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7550A - 盘片盒 - Google Patents

盘片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7550A
CN1677550A CNA2005100640884A CN200510064088A CN1677550A CN 1677550 A CN1677550 A CN 1677550A CN A2005100640884 A CNA2005100640884 A CN A2005100640884A CN 200510064088 A CN200510064088 A CN 200510064088A CN 1677550 A CN1677550 A CN 1677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portion
dish
main body
upright i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40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93209C (zh
Inventor
大木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7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7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32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320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8Shut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13Container cases
    • G11B23/03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shape

Landscapes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尺寸和厚度减小但强度足够的盘片盒,其包括由上和下半部分(3、4)构成的盒主体单元(5),其中容纳有光盘(2)。下半部分(4)包括一驱动口(12)和一记录和/或再现开口(13)。包括一第一定位孔(25)的第一管状部分(27)形成在由直立周壁部分(17)和壳体形成部分(22)限定的两个区域之一中,直立周壁部分和壳体形成壁部分形成在下半部分(4)的一横向侧上,包括一第二定位孔(26)的第二管状部分(28)形成在另一区域中,第二管状部分(28)与直立周壁部分(17)和/或壳体形成壁部分(22)接续的形成。上半部分(3)包括第一和第二管状邻接支承件(30、31),第二邻接支承件(31)与所述上半部分(3)的直立周壁部分(16)和/或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21)接续的形成。通过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按压并靠紧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30、31)上,上下半部分结合起来。

Description

盘片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其中容纳有盘形记录介质例如光盘的盘片盒。
本申请要求于2004年1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4-013603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参考的方式并入本申请。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容纳盘形记录介质例如光盘并被装载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使盘形记录介质在其中旋转容纳的盘片盒得到了广泛使用。通过这种盘片盒,盘形记录介质被容纳在盒的主体单元中以保护盘形记录介质从而确保对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容易的进行盘的装载/卸载。
对于这种盘片盒,其中容纳在盒的主体单元中的盘形记录介质需要可以装载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所述盒的主体单元提供有面对盘旋转驱动机构的盘台的驱动开口,该机构用于旋转的驱动盘形记录介质,并提供有用于跨越盘形记录介质的内缘和外缘使其一部分信号记录区域暴露在外的记录和/或再现开口。
所述盘片盒提供有用于至少开启/关闭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活门件,用于保护容纳在盒的主体单元中的盘形记录介质。
对于这种盘片盒,用于在其中容纳盘形记录介质的盒主体单元是通过上下两半由合成树脂模制并通过将上下两半邻接并连接起来而成为一体构成的。
用作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记录介质的盘片盒被装载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该盒的主体单元的下表面作为装载参考表面。因此,定义盒的主体单元的下表面的下半部分提供有驱动开口、记录和/或再现开口以及通过定位销啮合的定位孔,为所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提供的定位销用于设定装载位置。上下半部分3,4的外边缘提供有彼此邻接的以形成盒的主体单元的外周壁部分的直立周壁部分,和位于直立周壁部分的径向向内部分上的壳体形成壁部分,该壳体形成壁部分在彼此靠近时限定盘壳体。这些壳体形成壁部分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形成在直立周壁部分的内缘上。
同时,对于盘形记录介质,例如光盘,趋势是增加记录密度和与增加的记录密度一致的减小盘直径。因为减小了盘形记录介质的尺寸,所以容纳盘形记录介质的盘盒的尺寸也减小了。
因为盘片盒的尺寸减小了,所以盘片盒的厚度也减小了。因为容纳盘形记录介质的内部空间增加了而必须要减小盘片盒的尺寸,所以正试图减小构成盒主体单元的上下两个半部分的厚度。
在下半部分中形成的定位孔形成在壳体形成壁部分和形成外周壁部分的直立周壁部分之间限定的左手和右手区域。这些区域的厚度也被减小,由于这些区域是形成盘壳体的底表面的下半部分的平表面。
对于盘片盒,由于尺寸减小了,所以由壳体形成壁部分和直立周壁部分限定的区域也是小的,这使得定位孔形成得与壳体形成壁部分和直立周壁部分很接近。
所述这些定位孔与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盒装载部分上提供的定位销啮合。通过使盘片盒从抬高的位置降低到盒装载部分上而使定位孔与定位销啮合。盘片盒此时不会降低至关于盒装载部分的水平位置上,但通常会随盘片盒相对于定位销倾斜而朝盒装载部分降低。如果盘片盒随着它相对于定位销倾斜而降低,则风险是很高的,因为定位销与定位孔啮合,所以定位销的末端抵压并损坏壳体形成壁部分或直立周壁部分。尤其是,定位销的末端是尖的以便使其方便的啮合到定位孔中。壳体形成壁部分或直立周壁部分通过与这种定位销的接触而很容易损坏。对于尺寸减小的盘片盒,其中壳体形成壁部分或直立周壁部分与其它部分一样减小了厚度,这些壁部分通过靠近在定位销上而容易被损坏。万一损坏了壳体形成壁部分,则容纳在盘壳体中的盘形记录介质就不可能得到适当的保护。
另外,因为定位销的末端啮合在定位孔中,所以存在这样的高风险,即支撑定位孔的薄壁部分趋于变形,其结果是不能精确的设定装载位置。
还存在有这样的高风险:在定位销啮合在定位孔的过程中,定位销强有力的作用在定位孔的边缘上,其结果是盒的主体单元可能遭到损坏,例如破裂。
考虑到这点,专利公开文本1披露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在定位孔的边缘上提供厚壁部分。在专利公开文本1的解决方案中,只有定位孔的边缘提供有厚壁部分,所以不能确保定位孔附近的充足强度。尤其是,该解决方案难于确保尺寸和厚度减小的盒主体单元的充足强度,并难于使盘片盒装载到盒装载部分上的适当位置。
