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6210A - 细胞培养系统、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以及细胞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细胞培养系统、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以及细胞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6210A
CN1656210A CNA038118815A CN03811881A CN1656210A CN 1656210 A CN1656210 A CN 1656210A CN A038118815 A CNA038118815 A CN A038118815A CN 03811881 A CN03811881 A CN 03811881A CN 1656210 A CN1656210 A CN 1656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container
information
cell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18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6193C (zh
Inventor
日比野浩树
片山信
入江洋之
井上晃
水野均
袴塚康治
斋藤良治
小柳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56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6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61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61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细胞培养系统,该细胞培养系统对从患者处收集的特定细胞进行培养并把培养细胞应用到最初的患者身上,其总是能够正确并简单地管理培养细胞和该细胞的提供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能够快速地对培养细胞和患者进行核对。将含有干细胞的细胞装在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入容器中运入细胞培养系统(20)中;把运入的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培养容器中并在其中对细胞进行培养;将培养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出容器中来运出这些细胞;每次把细胞转移到另一容器时,用条码读取器(31)输入贴于转移前后的容器上的ID号码。然后将输入的ID号码彼此关联地储存在管理服务器(40)中配备的数据库中。

Description

细胞培养系统、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以及细胞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培养系统,该细胞培养系统用于对从患者处收集的特定细胞进行培养并把培养后的细胞提供给最初的患者。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骨癌切除或外伤造成的骨骼缺失,通过在骨骼缺失区域中填充骨填料来修复骨骼。然而,在骨骼逐渐脆弱的情况下,如骨质疏松症,或者在骨骼缺失区域非常大的情况下,很难采用上述方法解决该问题。
因此,近年来,假设了一种新的尝试,即所谓从患者处收集骨髓,并将收集到的骨髓中所包含的间叶干细胞人为地培养为充分生长的成纤维细胞,然后将成纤维细胞重新用于患者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成纤维细胞是从患者自身的骨髓中得到,然后再被用于同一患者身上,所以可以激活骨骼形成而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例如,参见以下文献)。吉川,“来自骨髓间叶细胞的培养骨和培养皮肤——利用骨髓间叶细胞的再生治疗”,Bioindustry,CMC Publishing,2001,Vol 18,No 7,46-53页。
然而,在试图完成上述尝试时,在培养出充分生长的成纤维细胞前,必须进行无数的培养步骤和进行无数的检查。另外,因为在该整个过程中不能使用同一个容器,所以每一步需要使用特定的容器。因此,在转到下一个步骤时,必须把培养细胞转移到适合下一个步骤使用的容器中。
另一方面,显然必须将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重新用于提供形成上述成纤维细胞的根源的骨髓的患者身上。
因此,必须认真监控整个过程,这样在各步骤间转移过程中,即使培养细胞被转移到其他容器中,也能够确定哪些培养细胞属于哪一个患者。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些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胞培养系统和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该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不但能够准确轻松地监控培养细胞和细胞提供者之间的关联性,而且能够快速对细胞培养系统中的培养细胞和患者进行核对,其中该细胞培养系统对从患者处收集的特定细胞进行培养并把培养的细胞提供给最初的患者。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1项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培养系统,其中,收集细胞,并把它们放入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入容器运入该细胞培养系统中;将运入的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中间容器中,并在其中培养这些细胞;将培养的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出容器中,运出培养的细胞。上述系统包括输入单元和记忆单元,其中在每次转换容器时,所述的输入单元记录贴于转换前后的容器上的识别信息,所述的记忆单元记忆储存由输入单元输入的彼此关联的识别信息。
根据本发明,可以把一系列工作步骤中使用的所有容器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记忆储存起来,其中所述的工作步骤从获得在患者处收集的含有干细胞的细胞开始,直到运出由这些细胞培养而得的细胞为止。
因此,通过跟踪基于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的关联性,能够确定培养细胞是从哪个容器中的细胞培养而来的,其中所述的运出容器中含有培养细胞形式的最终产品。
另外,第2项本发明是指第1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当记忆单元已经记忆储存了从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的任一个时,记忆单元也可以通过在现有识别信息上添加其他最新输入的识别信息来储存这些最新输入的识别信息。
根据本发明,可以把培养用容器的记录(log)储存在记忆单元。
另外,第3项本发明是指第1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该细胞培养系统还包括额外提供的重写单元,当从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的任一个已经被储存在记忆单元时,该重写单元能将先前储存的识别信息改写为其他最新输入的识别信息。
根据本发明,将最初写入的运入容器的识别信息持续记忆储存在记忆单元中而不对其进行更新,而当转移细胞时,对与该运入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的中间容器的识别信息进行更新。
因此,能够将运出容器和运入容器的识别信息以直接关联的方式记忆储存下来,其中所述的运出容器装有培养细胞形式的成品,所述的运入容器中装有作为培养细胞来源的细胞。
另外,第4项本发明是指第3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识别信息包括与使用各容器的步骤相关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贴于各容器的识别信息中包括与使用容器的步骤相关的信息,所以,当在储存单元中储存识别信息时,通过使用与某步骤相关的信息作为关键词,就可以查到是否已经储存了该识别信息。结果,可以将信息快速重写到记忆单元中。
另外,第5项本发明是指第1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在运入容器上添加作为该运入容器来源的医院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因为作为运入容器来源的医院的信息与运入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联,而作为运入容器来源的医院的信息被储存在记忆单元中,所以当运回培养细胞时,能够很容易地查到应该把它们送往哪家医院。
另外,第6项本发明是指第1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该细胞培养系统还包括核对单元,当将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和运入容器的识别信息作为核对培养细胞的判断信息输入时,所述核对单元可以根据培养细胞的关联性与储存在记忆单元中的关联性是否一致来对培养细胞进行核对。
根据本发明,通过判断获得的两组识别信息是否以彼此关联的形式储存,可以准确、快速并方便地判断从细胞培养系统返回的培养细胞是否是来源于患者自身的细胞,其中所述的识别信息作为核对培养细胞的判断信息。
另外,第7项本发明是指第1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该细胞培养系统还包括读取单元和输出单元,在已将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作为核对培养细胞的判断信息而输入的情况下,所述的读取单元可以从记忆单元读取与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的识别信息,所述的输出单元输出读取的识别信息。
根据本发明,因为可以输出(传送)与所获得的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关联储存的识别信息,所以在培养细胞被送往的医院,通过确认输出的识别信息中是否包括运入容器的识别信息,可以准确快速地核对患者和培养细胞的关联性,其中所述的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作为核对培养细胞的判断信息,所述的运入容器中装有含从待施用培养细胞的患者采集的干细胞的细胞。
