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1381A - 纬纱投入梭口前提高纱线紧密度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喷射织机 - Google Patents

纬纱投入梭口前提高纱线紧密度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喷射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1381A
CN1711381A CN 200380103172 CN200380103172A CN1711381A CN 1711381 A CN1711381 A CN 1711381A CN 200380103172 CN200380103172 CN 200380103172 CN 200380103172 A CN200380103172 A CN 200380103172A CN 1711381 A CN1711381 A CN 1711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yarn
modification
section
monofila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801031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冯茨维尔
A·瓦霍德
V·克鲁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DAUR DONIL GmbH
Lindauer Dorni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LINDAUR DONI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DAUR DONIL GmbH filed Critical LINDAUR DONI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711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13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纬纱(4)尤其是复合丝投入梭口前提高纱线紧密度的方法以及带包含混纱管的主喷嘴的喷射织机,其中,在将纬纱投入梭口前借助于射流保持纬纱,但在其所要投梭长度的区域内至少暂时利用改性装置(2)可这样改性,通过射流在将纬纱保持在主喷嘴或主喷嘴的混纱管内时避免单丝从复合丝中脱落。改性的这段纬纱基本上一直达到纬纱剪断其毛尖后所处的区域,也就是纬纱的前面区域。

Description

纬纱投入梭口前提高纱线 紧密度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喷射织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纬纱投入梭口前提高纱线紧密度的方法以及喷射织机,借助于该织机特别是在复合丝情况下借助于作为保持介质的射流在将纬纱投入梭口前不会对其纱线紧密度产生不利影响。
在本身公知的喷射织机中,投入梭口内的纬纱由也称为顶络筒机或顶络筒装置的储纱器输送到确定长度的一般作为气动工作的纬纱投梭装置的主喷嘴。主喷嘴具有喷射器和接受纬纱的混纱管,并在纬纱投入梭口前通过一般气动工作的投梭装置的作用将纬纱保持在那里直至纬纱投入梭口。纬纱的其余部分处于主喷嘴和储纱器/顶络筒机之间以及储纱器/顶络筒机本身上,并在那里一直储存到纬纱投梭。
在公知的喷射织机中,纬纱投梭借助于空气或者借助于水进行。在喷气织机上,处于主喷嘴混纱管内的纬纱在其投梭前利用气流保持拉伸,其中,气流基本上作用于混纱管纵向中轴线的方向。为此,在将纬纱投入梭口前的整个储存时间期间,以规定的方式向混纱管内注入相应强的保持空气。与纬纱保持在主喷嘴混纱管内期间的时间相比,本身的投梭时间非常短并在取决于纱线质量情况下在1.0-6.0bar之间的压力下进行,其中,保持空气的压力一般处于0.1-1.5bar之间。
通过相对于真正的投梭时间长时间地借助于保持空气保持纬纱,特别是在复合丝的情况下,由于纱线紧密度降低,因此纱线结构有所改变。这一点表现在单个或者多个单丝从复合丝中脱落。如果将纱线紧密度方面改性的纬纱织入织物的话,主喷嘴区域内纱线的这种改性可以看到,它意味着降低了织物质量。特别是在取决于图案情况下,某些织物常常需要多个主喷嘴。因此,纬纱借助于保持空气保持在主喷嘴混纱管内期间的时间在取决于花纹或图案的情况下,与非常短的投梭时间相比可能成倍延长。不希望的纱线改性可能性由此进一步增加。
如果希望尽管纬纱由于保持空气不可避免地改性仍对相应变化的织物提出最高的质量要求,纬纱在主喷嘴内被改性的区域在其投梭后处于成品织物的外面,这样导致废纱增加。
