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2035A - 纸张进给器 - Google Patents

纸张进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2035A
CN1652035A CNA2005100046345A CN200510004634A CN1652035A CN 1652035 A CN1652035 A CN 1652035A CN A2005100046345 A CNA2005100046345 A CN A2005100046345A CN 200510004634 A CN200510004634 A CN 200510004634A CN 1652035 A CN1652035 A CN 1652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paper feed
assembly
recording materials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46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榎本一男
饭原一弘
三须敏明
西村昌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535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15470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533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1836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2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20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8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directed to paper handling or jam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4Openable part of feed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2Paper handling
    • G03G2221/1675Paper handling jam trea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记录材料排出部(2)设置在图像成形部(1)的上方,并且记录材料供给部(4)设置在图像成形部(1)的下方,其中记录材料盒的使用者操作侧表面与装置主体的表面大致齐平。设置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其中设置有用于将来自记录材料供给部的记录材料传输到图像成形部、并随后将记录材料引导到记录材料排出部的传输路径;并且其中通向图像成形部的传输路径被布置在装置主体的后侧上,后侧位于与使用者操作侧相反的一侧。至少记录材料供给部(4)和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中的一个设置有堵塞清除部(8),以允许堵塞在后侧传输路径(7)中的记录材料在使用者操作侧被清除。

Description

纸张进给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1年11月20日、申请号为01130316.6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成形装置,诸如印制机、复印机和传真机;更具体说涉及图像成形装置的改进,其中包括作为记录材料传输路径的至少一部分的后侧传输路径。
进一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诸如印制机、复印机和传真机中的片材进给器;更具体说,涉及该类型片材进给器的改进,其中片材是从片材盘插入方向的片材盘的最内部下凹侧进给的;片材盘被设置成能够被插入和拉出的状态。用于本发明中的片材的尺寸范围是从明信片到用于具有法定尺寸的机械制图的JIS标准A3号尺寸。
背景技术
作为该类型的一种传统图像成形装置,下述的图像成形装置(如在JP-A-7-219298)已是公知的,其中包括:印制机组件,所述印制机组件在装置主体内侧结合由图像成形机,并适于通过该图像成形机在记录材料(纸张,或OHP片材等等)上形成图像;设置在该印制机组件上方的排出盘,以便排出或容纳记录材料,对于这些记录材料的图像成形已经由印制机组件完成;记录材料供给组件,其设置在印制机组件的下方,其中,用于容纳记录材料的记录材料盒以能够从使用者操作侧(一般的,称装置主体的该侧)拉出的方式被装载在装置主体内,其中记录材料盒的使用者操作侧表面设置成与装置主体的表面齐平;以及记录材料传输系统,其中提供了传输路径,所述传输路径用来将来自记录材料供给组件的记录材料传输给印制机组件并且将记录材料引导到排出盘。
该种样式的优点在于,在图像成形装置的外形方面,可以采用不具有外部凸起的箱式的基本构型,同时图像成形装置的安装空间被保持在记录材料供给组件的范围内。
一般,在该种类型的图像成形装置中,通常会采用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从使用者操作侧观察)的记录材料传输路径的记录材料传输系统。
此外,当该图像成形装置是小型印制机时,目前已存在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从使用者操作侧观察)的记录材料传输路径的记录材料传输系统。
而且,作为一种传统已公知的印制机,下述的印制机(如在JP-A-11-84981)已是公知的,其中包括,例如,设置成能够从装置的该侧插入或拉出的形式的纸张进给盘;纸张进给部,设置在纸张进给盘在插入方向的最内部的凹入侧,并且适于将纸张进给盘中容纳的纸张分离并一张接一张地进给;图像成形部,设置在纸张进给盘的上方,以在由此进给的片材上形成图像;和排出盘,用于从装置的最内部凹入侧朝向该侧排出经过图像成形的片材。
在该类型的印制机中,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纸张进给通道大致形成U形,并且当在纸张进给盘的插入方向观察时,纸张传输路径设置在最内部凹入侧,即设置在印制机最内部凹入侧。
在这种印制机中,由于需要根据印制尺寸来更换纸张进给盘,因此存在相应操作复杂的问题。
因此,已经公知的印制机中,在印制机的主体的下侧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分离的纸张进给组件,以便对应于印制尺寸来进给片材。
这里,一种用作纸张进给组件的结构具有:以可以被插入或拉出的方式设置在纸张进给组件的主体内的纸张进给盘,和设置在纸张进给盘的插入方向的最内部凹入侧上的纸张进给部,该纸张进给部适于将容纳在纸张进给盘中的纸张分开并一张接一张地进给。通过采用这种装置,在纸张进给组件中的纸张传输通道可以被设置在最内部凹入侧,由此,从纸张进给组件发出的纸张被平滑地传送到印制机的主体侧。
但是,在上述形式(排出盘设置在印制机组件的上方,而记录材料供给组件设置在印制机组件的下方)的图像成形装置中,在采用左右方向延伸(从使用者操作侧观察)的记录材料传输路径时,在将位于印制机组件下侧的记录材料供给组件中的记录材料供给到位于上侧的印制机组件时,由于传输路径大致沿装置主体的横向设置,如果在横向传输路径中发生记录材料的堵塞(例如),则只能在打开装置主体的侧盖之后才能够清除堵塞。由此,不可避免地需要在装置主体的一侧上设置一堵塞清理空间(用于打开侧盖的空间)。
在另一方面,在上述形式的图像成形装置中,在采用左右方向延伸(从使用者操作侧观察)的记录材料传输路径时,传输路径大致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使用者操作侧(该侧)或者设置在其相反侧(后侧)。
此时,在所有传输路径都布置在装置主体的该侧上的样式中,在记录材料与该侧上的传输路径中堵塞时,则在拉出记录材料盒之后或在打开印制机组件的上盖之后才能够清除堵塞。但是,由于附加在记录材料的传输路径上的限制,则图像成形机在印制机组件内部的结构自由度或布置将受到损害。
同时,在后侧的传输路径作为其中一部分被包括在传输路径中的样式中,通常的布置是,如果在后侧的传输路径中发生记录材料的堵塞,则打开后盖来进行清除堵塞的工作。因此,产生了一个技术问题,即在后侧上图像成形装置的安装空间必须比由图像成形装置所占满的空间大一些,该部分空间是打开或关闭后盖所需要的空间。
此外,还提出了下述的方案,即利用记录材料盒从其中被拉出的空间,来人工地移去堵塞在后侧传输路径中的记录材料(参考JP-A-84981),但该种方案的前提是基于记录材料盒从装置主体向使用者操作侧凸出并且装置主体在前后方向的尺寸较小的事实。因此,对于那些其中记录材料盒被容纳在装置主体中从而记录材料盒的使用者操作侧表面与装置主体的表面大致齐平的样式,该种类型的方案则难以应用。
也就是说,在使用了可以容纳的最大尺寸是例如JIS标准的A3号尺寸的记录材料盒的情况下,记录材料供给组件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必须满足允许至少记录材料盒被容纳在装置主体中的条件。因此,当记录材料在后侧传输路径中堵塞时,即使使用者在将记录材料盒拉出后尝试利用记录材料盒拉出后产生的空间来将堵塞清除,使用者的手臂也不能达到后侧传输路径,并且堵塞的清除也极为困难。
而且,在上述的纸张进给组件中,纸张堵塞可能会在纸张的传输过程中发生。一种用于清除这种纸张堵塞的已公知的技术方案是,将同时用作纸张传输板的可操作的门设置在纸张进给组件的主体的最内部凹入侧,当该门被打开时,可以移去堵塞的纸张(参考JP-A-84981)。
但是,在采用该种方案的情况下,从发生纸张堵塞的情况来看,将门打开的空间以及允许操作者进入的空间必须设置在纸张进给组件的后侧,即在印制机的后侧。因此,产生了基本占用面积变大的问题,使得空间效率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成形装置,在不必保证用于清除堵塞的浪费空间的前提下,该装置仅要求很小的安装面积。
而且,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纸张进给器,在不引起基本空间效率下降的前提下,能够很容易地移去堵塞的纸张。
根据本发明,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图像成形装置,包括:图像成形部1,其在装置主体内侧具有图像成形机2,并能够通过所述图像成形机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记录材料排出部3,其设置在所述图像成形部1的上方,以便排出已经由所述图像成形部1完成图像成形的记录材料并容纳该记录材料;记录材料供给部4,其设置在所述图像成形部1的下方,其中用于容纳记录材料的记录材料盒5以能够从使用者操作侧被拉出的方式装载在所述装置主体内,其中所述记录材料盒5的使用者操作侧设置成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齐平;和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其中设置有传输路径,用于将来自所述记录材料供给部4的记录材料传输到所述图像成形部1,并随后将记录材料引导到所述记录材料排出部;并且其中通向所述图像成形部的传输路径被布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后侧上,所述后侧位于与使用者操作侧相反的一侧;其中至少所述记录材料供给部4和所述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中的一个设置有堵塞清除部8(例如8a,8b和8c),以允许堵塞在后侧传输路径7中的记录材料在使用者操作侧被清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图像成形部1”和“记录材料供给部4”在概念上分别包括装置主体(外壳),并且这些构件可以形成组件,也可以设置在一个装置主体中,而不形成组件。
