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6898A - 用于机动车辆的模制嵌条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的模制嵌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66898A CN1666898A CNA2005100536448A CN200510053644A CN1666898A CN 1666898 A CN1666898 A CN 1666898A CN A2005100536448 A CNA2005100536448 A CN A2005100536448A CN 200510053644 A CN200510053644 A CN 200510053644A CN 1666898 A CN1666898 A CN 16668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edge
- vibrationproof
- filler rod
- rod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5—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seali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pa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模制嵌条结构包括:嵌条主体,所述嵌条主体包括可弹性变形的防振缘,所述防振缘整体形成在所述嵌条主体的内表面上;可连在所述嵌条主体末端的端盖,所述端盖包括插入部分;防振缘脱离空间,提供在所述嵌条主体内以便不干扰所述端盖的所述插入部分,用于当所述防振缘变形时,允许至少部分所述防振缘进入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以及变形导向表面,在所述插入部分插入端附近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形成在所述端盖上,以便当所述插入部分插入所述嵌条主体时,弹性变形所述防振缘而进入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模制嵌条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模制嵌条末端结构,其中端盖固定在模制嵌条末端上。
背景技术
图9-11示出了固定在机动车辆门上的常规窗口模制嵌条(窗口压带)实例。如图9中所示,前侧门50和后侧门51分别沿着其下窗沿配备窗口模制嵌条52和窗口模制嵌条53。图10示出了这些窗口模制嵌条52和53各自的横剖视图。每个侧门50和51的外车门面板沿着门的下窗沿具有凸缘部分(折边,上缘)55,而每个窗口模制嵌条52和53的嵌条主体56具有包围凸缘部分55的C形横截面(槽横截面)。为了提高嵌条主体56末端的外观和用于安全而覆盖嵌条主体末端的尖边,端盖60装配在嵌条主体56的末端内。都与车窗(窗玻璃)外表面进行接触的两个密封条57与嵌条主体56整体形成在一起,以便从嵌条主体56的内壁部分(面向车辆内侧的部分)56a向车窗突出,同时可弹性变形的防振缘58与嵌条主体56整体形成在一起,以便伸出位于车辆外侧的装饰壁部分56b的内表面。防振缘58与凸缘部分55压力接触以防嵌条主体56向车辆内侧(如图10中所示的左侧)倾斜(歪斜)。在日本实用新型专利JP2591409中公开了包括上述防振缘的这类嵌条主体。
在端盖60插入嵌条主体56相应端的方向上,使防振缘58设置在与端盖60相同的位置上。因此,在嵌条主体56的相应端上,去掉防振缘58的相应端(要去掉的端部A’),以便如图11中所示,相应于端盖60插入部分60a的长度A,以防端盖60和防振缘58相互干扰。然而,从嵌条主体56切掉防振缘58的上述部分麻烦且耗时。
为了防止端盖60和防振缘58相互干扰,可以想到减少防振缘58的伸出量。然而,如果减少防振缘58的伸出量,则可以退化防振缘58保持窗口模制嵌条稳定的原始功能。也可以想到,通过在端盖60的插入方向上切掉插入部分60a的整个部分,给端盖60配备用于防振缘58的间隙凹口,否则这将干扰防振缘58。然而,如果端盖60配备这样的间隙凹口,则端盖60的整个插入部分60a的壁厚变小,从而难以确保端盖60的足够强度,或者插入部分60a的尺寸可以增加与间隙凹口变形量一致的量,这可以损坏窗口模制嵌条的外观。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已经设计出本发明,并且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改进模制嵌条结构,这种改进模制嵌条结构在生产率、使用防振缘的稳定性、把端盖装配在模制嵌条末端内的可使用性、以及装饰设计方面优于常规模制嵌条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模制嵌条结构,包括:可连在车门面板上沿的嵌条主体,所述嵌条主体包括可弹性变形的防振缘,所述防振缘整体形成在所述嵌条主体的内表面上,以便能与所述车门面板弹性接触;可连在所述嵌条主体末端的端盖,所述端盖包括插入部分,所述插入部分从所述嵌条主体的所述末端插入所述嵌条主体;防振缘脱离空间,设置在所述嵌条主体内以便不干扰所述端盖的所述插入部分,用于当所述防振缘变形时,允许至少部分所述防振缘进入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以及变形导向表面,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形成在所述端盖上所述插入部分插入端附近,以便当所述插入部分插入所述嵌条主体时,按照所述插入部分进入所述嵌条主体内的移动,使所述防振缘弹性变形而进入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
对于所述端盖的插入部分而言,理想的是还包括支撑表面,用于使被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变形的所述防振缘保持在变形状态。
