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3039A -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83039A
CN1383039A CN02119233A CN02119233A CN1383039A CN 1383039 A CN1383039 A CN 1383039A CN 02119233 A CN02119233 A CN 02119233A CN 02119233 A CN02119233 A CN 02119233A CN 1383039 A CN1383039 A CN 1383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ox
opening
guides
box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19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6697C (zh
Inventor
松坂贤治
野田晋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83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3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66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6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4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84Projections on process cartridge for guiding mounting thereof in main mach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一种处理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所述设备包括:一个开口,一个打开和关闭零件,一个主体部件侧导向器,一个主体部件联接元件,驱动连接装置,其中在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关闭操作中,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首先移动,当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的移动结束时,只有在所述驱动连接装置操作之后,所述主体联接元件才能够与所述盒联接元件连接,其中在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全打开操作中,所述驱动连接元件首先使所述主体联接元件与所述盒联接元件相互脱离连接,并且仅在此后,所述主体侧导向器才移动。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领域和相关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一种处理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
在此,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通过一种电子照相成像类型的处理,在一种记录材料上形成一个图像。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例子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字处理器或合成机械(多功能打印机等)等等。
处理盒以一个部件或盒体的形式,完整地包含一个电子照相的感光鼓、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或显影盒,该部件或盒体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上。该处理盒可以以一个盒体的形式,包含电子照相感光鼓,和充电装置、显影装置以及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该盒体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上。或者,它可以是一个至少完整地包含显影装置和一个电子摄像感光元件的盒体,该盒体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上。
在一个采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采用了处理盒形式,该处理盒作为一个部件,包括了电子摄像感光元件和可对该电子摄像感光元件起作用的处理装置,该部件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上。采用处理盒的形式,实际上可以让使用者进行维护操作,而不必依赖于维护工人,因此,其操作性能得以改进。所以,处理盒类型的机器被广泛应用于成像设备这一领域中。
为了通过采用这种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图像,处理盒必需被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部件的预定位置,以便与各部分的界面建立正确的连接,这些部分例如是各种电接触点和一个驱动传递部分。
首先看图60和图61,其中显示了一个处理盒PC(图60)和一个在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PR中的导向槽GL(图61)。图62显示了一个采用了一个这种处理盒PC的成像设备。
如图60-62所示,在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PR安装和卸装处理盒的过程中,在处理盒PC中以感光鼓的形式呈现的电子照相感光元件的轴上提供了一个定位凸台CB,另一方面,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PR带有一个导向槽GL,以便对处理盒的定位凸台CB进行定位和导向。当使用者将处理盒PC沿安装导向器GL(盒安装导向器)插入到一个预定位置时,在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PR中的贴合部分P贴合到处理盒PC上,以防止绕定位凸台CB的转动。具有这种结构的设备已经投入实际应用。
为了形成一个质量令人满意的图像,需要使处理盒在所述设备中正确定位。然而,当作用者手工地安装该处理盒或当通过关闭盖来将该处理盒推入到设备中时,处理盒在设备中的位置不是不变的。因此,提出了一个结构,在该结构中处理盒与盖的操作相关联地移动到正确位置。
然而,在处理盒是通过一个联接器驱动的设备中,不可能让处理盒的移动与处理盒的操作相关联,因为该联接器的进入接合和脱离接合是与盖相关联地进行的,并且需要在将联接器连接脱离接合后才能移动所述盒。
另一个选择是使联接控制机构与盖相关联,并且让盒的运动由另一个元件控制,这样做可以使二者都放置到设备中。然而,由于需要两个动作,其操作性不好。
本发明对这样的设备和盒提出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一个处理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该设备上,该处理盒安装到该设备的主体部件的操作性得到改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使处理盒可以自动地安装到该设备主体部件中的安装位置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使处理盒可以与一个打开和关闭零件的关闭操作相关联地安装到该设备的主体部件的安装位置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使处理盒可以自动地从该设备的主体部件的安装位置上拆卸下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使处理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该设备上,其中处理盒的卸装操作得到改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使处理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该设备上,其中处理盒的安装、联接传动系统的驱动连接和脱离连接都是与一个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相关联地进行的。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考虑到以下带着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做的描述后,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简述:
图1是一个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截面视图。
图2是一个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盒的截面视图。
图3是一个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4是一个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5是一个移动导向器和一个导向器止动器的透视图。
图6是一个表示移动导向器和安装导向器之间关系的示意图((A),(B)和(C))。
图7是一个在右侧内板上的固定导向器和内轴承的透视图。
图8是一个凸轮板的透视图。
图9是一个连接板的透视图。
图10是一个打开和关闭盖和一个前导向器的透视图。
图11是一个轴承和一个包括联接凸轮的大齿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2((A)和(B))是一个顶杆的透视图。
图13是一个固定导向器和一个螺旋弹簧的透视图。
图14是一个推臂和一个互联的(联锁的)开关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一个推臂和一个互联的(联锁的)开关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是一个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透视图。
图17是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8是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9是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0是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1是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2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在纵向上在开口W处后罩凸块与一个处理盒凸块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3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在打开和关闭盖的过程中,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受到阻碍的情况。
图24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在打开和关闭盖的过程中,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受到阻碍的情况。
图25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在打开和关闭盖的过程中,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受到阻碍的情况。
图26表示了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特别表示了在成像设备中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的运动。
图27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26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28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左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26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29表示了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特别表示了在成像设备中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的运动。
图30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29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31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左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29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32表示了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特别表示了在成像设备中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的运动。
图33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32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34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左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32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35表示了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特别表示了在成像设备中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的运动。
图36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35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37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左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35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38表示了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特别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的运动。
图39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38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40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左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38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41表示了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特别表示了在成像设备中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的运动。
图42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41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43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左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41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44表示了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特别表示了在成像设备中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的运动。
图45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44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46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左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44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47表示了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特别表示了在成像设备中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的运动。
图48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右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47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49表示了在成像设备的左侧内板处,处理盒插入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的操作,所表示的时刻与图47所表示的时刻相同。
图50是一个透视图,表示了通过联接凸轮的转动而使大齿轮前转和倒转的情况((a),(b)和(c))。
图51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在传送处理盒的过程中顶杆受到阻碍的情况。
图52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通过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而使联接凸轮转动的情况。
图53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通过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而使联接凸轮转动的情况。
图54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通过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而实现的一个互联开关的操作和一个推臂的摆动动作。
图55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通过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而实现的一个互联开关的操作和一个推臂的摆动动作。
图56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通过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而实现的一个互联开关的操作和一个推臂的摆动动作。
图57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通过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而实现的一个互联开关的操作和一个推臂的摆动动作。
图58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通过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而实现的一个互联开关的操作和一个推臂的摆动动作。
图59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当盖关闭时,支承处于可操作状态的处理盒的情况。
图60是一个处理盒的透视图,该处理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传统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部件中的盒安装导向器上。
图61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传统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部件中的盒安装导向器。
图62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传统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部件中的后盖和盒安装导向器。
优选实施例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安装机构(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和处理盒的优选实施例将参考附图被加以描述。
在以下的描述中,处理盒的纵向是这样一个方向,即处理一个检测,在该检测中处理盒被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基本上与该设备垂直),该方向基本平行于记录材料的表面,并且横跨(基本垂直于)记录材料的一个输送方向。“左”和“右”是从顶部看记录材料时在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上的左边和右边。处理盒的顶部或上部表面或侧面分别是这样的表面或侧面,即在该处理盒被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时,该表面或侧面取上部的位置,并且在处理盒被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时,该表面或侧面取下部的位置。
图1表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图2中所示的处理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图1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当处理盒被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时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而图2也是一个示意图,表示了处理盒。
首先进行描述的将是处理盒及采用该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配置,然后将描述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
(总体配置)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A(成像设备)为一个激光打印机,如图1所示,它包括一个作为成像元件的、为鼓(感光鼓)形式的电子照相感光元件7。该感光鼓7被一个充电滚筒8形式的充电装置充电到具有统一标准电势,然后曝光于来自光学装置(光学系统)的、以图像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光线,这样在该感光鼓7上形成了一个静电隐性图像。该静电隐性图像由显影剂(色粉)显影成色粉图像。
在形成色粉图像的同时,由一个捡拾滚筒3b和一个压触在该捡拾滚筒上的压触元件3c逐张地将记录材料(记录纸、OHP板、织物等等)从盒体3a送入到一个图像传递位置。在传递位置,通过对传递滚筒4加上一个传递电压,形成在感光鼓7上的色粉图像被传递到记录材料2上。被传递上色粉图像的记录材料2沿输送导向器3f被送入定影装置5。
在本实施例中,定影装置5包括一个驱动滚筒5a和一个可转动的定影元件5d。
该可转动定影元件5d包括一个圆柱形薄板,该圆柱形薄板中包含一个加热器5b并且被一个支承元件5c可转动地支承。该可转动定影元件5d对通过此处的记录材料2加热加压,以便对被传递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具有被定影的色粉图像的记录材料2通过一个反向输送路线,由排出滚筒3d输送,并被排到一个排出部分6中。