[专利公开文本1]日本公开专利文本H-11-14442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传统盘片盒的前述问题的盘片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虽然盘片盒的尺寸和厚度都减小但仍可确保充足的强度的盘片盒。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其中定位孔可被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定位销正确啮合的盘片盒。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片盒,其包括包括彼此邻接和连接以形成一用于在其中旋转的容纳一个盘的盒主体单元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其中,在所述上半部分的外周上形成有一直立周壁部分,且在所述下半部分的外周上也形成有一直立周壁部分,所述两个直立周壁部分彼此邻接以形成盒主体单元的一周壁部分,在所述上和下半部分的每个内表面上形成有一壳体形成壁部分,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彼此邻接以形成一适于在其中保持所述盘的盘壳体。所述下半部分在由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限定的区域之一中包括一第一管状部分,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包括一圆形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下半部分在另一个区域中还包括一第二管状部分,所述第二管状部分具有一椭圆形的第二定位孔,至少所述第二管状部分与所述下半部分的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或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接续的形成。所述上半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靠紧的管形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至少所述第二邻接支承件与所述上半部分的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或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接续的形成。所述上和下半部分通过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彼此靠紧和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按压并靠紧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上而结合起来,以形成所述盒的一个主体单元。
优选的,所述下半部分包括一由适于旋转驱动保持在所述盘片盒体中的盘的旋转驱动装置所面对的驱动口,和一由用于记录和/或再现所述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所面对的记录和/或再现开口。
优选的,设置在所述下半部分上的所述第一管状部分与设置在所述上半部分上的管状第一邻接支承件啮合以对所述上和下半部分指定一邻接参考位置。
优选的,一靠紧设置在所述下半部分上的第一管状部分的末端的邻接台阶形成于设置在所述上半部分上的管状第二邻接支承件中。
优选的,所述上和下半部分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彼此靠紧的直立周壁部分的末端被焊接起来。
优选的,所述盒主体单元具有与提供有所述第一和第二定位孔的侧相对的侧,作为插入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插入侧,盘的中心位于两侧中间,并且与所述插入侧相应的横向侧基本上为半圆形的弓形部分,保持在盒主体单元中的盘的中心作为弧形的中心。
优选的,位于所述上和下半部分的侧面上的所述直立周壁部分的多个部分形成所述盒主体单元的外周壁部分和所述盘壳体的一部分。
优选的,所述盒主体单元的提供有所述第一和第二定位孔的一侧为后侧,并且所述后表面的侧表面为具有比所述插入侧上的弓形部分的曲率平滑的曲率的弯曲部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盘片盒,其包括:盘,彼此邻接和连接以形成一用于在其中旋转的容纳所述盘的盒主体单元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上和下半部分每个都具有一基本上呈半圆弧形式的插入端,盘的中心作为圆弧的中心,并且与所述插入端相对的后侧是弯曲的,其具有比所述插入端的弧度的曲率平坦的曲率。在所述上半部分的外周上形成有一直立周壁部分,且在所述下半部分的外周上也形成有一直立周壁部分,所述两个直立周壁部分彼此邻接以形成盒主体单元的一周壁部分。在所述上和下半部分的每个内表面上形成有一壳体形成壁部分,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彼此邻接以形成一适于在其中保持所述盘的盘壳体。所述下半部分包括一由适于旋转驱动保持在所述盘片盒体中的盘的旋转驱动装置所面对的驱动口,和一由用于记录和/或再现所述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所面对的记录和/或再现开口。所述下半部分在由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限定的区域之一中包括一第一管状部分。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包括一圆形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下半部分在另一个区域中还包括一第二管状部分,所述第二管状部分具有一椭圆形的第二定位孔,至少所述第二管状部分与所述下半部分的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或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接续的形成。所述上半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靠紧的管形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至少所述第二邻接支承件与所述上半部分的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或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接续的形成。所述上和下半部分通过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和/或其下部壁部分的壳体形成壁部分彼此靠紧和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按压并靠紧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上而结合起来,以形成所述盒的一个主体单元。
对于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其中提供在下半部分上的并承载有第一和第二定位孔的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或壳体形成壁部分连接,所述管状部分和其附近部分的强度得以提高。此外,因为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彼此靠紧在上半部分的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上,所以定位孔的深度较深。此外,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可以保持在相对于盒主体单元平面的垂直位置中,以确保设置在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的定位销正确啮合在定位孔中。其结果是在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进行正确定位的装载可以产生在装载期间具有最小损坏风险的安全装载操作。
根据本发明,定位孔及其附近部分的强度可得到确保,因此改善了盘片盒的强度和可靠性。
