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2004A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2004A
CN1722004A CN200510055739.3A CN200510055739A CN1722004A CN 1722004 A CN1722004 A CN 1722004A CN 200510055739 A CN200510055739 A CN 200510055739A CN 1722004 A CN1722004 A CN 1722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htography photosensor
resin
metal oxide
undercoat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557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4957C (zh
Inventor
额田秀美
中村博史
齐愉
胡南星
何银墉
坂东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Xero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2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2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49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495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2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 G03G5/144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96Phthalocyan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2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及使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含有在导电基板上形成的底涂层和感光层,其中所述底涂层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电子受体化合物,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含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电子照相工艺成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使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背景技术
可以进行高速和高质量印刷的电子照相工艺,已经被应用于诸如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等各种电子照相装置。
在电子照相装置中所使用的主流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是那些使用有机光电导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由于更多的电子照相装置采用了功能分离型的分层电子照相感光体,因此使感光体的性能得到了改善,所述分层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分散在各层中的电荷传输材料和电荷产生材料。
目前,在分层电子照相感光体中,首先在铝基材上形成底涂层并在其上形成由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所组成的感光层。
在反复使用期间,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操作和环境稳定性不仅极大地依赖于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而且依赖于底涂层,因此需要在重复使用时不会积累电荷的底涂层。
底涂层还在预防图像质量缺陷中起重要作用,并因此是用于抑制基材上的缺陷和污点或因诸如电荷产生层等上层的缺陷和表面不规则性而产生的图像质量缺陷的重要的功能层。
特别地,静电充电设备可以产生更少量的臭氧,因此,近年来取代了作为电子照相装置的电晕管充电设备而被广泛应用。但在接触充电式的静电充电设备中,在接触充电期间,由施加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局部退化区域上的局部高电场常常产生大量的电针孔,会导致偶尔的图像质量缺陷。
针孔漏电不仅可以由上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自身的涂布膜缺陷所产生,而且可以由电子照相装置中所产生的导电性杂质而产生,所述针孔与电子照相感光体相接触或渗透至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并在接触型静电充电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基材之间形成导电通路。在某些特殊场合,电子照相装置中来自其它部件的杂质和混入电子照相装置中的粉尘通过粘附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而成为来自接触型静电充电设备的漏电点。
为克服上述问题,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在基材上形成含有导电性细粉的层,通过将底涂层增厚以掩盖该缺陷并稳定基材的电学性能。
其例子可以是这样的方法:在铝基材上形成含有经分散的导电性粉末的导电层,并且在该导电层上另外再形成底涂层。在此情况下,导电层可以将缺陷掩盖,并且还可以调节基材的电阻,同时底涂层可以表现出阻断(电荷注入-控制)功能。
另一个例子可以是这样的方法:在基材上施加同时具有阻断(电荷注入-控制)能力和电阻调节能力的导电性粉末分散层,并用它作为底涂层,所述底涂层同时具有阻断(电荷注入-控制)层和电阻调节层的功能。
与形成底涂层的前一种方法相比,形成底涂层的后一种方法可以省去一个层,从而简化了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备过程并降低了它的成本。
然而,对于后者的底涂层,要求在单一的底涂层中同时具有电阻调节功能和电荷注入-控制功能,因此大大制约了对材料的设计。
另外,为了防止漏电,则底涂层越厚就越有效,因此要求膜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10μm;但是如果为了获得有利的电学性能而降低厚膜的电阻,则电荷阻断性能易于劣化并且作为一种图像质量缺陷的本底灰雾(background fog)会增加。
迄今为止对于商业化的后一种底涂层,例如,含有导电氧化钛粉末的底涂层的厚度保持在约一微米到数微米的范围内,因此,对于电子照相感光体并不存在能够满足其诸如改善的漏电阻、稳定的电学性能和低本底灰雾等所有需求的含有常规材料的增厚的底涂层。
特别地,近来日益增长的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迫切需要开发更长寿命电子照相感光体,并且在此环境下,在长期反复使用期间电学性能和图像质量的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
替代性地提出的是向底涂层中加入诸如电子受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等添加剂的方法(例如日本特许文献特开平7-175249、特开平8-44097和特开平9-197701)。
然而,即使采用这些方法,对于电子照相感光体也无法获得能够满足其诸如改善的漏电阻、稳定的电学性能和低本底灰雾等所有需求的增厚的底涂层。
发明内容
通过考虑这些问题,从而实现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电学性能优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使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在电学性能上具有更小的波动,并且在反复使用期间可以产生更少的诸如针孔漏电和其它缺陷等图像质量缺陷。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具有在导电基板上形成的底涂层和感光层,其中所述底涂层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电子受体化合物,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具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配备有电子照相感光体和至少一种可从主电子照相装置上分离的设备的处理盒,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具有形成在导电基板上的底涂层和感光层,其中所述底涂层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电子受体化合物,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具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所述可从主电子照相装置上分离的设备选自静电充电设备、显影设备、清洁设备和静电消除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提供一种配备有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子照相装置,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具有形成在导电基板上的底涂层和感光层,其中所述底涂层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电子受体化合物,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具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优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又一优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优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本发明人发现可以通过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来解决上述问题,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具有形成在导电基板上的底涂层和感光层,其中所述底涂层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电子受体化合物,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具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
即,利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在长期使用期间稳定电子照相装置的电学性能,并因此可以形成具有更少数量的诸如本底灰雾、黑点和重影等图像质量缺陷的高质量图像,该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形成在导电基板上的底涂层,所述底涂层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电子受体化合物,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具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即使是当电子照相感光体被源自电子照相感光体周围的其它器件的杂质或从电子照相装置外部带入的粉尘所损坏时,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也可以充分地防止漏电。作为结果,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在更长的时期内充分保证优秀的图像质量。
产生本发明的有利效果的原因还不清楚,但本发明人可以作如下假设:
即使是当电子照相感光体被源自电子照相感光体周围的其它器件的杂质或从电子照相装置外部带入的粉尘所损坏时,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的增厚的底涂层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漏电,但是无法在长期使用期间有效地保持有利的电学性能。看起来在长期反复使用期间,电荷可以在底涂层中或在底涂层与上层之间的界面处积累。
如果底涂层含有电子受体化合物,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具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那么可以与底涂层中的金属氧化微粒反应并附着在金属氧化微粒上的电子受体化合物,可以有助于在底涂层与上层的界面处的电荷转移,并且还可以防止电荷在底涂层中的蓄积,因此可以抑制在长期使用期间其残余电位的增加。
在下文中,将有时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于省略重复的描述。
(电子照相感光体)
图1是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实施例的截面图。电子照相感光体7具有将底涂层2、中间层4、感光层3和保护层5依次层压在导电基板1上的结构。如图2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是功能分离的分层感光体,其中感光层3还含有电荷产生层31和电荷传输层32。
导电基板1的例子包括诸如铝、铜、铁、不锈钢、锌和镍等金属的金属鼓;沉积有诸如铝、铜、金、银、铂、钯、钛、镍、铬、不锈钢、铜或铟等金属及诸如氧化铟或氧化锡等导电金属化合物的诸如板、纸、塑料和玻璃等基材;层压有金属箔的上述基材;涂布有炭黑、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锑粉末、金属粉末或碘化铜等在粘结剂用树脂中的分散体的上述导电基板等。
导电基板1并不限于鼓形,也可以为片状或板状。当导电基板1是金属管时,管子的表面可以是未经处理的表面或通过例如镜面研磨、蚀刻、阳极氧化、粗研磨、无心磨削、喷砂或湿珩磨等处理过的表面。
底涂层2是由金属氧化物微粒和电子受体化合物所形成,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具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金属氧化物微粒具有约102~1011Ω·cm的粉末电阻。这是因为底涂层需要具有适当的粉末电阻,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抗漏电性。在众多金属氧化物颗粒中,优选使用具有上述范围电阻的金属氧化物的微粒,例如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或氧化锆。特别优选的是氧化锌。电阻低于上述范围最低值的金属氧化物微粒不能提供足够高的抗漏电性,而电阻高于上述范围最高值的那些金属氧化物微粒则会导致残余电位的增加。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微粒,例如表面处理不同或粒径不同的微粒组合使用。此外,金属氧化物微粒优选具有大于或等于10m2/g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为小于或等于10m2/g的颗粒具有导致静电性能劣化并因此对良好的电子照相性能产生阻碍的缺点。
可以对金属氧化物微粒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剂可以在能够提供所需性能的已知材料中选择,例如硅烷偶联剂、钛酸盐偶联剂、铝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特别优选使用可以提供良好的电子照相性能的硅烷偶联剂。由于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可以提供良好的阻断性能,因此,更优选在底涂层中使用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
