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6432A - 盒式盘 - Google Patents

盒式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6432A
CN1716432A CN200510078341.1A CN200510078341A CN1716432A CN 1716432 A CN1716432 A CN 1716432A CN 200510078341 A CN200510078341 A CN 200510078341A CN 1716432 A CN1716432 A CN 1716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ower half
main body
box mai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783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8039C (zh
Inventor
大木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16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6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80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803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8Shutters

Abstract

如果盒式盘被小型化以使其自身适于小型化的光盘,则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可靠地接合上半部和下半部而形成的盒式盘。该盒式盘包括用于形成容纳光盘的盒主体的成对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外周壁形成壁沿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设置,并且容纳部分形成壁面对面并彼此匹配地设置在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内表面上以形成盘容纳部分。上半部设置有用于接收旋转驱动装置的盘驱动开口和记录和/或再现开口。通过匹配沿着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边缘形成的外周壁形成壁并且将它们焊接到一起,同时通过焊接其内部上半部和下半部的相对于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边缘与容纳部分形成壁更接近并且靠近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相对横向侧之一的部分而整体地形成盒主体。

Description

盒式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盒式盘,其容纳有例如光盘的盘。
本发明的主题与2004年5月10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4-140475相关,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可旋转地容纳例如光盘的盘并且适于在盘容纳其中的情况下安装在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盒式盘得到广泛地应用。因为盘容纳于盒主体中,所以所述盒式盘具有多个优点,包括对容纳于其中的盘进行保护以及可以轻松的在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安装和从中拆卸。
为了使所考虑的这种类型的盒式盘在盘被容纳于盒主体中的情况下被安装在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以及从中拆卸,盒主体设置有将用于旋转和操作盘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的转台暴露的盘驱动开口,和用于将盘的内周和外周之间的信号记录区域部分地暴露的记录和/或再现开口。
盒式盘的用于容纳盘的盒式盘主体通常是通过将由模制合成树脂而制备的主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整体结合而形成的。
盒主体的盒式盘的下半部设置有盘驱动开口以及记录和/或再现开口。另外,盒主体的盒式盘的下半部还设置有与用于将盒式盘与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对准的定位销啮合的定位孔。当然,定位孔设置在其靠近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一侧。上半部和下半部沿着各自的外周形成外周壁形成壁,其中当外周形成壁拼在一起时形成盒主体的外周壁。另外,弧形容纳部分形成壁在各个外周壁形成壁的内周侧连续或间断地设置。当拼在一起时,它们形成盘容纳部分。
当上半部和下半部结合以形成盒主体时,上半部必须精确地与设置有盘驱动开口以及定位孔的下半部相对准以相匹配,然后两个半部必须紧密地接合。换句话说,如果上半部和下半部不匹配以及接合不当,那么容纳部分形成壁的匹配部分以及外周壁形成壁的匹配部分彼此错位。如果容纳部分形成壁的匹配部分彼此错位,就可能在盘容纳部分中形成台阶,从而对容纳于盘容纳部分中的盘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如果外周壁形成壁的匹配部分彼此错位,那么盒式盘的外观可能被损害,并且可能无法将盒式盘平稳地安装于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以及从中拆卸。
为了避免上述类似的问题,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No.2000-26054(专利文件1)提出一种盒式盘,该盒式盘被设计成以在将上半部和下半部结合到一起之前将其对准。
同时,近年来已经提出的盘被小型化并且同时适于以极高的密度记录信息。因此,用于容纳所述小型盘的盒式盘同样被小型化。
设计小型化的盒式盘以容纳小型化的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上半部和下半部上设置用于使上半部和下半部配合并将它们接合在一起的接合装置的位置非常有限。因此,通常非常精确地对准上半部和下半部并把它们接合在一起是很困难的。如果很难非常精确地对准上半部和下半部并把它们接合在一起,就很难得到高精度的盒式盘。另外,可靠地接合上半部和下半部是困难的。因此,难以可靠地保护容纳于由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所形成的盒式盘中的盘。
另外,在盒式盘设置有用于开启和关闭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开口的活门部件的情况下,活门部件部分地邻接上半部和/或下半部,使得如果上半部和下半部没有可靠地接合的话,就难以可靠地移动和开启或关闭开口。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如果为了使盒式盘自身适于小型化的盘而将其小型化,需要提供一种由可靠地接合上半部和下半部而形成的盒式盘。
同样需要提供一种由可靠地接合上半部和下半部而形成的并且可以可靠地保护容纳于其中的盘的盒式盘。