对于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和所述支撑表面而言,理想的是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对齐,在所述端盖的所述插入部分的所述插入端上,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形成为具有倾斜表面的切口部分,以便所述倾斜表面在所述插入端上断开。
对于所述变形导向表面而言,理想的是形成为凹口,所述凹口的的半径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从所述插入端到所述插入部分的相对端增加。
对于所述嵌条主体而言,理想的是包括至少一个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所述车门面板的车窗进行接触。
对于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而言,理想的是紧接提供在所述防振缘之上。
对于形成所述变形导向表面的凹口的深度而言,理想的是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从所述插入端朝所述插入部分的相对端减少。
对于所述防振缘而言,理想的是在所述插入部分完全插入所述嵌条主体的情形下,保持与所述支撑表面弹性接触。
在实施例中,用于机动车辆的模制嵌条结构包括嵌条主体和具有插入部分的端盖,所述插入部分从所述嵌条主体的末端插入所述嵌条主体,其中所述嵌条主体包括:可弹性变形的防振缘,所述防振缘伸出所述嵌条主体的内表面,以便能与车门面板弹性接触;以及防振缘脱离空间,提供在所述嵌条主体内以便不干扰所述端盖的所述插入部分,用于当所述防振缘变形时,允许至少部分所述防振缘进入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并且其中所述端盖包括:末端防护部分,所述插入部分伸出所述末端防护部分,在所述插入部分完全插入所述嵌条主体的情形下,所述末端防护部分覆盖所述嵌条主体的所述末端;以及变形导向表面,在所述端盖插入所述嵌条主体的方向上,在所述插入部分插入端附近,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形成在所述插入部分上,以便当所述插入部分插入所述嵌条主体时,按照所述插入部分进入所述嵌条主体内的移动,弹性变形所述防振缘而进入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
根据本发明,在嵌条主体的插入端附近,没有必须要去掉的嵌条主体部分,端盖装配在其上,因为当端盖装配在嵌条主体的插入端时,防振缘按照端盖进入嵌条主体插入端的移动而退却。这提高了生产率,而没有降低把端盖插入嵌条主体相应端的可使用性。另外,没有减少嵌条主体的稳定性,因为可以获得足够的防振缘伸出量,而没有由端盖强加的限定。而且,端盖的形状具有弹性程度,因为端盖不必配备用于防振缘的间隙凹口或类似物。而且,通过使防振缘与端盖接触,可以使端盖保持在嵌条主体的相应端上,因此在功能性方面也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嵌条主体端部的透视图,其用作依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辆模制嵌条结构实施例的部件;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嵌条主体端面的前视图;
图3是端盖的透视图,其用作依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辆模制嵌条结构实施例的部件,其中端盖装在图1中所示的嵌条主体端部内;
图4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图3中所示端盖的透视图;
图5是图3和4中所示的端盖的侧视图;
图6是沿着图5中所示的VI-VI线的横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5中所示的VII-VII线的横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5中所示的VIII-VIII线的横剖视图;
图9是轿车车身左侧部分的透视图,表示固定在车箱侧门上的常规窗口模制嵌条;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每个常规窗口模制嵌条的横剖视图;以及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每个常规窗口模制嵌条端部的分解透视图,表示端部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中论述依据本发明的模制嵌条结构实施例,本实施例应用于类似于图9中所示的窗口模制嵌条。注意,将参考本窗口模制嵌条实施例固定在其上的机动车辆外车门面板,注解下列描述中的措词如“向上”、“向下”、“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
图1和2表示嵌条主体10的横截面形状,嵌条主体10用作窗口模制嵌条的部件。嵌条主体10由金属基板10f和覆盖金属基板10f的合成树脂或橡胶套构成,金属基板10f通过辊轧成形而定形。嵌条主体10具有大体C形横截面(槽横截面),并且配备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和第二装饰平面部分(上装饰平面部分)10b,它们两个都定位成在不同方向上面向车辆外侧,并且还配备内壁部分10c和底部开口10d,内壁部分10c定位成面向车辆内侧,而底部开口10d形成在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相对于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的相对侧面上的位置。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和第二装饰平面部分(上装饰平面部分)10b之间的边界逐渐弯曲,以便使边界的外表面形成为平滑曲面。嵌条主体10在其下缘的内壁部分10c上配备密封条13,并且在其上缘的内壁部分10c上进一步配备水封缘(密封条)14,水封缘14在其横向上(即,在朝向车辆内侧的方向上)比密封条13短。水封缘14定形为在大体平行于密封条13的方向上从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向车辆内侧突出。密封条13和水封缘14各自与嵌条主体10的套形成为整体,并且具有弹性。密封条13在朝向水封缘14的方向上能弹性变形,以便当与相关车窗弹性接触时显出封水性能。
