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1622A -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91622A CN1991622A CN 200610172537 CN200610172537A CN1991622A CN 1991622 A CN1991622 A CN 1991622A CN 200610172537 CN200610172537 CN 200610172537 CN 200610172537 A CN200610172537 A CN 200610172537A CN 1991622 A CN1991622 A CN 19916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levoping cartridge
- image
- carrier
- developer carrier
- elastic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所说明的是一种保持按压状态以使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的显影盒(27)。显影盒(27)可以包括将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的卷簧(218)。该卷簧(218)可以包括将按压力经接触构件(217)传递至卷簧(218)的手柄(214)。这样,每当更换显影盒(27)时,可以与显影盒(27)附接在一起将新的卷簧(218)以及手柄(214)提供给彩色激光打印机(1)。因此,卷簧(218)可以持续保持一恒定的压力。因而可以持续保持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的理想按压状态。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信息
本申请基于2005年12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376113和2006年5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139484要求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直接结合于本文中。
背景技术
级联式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将图像打印到各种介质上。多个图像载体通常在水平方向上平行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内,每个载体分别与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其中的一种颜色相对应。对级联式图像形成装置来说,每种颜色的色粉图像近乎是同时形成于每个图像载体上的。然后,每种颜色的色粉图像从每一图像载体转印到依次经过图像载体的纸张上。因此,可以按与单色图像形成装置近乎相同的速度形成彩色图像。
显影盒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显影盒中所提供的色粉用于将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
举例来说,一种提议的设计包括具有集成的图像载体的卡盒,其中每种颜色的图像载体由框架支持于卡盒内。感光体盒配置为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每种颜色的显影盒配置为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于具有集成的图像载体的卡盒中。
显影盒包括将色粉供应到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载体。有一弹性构件诸如弹簧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在显影盒安装于主体上的条件下,对含有弹性构件的显影盒提供一压力,以使显影剂载体以指定的作用力按压图像载体。
但随着弹性构件的老化,其施加到显影盒上的压力逐渐减小。当弹性构件的压力减小时,显影剂载体按压于图像载体的按压力也减小。接下来,按压力的减小导致供应给图像载体的显影剂不足,因而图像载体上的潜像无法得到适当的显影。
发明内容
给出的本发明内容概述以简化形式介绍对各构思的选择,在下面的具体说明中进一步说明对各构思的选择。本发明内容概述无意于限定要求保护的发明主题的主要或必要技术特征。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涉及可以保持显影剂载体相对于图像载体的理想按压状态的改进的显影盒和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
按照技术方案1,一种显影盒27包括:向图像载体29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载体39;容纳显影剂的壳体36,壳体36包括支持显影剂载体39的显影剂载体支持架211,其特征在于,显影盒27还包括:按压构件214,401,421;以及由按压构件214,401,421按压的弹性构件218,401,411,422,该弹性构件对壳体36按压力施加按压力将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
基于此结构,显影盒上设置有弹性构件和按压构件。每当更换显影盒时,随新显影盒一起提供新的弹性构件以及按压构件。因此,可以由弹性构件持续保持相对恒定的压力。因而可以持续保持显影剂载体按压于图像载体的理想按压状态。
此外,因为弹性构件设置于显影盒上,因而当显影剂和显影剂载体的规格有所变化时,可设置具有适宜压力的弹性构件。
按照技术方案2,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显影剂载体支架处于靠近壳体其中一端的位置,弹性构件在靠近壳体其中相反端的位置对壳体提供按压力。
基于此结构,通过显影盒的主体施加将显影剂载体按压至图像载体的按压力,允许按压机构与显影剂载体和图像载体彼此接触的位置分开。
按照技术方案3,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弹性构件与壳体附接。
基于此结构,弹性构件安装于壳体上,因而允许对按压构件结构进行简化。
按照技术方案4,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弹性构件为卷簧。
基于此结构,可以将显影剂载体以弹簧压紧方式按压于图像载体。
按照技术方案5,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按压构件为手柄。
基于此结构,可以通过握住手柄很容易移动显影装置。此外,按压构件还起到手柄作用时,按压构件可旋转以便其用作手柄时,按压构件在打开方向上旋转,当用作按压构件时,该按压构件在关闭方向上旋转。而且,按压构件是手柄,因而无需为每种构件提供零部件。这使得显影盒所用的零部件的数量减少。
按照技术方案6,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弹性构件为弹力材料。
基于此结构,不只是依靠弹性构件的形状提供压力,也可以基于制造弹性构件所用材料的性质来提供压力。可使用本身具有弹力的材料,简化弹性构件的结构。
按照技术方案7,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显影盒,包括大致等于显影剂载体长度的弹力材料。
基于此结构,可以由弹性构件在轴方向上将压力作用于壳体边缘的整个宽度。因而,能够以均匀的压力将显影剂载体按压于图像载体。
按照技术方案8,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弹性构件是板簧。
基于此结构,壳体可受到该板簧构件压力的按压,从而可用简单的结构将显影剂载体按压于图像载体。
按照技术方案9,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弹性构件安装于按压构件上。
基于此结构,弹性构件可以按与按压构件一体的方式形成。因而,壳体上无需设置弹性构件,由此允许简化壳体结构。
按照技术方案10,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按压构件是与壳体附接的手柄。
基于此结构,可以通过握住手柄移动显影盒。此外,按压构件是可旋转的。当按压构件用作手柄时,按压构件在打开方向上旋转。而当用作按压构件时,该按压构件在关闭方向上旋转。而且,零部件的数量可以少于将按压构件和手柄分别设置的相应结构。因而,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
按照技术方案11,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弹性构件是与按压构件附接的卷簧,该按压构件与壳体附接。
基于此结构,显影剂载体可在弹簧力作用下按压于图像载体。
按照技术方案12,技术方案1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按压构件绕与显影剂载体的轴相平行的轴转动。
基于此结构,按压构件可在某一方向上转动来将弹性构件的力作用于壳体上;并在另一方向上转动来解除弹性构件的力。某些例中,当按压构件在另一方向上转动时,可接着将显影盒卸下。这里,按压构件的按压力能够可靠传递至弹性构件。
按照技术方案13,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弹性构件是与按压构件附接的弹性环。
基于此结构,弹性环提供一简单的结构对按压构件提供按压力。
按照技术方案14,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显影盒还包括:在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上向外伸出壳体的凸出部227;以及位于壳体和按压构件其中之一和弹性构件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传递元件217。
基于此结构,有一外部按压力加到向外伸出壳体的凸出部上。作用力传递元件允许可靠承接该外部按压力并稳定地将该压力传递给弹性构件。
按照技术方案15,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显影盒,弹性构件包括在与显影剂载体的轴相平行方向上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弹性构件。
基于此结构,弹性构件在显影剂载体的轴方向上设置于具有一间隔的两个位置。该结构防止将不平衡的作用力加到显影剂载体上。因此,显影剂能够以有利的方式从显影剂载体供应到图像载体上。
按照技术方案16,技术方案15中所述的显影盒,弹性构件分开的距离大致等于所述显影剂载体的长度。
基于此结构,各弹性构件在显影剂载体的轴方向上彼此分开,以便显影剂载体的两侧能够可靠按压于图像载体。此结构可靠防止显影剂载体与图像载体的不均匀接触。因此,显影剂能够以更为有利的方式从显影剂载体供应至图像载体。
按照技术方案17,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按压构件为单一部件。
基于此结构,与弹性构件作为位于两处分开位置的两个零部件设置的结构相比,可减少部件的数目。
按照技术方案18,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显影盒还包括引导弹性构件变形的引导构件216。
基于此结构,引导构件引导弹性构件弹性变形。所以,按压构件将按压力加到弹性构件上时,弹性构件可以在弹性变形的同时稳定保持弹性构件的位置。因此,显影剂载体能够可靠按压于图像载体。
按照技术方案19,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显影盒还包括:在与显影剂载体的轴相平行方向上向外伸出壳体的凸出部227、404、421,其中该显影剂载体被施加了外部按压力,其中该按压构件对凸出部提供该外部按压力,该外部按压力将显影剂载体按压于图像载体。
基于此结构,凸出部(施加外部按压力的位置)向外伸出壳体。而且,相对于壳体的横向侧部往内设置将压力传递给弹性构件的力传递构件。此结构允许可靠承接外部按压力并稳定地将压力传递给弹性构件。
按照技术方案20,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显影盒用于具有多个显影盒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基于此结构,可设定合适的压力以便该压力与每个显影盒的壳体中所容纳的显影剂的型号(颜色)相对应。而且,显影剂载体能够以所需的压力按有利的方式按压于图像载体。因此,能够以有利的方式提供与每个图像载体相对应颜色的显影剂。