只要是能够提供具有良好性能的感光体,则对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不作特别限制,其典型例子包括,但不限于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甲氧基硅烷和N,N-双(β-羟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硅烷偶联剂组合使用。可以与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一起使用的硅烷偶联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甲氧基硅烷、N,N-双(β-羟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可以采用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是干法也可以是湿法,来进行表面处理。
当通过干法进行表面处理时,在高剪切力混合机中对金属氧化物颗粒进行搅拌同时,通过直接加入硅烷偶联剂或加入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并用干燥的空气或氮气流将液滴喷雾到金属氧化物颗粒上,从而可以均匀地对金属氧化物微粒进行处理。在加入或喷雾硅烷偶联剂期间,优选将温度保持在低于溶剂沸点的温度。在溶剂的沸点或高于该沸点的温度下进行喷雾,将会导致溶剂在硅烷偶联剂均匀分布前发生蒸发以及硅烷偶联剂的局部聚集,因而阻碍了处理的均匀进行,因此是不利的且不希望的。另外在加入或喷雾硅烷偶联剂之后,可以在100℃或高于100℃的温度对金属氧化物微粒进行焙烧。只要温度和时间合适,焙烧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进行,以获得所需的电子照相性能。
在湿法中,通过用搅拌器、超声发生器、砂磨机、磨光器或球磨机等将金属氧化物微粒分散在溶剂中,向其中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对所得混合物进行搅拌或分散,并除去溶剂,从而均匀地处理金属氧化物微粒。通常用过滤或蒸馏将溶剂除去。另外在除去溶剂之后,可以在高于或等于100℃的温度对金属氧化物微粒进行焙烧。只要温度和时间合适,焙烧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进行,以获得所需的电子照相性能。在湿法中,在表面处理剂加入之前,可以例如通过对用于表面处理的溶剂中的颗粒进行加热并搅拌或通过与溶剂共沸蒸馏来除去金属氧化物微粒中所含有的水。
只要是能够提供所需的电子照相性能,在底涂层2中,硅烷偶联剂相对于金属氧化物微粒的量可以自由选择。
只要是具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并能够提供所需性能,可以使用任何化合物作为本发明的电子受体化合物,特别优选的是具有羟基的化合物。具有含羟基的蒽醌结构的电子受体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具有含羟基的蒽醌结构的电子受体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羟基蒽醌化合物和氨基羟基蒽醌化合物等,并且任何化合物均可以优选使用。电子受体化合物的具体的优选例包括茜素、醌茜、蒽绛酚、红紫素、1-羟基蒽醌、2-氨基-3-羟基蒽醌和1-氨基-4-羟基蒽醌等。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电子受体化合物的含量可以在能够提供所需性能的范围中自由确定,并且相对于金属氧化物微粒,优选为0.01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0.05质量%~10质量%。电子受体化合物的含量为小于0.01质量%的金属氧化物微粒不能有效地提供足够的用于防止电荷在底涂层中积累的电子受体能力,并常常会导致感光体恒定性的劣化,例如在反复使用期间残余电位的增加。反之,电子受体化合物的含量为大于20质量%时会导致金属氧化物颗粒的聚集,从而在底涂层形成时阻碍了底涂层中良好导电通路的形成,导致恒定性的劣化,例如,在反复使用期间残余电位的增加及因此产生的诸如黑点等图像质量缺陷。
只要是可以提供良好的膜并为膜提供所需的性能,则对底涂层2中所含有的粘结剂用树脂不作特别限制,其例子包括已知的聚合物化合物,该聚合物化合物包括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等缩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酪蛋白、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基甲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酚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聚氨酯树脂;具有电荷传输基团的电荷传输树脂;诸如聚苯胺等导电树脂等。其中,优选是不溶于上层的涂布液的树脂,其优选的例子包括酚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和环氧树脂等。
在用于形成底涂层的涂布液中,金属氧化物微粒与粘结剂用树脂的比例可以在能够提供具有所需性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范围内自由选择。
用于形成底涂层的涂布液还可以含有用于改善电性能、环境稳定性和/或图像质量的各种添加剂。
该添加剂的例子包括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电子传输材料包括诸如氯醌和溴醌等醌类化合物、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化合物、诸如2,4,7-三硝基芴酮和2,4,5,7-四硝基-9-芴酮等芴酮化合物、诸如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5-双(4-萘基)-1,3,4-噁二唑和2,5-双(4-二乙基氨基苯基)-1,3,4-噁二唑等噁二唑化合物、呫吨酮化合物、噻吩化合物和诸如3,3′,5,5′-四叔丁基二苯酚合苯醌等二苯酚合苯醌化合物;诸如多环稠合颜料和偶氮颜料等电子传输颜料;诸如锆螯合物化合物、钛螯合物化合物、铝螯合物化合物、钛醇盐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和硅烷偶联剂等已知的材料等。硅烷偶联剂可以用于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处理,但是也可以用作涂布液的添加剂。可以使用的硅烷偶联剂的典型例子包括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甲氧基硅烷、N,N-双(β-羟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锆螯合物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丁醇锆、乙基乙酰乙酸锆、三乙醇胺合锆、乙酰丙酮·丁醇合锆、乙基乙酰乙酸·丁醇合锆、乙酸锆、草酸锆、乳酸锆、膦酸锆、辛酸锆、环烷酸锆、月桂酸锆、硬脂酸锆、异硬脂酸锆、甲基丙烯酸·丁醇合锆、硬脂酸·丁醇合锆和异硬脂酸·丁醇合锆等。
钛螯合物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钛酸丁酯的二聚体、钛酸四(2-乙基己基)酯、乙酰丙酮合钛、多乙酰丙酮钛、亚辛基乙醇酸钛、乳酸铵钛盐、乳酸钛、乳酸钛乙基酯、三乙醇胺合钛和多羟基钛二硬脂酸酯等。
铝螯合物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异丙醇铝、二异丙醇单丁氧基铝、丁酸铝、二乙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合铝和三(乙基乙酰乙酸)铝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物而使用。
在形成底涂层的涂布液中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从已知的有机溶剂中自由选择:例如,醇、芳族烃、卤代烃、酮、酮醇、醚和酯。例如,可以使用诸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苄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酮、甲乙酮、环己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二噁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氯苯和甲苯等普通的有机溶剂。
另外,分散体所使用的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只要混合溶剂可以溶解粘结剂用树脂,则可以使用任何溶剂作为混合物中所使用的溶剂。
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已知的设备将金属氧化物微粒与电子受体化合物相混合,该电子受体化合物具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该设备包括辊磨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胶体磨和油漆混和器。此外,底涂层2可以由本领域中任何一种通常使用的方法所形成,该方法包括刮板涂布、线绕棒涂布、喷涂、浸涂、涂边涂布(bead coating)、气刀刮涂、幕涂及其它方法。
在底涂层2中,金属氧化物微粒可以在分散工序或涂布膜-干燥/硬化步骤中与电子受体化合物反应,该电子受体化合物具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但优选在分散步骤中进行,以促使反应更加均匀。
利用如此获得的用于形成底涂层的涂布液,在导电基板上形成底涂层2。
底涂层2的维氏强度优选为大于或等于35。
只要是可以提供所需的性能,则底涂层2可以具有任何厚度,但优选厚度为大于或等于15μm,更优选为15μm~50μm。
厚度小于15μm的底涂层2具有无法提供足够的抗漏电性的缺点,而厚度大于50μm的底涂层由于在长期使用期间所保留的残余电位,具有导致图像浓度异常的缺点。
将底涂层2的表面粗糙度调节到的1/4n(n代表上层的折射率)~1/2曝光激光波长λ以防止产生莫尔图像。可以向底涂层中加入树脂颗粒以调节表面粗糙度。可以使用的树脂颗粒是,例如,硅酮树脂颗粒或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颗粒等。
替代性地,可以对底涂层进行抛光以调节表面粗糙度。抛光方法包括抛光轮抛光、喷砂、湿珩磨和研磨处理等。
另外,可以在底涂层2与感光层3之间形成中间层4,以改善电学性能、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持久性和感光层的粘合性。
中间层4含有聚合物树脂化合物,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等缩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酪蛋白、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基甲酸酯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等;以及含有锆、钛、铝、锰、硅或其它原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物而使用。其中,由于具有更低的残余电位,由环境所引起的电位波动更小,以及由反复使用所引起的电位波动更小,因此含锆或硅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性能更加优异。
硅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甲氧基硅烷、N,N-双(β-羟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其中特别优选使用的硅化合物包括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有机锆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丁醇锆、乙基乙酰乙酸锆、三乙醇胺合锆、乙酰丙酮·丁醇合锆、乙基乙酰乙酸·丁醇合锆、乙酸锆、草酸锆、乳酸锆、膦酸锆、辛酸锆、环烷酸锆、月桂酸锆、硬脂酸锆、异硬脂酸锆、甲基丙烯酸·丁醇合锆、硬脂酸·丁醇合锆和异硬脂酸·丁醇合锆等。
有机钛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钛酸丁酯的二聚体、钛酸四(2-乙基己基)酯、乙酰丙酮合钛、多乙酰丙酮钛、亚辛基乙醇酸钛、乳酸铵钛盐、乳酸钛、乳酸钛乙基酯、三乙醇胺合钛和多羟基钛二硬脂酸酯等。
有机铝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异丙醇铝、二异丙醇单丁氧基铝、丁酸铝、二乙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合铝和三(乙基乙酰乙酸)铝等。
中间层4可以改善上层以及电阻断层的涂布性能,但是层的厚度越大则抗电性越强,导致感光性的降低和由反复使用所产生的电位的增加。因此,当形成有中间层时,中间层4的厚度为0.1μm~5μm。
通过电荷产生物质的真空沉积,或者通过将其与有机溶剂中的粘结剂用树脂一起形成的分散体进行涂布,形成感光层3中的电荷产生层31。
当电荷产生层31是通过对分散体进行涂布而形成时,通过在有机溶剂中将电荷产生物质与粘结剂用树脂、添加剂和其它物质一起进行分散,并将如此得到的分散体进行涂布来形成电荷产生层31。
在本发明中,任何已知的电荷产生物质均可以用作电荷产生物质。其用于红外光的例子包括酞菁颜料、方形酸次甲基化合物(squaryliumcompound)、双偶氮化合物、三偶氮颜料、苝化合物、二硫酮基吡咯并吡咯(dithioketopyrrolipyrrole);和用于可见光的那些例子包括多环稠合颜料、双偶氮化合物、苝化合物、三角硒化合物、染料敏化的氧化锌微粒等。由于可以提供优异的性能,因此其中特别优选使用的电荷产生材料是酞菁颜料和偶氮颜料。使用所述化合物可以产生感光性特别高且重复稳定性优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酞菁颜料和偶氮颜料通常具有多种晶型,只要是能够提供所需的电子照相性能,该颜料的任何一种晶型均可以使用。特别优选使用的电荷产生材料包括氯化镓酞菁、二氯化锡酞菁、羟基镓酞菁、无金属酞菁、羟基钛酞菁和氯化铟酞菁等。
酞菁颜料晶体可以通过酞菁颜料的干法粉碎制备,该酞菁颜料可以通过已知机械方法在自动研钵、行星磨、振动磨、CF(离心)磨、辊磨机、砂磨机、捏合机等中制备;或在干法粉碎后与溶剂一起在球磨机、研钵、砂磨机或捏合机等中另外再进行晶体的湿法粉碎来制备。
在上述工序中所使用的溶剂的例子包括芳香族化合物(甲苯、氯苯等)、酰胺(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脂肪族醇(甲醇、乙醇、丁醇等)、脂肪族多元醇(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芳香族醇(苯甲醇、苯乙醇等)、酯(乙酸酯、乙酸丁酯等)、酮(丙酮、甲乙酮等)、二甲亚砜、醚(二乙醚、四氢呋喃等),以及多种溶剂的混合物体系和这些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体系。相对于颜料晶体,溶剂的使用范围是1质量份~200质量份,优选10质量份~100质量份。加工温度是-20℃至溶剂的沸点,更优选为-10℃~60℃。在粉碎期间可以附加使用诸如氯化钠或硫酸钠等研磨助剂。研磨助剂的用量为颜料的0.5倍~20倍,优选为1倍~10倍。
可以通过酸糊化法或通过将酸糊化法与上述干法或湿法粉碎组合使用,控制由已知方法制备的酞菁颜料晶体的结晶状态。对于酸糊化法优选的酸是浓度为70%~100%的硫酸,优选为95%~100%的硫酸,且优选的溶解温度是-20℃~100℃,优选为-10℃~60℃。硫酸溶液的量比酞菁颜料晶体大1倍~100倍,优选为3倍~50倍。水或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可以作为沉淀溶剂以任意量使用。对沉淀温度不作特别限制,但优选例如用冰对颜料溶液进行冷却以防止过热。
