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7268A - 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7268A
CN1677268A CN200510058870.5A CN200510058870A CN1677268A CN 1677268 A CN1677268 A CN 1677268A CN 200510058870 A CN200510058870 A CN 200510058870A CN 1677268 A CN1677268 A CN 1677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aforementioned
regulating member
flight
develop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588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2712C (zh
Inventor
鸟羽真二郎
垣谷昌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77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7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27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271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该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承载体、显影剂层限制部件及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上述显影剂承载体与像承载体相对设置,用于承载显影剂,在像承载体与显影剂承载体之间的对峙部处,在像承载体与显影剂承载体之间形成振动电场,使显影剂从显影剂承载体向像承载体飞翔,显影剂层限制部件限制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层,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安装于显影剂层限制部件上,在对峙部处限制显影剂飞翔的区域。

Description

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 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之类图像形成装置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采用把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带电器、显影器、清洁机构等汇集成一体而盒组件化,能够把该盒组件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的图像处理盒方式。因为通过该图像处理盒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操作性,使用者自身也可容易进行上述处理装置的维护,故该图像处理盒方式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广泛地使用着。
在这种图像处理盒中的显影方式中,存在着使显影剂承载体与像承载体非接触,在两者之间施加交流电场(振动电场)来进行显影的显影方式。该方式使从显影剂承载体飞翔的显影剂附着于在像承载体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上而进行显影。这样,在使显影剂从显影剂承载体向像承载体飞翔的场合,存在着即使想要在移动的像承载体上形成应为同一浓度的潜像,但也在潜像的后端部附着更多的显影剂的问题。因此,存在着仅图像后端浓度变高的情况,为了适应近年来所要求的高图像质量的要求,希望对此作进一步改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日本特开平8-2218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在显影区中设置板状部件的方法。
但是,因为板状部件配置于显影剂承载体与像承载体的微小的间隙中,故其前端位置的安装精度必较重要,存在着组装很费时间等问题,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制在像承载体与显影剂承载体的间隙中飞翔的显影剂的区域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应为同一图像浓度的图像防止发生浓度变化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图像后端部抑制图像浓度变浓的现象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高精度且简单往显影装置上安装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和显影装置的组装性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技术特征,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的详细说明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之一例子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安装图像处理盒时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盒的分解图。
图8A和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盒的分解图。
图9A、9B和9C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盒的组装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11A、11B和11C是显影刮板的说明图。
图12是支承飞翔显影剂限制片的支承部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通过附图详细说明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多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
〔多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成〕