因为设置在下半部分上的第一管状部分用作在为邻接和连接上和下半部分指定邻接参考位置过程中的参考,所以上和下半部分可彼此正确的连接,而没有位置偏差。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规定邻接参考位置过程中提供有参考,同时上和下半部分由合成树脂形成且直立周壁部分被彼此焊接和连接起来,所以可精确可靠的制造尺寸减小的盘片盒。
因为插入到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盘片盒的表面基本上为半圆形的弓形部分,其以容纳在盒主体单元中的盘形记录介质的中心作为弧形的中心,所以盘片盒的尺寸可进一步与容纳在其中的盘形记录介质一致的减小。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定优点通过下述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的简略说明
图1为从上半部分侧看去的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的透视图;
图2为从下半部分侧看去的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的透视图;
图3为从下半部分侧看去的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的透视图;
图4为表示形成盒主体单元的下半部分的外表面的平面图;
图5为表示下半部分的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6为表示上半部分的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7示出将上和下半部分邻接起来的状态,其为表示上和下半部分的直立周壁部分被邻接起来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8示出将上和下半部分邻接起来的状态,其为表示直立周壁部分和限定上下半部分的容纳部分的壁部分被邻接起来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9为表示上和下半部分的直立周壁部分通过邻接和焊接而被结合起来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0为表示上和下半部分的直立周壁部分被邻接和焊接起来的状态的剖面图,其中容纳部限定部分彼此靠紧;
图11为表示上和下半部分被彼此邻接和连接以形成盒主体单元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2为表示上和下半部分的彼此邻接和连接的部分的平面图;
图13为表示分别形成在上和下半部分的直立周壁部分的末端上的啮合凸缘和相配啮合槽的放大平面图;
图14为表示安装在盒主体单元上的活门件连同盒主体单元的透视图;
图15为表示活门件和偏压活门件的扭力盘簧的透视图;
图16为表示已经将活门件安装到盒主体单元上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7为表示活门件已经由设置在上半部分上的滑动引导部分支撑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8表示在开启/关闭方向上被一双向偏压机构偏压的活门件,具体来说表示头部件开口被关闭的活门件;
图19为表示头部件开口被活门件关闭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
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包括一可旋转的容纳在其中的盘形记录介质,例如光盘2。参照图1和2,盘片盒1包括一盒主体单元5,其由上半部分3和下半部分4彼此邻接成一对构成,并具有转动的容纳在盒主体单元5内的光盘2。
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在其中容纳有光盘2,其上记录有程序数据或用于执行例如电视节目的视频数据,并且所述盘片盒被形成为非常小的尺寸。盘片盒1在其中容纳有为光盘2的小尺寸盘,该盘能够保持在用户的手掌心中。
参照图1到3,形成盘片盒1的盒主体单元5具有作为其横向侧之一的前侧,用作插入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插入端,其被形成为弓形部分7。盘片盒1适于导入所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和从其脱离。该弓形部分7基本上是半圆轮廓,具有以容纳在盒主体单元5的盘容纳部分6中的光盘2的中心为中心P0的恒定半径R1,如图2所示。也就是说,弓形部分7形成为基本上与容纳在盒主体单元5中的光盘2的半圆部分相配准的半圆。
与弓形部分7连续的盒主体单元5的相对侧面被形成为侧面8、9,而其与弓形部分7相对的后侧被形成为平滑均一的弯曲部分10。
对于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其用作插入侧端的前侧被形成为基本上成半圆形的弓形部分7,其比其它侧面进行更严重的弯曲,使得其通过根据插槽(slot-in)系统的盒插入/弹出口插入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操作变得非常容易。尤其是,在盘片盒1的尺寸减小使得它能保持在用户的手掌心中的情况下,当将盘片盒保持在手中时,其插入方向可通过手摸感触到,以便能够将盘片盒正确的装入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从而能够防止发生误插入。另外,盘片盒1可容易和可靠的插入到插槽系统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具有其基本上形成为半圆弓形部分7的插入端侧,同时具有与弓形部分7相对的作为弯曲部分10的后侧,因此容纳在其中的光盘2可进一步减小尺寸。在下面将详细说明通过靠近和连接起来构成盒主体单元5的上下两个半部分3、4。
所使用的上和下半部分3、4是通过模制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或ABS树脂而形成的。
参照图4和5,在形成盒主体单元5的下表面侧的下半部分4的中心部分中形成有一圆形中心开口12,用于将容纳在盒主体单元5中的光盘2上形成的中心孔11和中心孔的边缘部分暴露在外。在该中心开口12中引入例如形成为提供给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盘台,盘片盒1就装载在该盘台上。也就是说,中心开口12用作驱动孔,其中将引入用于旋转驱动光盘2的机构的一部分。
参照图2到5,用作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头部件开口13形成在下半部分4中。头部件开口13朝向盒主体单元5的侧面8形成,并且从靠近中心孔12的位置一直延伸至侧面8形成为矩形孔。即,头部件开口13形成为大小足以跨越光盘的内外边缘将光盘2的信号记录区域部分暴露到外侧的矩形。头部件开口13是通过在侧面8上打开其侧面形成的,如图4所示。通过以这种方式打开头部件开口13的侧面8,头部件的扫描区域可一直延伸到光盘2的最外缘,因此光盘2的信号记录区域可得到增加从而增加了其记录容量。因为头部件开口13不是与中心开口12连续的,而是通过桥类连接部分从其分开,因此确保了下半部分4的机械强度。
面对光盘2的下半部分3的表面是平表面,例如不具有开口,如图1所示。上半部分3与下半部分4靠近和连接以形成盒主体单元5的上表面。
上和下半部分3、4的邻接表面侧被彼此靠近和连接以形成直立周壁部分16、17,它们彼此靠近和连接以形成盒主体单元5的外周壁部分15。直立周壁部分16、17被形成为沿上和下半部分3、4的外缘部分延伸,如图5和6所示。在周壁部分16、17的上下半部分3、4的半圆弓形部分7的邻接表面侧,形成有多个啮合槽18和多个相配啮合凸缘19。一组啮合槽18和相配啮合凸缘19形成在位于弓形部分7的横向上的最突出的中心位置处,且两组啮合槽18和相配啮合凸缘19以所述中心组作为中心对称的形成在左右方向上。
啮合槽18形成在上半部分3中,而相配啮合凸缘19形成在下半部分4上。啮合槽18是通过切去上半部分3的直立周壁部分16的内缘侧形成的。相配啮合部分19形成在下半部分4的直立周壁部分17的末端。在相配啮合凸缘19的末端上突出的形成焊接肋,如图7所示。
在直立周壁部分16、17的多个部分的末端上形成有啮合台阶16a和相配啮合凸缘17a,直立周壁部分16、17位于上下半部分3、4的形成弯曲部分10的区域中,如图8所示。啮合台阶16a提供在上半部分3上,而啮合台阶17a形成在下半部分4上。啮合台阶16a是通过切去上半部分3的直立周壁部分16的内周侧形成的,而相配啮合凸缘17a被形成在下半部分4的直立周壁部分17的末端。焊接腹板20a突出的形成在直立周壁部分17的末端上,如图8所示。多个焊接肋20a以适当的间隔形成在相配啮合凸缘17a的末端上。