同样需要提供一种由可靠地接合上半部和下半部而形成的并且具有可以可靠地移动以打开和关闭设置在其盒主体上的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活门部件的盒式盘。
同样需要提供一种具有盒主体的盒式盘,其中所述盒主体的用于将其自身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一端呈现出与容纳于其中的盘的外外形对应的半圆状的弧形外形。
根据本发明,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盒式盘而实现,这种盒式盘包括:一盘;以及一盒主体,所述盒主体通过使成对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匹配并且将它们接合而形成,盒主体具有形成于其插入端侧的用于将它自身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半圆状的一弧形部分,它的中心位于容纳于其中的盘的中心处,盒主体的后侧与插入端侧相反,其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插入端侧的直径的一弯曲部分;一外周壁通过使沿着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边缘形成的外周壁形成壁相匹配并且将它们彼此接合而围绕盒主体的外周形成;在盒主体的内部,利用位于所述弧形部分一侧的部分所述外壁和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容纳部分形成壁、使得它们彼此匹配,而形成一用于可旋转地容纳所述盘的记录介质容纳部分,其中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容纳部分形成壁形成于构成盒主体的外周壁的后侧部分的外周壁形成壁部分的内侧;一盘驱动开口形成于盒主体的下半部中,用于将用于旋转并操作所述盘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并且一记录和/或再现开口通过切除盒主体的外周边缘而被形成,用于将所述盘的跨过其外周和内周的一部分暴露;通过使沿着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边缘形成的外周壁形成壁彼此匹配并且将它们接合在一起,以及焊接其内部的相对于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边缘更靠近容纳部分形成壁并且靠近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相对横向侧之一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部分而整体地形成所述盒主体。
优选,在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中,将要彼此相匹配的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所述容纳部分形成壁的匹配表面的靠近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相对横向侧之一的部分被彼此焊接,并且由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形成壁和容纳部分形成壁所包围的区域的部分被彼此焊接。
优选,在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中,一活门部件可移动地装配在所述盒主体上,以打开和关闭记录和/或再现开口,并且上半部和下半部在位于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相对横向侧之一处的一区域中被彼此焊接,所述活门部件在该处被驱动移动。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盘盒中,沿着盒主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边缘形成的外周形成壁彼此匹配并彼此焊接,并且其内部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相对于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边缘与容纳部分形成壁更靠近而且靠近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相对横向侧之一的部分彼此接合。因此,在记录和/或再现开口附近,上半部和下半部被牢固并可靠地接合在一起。
另外,由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盘盒中,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容纳部分形成壁彼此匹配并且焊接,所以记录介质容纳部分可以精确地形成,从而可靠地保护容纳于其中的盘。
再有,在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相对横向侧之一处所述活门部件被驱动从而移动的一区域中,本发明的盘盒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被彼此焊接,使得上半部和下半部在活门部件被驱动从而移动的区域中被可靠地彼此接合,因而活门部件可以稳定并可靠地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盒式盘的上半部侧观察到的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的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从盒式盘下半部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盒式盘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从盒式盘下半部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盒式盘实施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盒主体的下半部的示意性平面图,示出其外表面;
图5是图1所示盒式盘的下半部的示意性平面图,示出其内表面;
图6是图1所示盒式盘的上半部的示意性平面图,示出其内表面;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上和下半部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其中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壁形成壁彼此相匹配,从而上半部和下半部彼此相匹配;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上和下半部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其中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壁形成壁和容纳部分形成壁彼此相匹配,从而上半部和下半部彼此相匹配;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上和下半部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其中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壁形成壁彼此相匹配并且焊接为整体;