首先,参照图3对多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成进行概要说明。图3是表示作为多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形态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00的总体构成的纵剖视图。
图3中所示的多色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四个作为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a、1b、1c、1d。感光鼓1由驱动机构(未图示)向图3中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在感光鼓1的周围,按其旋转方向依次配置作为使感光鼓1表面均一地带电的带电部件的带电装置2(2a、2b、2c、2d);基于图像信息来照射激光束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扫描单元3(3a、3b、3c、3d);作为使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附着于静电潜像上而显影成调色剂像的显影部件的显影装置4(4a、4b、4c、4d);使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S上的静电转印装置5;作为去除残留于转印后的感光鼓1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清洁部件的清洁装置6(6a、6b、6c、6d)等。
在此,如图4所示,感光鼓1与带电装置2、显影装置4、清洁装置6盒组件化而成为一体,对每种颜色都形成有图像处理盒7。
下面,从感光鼓1起依次进行详述。
感光鼓1,是例如在直径24mm的铝圆筒的外周面上设置感光层而构成的。感光鼓1由支承部件旋转自如地支承其两端部,通过使来自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传递到其中的一端部,而将感光鼓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
作为带电装置2,可以使用接触带电方式的充电装置。带电部件是形成为辊状的导电性辊,通过使该辊接触于感光鼓1表面,并且对该辊施加带电偏压,使感光鼓1表面均匀带电。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反转显影系统,感光鼓1表面带电成负极性。
扫描单元3,是由激光二极管(未图示)将对应于图像信号的图像光照射于由扫描电动机(未图示)驱动而高速旋转的多面反射镜9(9a、9b、9c、9d)上。由多面反射镜9反射的图像光经由成像透镜10(10a、10b、10c、10d)有选择地使已经带电的感光鼓1表面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具有分别收容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等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收容部,由送出机构42将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容器单元4内的调色剂送入到调色剂供给辊43。
调色剂供给辊43,在图4中沿顺时针方向Z旋转,用于向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套筒40供给调色剂,和将感光鼓1显影后的调色剂从显影套筒40的剥下。显影套筒40是由铝等构成的空心的圆筒形状。
向显影套筒40供给的调色剂,由压接于显影套筒40外周面上的作为显影剂层限制部件的显影刮板44涂敷于在图4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显影套筒40的外周上,而且对其赋予负的电荷。显影刮板44限制显影套筒40上的显影剂层的厚度。
而且通过向与形成有潜像的感光鼓1相对的显影套筒40施加显影偏压,而用调色剂把感光鼓1上的潜像显影。在本实施例中,用感光鼓1的带电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同的反转显影方式。
在静电转印装置5中,配置循环移动的静电输送带11,该静电移送带11与所有的感光鼓1a、1b、1c、1d相对并与它们相接触。静电输送带11使用树脂薄膜、或在橡胶基层上设置树脂层而成的多层薄膜状部件。该静电输送带11张挂于驱动辊13、从动辊14a、14b、张紧辊15上,为了在图3中左侧的其外周面上静电吸附转印材料S并使转印材料S接触于上述感光鼓1而循环移动。借此,转印材料S由静电转印带11输送到转印位置,转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
在多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与四个感光鼓1a、1b、1c、1d的相对位置上并列设置转印辊12(12a、12b、12c、12d),这些转印辊接触于上述静电转印带11的内侧。在转印时,在这些转印辊12上施加正极性的偏压,正极性的电荷经由静电转印带11施加于转印材料S上。通过此时产生的电场,在与感光鼓1接触中的转印材料S上转印感光鼓1上的负极性的调色剂像。
供纸部16用于把转印材料S供给输送到图像形成部,多张转印材料S收容于供纸盒17中。在图像形成时,供纸辊18(半月形状辊)、校准辊19对应于图像形成动作进行驱动旋转,逐张分离给送供纸盒17内的转印材料S,并且转印材料S前端碰到校准辊19而暂时停止,形成环状后的静电转印带11的旋转与图像写出位置的同步,由校准辊19向静电转印带11供纸。
定影部20用于使转印到转印材料S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它由旋转的加热辊21a、压接于加热辊21a上对转印材料S施加热和压力的加压辊21b组成。
即,在转印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的转印材料S通过定影部20之际,由加压辊21b输送,并且由加热辊21a对其施加热和压力,由此将多色调色剂像定影于转印材料S表面上。
作为形成图像的动作,图像处理盒7a、7b、7c、7d按照打印定时,由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依次驱动,相应于该驱动,感光鼓1a、1b、1c、1d在图3中沿逆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而且,对应于各个图像处理盒7的扫描单元3依次被驱动。通过该驱动,带电辊2对感光鼓1的周面上赋予均匀的电荷,扫描单元3根据图像信号对该感光鼓1周面进行曝光而在感光鼓1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内的显影套筒40使调色剂转移到静电潜像的低电位部(明部)而在感光鼓1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显影)。
在静电转印带11的移动方向的最上游的感光鼓1周面上,在调色剂像的前端被旋转输送到与静电转印带11的对峙点的时刻,校准辊19开始旋转而把转印材料S向静电转印带11输送,以使转印材料S的打印开始位置与上述对峙点对准。