电荷产生层31中所使用的粘结剂用树脂可以广泛选自绝缘树脂和诸如聚-N-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基蒽、聚乙烯基芘和聚硅烷等有机光导电性聚合物。粘结剂用树脂的优选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诸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芳基化合物树脂(双酚A与邻苯二甲酸的缩聚聚合物等)、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苯氧基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乙烯基吡啶树脂、纤维素树脂、聚氨脂树脂、环氧树脂、酪蛋白、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树脂等绝缘树脂。这些粘结剂用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在用于形成电荷产生层的涂布液中,电荷产生物质与粘结剂用树脂的混合比例(质量比)优选为10∶1~1∶10。用于制备涂布液的溶剂任意选自已知的有机溶剂,例如醇、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烃、酮、酮醇、醚和酯等。例如,可以使用诸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苯甲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酮、甲乙酮、环己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二噁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氯苯和甲苯等普通有机溶剂。
分散体所使用的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只要能够溶解粘结剂用树脂,则可以使用任何溶剂。
可以将粘结剂用树脂在例如辊磨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胶体磨和油漆混和器等中进行分散。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常规方法来施加电荷产生层31,所述通常方法包括刮板涂布法、线绕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渍涂布法、涂边涂布法、气刀刮涂法和幕涂法。
另外,将分散体中的颗粒直径控制在小于或等于0.5μm的范围内,优选为小于或等于0.3μm,更优选小于或等于0.15μm,从而有效提高感光性和稳定性。
可以对电荷产生物质的表面进行稳定电学性能以及防止图像质量缺陷的附加处理。表面处理剂包括,但不限于偶联剂。在表面处理中所使用的偶联剂的例子包括诸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甲氧基硅烷、N,N-双(β-羟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硅烷偶联剂。其中特别优选使用的硅烷偶联剂包括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此外,还可以使用有机锆化合物,包括丁醇锆、乙基乙酰乙酸锆、三乙醇胺合锆、乙酰丙酮·丁醇合锆、乙基乙酰乙酸·丁醇合锆、乙酸锆、草酸锆、乳酸锆、膦酸锆、辛酸锆、环烷酸锆、月桂酸锆、硬脂酸锆、异硬脂酸锆、甲基丙烯酸·丁醇合锆、硬脂酸·丁醇合锆和异硬脂酸·丁醇合锆等。
另外,还可以使用诸如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钛酸丁酯的二聚体、钛酸四(2-乙基己基)酯、乙酰丙酮合钛、多乙酰丙酮钛、亚辛基乙醇酸钛、乳酸铵钛盐、乳酸钛、乳酸钛乙基酯、三乙醇胺合钛和多羟基钛二硬脂酸酯等有机钛化合物;以及诸如异丙醇铝、二异丙醇单丁氧基铝、丁酸铝、二乙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合铝和三(乙基乙酰乙酸)铝等有机铝化合物。
可以向用于电荷产生层的涂布液中另外加入各种添加剂以改善电学性能和图像质量。添加剂的例子包括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电子传输材料包括诸如氯醌、溴醌和蒽醌等醌类化合物,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化合物,诸如2,4,7-三硝基芴酮和2,4,5,7-四硝基-9-芴酮等芴酮化合物,诸如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5-双(4-萘基)-1,3,4-噁二唑和2,5-双(4-二乙基氨基苯基)-1,3,4-噁二唑等噁二唑化合物,呫吨酮化合物,噻吩化合物和诸如3,3′,5,5′-四叔丁基二苯酚合苯醌等二苯酚合苯醌化合物;诸如多环稠合颜料和偶氮颜料等电子传输颜料;诸如锆螯合物化合物、钛螯合物化合物、铝螯合物化合物、钛醇盐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和硅烷偶联剂等已知的材料等。
硅烷偶联剂的例子包括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甲氧基硅烷、N,N-双(β-羟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锆螯合物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丁醇锆、乙基乙酰乙酸锆、三乙醇胺合锆、乙酰丙酮·丁醇合锆、乙基乙酰乙酸·丁醇合锆、乙酸锆、草酸锆、乳酸锆、膦酸锆、辛酸锆、环烷酸锆、月桂酸锆、硬脂酸锆、异硬脂酸锆、甲基丙烯酸·丁醇合锆、硬脂酸·丁醇合锆和异硬脂酸·丁醇合锆等。
钛螯合物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钛酸丁酯的二聚体、钛酸四(2-乙基己基)酯、乙酰丙酮合钛、多乙酰丙酮钛、亚辛基乙醇酸钛、乳酸铵钛盐、乳酸钛、乳酸钛乙基酯、三乙醇胺合钛和多羟基钛二硬脂酸酯等。
铝螯合物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异丙醇铝、二异丙醇单丁氧基铝、丁酸铝、二乙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合铝和三(乙基乙酰乙酸)铝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物而使用。
电荷产生层31可以由本领域中任何一种通常使用的方法所形成,该方法包括刮板涂布、线绕棒涂布、喷涂、浸涂、涂边涂布、气刀刮涂、幕涂及其它方法。
任何已知的电荷传输化合物均可以用作电荷传输层32中所包含的电荷传输物质,其例子包括:空穴传输材料,所述空穴传输材料包括诸如2,5-双(对二乙基氨基苯基)-1,3,4-噁二唑等噁二唑衍生物,诸如1,3,5-三苯基-吡唑啉和1-[吡啶基-(2)]-3-(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5-(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吡唑啉等吡唑啉衍生物,诸如三苯基胺、三(对甲基)苯胺、N,N′-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二苄基苯胺和9,9-二甲基-N,N′-二(对甲苯基)芴酮-2-胺等芳香族叔胺化合物,诸如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等芳香族叔二胺化合物,诸如3-(4′-二甲基氨基苯基)-5,6-二-(4-甲氧基苯基)-1,2,4-三嗪等1,2,4-三嗪衍生物,诸如4-二乙基氨基苯甲醛基-1,1-二苯基腙、4-二苯基氨基苯甲醛基-1,1-二苯基腙和[对(二乙基氨基)苯基](1-萘基)苯基腙等腙衍生物,诸如2-苯基-4-苯乙烯基-喹唑啉等喹唑啉衍生物,诸如6-羟基-2,3-二(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呋喃等苯并呋喃衍生物,诸如对(2,2-二苯基乙烯基)-N,N′-二苯基苯胺等α-茋衍生物,烯胺衍生物,诸如N-乙基咔唑、聚-N-乙烯基咔唑等咔唑衍生物,及其衍生物;和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电子传输材料包括诸如氯醌、溴醌和蒽醌等醌类化合物,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化合物,诸如2,4,7-三硝基芴酮和2,4,5,7-四硝基-9-芴酮等芴酮化合物,诸如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5-双(4-萘基)-1,3,4-噁二唑和2,5-双(4-二乙基氨基苯基)-1,3,4-噁二唑等噁二唑化合物,呫吨酮化合物,噻吩化合物和诸如3,3′,5,5′-四叔丁基二苯酚合苯醌等二苯酚合苯醌化合物;以及在主链或铡链上具有含有上述化合物的基团的聚合物等。这些电荷传输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这些化合物中,从迁移率的观点来看,优选是具有如下结构式(A)~(C)的化合物。
[通式A]
Figure A20051005573900191
其中,在通式(A)中,R14表示甲基;n′表示0~2的整数;Ar6和Ar7各自表示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C(R18)=C(R19)(R20)、或-CH=CH-CH=C(Ar)2,其中取代基是卤原子、具有1个~5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1个~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具有含1个~3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基的带取代基的氨基,Ar表示带取代基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R18、R19和R20各自表示氢原子、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烷基或者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
[通式B]
Figure A20051005573900201
其中,在通式(B)中,R15和R15′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各自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具有1个~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个~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R16、R16′、R17和R17′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各自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具有1个~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个~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含1个~2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基的氨基、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C(R18)=C(R19)(R20)、或-CH=CH-CH=C(Ar′)2,其中Ar′表示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R18、R19和R20各自表示氢原子、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烷基或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m′和n′各自表示0~2的整数;和
[通式C]
其中,在通式(C)中,R21表示氢原子、具有1个~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个~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或-CH=CH-CH=C(Ar″)2,其中Ar″表示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R22和R23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各自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具有1个~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个~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含1~2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基的氨基、或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
电荷传输层32的粘结剂用树脂可以是任何已知的树脂,但优选是能够形成电绝缘膜的树脂。
例如可以采用绝缘树脂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硅酮树脂、硅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苯乙烯-醇酸树脂、聚-N-咔唑、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甲醛、聚砜、酪蛋白、明胶、聚乙烯醇、乙基纤维素、酚树脂、聚酰胺、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偏二氯乙烯基聚合物蜡或聚氨酯、或者诸如聚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基蒽、聚乙烯基芘、聚硅烷等聚合物电荷传输材料或在JP-ANos.8-176293和8-208820中所公开的聚酯基聚合物电荷传输材料。
该粘结剂用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树脂的混合物而使用。考虑到与电荷传输材料的互溶性,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强度,所述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树脂的混合物而使用的粘结剂用树脂特别优选的是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粘结剂用树脂与电荷传输材料的组成比(质量比)在任何情况下均可以任意选择,但是必须注意不能降低电学特性和膜的强度。
聚合物电荷传输材料也可以单独使用。作为聚合物电荷传输材料,可以采用诸如聚-N-乙烯基咔唑或聚硅烷等具有电荷传输性能的任何已知的材料。特别地,在JP-A-8-176293和JP-A-8-208820中所公开的,具有高电荷传输性能的聚酯聚合物电荷传输材料是特别优选的。聚合物电荷传输材料可以单独用作电荷传输层,但可以将其与上述粘结剂用树脂的混合物形成膜。
当电荷传输层32是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即在离导电基板最远的感光层中的层)时,优选该电荷传输层32含有用于提供润滑性能的润滑颗粒(例如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铝颗粒、诸如聚四氟乙烯(PTFE)颗粒等氟化树脂颗粒或硅酮树脂颗粒),以防止表面层的磨损或避免擦划,并改善在感光体表面上所沉积的显影剂的清洁性能。该润滑颗粒可以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颗粒的混合物而使用。特别地,优选使用氟化树脂颗粒。
对于氟化树脂颗粒,优选一种或多种颗粒选自四氟乙烯树脂、三氟氯乙烯树脂、六氟丙烯树脂、氟乙烯树脂、偏二氟乙烯树脂、二氟二氯乙烯树脂及其共聚物,且四氟乙烯树脂或偏二氟乙烯树脂是特别优选的。
上述氟化树脂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5μm~1μm,更优选为0.1μm~0.5μm。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小于0.05μm,则在分散操作时或分散操作之后易于产生聚集。粒径超过1μm则易于产生图像缺陷。