特别是在弹性纱线情况下,主喷嘴内保持空气的压力比对普通纱线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防止纬纱从主喷嘴中回弹,另一方面取得尽可能恒定的纱线张力。但主喷嘴或主喷嘴喷射器内提高的压力增加了纱线至少在主喷嘴的区域内改性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大量的出版物,它们主要研究的是优化喷气织机空气需求,却不能消除或者减少气流对所要投梭的纬纱纱线紧密度的不利影响。
在1986年5月Melliand纺织报告中Lünenschloss、Wahhoud、Kümpers等人的“工业喷气织机中精纺纱空气消耗和投梭特性的优化(Optimierung desLuftverbruchs und des Schusseintragsverhaltens von Fasergarnen beim industriellenLuftweben)”一文中,特别指出了喷气织机上能源成本、投梭时间和空气消耗之间的关系。文中介绍,大多数纺织厂在只要不能成功生产完好质量的织物情况下就认为是空气消耗过低,然而,仅在考虑到可能出现或避免出现纱线扭结或者毛圈的情况下才调整气流对织物质量的影响。即使不利的空气消耗也要承受。据称织机开机后直接出现的织物缺陷通过起动储纱器消除,在起动后由该起动储纱器向工作储纱器发出附加空气。但恰恰主要是像变形纱这种弹性纱需要某种最低压力,以便将纬纱在织入织物前始终保持在张力下。作为一般适用的优化方案文中提出,提高主喷嘴压力和降低阶梯喷嘴压力。
为提高纱线张力压力在纬纱或多或少的区域上持续使用保持空气,后果是除了损耗纤维本身外,还损耗纱线段或者在所谓的包芯线情况下外皮开松。包芯线外皮开松例如由纱线张力调节器未作为故障发现,但以后会作为织物缺陷出现。
WO 00/52242介绍了一种装置,用于带有至少一个喷嘴织机的纱线投梭,该装置具有压力介质的进风口并这样构成,使压力介质环绕喷嘴的纵轴线旋转。由此使处于该装置上的纬纱产生加捻或附加加捻。因此具有加捻的压力介质将纬纱延长时间保持在纬之间,其中,要避免过强的加捻,因为否则会降低织物的质量。虽然在这里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即保持空气过强的加捻会对织物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即使在无加捻的保持空气情况下纬纱的纱线紧密度也会降低的问题,在这种公开的装置中却没有提及。
JP 02234961 A介绍了一种织机的装置,它包括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纬纱保持装置之间用于加捻的断续工作装置和用于在纬纱暂时储存在顶络筒机上之前加捻在纬纱内热定位的装置。
为提高纬纱的纱线紧密度所使用的这些装置其整体上增加了成本,此外,这些装置基本上不能形成逐点的纱线紧密度,但在降低纬纱废纱方面具有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纬纱投入梭口前借助于射流提高纱线紧密度的方法以及一种喷射织机,借助于该织机特别是在复合丝情况下至少可以暂时和局部这样提高或按照这种方式提高或按照这种方式保持其纱线紧密度,从而避免了单丝从复合丝中脱落并因此提高了织物的质量和/或减少了废纱。
该目的利用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方法和利用具有权利要求11特征的喷射织机得以实现。优选的改进方案为各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
依据本发明在用于提高纬纱,特别是复合纱纱线紧密度的方法中,纬纱在其投入梭口前至少暂时中间存储,并对纬纱的至少一段在中间存储期间进行改性,使纬纱借助于射流/气流保持在主喷嘴内时,纬纱的单丝不会从复合丝中脱落。“改性”是指按照下列方式提高纱线紧密度或者保护纱线紧密度,即出于纬纱投入梭口前保持在主喷嘴内的目的,射流对纬纱的本身延长作用至少不会降低纱线紧密度。在此改性最好这样进行,使其最好在纬纱投入梭口时也保持这种纱线紧密度。通过纱线紧密度的这种提高或者保证本身存在的纱线紧密度,防止在将纬纱保持在主喷嘴内的射流连续作用下纬纱的单丝从复合丝中脱落。改性的这段纬纱基本上一直达到纬纱剪断其毛尖后所处的区域。也就是说,改性最好只在这个区域内进行,在该区域内纬纱实际上在其等候位置上的停留期间也承受保持空气,也就是在这个位置上,纱线利用确定的纱线张力保持在主喷嘴内,为将纬纱投入梭口做好准备。
依据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主要优点因此在于,提高纬纱的纱线紧密度,使其尽管在特别是主喷嘴内作用的保持空气即使在这种保持空气延长作用的情况下,纬纱的纱线质量也不会受到不利影响并同样保持到将其输送到主喷嘴。因此,在主喷嘴内出于保持目的作用于纬纱的射流/气流不会施加这种使纬纱的单丝从其复合丝中脱落的影响,所以纬纱的质量不会由于射流/气流的作用而恶化。