按照技术方案21,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显影盒配置为当定位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显影剂载体处于低于按压构件的位置。
基于此结构,显影盒的重力将显影剂载体作用于图像载体。当壳体中容纳的显影剂的量改变和/或壳体的设计改变和/或显影盒的重量改变时,显影剂载体按压于图像载体的按压状态随之改变。显影盒包括弹性构件和按压构件(或板簧构件)。因此,即便是显影盒重量发生改变时,显影剂载体仍会以预定的压力按指定的按压状态保持相对于图像载体的按压状态。
按照技术方案22,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显影盒,弹性构件产生的压力在1N~20N的范围内,并且包括1N和20N。
基于此结构,只要弹性构件的压力大于或等于1N,能够防止压力欠缺造成显影剂载体与图像载体不均匀接触。此外,只要弹性构件的压力小于或等于20N,将显影剂载体按压于图像载体的压力不会太大,由此防止压力过大造成起雾现象。
按照技术方案23,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的显影盒具有:向图像载体29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载体39;容纳显影剂的壳体36,该壳体包括支持显影剂载体的显影剂载体支架211;按压构件214,401,421;以及由按压构件按压的弹性构件218,401,411,422,该弹性构件对壳体施加按压力将显影剂载体按压于图像载体,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显影盒的按压构件施加按压力的按压力施加构件310。
基于此结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所包括的显影盒允许恒久保持显影剂载体按压于图像载体的有利按压状态。此压力允许显影剂以有利的方式从显影剂载体上供应至图像载体。因此,图像载体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能够以理想方式进行可视图像的显影,由此允许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按照技术方案24,技术方案23中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装置2的主体;以及以可插入/可卸除方式安装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并以一体式方式包括多个图像载体的图像载体单元26;其中按压构件设置为按压构件在竖立位置和倾斜位置两者间转动,其中当按压构件处于倾斜位置时弹性构件可以提供按压力,而当按压构件处于竖立位置时,弹性构件无法提供按压力。
基于此结构,可将保持多个图像载体的图像载体单元插入/移出装置主体。因而,允许简化诸如处理夹纸或更换部件这类维护程序。
此外,能够以可插入/移出的方式将多个图像载体安装到图像载体单元上。因此,可分别更换显影盒以允许减少维护费用。
按照技术方案25,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显影盒,弹性构件为弹力材料。
基于此结构,不只是依靠弹性构件的形状提供压力,也可以基于制造弹性构件所用材料的性质来提供压力。可使用本身具有弹力的材料,简化弹性构件的结构。
按照技术方案26,技术方案25中所述的显影盒,弹力材料大致等于显影剂载体的长度。
基于此结构,可以由弹性构件在轴方向上将压力作用于壳体边缘的整个宽度。而且,能够以均匀的压力将显影剂载体按压于图像载体。
考虑到下面对示范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后,上述和其他方面的公开将会很清楚。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进行的说明,对本发明及其潜在优点将取得更为全面的理解。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示范性实施例的侧向剖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显影盒和感光鼓子单元的侧向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感光鼓单元从其左后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感光鼓单元从其左前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其中一个显影盒处于插入/移出过程的中间状态,其他显影盒移除。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感光鼓单元的左视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显影盒从其左后侧观察的立体图,其中手柄处于倾斜位置。
图7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显影盒从其左后侧观察的立体图,其中手柄处于竖立位置。
图8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显影盒从其左前侧观察的立体图,其中手柄处于倾斜位置。
图9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显影盒从其左前侧观察的立体图,其中手柄处于竖立位置。
图10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俯侧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右视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中显影盒在图11中沿剖切线A-A的剖视图。
图13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右视图,其中手柄处于倾斜位置。
图14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右视图,其中手柄处于按压状态。
图15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所示的主壳体和感光鼓单元从右前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
图16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5所示的感光鼓单元、左右导轨、以及释放/按压机构从右前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
图17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6所示的导轨和释放/按压机构从右前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
图18所示为本发明中图17所示的平移凸轮构件、中间构件、以及同步移动机构从右前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
图19A-图19E所示为说明本发明中图18所示的平移凸轮构件和中间构件运动的立体图。
图20所示为本发明中平移凸轮构件和中间构件在图19A状态下的右视图。
图21所示为本发明中平移凸轮构件和中间构件在图19C状态下的右视图。
图22所示为本发明中平移凸轮构件和中间构件在图19E状态下的右视图。
图23所示为本发明中显影盒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带板簧构件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4所示为本发明中显影盒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弹性材料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显影框架顶壁的整个宽度上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手柄处于倾斜位置。
图25所示为本发明中图24所示的显影盒的立体图,其中手柄处于竖立位置。
图26所示为本发明中显影盒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从右前侧顶部观察该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27所示为本发明中图26所示的显影盒从左前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
图28所示为本发明中图27所示的显影盒的左侧顶部边缘部分的立体图。
图29所示为本发明中显影盒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手柄上带有卷簧的示范性实施例)从左前侧观察的立体图,其中手柄处于倾斜位置。
图30所示为本发明中图29所示的显影盒从左前侧观察的立体图,其中手柄处于竖立位置。
图31所示为本发明中图29所示的显影盒从前方观察的正视图。
图32所示为本发明中显影盒在图31中沿剖切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前面归纳的种种方面可以按不同形式实现。下面给出的说明是用以说明实施各个方面的各种组合和配置。应理解,所说明的各个方面只是示例,可以在不背离本公开范围的前提下利用其他方面和/或实施例,并进行结构性及功能性的修改。
应注意,下面说明中给出各元件之间的种种连接。除非特别注明,上述连接一般来说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本说明书无意于在此方面作出限制。
1.示范性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图1是示出作为一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示范性实施例的侧向剖视图。
彩色激光打印机1为横向级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其中在水平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感光鼓子单元28。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主壳体2内有一供给纸张3的送纸器4,一在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5,以及一将形成有图像的纸张3排出的出纸部6。
彩色激光打印机1可以替代性地包括一与感光鼓子单元28一起使用的中间图像转印带(这里来自各感光鼓子单元28的各图像将显影剂提供给中间图像转印带,再转印至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或一替代感光鼓子单元28的感光带。
(1)主壳体
从侧面观察,主壳体2具有接近于矩形箱体的形状。主壳体2内形成有一感光鼓收纳空间7以容纳感光鼓单元26。
主壳体2其中一侧可以形成有一与感光鼓收纳空间7相连通的开口8。有一前盖9(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8)设置于形成有开口8的侧面上。前盖9相对于主壳体2倾斜来使开口8显露,而且沿主壳体2其中一个侧面直立来隐藏开口8。当开口8显露时,感光鼓单元26可通过开口8相对于感光鼓收纳空间7安装或卸除。
下面的说明中,设置有前盖9的一侧(图1中的右侧)为前侧,相反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为后侧。此外,左右是基于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正视图定义的。另外,除非特别说明,感光鼓单元26和显影盒27的前/后、左/右、上/下是在安装于主壳体2内的状态下确定的。
(2)送纸器
送纸器4可以设置于主壳体2内的底部。送纸器4可包括:盛放纸张3的送纸盘10;设置于送纸盘10前端顶部并且彼此面对配置的分离辊11和分离垫12;设置于分离辊11后侧的送纸辊13;以及使纸张3通过的送纸通道14。
从某一侧面观察时,送纸通道可以形成为接近U形的形状。送纸通道14的上游边缘定位于靠近分离辊11。送纸通道14的下游边缘定位于靠近来自前侧的传送带58。
