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4851A - 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4851A
CN1704851A CNA2005100742549A CN200510074254A CN1704851A CN 1704851 A CN1704851 A CN 1704851A CN A2005100742549 A CNA2005100742549 A CN A2005100742549A CN 200510074254 A CN200510074254 A CN 200510074254A CN 1704851 A CN1704851 A CN 1704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titanium dioxide
carrier
coating
silico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42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04851B (zh
Inventor
浦田佳孝
加藤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04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4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04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48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9Inorganic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5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1136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ato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耐久性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在抑制色粉飞散到机器内部的同时可获得较高的图像浓度,即使长期使用也可获得稳定的高画质。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包括载体和色粉;载体包括芯材和形成在芯材表面上的被覆层。被覆材料是含有氧化钛的硅树脂被覆层,上述氧化钛具有树枝形状。因此其在抑制色粉飞散的同时可获得充分的图像浓度,并且即使长期使用图像浓度也不会下降,从而可形成高画质的图像。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
背景技术
在利用显影剂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广泛使用基于卡尔森工艺(Carlson Process)的电子照相方式。采用卡尔森工艺的图像形成包括带电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转印工序、定影工序、清洁工序、及放电工序等。在带电工序中,使感光体的表面均匀带电。在曝光工序中,对带电的感光体进行曝光并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在显影工序中,向感光体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影附着色粉等显影剂,从而形成可视图像。在转印工序中,将和色粉相反极性的电荷赋予记录材料,从而转印色粉图像。在定影工序中,通过加热及加压等机构,将被转印的可视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在清洁工序中,回收未转印到记录材料而残留在感光体表面的色粉。在放电工序中,使感光体放电。通过以上工序,利用电子照相工艺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所需的图像。电子照相方式中的显影方式从大的方面来分包括单组分显影方式和双组分显影方式。
单组分显影方式是指,在显影辊的表面上形成仅由色粉构成的层,使其靠近感光体表面以进行显影的方式。
双组分显影方式是指,在内置有磁石的显影辊的表面形成显影剂层,并将色粉以静电附着到感光体而显影的方法,其中上述显影剂层是将称为载体的磁性粒子和色粉混合并互相摩擦带电而形成。双组分显影方式的装置和单组分显影方式相比较为复杂,但由于色粉的电位设定较为容易,在快速对应、稳定性方面较为优越,因此主要用于中高速打印机。在双组分显影方式中,使用由色粉和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
双组分显影剂中所用的色粉可通过如下方法获得:例如将粘合树脂着色剂、带电控制剂、作为防偏移剂的石蜡等熔融混炼后,通过冷却使之硬化并粉碎分级的粉碎法,及悬浊聚合法、乳化聚合法等聚合法。所获得的色粉和载体混合,从而成为双组分显影剂。
载体由称为芯材的具有磁性的粒子和形成在芯材表面的树脂被覆层构成,其功能是在显影装置内使色粉稳定带电,并将色粉传送到显影区域。芯材根据其自身具有的磁性,确定对内置有磁石的显影辊的载体附着量。并且树脂被覆层的主要作用是使色粉带电,确定对载体的色粉附着状态。在利用静电引力进行静电潜影显影的双组分显影方式中,为了获得良好的可视图像,色粉需要有良好的摩擦带电性,该摩擦带电性主要取决于与载体的关系。因此,载体的芯材及芯材的表面上形成的树脂被覆层的设计、以及被覆量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复印机及打印机日益高速化、小型化,为了长期稳定地获得高画质的图像,要求有较高的显影剂自身的耐久性及环境的稳定性。
作为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的双组分显影剂有如下方案:对100重量份的载体的芯材,具有0.1-5.0重量份的被覆层,且被覆层是含有含氮化合物的有机树脂(例如参照特开平4-177369号公报)。
但是,当该显影剂用于高速化、小型化的复印机等时,由于长期使用而导致载体的被覆层剥落,本来就性质脆弱的芯材露出表面。其结果是载体性能和初期状态大为不同,引起图像质量下降等问题。