依据本发明在用于提高纱线紧密度的方法中可以这样对这种紧密度进行改性,在其改性后使单丝保留在复合丝内。但也可以对纬纱这样进行改性,使改性仅暂时出现,其中,“暂时”的意思是指改性例如基本上只保持到纱线投梭。纱线改性因此不必是持久的,而是可以可逆地完全重新取消,从而也防止改性对成品织物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纬纱保持在主喷嘴内的段最好进行热改性,也就是说,进行热处理,使纱线得到改性。这种改性例如可以使纱线中处于外部的单丝进入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它们获得与其相邻的单丝相比更大的附着能力。特别是在人造丝情况下可以这样做,即通过热处理在达到至少接近纤维熔点温度的情况下相邻的单丝可以结合。
根据投入到纱线内的能量,纬纱的段也可以通过熔接单丝进行改性。例如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达到单丝的熔接,即各单丝的温度至少分段达到使单丝相互熔接/熔合这样一种高度。这种熔接意味着持久提高纱线紧密度。熔接单丝时的能量投入最好选择得使其对纱线的外观形状没有明显影响。
最好纬纱的改性不只局限于在纬纱完成投梭后成为后面纬纱废纱组成部分的区域上,也就是纬纱毛尖的区域上。如果纬纱投梭并在其投梭后剪断,便会出现纬纱毛尖,从而纬纱处于主喷嘴内段的毛尖从纬纱的投梭方向上所见为后面所要投梭纬纱的毛尖。在此,可以直接在剪断区内由此实现改性,即在剪断时对纬纱的剪断区进行改性,使单丝区熔合。由此从纬纱的毛尖开始,纱线紧密度的开松在其断开后不再能够立即继续植入主喷嘴的区域内。
用于纬纱改性的另一种方案最好可以通过激光进行。从物理学上看,激光也是单丝熔接的一种特殊方式,其中,借助于激光可以特别有效地定量并因此以效果为目的将能量在位置上和时间上适宜地投入纱线或纬纱的单丝内。
依据另一优选的实施例,通过化学处理进行纬纱的改性。最好纬纱或纬纱段借助于化学物质这样改性,使各单丝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转移到与相邻单丝改进或提高粘合的状态,从而纬纱复合丝的纱线紧密度得到提高。不言而喻,使单丝或纬纱纱线化学改性的各化学物质取决于组成纬纱纱线的材料。其选择因此由普通技术人员自己掌握。
依据另一实施例,至少一段纬纱完全无阻力并因此可逆转移到一种无改性状态内的改性在于,该段暂时冷冻。冷冻的优点是保持空气对纱线的作用绝不会引起纱线紧密度的降低。确切地说,即使在保持空气延长对冷冻纬纱段作用的情况下,只要冷冻温度低得足以承受住保持空气延长的作用,通过冷冻取得的纱线紧密度就继续存在。在纬纱投入梭口和重新取消冷冻之后,织物内存在一种基本上完全无改性的纬纱。由此可以取得特别高质量的织物。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案,喷射织机,特别是喷气织机具有作为中间存储器的至少一个顶络筒机,用于至少暂时中间储存纬纱,具有至少一个具有一混纱管的主喷嘴,借助于该主喷嘴将最好由复合丝组成的纬纱投入梭口内,还具有投梭侧的纬纱剪。依据本发明,喷气织机具有一个改性装置,借助于该改性装置纬纱至少在其中间储存长度的一段上在其投入梭口前可以改性,使纬纱的该段上纱线紧密度尽可能得到提高,从而纱线的单丝借助于射流,特别是压缩空气保持在混纱管内期间和/或投入梭口期间基本上不从复合丝中脱落。
依据本发明喷射织机的主要优点在于,借助于改性装置可以取得这样一种纬纱的纱线紧密度,从而即使在出于将纬纱/纬纱段保持在混纱管内的目的延长射流作用的情况下,纱线在其结构上也不会有所改变,也就是说,单个单丝或者还有多个单丝不会从复合丝中脱落。
纬纱以公知的方式从顶络筒机输送到主喷嘴。改性装置这样安装,使这段当前的纬纱可以在顶络筒机上改性。这意味着改性装置设置在顶络筒机的区域内。之所以特别优选这种方法,是因为改性装置最好这样设置在顶络筒机上或顶络筒机区域内的这种部位上,从而使这段当前的纬纱可以改性。纬纱在顶络筒机区域内改性的段在其进入主喷嘴后借助于保持射流保持在那里,从而保持射流,特别是保持空气的作用不会引起复合丝的改变,也就是说,单丝不会由于保持空气的作用而从复合丝中脱落。改性装置在纬纱处于静止阶段的顶络筒机区域内的设置对于在改性转置内或利用其改性的过程来说特别简单。
作为对安装在顶络筒机上的改性装置的附加或者替代,改性装置最好具有一个热剪断装置,在该热剪断装置上纬纱的毛尖在剪断时可以热改性。在此,剪断时各剪断部件加热到这种温度,使单丝的毛尖在剪断部位上彼此熔合或者熔接,从而在主喷嘴区域内保持射流的延长作用情况下,从纬纱的毛尖开始纱线紧密度的开松阻碍正常情况下存在的继续植入。
也可以由此实现单丝的热改性,即改性装置是加热装置,最好也是熔接装置成。此外,改性装置也可以是激光器。在任何情况下,通过加热装置、熔接装置或者激光器将能量施加到纬纱的复合丝中,借助于该装置纱线紧密度通过熔合可以提高单丝彼此的粘合力,或者例如借助于激光器各单丝可以点状结合。将激光器作为改性装置使用的优点在于,对纬纱点状或者在非常窄的一定区域内进行非常精确的改性,从而提高了纱线紧密度,而对纬纱的正常质量看得见的却仅有无关紧要的影响。例如,如果借助于激光器在纵向上仅以一定的距离对单丝进行激光辐射,也就是彼此连接,那么虽然纬纱的纱线紧密度整体得到提高,但未受到激光辐射的更大的区域保持本来的纱线质量。
另一实施方式在于,喷射织机的改性装置为使用化学试剂的化学装置,借助于该装置各单丝通过彼此的化学反应提高其粘合力或者相互化学熔合。化学装置方式下的这种改性装置最好同样设置在顶络筒机的区域内,从而纬纱可以在顶络筒机上进行改性。