可以将纸粉清除辊15和夹紧辊16设置于分离辊11的前端顶部。纸粉清除辊15和夹紧辊16彼此相对。有一对阻尼辊17可设置于纸粉清除辊15和夹紧辊16的上方。纸粉清除辊15、夹紧辊16以及成对的阻尼辊17设置于送纸通道14的中部。
送纸盘10内设置有一纸张压板18(其上堆叠有纸张3),该纸张压板18的后边缘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持于送纸盘10,以便纸张压板18的前边缘位置可在加载位置和送纸位置两者间移动。在加载位置时,该纸张压板18的前边缘部位处于送纸盘的底板位置。在送纸位置时,该纸张压板18倾斜并处于送纸盘10的顶部。
送纸盘10前边缘的底部设置有往上提起纸张压板18前边缘的提杆19。提杆19受到支持以便该提杆可在纸张压板18前边缘底部的垂直方向上移动。
纸张压板18的前边缘依靠提杆19的运动而提起,以便纸张压板18处于送纸位置。
当纸张压板18处于送纸位置时,纸张压板18上处于最上面的纸张3按压于送纸辊13。纸张3于是依靠送纸辊13的旋转送入分离辊11和分离垫12两者之间。
当送纸盘10从主壳体2当中移出时,纸张压板18处于加载位置。
当纸张压板18处于加载位置时,可以将纸张3堆叠于纸张压板18上。
纸张3依靠分离辊11的旋转可靠保持于分离辊11和分离垫12两者之间,然后分别拾起来传送。纸张3经过纸粉清除辊15和夹紧辊16两者之间。纸粉清除辊15将纸张3上的纸粉清除。纸张随即沿送纸通道14传送至成对的阻尼辊17。
成对的阻尼辊17最初阻止纸张3通过,然后将纸张3传送至传送带58。
(3)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5包括扫描部20、处理部21、转印部22、以及定影部23。
(3-1)扫描部
扫描部20配置于主壳体2的顶部。扫描部20包括支持盘24(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延伸)和扫描单元25(位于支持盘24的顶部)。扫描单元25内可以配置各光学构件,例如4个光源、多面镜、fθ透镜、反射镜、以及误差修正透镜。由多面镜使基于图像数据从每个光源发出的激光束偏转和扫描。激光束接着通过fθ透镜和误差修正透镜。然后该激光束由反射镜反射。激光束最后照射到与每种颜色相对应的图像载体29的表面上。
(3-2)处理部
处理部21配置于扫描部20的下方和送纸器4的上方。处理部21包括感光鼓单元26和4个显影盒27,每个显影盒与每种颜色相对应。
(3-2-1)感光鼓单元
感光鼓单元26包括与每种颜色相对应的4个感光鼓子单元28。换言之,感光鼓子单元28包括一黑色感光鼓子单元28K、一黄色感光鼓子单元28Y、一品红色感光鼓子单元28M、以及一青色感光鼓子单元28C。
每个感光鼓子单元28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间留有间距并列配置。具体来说,从前往后可以依次或按本技术领域所公知的其他顺序来配置黑色感光鼓子单元28K、黄色感光鼓子单元28Y、品红色感光鼓子单元28M、以及青色感光鼓子单元28C。
每个感光鼓子单元28包括一对侧支架104和一中央支架105。该中央支架105安装于成对的侧支架104两者之间(参见图4)。
图2是显影盒27和感光鼓子单元28的侧向剖视图。
手柄214在图1-图2中并未示出,在下文中有具体说明。
如图2中所示,每个感光鼓子单元28可包括一图像载体29、电晕式(scorotron-type)充电器30、以及清洁刷31。
图像载体29包括圆柱形鼓体32,该鼓体外表面为可荷正电的感光性聚碳酸酯层,沿左右方向设置,沿鼓体32的轴方向配置鼓轴33。鼓体32可相对于鼓轴33旋转。鼓轴33每一端插入相应的侧支架104中(参见图4)。鼓轴33每一端由后面说明的侧板103支持,因而鼓轴33并不旋转。图像形成期间,图像载体29依靠主壳体2中设置的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旋转。
电晕式充电器30可留有间距与图像载体29相对,以对角方式配置于图像载体29的后侧顶部,并由中央支架105支持。该电晕式充电器30包括:可配置为留有间距与图像载体29相对的放电导线34;以及设置于放电导线34和图像载体29两者之间的栅格35。图像形成期间,当有一高电压加到放电导线34上时,放电导线34将剩余的电荷释放到图像载体29的表面。此外,当有一电压加到栅格35上时,图像载体29的表面便带有均匀的正电荷,同时使提供给图像载体29的电荷得到控制。
清洁刷31配置为该清洁刷在图像载体29的后部接触图像载体29。清洁刷31由中央支架105支持。图像形成期间,有一清洁偏压加到清洁刷31上。
(3-2-2)显影盒
如图1所示,显影盒27可配置为每个显影盒27可分别相对于各自的感光鼓子单元28安装或卸除。换言之,显影盒27可以包括一黑色显影盒27K(可按可卸除的方式安装于黑色感光鼓子单元28K内),一黄色显影盒27Y(可按可卸除的方式安装于黄色感光鼓子单元28Y内),一品红色显影盒27M(可按可卸除的方式安装于品红色感光鼓子单元28M内),以及—青色显影盒27C(可按可卸除的方式安装于青色感光鼓子单元28C内)。
如图2所示,每个显影盒27可以包括显影框架36、搅拌器37、供应辊38、显影剂载体39、以及层厚限制刮片40。搅拌器37、供应辊38、显影剂载体39、以及层厚限制刮片40设置于显影框架36内。
显影框架36形成为箱体形状,其中有一开口41形成于显影框架的底部边缘。显影框架36用一分隔体42分为色粉容具43和显影腔44。分隔体42上设置有一连接色粉容具43和显影腔44的连接孔45。
与每种颜色相对应的色粉容纳于各色粉容具43内。具体来说,黑色色粉容纳于黑色显影盒27K的色粉容具43中。黄色色粉容纳于黄色显影盒27Y的色粉容具43中。品红色色粉容纳于品红色显影盒27M的色粉容具43中。青色色粉容纳于青色显影盒27C的色粉容具43中。
举例来说,各个显影盒27中的色粉可以使用可带正电荷的无磁性单组分聚合色粉。聚合色粉在形状上接近球形。色粉的主要成分是粘合树脂,其可通过诸如苯乙烯这类苯乙烯单体和丙烯酸单体的共聚得到。苯乙烯单体和丙烯酸单体可以是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盐、以及烷基(C1-C4)甲基丙烯酸盐(alkyl(C1-C4)metaacrylate)。可以用诸如悬浮聚合法这类公知的聚合方法对单体进行聚合。色粉母颗粒是通过对粘合树脂添加一种或多种着色剂、电荷控制剂、以及蜡所形成的。为了改善流动性,还可进一步向色粉母颗粒中加入另一种添加剂。
与每种颜色例如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相对应的着色剂可以混合到聚合色粉中。此外,还可以在聚合色粉中混合电荷控制添加剂。电荷控制添加剂可以是一种可由离子单体和其他单体共聚所得到的树脂。该离子单体可以具有诸如铵盐这类离子功能团。其他单体可以是苯乙烯或丙烯酸单体,该单体可与离子单体共聚。此外,另一种添加剂可以通过混合无机粉、碳化粉、和金属盐粉来制造。举例来说,无机粉可以是诸如硅土、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锶、氧化铈,或氧化镁这类金属氧化物粉。
搅拌器37设置于色粉容具43中。搅拌器37包括:由显影框架36的两面侧壁20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持的搅拌轴47;以及在搅拌轴47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上从搅拌轴47起延伸的搅拌构件48。图像形成期间,驱动力从电动机(未图示)传递至搅拌轴47,从而搅拌构件48旋转搅拌色粉容具43中的色粉。
供应辊38可以设置于连接孔45下方的显影腔44内。供应辊38可以包括:由显影框架36的两面侧壁20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持的金属供应辊轴49;以及由导电海绵形成的海绵辊50。海绵辊50覆盖该供应辊轴49。图像形成期间,传递来自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从而供应辊38旋转将色粉供应给显影剂载体39。
显影剂载体39配置于显影腔44内相对于供应辊38呈对角关系的后侧底部。显影剂载体39包括:由显影框架3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持的金属显影剂载体轴51;以及由导电橡胶形成的橡胶辊52。该橡胶辊52覆盖显影剂载体轴51。
橡胶辊52为两层结构,其中包括橡胶辊层和包覆层。形成橡胶辊层的材料可以是导电聚氨酯橡胶、含有碳微粒的硅橡胶或EPDM橡胶等。包覆层包覆于橡胶辊层的表面上。包覆层的主要成分可以是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
显影剂载体39的橡胶辊52和海绵辊50互相挤压。此外,显影剂载体39配置为该显影剂载体39从显影腔44的开口41当中往下外露。
图像形成期间,传递来自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以便显影剂载体39旋转。图像形成期间,将一显影偏压加到显影剂载体39上。
层厚限制刮片40配置为该层厚限制刮片40从显影腔44的上方按压显影剂载体39。层厚限制刮片40包括刀片53和按压部54。刀片53可以由金属板簧构件形成。按压部54可以包括设置于刀片53自由端的半圆形横截面部。该按压部由绝缘硅橡胶形成。
刀片53的固定端由紧固件55相对于分隔体42固定。刀片53自由端设置的按压部54按压于显影剂载体39的橡胶辊52。
(3-2-3)处理部的显影动作
每个显影盒27各自颜色的色粉依靠其自身重力从色粉容具43移动至连接孔45。受到搅拌器37搅拌的同时,色粉从连接孔45排至显影腔44。
显影腔44中的色粉依靠供应辊38的旋转供应至显影剂载体39。此时,通过因供应辊38和显影剂载体39(此处施加显影偏压)的旋转而造成的两者间摩擦来产生正电荷。
供应至显影剂载体39的色粉随显影剂载体39的旋转而进入按压部54和橡胶辊52两者之间,色粉经过按压部54和橡胶辊52两者之间后在橡胶辊52的表面上形成一较薄的色粉层(其厚度相对恒定)。
另一方面,与每个显影盒27相对应的各个感光鼓子单元28中,电晕式充电器30在图像载体29旋转期间产生电晕放电,对图像载体29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
而后,图像载体29的表面由来自扫描部20的激光束曝光。所以,在图像载体29的表面上形成一静电潜像。
图像载体29继续旋转时,色粉从旋转的显影剂载体39上接触面临该图像载体。该显影剂载体39表面上保存的色粉供应至图像载体29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图像载体29的静电潜像按各颜色在图像载体29表面上显影成为可视图像。
显影剂载体39的色粉经过上述转移后,未转移至图像载体29的色粉存留于显影剂载体39上。而且,转印过程中从纸张3上附着到图像载体29上的纸粉由清洁刷所收集。
(3-3)转印部
如图1所示,转印部22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主壳体2内送纸部4的上方和处理部21的下方。转印部22包括主动辊56、从动辊57、传送带58、转印辊59、以及清洁部60。
主动辊56和从动辊57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留有间距互相面对。主动辊56配置于青色感光鼓子单元28C的后侧。从动辊57配置于黑色感光鼓子单元28K的前侧。
传送带58可以为可由诸如导电性聚碳酸酯或聚酰亚胺这类树脂薄膜制成的环形带。导电性聚碳酸酯或聚酰亚胺可包括诸如碳这类分散的导电颗粒。传送带58在主动辊56和从动辊57两者间延伸。另外的例子中,传送带58可以是与感光鼓子单元28一起使用的中间图像转印带,或替代感光鼓子单元28的感光带。
图像形成期间,驱动力自电动机传递给主动辊56使主动辊56旋转。然后从动辊57受到带动使传送带58在主动辊56和从动辊57两者间循环。在传送带58接触面临图像载体29的转印位置处,与图像载体29的旋转方向相比传送带58按相反的旋转方向运动。
转印辊59配置于传送带58的环路内。每个转印辊59配置为每个转印辊59和每个图像载体29将传送带58夹于两者间。每个转印辊59具有一由导电性橡胶辊包覆的金属轴。此外,每个转印辊59配置为每个转印辊59接触面临传送带58。每个转印辊59按与传送带58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图像形成期间,由主壳体2内设置的高压电源对每个转印辊59施加转印偏压。
清洁部60设置于传送带58外部表面的下方。清洁部60包括第一清洁辊61、第二清洁辊62、刮片63、以及色粉储存盒64。
第一清洁辊61接触传送带58的较低部分。传送带58的较高部分(与传送带58的较低部分相对)接触图像载体29和转印辊59。第一清洁辊61按与传送带58较低部分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图像形成期间,对第一清洁辊61施加第一清洁偏压。