同时,不言自明的是,图像成形部1具有诸如记录材料排出部1a或手动进给盘1b的记录材料供给部。
此外,记录材料供给部4应该是:其中记录材料盒5的使用者操作侧大致与装置主体的表面齐平,并且不包括那些记录材料盒5从装置主体朝向该侧突出的样式,由此在布置在装置主体的后侧的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中堵塞的纸张很容易被人工除去。
此外,在这里所称的记录材料盒5包括了其中记录材料盒5被拉出、但记录材料盒不从装置主体完全脱离的样式,和其中记录材料盒5被拉出、并且记录材料盒从装置主体完全脱出的样式,在这种情况下,记录材料盒5能够以上述方式安装在装置主体上而被拉出。
而且,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应该满足:在传输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中设置了后侧传输路径7,由此其中未设置后侧传输路径的样式不包括在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中。
而且,堵塞清除部8应该满足:其允许堵塞在后侧传输路径7中的记录材料能在使用者操作侧被清除,并且还应该满足:堵塞清除部8设置在记录材料供给部4和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中的至少一个上。
这里,关于设置堵塞清除部8的位置,其可能用在后侧传输路径7的容易发生堵塞的一个部分处,例如传输路径是弯曲的部分,或者诸如一对辊子的传输构件的入口部分。
此外,在堵塞清除部8(8a)设置在记录材料供给部4中的典型样式下,可以采用这样的一种布置,正如图1所示,其中在紧接记录材料供给部4之后定位的传输路径是后侧传输路径7时,所述记录材料盒5包括:用于容纳记录材料的记录材料容纳部5a;和设置在所述记录材料容纳部的最内部凹入侧上的记录材料传输部5b;和所述堵塞清除部8a使得:在所述记录材料盒5被拉出时,所述记录材料传输部5b被暴露在外侧,并且此时记录材料被挟住并保持在所述记录材料传输部中。
在该种样式下,所述记录材料供给部4优选具有暂时停止机构,在记录材料盒5被拉出时,暂时停止机构用于将所述记录材料盒5暂时停止在使整个记录材料容纳部5a被暴露在外侧的位置上;和当所述暂时停止机构被松开时,所述记录材料盒5能够被进一步拉出。
根据该样式,加载记录材料的操作和清除堵塞的操作可以分开处理,并且在加载记录材料的操作过程中发生的记录材料盒5被过度地拉出的情况可以有效地避免。
而且,为了允许清除在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中的堵塞,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应该具有用于构成后侧传输路径一部分的中间传输部10,并且堵塞清除部8(例如8b)应该设置在中间传输部10中。
中间传输部10在包括了后侧传输路径的一部分时就满足条件。尽管后侧传输路径7的布置不受到特别的限制,但中间传输部10优选设置在后侧传输路径7的易于发生堵塞清除的一部分上。
例如,在用于将来自所述记录材料供给部4的记录材料传输到所述图像成形部1、并随后将记录材料引导到所述记录材料排出部3的传输路径具有竖直传输路径,而且该竖直传输路径是在使用者操作侧看去的前后方向偏置,则需要所述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包括中间传输部10,其中设置了将彼此偏置的竖直传输路径相连的水平传输路径;且所述堵塞清除部8(8b)设置在中间传输部10。
而且,在中间传输部10的堵塞清除部8(8b)的典型样式下,可以采用如下的布置:堵塞排出部8设置成使得所述记录材料传输部是设置在所述中间传输部10的最内部凹入侧上;所述中间传输部10能够从使用者操作侧被从所述装置主体中拉出;并且,所述堵塞清除部8(8b)使得:在所述中间传输部10被拉出时,所述记录材料传输部被暴露在外侧,并且此时记录材料被挟住并保持在所述记录材料传输部中。
此外,在记录材料传输系统6的堵塞清除部8(8c)的典型样式下,可以采用如下的布置,其中在可拆卸的图像成形机2被设置在装置主体内的样式下,所述堵塞清除部8(8c)设置成:可以从使用者操作侧打开和关闭的可开启盖11设置在装置主体上,并构成所述图像成形部1的一部分;和在所述可开启盖11被打开、所述图像成形机2被拆下时,堵塞在从所述图像成形部1通向所述记录材料排出部3的传输路径中的记录材料可以利用拆下所述图像成形机2后的空间来清除。
这里,尽管可开启盖11被设置在构成图像成形部1的一部分的装置主体上,可开启盖11也可以设置在任意的部分上(在靠上的部分或图像成形部1的该侧),在这种情况下,堵塞可以从使用者操作侧清除。
在这种情况下,在可开启盖11设置在图像成形部1的装置主体部分的上部上时,优选采用如下的样式,其中所述记录材料排出部3在所述图像成形部的装置主体部分的顶部上整体地形成,和所述记录材料排出部3设置有可开启盖11。
但是,在图像成形部1和记录材料排出部3形成分离的组件的情况下,记录材料排出部3应该也设置由可开启盖,该可开启盖与在图像成形部1一侧的可开启盖11是分离的。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图像成形装置的外观和操作特性方面,所述图像成形部1和所述记录材料供给部4最好形成如下的结构,即它们位于使用者操作侧的装置主体对应部分形成为大致齐平。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所述图像成形部1的装置主体部分占据的空间小于所述记录材料供给部4的装置主体部分占据的空间的样式下,为了图像成形装置的外观布局在所述图像成形部1的后侧上或者使用者操作侧应该设置伪罩12,使得所述图像成形部1的装置主体部分和所述伪罩12所占据的空间大致等于所述记录材料供给部4的装置主体部分所占据的空间。
而且,在本发明中,为了允许在图像成形部1中实现双面图像成形,所述图像成形部1可包括:允许由所述图像成形机2将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的双面上的记录材料双面传输部(未示出)。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采用原稿固定类型的图像读取部14的样式中,如图1所示,应该在所述记录材料排出部3的上方设置图像读取部14,两者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空间,所述空间在使用者操作侧开放,所述图像读取部14具有固定原稿用的原稿放置台,以便读取原稿图像。
这样,在所述记录材料排出部3整体地形成在所述图像成形部1的装置主体部分的顶部、所述记录材料排出部3具有用于连接或脱开所述图像成形机的可开启盖11的样式下,所述图像读取部14最好可运动地(转动或竖直运动)设置在所述记录材料排出部3的上方的空间中,从而使得所述记录材料排出部3上方的空间更加开放。
此外,在图像成形装置的外观布置方面,所述图像读取部14、所述图像成形部1和所述记录材料供给部4被形成如下形式,即它们位于使用者操作侧的对应装置主体部分基本齐平。
在该情况下,如果需要,则当然可以采用伪罩或类似物。
此外,根据本发明,正如图25A所示,提供一种纸张进给器,包括:用于容纳纸张S的纸盘802,所述进给盘设置成能够从装置主体801的该侧插入或拉出的形式;纸张进给件803,设置在所述纸盘802的插入方向的最内部凹入侧上,从而给出所述纸盘802中的纸张S;其中还设有联锁机构804,用于在与所述纸盘802处于联锁关系时使纸张进给件803于与所述纸盘802相同的方向上运动。
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本申请中的发明不仅可用作诸如印制机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外部组件的纸张进给器,而且还可以是结合在图像成形装置的主体中的纸张进给器。
此外,纸张进给机构803的功能是给出纸张S,并且包括(例如):用于发出在纸盘801上的纸张S的发出件,用于传输所发出的纸张S的传输件,和用于形成被传输纸张S的传输通路的引导件等等。
而且,对于联锁机构804,其在与所述纸盘802处于联锁关系时使纸张进给件803于与所述纸盘802相同的方向上运动的情况下,可以在纸盘和纸张进给件是直接相连的样式,或两者通过滑动件等等间接相连的样式以及其他样式中根据需要选择。
这里,从促进在纸盘802中纸张的加载方面,优选的是避免纸张进给件803覆盖住从装置主体801被拉出的纸盘802的情况。由此,联锁机构804最好设置成:正如图25A至25C所示,所述纸张进给件803被移动,从而在运动方向上在所述纸盘802和所述纸张进给件803之间产生偏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而且,在加载纸张时,在仅将纸盘802从装置主体拉出时,联锁机构804可以如图25B所示的与纸张进给件803一起运动,或者如图25D所示的保持在初始位置,而不与纸张进给件一起运动。
此外,纸张进给件803可以在每次纸盘802被拉出时而被拉出装置主体801。但是,由于拉出长度变长,诸如纸张进给件803的传动件或辊子的机械部分逐渐暴露出来,则由于使用者的误操作引起纸张进给件803的故障操作的风险也变高。
因此,从避免故障的角度,正如图25B所示,优选设置运动限制件805,用于在一位置上暂时限制所述纸盘802在拉出方向上的运动,在该位置上,所述纸盘802被拉出所述装置主体,而所述纸张进给件803被容纳在所述装置主体中。
应该理解的是,当纸张进给件803将被拉出装置主体801时,在运动限制件805脱开后,纸张进给件803应该能够被拉出。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外形轮廓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图像读取组件在箭头方向观察时得到的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印制机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纸张进给组件和中间传输组件的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7A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纸张进给盒的接触状态的示意图;
图7B是示出纸张进给盒的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纸张进给盒的纸张挟持机构的示意图;
图9A-9C是示出拉出纸张进给组件的纸张进给盒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10A-10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纸张进给盒的暂时停止机构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在纸张进给组件中加载纸张过程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清除在纸张进给组件中的堵塞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中间传输组件的示意图;
图14A是中间盘盖的侧视图;
图14B是中间盘盖的顶视图;
图15是示出清除中间传输组件中的堵塞的过程(1)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清除中间传输组件中的堵塞的过程(2)的示意图;