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上和下半部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其中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壁形成壁彼此相匹配并焊接在一起,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容纳部分形成壁彼此相匹配;
图11是沿着图5中的线A-A所取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下半部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
图12是沿着图6中的线B-B所取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上半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在其彼此匹配状态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示意性平面图,示出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彼此匹配并接合的部分;
图1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平面图,示出形成于上半部和下半部各自的外周壁形成壁的前端的啮合突起以及啮合凹穴;
图16是从盒式盘上半部侧观察到的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
图17是从盒式盘下半部侧观察到的图16所示盒式盘的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示了优选实施例的附图更为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
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包括盘,该盘一般为光盘2。如图1和2所示,它包括通过匹配和接合成对的上半部和下半部3、4而形成的盒主体5。光盘2可旋转地容纳于盒主体5中。
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的实施例被设计为容纳其上记录有用于播放电视节目的程序数据和视频数据并且非常紧致的光盘2。盒式盘1一般容纳直径60mm小的光盘2。因此,盒式盘1非常小以至于可以藏于掌心中。
如图1到3中所示,盒式盘1的盒主体5在其前侧具有弧形部分7,作为插入端,用于将它自身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如图2中所示,弧形部分7呈现出半圆状弧形的外形,其具有恒定的半径R1,圆心Po位于容纳于盒主体5的盘容纳部分6中的光盘2的中心处。换句话说,弧形部分7呈现出与容纳于盒主体5中的光盘2的一般对应的半圆状外形。
从盒主体5的弧形部分7连续地延伸出的横向侧8、9彼此平行地设置,位于弧形部分7的相反侧的后侧形成一略微且连续弯曲的弯曲部分10。简言之,弯曲部分10形成于盒主体5的后侧,半径大于形成于盒主体5的前侧的半圆状弧形部分7的半径,或者曲率小于该弧形部分7的曲率。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在前侧或者插入端侧具有弧形部分7,并且弧形部分7与相反侧相比弯曲程度更大,因此它可以通过吸入(slot-in)型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盒导入/导出端口很容易地被插入到该装置中。特别地,在紧致盒式盘1可以被藏于掌心中的情况下,盒式盘1的插入端侧可以通过用手指触摸它而简单地被识别,从而用户可以确保将盒式盘1正确的放入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另外,如接下来所指出的,盒式盘1可以被特别容易并可靠地插入到吸入型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1在前端具有弧形部分7,并且在后端或者在与弧形部分7的相反侧具有弯曲部分10,所以它可以相对于它所容纳的光盘2,被显著地小型化。
现在,将详细地描述彼此匹配并接合以形成盒主体5的上和下半部3,4。
上和下半部3,4一般由诸如聚碳酸酯树脂或ABS树脂之类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并且通过模制而形成。
如图4和5中所示,用于将延伸经过光盘2的中心以及它的周围边缘的中心孔11暴露的圆形中心盘驱动开口12形成于构成盒主体5的下表面的下半部4的中心部分中。中心盘驱动开口12适于接收作为盒式盘1要被插入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转台。容纳于盒式盘1中的光盘2被安装在穿过盘驱动开口12进入盒主体5中的转台上并且被驱动而旋转。
如图2到5中所示,头接收开口13同样形成于下半部4中,以作为记录和/或再现开口。头接收开口13位于盒主体5的一个横向侧,或横向侧8。具体而言,它具有从靠近盘驱动开口12的位置延伸到横向侧8的矩形外形。换句话说,头接收开口13呈现出矩形外形,其足够大,以至于部分地将容纳于盒主体5中的光盘2在其内周和外周之间的信号记录区域暴露。如图4中所示,头接收开口13形成为使得在横向侧8处敞开盒主体5的外周边缘。因为头接收开口13形成为敞开盒主体5的外周边缘,所以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光学头的扫描区域延伸至光盘2的最外周以扩大光盘2的信号记录区域,并且因此提高了光盘2的记录容量。另外,因为头接收开口13通过设置于其自身和盘驱动开口12之间的连接部分14与盘驱动开口12是间断的,所以确保了下半部4的机械强度。
上半部3被匹配并接合至下半部4,以形成盒主体5的上表面,盒主体5在其内表面侧尤为平滑,并且如图1中所示不具有任何开口。换句话说,它只是面对光盘2。
外周壁形成壁16、17分别从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内表面的外周向彼此隆起,以形成盒主体4的外周壁15。如图5和6中所示,外周壁形成壁16、17分别沿着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外周边缘形成。多个啮合凹穴18和同样数目的啮合突起19分别形成在构成盒主体5的半圆状弧形部分7的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区域中的外周壁形成壁16、17的匹配表面侧。具体而言,两个啮合凹穴18和两个啮合突起19横向对称地形成在弧形部分7的中心部分上,其中弧形部分7最向外突出,并且两对啮合凹穴18和两对啮合突起19形成在每一横向侧上,并且对称设置。
啮合凹穴18形成于上半部3中,而啮合突起19形成于下半部4中。如图7中所示,通过在上半部3的外周壁形成壁16上从其内周表面侧开设槽口形成啮合凹穴18。啮合突起19形成为从下半部4的外周壁形成壁17的前端突出。如图7中所示,焊接肋20形成于每一啮合突起19的前端,以作为接合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焊接部分。