第二清洁辊62配置为第二清洁辊62接触第一清洁辊61的底部。第二清洁辊62配置为第二清洁辊62按与第一清洁辊6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图像形成期间,对第二清洁辊62施加第二清洁偏压。
刮片63设置为该刮片63接触第二清洁辊62的底部。
色粉储存盒64配置于第一清洁辊61和第二清洁辊62的下方,从而该色粉储存盒64累积第二清洁辊62上落下的色粉。
送纸部4所传送的纸张3由传送带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运送至后侧。这样,纸张3便经过与每个感光鼓子单元28相对应的每个转印位置。运送纸张3的同时,每个感光鼓子单元28中的图像载体29上承载的相应颜色的色粉图像转印至纸张3上。所以有一幅彩色的色粉图像形成于纸张3上。
具体来说,首先是黑色感光鼓子单元28K中图像载体29表面上的黑色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3上。然后是黄色感光鼓子单元28Y中图像载体29表面上的黄色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3上。接着是品红色色粉图像和青色色粉图像同样按重叠方式转印到纸张3上。因而最终有一幅彩色图像形成于纸张3上。
转印动作期间,色粉会意外地附着于传送带58的表面而非纸张3上。这种多余的色粉由清洁部60除去。首先,色粉在主清洁偏压的作用下从传送带58的表面转移至主清洁辊61。然后色粉在次清洁偏压的作用下转移至第二级清洁辊62。接着,色粉由刮片63从第二级清洁辊62上刮除。所刮除的色粉从第二级清洁辊62上落下累积于色粉储存盒64内。
应理解,如本技术领域所公知的那样,使用中间图像转印带或感光带在图像形成过程方面略有不同。
(3-4)定影部
定影部23配置于主壳体2中青色感光鼓子单元28C的后侧。这里,定影部23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图像载体29和传送带58相接触的转印位置。定影部23包括加热辊65和挤压辊66。
加热辊65包括一金属管,该金属管上形成有一释放层。金属管内沿金属管长度方向内置有一卤素灯。加热辊65的表面由该卤素灯加热至定影温度。
挤压辊66配置于加热辊65的下方以便该挤压辊66面对加热辊65。挤压辊66挤压加热辊65的底部。
带有彩色色粉图像的纸张3运送至定影部23。当纸张3经过加热辊65和挤压辊66两者之间时,纸张3受到加热以便色粉定影于纸张3上,完成纸张3上图像的形成。
(4)出纸部
出纸部6处传送通路67的上游边缘靠近定影部23。传送通路67的下游边缘靠近出纸盘68。从侧面观察时,传送通路67形成为接近U形。纸张3首先是往后传送,然后翻转往前输出。
传送通路67的中间设有传送辊69和一对夹紧辊70。此外,有一对纸张输出辊71设置于传送通路67的下游边缘。
出纸部6上设置有一出纸盘68。该出纸盘68形成为主壳体2的顶壁由前往后逐渐降低,以便所排出的纸张3可以堆叠于出纸盘68上。
定影部23传送来的纸张3由传送辊69和夹紧辊70沿传送通路67输送,然后由纸张输出辊71排出至出纸盘68上。
2.感光鼓单元
图3是感光鼓单元26从其左后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图3所示的是处于感光鼓单元26内的4个显影盒27。图4是感光鼓单元26从其左前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图4示出其中一个显影盒27处于安装或卸除过程的中间状态,而其他显影盒27已从感光鼓单元26当中卸除。
图5是感光鼓单元26的左视图。
感光鼓单元26包括4个感光鼓子单元28,每个子单元与每一种颜色相对应。感光鼓单元还包括前梁101和后梁102。4个感光鼓子单元28并列配置于前梁101和后梁102两者之间,使得每个感光鼓子单元28按与前梁101和后梁102相同的方向延伸。前梁101和后梁102沿左右方向延伸。有一对侧板103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从两侧将前梁101、4个感光鼓子单元28、以及后梁102夹于中间。成对的侧板103沿前后方向延伸。
将前梁101、后梁102、以及成对的侧板103全部组装在一起形成感光鼓单元26。感光鼓单元26可相对于主壳体2内的感光鼓收纳空间7安装和卸除(参见图1)。
(1)感光鼓子单元
如图4所示,感光鼓子单元28包括:配置为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留有一间距面对的一对侧框架104;以及沿宽度方向设置于两侧侧框架104之间的中央框架105(参见图2)。
每个侧框架104可以由平板形状的树脂材料形成。
图像载体29的感光鼓轴33插入通过各个侧框架104。
每个侧框架104上形成有一引导槽106。该引导槽106在相对于感光鼓子单元28安装卸除期间引导显影盒27。引导槽106沿近乎上下方向从侧框架104的后侧顶部边缘起形成至侧框架104的前侧底部边缘。引导槽106的底部边缘配置为当显影盒27安装于感光鼓子单元28中时显影剂载体轴51处于显影剂载体39接触图像载体29这种位置。引导槽106收纳附接于显影剂载体轴51其中一端的套环构件205。
每一侧框架104上形成有一轴套107。轴套107按在宽度方向上往外伸出侧框架104的圆柱形状。当显影盒27安装进感光鼓子单元28时,轴套107配置为该轴套107在宽度方向上面对显影盒27的窗口206。
左侧框架104上形成有第一插入孔109。当显影盒27安装进感光鼓子单元28时第一插入孔109面对显影盒27的耦连齿轮208。第一插入孔109形成为圆孔,在左侧框架104的厚度方向上穿过。
中央框架105由树脂材料形成。支撑辊110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中央框架105顶部边缘的两端。当显影盒27安装进感光鼓子单元28时,支撑辊110接触并支撑显影盒27。支撑辊110由在宽度方向上沿中央框架105的顶部边缘延伸的旋转轴(未图示)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
(2)前梁
前梁101由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前梁101配置于沿前后方向并列配置的4个感光鼓子单元28的前面。前梁101同样安装于成对的侧板103两者之间。
前梁101包括:设置于宽度方向中央的前手柄111;和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该前手柄111的支撑轴112。
前手柄111按近乎U形的形状形成。在前梁101宽度方向的中央处,前手柄111由支撑轴112支撑,以便前手柄101的自由端可绕支撑轴112旋转。前手柄111可定位于加载位置,在该加载位置上前手柄111的自由端沿前梁101竖立(参见图3)。前手柄111也可定位于工作位置,在该工作位置上前手柄111的自由端向前梁101的前侧倾斜(参见图4)。
支撑轴112由前梁101支持以便该支撑轴112在宽度方向上穿过前梁101。此外,支撑轴11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边均在宽度方向上往外伸出前梁101。此外,支撑轴11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边均通过穿透各侧板103来在宽度方向上往外伸出。
(3)后梁
后梁102由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后梁102配置于沿前后方向并列配置的4个感光鼓子单元28的背面。后梁102同样安装于成对侧板103两者之间。
如图3所示,从顶部观察,后梁102形成为后侧开放的近乎U形形状。后梁102宽度方向的中央处一体设置有后手柄113。从后方观察时,后手柄113具有近乎U形形状。后手柄113的自由端与后梁102连接。后手柄113的自由端从后侧底部倾斜至前侧顶部,以便后手柄113从后梁102起往上以对角方式伸出。
(4)侧板
成对侧板103的每一侧板103可以由比形成各感光鼓子单元28、前梁101、以及后梁102的树脂材料具有更高刚性的材料来形成。这种具有更高刚性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或玻璃纤维加强的树脂和/或更适宜的钢板。
从侧面观察时,成对侧板103的每一侧板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近乎窄矩形形状。成对侧板103的每一侧板形成为成对侧板103的每一侧板其前边缘与前梁101相对,而其后边缘与后梁102相对。成对侧板的每一侧板103分别与前梁101、4个感光鼓子单元28、以及后梁102固定。
有一突缘114沿前后方向形成于每一侧板103的顶部边缘。该突缘114在宽度方向上往外弯曲,以便每一侧板103的剖面呈现L形。突缘114在前后(如水平)方向上线性延伸。
从侧面观察时,每一侧板103的后侧边缘其延伸部103A形成为近乎L形形状,其中每一侧板103的顶部边缘延伸超出后梁102。前辊118A和后辊118B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延伸部103A。前辊118A和后辊118B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为前辊118A和后辊118B将间隔体119夹于其间。前辊118A配置于突缘114下方,后辊118B配置于突缘114后边缘的后方。
此外,从侧面观察时每一侧板103的后部边缘上形成有一按近乎U形形状切出的槽口120。当感光鼓单元26安装进主壳体2时,主壳体2内设置的对准轴(未图示)与槽口120相配合,以便感光鼓单元26相对于主壳体2对准。
4个轻传动孔115承接每个感光鼓子单元28的轴套107。4个轻传动孔115沿前后方向留有间距形成于每一侧板103的顶部边缘。上述轻传动孔115按圆形形成,以便在面对每个感光鼓子单元28的轴套107的位置处在厚度方向上穿透各个侧板103。各个感光鼓子单元28的轴套107装配到各个轻传动孔115中,以便各轴套107在宽度方向上外露。因而,各个感光鼓子单元28绕鼓轴33相对于侧板103的旋转运动受到限制。
每一侧板103的底部边缘形成有一轴孔116。各个鼓轴33其轴方向的边缘插入到轴孔116中。
左侧板103上形成有4个第二插入孔117。当显影盒27安装进感光鼓子单元28时,第二插入孔117其中每一个与显影盒27在宽度方向上的耦连齿轮208相面对。4个第二插入孔117其中每一个形成于侧板103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央处。4个第二插入孔117沿前后方向配置。4个第二插入孔117其中每一个按圆形形成。4个第二插入孔117其中每一个在厚度方向上穿过左侧板103。4个第二插入孔117所处的位置使得4个第二插入孔117其中每一个面对在宽度方向上与每一感光鼓子单元28相对应的每一第一插入孔109。
3.显影盒
图6和图7是显影盒27从左后侧观察的立体图。图8和图9是显影盒27从左前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0是显影盒27的俯视图。图11是显影盒27的右视图。图12是在图11中沿剖切线A-A的剖视图。此外,图13和图14是显影盒27的右侧剖视图。图13和图14中使得供应辊38和显影剂载体39简化。
(1)显影盒
显影盒27的显影框架36包括:一对侧壁201(在宽度方向上互相相对);一顶壁202(在两面侧壁201的顶部边缘之间);一前壁203(在两面侧壁201的前部边缘之间);以及一后壁204(在两面侧壁201的后部边缘之间)。两面侧壁201、前壁203、和后壁204的底部边缘形成有一使显影剂载体39外露的开口41。
每一侧壁201上形成有窗口206。该窗口206用于检测色粉容具43中所容纳的色粉量。上述窗口206配置为彼此跨色粉容具43相对。为了检测出色粉量,窗口206让光在宽度方向上通过。
如图6-图9所示,有一齿轮机构(由齿轮盖207所覆盖)设置于左侧壁201上。该齿轮机构包括:从齿轮盖207当中外露的耦连齿轮208;和齿轮盖207内与耦连齿轮208相啮合的齿轮组230(参见图12)。
圆柱形齿轮组209在齿轮盖207底部边缘的宽度方向上往外伸出。耦连齿轮208配置于齿轮组209内。耦连齿轮208从齿轮组209的末端外露。
主壳体2中设置有一耦连轴(未图示)。图像形成期间,耦连轴与耦连齿轮208相连接,从而耦连轴可以往前往后运动。耦连轴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耦连齿轮208。