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在其与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相对的边缘(下缘)上配备内凸缘部分10e,形成内凸缘部分10e以便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的一部分在其下缘附近向内弯曲。内凸缘部分10e大体平行于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并且设置在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与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的相对边缘(即,下缘)上的位置。辅助防振缘16从内凸缘部分10e向下倾斜突出。在内壁部分10c下端附近,内壁部分10c在其内表面上配备导向肋17,导向肋17向嵌条主体10内侧突出。导向肋17在沿着嵌条主体10纵向的任何位置上具有均匀的横截面形状。
在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和内凸缘部分10e之间的嵌条主体10大体中间部分上的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的内表面上,嵌条主体10配备有防振缘15,防振缘15在大体向内壁部分10c接近的方向上突出。防振缘15在大体平行于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的方向上突出,并且具有轻微弯曲的横截面形状,以便使防振缘15的下表面具有凸面。防振缘15具有弹性,当防振缘15处于自由状态时,在防振缘15的顶端和内壁部分10c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D1(参见图2)。嵌条主体10在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和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的内侧上设置防振缘脱离空间P1,用于当防振缘15弹性变形时允许至少部分防振缘15进入防振缘脱离空间P1。
当嵌条主体10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外车门面板20(其对应于图9中所示的每个外车门面板50和51)上时,通过使凸缘部分21穿过嵌条主体10的底部开口10d而插入嵌条主体10,嵌条主体10固定到外车门面板20的凸缘部分(折边,上缘)21(其对应于图10中所示的凸缘部分55)上。在嵌条主体10固定到凸缘部分21的情形下,凸缘部分21在其上端附近的内表面(如图2中观察到的左侧表面)与内壁部分10c接触,同时紧接在凸缘部分21之下的外车门面板20外表面与内凸缘部分10e接触(经由辅助防振缘16),从而在相对于图2的横向上相对凸缘部分21固定嵌条主体10的位置。另外,通过内凸缘部分10e与前述直接在凸缘部分21之下的外车门面板20外表面的接合和导向肋17与凸缘部分21的接合,在相对于图2的垂直方向上相对凸缘部分21固定嵌条主体10的位置。凸缘部分21在其上端附近的厚度D2大于防振缘15的顶端和内壁部分10c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D1,因此,防振缘15弹性变形以便按照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方式向防振缘脱离空间P1上升。防振缘15按照这种方式变形时的弹性使防振缘15压在凸缘部分21上,以便嵌条主体10相对凸缘部分21的位置变得稳定,从而防止嵌条主体10相对凸缘部分21嘎嘎作响和翘起。
在把嵌条主体10安装在外车门面板20上之前,图3-8中所示的端盖30固定在嵌条主体10的相应端上。在图6和7中,它们各自表示端盖30的横剖视图,嵌条主体10由虚拟线(单点划线或双点划线)表示。端盖30配备末端防护部分31和插入部分(32和33),插入部分伸出末端导向平面31。端盖30的插入部分包括主插入部分32和副插入部分33。
主插入部分32配备第一平面部分34、第二平面部分35和钩状部分36,钩状部分36伸出第一平面部分34的上端。如图6和7中所示,第一平面部分34和第二平面部分35大致彼此平行,并且在第一平面部分34和第二平面部分35之间形成阶梯部分,以便第二平面部分35定位成比第一平面部分34更靠近车辆内侧。在第一平面部分34的侧表面上为其配备平粘合表面34a,平粘合表面34a沿着嵌条主体10的内壁部分10c延伸。在粘合表面34a和前述阶梯部分之间并且紧接在粘合表面34a之下为第一平面部分34配备导向槽34b,嵌条主体10的导向肋17可滑动地接合在导向槽34b内。在第二平面部分35邻近导向槽34b的上端为其设置有上表面35a。在导向肋17接合在导向槽34b内的情形下,上表面35a与内壁部分10c的底端可滑动地接合。钩状部分36形成在端盖30上,就好像第一平面部分34的上端部在与第二平面部分35相对的方向上朝车辆外侧折叠。定形钩状部分36以便使其外表面定位成沿着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的内表面和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邻近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的部分内表面(参见图6和7)。也就是,在端盖30装配在嵌条主体10内的情形下,主插入部分32能沿着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和内壁部分10c的内表面相对嵌条主体10在其纵向上可滑动地移动。
