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0108A -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30108A
CN1430108A CN02158968A CN02158968A CN1430108A CN 1430108 A CN1430108 A CN 1430108A CN 02158968 A CN02158968 A CN 02158968A CN 02158968 A CN02158968 A CN 02158968A CN 1430108 A CN1430108 A CN 1430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lacement
unsubstituted
electrophtography photosensor
protective seam
charge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58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30108B (zh
Inventor
森川阳介
池末龙哉
中田浩一
吉村公博
田中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30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0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430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0108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8/00Layers covering the final reproduction, e.g. for protecting, for writing there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导电性支持体以及在导电性支持体上按以下顺序至少含有电荷发生层、电荷输送层和保护层。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中央部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a0(μm)、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中央部的保护层的膜厚b0(μm)、中央部以外的电荷输送层膜厚a(μm)以及该中央部以外的保护层膜厚b(μm),在满足0.8(μm)≤(a0-a)≤3.0(μm)的区域内,满足下式(1):b0×(a/a0)3≤b(μm)≤b0×(a/a0)1/4…(1)。本发明还涉及装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成像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装置。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具体涉及在导电性支持体上依次至少具有电荷发生层、电荷输送层及保护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这样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成像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直要求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更高的耐久性。例如,特开平5-173350号公报公开了通过在感光层上设置含固化性树脂的保护层,可得到耐久性非常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又比如,特开平7-5748号公报公开了,在感光层的保护层上并不伴有真正的放电,而通过注入电荷使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即所谓注入带电。
在电子照相领域,像这样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上设置保护层正在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办公小型化、家庭化,也要求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照相装置的小型化,也就是缩短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母线方向的长度。
但是,由于电子照相感光体母线方向的显影区域的宽度依赖于纸等转印材料的大小,不可能只将显影区域的宽度变窄。即,如果使用更短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则必须保证与其相同的过纸宽度和显影区域宽度,在以往无法成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端部区域也有了成像的必要。
可是,在感光层、保护层的端部容易发生膜厚不均,在不均的部分产生带电不均、感光度不均,而很难均匀成像。
现在,从优越的生产性的观点出发,作为涂布方法几乎均采用沿母线方向向各层用的溶液中略微垂直地放入导电性支持体,再提升上来的所谓的浸渍涂布法。但这种方法,在各层用的溶液的涂布开始后,极难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母线方向涂布开始一侧的端部区域的层厚与中央部分的相同。因为,不可能完全防止刚刚涂布后涂料的流挂。
特别是感光层上有保护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比没有保护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层数更多,显然更容易产生涂布不均。特开昭59-26044号公报中公开,通过调节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厚度,可以得到均匀的图像,却未对保护层和感光层的关系提出任何见解。
而且,为提高生产性而增加涂布速度,则需降低涂敷液的固形物浓度,而涂敷液的粘度一旦下降,涂料的流挂会增加,涂布不均也更显著。
尽管从生产技术观点看来,得到高品质图像极为困难,但是伴随着近几年的电子照相彩色化、1200dip(点/英寸)的所谓的高精细化,却要求更高一层的高画质化。
发明内容
基于制造电子照相感光体时,因涂料流挂而产生的涂布不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非常优越的电子照相特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谋求实现今后日益的小型化、价格低廉化及高画质化。
本发明还提供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成像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即,本发明为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依次具有导电性支持体、电荷发生层、电荷输送层及保护层。在该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的中央部分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为a0(μm),在该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的中央部分的保护层的膜厚为b0(μm),该中央部分以外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为a(μm)及该中央部分以外的保护层的膜厚为b(μm),在满足
0.8(μm)≤(a0-a)≤3.0(μm)的区域,满足下式(1)。
b0×(a/a0)3≤b(μm)≤b0×(a/a0)1/4         …(1)
本发明还涉及具有上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成像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母线方向的剖面模式图。
图2A,2B和2C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层构成之一例的剖面图。
图3为具有配置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成像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装置的实施方案1的简要构成图。
图4为具有配置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成像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装置的实施方案2之一例的简要构成图。
图5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羟基镓酞箐(hydroxy galliumphthalocyanine)的CuKα的特征X射线衍射图。
图6为涂布保护层时,圆筒形支持体的提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7为涂布保护层时,圆筒形支持体的提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在本发明中,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中央部分的电荷输送层之膜厚为a0(μm),在该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的中央部分的保护层的膜厚为b0(μm),该中央部分以外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为a(μm)及该中央部分以外的保护层的膜厚为b(μm),在满足0.8(μm)≤(a0-a)≤3.0(μm),优选(a0-a)≥0.5(μm)的区域,满足下式(1)。
b0×(a/a0)3≤b(μm)≤b0×(a/a0)1/4      (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母线方向的剖面模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为在导电性支持体4上至少具有电荷发生层(图中未示出)、电荷输送层2及保护层1这样的顺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图中清楚地表明,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与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中央部分的电荷输送层之膜厚为a0(μm)相比,该中央部分以外的电荷输送层为膜厚a(μm)0.5μm以上的薄的区域,是在采用浸渍涂布法的情况下涂布开始一侧的端部区域。于是,通过在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为a(μm)的位置,形成满足式(1)的膜厚为b的保护层,从而能解决上述课题,得到良好的图像。
在本发明中,保护层1的膜厚b(μm)满足下式(2)更为理想。
b0×(a/a0)2≤b(μm)≤b0×(a/a0)1/3      …(2)