通过将啮合槽18与相配啮合凸缘19啮合、将啮合台阶16a与相配啮合凸缘17a彼此啮合和邻接并通过将焊接肋20、20a融合起来而使直立周壁部分16、17融合起来以形成外周壁部分15,如图9和10所示。直立周壁部分16、17通过施加超声波并由此融合焊接肋20、20a而被接合起来。
在上下半部分3、4的内表面侧,形成有弓形壳体形成壁部分21、22,它们彼此邻接以限定一盘容纳部分6,如图5和6所示。这些壳体形成壁部分21、22形成在用于形成主体单元5的弯曲部分10的后表面侧上,并且形成为与用于形成盒主体单元5的前侧上的弓形部分7的直立周壁部分16、17相连续的弓形轮廓。壳体形成壁部分21、22和直立周壁部分16、17彼此邻接以限定所述圆形盘容纳部分6。形成用于环绕容纳在盘容纳部分6中的光盘2的外缘的壳体形成壁部分21、22和直立周壁部分16、17调整容纳在容纳部分6中的光盘2的容纳部分,同时禁止外来物进入盘容纳部分6,以便用作保护光盘2的壁。
在面对上半部分3的下半部分4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环绕中心开口12的环形盘支撑突起23,如图5所示。在面对下半部分4的上半部分3的内表面上,类似的形成有环形盘支撑突起24,如图6所示。该盘支撑突起24在面对盘支撑突起23的下半部分4上的位置突出。这些盘支撑突起23、24支撑容纳在盘容纳部分6中的光盘2的内缘侧上的信号未记录区域以防止信号记录区域与上和下半部分3、4的内表面直接接触,以便保护光盘2。
同时,形成在上半部分3上的环形支撑突起24的直径略微小于形成在下半部分4上的盘支撑突起23的直径。
下半部分4提供有第一和第二管状单元27、28,其中分别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5、26。当盘片盒1装载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时,这些定位销适合于与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提供的定位销相啮合,如图5和11所示。这些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27、28形成为设置在弯曲部分10的两个后表面侧上,如图3和4所示。即,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27、28形成在由形成盒主体单元5的弯曲部分10的后侧直立周壁部分17和壳体形成壁部分22所环绕的左手和右手侧区域中,如图5所示。
为第一管状部分27提供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5形成为圆形剖面的开口,以便通过使所述开口与为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提供的圆形剖面的定位销啮合而可以指定盘片盒1对盒安装部分的安装基准。第一管状部分27形成为与形成在其中的第一定位孔25的形状相对应的具有圆形剖面的管形。第二定位孔26形成为椭圆孔,其在沿跨越盒主体单元5的横向侧面8、9的横向上具有较长的直径,从而当为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提供的定位销以第一定位孔25为参考与第二定位孔26相啮合时,可在定位孔26的啮合位置中调节定位销的啮合位置,如图3和4所示。第二管状部分28形成为与形成在其中的第二定位孔26的形状相应的具有椭圆剖面的管。
啮合凸缘29提供在通过壳体形成壁部分22和通过直立周壁部分17并包括第二管状部分28所围绕的区域中。与第二管状部分28相比,啮合凸缘29设置得更加靠近于形成盒主体单元5的相对侧表面9的直立周壁部分17,如图5所示。即,啮合凸缘29提供在比第二管状部分28离第一管状部分27更远的位置处,如图5所示。
第一管状部分27和第二管状部分28形成一第一定位部分和一第二定位部分,用于分别设置上和下半部分3、4的邻接位置。
上半部分3的内表面提供有用于与提供给下半部分4的第一管状部分27相啮合的第一邻接支承件30,和用于紧靠在第二管状部分28上的第二邻接支承件31。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30、31的形状是管状的。
上半部分3提供有与啮合凸缘29相啮合的啮合支撑32。
注意第一管状部分27和啮合凸缘29被形成为从直立周壁部分17的末端突出的高度,如图11所示,所以当直立周壁部分16、17彼此靠近以将上和下半部分3、4彼此连接起来时,第一管状部分27和啮合凸缘29啮合在第一邻接支承件30和啮合支撑32中所述第一邻接支承件30和啮合凸缘32形成为与直立周壁部分16相同的高度。
第二管状部分28形成为与直立周壁部分17相同的高度,使得当直立周壁部分16、17彼此靠近以将上和下半部分3、4彼此连接起来时,第二管状部分28与第二邻接支承件31啮合,第二邻接支承件的末端形成为与直立周壁部分16相同的高度。
同时,提供给上半部分3的第一邻接支承件30和第二邻接支承件31设置在由形成盒主体单元5的弯曲部分10的后侧直立周壁部分16和壳体形成壁部分21所围绕的左手和右手侧区域,如图6所示。啮合支撑32设置的比第二邻接支承件31更靠近形成盒主体单元5的相对侧表面9的直立周壁部分16,如图6所示。
当彼此啮合时,第一管状部分27和第一邻接支承件30建立一上下半部分3、4的参考邻接位置。即,上半部分3以提供给下半部分4的第一管状部分27为参考啮合位置与下半部分4相连接。因此,将第一管状部分27和第一邻接支承件30形成为这样的直径使得两个部件彼此能够紧密配合,如图11所示。即,第一管状部分27的外径近似等于第一邻接支承件30的内径,所述第一邻接支承件与第一管状部分27的末端啮合。
在第一邻接支承件30的内侧形成有一个压靠在第一管状部分27的末端上的邻接台阶33,如图11所示。第一管状部分27具有靠近在邻接台阶33上用于与第一邻接支承件30相啮合的末端。因为第一邻接支承件30在其内侧形成有邻接台阶33,所以朝向上半部分3的平面侧的基础部分侧的厚度增加了,从而改善了机械强度。
第一邻接支承件30可形成为具有一致内直径的管状形式,但不提供内邻接台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管状部分27通过靠在上半部分3的平坦表面上而得以支撑。
啮合支撑32形成为一椭圆形,其具有与图6中的箭头X1所示的跨越盒主体单元5的横向侧面8、9的方向相应的横向方向,使得当上和下半部分3、4以第一管状部分27和第一邻接支承件30为参考而彼此靠在一起时,啮合凸缘29沿横向的啮合位置可得到调节。
在邻接和连接如上所述构成的上和下半部分3、4中,下半部分4被定位夹具支撑在位置上,并且如图12所示,上半部分3的第一邻接支承件30与下半部分4的第一管状部分27啮合,同时下半部分4的啮合凸缘29与上半部分3的啮合支撑32啮合,并且上半部分3的多个啮合槽18与下半部分4的多个相配啮合凸缘19相啮合以使直立周壁部分16、17彼此邻接。
在与上半部分3的啮合槽相啮合的下半部分4的啮合凸缘19之外、在弓形部分7的最突出位置的中间位置处设置的相配啮合凸缘19被设计作为第三定位装置,其在上和下半部分3、4彼此邻接并连接时用于沿弓形部分7的弧形在箭头X2的方向进行定位。形成第三定位装置的相配啮合凸缘19被设计为在与上半部分3的啮合槽18相啮合时留有一个小间隙。即,形成第三定位装置的相配啮合凸缘19和与该啮合凸缘19相啮合的啮合槽18被高精度的形成,如图13所示以放大的比例给出一小的间隙D1。也就是,相配啮合凸缘19和与该啮合凸缘19相啮合的啮合槽18形成为基本相同的宽度W1、W2以允许在其间进行紧密啮合。因为啮合槽18与形成第三定位装置的啮合凸缘19紧密啮合,所以上和下半部分3、4沿弓形部分7的弧形彼此耦接在位置上。
除形成第三定位装置的啮合凸缘19之外的啮合凸缘19和与该啮合凸缘19相啮合的啮合槽18被确定大小使得它们在彼此啮合时能够发生位置偏离。即,啮合凸缘19的尺寸要小于啮合槽18的宽度,或者啮合槽18的尺寸大于啮合凸缘19。
相配啮合凸缘19和啮合槽18在其安装位置上彼此可以颠倒。即,啮合凸缘和啮合槽可分别设置在上半部分3上和下半部分4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下半部分4上设置的啮合槽18用作第三定位装置。
上和下半部分3、4以第一管状部分27为邻接参考位置而彼此靠紧。上和下半部分3、4在箭头Y1的方向上通过啮合凸缘29与啮合支撑32相啮合而定位在盒主体单元5的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所述箭头Y1的方向垂直于由图12中的箭头X1表示的横向,同时靠在弓形部分7上的作为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插入端的邻接位置可通过使啮合槽18和用作第三定位装置的相配啮合凸缘19彼此啮合来设置。