副插入部分33具有与由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内凸缘部分10e和防振缘15包围的空间大致相应的横截面形状。副插入部分33与内凸缘部分10e的内表面和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邻近内凸缘部分10e的部分内表面可滑动地接合(参见图6)。因此,类似于主插入部分32,在端盖30装配在嵌条主体10内的情形下,副插入部分33能相对嵌条主体10在其纵向上可滑动地移动。
在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内表面分别与主插入部分32和副插入部分33可滑动地接合的上下区域之间,防振缘15伸出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内表面的中间部分。换句话说,嵌条主体10的内表面除了其前述中间部分之外,都用作支撑表面区域,用于导向端盖30的主插入部分32和副插入部分33,使它们在嵌条主体10上能沿其纵向滑动。
如图6中所示,端盖30的第一平面部分34的壁厚D3确定为大于防振缘15顶端和内壁部分10c内表面之间的间隙D1。因此,按照上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把主插入部分32插入嵌条主体10,使防振缘15在其顶端附近的部分位于由端盖30第一平面部分34的壁厚D3确定的位置上,如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与防振缘15顶端位置对应的位置上,并且在第一平面部分34的插入端(如图5中所示的右端)附近的内表面上,为第一平面部分34配备变形导向表面38(参见图3,5,6和7)。在平粘合表面34a相对表面上的第一平面部分34外表面上,为第一平面部分34配备面向防振缘15的平支撑表面34c。变形导向表面38在第一平面部分34插入端附近的支撑表面34c上形成为切口部分。更明确地,变形导向表面38形成为凹口(倾斜表面),其形状为沿着插入方向切成两半的大致半截锥形内表面,其半径在从第一平面部分34插入端朝末端防护部分31(如图5中所示的朝向左侧)的方向上增加。因此,形成变形导向表面38的凹口深度在从第一平面部分34插入端朝末端防护部分31的方向上减少,并且在远离第一平面部分34纵向延伸的中心线S(参见图5)的垂直相对方向上也减少。在钩状部分36内表面和第一平面部分34之间,为端盖30配备形成防振缘脱离空间P2的凹进部分。防振缘脱离空间P2占据部分防振缘脱离空间P1。
将在下文中描述把端盖30固定在嵌条主体10上的过程。如果在嵌条主体10的导向肋17和端盖30的导向槽34b在端盖30插入嵌条主体10的方向上对齐的情形下,端盖30的第一平面部分34和钩状部分36的插入端都定位成面向嵌条主体10的相应端面,则在端盖30插入嵌条主体10的方向上,第一平面部分34的粘合表面34a与内壁部分10c的内表面对齐,同时钩状部分36的外表面与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和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的内表面对齐。在端盖30插入嵌条主体10相应末端之前的阶段,如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防振缘15处于自由状态,其中在端盖30插入嵌条主体10的方向上,防振缘15的顶端与形成变形导向表面38的凹口对齐。如图3-5中所示,第二平面部分35伸出末端防护部分31的量大于第一平面部分34伸出末端防护部分31的量,因此,在第一平面部分34的插入端和嵌条主体10的相应接收端适当对齐并且向右定位成彼此紧靠的情形下,内壁部分10c的下端和第二平面部分35的上表面35a已经彼此接触。然而,在第一平面部分34的插入端和嵌条主体10的相应接收端适当对齐并且向右定位成彼此紧靠的情形下,副插入部分33还没有插入嵌条主体10,因为如图3和5中所示,副插入部分33伸出末端防护部分31的量小于第一平面部分34伸出末端防护部分31的量。
由于这种情形,把端盖30装配在嵌条主体10的相应端达到一定程度,使得第一平面部分34的粘合表面34a、第二平面部分35的上表面35a和钩状部分36的外表面分别在嵌条主体10的上述相关内表面上滑动,同时防振缘15的顶端与变形导向表面38进行接触。使变形导向表面38定形而产生分力,以便根据在端盖30插入嵌条主体10的方向上而施加在端盖30上的外力,防振缘15朝防振缘脱离空间P1和P2移动。因此,当由变形导向表面38进行导向时,防振缘15进入防振缘脱离空间P1和P2,同时弹性变形以便逐渐上升。防振缘15的这个变形状态由图6和7中的单点划线表示。部分防振缘15穿过变形导向表面38并随后退出变形导向表面38的凹口,此后与第一平面部分34的支撑表面34c压力接触,以便使防振缘15保持变形。因此,第一平面部分34通过防振缘15的弹性压住内壁部分10c,从而变形。
把端盖30进一步插入嵌条主体10的相应端超过一定程度,使得副插入部分33进入嵌条主体10,副插入部分33比主插入部分32具有更小的伸出末端防护部分31的量。在图6中清楚地图示了副插入部分33相对嵌条主体10的插入位置;副插入部分33的外表面在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位于防振缘15之下的部分(下部)的内表面和内凸缘部分10e的内表面上滑动。副插入部分33和嵌条主体10之间的滑动区域(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下部和内凸缘部分10e的上述内表面),定位成大致面向主插入部分32和嵌条主体10之间的滑动区域(内壁部分10c、第二装饰平面部分10b和第一装饰平面部分10a上部的内表面)。因此,副插入部分33插入嵌条主体10之后,精确固定端盖30相对嵌条主体10在垂直和横向方向上的位置。换句话说,嵌条主体10在其纵向上对端盖30的容许插入角度(端盖30相对嵌条主体10在其纵向上的容许倾斜角度),通过在端盖30插入嵌条主体10的操作结束时,设定端盖30相对嵌条主体10在垂直和横向方向上的精确定位的定时而增加,这有利于端盖30插入嵌条主体10。