并且近年来,还有在载体被覆层的树脂中添加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的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的双组分显影剂(例如参照特开2003-66656号公报)。但是该显影剂的特征在于使被覆层的树脂中含有的金属氧化物具有浓度坡度,其制造工序极其复杂。因此用该方法很难批量生产,从而无法向用户提供稳定、低价的产品。
并且,从高画质的角度出发,色粉要求小粒径化,但随着色粉小粒径化比表面积变大,摩擦带电也变大,因此色粉之间及色粉和载体之间的附着力变大。其结果是显影剂的流动性下降,色粉无法稳定地提供到感光体,因此出现图像浓度下降的问题。对此,如果为了提高显影剂的流动性而提高显影机内的搅拌强度的话,会造成显影剂的耐久寿命减轻。并且,如果为了防止图像浓度降低而降低色粉的电位时,色粉和载体的附着力下降,色粉之间的附着力变大。其结果是,色粉之间凝聚,色粉在凝聚块的状态下在感光体上流动,因此图像浓度虽然变大,但图像质量变差,并且当色粉飞散到机器内部时,会产生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可平衡这种相反特性、发挥优点的双组分显影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耐久性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能够抑制色粉飞散到机器内部,并且可获得较高的图像浓度,即使长期使用也可获得稳定的高画质。
本发明中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包括色粉和载体,其特征在于:载体包括芯材和在芯材表面上形成的被覆层,被覆层是含有氧化钛的硅树脂被覆层,上述氧化钛具有树枝状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对载体被覆层使用低表面能且高耐久性的硅树脂,使硅树脂被覆层中含有具有较好的带电稳定性的树枝状的氧化钛。这样一来,载体和色粉的摩擦带电性、色粉到载体的附着量、及显影剂的流动性变得良好,从而可使色粉稳定地提供给感光体。因此,可以获得一种具有耐久性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在抑制色粉飞散到机器内部的同时可获得较高的图像浓度,即使长期使用也可获得稳定的高画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氧化钛的形状为宽0.04-0.07μm、长0.2-0.3μm、比表面积70-90m2/g,且氧化钛的表面由氧化锆和氧化铝进行被覆处理。
根据本发明,氧化钛具有适当的形状、比表面积,色粉和载体的摩擦带电性也变得良好,所以可以抑制色粉的飞散并确保较高的图像浓度。由于氧化钛的表面经过氧化锆和氧化铝的被覆处理,因此可以防止由于氧化钛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树脂分解,并且可以防止分散性下降的氧化钛粒子的凝集,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载体的粒径为30-100μm。
根据本发明,由于色粉的粒径为30-100μm,因此色粉和载体之间的带电性变得恰当,色粉对载体的附着量变得良好。其结果是,可将色粉稳定地提供给感光体,因而可稳定地获得良好的图像浓度。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10μm,且粒径为5μm或5μm以下的粒子的含有率为17个%或17个%以下。
根据本发明,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10μm,且粒径为5μm或5μm以下的过小的粒子的含有率很小,所以可以在抑制色粉飞散的同时确保较高的图像浓度。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色粉含有着色剂,色粉中含有4-12重量%的着色剂。
根据本发明,由于色粉中的着色剂含有率设定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因此可获得高画质的图像。
并且本发明优选:被覆层含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树脂为10-100重量份的氧化钛。
并且本发明优选:被覆层含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树脂为30-60重量份的氧化钛。
并且本发明优选:含有氧化钛的硅树脂的被覆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芯材为0.05-10重量份。
并且本发明优选:含有氧化钛的硅树脂的被覆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芯材为1-5重量份。
并且本发明优选:对形成在芯材表面的硅树脂被覆层施加烘烤。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形成在芯材表面的硅树脂被覆层施加烘烤,可以稳定被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中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是含有色粉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载体含有芯材和在芯材表面上形成的被覆层,被覆层是包含具有树枝状的氧化钛的硅树脂被覆层。
(载体)
载体由芯材和在芯材表面上形成的硅树脂被覆层构成。
(芯材)
芯材例如可以是铁粉、磁铁矿、铁氧体等。铁氧体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例如铜、镍、锌、钴、及锰等铁氧体粉末。芯材可以使用球状、无定形中的任意一种,优先圆形性质较好的。
并且,芯材的粒径优选30-100μm的材料。当粒径过小时,即小于30μm时,载体的比表面积变大,因此摩擦带电变大,载体和色粉的带电量增加。其结果是,载体和色粉之间的附着力变大,显影剂的流动性变差,因此无法对感光体稳定地提供色粉,造成浓度下降。另一方面,当粒径过大时,即超过100μm时,载体和色粉的摩擦带电性变差,色粉易于附着到载体上。其结果是,色粉不被载体传送,造成图像浓度下降。
(被覆层)
被覆层的树脂使用硅树脂。硅树脂具有低表面能,因此色粉和载体之间的摩擦带电不会变大,并且可将色粉到载体的附着量设定在恰当的范围内,因此在提高显影剂的流动性这一点上是有效的。硅树脂例如是甲基类硅树脂、丙烯基改性硅树脂等普遍使用的热硬化性硅及常温硬化型硅。
并且,使硅树脂中含有树枝状的氧化钛。氧化钛可稳定带电性,且可使显影剂具有流动性。这里的树枝状是指从圆柱状的主轴至少有二个以上的枝的形状。