如图8中所示,啮合凹穴21和啮合突起22还分别形成在构成盒式盘主体5的弯曲部分10的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区域中的外周壁形成壁16、17的前端。啮合凹穴21形成于上半部3中,而啮合突起22形成于下半部4中。通过在上半部3的外周壁形成壁16中从其内周表面侧开设槽口形成啮合凹穴21。啮合突起22形成为从下半部4的外周壁形成壁17的前端突出。如图8中所示,多个焊接肋23形成于啮合突起22的前端,以作为接合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多个焊接部分。如图5中所示,焊接肋23以适当的间隔形成于啮合突起22的前端。
如图9和10中所示,当啮合凹穴18、21和对应的啮合突起19、22彼此相匹配并通过熔融焊接肋20、23而焊接时,外周壁形成壁16、17被彼此焊接以形成盒主体5的外周壁15。通过向焊接肋20、23施加超声波并将它们熔融而将外周壁形成壁16、17彼此焊接。
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分别形成于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内表面侧上,其相对彼此面对面地位于形成弯曲部分10的盒主体5的后侧,以便相匹配形成圆形盘容纳部分6的一部分。如图5和6中所示,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分别位于构成盒主体5的弯曲部分10的外周壁15的外周壁形成壁16、17的部分的内侧,并且从位于盒主体5的前侧、构成弧形部分7的外周壁形成壁16、17的部分连续。
因此,由于通过利用盒主体5的外周壁15的一部分形成盒式盘1的盘容纳部分6,所以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盒式盘1可以相对于容纳于其中的光盘2被显著地小型化。
用于形成盘容纳部分6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以及位于盒主体5的前侧、构成弧形部分7的外周壁形成壁18、19的部分被设置成围绕容纳于盘容纳部分6中的光盘2的外周。因此,它们清晰地限定了用于在盘容纳部分6中容纳光盘2的区域,并且还用作防止异物进入盘容纳部分6的盘保护壁,保护容纳于其中的光盘2。
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的盒主体5的上半部和下半部3、4在其靠近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的部分处被彼此焊接而不是在靠近头接收开口13的相对侧之一处的外周边缘。
具体而言,如图5中所示,渐缩的焊接肋26形成于下半部4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5的表面上,以与上半部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4在靠近头接收开口13的相对侧之一的位置处相匹配。
另外,如图5和11中所示,柱状的结合销27形成于由下半部4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5和位于后面侧以形成盒主体5的弯曲部分10的下半部4的外周壁形成壁17所限定的一个区域中。渐缩的焊接肋28形成于结合销27的前端表面,以从其突出。
另外,如图5和11中所示,L型匹配件29设置于位于形成在容纳部分形成壁25上的焊接肋26和结合销27之间并处在下半部4的形成结合销27的区域内的位置上。渐缩的焊接肋30同样形成于匹配件29的前端表面,以便从其突出。另外,由于匹配件29从容纳部分形成壁25的外周表面侧连续,所以它可以改善容纳部分形成壁25的强度。同时,在紧致盒式盘1中,为了将盒体本身小型化,需要将构成盒主体5的部件形成得非常薄。因此,容纳部分形成壁25形成为非常薄。然而,因为匹配件29形成为从外周表面侧支撑容纳部分形成壁25,使得容纳部分形成壁25可以被精确地形成,同时具有改善的机械强度。特别地,容纳部分形成壁25具有与头接收开口13面对面的敞开端,因而如果它非常薄的话,则易于扭曲变形。然而,当由匹配件29支撑它时,可以防止由于扭曲而导致变形,并且与上半部3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4可以精确地对准和匹配。
另一方面,如图6和12中所示,结合接收销31形成于上半部3上,其形成方式使得,当上半部3与下半部4相匹配时,下半部4的结合销27的前端开始与其相接触并与之接合。另外,同样如图6和12中所示,要与下半部4的匹配件29相匹配并接合于其上的匹配结合件32形成于上半部3上。与匹配件29相类似,匹配结合件32同样连接至容纳部分形成壁24的外周表面侧,从而可以精确地形成具有改善的机械强度的薄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5。由于容纳部分形成壁24同样具有与头接收开口13相面对的敞开端,所以如果它非常薄的话,就容易由于扭曲而变形。然而,当由匹配结合件32支撑它时,可以防止由于扭曲而变形,并且能精确地与下半部4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5对准并且匹配。
上半部3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4的前端表面做成平坦的,其中在下半部4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5上形成的焊接肋26将被焊接到其上。
由于在上半部3上形成的结合接收销31和匹配结合件32分别要与下半部4的结合销27和匹配件29相接合,所以它们位于由容纳部分形成壁24和外周壁形成壁16的后侧部分所限定的一个横截区域中,其中外周壁形成壁16的后侧部分形成出现在头接收开口13附近的盒主体5的弯曲部分10。
如图5和11中所示,在面对上半部3的下半部4的内表面上形成环状盘支撑突起33以围绕盘驱动开口12。相似地,如图6中所示,在面对下半部4的上半部3的内表面上形成环状盘支撑突起34。盘支撑突起34与下半部4的盘支撑突起33面对面的设置。盘支撑突起33、34在光盘2的内周侧的非信号记录区域支撑容纳于盘容纳部分6中的光盘2,防止光盘的信号记录区直接接触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内表面以保护光盘2。
在上半部3上形成的盘支撑突起34被做成直径略微小于下半部4的盘支撑突起33的直径。
另外,第一和第二定位孔35、36形成于下半部4中。当盒式盘1安装入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之中时,它们适于与设置于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之中的相应的定位销相啮合。如图3和4中所示,定位孔35、36设置在形成有弯曲部分10的盒主体5的后侧的相对端。具体而言,如图5中所示,在由容纳部分形成壁25和外周壁形成壁16的后侧部分所限定的相应的横截区域之中设置第一和第二定位孔35、36,其中外周壁形成壁16形成盒主体5的弯曲部分10。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定位孔36形成为椭圆形的孔,其主轴在连接盒主体5的横向侧8、9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如图3和4中所示,从而它自身的啮合位置和对应的定位销可以被调整。
如图5和11中所示,在下半部4的内表面上形成柱状的第一啮合突起37以围绕第一定位孔35,并且形成柱状的抵靠突起38以围绕第二定位孔36。另外,在由容纳部分形成壁25和外周壁形成壁17所限定的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36的一个区域中形成第二啮合突起39。第二啮合突起39同样呈现出柱状的外形。