另外,第8项本发明提供一种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该核对装置用于在细胞培养系统中,对运入的培养细胞和患者进行核对,在所述细胞培养系统具有记忆单元,并且在以下步骤中,当每次把细胞转移到另一容器时,所述记忆单元将贴于转移前后的容器上的识别信息相互关联地记忆储存起来;所述步骤为:将细胞放入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入容器中来运入培养细胞,将运入的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中间容器中来培养细胞,和将这些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出容器中来运出培养细胞;所述的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还包括输入单元、判断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的输入单元输入运入容器的识别信息和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作为核对对象,所述的判断单元判断由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关联性与记忆单元储存的信息关联性是否一致,所述的输出单元输出判断结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判断所获得的两组识别信息是否以彼此关联的形式储存,可以准确、快速并方便地判断从细胞培养系统返回的培养细胞是否是来源于患者自身的细胞,其中所述的识别信息作为核对培养细胞的判断信息。
另外,第9项本发明提供一种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该核对装置用于在细胞培养系统中,对运入的培养细胞和患者进行核对,在所述细胞培养系统具有记忆单元,并且在以下步骤中,当每次把细胞转移到另一容器时,所述记忆单元将贴于转移前后的容器上的识别信息相互关联地记忆储存起来;所述步骤为:将细胞放入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入容器中来运入培养细胞,将运入的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中间容器中来培养细胞;将这些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出容器中来运出培养细胞;所述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还包括输入单元、读取装置和输出单元,所述的输入单元输入运入容器或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作为核对培养细胞的判断信息,所述的读取装置从记忆单元读取与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相关的识别信息,所述的输出单元输出读取的识别信息。
根据本发明,如果输入从细胞培养系统获得的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与该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联记忆储存的识别信息就被显示在显示器等设备上,其中所述的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作为核对培养细胞的判断信息。
因此,既然在显示的识别信息中包括与患者信息相关联的运入容器的识别信息,那么通过核对这一运入容器的识别信息,就可以准确快速地核对细胞培养系统获得的培养细胞与患者的关联性。
第10项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根据细胞培养过程将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培养容器中来培养细胞;该细胞培养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和记忆单元,其中在每次把细胞转移到另一培养容器时,所述的输入单元输入贴于转移前后的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所述的记忆单元将从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培养过程中把细胞转移到多个培养容器,在一系列培养步骤中使用的所有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都被彼此关联地记忆储存起来,其中所述的培养步骤从向装置中运入细胞到运出细胞为止。
因此,通过跟踪基于最终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的关联性,能够确定培养细胞是从哪个容器中的细胞培养而来的,其中所述的最终培养容器中装有培养细胞形式的最终产品。
第11项本发明提供第10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还包括大量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培养箱;其中每次从培养箱中取出培养容器或在培养箱中放入培养容器时,输入单元输入贴于培养容器和培养箱上的识别信息,记忆单元将从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根据本发明,当把培养容器放入培养箱时,通过将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和装有培养容器的培养箱的识别信息关联起来,可以确定在该培养容器中对细胞进行的培养步骤。另外,当从培养箱中取出培养容器时,通过将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和培养箱的识别信息关联起来,可以确定在该培养容器中对细胞进行的培养步骤。
第12项本发明提供第11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其中在每个培养箱中还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所述培养箱的内部信息,如培养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其中记忆单元在预定时间间隔把培养箱的识别信息与培养箱的内部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根据本发明,因为把由传感器检测的培养箱的内部信息与培养箱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在记忆单元里,所以,例如当从培养箱中取出培养容器或在培养箱中放入培养容器时,或者根据定时器等在预定的时间间隔自动储存培养箱的内部信息时,可以把培养箱的内部信息作为细胞培养条件的记录形式而保留下来。
第13项本发明提供第10到12任一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还包括培养基更换单元,该培养基更换单元用以更换在培养容器中储存的培养基;其中储存单元把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与培养基的更换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其中所述的培养基的更换信息例如更换该培养容器的培养基的日期、更换的培养基、生长因子的用量和生长因子的类型。
根据本发明,当每次操作培养基更换单元来更换培养容器中的培养基时,通过把培养基的更换信息与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可以把培养基的更换信息以细胞培养条件的记录形式保留下来。
第14项本发明提供第13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还包括培养基信息检测单元,该培养基信息检测单元用以检测培养基的信息,如供给培养容器的培养基的溶氧浓度和糖含量;其中记忆单元把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与培养基的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根据本发明,因为利用培养基信息检测单元来检测培养基的信息,并通过把培养基的信息与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可以把培养基的信息以细胞培养条件的记录形式保留下来。
第15项本发明提供第10到14任一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还包括细胞计数检测单元,该细胞计数检测单元用以检测培养容器中的细胞数;其中记忆单元把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与细胞数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根据本发明,因为通过操作细胞计数检测单元来检测培养容器中的细胞数,并通过把细胞数与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可以把细胞生长状态以记录形式保留下来。
第16项本发明提供第10到15任一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还包括感染试验单元,该感染试验单元用以对培养容器中的细胞进行感染试验;其中记忆单元把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与感染试验的结果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根据本发明,通过操作感染试验单元对细胞进行感染试验,并把感染试验的结果与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可以把感染试验的结果以记录形式保留下来,其中所述的感染试验结果例如被运输的作为最终产物的培养细胞中是否存在感染,或检测到的发生感染的时间。
第17项本发明提供第11到16任一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其中记忆单元以彼此关联地形式储存两个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这两个培养容器中分别装有第一个样本和与第一个样本同时培养的另一个样本。
根据本发明,通过把装有第一个样本的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与装有同时培养的另一个样本的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与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就可以将另一个样本的状态考虑到第一个样本的培养记录中。