端盖30插入嵌条主体10达到某一点,在该点上末端防护部分31与嵌条主体10的相应端面进行接触。在端盖30插入嵌条主体10的相应端之前,用粘合剂涂覆端盖30第一平面部分34的粘合表面34a,以防完全插入嵌条主体10的端盖30沿着嵌条主体10的纵向脱离。粘合剂可以施加在端盖30的任何其他部分上,或者通过与使用粘合剂不同的另一方法,可以防止端盖30脱离嵌条主体10。
根据上面描述可以理解,依据本模制嵌条结构的实施例,防振缘15不干扰端盖30插入嵌条主体10,因为端盖30配备变形导向表面38,变形导向表面38把防振缘15引到防振缘脱离空间P1和P2,同时根据在端盖30插入嵌条主体10的方向上而施加在端盖30上的外力,使防振缘15逐渐变形。因此,在嵌条主体10的相应端上,没有必须去掉部分防振缘15。而且,防振缘15通过充分程度的压力与外车门面板20的凸缘部分21进行压力接触,因为不必减少防振缘15的突出量来防止防振缘15干扰端盖30,尤其是其第一平面部分34。而且,防止了端盖30相对嵌条主体10嘎嘎作响和翘起,因为由变形导向表面38弹性变形的防振缘15不但把凸缘部分21而且把第一平面部分34压在内壁部分10c上。因此,本模制嵌条结构的实施例在生产率方面有利,因为不必为防振缘15而专门制造或加工嵌条主体10,并且还在功能性方面有利,因为防振缘15也用作支撑端盖30而保持稳定的设备。
本发明不只是局限于模制嵌条结构的上述实施例。尽管模制嵌条结构的上述实施例是应用本发明的模制嵌条结构实例,但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类型的模制嵌条结构。
尽管端盖30的上述实施例配备了形成防振缘脱离空间P2的凹进部分,但如果定形端盖以便不配备任何钩状部分,如钩状部分36,端盖不必配备这样的防振缘脱离空间。也就是,对于依据本发明的模制嵌条结构来说最小必要条件是,当它变形时,在嵌条主体内获得能容纳防振缘的容纳空间,因此,当它变形时,这种用于容纳防振缘的容纳空间是否形成在端盖上是次要主题。在模制嵌条结构的上述实施例中,因为预先获得防振缘脱离空间P1,其在防振缘15弹性变形并同时与嵌条主体10内的凸缘部分21压力接触的预期中而形成,不必专门定形或加工嵌条主体10来满足防振缘15的变形动作,防振缘15的变形动作由变形导向表面38引起。
可以在本文中描述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进行显而易见的改变,这样的修改位于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本质和范围内。表明本文中包括的所有内容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模制嵌条结构,包括:
可连在车门面板上沿的嵌条主体,所述嵌条主体包括可弹性变形的防振缘,所述防振缘整体形成在所述嵌条主体的内表面上,以便能与所述车门面板弹性接触;
可连在所述嵌条主体末端的端盖,所述端盖包括插入部分,所述插入部分从所述嵌条主体的所述末端插入所述嵌条主体;
防振缘脱离空间,设置在所述嵌条主体内以便不干扰所述端盖的所述插入部分,用于当所述防振缘变形时,允许至少部分所述防振缘进入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以及
变形导向表面,形成在所述端盖上所述插入部分插入端附近,以便当所述插入部分插入所述嵌条主体时,按照所述插入部分进入所述嵌条主体内的移动,使所述防振缘弹性变形而进入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嵌条结构,其中所述端盖的所述插入部分还包括支撑表面,用于使被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变形的所述防振缘保持在变形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制嵌条结构,其中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和所述支撑表面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对齐,在所述端盖的所述插入部分的所述插入端上,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形成为具有倾斜表面的切口部分,以便所述倾斜表面在所述插入端上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制嵌条结构,其中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形成为凹口,所述凹口的形状为沿着所述插入方向切成两半的大致半截锥形内表面,所述半截锥形的半径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从所述插入端朝所述插入部分的相对端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嵌条结构,其中所述嵌条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所述车门面板的车窗进行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嵌条结构,其中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紧接地设置在所述防振缘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制嵌条结构,其中形成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凹口的深度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从所述插入端朝所述插入部分的相对端减少。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制嵌条结构,其中在所述插入部分完全插入所述嵌条主体的情形下,所述防振缘保持与所述支撑表面弹性接触。