图17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7B是在图17A的箭头B方向观察得到的视图;
图18是示出设置在图像读取组件中的闩机构的细节的示意图;
图19是在图18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得到的视图;
图20是示出清除在印制机组件中的堵塞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的示意图;
图2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外形的示意图;
图23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外形的示意图;
图24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外形的示意图;
图25A-25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外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基于附图示出的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2至图4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图像成形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图像成形装置是所谓的组合机,具有复印机、传真机、印制机和扫描仪的各项功能。
在附图中,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具有:含有用于图像成形的处理盒的印制机组件20;设置在印制机组件20的顶部的图像读取组件50;和设置在印制机组件20下方的纸张进给组件70,其适用于将用作记录材料的纸张进给到印制机组件20。而且,操作面板51设置在图像读取组件50的该侧上。
应该注意的是,在图2至4中,附图标记90表示设置在最下方纸张进给组件70下方的支持部,用于调整图像成形装置的高度。
在该实施例中,印制机组件20的结构类似于在例如桌面激光印制机中采用的结构。
在附图中,特别是如图5中所示,印制机组件20具有用于进给纸张的纸张进给部20a,用于在进给的纸张上成形图像的图像成形部20b,和排出盘20c,在图像成形之后的纸张就被排出在该排出盘上。
这里,图像成形部20b通过使用电摄影技术来形成图像,并且包括:光电导体鼓21,用于对光电导体鼓2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的充电组件22;潜像写入组件23,用于通过基于图像数据将激光光束Bm辐射到光电导体鼓21上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组件24,用于通过有选择地转印墨粉来形成可见的潜像图像;转印组件25,用来将光电导体鼓21的表面上的墨粉转印到由纸张传输通路28进给的纸张上;固色组件26,通过对墨粉图像进行加热和/或加压来将墨粉图像固定在纸张上;以及清洁组件27,用来清洁在转印之后滞留在光电导体鼓21上的墨粉。
应该注意的是,附图标记29表示设置在纸张传输通路28的上游侧上的一对配准辊子,适于将从纸张进给部20a(下文将详细描述)给出的纸张在预定的时间进给到墨粉图像转印位置。
此外,纸张进给部20a具有: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上的两个纸盘31和32;用于从上纸盘31或下纸盘32给出纸张的纸张进给辊子33和34;分别与纸张进给辊子33和34发生压力接触的纸张分离件35和36;可转动地安装在各个纸盘31和32上的保持件37和38,用来支承纸张分离件35和36。
在前述的纸盘31和32中,设置在下侧的纸盘32相对于印制机组件20是可拆卸的,并且能够向着从印制机组件20的使用者操作侧所见的该侧被抽出。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当其中容纳有用来纵向进给的JIS标准的A4尺寸的纸张的纸盘32被装载时,整个纸盘32被容纳在印制机组件20中(正如图2所示)。
在另一方面,上侧上的纸盘31被用作手动进给盘,理想尺寸的纸张可以从印制机组件20的该侧很容易地插入。
应该注意的是,附图标记39表示在纸盘31的该侧上可打开地设置的手动进给辅助纸盘,而附图标记40和41表示纸张引导件,用来将从纸盘31给出的纸张引导向抵靠辊子(resist roll)29。
而且,在该印制机组件20中,为了提高维护性能,光电导体鼓21以及其周围的包括充电组件22、显影组件24、清洁组件27等等组件整体地形成为处理盒42。如果顶盖43被打开,该处理盒42可以在印制机组件20的上方被打开,所述顶盖43的一部分用作排出盘20c。
在印制机组件20中,由于处理盒42是可拆卸地布置的,则不仅有助于处理盒42的更换,而且在纸张堵塞发生在印制机组件20中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将该处理盒42拆下而移去纸张。而且,在将处理盒42被拆下的情况下,由于纸张引导件40和41被设置成可以关于抵靠辊子29中的一个的轴线摆动,则通过移动该纸张引导件40和41就能很容易地清除发生在该部分中的纸张堵塞。
应该注意的是,附图标记44表示纸张传输通路,该通路被设置在纸盘32的最内部凹入侧上,从纸张进给组件70给出的纸张沿着该纸张传输通路而被传输。
这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中,为了能够容纳尺寸大于被容纳在纸盘32中的纸张,纸张进给组件70的深度被设置成大于印制机组件20的深度。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印制机组件20被设置成在图像成形装置的该侧(在操作面板51的一侧)上偏置,从而使得印制机组件20和纸张进给组件70的前表面大致齐平。
应该注意的是,用于支承图像读取组件50的一对支承壁52分别被设置在印制机组件20的两侧表面上,使得在印制机组件20的排出盘20c上方形成预定的空间。
下面,参照图6至10描述纸张进给组件70。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作为纸张进给组件70的纸张进给组件,这两个纸张进给组件能够容纳的纸张的尺寸大于印制机组件20的纸盘32中所容纳的纸张尺寸,例如JIS标准的A3尺寸的纸张。
纸张进给组件70具有:壳体71;可以朝向图像成形装置的该侧从壳体71拉出的纸张进给盒72;设置在纸张进给盒72在插入方向的内侧凹入部上部的纸张进给机构73,其适于用来将插入状态下的纸张进给盒72中的纸张进给到印制机组件20一侧。
图7A示出了前述纸张进给组件70的纸张进给盒72和纸张进给机构73被拉出的状态。
在附图中,纸张进给盒72具有盘基底101;设置成从纸张进给盒72的大致中央部分在插入方向向着纸张进给盒72的最内部凹入侧延伸的底板102;以及纸张的端部引导件103,其设置方式是可以从纸张进给盒72的大致中央部分在插入方向上向着该侧运动。而且,底板可以关于设置在纸张进给盒72的中央部分的轴102a摆动,并且由诸如弹簧的未示出元件向上推动。同时,附图标记104示出了用于将纸张进给盒72拉出的柄件。
同时,纸张进给机构73具有: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半圆形进给辊子112,用于发出放置在纸张进给盒72中的纸张(未示出);一对传输辊子113(113a,113b),用于传输发出的纸张;以及用于引导被传输的纸张的外滑板114和内滑板115。
此外,拐角分离器105(如图7B所示)分别设置在纸张进给盒72的插入方向的最内部凹入侧的两端,并适合于在纸张被进给辊子112发出时给出一张纸。
应该注意的是,附图标记116和117分别表示用于向进给辊子112和传输辊子113b传递驱动力的机构。
正如图8所示,外滑板114可以关于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的下端部的轴114a转动,并且传输辊子113a被安装到其自由端的远端部分。而且,外滑板114被诸如弹簧的未示出的推动元件推向进给辊子112,因而一般位于图中实线所表示的位置上。
同时,内滑板115可以关于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的下端部的轴115a转动,并且一般内滑板115被作用于外滑板114的推动力定位于图中实线所表示的位置上。
此外,在外滑板114的轴线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处设置有纸张挟持柄件118。
纸张挟持柄件118具有大致类似于外滑板114的弯曲表面,并且由未示出的扭力弹簧推向进给辊子112。而且,当纸张进给机构73被容纳在最内部凹入侧时,纸张挟持柄件118的后表面被设置在壳体71中的未示出的凸起推压,并由此与外滑板114形成为大致齐平,由此呈现纸张传输通路不被堵塞的状态。在另一方面,当纸张进给机构73从壳体71中拉出时,由未示出的凸起产生的推压被解除,由此呈现纸张传输通路被未示出的扭力弹簧的推动力堵塞的状态。
此外,正如图9A至9C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纸张进给组件70中,纸张进给机构73的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被外滑轨121(121a,121b)机构相对于壳体71可滑动地支承。而且,纸张进给组件72的盘基底101被内滑轨122(122a,122b)相对于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可滑动地支承。
结果,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纸张进给组件70中,不但纸张进给盒72可以从壳体71的该侧拉出,而且纸张进给机构73也可以从壳体71的该侧拉出。
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上,用于暂时停止纸张进给机构73的拉出的暂时停止机构130被设置在外滑轨121a和内滑轨122a之间的部分上。
正如图10A所示,暂时停止机构130具有可关于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上的轴131a摆动的柄件131;联接到设置在轴131a上方的轴131b上的I形第一臂132,以及联接到设置在第一臂132的另一端上的轴132a上的L形第二臂133。该第二臂33可关于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上的轴133a摆动,并且在一端部具有倾斜表面、在另一端部具有竖直表面的钩件133b设置在第二臂133的自由端。
柄件131在孔131c处装载有弹簧131d,从而使得柄件131一般被推向附图中的左侧。
同时,正如图9和10所示,在壳体71的底表面的突起71a形成在位于纸张进给盒72的插入方向的该侧的位置上,钩件133b就与该突起71a相接合。
该突起71a被布置成与钩件133b相对应的形式,即在其一端部形成有竖直表面,在其另一端部具有倾斜表面,使得钩件133b和突起71a的对应的竖直表面和对应的倾斜表面彼此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正如图4所示,纸张从纸张进给组件70排出的位置和印制机组件20的纸张传输通路44的位置(纸张被送入的位置)彼此偏置,设置一中间传输组件80,用来将这些纸张传输通路对齐。
参照图4,6,13和14,将对中间传输组件80进行描述。
在该中间传输组件80中,形成了大致S形的纸张传输通路81,以便将纸张从纸张进给组件70传输到印制机组件20。成对的传输辊子82至84从传输方向的上游侧开始按顺序连续地沿着纸张传输通路81布置。
图13示出了从中间传输组件80中拉出的中间传输盘85。