在该实施例中,输送装置3由捡拾滚筒3b、压触元件3c、排出滚筒3d等构成。
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A包含输送装置3、定影装置5和驱动处理盒B的驱动装置80。驱动装置80从一个电动机(没有显示)(驱动源)接受驱动力,并且通过一个齿轮传动链(没有显示)来转动可转动元件。
要加到处理盒B上的驱动力通过齿轮链(没有显示)被传递到一个大齿轮83(图11)上,并且通过该大齿轮83传递到处理盒B上。大齿轮83与处理盒B之间的动力传递是由例如日本专利02875203和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10-240103中所揭示的联接装置实现的。
如图11所示,该联接装置包括一个大齿轮联接器83a和一个转动凸块(驱动力接受部分7a1或鼓联接器7a1),该大齿轮联接器83a带有一个旋转凹槽,该旋转凹槽的横截面基本为正三角形,该旋转凹槽的轴线与大齿轮83的转动中心轴同轴,而该旋转凸块也具有一个基本为正三角形的横截面。以下将进行详细的描述。鼓联接器7a1与感光鼓7的转动中心轴同轴地形成在固定于该感光鼓7一个端部的一个齿轮法兰(没有显示)上。通过在感光鼓7的纵向上移动大齿轮联接器83a,使该联接装置进入和脱离传动接合。
通过接合联接器,大齿轮83和感光鼓7的轴线相互对准,并且能够进行驱动力的传递,并且随着驱动力的传递,感光鼓7的纵向位置被确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驱动连接装置,以便使联接装置进入接合或脱离接合。
(处理盒)
处理盒B包含电子摄像感光元件和至少一个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包括对该电子摄像感光元件充电的充电装置、对形成在电子摄像感光元件上的静电隐性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和去除留在感光元件上的残留色粉的清洁装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处理盒B包括一个可转动的感光鼓7,该感光鼓7是一个电子摄像感光元件,具有一个感光层。通过对充电滚筒8形式的充电装置施加一个电压,而使感光鼓7的表面被充电至具有统一标准的电势。这样被充电的感光鼓7通过一个曝光开口9曝光于由一个光学系统1提供的图像信息(光图像)。通过这样做,在感光鼓7的表面形成了一个静电隐性图像。该静电隐性图像被显影装置10显影。
在显影装置10中,通过一个可转动的输送色粉的输送元件10b,将色粉从一个色粉容纳部分10a震动到一个显影滚筒10d处(可转动显影装置(显影剂携带元件))。显影滚筒10d包括一个固定磁铁10c。通过转动显影滚筒10d,同时保持磁铁10c不动,并且通过限制形成在显影滚筒上的显影剂层的厚度,在显影滚筒10d上形成了具有限定厚度和带摩擦电的一层显影剂。根据静电隐性图像,在显影滚筒10d表面的色粉被传递到感光鼓7上,这样一个色粉(可见化的)图像就形成在感光鼓7上。
一个传递滚筒4被施加了一个电压,该电压的极性与色粉图像的极性相反,这样色粉图像被传递到记录材料2上。此后,留在感光鼓7表面的残留色粉被清洁装置的清洁板11a去除。去除的色粉被一个接收板11b接受。被接受的色粉被收集在一个去除色粉容纳部分11c中。
处理盒B包括一个清洁框架11d和一个色粉显影框架10f,该清洁框架11d可转动地支承着感光鼓7并且支承着清洁装置11和充电装置8,该色粉显影框架10f支承着显影装置10、色粉容纳部分10a。
显影框架10f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清洁框架11d上,这样显影装置10的显影滚筒10d可以以一个预定的平行间隙对着感光鼓7的表面。
在显影滚筒10d相对的两端部,提供了垫片(没有显示)以保持显影滚筒10d与感光鼓7之间有预定的间隙。
如图3所示,在色粉显影装置框架10f的侧面,有保持元件10g。虽然没有显示,但它还是带有一个悬挂臂,该悬挂臂有一个连接部分以便可转动地将显影部件悬挂到清洁部件上。为了使显影部件与清洁部件之间保持预定的间隙,施加了一个预定的压力。
处理盒B包括一个色粉显影装置框架10f和一个清洁框架11d,该色粉显影装置框架10f由焊接在一起的一个显影装置框架10f1和一个盖元件10f2构成,这些框架联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盒框架CF。
在盒框架CF的纵向相对的端部,如图3、4所示,提供了一个第一盒导向器18b和一个第二盒导向器18b(安装导向器18b),以便在箭头x所示的方向上,对处理盒向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成像设备)14的主体部件中的安装进行导向,还提供了一个第一盒定位部分18a和一个第二盒定位部分18a(定位导向器18a),这两个盒定位部分18a都与感光鼓7的转动中心同轴,并且由成像设备主体部件上的定位装置(一个第一主体部件定位部分和一个第二主体部件定位部分)支承。
定位导向器18a为圆柱形凸台的形式,其中驱动侧的圆柱凸台有较大直径。在无驱动侧的定位导向器18a,如图4所示,带有一个相对于处理盒安装方向向后延伸的安装辅助导向器18a1。安装辅助导向器18a1的尾端形成了一个受推的外表面18a2,并且是一条与定位导向器18a同轴的弧线。
被导向的安装导向器18b有一个受支承的部分18b1(下表面18b1)和一个安装导向器18b的前端部分18b2,该受支承部分18b1将被以下将进行描述的第一主体部件侧导向器41和第二主体部件侧导向器41(移动导向器41)支承,而前端部分18b2在插入方向上处于处理盒的前端。前端部分18b2有一条包含到下表面18b1的弧线和一条包含到上表面18b6的弧线,其中前者的直径大于后者的直径。在尾端部分的下表面18b1的底角部分18b3处形成了一个倾斜表面18b4,该倾斜表面18b4与底表面18b1构成一个锐角。上表面的尾端部分包括一个正交表面18b5,该正交表面18b5与上表面18b6正交。
处理盒的重心处于安装导向器18b的前端和尾端之间,这样当处理盒B被支承在安装导向器18b的尾端时,处理盒始终取前侧向下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导向器18b被提供在清洁框架11d的端表面,处于定位导向器18a之上,而在安装方向上,安装导向器的前端部分18b2被定位在通过感光鼓7转动中心的垂直平面的下游,该感光鼓7与定位导向器18a同轴。然而,安装导向器18b也可以提供在色粉显影装置框架10f之上或者在处于色粉显影装置框架10f端部的保持元件10g之上。
在该实施例中,处理盒B带有一个鼓挡板12,该鼓挡板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清洁框架11d上,并且该鼓挡板12可以同时盖住曝光开口9b和一个与传递滚筒4相对的传递开口9a。
下面将对鼓挡板12的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1和2所示,鼓挡板12有一个可以盖住传递开口9a的鼓保护部分12a,通过该开口9a感光鼓7和传递滚筒4相互接触。鼓挡板12有一个转动轴12b,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承在靠近清洁框架11d的曝光开口9b处。转动轴12b有滑动部分12b1、一个大直径部分12b2和曝光挡板部分12b3,滑动部分12b1在转动轴12b的对置端部分别与清洁框架11d滑动地接触,在与处于滑动部分12b1之间的曝光开口9b相对应的部分上,大直径部分12b2比滑动部分12b1的直径大,而曝光挡板部分12b3当鼓挡板12关闭时关闭曝光开口9b,该曝光挡板部分12b3在大直径部分12b2上。
配置在左右位置上的连接部分12c的一端连接到转动轴12b的大直径部分12b2外面,而另一端连接到伸出部分12a的端部上。
在转动轴12b的大直径部分12b2的右侧,配置有一个伸到处理盒顶侧的凸轮部分12d(图3)。鼓挡板12的右侧连接部分12c带有一个向外凸出的肋12C。该肋12C由一个固定导向器44(图7)的挡板导向器44c接受,用来保持鼓挡板12处于打开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鼓挡板12的各部分是由树脂材料整体成型的。至于在纵向上右侧安装导向器18b、肋12C和凸轮部分12d之间的位置关系,安装导向器18b、肋12C和凸轮部分12d从处理盒纵向外侧起按所述的顺序配置。
鼓挡板12在关闭感光鼓7的方向上受到螺旋弹簧(没有显示)的推力。
这样,当处理盒B在设备主体部件14之外时,鼓挡板12使传递开口9a保持在关闭状态,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另一方面,当处理盒在主体部件14中时,并且处于可以进行成像操作的操作位置时,鼓挡板处于打开位置,暴露感光鼓7,让感光鼓7和传递滚筒4通过传递开口9a而相互接触,如图2中的实线所示。
(处理盒安装-和-卸装机构)
下面,将描述用于向成像设备主体部件14安装或卸装处理盒B的机构。
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包括:
(1)一对移动导向器41,该移动导向器41在保持住处理盒B时,在光学系统1与输送装置3之间移动;
(2)一对凸轮板50,和一对具有导向轨40a和40b内板40,用于在打开打开/关闭盖15(以后将称之为打开/关闭盖15)过程的前半段中和关闭打开/关闭盖15过程的后半段中,移动移动导向器41;
(3)一对连接板51,该连接板51用于将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运动一个对一个地传递到一对凸轮板50上。
(4)一对推臂52,该推臂52用于在处理盒B运动之后,保持处理盒B在处理盒安装位置S(以后将称之为“可成像位置”或“成像位置”);和
(5)鼓挡板打开/关闭装置,该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处理盒B的鼓挡板12。
在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还包括:
(6)一个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从处理盒B纵向右侧,在打开/关闭盖15的打开过程的前半段和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过程的后半段中,使一个传递驱动力的联接装置进入或脱离联接;和
(7)一个互锁开关54,该开关检测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是否完成,并且让电流通过以便使成像设备可以进行成像操作。
在关闭打开/关闭盖15的过程中,首先,通过作为盒安装元件的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来传送处理盒B,然后,在移动推臂52的同时,通过连接装置使联接装置进入联接。此后,操作互锁开关54。在打开打开/关闭盖15的过程中,首先,操作互锁开关54,然后,连接装置与推臂52脱离接合,最后,移动移动导向器41。在以下对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进行的描述中,首先,将描述机构各零件的构造,然后,将描述各零件的装配方法和将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中的方法。最后,将描述随打开/关闭盖15转动的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的运动。
(结构件描述)
(在主体部件侧面的移动导向器和第一、第二导向器)
一对移动导向器41各连接在左、右内板40上,关于一个平面基本对称地定位,该平面在安装方向上将设备主体部件分成左、右半部分。参见图5,各移动导向器41带有导向槽41a作为导向部分,该导向槽41a在面对处理盒B的表面上,并且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接合到该槽中。各移动导向器41还带有第一和第二凸台41b和41c,用来控制处理盒B在设备主体部件中的姿态,这两个凸台在与导向槽所在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在处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的安装方向上,第一和第二凸台41b和41c分别配置在导向槽41a的下游和上游侧。
第一凸台41b带一个与凸台41b的外圆周表面同轴的通孔41b2。它还带一个卡合爪41b1,该卡合爪41b1的端部在通孔的半径方向上向内凸出。第二凸台41c带一个爪41c1和一个爪41c2,这些爪都在凸台41c的端部,并且在凸台41c的半径方向上向外凸出。当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将处理盒移动到使该处理盒B可以进行成像操作的第二位置后,这些爪41c1和41c2向外延伸的方向对准了连接第二凸台41c的转动中心与凸轮板转动中心的连线,该凸轮板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导向槽41a分两段,即在处理盒插入方向上的下游和上游段,该下游段从上游段处稍微凹陷下去,在这两段之间有一个阶梯。导向槽41a的下游段的表面41a1是夹持表面,当移动导向器41在成像设备中移动时,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置于该夹持表面41a1之上,而比该下游段表面41a1高一些的上游段表面41a2是一个导向面,该导向面在处理盒B插入或拉出设备主体部件时对处理盒B进行导向。夹持表面41a1和导向表面41a2都在处理盒插入方向上向下倾斜,以确保当使用者将处理盒B插入成像设备主体部件14时,处理盒B被导向至夹持表面41a1中。
参见图6,在夹持表面41a1和导向表面41a2之间的阶梯部分推着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的尾端18b3,以确保在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过程中,尽管被夹持表面41a1支承的处理盒B受到了传送负载,处理盒B也被传送到预定位置。该带阶梯的部分有一个倾斜部分41a4和一个垂直表面41a3,该倾斜部分41a4的理论上的延长线相对于夹持表面41a1形成了一个锐角,该垂直表面41a3处于倾斜部分41a4和夹持表面41a1之间,并且基本上垂直于夹持表面41a1。倾斜部分41a4防止被夹持表面41a1支承的安装导向器18b被传递滚筒4产生的阻力从夹持表面41a1上举起,该传递滚筒4产生的阻力作用在举起处理盒B的方向上(图6(B))。
参见图6(A),为了将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从导向表面41a2导向至夹持表面41a1,在处理盒插入方向上,从夹持表面41a1的前端角部到倾斜部分41a4与导向表面41a2的交点的距离 lg,与在处理盒插入方向上,安装导向器18b的底表面18b1的长度 lc,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lg> lc
换句话说,夹持表面41a1的长度要比安装导向器18b的底表面18b1的长度长。参见图6(C),如果导向表面41a2和夹持表面41a1仅被倾斜表面41a4连接,夹持表面41a1将在长度上长一个δ,不必要地比安装导向器18b的底表面18b1更长一些。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处理盒受到传送负载,移动导向器41与处理盒B相互相对滑动的距离将会过长。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垂直表面41a3而对夹持表面41a1的长度进行调整,使其减少长度,这样当处理盒B受到传送阻力时,安装导向器18b的尾端就能够更迅速地受到推顶。
导向槽41a顶壁上向下的表面基本平行于夹持表面41a1。它具有顶部表面41a5、41a6和一个平缓倾斜的顶部表面41a7,该表面41a7连接顶部表面41a5和41a6。顶部表面41a5和41a6是这样定位的,即在垂直于夹持表面41a1和导向表面41a2的方向上,它们分别到夹持表面41a1和导向表面41a2的距离均稍微大于处理盒B安装导向器18b在垂直于安装导向器18b纵向的方向上的厚度。
至于已经描述到此的这一对移动导向器41的构造,左右移动导向器关于一个垂直平面相互对称地定位,该垂直平面将处理盒B分成左右半部分。然而,右移动导向器有一个装置,该装置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处理盒B上,因此,右移动导向器的第二凸台41c上有一个定时凸台41d,该凸台41d在第二凸台41c的轴向上延伸到爪41c1和41c2之外。
下面,将描述组成移动导向器移动装置的一个盒传送装置,更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导轨、凸轮板和连接板。盒传送装置(移动导向器移动装置)的结构不必限于是将被描述的下一个;它是可选的。
(内板导轨)
图7显示了成像设备主体部件14的一个右内板40。该右内板40带有一对导向轨,作为盒传送装置(用于保持盒安装元件的装置),凸台41b和41c分别滑动地与该装置接合。
导轨40a和40b的宽度(垂直于导轨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分别等于或稍大于凸台41b和41c的直径,使移动导向器41可以方便地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内板40是由约1mm厚的金属板制成的并且导轨40a和40b是孔,该孔经过去毛刺(burring),并且其凸缘伸到成像设备之外。采用去毛刺(burring)的方法形成导轨40a和40b的理由如下。即,如果导轨40a和40b简单地由冲压成形,那么分别被凸台41b和41c穿过的导轨40a和40b的表面就将是粗糙的,并且其宽度与金属板的厚度一样,这增加了作用在凸台41b和41c上的接触压力。这样,随着移动导向器41不断地在导轨中滑动,在凸台41b和41c上分别与导轨40a和40b接触的区域就会受到刮削,这有时会导致移动导向器41从其在设备主体部件中的预定位置上脱离接合。这就是采用去毛刺(burring)而不是简单采用冲压来成形的理由。换句话说,采用去毛刺(burring)的方法来产生导轨40a和40b,使得其由凸台41b和41c越过的表面更光滑更宽,以防止凸台41b的41c分别被导轨40a和40b过早地刮削。换句话说,采用去毛刺(burring)的方法形成导轨40a和40b是防止由导轨40a和40b过早地刮削凸台41b和41c的措施。
由于提供了一对导轨40a和40b,以及移动导向器41的一对凸台41b和41c,移动导向器41可以在光学系统1与记录介质的传送路线3之间移动。
有第一凸台41b接合于其中的第一导轨40a具有一个在打开/关闭盖15一侧几乎水平的部分40a1和一个倾斜部分40a2,该倾斜部分40a2位于导轨40a较深的一端,并且在处理盒插入方向上向下倾斜。该两个部分40a1和40a2被一个光滑弯曲部分连接。有第二凸台41c接合于其中的第二导轨40b有一个向上隆起的弧形部分40b1和一个垂直的直段部分40b2,该直段部分40b2位于第一导轨40a一侧。两部分40b1和40b2由一个光滑弯曲部分连接。另外,内板40上有一个孔40c,该孔40c支承着随后将会加以描述的凸轮板50的转动轴50a。孔40c的轴线与弯曲部分40b1的弯曲中心重合。内板40还带有一个弯曲孔40d,该弯曲孔40d在孔40c附近,其弯曲中心与孔40c的轴线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孔40c也是由去毛刺(burring)的方法形成。弯曲孔40d带有一个方便装配的部分40d1,该部分40d1是弯曲孔40d在打开/关闭盖关闭方向上的较靠内的一端,并且在其弯曲半径的方向上稍微宽一些。当凸轮板50连结到内板40上时,凸轮板50的方便装配的爪50e(图8)被放置在该方便装配的部分40d1中。在该方便装配的爪50e穿过弯曲孔40d的方便装配部分40d1之后,凸轮50在打开/关闭盖打开的方向上转动。随着凸轮50的转动,方便装配爪50e的后表面与弯曲孔40d的上边缘相接触,防止凸轮板50在转动轴50a的轴向上与内板40脱离接合。
(凸轮板)
凸轮板50被连结到内板40的外表面,即与安装移动导向器41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该凸轮板50带有一个转动轴50a,其转动轴与第二导轨40b弯曲部分40b1的弯曲中心重合。
参见图8,凸轮板50带有一个凸轮孔50b,该凸轮孔50b有一个弯曲部分50b1(以下可称之为弯曲孔),和一个直段部分50b2(以下可称之为直槽孔)。凸轮孔50b的弯曲部分50b1的弯曲中心与转动轴50a的转动轴线重合。凸轮孔50b的直段部分(直槽孔)50b2从凸轮孔50b的弯曲部分50b1在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方向的内端连续延伸,并且在凸轮孔50b的弯曲径向上向外延伸。
在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轮41c穿过内板40的第二导轨40b后,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轮41c接合到该凸轮孔50b中。凸轮孔50b的弯曲部分50b1的半径小于第二导轨40b的弯曲部分40b1的半径,并且基本上等于第二导轨40b的直段部分40b2的底端到孔40c的距离。凸轮孔50b的直段部分(直槽孔)50b2的未端到转动轴50a的距离稍微大于第二导轨40b的弯曲部分40b1的半径。凸轮孔50b的弯曲部分50b1和直槽孔50b2的宽度稍微大于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的直径。
沿打开/关闭盖15的打开方向,在凸轮孔50b的弯曲部分50b1的前端,提供了一个方便装配部分50b3,在设备的装配过程中,移动导向器41的在第二凸台41c未端的爪41c1和41c2穿过该方便装配部分50b3。该方便装配部分50b3沿凸轮孔50b的弯曲部分50b1的半径方向,从弯曲部分50b1的端部向凸轮孔50b内外两个方向上延伸。该方便装配部分50b3的一个或两个延伸部分比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的直径更窄一些,以防止在设备装配过程中,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沿凸轮孔50b的半径方向,进入到方便装配部分50b3中相对于弯曲部分50b1向外的部分。另外,凸轮板50有一个暂时保持肋50c,该暂时保持肋50c处于与对着内板40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并且靠近方便装配部分50b3沿关闭打开/关闭盖15方向上的上游端。
内板40的导轨40a和40b是由去毛刺(burring)的方法形成的孔,并且其凸缘稍微伸向凸轮板50。因此,为了容纳导轨40a和40b,凸轮板50绕凸轮孔50b层叠,层高等于导轨40a和40b的凸缘向凸轮板50伸出的距离。前述暂时定位肋50c位于凸轮板50的该层叠部分之上,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当移动导向器41的爪41c1越过该暂时定位肋50c时,凸轮板50在该层叠部分处弯曲。
凸轮板50还有一个连接凸台50d,该连接凸台50d靠近方便装配部分50b3,即靠近凸轮孔50b的尾端,并且在与转动轴50a所在表面相反的表面上。连接凸台50d的端部构成了一个爪50d1。在靠近转动轴50a的地方还有一个前述的方便装配爪50e。该方便装配爪50e装配在内板40的弯曲孔40d中,以防止凸轮板50脱离接合。
以上关于凸轮板50的构造的描述对左右凸轮板都是适应的。
下面,将描述在驱动装置一侧(以下将称之为右侧)的凸轮板50。右凸轮板50带有一个升起部分,该升起部分与连接凸台50d处于同一侧,并且沿凸轮孔50b的半径方向在凸轮孔50b的内侧。该升起部分的顶部表面50f比凸轮孔50b所在表面稍微向外。在该顶部表面50f上有一个第二凸台50g。表面50f升起的距离大于连接凸台50d的高度。第二凸台50g的端部带有一对在凸台50g的径向上延伸的爪50g1和50g2。
在处理盒不受驱动一侧的凸轮板(以下将称之为左凸轮板)带有第二凸轮部分50h和一个接触表面50i,该第二凸轮部分50h靠近凸轮孔50b的直段部分(直槽孔)50b2,并且沿凸轮孔50b半径方向在凸轮孔50b的外侧,而接触表面50i沿打开/关闭盖15关闭时的转动方向在凸轮板50的上游侧。第二凸轮50h是凸轮板50的一部分,用于驱动推臂52,使其作为对处理盒左侧进行精确定位的装置,该第二凸轮50h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它具有一个平缓弯曲的臂驱动部分50h1和一个平缓弯曲的臂保持部分50h2,臂驱动部分50h1大约沿着打开/关闭盖15关闭的方向,从凸轮板50的主结构的弯曲外边缘处延伸,而臂保持部分50h2的弯曲中心与凸轮板50的转动轴50a的轴线重合。部分50h1和50h2均为沟槽,其沿处理盒的长度方向的打开侧面向内板40。第二凸轮50h比凸轮板50的向内层叠部分更多地伸向设备主体部件的内部,以便容纳导轨40b的向内伸出的凸缘。推臂52装配在一个间隙之中,该间隙是由凸轮板50的第二凸轮50h与层叠部分伸向设备主体部件的距离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接触表面50i沿转动轴50a的径向延伸,其沿着凸轮板50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相同于第二凸轮50h的底壁的高度
(连接板)
凸轮板50和打开/关闭盖15由连接板51连接,并且共同构成了一个四接点连杆机构。该连接板有一个孔51a和一根轴51b,孔51a位于一个纵向端,并且凸轮板50的连接凸台50d接合于其中,轴51b位于另一个纵向端,并且具有一对卡合爪51b1。孔51a带一个凹槽51a1,以防止当连接板51和凸轮板50连接时,凸轮板50的连接凸台50d的爪50d1卡在连接板51上。凹槽51a1沿轴51b的轴向从连接板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该对卡合爪51b1关于孔51a和轴51b的中心连线对称地定位。另外,轴51b有一对中间部分,该对中间部分关于垂直于孔51a和轴51b的中心连线的直线对称地定位,因此沿轴51的圆周方向处于这对卡合爪51b1之间间隔的中间,加强了轴51b抵抗负荷的能力,该负荷沿着连接连接板51的孔51a和轴51b中心的连线的方向作用在轴51b上。