齿轮组230包括:搅拌器驱动齿轮(固定于搅拌器37的转轴47上);供应辊驱动齿轮(固定于供应辊38的供应辊轴49上);以及显影剂载体驱动齿轮(固定于显影剂载体39的显影剂载体轴51上)。搅拌器驱动齿轮、供应辊驱动齿轮、以及显影剂载体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地与耦连齿轮208耦连。这样,作用于耦连齿轮208的驱动力通过齿轮组230传递给搅拌器37、供应辊38、以及显影剂载体39。
如图11所示,右侧壁201上有一帽子201设置于窗口206的上方,该帽子201将用于向色粉容具43当中添加色粉的色粉添加口关闭。
此外,轴承211设置于右侧壁201的底部边缘。轴承211以可旋转方式支持显影剂载体轴51的右边缘。如图12所示,当显影剂载体轴51的右边缘受到轴承211可旋转方式的支持时,显影剂载体轴51的左边缘以可旋转方式插入到左侧壁201中。因而显影剂载体轴51得到显影框架36可旋转的支持。
显影剂载体轴51的左边缘在宽度方向上往外伸出齿轮盖207。显影剂载体轴51的右边缘在宽度方向上往外伸出轴承211。套环构件205盖住显影剂载体轴51的每个凸出部。
此外,如图6-图9所示,释放凸出部212形成于后壁204的顶部边缘和两面侧壁201的顶部边缘的结合部位。释放凸出部212形成为近乎圆柱形形状,在宽度方向上往外伸出。
显影盒27的顶壁202上设置有一手柄214。当显影盒27相对于感光鼓子单元28安装或卸除时可握住手柄214。手柄214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薄板形状。手柄214以可转动方式在竖立位置、倾斜位置、和按压状态间设置。处于竖立位置时,手柄214近乎与顶壁202(参见图7和图9)相垂直竖立。处于倾斜位置时,手柄214自竖立位置向前倾斜,离顶壁202更近(参见图6、图8、和图13)。处于按压状态时,手柄214距离顶壁202比倾斜位置时更近(参见图14)。
具体来说,如图13和图14所示,顶壁202后边缘在宽度方向上的顶壁202两侧边缘一体形成有手柄支撑215。手柄支撑215往上伸出顶壁202。从侧面观察时,手柄支撑215可以形成为半圆形形状。手柄支撑215上形成有一在宽度方向上穿过手柄支撑215的通孔229。如图6和图7所示,手柄214后边缘在宽度方向上的公共边缘上形成有诸多槽口231。手柄支撑215可装配到槽口231中。各槽口231配置有一弹性变形部232(从顶部观察时近乎呈L形)。该弹性变形部232的固定边与各槽口231的左侧表面相连接。弹性变形部232的自由端在宽度方向上留有一间距与各槽口231的右侧相对。手柄支撑215安装在弹性变形部232的自由端和槽口231的右侧两者之间。有一对支撑轴233设置为其中之一从弹性变形部232的自由端伸出至槽口231的右侧。另一支撑轴233从槽口231的右侧伸出至弹性变形部232的自由端。因此,手柄214与手柄支撑215连接。手柄支撑215安装到各个槽口231中,使得成对支撑轴233两者之间的空间首先通过弹性变形部232的变形得到扩大。弹性变形部232的变形通过释放以使支撑轴233置入手柄支撑215的通孔229。
此外,如图9-图12中所示,顶壁202前边缘在宽度方向(即显影剂载体39的轴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均形成有一弹簧引导构件216,其所具有的间距与显影剂载体39的橡胶辊52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每个弹簧引导构件216在前后方向上留有一间隙与每个手柄支撑215相对。每个弹簧引导构件216在宽度方向上与橡胶辊52的各个边缘对置。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接触构件217和卷簧218设置于每一弹簧引导构件216内。接触构件217位于卷簧218的上方,以便接触构件217可以随卷簧218的按压力作上下运动。
接触构件217包括:主体219(从上方观察时具有一呈近乎圆形的凸出的弧顶);凸起部220(从主体219底部的中心往下伸出);以及圆柱形延伸部221(从主体219底部表面的外围延伸至弹簧引导构件216的内周)。该主体219、凸起部220、和圆柱形延伸部221可以一体铸成。圆柱形延伸部221上形成有多个闭锁片222,每个闭锁片222都装配进弹簧引导构件216上形成的槽223中。每个闭锁片222的末端将槽223的顶部边缘闭锁,以便接触构件217不会从弹簧引导构件216上脱出。
卷簧218以压紧方式设置于接触构件217和顶壁202之间。顶壁202上形成有一弹簧附接凸起224。该弹簧附接凸起224由弹簧引导构件216所包围。弹簧附接凸起224插入到卷簧218的底部边缘中。接触构件217的凸起部220也插入卷簧218的顶部边缘。当然,接触构件217的顶部可以是任意所需的形状以接触各种表面。此外,延伸部221和弹簧附接凸起224也可以是任意所需的形状,而不限于圆柱形。
如图9所示,手柄214与顶壁202相对的底部表面上形成有一凹入部225。该凹入部225与各个接触构件217相对,从而凹入部225可在手柄214处于倾斜位置和按压状态时承接相应的接触构件217。当手柄214处于倾斜位置时,各个接触构件217为各个凹入部225所承接,使得各个接触构件217的末端接触作为手柄214底部的各个凹入部225的底面。
如图10所示,从顶部观察时手柄214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形成有一近乎矩形的通孔226。通孔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前后方向的长度。这样,可以通过将手指伸入到通孔226中来轻松握住手柄214。
此外,手柄214前边缘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均形成有一按压凸出部227。从侧面观察时,按压凸出部227形成为近乎柱形。按压凸出部227在宽度方向上往外伸出手柄214。如图10所示,每个按压凸出部227所形成的长度使得每个按压凸出部227其边缘处于一平面S上,该平面S包括同侧伸出的释放凸出部212的边缘。换言之,每一按压凸出部227的末端处于与释放凸出部212的末端相同的平面内。此外,如图11所示,当显影盒27安装进感光鼓子单元28时,每一按压凸出部227的边缘处于低于释放凸出部212边缘的位置,而手柄214则处于倾斜位置。
如图8和图9所示,前壁203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个边缘均形成有一支撑凸出部228。从侧面观察时,支撑凸出部228形成为近乎梯形形状。该支撑凸出部228自前壁203向前伸出。
使用按压凸出部227以允许按压力将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按压凸出部处于显影剂载体(或显影剂载体支架)的相反侧、相反端、或相反边缘这种表述是用以扩展其定义的。具体来说,相反边缘(或相反端或相反侧)可以是跨显影盒27的宽度或长度或任意连通直线的情形。此外,某凸出部(其中包括按压凸出部227)“靠近”一边缘、一侧、一端这种表述是用以相对于另一元件(例如显影剂载体39或显影剂载体支架)的位置而言的。举例来说,“靠近显影剂载体39相反端的按压凸出部227”是指按压凸出部227更为靠近该端而非显影剂载体39。“靠近~”的某物其含义是指该物相对于另一元件更为靠近~。
(2)显影盒相对于感光鼓单元而言的安装和卸除
首先,用户可如图4中所示将手指伸进手柄214的通孔226中来握住手柄214。接着可将显影盒27从感光鼓单元26的顶部安装进相应的感光鼓子单元28。
具体来说,首先将显影盒27的套环构件205插入相应感光鼓子单元28的各个侧框架104的引导槽106。然后沿该引导槽106往下将显影盒27推至感光鼓子单元28。当显影剂载体39接触图像载体29时,显影盒27无法继续推进。接着,显影盒27的顶部边缘随显影盒27的重力绕辊轴51倾斜至前部中央框架105的方向。于是支撑凸出部228与支撑辊110相接触。因而显影盒27相对于感光鼓子单元28对准,显影盒27至感光鼓子单元28的安装完成。
显影盒27进行如上所述安装后,当手从可能处于竖立位置的手柄214上放开时,手柄214依靠该手柄自重绕支撑轴233从竖立位置转动至倾斜位置。
如图3所示,当每个显影盒27分别安装进各自的感光鼓子单元28时,前梁101的前手柄111、每个显影盒27的手柄214、以及后梁102的后手柄113沿前后方向基本上重叠配置。
在显影盒27安装进感光鼓子单元28的条件下,可将手柄214握住以便将手柄214从倾斜位置上拉到竖立位置。接着,可通过继续上拉将显影盒27从感光鼓单元26当中移出。
4.导轨和释放/按压机构
图15是主壳体2和感光鼓单元26从右前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图15所示的状态下,外板和主壳体2的前盖9移去,而且感光鼓单元26安装进主壳体2中。
主壳体2包括配置为在宽度方向上跨感光鼓单元26彼此相对的一对框架体301。每一框架体301的内部表面分别有一条左导轨302和一条右导轨302。每一上述导轨302在将感光鼓单元26安装进或移除出主壳体2时引导该感光鼓单元26。每一框架体301的内部表面上也设有一按压/释放机构303。该按压/释放机构303在显影盒27安装进感光鼓子单元28时,使显影盒27的显影剂载体39相对于图像载体29释放按压或按压。
图15中仅示出左侧的释放/按压机构303。
图16是感光鼓单元26、左右导轨302、以及释放/按压机构303从右前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此外,图17是左右导轨302和释放/按压机构303从右前侧顶部观察时的立体图。
(1)导轨
左导轨302和右导轨302配置为在宽度方向上跨感光鼓单元26彼此相对。每一导轨302包括:在框架体301前边缘面上彼此相对配置的导轨固定部304;在框架体301的前后(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导轨体305;以及将导轨固定部304和导轨体305连接在一起的接头306。
导轨固定部304用螺钉307固定于框架体301的前边缘面上。
通过使导轨体305底部边缘在宽度方向上往内弯曲,将导轨体305形成为具有近乎L形的剖面。当感光鼓单元26安装进主壳体2中时,感光鼓单元26的每一侧板103的突缘114处于宽度方向上的弯曲延伸部。
接头306形成为连接导轨固定部304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边缘和导轨体305的前边缘。辊支撑轴308由接头306支撑。导轨辊309由辊支撑轴308以可旋转方式支撑于接头306在宽度方向上的内部表面上。导轨辊309圆周的上边缘位于导轨体305的底部边缘(即水平延伸部)之上。
(2)感光鼓单元至主壳体的安装
为将感光鼓单元26安装至主壳体2,用户可先用双手握住感光鼓单元26的前手柄111和后手柄113(参见图3),并将感光鼓单元26提起。然后,如图1中所示用户可打开前盖9使开口8显露,可以将感光鼓单元26从开口8当中插入至感光鼓收纳空间7。
此时,用户可以使每一辊构件118在导轨体305上滚动。此外,用户可放开后手柄113上的手,分别将感光鼓单元26的每一突缘部114置放于左、右导轨辊309上。在此条件下,用户可以将感光鼓单元26推至后方,从而使每一辊构件118在导轨体305上滚动,突缘114在每一导轨辊309上滑动。所以,感光鼓单元26沿导轨辊309顺畅运动。此外,每一显影盒27的释放凸出部212和按压凸出部227在后面说明的保持固定部322的凸轮容纳部323上滑动。
当每一辊构件118滑落至每一导轨辊309的后方时,突缘114也滑落至每一导轨辊309的后方。每一突缘114加载于导轨体305水平延伸的部分,每一显影盒的按压凸出部227和释放凸出部212分别由按压凸出部承接部325和释放凸出部承接部326所承接。因而,感光鼓单元26至主壳体2的安装完成。
此后,用户可放开前手柄111上的手,可以关闭前盖9,可以通过关闭前盖9来封闭开口8。当前盖9关闭时,前手柄111绕支撑轴112从图4所示的竖立位置转动至图3所示的装载位置。
(3)释放/按压机构
如图17所示,释放/按压机构303包括平移凸轮310、中间构件311(对每一平移凸轮310设置)、凸轮保持件312(保持每一平移凸轮310使每一平移凸轮310可在前后方向上线性运动)、以及同步运动机构313(按同步方式使一对平移凸轮310线性运动)。
图18是平移凸轮310、中间构件311、以及同步运动机构313从右前侧顶部观察时的立体图。换言之,图18是释放/按压机构303省略去凸轮保持件312、从右前侧顶部观察的立体图。图19A-图19E是说明平移凸轮310和中间构件311运动的立体图。此外,图20是平移凸轮310和中间构件311处于图19A状态下的右视图。图21是平移凸轮310和中间构件311处于图19C状态下的右视图。图22是平移凸轮310和中间构件311处于图19E状态下的右视图。
平移凸轮310包括一呈薄板形状的凸轮盘314,以及设置于凸轮盘314在宽度方向上的内部表面上的4个动作构件315。凸轮盘314在前后方向上沿图15中所示的框架体301的内部表面延伸。
凸轮盘314上在前后方向上按彼此间距固定的方式形成有4个矩形孔316。每一个呈矩形以便该矩形孔316在前后方向上的形状较长。