由此相互靠紧在位置上的上和下半部分3、4通过使用超生波焊接单元熔合在直立周壁部分17的末端上设置的焊接肋20而被统一起来,以便形成盒主体单元5。
根据本发明,上和下半部分3、4彼此靠近和连接,因为上和下半部分3、4被定位在三个点处,即,在盒主体单元5的弯曲部分10的两个后表面侧上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定位部件处,和在前侧弓形部分7的中心处的第三定位部件处,使得能够以具有最小相位偏移的高精度的安装上和下半部分3、4。尤其是,第一和第二定位部件位于盒主体单元5的外缘,并且彼此以较大的距离间隔开,所以盒主体单元5的位置偏差可进一步减小以便进一步改善安装精度。其结果是改善了采用该盒主体单元5的盘片盒1的安装精度,从而可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平滑的安装和拆下所述盘片盒。另外,采用该盒主体单元的盘片盒1的外观也可得以改善。
另外,对于盘片盒1,因为形成下半部分4上的第二定位单元的啮合凸缘29设置在距离第一管状部分27充分远的距离处,所以上和下半部分3、4的邻接位置的位置偏差可进一步减小。尤其是,在第二定位孔26周围形成的位于第一管状部分27和啮合凸缘29之间的管状第二邻接支承件31和第二管状部分28之间的邻接位置偏差可被减小以获得更加可靠的邻接。
此外,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其中上和下半部分3、4可彼此耦接起来,因为位置偏差的发生得到了抑制,所以在上和下半部分3、4上设置的壳体形成壁部分21、22随着位置偏差的发生得到了抑制而可以彼此靠紧,从而可高精度的形成盘容纳部分。结果是可抑制产生损害盘容纳部分6中的光盘2的突起,从而能够可靠保护光盘2。
另外,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其中形成盒主体单元5的外周壁部分15的直立周壁部分16、17限定了盘容纳部分6,所以可进一步减小盘片盒1的尺寸。
同时,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限定在下半部分4中形成的第二定位孔26的第二管状部分28的外周表面通过连接部分28a、28b而被连接至下半部分4的直立周壁部分17和连接至壳体形成壁部分22,如图5所示。通过以这种方式将第二管状部分28连接至直立周壁部分17和连接至壳体形成壁部分22,第二管状部分28及其附近部分的强度可得到改善。因为第二管状部分28形成为与连接至它的直立周壁部分17和壳体形成壁部分22相同的高度,所以能够保持第二管状部分28的垂直状态,并能够改善下半部分4的支撑第二管状部分28的部分的强度。
在下半部分4上设置的用于支承第一定位孔25的第一管状部分27的外周表面通过连接部分27a与下半部分4的壳体形成壁部分22相连接,如图5所示。也就是,即使在第一管状部分27仅在一侧与壳体形成壁部分22相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管状部分27及其附近的部分的强度也可以得到改善。注意因为第一管状部分27形成的高度比壳体形成壁部分22高得多,并被连接至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22,如图11所示,所以能够保持第一管状部分27的垂直度以改善第一管状部分27的强度。
在上半部分3上形成的其上靠紧有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27、28的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30的外周表面通过连接部件30a、30b、31a和31b连接至直立周壁部分16和连接至上半部分3的壳体形成壁部分21,如图6所示。通过以这种方式将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30、31连接至直立周壁部分16和连接至壳体形成壁部分21,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30、31和附近部分的强度可得到改善。因为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30、31形成为与连接至它的直立周壁部分16和壳体形成壁部分21相同的高度,所以能够保持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30、31的垂直状态,并能够改善上半部分3的支撑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30、31的部分的强度。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其中当上和下半部分3、4彼此靠紧并连接起来时,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27、28及上半部分侧上的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30、31彼此靠紧以形成连续的管状部分,在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27、28中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5、26的深度D1和D2可以是近似等于盒主体单元5的厚度的深度,如图11所示。此外,因为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27、28和上半部分侧上的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30彼此靠紧以形成连续的管状部分,所以关于盒主体单元5的平面的垂直状态可得到保持以实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侧上的定位销与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5、26之间的正确啮合。其结果是盘片盒1可装载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的适当位置,同时可获得在装载期间具有发生损坏的最小风险的安全装载。
另外,因为盘片盒1承载与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定位销相啮合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5、26的部分的强度得到了改善,所以在由定位销与这样的边缘部分相靠紧所引起的损害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5、26的边缘部分方面仅存在很小的风险。
用于打开/关闭头部件开口13的活门件35安装在盒主体单元5上,如图1到3所示。该活门件35可通过冲孔和弯曲薄金属片或通过形成合成树脂材料而形成。活门件35由尺寸足够大到覆盖开口13的矩形平板活门部件36和在活门部件36的末端上形成的盒支撑部件37组成,如图2和3所示。活门部件36的末端提供有由活门导引部件39支撑的导引支撑部件39,所述活门导引部件39由盒主体单元5支撑。活门导引部件39是通过朝向盒主体单元5弯曲活门部件36的末端形成的。
同时,通过使滑动导引部件41由盒支撑部件37支撑,活门件35被支撑以在图1和2中的箭头A或B所示的方向上移动,用于打开/关闭开口13。滑动导引部件41形成在上半部分3上的适用于打开/关闭开口13的活门件35的整个移动范围内。该滑动导引部件41形成在设置于上半部分3上的直立周壁部分16的部分中,并被设计为用于在盒主体单元5的横向侧面8范围内支撑活门件35。
在活门件35上设置的盒支撑部件37包括从活门部件36的近端直立形成的连接片42,并且通过朝活门部件36弯曲连接片42的末端而形成一第一支撑片43,如图14和15所示。在连接片42的一侧,通过在高度低于第一支撑片43的位置以L形弯曲所述连接片而提供有一第二支撑片44。第二支撑片44的末端被弯曲以形成朝向第一支撑片43突出的啮合片45。在连接片42的相对侧,形成有朝向活门部件36突出的弹簧保持片46。弹簧保持片46设置在与第二支撑片44相同高度水平处。
所述弹簧保持片46被形成一双向偏压机构的扭转盘簧48的一部分啮合,所述双向偏压机构设计用于在关闭或打开开口13的方向上选择的偏压安装在盒主体单元5上的活门件35。
在弹簧保持片46的近端侧,形成有一朝向第一支撑片43突出的啮合片49。