在该实施例中,形成纸张传输路径81的壁面81a和81b中,下壁面81a固定地设置在中间传输盘85上,而成对的传输辊子82至84中的驱动辊子82a至84a被设置在那里。
在另一方面,上表面81b被形成为中间盘盖,该中间盘盖可以绕设置在最上游侧的轴86转动,并且成对的传输辊子82至84中的驱动辊子82b至84b被设置在那里。
而且,如图14A和14B所示,由预定的弹簧力向图14A中的下方推动的作动器78被设置在中间盘盖81b的大致中央部分的该侧上。未示出的光电传感器设置在该作动器87的臂部的一端,由此能够检测纸张的通过或堵塞。
另外,纸张挟持柄件88(88a,88b)被设置在中间盘盖81b的驱动辊子82b纸张传输方向的更上游侧。
这些纸张挟持柄件88的弯曲表面大致类似与中间盘盖81b的弯曲表面,并且被未示出的扭力弹簧在图中的箭头A的方向中推动。此外,当之间传输盘85容纳在中间传输组件80中时,纸张挟持柄件88由设置在中间传输件80上的未示出突起压住,并且还形成与中间盘盖81b的表面大致齐平的表面,从而呈纸张传输通路81不被堵塞的状态。在另一方面,当中间传输盘85被从中间传输组件80拉出时,未示出的凸起的推压被解除,从而呈纸张传输通路81被未示出的扭力弹簧的推动力堵塞的状态。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正如图4,17A和17B所示,图像读取组件50以如下的方式设置,其中,在图像读取组件50从排出盘20c间隔开状态下,在该侧上敞开的空间(用于取出纸张的间隙)是设置在图像读取组件50和排出盘20c之间的。图像读取组件50被支承在印制机组件20的顶部,从而通过枢转支承轴501可以枢转,并且图像读取组件50通过诸如扭力弹簧的推动弹簧502而被推向印制机组件20。
图像读取组件50具有原稿放置台503,其中结合有用于图像读取的扫描仪(未示出),并且图像读取组件50具有用于在其上放置原稿的平台(未示出),以及可转动地支承在原稿放置台503上、从而可绕枢转支承轴(未示出)转动的平台盖506,平台盖506中具有自动文件进给器。在原稿放置台503和平台盖506之间,设置有用来使两者接合或脱离接合的闩机构510。而且,用于将图像读取组件50固定在预定位置的锁机构520设置在图像读取组件50和印制机组件2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正如图18和19所具体示出的,闩机构510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闩柄件512设置在平台盖506的一侧部上,从而绕枢转支承轴511可以转动,锁柄件513与闩柄件512同轴地安装,并且在锁柄件513上形成有在顺时针方向开口的U形保持槽,同时用于与锁柄件513上的保持槽514接合或脱离接合的锁销515以固定的方式凸出地设置在原稿放置台503一个侧部上。
而且,正如图18和19所示,锁机构520以如下方式布置,即使得突出锁件521突出地设置在印制机组件20一侧;在水平方向开口的大致U形的保持槽522设置在突出锁件521中,同时采用两个联接臂523a和523b的联接机构523设置在原稿放置台503一侧。锁销524突出地形成在联接机构523的一个联接臂523b的远端上,而锁销524可滑动地接合在一细长孔525中,该细长孔525形成在原稿放置台503的一个部分(例如框架)上,为水平延伸的形式,由此允许在突出锁件521中的锁销524和保持槽522能够彼此接合或脱离接合。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将闩机构510和锁机构520联锁的联锁机构530设置在上述两机构之间。
该联锁机构530布置成:作动销531突出地设置在前述锁机构520的一个联接臂523b的中间部分上,闩机构510的锁柄件512与该作动销531抵靠,弯曲成例如飞镖形的止挡臂532的弯曲部枢转地支承在原稿放置台503的一侧部上,并且该止挡臂532被诸如扭力弹簧的推动弹簧533在图18中的顺时针方向推动。同时,止挡脱闩壁534对应于止挡臂532的一端部设置在印制机组件20上。所采用的布置是:当止挡臂532处于与止挡脱闩壁534未接触的状态中时,使得止挡臂532的另一端部抵靠在闩柄件512上,由此限制闩柄件512在图18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也就是说,由于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了如上所述的闩机构510,锁机构520和联锁机构530,在图像读取组件50被固定地布置在水平姿态时,如果将闩柄件512下压并转动直到其抵靠在下侧的作动销531上,则满足上述位置。
在此时,当联锁机构530的止挡臂532的一个端部抵靠在止挡脱闩壁534上时,闩柄件512处于下述状态,即被止挡臂532实现的其反时针方向的转动的限制被解除。
随后,锁机构520的联接机构523是可操作的,使得由联接机构523限制的锁销524与突出锁件521中的保持槽522相接合,由此锁定图像读取组件50。
在另一方面,对于闩机构510的锁柄件513,在平台被平台盖506关闭的状态下,锁销515处于被锁柄件513的保持槽514接合的状态。但如果打开平台盖506,则锁柄件513通过跟随平台盖506的运动而被移动,并且锁销515自然地从锁柄件513中的保持槽514中脱离接合,从而不会对平台盖506的开启操作产生任何阻碍。
此外,正如随后将要描述的,当在印制机组件20内部完成了堵塞的清除,则有必要向上转动图像读取组件50,但如果尝试打开图像读取组件50,锁机构520的锁销524就会从突出锁件521中的保持槽522中脱离接合,结果是作动销531发生偏移。
随后,当联接机构530的止挡臂532从止挡脱闩壁534移开时,止挡臂532达到限制闩机构510的锁柄件513的反时针转动的位置上。
在该状态下,闩机构510的锁柄件513由于止挡臂532的存在而不会反时针转动,并且锁销515和锁柄件513中的保持槽514的锁定状态得到保持,使得平台盖506被固定到原稿放置台503上。
为此,当关于枢转支承轴501打开图像读取组件50时,不会发生平台盖506从原稿放置台503移开并进行非必要转动的情况。
下面,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图像成形处理进行描述。
当按下复制按钮,接收传真,或者接收到印制信号时,则开始了预定的图像成形处理。
具体说,当例如进行复制时,利用图像读取组件50读取原稿,其读取的信号被未示出的图像信号处理器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并且被暂时地存储在未示出的存储器中,进而在数字图像信号的基础上形成墨粉图像。
也就是说,通过潜像写入组件23,对应于从图像信号处理器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静电潜像被写在由充电组件22均匀地静电充电的光电导体鼓21上。
随后,对由此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墨粉图像。
在另一方面,在预定时刻,纸张被传输到转印位置上,在这里光电导体鼓21和转印组件25彼此相对。
在转印位置,由光电导体鼓21承载的墨粉图像被在光电导体鼓21和转印组件25之间形成的转印电场的作用转印到纸张上。在上面已具有转印的墨粉图像的纸张被传输到固色组件26处,以便进行固色,随后纸张从装置的最内部凹入侧被排出到排出盘20c上。
在另一方面,在转印之后,滞留在光电导体鼓21上的墨粉由清洁组件27清洁。
此外,在要求纸张为JIS标准A4尺寸(例如)时,纸张从印制机组件20的纸盘32供给。
与此相反,在例如要求使用尺寸大于JIS标准A4的例如JIS标准A3尺寸的纸张时,纸张是从纸张进给组件70的纸张进给盒72供给的。
此时,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中间传输组件80被设置在印制机组件20和纸张进给组件70之间以便将两者的传输通道对齐,纸张被平滑地传输。
此外,由于纸张进给组件70可以制作成较大尺寸,则可以避免纸张进给盒72向着使用者一侧(亦即装置的前侧)突出的情况,进而图像成形装置的前表面可以形成为大致齐平的形式。结果,印制机组件20的排出盘20c可以被设置在接近使用者的一侧。
下面,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纸张进给组件70中的加载纸张的过程和清除堵塞的过程进行描述。
*在纸张进给组件中加载纸张的过程
当将纸张加载在纸张进给组件70中时,使用者首先向着装置的该侧拉出纸张进给盒72的柄件104,正如图11所示。
此时,在纸张进给组件70中,随着将柄件104拉出,纸张进给盒72于在内滑轨122上滑动时被拉出,并且当内滑轨122完全伸出时,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和纸张进给机构73)以被纸张进给盒72拉出的形式于在外滑轨121上滑动时被拉出。然后,当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上的暂时停止机构130的钩件133b抵靠在突起71a上时,纸张进给盒72和纸张进给机构73的拉出动作被停止。
此时,在纸张进给盒72和已经被拉出的纸张进给机构73之间的位置关系设置成如图7B和9B所示的状态,即其中在纸张进给过程中位于纸张进给盒72上方的进给辊子112(参见图7A)在抽出过程中相对于纸张进给盒72设置在最内部凹入侧。
因此,正如图9B和图11所示,没有任何部件挡住暴露在壳体71外侧的纸张进给盒72,从而便于新的纸张的插入。
此外,当仅加载纸张时,由于因暂时停止机构130的存在而未使纸张进给机构73整个被抽出,则被抽出的长度也相应地小型化。
*在纸张进给组件中的清除堵塞的过程
下面,将描述清除发生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纸张进给组件70中的纸张堵塞的方法。
在纸张进给机构70和其附近,堵塞易于在图4中由J5和J6指示的位置(例如)上发生,而且在移去在纸张进给组件70中堵塞的纸张时,使用者首先朝向装置的该侧拉出纸张进给盒72的柄件104,正如图11所示。
此时,在纸张进给组件70中,正如图9A,9B和9C所示,随着将柄件104拉出,纸张进给盒72首先于在内滑轨122上滑动时而被抽出;随后,当内滑轨122完全伸出时,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和纸张进给机构73)以被纸张进给盒72拉出的形式于在外滑轨121上滑动时被拉出。
此时,随着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的抽出,纸张挟持柄件118的推压被解除,并且朝着纸张传输通路侧倾斜,使得被堵塞在纸张传输通路中的纸张被强制挟持。
而且,当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上的暂时停止机构130的钩件133b抵靠在壳体71的突起71a上时,纸张进给盒72和纸张进给机构73的抽出被暂时停止。
随后,使用者将从壳体71伸出的柄件131朝着图11和12示出的装置的该侧(图10A中示出的向右方向)向下转动。
随后,正如在图10B中所示,在钩件133b和突起71a之间的接合被解除。在该状态下,如果使用者进一步拉出柄件104,则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和纸张进给机构73)以被纸张进给盒72拉出的形式于在外滑轨121上滑动时被进一步抽出。
然后,紧接在整个纸张进给机构73从壳体71探出之后,外滑轨121完全伸出,并且纸张进给盒72和纸张进给机构73的抽出被最终停止。
然后,使用者通过推压从而转动在图8中示出的外滑板114,从而打开纸张传输通路(两个传输通路分别形成在外滑板114和内滑板114之间和内滑板115和传输辊子113b之间),并且拉出堵塞的纸张,由此完成堵塞的清除。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纸张进给机构73能够被向着壳体71的该侧(图像成形装置的该侧)抽出,则即使在纸张堵塞发生在设置在纸张进给盒72的最内部凹入侧上的纸张传输通路中时,将堵塞纸张移去的动作也可以从使用者一侧(即图像成形装置的该侧)实现。