树枝状的氧化钛使用宽0.04-0.07μm、长0.2-0.3μm、BET比表面积70-90m2/g的材料。并且,为了抑制氧化钛的催化剂作用并提高硅树脂的耐久性,并进一步为了防止分散性下降的氧化钛的凝集,优选对氧化钛的表面进行氧化锆和氧化铝的被覆处理。这种氧化钛是石原产业(株)公司制造的TTO系列所代表的二氧化钛,例如优选使用TTO-S-1、TTO-D-1。
为了使硅树脂中含有氧化钛,例如可在将硅树脂溶解到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等溶剂中后,对每100重量份的硅树脂添加10-100重量份的氧化钛,优选添加30-60重量部的氧化钛,并均匀地散布到硅树脂中。此时所使用的装置可以是球磨混合机、亨舍尔(Henschel)混合机等。
(被覆层的形成)
芯材表面形成被覆层的方法例如包括:在上述氧化钛均匀分散的硅树脂涂敷溶液中浸渍、被覆芯材并干燥的方法,及将涂敷溶液喷雾被覆到芯材并干燥的方法。这种被覆层形成中所使用的装置例如包括转动涂敷装置、流动涂敷装置。被覆量优选对100重量份的芯材使用含有氧化钛的硅树脂0.05-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1-5重量份。并且,优选对在芯材表面上形成的硅树脂被覆层施加烘烤以稳定被覆层。
(色粉)
本发明中的构成双组分显影剂的色粉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和着色剂。
(粘合树脂)
粘合树脂可以使用公知的树脂,例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聚氯乙烯、聚烯烃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改性聚酯树脂、及丙烯酸树脂等。上述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混合使用。并且共聚物可以是嵌段共聚物,也可以是接枝共聚物。分子量分布可以是一个峰值的,也可以是二个峰值的。
(着色剂)
着色剂可以使用公知的颜料,例如:炭黑、苯胺黑、乙炔黑、萘酚黄、汉撒黄(Hanza yellow)、若丹明色淀、茜素色淀、氧化铁、酞菁蓝、阴丹士林蓝等。
着色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全部色粉为4-12重量%。当低于4重量%时,无法获得具有充分图像浓度的图像。当超过12重量%时,粘合树脂中的着色剂的分散性变差。
(石蜡)
本发明的色粉除了粘合树脂、着色剂之外,在不影响优选特性的范围内也可含有石蜡等脱模剂。石蜡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聚烯烃等中所选择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石蜡等。石蜡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优选2重量份-8重量份。当小于2重量份时,易于发生偏移,当超过8重量份时,易于发生成膜。
(带电控制剂)
本发明的色粉除了粘合树脂、着色剂之外,在不影响优选特性的范围内也可以含有带电控制剂等添加剂。
带电控制剂例如包括:偶氮类染料、羧酸金属复合物、四级铵化合物及苯胺黑类染料等。带电控制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优选1重量份-3重量份。当小于1重量份时,无法施加充分的带电性。当超过3重量份时,带电控制剂很难均匀地分散到树脂中。
(色粉的制作)
本发明的色粉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在将着色剂、带电控制剂、作为防止偏移剂的石蜡等和粘合树脂熔融混炼后,通过冷却使之硬化,并通过粉碎分级来获得。并且在混炼前,利用混合装置对各原料进行预备性混合。混合装置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高速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等高速搅拌型混合装置。预备性混合的原料混合物供熔融混炼工序使用。在熔融混炼工序中,例如可以使用双轴混炼机。所获得的混炼物供粉碎工程使用,粉碎工程是指将混炼物粉碎为所需的粒径。粉碎装置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旋转回流式喷射磨、冲突板式喷射磨等喷射式粉碎机,或者旋转型机械磨等。接着,为了获得所需的粒径分布进行分级,获得色粉粒子。分级装置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风力分级机、惯性式分级机、筛式分级机等。
经过上述工序,可获得体积平均粒径为5-10μm、且粒径为5μm或5μm以下的粒子为17个%或17个%以下的色粉。
当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小于5μm时,或者粒径为5μm或5μm以下的过小粒子的含有率超过17个%时,色粉粒径变得过小,造成高带电化、及显影剂的低流动化,无法向感光体稳定地提供色粉,因此图像浓度有可能下降。并且,当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超过10μm时,色粉的粒径过大,无法获得高画质的图像,或者由于低带电化导致色粉无法稳定地提供给感光体,从而导致色粉飞散到机器设备内造成污染。
并且,对于这样获得的色粉也可混合外添剂,该外添剂的作用包括:可提高色粉的粉体流动性,提高摩擦带电性,改善耐热性及长期保存性,改善清洁特性,控制感光体表面磨损特性等。作为外添剂可以使用:无机氧化物(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铝、硅石等)微粒子、通过无皂乳化聚合而合成的树脂微粒子等。外添剂的添加量优选100重量份的原料混合物为2重量份左右。
(双组分显影剂的制造)
将通过上述方法所获得的载体及色粉用混合机混合,从而制造出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混合机可以使用公知的机械,例如V型混合机、W型混合机。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载体的芯材及色粉的物理性质通过如下方式测定。
(芯材的粒径)
芯材的粒径通过激光粒度测定装置LA-920(堀场制作所公司制造)测定。
(色粉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
色粉粒子的粒子径通过Multisizer(コ一ルタ一カウンタ一公司制造)测量,通过该测定结果求得体积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