并且,保护层的膜厚b在距导电性支持体涂布开始侧端部10~100mm的范围内,优选在从涂布开始侧端部12mm处至中央部分的范围内,优选满足上式(1)和(2)。通常显影区域的端部进入该范围内。如上所述,本发明中,导电性支持体的母线方向中央部分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a0(μm)、该中央部分以外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a(μm),满足下式(3)更为理想。
       0.5≤(a0-a)                 …(3)
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如果与中央部分的膜厚相比较薄时,明部电位V1会增加,转印显影时,图像的浓度会变淡。这种浓度不均,特别容易出现在中间色调的图像上,在彩色图像和高精细的图像上则更容易出现。
本发明者们推测,这种图像浓度不均的原因在于在电荷输送层和保护层间形成的界面上,蓄积了电荷。
近年来,虽然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保护层的开发有了进步,但并未改变在电荷输送层和保护层间形成界面的事实。特别是在保护层使用固化树脂时,这种倾向还会增加。
在电荷发生层中产生的电荷,移动到电荷输送层后,到达上述界面,而后进入保护层,通常,认为在此界面有若干的电荷蓄积。由于这些电荷蓄积所引起的表面电位的增加的程度,依赖于保护层的膜厚,保护层的膜厚越厚,表面电位增加的越大,相反,保护层的膜厚越薄,表面电位增加的越小。
本发明人等发现控制保护层的膜厚使其满足上述式(1)可以抑制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不均引起的表面电位不均。本发明中的式(1)和式(2)是本发明者们基于上述观点进行了种种探讨后,推导出的经验性公式。
膜厚控制可以通过调整涂敷液的粘度、将导电性支持体从涂敷液中提升时的速度、以及涂布开始位置等来进行,在本发明中对于控制膜厚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
优选使本发明中保护层导电性支持体的母线方向的中央部分的膜厚b0(μm)为0.5~5.5μm,最好为1~4μm。膜厚小于0.5μm,难于得到设置保护层本身的效果,而膜厚超过5.5μm,残余电位容易升高。
优选使电荷输送层导电性支持体的母线方向的中央部分的膜厚a0(μm)为5~40μm,最好为7~30μm。膜厚小于5μm,会出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场强度过强的现象,而膜厚超过40μm,难于得到高精细的图像。
在本发明中,标记保护层和电荷输送层的膜厚测定点,以大约5mm见方的大小切下,用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简称FIB)FB-2000C(日立制作所(株)制)进行蚀刻后,沿45°角的方向观察剖面,进行角度校正后求得保护层和电荷输送层的膜厚。由于在本发明中,导电性支持体的中央部分的膜厚尤为重要,在该中央部分的圆周方向上取四点作为样品,以其平均值作为a0(μm)和b0(μm)。并且,使用基于光的干涉原理的瞬间多道测光系统MCD-2000(大塚电子(株)制)测定了作为控制保护层膜厚的基准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保护层,最好是含有粘和树脂,或导电性粒子和电荷输送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的保护层。
作为保护层用的粘和树脂,固化性树脂比较好,其中的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及硅氧烷树脂更好。这其中,酚醛树脂保护层的电阻的环境变动性小,而更令人满意。特别是从表面硬度高、耐磨损性好、粒子子的分散性及分散后的稳定性都好这些方面来看,热固化可熔酚醛树脂更为理想。
固化性酚醛树脂一般通过酚类与甲醛反应进行制备。
酚醛树脂有两类,分为用碱催化剂使酚类与过剩量的甲醛反应得到的可熔型,和用酸作催化剂使甲醛与过剩量的酚类反应得到的线型。
可熔型可溶于醇类和酮类溶剂,由于加热而进行三维交联聚合生成固化物。而线型一般即使直接加热也不会固化。但加入多聚甲醛、六亚甲基四胺等甲醛供体物质后加热则生成固化物。
一般在工业上,可熔型作为涂料、粘和剂、浇铸品及层合品用的清漆而使用;线型主要作为成型材料和粘和剂使用。
在本发明中,作为酚醛树脂,使用可熔型或线型均可,但从不加固化剂也可固化、作为涂料的操作性等方面考虑,更优选使用可熔型。
在本发明中使用酚醛树脂时,可以将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酚醛树脂混合使用,也可以将可熔型和线型混合使用。而且,只要是公知的酚醛树脂就可以使用。
可熔型酚醛树脂,一般由酚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在碱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
所使用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酚、甲苯酚、二甲苯酚、对烷基苯酚、对苯基苯酚、间苯二酚及双酚等,但并不仅限于这些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有甲醛、多聚甲醛、糠醛及乙醛等,但并不仅限于这些化合物。
在碱催化剂的作用下,这些酚类和醛类反应,制备出一羟甲基苯酚类、二羟甲基苯酚类、三羟甲基苯酚类的单体及其混合物、它们的低聚物以及单体和低聚物的混合物。其中,分子结构单元重复2~20左右的比较大的分子为低聚物,而只有一个分子结构单元的化合物为单体。
所使用的碱催化剂有金属类的碱化合物及胺化合物。金属碱化合物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等,胺化合物有氨、六亚甲基四胺、三甲胺、三乙胺及三乙醇胺等,但并不仅限于这些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考虑到高湿度环境下的电阻变化,优选使用胺化合物,而考虑到其他电子照相的特性,也可以与使用了金属类碱化合物的物质混合使用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保护层,更优选使用溶剂等溶解或稀释固化性酚醛树脂得到的涂敷液,在感光层上涂敷后形成。涂敷后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固化层。
所谓的聚合形态,就是通过加热进行加成及缩合反应,涂敷保护层后,在加热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固化层。
而且,在本发明中所谓「树脂固化」意味着即使用甲醇、乙醇等醇类溶剂润湿树脂,树脂也不溶解的状态。
用于保护层的导电性粒子承担调节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的辅助作用,如无必要可以不使用。
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保护层的导电性粒子可以为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等。
作为金属有铝、锌、铜、铬、镍、银及不锈钢等,或者还有在塑料粒子的表面蒸镀这些金属的物质等。
作为金属氧化物有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铋、掺入了锡的氧化铟、掺入了锑或钽的氧化锡及掺入了锑的氧化锆等。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的这些物质使用。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时,可以单纯地混合,也可以制成固溶物或以融合的形态使用。
从透明性的观点出发,在本发明中,在导电性粒子中,更优选使用金属氧化物。并且,在这些金属氧化物中,尤其更优选使用氧化锡。使用氧化锡,为改善分散性和溶液的稳定性,也可以进行下述的表面处理;而为改善电阻的可控性,也可掺入锑、钽。
从保护层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保护层用的导电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在0.3μm以下,特别优选在0.1μm以下。而从分散性、分散稳定性的观点考虑,平均粒径在0.001μm以上为好。
如果从保护层的膜强度的观点考虑,由于导电性粒子的量越大,膜强度越弱,在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及残余电位的允许的范围内,更优选减少导电性粒子的量。
并且,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保护层,最好含有润滑性粒子。
用于保护层的润滑性粒子,令人满意的有含氟树脂粒子、聚硅氧烷树脂粒子、氧化硅及氧化铝粒子,其中更为满意的为含氟树脂粒子。而且,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含氟树脂粒子,优选从下述粒子中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四氟乙烯树脂、三氟氯乙烯树脂、六氟乙烯丙烯树脂、氟乙烯树脂、偏二氟乙烯树脂和二氟二氯乙烯树脂的树脂粒子,以及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这些树脂的共聚物的树脂粒子,特别优选四氟乙烯树脂粒子及偏二氟乙烯树脂粒子。
可以适当选择润滑性粒子的分子量和粒径,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平均分子量为3000~5000000,平均粒径优选为0.01~10μm,更优选平均粒径为0.05~2.0μm。
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粒子单独存在时,有时不能起到润滑性粒子的作用。本发明者们经过研究发现,通过分散、添加这些物质可以增加保护层的表面粗糙度,结果增加了保护层的润滑性。本发明中所谓的润滑性粒子,包括能赋予润滑性的粒子。
含氟树脂粒子等的润滑性粒子和导电性粒子一起分散在树脂溶液中时,为不使其相互凝结,可以在导电性粒子分散时添加含氟化合物,也可以用含氟化合物对导电性粒子进行表面处理。
与无含氟化合物的情况相比,通过添加含氟化合物和对导电性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后,非常显著地提高了树脂溶液中的导电性粒子和含氟树脂粒子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
在分散了添加了氟化合物导电性粒子的溶液,或分散了进行过表面处理的导电性粒子的溶液中,通过分散含氟树脂粒子,而不会形成分散粒子的次级粒子,可以得到长期稳定的分散性良好的涂敷液。
含氟化合物有含氟硅烷偶联剂、含氟改性硅油及含氟表面活性剂等。
下面列举一些优选的化合物,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化合物。
导电性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是在适当的溶剂中混合、分散导电性粒子和表面处理剂,使表面处理剂附着在导电性粒子的表面。分散方法可用球磨、砂磨等常用分散方法。然后,除去这种分散液中的溶剂,使其固结在导电性粒子的表面。
如有必要,此后也可进一步进行热处理。并且可在处理液中添加促进反应的催化剂。如若还有必要,可以对表面处理后的导电性粒子进一步进行粉碎处理。
相对于导电性粒子,含氟化合物的比例受粒子粒径、形状及表面积等的影响,相对于表面处理后的导电性粒子的总质量,优选为1~65质量%,更优选1~50质量%。