第18项本发明提供第10到17任一项本发明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其中通过条码、无线电信号生成单元、光信号生成单元或声音信号生成单元来显示各组识别信息。
根据本发明,因为用条码、无线电信号生成单元、光信号生成单元或声音信号生成单元来显示识别信息,所以可以通过输入单元,以无接触方式方便可靠地输入识别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简单说明细胞培养系统的概况图。
图2为说明培养中心2中进行的培养步骤的图。
图3显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建于培养中心2中的细胞培养系统的整体构造图。
图4显示管理服务器40的内部构造图。
图5显示操作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细胞培养系统的流程图。
图6A到6C显示在数据库44中储存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7显示操作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细胞培养系统的流程图。
图8A到8C显示在数据库44中储存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9A到9C显示根据如图5所示的流程图,把数据写入数据库44中时的检索表的例子。
图10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的整体网络构成图。
图11显示操作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的流程图。
图12显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细胞培养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标记说明
1:医院,2:培养中心,20:细胞培养系统,30:终端装置,31:条码读取器(输入单元),32:LAN(局域网),40:管理服务器,41:CPU(重写单元、核对单元、读取单元),42:ROM(只读存储器),43:RAM(随机存储器),44:数据库(记忆单元),45:第一通讯部分,46:第二通讯部分(输出单元),61、62:终端装置(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100:细胞培养装置,101:培养容器,102:培养箱,106、107:机械手(培养基更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简单说明细胞培养系统的概况图。
首先,把在医院1从患者处收集的骨髓放在预先准备的贴有独特识别号码的运入容器中,然后把骨髓运到培养中心2,在那里形成培养骨。此外,可以把运入容器保持在大约37℃或4℃,或者可以冷冻起来。
在培养中心2,进行初级培养、次级培养和检查,在所述的初级培养中对运入的骨髓中的间叶干细胞进行培养,在所述的次级培养中把培养的间叶干细胞加到被称为支架的结构中,以形成培养骨,所述的检查是指对骨髓或培养液中是否含有细菌或真菌进行检查,然后把最终形成的培养骨放到预先准备的贴有独特识别号码的运出容器中,并运送到医院1。此外,可以把运出容器保持在大约37℃或4℃,或者可以冷冻起来。
此外,在次级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支架可以由支架补给中心3提供。
下面,参照图2对培养中心2中进行的培养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在培养中心2,从运入容器中取出一部分骨髓细胞,并对收集的骨髓中是否含有细菌或真菌等进行检查(步骤SPl)。
如果检查结果没有异常,继续进行使骨髓液中含有的间叶干细胞增殖的步骤(步骤SP2)。此外,该间叶干细胞的增殖步骤被称为初级培养。在初级培养过程中,把步骤SPl中检查过的骨髓浸入含血清的培养基中来使间叶干细胞增殖,其中所述的血清已被确定不含有真菌和细菌内毒素等(所述培养基可以使用人或牛血清)。
当间叶干细胞增殖到形成培养骨所需的足够量时,检查这些间叶干细胞中是否含有真菌或细菌等(步骤SP3)。如果该检查结果没有问题,继续进行次级培养来形成培养骨(步骤SP4)。
在次级培养过程中,初级培养中增殖的间叶干细胞附着于被称为支架的结构上。
上述支架是一种由多孔磷酸钙如β-TCP(β-磷酸三钙)组成的结构。因为间叶干细胞附着于上述支架,它们消耗β-TCP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分化,由此导致骨组织的形成。此外,此时可以加入生长因子等,来进一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分化。此外还可以使用如羟磷灰石等支架来代替上述的β-TCP。
将用该方法制成的培养骨送到运输前检查步骤,在该步骤中,在运输前对培养骨进行检查,以检查在培养液中所述培养骨是否含有病毒、支原体或真菌或细菌(步骤SP5),如果没有发现异常,把培养骨转移到预先准备的运输容器中,并送往医院1。
下面,参照图3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细胞培养系统进行说明。
图3显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建于培养中心2中的细胞培养系统的整体构造图。
细胞培养系统20由终端装置30和管理服务器40组成,其中在培养中心2中的大多数培养室、检查间等中必须配备所述的终端装置30,所述的管理服务器40对由每个终端装置30传送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使用局域网络(LAN)32把每个终端装置30和管理服务器40连接起来,这样可以在每个终端装置30之间传送和接收信息,也可以在每个终端装置30和管理服务器40之间传送和接收信息。
此外,在图3中,显示分别在进行图2所示的初级培养的培养室中、进行次级培养的培养室中、以及从培养中心运出所形成的培养骨的运输室中安装终端装置30。
上述的终端装置30是指一种诸如个人电脑等的装置,它可以配备有图中未标出的显示部分、图中未标出的输入部分和条码读取器31,其中所述的显示部分显示信息和菜单,所述的输入部分如输入信息的键盘,所述的条码读取器31用来读取每个培养用的容器上贴的二维条码识别信息等等。
另外,如图4所示,管理服务器40配有CPU(中央处理器)41、ROM 42、RAM 43、数据库44、第一通讯部分45和第二通讯部分46,其中CPU 41控制服务器的整体操作,ROM 42中储存CPU 41中运行的程序,RAM 43用于CPU 41的运算处理,第一通讯部分45用于与建于培养中心2中的LAN 32相连,第二通讯部分46通过公用线路网络与后面叙述的网络70相连。另外41到46中的每个部分都通过母线48相连,将它们组合起来就可以传送和接收信息。
把形成患者的培养骨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容器的识别信息(ID号码)与每个患者彼此关联地记录在上述数据库44中。此外,后面会具体描述该数据库44中储存的数据。
另外,数据库44应该是可被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其中包括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等,或者是便携式记录介质如光盘(CD-ROM/R/RW、DVD-ROM、DVD-R/RW、DVD-RAM等),磁光盘(MO,MD等),磁性记录介质(HDD、FD、磁带等),或半导体内存(闪存如MS或SD卡,或FeRAM(铁电存储器))。另外,也可以选择把上述可用计算机进行读写的记录介质组合起来,来组成数据库44。
接下来,对由上述方式构成的细胞培养系统20的各种工作进行说明,其中所述的各种工作是指从运入骨髓到运输所述培养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工作。
这里对所述情况进行说明,其中把从患者a中收集的骨髓装入运入容器A中,该容器贴有二维条码形式的独特ID号码“A-1234”,然后将该容器从医院Y运送到培养中心2。
在培养中心2,将装在运入容器A中的患者a的一部分骨髓用于检查,如果该检查没有发现问题,那么把骨髓转移到培养室50(称为初级培养室50),接着在下一个步骤中对骨髓进行初级培养,其间,骨髓仍然装在运入容器A中。
在初级培养室50中,进行下列工作:把运入容器A中的骨髓转移到培养容器B中,该容器贴有二维条码形式的独特ID号码“B-5678”。
此时,在向培养容器B转移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初级培养室50中装备的终端装置30的条码读取器31,工作人员可读出贴于转移前后的容器上的ID号码,即运入容器A和培养容器B上的ID号码。
结果,运入容器A的ID号码“A-1234”和培养容器B的ID号码“B-5678”被输入到终端装置30中。接着,当工作人员进行传送步骤时,将输入的ID号码“A-1234”和“B-5678”通过LAN 32传送到管理服务器40。
然后,通过图4中所示管理服务器40的第一通讯部分45,将所述两个ID号码提供给CPU 41。然后CPU 41根据图5中所示的流程图进行处理。
也就是说,当CPU 41收到ID号码时(在步骤SP11中为“是”),它可以判断任何一个收到的ID号码是否已经储存在数据库44中(步骤SP12)。
结果,因为收到的两个ID号码中没有一个储存在数据库44中(在步骤SP12中为“否”),所以把这两个收到的ID号码,即“A-1234”和“B-5678”彼此关联地写入数据库44的预定的记忆区域中,如存储地址“#1569”。从而,如图6A所示,将数据写入数据库44中。
当初级培养室50中的间叶干细胞的增殖到足够程度时,将培养容器B转移到次级培养室51中,在次级培养室51中进行次级培养。
在次级培养室51中,首先进行以下工作:把培养容器B中的间叶干细胞转移到用于次级培养的培养容器C中。
此时,通过使用次级培养室51中配备的条码读取器31,工作人员读出贴于转移前后的容器上的ID号码,即贴于培养容器B和培养容器C上的二维条码。结果,输入培养容器B的ID号码“B-5678”和培养容器C的ID号码“C-7890”。另外,当工作人员从终端装置30的输入部分进行传送过程时,通过LAN 32把两个输入的ID号码传送到管理服务器40。
结果,通过管理服务器40中的第一通讯部分45,可以向CPU 41提供所述两个ID号码。
当CPU 41收到由“B-5678”和“C-7890”组成的两个ID号码时(在图5的步骤SP11中为“是”),它就用收到的ID号码作为关键词,对数据库44内部进行检索,并判断是否已经储存有相匹配的ID号码(步骤SP12和SP13)。
结果,因为培养容器B的ID号码“B-5678”已经被储存在数据库44中(在步骤SP13中为“是”),那么可继续获得写有该ID号码“B-5678”的存储地址“#1569”(步骤SP15)。
然后,CPU 41将接收到的两个ID号码,即“B-5678”和“C-7890”,写入数据库44中预定的储存区域,例如存储地址“#3267”(步骤SP16)。
然后,CPU 41将该写有ID号码的存储地址“#3267”和步骤SP15中获得的存储地址“#1569”关联起来,并把它们储存在数据库44中的预定的储存区域中(步骤SP17)。
结果,如图6B所示,从运入患者a的骨髓到形成培养骨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容器的ID号码都被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数据库44中。