在含有氟化树脂的电荷传输层中,相对于电荷传输层的总量,电荷传输层中氟化树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40质量%,特别优选为1质量%~30质量%。含量小于1质量%,则由经分散的氟化树脂颗粒产生的调节作用不足,而含量超过40质量%,则光透射率变差且会导致在反复使用中残余电位的增加。
电荷传输层32可以通过涂布并干燥用于电荷传输层的涂布液来制备,所述涂布液通过在合适的溶剂中溶解电荷传输材料、粘结剂用树脂和其它材料来制备。
用于形成电荷传输层32的溶剂可以是诸如甲苯或氯苯等芳香烃溶剂,诸如甲醇、乙醇或正丁醇等脂肪醇溶剂,诸如丙酮、环己酮或2-丁酮等酮溶剂,诸如二氯甲烷、氯仿或氯化乙烯等卤代脂肪烃溶剂,诸如四氢呋喃、二噁烷、乙二醇或二乙醚等环状或线性醚溶剂,或其混合溶剂。电荷传输材料和粘结剂用树脂的组成比优选为10∶1~1∶5。
在用于形成电荷传输层的涂布液中,可以加入少量诸如硅油等均化剂以改善涂布膜的平滑度。
例如可以采用辊磨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高压均化器、超声分散器、胶体磨、碰撞型无介质分散器或渗透型无介质分散器将氟化树脂分散在电荷传输层32中。
用于形成电荷传输层32的涂布液例如可以通过在溶液中分散氟化树脂颗粒来制备,所述溶液通过将粘结剂用树脂和电荷传输材料等溶解在溶剂中来制备。
在制备用于形成电荷传输层32的涂布液的方法中,优选将涂布液控制在0℃~50℃的温度范围内。
为了在涂布液的制造工艺中将涂布液的温度控制在0℃~50℃,可以采用水冷法、风冷法、冷却剂冷却法、在制造工艺中调节室温法、用温水保温法、用热空气保温法、用加热器保温法、采用不容易产生热量的材料制造涂布液制造设备的方法、采用易于散热的材料制造涂布液制造设备的方法或采用易于积累热量的材料制造涂布液制造设备的方法。
加入少量辅助分散剂也可以有效改善分散液的分散稳定性并可以在形成涂布膜时防止聚集。辅助分散剂可以是氟化表面活性剂、氟化聚合物、硅酮聚合物或硅油。这样一种方法也是有效的:预先将氟化树脂和上述辅助分散剂在少量分散溶剂中分散、搅拌并混合,然后将如此得到的分散体与通过将电荷传输材料、粘结剂用树脂和分散溶剂混合并溶解所形成的溶液一起搅拌并混合,然后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分散。
用于形成电荷传输层32的涂布方法可以是,例如,浸渍涂布法、喷水器(fountain)挤出涂布方法、喷涂法、辊涂法、线绕棒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涂边涂布法、幕涂法、刮板涂布法或气刀刮涂法。
电荷传输层32的膜厚优选为5μm~-50μm,更优选为10μm~45μm。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可以将诸如抗氧剂或光稳定剂等添加剂加入至感光层3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由电子照相装置中所产生的臭氧或氧化性气体或由光或热所导致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劣化。
抗氧剂可以是,例如,受阻酚、受阻胺、对苯二胺、芳基烷烃、对苯二酚、螺苯并二氢吡喃(spirocumaron)、螺二氢茚酮(spiroindanone)、以及上述化合物的衍生物、有机硫化合物或有机磷化合物。
在酚类抗氧剂中,抗氧剂的具体例子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苯乙烯化苯酚、正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叔丁基-6-(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苄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酯、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4,4′-硫-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异氰脲酸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和3,9-双[2-[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
那些受阻胺化合物包括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1-[2-[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4-[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8-苄基-7,7,9,9-四甲基-3-辛基-1,3,8-三氮杂螺[4,5]十一烷-2,4-二酮、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二甲基琥珀酸酯-1-(2-羟乙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缩聚物、聚[{6-(1,1,3,3-四甲基丁基)亚氨基-1,3,5-三嗪-2,4-二戊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六亚甲基{(2,3,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2-(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2-正丁基丙二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和N,N′-双(3-氨丙基)乙二胺-2,4-双[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氨基]-6-氯-1,3,5-三嗪缩合物。
有机含硫抗氧剂的例子包括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肉豆蔻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硬脂基-3,3′-硫代二丙酸酯、季戊四醇-四(β-月桂基-硫代丙酸酯)、双十三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和2-巯基苯并咪唑。
另外有机含磷抗氧剂的例子包括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亚磷酸三苯酯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
有机含硫抗氧剂或有机含磷抗氧剂被称为辅助抗氧剂,它可以与酚型或胺型主抗氧剂结合使用以获得增效作用。
光稳定剂可以是二苯甲酮、苯并三唑、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或四甲基哌啶的衍生物。
二苯甲酮类光稳定剂的例子包括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和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的例子包括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和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
其它化合物包括2,4-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和二叔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
至少还可以包括电子受体物质,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感光度,降低残余电位并降低由反复使用所产生的疲劳。
该电子受体物质可以是,例如,琥珀酸酐、马来酸酐、二溴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四溴邻苯二甲酸酐、四氰基乙烯、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邻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氯醌、二硝基蒽醌、三硝基芴酮、苦味酸、邻硝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或邻苯二甲酸。其中,特别优选的是芴酮化合物、醌化合物和具有诸如Cl、CN或NO2等吸电子取代基的苯衍生物。
在层状结构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使用保护层5,用于防止在充电时电荷传输层的化学变化,和用于改进感光层的机械强度,因此进一步改进表面层的耐磨性和耐划性。
可以由作为含有可固化树脂和电荷传输化合物的树脂固化膜来形成保护层5,或者由包含在合适的粘结剂用树脂中的导电材料所构成的膜来形成保护层5,但更优选采用含有电荷传输化合物的膜。
可固化树脂可以是任何已知的树脂,但考虑到强度、电学特性和图像质量的恒定性,优选是具有交联结构的树脂,例如酚醛树脂、聚氨脂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或硅氧烷树脂。
其中,含有硅氧烷树脂的保护层5是更优选的,该硅氧烷树脂含有具有电荷传输潜力的结构单元和交联结构。
保护层5优选是包括由如下通式(I-1)或(I-2)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固化膜:
·通式(I-1)     F-[D-Si(R2)(3-a)Qa]b
其中,在通式(I-1)中,F表示衍生自光功能化合物的有机基团;D表示柔性亚单元;R2表示氢原子、烷基或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Q表示可水解的基团;a表示1~3的整数;b表示1~4的整数;
·通式(I-2)     F-[(X)nR1-ZH]m
其中,在通式(I-2)中,F表示衍生自光功能化合物的有机基团;R1表示亚烷基;Z表示氧原子、硫原子、NH、CO2或COOH;m表示1~4的整数;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n表示0或1。
在通式(I-1)或(I-2)中,F表示具有光电性质的单元,更具体地是具有光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单元,并且可以应用作为电荷传输材料的已知结构。更具体地,可以采用具有空穴传输性能的化合物的骨架,例如三芳基胺化合物、联苯胺化合物、芳基烷烃化合物、具有芳基取代基的乙烯化合物、茋化合物、蒽化合物或腙化合物,及具有电子传输性能的化合物的骨架,例如醌化合物、芴酮化合物、呫吨酮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氰基乙烯基化合物或乙烯化合物。
在通式(I-1)中,-Si(R2)(3-a)Qa表示含有可水解基团的取代硅基团,其中带取代基的硅原子可以引起与Si基团的相互的交联反应,由此形成三维Si-O-Si键。因此,带取代基的硅基团用于在保护层5中形成所谓的无机玻璃状网络。
在通式(I-1)中,D表示柔性亚单元,更具体地是有机基团,该有机基团用于将用来实现光电性质的F部分与带取代基的硅基团相连接,该带取代基的硅基团直接与三维无机玻璃状网络相连接,并为既硬且脆的无机玻璃状网络提供适当的挠性且改善膜的韧性。
更具体地,单元D可以是由-CnH2n-、-CnH(2n-2)-或-CnH(2n-4)-(其中n表示1~15的整数)、-COO-、-S-、-O-、-CH2-C6H4-、-N=CH-、-(C6H4)-(C6H4)-表示的二价烃基、通过将这些基团任意组合所形成的特征基团或其中的结构原子取代有另一种取代基的特征基团。
在通式(I-1)中,b优选大于或等于2。在b大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由通式(I-1)表示的光功能硅酮化合物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Si原子,因此更容易形成无机玻璃状网络和增加其机械强度。
在通式(I-1)或(I-2)中,其中具有如下通式(I-3)表示的有机基团F的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由通式(I-3)表示的化合物是具有空穴传输性能的化合物(空穴传输材料),对于保护层5的光电性质和机械性能的改善来说,该化合物存在于保护层5中是优选的。
[通式I-3]
在通式(I-3)中,Ar1~Ar4各自独立地表示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Ar5表示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或亚芳基,其中Ar1~Ar5中的两个到四个含有由-D-Si(R2)(3-a)Qa表示的键合基团;D表示柔性亚单元;R2表示氢原子、烷基、或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Q表示可水解的基团;a表示1~3的整数。
在通式(I-3)中,Ar1~Ar5优选为由如下通式(I-4)~(I-10)所表示的基团。
[表1]
在(I-4)~(I-10)中,各个R5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基或1个~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基的苯基、未带取代基的苯基和含有7个~1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等的基团;R6表示选自氢原子、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和卤原子等的基团;X表示具有由-D-Si(R2)(3-a)Qa表示的结构的特征基团;m和s各自表示0或1;t表示1~3的整数。
在通式(I-10)中,Ar优选为由如下通式(I-11)~(I-12)表示的基团。
[表2]
Figure A20051005573900281
在通式(I-11)和(I-12)中,R6具有与前述R6相同的含义;t表示1~3的整数。
在通式(I-10)中,Z′优选为由如下通式(I-13)~(I-14)所表示的基团。
同样,在通式(I-4)~(I-10)中,各个X表示具有由上述-D-Si(R2)(3-a)Qa表示的结构的特征基团。在这样的特征基团中,D表示由-C1H21-、-CmH(2m-2)-或-CnH(2n-4)-(其中l表示1~15的整数,m表示2~15的整数和n表示3~15的整数)、-N=CH-、-O-、-COO-、-S-、-(CH)β-(β表示1~10的整数)表示的二价烃基,或由上述通式(I-11)或(I-12)或如下通式(I-13)和(I-14)表示的特征基团。
[表3]
Figure A20051005573900282
在通式(I-14)中,y和z各自表示1~5的整数;t表示1~3的整数;如上所述,R6表示选自氢原子、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和卤原子的基团。
在通式(I-3)中,Ar5表示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或亚芳基,并且在k=0的情况下,优选具有与如表4所示的任一通式(I-15)~(I-19)相应的基团,和在k=1的情况下,优选具有与如表5所示的任一通式(I-20)~(I-24)相应的基团。
[表4]
Figure A20051005573900291
[表5]
在通式(I-15)~(I-24)中,各个R5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基或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基的苯基、未带取代基的苯基和含有7个~1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的原子或基团。R6表示选自氢原子、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和卤原子的原子或基团。s是0或1;t是1~3的整数。
并且在通式(I-3)中,当Ar5假定为如表4中的通式(I-15)~(I-19)和表5中的(I-20)~(I-24)所示的任意一种结构时,通式(I-19)和(I-24)中的Z′优选是选自如下通式(I-25)~(I-32)所表示的基团。
[表6]
在通式(I-31)和(I-32)中,各个R7表示选自氢原子、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1个~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和卤原子的基团;W表示二价基团;q和r各自表示1~10的整数;t′表示1~2的整数。
在通式(I-31)和(I-32)中,W优选是由如下通式(I-33)~(I-41)表示的任意一种二价基团。在通式(I-40)中,s′表示0~3的整数。