9、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模制嵌条结构,包括嵌条主体和具有插入部分的端盖,所述插入部分从所述嵌条主体的末端插入所述嵌条主体,
其中所述嵌条主体包括:
可弹性变形的防振缘,所述防振缘从所述嵌条主体的内表面伸出,以便与车门面板弹性地接触;以及
防振缘脱离空间,设置在所述嵌条主体内以便不干扰所述端盖的所述插入部分,用于当所述防振缘变形时,允许至少部分所述防振缘进入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以及
其中所述端盖包括:
末端防护部分,所述插入部分从所述末端防护部分伸出,在所述插入部分完全插入所述嵌条主体的情形下,所述末端防护部分覆盖所述嵌条主体的所述末端;以及
变形导向表面,在所述端盖插入所述嵌条主体的方向上,在所述插入部分插入端附近,所述变形导向表面形成在所述插入部分上,以便当所述插入部分插入所述嵌条主体时,按照所述插入部分进入所述嵌条主体内的移动,使所述防振缘弹性变形而进入所述防振缘脱离空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067025A JP4272564B2 (ja) | 2004-03-10 | 2004-03-10 | モールディング構造 |
JP200467025 | 2004-03-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66898A true CN1666898A (zh) | 2005-09-14 |
CN100450809C CN100450809C (zh) | 2009-01-14 |
Family
ID=34918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5364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0809C (zh) | 2004-03-10 | 2005-03-09 | 用于机动车辆的模制嵌条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58185B2 (zh) |
JP (1) | JP4272564B2 (zh) |
CN (1) | CN100450809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2796A (zh) * | 2011-02-14 | 2012-08-15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模制件 |
CN102700386A (zh) * | 2012-05-04 | 2012-10-03 | 宁波东海敏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装饰密封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084794A (zh) * | 2011-11-04 | 2013-05-08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门的立柱框架的加工方法 |
CN103112405A (zh) * | 2011-09-26 | 2013-05-22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用模制件和附连模制件端盖的方法 |
CN103260922A (zh) * | 2010-12-06 | 2013-08-21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车门用嵌条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01727B2 (en) * | 2007-07-24 | 2011-08-23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Sealing molding with insert for forming closeout surface |
JP5221190B2 (ja) * | 2008-04-07 | 2013-06-26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モール |
JP5221189B2 (ja) * | 2008-04-07 | 2013-06-26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モール |
US20100313487A1 (en) * | 2009-06-16 | 2010-12-16 | Ellis Peter J | Applique with integrated end cap and window molding |
US8286389B2 (en) * | 2010-01-07 | 2012-10-1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lange weatherstrip attachment |
US8266841B2 (en) * | 2010-03-10 | 2012-09-1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 Weatherstrip system for automotive vehicle door |
DE102011014540A1 (de) * | 2011-03-19 | 2012-09-20 | Audi Ag | Profildichtung mit Zierleiste für ein Fahrzeug |