接着,当在次级培养步骤中形成的培养骨生长足够程度时(当生长为成纤维细胞时),将培养容器C转移到运输室,在运输室52中,为把该培养骨运送到医院Y作准备。
此时,工作人员进行以下工作:将培养骨从培养容器C中转移到用于运输的运出容器D。因此,通过使用运输室52中配备的条码读取器3 1,工作人员读出贴于转移前后的容器上的ID号码,即贴于培养容器C和运出容器D上的二维条码。结果,输入培养容器C的ID号码“C-7890”和运出容器D的ID号码“D-9032”,当随后进行传送过程时,这些ID号码通过LAN 32被传送到管理服务器40。
结果,通过第一通讯部分45,将所述两个ID号码输送到管理服务器40的CPU 41。CPU 41根据图5的流程图,使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将这两个收到的ID号码“C-7890”和“D-9032”写入存储地址“#5879”,并通过将存储地址“#5879”与数据库44中原先写入“C-7890”的存储地址“#3267”关联起来,来记忆存储ID号码“C-7890”和“D-9032”。
结果,如图6C所示,从患者a骨髓的运入到培养骨的运输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容器的ID号码都被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数据库44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每次在装有培养细胞的容器间转移培养细胞时,转移之前和之后的容器上贴的ID号码都被关联起来并积累在数据库44中,所以能够迅速确定哪个容器目前装有患者a的培养细胞,哪些容器被用于培养这些细胞。
此外,ID号码是贴于各容器上的独特识别信息,通过其中添加在使用容器的步骤的信息,在能够更快速简便地进行步骤SP12中的检索程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A”是指该容器是运入容器,可以把A作为一种信息加到运入容器A的ID号码中,“B”是指该容器用于初级培养,可以把B作为一种信息加到初级培养中使用的培养容器B的ID号码中,同样把“C”加到培养容器C的ID号码中,把“D”加到运出容器D的ID号码中。
因此,当从数据库44检索在步骤SP11中已接收的ID号码时,如果首先对表示步骤的信息,如ID号码“C-7890”进行检索时,应该首先从数据库44中提取出加有“C”的ID号码,然后在所提取的ID号码中检索与上述ID号码一致的ID号码。因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检索对向的数据,所以可以非常有效地进行检索程序。
另外,通过在ID号码中同样地加入与步骤相关的信息的方法,当在图5的步骤SP11中接收的两个ID号码中的其中一个是运入容器A的ID号码时,不需要在步骤SP12中检索数据库44,就可以判定在步骤SP13中数据库44中没有写入这两个已接收的ID号码。这是因为运入容器A是最先写入数据库44的信息。
用这种方法,通过判断两个接收的ID号码中的任一个是否是运入容器A的ID号码,可以迅速判断已接收的ID号码是没有储存在数据库44中的新数据。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所有读取的ID号码以关联方式进行管理,但是也可以通过只将最新容器的ID号码和运入容器的ID号码进行关联的方式,来管理ID号码。
这样,可进行图7中的步骤SP18,来代替图5中步骤SP15到SP17这些过程。此外,步骤SP11到SP14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接下来,使用次级培养室51中进行处理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此时,管理服务器40的CPU 41收到步骤SP11中“B-5678”和“C-7890”,并且通过步骤SP12和SP13的检索过程,把“B-5678”作为ID号码。
这样,CPU 41将原先已写入数据库44中的ID号码“B-5678”,替换为刚刚接收的培养容器C的ID号码“C-7890”(步骤SP18)。
结果,如图8B所示,运入容器A的ID号码和培养容器C的ID号码被彼此关联地存储在数据库44中。此外,同时,培养容器B不再是最新的容器,所以从数据库44中删除其ID号码。
同样,在运输室52中进行处理后的结果是,管理服务器40的CPU 41接收到培养容器C的ID号码“C-7890”和输出运输容器D的ID号码“D-9032”,在这种情况下,原先写入数据库44的ID号码“C-7890”(见图8C)被替换为新的ID号码“D-9032”。
结果,如图8C所示,运入容器A的ID号码和运出容器D的ID号码被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数据库44中。
用这种方法,如果步骤SP11中收到的任何ID号码先前都被储存在数据库44中,通过将先前写入的ID号码改写成新收到的ID号码,那么最新容器的ID号码与最先送到培养中心2的容器的ID号码可以彼此关联地进行管理,其中所述的最先送到培养中心2的容器也就是与患者ID号码相关联的运入容器。
借此,因为可以减少存储在数据库44中的数据量,所以能够有效利用数据库44的可用内存,同时可以有效并迅速地进行步骤SP12中的检索过程。
另外,为更迅速地进行图5和图7所示步骤SP12中的检索过程,例如,如图9所示,可生成一个检索表,该检索表显示用于储存最新容器的ID号码(或者换句话说,目前装有培养细胞的容器的ID号码)的存储地址,在检索过程中,参考该检索表,可以迅速地进行检索处理。此外,图9中显示根据图5的流程图,当在数据库44中写入数据时的检索表的例子。
此外,可以用下面描述的方法产生上述检索表。
例如,当在图5或图7所示的步骤SP14中,将新的ID号码写入预定的存储地址时,可生成一个检索表,该检索表将该存储地址与已写入的最新容器的ID号码关联起来。
另外,如果写入或重新写入一个ID号码,而该ID号码与先前在步骤SP16和SP18中被写入数据库44的信息相关,那么随着写入该数据,原先生成的检索表的数据也被更新了。
另外,如果骨髓是很多医院送来的,那么可以把医院的ID号码和运入容器的ID号码一起管理,这样,就可以针对每个医院来管理上述的ID号码。结果,通过简化记忆管理,能够加速检索过程。
如上所述,由于可以针对每个医院进行数据管理,或生成检索表等,即使数据库44中储存了非常多的数据,也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大量的数据中非常有效地检索到单个ID号码。另外,使用上述方法管理数据,也能够快速进行后面叙述的核对过程。
此外,可以采用下述构造,其中,上述的终端装置30可以是便携式的终端装置,该便携式终端装置通过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与LAN 32相连。更具体地,按照所需,在培养中心2的许多地方设置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等,而且终端装置30通过红外线或UHF(特高频)到SHF(超高频)波段的无线电波将信息传送到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是无线LAN上的信息的中继站,通过该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以无线形式传送的信息,通过有线LAN 32被传送到管理服务器40上。这样,在便携式终端装置30和命令接收服务器40之间收发信息。此外,这类便携式终端装置的一个例子,是在物流系统中经常使用的带有条码读取器的便携装置。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虽然在培养中心2中设置了管理服务器40,并且该服务器通过LAN 32与各终端装置30相连,但它并不局限于此,而且,只要管理服务器40能够与各终端装置30之间收发数据,并可以如上所述进行处理,那么对于它的安装位置没有特殊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0,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进行说明。
在运输室52中,把通过上述培养过程形成的培养骨装在贴有ID号码“D-9032”的运出容器D中,然后将其从培养中心2运到医院Y。
在已收到装在该运出容器D的培养骨的医院Y中,对收到的培养骨(更准确地说是装有培养骨的运出容器D)进行核对,以准确判断它是否是从患者a收集的骨髓细胞培养而来的。
下面对该核对过程进行说明。
图10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的整体网络构成图。
在该图中,通过图4显示的第二通讯部分46,把细胞培养系统20中设置的管理服务器40与网络70连接起来。另外,标记61和62分别指代医院X和医院Y中安装的终端装置,它们通过公用线路与网络70相连。
此处,终端装置30具有CPU、ROM、RAM、通讯部分、显示部分和输入部分,其中CPU控制该终端装置中的每个部分,ROM储存有CPU运行的各种程序,RAM临时储存CPU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通讯部分通过网络70与管理服务器40交换信息,显示部分显示各种信息和菜单,输入部分如键盘或鼠标输入信息。如果网络70是互联网的形式,可安装WWW浏览器的应用软件以能够接收互联网服务。
在上述构成中,医院Y收到装在ID号码为“D-9032”的运出容器D中的培养骨,该培养骨是从患者a收集的骨髓培养而来的,在该医院进行以下核对过程,以证实收到的培养骨是否与患者a匹配。
首先,在医院Y中,通过操作终端装置61中的输入部分,输入贴于装有培养骨的运出容器D上的ID号码“D-9032”和装有与患者a相对应的骨髓的运入容器A的ID号码“A-1234”,然后进行传送过程。因此,ID号码“D-9032”和ID号码“A-1234”作为核对用的ID号码,通过网络70被传送到培养中心2的管理服务器40上。
此外,例如,通过收集骨髓时,把运入容器A的ID号码记录在患者a的医疗记录中的方法,很容易获得上述运入容器A和患者a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收到由上述ID号码组成的核对用的ID号码后,管理服务器的CPU41首先以运出容器D的ID号码作为关键词,从数据库44中读取所有与该运出容器D的ID号码相关联的ID号码(步骤SP21)。
结果,在数据库44中储存的数据的数据格式如图6A到6C所示的情况下,则从数据库44读出图6C所示的数据,而在数据库44中储存的数据的数据格式如图8A到8C所示的情况下,则从数据库44读出图8C所示的数据。
然后,CPU 41判断在读出的数据中是否存在收到的核对用的其他ID号码,即运入容器A的ID号码“A-1234”(步骤SP22)。
如果在读出的数据中存在运入容器A的ID号码“A-1234”,也就是说,如果收到的核对用的两个ID号码被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数据库44中,那么认为收到的核对用的第一对ID号码是适当组合,然后通过网络70把表示适当组合的结果以核对结果的形式传送到医院Y的终端装置61上(步骤SP23)。因此,表示适当组合的信息就显示在医院Y的终端装置61上。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P22中,收到的核对用的两个ID号码没有被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数据库44中,那么认为它们是不适当组合,表示不适当组合的结果以核对结果的形式传送到终端装置61上。