-CH2-            (I-33)
-C(CH3)2-      (I-34)
-O-               (I-35)
-S-               (I-36)
-C(CF3)2-      (I-37)
-Si(CH3)2-          (I-38)
[表7]
Figure A20051005573900311
由通式(I-3)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还在JP-A-2001-83728中,由表1-55中所示的化合物Nos.1-274所给出。
由通式(I-1)表示的电荷传输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可以采用由如下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与由通式(I-1)表示的电荷传输化合物相组合,目的是为了进-步改善固化膜的机械强度。
·通式(II)      B-(Si(R2)(3-a)Qa)2
在通式(II)中,B表示二价有机基团;R2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者带取代基的或未带取代基的芳基;Q表示可水解的基团;a表示1~3的整数。
由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优选为由如下通式(II-1)~(II-5)表示的化合物,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结构。
在通式(II-1)~(II-5)中,T1和T2各自独立地表示可以被枝化的二价或三价烃基;A表示如上述所解释的具有可水解性能的带取代基的硅基团;h、i和j各自独立地表示1~3的整数。如此选择由通式(II-1)-(II-5)表示的化合物,使得分子中A的数目大于或等于2。
[表8]
Figure A20051005573900321
下面,由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的优选的具体例子如表9和表10中的下列通式(III-1)~(III-19)所示。在表9和表10中,Me、Et和Pr各自表示甲基、乙基和丙基。
[表9]
[表10]
  (III-13)   (MeO)2MeSi(CH2)2SiMe(OMe)2   (III-14)   (EtO)2EtSi(CH2)2SiEt(OEt)2
  (III-15)   (MeO)2MeSi(CH2)6SiMe(OMe)2   (III-16)   (EtO)2EtSi(CH2)6SiEt(OEt)2
  (III-17)   (MeO)2MeSi(CH2)10SiMe(OMe)2   (III-18)   (EtO)2EtSi(CH2)10SiEt(OEt)2
  (III-19)   MeOMe2Si(CH2)6SiMe2OMe
可以采用能够进行交联反应的另一种化合物与由通式(I-1)或(I-2)表示的化合物组合使用。该化合物可以是硅烷偶联剂,或市售的硅酮硬涂布剂。
硅烷偶联剂可以是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市售的硬涂布剂可以是KP-85、CR-39、X-12-2208、X-40-9740、X-41-1007、KNS-5300、X-40-2239(由Shin-etsu Chemical Co.制造)、AY42-440、AY42-441和AY49-208(由Dow Corning Toray Silicone Co.制造)。
在保护层5中,可以加入含氟原子的化合物,其目的是为了提供表面润滑性能。表面润滑性能的增加可以降低与清洁元件的摩擦系数并且可以改善耐磨性。它还具有可以防止放电产物、显影剂和纸粉尘沉积到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的效果,由此延长了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含氟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直接加入诸如聚四氟乙烯等含氟原子的聚合物,或加入该聚合物的微粒。
当保护层5是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所形成的固化膜时,优选加入能够与烷氧基硅烷反应的含氟化合物,由此构成部分交联膜。
该含氟原子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十三氟-1,1,2,2-四氢辛基)三乙氧基硅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七氟异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H,1H,2H,2H-全氟烷基三乙氧基硅烷、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含氟化合物的加入量优选是低于或等于20质量%。过量则会导致交联固化膜成膜性能的缺陷。
上述的保护层5具有足够的抗氧化性能,但可以加入抗氧剂以获得更强的抗氧化性能。
抗氧剂优选是受阻酚型或受阻胺型,但也可以采用已知抗氧剂,例如有机硫类抗氧剂、亚磷酸酯抗氧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抗氧剂、硫脲抗氧剂或苯并咪唑抗氧剂。抗氧剂的加入量优选是低于或等于15质量%,更优选低于或等于10质量%。
受阻酚型抗氧剂的例子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酯二乙基酯、2,4-双[(辛基硫代)甲基]-邻甲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基)、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2,5-二叔戊基对苯二酚、2-叔丁基-6-(3-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酯和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
在保护层5中,可以加入用于形成膜的其它已知的添加剂,例如均化剂、紫外吸收剂、光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等。
通过在感光层上涂布上述材料与其它添加剂的混合物,随后加热而形成保护层5。以此方式诱发三维交联固化反应以形成牢固的固化膜。只要不影响下面的感光层,加热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但优选在室温至200℃的温度,特别是在100℃~160℃的温度下进行。
在保护层5的形成过程中,交联固化反应可以在不采用催化剂或采用合适的催化剂下进行。催化剂可以是诸如盐酸、硫酸、磷酸、甲酸、乙酸或三氟乙酸等酸催化剂;诸如氨水或三乙胺等碱;诸如二乙酸二丁基锡、二辛酸二丁基锡或辛酸亚锡等有机锡化合物;诸如钛酸四正丁酯或钛酸四异丙酯等有机钛化合物;或有机羧酸的铁盐、锰盐、钴盐、锌盐、锆盐或铝螯合物化合物。
在保护层5中,如果需要可以加入溶剂,以促进涂布。更具体地可以采用水或诸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苯甲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酮、甲乙酮、环己酮、乙酸甲酯、乙酸正丁酯、二噁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二甲醚或二丁基醚等普通有机溶剂。该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在保护层5的形成过程中,涂布可以通过诸如刮板涂布、迈耶棒涂布、喷涂、浸涂、涂边涂布、气刀刮涂或幕涂等普通涂布方法进行。
保护层5的厚度为0.5μm~20μm,优选为2μm~10μm。
在电子照相感光体7中,为了获得高分辩率,包括电荷产生层31及其上面部分的功能层的厚度为小于或等于50μm,优选为小于或等于40μm。当功能层较薄时,本发明的颗粒分散底涂层与高强度的保护层5的结合特别有效。
电子照相感光体7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可以构建没有中间层4和/或保护层5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更具体地,可以采用在导电基板1上具有底涂层2和感光层3的结构,在导电基板1上依次具有底涂层2、中间层4和感光层3的结构,或在导电基板1上依次具有底涂层2、感光层3和保护层5的结构。
电荷产生层31和电荷传输层32还可以采用相反的顺序层压。感光层3还可具有单层结构。在此情况下,感光层上可以具有保护层,或同时具有底涂层和保护层。如上所述,还可以在底涂层上提供中间层。
(电子照相装置)
图2是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优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电子照相装置100具有以可旋转形式提供的本发明的鼓形(圆筒形)电子照相感光体7。在电子照相感光体7周围,沿其外周面的运动方向具有充电设备8、曝光设备10、显影设备11、转印设备12、清洁设备13和电荷消除器(清除设备)14。
可以使用电晕充电型的充电设备8对电子照相感光体7进行充电。充电设备8可以由电晕管充电器或scorotron充电器构成。将充电设备8与电源9相连接。
曝光设备10对经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进行曝光,由此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设备11采用显影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优选含有通过聚合法获得的体积平均粒径为3μm~9μm的调色剂颗粒。
转印设备12将显影在电子照相感光体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介质上。
清洁设备13在转印之后除去残留在电子照相感光体7上的调色剂。清洁设备13优选具有在10g/cm~150g/cm的线压下与电子照相感光体7保持接触的叶片组件。
电荷消除器(清除设备)14清除电子照相感光体7上的保留电荷。电子照相装置100具有在转印之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介质上的定影设备15。
图3是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除了配备有以接触法对电子照相感光体7充电的充电设备8′以外,图3所示的电子照相装置110在结构上与图2所示的电子照相装置100相似。在采用与交流电压相迭加的直流电压的接触充电设备的电子照相装置110中,由于抗漏电性优异,因此可以方便地采用电子照相感光体7。在此情况下,可以不配备电荷消除器14。
在接触充电法中,可以采用辊形、叶片形、带形、刷形或磁刷形等充电组件。特别是在使用辊形或叶片形充电组件的情况下,对于感光体,该充电组件可以以接触状态或以距其特定间隙(小于或等于100μm)的非接触状态而布置。
辊形、叶片形或带形的充电组件由已调整到适合于充电组件的电阻(103Ω~108Ω)的材料构成,且可以由单个层或多个层构成。
可以用混合有适量的诸如导电性碳、金属氧化物或离子导电性材料等用于提供导电性的材料的弹性体或聚烯烃、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来形成该充电组件,由此显示出作为充电组件的有效的导电性,所述弹性体由诸如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化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表氯醇橡胶等合成橡胶构成。
也可以制备诸如尼龙、聚酯、聚苯乙烯、聚氨酯或聚硅酮等涂料,在其中混合适量的诸如导电性碳、金属氧化物或离子导电性材料等用于提供导电性的材料,并通过诸如浸涂、喷涂或辊涂等任意方法对如此获得的油漆进行进行层合。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已被赋予导电性的已知的丙烯酸树脂、尼龙或聚酯的纤维进行氟浸渍处理,然后采用已知方法种植该纤维来制备刷形充电组件。氟浸渍处理可以在将纤维形成为刷形充电组件之后进行。
刷形充电组件在此包括辊形组件和在平板上种植有纤维的充电组件,并且不限于特定的形状。磁刷形充电组件还含有放射性地布置在内含多极磁体的圆筒外周面上的具有磁力的铁氧体或磁铁,且优选在形成为磁刷之前对铁氧体或磁铁进行氟浸渍处理。
图4是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装置的又一优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电子照相装置200是采用中间转印法的串联式电子照相装置。在外壳220中,将四个电子照相感光体201a~201d(例如201a用于黄色成像,201b用于品红色成像,201c用于青色成像和201d用于黑色成像)沿着中间转印带209相互平行地设置。
对于将可见图像转印到诸如相纸等转印膜上,转印鼓法是已知的,其中将诸如相纸等转印膜卷绕在转印鼓上,并将感光体上的各个颜色的可见图像转印到该转印膜上。在此情况下,为了将可见图像从感光体转印至转印膜,转印鼓必须旋转多圈,但在串联式中间转印法中,中间转印组件209旋转一圈即可实现从多个感光体201a~201d的转印。该转印方法可以实现高速转印,并具有不必选择转印介质的优点,而在转印鼓法中需要选择转印介质。
安装在电子照相装置200中的电子照相感光体201a~201d各自与电子照相感光体7相似。
电子照相感光体201a~201d各自在预定方向上旋转(附图中为逆时针方向),并且,将充电辊202a~202d、显影设备204a~204d、初级转印辊210a~210d和清洁设备215a~215d沿旋转方向布置。可以将分别容纳于调色剂盒205a~205d中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等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分别提供给显影设备204a~204d。一次转印辊210a~210d还可以通过中间转印带209分别与电子照相感光体201a~201d接触。
在外壳220的预定位置布置激光源(曝光设备)203。如此引导从激光源203发出的激光使其在充电之后照射电子照相感光体201a~201d的表面,由此在电子照相感光体201a~201d的旋转过程中依次进行充电、曝光、显影、初次转印和清洁等步骤,并以叠加的方式将各个颜色的调色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9上。
在预定张力下用传动辊206,垫辊208和张力辊207支持中间转印带209,使其可以通过这些辊的旋转而不停滞地旋转。将二次转印辊213通过中间转印带209与垫辊208接触设置。
当中间转印带209从垫辊208与二次转印辊213中间通过之后,用例如布置在传动辊206附近的清洁叶片216对其进行表面清洁,然后在下一次成像过程中再次使用。
在外壳220中的预定位置提供托盘(转印介质托盘)211,并将容纳在托盘211中的诸如相纸等转印介质230,通过传送辊212在中间转印带209和二次转印辊213之间的通路及相互接触的两个定影辊214之间进行传送,然后排出到外壳220的外部。
在上述内容中,已经对其中将中间转印带209用作中间转印组件的情况进行了解释,但是可以将中间转印组件制成如中间转印带209的带形(例如环形带),也可以制成豉形。在采用诸如中间转印带209的带形结构作为中间转印组件的情况下,该带的厚度优选为50μm~500μm,更优选为60μm~150μm。带的厚度可以根据材料的硬度适当地选择。在采用鼓形结构作为中间转印组件的情况下,基板优选是由例如铝、不锈钢(SUS)或铜形成的圆筒状基板制成。在该圆筒状基板上,如果需要可以具有弹性层,可以将表面层形成在该弹性层上。
本发明所述的转印介质是可以将电子照相感光体上所形成的调色图像转印到其上的任何介质。例如,在从电子照相感光体直接转印到纸张等上的情况下,该纸张等即构成转印介质,并且在采用中间转印组件的情况下,该中间转印组件即构成转印介质。
作为构成上述环形带的材料,可以提出诸如聚碳酸酯树脂(PC)、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邻苯二甲酸亚烷基酯、PC/聚邻苯二甲酸亚烷基酯(PAT)共混物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等热塑性材料的半导电的环形带。
日本专利特许2560727和JP-A-5-77252也提出了一种中间转印组件,其中将普通炭黑作为导电粉末分散在聚酰亚胺树脂中。
由于具有高扬氏模量的聚酰亚胺树脂在驱动时(在支持辊、清洁叶片等的压力下)变形较小,因此可以获得不容易引起诸如色象差等图像缺陷的中间转印组件。聚酰亚胺树脂通常由四羧酸二酸酐或其衍生物与二元胺在溶剂中以大约等摩尔量进行聚合反应,并作为聚酰胺酸溶液而获得。所述四羧酸二酸酐可以,例如,由如下通式(IV)表示:
[通式IV]
在通式(IV)中,R表示选自脂肪族直链烃基、脂环族烃基、芳香族烃基和其上键合有取代基的该烃基等四价有机基团。
四羧酸二酸酐的具体例子包括均苯四酸二酸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酸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酸酐、2,3,3′,4′-联苯四羧酸二酸酐、2,3,6,7-萘四羧酸二酸酐、1,2,5,6-萘四羧酸二酸酐、1,4,5,8-萘四羧酸二酸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磺酸二酸酐、苝-3,4,9,10-四羧酸二酸酐、双(3,4-二羧基苯基)醚二酸酐和亚乙基四羧酸二酸酐。
另一方面,二元胺的具体例子包括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氯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3,3′-二氨基二苯基砜、1,5-二氨基萘、间苯二胺、对苯二胺、3,3′-二甲基-4,4′-联苯二胺、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基砜、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2,4-双(β-氨基-叔丁基)甲苯、双(对-β-氨基-叔丁基苯基)醚、双(对-β-甲基-δ-氨基苯基)苯、双-对-(1,1-二甲基-5-氨基戊基)苯、1-异丙基-2,4-间苯二胺、间二甲苯二胺、对二甲苯二胺、二(对氨基环己基)甲烷、六亚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亚甲基二胺、二氨基丙基四亚甲基、3-甲基七亚甲基二胺、4,4-二甲基七亚甲基二胺、2,11-二氨基十二烷、1,2-双-3-氨基丙氧基乙烷、2,2-二甲基亚丙基二胺、3-甲氧基六亚甲基二胺、2,5-二甲基七亚甲基二胺、3-甲基七亚甲基二胺、5-甲基九亚甲基二胺、2,17-二氨基二十烷、1,4-二氨基环己烷、1,10-二氨基-1,10-二甲基癸烷、1,2-二氨基十八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哌啶、H2N(CH2)30(CH2)20(CH2)NH2、H2N(CH2)3S(CH2)3NH2和H2N(CH2)3N(CH3)2(CH2)3NH2
考虑到溶解度等,四羧酸二酸酐与二元胺的聚合反应所使用的溶剂有利地是极性溶剂。极性溶剂优选是N,N-二烷基酰胺,更具体地是低分子量的N,N-二烷基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乙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氧基乙酰胺、二甲亚砜、六甲基膦酰基三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吡啶、四亚甲基砜和二甲基四亚甲基砜。该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中间转印组件在聚酰亚胺树脂中含有经氧化处理的炭黑。经氧化处理的炭黑可以通过对炭黑进行氧化处理而获得,由此向其表面提供含氧官能团(例如羧基、醌基、内酯基或羟基)。
该氧化处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例如在高温环境中与空气接触并反应的空气氧化法、在常温下与氧化氮或臭氧接触的方法或在高温下的空气氧化之后再进行低温臭氧氧化的方法。
经氧化的炭的例子包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itsubishi ChemicalCorp)的以下产品,例如MA100(pH 3.5,挥发物1.5%)、MA100R(pH3.5,挥发物1.5%)、MA100S(pH 3.5,挥发物1.5%)、#970(pH 3.5,挥发物3.0%)、MA11(pH 3.5,挥发物2.0%)、#1000(pH 3.5,挥发物3.0%)、#2200(pH 3.5,挥发物3.5%)、MA230(pH 3.0,挥发物1.5%)、MA220(pH 3.0,挥发物1.0%)、#2650(pH 3.0,挥发物8.0%)、MA7(pH 3.0,挥发物3.0%)、MA8(pH 3.0,挥发物3.0%)、OIL7B(pH 3.0,挥发物6.0%)、MA77(pH 2.5,挥发物3.0%)、#2350(pH 2.5,挥发物7.5%)、#2700(pH 2.5,挥发物10.0%)、和#2400(pH 2.5,挥发物9.0%);Degussa AG的以下产品,例如Printex 150T(pH 4.5,挥发物10.0%)、Special Black 350(pH 3.5,挥发物2.2%)、Special Black 100(pH 3.3,挥发物2.2%)、Special Black 250(pH 3.1,挥发物2.0%)、Special Black 5(pH 3.0,挥发物15.0%)、Special Black 4(pH 3.0,挥发物14.0%)、SpecialBlack 4A(pH 3.0,挥发物14.0%)、Special Black 550(pH 2.8,挥发物2.5%)、Special Black 6(pH 2.5,挥发物18.0%)、Color Black FW200(pH2.5,挥发物20.0%)、Color Black FW2(PH 2.5,挥发物16.5%)、Color BlackFW2V(pH 2.5,挥发物16.5%);和Cabot Corp.的产品,例如Monarch 1000(pH 2.5,挥发物9.5%)、Monarch 1300(pH 2.5,挥发物9.5%)、Monarch1400(pH 2.5,挥发物9.0%)、Mogul-L(pH 2.5,挥发物5.0%)、和Regal400R(pH 4.0,挥发物3.5%)。
由此获得的该经氧化处理的炭黑几乎不受由反复施加电压下局部电流过量所引起的氧化作用的影响。存在于表面上的含氧官能团增大了在聚酰亚胺树脂中的分散性以降低电阻的波动和对电场的依赖性,由此降低了由转印电压产生的电场密度。
其结果是,可以获得这样的中间转印介质,该中间转印介质能够防止由转印电压所引起的电阻下降,改善电阻的均匀性,减小对电场的依赖性,减小由环境造成的电阻变化,并提供减少了诸如在纸张的运行部分中图像上的白色条纹等图像缺陷的高质量图像。在含有至少两种经氧化处理的炭黑的情况下,该经氧化处理的炭黑优选具有基本不同的导电率,并且诸如氧化处理的程度、DBP油的吸收或基于氮气吸收的BET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质也不同。
在加入两种或多种物理性质不同的炭黑的情况下,可以例如首先加入具有高电导率的炭黑,然后加入具有低电导率的炭黑,由此对表面电阻等进行调节。
经氧化处理的炭黑的具体例子包括Special Black 4(由Degussa AG制造,pH 3.0,挥发物14.0%)和Special Black 250(由Degussa AG制造,pH 3.1,挥发物2.0%)。相对于聚酰亚胺树脂,该经氧化处理的炭黑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50质量%,更优选为12质量%~30质量%。含量小于10质量%可使电阻的均匀性劣化,由此导致在长期使用中表面电阻的大量损失,然而,在含量超过50质量%时,则难以获得所需的电阻并且成型产物变得脆性不佳。
其中分散有经氧化处理的炭黑的聚酰亚胺树脂的中间转印组件可以由如下步骤获得:制备其中分散有经氧化处理的炭黑的聚酰胺酸溶液的步骤,在圆筒形模具的内周面上形成膜(层)的步骤,以及进行酰亚胺化(imidation)的步骤。
为生产其中分散有两种或多种类型的经氧化处理的炭黑的聚酰胺酸溶液,据信可以采用使酸二酸酐组分和二元胺组分在分散液中溶解并聚合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分散液中预先将两种或多种类型的经氧化处理的炭黑分散在溶剂中,也可以采用将两种或多种类型的经氧化处理的炭黑各自分散在溶剂中,由此制备两种或多种炭黑分散液,然后在各个分散液中使酸二酸酐组分与二元胺组分溶解并聚合,并将聚酰胺酸溶液混合的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可以适当地进行选择以获得其中分散有炭黑的聚酰胺酸溶液。
将由此获得的聚酰胺酸溶液施加并展开在圆筒形模具的内周面上以形成膜,然后对膜进行加热以进行聚酰胺酸的酰亚胺化。在该酰亚胺化加热步骤中,通过在使恒定温度保持0.5小时或0.5小时以上的加热条件下进行酰亚胺化,可以获得具有良好的表面平整度的中间转印组件。以下将详细描述该过程。
首先将聚酰胺酸溶液施加到圆筒形模具的内周面上。该施加方法可以适当地进行选择,例如通过分配器或通过模头施加。在此步骤中所采用的圆筒形模具的内周表面优选经过镜面抛光。
然后例如通过加热下的离心成型法、采用弹丸状流槽的成型法或旋转成型法将如此施加的聚酰胺酸溶液形成为厚度均匀的膜。随后在干燥器中将在其内周面上承载有膜的模具加热至可以进行酰亚胺化的温度,或除去溶剂直到膜可以保持带状,然后将膜从模具的内周面剥离,并将膜放置在金属圆筒的外周面上,将膜与金属圆筒一起加热,由此完成酰亚胺化。为了获得外表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精度的中间转印组件,消除溶剂直到膜可以保持带状,然后再将膜放置在金属圆筒的外周面上,并进行酰亚胺化的方法是优选的。
在除去溶剂的步骤中对加热条件不作特别限制,只要是可以除去溶剂即可,但优选是在80℃~200℃加热0.5~5小时。然后将可以保持带状的已成型物质从模具的内周面剥离。在此操作中,可以对模具的内周面施加脱模处理。
然后将经过加热和固化直到可以保持带状的已成型物质,再放置到金属圆筒的外周面上并与该金属圆筒一起加热,由此引起聚酰胺酸的酰亚胺化反应。
在此步骤中所采用的金属圆筒优选具有比聚酰亚胺树脂更大的线性膨胀系数,并将其外径设定为在一定程度上小于聚酰亚胺已成型物质的内径,由此实现热定形并获得厚度均匀的均匀环形带。在此步骤中所采用的金属圆筒在外表面上的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1.2μm~2.0μm。在金属圆筒的外表面上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1.2μm的情况下,由于金属圆筒本身过度平整,因此所得到的带形中间转印组件不会产生由金属圆筒轴向收缩所引起的滑移,由此在此步骤中会产生延展,导致膜厚度的波动和平整精度的劣化。
另一方面,在金属圆筒的外表面上的表面粗糙度(Ra)超过2.0μm的情况下,金属圆筒的外表面图案可以转印到带形中间转印组件的内表面上并可以在其外表面上产生不规则性,因此会诱发图像缺陷。如此制备的其中分散有炭黑的聚酰亚胺树脂的带形中间转印组件在外表面上的表面粗糙度(Ra)为小于或等于1.5μm。
表面粗糙度按照JIS B601进行测量。中间转印组件的表面粗糙度(Ra)超过1.5μm会诱发诸如有干扰图象等图像缺陷。据推测这是因为由在转印步骤所施加的电压或由剥离放电产生的电场,在带的突出部局部集中而改变了该部分的表面,由此产生具有更低电阻的新的导电通路并诱发更低的图像浓度,因此在整个图像上具有噪声印记。
进行酰亚胺化的加热步骤优选采用220℃~280℃的加热温度和0.5小时~2小时的加热时间。尽管还取决于聚酰亚胺树脂的组成,但在此范围的加热条件下酰亚胺化时的收缩最大,由此实现带在其轴向上的逐渐收缩,因此避免了膜厚度的波动和平整精度的劣化。
在该加热步骤之后,中间转印组件的平整度小于或等于5mm,优选为小于或等于3mm。平整度小于或等于5mm小不会产生噪声且几乎没有颜色间的色差。然而,当带的边缘部分向上或向下卷曲时,平整度为小于或等于5mm的带偶而会留下与附近组件接触的痕迹,尽管这样的带使用过程中不会显示出损坏。平整度为小于或等于3mm的中间转印组件不会产生与附近部件的接触和很少出现颜色间的色差。
(处理盒)
下面将对含有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盒进行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处理盒的优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处理盒300在外壳301中含有电子照相感光体7、充电设备8、显影设备11、清洁设备13和电荷消除器14,这些设备与导轨303相结合并一体化。处理盒300没有配备曝光设备,但在外壳301上有用于曝光的小孔305。电子照相感光体7是本发明的上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含有在导电基板上形成的底涂层和感光层,其中所述底涂层含有其上附有电子受体化合物的金属氧化物微粒。
将该处理盒300可分离地安装在包括转印设备12、定影设备15和未示出的其它组件的电子照相装置的主体上,并与该主体相配合构成电子照相装置。
[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对100质量份氧化锌(由Tayca Corporation制造,平均粒径为70nm,比表面积:15m2/g)与500质量份四氢呋喃的混合物进行搅拌;向其中加入1.25质量份的硅烷偶联剂(KBM603:由Shin-Etsu Chemical制造);和将混合物搅拌2小时。然后,在减压下蒸发四氢呋喃,并将残余物在120℃焙烧3小时,以得到其表面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氧化锌颜料。
将0.6质量份的茜素、13.5质量份的封端异氰酸酯的硬化剂(Sumidur3173:由Sumitomo Bayer Urethane Co.制造)和15质量份的丁醛树脂(BM-1:由Sekisui Chemical Co.制造)溶解在85质量份的甲乙酮中制成溶液,将38质量份的所述溶液、60质量份的经表面处理的氧化锌颜料与25质量份的甲乙酮中在砂磨机中用1mm直径的玻璃珠分散2小时以得到分散体。向如此获得的分散体中加入0.005质量份的二月桂酸二辛基锡催化剂和4.0质量份的硅酮树脂颗粒(Tospearl 145:由GE ToshibaSilicones制造),以得到底涂层涂布液。将所述涂布液通过浸涂法涂布在铝基材上,并在170℃干燥硬化40min,以得到厚度为25μm的底涂层。
然后,在底涂层上形成感光层。首先,将15质量份羟基镓酞菁(电荷产生物质)、10质量份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粘结剂用树脂)(VMCH,由Nippon Unicar Co.,Ltd制造)与200质量份乙酸正丁酯的混合物在砂磨机中用1mm直径的玻璃珠分散4小时,所述羟基镓酞菁至少在7.3°、16.0°、24.9°和28.0°的布拉格角(2θ±0.2°)具有衍射峰,通过使用CuKα射线所获得的X射线衍光谱进行测定。向所得到的分散体中加入175质量份乙酸正丁酯和180质量份甲乙酮,并对混合物进行搅拌以得到用于电荷产生层的涂布液。通过浸涂将用于电荷产生层的涂布液涂布在底涂层并在室温干燥,以得到厚度为0.2μm的电荷产生层31。
随后,将1质量份四氟乙烯树脂颗粒、0.02质量份氟基接枝聚合物,5质量份四氢呋喃与2质量份甲苯充分混合,以得到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然后,将4质量份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的电荷产生物质与6质量份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40,000)混合并溶解在23质量份四氢呋喃和10质量份甲苯中,向其中加入上述的四氟乙烯悬浮液,搅拌混合物,并在至多为400kgf/cm2(3.92×10-1Pa)的压力下通过使用配备有带窄流体通道的渗透腔的高压均化器(商品名:LA-33S,由Nanomizer Co.,Ltd.制造)将混合物重复分散六次,以得到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分散体。此外,向其中加入0.2质量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并搅拌混合物以得到用于电荷传输层的涂布液。将涂布液施加在电荷产生层31上,在115℃干燥40分钟,形成厚度为32μm的电荷传输层,以得到电子照相感光体。
将如此获得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装入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彩色打印机DocuCentre Color C400中,该打印机含有接触型静电充电设备和中间转印设备,在高温和高湿度条件(28℃,40%相对湿度)下在开始时和在连续打印10,000张后对打印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证明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提供质量良好的图像,而不会产生重影、本底灰雾或黑点。另外,没有由漏点缺陷所产生的黑点;因此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测试期间显示出了优异的恒定性。结果总结于表11中。