US8572897B2 (en) * | 2011-09-14 | 2013-11-0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Weatherstrip cinch clip |
US20130093141A1 (en) * | 2011-09-29 | 2013-04-18 | Hutchinson Sealing Systems | Weather Strip Seal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
JP5965718B2 (ja) * | 2012-05-10 | 2016-08-10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ドア用ベルトモール |
ES2693513T3 (es) * | 2012-08-01 | 2018-12-12 | Henniges Automotive Sealing Systems North America, Inc. | Tapa de extremo doble para un conjunto de sello |
DE102016001243A1 (de) * | 2016-02-04 | 2017-08-10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 Fahrzeugtür |
JP6847638B2 (ja) * | 2016-11-21 | 2021-03-24 |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
JP7406515B2 (ja) * | 2021-02-04 | 2023-12-27 |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 ベルトモ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20220142066A (ko) * | 2021-04-14 | 2022-10-2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도어의 아웃벨트용 엔드 커버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어의 아웃벨트와 글래스런의 체결구조 |
CN113619368B (zh) * | 2021-07-14 | 2022-09-06 | 台玻悦达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异形件的汽车玻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68430B1 (fr) * | 1990-10-25 | 1993-02-05 | Hutchinson | Embout de piece profilee telle qu'un joint lecheur pour vitre coulissant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JP2591409Y2 (ja) * | 1991-05-28 | 1999-03-03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
JPH0528720A (ja) | 1991-07-25 | 1993-02-05 | Fujitsu Ten Ltd | 再生装置 |
JPH06320947A (ja) * | 1992-05-19 | 1994-11-22 | Mazd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ウェザストリップ取付構造 |
GB2285471B (en) * | 1994-01-11 | 1997-02-12 | Draftex Ind Ltd | Sealing or guiding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JPH07304402A (ja) * | 1994-05-13 | 1995-11-21 | Kanto Auto Works Ltd | 自動車用モール |
CN1071642C (zh) * | 1995-08-25 | 2001-09-26 | 德拉夫特克斯工业有限公司 | 密封和导向条带 |
JP3412490B2 (ja) * | 1997-12-11 | 2003-06-03 |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 ドアベルトモール取付け構造 |
JP3739572B2 (ja) * | 1998-07-10 | 2006-01-25 | 鬼怒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取付け構造 |
JP3635985B2 (ja) * | 1999-05-24 | 2005-04-06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自動車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
JP4037191B2 (ja) * | 2002-07-04 | 2008-01-23 | ポップリベット・ファスナー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ドアのサッシュモール用クリップ |
JP4298545B2 (ja) * | 2004-02-26 | 2009-07-22 |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センターピラー部下端部の組付構造 |
WO2006038307A1 (ja) * | 2004-10-01 | 2006-04-13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モールエンドキャップ |