因此,表示核对用的两个ID号码的组合是不适当组合的信息就显示在终端装置61的显示部分上。
如上所述,因为仅通过输入贴于装有患者骨髓的运入容器上的ID号码和贴于装有培养骨的运出容器上的ID号码,并将所述ID号码从医院传送到管理服务器上,可以简便地对患者和培养骨进行核对,所以可以获得非常可靠的核对结果,同时显著缩短时间并减少与核对相关的麻烦。因此,可以避免患者被混淆。
此外,可以通过终端装置61代替管理服务器40来进行上述的核对过程。
也就是说,上述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能够从终端装置61进入管理服务器40的数据库44,在终端装置61装备的ROM中储存用于实现图11中步骤SP21到SP23的过程的程序,并使终端装置61的CPU装载并运行储存在ROM中的程序。
虽然,以上已经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这些具体构成并不被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范围还包括于不会偏离本发明的要旨的各种设计。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形成培养骨的培养骨形成系统作为本发明的细胞培养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被应用于任何细胞培养系统,只要该系统中培养细胞和细胞培养步骤中所使用的容器更换至少一次。
例如,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到软骨细胞培养系统,其中从患者处收集到软骨细胞之后,将其运入该系统,经过培养、生长,然后将其运出该系统。
下面,参考图12,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细胞培养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100如图12所示,S区是用可以从外部进行观察的透明的墙壁用材料密封的空间,空间S内部配有细胞培养区103、移动支架104、离心机105、两个机械手(培养基更换单元)106和107、冷冻室109;所述细胞培养区103中具有多个培养箱102,多个培养箱中可以单独放置多个培养容器101;所述移动支架104,能够在S区中移动;所述离心机105,用于离心分离培养容器101中的细胞;所述两个机械手(培养基更换单元)106和107,用于更换培养基等;冷冻箱109,用于在低温状态下,如4℃,保存储藏有培养基、胰蛋白酶和其他蛋白酶以及生长因子的容器108。
在图中,标记110表示空气净化部分,其向空间S内部送入洁净的向下气流;标记111表示带有触摸板型监视器的控制装置;标记112表示放置移液管113的移液管支架,其中所述的移液管可拆装地连在机械手106和107的末端,并且对于每个不同培养容器101要更换移液管;标记114和115表示工作台,在培养基更换过程中将培养容器101放置于其上。
培养容器101例如是圆形培养皿形状的容器,其开口朝上,这样可以在内部装入培养基和细胞。使用条码(未标出)给每个培养容器101加上独特的识别信息。另外,准备不同尺寸的培养容器101,这样可随着培养过程的进行而把细胞转移到底部面积更大的培养容器中,从而给细胞提供与细胞培养过程的特定步骤相应的最适环境。
通过将位于移动支架104一侧的通道入口和分离墙进行密封,使上述细胞培养区103的各培养箱102与其他培养箱102等分开。另外在各培养箱102中保持预定的培养条件,如温度(如37±0.5℃)、湿度(如100%)、及CO2浓度(如5%)。另外,在这些培养箱102中分别提供用于检测这些培养箱102中的实际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其他信息的传感器(未标出)。
此外,将记录有独特识别信息的条码(未标出)贴在各培养箱102上。
在上述移动支架104上设置放置培养容器的平台116、用于升降平台116的升降装置117、装载于平台116上的未标出的转移装置以及同样装载于平台116上的未标出的条码读取器(输入单元)。当将平台116放在培养箱102中时,可以控制转移装置从而将培养容器101插入到培养箱102中,或从培养箱102中取出培养容器101。另外,当每次将培养容器101插入培养箱102中或从培养箱102中取出培养容器时,或者至少每次将培养容器101插入培养箱102时,可使用条码读取器读出贴于培养容器101和培养箱102上的条码,其中所述培养箱102将要放置或已放置有培养容器101。
在储存上述培养基的容器108中配有培养基信息检测单元(未标出),该检测单元检测培养基的信息,如培养基的溶氧浓度或糖含量。另外,用于储存培养基、胰蛋白酶、生长因子等的容器108与机械手107相连,通过开放和关闭未标出的阀门,可以通过机械手107将培养基等物质装到培养容器101里。
上述控制装置111记忆储存每种细胞的培养菜单,并根据每个菜单项目来调控移动支架104、机械手106和107、阀门等。另外,在控制装置111中还配有数据库(未标出),可把用条码读取器输入的培养容器101和培养箱102的识别信息与每种细胞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另外,控制装置111还配备有日历功能,能够储存根据数据库中的菜单项目对细胞进行的培养基更换等日期。另外,当更换培养基时,从菜单项目中提取培养基更换信息,并把它与培养容器101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其中所述的培养基更换信息包括更换的培养基的以及添加的生长因子、维生素等的用量和类型。
另外,还把用上述传感器检测的培养箱实际信息与培养容器101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数据库中,其中所述的培养箱实际信息例如是培养箱102中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如此构成的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100的操作。
当将从患者处收集的骨髓液装入本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装置100时,用移动支架104把该骨髓液运送到离心机,在此期间把骨髓液装在预定的培养容器101或离心容器(未标出)中,然后在离心机里通过离心作用,将比重大骨髓细胞提取出来。
将提取的骨髓细胞装入合适的培养容器101中并与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混合。取出一部分培养基送去进行感染试验。将装有骨髓细胞和培养基的培养容器101放置在移动支架104的平台116上,然后将其运送到空培养箱102中。当将培养容器101装入培养箱102时,平台116上装备的条码读取器会从贴于培养容器101和培养箱102的条码中读出识别信息,然后把该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控制装置111的数据库中。此外,也适合把感染试验的结果与上述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数据库中。
当在该状态时,将骨髓液和培养基保持在培养箱102里的预定温度、湿度、CO2浓度及其他培养条件中。用传感器持续或以预定时间间隔检测此时培养箱102中的温度和其他的培养箱信息,然后把它们与培养箱102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数据库中。
结果,在设置好的培养条件下将细胞初步培养一段预定的时间。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在预定的替换时间,通过操作转移机械,将培养容器101从培养箱102中移出。此时,读取培养容器101和培养箱102的识别信息。如果读出的培养容器101或培养箱102的识别信息与先前记忆储存的识别信息一致,那么就不用再将上述识别信息存入数据库中,而如果存在不一致的识别信息,那么上述识别信息要与其他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额外储存在数据库中。
用移动支架104运送从培养箱102移出的培养容器101并将其放置在第一工作台114上。在工作台114上,已经安装了新移液管113(来自移液管支架112)的机械手106将所述移液管113运送到培养容器101,并使移液管113的前端接触并吸入培养容器101中的培养基。使移液管113含有足够的内体积,这样吸入的培养基就能仅包含在移液管113中并能够与移液管113一起被丢弃。因此,能够避免培养基吸附于机械手106上。
此外,也可以不将吸入的废培养基丢弃而将其送去进行感染试验。此时用条码给移液管113也加上识别信息,那么可以将用未标出的条码读取器读出的识别信息与培养容器101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数据库中。
在该状态时,如果需要在同一培养容器101中继续进行培养,可用移动支架104将上述培养容器101运送到第二工作台115上,通过操作机械手107和阀门在培养容器101中添加新鲜培养基等。当添加过培养基等后,可把培养基用量和类型以及在培养基信息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溶氧浓度、糖浓度以及与培养基内含物相关的其他的培养基信息,与培养容器101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数据库中。然后用移动支架104将加入新鲜培养基的培养容器101重新运送到空培养箱102中,在将其插入该培养箱102中时输入识别信息。
在上述状态时,如果需要更换培养容器101,用移动支架104将培养容器101运送到第二工作台115上,并通过操作机械手107和阀门,从胰蛋白酶容器108加入胰蛋白酶。结果,附着于培养容器101底部的细胞从容器上分离出来。在这种状态时,通过操作移动支架104把培养容器101再次转移到离心机105,在那里把细胞从含有胰蛋白酶的培养基中分离出来。在将培养容器101转移到工作台114之后通过操作机械手106,吸入分离开的培养基并将其弃去。通过操作已更换了新移液管113的机械手106把分离的细胞吸入该移液管113中,然后通过操作移动支架104把分离的细胞装入另一工作台115上准备的新培养容器101中。另外,通过操作机械手107和阀门在该培养容器101中添加新鲜培养基。将加入的胰蛋白酶、培养基等的类型、用量和培养基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
通过操作移动支架104把装有细胞的新培养容器101运送到空培养箱102中,在此期间,用条码读取器读出培养容器101的识别信息,然后把培养容器101放置在培养箱102中。然后把读出的识别信息加到数据库中。
当培养完预定的时间后,用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将培养容器101中的培养基弃去,然后在培养容器101中加入并混合胰蛋白酶。结果,已经生成并附着于培养容器101底部的间叶干细胞与培养容器101的底部分离。然后通过使用离心机105,将如此分离的间叶干细胞提取出来。