(实施例2-4)
除了用如表1所示的化合物来代替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金属氧化物和电子受体化合物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评价其性能。结果总结于表11中。
(对比例1)
除了不使用实施例1的电子受体化合物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并评价其性能。结果总结于表11中。
[表11]
  电子受体化合物   在高温和高湿度条件下的打印测试
  开始时的打印测试   打印10,000张后的打印测试
  浓度异常   重影   本底灰雾和黑点   浓度异常   重影   本底灰雾和黑点
  实施例1   茜素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实施例2   1-羟基蒽醌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实施例3   红紫素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实施例4   2-氨基-3-羟基蒽醌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对比例1   -   不产生   产生   不产生   产生   产生   产生

Claims (20)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含有形成在导电基板上的底涂层和感光层,其中所述底涂层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电子受体化合物,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含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的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是羟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是具有羟基的蒽醌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是选自羟基蒽醌化合物和氨基羟基蒽醌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用偶联剂对所述金属氧化物微粒进行表面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用硅烷偶联剂对所述金属氧化物微粒进行表面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硅烷偶联剂是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微粒是选自以下物质颗粒的一种或多种颗粒: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和氧化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微粒的粉末电阻大约是102Ω·cm~1011Ω·c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微粒的比表面积约为大于或等于10m2/g。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底涂层的厚度是大于或等于15μ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包含在所述底涂层中的粘结剂用树脂是选自酚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脂树脂和环氧树脂的一种或多种树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层还含有电荷产生层,并且所述电荷产生层至少含有酞菁颜料或偶氮颜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酞菁颜料是选自羟基镓酞菁颜料、氯化镓酞菁颜料、羟基钛酞菁颜料和无金属酞菁颜料的颜料。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最外层含有氟化的树脂颗粒。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化的树脂颗粒是选自四氟乙烯树脂、三氟氯乙烯树脂、六氟丙烯树脂、氟乙烯树脂、偏二氟乙烯树脂、二氟二氯乙烯树脂及其共聚物的树脂。
17.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和至少一种可与主电子照相装置分离的设备,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含有在导电基板上形成的底涂层和感光层,其中所述底涂层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电子受体化合物,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含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所述可与主电子照相装置分离的设备选自静电充电设备、显影设备、清洁设备和静电消除器。
18.一种电子照相装置,该装置含有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含有在导电基板上形成的底涂层和感光层,其中所述底涂层含有金属氧化物微粒和电子受体化合物,所述电子受体化合物含有与金属氧化物微粒反应的基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照相装置,其中所述电子照相装置还含有接触式静电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通过与感光体接触对感光体进行充电。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照相装置,其中所述电子照相装置还含有中间转印设备,所述中间转印设备接收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的图像。
CNB2005100557393A 2004-07-16 2005-03-18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Active CN1003749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0749 2004-07-16
JP2004210749A JP4456952B2 (ja) 2004-07-16 2004-07-16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2004A true CN1722004A (zh) 2006-01-18
CN100374957C CN100374957C (zh) 2008-03-12

Family

ID=3559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57393A Active CN100374957C (zh) 2004-07-16 2005-03-18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63406B2 (zh)
JP (1) JP4456952B2 (zh)
CN (1) CN100374957C (zh)
CA (1) CA2501362C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7000B (zh) * 2006-09-19 2012-02-08 郡是株式会社 炭黑分散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以及使用其的半导电性聚酰亚胺树脂带的制造方法
CN102799085A (zh) * 2011-05-24 2012-11-28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和脲化合物
CN103324043A (zh) * 2012-03-22 2013-09-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324042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425007A (zh) * 2012-05-22 2013-12-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装置及处理盒
US8859174B2 (en) 2011-05-24 2014-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8859172B2 (en) 2011-11-30 2014-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method of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N107797397A (zh) * 2016-09-05 2018-03-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103773A (zh) * 2018-10-25 2020-05-0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6951B2 (ja) * 2004-07-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456952B2 (ja) 2004-07-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456954B2 (ja) * 2004-07-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456955B2 (ja) * 2004-07-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456953B2 (ja) * 2004-07-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595602B2 (ja) * 2005-03-16 2010-1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67533B2 (ja) * 2006-09-08 2012-02-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2050A (ja) * 2007-04-12 2008-10-3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0271B2 (ja) * 2007-07-02 2011-12-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58995B2 (ja) * 2010-08-27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982769B2 (ja) * 2011-09-27 2016-08-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71775B2 (ja) * 2011-11-30 2016-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857804B2 (ja) 2012-03-07 2016-0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90494A (ja) * 2012-03-12 2013-09-2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577221B2 (en) * 2012-09-26 2017-02-2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Three stack hybrid white OLED for enhanced efficiency and lifetime
JP6095425B2 (ja) * 2013-03-13 2017-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702809B2 (ja) * 2016-06-21 2020-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67588B2 (ja) * 2018-09-21 2022-11-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37516C3 (de) 1976-08-23 1981-09-17 Ricoh Co., Ltd., Tokyo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Aufzeichnungsmaterial
US4265990A (en) 1977-05-04 1981-05-05 Xerox Corporation Imaging system with a diamine charge transport material in a polycarbonate resin
US4298697A (en) 1979-10-23 1981-11-03 Diamond Shamrock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sheet or shaped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
US4338390A (en) 1980-12-04 1982-07-06 Xerox Corporation Quarternary ammonium sulfate or sulfonate charge control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s compatible with viton fuser
JPS60218655A (ja) 1984-04-14 1985-11-01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S6135551A (ja) 1984-07-27 1986-02-20 Hitachi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US4560635A (en) 1984-08-30 1985-12-24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with ammonium sulfate charge enhancing additives
JPH0658538B2 (ja) 1984-09-27 1994-08-03 ミノルタカメラ株式会社 感光体
JPS61204640A (ja) 1985-03-07 1986-09-10 Toshib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DE3708512A1 (de) * 1986-03-18 1987-10-01 Canon Kk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lichtempfindliches aufzeichnungsmaterial
US4778671A (en) 1986-07-14 1988-10-18 Corning Glass Works Preparation of unagglomerated metal oxide particles with uniform particle size
JPH0797243B2 (ja) 1986-12-05 1995-10-1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US5102757A (en) 1988-09-13 1992-04-07 Fuji Xerox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process