依据另一实施例,改性转置为冷冻装置。冷冻装置提供了纬纱暂时进行改性的可能性,从而在纬纱处于主喷嘴内的时间期间消除保持射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在将冷冻的或分段冷冻的纬纱投入梭口和纬纱成绞后,可以很容易地重新可逆取消冷冻,从而可以无残留地去除冷冻并保持纬纱的本来质量。
下面借助附图的实施例对其他优点和应用可能性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带有集成在一起的改性装置的顶络筒机侧视图;
图2示出与图1方向箭头A相应的顶络筒机视图。
图1以原理图示出带有集成在一起的改性装置2的顶络筒机1侧视图。纬纱4从一未示出的纬纱筒输送到顶络筒机1。顶络筒机1具有纱线筒装3,上面储存确定长度的纬纱4。纬纱从纱线筒装3退卷并输送到一(未示出的)带有混纱管的主喷嘴。在将纬纱投入未示出的梭口后,纬纱4在混纱管的出口和织边之间的区域内借助于未示出的剪断装置分离。也就是说,在纱线筒装3上储存这种长度的纬纱,使纬纱投入梭口直至完整形成集圈面并随后切断。也就是说,在纱线筒装3上储存纬纱材料。由于纬纱设置在纱线筒装3上,该纱线筒装纬纱在没有投梭时间期间,也就是处于等候位置上时处于静止位置上。在纱线筒装3的外圆周上设置一个改性装置2,它在顶络筒机1纱线筒装3的静止位置期间,在这样一个区域内对纬纱4进行改性,该区域后面基本上相当于投梭的纬纱切断后处于主喷嘴或主喷嘴混纱管内的纬纱段。但是,整个纬纱也可以例如利用纬纱的可逆改性通过其整个长度进行改性。
图2示出依据方向箭头A的顶络筒机装置,带有依据图1的集成在一起的改性装置2。在纱线筒装3上卷绕多道纬纱4。改性装置2处于纱线筒装3的圆周区域上安装,使纬纱的该区域得到改性,该区域在前面的纬纱投梭后恰好处于主喷嘴或混纱管的区域内,并因此可以借助于保持空气保持,而单丝不会从纬纱的复合丝中脱落。这意味着,尽管使用了保持空气,但主喷嘴或混纱管区域内的纬纱在其质量上没有改变,从而保持空气对纬纱的影响在纬纱等候时间期间没有对织物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在将纬纱、特别是复合丝投入梭口前借助于从主喷嘴喷出的射流,特别是气流提高纱线紧密度的方法,其中,纬纱在其进入主喷嘴前至少暂时被中间储存并在中间储存期间至少一段纬纱改性,使纬纱借助于一种保持介质保持在主喷嘴内时和/或纬纱投入梭口时,纬纱的单丝基本上不从复合丝中脱落,其中,改性基本上一直达到纬纱剪断其毛尖后所处的区域。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段纬纱通过热处理改性。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段纬纱通过熔接单丝改性。
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段纬纱的单丝在其剪断时在剪断区内相互熔合或者熔接。
5.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段纬纱通过激光改性。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段纬纱通过化学处理改性。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纬纱段通过Taengeln改性。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段纬纱通过冷冻改性。
9.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改性后的该段纬纱为后面纬纱废纱的组成部分。
10.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介质为气体,特别是空气。
11.喷射织机,带有作为中间存储器的至少一个顶络筒机(1)用于至少暂时中间储存纬纱(4),带有至少一个具有一混纱管的主喷嘴用于将纬纱(4)特别是来自复合丝的纬纱投入梭口内,带有投梭侧的纬纱剪,带有一个改性装置(2),借助于该改性装置纬纱(4)至少在其中间储存长度的一段上在其投入梭口前可以改性,使该段纬纱上纱线紧密度提高,从而纱线的单丝借助于射流保持在混纱管内期间和/或投入梭口期间基本上不从复合丝中脱落。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改性装置靠近顶络筒机上定位,使这段当前的纬纱可以在顶络筒机上改性。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这段当前的纬纱在顶络筒机(1)的静止阶段期间可以在顶络筒机的区域内改性,其中,该段相当于后面处于混纱管内的这段当前的纬纱。
14.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改性装置(2)设置在混纱管输出端的后面并具有一个热剪断装置,借助于该热剪断装置至少纬纱(4)的毛尖在剪断时可以热改性。
15.按权利要求11-14之一所述的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改性装置(2)为用于单丝热改性的加热装置。