(盖和盖的背衬)
参见图10,打开/关闭盖15有一对带中心凸台15a的合叶15b,和一对带连接孔15c的板,连接板51的轴51b装配于该孔15c中。该对合叶15b和该对具有连接孔15c的板都在打开/关闭盖15的背侧,靠近打开/关闭盖15的纵向端部,一端一个。打开/关闭盖15还有一个用于增加打开/关闭盖15的刚度的背衬16,该背衬被固定在打开/关闭盖15的内表面上。背衬16带有一对凸块16a,该对凸块16a靠近背衬16的纵向端部,当将处理盒B安装到成像设备中去时,起到对处理盒B进行大致导向的导向器的作用。
(前导向器)
还是参见图10,在左右内板40之间固定有前导向器43。前导向器43带有一对支承孔43a,其中可转动地支承着打开/关闭盖15的一对中心凸台15a,一个孔支承着一个凸台。前导向器43还带一对侧导向肋43b和一贴合触肋43c,这些肋都靠近前导向器43的纵向端部,一端一个。
各侧导向器43b是这样配置,使其内表面的位置与对应的移动导向器41的内表面重合。它不仅对处理盒B的定位导向器18a以及处理盒B本身进行导向,还与另一个侧导向器43b配合,在处理盒B的纵向上对处理盒B进行精确定位。各接触肋43c沿打开/关闭盖15的纵向配置在侧导向器43b的内侧,并且与处理盒B的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的向下表面10f4相接触。
(驱动装置)
参见图7和图11,左右内板40各带有一个内轴承84,该内轴承84的位置比传递滚筒4高一些。由于有这对内轴承84,具有联接件83a以便将动力传递到感光鼓7上的大齿轮83由内板40可转动地支承。
大齿轮上的大齿轮联接件83a的相反一侧由外轴承86可转动地支承,该外轴承固定到与内板40相连的齿轮盖上。
内轴承84带有一个弯曲的盒抓取/夹持部分84a,以便将处理盒B保持在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处理盒B的大联接件83a是可接合的(在设备主体部件中处理盒的最终位置:第二位置)。弯曲的盒抓取/夹持部分84a的位置对应于设备主体部件中的处理盒最终位置,而弯曲的盒抓取/夹持部分84a的弯曲中心与大齿轮83的轴线重合。弯曲的盒抓取/夹持部分84a抓取处理盒B的定位导向器18a。内轴承84还带有一个圆柱形的部分84b和一个凸轮表面84c(84c1和84c2),这两部分都在大齿轮83的一侧。凸轮表面84c沿圆柱部分84b的径向向外。
在内轴承84的凸轮表面84c一侧,提供了一个圆柱联接凸轮85。圆柱联接凸轮85绕着圆柱部分84b可转动地与其装配,并且具有一个与凸轮表面84c接触的凸轮表面85a(85a1和85a2)。随着联接凸轮85转动,由于凸轮表面的作用,大齿轮83在轴向上移动。另外,联接凸轮85有一个凸台85b,该凸台85b沿着联接凸轮85的径向方向处于联接凸轮85的圆柱外表面的外边缘处。更具体地说,联接凸轮85带有一个圆周的肋85c,该肋85c连在联接凸轮85的圆柱外表面上的大齿轮83一侧,并且在联接凸轮85的径向上凸出。凸台85b连在该圆周的肋85c之上,并且在联接凸轮85的轴向上凸出。凸台85b的未端带一个爪85b1。在外轴承86与大齿轮83之间,有一个弹簧87,该弹簧87使大齿轮83压向内轴承84。
(顶杆)
图12(A)和12(B)显示了一个顶杆55。顶杆55构成了一个连接杆,连接右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和联接凸轮85的凸台85b。它在右内板上,并且形成了第二个四接点连杆机构。如图12(A)和12(B)所示,顶杆55带有两个通孔:一个钥匙孔状的孔55a和一个长孔55b。钥匙孔状的孔55a的尺寸和构造适合于联接凸轮85的爪85b1穿过,并且适合于让凸台85b滑动地装配于其中。长孔55b是这样的孔,即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可滑动地穿过它。长孔55b有三段:一个直段部分55b1,一个倾斜部分55b2和一个弯曲部分55b3,该直段部分55b1基本上垂直于一条直线向下延伸,该直线是连接钥匙孔状的孔55a一侧的端部中心与钥匙孔状的孔55a的中心的连线;而倾斜部分55b2从直段部分55b1的底端处斜向下延伸;弯曲部分55b3从倾部分55b2的底端处斜向下延伸。在弯曲部分55b3以下,配置了一个凸台55c,凸台55c的未端带有爪55d。
在长孔55b的直段部分55b1之上,提供了一个提升表面55f,该提升表面55f在顶杆55的纵向上凹陷,呈现出一个侧置的U形沟槽,其开口朝向背离钥匙孔状的孔55a的方向。另外,在提升表面55f之上,提供了一个向上开口凹陷的挡块部分55g。这些部分都与顶杆55成为一个整体。
(静止导向器)
如图7可明显地看出,有一个围绕着内轴承84的静止导向器44。该静止导向器44大约为字母E的形状,其开口朝着区域,并且延伸过内轴承84的盒抓取/夹持部分84a以及内板40的第一导轨40a的内端。
静止导向器44带有:一个贴合部分44a,一个转动控制部分44b和一个挡板导向器部分44c,其中贴合部分44a包围着盒抓取/夹持部分84a,并且在安装处理盒B时,能够与位于处理盒B一个纵向端的贴合表面18c相接触;转动控制部分44b的位置比贴合部分44a的位置高一些,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处于盒抓取/夹持部分84a的下游侧,并且通过接触处理盒框架上的贴合表面18d而在沿处理盒B的转动方向上固定处理盒B的位置,以便在成像操作的过程中控制处理盒B的转动运动;挡板导向器部分44c的位置比转动控制部分44b高一些,并且构成了前述的鼓挡板12的打开或关闭机构的一个零件。
另外,图见图13,静止导向器44带有一个螺旋扭簧45,该螺旋扭簧45位于大约为E形的静止导向器44的三个水平部分之中的中间部分处,用来沿着盒安装方向在盒抓取/夹持部分84a的上游侧,保持处理盒B的定位导向器18a压在盒抓取/夹持部分84a上。这样,与内板40相接触的静止导向器44的表面上带有一个凹槽44d,螺旋扭簧45被放置在该凹槽中并且发挥作用。在凹槽44d中,有一个凸台44d1,一个爪44d2,一个限制爪44d3和一个限制肋44d4,其中螺旋扭簧45绕着凸台44d1并与之装配;爪44d2防止螺旋扭簧45的静止臂部分45b产生移位;而限制爪44d3和限制肋44d4用于沿处理盒B的纵向限制螺旋扭簧45的功能臂45c的位置。
静止导向器44还提供了一个定位肋44e1,该定位肋44e1用来将静止导向器44相对于内板40精确定位并且将其固定到内板40上,该定位肋44e1位于与转动控制部分44b所在表面相反的表面上,与转动控制部分44b相对应。定位肋44e1通过接合到内板40的定位孔(没有显示)中,而使静止导向器44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右内板精确定位。定位肋44e1的未端上带一个爪44e2,以防止静止导向器44从右内板40处发生移位。另外,静止导向器44还有三个保持静止导向器44固定在右内板40上的锁紧爪44f,和一个防止静止导向器44水平滑动的凸块44g,这样就确保静止导向器44保持牢固地固定在右内板40上,并保持适当的姿态。
(传送装置框架)
一个可转动地支承传递滚筒4的轴承滑动地连到传送装置框架90(图28)上,该框架提供了一个输送记录介质的表面。传送装置框架90带有一个定位部分90a,在滚筒4的轴向上,定位部分90a靠近传递滚筒4左端并且在该传递滚筒4左端之上,并且其位置与大齿轮83的转动轴的位置相对应。定位部分90a将处理盒B的定位凸台18a保持在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处理盒B可以进行成像操作。该定位部分90a和以下将要进行描述的推臂52一起,共同构成了用于将处理盒B的左侧精确定位的装置。
(推臂)
参见图14和15,左内板40带一个推臂52,在处理盒B由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移动之后,该推臂52将处理盒B的定位凸台18a保持在定位部分90a中,而该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的运动是与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运动相关联的。
推臂52由左内板40可转动地支承;推臂52的转动轴52a转动地接合在左内板40的孔40g中。另外,推臂52带一个弹性压紧部分52b,该弹性压紧部分52b通过左内板40的扇形孔40h受到推力。
推臂52带一个绕转轴52a的基础部分装配的螺旋扭簧53,该螺旋扭簧53保持推臂52向上受压,以防止弹性压紧部分52b伸入处理盒B的定位导向器18a的路线。
弹性压紧部分52b的未端带一个凸台52c并且与凸轮板50的第二凸轮50h接合,该凸台52c允许推臂52摆动。另外,推臂52有用于将推臂52连到左内板40上的爪52d1和爪52d2,这些爪52d1和52d2分别靠近弹性压紧部分52b和转动轴52a。爪52d1和52d2穿过左内板40上的扇形孔40h和钥匙孔状的孔40i,并被锁定在作为锁紧装置的扇形孔40h和钥匙孔状的孔40i的后侧,以防止推臂52从左内板40处脱离接合。
另外,推臂52还带有:一个其中配置有前述的螺旋扭簧53的凹槽52e;一个作为防止螺旋扭簧53的功能臂53b产生移位的装置的肋52f;一个保护肋52g;和一个暂时保持肋52h,其中保护肋52g足够大,以保持当螺旋扭簧53的静止臂53c被固定之后,螺旋扭簧53在转动范围内几乎被完全覆盖,其中螺旋扭簧53的静止臂53c是由左内板40的弹簧钩部分40j支承的;而暂时保持肋52h使得在将螺旋扭簧53的静止臂53连到弹簧钩部分40j之前,可以将该螺旋扭簧53的静止臂53暂进保持在推臂52上。上述部分都靠近转动轴52a的基础部分。
(互锁开关)
参见图14和15,左内板40带有一个由该板40可转动支承的互锁开关54。在打开/关闭盖15关闭的最后一刻,它压靠在电路板上的微动开关91(图58)上。随着互锁开关54压靠在微动开关91上,电流通过成像设备主体部件的各部件,使其准备好进行成像操作。
互锁开关54包括:一个起枢轴作用的转动轴54a;一个压靠微动开关91的杠杆54b;一个当其压靠在凸轮板50的接触表面50i上时产生弹性弯曲的弹性部分54c;和一个将互锁开关54连到内板40上的爪54d。左内板40带有其位置对应于转动轴54a的孔40k,和位于杠杆54b的操作范围之外的孔401。
(装配方法)
下面,将描述装配上述各零件的方法。
从图5、7和15以及类似的图中可以理解,移动导向器41是以下面的方法连到内板40上的。首先,将第二凸台41c未端的爪41c1和41c2对准第二导轨40b的弯曲部分40b1并穿过该弯曲部分40b1。然后,转动移动导向器41。随着移动导向器41被转动,爪41c1和41c2锁定在第二导轨40b的凸缘上,防止第二凸台41c与内板40脱离接合。然后,将移动导向器41的第一凸台41b穿过第一导轨40a。接下来,移动导向器41被移向第一导轨40a的倾斜部分40a2,而导向器止动器46作为一个防止脱离接合的装置被装配到第一凸台41b的通孔41b2中。
参见图5,导向器止动器46包括:一个位于导向器止动器46中心并装配在通孔41b2中的圆柱形部分46a1;一个同样位于导向器止动器中心并且其直径小于圆柱部分46a1直径的轴46a2;和一个底部46b,圆柱部分46a1与该底部46b连接,并将轴部分46a2放在其间。导向器止动器46还包括一对侧壁46c,该对侧壁46c从底部46b的纵向端垂直伸出,一个纵向端有一个侧壁。
这样,随着导向器止动器46的圆柱部分46a1和轴部分46a2被装配到通孔41b2中,卡合爪41b1锁定在圆柱部分46a1和轴部分46a2之间的台阶部分上,而一对侧壁46c可以在由去毛刺(burring)形成的导轨40a的凸缘外侧接触到内板40。第一凸台41b的结构使得当移动导向器41的第一凸台41b穿过导轨40a的倾部分40a2时,卡合爪41b1沿第一凸台41b的圆周方向的位置与倾斜部分40a2斜向下延伸的方向重合。因此,卡合爪41b1的存在不会对装配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提供了上述结构的配置,即使移动导向器41受到使该移动导向器41落入左或右内板内侧的力,卡合爪41b1仍然锁定在导向器止动器46的圆柱部分46a1上,并且一对侧壁46c仍然与内板40相接触,防止了移动导向器41与内板40脱离接合。
导向器止动器46的各侧壁46c基本上高于由去毛刺(burring)形成的第一导向器40a的凸缘。因此,当第一导轨40a是由去毛刺(burring)形成的时,不会发生由于与第一导轨40a的凸缘上的隆起相接触而使导向器止动器46的底部46a受到刮削这样的情况。
在将移动导向器41连到内板40上后,图8中所示的凸轮板50等被连接上。
当移动导向器41处于使第二凸台41c与导轨40b的直段部分40b2相接触的位置时,第二凸台41c的爪41c1和41c2延伸的方向对准孔40c,而孔40c的轴线与凸轮板50的转动轴重合。
这样,凸轮板50的方便装配孔50b3对准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而转动轴50a被插入到孔40c中。随着转动轴50a被插入到孔40c中,凸轮板50与内板40接触,由于方便装配爪50e的定位使得方便装配孔50b3对准第二凸台41c,装配爪50e对准弯曲孔40d的方便装配部分40d1。
在这种状态下,凸轮板50沿着打开/关闭盖15的打开方向上转动。随着凸轮板50的转动,暂时保持肋50c压靠在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的爪41c1的后侧;爪41c1和41c2与凸轮孔50b的边缘相接触;方便装配爪50e锁定在弯曲孔40d的边缘上。结果,凸轮板被适当地固定在内板40上。
考虑到各零件尺寸因制造误差而产生的变化,在暂时保持肋50c与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顶部的爪41c1和41c2所在平面之间提供一个间隙,并且使暂时保持肋50c的高度稍微大于该间隙。因此,暂时保持肋50c被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的爪41c1卡住,防止了凸轮板50转动太多而致使凸轮板50的方便装配孔50b3对准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因此,凸台41c不会与凸轮板50的方便装配孔50b3脱离接合。
右凸轮板50以下面的方法连到右内板40上。首先,顶杆55被连接到联接凸轮85上,而顶杆55的长孔55b对准第二凸台50g的爪50g1和50g2。然后,右凸轮板50被连到右内板40上。此后,转动顶杆55使长孔55b与爪50g1和50g2的延伸方向交叉。然后,围绕内轴承84的圆柱部分84b装配联接凸轮85,从而完成了包括凸轮板50、联接凸轮85和顶杆55的四接点连杆机构。
此后,转动凸轮板50,如上所述,来完成将移动导向器41和凸轮板50连到内板40上的过程。
参见图13,在螺旋扭簧45被置于静止导向器44的凹槽44d中之后,静止导向器44的定位肋44e1和锁紧爪44f对准右内板40上的定位孔(没有显示)和连接孔(没有显示),并且被装配到其中。然后,滑动静止导向器44。随着静止导向器44的滑动,定位肋44e1上的爪44e2和锁紧爪44f均由其后表面锁定在定位孔和连接孔的边缘。另外,滑动限制凸块44g装配在相应的孔(没有显示)中,沿静止导向器44滑动的方向固定了静止导向器44相对于内板40的位置。
参见图14和15,在推臂52连到左内板40上之前,螺旋扭簧53被连到推臂52上。
更具体地,螺旋扭簧53的螺旋部分53a围绕转动轴52a装配,而功能臂53b被设置在肋52f的下面。然后,静止臂53c靠在暂时静止臂挡块52h上,该挡块52h在保护肋52g的后侧。
推臂52的结构使得当弹性压紧部分52b对准较宽的部分40h时,即扇形孔40h的底端部分时,爪52d2对准钥匙孔状的孔40i的较宽部分40i1。当推臂52处于上述状态时,左内板40的弹簧钩部分40j可在保护肋52g的上面看见。
推臂52在上述的状态时,通过握住螺旋扭簧53的静止臂53c的未端,而将螺旋扭簧53的静止臂53c从暂时静止臂挡块52h送到弹簧钩40j处。结果,储存在螺旋扭簧53中的弹性被释放,并使推臂52绕枢轴向上转动,使位于弹性压紧部分52b的基础部分的爪52d1,和位于转动轴52a附近的爪52d2分别锁定在扇形孔40h和钥匙孔状的孔40i的边缘上,完成了连接推臂52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当由于螺旋扭簧53的弹性而使推臂52向上转动时,贴合部分52b3,即弹性压紧部分52b的未端与扇形孔40h的顶端40h2相接触,让位于弹性压紧部分52b的基础部分的牵引表面52b2向上离开处理盒B的定位导向器18a的路线,然后保持等待状态。随着推臂52进入到等待状态,螺旋扭簧53的静止臂53c移动到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它隐藏到推臂52的保护肋52g的后面。
在各零件都连接到左和右内板40上之后,将各部件,例如,已经连接了输送装置3、传递滚筒4和定影装置5等的传送装置框架90部件,光学系统1部件等等,连接到左和右内板40上。此后,再连接外表装饰包括打开/关闭盖15等,以完成一个成像设备。
在上述装配的最后阶段,左内板40的扇形孔40h的宽部分40h1被插入了传送装置框架90的定位部分90a,这样就防止了推臂52在成像设备完全装配好之后脱离接合。
为了连接打开/关闭盖15,通过使合叶15b沿着处理盒B的长度方向变形,将打开/关闭盖15的各合叶15b的中心凸台15a装配在前导向器43对应的支承孔43a中。前导向器43被固定在左右内板40上。
下面,将描述将连接板51连接到凸轮板50和打开/关闭盖15上的方法。
参见例如图27,应该理解,在打开打开/关闭盖15的方向上转动打开/关闭盖15和凸轮板50暴露连接凸台50d和连接孔15c,通过该连接凸台50d和连接孔15c,凸轮板50和打开/关闭盖15被相互连接起来。连接凸台50d的爪50d1沿凸轮板50的径向指向外。连接板51的孔51a的凹槽51a1向着轴51b延伸。因此,当连接板51在凸轮板50的径向上指向外时,爪50d1和凹槽51a1相互接合。结果,连接板51连到了凸轮板50上。
此后,通过转动连接板51,将轴51b穿过连接孔15c。当轴51b穿过连接孔15c时,卡合爪51b1锁定在连接孔15c的边缘上,防止轴51b脱离接合。
结果,由成像设备可转动地支承的打开/关闭盖15和凸轮板50形成了通过连接板51连接的四接点连杆机构。由于有这种结构的配置,该连杆机构变成了这样一种机构,即在关闭打开/关闭盖15的前一半过程和打开打开/关闭盖15的后一半过程中,移动导向器41由凸轮板50推动
(将处理盒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和将处理盒从设备主体部件中卸装)
下面,参见图16到25,将描述由一个操作者将一个处理盒B安装到成像设备A中或将一个处理盒B从成像设备A中卸装出来的操作过程,其中成像设备A中装备有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
当成像设备主体部件A的打开/关闭盖15完全打开(全打开状态)时,暴露了一个开口W,通过该开口W可以将处理盒B进行安装或卸装。在此状态下,移动导向器41沿处理盒插入方向斜向下倾置,如图16所示。在上游侧,有左右辅助导向器42,对称地固定在左右内板40上,一个内板40上固定一个。
参见图17可以更加容易理解,各辅助导向器42有一个与移动导向器41的尾端连接的安装/卸装辅助部分42a,和有一个实际上与移动导向器41的顶部表面41a6接触并且与之平齐的表面的顶部限制部分42b。
该安装/卸装辅助部分42a带有一个与导向表面41a2邻接的前导向表面42a1、一个进入导向表面42a2和一个底导向表面42a3,该进入导向表面42a2与前导向表面42a1邻接,并且比前导向表面42a1更加平缓地倾斜,实际上是水平的;而底导向表面42a3位于前导向表面42a1和进入导向表面42a2之下,并且朝着移动导向器41的底表面延伸,比前导向表面42a1更加陡地倾斜。
另外,顶部限制部分42b带一个实际上与移动导向器41的顶部表面41a6邻接并与之平齐的顶部限制表面42b1,和一个与顶部限制表面42b1邻接、实际上平行于底导向表面42a3并且从顶部限制表面42b1处斜向上延伸的顶部进入导向表面42b2。
上述的前导向器43的侧导向器43b上有一个倾斜表面43b1和一个水平表面43b2,该倾斜表面43b1实际上平行于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表面41a2,只是其倾斜度稍微大于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表面41a2的倾斜度,而水平表面43b2在打开/关闭盖15一侧并且与倾斜表面43b1邻接。
这样,当打开/关闭盖15打开时,通过出现的开口W可看见在左右内板40的各内表面上,有两个导向槽:一个顶部导向槽G1和一个底部导向槽G2。顶部导向槽G1由顶部限制部分42b、辅助盖42的安装/卸装辅助部分42a和移动导向器41形成,并且沿处理盒插入方向斜向下延伸,由于进入导向表面42a2和顶部进入导向表面42b2的构造,使得该顶部导向槽G1在进入侧较宽。底部导向槽G2由安装/卸装辅助部分42a、移动导向器41和侧导向器43b形成,并且沿盒插入方向斜向下延伸,由于底导向表面42a3和水平表面43b2的构造,使得该底部导向槽G2在进入侧较宽。
参见图10,打开/关闭盖15的中心凸台15a在打开/关闭盖15的底侧。因此,打开/关闭盖15向下打开,引起背衬16面向上对着开口W。背衬16的各凸块16a有一个宽松的导向表面16a1,该导向表面16a1沿处理盒插入方向斜向下延伸。
如上所述,处理盒B包括:一对定位导向器18a和一对安装导向器18b,该对定位导向器18a在盒框架CF的两个侧壁上,一个侧壁上有一个,并且其轴线与感光鼓7的转动轴重合;该对安装导向器18b为肋,沿处理盒B安装或卸装的方向延伸。该处理盒B还包括一对凸块10f3,该凸块10f3位于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的朝下的表面上,靠近其纵向端部,一个端部有一个。
当通过开口W将处理盒B插入时,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和定位导向器18a分别对准在开口W侧壁上的顶部和底部导向槽G1和G2,而且处理盒B被插入直至安装导向器18b贴合到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的最深处。在此过程中,背衬16的凸块16a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处理盒B在开口W处的位置;换句话说,它们起到了粗略导向器的作用,分别使得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和定位导向器18a被较容易地导向顶部和底部导向槽G1和G2。更具体地说,结构配置是这样的,使得从宽松导向表面16a1到打开/关闭盖15一侧的进入导向表面42a2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h1,与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的面朝下的表面到安装导向器18b的底表面18b1和端表面18b2的交点之间的距离h2,该两个距离满足以下要求:
h1<h2
另外,另一个结构配置是这样的,使得从打开/关闭盖一侧的进入导向表面42a2的最高点到侧导向器43b的水平表面43b2的较高点之间的距离h3,与从安装导向器18b的底表面18b1和端表面18b2的交点到定位导向器18a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h4,该两个距离满足以下要求:
h3>h4
由于有这样的结构配置,当处理盒B被插入,同时使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跟随宽松导向表面16a1即凸块16a的顶部表面时,安装导向器18b和定位导向器18a分别自然地被导向到顶部和底部导向槽G1和G2处,如图17和18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处理盒B的位置是这样一个位置,即从该位置处理盒B被插入到设备主体部件14中,以便将处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14中,或操作者可以从该位置拾起处理盒B。
参见图19,直到安装导向器18b开始滑到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表面41a2为止,凸块16a保持与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相接触,并且保持处理盒B沿处理盒插入方向上倾斜向下,使得处理盒B较容易地通过其自重,被移动到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中。
凸块16a靠近背衬16的纵向端部并且其中部保持较低的原因在于,为了确保有足够大的间隙,以便在安装或卸装时,或者当处理塞纸时,使用者的手可以方便地伸入。换句话说,所产生的构造使得当打开/关闭盖15打开时暴露的开口W既能满足提供处理盒B的安装空间的需要,也能满足提供间隙以便使用者可以接近成像设备内部的需要。
此时,参见图22,将描述在开口W处,沿处理盒B的纵向,凸块16a与处理盒B的关系。
设背衬16的两个凸块16a的外侧之间的间隙为L1;左凸块16的外表面与左辅助导向器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为L2;右凸块的外表面与右辅助导向器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为L3;处理盒B的两个凸块10f3的内侧之间的间隙为 l1;在左凸块的内表面与盒框架CF的左侧壁之间的间隙为 l2;右凸块的内表面与盒框架CF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 l3;要满足下面的关系式:(1)  L1< l1(2)  L2≈l2+( l1-L1)/2+((L1+L2+L3)-( l1+ l2+ l3))/2(3)  L3≈l3+( l1-L1)/2+((L1+L2+L3)-( l1+ l2+ l3))/2