在本发明中,为制成更具环境稳定性的保护层,在导电性粒子分散时,通过添加具有下式(1)所示结构的硅氧烷化合物,或通过混合用具有下式(1)所示结构的硅氧烷化合物进行过表面处理的导电性粒子,可以得到具有更优越的环境稳定性的保护层。
(式(1)中,A11~A18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但氢原子总数(b)与A的总数(a)之比(b/a)为0.01以上和0.5以下。n11为0以上的整数。)
添加硅氧烷化合物后分散得到的涂敷液,或通过将用硅氧烷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粒子分散于已用溶剂溶解的粘合树脂中,得到不形成分散粒子的次级粒子的、经时稳定、分散性良好的涂敷液,由此涂敷液形成的保护层透明性高,是具有特别出色的耐环境性的保护膜。
对具有上述式(1)所示结构的硅氧烷化合物的分子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在进行表面处理的情况下,从其容易程度考虑,粘度不宜过高为好,优选重均分子量为100~50000,特别是从其表面处理效率来看,优选500~10000。
表面处理法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
在湿式处理中,将作为导电性粒子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粒子和具有上述式(1)所示结构的硅氧烷化合物分散于溶剂中,使此硅氧烷化合物附着于粒子的表面。
作为分散手段可以使用球磨、砂磨等一般的分散手段。然后,使这种分散液固结在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粒子的表面。
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的存在,硅氧烷的Si-H键中的氢原子被氧化,形成新的硅氧烷键,结果这种硅氧烷发展成三维结构,导电金属氧化物粒子表面被这种网状结构所包围。
这样的表面处理,通过将该硅氧烷化合物固结在导电金属氧化物粒子的表面而完成。如必要,可对处理后的粒子进行粉碎处理。
在干式处理法中,不使用溶剂,而通过将硅氧烷化合物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粒子混合、混练,使硅氧烷化合物附着在粒子表面。然后,和湿式处理一样进行热处理、粉碎处理,完成表面处理。
作为用于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保护层的电荷输送物质,优选使用分子内至少含有1个羟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使用分子内含有羟烷基、羟烷氧基或者羟苯基中至少1个的化合物。
作为分子内含有羟烷基或者羟烷氧基中至少1个的电荷输送物质,优选使用具有下式(2)~(4)中任何一式所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
(式(2)中的R21、R22及R23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二价烃基。α、β及γ的苯环各自独立,可以有作为取代基的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a、b、d、m及n各自独立,为0或1。)
(式(3)中的R31、R32及R33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 ̄8的直链或支链的二价烃基。ε和δ的苯环各自独立,可以具有作为取代基的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e、f及g各自独立,为0或1。p、q及r各自独立,为0或1,但不可全部同时为0。Z31及Z32各自独立,为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或者也可共同成环。)
Figure A0215896800192
(式(4)中的R41、R42、R43及R44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二价烃基。ξ、η、θ及ι的苯环各自独立,可以具有作为取代基的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h、i、j、k、s、t及u各自独立,为0或1。Z41及Z42各自独立,为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或者也可共同成环。)
作为分子内含有羟苯基的电荷输送物质,优选使用具有下式(5)~(7)中任何一式所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
(式(5)中的R51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二价烃基。R52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Ar51和Ar52各自独立,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Ar5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芳香族杂环基。v和w各自独立,为0或1。但v=0时,w=0。κ和λ的苯环各自独立,可以具有作为取代基的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
Figure A0215896800211
(式(6)中的R61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二价烃基。Ar61和Ar62各自独立,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x为0或1。μ和ν的苯环各自独立,可以具有作为取代基的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并且,μ和ν的苯环可通过取代基共同成环。)(式(7)中的R71和R72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二价烃基。Ar7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y和z各自独立,为0或1。ξ、π、ρ及σ的苯环各自独立,可以具有作为取代基的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并且,ξ和π及ρ和σ的苯环可分别通过取代基共同成环。)
上述式(2)~(7)中,R21、R22、R23、R31、R32、R33、R41、R42、R43、R44、R51、R61、R71及R72的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的二价烃基可以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等亚烷基,异亚丙基及环亚乙基等。
R52的烷基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及丁基等。R52的芳烷基可以举出苯甲基、苯乙基及萘甲基等。
α、β、γ、δ、ε、ξ、η、θ、ι、κ、λ、μ、v、ξ、π、ρ及σ的苯环可具有的取代基中,作为卤素原子可以举出氟、氯、溴及碘等;作为烷基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及丁基等;作为烷氧基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及丁氧基等;作为芳香族烃环基可以举出苯基、萘基、蒽基及芘基等;作为芳香族杂环基可以举出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及喹啉基等。
μ和ν、ξ和π及ρ和σ的苯环通过取代基共同成环时,作为取代基可以举出亚丙基和亚乙基等,通过这些取代基形成芴骨架、二氢菲骨架等环状结构。
作为Z31、Z32、Z41及Z42的卤素原子可以举出氟、氯、溴及碘等;作为烷基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及丁基等;作为烷氧基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及丁氧基等;作为芳香族烃环基可以举出苯基、萘基、蒽基及芘基等;作为芳香族杂环基可以举出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及喹啉基等。
作为Ar51、Ar52、Ar61、Ar62及Ar71的烷基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及丁基等;作为芳烷基举出苯甲基、苯乙基、萘甲基等;作为芳香族烃环基可以举出苯基、萘基、蒽基及芘基等;作为芳香族杂环基可以举出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及喹啉基等。
作为Ar53的二价芳香族烃环基可以举出亚苯基、亚萘基、亚蒽基及亚芘基等;作为2价芳香族杂环基可以举出亚吡啶基、亚噻吩基等。
作为上述各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以举出如甲基、乙基、丙基及丁基等烷基;苯甲基、苯乙基、萘甲基等芳烷基;苯基、萘基、蒽基、芘基、芴基、咔唑基、二苯并呋喃基及二苯并苯硫基等芳香族烃环基和芳香族杂环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烷氧基;苯氧基和萘氧基等芳氧基;如氟、氯、溴及碘等卤素原子;以及硝基和氰基等。
具有上述(2)~(7)中任何一式所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都与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相溶性,可以容易地制成均匀分散的保护层的膜。
为使其相溶性更好,更优选上述式(2)~(4)中,R21、R22、R23、R31、R32、R33、R41、R42、R43、R44的二价烃基的碳原子数在4以下,并且,有两个以上的羟烷基和羟烷氧基。
在上述式(5)~(7)中,电荷输送物质中所含羟苯基与酚醛树脂发生反应,使电荷输送物质进入保护层基体,从而更增加了作为保护层的强度。
具有上述式(2)~(7)中任何一式所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均匀地溶解、分散于制备保护层的涂敷液中,经涂敷制成。
优选使具有上述式(2)~(7)中任何一式所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和粘和树脂的混合比(质量比)为电荷输送物质/粘和树脂=0.1/10~20/10,更优选为0.5/10~10/10。相对于粘和树脂,如电荷输送物质过少,则残余电位低的效应会变小,而电荷输送物质过多时,则有保护层强度变弱的情况。
以下为具有上述式(2)~(7)中任何一式所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具体例子。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物质。
Figure A0215896800251
Figure A0215896800261
Figure A0215896800271
Figure A0215896800291
Figure A0215896800301
Figure A0215896800311
Figure A0215896800351
这些物质中,优选(3)、(4)、(5)、(8)、(11)、(12)、(13)、(17)、(21)、(24)、(25)、(26)、(27)、(28)、(30)、(31)、(34)、(35)、(39)、(44)、(48)、(49)、(50)、(52)、(55)、(56)、(58)、(59),更优选(3)、(8)、(12)、(25)、(31)、(39)、(44)、(49)、(56)。