将细胞调整到合适的数量,然后将提取的间叶干细胞混入培养容器101中,其中该培养容器101中已经装有骨填料和合适的培养基。可以事先将骨填料加到培养容器101中,或者可以通过机械手106或107将其装入培养容器101中。把装到培养容器101中的骨填料的种类和用量与培养容器101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进行记忆储存。
实际上,间叶干细胞已附着于骨填料上,然后将它们放入培养基中。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将混合的间叶干细胞和培养基保持在预定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及其他培养条件中,在设定好的培养条件下对所述细胞进行一段预定时间的次级培养。
在该次级培养步骤中,使用与初级培养步骤中相同的方法,定期更换培养基,将一部分装入的培养基和一部分欲丢弃的培养基分别送去进行感染试验。预定培养时间过去之后,提取用于质量试验和感染试验的样本以准备运输,然后把生成的培养骨密封于预定的密封容器(未标出)中,并以最终产品形式供应。在密封的容器上也贴上条码形式的识别信息,当容器被密封好后,可用未标出的条码读取器读出该识别信息。根据具体需要,把培养基更换信息、培养基信息、培养箱信息、感染试验结果和密封容器的识别信息等与培养容器101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在数据库中。
用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100,可以同时培养大量细胞形式的样本,并自动产生出由每种细胞产生的作为最终产品的培养骨。同时,虽然,所产生的培养骨是通过密封在预定的密封容器中而被输出的,但是通过使用预定的条码读取器读取贴于所述密封容器上的条码,可以从数据库中提取与该密封容器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的信息,如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培养容器101、培养箱102、培养室内信息、培养基更换信息、培养基信息、感染试验结果等。
因此,可以方便地将作为提取细胞来源的患者与由这些细胞产生的培养骨关联起来,所以,能够避免患者和细胞之间的错用,并且也有利于保留培养过程中对细胞进行的所有工作的记录。因此,如果稍后发现有感染问题,除了能够查出问题的原因,还能够排除该原因,以确保后续培养骨的活力。
此外,例如,当把上述培养容器101放置在工作台114或115上时,可以在工作台114和115上装配细胞计数检测单元来检测该培养容器101中细胞数,从而每次更换培养基时可以检测细胞数,并把检测到的细胞数与培养容器101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记忆储存起来。通过所述方法,可以保留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程度的记录,它可以作为确定细胞活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另外,在培养容器101中可以装配对细胞进行感染试验的感染试验单元(未标出),并可以把那些试验结果与培养容器101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记忆储存起来。通过所述方法,可以保留培养过程中感染发生时间的记录。
另外,在细胞培养装置100的细胞培养区103中,与另一个样品同时培养一个样品,那么可以把该装有这个样品的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与上述另一个样品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记忆储存起来。通过所述方法,如果在一个样品中发生感染,那么可以随后鉴定对其他样品的影响或其他样品被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条码形式来表示识别信息,但这可以使用电波信号传送单元、光信号生成单元、声波信号生成单元或电磁波信号生成单元代替,其中上述电波信号传送单元能够发出特殊电波信号形式的识别信息,上述光信号生成单元能够发出光信号形式的识别信息,上述声音信号生成单元能够发出声音信号形式的识别信息,上述电磁波信号生成单元能够发出电磁波信号形式的识别信息。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细胞培养系统,可以把一系列培养步骤中使用的所有容器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记忆储存起来,其中所述的一系列培养步骤从获得从患者处收集的含有干细胞的细胞开始,到运出由这些细胞培养而得的细胞为止。
结果,通过跟踪基于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的关联性,能够确定培养细胞是从哪个容器中的细胞培养而来的,其中所述的运出容器中装有培养细胞形式的最终产品。
结果,因为可以针对每个患者来管理培养细胞,所以能方便地消除患者之间的混淆,如把从一个患者处收集的培养细胞移植给另一个患者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因为可以通过输入两个ID号码简便地对患者和培养骨进行核对,所以可以获得非常可靠的核对结果,并显著地缩短时间和减少与核对相关的麻烦,其中所述的两个ID号码为贴于装有患者骨髓的运入容器上的ID号码和贴于装有培养骨的运出容器上的ID号码。因此,能够避免患者被混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细胞培养装置,可以从大量细胞形式的样品中同时自动产生培养骨,并且因为培养过程中可交换的贴于培养容器上的识别信息等被彼此关联地记忆储存起来,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对患者和培养骨进行核对,这样可以避免患者间的混淆。另外,因为可以把培养过程中操作细胞的步骤信息与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所以可以在培养过程中保存记录,因此可以方便地查出并研究以后发生的任何问题。

Claims (18)

1.一种细胞培养系统,其中,将收集的细胞装入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入容器中并运入所述细胞培养系统后,将运入的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中间容器中并在其中培养这些细胞,将培养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出容器中来运出所述细胞;所述系统包括输入单元和记忆单元,
在每次将细胞转移到另一容器时,所述输入单元输入贴于转移前后的容器上的识别信息,
所述记忆单元记忆储存由输入单元输入的彼此关联的识别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当已经记忆储存了从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的任一个时,记忆单元通过在现有识别信息中添加其他最新输入的识别信息的方式来储存识别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该细胞培养系统还包括重写单元,当从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的任一个已经被储存在记忆单元中时,该重写单元将先前储存的识别信息改写为其他最新输入的识别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所述识别信息包括与使用每种容器的步骤相关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在所述运入容器上加入与该运入容器来源的医院相关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该细胞培养系统还包括核对单元,当把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和运入容器的识别信息作为核对培养细胞的判断信息输入到所述核对单元时,该核对单元根据培养细胞的关联性与储存在记忆单元的关联性是否一致来对培养细胞进行核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该细胞培养系统还包括读取单元和输出单元,当将所述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作为核对培养细胞的判断信息输入时,
所述读取单元从所述记忆单元读出与所述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相关的识别信息,
所述的输出单元输出读取的识别信息。
8.一种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该核对装置用于在细胞培养系统中,对运入的培养细胞和患者进行核对,所述细胞培养系统具有记忆单元,并且在以下步骤中,当每次把细胞转移到另一容器时,所述记忆单元将贴于转移前后的容器上的识别信息相互关联地记忆储存起来;所述步骤为:将细胞放入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入容器中来运入培养细胞,将运入的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中间容器中来培养细胞,和将培养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出容器中来运出培养细胞;所述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判断单元和输出单元,
所述的输入单元输入作为核对对象的运入容器的识别信息和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
所述的判断单元判断由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关联性与记忆单元储存的信息关联性是否一致,
所述的输出单元输出判断结果。
9.一种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该核对装置用于在细胞培养系统中,对运入的培养细胞和患者进行核对,所述细胞培养系统具有记忆单元,并且在以下步骤中,当每次把细胞转移到另一容器时,所述记忆单元将贴于转移前后的容器上的识别信息相互关联地记忆储存起来;所述步骤为:将细胞放入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入容器中来运入培养细胞,将运入的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中间容器中来培养细胞,将培养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运出容器中来运出细胞;所述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包括输入单元、读取装置和输出单元,
所述的输入单元输入运入容器或运出容器的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作为核对培养细胞的判断信息,
所述的读取装置从记忆单元读取与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相关的识别信息,