同时,如图5中所示,相对于形成第二定位孔36的位置,第二啮合突起39位于更靠近外周壁形成壁17的形成盒主体5的横向侧9的部分的位置。换句话说,相对于构成第一定位部分的第一啮合突起37,第二啮合突起39位于比第二定位孔36更远的位置。
第一啮合突起37构成用于限定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匹配位置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啮合突起39构成第二定位部。
另一方面,在上半部3的内表面上形成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从而与下半部4的第一啮合突起37相啮合。另外,同样在上半部3的内表面上形成柱状的支撑突起41,以便被下半部4的抵靠突起38抵靠。另外,还在上半部3的内表面上形成第二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2,从而与下半部4的第二啮合突起39相啮合。
如图11中所示,第一和第二啮合突起37、39具有使它们从外周壁形成壁17的顶部突出的一高度,从而当外周壁形成壁16、17彼此相匹配,并且上半部和下半部3、4接合在一起时,它们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42啮合,第一和第二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42与外周壁形成壁16相齐平。
如图6中所示,在上半部3上设置的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和支撑突起41设置于由容纳部分形成壁24和形成盒主体5的弯曲部分10的外周壁形成壁16的后侧部分所限定的相应的横截区域中。第二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2位于设置支撑突起41的区域之中。如图6中所示,它出现在相对于支撑突起41的形成位置与形成盒主体5的横向侧9的外周壁形成壁16的部分更接近的位置。
当第一啮合突起37和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彼此相啮合时,第一啮合突起37和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限定了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匹配参考位置。具体而言,通过参照在下半部4上设置的作为啮合参照位置的第一啮合突起37,上半部3被接合到下半部4上。因此,如图13中所示,第一啮合突起37和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具有相应的直径,使前者紧密地配合到后者中。换句话说,柱状的第一啮合突起37的外径大致与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的内径相同,其中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与第一啮合突起37的前端相啮合。
如图12和13中所示,在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的内部中形成台阶状的抵靠部分43,从而第一啮合突起37的前端抵靠着它。因此,当第一啮合突起37的前端抵靠台阶状的抵靠部分43时,第一啮合突起37与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相啮合。由于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在其内部中具有台阶状的支座部分43,所以其位于上半部3的平坦表面上的基部可以做得相对较大而呈现出大的机械强度。
第二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2被形成为呈现出椭圆外形,其主轴在由图6中的箭头X1所标明的连接盒主体5的横向侧8、9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当上和下表面3、4通过参照第一啮合突起37和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彼此匹配时,其自身和第二啮合突起39的啮合位置可以被横向调整。
如图11中所示,第一和第二啮合突起37、39具有使它们从外周壁形成壁17的顶部突出的高度,从而当外周壁形成壁16、17彼此相匹配,并且上半部和下半部3、4接合在一起时,它们与第一和第二啮合突起接收部分30、32彼此啮合,其中第一和第二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42与外周壁形成壁16相平齐。
当具有上面所描述的各个结构的上半部和下半部3、4彼此匹配并且彼此接合以形成盒主体5时,通过一定位夹具而将下半部4定位并支撑,下半部4的第一啮合突起37与上半部3的第一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0相啮合,同时下半部4的第二啮合突起39与上半部3的第二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2相啮合,另外,下半部4的多个啮合突起19分别与对应的上半部3的啮合凹穴18啮合,直到外周壁形成壁16、17正确地匹配。
当上半部和下半部3、4彼此匹配并接合时,在要分别与对应的上半部3的啮合凹穴18相啮合的下半部4的啮合突起19中,在位于弧形部分7最为突出的弧形部分7的中点处的啮合突起19被设计作为用于在如图14所示大致沿弧形部分7的圆弧而伸展的箭头X2方向上对准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第三定位部分。换句话说,当作为第三定位部分的啮合突起19开始与对应的上半部3的啮合凹穴18相啮合时,几乎不产生空隙。具体而言,作为第三定位部分的啮合突起19和对应的与该啮合突起19相啮合的啮合凹穴18被高度精确地形成,从而当它们相互的啮合时,仅产生极小的空隙D1。换句话说,啮合突起19以及与它相啮合的对应的啮合凹穴18具有大致彼此相等的相应的宽度W1、W2,使得它们可以互相紧密地啮合。因此,由于作为第三定位部分的啮合突起19与对应的啮合凹穴18紧密地彼此啮合,所以上半部和下半部3、4相对于彼此在沿着弧形部分7的弧的方向上对准并彼此接合。
应该理解的是,啮合突起19和啮合凹穴18可以反过来设置。换句话说,啮合突起19和啮合凹穴18可以分别地设置在上半部3和下半部4上。这样,下半部4的啮合凹穴18作为第三定位部分。
如上面所指出的,上半部和下半部3、4通过参照作为匹配参照位置的第一啮合突起37彼此匹配。因此,当第二啮合突起39和第二啮合突起接收部分42彼此匹配时,上半部和下半部3、4在由箭头Y1所标明的盒主体5的纵向上对准,其中所述纵向垂直于图14中箭头X1所标明的横向方向。另外,当构成第三定位部分的成对的啮合凹穴18和啮合突起19相互啮合时,限定出作为被导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插入端的弧形部分7的匹配位置。
当上半部和下半部3、4彼此对准并匹配时,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彼此相匹配,同时上半部3的结合接收销31和下半部4的结合接收销27彼此相匹配,并且进一步地上半部3的匹配结合件32和下半部4的匹配件29彼此相匹配。