转印材料S被静电吸附辊22与静电转印带11夹着压接于静电转印带11的外周上,而且构成为通过在静电转印带11与静电吸附辊22之间施加电压,在作为电介体的转印材料S与静电转印带11的电介体层上感应出电荷,把转印材静电吸附于静电转印带11的外周上。借此,转印材料S被稳定地吸附于静电转印带11,输送到静电转印带11移动方向最下游的转印部。
通过像这样一边被输送转印材料S,一边由在各感光鼓1与转印辊12之间所形成的电场向转印材料S上依次转印各感光鼓1的调色剂像。
转印了四色调色剂像的转印材料S借助带驱动辊13的曲率而从静电转印带11上分离,被输送到定影部20。转印材料S在定影部20处被热定影了上述调色剂像后,靠排纸辊23从排纸部24以图像面朝下的状态排出主体外。
〔图像处理盒的构成〕
接下来用图4、图5A、图5B和图6对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盒进行详细说明。图4、图5A、图5B和图6示出收容调色剂的图像处理盒7的主断面和透视图。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等各图像处理盒7a、7b、7c、7d为相同构造。
图像处理盒7分成作为像承载体的电子照相感光鼓1、具有带电机构和清洁机构的清洁单元50、以及具有显影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机构的显影单元4。图像处理盒7只要至少具有带电机构、显影机构、清洁机构当中的至少一个和感光鼓1就可以了。
在图4的清洁单元50中,感光鼓1通过轴承部件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清洁框体51上。在感光鼓1的圆周上与其相接触地配置着使设在感光鼓1的外周面上的感光层均匀带电用的带电辊2,和用于去除在转印后残留于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残留调色剂)用的清洁刮板60、挠性片部件80。由清洁刮板60从感光鼓1表面上去除的残留调色剂(废调色剂)收容于设在清洁框体后方的废调色剂室55中。此外,挠性片部件80对鼓的接触条件设定成虽然感光鼓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挠性片部件80的鼓接触部到达清洁刮板60的位置,但是被清洁刮板60从鼓上去除的残留调色剂不漏到清洁框体51外。
显影容器单元4具有与感光鼓1保持微小间隙并向箭头Y方向旋转的显影套筒40、和构成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收容部的显影框体45a、45b。
结合显影壳体45a、45b(通过超声波焊接等结合)而形成为显影容器单元4。
显影套筒40通过轴承部件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显影容器单元4上,此外在显影套筒40的圆周上分别与其接触着地配置着沿箭头Z方向旋转的调色剂供给辊43与显影刮板44。进而设有搅拌在显影容器单元4内所收容的调色剂并且输送到调色剂供给辊43用的调色剂输送机构42。
显影容器单元4将设在其端部的结合孔47与设在清洁单元50的清洁框体5 1两端的支承孔52、53(参照图5A和5B)对准,通过从清洁单元50两端插入销子49而成为显影容器单元4整体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清洁单元50上的吊挂结构。
此外,由加压弹簧4向显影套筒40以支承孔(未图示)为中心接近感光鼓1的方向始终弹压显影容器单元4。在显影时,收容于调色剂收容部的调色剂被调色剂搅拌机构42向调色剂供给辊43输送。沿箭头Y方向旋转的调色剂供给辊43通过与沿箭头Z方向旋转的显影套筒40的滑动摩擦把其调色剂供给到显影套筒40,使其承载于显影套筒40上。
承载于显影套筒40上的调色剂,随着显影套筒40的旋转而到达显影刮板44之处,显影刮板44限制调色剂量而形成规定的调色剂薄层,赋予所期望的带电电荷量。在显影套筒40上被薄层化的调色剂随着显影套筒40的旋转,被输送到感光鼓1与显影套筒40接近的显影区域,在显影区域中,借助从未图示的电源施加于显影套筒40上的显影偏压而附着于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使潜像显影化。作为显影偏压采用在交流峰间电压2kV、交流频率3kHz的交流偏压上叠加-260V的直流偏压而成的显影偏压。通过将显影偏压的波形设定成感光鼓1的暗部表面电位的值和感光鼓1的明部表面电位的值交变,在显影套筒40与感光鼓1之间形成交变电场。显影套筒40与感光鼓1在显影区域中设置缝隙,借助在该缝隙中所形成的交变电场使调色剂从显影套筒40向感光鼓1飞翔。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套筒40与感光鼓1的缝隙为280μm。
未使用于静电潜像的显影化而残留于显影套筒4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随着显影套筒40的旋转而返回到显影器内,在与调色剂供给辊43的滑动摩擦部处从显影套筒40剥离,将其回收。由调色剂搅拌机构42将所回收的调色剂与剩余调色剂搅拌混合。
〔图像处理盒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装卸方法〕
接下来,用图6对图像处理盒7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装卸方法进行说明。如图6中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上设有前门101,该前门101能相对于主体100转动。
此外,在前门101的里处能够转动地设有静电转印装置5。在这些前门101和静电转印装置5相对于装置主体100打开的状态下,四色的各自的图像处理盒7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装卸。在图像处理盒7的两端部的感光鼓支承部附近设有把手部件90,在装卸图像处理盒时突出到主体前门侧。
图像处理盒7通过设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内的导轨(未图示),和设在图像处理盒7上的插入导向部(未图示)的配合,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装卸。
〔显影剂层限制部件〕
接下来,用图7~图11A~11C对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内部的、作为显影剂层限制部件的显影刮板的周围的构成进行说明。
显影刮板44具有由限制承载于显影套筒40上的显影剂的层厚的橡胶、薄金属等的弹性体组成的限制部、和支承限制部的由金属组成的限制部支承部件。在本实施例中,限制部使用作为金属板的磷青铜板。
显影刮板44,在其纵长方向两端部附近,由小螺钉71、72固定于显影框体45(图7,图8A,图8B,图10)。显影刮板的限制部支承部件为金属板,不容易产生因固定引起的变形,所以从保证位置精度方面考虑,最好是用作为紧固部件的小螺钉将显像刮板可靠地固定于显影框体上。
在显影壳体45上设有作为与显影套筒40平行的平面的第1平面45e、从第1平面45e突出地设置的定位部45c、45d、与第1平面45e不同的第2平面45f、从第2平面45f突出地设置的定位部45b。