(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的制造)
如下所示,将芯材表面上具有树脂被覆层的载体和色粉混合,制造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上述色粉通过如下方法制造:将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石蜡、带电控制剂的原料混合物进行预备性混合后,通过熔融混炼、粉碎、分级而制造。
[实施例1]
(载体)
(芯材)
芯材使用了粒径为65μm的Cu-Zn铁氧体。
(被覆层)
被覆层的硅树脂使用了热硬化型硅。
硅树脂中含有的氧化钛使用了形状为树枝状的、通过氧化锆(ZrO2)及氧化铝(Al2O3)进行了表面处理的、宽为0.06μm、长为0.3μm、比表面积为80m2/g的氧化钛(商品名;TTO-D-1、石原产业(株)公司制造)。
并且,将硅树脂溶解到甲苯中,其比例是100重量份的硅树脂对100重量份的甲苯,之后对100重量份的硅树脂添加60重量份的氧化钛,并将氧化钛均匀地分散到硅树脂中的涂敷溶液以直径3mm的氧化锆球为介质通过球磨混合12小时而制造。
(被覆层的形成)
进一步,使用流动涂敷装置对芯材进行涂敷,被覆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芯材,含有氧化钛的硅树脂为5重量份,从而形成硅树脂被覆层。之后进行2小时的200℃的烘烤,制造出载体。
(色粉)
将粘合树脂和着色剂、带电控制剂、作为防偏移剂的石蜡等熔融混炼后,通过冷却硬化,并粉碎分级,从而制造出色粉。
(粘合树脂)
粘合树脂使用了100重量份的聚酯树脂(三井化工工业(株)公司制造)。
(着色剂)
着色剂使用了7重量份的炭黑(商品名:330R、キヤボツト公司制造)。
(石蜡)
石蜡使用了1.0重量份的聚乙烯(商品名:PE130、クラリアントジヤパン公司制造),1.5重量份的聚丙烯(商品名:NP-505、三井化学公司制造)。
(带电控制剂)
带电控制剂使用了1.0重量份的T-77(商品名,保土谷化学工业公司制造),1.5重量份的磁铁矿(商品名:KBC-100,关东电化公司制造)。
(色粉的制造)
将上述色粉原料通过高速混合机(川田公司制造)进行充分混合,并将获得的混合物通过双轴混炼机(商品名:PCM-30、池贝铁工公司制造)进行熔融混炼。将该混炼物通过喷射式粉碎机(商品名:IDS-2、日本ニユ一マチツク公司制造)进行粉碎、分级,并进行如下调整:使色粉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5μm、且粒径为5μm或5μm以下的色粉粒子含有率为16.5个%。
进一步,对获得的色粉粒子添加外添剂,添加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色粉粒子,添加0.3重量份的硅石微粒子(商品名:R972、日本アエロジル公司制造),从而制造出色粉。
(双组分显影剂的制造)
将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载体950g和色粉50g用V型混合机((株)德寿工作所公司制造)搅拌15分钟,从而制造出实施例1的双组分显影剂。
[实施例2]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树脂被覆层中的氧化钛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树脂为10重量份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相同,从而制造出实施例2的双组分显影剂。
[实施例3]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树脂被覆层中的氧化钛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树脂为30重量份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相同,从而制造出实施例3的双组分显影剂。
[实施例4]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树脂被覆层中的氧化钛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树脂为40重量份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相同,从而制造出实施例4的双组分显影剂。
[实施例5]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树脂被覆层中的氧化钛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树脂为50重量份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相同,从而制造出实施例5的双组分显影剂。
[实施例6]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树脂被覆层中的氧化钛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树脂为100重量份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相同,从而制造出实施例6的双组分显影剂。
[实施例7]
除了在色粉的制造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使用8重量份的着色剂、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为7.5μm、且5μm或5μm以下的粒子含有率为16.8个%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相同,从而制造出实施例7的双组分显影剂。
[实施例8]
除了在色粉的制造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使用12重量份的着色剂、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为6.5μm、且5μm或5μm以下的粒子含有率为16.8个%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相同,从而制造出实施例8的双组分显影剂。
[实施例9]