作为分散保护层涂敷液的溶剂,优选能充分溶解粘和树脂,也能充分溶解具有上述式(2)~(7)表示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使用导电性粒子时其分散性好,使用含氟树脂粒子和硅氧烷化合物等润滑性粒子时相溶性和处理性好,对与保护层涂敷液接触的电荷输送层无不良影响的溶剂。
因此溶剂可以使用甲醇、乙醇、2-丙醇等醇类,丙酮、丁酮等酮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酯类,四氢呋喃和二氧杂环己烷等醚类,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氯苯、二氯甲烷等卤代烃类,也可以将这些溶剂混合使用。其中最适合酚醛树脂的溶剂是甲醇、乙醇和2-丙醇等醇类。
现有的电荷输送物质一般不溶或难溶于醇类溶剂,在一般的酚醛树脂中难以均匀分散,但本发明中使用的电荷输送物质大多可溶于以醇类为主成分的溶剂中,所以可以分散在酚醛树脂涂敷液中。
本发明中,在上述保护层中也可以添加抗氧化剂,以防止带电时发生的臭氧或氮氧化物等活性物质附着导致表面层劣化。
以下说明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的感光层。
本发明中的感光层具有层合结构。图2A中表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组成是,在导电性支持体4上按顺序设置电荷发生层3、电荷输送层2,再设置作为表面层的保护层1。
作为导电性支持体4,可以使用支持体本身具有导电性的物质,如铝、铝合金和不锈钢等,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真空蒸镀形成铝、铝合金和氧化铟-氧化锡合金等被膜的塑料,将导电性粒子(如炭黑、氧化锡、氧化釱和银粒子)与适当的粘和剂一起含浸在塑料或纸中形成的支持体,以及含有导电性粘和剂的塑料等。
导电性支持体4的形状为圆筒型的鼓状或带状等,没有特别限定。如上所述,随着电子照相装置的小型化,导电性支持体4的母线方向的长度有缩短的倾向。在纵向上过A4大小或信纸大小的纸等转印纸时,显影区域的宽度约为215mm,在横向过A4转印纸时,显影区域的宽度约为290mm。与此相应,导电性支持体的长度分别为各显影区域的宽度+10~+80mm左右。但是,导电性支持体的长度在显影区域宽度+10~+50mm范围内时,发生上述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显影区域宽度+10~+40mm的范围内时问题发生的更显著。
本发明中,在导电性支持体4与感光层之间,可以设置具有阻隔功能和粘和功能的粘结层(粘和层)5(图2B)。
形成粘结层5的目的是,改良粘和性、改良涂敷性、保护支持体、覆盖支持体的缺陷、改良从支持体的电荷注入性、保护感光层避免被电破坏等。粘结层5可以由酪蛋白、聚乙烯醇、以及纤维素、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酰胺、改性聚酰胺、聚氨酯、明胶、氧化铝等形成。粘结层5的膜厚优选为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0.1~3μm。
本发明中,如图2C所示,在导电性支持体4与电荷发生层3之间,可以设置粘结层5,进而可以设置为防止干涉纹的底层6。
电荷发生层3中含有电荷发生物质以及根据需要含有的粘和树脂。
电荷发生物质有单偶氮、二偶氮、三偶氮等偶氮类颜料,金属酞菁和非金属酞菁等酞菁类颜料,靛蓝、硫靛蓝等靛蓝类颜料,苝酸酐、苝酰亚胺等苝类颜料,蒽醌和芘醌等多环醌类颜料,squarilium色素、吡喃鎓盐和噻喃鎓盐等盐类,三苯基甲烷色素、硒、硒-碲和无定形硅等无机物质,喹丫酮颜料、奥鎓盐颜料、喹啉蓝染料、氧杂蒽色素、醌亚胺色素、苯乙烯基色素、硫化镉以及氧化锌等。
粘和树脂可以使用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多芳基化合物树脂树脂、丁醛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乙缩醛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乙酸乙烯树脂、酚醛树脂、硅树脂、聚砜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尿素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等,但并不限定于此。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混合使用或以共聚物的形式使用,使用1种或2种以上。
电荷发生层3是将电荷发生物质按质量比为0.3~4倍量的粘和树脂和溶剂一起,用匀化器、超声波、球磨、混砂机、粘土干式粉碎机、辊磨机等方法分散,将得到的溶液进行涂布、干燥,形成电荷发生层。其膜厚优选为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0.01~1μm。
所用的溶剂根据使用的电荷发生物质或粘和树脂的溶解性或分散稳定性来选择,可以使用有机溶剂如醇类、亚砜类、酮类、醚类、酯类、脂肪族卤代烃类或芳香族化合物等。
在电荷发生层3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各种敏感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增塑剂等。
电荷输送层2含有电荷输送物质以及根据需要含有的粘和树脂。
作为电荷输送物质,有各种三芳基胺类化合物、各种腙类化合物、各种苯乙烯基类化合物、各种1,2-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各种吡唑啉类化合物、各种噁唑类化合物、各种噻唑类化合物和各种三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等。
作为粘和树脂,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苯乙烯类树脂、聚酯、聚碳酸酯树脂、聚砜、聚苯醚、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和不饱和树脂等。其中,特别优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碳酸酯树脂和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电荷输送层2如下形成:将电荷输送物质和粘和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将得到的溶液进行涂布、干燥。电荷输送物质与粘和树脂的混合比例按质量比为2∶1-1∶2。
作为溶剂可以使用丙酮、丁酮等酮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酯类,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氯苯、氯仿及四氯化碳等氯代烃类。
涂布该溶液时,例如可以采用浸渍涂布法、喷雾涂布法、旋涂法等。特别是浸渍涂布法,是将导电性支持体相对于电荷输送层用涂敷液在垂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从而进行涂布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更容易发生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课题,所以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干燥温度优选在10℃~200℃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20℃~150°。干燥时间优选为5分钟~5小时,特别优选为10分钟~2小时。
在电荷输送层2中还可根据需要添加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增塑剂等。
本发明中,可以在电荷输送层2上进一步用上述方法形成保护层1。
以下说明使用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子照相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1
图3中给出了装有具有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成像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装置的简要构成。
图3中,11是鼓状的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以轴12为中心按箭头所示方向以规定的线速度旋转驱动。
电子照相感光体11在旋转过程中通过(一级)带电装置13在其周面上受到正或负的规定电位的均匀带电,然后,接受由狭缝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等曝光装置(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对应于目标图像信息的时间序列电子数字图像信号的强度可调的曝光光14。由此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1的周面依次形成对应于目标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形成的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装置15进行调色剂显影,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1的旋转的同时,由图中未示出的给纸部向电子照相感光体11与转印装置16之间取出并给送转印材料17,在该转印材料17上通过转印装置16依次转印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1表面上形成并载置的调色剂图像。
经过了调色剂图像转印的转印材料17,由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分离,被导入定影装置18,通过图像定影后作为图像形成物(打印、复印)而向装置外打印出来。
图像转印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1的表面,通过清洁装置19除去转印残留调色剂,以清洁表面。另外,如果不具有清洁装置(cleanerless),则也可直接利用显影装置等回收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而,由前述曝光装置(图中未示出)发出的曝光光20进行除电处理后,可以重复地用于图像形成。带电装置13为使用带电辊等的接触带电装置时,前述的曝光并不是必须的。
本发明中,上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1、带电装置13、显影装置15和清洁装置19等构成要素,可以是将多个要素收纳在容器中以整体的形式构成一个成像处理盒,也可以相对于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等电子照相装置本体而将成像处理盒设计成可自由拆装的方式。例如将带电装置13、显影装置15和清洁装置19中的至少一个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1一起形成一体的处理盒,用装置本体的导轨等引导装置22形成可自由地在装置本体上拆装的成像处理盒。
当电子照相装置为复印机或打印机时,由原稿反射的反射光或透射光、或利用传感器读取原稿,形成信号,根据该信号进行激光束扫描、通过LED阵列的驱动或液晶光闸阵列的驱动等照射的光即为曝光光14。也可根据需要增加其他辅助方法。