如图7、8、9中所示,在显影刮板44与显影套筒40的接触部处,显影刮板44相对于显影套筒40切线方向(与刮板纵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由定位部45c、45d确定,显影刮板44相对于显影套筒40的纵长方向的位置由定位部45b来确定。
在显影刮板44的支承部件的纵长方向端部设置U字槽44c、44d,在本实施例中,在与其正交的面上配置着コ字形的槽44b。
如图11A中所示,在上述那些定位部显影刮板44相对于显影壳体45定位。
通过构成为本构造,可使得固定用小螺钉71与定位部45c接近,成为有助于装置小型化的构成。
与此相反,图11B与图11C中示出历来的一般的定位方法。如图11B中所示,在想要用显影壳体的圆形的小螺钉定位显影刮板144和244时,例如如果在显影壳体上像145c、145d那样配置定位小螺钉,则在图11B中的刮板纵长方向的端部需要以宽度V表示的空间。此外,如图11C中所示,例如如果在显影壳体上如245c、245d那样配置定位小螺钉,则在图11C中的刮板短边方向(与纵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部需要以Y表示的空间。
但是,如图11A中所示,通过做成本实施形态的显影刮板44的构成,不需要这些空间,可实现小型化。
接下来对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B中所示,在显影壳体的定位部45c上设有斜面45c-2,其设定成在如图9B中所示组装时即使显影刮板44稍有倾斜也因有间隙E而容易插入。此外,显影刮板相对于显影壳体的组装设定成从定位部45b与44b先开始配合,接着进行45c与44c的配合而结束组装。即,设定附图8A所示的E长度,以使得即使如图9A中所示产生配合长度D也存在间隙C。此外,显影刮板44与显影壳体45在组装时如图9A中所示设置间隙A,把其与定位部45c与44c部的图9A中所示的间隙B的关系设定为A<B,由此设有斜面45c-2,以便在组装时即使成为A=0的场合,45c与44c也容易配合。
接下来就小螺钉与定位部的关系进行说明。
显影刮板在其纵长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处,由作为紧固部件的小螺钉将支承限制部的支承部件固定于显影壳体上。定位部45c在由小螺钉固定时具有被隐蔽的区域44c-1、45c-1(图8B)。该区域由小螺钉座面与44接触地紧固地比周围的面低一级的高度的面45c-1来构成。通过取为这种构成,小螺钉在44-c1区域处被紧固,可以正确地高精度地进行显影刮板44的固定。此外,通过具有45c-1,可以把45c与44c的配合长度(纵长方向)取为大于W所示的量。
〔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
接下来,对限制显影区域中的显影剂的往复运动区域的限制部件(以下,为了使其与显影剂层限制部件明确地区别而称为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示于图1A、1B、图2、图3。图1B是放大图1A的1-B的部分的图。
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具有限制显影剂飞翔的区域的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和支承该限制片91的限制片支承部件90。限制片91通过限制片支承部件90固定于作为显影剂层限制部件的显影刮板44上。如图1A和1B中所示,由显影刮板与显影套筒与感光鼓所形成的空间狭窄,在该空间中设置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有利于空间小型化,所以把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安装于显影刮板比安装于显影壳体要好。此外,显影壳体的上侧成为形成潜像用的光照射所使用的光路,如果把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安装于显影壳体,则妨碍光路。但是,通过把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安装于显影刮板,由于可以不妨碍显影壳体上侧的空间,所以是有利的。
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用例如绝缘性的挠性树脂片,是绝缘性或电浮动(electrically floating)的部件。
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限制鼓1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显影区域的一部分。在鼓上形成成为最大图像浓度的潜像后停止鼓1的旋转而进行显影动作时,在设置限制片91的场合,比起未设置限制片91的场合来,鼓1旋转方向上的调色剂附着范围减小。这样一来,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设在限制显影区域的一部分的位置上。限制片91接触于感光鼓1,并且设成不接触于承载于显影套筒上的显影剂。由于限制片91插入感光体与显影套筒的狭窄的间隙,所以其位置精度较重要。
通过将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的自由端插入显影区域内的感光鼓1移动方向上游侧,可以抑制仅在β图像(最大浓度图像)等的图像后端浓度变浓的偏浓这样的现象。该偏浓的现象,虽然在日本特开2005-10272号中也有描述,但是以下进行说明。
所谓偏浓指的是调色剂过多集中于图像后端部的现象。如果因显影偏压而在感光鼓与显影套筒之间形成振动电场,则在显影区域中,感光鼓和显影套筒因为是圆弧形状而在两者之间产生酒桶形电场。于是,因为附着于显影套筒表面上的调色剂沿着由电场所形成的电力线,在感光鼓与显影套筒之间往复运动,故该调色剂朝向从感光鼓与显影套筒的最接近点的外侧移动。在调色剂往复运动时,因为感光鼓旋转着,故调色剂向感光鼓的上游侧集中。即,如果施加交流偏压,则显影区域内的调色剂具有始终向显影区域外的上游侧移动的速度成分。因此而发生偏浓的现象。
假如,在飞翔显影剂限制片上设置电极而进行供电的构成成为在电极与显影套筒间作用强的静电力,显影声的增加随着飞翔显影剂限制片的振动的加大而加大,在与感光鼓的接触部或与显影套筒的接触部处容易发生高频振动。如果发生高频振动,则显影剂卷入到飞翔显影剂限制片的与感光鼓相对的面上,从而使得防止偏浓图像的效果减少,故不好。因此,像本实施例那样,做成为在飞翔显影剂限制片上未设电极、或者即使有电极也不供电,而成为电浮动的构成更好。
