12C所示,当开关频率减少时,电压检测部51检测的施加的电压也会减少。
然后,在施加的电压仍然大于与功率W1相应的的阈值th3的同时达到预定温度T1时,在时刻t 1结束预热期间。另一方面,如果在达到预定温度T1之前的时刻tC施加的电压小于或等于阈值th3,频率控制部56就停止转换器34的操作并停止向励磁线圈24的电流供给。
阈值判定部52在预热期间使用的阈值th3是与仅由发热带21d引起的阻抗变化对应的值。
从由温度传感器28得到的温度到达预定温度T2的时刻t2,热定影装置20就进入定影操作期间,并从该时刻t2将设定功率切换为W2。此时由阈值判定部53设定对应于功率W2的阈值th4,并将其送到阈值判定部52。
阈值判定部52在定影操作期间使用的阈值th4与在预热期间使用的阈值th3不同,是与由发热带21d和励磁线圈24引起的阻抗变化对应的值。
在定影操作期间,阈值判定部52一直使用对励磁线圈24施加的电压和阈值th4进行阈值判定,在施加的电压小于或等于th4的时刻tD指示频率控制部56关闭转换器34。由此能够防止定影操作期间中的由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引起的变形。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结构,在向励磁线圈24提供高频电流的励磁电路50中,配置了与各操作模式中提供的功率对应的多个阈值,并通过将向励磁线圈24提供为维持设定功率值所需的高频电源时对励磁线圈24施加的电压和与其对应的阈值比较来检测过度升温并停止供电,与实施例1同样地能够实现在所有模式中可靠地回避因加热部件(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引起的变形的热定影装置。
(实施例3)
与图6对应的部分赋与相同标记的图13表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励磁电路30的结构。该励磁电路30在实施例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20中用来替代励磁电路30。本实施例的热定影装置20经过恒温器60向励磁线圈24供给由转换器34得到的高频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2个恒温器60在背面芯25的中心芯25a的轴方向被安装成级联配置连接状。但是,恒温器60的数目和安装位置并不限于此,只要安装在能检测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的位置即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恒温器60在内置温度敏感双金属部件的温度到达例如190℃时就切断两端的电流。恒温器60在电路上的配置位置也不必在励磁线圈24的紧接前部。只要配置在励磁电路的操作停止的位置即可,可以切断向开关元件35和36的驱动件(未示出)的供电,也可以切断向励磁电路30的商业电源或转换电路34的直流电流的输入。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阈值设定部44和阈值判定部43按每个设定电流来设定用于切断功率的阈值,对该阈值和频率控制部40的开关频率进行比较,并在开关频率满足预定条件时停止向励磁线圈24的供电。
但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阈值设定部44仅设定与预热时的供给电流W1(图9A)对应的阈值th1(图9C),并且阈值判定部43仅在预热时使用该阈值th1和开关频率进行比较阈值判定。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热定影装置20中,在预热期间基于在功率恒定的状态下供给励磁线圈24的高频电流的频率,检测出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根据该阈值判定结果停止供电。另一方面,在定影操作期间通过恒温器60的电路断开来防止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热定影装置中,在发热带21d急剧升温的预热期间适用通过频率的阈值判定的过度升温判定和电源停止处理,能够对于急剧的升温高精度地跟踪检测异常过热并切断电源。另一方面,在发热带21d升温缓慢的定影操作期间则适用通过恒温器60的电源停止处理。由此能够实现无论是预热期间还是定影操作期间都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的热定影装置。
另外,通过让恒温器60承担响应于定影操作期间的过度升温而停止电流供给的操作,能够降低阈值判定部43和阈值设定部44的处理量,从而能够相应地简化励磁电路30的结构。
(实施例4)
与图10对应的部分赋与相同标记的图14表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励磁电路50的结构。励磁电路50是用来替代实施例1中所述的热定影装置20中的励磁电路30。励磁电路50设定成通过恒温器70向励磁线圈24提供由转换器34得到的高频电流。这些恒温器70的配置位置和特性是与实施例3的恒温器60相同的。
阈值设定部53和阈值判定部52基本上与实施例2相同按每个设定电流设定用于切断供电的阈值,对该阈值和电压检测部51检测的向励磁线圈24施加的电压进行比较。在施加的电压为小于或等于阈值时停止向励磁线圈24的电流供给。
但是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阈值设定部53仅设定与预热的供给电流W1(图12A)对应的阈值th3(图12C),并且阈值判定部52仅在预热时使用该阈值th3和施加的电压进行阈值判定。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热定影装置20中,基于在功率恒定的状态下向励磁线圈24施加的电压,检测出预热期间的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并根据该阈值判定结果停止电流的供给。另一方面,在定影期间则通过恒温器70的电路断开来防止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热定影装置20中,在发热带21d急剧升温的预热期间适用通过施加电压的阈值判定的过度升温判定和电源停止处理,能够对于急剧的升温高精度地跟踪检测异常过热并切断电源。另一方面,在发热带21d升温缓慢的定影操作期间则适用通过恒温器70的电源停止处理。由此能够实现无论是预热期间还是定影操作期间都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的热定影装置。
另外,通过让恒温器70承担响应于定影操作期间的过度升温而停止电流供给的操作,能够降低阈值判定部52和频率控制部56的处理量,从而能够相应地简化励磁电路50的结构。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3和4中说明了通过励磁电路30或50防止预热期间的加热部件(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以及通过恒温器60或70防止定影操作期间的过度升温的情况。然而,在本实施例建议由励磁电路30或50防止预热期间和定影操作期间的过度升温,并且由恒温器60或70来防止定影操作期间的过度升温的定影装置。