16.按权利要求11-14之一所述的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改性装置(2)为熔接装置,借助于该熔接装置至少纱线的外部单丝为提高纱线紧密度可以熔接。
17.按权利要求11-14之一所述的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改性装置(2)为激光器,借助于该激光器纬纱所要改性的段可以激光熔接,使至少外部单丝至少部分可以相互连接。
18.按权利要求11-14之一所述的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改性装置(2)为化学装置,借助于该化学装置产生至少外部单丝化合物的化学物质可以涂覆在纬纱的该段上。
19.按权利要求11-13之一所述的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改性装置(2)为冷冻装置,借助于该冷冻装置可以冷冻纬纱所要改性的段。
20.按权利要求11-19之一所述的喷射织机,其特征在于,射流为处于压力下的气体,特别是压缩空气。
CN 200380103172 2002-11-15 2003-10-22 纬纱投入梭口前提高纱线紧密度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喷射织机 Pending CN17113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02153238 DE10253238A1 (de) 2002-11-15 2002-11-15 Verfahren zum Erhöhen des Fadenschlusses eines Schussfadens vor dessen Eintrag in ein Webfach und Düsenweb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10253238.9 2002-1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1381A true CN1711381A (zh) 2005-12-21

Family

ID=3230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80103172 Pending CN1711381A (zh) 2002-11-15 2003-10-22 纬纱投入梭口前提高纱线紧密度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喷射织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560964A1 (zh)
CN (1) CN1711381A (zh)
AU (1) AU2003286104A1 (zh)
DE (2) DE10253238A1 (zh)
WO (1) WO20040464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0659B (zh) * 2006-05-09 2011-04-13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气织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499744A (fr) * 1965-11-15 1967-10-27 Plutte Procédé et appareillage de traitement en continu de fils ou retors textiles
EP0216220B1 (en) * 1985-09-04 1992-04-15 Tsudakoma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resetting weft storage device
US4726098A (en) * 1986-10-24 1988-02-23 Burlington Industries, Inc. Combination vortex action processing and melt sizing of spun yarn
JPH02234961A (ja) * 1989-03-08 1990-09-18 Teijin Ltd 断片織機
JPH03161557A (ja) * 1989-11-15 1991-07-11 Murata Mach Ltd 織機
CZ281873B6 (cs) * 1990-03-12 1997-03-12 Iro Ab Brzdný systém pro nanášecí válec příze s měnitelným účinkem
DE4131000A1 (de) * 1991-09-18 1993-03-25 Dornier Gmbh Lindauer Luftduesenwebmaschine