所述的输出单元输出读取的识别信息。
10.一种细胞培养装置,该装置根据细胞培养过程将细胞转移到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培养容器中;该细胞培养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和记忆单元,
在每次把细胞转移到另一容器时,所述的输入单元输入贴于转移前后的培养容器上的识别信息,
所述的记忆单元把由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还包括大量贴有独特识别信息的培养箱;其中
每次将培养容器放入培养箱中和从培养箱中取出培养容器时,所述的输入单元输入贴于培养容器和培养箱上的识别信息,
所述的记忆单元把由输入单元输入的识别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其中在每个培养箱中还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培养箱的内部信息,如培养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其中,
所述的记忆单元在预定时间间隔把培养箱的识别信息与培养箱的内部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13.如权利要求10到12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还包括培养基更换单元,该培养基更换单元更换在培养容器中储存的培养基;其中,
所述存储单元把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与培养基更换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其中所述的培养基更换信息例如是更换该培养容器的培养基的日期、更换的培养基、生长因子的用量和生长因子的类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还包括培养基信息检测单元,该培养基信息检测单元检测培养基的信息,如添加到培养容器中的培养基的溶氧浓度和糖含量;其中,
所述的记忆单元把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与培养基信息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15.如权利要求10到14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还包括细胞计数检测单元,该细胞计数检测单元检测培养容器中的细胞数;其中,
所述的记忆单元把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与细胞数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16.如权利要求10到15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还包括感染试验单元,该感染试验单元对培养容器中的细胞进行感染试验;其中,
所述的记忆单元把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与感染试验结果彼此关联地储存起来。
17.如权利要求10到16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其中所述的记忆单元彼此关联地储存两个培养容器的识别信息,这两个培养容器中分别含有第一个样本和与第一个样本同时培养的第二个样本。
18.如权利要求10到17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其中通过条码、电波信号生成单元、光信号生成单元或声波信号生成单元来表示各组识别信息。
CNB038118815A 2002-04-09 2003-04-09 细胞培养系统、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以及细胞培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61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06677 2002-04-09
JP106677/2002 2002-04-09
JP283992/2002 2002-09-27
JP2002283992A JP4751566B2 (ja) 2002-04-09 2002-09-27 細胞培養システム、培養細胞照合装置および細胞培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6210A true CN1656210A (zh) 2005-08-17
CN100516193C CN100516193C (zh) 2009-07-22

Family

ID=28793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188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6193C (zh) 2002-04-09 2003-04-09 细胞培养系统、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以及细胞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50287B2 (zh)
EP (1) EP1493805A4 (zh)
JP (1) JP4751566B2 (zh)
CN (1) CN100516193C (zh)
AU (1) AU2003236024A1 (zh)
WO (1) WO200308507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1688A (zh) * 2015-01-20 2017-08-29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生物科学公司 在细胞加工设施中的过程模拟
CN110836964A (zh) * 2019-10-24 2020-02-25 海丰县新三农微生物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干细胞生态防控系统
CN112424335A (zh) * 2018-09-19 2021-02-26 麦迪康公司 自体干细胞的自培养方法及装置
CN114008186A (zh) * 2019-04-08 2022-02-01 分子装置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化细胞培养和测试的培养系统和方法
CN114600870A (zh) * 2016-08-04 2022-06-10 发那科株式会社 细胞输送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4547A (ja) * 2004-01-21 2005-08-04 Olympus Corp 自動培養装置の検体管理方法および自動培養装置
JP2005332046A (ja) * 2004-05-18 2005-12-02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細胞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細胞管理方法
JP4448388B2 (ja) * 2004-06-18 2010-04-07 株式会社カネカ 細胞試料管理システム
JP4504748B2 (ja) * 2004-06-25 2010-07-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細胞組織培養管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110206643A1 (en) * 2005-06-02 2011-08-25 In Motion Investment, Ltd. Automated Cell Therapy System
JP4410167B2 (ja) 2005-07-14 2010-02-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コンテナ管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ナ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319103A (ja) * 2006-06-02 2007-12-13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微生物分離システム
JP2007330145A (ja) * 2006-06-14 2007-12-27 Nikon Corp 細胞培養装置
JP2009065843A (ja) * 2007-09-10 2009-04-02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細胞調製施設の移動型保管装置
JP5148718B2 (ja) * 2008-01-25 2013-02-20 エクセレレックス インク. 袋体の皴除去及び漏れ検知システム、及び液体収容のための電磁攪拌システム
JP5195470B2 (ja) * 2009-01-30 2013-05-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監視装置、監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1004854A1 (ja) * 2009-07-08 2011-01-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細胞ピッキング支援装置、表示装置、及び培養容器
JP5323599B2 (ja) * 2009-07-16 2013-10-23 株式会社岩田レーベル 細胞培養装置
JP2011045259A (ja) * 2009-08-25 2011-03-10 Iwata Label Co Ltd 培養物管理システム
US11773358B2 (en) * 2009-12-22 2023-10-03 Cytiva Sweden Ab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ulture parameters in a bioreactor
JP6476613B2 (ja) * 2014-07-02 2019-03-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培養管理システム、培養システム、培養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保持部材
JP6339432B2 (ja) * 2014-07-16 2018-06-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細胞観察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細胞観察情報処理方法、細胞観察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GB201415338D0 (en) * 2014-07-21 2014-10-15 Ge Healthcare Bio Sciences Cell processing method