具体来讲是如实施例1和2所述,采用由励磁电路30或50对分别对应于预热期间和定影操作期间的阈值进行判定,在预热期间和定影操作期间都由励磁电路30或50切断电源的结构。另外,通过提供恒温器60或70,在定影操作期间还可以由恒温器60或70来切断电源。
由此,在预热期间能够由励磁电路30或50来防止过度升温,而在定影操作期间则能够由励磁电路30或50和恒温器60或70的双方来防止过度升温。其结果是,与实施例1至4相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定影操作期间的过度升温。
假设例如在定影操作期间,出现由于发热辊21停止或异物付着在温度传感器28等某种原因而发生温度传感器28不能正确地检测被加热的发热带21d的表面温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发热带21d温度的急剧上升,有可能引起发热带21d表面的变形。在这种升温状态下,发热带21d的升温速度可以是高至例如15℃/秒。这样,通过热量传导来操作的非接触性恒温器60或70,由于恒温器60或70的双金属达不到切断设定温度(例如,200℃),从而无法切断电路。
然而,即使是如上的在定影操作期间发生急剧的升温情况下,也可以由励磁电路30或50停止向励磁线圈24的电流的供给,因此能够将发热带21d的过度升温防止于未然。当然,在发热带21d的温度缓慢上升时,由恒温器60或70来停止向励磁线圈24的电流的供给。
在本实施例中,励磁电路30或50的电流供给停止温度被设定为高于恒温器60或70的电流供给停止温度。换而言之,如图15所示,定影操作期间的阈值被设定成作为阈值判定的结果停止电流的供给时的发热带21d的温度K1高于恒温器60或70的电流供给停止温度K2。在图15中,曲线C1表示作为操作状态量的控制或检测的结果而识别出的发热带21d的温度变化,曲线C2则表示恒温器60或70的温度变化。
也就是说,励磁电路30或50减小因瞬时的异常高温而损伤发热带21d的可能性,而恒温器60或70则减小略低于异常高温的温度在相对较长时间继续时损伤发热带21d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可以实现考虑了因发热带21d实际的过度升温而引起的损伤的电流供给停止处理。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发热带21d的温度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超过温度K2,故恒温器60或70在时刻td切断电流供给。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以预定时间间隔进行阈值判定,并基于预定次数的判定执行电流切断。换而言之,在肯定电流供给停止的执行的判定结果继续预定时间后才停止电流供给。例如图15所示,虽然在时刻ta的阈值判定得出的是肯定电流供给停止的执行的判定结果,但是在经过预定时间段(Tdur)之后的时刻tb的阈值判定没有得出肯定电流供给停止的执行的判定结果。于是,在该时刻tb不会停止电流的供给。由此能够回避在实际上损伤发热带21d的可能性不大的短时间过度升温时由于跟踪精度良好的励磁电路30或50进行的不必要的供电停止。并且,仅在有可能损伤发热带21d时有效地停止电流的供给。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设定了从由阈值判定得到首次肯定结果到实际停止电流的供给之间的最小等候期间,故可以在该期间内计算指示开关频率为小于或等于阈值的判定结果的持续期间与阈值的乘积,或开关频率的时间积分。总之,计算出操作状态量乘以时间次元的量(也就是,运算量=功率×时间)。由此能够更正确地预测发热带21d的温度变化。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除了实施例1和2的励磁电路30或50之外还提供恒温器60或70,与实施例1至4相比,能够实现更可靠地防止定影操作期间的过度升温的热定影装置。
(其它实施例)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转换器34具有所谓的SEPP(单端推挽)结构的情况,但转换器34的电路结构并不限于此。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高频电流的频率或施加的电压作为阈值判定对象的操作状态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下面与励磁线圈24和发热带21d的升温以及励磁线圈24的阻抗变化一起,对作为阈值判定的对象可以采用的操作状态量进行详细的说明。
尽管励磁线圈24被配置在发热带21d的附近,但是在发热带21d温度短时间内升温的时候,励磁线圈24的温度也不会急剧上升。在这种短时间的升温时,发热带21d升温而发热带21d的电阻值增大,然而励磁线圈24的直流电阻值却不变化。此时,励磁线圈24的阻抗的感应电阻成分发生变化。例如,在使用了铝、铜或银等高导电材料的发热带21d的情况下,示出了其中阻抗实数成分相对于升温增加的变化状态。然而,根据发热带21d的材质或设置,阻抗实数成分也会减少。另外,阻抗变化对于升温的变化的灵敏度会因穿过励磁线圈24和发热带21d的磁电路的结构而变化。
另一方面,例如在连续操作时,发热带21d的温度变为高温,励磁线圈24的温度也因热量传导而达到相同的高度。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励磁线圈24的直流电阻随着升温而增大,励磁线圈24的阻抗的实数成分就增大。此时,直流电阻的增大仅由励磁线圈24的材质和温度来决定,几乎不受到其它结构因素的影响。由此,在推算发热带21d的温度变化时,就需要从励磁线圈24的阻抗变化中减去因励磁线圈24的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电阻变化量。
因此励磁线圈24的阻抗的变化方式因刚升温之后和连续操作时的不同操作模式的而各异。虽然有时也有可能在刚升温之后和连续操作时呈同样的变化方式,即使这样其变化的原因是不同的。由此,需要使用用于按操作模式根据阻抗变化推算发热带21d的温度变化的不同程序。
在励磁电路30或50中,电路的操作状态量根据励磁线圈24的阻抗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所变化的操作状态量的种类或性质根据励磁电路的结构而不同。
例如,在励磁线圈24以恒定电压电源被驱动时,励磁线圈24的驱动电流因阻抗的增大而降低。由此,可以将励磁线圈24的驱动电流的最小值设定为阈值。此时由于输入功率也减少,所以在转换器34以恒定电压被驱动时,对转换器34的供给电流就减少,而在转换器34以恒定电流被驱动时,对转换器34的供给电压就减少。由此,可以将对转换器34的供给电流或供给电压的最小值设定为阈值。
另外,在励磁线圈24以恒定电流电源被驱动时,阻抗的增加是以励磁线圈24的驱动电压上升的形式被检测出的。由此,可以将励磁线圈24的驱动电压的最大值设定为阈值。此时由于输入功率增加,所以在转换器34以恒定电压被驱动时,对转换器34的供给电流就增加,而在转换器34以恒定电流被驱动时,向转换器34的供给电压就增加。由此,可以将向转换器34的供给电流或供给电压的最大值设定为阈值。