当采用超声波焊接装置通过施加超声波,熔化设置于啮合突起19和外周壁形成壁17的前端的焊接肋23、形成于下半部4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5的焊接肋26、形成于结合销27的前端表面的焊接肋28、形成于匹配件29的前端表面的焊接肋30,以相对于彼此接合外周壁形成壁16、17,部分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以及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匹配结合销27和结合接收销31时,被彼此对准并匹配的上半部和下半部3、4就被牢固地彼此接合以形成整体的盘主体5。
用于接合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的焊接肋26,用于接合结合销27和结合接收销31的焊接肋28以及用于接合匹配件29和匹配结合件32的焊接肋30可以相对于上述设置相反地设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上半部3和下半部4之间的位置偏移可以被最小化,并且盒主体5可以高度精确地形成,因为上半部和下半部3、4在三个点处彼此匹配并且以上述方式彼此接合,其中所述三个点包括设置于盒主体5的后侧或者弯曲部分10的相对端的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以及设置于前侧的弧形部分7的中点处的第三定位部分。具体而言,第一到第三定位部分以大的间隔位于盒主体5的外周侧,这使得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位置偏移更小,以高度精确地形成盒主体5。从而,同样高度精确地形成包括这种盒主体5的盒式盘1。因此,盒式盘可以非常平稳的安装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或从中拆卸下来,并且还具有非常令人喜欢的外观。
另外,由于在这个实施例的盒式盘1的盒主体5中,作为下半部4的第二定位部分的第二啮合突起39与第一啮合突起37分开较大的距离,因此可以进一步最小化上半部3和下半部4之间的位置偏移。具体而言,可以减小在第一啮合突起37和第二啮合突起39之间围绕第二定位孔36设置的抵靠突起38的抵靠位置距离对应柱状支撑突起41的位置移动,从而使它们彼此可靠地匹配。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的盒主体5的上半部和下半部3、4以最小的位置偏移彼此接合,所以上半部和下半部3、4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可以以最小的位置偏移彼此匹配,以形成高精度的盘容纳部分6。因此,消除了产生任何可能毁坏容纳于盘容纳部分6中的光盘2的突起的风险,从而可靠地保护光盘2。
此外,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的盒主体5的上半部和下半部3、4在其靠近头接收开口13的相对侧之一处的盘容纳部分6而不是外周边缘的部分彼此焊接,它们可以靠近头接收开口13彼此接合。因此,尽管为了扩大容纳于其中的光盘2的信号记录区域,通过部分地切除和敞开盒主体5的外周边缘而形成头接收开口13,但是上半部和下半部3、4可以可靠地彼此接合。
另外,由于上半部和下半部3、4在暴露于头接收开口13的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的敞开部分处彼此接合,所以防止了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在被做得非常薄时由于扭曲而发生变形。因此,防止了通过彼此匹配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而形成的盘容纳部分6的变形,以可靠地保护容纳于盘容纳部分6中的光盘2。
具体而言,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分别由匹配件29和匹配结合件32支撑,从而防止了它们由于扭曲而变形,并且可以将它们彼此高度精确地匹配。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彼此匹配容纳部分形成壁24、25而高度精确地形成盘容纳部分6。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的盒主体5的用于形成外周壁15的外周壁形成壁16、17还用于形成盘容纳部分6,所以可以进一步使盒式盘1小型化。
之后,活门部件45被装配到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盒主体5,以打开和关闭头接收开口13,如图1、2和3中所示。活门部件45是通过冲压出一薄金属片并将它适当地弯曲或通过模制合成树脂材料而形成的。如图2和3中所示,活门部件45包括具有用于关闭头接收开口13的足够大的尺寸的矩形扁平活门部分46,以及形成于活门部分46的基部并且呈现出大致为U型的横截面的盒支撑部分47。导轨支撑部分49形成于活门部分46的前端,从而被装配到盒主体5上的活门导轨部件48支撑。
当盒支撑部分47支撑形成于盒主体5的上半部3的滑轨部分51时,活门部件45被安全地支撑,从而在图1和2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以及箭头B的方向上都能滑动,以开启和关闭头接收开口13。由于活门部件45由装配到盒主体5上的活门导轨部件48支撑,所以防止了活门部分46被上抬高于盒主体5,使得它可以稳定并可靠地移动。
尽管未示出,活门部件45通过诸如设置于盒主体5中的扭转螺旋弹簧之类的推动部件(urging member)在图1和2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或者在关闭头接收开口13的方向上被推动,从而当它在没有安装于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而被存放时,头接收开口13可以被可靠地关闭。
同时,当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的活门部件45被移动以打开头接收开口13时,它位于头接收开口13的一个横向侧,其中头接收开口13是通过在从盒主体5的外周边缘向内朝着盘容纳部分6延伸的一区域中从外周边缘开始切除盒主体5而形成的。
虽然本实施例的上述盒式盘1设置有用于关闭头接收开口13的活门部件45,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并非必须包括活门部件,头接收开口可以任其敞开的。
图16和17示意性地图示了不包括任何活门部件的盒式盘101的一实施例。
由于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01具有与上述盒式盘1相似的构造,所以其与上述盒式盘1共同的部件分别表示为相同的参考标记,并且不再描述。
与上述盒式盘1的情况相同,不使用活门部件而形成的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01同样包括通过彼此匹配成对的上半部和下半部3、4并且将它们彼此接合而形成的盒主体5,以及可旋转地容纳在盒主体5中的光盘2。
如图16和17中所示,盒式盘101的盒主体5在其作为用于将它自身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插入端的前侧具有弧形部分7。
从盒主体5的弧形部分7连续延伸的横向侧8、9彼此平行地设置,并且与弧形部分7相反的后侧形成略微并且连续弯曲的弯曲部分10。简而言之,弯曲部分10形成于盒主体5的后侧并且具有大于半圆状的弧形部分7的半径,或者小于弧形部分7的曲率,其中弧形部分形成于盒主体5的前侧。