*在中间传输组件80中的堵塞的清除
下面将描述清除在中间传输组件中发生堵塞的方法。
在中间传输组件80中,堵塞易于在图4中的(例如)J3至J5指示的位置上发生,而在纸张堵塞发生在中间传输组件80的内部的情况下,使用者首先朝向装置的该侧拉出中间传输盘85,正如图15所示。
这里,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成形装置中,正如图2所示,与纸张进给盒72的柄件72a被设置在装置的该侧上的情况不同,中间传输盘85的柄件85a设置在装置的侧表面上,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者的误操作。
此时,在中间传输盘85中,伴随中间传输盘85的抽出,纸张挟持柄件88在图14A中箭头A的方向上运动,并且强制挟持着堵塞在纸张传输通路81中的装置。
应该注意的是,在图15和16中,附图标记89a和89b表示分别设置在中间传输盘85的两侧表面用于拉出的滑轨。
然后,使用者将中间传输盘85拉出到其端部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在端部设置由未示出的止挡机构,以防止中间传输盘85从中间传输组件80中脱出)。在该状态下,使用者则转动中间盘盖81b,以打开纸张传输通路81和纸张挟持柄件88,并拉出堵塞的纸张,由此完成堵塞的清除。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中间传输盘85被设置成可以向着装置的该侧拉出,则即使纸张堵塞发生在设置在中间传输盘85的最内部凹入侧上的纸张传输通路中时,堵塞纸张的移去仍可以在使用者一侧(图像成形装置的该侧)实现。
*在印制机组件20中的堵塞的清除
如果假设纸张在是在印制机组件20的内侧的抵靠辊子29附近,在光电导体鼓21的附近,或者在固色组件26的附近(对应于例如图4中的J1位置)处发生堵塞,则纸张堵塞被未示出的堵塞检测系统检测,则堵塞的检测状态在操作面板51上被显示来警告使用者。
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图17所示,使用者首先向上打开图像读取组件50,正如图1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
此时,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平台盖50处于被闩机构510固定到原稿放置台503上的状态下,则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不会发生在图像读取组件50被打开时平台盖506发生意外打开的情况。
在该状态下,正如图20所示,在同时被用于印制机组件20的排出盘20c的顶盖43被打开之后,如果处理盒42被移动到外侧,则利用处理盒42从中移开的空间,可以实现在印制机组件20内部的堵塞的清除。
第二实施例
尽管该实施例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但中间传输组件80被进一步设置了纸张进给盒91,正如图21所示。
应该注意的是,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中的构成组件中,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相类似的那些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与其相关的描述在这里被省略。
与印制机组件20中的纸盘32的尺寸相同或更小的纸张被容纳在纸张进给盒91中,使得纸张进给盒91不会对纸张传输通路81引起任何妨碍。
此外,纸张进给辊子92被设置在纸张进给盒91的最内部凹入侧,从而向着纸张传输通路81给出纸张。
此外,由于纸张进给盒91设置在能够被拉出的中间传输盘85(在图21中未示出,参见图12)上,在纸张进给盒91中的纸张加载也十分便利。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纸张进给盒91和纸张进给辊子92设置在中间传输组件80中,从而减少空余空间,则空间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第三实施例
图2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外形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为了容纳比可以容纳在印制机组件20的纸盘32中的纸张还大的纸张,纸张进给组件70的深度设置得比印制机组件20要深。
但是,在该实施例中,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是,印制机组件20被设置成偏置在图像成形装置的操作面板侧(该侧)的相反侧,并且纸张进给组件70的后侧纸张传输通路和印制机组件20的纸张传输通路布置成大致直线连通的形式。
在该状态下,由于一个空间形成在印制机组件20的该侧,为了保持外观的美观,则在印制机组件20的该侧上于由纸张进给组件70所占的区域的范围内设置一个伪罩600,使得图像成形装置在看上去时整体上呈现出盒形的外观。当然,操作面板51可以(例如)被设置在伪罩600的一部分上。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纸张进给组件70和印制机组件20的纸张传输通路是大致直线地相连的,则当在位于组件70和20之间的中间传输组件80中形成直线纸张传输通路时就可以满足。
而且,在该状态下,可以被安装附加纸张进给组件70来代替中间传输组件80。
第四实施例
图23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外观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纸张进给组件70从图像成形装置的该侧进给纸张。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在纸张进给组件70的纸张传输路径和印制机组件20的纸张传输路径在图像成形装置的前侧和后侧之间是彼此偏置的,在该种情况下,如果将中间传输组件80插入在组件20和70之间就可以满足要求。同时,附图标记600表示按要求设置的伪罩。
第五实施例
图23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外观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例如,用于在双面上记录的双印组件700被设置到印制机组件20中,并且双印组件700用于从纸张进给组件70进给的纸张以允许实现两侧图像的成形。
在该情况下,例如如果不包括双印组件700的印制机组件20比纸张进给组件70要小,并且如果印制机组件20以偏置的方式在图像成形装置的相反侧上设置,当双印组件700设置在印制机组件20的该侧上时,则在双印组件700中的堵塞的清理同样可以通过清除图像成形装置在该侧上的堵塞来解决。
第六实施例
下一步,将基于附图中示出的第六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5示出了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实施例中的台式激光印制机(图像成形组件20)。
在附图中,图像成形组件20具有用于进给纸张的纸张进给部20a,用于在进给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成形部20b,和排出盘20c,在图像成形之后的纸张就排出在该排出盘20c上。
这里,图像成形部20b利用电摄影技术来形成图像,并且包括:光电导体鼓21;用于对光电导体鼓2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的充电组件22;潜像写入组件23;用于通过基于图像数据将激光光束Bm辐射到光电导体鼓21上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组件24,用于通过有选择地转印墨粉来形成可见的潜像图像;转印组件25,用来将光电导体鼓21的表面上的墨粉转印到沿纸张传输通路28进给的纸张上;固色组件26,通过对墨粉图像进行加热和/或加压来将墨粉图像固定在纸张上;以及清洁组件27,用来清洁在转印之后滞留在光电导体鼓21上的墨粉。
应该注意的是,附图标记29表示设置在纸张传输通路28的上游侧上的一对配准辊子,适于将从纸张进给部20a(下文将详细描述)给出的纸张在预定的时间点进给到墨粉图像转印位置。
此外,纸张进给部20a具有: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上的两个纸盘31和32;用于从上纸盘31或下纸盘32给出纸张的第一纸张进给辊子33和第二纸张进给辊子34;分别与纸张进给辊子33和34发生压力接触的纸张分离件35和36;可转动地安装在各个纸盘31和32上的保持件37和38,用来支承纸张分离件35和36。
在前述的纸盘31和32中,设置在下侧的纸盘32相对于印制机组件20是可拆卸的,并且能够向着从印制机组件20的该侧(图5中的右手侧)被抽出。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当其中容纳有用来纵向进给的JIS标准的A4尺寸的纸张的纸盘32被装载时,整个纸盘32被容纳在印制机组件20中(见图5)。
在另一方面,上侧上的纸盘31被用作手动进给盘,理想尺寸的纸张可以从印制机组件20的该侧很容易地插入。
应该注意的是,附图标记39表示在纸盘31的该侧上可打开地设置的手动进给辅助纸盘,而附图标记40和41表示纸张引导件,用来将从纸盘31或32给出的纸张引导向抵靠辊子29。
而且,在该印制机组件20中,为了提高维护性能,光电导体鼓21以及其周围的包括充电组件22、显影组件24、清洁组件27等等组件整体地形成为处理盒42。如果顶盖43被打开,该处理盒42可以在印制机组件20的上方被打开,所述顶盖43的一部分用作排出盘20c。
在印制机组件20中,由于处理盒42是可拆卸地布置的,则不仅有助于处理盒42的更换,而且在纸张堵塞发生在印制机组件20中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该处理盒42拆下而移去纸张。而且,在将处理盒42被拆下的情况下,由于纸张引导件40和41被设置成可以关于抵靠辊子29中的一个的轴线摆动,则通过移动该纸张引导件40和41就能很容易地清除发生在该部分中的纸张堵塞。
应该注意的是,附图标记44表示纸张传输通路,该通路被设置在纸盘32的最内部凹入侧上,从纸张进给组件70(参见图4,下文将进行描述)给出的纸张沿着该纸张传输通路而被传输。
图2示出了在图5中示出的图像成形组件20(台式激光印制机)的基础上构成的图像成形装置的该实施例的透视图。该图像成形装置是所谓的组合机,具有复印机、传真机、印制机和扫描仪的各项功能。
在附图中,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具有:前述的印制机组件20,设置在印制机组件20的顶部的自动原稿读取组件50,和设置在印制机组件20的下方、适于进给纸张并用作纸张进给器的纸张进给组件60。而且,操作面板51设置在自动原稿读取组件50的该侧上。
此外,图3示出了图2中的图像成形装置的侧视图。
这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中,为了能够容纳尺寸大于被容纳在纸盘32中的纸张,纸张进给组件60的深度被设置成大于印制机组件20的深度。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印制机组件20被设置成在图像成形装置的该侧(在操作面板51的一侧)上偏置,从而使得印制机组件20和纸张进给组件60的前表面大致齐平。
应该注意的是,用于支承自动原稿读取组件50的一对支承壁52分别被设置在印制机组件20的两侧表面上,使得在印制机组件20的排出盘20c上方形成预定的空间。