-
2004
- 2004-03-10 JP JP2004067025A patent/JP427256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3-09 CN CNB2005100536448A patent/CN10045080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3-10 US US11/076,519 patent/US7458185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0922A (zh) * | 2010-12-06 | 2013-08-21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车门用嵌条 |
CN103260922B (zh) * | 2010-12-06 | 2015-09-16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车门用嵌条 |
CN102632796A (zh) * | 2011-02-14 | 2012-08-15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模制件 |
US8758872B2 (en) | 2011-02-14 | 2014-06-24 | Shiroki Corporation | Edge protector |
CN103112405A (zh) * | 2011-09-26 | 2013-05-22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用模制件和附连模制件端盖的方法 |
CN103112405B (zh) * | 2011-09-26 | 2015-05-27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用模制件和附连模制件端盖的方法 |
CN103084794A (zh) * | 2011-11-04 | 2013-05-08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门的立柱框架的加工方法 |
CN103084794B (zh) * | 2011-11-04 | 2017-06-09 |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门的立柱框架的加工方法 |
CN102700386A (zh) * | 2012-05-04 | 2012-10-03 | 宁波东海敏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装饰密封条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272564B2 (ja) | 2009-06-03 |
JP2005254905A (ja) | 2005-09-22 |
US20050198908A1 (en) | 2005-09-15 |
US7458185B2 (en) | 2008-12-02 |
CN100450809C (zh) | 2009-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66898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模制嵌条结构 | |
US11267325B2 (en) | Encapsulation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glass | |
CN103009974B (zh) | 玻璃滑槽 | |
US10583726B2 (en) | Glass run for automobile door | |
US4089134A (en) | Window guide mechanism for a tight air seal of a vehicle window assembly | |
CN204037480U (zh) | 车辆内装部件 | |
CN1729113A (zh) | 特别是用于密封汽车窗玻璃的密封装置 | |
CN104512231A (zh) | 机动车玻璃滑槽 | |
JP6500232B2 (ja) |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の保持構造 | |
US10195928B2 (en) | Quarter window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assembly | |
JP2017159845A (ja) | ガラスラン | |
CN102574312A (zh) | 模具结构和保险杠 | |
CN108790749B (zh) | 一种车窗结构及汽车 | |
CN1077971C (zh) | 车灯 | |
CN207106125U (zh) | 一种用于汽车车门上的外水切 | |
CN112622589A (zh) | 用于封闭车辆车身中的开口的盖 | |
CN204136739U (zh) | 汽车驾驶室三角面板固定结构 | |
JP2016068570A (ja) |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 |
JP6331927B2 (ja) | サイドバイザーの取付構造 | |
JP6100670B2 (ja) | 自動車用ドアトリム | |
CN113752961A (zh) | 一种带有装饰件的车窗总成 | |
CN201329789Y (zh) | 汽车天窗玻璃总成 | |
CN201320951Y (zh) | 汽车用窗门外装饰条 | |
CN220909406U (zh) | 一种把手底座及具有其的把手总成 | |
US20050081451A1 (en) | Panel sealing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