这样,由于等式(1)被满足,靠近背衬16纵向端部的凸块16a安装在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底壁上的凸块10f3之间,而从约等式(2)和(3)中,很明显通过粗略地将凸块10f3对准凸块16a,处理盒B就可以沿处理盒B的长度方向对准开口W。
如上所述,为顶部导向槽G1的底表面的前导向表面,和导向表面41a2都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向下倾斜,安装导向器18b的尾端延伸过了处理盒B的重心。因此,当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和定位导向器18a由上述结构的背衬16和凸块16a导向至顶部和底部导向槽G1和G2时,处理盒B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向下倾斜,从而由其自身的重量导向移动导向器41的内部。
参见图19将会理解,侧导向器43b的倾斜表面43b1,即底部导向槽G2的底表面,其倾斜度稍微大于导向表面41a2的倾斜度。因此,当处理盒B被更深地插入时,定位导向器18a离开侧导向器43b的倾斜表面43b1。为此,让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的结构使得处理盒B通过开口W插入,安装导向器18b被移动导向器41卡住。
在处理盒B被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表面41a2卡住之后,随着处理盒B被插入更深,安装导向器18b的端表面18b2与移动导向器41(图20)的倾斜顶部表面41a7相接触。安装导向器18b的端表面18b2是光滑并弯曲的,倾斜顶部表面41a7的底侧形成了一个夹持表面41a1,该表面41a1比导向表面41a2低。因此,当处理盒B被插入到导向槽41a中时,由于倾斜顶部表面41a7的作用而使得处理盒B的姿态得以改变,其变化的方向是增加倾斜度的方向。所以,安装导向器18b的端表面18b2与夹持表面41a1的最深端相接触,结束了处理盒B安装到移动导向器41中的操作,如图21所示。从至此的描述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处理盒B被操作者安装到移动导向器41中时,该处理盒B被斜向下插入到设备主体部件中。
参见图20和21,当处理盒B的姿态在增加处理盒B倾斜度的方向改变时,前导向器43的接触肋43c的端部与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的底表面10f4相接触,而处理盒B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倾斜向下,同时仍然保持接触肋43c与底表面10f4相互接触。
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所具有的结构,使得在完成处理盒B插入到移动导向器41中的操作之后,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的底表面10f4与接触肋43c之间的接触点,在处理盒B安装方向上,将处于处理盒B的重心的尾侧。因此,在完成处理盒B插入到移动导向器41中的操作之后,处理盒B呈现这样的姿态,即处理盒B的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一侧,也就是在处理盒安装方向上变成了尾侧的一侧,被抬起。这样,在插入到开口W之后,处理盒以这样的方式被支承,即安装导向器18b的端表面18b2的底侧由导向槽41a的夹持表面41a1的较深一端支承,而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的底表面10f4由前导向器43的接触肋43c支承,如图21所示。为此,安装导向器18b尾端的底角18b3被抬起。接触肋43c所具有的结构将使得安装导向器18b尾端的底角18b3与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表面41a2平齐。
此时,将描述导向表面41a2的倾斜。
如果导向表面41a2的倾斜度太小,处理盒就不可能通过其自重被导向至移动导向器41中,因此,处理盒B必须由使用者推入。与此相反,如果导向表面41a2的倾斜度太大,在插入处理盒B的过程中,随着它被使用者释放,处理盒B会太快地向下滑入设备主体部件中。结果,当处理盒B达到移动导向器41最深处时,该处理盒B所受到的冲击会大到足以损坏处理盒B和/或成像设备主体部件14。因此,导向表面41a2理想的倾斜度范围是相对于水平方向为15到75度。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表面41a2的倾斜度被设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大约为26度。
如上所述,处理盒B从一点上被插入到移动导向器41中,在该点(第一位置)处导向槽41a的导向表面41a2连接着辅助导向器42的前导向表面42a1。移动导向器41呈这样的姿态(第一姿态),即它沿处理盒安装方向上倾斜向下,也就是呈这样的姿态,即当处理盒B处于一点,越过该点处理盒B就被安装到移动导向器41中,即在此点上导向表面41a2与前导向表面42a1相邻接,此时处理盒安装到导向槽41a中的方向与记录介质2被输送装置3传送的方向交叉。这样做是因为以下的原因。即,从图27将可以理解,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所具有的结构使得当打开/关闭盖15完全打开时,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将在凸轮孔50b的直段部分50b1的端部,而第一凸台41b将在第一导轨40a的靠近打开/关闭盖15一侧的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的移动导向器41所具有的结构,使得其运动与打开/关闭盖15的打开或关闭运动相关联。这样,如果移动导向器41所具有的结构使得移动导向器41的尾端(盖所在侧的端部)可以被处理盒B推动,移动导向器41就会进入成像设备的内部,就不可能将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接合到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具有与移动导向器41相邻接的安装/卸装辅助部分42a的辅助导向器42。该辅助导向器42被固定在内板40上,并且沿着处理盒B安装方向,在移动导向器41的上游侧。通过该辅助导向器42,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可以确保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被导向至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中。
另外,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所具有的结构,使得处理盒B被安装到移动导向器41中,而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与打开/关闭盖15的打开或关闭运动相关联。因此,当打开/关闭盖15部分地关闭时,移动41就向成像设备的内部运动,因此,在移动导向器41和辅助导向器42的安装/卸装辅助部分42a之间产生了一个间隙。因此,当打开/关闭盖15仅被稍微关闭时,上述的间隙小到足够可以使安装导向器18b容易地从安装/卸装辅助部分42a滑到移动导向器41,处理盒B可以被安装。然而,当该间隙达到一定宽度时,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就不可能接合到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中。另外,如果该间隙更宽,很明显,安装导向器18b将通过该间隙滑到成像设备中错误的地方。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背衬16带有一个凸块16a以防止当打开/关闭盖15被部分关闭时,处理盒被插入。
换句话说,当打开/关闭盖15已经关闭了一个相当大的角度,背衬16的凸块16a已经靠近顶部限制部分42b,使得凸块16a和顶部限制部分42b之间的间隙太小,不能插入处理盒B,如图23所示。
参见图24,当打开/关闭盖15已经被部分地关闭,但处理盒还可插入之时,凸块16已经干涉了处理盒安装或卸装的正常路线,并且,由于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背衬16的宽松导向表面16a1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已经增加。因此,处理盒B不可能插入,除非处理盒以一个比正常角度更陡的角度插入。
当打开/关闭盖15已经部分关闭时,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表面41a2不与辅助盖42的前导向表面42a2相邻接。这样,在此条件下,如果处理盒B以其底表面跟随凸块16a的宽松导向表面16a1,以比正常角度更陡的角度被插入设备主体部件中,其安装导向器18b的前端表面18b2将与移动导向器41的尾端41e相接触。此时,定位导向器18a接触侧导向器43b的倾斜表面43b1,而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的底表面接触背衬16的凸块16a。结果,处理盒B被限制在这样的姿态。
随着打开/关闭盖15进一步被有三个(六个)接触的位置关闭,这三个接触是,安装导向器18b的前端18b2与移动导向器41的尾端41e相接触;定位导向器18a与侧导向器43b的倾斜表面43b1相接触;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与凸块16a相接触,移动导向器41向成像设备的内部移动,并且背衬16的凸块16a向上转动。结果,使处理盒B逆时钟转动。所以,安装导向器18b的角部与辅助导向器42的顶部导向表面42b2相接触,在该安装导向器18b的角部处安装导向器18b的顶部表面与安装导向器18b的垂直表面18b5相接触,从而防止打开/关闭盖15进一步被关闭(图25)。换句话说,当处理盒被插入设备主体部件中,而其打开/关闭盖15却被部分地关闭时,该打开/关闭盖15不能够被关闭,防止了处理盒B被不适当地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的问题的出现。
顺便说说,即使在打开/关闭盖15部分关闭,将处理盒B插入到设备主体部件中,并且处理盒B已经无法移动时,也能够通过在打开方向转动打开/关闭盖15而将处理盒B从设备主体部件中拉出。更具体地说,随着打开/关闭盖15在打开方向转动移动导向器41向着开口W移动,并且推动安装导向器18b的前端18b2,迫使处理盒B出来。然后,随着打开/关闭盖15进一步被打开,前述的在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表面41a2与辅助导向器42的前导向表面42a1之间的间隙变得更小,而安装导向器18b越过该间隙,安放在导向槽41a中,这样就准备好了,可以用于处理盒B的安装。
(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运动的描述)
(与打开/关闭盖运动相关联的移动导向器的运动)
下面,参见图26到49,将对于在打开/关闭盖15的前一半关闭运动的过程中,放置着处理盒B的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方式进行描述。图26、27和28表示的移动导向器41运动的时刻是相同的,同样的还有图29、30和31;图32、33和34;图35、36和37;图38、39和40;图41、42和43;图44、45和46;图47、48和49。图26、29、32、35、38、41、44和47显示的是从成像设备内侧所见的处理盒B相对于右内板的运动。图27、30、33、36、39、42、45和48显示的是从成像设备外侧所见的处理盒B相对于右内板的运动。图28、31、34、37、40、43、46和49显示的是从成像设备外侧所见的处理盒B相对于左内板的运动。
随着打开/关闭盖15由绕中心凸块15a的转动而被关闭,通过连接板51与打开/关闭盖15连接、并构成四接点连杆机构从动件的凸轮板50也转动,如图28到49所示。结果,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被凸轮板50的凸轮孔50b的直段部分(直槽孔)50b2的顶端推动,沿着第二导轨40b的第一弯曲部分40b1运动。
如上所述,第一弯曲部分40b1的弯曲中心与凸轮板50的转动轴50a重合,而第一弯曲部分40b1的半径稍微小于从凸轮板50的转动轴50a到凸轮板50的凸轮孔50b的直段部分(直槽孔)50b2的顶部的距离。因此,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被夹持在由第二导轨40b的第一弯曲部分40b1与凸轮孔50b的直段部分(直槽孔)50b2所包围的空间中,并且由凸轮板50的转动而被推动。因此,移动导向器41的第一凸台41b也在处理盒B安装方向X上,沿第一导轨40a的水平部分40a1向内移动。
处理盒B在设备主体部件中,其安装导向器18b与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的较深的端部相接触,并且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的底表面与前导向器43的接触肋43c相接触(图21)。
随着移动导向器41进一步向成像设备的内部移动,处理盒B与移动导向器41一起向成像设备内移动。结果,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的底表面10f4与接触肋43c分开,且处理盒B在其安装导向器18b的底表面18b1处开始被移动导向器41的夹持表面41a1支承(图29)。
移动导向器41由其夹持表面41a1支承着安装导向器18b,并且如图29到47所示,在向内移动的同时,在顺时钟方向改变其姿态。在移动导向器41这样运动的过程中,处理盒B在成像设备中被传送,同时也在顺时钟方向改变其姿态,使感光鼓7实际上作水平运动。随着移动导向器41运动并同时改变其姿态,装配在第一凸台41b周围的导向器止动器46随着移动导向器41运动同时转动,其侧壁46c的内表面保持与由去毛刺(burring)的方法形成的第一导轨40a的凸缘外侧相接触。
在放置驱动装置的右侧,配置了螺旋扭簧45,该螺旋扭簧45用于将处理盒定位于这样一个位置,即在此位置上,处理盒B的驱动力接受部分通过上述的联接装置,可以与设备主体部件的驱动力传递机构连接。螺旋扭簧45通过其弹性,保持定位导向器18a压靠在盒抓取/夹持部分84a上,以防止处理盒B的定位导向器18a从一个位置上发生移位,在该位置上,由于有弹簧4s产生的压力来保持传递滚筒4压靠在感光鼓7上,处理盒B的驱动力接受部分可以通过联接部分与设备主体部件中对应的部分接合。
这样,随着打开/关闭盖15进一步关闭,处理盒B靠近在成像设备设备主体部件14中更靠里面的成像位置,同时逐渐变为水平姿态,如图38所示。在该设备的右侧,定位导向器18a的外表面与配置在静止导向器44的凹槽44d中的螺旋扭簧45的功能臂45c的接触部分相接触,其接触方式是使其伸入到处理盒到成像位置路线中的上游侧。
如前所述,移动导向器41的夹持表面41a1的长度大于安装导向器18b的底表面18b1的开度。这样,当打开/关闭盖15从上述位置处进一步关闭时,由螺旋扭簧45的弹力来防止处理盒B进一步向内移动,如图38所示。结果,安装导向器18b在夹持表面41a1上滑动,处于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中,并且安装导向器18b尾侧的底角18b3与导向槽41a的垂直表面41a3相接触。
此后,随着打开/关闭盖15进一步关闭,安装导向器18b尾端的底角18b3受到导向槽41a的垂直表面41a3的压力。结果,螺旋扭簧45的功能臂45c向上弯,抵抗着螺旋扭簧45的弹力,被迫退出定位导向器18a的路线。因此,处理盒B可以被进一步推向设备主体部件内部(图41)。
然后,一旦定位导向器18a压着螺旋扭簧45的弯曲部分45c2,该螺旋扭簧45潜在的弹力作用在定位导向器18a上,其方向是推着定位导向器18a进入内轴承84的盒抓取/夹持部分84a中(图44)。
参见图44,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扭簧45通过其功能臂45c的弯曲部分45c2与定位导向器18a的外表面相接触。为了防止在处理盒安装或卸装的过程中,当定位导向器18a的外表面压在该弯曲部分上时,弯曲部分45c2的变形成为永久弯曲,让弯曲部分45c2的弯曲半径相对较大(大约3mm到4mm)。
为了防止当螺旋扭簧45的功能臂45c被定位导向器18a向上弯曲时,功能臂45c沿处理盒B的纵向从预定位置移位,静止导向器44的凹槽44d中带有一个限制爪44d3和一个限制肋44d4,它们沿处理盒B的纵向,通过功能臂46c在弯曲部分46c2之前的部分,来限制功能臂45c的运动。由于有这样的配置,功能臂45c在凹槽44d、限制爪44d3和限制肋44d4所确定的间隙中变形,从而沿处理盒B的纵向被限制在其位置上。螺旋扭簧45的功能臂45c保持定位导向器18a以预定的压力压在盒抓取/夹持部分84a之上(大约0.98N到4.9N)。
在靠近安装导向器18b压靠的点附近,当螺旋扭簧45变形时,移动导向器41的第一凸台41b从第一导轨40a的水平部分40a1移动到第一导轨40a的倾斜部分40a2(图38到44)。
当第一凸台41b沿第一导轨40a的水平部分40a1移动时,感光鼓7几乎水平地运动。然后,随着第一凸台41b移到第一导轨40a的倾斜部分40a2处,该感光鼓7被移动到该路线上的Dr部分(图44),在此处,沿着处理盒安装方向,路线指向斜向下的方向。因此,感光鼓7向着传递滚筒4移动。
由于有上述的结构配置,作用在向设备主体部件内移动处理盒B的方向上的力,在压靠传递滚筒4方向上的分量可以增加,其增加的方式为增加一个角度,该角度是传递滚筒4被弹簧4s压紧的方向Tr,与感光鼓7与传递滚筒4接触之后并且开始向下压着该传递滚筒时,感光鼓7路线的方向之间的角度。
由上述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通过构造第一导轨40a,使其沿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前端如上所述地向下倾置,就可以通过处理盒的与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相关联的运动来有效地下压传递滚筒4。
此时,将描述当处理盒B的感光鼓7下压传递滚筒4时,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与安装导向器18b之间的关系。
如上所述,当处理盒B通过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而移动时,安装导向器18b由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的夹持表面41a1所支承/在处理盒B运动过程中,由于处理盒受到由螺旋扭簧45以及电触点92产生的、将处理盒B向回推的力(阻力),移动导向器41的垂直表面41a3通过与安装导向器18b的尾端的底角18b3相接触而移动处理盒B。
到传送处理盒B的未尾阶段,感光鼓7与传递滚筒4相接触并且抵抗着弹簧4s下压传递滚筒4。弹簧4s施加给传递滚筒4的压力,沿着从移动导向器41的夹持表面41a1处举起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的方向作用在感光鼓7上。由于受到这样的压力,安装导向器18b倾向于越过夹持表面41a1和导向表面41a2之间的阶梯部分。如果安装导向器18b越过了夹持表面41a1与导向表面41a2之间的阶梯部分,移动导向器41就不可能抵抗处理盒插入方向的阻力负荷来插入处理盒B;换句话说,就不可能将处理盒B送到可以成像的位置。
通过参见图6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带有垂直表面41a3和倾斜部分41a4,该垂直表面41a3位于夹持表面41a1的尾端,并且垂直于夹持表面41a1,该倾斜部分41a4从垂直表面41a3的顶端斜向上延伸并且与导向表面41a2连接,从而相对于导向表面41a2形成一个锐角。这样,在处理盒B向内传送的过程中,当处理盒B沿与安装处理盒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受到由螺旋扭簧45和电触点92所产生的力阻碍时,移动导向器41的垂直表面41a3通过与安装导向器18b的尾端的底角18b3相接触而推动该处理盒B。然后,感光鼓7由于有处理盒B的运动而与传递滚筒4接触,并且受到由该感光鼓7施加到传递滚筒4上的力的反作用力,其中处理盒B的运动是由移动导向器41的垂直表面41a3带来的。结果,安装导向器18b倾向于越过导向槽41a上的阶梯部分。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导向器18b的倾斜表面部分18b4与倾斜部分41a4相接触,其中倾斜表面部分18b4与安装导向器18b尾端的底角18b3连接,并且相对于底表面18b1形成一个锐角,而倾斜部分41a4从垂直表面41a3的顶端处斜向上延伸,如图6(B)所示。因此,即使安装导向器18b在越过导向槽41a的方向上移动,倾斜部分41a4抓住了倾斜表面部分18b4,使得移动导向器41可以抵抗由弹簧4s施加到传递滚筒4上的力而将处理盒B向内推。
在以上关于通过与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相关联的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来传送处理盒B的描述中,一般认为右安装导向器18b通过螺旋扭簧45而保持压靠在盒抓取/夹持部分84a上。
然而,在设备的左侧,没有提供伸入到安装导向器18b的路线中的弹性压紧装置。另外,在移动导向器41的夹持表面41a1与安装导向器18b之间提供了一定的间距。因此,即使在左定位导向器18a达到传送装置框架90的定位部分90a附近后,由于有传递滚筒4与感光鼓7之间的接触压力以及由各电触点产生的接触压力,该定位导向器18a也不会立刻被定位部分90a卡住(图49)。
随后将描述,通过推臂52的运动,将左定位导向器18a导向至传送装置框架90的定位部分90a,并且在此精确定位的过程。
虽然通过螺旋扭簧45,右定位导向器18a保持压在盒抓取/夹持部分84a上,但它最终还是抵抗螺旋扭簧45的弹力而与该盒抓取/夹持部分84a分开,并且由联接装置使大齿轮联接器83a和鼓联接器7a1这两个联接器之间产生接合,从而使大齿轮联接器83a与鼓联接器7a1的转动轴重合,这样在右侧,在成像设备中处理盒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位置被固定。
在右定位导向器18a绕过螺旋扭簧45之后,移动导向器41的第一凸台41b移到第一导轨40a的倾斜部分40a2,并且使得感光鼓7下压传递滚筒4。这实际上结束了处理盒的传送过程。
下面将描述凸轮板50和移动导向器41的与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相关联的运动,该运动发生在上述传送处理盒的过程中。
在靠近定位导向器18a上推螺旋扭簧45的距离到达最大时的区域,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在第二导轨40b中处于内板40的第二导轨40b的第一弯曲部分40b1和第二弯曲部分40b2以光滑曲线相互连接的部分,而移动导向器41的第一凸台41b处于将要移动到内板40的第一导轨40a的倾斜部分之处(图41、42和43)。
随着打开/关闭盖15从上述点进一步关闭,由凸轮板50的凸轮孔50b和内板40的第二导轨40b所包围的区域,变成了凸轮板50的凸轮孔50b的直段部分(直槽孔)50b2,在沿凸轮孔50b的半径方向,与第二导轨40b的直段部分40b2之间的区域,并且移动导向器41和第二凸台41c在该区域内移动。因此,移动导向器41的第一凸台41b沿倾斜部分40a2向下移动,同时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移到直段部分40b2的底端。然后,随着第二凸台41c与直段部分40b2相接触,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结束(图47、48和49)。
结果,当处理盒B达到成像位置时,移动导向器41实际上为水平姿态。换句话说,在第二位置,移动导向器41所呈的姿态不同于它在第一位置所呈的姿态。如前所述,第一导轨40a稍长于移动导向器41的第一凸台41b的移动距离。因此,当完成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时,在第一凸台41b与第一导轨40a的倾斜部分40a2的端部之间有间隙。这样,不会因为在第一凸台41b与倾斜部分40a2的端部之间的接触而使移动导向器41产生受压变形。
(打开或关闭鼓挡板的机构)
至此,已经描述了处理盒与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相关联地移动的方式。下面,将描述与处理盒B的运动关联的鼓挡板12的打开和关闭运动。
根据本发明,鼓挡板12在处理盒B被安装到移动导向器41的阶段不打开或关闭(图17到21)。它是在处理盒B由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而移动到了设备主体部件中的阶段打开或关闭(图26到47)。
这种配置是为了防止产生这样的问题,即当鼓挡板12在处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移动导向器41)的阶段被打开时,因打开鼓挡板12而产生的阻力加到了处理盒B所受的负荷中,该负荷是处理盒B在安装到移动导向器41中时所受到的,因此,在安装导向器18b被导向槽41a的内部的夹持表面41a1卡住之前,处理盒B的向内的运动被止住。由于这个原因,消除了这样的结构设计,该结构设计引起传统的设备在处理盒B由一个使用者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时,沿处理盒插入方向产生一个负向负荷。换句话说,通过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运动,鼓挡板12在处理盒B在设备中移动的阶段才打开或关闭。