用于移动的支撑活门件35的滑动导引单元41形成为设置在上半部分3上的直立周壁部分16的一部分,如图14和16所示。该滑动导引单元41由在直立周壁部分16的外侧面中形成的引导槽51和一个导引轨52组成,所述引导槽平行于活门件35的移动方向,如14所示,所述导引轨52支撑在第一和第二支撑片43、44之间,如图16所示。
导引轨52的面向外的表面为垂直于上半部分3的平面的表面,如图14和16所示。该表面面对形成滑动导引单元41的连接片42的内部横向表面,并形成适合于引导活门件35的移动方向的第一导引壁部分53。导引轨52的面向里的表面为平行于第一导引壁部分53延伸的表面。该表面面对第二支撑片44和弹簧保持片46以形成适合于引导活门件35的移动方向的第二导引壁部分54。导引轨52的末端面以直角延伸至第一和第二导引壁部分53、54。面对第一支撑片44和弹簧保持片46的所述末端面形成一用于引导活门件35的移动方向的第三引导壁部分55。从第一引导壁部分54延伸至第二引导壁部分55的末端侧角部形成为倾斜的表面部分56。该倾斜的表面部分56用作设置在活门件35上的啮合片45、49与导引轨52的第二引导壁部分54相啮合这样一种情况的间隙区域。
为了使活门件35由上述的滑动导引单元41支撑,活门部件36被布置为在形成于下半部分4中的开口13上延伸,并且盒支撑部件37被滑动导引单元41啮合。为了使盒支撑部件37由滑动导引单元41支撑,第一支撑片43与引导槽51啮合,并使啮合片45、49面对第二引导壁部分54。以这种方式,活门件35由上半部分3移动的支撑,使导引轨52夹在第一支撑片43、第二支撑片44和弹簧保持片46的一部分之间,如图13和14所示。
对于滑动导引单元41,连接片42面对第一引导壁部分53,啮合片45、49面对第二引导壁部分54,而第二支撑片44和弹簧保持片46面对第三引导壁部分55,使得活门件35在其移动方向和在垂直于所述移动方向的方向中的移动被禁止,也就是,在沿盒主体单元的厚度的方向上的移动被禁止。其结果是活门件35可以随着滑动引导单元41的导引而移动,而不会经受任何严重的摆动。
另外,由于活门件35由形成在直立周壁部分16的末端上的滑动引导单元41支撑,所述直立周壁部分设置在上半部分3上,如图16和17所示,上半部分3的形成盒主体单元5的上表面侧的平表面侧能够开启的很远,如图1所示。即,活门件35可安装在盒主体单元5上,而不必将滑动引导单元41部分的暴露在上半部分3的平表面侧上。
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中,活门件35被安装得至少不从盒主体单元5的外周表面突出。尤其是,活门件35被安装得与盒主体单元5的外周表面齐平。为此,安装一凹陷活门滑动单元58以便使其与盒主体单元5的外周表面齐平。因此,凹陷活门滑动单元58形成在下半部分4的活门件35进行移动的区域中,如图2和3所示。活门滑动单元58具有这样一个深度使得活门部分36不从盒主体单元的表面突出。在滑动引导单元41的连接片42在其上移动的盒主体单元5的侧表面8上,形成有与活门滑动单元58接续的用于滑动单元的凹槽59。该滑动单元凹槽59也具有使连接片42不从盒主体单元5的表面突出的深度。
在本发明的盘片盒1中,用于头部件的凹槽61形成在活门滑动单元58的相对侧,开口13位于其间,所述凹槽61与开口13接续,如图2和3所示。头部件凹槽61用于允许装载有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的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头部件进一步接近光盘2,并形成为比活门滑动部分59深的深度。
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提供有一活门导引件38,用于支撑设置在活门部分36的末端上的活门引导部分39、防止活门部分36从盒主体单元5发生浮动并用于确保活门件35的稳定移动。活门导引件38通过冲压薄片件形成,并由与上下半部分3、4的材料相同类型的合成树脂形成,例如聚碳酸酯树脂。
活门导引件38用于支撑适合于打开/关闭开口13的活门部分36的末端侧上的滑动导引单元39。因此,活门导引件38在圆中心孔12和头部件开口13之间定位在位于形成盒主体单元5的表面的下半部分4之外的平面上,并且在至少跨越活门件35的移动范围上形成为足以支撑滑动引导部分39的长度。
活门导引件38安装在盒主体单元5上,因为形成在活门部件36的末端处的引导支撑部件39突入到用于滑动部件的滑动凹槽63中,并因为引导支撑部件39由设置在活门引导件安装凹槽62内的活门引导件38支撑。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其中盒主体单元5可高精度的形成,安装在盒主体单元5上的活门件35可相对于盒主体单元5稳定的移动,由此能够可靠的打开/关闭头部件开口13。
在上述的盘片盒1中,活门件35由上半部分3支撑用于打开/关闭下半部分4的头部件开口13。因为上和下半部分3、4是以没有位置偏差的方式连接起来的,所以下半部分4中的开口13就可以由上半部分3支撑的活门件35可靠的开启/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提供有一双向偏压机构68,用于使开启/关闭开口13的活门件35可靠的移动和用于将活门件35可靠的保持在靠近开口13的位置或开启开口13的位置。该双向偏压机构68具有迫使活门件35移动以开启开口13或关闭开口13的功能,并构成一活门开启/关闭机构。
所述双向偏压机构68是利用一双向偏压件形成的,用于在两个方向选择性的偏置活门件35,即在开启所述开口的方向和在关闭所述开口的方向。更加具体的说,双向偏压件为一扭力盘簧48,如图14、15和18所示。扭力盘簧48安装在活门件35和盒主体单元5之间。该扭力盘簧48安装在这样一个位置使得活门件35由此在开启头部件开口13的方向上移动,如图18所示。即,扭力盘簧48安装在一上游侧使得活门件35由此在开启开口13的方向上从关闭所述开口的位置移动。
形成双向偏压机构68的扭力盘簧48是通过将一个臂48a的末端由形成在弹簧保持片46的末端上的啮合部分70保持和通过使环形部分71被突出形成在下半部分4的内表面上的支撑销72啮合来进行安装的。所述环形部分71设置在另一个臂48b的末端。
上半部分3提供有一管状啮合部件78,与下半部分4的支撑销72对齐,以便被支撑销72的末端啮合。该啮合部件78被支撑销72啮合以防止与支撑销72啮合的扭力盘簧48的环形部分71脱离。
当活门件35处于关闭头部件开口13的位置时,扭力盘簧48在由图18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偏压所述活门件,以便保持头部件开口13的闭合状态。当将盘片盒1装载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并且活门件35在由图18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移动用于相对于盒主体单元5开启头部件开口13时,在非固定中间位置处形成的线圈部分的位置在由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移动,该方向与活门件35的移动方向相应。当线圈部分48c在图18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使得所述线圈部分超越了位于沿活门件35的移动方向的支撑销72的位置时,扭力盘簧48的偏压方向将反向。当其偏压方向方向时,扭力盘簧48将在图17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偏置活门件35移动。即,扭力盘簧48在图17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偏置活门件35移动,并在开启头部件开口13的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如图19所示,以便将头部件开口13保持在开启位置。
当执行取出,即弹出盘片盒1的操作时,其中活门件35已经将头部件开口13保持在开启位置,活门件35相对于盒主体单元5在图19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中间线圈部分48c也在由箭头B所示的相同方向上移动。当活门件35在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并且线圈部分48c已经超越了位于活门件35的移动方向上的支撑销72的位置时,弹簧的盘压方向反向。当偏压方向反向时,扭力盘簧48将在图18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偏置活门件35移动。因此,活门件在关闭头部件开口13的方向上移动以将头部件开口13保持在关闭状态。
以这种方式通过形成双向偏压机构68的扭力盘簧48进行偏压的活门件35在扭力盘簧48的偏压力的作用下被支撑在关闭头部件开口13的位置上或在开启头部件开口13的位置上,从而头部件开口13可可靠的保持在闭合位置或开启位置。