实施方案2
图4中给出了装有具有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成像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装置的简要构成,其中带有带电粒子供给装置。
鼓状的电子照相感光体31按箭头方向以一定速度进行旋转驱动。
具有带电装置的带电辊32由带电粒子(为使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的导电性粒子)、作为粒子担载体的中电阻层32b和金属芯32a构成。带电辊32以一定的侵入量与电子照相感光体31接触,形成接触部n。
本实施方案中的带电辊32的构成如下:在金属芯32a上形成橡胶或发泡体的中电阻层32b,再在其表层上载带带电粒子33。
中电阻层32b由树脂(如氨基甲酸乙酯)、导电性粒子(如炭黑)、硫化剂和发泡剂等组成,在金属芯32a上形成辊状。然后研磨其表面。
本实施方案中的带电辊与实施方案1中的带电辊(放电用带电辊)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表层具有为载带高密度带电粒子的表面结构或粗糙特性
(2)注入带电所需要的电阻特性(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
放电用带电辊的表面平坦,表面的平均粗糙度Ra为亚微米(subμm)级以下,辊的硬度高。在用于放电的带电过程中,在距离带电辊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接触部数十μm的间隙中发生放电现象。带电辊和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存在凹凸时,因为局部之间的电场强度不同,所以放电现象变得不稳定,产生带电不均。因此,放电用的带电辊必须是表面平坦的且表面的硬度要高。
放电用的带电辊无法进行注入带电的理由如下:按上述的表面构造,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与鼓呈密合状态,但就电荷注入所需要的分子水平上的微观接触性而言,则几乎算不上接触。
另一方面,注入带电用的带电辊32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以使带电粒子33以高密度担载于其上。以平均粗糙度而言,优选为1μm~500μm。如果低于1μm,则为载带带电粒子33的表面积不足,同时在绝缘物(如调色剂)等附着在辊的表层的情况下,其周边变得难以与电子照相感光体31相接触,带电性能容易降低。相反,如果超过500μm,则带电辊表面的凹凸容易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面内带电均匀性降低。
平均粗糙度Ra的测定如下:用Keyence公司制的表面形状测定显微镜VF-7500、VF-7510,用1250倍~2500倍的对物透镜,在不接触的条件下测定辊表面形状和Ra。
放电用带电辊,在金属芯上形成低电阻的基层后,在表面被覆高电阻层。因放电而导致的辊带电会产生以下问题:外加电压增高,出现针孔(因膜的损伤而导致支持体露出)后使其周边的电压下降,以及带电不良。因此,优选为1011Ω□以上。
另一方面,在注入带电方式中,为使由低电压带电成为可能,没必要使表层为高电阻,带电辊可以单层的形式构成。在注入带电中,带电辊的表面电阻优选为104~1010Ω。如果超过1010Ω,则带电面内的均匀性降低,因为带电辊的滑动摩擦导致的不均在中间色调图像中表现为线条状,容易让人产生图像品位差的印象。如果低于104Ω,则即使是注入带电,也会因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针孔而在其周边容易发生电压降低。
另外,体积电阻率优选在104~107Ω·cm的范围内。如果低于104Ω·cm,则容易发生因为针孔泄漏导致的电源电压下降。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07Ω·cm,则难以确保带电所需要的电流,带电电压容易降低。
带电辊的电阻测定按以下顺序进行。
在外径30mm的绝缘体辊上施加电极,对带电辊32的金属芯32a施加总压1kg的荷重,测定辊的电阻。电极是在主电极的周围配置保护电极后进行测定。主电极与保护电极间的距离大致调整为弹性层32b的厚度,确保主电极与保护电极之间有充分的距离。由电源向主电极施加+100V的电压,测定流过电流计Av和As的电流,分别测定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
在注入带电方式中,带电部件以柔软的电极方式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磁刷中,通过磁性粒子层自身具有的柔软性来实现。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调整中电阻层32b的弹性特性来实现。Asker-C硬度优选在15度~50度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5-40度范围内。如果硬度过高则难以得到必要的侵入量,无法确保与电子照相感光体之间的接触部n,所以带电性能差。另外,因为难以得到物质的分子水平的接触性,会因为混入异物等而妨碍与其周边的接触。另一方面,如果硬度过低,则形状不稳定,与被带电体的接触压力不均匀,所以产生带电不均。或者,长期放置后因辊的永久变形形变而产生带电不良。
作为带电辊32的材质,有在EPDM、聚氨酯、NBR、硅橡胶、Ir等中分散用于调整电阻的炭黑、金属氧化物等导电性物质的橡胶材料。也可以不分散导电性物质,而是使用离子导电性的材料来调整电阻。之后,根据需要调整表面粗糙度、进行研磨等来最后成型。或者也可以采用功能分离的多层构成。
辊的形态优选多孔体结构。从辊成型的同时可以获得上述的表面粗糙度方面考虑,在制造时比较有利。发泡体内的泡孔直径优选为1~500μm。在发泡成形后,研磨其表面以使多孔体表面露出,可以制成具有上述粗糙度的表面结构。
带电辊32配置成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体有一定的侵入量,形成接触部n,在该接触部n处以与电子照相感光体3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逆向)旋转驱动,以一定的速度差与电子照相感光体31的面进行接触。另外,在打印机的图像记录时,由带电偏压外加电源S1对带电辊32施加规定的带电偏压。由此以注入带电方式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周面上带有同样极性和电位的电。
带电粒子33添加到调色剂中并蓄积,与调色剂的显影同时,利用电子照相感光体31被供给到带电辊32。
作为供给手段,是使限制刮片34与带电辊32接触,在限制刮片34与带电辊32之间保持带电粒子。随着电子照相感光体31的旋转,一定量的带电粒子33被涂布在带电辊32上,然后到达带电辊32与电子照相感光体31之间的接触部n。
为得到高带电效率和带电均匀性,带电粒子33的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下。本发明中,带电粒子构成凝聚体时的粒径为凝聚体的平均粒径。粒径如下测定: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抽取100个以上,由水平方向最大对角线长度算出体积粒径分布,以其50%平均粒径来确定。
带电粒子33不只是以一级粒子的状态存在,有时也凝聚成次级粒子,但也没有问题。不管是何种凝聚状态,只要该凝聚体能实现带电粒子的功能,其形态并不重要。
带电粒子33在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带电时,在不妨碍潜像曝光的前提下,优选白色或近似于透明的物质。另外,如果考虑到带电粒子从电子照相感光体31部分地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的话,在进行彩色记录时优选无色或白色的物质。为防止图像曝光时因带电粒子33导致的光散射,其粒径优选在构成像素的大小以下,更优选为调色剂粒径以下。考虑到能够稳定地得到粒子,粒径的下限值以10nm为限。
36为显影装置,电子照相感光体31表面的静电潜像通过该显影装置36在显影部位a处显影为调色剂像。在显影装置36中具有在调色剂中添加了带电粒子的混合剂。
本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装置(打印机)是调色剂循环使用型的,不是用专用的清洁装置(cleaner)除去图像转印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31表面上残留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而是随着电子照相感光体31的旋转,暂时地被回收到反向旋转的带电辊32,随着带电辊32外周转一周,反转的调色剂电荷被规格化,顺次被喷出到电子照相感光体31上,到达显影部位a,在显影装置36中与显影的同时通过清洁手段来回收、再利用。
35是包括激光二极管·多角棱镜等的激光束扫描器(曝光装置)。该激光束扫描器35对应于目标图像信息的时间序列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强度可变的激光,利用该激光对上述电子照相感光体31的同样带电面进行扫描曝光L。利用该扫描曝光光L在电子照相感光体31的表面形成对应于目标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38是热定影方式等定影装置。向电子照相感光体31与转印辊37之间的转印接触部b给纸,接受了电子照相感光体31侧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的转印材料P从电子照相感光体31的表面分离,被导入该定影装置38,经过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后作为图像形成物(打印、复印)向装置输出。S3是向转印辊37施加转印偏压的电源。
39是成像处理盒,在该实施方案中,电子照相感光体31、带电辊32和显影装置36形成为一体,通过设置于装置本体中的导轨40等引导装置将成像处理盒设计成可自由地在装置本体上拆装的形式。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只是可以用于电子照相复印机,还可以广泛地用于激光打印机、CRT打印机、LED打印机、传真机、液晶打印机、激光制版等电子照相应用领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应予说明,实施例中的“份”是指质量份。
实施例1
在作为导电性支持体的φ30mm×261mm的铝制圆筒上用浸渍涂布法涂布聚酰胺树脂(商品名:Amiran CM8000,Toray(株)制)的5质量%甲醇溶液,干燥,形成膜厚0.5μm的粘结层。
然后,在120份的环己酮中添加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布拉格角(2θ±0.2°)的7.4°和28.2°处有强峰的羟基镓酞菁颜料结晶2份和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商品名:ESREC BX-1,积水化学工业(株)制)1份,用采用φ1mm玻璃珠的砂磨机分散3分钟,再加入乙酸乙酯120份进行稀释,调制成电荷发生层用涂敷液。将该电荷发生层用涂敷液浸渍涂布于上述粘结层上,在100℃下干燥10分钟,形成膜厚0.15μm的电荷发生层。
图6中给出了上述羟基镓酞菁颜料结晶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粉末X射线衍射的测定中使用CuKα射线,按以下条件进行。
使用测定机:Mac Science公司制,全自动X射线衍射装置MXP18
X射线管球:Cu
管电压:50kV
管电流:300mA
扫描方法:2θ/θ扫描
扫描速度:2deg./min
样品间隔:0.020deg.