随着由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运动而使处理盒B移动,由处理盒B转动地支承着的鼓挡板12被转动并且为感光鼓7暴露出传送开口9a和曝光开口9b,为处理盒B成像作好了准备。
参见图3,用于保持鼓挡板12打开的肋12e在清洁装置保持框架11d的顶部。然而,当从平行于处理盒B纵向的方向看它时,它在清洁装置保持框架11d的外轮廓之中,而当从垂直于处理盒B纵向的方向看它时,它在对着移动导向器41的清洁装置保持框架11d的表面轮廓的内侧。
与静止导向器44的挡板导向器44c相接触的肋12e的表面,对着清洁装置保持框架11d,并且当鼓挡板12被打开时被暴露出来。
由上述清楚可见,当处理盒B在设备主体部件之外时,即当鼓挡板12关闭时,对于用于控制鼓挡板12姿态、并且当处理盒B在成像设备主体部件中时打开的肋12e(第二凸块),从处理盒B的纵向和垂直于处理盒B的纵向这两个方向来看它,都在清洁装置保持框架11d的轮廓之内。因此,肋12e不会被运输过程所产生的冲击所损坏,也不会当处理盒B被安装或卸装时,因处理处理盒B的方式而被损坏。
参见图26,随着处理盒B由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运动推动,鼓挡板12的凸轮部分12d(第一凸块)与一个光学系统板1f(第一接触部分)接触,并支承着一个光学系统1,其中光学系统板1f在成像设备主体部件中的左右内板之间。结果,由于处理盒B的运动,鼓挡板12抵抗挡板弹簧的弹力在顺时钟方向转动,并且开始暴露传送开口9a和曝光开口9b。
随着鼓挡板12顺时钟方向转动,与连接部分12c(支承部分)连着的肋12e从清洁装置保持框架11d的顶部移开,因此,与挡板导向器44c接触的肋12e的表面被暴露。随着处理盒B移动到设备主体部件的更深处,与光学系统板1f的角部接触的鼓挡板12的凸轮部分12d保持移动,位于凸轮部分12d端部的其最高点12d1仍然与光学系统板1f的底表面接触,如图29所示。这样,随着处理盒B向内移动,肋12e与静止导向器44的挡板导向器44c接触,使鼓挡板12进一步打开。结果,凸轮部分12d的最高点12d1(接触点)被从光学系统板1f的底表面移开(图32)。
配置在清洁装置保持框架11d之上并在此交叠的挡板导向器44c足够宽,可以抓取到肋12e。参见图26,在处理盒B插入方向上从上游顺列,挡板导向器44c有一个在其下游端较高的第一倾斜表面44c1、一个升起表面44c2、一个在其下游端较低的第二倾斜表面44c3、一个水平表面44c4和一个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处于最下游的垂直表面44c5。
如上所述,通过保持凸轮部分12d与光学系统板1f相接触,挡板导向器44c转动鼓挡板12,并且抓取从清洁装置保持框架11d离开的肋12e。为此目的,挡板导向器44c位于静止导向器44的下游侧,在肋12所通过的路线之外。参见图32,挡板导向器44c抓取第一倾斜表面44c1,该第一倾斜表面44c1第一倾斜表面44c1在下游侧较低,以便于当肋12e由于处理盒B的运动而向挡板导向器44c运动时,将肋鼓挡板12e铲起。肋12e被第一倾斜表面44c1抓取之后,就由于处理盒B的运动而在第一倾斜表面44c1上滑动,增加了鼓挡板12打开的角度。
随着打开/关闭盖15进一步关闭,从而处理盒B进一步向成像设备主体部件14中移动,鼓挡板12的肋12e与挡板导向器44c的升起表面44c2或最高部分接触,将鼓挡板12打开得更宽。在该鼓挡板12的运动过程中,鼓挡板12的左前角部处的一个方形缺口12f(图4)防止鼓挡板12与成像设备的电触点92相撞(图35)。
此后,肋12e被移动到挡板导向器44c的第二倾斜表面44c3上,该第二倾斜表面44c3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在下游处较低,因此,鼓挡板12暂时被在关闭方向移动一个短距离。第二倾斜表面44c3连接着升起表面44c2和水平表面44c4,其中升起表面44c2的长度可以使鼓挡板12避开电触点92,而水平表面44c4低于升起表面44c2,肋12e最后在其上移动。
此后,随着移动导向器41的第一凸台41b移动到第一导轨40a的倾斜部分40a2上,鼓挡板12的肋12e被水平表面44c4支承,并与其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如图41所示。然而,处理盒B向着传递滚筒4向下移动,增加了鼓挡板12打开的角度。
最终,与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关联的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停止,结束了处理盒B的传递。在该阶段,鼓挡板12的肋12e被挡板导向器44c的水平表面44c4支承,保持鼓挡板12以一个预定的角度打开,同时露出传递开口9a和曝光开口9b,处理盒B在成像设备中的适当位置,并且准备好可进行成像操作,如图44所示。
在15的整个关闭运动的前一半过程中,与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关联的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一旦结束,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处于内板40的第二导轨40b的直段部分40b2的底端,然后,它向着凸轮板50的凸轮孔50b的弯曲部分50b1移动(图49)。如上所述,凸轮孔50b的弯曲部分50b1是凸轮孔50b上的这样一个部分,其弯曲中心与转动轴50a的转动轴重合;其外边缘的半径等于从转动轴50a到第二导轨40b的直段部分40b2的底端的距离;而且其宽度(在其半径方向上的尺寸)稍微大于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的外径。因此,在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完成之后,随着打开/关闭盖15的进一步关闭,凸轮板50可以转动,凸轮板50的凸轮孔50b的弯曲部分50b1由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导向,因此,打开/关闭盖15可以完全关闭。
此后,将对各机构以及其与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运动的后半段关联的运动加以描述。
(连接驱动力传递装置并且与打开/关闭盖运动关联的运动)
如前所述,右内板40带有一个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用于传递驱动力到处理盒B上的联接装置,和一个将该联接装置接合或脱离接合的联接控制装置。如上所述,通过在处理盒B的纵向也即基本上垂直于处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方向的方向上,由联接装置的控制装置使联接装置进入接合或脱离接合。
联接装置有一个内轴承84、外轴承86和一个大齿轮83。内轴承84通过大齿轮联接器83a转动地支承着大齿轮83,并且被固定在内板40上。外轴承86连接到固定在内板40上的齿轮盖(没有显示)上,并且转动地支承着大齿轮的另一端。大齿轮83被内轴承84和外轴承86转动地支承(图11)。
大齿轮联接器83a带有一个旋转孔,其横截面为实际上为等边三角形。大齿轮联接器83a的转动轴与大齿轮83重合。固定在处理盒B的感光鼓7的一个纵向端部的齿轮法兰(没有显示)带有一个鼓联接器7a1,其转动轴与感光鼓7的转动轴重合,并且它为旋转等边三角形的柱体。鼓联接器7a1在空的右定位导向器18a中,鼓联接器7a1的转动轴也与右定位导向器18a(图3)的轴线重合。
参见图11,50(A)、50(B)和50(C),联接控制装置包括:内轴承84的凸轮表面84c(84c1和84c2);位于内轴承84和大齿轮83之间的联接凸轮85;配置在大齿轮83和外轴承86之间、并且保持大齿轮83压向内轴承84的弹簧87。
联接凸轮85由内轴承84的圆柱部分84b转动地支承,并且带有凸轮表面85a(85a1、85a2和85a3)。内轴承84的凸轮表面84c有两个相对于圆柱部分84b的轴线对称定位的部分:互相邻接的部分84c1和部分84c2。凸轮表面84c的部分84c1平行于内板40的内表面,并且沿平行于大齿轮83的转动轴方向,从内板40的内表面(内轴承84的内表面),向着联接凸轮85升起一个预定的高度。凸轮表面84c的部分84c2是倾斜表面,它将圆柱部分84b的圆周表面上的一个预定点连接到升起的平行部分84c1上。联接凸轮85的凸轮表面85a也有两个部分:部分85a1和部分85a2。凸轮表面85a的部分85a1平行于内板40的内表面,并且从基础部分85a3处向内板40的内表面升起,其升起的高度等于凸轮表面84c的部分84c1从内板40的内表面升起的高度。凸轮表面85a的部分85a2是一个倾斜表面,并且连接凸轮表面85a的部分85a1与基础部分85a3。
参见图50(C),联接凸轮85绕内轴承84的圆柱部分84b以这样的方式装配,使升起表面84c1接触趋近内板40的底部分85a3,沿其转动方向相对于内轴承84留少量间隙,并且依靠弹簧87的弹性,将大齿轮83的联接器83a插入成像设备中,使其准备好可以与处理盒B的鼓联接器7a1接合。
参见图50(B),当联接凸轮85转动时,倾斜表面84c2和85a2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滑动。结果,联接凸轮85开始沿离开内板40的方向移动。因此,联接凸轮85的后表面85d开始抵抗弹簧87的弹力沿离开内板40的方向向外推大齿轮83,从大齿轮联接器83a开始联接鼓联接器7a1。另外,随着因联接凸轮85的转动而导致联接凸轮85的升起部分85a1与升起部分84c1接触,联接凸轮85离开内板40的距离等于升起部分85a1和基础部分85a3的高度,这又反过来将大齿轮83移动到一个后退位置,在此位置上大齿轮83的大齿轮联接器83a与鼓联接器7a1完全脱离。当大齿轮83处于其后退位置时,大齿轮联接器83a的端表面从40的内表面凹下,并且还从处理盒B的定位导向器18a的移动路线中退出。
至此,通过沿平行于感光鼓7转动轴方向,即垂直于处理盒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由联接控制装置移动联接装置,使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联接装置被接合或脱离接合,即使得其可以或不可以传递驱动力。这样,处理盒B和联接控制装置的每一个运动步骤都必须依适当的顺序执行。当大齿轮联接器83a作为联接装置接合时,它部分地在定位导向器18a的路线上,在其空心中放置了与大齿轮联接器83a接合的鼓联接器7a1。因此,如果在安装处理盒B之前,大齿轮联接器83a就准备好可以接合,在安装处理盒B的过程中,定位导向器18a会与大齿轮联接器83a碰撞,阻止处理盒进一步插入。
顺便说说,当想在联接装置脱离接合之前将处理盒B取出设备主体部件,因为处理盒B的联接侧与设备主体部件联接侧的接合,处理盒B驱动侧不能被移动。
在通过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而执行处理盒B的传送和联接控制装置的驱动的过程中,必需提供一个机构,该机构确保在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运动过程中,在处理盒B的运动完成之后,联接装置已经准备好可以被联接控制装置接合,而在打开/关闭盖15打开的过程中,在联接装置被联接控制装置脱离接合后,处理盒B准备好可以被移走。
下面,确保上述两个过程以适当顺序执行的机构将被加以描述。
当打开/关闭盖15被完全打开(图27)时,联接凸轮85和内轴承84的凸轮表面由升起部分84c1和升起部分85a1相互接触,而大齿轮83在后退位置,离开内板40。联接凸轮85和内轴承84的升起表面的接触表面均以预定的角度倾斜,并且为了使两个升起表面相互接触,必需让联接凸轮85转动一定角度。顶杆55与联接凸轮85的凸台85b接合,该凸台85b装配在顶杆55的钥匙孔状的孔55a中,并且在其长孔55b的弯曲部分55b3的端部附近与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接触。止动肋60在挡块55g的凹槽之内,该止动肋60从内板40的表面沿处理盒B纵向延伸。长孔55b的弯曲部分55b3的构造,使得当顶杆55在上述状态下,弯曲部分55b3的弯曲中心实际上与转动轴50a的轴线重合。位于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端部的爪50g1和50g2留在长孔55b的外面,在顶杆55的运动过程中始终起防止第二凸台50g与顶杆55脱离接合的作用。一根拉簧伸展在位于长孔55b的弯曲部分55b3之下的凸台55c与内板40之间。第二凸台50g保持与长孔55b的弯曲部分55b3的顶壁接触。
至此,已经描述了移动导向器41通过打开/关闭盖15关闭运动的转动而移动,以及处理盒B通过移动导向器41的移动而移动的过程。下面,将描述防止作为联接控制装置的联接凸轮85产生转动的结构。
当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在第二导轨40b的弯曲部分40b1中移动时,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在顶杆55的长孔55b的弯曲部分55b3中移动。弯曲部分55b3的弯曲中心实际上与转动轴50a的转动轴线重合。因此,在50g的运动过程中,顶杆55保持当打开/关闭盖15完全打开时的姿态。这样,联接凸轮85不转动,从而也不移动大齿轮83(图27到42)。
即使一个意外的外力沿着使顶杆55前进的方向作用在顶杆55上,同时第二凸台50g在长孔55b的弯曲部分55b3中移动,挡块55g的挡块表面55g1与止动肋60接触,如图51所示,以确保顶杆55不向前进,以便防止联接凸轮85转动。为了使挡块55g的挡块表面55g1越过止动肋60,在图27所示位置的顶杆55必须绕钥匙孔状的孔55a的轴线转动,在该孔55a中装配了联接凸轮85的凸台85b以便连接顶杆55和联接凸轮85,这样,挡块表面55g1的顶端在止动肋60底端部之下移动。然而,当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在长孔55b的弯曲部分55b3或倾斜部分55b2时,这种顶杆55的转动是不可能的。因此,当移动导向器41移动时,挡块表面55g1和止动肋60保持接触,以防止联接凸轮85开始转动。
参见图36,随着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靠近第二导轨40b的的弯曲部分40b1和直段部分的边界,一个只有右移动导向器41才有的定时凸台41d进入U-形槽,该U-形槽在升起部分55f以下并且向打开/关闭盖15开口,然后,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移动到长孔55b(图42)的倾斜部分55b2之中。当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在长孔55b的倾斜部分55b2中时,由止动肋60防止顶杆55前进。因此,联接凸轮85的转动还没有开始。
当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达到顶杆55的直段部分55b1和倾斜部分55b2之间的边界,通过拉簧56使顶杆55绕钥匙孔状的孔55a的轴线逆时钟方向转动,将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导向至长孔55b的直段部分55b1中。结果,顶杆55开始沿允许挡块部分55g越过止动肋60的方向移动。然而,如图45所示,当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在第二导轨40b的直段部分40b2之上时,位于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端部的定时凸台41d与顶杆55的升起表面55f接触。因此,顶杆55的挡块部分55g不可能越过止动肋60。
参见图48,凸轮板50通过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运动而移动,直至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向下移动到第二导轨40b的直段部分40b2中,并且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端部的定时凸台41d也向下移动且与升起部分55f分开为止。结果,顶杆55的挡块部分55g可以越过止动肋60,并且被拉簧56的弹力向下拉动,直至顶杆55的直段部分55b1的顶端贴合在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上为止。
在定时凸台41d接触升起部分55f到它们相互分开这段时间中,顶杆55开始转动联接凸轮85。然而,在此期间联接凸轮85转动的角度被设定在这样的范围,即使联接凸轮85和内轴承84仍然分别在其升起表面85a1和84c1处相互接触。因此,大齿轮联接器83a没有开始转动。
如上所述,当移动导向器41通过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而移动,驱动着顶杆55的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在顶杆55的长孔55b的弯曲部分55b3和倾斜部分55b2,因此,顶杆55不移动。另外,顶杆55的运动被止动肋60处于挡块部分55g中这一条件限制。这样,当处理盒B由与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关联的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而被传送时,作为联接装置的大齿轮83不能为传递驱动力而接合,因此,就不会干涉处理盒的传送。
参见图52,在完成41的运动之后,随着打开/关闭盖15进一步被关闭,凸轮板50的凸轮孔50b(凸轮槽)的弯曲部分50b1沿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转动。这样,移动导向器41仍然在成像设备中的第二位置,而通过拉簧56的弹力,顶杆55的长孔55b的直段部分55b1与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接触,建立了由顶杆55和联接凸轮85构成的四接点连杆机构。
结果,在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完成之后,凸轮板50的转动驱动联接凸轮85转动,引起联接凸轮85的凸台85b向下移动,而联接凸轮85是通过该凸台85b与顶杆55连接的。
然后,随着打开/关闭盖15进一步转动,联接凸轮85与内轴承84之间的接触状态变成了它们的倾斜表面85a2和84c2之间的接触,并且在弹簧87的压力之下,大齿轮83达到大齿轮83和外轴承86之间的位置。结果,迫使大齿轮联接器83a伸入到内板40的孔中。当大齿轮联接器83a的伸出端上的旋转孔,与位于定位导向器18a的空心中、与定位导向器18a同轴的鼓联接器7a1端部的旋转凸块具有不同的转动相位时,随着大齿轮联接器83a的伸出端与鼓联接器7a1的端部接触,大齿轮联接器83a向内板40中的伸入动作停止。
然后,在打开/关闭盖15完成关闭之前,联接凸轮85转动一定角度直至联接凸轮85的凸轮表面85a的基础部分85a3接触到内轴承84的凸轮表面84c的升起部分84c1为止。在打开/关闭盖15完成关闭之时,内轴承84的倾斜表面84c2和联接凸轮85的倾斜表面85a2相互分开,并且保持分开,如图53所示。
在本发明的前述部分,已经阐明大齿轮联接器83a的端部在其与鼓联接器7a1的端部接触时停止伸入到内板40的孔中。然而,当打开/关闭盖15关闭而没有安装处理盒B时,大齿轮83一直移动直至它与内轴承84接触。因此,大齿轮联接器83a向内板40的内侧伸出一个相当长的距离。
这就结束了对机构的描述,该机构用于确保以下两个过程以正确的顺序执行,这两个过程是:在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运动的前一半过程中,通过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而传送处理盒B的过程,和在打开/关闭盖15关闭运动的后一半过程中,通过联接控制装置使联接装置准备好,可以为传递驱动力而进入接合的过程。
(左侧处理盒定位装置的驱动)
如上所述,通过与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关联的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而传送处理盒,在此过程中,左定位导向器18a不在传送装置框架90的定位部分90a中。这样做是基于以下原因。为了减小传送过程中处理盒B所受负荷,左定位导向器18a不带有使左定位导向器18a压靠在定位部分90a上的弹簧。因此,通过移动导向器41进行的处理盒传送,不会使左定位导向器18a抵抗由传递滚筒4和各电触点92产生的接触压力而接合到定位部分90a中。
在左内板40的外侧,提供了推臂52,其作用是作为一个处理盒的定位装置,它被凸轮板50驱动。推臂52带有弹性压紧部分52b,该部分52b通过左内板40的扇形孔40h伸入到内板40的内侧,并且在远离定位部分90a的位置被支承,这样它可以摆动。
另一方面,处理盒B的左定位导向器18a带一个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该导向器18a1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向后延伸。该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的尾端构成一个接触部分18a2,该接触部分18a2与推臂52的弹性压紧部分52b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分18a2是弯曲的,这样其弯曲中心与定位导向器18a的轴线重合。采用这种结构配置,当定位导向器18a放置在定位部分90a中时,部分18a2相对于弹性压紧部分52b的位置变化被减至最小。
在传送处理盒B的过程中,推臂52停在后退位置,在该后退位置推臂52的弹性压紧部分52b在定位导向器18a和部分18a1的路线之外。在此状态下,随着推臂52被凸轮板50驱动,弹性压紧部分52b在处理盒的传送完成之后推着定位导向器18a进入定位部分90a,并使其进入一个夹持位置,因为必须防止由于外力作用在处理盒B上而使定位导向器18a移出定位部分90a的情况,例如除了来自传递滚筒4和电触点92的接触压力之外,在成像过程中在举起感光鼓7的方向由记录介质所产生的力。
为了减小将弹性压紧部分52b从夹持位置移动到后退位置时推臂52需要转动的角度,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带有压力承受部分18a2,该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在定位导向器18a的后面,而部分18a2在外表面,保持推臂52的弹性压紧部分52b离开转轴52a。为将推臂52的弹性压紧部分52b与定位导向器18a的外表面相接触,需要使推臂52转动一个角度,如果增加该角度以保持弹性压紧部分52b离开定位导向器18a和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的路线,则后退凸台52c到凸轮板50的转动轴50a之间的距离就要增加,其中后退凸台52c由凸轮板50驱动,并且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在弹性压紧部分52b的前面。因此,臂驱动部分50h1的端部必须沿凸轮板50的径向向外延伸,这样就需要一个较大的空间来转动凸轮板50,这是一个问题。
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的顶表面是一个倾斜表面18a3,它向着定位导向器18a的外表面倾斜。该倾斜表面18a3确保压力承受部分18a2与弹性压紧部分52b接触,以便在弹性压紧部分52b转动半径的内侧区域,使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从定位导向器18a的路线中伸出量最小。采用这样的配置,在后退位置的弹性压紧部分52b与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的路线之间的间隙得到可靠的保证。
换句话说,压力承受部分18a2是这样的压力承受部分,即它沿处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14中的方向,处于盒定位导向器18a的上游侧,并且还远离盒定位导向器18a。当处理盒B移动到设备主体部件14中的适当的盒位置S时,它受到来自设备主体部件14的弹性压紧部分52b的压力。另外,压力承受部分18a2为弧形,其中心与感光鼓7的轴线重合。盒框架CF、盒定位导向器18a和压力承受部分18a2由塑料整体成形。
压力承受部分18a2,沿处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14中的方向,处于盒定位导向器18a的上游侧,并且还远离盒定位导向器18a。当打开/关闭盖15关闭时,它受到来自设备主体部件14的弹性压紧部分52b的压力。
推臂52的运动与联接控制装置的运动类似,即它必须按适当顺序执行。换句话说,在打开/关闭盖15关闭的过程中,必需在处理盒B的传送完成之后才开始推臂52的转动,而在打开/关闭盖15打开的过程中,必需在推臂52转动完成之后才开始处理盒B的移动。更具体地,在打开/关闭盖15关闭的过程中,待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完成之后,推臂52转动,移动处理盒B到预定位置,然后,它将处理盒B夹持在定位部分上。下面将描述推臂52的这些功能。
当推臂52在后退位置时,在凸轮板50将移动导向器41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后,凸台52c约在第二凸轮50h的臂驱动部分50h1端部的路线上,其中在推臂52处于后退位置时,它被螺旋扭簧53的弹力压迫,提起弹性压紧部分52b。