除了作为芯材使用930g的如下所示载体和70g的如下所示色粉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相同,从而制造出实施例9的双组分显影剂,上述载体使用粒径为40μm的Cu-Zn铁氧体制造;上述色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使用12重量份的着色剂、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为6.5μm且5μm或5μm以下的粒子含有率为16.8个%。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960g如下所示的载体和40g如下所示的色粉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相同,从而制造出实施例10的双组分显影剂,上述载体由芯材和含有氧化钛的硅树脂被覆层构成,上述芯材由90μm的Cu-Zn铁氧体构成,上述氧化钛形状为树枝状,宽0.05μm、长0.25μm、比表面积为75m2/g(商品名:TTO-S-1、石原产业(株)公司制造);上述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5μm、且5μm或5μm以下的粒子含有率为16.8个%。
[实施例11]
除了在色粉的制造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使用8重量份的着色剂、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为7.5μm、且5μm或5μm以下的粒子含有率为16.5个%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0相同,从而制造出实施例11的双组分显影剂。
[实施例12]
除了在色粉的制造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使用12重量份的着色剂、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为6.5μm、且5μm或5μm以下的粒子含有率为16.5个%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0相同,从而制造出实施例8的双组分显影剂。
[比较例1]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树脂被覆层中的氧化钛为粒径0.03μm、比表面积为35m2/g的球状氧化钛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相同,从而制造出比较例1的双组分显影剂。
[比较例2]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树脂被覆层中的氧化钛为粒径0.03μm、比表面积为35m2/g的球状氧化钛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2相同,从而制造出比较例2的双组分显影剂。
[比较例3]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树脂被覆层中的氧化钛为粒径0.03μm、比表面积为35m2/g的球状氧化钛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3相同,从而制造出比较例3的双组分显影剂。
[比较例4]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树脂被覆层中的氧化钛为粒径0.03μm、比表面积为35m2/g的球状氧化钛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4相同,从而制造出比较例4的双组分显影剂。
[比较例5]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树脂被覆层中的氧化钛为粒径0.03μm、比表面积为35m2/g的球状氧化钛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6相同,从而制造出比较例5的双组分显影剂。
[比较例6]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不向树脂被覆层中添加氧化钛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相同,从而制造出比较例6的双组分显影剂。
[比较例7]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不向树脂被覆层中添加氧化钛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7相同,从而制造出比较例7的双组分显影剂。
[比较例8]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不向树脂被覆层中添加氧化钛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0相同,从而制造出比较例8的双组分显影剂。
[比较例9]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不向树脂被覆层中添加氧化钛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1相同,从而制造出比较例9的双组分显影剂。
[比较例10]
除了在载体的制造中,不向树脂被覆层中添加氧化钛以外,其他都和实施例12相同,从而制造出比较例10的双组分显影剂。
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制造中所使用的氧化钛的形状、比表面积及相对于硅树脂被覆层100重量份的氧化钛的添加量、载体的粒径、色粉的粒径及粒径分布、色粉中的着色剂浓度、及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色粉浓度,汇总为表1(实施例)及表(比较例)。
(表1)
试验编号              氧化钛(树枝状)   载体粒径(μm)               色粉 显影剂中色粉浓度(重量%)
宽(μm) 长(μm)   比表画积(m2/g)   添加量(重量份)   体积平均粒径(μm)   5μm以下的粒子含有率(个%)   色粉中着色剂浓度(重量%)
  实施例1   0.06   0.3   80   60   65   8.5   16.5   6   5
  实施例2   0.06   0.3   80   10   65   8.5   16.5   6   5
  实施例3   0.06   0.3   80   30   65   8.5   16.5   6   5