支承部件90由设在显影刮板44的支承部件的纵长两端部附近的定位小螺钉44j定位,两者的接触是以显影套筒40与显影刮板接触的一侧的面接触。再者,作为另一个实施例,不设置定位小螺钉44j而用未图示的夹具确定支承部件90的位置,用粘贴固定。在此情况下,如果使夹具的基准与显影壳体的基准位置(未图示)一致,则可以高精度地定位。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固定方法是用双面胶92,但是也可以使用粘接剂、小螺钉。但是,由于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相对于显影刮板的固定部与感光体接近,所以为了用粘接进行固定比用小螺钉进行固定更有利,其缘故是,当使小螺钉时,由于小螺钉的头部突出,从空间方面考虑是不利的,当小螺钉的头部与感光体接近时还会扰乱潜像。因为本来由显影刮板与感光体所形成的空间就狭窄,故在把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安装于显影刮板上的场合,用粘接进行固定比用小螺钉进行固定要好。
在使用双面胶带和粘接剂进行固定的场合,为了防止支承部件90的倾斜,必须将其粘贴在图1B中所表示的区域Y以内的范围内,以便避开在安装了显影辊40时显影刮板44的薄壁部(在本实施例中,是磷青铜制)开始弯曲位置。
此外,在安装感光鼓1时,通过使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接触于感光鼓1,即使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变形,支承部件90与限制片91也以角部夹住双面胶,为了防止前端位置成为不规则的情况,如图1B中所示,取为双面胶带宽度X1<支承部件平面部宽度X2,谋求前端位置的稳定化。
此外,如图1A、图2中所示,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通过抵接设在支承部件90上的高精度的面90f而被定位。使限制片前端(自由端侧)接触于感光鼓,在卸下感光鼓的状态下,是从假想感光鼓表面侵入1mm左右的位置关系。
由此,支承部件90与显影刮板44具有可得到高精度且稳定的位置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此外,支承部件90使用聚苯乙烯树脂,通过注射成形高精度地形成显影刮板44的贴靠面与定位小螺钉44j配合的孔,和支承限制片91的支承面90g。这是因为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的材料使用的是电绝缘性材料,以使得在显影刮板44上施加着显影偏压时,显影偏压不漏电到感光鼓1的缘故。
如图1A中所示,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安装成相对于与连接作为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的旋转中心与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套筒40的旋转中心的线(在图1A中作为感光鼓的切线示出)正交的线具有角度α。这是为了防止显影时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振动、产生噪音而选择最佳的角度。再者,角度α在前述正交的线(切线)处,相对于前述连接旋转中心间的线以感光鼓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线为基准,把旋转到显影套筒侧的方向取为正,把旋转到感光鼓侧的方向取为负。
在此,α=0°(正交的场合)的场合噪音最高,而且,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越薄则噪音越高。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而把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的厚度取为20μm~200μm,把角度α取为+1°~45°的范围,可以得到噪音降低的效果。虽然厚度越厚对减小噪音越有利,但是,其负面影响是给予感光鼓损伤的概率提高(表1)。因而,前述厚度在不划伤感光鼓的范围内选择,进而,为了使在制造时通过切断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而形成的飞边不接触感光鼓,而以使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的面中的飞边形成侧的面朝向显影辊一侧的状态粘贴该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而且上述角度是鉴于空间的制约及降低噪音来决定的。
表1
    厚度与噪音的关系
  厚度   薄的     →   厚的
  噪音     大     小
    角度与噪音的关系
  角度     +45°     →     0°
  噪音     小     →     大
再者,如果角度α成为负的方向(-α),则支承部件90过分接近感光鼓1,从空间方面考虑是不适当的。
作为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的支承部件的第1部分(第1面)的固定端部,通过安装于用于限制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层的刮板上,从而作为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的第2部分(第2面)的端部设在比连接像承载体的旋转中心与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中心的线更位于显影剂承载体(或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即图1A的纸面左侧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第1部分是支承部件90的向显影刮板上安装的安装部分,前述第2部分是支承部件90的支承限制片91的部分。
接下来用图2对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把显影刮板44安装于显影框体45上后,把显影辊40安装于显影框体45上。然后把支承部件90用双面胶带92粘贴在显影刮板44的限制部表面44S上,最后把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抵接到支承部件90的接触部90f地粘贴在支承面90g上。这样,即使在作业者以手工作业进行组装时,也可高精度地组装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具有可廉价地制造现影装置的效果。再者,在本例中,限制部使用的是作为金属板的、磷青铜板。
此外,作为另一个实施形态,也可以在把飞翔显影剂限制片91粘贴在支承部件90上后,把支承部件90用双面胶带粘贴在显影刮板44的限制部表面44S上。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限制片91与支承部件90单元化,可以容易进行限制片91与支承部件90的粘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限制片91的起皱纹或起伏,在把限制片91贴在支承部件90上时通过使支承部件90翘曲,在粘贴后使张力作用于限制片91。如果在把限制片91粘贴在支承部件90上的状态下把限制片91的自由端侧相对于支承部件90的基准高精度地切断,然后安装于显影刮板44的限制部表面44S上,则前端的位置精度高。此外,由于因为限制片91、支承部件90由树脂组成,其厚度很薄,故容易变形,所以在把支承部件90固定于刮板时,最好是不用小螺钉固定,而用双面胶等粘接。其原因是,如果用小螺钉固定,则在固定部分附近容易产生变形。像这样把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相对于显影刮板粘接来固定之,对于提高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在显影区域中的位置精度的提高是较理想的。