这样,在41的运动完成之后,随着打开/关闭盖15被进一步关闭,凸轮板50的第二凸轮50h的臂驱动部分50h1接收推臂52的凸台52c。在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运动过程中,凸台52c接触到第二凸轮50h的外壁,并且抵抗螺旋扭簧53的弹力,在顺时钟方向绕第二凸轮50h的臂驱动部分50h1转动推臂推臂52。因此,随着凸轮板50的转动,凸台52c更深地进入到臂驱动部分50h1中。通过推臂52的转动,推臂52的弹性压紧部分52b更靠近处理盒B的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
在此位置,处理盒B的定位导向器18a还没有装配到传送装置框架90的定位部分90a中。因此,在定位导向器18a的外表面上的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处于推臂52的弹性压紧部分52b的压力施加表面52b1的转动路线之外。
由于凸轮板50的进一步转动,推臂52绕转轴52a转动,牵引表面52b2沿处理盒安装方向,相对于一个预定位置(图55),在定位导向器18a外表面的上游与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接触,其中牵引表面52b2沿推臂52转动方向在弹性压紧部分52b的上游侧,并且在沿推臂52的转动半径方向上,向外更多地倾斜。
在牵引表面52b2接触到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的、连接倾斜表面18a3和压力承受部分18a2的圆角18a4之后,随着弹性压紧部分52b进一步转动,处理盒B开始在将定位导向器18a装配到定位部分90a的方向上受到倾斜牵引表面52b2的压力,而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的圆角18a4在转轴52a一侧与弹性压紧部分52b的接触表面52b1相接触。然后,随着接触表面52b1与在安装辅助附加导向器18a1外表面上的压力承受部分18a2相接触,定位导向器18a装配到定位部分90a中,如图56所示,结束了处理盒B在设备主体部件中的定位。
即使通过弹性压紧部分52b将定位导向器18a推入定位部分90a中之后,推臂52仍继续转动,直到弹性压紧部分52b完全进入到压力承受部分18a2的路线中,以便开始适当地支承并且夹持处理盒B(图57)。
此后,随着凸轮板50进一步转动,凸台52c越过臂驱动部分50h1并且移入臂夹持部分50h2,臂夹持部分50h2的弯曲中心与凸轮板50的转动轴重合。结果,推臂52的转动停止。
此后,凸轮板50进一步转动到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它将确保推臂52的凸台52c与臂夹持部分50h2的凸轮表面接触,并且该位置相应于打开/关闭盖15的完全关闭位置(图58)。
在此位置上,推臂52的弹性压紧部分52b与处理盒B的压力承受部分18a2接触,并且还完全在定位导向器18a的路线上。因此,处理盒B在运动上受到限制;换句话说,它被夹持在定位部分90a中。
在此状态下,定位导向器18a只能在连接弹性压紧部分52b和转轴52a的连线方向上移动。因此,当试图使处理盒B从定位部分90a处产生移位时,作用在弹性压紧部分52b上的反作用力大约朝着转轴52a的方向,不能使推臂52转动。由于推臂52不能转动,弹性压紧部分52b不会从压力承受部分18a2上松脱。因此,处理盒B仍然被夹持在定位部分90a中,并被适当地定位。
关于推臂52的凸台52c与凸轮板50的第二凸轮50h在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当成像设备准备好可以进行成像操作,即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完成之后,凸台52c在第二凸轮50h的臂夹持部分50h2中被支承,而臂夹持部分50h2的弯曲中心与凸轮板50的转动轴50a的轴线重合。因此,即使想转动推臂52,推臂52也不可能转动凸轮板50。这样,既没有打开打开/关闭盖15,也没有对成像设备产生不利影响。
(互锁开关的动作)
至此,已经描述了与打开/关闭盖15关闭运动关联地在设备主体部件中放置处理盒的过程、通过联接控制装置使联接装置准备好以便于接合的过程,以及通过推臂52,在定位部分中,对处理盒B的左定位导向器进行定位和夹持的过程。
在打开/关闭盖15完全关闭之前,这些过程均完全结束。这样,当打开/关闭盖15完全关闭时,互锁开关54被启动,允许电流通过准备好的成像设备以便进行成像操作。更具体地说,当电源线路板上的微动开关91(图58)在摆动杆91a处被压下时,成像设备被打开。参见图54到58,互锁开关54转动地连接在左内板40上。通过杆54b,使得该互锁开关54与微动开关91的摆动杆91a(图54到57没有显示)接触,并且由微动开关91的弹性保持向上压紧。
左凸轮板50带有一个接触表面50i,该接触表面50i在沿第二凸轮50h的弯曲半径方向的内侧,在沿凸轮板50转动方向上在左凸轮板50前端的位置上。接触表面50i与互锁开关54的弹性部分54c接触。
随着打开/关闭盖15关闭,和左凸轮板50将推臂52的凸台52c导向至第二凸轮50h的臂夹持部分50h2,接触表面50i与互锁开关54的弹性部分54c相接触。此后,在凸轮板50移动推臂52的凸台52c到臂夹持部分50h2的外壁处时,互锁开关54抵抗微动开关91的弹力,绕轴54a转动,使杆54b向下压在杆91a上,以接合微动开关91。结果,成像设备被打开。
为了确保在凸轮板50的转动运动的最后阶段互锁开关54被启动,考虑到因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而引起的凸轮板50的转动的角度的变化,凸轮板50的接触表面50i必须定位成它要部分地在互锁开关54的接触部分之中。因此,互锁开关54的接触部分54c被安排成具有一定弹性,这样接触部分54c,或弹性部分,弹性地变形,容许凸轮板50假定的干涉。
(定位处理盒的方法)
打开成像设备结束了与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关联的各种机构的运动;换句话说,打开/关闭盖15的完全关闭使成像设备为成像操作为好了准备。此后,随着驱动装置的电动机转动,驱动力被传递到大齿轮83,并且转动大齿轮83。随着大齿轮83的转动,大齿轮联接器83a的旋转孔在转动相位上与鼓联接器7a1的旋转凸块相一致。随着旋转孔和旋转凸块的转动相位一致,大齿轮联接器83a由位于大齿轮83和外轴承86之间的弹簧87前推。然后,通过在使该两个联接件相互牵引的方向上转动该两个联接件,就产生了力。结果,通过作用在两个联接件上、沿使两个联接件相互牵引的方向的力,鼓联接器7a1的旋转凸块的端部与大齿轮联接器83a的旋转孔的底表面相接触,并且在此保持接触,在处理盒纵向上在此固定两个联接件的位置。由于大齿轮联接器83a的旋转孔和鼓联接器7a1的旋转凸块的横截面均实际上为等边三角形,而旋转孔与旋转凸块的轴线分别与大齿轮联接器83a和鼓联接器7a1重合,随着旋转孔的三个侧壁与对应的旋转凸块的三个侧边缘相接触,大齿轮联接器83a的转动轴与鼓联接器7a1的转动轴相互对准,可以平稳地传递驱动力。
通过联接装置的接合使驱动力开始传递,并且大齿轮联接器83a和鼓联接器7a1的转动轴相互对准,在此之后,处理盒B右端的位置被联接装置固定,其中在处理盒B的右端有联接控制装置。参见图59,定位导向器18a抵抗螺旋扭簧45的弹力与盒抓取/夹持部分84a分开,其中定位导向器18a一直由盒抓取/夹持部分84a支承,直到联接装置被接合为止,同样,安装导向器18b也与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分开。另外,由于联接装置的接合而使处理盒B开始被驱动时,换句话说,当处理盒B开始受到旋转力时,贴合表面18d与静止导向器44的旋转控制部分44b相接触,其中沿处理盒安装方向从尾侧看,贴合表面18d在盒框架的右端,而沿处理盒安装方向看在盒框架的前端,并且沿处理盒B的转动方向朝着外面。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结构使得仅当驱动力通过联接装置的接合而开始传递到处理盒B上之后,处理盒B在成像设备中的位置才被固定。
在驱动力开始传递到处理盒B上之后,处理盒B被鼓联接器7a1夹持在适当位置,其中鼓联接器7a1与感光鼓7的右端同轴地连接,而大齿轮联接器83a由成像设备的右内板40转动地支承。由于定位导向器18a外表面上压力承受部分18a2因其弹性而压在推臂52的弹性压紧部分52b上,使盒框架的定位导向器18a被装配到传送装置框架90的定位部分90a中并在此被夹持住,此时处理盒B的左端被适当定位,其中盒框架的定位导向器18a的轴线与感光鼓7的转动轴重合。另外,盒框架的贴合表面18d仍然与静止导向器44的旋转控制部分44b相接触,其中贴合表面18d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在前端,并且沿处理盒安装方向从尾侧看在右端。换句话说,处理盒B由三点被夹持在成像设备的适当位置上。
为了将处理盒B放置到上述的适当位置上,当与感光鼓7同轴的定位部分(定位导向器18a和鼓联接器7a1)开始被定位装置(传送框架的定位部分90a和大齿轮联接器83a)支承在成像设备侧面时,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离开移动导向器41的夹持表面41a1,其中在处理盒B通过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而被传送时,处理盒B是由移动导向器41支承的。
由上所述很明显,通过用成像设备主体部件的定位装置来支承在处理盒B侧面、与感光鼓7同轴的定位部分,处理盒B被放置并且被夹持在成像设备中的适当位置,因此,处理盒B相对于诸如光学系统1和传递滚筒4这样的零件被高度精确地定位,其与感光鼓7的位置关系必然保证了精度。
(在打开打开/关闭盖15的过程中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的运动)
下面,通过打开打开/关闭盖15,来关闭互锁开关54从而关闭成像设备的顺序;通过进一步打开打开/关闭盖15而使推臂52和联接装置脱离接合;通过进一步打开打开/关闭盖15而移动移动导向器41;并且从移动导向器41中取出处理盒B的过程将被加以描述。以此顺序,上述的步骤被以相反的顺序执行。
在图53、58和59中所示位置上的打开/关闭盖15被打开。在成像设备的左侧,随着打开/关闭盖15被打开,凸轮板50在离开互锁开关54的方向上转动。结果,通过微动开关91的弹性互锁开关54被提升,因此,到达成像设备各操作部件上的电流被切断。另外,弹性部分54c与凸轮板50的接触表面50i脱离接触(图55到58)。
随后,推臂52与联接装置的脱离接合。首先描述左推臂52的脱离接合。
当凸轮板50转动直至互锁开关54的弹性部分54c从接触表面50i处脱离接合为止,推臂52的凸台52c从第二凸轮50h的臂夹持部分50h2的弯曲表面处脱离接合(图56)。由于连接在推臂52基础部分处的螺旋扭簧53的弹性不足够强,不能通过克服弹性压紧部分52b和压力承受部分18a2之间的磨擦力而提升推臂52,从而使推臂52脱离接合,所以凸轮板50以第二凸轮50h的臂驱动部分50h1的内壁、沿其径向简单地与凸台推臂52c接触。然后,由凸轮板50的转动使推臂52向上运动。
在凸台52c与第二凸轮50h的臂驱动部分50h1脱离接合之后,推臂52的弹性压紧部分52b从处理盒B的压力承受部分18a2处脱离接合。通过螺旋扭簧53的作用,在弹性压紧部分52b顶端的贴合部分52b3处,推臂52与内板40的扇形孔40h的顶端40h2接触,并且弹性压紧部分52b移动到其后退位置,在此位置上它将退出处理盒B的定位导向器18a和压力承受部分18a2的路线(图54到55)
结果,由于感光鼓7与传递滚筒4之间沿提升感光鼓主的方向所产生的接触压力,使得处理盒B的左定位导向器18a被移出定位部分90a。
与此同时,随着左侧的推臂52脱离接合,联接装置也脱离接合。
随着打开/关闭盖15打开,通过顶杆55连接到右凸轮板50上的联接凸轮85(图52)在一个方向转动,该转动方向使大齿轮联接器83a沿感光鼓7转轴离开处理盒B。
如上所述,顶杆55的一端由长孔55b的端部与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连接,而其另一端通过钥匙孔状的孔55a与联接凸轮85的凸台85b连接。通过拉簧56使长孔55b的一端压在第二凸台50g上。如上所述,顶杆55的长孔55b的直段部分55b1实际上垂直于连接直段部分55b1的顶端与钥匙孔状的孔55a的直线。
联接装置由旋转凸块和旋转孔构成,其横截面实际上都为等边三角形。因此,为了通过在大齿轮联接器83a的轴向上移动该大齿轮联接器83a而使联接装置脱离接合,带有旋转凸块的鼓联接器7a1和带有旋转孔的大齿轮联接器83a都必须转动一个角度,以便使旋转凸块的边缘和旋转孔的壁之间解除接合。因此,需要一个相对大的力来脱离接合。
顶杆55传递凸轮板50的驱动力给联接凸轮85,转动联接凸轮85,而联接凸轮85的转动使联接装置脱离接合。因此,当从凸轮板50传递给联接凸轮85的驱动力以便使联接装置脱离接合时,顶杆55受到了一个联接装置脱离接合负载Ff,该负载作用在连接钥匙孔状的孔55a和长孔55b的直段部分55b1的顶端的连线方向上,其中钥匙孔状的孔55a中装配着联接凸轮85的凸台85b,而直段部分55b1的顶端部分与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接触,如图52所示。当该联接装置脱离接合负载Ff由长孔55b承受时,为了防止第二凸台50g在长孔55b的端部移位,长孔55b的端部壁表面必须是这样,即或者垂直于联接装置脱离负载的方向,或者是这样倾斜,使联接装置脱离接合负载对着直段部分55b1的顶端,其中联接装置脱离接合负载的主要分量是由长孔55b的直段部分55b1来承受的。在本实施例中,构成长孔55b的端部的直段部分55b1实际上垂直于直段部分55b1的顶端与钥匙孔状的孔55a之间的连线,而担簧56被这样安装,使得直段部分55b1的端部保持压在第二凸台50g上。
由于联接凸轮85的转动,内轴承84的凸轮表面和对应的倾斜表面85a2和84c2相互接触,此时,联接凸轮85被该倾斜表面的作用而沿其轴向向设备的外面移动,解除了大齿轮联接器83a与鼓联接器7a1之间的接合。此后,联接凸轮85进一步的转动引起联接凸轮85的升起表面85a1与内轴承84的升起表面84c1分别相互接触。随着升起表面85a1和84c1相互接触,大齿轮联接器83a的内端移出设备,到内板40的内表面之外,结束了联接装置的脱离接合。
在以上关于与打开/关闭盖15关联的成像设备内部运动的描述中,已经阐明凸轮板50的运动与打开/关闭盖15的运动相关联,而各机构均由凸轮板50的转动所驱动。然而,曾传送过处理盒B的移动导向器41在打开打开/关闭盖15的过程中保持静止直到上述的位置。这是因为有这样的事实,即在凸轮板50转动到上述位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均在于长孔50b的弯曲部分50b1的顶壁和底壁越过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的外表面,而该移动导向器41位于内板40的第二导轨40b的直段部分40b2的底端之下。换句话,直到推臂52和联接装置完全脱离接合为止,处理盒B不会由移动导向器41来传送,其中推臂52和联接装置是将处理盒B在成像设备中适当定位和支承的装置。
这样,当打开/关闭盖15从与上述盖打开阶段未点相对应的位置被进一步打开时,移动导向器41开始随凸轮板50运动。
随着凸轮板继续转动,移动导向器41由第二凸台41c与凸轮板50的长孔50b的弯曲部分50b1和直段部分(直槽孔)50b2的交点相接触。结果,凸轮板50的进一步转动使得直段部分(直槽孔)50b2开始让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向上移动,进入内板40的第二导轨40b的直段部分40b2。在此位置,移动导向器41首次开始被打开/关闭盖15的打开运动所推动。
此时,将描述上述的顶杆55的脱离接合。
参见图52,当联接装置通过凸轮板50的转动而脱离接合时,移动导向器41的定时凸台41d进入顶杆55的升起部分55f以下的空间。随着联接凸轮85从联接凸轮85的升起部分85a1与内轴承84的升起部分84c1相互接触之处进一步转动,凸轮板50开始提升移动导向器41。在此处,从内板40的表面垂直伸出的止动肋60已经到达到凹陷挡块部分55g之上,并且向上打开(图48),其中凹陷挡块部分55g在升起部分55f之上。
随着在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处的定时凸台41d向上移动顶杆55的升起部分55f,顶杆55绕钥匙孔状的孔55a的轴线转动。该转动引起顶杆55的长孔55b中直段部分55b1与倾斜部分55b2相交处的角部越过凸轮板50的第二凸台50g,结束了由凸轮板50对顶杆55的驱动。同样,顶杆55的转动还引起止动肋60被置于凹陷挡块部分55g中,开始对顶杆55的运动进行限制(图45)。
然后,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由凸轮板50提起,而移动导向器41的第一凸台41b开始沿第一导轨40a的倾斜部分40a2移动。结果,移动导向器41被向上移动。因此,至此仍没有与移动导向器41接触的处理盒B的安装导向器18b的底表面18b1开始与移动导向器41的夹持表面41a1接触。所以,处理盒B将被移动导向器41支承,而不是被成像设备主体部件的定位装置支承。
移动导向器41以其承受表面41a2的内端与安装导向器18b的端部18b2接触,并且开始将处理盒B拉出设备主体部件。在移动导向器41的该运动过程中,在设备主体部件的右侧,当右定位导向器18a上推连接在右静止导向器44上的螺旋扭簧45时,处理盒B被斜向上向外拉出设备主体部件(图44)。
随着打开/关闭盖15进一步打开,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被内板40的第二导轨40b的弯曲部分40b1,和凸轮板50的长孔50b(凸轮槽)的直段部分(直槽孔)50b2的前端夹住,并且移向开口W,处理盒B通过该开口W安装或卸装。此时,第一凸台41b沿水平部分40a1从第一导轨40a的倾斜部分40a2移出。因此,处理盒B被传送到可以被使用者抓住的位置(盒取下位置),同时使感光鼓7被水平传送(图26到图44)。
在传送处理盒B的同时,转动地支承在处理盒B的盒框架上的鼓挡板12也随这运动,其运动的步骤与安装处理盒B时的步骤相反。
在向上移动处理盒B的同时,随着移动导向器41的第一凸台41b爬上第一导轨40a的倾斜部分40a2,鼓挡板12打开的角度暂时还较窄。然后,随着处理盒B被向着开口W传送,肋12e开始接触静止导向器44的挡板导向器44c的第二倾斜表面44c3,增加鼓挡板打开的角度。然后,肋12e移动到提升表面44c2上,鼓挡板12避开电触点92。然后,肋12e移动到第一倾斜表面44c1上,并且在该第一倾斜表面44c1上与处理盒B一起,被传送到开口W处,在此鼓挡板12打开的角度因挡板弹簧(没有显示)的力而有所减小。随着鼓挡板12打开的角度减小,凸轮部分12d的最高点12d1与光学系统板1f的底表面接触,并且肋12e离开第一倾斜表面44c1。然后,随着凸轮部分12d的最高点12d1从光学系统板1f的弯曲部分出来,凸轮部分12d因螺旋扭簧的力而转动一个较大的角度。鼓挡板12继续关闭直到凸轮部分12d离开光学系统板1f,此时传递开口9a和曝光开口9b完全被鼓挡板12盖住。
通过与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相关联的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进行处理盒B的传送,该该传送使得鼓挡板12的凸轮部分12d的最高点12d1越过光学系统板1f的弯曲部分,此时,处理盒B的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的底表面10f4与构成开口W底壁的前导向器43的接触肋43c相接触(图26)。
当处理盒B呈与接触肋43c接触的姿态,处理盒B的重心相对于处理盒B与接触肋43c的接触表面在感光鼓7一侧。因此,当处理盒B呈上述姿态,随着打开/关闭盖15进一步打开,移动导向器41更加靠近开口W,将处理盒B移动得更靠近开口W,或朝着操作者。当处理盒B被移向开口W,它通过接触肋43c和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的底表面10f4的交角而被转动,其转动方式是以安装导向器18b的内端18b2为支点,使色粉/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0f一侧的处理盒B被提升。接触肋43c的形状使得打开/关闭盖15连续地被打开直至其完全打开为止,如图21所示,处理盒B被转动直至安装导向器18b的外底角18b3越过位于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的阶梯部分的倾斜部分41a4为止。
因此,在打开/关闭盖15转动的最后阶段,在它完全打开之前,使移动导向器41的导向槽41a的导向表面41a2与辅助导向器42的前导向表面42a1的水平面相邻接,这样可以通过开口W将处理盒平滑地取出设备主体部件,不会因为操作者简单地朝外拉而发生安装导向器18b的外底角18b3挂在倾斜表面41c1上的情况。
当打开/关闭盖15在完全打开的位置,在开口W一侧,移动导向器41的第二凸台41c与凸轮板50的长孔50b的直段部分(直槽孔)50b2(直槽孔)以及第二导轨40b的弯曲部分40b1的端部的内壁相接触,作为防止打开/关闭盖15进一步转动的止动器。
如上所述,在完全关闭全打开的打开/关闭盖15的整个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范围的前半段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从第一位置移动移动导向器41到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处理盒B可以安装进或卸装出设备主体部件,而在第二位置处理盒B被传送到靠近可以进行成像操作的位置。然后,通过移动导向器41的运动而传送处理盒B,该传送还使鼓挡板12打开。接着,处理盒B准备好可以进行成像操作,并且在处理盒B可以进行成像操作的位置附近备用。在完全关闭全打开的打开/关闭盖15的整个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范围的后半段,处理盒安装/卸装机构使用来将驱动力传递给处理盒B的联接装置准备接合,并且使定位装置起作用以便将处理盒B放置并且支承在它可以成像的位置上。然后,它打开成像设备。另一方面,在完全打开全关闭的打开/关闭盖15的整个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范围的前半段,首先,通过打开/关闭盖15最初的打开操作将成像设备关闭。然后,在处理盒B可以进行成像操作的位置上夹持着处理盒B的定位装置和联接装置脱离接合。然后,在完全打开全关闭的打开/关闭盖15的整个打开/关闭盖15的转动范围的后半段,处理盒B被移动导向器41从前述的第二位置传送到第一位置,同时通过处理盒B的传送关闭鼓挡板12。
由于有以上结构,就可以通过打开/关闭盖15的打开或关闭运动,移动处理盒B。因此,即使所设计的成像设备是这样的,即要将处理盒B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部件14中更深的端部,处理盒B的安装或卸装操作也能够容易地执行。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总结如下。
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部件14中的处理盒B,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部件14具有处理盒进入的、可打开或关闭的打开/关闭盖15、第一和第二导向器41,该导向器的运动与打开/关闭盖15的打开和关闭运动关联,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7;
可以作用在感光鼓7上的处理装置(充电装置8、显影装置10、和清洁装置11),
第一盒框架CF,该盒框架位于沿感光鼓7轴向上处理盒B的一端,并且在平行于处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14的方向上延伸;
第一盒导向器18b,该导向器18b从第一盒框架CF处伸出,并且放置在设备主体部件的第一导向器41上,这样,在处理盒B被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14中时,可以通过第一导向器41的运动,将处理盒B向设备主体部件14内标明的处理盒位置S传送;
第二盒框架CF,该盒框架位于沿感光鼓7轴向上处理盒B的另一端,并且在平行于处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14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盒导向器18b,该导向器18b从第二盒框架CF处伸出,并且放置在设备主体部件的第二导向器41上,这样,在处理盒B被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14中时,可以通过第二导向器41的运动,将处理盒B向设备主体部件14内标明的处理盒位置S传送;
第一盒定位部分18a,该定位部分18a位于沿感光鼓7轴向上处理盒B的一端,从第一盒框架CF处向外伸出,并且与感光鼓7共轴,并且它与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一定位部分44a接合,以便相对于设备主体部件14将处理盒适当定位,完成处理盒B向设备主体部件14内的安装;和
第二盒定位部分18a,该定位部分18a位于沿感光鼓7轴向上处理盒B的另一端,从第二盒框架CF处向外伸出,并且与感光鼓7共轴,并且它与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二定位部分90a接合,以便相对于设备主体部件14将处理盒适当定位,完成处理盒B向设备主体部件14内的安装。
沿感光鼓7的轴向在感光鼓7的一端带有驱动力接受部分7a1,该部分在处理盒B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14中后,从设备主体部件14中接受驱动力,以便转动感光鼓7。
另外,前述的驱动力接受部分7a1是大约为旋转等边三角形柱体的凸块。为了接受驱动力,它接合到为旋转柱体的孔中,其垂直于轴线的横截面约为等边三角形。