下面,参照图4描述纸张进给组件60。应该注意,在图4中省略了对自动原稿读取组件50的表示。
在该实施例中,纸张进给组件60具有两个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这两个纸张进给组件能够容纳的纸张的尺寸大于印制机组件20的纸盘32中所容纳的纸张尺寸,例如JIS标准的A3尺寸的纸张。
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具有:壳体71;可以朝向图像成形装置的该侧(图4中的右手侧)从壳体71拉出的外部纸张进给盘72;设置在外部纸张进给盘72在插入方向的内侧凹入部的上部的纸张进给机构73,其适于用来将插入状态下的外部纸张进给盘72中的纸张进给到印制机组件20一侧。
图7A示出了前述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的外部纸张进给盘72和纸张进给机构73被拉出的状态。
在附图中,外部纸张进给盘72具有盘基底101;设置成从外部纸张进给盘72的大致中央部分向着外部纸张进给盘72在插入方向的最内部凹入侧延伸的底板102;以及纸张的端部引导件103,其设置方式是可以从外部纸张进给盘72的大致中央部分在插入方向上向着该侧运动。而且,底板可以关于设置在纸张进给盘的中央部分的轴102a摆动,并且由诸如弹簧的未示出推动元件向上推动。同时,附图标记104示出了用于将外部纸张进给盘72拉出的柄件。
同时,纸张进给机构73具有: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半圆形进给辊子112,用于发出放置在外部纸张进给盘72中的纸张(未示出);一对传输辊子113(113a,113b),用于传输发出的纸张;以及用于引导被传输的纸张的外滑板114和内滑板115。
此外,拐角分离器105(如图7B所示)分别设置在外部纸张进给盘72在插入方向的最内部凹入侧的两端,并适合于在纸张被进给辊子112发出时给出一张纸。
应该注意的是,附图标记116和117分别表示用于向进给辊子112和传输辊子113b传递驱动力的齿轮。
正如图8所示,外滑板114可以关于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的下端部的轴114a转动,并且传输辊子113a被安装到其自由端的远端部分。而且,外滑板114被诸如弹簧的未示出的推动元件推向进给辊子112,因而一般位于图中实线所表示的位置上。
同时,内滑板115可以关于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的下端部的轴115a转动,并且一般内滑板115被作用于外滑板114的推动力定位于图中实线所表示的位置上。
此外,在外滑板114的轴线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处设置有纸张挟持柄件118。
纸张挟持柄件118具有大致类似于外滑板114的弯曲表面,并且由未示出的扭力弹簧推向进给辊子112。而且,当纸张进给机构73被容纳在最内部凹入侧时,纸张挟持柄件118的后表面被设置在壳体71中的未示出的凸起推压,并由此与外滑板114形成为大致齐平,由此呈现纸张传输通路不被堵塞的状态。在另一方面,当纸张进给机构73从壳体71中拉出时,由未示出的凸起产生的推压被解除,由此呈现纸张传输通路被未示出的扭力弹簧的推动力堵塞的状态。
此外,正如图9A至9C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中,纸张进给机构73的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被外滑轨121(121a,121b)相对于壳体71可滑动地支承。而且,外部纸张进给盘72的盘基底101被内滑轨122(122a,122b)相对于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可滑动地支承。
结果,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中,不但外部纸张进给盘72可以从壳体71的该侧拉出,而且纸张进给机构73也可以从壳体71的该侧拉出。
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上,用于暂时停止拉出纸张进给机构73的暂时停止机构130被设置在外滑轨121a和内滑轨122a之间的部分上。
正如图10A所示,暂时停止机构130具有可关于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上的轴131a摆动的柄件131;联接到设置在轴131a上方的轴131b上的I形第一臂132,以及联接到设置在第一臂132的另一端上的轴132a上的L形第二臂133。该第二臂33可关于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上的轴133a摆动,以及在一端部具有倾斜表面、在另一端部具有竖直表面的钩件133b设置在第二臂133的自由端。
柄件131在孔131c处装载有弹簧131d,从而使得柄件131一般被推向附图中的左侧。
同时,正如图9和10所示,在壳体71的底表面的突起71a形成在位于外部纸张进给盘72的插入方向的该侧的位置上,钩件133b就与该突起71a相接合。
该突起71a被布置成与钩件133b相对应的形式,即在其一端部形成有竖直表面,在其另一端部具有倾斜表面,使得钩件133b和突起71a的对应的竖直表面和对应的倾斜表面彼此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正如图4所示,纸张从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排出的位置和印制机组件20的纸张传输通路44的位置(纸张被送入的位置)彼此偏置,则纸张进给组件60设置有一中间传输组件80,用来将这些纸张传输通路对齐。
在该中间传输组件80中,形成了大致S形的纸张传输通路81,以便将纸张从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传输到印制机组件20。成对的传输辊子82至84从传输方向的上游侧开始按顺序连续地沿着纸张传输通路81布置。
应该注意的是,在图4中,附图标记90表示设置在最下方纸张进给组件60下方的支持部,用于调整图像成形装置的高度。
下面,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成形装置的图像成形处理进行描述。
当按下复制按钮,接收传真,或者接收到印制信号时,则开始了预定的图像成形处理。
具体说,例如当进行复制时,利用自动原稿读取组件50读取原稿,其读取的信号被未示出的图像信号处理器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并且被暂时地存储在未示出的存储器中,进而在数字图像信号的基础上形成墨粉图像。
也就是说,通过潜像写入组件23,对应于从图像信号处理器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静电潜像被写在由充电组件22均匀地静电充电的光电导体鼓21上。
随后,对由此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墨粉图像。
在另一方面,在预定时刻,纸张被传输到转印位置上,在这里光电导体鼓21和转印组件25彼此相对。
在转印位置,由光电导体鼓21承载的墨粉图像由在光电导体鼓21和转印组件25之间形成的转印电场的作用而转印到纸张上。在上面已具有转印的墨粉图像的纸张被传输到固色组件26处,以便进行固色,随后纸张从装置的最内部凹入侧被排出到排出盘20c上。
在另一方面,在转印之后,滞留在光电导体鼓21上的墨粉由清洁组件27清洁。
这里,将对根据本实施例的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中的装载纸张的方法进行描述。
当将纸张加载在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中时,使用者首先向着装置的该侧拉出外部纸张进给盘72的柄件104,正如图11所示。
此时,在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中,随着将柄件104拉出,外部纸张进给盘72于在内滑轨122上滑动时被拉出,正如图9A和9B所示;并且当内滑轨122完全伸出时,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和纸张进给机构73)以被外部纸张进给盘72拉出的形式于在外滑轨121上滑动时被拉出。然后,当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上的暂时停止机构130的钩件133b抵靠在突起71a上时,外部纸张进给盘72和纸张进给机构73的拉出动作被停止。
此时,在外部纸张进给盘72和已经被拉出的纸张进给机构73之间的位置关系设置成如图7B和9B所示的状态,即其中在纸张进给过程中位于外部纸张进给盘72上方的进给辊子112(参见图7A)在抽出过程中相对于外部纸张进给盘72设置在最内部凹入侧。
因此,正如图9B和图11所示,没有任何部件挡住暴露在壳体71外侧的外部纸张进给盘72,从而便于新的纸张的插入。
此外,当仅加载纸张时,由于因暂时停止机构130的存在而未使纸张进给机构73整个被抽出,则被抽出的长度也相应地小型化。
下面,将描述清除发生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中的纸张堵塞的方法。
同样,在移去在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中堵塞的纸张时,使用者首先朝向纸张的该侧拉出外部纸张进给盘72的柄件104,正如图11所示。
此时,在外部纸张进给组件70中,正如图9A和9B所示,随着将柄件104拉出,外部纸张进给盘72首先于在内滑轨122上滑动时而被抽出;随后,当内滑轨122完全伸出时,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和纸张进给机构73)以被外部纸张进给盘72拉出的形式于在外滑轨121上滑动时被拉出。
此时,随着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的抽出,纸张挟持柄件118的推压被解除,并且朝着纸张传输通路侧倾斜,使得被堵塞在纸张传输通路中的纸张被强制挟持。
而且,当设置在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上的暂时停止机构130的钩件133b抵靠在壳体71的突起71a上时,外部纸张进给盘72和纸张进给机构73的抽出被暂时停止。
随后,使用者将从壳体71伸出的柄件131朝着图11和12示出的装置的该侧(图10A中示出的向右方向)向下转动。
随后,正如在图10B中所示,在钩件133b和突起71a之间的接合被解除。在该状态下,如果使用者进一步拉出柄件104,则纸张进给机构基底111(和纸张进给机构73)以被外部纸张进给盘72拉出的形式于在外滑轨121上滑动时被进一步抽出。
然后,紧接在整个纸张进给机构73从壳体71探出之后,外滑轨121完全伸出,并且外部纸张进给盘72和纸张进给机构73的抽出被最终停止。
然后,使用者通过推压从而转动在图8中示出的外滑板114,从而打开纸张传输通路(两个传输通路分别形成在外滑板114和内滑板114之间和内滑板115和传输辊子113b之间),并且拉出堵塞的纸张,由此完成堵塞的清除。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纸张进给机构73能够被向着壳体71的该侧(图像成形装置的该侧)抽出,则即使在纸张堵塞发生在设置在纸张结构化72的最内部凹入侧上的纸张传输通路中时,将堵塞纸张移去的动作也可以从使用者一侧(即图像成形装置的该侧)实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记录材料排出部设置在图像成形部的上方,记录材料供给部设置在图像成形部的下方,并且后侧传输路径设置在记录材料传输路径的一部分上,因此可以获得一种仅要求小型的安装面积而无需保证供清除堵塞的浪费空间的图像成形装置。