对于上述的盘片盒1,活门件35被形成双向偏压机构68的扭力盘簧48保持在关闭头部件开口13的位置上。可提供活门件锁定机构,其中由弹簧旋转(rotationally)偏压的锁定杆设置在活门件35的弹簧保持片46上。该杆可以与盘片盒1到或从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装载/卸载操作相关联的转动以锁定或开启活门件35。
在根据本发明的盘片盒1的盒主体单元5的承载活门件35的侧表面中,形成有一个引导槽73,一活门件释放片突入到其中,所述活门件释放片设置在所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如图1和14所示。
在盒主体单元5的弓形部分7的相对侧表面8和9中,形成有用于装载的啮合槽75、76,其被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一盒装载机构部分啮合,如图1和2所示。
盒主体单元5的侧表面9形成有用于弹出的啮合槽77,其被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设置的弹出机构的一部分啮合,如图2所示。
在盒主体单元5的侧表面8、9或底表面中,形成有一个用于鉴别容纳在其中的光盘2的类型的开口或凹槽。
在前述说明中,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半圆形插入端以减小尺寸的盘片盒。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盘片盒,而是可以例如适用于具有矩形盒主体单元的盘片盒或适用于在盒主体单元的每个上和下表面中具有一记录和/或再现开口的盘片盒,它们具有与从上述的实施例得到的相同的优点。
盘形记录介质不局限于光盘。本发明可应用于在其中容纳有任何其他适当盘形记录介质的盘片盒,包括磁盘,其具有与上述实施例同等的优点。

Claims (9)

1.一种盘片盒,包括彼此邻接和连接以形成一用于在其中旋转的容纳一个盘的盒主体单元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其中:
在所述上半部分的外周上形成有一直立周壁部分,且在所述下半部分的外周上也形成有一直立周壁部分,所述两个直立周壁部分彼此邻接以形成盒主体单元的一周壁部分,在所述上和下半部分的每个内表面上形成有一壳体形成壁部分,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彼此邻接以形成一适于在其中保持所述盘的盘壳体;
所述下半部分在由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限定的区域之一中包括一第一管状部分,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包括一圆形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下半部分在另一个区域中还包括一第二管状部分,所述第二管状部分具有一椭圆形的第二定位孔,至少所述第二管状部分与所述下半部分的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或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接续的形成;
所述上半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靠紧的管形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至少所述第二邻接支承件与所述上半部分的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或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接续的形成;
通过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彼此靠紧和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按压并靠紧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上而结合起来,所述上和下半部分形成所述盒的一个主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部分包括一由适于旋转驱动保持在所述盘片盒体中的盘的旋转驱动装置所面对的驱动口,和一由用于记录和/或再现所述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所面对的记录和/或再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盒,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下半部分上的所述第一管状部分与设置在所述上半部分上的管状第一邻接支承件啮合,以对所述上和下半部分指定一邻接参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片盒,其特征在于,一靠紧设置在所述下半部分上的第一管状部分的末端的邻接台阶形成于设置在所述上半部分上的管状第二邻接支承件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和下半部分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其中所述彼此靠紧的直立周壁部分的末端被焊接起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主体单元具有与提供有所述第一和第二定位孔的侧相对的侧,作为插入到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插入侧,盘的中心位于两侧中间,并且其中与所述插入侧相应的侧面基本上为半圆形的弓形部分,保持在盒主体单元中的盘的中心作为弧形的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片盒,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和下半部分的侧面上的所述直立周壁部分的多个部分形成所述盒主体单元的外周壁部分和所述盘壳体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主体单元的提供有所述第一和第二定位孔的一侧为后侧,并且其中所述后表面的侧表面为具有比所述插入侧上的弓形部分的曲率平滑的曲率弯曲部分。
9.一种盘片盒,包括:
盘,
彼此邻接和连接以形成一用于在其中旋转的容纳所述盘的盒主体单元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上和下半部分每个都具有一大致呈半圆弧形式的插入端,盘的中心作为圆弧的中心,并且与所述插入端相对的后侧是弯曲的,其具有比所述插入端的弧度的曲率平坦的曲率;
在所述上半部分的外周上形成有一直立周壁部分,且在所述下半部分的外周上也形成有一直立周壁部分,所述两个直立周壁部分彼此邻接以形成盒主体单元的一周壁部分,在所述上和下半部分的每个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一壳体形成壁部分,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彼此邻接以形成一适于在其中保持所述盘的盘壳体;
所述下半部分包括一由适于旋转驱动保持在所述盘片盒体中的盘的旋转驱动装置所面对的驱动口,和一由用于记录和/或再现所述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所面对的记录和/或再现开口;
所述下半部分在由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限定的区域之一中包括一第一管状部分,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包括一圆形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下半部分在另一个区域中还包括一第二管状部分,所述第二管状部分具有一椭圆形的第二定位孔,至少所述第二管状部分与所述下半部分的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或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接续的形成;