另外,在进行恒定功率控制的励磁电路30或50中,用于功率控制的控制参数跟随着阻抗的变化而一致地大幅度变化。由此,可以将控制参数设定为阈值。例如,在使用转换器34的占空比进行恒定电流控制的励磁电路30或50的情况下,因阻抗的增加而引起的负荷电流的减少通过占空比的增加而自动地被补足。由此,可以将占空比的最大值设定为阈值。
如上所述,选择对励磁电路30或50的结构适当的操作状态量并设定为阈值,对根据操作模式变动的操作状态量与每种操作模式的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停止或抑制对励磁线圈的高频电流的供给。其结果是,在所有模式中当发热带21d发生异常升温时能够简单且迅速地停止或抑制对发热带21d的电流供给。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在其表面配置了发热带21d的发热辊21的外围表面设置励磁单元23,并通过内置在该励磁单元23中的励磁线圈24感应加热发热带21d的热定影装置2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将励磁线圈配置在圆环形状的膜片或辊的内部并对加热部件进行感应加热的结构的其它热定影装置中适用时,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在通过阈值判定得到表示过度升温的判定结果时,停止对励磁线圈24的高频电流的供给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使开关频率35和36的开关频率增大,或降低占空比等方式抑制高频电流的供给。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对于供给功率值不同的模式设定不同的阈值,使用对应于该模式的阈值,对为向励磁线圈提供对应于每种模式的恒定的功率时所需的高频电源的频率或施加的电压进行阈值判定,并根据阈值判定结果切断或抑制高频电源的供给,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高精度地跟踪加热部件的升温,并将加热部件的过度升温回避于未然的热定影装置。
本说明书基于2003年2月2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3-043129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以资参考。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具有不受刚升温之后或连续操作时等操作模式不同的影响,以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跟踪检测加热部件的升温,将加热部件的过度升温回避于未然的效果,并且,可以适用于例如在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等中的通过加热使未定影色剂定影的热定影装置中。

Claims (8)

1.一种热定影装置,具有通过感应磁场对加热部件进行感应加热并将被加热图像定影在纪录纸张上的多种操作模式,所述热定影装置包括:
励磁电路,根据与所述操作模式对应的设定功率提供高频电流;以及
励磁线圈,通过所述励磁电路所提供的高频电流,产生感应磁场;其中
所述励磁电路基于所述设定功率设定与其操作状态量相关的阈值,对提供高频电流时的操作状态量与所述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停止或抑制高频电流的供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中,
当指示要执行供给的停止或抑制的比较结果在预定期间内连续时,所述励磁电路停止或抑制高频电流的供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励磁电路计算指示已经确定要执行供给的停止或抑制的判定结果的连续期间和所述阈值的乘积,或者所述连续时间的操作状态量的积分中的任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励磁电路根据环境温度使所述阈值可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还包括:
恒温器,被配置在所述加热部件的附近,并在到达大于或等于预定的供给停止温度的温度时停止从所述励磁电路向所述励磁线圈的高频电流的供给;其中,
所述励磁电路在所述多种操作模式的第一操作模式中停止或抑制高频电流的供给;并且
所述恒温器在所述多种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中停止高频电流的供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还包括:
恒温器,被配置在所述加热部件的附近,并在到达大于或等于预定的供给停止温度的温度时停止从所述励磁电路向所述励磁线圈的高频电流的供给;其中,
所述恒温器在所述多种操作模式的第一操作模式中停止高频电流的供给;并且
所述励磁电路至少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停止或抑制高频电流的供给,并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设定阈值,以使停止或抑制高频电流的供给时的所述加热部件的温度高于所述恒温器的供给停止温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励磁电路包括转换电路,其通过直流电源或脉动电流电源的开关产生高频;并且,
所述操作状态量为所述转换电路的开关频率、所述转换电路的占空比、向所述励磁线圈施加的电压、向所述励磁线圈施加的电流、向所述转换电路供给的电压以及向所述转换电路供给的电流中的任一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部件被设置在可旋转地被支撑的辊的表面;并且
所述励磁线圈被安装在沿所述辊的外围表面的线而设置的励磁单元的内部。
CN200480004427.3A 2003-02-20 2004-02-20 热定影装置 Pending CN17512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3129/2003 2003-02-20
JP2003043129 2003-0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1276A true CN1751276A (zh) 2006-03-22

Family

ID=32905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04427.3A Pending CN1751276A (zh) 2003-02-20 2004-02-20 热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72931A1 (zh)
JP (1) JP4035146B2 (zh)
CN (1) CN1751276A (zh)