从感光鼓7的长度方向看,沿处理盒的安装方向,第一盒导向器18b的尾端和第二盒导向器18b的尾端在处理盒B的重心的上游侧。另外,第一盒导向器18b的前端和第二盒导向器18b的前端在处理盒B的重心的下游侧。
当处理盒B在设备主体部件14中在可以进行成像操作的位置,第一盒导向器18b的前端和第二盒导向器18b的前端相对于与感光鼓7轴线相交的垂线处于下游侧。
第一盒导向器18b的尾端有一个平的部分18b1和一个倾斜表面18b4,第一盒导向器18b的尾端由该平的部分置于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一导向器41上,该倾斜表面18b4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向上游延伸,斜向下倾斜。在该第一盒导向器18b上部分18b1与倾斜部分18b4相交的点处,它被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一导向器41在处理盒安装方向上压紧。
另外,第二盒导向器18b的尾端有一个平的部分18b1和一个倾斜表面18b4,第二盒导向器18b的尾端由该平的部分置于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二导向器41上,该倾斜表面18b4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向上游延伸,斜向下倾斜。在该第二盒导向器18b上部分18b1与倾斜部分18b4相交点处,它被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二导向器41在处理盒安装方向上压紧。
第一盒导向器18b和第二盒导向器18b在处理盒安装方向移动,放置在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一和第二导向器41上。然后,当处理盒B进一步被插入时,它们受到由弹簧45产生的阻力。当它们受到阻力时,第一盒导向器18b的尾端由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一导向器41压紧,第二盒导向器18b的尾端由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二导向器41压紧。当处理盒B被置于设备主体部件14中的成像位置时,第一盒导向器18b和第二盒导向器18b分别与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一导向器41和第二导向器41分开。
另外,处理盒B带有一个限制部分18d(贴合表面),该限制部分18d与设备主体部件14的静止导向器44的旋转控制部分44b接触,并且防止处理盒B绕第一和第二盒定位部分18a和18a转动,引起该转动的力是在驱动力接受部分7a1接受到来自设备主体部件14的驱动力时产生的,该力作用在使处理盒B绕第一盒定位部分18a和第二盒定位部分18a转动的方向上。该限制部分18d在处理盒B的盒框架CF的外表面上,当处理盒B在设备主体部件14的成像位置上时它面向上。处理盒B的第一盒定位部分18a与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一定位部分44a接合,处理盒B的第二盒定位部分18a与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二定位部分90a接合。当限制部分18d与设备主体部件14的静止导向器44的旋转控制部分44b接触时,处理盒B在可以进行成像操作的位置。
第一盒定位部分18a和第二盒定位部分18a都是圆柱形,前者在直径上大于后者。
处理盒B由打开/关闭盖15的打开运动传送到它可以被取出设备主体部件14的位置,此时第一盒导向器18b和第二盒导向器18b分别放置于设备主体部件14的第一和第二导向器41上。当处理盒B被传送到它可以被取出设备主体部件14的位置时,处理盒B的底表面与设备主体部件14的凸块16a相接触。结果,沿处理盒B被取出设备主体部件14的方向,处理盒B的下游侧被提升。
另外,盒B包括:一个档板,该档板用来保护感光鼓7的通过盒框架CF暴露的那一部分,所述档板可以在一个保护位置和一个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档板在保护位置时盖住感光鼓7,而在缩回位置时从保护位置缩回;一个第一凸块12d,该第一凸块12d可与设置在所述设备的主体部件14中的第一接触部分1f相接触,以便当盒B通过第一主体部件侧导向器41和第二主体部件侧导向器41的运动而被输送到安装位置S时,使档板12从保护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该第一凸块12d从一个表面向上凸起,其中该表面当盒B被输送时是顶表面;一个第二凸块12C,该第二凸块12C可与设置在所述设备的主体部件14中的第二接触部分44c相接触,以便当盒B被输送时使档板12保持在缩回位置上,该第二凸块12C在盒框架CF的纵向凸出,其中第一盒导向器18b、第二凸块12C和第一凸块12d在盒框架CF的纵向上以所述顺序安装。
档板12由塑料树脂材料制成,而第一凸块12d和第二凸块12C被模压成一个整体。
档板12包括盖住感光鼓7的暴露部分的盖部分12a和用于可转动地将盖部分12a支承在盒框架CF上的支承部分12c。第二凸块12C设置在支承部分12c上。
这样,在没有使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14变得庞大的条件下保持和改善了其可用性。
另外,可以将处理盒B放置在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14的尾侧,这样电子成像设备的整体配置宽度An得到改善。
此外,打开关闭盖15的关闭运动的后一部分可以被用来操作驱动互连装置,以便通过推臂52和/或联接装置来建立驱动连接,其中联接装置是处理盒B在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14中的定位装置。因此,通过对那些处理盒的安装-和-卸装机构以及连接外围零件所需要的零件赋予多种功能,就可以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
处理盒B有由移动导向器41支承的安装导向器18b和由盒接受部分84a或定位部分90a支承的定位凸台18a,安装导向器18b和定位凸台18a分开地设置在盒框架表面的各侧,因此,左、右移动导向器41和定位部分90a或盒接受部分84a相对于处理盒B的纵向可以配置在同一个位置上。这样就不需要增加处理盒B的长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盒是用于形成单色图像,但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可应用于具有多个显影装置以便形成多色图像的盒,例如两色图像、三色图像和全色图像等。
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不仅限于感光鼓。例如,该感光元件可以是一个光导体,如非结晶硅、非结晶硒、氧化锌、氧化钛、有机光导体(OPC)等。感光元件可以为鼓或带的形式。在感光元件为鼓类型的情况下,光导体被涂覆或蒸发在一个由铝合金等制成的圆柱体上。
还有,本发明可用于各种已知的显影方法,如采用两种成份的色粉的磁刷显影方法、喷射显影方法(cascade developing method)、接触显影方法(touch-down developing method)、云纹显影方法(cloud developing method)。
前述充电装置的结构是所谓的接触型充电方法,但是也可以用一种已知的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由铝等材料制成的金属罩在三侧面围住的钨丝,其中通过在所说钨丝上施加高电压而产生的正或负离子被导向感光鼓表面,使该表面被统一充电。
充电装置可以是上述的滚筒式的,也可以是板式、贴片式、块式、棒式、线式等形式的。
处理盒,例如,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至少一个处理装置。该处理盒作为一个部件,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其中处理盒包含一个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充电装置;包含一个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一个显影装置;包含一个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一个清洁装置;或包含一个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两个或多个处理装置。
换句话说,处理盒包含一个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或清洁装置,该盒作为一个部件,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该处理盒可以包含一个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以及一个充电装置、一个显影装置和一个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或,该盒至少整体地包含显影装置和一个电子照相感光元件,该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中。该处理盒被使用者安装到设备主体部件中或从设备主体部件中卸出。这意味着实际上设备的维护是由使用者来进行的。
在前述实施例中,一台激光打印机被作为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一个典型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它还可以应用于另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例如一台电子照相复印机、一台传真机、一个字处理器等。
(改进实例1)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导轨40a包括一个水平部分40a1和一个倾斜部分40a2,并且倾斜部分40a2由一个向下弯曲的部分构成。然而,倾斜部分40a也可以向上弯曲,当传递滚筒在处理盒B的安装方向上配置在尾侧时,这将是有效的。
在此改进的实例中,移动导向器41的部分在移动导向器41靠近成像操作位置的部分上,移动导向器41的凸台41b一侧沿向上弯曲的导轨40a的倾斜方向而朝上,同时移动导向器41的凸台41c一侧朝下。因此,处理盒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定位导向器18a与框架9的定位部分90a接合时,安装处理盒B的方向与传递滚筒4的夹持表面相交(基本上垂直),其中处理盒B中的感光鼓7在安装方向上配置在尾侧。
该改进的实例还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相类似的优点。
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处理盒可以与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操作相关联地被安装到设备的主体部件中的安装位置上。另外,处理盒相对于设备的主体部件进行安装的操作性得到改善。
另外,处理盒的安装和卸装以及联接驱动系统的连接和脱离连接是与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相关联地进行的,这样操作性得到改善。
虽然已参考在此揭示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它并不被所阐明的细节所限定,而本申请将覆盖那些在以下权利要求的改进目的和范围内的改进和变型。

Claims (20)

1.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一种处理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所述处理盒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可以在所述感光鼓上起作用的装置;支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处理装置的盒框架;从所述盒框架中凸起的盒导向器;和设置在所述电子感光鼓一端的盒联接元件,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开口,通过该开口所述处理盒进行安装和卸装;
一个打开和关闭零件,以便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
一个主体部件侧导向器,以便支承所述盒导向器,并且与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地移动;
一个主体部件联接元件,它可以在基本上与处理盒卸装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以便与所述盒联接元件相连接,从而将来自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所述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盒联接元件上;
驱动连接装置,该驱动连接装置通过在基本上垂直于处理盒安装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地移动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使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与所述盒联接元件之间有效地进行连接和脱离连接,
其中在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关闭操作中,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首先移动,当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的移动结束时,只有在所述驱动连接装置操作之后,所述主体联接元件才能够与所述盒联接元件连接,其中在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全打开操作中,所述驱动连接元件首先使所述主体联接元件与所述盒联接元件相互脱离连接,并且仅在此后,所述主体侧导向器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还包括一个保持装置,在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与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相关联地操作过程中,该保持装置用来防止所述驱动连接装置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凸轮孔,该孔穿过一个构成所述开口侧表面的侧板,其中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被安装在所述侧板上;一个凸台,该凸台可以在所述凸轮槽中滑动,并且设置在与支承所述盒导向器一侧相对置的一侧;一个凸轮板,该凸轮板用来与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的凸台接触,并且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侧板的与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滑动表面所在侧相反的一侧;一个连接元件,用来连接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与所述凸轮板,以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其中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通过所述凸轮板的凸轮表面与所述侧板的凸轮槽的共同作用,实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移动和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互连装置包括:一个内轴承元件,该内轴承元件固定在所述侧板上以便转动地支承所述联接元件的一端,并且在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相反的一侧具有一个凸轮表面;一个外轴承元件,以便可转动地支承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的另一端;一个联接凸轮,该凸轮有一个凸轮部分,并且可以在所述内轴承元件和所述主体联接元件之间转动,以便通过其转动以及与所述凸轮表面共同作用,在所述主体联接元件的转轴方向移动所述主体联接元件;和一个在所述外轴承元件和所述主体联接元件之间的弹簧,用来将所述主体联接元件压向所述内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定时元件,该定时元件具有:一个接合部分,以便可转动地与所述联接凸轮接合;一个所述接合孔的端部直段部分,一个设置在所述凸轮板上的凸台可滑动的连接到该接合孔中;一个弯曲部分,其切割出的半径基本上等于所述凸轮板的凸台的转动半径;和一个长孔,该长孔带有一个倾斜部分,该倾斜部分连接着所述直段部分和所述弯曲部分,其中在所述主体侧导向器随着所述凸轮板的转动而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凸轮板的凸台在所述定时元件的长孔中移动,而当主体侧导向器静止时,所述凸轮板的凸台被连接到所述长孔的直段部分的端部,以便操作所述联接凸轮。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元件的所述长孔的所述直段部分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所述定时元件的接合部分与所述直段部分端部的连线,并且所述连续部分延续到所述直段部分的较低的部分并且向下倾斜,其中当所述凸轮板的凸台在弯曲部分上时,所述弯曲部分的中心基本上对准所述所述凸轮板的转动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侧导向器还带有一个从所述凸台的自由端向外凸出的凸块,而所述定时元件带有一个可与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的凸块相接触的接触表面,其中,在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打开运动的初期,所述主体部件导向器的该凸块向上移动,以便与所述定时元件的接触表面相接触,使所述定时元件转动,从而将所述凸轮板的凸台从长孔的直段部分移动到倾斜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元件在其接触表面上设置了基本上在垂直于所述板的方向上延伸的一个凹槽和一个凸缘,其中当所述凸轮板的凸台在所述定时元件的弯曲部分或倾斜部分时,所述凹槽的一个表面与所述凸缘相接触,以防止所述定时元件移动。
9.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一种处理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所述处理盒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可以在所述感光鼓上起作用的装置;支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处理装置的盒框架;从所述盒框架中凸起的盒导向器;和设置在所述电子感光鼓一端的盒联接元件,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开口,通过该开口所述处理盒进行安装和卸装;
一个打开和关闭零件,以便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
一个主体部件侧导向器,以便支承所述盒导向器,并且与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地移动;
一个主体部件联接元件,它可以在基本上与处理盒卸装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以便与所述盒联接元件相连接,从而将来自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所述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盒联接元件上;
驱动连接装置,该驱动连接装置通过在基本上垂直于处理盒安装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地移动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使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与所述盒联接元件之间有效地进行连接和脱离连接,
其中在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关闭操作中,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首先移动,当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的移动结束时,只有在所述驱动连接装置操作之后,所述主体联接元件才能够与所述盒联接元件连接,其中在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全打开操作中,所述驱动连接元件首先使所述主体联接元件与所述盒联接元件相互脱离连接,并且仅在此后,所述主体侧导向器才移动。
所述设备还包括保持装置,在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与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相关联地操作过程中,该保持装置用来防止所述驱动连接装置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凸轮孔,该孔穿过一个构成所述开口侧表面的侧板,其中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被安装在所述侧板上;一个凸台,该凸台可以在所述凸轮槽中滑动,并且设置在与支承所述盒导向器一侧相对置的一侧;一个凸轮板,该凸轮板用来与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的凸台接触,并且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侧板的与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滑动表面所在侧相反的一侧;一个连接元件,用来连接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与所述凸轮板,以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其中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通过所述凸轮板的凸轮表面与所述侧板的凸轮槽的共同作用,实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移动和停止。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互连装置包括:一个内轴承元件,该内轴承元件固定在所述侧板上以便转动地支承所述联接元件的一端,并且在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相反的一侧具有一个凸轮表面;一个外轴承元件,以便可转动地支承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的另一端;一个联接凸轮,该凸轮有一个凸轮部分,并且可以在所述内轴承元件和所述主体联接元件之间转动,以便通过其转动以及与所述凸轮表面共同作用,在所述主体联接元件的转轴方向移动所述主体联接元件;和一个在所述外轴承元件和所述主体联接元件之间的弹簧,用来将所述主体联接元件压向所述内轴承。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之一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定时元件,该定时元件具有:一个接合部分,以便可转动地与所述联接凸轮接合;一个所述接合孔的端部直段部分,一个设置在所述凸轮板上的凸台可滑动的连接到该接合孔中;一个弯曲部分,其切割出的半径基本上等于所述凸轮板的凸台的转动半径;和一个长孔,该长孔带有一个倾斜部分,该倾斜部分连接着所述直段部分和所述弯曲部分,其中在所述主体侧导向器随着所述凸轮板的转动而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凸轮板的凸台在所述定时元件的长孔中移动,而当主体侧导向器静止时,所述凸轮板的凸台被连接到所述长孔的直段部分的端部,以便操作所述联接凸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元件的所述长孔的所述直段部分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所述定时元件的接合部分与所述直段部分端部的连线,并且所述连续部分延续到所述直段部分的较低的部分并且向下倾斜,其中当所述凸轮板的凸台在弯曲部分上时,所述弯曲部分的中心基本上对准所述所述凸轮板的转动中心。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侧导向器还带有一个从所述凸台的自由端向外凸出的凸块,而所述定时元件带有一个可与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的凸块相接触的接触表面,其中,在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打开运动的初期,所述主体部件导向器的该凸块向上移动,以便与所述定时元件的接触表面相接触,使所述定时元件转动,从而将所述凸轮板的凸台从长孔的直段部分移动到倾斜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元件在其接触表面上设置了基本上在垂直于所述板的方向上延伸的一个凹槽和一个凸缘,其中当所述凸轮板的凸台在所述定时元件的弯曲部分或倾斜部分时,所述凹槽的一个表面与所述凸缘相接触,以防止所述定时元件移动。