  实施例4   0.06   0.3   80   40   65   8.5   16.5   6   5
  实施例5   0.06   0.3   80   50   65   8.5   16.5   6   5
  实施例6   0.06   0.3   80   100   65   8.5   16.5   6   5
  实施例7   0.06   0.3   80   60   65   7.5   16.8   7   5
  实施例8   0.06   0.3   80   60   65   6.5   16.8   10   5
  实施例9   0.06   0.3   80   60   40   6.5   16.8   10   7
  实施例10   0.05   0.25   75   60   90   8.5   16.8   6   4
  实施例11   0.05   0.25   75   60   90   7.5   16.5   7   4
  实施例12   0.05   0.25   75   60   90   6.5   16.5   10   4
(表2)
试验编号                  氧化钛 载体粒径(μm)               色粉 显影剂中色粉浓度(重量%)
形状 粒径(μm) 比表面积(m2/g) 添加量(重量份)   体积平均粒径(μm )   5μm以下的粒子含有率(个%)   色粉中着色剂浓度(重量%)
  比较例1   球形   0.03   35   60   65   8.5   16.5   6   5
  比较例2   球形   0.03   35   10   65   8.5   16.5   6   5
  比较例3   球形   0.03   35   30   65   8.5   16.5   6   5
比较例4 球形 0.03 35 40 65 8.5 16.5 6 5
比较例5 球形 0.03 35 100 65 8.5 16.5 6 5
  比较例6                    不添加   65   8.5   16.5   6   5
  比较例7                    不添加   65   7.5   16.8   7   5
  比较例8                    不添加   90   8.5   16.8   6   4
  比较例9                    不添加   90   7.5   16.5   7   4
  比较例10                    不添加   90   6.5   16.5   10   4
对实施例1-12及比较例1-10的双组分显影剂相应的图像浓度、色粉飞散水平进行了评估。评估方法及评估标准如下所示。
(图像浓度评估)
对使用各双组分显影剂打印的初始状态的图像浓度、及将打印率5%的原稿以间隔5页打印100,000页后的图像浓度利用Macbeth(RD-914;商品名、Macbeth公司制造)进行测量。打印时使用市售的黑白复印机AR-450(商品名、SHARP株式会社制造)。图像浓度为1.33或1.33以上时用◎表示,当1.30以上1.33以下时用○表示,1.30以下时用×表示。
(色粉飞散水平评估)
使用各双组分显影剂,在气温35℃、湿度85%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将打印率为5%的原稿复印500页后,对飞散在复印机内的色粉在50mm×50mm的区域内收集。收集的飞散色粉为5mg以下时用◎表示,为5mg以上10mg以下时用○表示,为10mg以上时用×表示。并且,复印时使用了黑白复印机AR-450(商品名、SHARP株式会社制)。
并且,汇总初始图像浓度、打印100,000页后的图像浓度、色粉飞散水平的评估结果,进行显影剂的性能评估。综合评估的评估标准如下所示。
◎:良好。全部◎。
○:实际使用上没有问题。评估项目中没有不良评估(×),即使有一个评估(○)的。
×:不可实际使用。评估项目中只要有一个不良评估(×)的。
以上评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试验编号 初始图像浓度   打印10万页后的图像深度 色粉飞散量 综合评估
  实施例1   ◎   ◎   ◎   ◎
  实施例2   ○   ○   ○   ○
  实施例3   ○   ○   ○   ○
  实施例4   ◎   ◎   ○   ○
  实施例5   ◎   ◎   ○   ○
  实施例6   ○   ○   ○   ○
  实施例7   ◎   ◎   ◎   ◎
  实施例8   ◎   ◎   ○   ○
  实施例9   ◎   ◎   ◎   ◎
  实施例10   ◎   ◎   ○   ○
  实施例11   ◎   ◎   ○   ○
  实施例12   ◎   ◎   ○   ○
  比较例1   ○   ×   ○   ×
  比较例2   ×   ×   ×   ×
  比较例3   ×   ×   ×   ×
  比较例4   ×   ×   ×   ×
  比较例5   ×   ×   ×   ×
  比较例6   ×   ×   ×   ×
  比较例7   ○   ○   ×   ×
  比较例8   ○   ○   ×   ×
  比较例9   ○   ○   ×   ×
  比较例10   ○   ○   ×   ×
可以发现:作为本发明例的实施例1-12的双组分显影剂,其色粉飞散量较少,可获得充分的图像浓度。并且,即使长期使用图像浓度也不会下降,画质较高,兼备显影剂所需要的耐久性,是一种优秀的显影剂。
与之相对,比较例的双组分显影剂,其图像浓度和色粉飞散量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的评估为不良(×),是不可实际使用的。
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精神及主要特征,可以用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从各个方面而言,只不过是单纯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所示,不受到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并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变形、变更均属本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包括色粉和载体,其特征在于:
载体包括芯材和在芯材表面上形成的被覆层,