开始角度(2θ):5deg.
停止角度(2θ):40deg.
发散狭缝:0.5deg.
散射狭缝:0.5deg.
接收狭缝:0.3deg.
使用弯曲单色仪
然后,将作为电荷输送物质的下式表示的化合物10份和作为粘和树脂的双酚Z型聚碳酸酯(商品名:IUPILON Z-200、三菱GAS化学(株)制)10份溶于一氯苯60份和四氢呋喃(THF)60份中,调制成电荷输送层用涂敷液。
Figure A0215896800471
该溶液的粘度为170mPa·s。将该电荷输送层用涂敷液浸渍涂布于上述电荷发生层,在105℃下干燥1小时,形成电荷输送层。浸渍涂布从圆筒下端开始浸渍,浸渍到距上端2mm的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以180mm/min的速度提升。
为形成保护层的膜厚控制的基准,距得到的电荷输送层的圆筒上端12mm(距电荷输送层涂布上端10mm)和作为中央部的130.5mm位置处的膜厚,用瞬间多测光系统MCPD-2000(大塚电子(株)制)进行测定。在圆周方向上在各个位置处分别测定4点,求出其平均值,为17.2μm和20.2μm。
然后用砂磨机在66小时内分散下列物质:以下式表示的化合物进行过表面处理(处理量7%)的锑掺杂氧化锡超粒子20份、
Figure A0215896800472
用甲基氢化硅油(商品名:KF99、信越化学(株)制)进行过表面处理(处理量)的锑掺杂氧化锡粒子30份和乙醇170份。进而,加入聚四氟乙烯粒子(平均粒径0.18μm)20份,分散2小时。之后,溶解作为树脂成分的可熔酚醛树脂型热固化型酚醛树脂(商品名:PL-4804,含有胺类化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制),制成调和液1。考虑到上述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之差,将调和液1用乙醇稀释成为固态成分浓度为23.4%的调和液2。
在上述电荷输送层上浸渍涂布该调和液2,在145℃下干燥1小时,形成保护层。浸渍涂布如下进行:从圆筒下端开始浸渍,浸渍至距离上端3mm,从该位置开始提升。提升速度在提升开始后的5秒钟内为230mm/min,之后的10秒钟内220mm/min,再之后的10秒钟内为210mm/min,再之后直至涂布结束为止保持在200mm/min的速度。图6中给出了相对于经过时间的支持体上升速度。
对于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标记距圆筒上端分别为12mm(距电荷输送层涂布上端10mm)、22mm、42mm、62mm、102mm和作为中央部分的130.5mm位置处膜厚(只有中央部是4点)的位置,然后切取包括该位置在内的约5mm见方的部分,用FIB(日立制作所(株))蚀刻表面保护层、感光层直至粘结层,将样品倾斜45°后进行观察,进行角度补正,测定保护层和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只有中央部测定4点,以其平均值为膜厚。
结果是,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从靠近端部开始依次为17.2μm、18.3μm、18.9μm、19.4μm、19.8μm和20.2μm(中央部)。同样,保护层的膜厚依次为1.84μm、1.96μm、2.03μm、2.10μm、2.14μm和2.20μm(中央部)。本实施例中,只代表性地测定了5点的膜厚,但如果考虑到制造方法的话,只测定5点就足以用来判断a0、a、b0和b是否满足式(1)和(2)。
另一方面,将如上所述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搭载在与实施方案1同样的电子照相系统(电子照相装置)(商品名:LaserJet 4000,惠普公司制)的改造机型上,进行图像评价。主要的改造点是,从距圆筒上端12mm位置处开始形成图像。激光的光量设定为能使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上中央部亮部电位V1(V)达到150(V),目视评价初期和经过5000张耐久试验后的1200dpi的中间色调图像,耐久试验时使用印字率6%的文字图像,评价时使用1200pdi的一个黑点被一个白点围合状态的连续中间色调图像(所谓的1点1空白的图像)。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2
使用如实施方案2中改造过的电子照相装置,与实施例1同样评价电子照相感光体。
带电辊通过在金属芯上形成橡胶制的中电阻层而制成。中电阻层如下形成:使用聚氨酯树脂、导电性粒子(炭黑)、硫化剂和发泡剂等,在金属芯上成形为辊状后,研磨表面,直径为12mm,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230mm。测定该辊的电阻,为100kΩ。电阻的测定如下:在辊的金属芯上施加总压力为1kg的荷重,以压合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状态,对金属芯和导电性支持体施加100V的直流电压,进行测定。
本例中,带电辊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接触部宽度为3mm。在该接触部中,以大约1.33Hz按箭头所示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带电辊,使带电辊表面与感光体表面相互之间以相反方向移动。即,带电辊表面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有速度差。
作为带电粒子,使用电阻率为106Ω·cm,含有次级凝聚体的平均粒径为3μm的导电性氧化锌粒子。带电粒子供给装置的构成如下:使限制刮片与电子照相感光体接触,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与限制刮片之间保持带电粒子。由此,随着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一定量的带电粒子被涂布到带电辊上。
带电辊的外加电压为-600V(只是DC)。此时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暗部电位Vd为-580(V)。
卸下清洁刮片,成为无清洁装置的方法,转印后的残留调色剂等由显影器回收。
结果在表1中给出。
实施例3和4
保护层的粘和树脂由酚醛树脂换成甲基苯基聚硅氧烷(KF-50700CS:信越化学(株)制),将聚四氟乙烯粒子换成小粒径的硅树脂粒子(平均粒径0.2μm),浸渍涂布时的圆筒上升速度如图10所示,初期为240mm/min,之后缓缓降低速度,在25秒钟后为200mm/min,之后直至涂布结束为止保持在200mm/min,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和2同样进行,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和2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2.08μm、2.12μm、2.15μm、2.17μm、2.18μm和2.20μm(中央部)。
实施例5和6
将保护层用调和液2的固态成分变为22.2%,浸渍涂布保护层时的圆筒上升速度在初期设定为290mm/min,之后缓缓降低速度,在25秒钟后为250mm/min,之后直至涂布结束为止保持在250mm/min,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和4同样进行,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3和4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1.49μm、1.69μm、1.80μm、1.90μm、1.97μm和2.05μm(中央部)。
实施例7和8
浸渍涂布保护层时的圆筒上升速度在初期设定为240mm/min,之后的秒内保持在240mm/min,之后直至涂布结束为止保持在200mm/min,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和4同样进行,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3和4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2.11μm、2.14μm、2.16μm、2.17μm、2.18μm和2.20μm(中央部)。
实施例9和10
浸渍涂布保护层时的圆筒上升速度在初期设定为270mm/min,之后缓缓降低速度,在25秒钟后为250mm/min,之后直至涂布结束为止保持在250mm/min,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和8同样进行,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7和8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1.27μm、1.53μm、1.68μm、1.82μm、1.94μm和2.05μm(中央部)。
比较例1和2
除浸渍涂布保护层时的圆筒上升速度设定为250mm/min之外,与实施例5和6同样进行,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5和6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1.15μm、1.43μm、1.58μm、1.75μm、1.92μm和2.05μm(中央部)。
比较例3和4
除电荷输送层和保护层如下形成之外,与实施例3和4同样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
首先将作为导电性支持体的铝制圆筒的长度由261mm延长至359mm。
电荷输送层的浸渍涂布,由圆筒的下端开始浸渍,浸渍到距上端100mm位置处,从该位置开始与实施例3同样提升。保护层的浸渍涂布从圆筒的下端开始浸渍,浸渍到距圆筒上端2mm的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以200mm/min的一定速度提升。
将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未涂布电荷输送层的部分在距圆筒上端98mm位置处切断,长度成为261mm。
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3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17.1μm、18.1μm、18.8μm、19.3μm、19.8μm和20.2μm(中央部)。保护层的膜厚,分别为2.19μm、2.19μm、2.19μm、2.20μm、2.20μm和2.20μm(中央部)。
结果在表1中给出。
实施例11
将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和树脂换成双酚Z型聚碳酸酯(商品名IUPILON Z-400,三菱GAS化学(株)制)12份,保护层按以下方式形成,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
将作为电荷输送物质的上述化合物例No.8的化合物30份和树脂成分可熔型酚醛树脂(商品名:PL-4852,含有胺类化合物,群荣化学工业(株)制)30份溶于220份乙醇中,得到保护层用调和液3。将20份聚四氟乙烯粒子(平均粒径0.18μm)溶于20份乙醇中,用微液滴化分散器(microfluidizer)分散,将分散液添加到调和液3中,成为调和液4。
使用该调和液4,将浸渍涂布时的圆筒上升速度在从初期开始的10秒钟内保持在230mm/min,在之后的10秒钟内保持在210mm/min,之后直至涂布结束保持在200mm/min。
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15.3μm、16.5μm、17.1μm、17.5μm、17.7μm和18.2μm(中央部)。保护层的膜厚,分别为2.94μm、3.01μm、3.05μm、3.07μm、3.09μm和3.12μm(中央部)。
结果在表1中给出。
实施例12
除了将可熔型酚醛树脂PL-4852换成PL-5294(含有碱金属,群荣化学工业(株)制)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1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2.27μm、2.57μm、2.76μm、2.89μm、3.00μm和3.12μm(中央部)。
实施例13
除了将保护层的粘和树脂换成环氧树脂,将聚四氟乙烯粒子换成氧化铝粒子(粒径0.2μm)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1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3.74μm、3.80μm、3.82μm、3.85μm、3.87μm和3.92μm(中央部)。
实施例14
除了如下形成保护层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
将保护层的粘和树脂换成聚氨酯树脂(关西PAINT(株)制:RETHANE 6000),添加作为固化剂的CORONATE HL(日本POLYURETHANE(株)制)35份将聚四氟乙烯粒子换成聚硅氧烷粒子(平均粒径0.25μm),添加四氢呋喃50份,调制成保护层用调和液。
用该调和液,浸渍涂布时的圆筒提升速度,在初期设定为250mm/min,之后缓缓降低速度,在60秒钟之后为200mm/min,之后直至涂布结束为止保持在200mm/min。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1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3.27μm、4.10μm、4.57μm、4.89μm、5.06μm和5.50μm(中央部)。
结果在表1中给出。
比较例5
浸渍涂布时的圆筒提升速度,在初期设定为170mm/min,之后缓缓提高速度,在40秒钟之后为190mm/min,之后直至涂布结束为止保持在200mm/min。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4同样进行,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1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3.01μm、3.85μm、4.23μm、4.56μm、4.95μm和5.50μm(中央部)。