16.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一种处理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所述处理盒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可以在所述感光鼓上起作用的装置;支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处理装置的盒框架;从所述盒框架中凸起的盒导向器;和设置在所述电子感光鼓一端的盒联接元件,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开口,通过该开口所述处理盒进行安装和卸装;
一个打开和关闭零件,以便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
一个主体部件侧导向器,以便支承所述盒导向器,并且与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地移动;
一个主体部件联接元件,它可以在基本上与处理盒卸装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以便与所述盒联接元件相连接,从而将来自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所述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盒联接元件上;
驱动连接装置,该驱动连接装置通过在基本上垂直于处理盒安装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地移动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使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与所述盒联接元件之间有效地进行连接和脱离连接,
其中在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关闭操作中,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首先移动,当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的移动结束时,只有在所述驱动连接装置操作之后,所述主体联接元件才能够与所述盒联接元件连接,其中在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全打开操作中,所述驱动连接元件首先使所述主体联接元件与所述盒联接元件相互脱离连接,并且仅在此后,所述主体侧导向器才移动。
所述设备还包括:
保持装置,在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与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相关联地操作过程中,该保持装置用来防止所述驱动连接装置的操作;和
一个凸轮孔,该孔穿过一个构成所述开口侧表面的侧板,其中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被安装在所述侧板上;一个凸台,该凸台可以在所述凸轮槽中滑动,并且设置在与支承所述盒导向器一侧相对置的一侧;一个凸轮板,该凸轮板用来与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的凸台接触,并且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侧板的与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滑动表面所在侧相反的一侧;一个连接元件,用来连接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与所述凸轮板,以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其中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通过所述凸轮板的凸轮表面与所述侧板的凸轮槽的共同作用,实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移动和停止。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互连装置包括:一个内轴承元件,该内轴承元件固定在所述侧板上以便转动地支承所述联接元件的一端,并且在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相反的一侧具有一个凸轮表面;一个外轴承元件,以便可转动地支承所述主体部件联接元件的另一端;一个联接凸轮,该凸轮有一个凸轮部分,并且可以在所述内轴承元件和所述主体联接元件之间转动,以便通过其转动以及与所述凸轮表面共同作用,在所述主体联接元件的转轴方向移动所述主体联接元件;和一个在所述外轴承元件和所述主体联接元件之间的弹簧,用来将所述主体联接元件压向所述内轴承。
18.根据权利要求16-17之一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定时元件,该定时元件具有:一个接合部分,以便可转动地与所述联接凸轮接合:一个所述接合孔的端部直段部分,一个设置在所述凸轮板上的凸台可滑动的连接到该接合孔中;一个弯曲部分,其切割出的半径基本上等于所述凸轮板的凸台的转动半径;和一个长孔,该长孔带有一个倾斜部分,该倾斜部分连接着所述直段部分和所述弯曲部分,其中在所述主体侧导向器随着所述凸轮板的转动而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凸轮板的凸台在所述定时元件的长孔中移动,而当主体侧导向器静止时,所述凸轮板的凸台被连接到所述长孔的直段部分的端部,以便操作所述联接凸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元件的所述长孔的所述直段部分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所述定时元件的接合部分与所述直段部分端部的连线,并且所述连续部分延续到所述直段部分的较低的部分并且向下倾斜,其中当所述凸轮板的凸台在弯曲部分上时,所述弯曲部分的中心基本上对准所述所述凸轮板的转动中心。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侧导向器还带有一个从所述凸台的自由端向外凸出的凸块,而所述定时元件带有一个可与所述主体部件侧导向器的凸块相接触的接触表面,其中,在所述打开和关闭零件的打开运动的初期,所述主体部件导向器的该凸块向上移动,以便与所述定时元件的接触表面相接触,使所述定时元件转动,从而将所述凸轮板的凸台从长孔的直段部分移动到倾斜部分。
CNB021192332A 2001-03-16 2002-03-15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66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5867/2001 2001-03-16
JP2001075867A JP3631156B2 (ja) 2001-03-16 2001-03-16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3039A true CN1383039A (zh) 2002-12-04
CN1186697C CN1186697C (zh) 2005-01-26

Family

ID=18932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1923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6697C (zh) 2001-03-16 2002-03-15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06776B2 (zh)
EP (1) EP1241535B1 (zh)
JP (1) JP3631156B2 (zh)
KR (1) KR100465077B1 (zh)
CN (1) CN1186697C (zh)
DE (1) DE60222489T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5533B (zh) * 2008-07-11 2012-08-29 株式会社理光 辅助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03355B (zh) * 2006-12-13 2013-09-11 佳能株式会社 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4816970A (zh) * 2014-02-04 2015-08-05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搬送机构、片材冷却搬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549369A (zh) * 2015-12-28 2016-05-04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感应鼓和处理盒
WO2018054161A1 (zh) * 2016-09-21 2018-03-29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4550B2 (ja) * 2004-05-24 2011-0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42562B2 (ja) * 2004-10-19 2011-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83181B1 (ko) 2005-03-21 2007-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
JP4865342B2 (ja) * 2005-03-25 2012-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95913B2 (ja) * 2005-04-12 2011-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40326B2 (ja) * 2005-12-27 2009-03-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552972B2 (ja) * 2007-06-07 2010-09-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09035A (ja) * 2007-06-29 2009-01-15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4402137B2 (ja) 2007-06-29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5019180B2 (ja) * 2008-02-28 2012-09-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65628A (ja) * 2008-04-01 2009-11-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127565B2 (ja) * 2008-05-23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59507B2 (ja) * 2008-06-20 201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外し方法、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付け方法、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US8634743B2 (en) * 2009-03-27 2014-01-21 Fuji Xerox Co., Ltd. Detachable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65399B2 (ja) 2012-03-28 2017-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U2013275198B2 (en) * 2012-06-15 2016-07-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generation device
JP6143426B2 (ja) * 2012-07-12 2017-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26562B2 (ja) * 2013-05-28 2017-1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押込み機構
CA3080757C (en) 2016-08-26 2023-01-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um unit,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upling member
JP6862726B2 (ja) * 2016-09-09 2021-04-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TWI644185B (zh) * 2017-04-05 2018-12-1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oner cartridge
JP6948588B2 (ja) * 2017-05-11 2021-10-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58047B2 (ja) * 2017-07-12 2021-11-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39941B2 (ja) 2017-11-10 2022-03-23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移動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017151B1 (ko) * 2019-03-12 2019-09-02 (주)아이에이치피엠 충전식 미니관리기
KR102017153B1 (ko) * 2019-03-12 2019-09-02 (주)아이에이치피엠 충전식 예초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88285B2 (ja) * 1988-09-12 1998-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記録装置
JPH02210482A (ja) * 1989-02-10 1990-08-21 Minolta Camer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252663A (ja) * 1990-03-02 1991-11-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304180B2 (ja) * 1993-12-27 2002-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54862A (ja) * 1995-03-15 1996-10-01 Fujitsu Ltd 像形成装置
JP3268162B2 (ja) 1995-04-28 2002-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74488B2 (ja) 1995-04-28 2006-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294465B2 (ja) 1995-04-28 2002-06-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154642B2 (ja) 1995-04-28 2001-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現像枠体とクリーニング枠体の結合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72719B2 (ja) 1995-07-11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23754B2 (ja) 1996-08-30 2002-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89504B2 (ja) * 1996-09-26 2005-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45049B2 (ja) * 1996-09-26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82544B2 (ja) 1997-03-28 2006-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63766B2 (ja) * 1997-12-09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075763A (ja) 1998-08-26 2000-03-14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32068A (ja) 1998-10-28 2000-05-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47686B2 (ja) 1999-04-02 2002-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押込み機構
JP2000347549A (ja) 1999-06-02 2000-12-15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87487B2 (ja) * 1999-10-08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装着機構、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631155B2 (ja) * 2001-03-16 2005-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着脱機構
JP2004125954A (ja) * 2002-09-30 2004-04-2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装着システ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3355B (zh) * 2006-12-13 2013-09-11 佳能株式会社 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625533B (zh) * 2008-07-11 2012-08-29 株式会社理光 辅助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4816970A (zh) * 2014-02-04 2015-08-05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搬送机构、片材冷却搬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549369A (zh) * 2015-12-28 2016-05-04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感应鼓和处理盒
CN105549369B (zh) * 2015-12-28 2022-08-05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感应鼓和处理盒
WO2018054161A1 (zh) * 2016-09-21 2018-03-29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US10317838B2 (en) 2016-09-21 2019-06-11 Ninestar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22489T2 (de) 2008-02-28
KR100465077B1 (ko) 2005-01-06
CN1186697C (zh) 2005-01-26
EP1241535A1 (en) 2002-09-18
DE60222489D1 (de) 2007-10-31
EP1241535B1 (en) 2007-09-19
JP2002278412A (ja) 2002-09-27
KR20020073448A (ko) 2002-09-26
US7006776B2 (en) 2006-02-28
US20020150404A1 (en) 2002-10-17
JP3631156B2 (ja) 2005-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6697C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222846C (zh) 处理盒、用于处理盒的安装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222848C (zh) 用于处理盒的安装和卸装机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201694C (zh) 棒状化妆品卡匣
CN2919308Y (zh) 感光构件盒、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CN1214294C (zh) 图像成形装置和片材进给器
CN1107246C (zh) 耦合部件、感光鼓、处理盒和电子摄影图象形成设备
CN1763662A (zh) 成像设备
CN1499311A (zh) 离接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86702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442763A (zh)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和维修可操作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349136A (zh) 存储器部件、单元、处理总成和电子摄影图象形成设备
CN101058375A (zh)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525258A (zh)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CN1459673A (zh) 信息存储介质、单元、处理盒、显影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828450A (zh) 成像装置及其使用的显影盒
CN1991622A (zh)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31671A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892485A (zh) 显影盒
CN1890612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229698C (zh) 驱动力接收元件和驱动机构
CN2814463Y (zh)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CN1890613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99162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盒
CN1912766A (zh)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感光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