被覆层是包含具有树枝状的氧化钛的硅树脂被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氧化钛的形状为宽0.04-0.07μm、长0.2-0.3μm、比表面积70-90m2/g,且氧化钛的表面由氧化锆和氧化铝进行被覆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载体的粒径为30-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10μm,且粒径为5μm或5μm以下的粒子的含有率为17个%或17个%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色粉含有着色剂,色粉中含有4-12重量%的着色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被覆层含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树脂为10-100重量份的氧化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被覆层含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树脂为30-60重量份的氧化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氧化钛的硅树脂的被覆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芯材为0.05-10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氧化钛的硅树脂的被覆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芯材为1-5重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对形成在芯材表面的硅树脂被覆层施加烘烤。
CN2005100742549A 2004-06-02 2005-06-02 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04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64896 2004-06-02
JP2004-164896 2004-06-02
JP2004164896A JP3930870B2 (ja) 2004-06-02 2004-06-02 電子写真用二成分現像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4851A true CN1704851A (zh) 2005-12-07
CN1704851B CN1704851B (zh) 2010-09-15

Family

ID=35449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7425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04851B (zh) 2004-06-02 2005-06-02 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93622B2 (zh)
JP (1) JP3930870B2 (zh)
CN (1) CN17048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5999A (ja) * 2004-06-07 2005-12-15 Sharp Corp キャリアおよび二成分現像剤
SG175567A1 (en) * 2006-09-29 2011-11-28 Centocor Ortho Biotech Inc Human epo receptor agonists,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uses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glucose intolerance related conditions
JP2010102054A (ja) * 2008-10-23 2010-05-06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の芯材を被覆するための被覆コート液の製造方法
JP5429610B2 (ja) * 2009-03-13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
CN102608887B (zh) * 2012-03-02 2013-06-19 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图像显影剂用载体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4590B2 (ja) 1987-07-27 1998-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
JP2555704B2 (ja) 1988-08-04 1996-11-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
JP2841331B2 (ja) 1989-05-30 1998-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乾式二成分現像剤
JPH0372372A (ja) 1989-08-11 1991-03-27 Hitachi Chem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ヤリア,乾式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782279B2 (ja) 1990-11-13 199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現像剤
JP3002766B2 (ja) * 1994-12-09 2000-01-24 大塚製薬株式会社 脳浮腫治療剤
JPH08194340A (ja) * 1995-01-20 1996-07-30 Hitachi Metals Ltd 磁性現像剤用キャリア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305236B2 (ja) * 1997-07-04 2002-07-22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磁性キャリア及びその製造法