此外,在该盒式盘101中,如图17中所示,用于将中心孔11暴露的延伸经过光盘2的中心及其周围边缘的圆形中心盘驱动开口12,形成于构成盒主体5的下表面的下半部4的中心部分。
如图17中所示,头接收开口13同样形成于下半部4,以作为记录和/或再现开口。头接收开口13位于盒主体5的横向侧之一,或者横向侧8上。具体而言,它具有从靠近盘驱动开口12的位置延伸到横向侧8的矩形外形。换句话说,头接收开口13呈现出足够大以部分地将容纳于盒主体5内的光盘2在其内周和外周之间的信号记录区域暴露的矩形外形。如图17中所示,头接收开口13被形成为在横向侧8敞开盒主体5的外周边缘。另外,由于头接收开口通过设置于它自身和盘驱动开口12之间的连接部分14与盘驱动开口12间断,所以确保了下半部4的机械强度。
由于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01不具有任何用于打开和关闭头接收开口13的活门部件,如图17中所示,所以除了分别形成驱动开口12和头接收开口13的区域以外,构成盒主体5的下表面的下半部4的外表面也被做得很平坦。
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01的盒主体5的上半部和下半部3、4同样在其靠近头接收开口13的相对侧之一处的盘容纳部分6而不是外周边缘部分被彼此焊接,它们可以在头接收开口13附近彼此接合。因此,尽管为了扩大容纳于其中的光盘2的信号记录区域,通过部分地切除和敞开盒主体5的外周边缘而形成头接收开口13,但是上半部和下半部3、4可以可靠地彼此接合。
同时,如图16和17图示的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01的头接收开口13被做得具有大于上述实施例的盒式盘1的头接收开口13的尺寸。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01的头接收开口13是通过切除靠近插入端并偏离盒主体5的插入端和后端之间的中心线的纵向中点的区域形成的。做出这种设置是为了允许用于采用光束扫描容纳于盒式盘101的光盘2的信号记录区域的光学头移入盒主体5并且与光盘2更接近。
由于光学头可以移动得与在本实施例的盒式盘101中的光盘2更接近,所以可以通过包括呈现出大数值孔径(NA)的物镜的光学头来扫描光盘2。那么,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盘2的信号记录密度并且减小使用盒式盘101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高度。
虽然上述盒式盘的每一种在盒主体中包括一光盘2作为盘,但是本发明决不是限于使用光盘,当根据本发明的盒式盘容纳不是光盘的盘时,例如可能为磁盘时也能实现上述列出的本发明的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价物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求以及其它因素可能出现各种改进、组合、拆分以及替代。

Claims (3)

1、一盒式盘,包括:
一盘;以及
一盒主体,其通过使成对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匹配并且将它们接合而形成,所述盒主体具有形成于用于将它自身插入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其插入端侧的半圆状的一弧形部分,它的中心位于容纳于其中的所述盘的中心处,所述盒主体的后侧与所述插入端侧相反,其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插入端侧的直径的一弯曲部分;
一外周壁通过使沿着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边缘形成的外周壁形成壁相匹配并且将它们彼此接合而围绕盒主体的外周形成;
在所述盒主体的内部,利用位于所述弧形部分一侧的部分所述外壁和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容纳部分形成壁、使得它们彼此匹配,而形成一用于可旋转地容纳所述盘的记录介质容纳部分,其中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所述容纳部分形成壁形成于构成所述盒主体的外周壁的后侧部分的外周壁形成壁部分的内侧;
一盘驱动开口形成于所述盒主体的下半部中,用于将用于旋转并操作所述盘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并且一记录和/或再现开口通过切除所述盒主体的外周边缘而被形成,用于将所述盘的跨过其外周和内周的一部分暴露;
通过使沿着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边缘形成的所述外周壁形成壁彼此匹配并且将它们接合在一起,以及焊接其内部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相对于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外周边缘更靠近所述容纳部分形成壁并且靠近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相对横向侧之一的部分而整体地形成所述盒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式盘,其中将要彼此相匹配的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所述容纳部分形成壁的匹配表面的靠近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相对横向侧之一的部分被部分地彼此焊接,并且由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的所述外周形成壁和所述容纳部分形成壁所包围的区域的部分被彼此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式盘,其中一活门部件可移动地装配在所述盒主体上,以打开和关闭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开口,并且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在位于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相对横向侧之一处的一区域中被彼此焊接,所述活门部件在该处被驱动移动。
CNB2005100783411A 2004-05-10 2005-05-10 盒式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80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0475/04 2004-05-10
JP2004140475A JP4363249B2 (ja) 2004-05-10 2004-05-10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6432A true CN1716432A (zh) 2006-01-04
CN100358039C CN100358039C (zh) 2007-12-26

Family

ID=35462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834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8039C (zh) 2004-05-10 2005-05-10 盒式盘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78730A1 (zh)