此外,图12中示出支承部件90的另一个实施例。虽然在把限制片91向支承部件90上粘贴时如上所述对限制片91施加张力,但是由于在限制片91的纵长端部附近处,未充分作用张力而有时发生皱纹或起伏,所以为了防止产生这些问题,最好是把支承部件90进一步构成以下的结构。
支承部件90的固定面具有固定于显影刮板的第1固定面90a、和与第1固定面90a有阶梯地固定于显影刮板上的第2固定面90b、以及作为连接第1固定面90a与第2固定面90b的固定面的斜面90c。在图12中,在第2固定面90b上所形成的孔是与定位部凸起44j配合的孔。
限制片91贴在支承部件90并被施加了张力后,支承部件90由与显影刮板44的表面面对的、第1固定面90a、斜面90c和第2固定面90b通过双面胶带安装于显影刮板44上。在支承部件90的两端部上所形成的第2固定面90b比第1固定面90a低一级地形成,第1固定面90a与第2固定面90b由斜面90c圆滑地连接。具体地说,第2固定面90b比第1固定面90a低0.2mm。换句话说,第1固定面90a比第2固定面90b突出。通过做成这种构成,在把双面胶贴在第1固定面90a、斜面90c、第2固定面90b上,把支承部件90与显影刮板的表面贴紧时,支承部件90的两端部翘曲成弓形,结果,在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91的端部上作用张力,可以防止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91的端部产生皱纹和起伏。也就是说,可以防止限制片91因其挠性且非常薄而产生皱纹和起伏。如果产生了这种皱纹和起伏,则限制片91接触于显影套筒而有时扰乱承载于显影套筒上的调色剂层。特别是,由于感光体与显影套筒的间隙窄到80μm,所以插入感光体与显影套筒之间的限制片91的位置精度很重要。在本实施例中,在图12中,在支承部件90的纵长方向上,支承部件总体的长度为225.4mm,第2固定面90b的长度为19.6mm,第2固定面90b的长度与斜面90c的长度之和为24.6mm。此外,在图12中支承部件90的h方向的宽度为4.7mm。也可以通过将第1固定面、斜面、第2固定面做成一个曲面,在把支承部件90粘贴于刮板上时使之弯曲。
再者,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是将支承部件90粘贴在刮板的限制部44S上,但也可以不是这样,而是将支承部件90粘贴在刮板的支承部件上。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显影剂承载体使用的是显影套筒,但是也可以不使显影套筒,而是使用具有金属芯与设在金属芯上的橡胶的显影辊。
另外,像承载体可以不使用感光体而是使用电介体,其形状不限于鼓状,也可以使用带状的像承载体。

Claims (22)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承载体、显影剂层限制部件及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
上述显影剂承载体与像承载体相对设置,用于承载承载显影剂,
在前述像承载体与前述显影剂承载体之间的对峙部处,在前述像承载体与前述显影剂承载体之间形成振动电场,使显影剂从前述显影剂承载体向前述像承载体飞翔,
上述显影剂层限制部件用于限制前述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层;
上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在前述对峙部处限制显影剂飞翔的区域,该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安装于前述显影剂层限制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显影剂层限制部件具有限制显影剂的层的限制部、和支承该限制部的限制部支承部件,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安装于前述限制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限制部是金属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与连接前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中心和前述像承载体的旋转中心的线正交的线具有规定角度地安装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是绝缘性或电浮动的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设置成接触于前述像承载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设置成与承载于前述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相分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具有限制显影剂飞翔的区域的片,在该片上施加了张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具有支承前述片的片支承部件,由前述片支承部件对该片施加张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支承部件具有固定于前述显影剂层限制部件上的第1固定面、和在前述支承部件的纵长方向上设在比前述第1固定面更位于外侧的位置的第2固定面,前述第1固定面比前述第2固定面突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通过粘接安装于前述显影剂层限制部件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显影剂层限制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于显影框体上,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通过粘接安装于前述显影剂层限制部件上。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具有限制显影剂飞翔的区域的片、和支承前述片的片支承部件,前述片支承部件安装于前述限制部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显影剂是非磁性单成分显影剂。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显影装置与前述像承载体一起设置于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的图像处理盒中。