JP3475080B2 (ja) * 1998-05-29 2003-1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21733A (ja) 1999-02-01 2000-08-11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静電潜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315263B2 (ja) * 1999-05-28 2009-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二成分現像剤
JP2001092190A (ja) 1999-09-24 2001-04-06 Powdertech Co Ltd 電子写真現像剤用キャリア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現像剤
JP4121252B2 (ja) * 2001-03-27 2008-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現像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現像方法、現像装置
JP2003066656A (ja) 2001-08-27 2003-03-05 Konica Corp 二成分系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434533B2 (ja) 2001-09-25 2010-03-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
JP3984077B2 (ja) 2002-03-01 2007-09-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二成分現像剤
JP3852832B2 (ja) 2002-03-22 2006-12-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
JP3928946B2 (ja) 2002-09-13 2007-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静電潜像現像剤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144777A (ja) 2002-10-21 2004-05-20 Sharp Corp 電子写真用二成分現像剤
JP4332463B2 (ja) 2003-05-14 2009-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二成分系現像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45735A (ja) 2005-12-15
JP3930870B2 (ja) 2007-06-13
US20050271966A1 (en) 2005-12-08
US7393622B2 (en) 2008-07-01
CN1704851B (zh)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40C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有机调色剂的制法
CN101055438A (zh) 静电潜像载体、静电潜像显影剂以及成像装置
CN102385267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装置
JP4864116B2 (ja) 樹脂被覆キャリ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樹脂被覆キャリアを含む2成分現像剤、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63637A (zh) 二成分显影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200497A (zh) 全彩色电子照相用墨粉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06276060A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04851A (zh) 电子照相用双组分显影剂
CN1728009A (zh) 显影装置
JPS5926942B2 (ja) 電子写真現像用トナ−
CN1991597A (zh) 非磁性色粉、双成分显影剂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752604B2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CN101957568B (zh) 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1620388B (zh) 树脂包覆载体、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20612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760522B2 (ja)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CN1424628A (zh) 电荷调节树脂粒子及静电显像用调色剂
CN1707367A (zh) 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01782729B (zh) 树脂包覆载体、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070323B2 (ja) 2成分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416026A (zh) 电子照相用显像剂及图像形成方法和装置
CN1514310A (zh) 电子照相用带正电色调剂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164230A (ja) 樹脂被覆キャリア、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成分現像剤
JP3515282B2 (ja) 静電像現像トナーおよび静電像現像法
JP2002278164A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