4个动作构件315其中每一个分别配置于4个矩形孔316其中每一个的前方。每一动作构件315包括按压动作部317、释放动作部318、以及接头319。从侧面观察时,按压动作部317形成为呈曲柄形状,并沿凸轮盘314的顶部边缘延伸。按压动作部317配置为往下按压显影盒27的按压凸出部227。释放动作部318沿凸轮盘314的底部边缘延伸,并使后面说明的中间构件311旋转。接头319将按压动作部317的后边缘与释放动作部318的前边缘一体连接。
如图20-图22所示,释放动作部318的后边缘形成有向上伸出的凸出部320。
此外,最前面的动作构件315其具有的形状与其它3个动作构件(下文中称为3个后动作构件)不同。换言之,最前面的动作构件315的按压动作部317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的长度与3个后动作构件315的按压动作部317相比较长。另外,最前面的动作构件315的释放动作部318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的长度与3个后动作构件315的释放动作部318相比较短。如下面具体说明的那样,这种形状和大小方面的差异允许:(1)将全部4个显影盒27的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2)只将黑色显影盒27K的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以及(3)将4个显影盒27的显影剂载体39从图像载体29上释放按压。
4个中间构件311其中每一个分别配置于4个动作构件315其中每一个的后面。4个中间构件311其中每一个也在宽度方向上与4个矩形孔316其中每一个相对。如图20-图22所示,从侧面观察时,每一个中间构件311形成为近乎L形形状。每一个中间构件311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为包括一厚度的、呈块状形状。中间构件支撑轴321在宽度方向上穿透每个中间构件311的某一边缘,这样中间构件311由中间构件支撑轴321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每一中间构件311不接触释放动作部318的条件下(参见图20),每一中间构件311的底部边缘在前后方向上留有一间距与释放动作部318的凸出部320相对。
如图18所示,中间构件支撑轴321在前后方向上彼此以固定的间距配置。在4个显影盒27安装进感光鼓单元26的情况下,此间距与各个释放凸出部212之间的间距基本上相等。每个中间构件311由每一中间构件支撑轴321支撑。每个中间构件311插入相应的矩形孔316。每个中间构件311在凸轮盘314的宽度方向上往外延伸。每个中间构件311在宽度方向上的内部边缘由凸轮保持件312支持,从而每个中间构件311不旋转。
如图17所示,凸轮保持件312包括:一沿框架体301内部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薄板状的保持固定部322;以及一自保持固定部322的底部边缘起延伸的凸轮容纳部323。
保持固定部322由螺钉324固定于框架体301的内部表面上。
凸轮容纳部323形成为具有呈方U形剖面。凸轮容纳部323对于保持固定部的整个长度而言在宽度方向上往内自保持固定部322起延伸,再向下弯曲,然后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弯曲。通过不断在宽度方向上从凸轮容纳部323的顶部切出内部表面,从而在凸轮容纳部323上交替形成有4个按压凸出部承接部325和4个释放凸出部承接部326。4个按压凸出部承接部325其中每一个可承接显影盒27的按压凸出部227。4个释放凸出部承接部326其中每一个可承接显影盒27的释放凸出部212。换言之,当每一显影盒27安装进感光鼓单元26时,凸轮容纳部323中定位的4个按压凸出部承接部325的间距与各个按压凸出部227之间的间距相同。此外,当每个显影盒27安装进感光鼓单元26时,4个释放凸出部承接部326在受到按压状态下所处的位置具有与各个释放凸出部212之间的间距相同的间距。每个释放凸出部承接部326配置于每个按压凸出部承接部325的后方。
当每个释放凸出部212由每个释放凸出部承接部326承接时,每个释放凸出部212向下与每个中间构件311相对。
同步运动机构313所具有的结构将左平移凸轮310的线性运动传递给右平移凸轮310。
换言之,如图18所示,同步运动机构313包括:在左平移凸轮310的后边缘顶部表面上形成的左齿条327;与左齿条327相啮合的左侧小齿轮328;在右平移凸轮310的后边缘顶部表面上形成的右齿条329;与右齿条329相啮合的右侧小齿轮330;以及其中附接有左侧小齿轮328和右侧小齿轮330以便左侧小齿轮328和右侧小齿轮330无法旋转的连接轴331。
此外,凸轮盘314的左平移凸轮310的外部侧面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一输入齿条332。输入齿条332配置为从电动机接受驱动力。
(4)释放/按压动作
下面参照图19-图22说明释放/按压机构303的动作。
如图19A和图20所示,当平移凸轮310运动至最前方位置时,动作构件315的释放动作部318和中间构件311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留有一间距相对,彼此并不接触。最前面的动作构件315的释放动作部318和中间构件311两者间,具有的间距大于3个后动作构件315的释放动作部318和中间构件311两者间的间距。
在此状态下,每个显影盒27定位为显影剂载体39和图像载体29相接触。
每一动作构件315的按压动作部317接触每一显影盒27的按压凸出部227,并向下按压每一按压凸出部227。如图14所示,当向下按压每一显影盒27的每一按压凸出部227时,手柄214通过绕支撑轴233旋转来使手柄214按压于接触构件217。因为接触构件217由手柄214的凹入部225向下按压,因而卷簧218受到压缩。卷簧218因压缩而产生的压力加到显影框架36的顶壁202上,以便显影框架36受到向下按压。因此,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卷簧218压缩所产生的压力达到1N或以上但为20N或以下。
在此条件下,当将电动机的驱动力加到输入齿条332上时,左平移凸轮310往后运动,左侧小齿轮328接着随左平移凸轮310的运动而旋转。左侧小齿轮328的旋转经过连接轴331传递给右侧小齿轮330,以便右侧小齿轮330按与左侧小齿轮328相同的方向旋转。右平移凸轮310随右侧小齿轮330的旋转而向后运动。
当平移凸轮310向后运动时,3个后动作构件315的按压动作部317和按压凸出部227两者间的啮合脱开,于是按压凸出部227所加的压力也受到释放。此外,如图19B所示,3个后动作构件315的释放动作部318接触释放动作部318后侧配置的中间构件311的底部边缘,于是释放动作部318将中间构件311的底部边缘按压至中间构件311的后侧。因此,每一中间构件311绕中间构件支撑轴321旋转,以便提起中间构件311。每一中间构件311旋转的中间状态下,每一中间构件311接触释放凸出部212的底部。作为响应,由每一中间构件311对释放凸出部212施加一向上的作用力。这样,黄色显影盒27Y、品红色显影盒27M、以及青色显影盒27C分别提起,同时每个显影剂载体39仍接触每个图像载体29。
如图19C和图21所示,当平移凸轮构件310继续向后运动时,中间构件311上插入有中间构件支撑轴321的边缘其接触3个后动作构件315的释放动作部318的顶部。接着,黄色显影盒27Y、品红色显影盒27M、以及青色显影盒27C继续提起定位。因此,黄色显影盒27Y、品红色显影盒27M、以及青色显影盒27C的每一显影剂载体39与图像载体29分离。
此时,黑色显影盒27K的按压凸出部227仍受到动作构件315的按压动作部317的按压。因此,只有黑色显影盒27K的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
当平移凸轮310继续向后运动时,最前面的动作构件315的按压动作部317和黑色显影盒27K的按压凸出部227两者间的啮合也脱开。接着,按压动作部317对按压凸出部227的按压也受到释放。此外,如图19D所示,最前面的动作构件315的释放动作部318接触中间构件311的底部边缘。作为响应,释放动作部318将中间构件311的底部边缘按压至后方。因此,每一中间构件311绕中间构件支撑轴321旋转和提起。中间构件311旋转的中间状态下,中间构件311接触位于其上方的黑色显影盒27K的释放凸出部212。当随中间构件311的提起而对释放凸出部212施加一向上作用力时,黑色显影盒27K提起,同时黑色显影盒27K的显影剂载体39仍接触图像载体29。
如图19E和图22所示,当平移凸轮310继续向后运动时,中间构件311上插入有中间构件支撑轴321的边缘其接触最前面的动作构件315的释放动作部318的顶部。接着,黑色显影盒27K继续提起,并在黑色显影盒27K的显影剂载体39与图像载体29分离的位置处移动。因而,显影盒27的整个显影剂载体39与图像载体29脱离。
按照上述机构,当彩色激光打印机1打印黑白图像时,只有黑色显影盒27K的显影剂载体39可以接触相应的图像载体29,同时其他3种颜色的各显影剂载体39则保持与相应的图像载体29分离。
可以通过使平移凸轮构件310向前运动,可使图19E所示的状态恢复到图19A至图19D所示的每一状态。通过使平移凸轮构件310向前运动,每个释放动作部318的凸出部320与中间构件311啮合,因而,中间构件311在要与释放凸出部212脱开的方向上向下旋转。
5.动作和效果
如上所述,显影盒27包括一按压显影框架36从而将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和手柄214(手柄214通过接触构件217将按压力传递给卷簧218)。因此,每次更换显影盒27时,新的卷簧218和新的手柄214随新的显影盒27设置于彩色激光打印机1。因此,卷簧218可提供合适的压力。这样,可持续得到显影剂载体39对图像载体29的适宜按压状态。由于卷簧218设置于显影盒27上,即便是色粉规格和显影剂载体39发生变化,卷簧218仍可提供优化的压力。
卷簧218设置于显影盒27的显影框架36上。这种配置允许弹簧引导构件216和显影框架36的集成。因而无需在手柄214上设置弹簧引导构件216和显影框架36,由此允许简化手柄214的结构。
按压凸出部227(按压力作用处)往外伸出手柄214的两侧侧壁201和释放/按压机构303。凹入部225相对于侧壁201向内设置。这允许可靠承接来自释放/按压机构303的按压力并将该压力稳定传递给卷簧218。
旋转手柄214允许该手柄214相对于接触构件217接触或分离。当手柄214与接触构件217接触时,可使手柄214在按压方向上继续旋转。因而,卷簧218因释放/按压机构303的按压力而受到压缩。这允许将手柄214的按压力可靠传递给卷簧218。
手柄214的设置使得用户可抓握手柄214来轻易携带显影盒27。手柄214还起到按压构件的作用将按压力经接触构件217传递给卷簧218。作为“手柄”使用时,手柄214可以旋转至竖立位置。而作为“按压构件”使用时,手柄214也可以旋转至按压状态。因此,相比于“手柄”和“按压构件”独立设置的结构,零部件数有所减少。因此,在显影盒27具有优势的可操作性的同时,零部件数也可减少。
两个卷簧218可在宽度方向(显影剂载体的轴方向)上受到分隔。两个卷簧218的间隔可有助于防止和/或减小显影剂载体39与图像载体29的不均匀接触。换言之,不会出现显影剂载体39对图像载体29的按压在轴方向上其中一边相对较强而另一边较弱的情况。因此,可以将显影剂载体39在轴方向上以均匀压力按压于图像载体29。因此,色粉能够以有利的方式从显影剂载体39供应至图像载体29。
两个卷簧218定位后的间距可以与橡胶辊52在显影剂载体39轴方向上的长度近乎相同。每个卷簧218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与橡胶辊52每一边缘相对,从而橡胶辊52在轴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均能够可靠按压于图像载体29。这种配置可靠抑制和/或防止橡胶辊52与图像载体29的不均匀接触。因此,色粉能够以有利的方式从显影剂载体39供应至图像载体29。
手柄214上的两个卷簧218可作为单个零部件提供。因此,相比于每一卷簧218按独立零部件提供的结构,零部件数量可以有所减少。
弹簧引导构件216引导卷簧218的弹性形变。因此,当来自手柄214的按压力加到卷簧218上时,卷簧218可弹性形变,同时稳定保持卷簧218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因此,显影剂载体39能够可靠按压于图像载体29。
当由手柄214施加按压力时,卷簧218产生一大小在1N和20N两者间的压力。只要卷簧218的压力等于或大于1N,就不会因压力的欠缺而出现显影剂载体39与图像载体29的不均匀接触。只要卷簧218的压力等于或小于20N,压力不会太大,就不会因压力过大而出现色粉粘着于图像载体29上不希望的区域。