比较例6
除电荷输送层和保护层如下形成之外,与实施例13同样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
首先将作为导电性支持体的铝制圆筒的长度由261mm延长至359mm。
电荷输送层的浸渍涂布,由圆筒的下端开始浸渍,浸渍到距上端100mm位置处,从该位置开始与实施例13同样提升。保护层的浸渍涂布从圆筒的下端开始浸渍,浸渍到距圆筒上端2mm的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以200mm/min的一定速度提升。
将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未涂布电荷输送层的部分在距圆筒上端98mm位置处切断,长度成为261mm。
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3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15.1μm、16.2μm、16.9μm、17.2μm、17.4μm和18.2μm(中央部)。保护层的膜厚,分别为3.89μm、3.89μm、3.90μm、3.91μm、3.91μm和3.92μm(中央部)。
结果在表1中给出。
比较例7
除了不涂布保护层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5
除了将用于保护层的电荷输送物质换成化合物例No.8~No.18的化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1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2.85μm、2.91μm、2.95μm、2.98μm、3.00μm和3.12μm(中央部)。
实施例16
用于保护层的电荷输送物质换成化合物例No.8-No.27的化合物,浸渍涂布时的圆筒提升速度,在初期设定为250mm/min,之后的5秒钟内保持为250mm/min,之后缓缓降低速度,在60秒钟之后为200mm/min,之后直至涂布结束为止保持在200mm/min。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进行,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1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3.52μm、3.69μm、3.75μm、3.80μm、3.85μm和3.92μm(中央部)。
实施例17
用于保护层的电荷输送物质换成化合物例No.8-No.36的化合物,浸渍涂布时的圆筒提升速度,在初期设定为230mm/min,之后的20秒钟内保持为230mm/min,之后直至涂布结束为止保持在210mm/min。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进行,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1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3.23μm、3.38μm、3.40μm、3.42μm、3.45μm和3.53μm(中央部)。
实施例18
用于保护层的电荷输送物质换成化合物例No.36~No.47的化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7同样进行,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7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3.15μm、3.25μm、3.35μm、3.45μm、3.55μm和3.62μm(中央部)。
实施例19
用于保护层的电荷输送物质换成化合物例No.36~No.57的化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7同样进行,制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结果在表1中给出。
保护层的膜厚,在与实施例17同样的位置处,分别为3.02μm、3.15μm、3.24μm、3.30μm、3.35μm和3.42μm(中央部)。
表1
  有关式(1)   有关式(2)              图像评价
初期 5000张耐久试验后
实施例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2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3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4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5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6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7     范围内     范围外超上限 良好 若干端部浓度淡
    8     范围内     范围外超上限 良好 若干端部浓度淡
    9     范围内     范围外超下限 良好 若干端部浓度浓
    10     范围内     范围外超下限 良好 若干端部浓度浓
    11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12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13     范围内     范围外超上限 良好 若干端部浓度淡
    14     范围内     范围外超下限 良好 若干端部浓度浓
    15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16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17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18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19     范围内     范围内 良好 良好
比较例1     范围外超下限     范围外超下限 若干端部浓度浓 端部浓度浓
    2     范围外超下限     范围外超下限 若干端部浓度浓 端部浓度浓
    3     范围外超上限     范围外超上限 若干端部浓度淡 端部浓度淡
    4     范围外超上限     范围外超上限 若干端部浓度淡 端部浓度淡
    5     范围外超下限     范围外超下限 若干端部浓度浓 端部浓度浓
    6     范围外超上限     范围外超上限 若干端部浓度淡 端部浓度淡
    7     -     - 若干端部浓度淡 端部剥离量多、差
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成像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装置,可以得到适应将来高画质要求的、即使是极小的浓度差也没有、稳定度高的良好图像。

Claims (13)

1.电子照相感光体,依次具有导电性支持体、电荷发生层、电荷输送层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中央部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a0(μm)、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中央部的保护层的膜厚b0(μm)、中央部以外的电荷输送层膜厚a(μm)以及该中央部以外的保护层膜厚b(μm),在满足0.8(μm)≤(a0-a)≤3.0(μm)的区域内,满足下式(1):
b0×(a/a0)3≤b(μm)≤b0×(a/a0)1/4        …(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a0(μm)、b0(μm)、a(μm)和b(μm)在满足0.8(μm)≤(a0-a)≤3.0(μm)的区域内,满足下式(2):
b0×(a/a0)3≤b(μm)≤b0×(a/a0)1/3            …(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a0(μm)和a(μm)满足下式(3):
0.5(μm)≤(a0-a)                              …(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b0(μm)为0.5~5.5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a0(μm)为5~40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保护层中含有粘和树脂、导电性粒子和电荷输送物质中的至少1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粘和树脂为固化性树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固化性树脂为酚醛树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电荷输送物质是分子内含有至少1个羟基的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羟基是羟基烷基、羟基烷氧基或羟基苯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分子内具有羟基烷基、羟基烷氧基或羟基苯基中至少1个的化合物是下式(2)~(7)表示的化合物,
式(2)中,R21、R22和R2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2价烃基,α、β和γ的苯环可以分别独立地带有下列的取代基: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杂环基,a、b、c、d、m、n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
式(3)中,R31、R32和R3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2价烃基,δ和ε的苯环可以分别独立地带有下列的取代基: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杂环基,e、f和g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p、q和r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但不能同时为0,Z31和Z32分别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也可以一起形成环,
Figure A0215896800041
式(4)中,R41、R42、R43和R44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烃基,ξ、η、θ和ι的苯环可以分别独立地带有下列的取代基: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杂环基,h、i、j、k、s、t和u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Z41和Z42分别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也可以一起形成环,式(5)中,R51表示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2价烃基,R52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Ar51和Ar52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杂环基,Ar53表示取代或未取代2价芳香族烃环基或取代和未取代的2价芳香族杂环基,v和w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但是当v=0时,w=0,κ和λ的苯环可以分别独立地带有下列的取代基: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杂环基,
式(6),R61表示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的2价烃基,Ar61和Ar62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杂环基,x表示0或1,μ和ν的苯环可以分别独立地带有下列的取代基: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杂环基,μ和ν的苯环也可以通过取代基共同形成环,
式(7)中,R71和R7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的2价烃基,Ar7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杂环基,y和z分别独立地为0或1,ξ、π、ρ和σ的苯环可以分别独立地带有下列的取代基: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基、取代或未取代芳香族杂环基,ξ和π以及ρ和σ的苯环也可以分别独立地通过取代基共同形成环。
12.成像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带电装置,所说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带电装置被支持成一体,可在电子照相装置本体中自由地拆装,其中所说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依次具有导电性支持体、电荷发生层、电荷输送层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中央部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a0(μm)、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中央部的保护层的膜厚b0(μm)、中央部以外的电荷输送层膜厚a(μm)以及该中央部以外的保护层膜厚b(μm),在满足0.8(μm)≤(a0-a)≤3.0(μm)的区域内,满足下式(1):