AU2017282135A1 (en) * 2016-06-21 2019-01-17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6947511B2 (ja) * 2017-02-14 2021-10-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EP3595440A2 (en) * 2017-03-14 2020-01-22 Juno Therapeutics, Inc. Methods for cryogenic storage
JP7455505B2 (ja) * 2017-12-26 202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方法、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11061380B2 (en) 2017-12-26 2021-07-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
KR101873580B1 (ko) * 2018-03-09 2018-07-02 에이티아이 주식회사 세포 치료제 생산 시스템
CN110647779A (zh) * 2018-06-26 2020-01-03 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信息追踪方法及系统
US20220181009A1 (en) * 2019-02-12 2022-06-09 Medipal Holdings Corporation Schedule calculation device, schedu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chedule calculation method
US20210283565A1 (en) 2020-03-10 2021-09-16 Cellare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ell process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5087A (ja) * 1982-03-12 1983-09-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細胞の自動培養装置
JPH06509720A (ja) * 1992-05-22 1994-11-02 マイクロスキャン、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ヒト組織中の細菌を培養し検出するための装置
CA2223525C (en) * 1995-06-07 2008-12-23 Aastrom Bioscienc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nd treating biological cells
JP2000514177A (ja) 1995-11-27 2000-10-24 ロシュ ダイアグノスティックス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被検サンプルを採集し輸送するための物品および被検物質の測定方法
JPH09160955A (ja) * 1995-12-12 1997-06-20 Meidensha Corp 部品データベース構造及び部品データ編集方法
JPH09160995A (ja) * 1995-12-12 1997-06-20 Nippon M I C Kk 検査カードおよびこの検査カードを用いた血液検査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957151B2 (ja) 1997-08-01 1999-10-04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ラッチ具
DE19758617B4 (de) 1997-09-11 2006-06-14 Biopsytec Gmbh Ohrmarke
AT407047B (de) * 1998-08-03 2000-11-27 Pfaller Walter Dr Zellkulturvorrichtung
JP3845582B2 (ja) * 1999-11-25 2006-11-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ライブラリ装置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の標識読取り方法
US6673595B2 (en) * 2001-08-27 2004-01-06 Biocrystal, Ltd Automated cell management system for growth and manipulation of cultured cell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1688A (zh) * 2015-01-20 2017-08-29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生物科学公司 在细胞加工设施中的过程模拟
CN114600870A (zh) * 2016-08-04 2022-06-10 发那科株式会社 细胞输送设备
CN114600871A (zh) * 2016-08-04 2022-06-10 发那科株式会社 干细胞冷冻保存设备
CN114600871B (zh) * 2016-08-04 2024-04-16 发那科株式会社 干细胞冷冻保存设备
CN112424335A (zh) * 2018-09-19 2021-02-26 麦迪康公司 自体干细胞的自培养方法及装置
CN114008186A (zh) * 2019-04-08 2022-02-01 分子装置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化细胞培养和测试的培养系统和方法
CN110836964A (zh) * 2019-10-24 2020-02-25 海丰县新三农微生物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干细胞生态防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58846A1 (en) 2005-07-21
US7550287B2 (en) 2009-06-23
EP1493805A1 (en) 2005-01-05
JP4751566B2 (ja) 2011-08-17
AU2003236024A1 (en) 2003-10-20
WO2003085079A1 (fr) 2003-10-16
CN100516193C (zh) 2009-07-22
JP2004000119A (ja) 2004-01-08
EP1493805A4 (en) 2006-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6210A (zh) 细胞培养系统、培养细胞的核对装置以及细胞培养装置
Hu et al.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cultivation reveals the underexplored rare biosphere in deep-sea sediments along the Southwest Indian Ridge
CN107686811A (zh) 干细胞的制造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输送和冷冻保存设备
CN101035620A (zh) 用于生命科学的样品存储和样品管理的综合
Kempner et al. A review of cell culture automation
CN105907634A (zh) 细胞图像捕捉和远程监控方法
JP5737178B2 (ja) 表示装置、細胞ピッキング方法、及び培養方法
Blanchard et al. Laboratory maintenance of Helicobacter species
EP3075837A1 (en) Automatic culture system and cell management system
CN107590632A (zh) 一种用于细胞生产存储运输的管理系统以及方法、服务器
JP3231664U (ja) ロボットアーム全自動細胞培養システム
CN115718461B (zh) 一种高通量柔性自动控制管理系统
JP2005332046A5 (zh)
US20090222487A1 (en) Pla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pla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Czembor et al. AgroGenome: interactive genomic-based web server developed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or accessions stored in Polish Genebank
US20120055993A1 (en) Method for coding/individualizing a container used to receive nutrient solutions or culture media
Cundell et al. Risk assessment approach to microbiological controls of cell therapies
Blanchard et al. Laboratory maintenance of helicobacter species
Swain et al. Exo-polygalacturonase production by Bacillus subtilis CM5 in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using cassava bagasse
Mathew et al. Introducing Mobile Collaborative Robots into Bioprocessing Environments: Personalised Drug Manufacturing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N1745735A (zh) 临床自动生物细胞治疗系统
CN1833168A (zh) 用于检测饲料酶的试剂、方法和试剂盒
TWI834133B (zh) 細胞培養系統
CN110184322A (zh) 一种生物气溶胶样品采集培养方法及装置
WO2024075845A1 (ja) 細胞培養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資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