WO (1) WO200407494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3447A (zh) * 2010-03-09 2011-09-21 佳能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电路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738915B (zh) * 2008-11-11 2012-05-30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设备和用于感应加热元件的电源电路
CN102540839A (zh) * 2007-03-30 2012-07-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7861352A (zh) * 2016-09-21 2018-03-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0622A2 (en) * 2003-07-25 2005-0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JPWO2005013014A1 (ja) * 2003-07-30 2006-09-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129273B2 (ja) * 2003-10-17 2008-08-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温度制御方法
EP1666985B1 (en) * 2003-10-17 2012-03-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Fixing apparatus
WO2005038535A1 (ja) * 2003-10-17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定着装置
WO2005055669A1 (ja) 2003-12-03 200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加熱装置
US7369801B2 (en) * 2005-03-16 2008-05-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apparatus
JP2007147845A (ja) * 2005-11-25 2007-06-1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
JP2007248825A (ja) * 2006-03-16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7286546A (ja) * 2006-04-20 2007-11-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
JP5135817B2 (ja) * 2007-02-13 2013-02-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4983290B2 (ja) * 2007-02-14 2012-07-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110907B2 (ja) * 2007-02-27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0810B2 (ja) * 2007-09-11 2012-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8725B2 (ja) * 2008-03-18 2012-12-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9842B2 (ja) * 2010-10-06 2014-0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処理装置
JP2013125116A (ja) * 2011-12-14 2013-06-2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11267B2 (ja) * 2012-04-25 2014-10-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6381B2 (ja) * 2013-09-30 2016-11-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6931B2 (ja) * 2014-04-23 2018-04-04 トクデン株式会社 誘導発熱ローラ装置
JP6351441B2 (ja) * 2014-08-28 2018-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KR102234442B1 (ko) * 2019-10-07 2021-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 장치 및 유도 가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102415041B1 (ko) * 2020-04-22 2022-06-30 한국수자원공사 인버터를 이용한 전동기 자동 건조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68A (en) * 1878-03-26 Improvement in carriage-jacks
US199613A (en) * 1878-01-29 Improvement in car-axle boxes
JPH06255217A (ja) * 1993-03-05 1994-09-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90300A (ja) * 1995-01-12 1996-07-23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794096A (en) * 1995-10-25 1998-08-11 Minolta Co., Ltd. Induction type heat fixing device
JP3376785B2 (ja) * 1995-12-01 2003-02-10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定着装置
JP3493448B2 (ja) * 1996-09-17 2004-02-03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定着装置
JP2000223253A (ja) * 1999-01-29 2000-08-11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4319299B2 (ja) * 1999-09-24 2009-08-2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