US5008706A (en) 1988-10-31 1991-04-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H0535166A (ja) * 1991-07-31 1993-02-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DE69320724T2 (de) 1992-06-26 1999-03-25 Canon Kk Kontaktaufladelement und Gerät, das dieses verwendet
JPH07223371A (ja) 1993-04-30 1995-08-22 Ricoh Co Ltd 感熱記録材料
US5486440A (en) 1993-06-30 1996-01-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H07175249A (ja) 1993-12-20 1995-07-14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WO1995022086A1 (en) 1994-02-08 1995-08-17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Liquid development type multi-color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H0844097A (ja) 1994-08-04 1996-02-16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US5712069A (en) * 1994-10-05 1998-01-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wo-component type developer, develop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3336846B2 (ja) 1996-01-22 2002-10-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5795690A (en) 1995-11-21 1998-08-18 Fuji Xerox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process
JP3139381B2 (ja) 1996-01-18 2001-02-2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18592A (ja) 1996-02-15 1997-08-19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DE69735035T2 (de) 1996-05-29 2006-09-28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Elektrophotographischer Photorezeptor
JPH10177267A (ja) * 1996-12-17 1998-06-30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US5891594A (en) 1997-01-13 1999-04-06 Xerox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member with perylene-containing charge-generating material and n-butylacetate
US6183869B1 (en) * 1997-05-02 2001-02-06 Fuji Xerox Co., Ltd. Primer composition, fixing member, and fixing device using the fixing member
JPH1115184A (ja) 1997-06-23 1999-01-22 Sharp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95472A (ja) 1997-09-25 1999-04-09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EP0977086B1 (en) * 1998-07-31 2007-03-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0199984A (ja) 1998-12-28 2000-07-18 Idemitsu Kosan Co Ltd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JP3743604B2 (ja) 1999-03-24 2006-02-08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平版印刷用原板
JP2000321805A (ja) 1999-05-12 2000-11-24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US6795690B2 (en) 1999-10-12 2004-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duplex transceiver with distributed duplexing function
US6453139B2 (en) 2000-01-18 2002-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277535B1 (en) 2000-04-14 2001-08-21 Xerox Corporation Undercoating layer for imaging member
US6623655B1 (en) 2000-04-24 2003-09-23 Sigma-Aldrich Co. Metal chelating compositions
US6785480B2 (en) 2000-08-28 2004-08-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mage forming speeds
US6924076B2 (en) 2001-08-20 2005-08-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ssembly,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US6773857B2 (en) * 2001-10-09 2004-08-10 Fuji Xerox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3241511A (ja) 2002-02-15 2003-08-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977206B2 (ja) 2002-08-30 2007-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4126069A (ja) 2002-09-30 2004-04-22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電子写真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3841A (ja) 2002-09-30 2004-04-22 Fuji Xerox Co Ltd 光導電性有機顔料、光導電性有機顔料分散液、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6913863B2 (en) * 2003-02-19 2005-07-05 Xerox Corporation Photoconductive imaging members
US6946226B2 (en) * 2003-08-22 2005-09-20 Xerox Corporation Photoconductive imaging members
JP4622393B2 (ja) 2004-03-22 2011-02-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56952B2 (ja) 2004-07-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456951B2 (ja) 2004-07-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456955B2 (ja) 2004-07-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456953B2 (ja) 2004-07-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153574B2 (en) * 2004-07-16 2006-12-26 Xerox Corporation Surface grafted metal oxide particles an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 same
JP4456954B2 (ja) 2004-07-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7232633B2 (en) * 2004-08-09 2007-06-19 Xerox Corporation Imaging member having inorganic material filler surface grafted with charge transport moiety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7000B (zh) * 2006-09-19 2012-02-08 郡是株式会社 炭黑分散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以及使用其的半导电性聚酰亚胺树脂带的制造方法
US8303852B2 (en) 2006-09-19 2012-11-06 Gunze Limited Carbon black-dispersed polyamic acid solutio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emiconductive polyimide resin belt therewith
CN102799085A (zh) * 2011-05-24 2012-11-28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和脲化合物
US8859174B2 (en) 2011-05-24 2014-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N102799085B (zh) * 2011-05-24 2014-12-03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和脲化合物
US8962227B2 (en) 2011-05-24 2015-0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method of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urea compound
US8859172B2 (en) 2011-11-30 2014-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method of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N103324043A (zh) * 2012-03-22 2013-09-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324042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425007A (zh) * 2012-05-22 2013-12-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装置及处理盒
CN107797397A (zh) * 2016-09-05 2018-03-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103773A (zh) * 2018-10-25 2020-05-0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501362C (en) 2008-05-13
JP4456952B2 (ja) 2010-04-28
CN100374957C (zh) 2008-03-12
CA2501362A1 (en) 2006-01-16
US7763406B2 (en) 2010-07-27
US20060014091A1 (en) 2006-01-19
JP2006030697A (ja) 2006-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22004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N1722005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N172200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设备
CN1722007A (zh) 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CN1722008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CN1412624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其制造方法、处理卡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00339769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828454A (zh) 清洁刮板和使用该清洁刮板的清洁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311305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932663A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991595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
CN1217242C (zh) 静电复印光感受器
CN1467571A (zh) 静电复印光感受器、静电复印部件、显影墨粉鼓和图像形成仪
JP20062210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112691A (zh) 静电复制感光体、含该感光体的处理盒及静电复制装置
CN188517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662855A (zh) 电摄影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及电摄影装置
CN1430108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N1158327C (zh) 聚碳酸酯树脂和使用该树脂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CN1636995A (zh) 萘四羧酸二酰亚胺衍生物及电子照相光电导材料
CN101030050A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746153A (zh) 腙化合物及使用该腙化合物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800993A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33695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0335980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Patentee after: XEROX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Patentee before: XEROX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