16.一种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在像承载体与显影剂承载体之间的对峙部处限制显影剂飞翔的区域,包括:
限制显影剂飞翔的区域的片;
支承前述片的片支承部件,
该片支承部件具有:安装于限制前述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层的显影剂层限制部件上的第1部分、和在前述对峙部处设在前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由前述片支承部件支承的第2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和第2部分分别是前述片支承部件的两端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前述显影剂层限制部件具有限制显影剂的层的限制部、和支承该限制部的限制部支承部件,前述第1部分安装于前述限制部支承部件上。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是绝缘性或电浮动的部件。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前述显影剂是非磁性单成分显影剂。
21.一种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该显影装置包括与像承载体相对设置的、用于承载输送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限制前述显影剂承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层的显影剂层限制部件、以及收容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
在前述像承载体与前述显影剂承载体之间的对峙部处,在前述像承载体与前述显影剂承载体之间形成振动电场,使显影剂从前述显影剂承载体向前述像承载体飞翔而显影在前述像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像,该组装方法包括:
前述显影装置准备在前述对峙部处限制显影剂飞翔的区域的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的第1工序;
在前述显影剂承载体安装于前述显影剂容器上后,把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安装于前述显影剂层限制部件上的第2工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具有限制显影剂飞翔的区域的片、和支承前述片的片支承部件,
在前述第2工序之前有把前述片安装于前述片支承部件上的工序。
CNB2005100588705A 2004-03-31 2005-03-30 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27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4633 2004-03-31
JP104633/2004 2004-03-31
JP2005071278A JP4641439B2 (ja) 2004-03-31 2005-03-14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071278/2005 2005-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268A true CN1677268A (zh) 2005-10-05
CN100412712C CN100412712C (zh) 2008-08-20

Family

ID=3504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887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2712C (zh) 2004-03-31 2005-03-30 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24926B2 (zh)
JP (1) JP4641439B2 (zh)
CN (1) CN10041271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368A (zh) * 2016-01-07 2016-05-04 中山市达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硒鼓刮刀粘贴强度的工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7151B2 (ja) * 2005-11-17 2009-09-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19744B2 (ja) 2008-11-05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装置
JP5733373B2 (ja) * 2009-12-25 2015-06-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8314B2 (ja) 2009-12-25 2014-0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2379B2 (ja) * 2012-09-21 2016-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73205B2 (ja) * 2018-06-19 202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254615B2 (ja) * 2018-06-29 2023-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規制ブレードの取付方法、及び現像装置
EP3588195B1 (en) * 2018-06-29 2022-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attaching regulating blade and development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60571U (zh) * 1987-04-09 1988-10-20
JPH0611972A (ja) * 1992-06-29 1994-01-21 Konica Corp 現像装置
JPH06250509A (ja) * 1993-02-26 1994-09-09 Konica Corp 現像装置
KR960001929A (ko) * 1994-06-30 1996-01-26 김광호 전자 사진 현상 장치