JP3814543B2 (ja) * 2001-02-23 2006-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US6615003B2 (en) * 2001-09-19 2003-09-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930293B2 (en) * 2002-02-04 2005-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heat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763206B2 (en) * 2002-05-14 2004-07-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n induction heating fixing unit for shortening warm up tim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0839A (zh) * 2007-03-30 2012-07-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540839B (zh) * 2007-03-30 2014-12-3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738915B (zh) * 2008-11-11 2012-05-30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设备和用于感应加热元件的电源电路
CN102193447A (zh) * 2010-03-09 2011-09-21 佳能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电路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93447B (zh) * 2010-03-09 2014-04-02 佳能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电路和图像形成设备
US8818224B2 (en) 2010-03-09 2014-08-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fixing device using an induction heating method
CN107861352A (zh) * 2016-09-21 2018-03-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861352B (zh) * 2016-09-21 2020-09-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72931A1 (en) 2006-04-06
JP4035146B2 (ja) 2008-01-16
JPWO2004074944A1 (ja) 2006-06-01
WO2004074944A1 (ja) 2004-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1276A (zh) 热定影装置
US8953960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26836B2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for fixing device
JP5707867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22229B2 (ja) 誘導加熱定着装置
US20110064441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for Fixing Device
CN1205463A (zh) 定影装置
JP20072720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69582A1 (en)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66560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
US7580649B2 (en) Fix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04068904A2 (en) Electric power apparatus for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fixing apparatus and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9217266A (ja) 定着装置、温度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CN1621966A (zh) 加热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JP2007199356A (ja) 電磁誘導加熱方式の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623802B2 (en) Fix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control power of heating source
JP451088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4381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93476B2 (ja) 定着装置
JP200807068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74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06095782A1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37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06223A (zh) 用于电磁感应定影装置的电功率装置和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6225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力接続切替装置の異常検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