JP (1) JP4363249B2 (zh)
CN (1) CN100358039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050B (zh) * 2008-07-29 2012-10-03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的托盘和具有该托盘的光盘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5521B2 (ja) * 2001-09-18 2010-10-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着脱ユニット
JP4424187B2 (ja) * 2004-12-09 2010-03-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用の保護部材及び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281886B2 (ja) * 2006-04-28 2013-09-04 株式会社クラレ 細胞培養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63461D1 (en) * 1982-02-10 1986-06-19 Hitachi Maxell Magnetic recording disc cartridge
JPS6085479A (ja) * 1983-10-14 1985-05-14 Hitachi Maxell Ltd デイスクカ−トリツジ
JPH05166329A (ja) * 1991-12-17 1993-07-02 Mitsubishi Kasei Corp 磁気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76493A (ja) * 1993-06-21 1995-0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491427B2 (ja) * 1996-02-09 2004-0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US5930090A (en) * 1997-11-12 1999-07-27 Iomega Corporation Data cartridge with compression return spring following arcuate guide
JP2000048519A (ja) * 1998-07-27 2000-02-1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2124054A (ja) * 2000-10-13 2002-04-26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2002269944A (ja) * 2001-03-14 2002-09-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EP1400974B1 (en) * 2001-06-29 2008-05-07 Sony Corporation Disk cartridge; forming member for dis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nner shell
JP2003338152A (ja) * 2002-05-20 2003-11-28 Sony Corp 情報記録媒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133973A (ja) * 2002-10-09 2004-04-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の金属板部材の加工方法
DE602004030940D1 (de) * 2003-11-27 2011-02-17 Sony Corp Datenträgerkassette
JP2005222671A (ja) * 2004-01-08 2005-08-18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050B (zh) * 2008-07-29 2012-10-03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的托盘和具有该托盘的光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78730A1 (en) 2005-12-15
CN100358039C (zh) 2007-12-26
JP4363249B2 (ja) 2009-11-11
JP2005322345A (ja) 200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28786B1 (ko) 기록 재생 장치 및 광픽업 유닛
CN1251236C (zh) 盘驱动器及其转台
CN1716432A (zh) 盒式盘
CN1734656A (zh) 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单元和光头装置
CN1658309A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CN1105385C (zh) 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637922A (zh) 光盘盒
CN1129121C (zh) 物镜驱动装置
CN1183521C (zh) 光学拾取头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677550A (zh) 盘片盒
CN1783280A (zh) 盘驱动设备
CN1168084C (zh) 光盘装置
CN1155950C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及其记录重放装置
CN1538398A (zh) 活门关闭机构和盘片驱动装置
CN1296927C (zh) 盒式记录介质、盘状记录介质及其驱动方法
CN1224033C (zh) 盘驱动装置
CN1252691C (zh) 盘驱动装置
CN1169144C (zh) 用于容纳盘盒的套
CN1305057C (zh)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754222A (zh) 盘片盒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TWI276080B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a sliding drive mechanism for an optical pickup thereof
CN1453780A (zh) 光驱装置
CN1838298A (zh) 盒式盘
CN1801346A (zh) 适配器部件、光盘驱动单元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574037A (zh) 盒式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