可以通过改变卷簧218的强度来独立设定每个显影盒27的适宜压力。因此,可以将其颜色与每个显影盒27相对应的色粉以有利的方式分别供应至各自的图像载体29。
显影剂载体39设置于显影盒27的底部边缘。将显影剂载体39向下按压于图像载体29。因此,显影盒27的重量具有将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的效果。可以理解,当色粉容具43中所容纳的色粉量发生变化或显影框架36的设计改变时,显影盒27的重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样,显影剂载体39对图像载体29的按压状态也发生变化。按照本示范性实施例,由于显影盒27内设置有卷簧218,因而即便是显影盒27的重量发生变化,显影剂载体39仍可利用卷簧218施加所需的按压力来按压于图像载体29。
手柄214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竖立位置和倾斜位置两者间。因此,感光鼓单元26安装至主壳体2期间,即便是手柄214的移动轨迹上有障碍物(例如主壳体2的部件)存在,手柄214也因与障碍物相碰而从竖立位置旋转至倾斜位置,由此确保感光鼓单元26顺利安装于主壳体2内。
彩色激光打印机1包含的显影盒27允许固定不变或相对固定不变地运用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的有利压力条件,允许色粉可靠地从显影剂载体39供应至图像载体29。因而,图像载体29上的静电潜像能够以较理想的方式显影为可视图像,由此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感光鼓单元26可以安装进或移除出主壳体2。因而,感光鼓单元26允许诸如从夹纸故障当中恢复或零部件更换这类维护程序的简化。此外,可以单独更换显影盒27,由此降低维护费用。
6.显影盒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图23所示为显影盒27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3中,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部件等效的部件具有相同参考标号。下面各节中省略具有相同参考标号的各部件的具体说明。
本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盒27不包括手柄214。取而代之的是分别有一板簧401设置于显影框架36顶壁20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板簧401其中一个边缘402由螺钉403固定于顶壁202的顶部表面上。板簧401的此边缘402往上弯曲,然后在宽度方向上往外弯曲,并在宽度方向上往外延伸至侧壁201。板簧401的另一边缘404在宽度方向上往外伸出显影框架36的侧壁201。该另一边缘404形成一凸出部,此处施加有来自释放/按压机构303的按压动作部317的按压力。
按照本示范性实施例,当按压动作部317向下与另一边缘404接触从而向下按压该另一边缘404时,板簧401会产生弹性形变,从而板簧401因弹性形变产生的压力会作用于显影框架36的顶壁202。当显影框架36受到向下按压时,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因此,图23中所示的使用板簧401的显影盒27可证实具有与图6中所示的使用卷簧218的显影盒27相同的效果。
7.显影盒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图24和图25所示为显影盒27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4和图25中,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部件等效的部件具有相同参考标号。下面各节中省略具有相同参考标号的各部件的具体说明。
本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盒27不包括弹簧引导构件216、接触构件217、以及卷簧218。取而代之的是,就显影框架36在显影剂载体39的轴方向上基本上为整个宽度的范围而言,有一由诸如海绵或橡胶这类弹性材料制成的、呈方柱形状的弹性构件411设置于显影框架36顶壁202的前边缘。弹性材料本身具有弹力,可以称为弹力材料。
按照本示范性实施例,当按压动作部317向下与按压凸出部227接触从而向下按压每一按压凸出部227时,手柄214从倾斜位置旋转至按压位置。弹性构件411受到手柄214的按压,从而弹性构件受到压缩。弹性构件411因压缩而产生的压力作用于显影框架36的顶壁202,接着向下按压显影框架36以便将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因此,图24和图25中所示的使用弹性构件411的显影盒27可证实具有与图6中所示的显影盒27相同的效果。
此外,可以沿顶壁202在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宽度施加来自弹性构件411的压力。所以,可以在显影剂载体39的轴方向上将显影剂载体39均匀按压于图像载体29。因此,色粉能够以适宜的方式从显影剂载体39供应至图像载体29。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分段沿顶壁202的长度方向设置弹性构件411。尽管该弹性构件不是单个、连续的物件,但仍可提供相同的按压力。
应理解,弹性构件411其形状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方柱形状的任何形状。其形状可以是矩形、卵形、雪茄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显影盒27可以包括设置于手柄214底侧的弹性构件411。此方面中,手柄214具有弹性构件411。该弹性构件并非设置于显影框架36的顶壁202上。同样,该弹性构件411如上所述可以是连续的或是分段的。
本发明还有一方面,手柄214和显影框架36的顶壁202均可以设有弹性构件411。手柄214和顶壁202两者上面的弹性构件411组合可以有助于确保将按压力很容易地作用于显影框架36。
8.显影盒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图26和图27所示为显影盒27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8是图27中所示的显影盒27其左侧顶部边缘的立体图。图26、图27、和图28中,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部件等效的部件具有相同参考标号。下面各节中省略具有相同参考标号的各部件的具体说明。
本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盒27不包括手柄214。取而代之的是有一对按压凸出部421,每一个在顶壁202的前边缘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处在宽度方向上往外伸出。每个按压凸出部421与显影框架36一体形成。每个按压凸出部421的末端附接有一用诸如海绵或橡胶这类弹性材料制成的管状弹性环422。
按照本示范性实施例,弹性环422由按压凸出部承接部325承接(参见图16)。当按压动作部317向下接触弹性环422,并在向下方向上按压弹性环422时,弹性环422发生弹性形变。于是,弹性环422因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压力便作用于按压凸出部421。所以,显影框架36受到向下按压,从而将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因此,使用弹性环422的显影盒27可证实具有与图6中所示的显影盒27相同的效果。
9.显影盒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
图29和图30所示为显影盒27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从左前方观察的立体图。此外,图31是显影盒27从前方观察的正视图,图32是在图31中沿剖切线B-B切开的剖视图。图29-图32中,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部件等效的部件具有相同参考标号。下面各节中省略具有相同参考标号的各部件的具体说明。
如图9中所示,显影盒27具有两个弹簧引导构件216设置于显影框架36的顶壁202上。分别能够承接相应的接触构件217的两个凹入部225,均形成于手柄214底面上与接触构件217相对应的位置。
相反,如图30中所示,显影盒27在手柄214底面上具有每一凹入部225内所形成的两个圆柱形弹簧引导构件216。弹簧引导构件216可以承接接触构件217。接触构件217在底部形成有一末端501。如图29-图31所示,显影框架36的顶壁202上形成有一可以承接相应接触构件217的末端401的承接槽502。
具体来说,每一弹簧引导构件216与手柄214一体形成。每一弹簧引导构件216的末端往外伸出凹入部225。有多条凹槽223在引导构件216的轴方向上自手柄214起延伸,从而该多条凹槽223包围每一弹簧引导构件216。
如图32所示,每一闭锁销222将弹簧引导构件216的凹槽223闭锁,以便接触构件217的主体219从引导构件216起伸出。从侧面观察时主体219的末端501呈近乎半圆形,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筋形。当然,末端501可根据需要具有任意形状以接触不同的表面。
卷簧218以压紧状态设置于手柄214的底面和接触构件217两者之间。卷簧218按压接触构件217的方向使得卷簧218相对于弹簧引导构件216脱开。
当手柄214处于倾斜位置时,每一接触构件217的末端501由每一承接槽502承接,以便每一末端501与显影框架36顶壁202上设置的各个承接槽402相接触。当手柄214从倾斜位置旋转至按压状态时,将每一接触构件217按压至手柄214,每一卷簧218受到压缩。每一卷簧218因压紧而产生的压力从接触构件217经承接槽502作用于显影框架36的顶壁202。因此,显影框架36受到向下的按压,于是将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图像载体29。
如上所述,弹簧引导构件216、接触构件217、以及卷簧218可设置于手柄214上。用该结构可以使显影框架36上要设置上述构件的需求最小或消除,由此允许简化显影框架36。
尽管文中已经具体针对结构性特征和/或方法性动作说明了发明主题,但应理解,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发明主题不一定限于上文所述的特征和动作。上述具体特征以及动作是作为权利要求实施例公开的。由对本公开的回顾可知,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会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和实质内涵之内作出种种其他实施例、修改、以及变形等。
Claims (23)
1.一种显影盒(27)包括:
容纳显影剂的壳体(36);
向图像载体(29)供应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载体(39),所述显影剂载体(39)支持于所述壳体(36)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27)还包括:
按压构件(214,401,421);