而且,正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在纸盘的最内部凹入侧上的纸张进给部件是设置成:与纸盘成联锁的关系而可以向着装置的该侧被拉出,因此纸张的加载和堵塞的清除都可以从装置的该侧实现。由此,在不降低基本空间使用率的前提下,可以容易地消除堵塞。

Claims (3)

1.一种纸张进给器,包括:
用于容纳纸张的纸盘,所述纸盘设置成能够从装置主体的该侧插入或拉出的形式;
纸张进给件,设置在所述纸盘的插入方向的最内部凹入侧上,从而给出所述纸盘中的纸张;和
联锁机构,用于使所述纸张进给件在与其处于联锁关系的所述纸盘相同的方向上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进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进给件被移动,从而在运动方向上在所述纸盘和所述纸张进给件之间产生偏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进给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运动限制件,用于在一位置上暂时限制所述纸盘在拉出方向上的运动,在该位置上,所述纸盘被拉出所述装置主体,而所述纸张进给件被容纳在所述装置主体中。
CNA2005100046345A 2000-11-20 2001-11-20 纸张进给器 Pending CN16520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3334/2000 2000-11-20
JP2000353574A JP2002154705A (ja) 2000-11-20 2000-11-20 画像形成装置
JP353574/2000 2000-11-20
JP2000353334A JP3818362B2 (ja) 2000-11-20 2000-11-20 シート給送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03166A Division CN1214294C (zh) 2000-11-20 2001-11-20 图像成形装置和片材进给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2035A true CN1652035A (zh) 2005-08-10

Family

ID=266043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031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4294C (zh) 2000-11-20 2001-11-20 图像成形装置和片材进给器
CNA2005100046345A Pending CN1652035A (zh) 2000-11-20 2001-11-20 纸张进给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031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4294C (zh) 2000-11-20 2001-11-20 图像成形装置和片材进给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674983B2 (zh)
KR (1) KR100583289B1 (zh)
CN (2) CN1214294C (zh)
TW (1) TW56433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1622A (zh) * 2013-03-29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6467246A (zh) * 2015-08-18 2017-03-0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8121181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8516B2 (ja) * 2002-06-18 2007-06-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099618B2 (en) * 2002-10-01 2006-08-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per discharge tray
JP4312442B2 (ja) * 2002-10-11 2009-08-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47129B1 (ko) * 2003-07-04 2006-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인쇄기
US7133626B2 (en) * 2003-08-08 2006-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70544A (ja) * 2003-08-26 2005-03-17 Sharp Corp 画像形成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61046B2 (en) * 2003-10-02 2010-07-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also paper supply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paper supply mechanism
KR100573687B1 (ko) * 2003-12-16 2006-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기기의 급지장치
KR100532122B1 (ko) * 2004-02-20 2005-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회전 가능한 스캐닝부를 구비한 디지털 복합기
KR100555744B1 (ko) * 2004-05-12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캔유닛을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423108B2 (ja) * 2004-05-28 2010-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JP2006023618A (ja) * 2004-07-09 2006-01-26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6468A (ja) * 2004-09-28 2006-04-13 Toshiba Tec Corp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4471207B2 (ja) 2004-09-28 2010-06-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6096443A (ja) 2004-09-28 2006-04-13 Toshiba Tec Corp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6096467A (ja) 2004-09-28 2006-04-13 Toshiba Tec Corp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6096461A (ja) * 2004-09-28 2006-04-13 Toshiba Tec Corp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4164058B2 (ja) * 2004-09-28 2008-10-0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待機トレイ
JP4297361B2 (ja) * 2004-09-28 2009-07-1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7300045B2 (en) * 2004-09-28 2007-11-27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Waiting tray for sheet processing tray
JP4293446B2 (ja) * 2004-09-28 2009-07-0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6096470A (ja) * 2004-09-28 2006-04-13 Toshiba Tec Corp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4034300B2 (ja) * 2004-09-28 2008-01-1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待機トレイ
JP2006124164A (ja) * 2004-09-29 2006-05-18 Toshiba Tec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6124166A (ja) * 2004-09-29 2006-05-18 Toshiba Tec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4315343B2 (ja) 2004-09-29 2009-08-1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6124170A (ja) * 2004-09-29 2006-05-18 Toshiba Tec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4034307B2 (ja) * 2004-09-29 2008-01-1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6124171A (ja) * 2004-09-29 2006-05-18 Toshiba Tec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4301141B2 (ja) * 2004-10-22 2009-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31879B2 (ja) * 2004-10-29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60057095A (ko) * 2004-11-23 200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US7364149B2 (en) * 2005-03-22 2008-04-2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US7407156B2 (en) * 2005-03-22 2008-08-0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US7328894B2 (en) * 2005-03-22 2008-02-1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US20060214346A1 (en) * 2005-03-22 2006-09-28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KR100662917B1 (ko) * 2005-05-20 200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급지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4760259B2 (ja) * 2005-09-22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4827B2 (ja) * 2006-01-26 2011-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60812B2 (en) * 2006-03-08 2008-12-02 Xerox Corporation Gang safety latching mechanism and an image producing machine including same