所述上半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靠紧的管形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至少所述第二邻接支承件与所述上半部分的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或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接续的形成;
所述上和下半部分通过所述直立周壁部分和所述壳体形成壁部分彼此靠紧和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按压并靠紧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邻接支承件上而统一起来,以形成所述盒的一个主体单元。
CN200510064088A 2004-01-21 2005-01-21 盘片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320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13603 2004-01-21
JP2004013603A JP4251082B2 (ja) 2004-01-21 2004-01-21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550A true CN1677550A (zh) 2005-10-05
CN100593209C CN100593209C (zh) 2010-03-03

Family

ID=34899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640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3209C (zh) 2004-01-21 2005-01-21 盘片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83559B2 (zh)
JP (1) JP4251082B2 (zh)
KR (1) KR101058854B1 (zh)
CN (1) CN100593209C (zh)
TW (1) TWI2624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4187B2 (ja) * 2004-12-09 2010-03-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用の保護部材及び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172522A (ja) * 2004-12-10 2006-06-29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US7547796B2 (en) 2005-09-29 2009-06-16 Praxair Technology, Inc.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7959986B2 (en) * 2006-08-09 2011-06-14 Praxair Technology, Inc.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4748038B2 (ja) * 2006-11-24 2011-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74080A (ja) 1985-01-30 1986-08-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かご天井
JP4053133B2 (ja) 1998-05-29 2008-02-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磁気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011580A (ja) 1998-06-23 2000-01-14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82308A (ja) 1998-10-06 2000-06-3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260151A (ja) 1999-03-05 2000-09-22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ケース及び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260154A (ja) 2000-01-01 2000-09-2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2222574A (ja) 2001-01-25 2002-08-09 Tdk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100044A (ja) * 2001-09-21 2003-04-04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179804B2 (ja) 2002-05-29 2008-11-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記録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58854B1 (ko) 2011-08-23
TW200537449A (en) 2005-11-16
TWI262486B (en) 2006-09-21
CN100593209C (zh) 2010-03-03
US20050210491A1 (en) 2005-09-22
JP2005209272A (ja) 2005-08-04
US7383559B2 (en) 2008-06-03
KR20050076691A (ko) 2005-07-26
JP4251082B2 (ja) 2009-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1218C (zh) 盒式盘
CN1677550A (zh) 盘片盒
CN1560844A (zh) 光盘和光盘盒再现和/或记录装置
CN1251236C (zh) 盘驱动器及其转台
CN1483195A (zh) 盘式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734656A (zh) 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单元和光头装置
CN1658309A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CN1211793C (zh) 盘驱动装置
CN1637922A (zh) 光盘盒
CN1183521C (zh) 光学拾取头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707657A (zh) 盘记录和/或复制设备
CN1253864C (zh) 活门关闭机构和盘片驱动装置
CN1210716C (zh) 磁带盒
CN1143295C (zh) 盘盒装置
CN1716432A (zh) 盒式盘
CN1253889C (zh) 用于封装记录介质的盘盒
CN1244923C (zh) 光读写头与光盘驱动装置
CN1085375C (zh)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00338678C (zh) 光盘盒
CN1305057C (zh)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296927C (zh) 盒式记录介质、盘状记录介质及其驱动方法
KR100263693B1 (ko) 디스크 카트리지
CN1252691C (zh) 盘驱动装置
CN1754222A (zh) 盘片盒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296935C (zh) 盒式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

Termination date: 2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