b0×(a/a0)3≤b(μm)≤b0×(a/a0)1/4         …(1)。
13.电子照相装置,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和转印装置,其中所说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依次具有导电性支持体、电荷发生层、电荷输送层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中央部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a0(μm)、导电性支持体母线方向中央部的保护层的膜厚b0(μm)、中央部以外的电荷输送层膜厚a(μm)以及该中央部以外的保护层膜厚b(μm),在满足0.8(μm)≤(a0-a)≤3.0(μm)的区域内,满足下式(1):
b0×(a/a0)3≤b(μm)≤b0×(a/a0)1/4          …(1)。
CN021589682A 2001-12-21 2002-12-19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4301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89239 2001-12-21
JP389239/2001 2001-1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0108A true CN1430108A (zh) 2003-07-16
CN1430108B CN1430108B (zh) 2010-04-21

Family

ID=19188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589682A Expired - Lifetime CN1430108B (zh) 2001-12-21 2002-12-19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815135B2 (zh)
EP (1) EP1324140B1 (zh)
KR (1) KR100509534B1 (zh)
CN (1) CN1430108B (zh)
AU (1) AU2002318901B2 (zh)
CA (1) CA2414931C (zh)
DE (1) DE60231783D1 (zh)
MX (1) MXPA0201232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180B (zh) * 2004-06-25 2010-06-0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卡盒
CN101398652B (zh) * 2007-09-28 2013-02-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573925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8828920A (zh) * 2018-06-08 2018-11-16 淮安展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硬度有机光导鼓涂布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2635B2 (en) * 2002-02-04 2007-06-19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cartridge
CN100373262C (zh) * 2002-11-18 2008-03-05 佳能株式会社 电摄影感光体、电摄影装置及成像处理盒
US7623810B2 (en) 2005-10-28 2009-11-24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08058649A (ja) * 2006-08-31 2008-03-13 Kyocer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235879B2 (en) * 2007-06-25 2012-08-07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Charging roll
JP5575182B2 (ja) 2011-07-29 2014-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172031B2 (ja) 2011-07-29 2013-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059025B2 (ja) 2013-01-18 2017-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588731B2 (ja) 2015-05-07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7010009A (ja) 2015-06-24 2017-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10095137B2 (en) 2016-04-04 2018-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method of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15758B2 (ja) 2016-06-15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978858B2 (ja) 2016-06-21 2021-1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87266B2 (ja) 2018-10-25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20067635A (ja) 2018-10-26 2020-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64175A (zh) 1969-02-27 1972-02-16
JPS57148744A (en) * 1981-03-10 1982-09-14 Canon Inc Electrophotographic receptor
JPS5926044A (ja) 1982-08-04 1984-02-10 Fuigaro Giken Kk ガス検出素子
JPS60242461A (ja) * 1984-05-17 1985-12-02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S61169851A (ja) * 1985-01-22 1986-07-31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S62212663A (ja) * 1986-03-14 1987-09-18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818880B2 (ja) * 1988-11-13 1998-10-3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896823B2 (ja) 1991-12-24 1999-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並びにファクシミリ
JP3402727B2 (ja) 1993-03-01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503571B1 (en) * 2001-07-11 2003-01-07 Xerox Corporation Co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substrate extension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180B (zh) * 2004-06-25 2010-06-0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卡盒
CN101398652B (zh) * 2007-09-28 2013-02-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573925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5739252B (zh) * 2014-12-26 2019-11-0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8828920A (zh) * 2018-06-08 2018-11-16 淮安展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硬度有机光导鼓涂布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24140B1 (en) 2009-04-01
AU2002318901B2 (en) 2007-06-14
CA2414931C (en) 2005-10-18
KR100509534B1 (ko) 2005-08-23
CN1430108B (zh) 2010-04-21
DE60231783D1 (de) 2009-05-14
MXPA02012321A (es) 2004-12-13
CA2414931A1 (en) 2003-06-21
US20030175604A1 (en) 2003-09-18
EP1324140A1 (en) 2003-07-02
US6815135B2 (en) 2004-11-09
KR20030053035A (ko) 200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1305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00339769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430108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N101061438A (zh) 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以及具有涂布该涂布液所形成的底涂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430106A (zh) 酚类化合物、甲阶酚醛树脂、其固化物、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像装置
CN1621948A (zh) 电子照片感光体、和使用它的电子照片装置及处理盒
CN1885180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卡盒
CN1412624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其制造方法、处理卡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934504A (zh)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117294C (zh) 电子照相用载体,双组份型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957017A (zh)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1034264A (zh) 图像承载部件和使用其的成像方法以及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456942A (zh) 电子照相调色剂、其外部添加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及成像设备
CN1940754A (zh)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及处理盒
CN1550918A (zh) 载体、显影剂、成像设备和处理模块
CN1828453A (zh) 清洁刮板和使用其的清洁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619425A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电子照相法、电子照相装置和处理盒
CN1690871A (zh) 显影方法及使用该显影方法的显影装置
CN1722005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盒及电子照相装置
CN1495567A (zh) 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63834A (zh) 静电潜影承载体和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处理盒
CN1501180A (zh) 电摄影感光体、电摄影装置及成像处理盒
CN1477452A (zh) 电摄影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和电摄影装置
CN1079311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用该感光体的设备和设备单元
CN1597138A (zh) 圆筒状基体的涂液的涂布方法及涂布装置及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