JP4811222B2 (ja) * 2006-09-27 2011-1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引出し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89666B2 (en) * 2007-01-25 2012-01-0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154770B2 (en) * 2007-01-31 2012-04-1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308333A (ja) * 2007-05-14 2008-12-25 Kyocera Mita Corp 用紙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1172395B1 (ko) * 2007-07-05 2012-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매체공급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8194255B2 (en) * 2007-09-14 2012-06-0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18309B2 (ja) 2008-03-14 2011-0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1472B2 (ja) * 2009-02-18 2011-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1010153A (ja) * 2009-06-29 2011-01-13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原稿搬送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る原稿読取装置
JP5867900B2 (ja) * 2011-11-22 2016-0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0026B2 (ja) * 2012-07-18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0751B2 (ja) * 2012-08-13 2016-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2794B2 (ja) * 2012-11-20 2015-09-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D800125S1 (en) * 2015-01-29 2017-10-17 Zhuah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Imaging device
CN107642521B (zh) * 2016-07-20 2020-02-07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联锁式组装机构
JP7415379B2 (ja) * 2019-09-03 2024-01-1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記録材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39491B2 (ja) * 2019-12-18 2024-02-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23330A (ja) * 2021-02-12 2022-08-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47587B2 (en) * 1981-04-17 1985-10-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copying machine
JPH0480159A (ja) * 1990-07-23 1992-03-13 Toshiba Corp 給紙装置
JP2675686B2 (ja) * 1991-04-08 1997-11-12 株式会社東芝 給紙装置
US5157448A (en) * 1992-04-16 1992-10-20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 copier or printer paper tray lock
JPH07219298A (ja) 1994-02-08 1995-08-1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839032A (en) * 1996-03-08 1998-11-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electably controlled sheet discharge paths
US6236824B1 (en) * 1996-10-22 2001-05-22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Shutter arrangement for access to a paper path of a single sheet printer or copier
JP3371770B2 (ja) 1997-09-08 2003-01-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514618B2 (ja) * 1997-11-28 2004-03-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53919A (ja) * 1999-05-31 2001-02-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1622A (zh) * 2013-03-29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4071622B (zh) * 2013-03-29 2016-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6467246A (zh) * 2015-08-18 2017-03-0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8121181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8121181B (zh) * 2016-11-28 2019-07-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0039258A (ko) 2002-05-25
CN1214294C (zh) 2005-08-10
TW564332B (en) 2003-12-01
US6674983B2 (en) 2004-01-06
US20020061206A1 (en) 2002-05-23
KR100583289B1 (ko) 2006-05-25
CN1354396A (zh) 2002-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4294C (zh) 图像成形装置和片材进给器
CN1102316C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154888C (zh) 处理盒、电子摄影图象形成设备和盒安装方法
CN1763662A (zh) 成像设备
CN1716131A (zh) 图像形成系统、适用于该图像形成系统的维护方法及程序
CN1383039A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499311A (zh) 离接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222848C (zh) 用于处理盒的安装和卸装机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129902C (zh) 盘片装置
CN2758825Y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1349138A (zh) 纸张处理装置、安装纸张处理装置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CN1747815A (zh) 钉书钉用补充器、钉书机和装钉匣
CN1946130A (zh) 自动文件进给器
CN101058375A (zh)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305676C (zh) 打印装置
CN1367411A (zh) 处理盒、用于处理盒的安装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886702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831671A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841568A (zh) 倾斜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659036A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799009A (zh) 纸张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周边装置的安装方法和装置连接方法
CN1550920A (zh) 供纸装置和纸张处理装置
CN1213590C (zh) 图像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8924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旋转体的定位装置及旋转体的定位方法
CN1274512C (zh) 纸张排出单元和纸张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