JP3366968B2 (ja) 1994-07-08 2003-01-14 コニカ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H0895373A (ja) * 1994-09-22 1996-04-12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現像装置用制御電極部材および現像方法
JPH0895379A (ja) * 1994-09-27 1996-04-12 Fujitsu Ltd 現像装置及びこの現像装置を有する静電記録装置
CN1162774A (zh) * 1995-07-04 1997-10-22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静电潜像显影装置
JP3548429B2 (ja) 1998-08-13 2004-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201996A (ja) 2000-01-18 2001-07-2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310069B2 (ja) 2001-04-27 2009-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気シールを有する現像装置
JP2004029044A (ja) * 2001-05-31 2004-01-29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05530A (ja) * 2001-06-22 2003-01-08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771918B2 (en) * 2001-09-21 2004-08-03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4109438A (ja) 2002-09-18 2004-04-08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415230B2 (en) 2003-06-17 2008-08-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featuring an insulating or electrically floating jumping developer regulation memb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368A (zh) * 2016-01-07 2016-05-04 中山市达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硒鼓刮刀粘贴强度的工艺方法
CN105549368B (zh) * 2016-01-07 2018-05-01 中山市达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硒鼓刮刀粘贴强度的工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16423A (ja) 2005-11-10
CN100412712C (zh) 2008-08-20
US7224926B2 (en) 2007-05-29
US20050220501A1 (en) 2005-10-06
JP4641439B2 (ja) 201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7268A (zh) 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278196C (zh) 处理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258865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装置
CN1208698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940775A (zh) 处理盒、成像装置、在装置主体上安装拆卸处理盒的方法
CN101075110A (zh) 显影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67407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6865357B2 (en)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transmitting drive to processing means and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same
CN1760769A (zh)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295717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35221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EP295558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14473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837988A (zh) 显影装置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40033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emperature detection
JP2009047911A (ja) 帯電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73083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56877B2 (ja) 除電装置
CN18549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1334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73084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482392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150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85889A (ja) 現像剤規制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975594A (zh)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