DE19653028C1 (de) * 1996-12-19 1998-01-29 Dornier Gmbh Lindauer Verfahren zum Verarbeiten nicht oder teilverwirbelter Schußgarne, insbesondere synthetischer Filament-Schußgarne
DE19841699A1 (de) * 1998-09-11 2000-03-16 Iro Patent Ag Fadenverarbeitungssystem
BE1012494A3 (nl) * 1999-03-02 2000-11-07 Picanol Nv Inrichting voor het inbrengen van een inslagdraad.
DE19941784A1 (de) * 1999-09-02 2001-03-08 Picanol Nv Webmaschine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m Abtrennen eines Schussfaden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0659B (zh) * 2006-05-09 2011-04-13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气织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394063D2 (de) 2005-10-06
AU2003286104A1 (en) 2004-06-15
EP1560964A1 (de) 2005-08-10
WO2004046438A1 (de) 2004-06-03
DE10253238A1 (de) 2004-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4877B (zh) 将纬纱线引入织机的方法
CN1711381A (zh) 纬纱投入梭口前提高纱线紧密度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喷射织机
CN101137775B (zh) 用于生产复合纱线的熔融纺丝方法以及复合纱线
CN105671749A (zh) 一种纱布的生产工艺
CN1084810C (zh) 织机中控制纬纱插入的方法
KR20010049438A (ko) 용융 방사 공정에서 필라멘트사를 상호혼합, 완화작용 및/또는 열경화하는 장치, 이와 연관되는 처리방법 그리고 이 장치로 제조되는 필라멘트사
CN104846512B (zh) 用于喷气织机的引纬方法以及穿行促进体附装装置
JPH03505237A (ja) オープンエンド紡糸装置の紡ぎ合せ方法および紡ぎ合せ装置
US6009915A (en) Method and distribution apparatus for pneumatic weft insertion in a series shed loom
CN109704147A (zh) 用于在纺纱机上将已绕线的线筒更换成空管的方法
EP1039000A2 (de)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r Startzeit des Schusseintrags bei Drehzahlwechsel des Hauptantriebes einer Luftdüsenwebmaschine
JP2006510820A (ja) 緯糸をストレッチ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8199448A (ja) 産業資材用織物
JPH05195375A (ja) 空気ノズル式織機のよこ糸通し方法
CN1207456C (zh) 具有分开纬线的装置的织机
JP4830480B2 (ja) 融着網補強材用ポリエステル織編物
CN109537118A (zh) 包缠纱线机织物的生产方法
KR100211142B1 (ko) 폴리에스터 섬유의 제조방법
JPH108337A (ja) エアージェットルーム緯糸用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条
JPH02289113A (ja) 無撚無糊織物の経糸用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4079763B2 (ja) 多孔質中空糸膜の製造方法
JPH07138833A (ja) 特殊糸の製造方法
CN103370463B (zh) 用于供给纬纱的方法和装置
US5345976A (en) Method for a pneumatic weft thread insertion in an air nozzle weaving loom
JP4543489B2 (ja) 給糸体の解舒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織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工糸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