由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按压的弹性构件(218),所述弹性构件(218)对所述壳体(36)施加按压力,将所述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所述图像载体(2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6)包括支持所述显影剂载体(39)的显影剂载体支架(211),所述显影剂载体支架(211)处于靠近所述壳体(36)其中一端的位置,所述弹性构件(218)在靠近所述壳体(36)的相反端的位置对所述壳体(36)提供所述按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18)为卷簧(218)。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18)为弹力材料(4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材料(411)的长度接近为所述显影剂载体(39)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18)为板簧。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为手柄(21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14)附接到所述壳体(36)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18)附接到所述壳体(36)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18)安装于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上。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簧(218)附接到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上,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附接到所述壳体(36)上。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绕与所述显影剂载体(39)的轴相平行的轴旋转。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18)为附接到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上的弹性环。
14.如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改进之处还包括:
沿所述显影剂载体(39)的轴向方向向外伸出所述壳体(36)的凸出部(227);以及
位于所述壳体(36)和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其中之一和所述弹性构件(218)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传递元件。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18)包括在与所述显影剂载体(39)的轴相平行方向上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弹性构件(218)。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18)相互分开大致等于所述显影剂载体(39)的长度的距离。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为单一部件。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引导所述弹性构件(218)变形的引导构件。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与所述显影剂载体(39)的轴相平行方向上向外伸出所述壳体(36)的凸出部(227,404,421),其中所述显影剂载体(39)被施加了外部按压力,
其中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对所述凸出部提供所述外部按压力,所述外部按压力将所述显影剂载体(39)按压于所述图像载体。
20.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27)配置为所述显影剂载体(39)处于低于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的位置。
21.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18)产生的压力在1N~20N的范围内,并且包括1N和20N。
2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29),
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影盒(27),所述显影可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和
按压力施加构件,在显影盒(27)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状态下,所述按压力施加构件对所述显影盒(27)的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施加按压力。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体(2);以及
可安装于所述主体(2)内并包括多个所述图像载体(29)的图像载体单元(26),
其中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设置为所述按压构件在竖立位置和倾斜位置两者间转动,其中当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处于所述倾斜位置时,所述弹性构件(218)提供所述按压力,而当所述按压构件(214,401,421)处于所述竖立位置时,所述弹性构件(218)不提供所述按压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76113 | 2005-12-27 | ||
JP2005376113 | 2005-12-27 | ||
JP2005376113 | 2005-12-27 | ||
JP2006-139484 | 2006-05-18 | ||
JP2006139484 | 2006-05-18 | ||
JP2006139484A JP4332807B2 (ja) | 2005-12-27 | 2006-05-18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91622A true CN1991622A (zh) | 2007-07-04 |
CN1991622B CN1991622B (zh) | 2010-05-19 |
Family
ID=38213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725371A Active CN1991622B (zh) | 2005-12-27 | 2006-12-27 |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3) | JP4475353B2 (zh) |
CN (1) | CN1991622B (zh) |
ES (1) | ES2358979T3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07604A (zh) * | 2009-11-21 | 2012-10-03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影盒、与显影盒匹配使用的图像载体盒及包含显影盒与图像载体盒的处理盒 |
CN102749822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5607451A (zh) * | 2015-12-29 | 2016-05-25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处理盒 |
CN112947019A (zh) * | 2018-03-30 | 2021-06-1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盒 |
CN113614650A (zh) * | 2019-03-26 | 2021-11-0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鼓盒和显影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30038B2 (ja) * | 2010-03-10 | 2014-11-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ユニット着脱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5772063B2 (ja) | 2011-02-28 | 2015-09-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21632B2 (ja) * | 2011-03-31 | 2013-10-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感光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96332B2 (ja) | 2011-04-22 | 2015-10-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94795B2 (ja) | 2012-02-22 | 2017-03-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083175B2 (ja) * | 2012-09-27 | 2017-02-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35606B2 (ja) * | 2014-04-18 | 2018-05-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BR122018074174B1 (pt) | 2014-11-28 | 2023-12-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rtucho montável a um conjunto principal de aparelho de um aparelho formador de imag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00979A (en) * | 1990-10-17 | 1994-04-0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Clamshell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H07295461A (ja) * | 1994-04-26 | 1995-11-10 | Nec Corp | 電子写真システム用epカートリッジ |
DE19734678B4 (de) * | 1996-08-23 | 2017-03-0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Hydrodynamischer Drehmomentwandler |
JP3648173B2 (ja) * | 2001-05-16 | 2005-05-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073748B2 (ja) * | 2002-09-27 | 2008-04-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797352B2 (ja) * | 2003-08-25 | 2006-07-19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22243B2 (ja) * | 2003-12-19 | 2011-02-0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6
- 2006-12-21 ES ES06026634T patent/ES2358979T3/es active Active
- 2006-12-27 CN CN2006101725371A patent/CN1991622B/zh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5-01 JP JP2009111974A patent/JP4475353B2/ja active Active
- 2009-11-06 JP JP2009255250A patent/JP4582253B2/ja active Active
- 2009-11-06 JP JP2009255251A patent/JP4475361B2/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07604A (zh) * | 2009-11-21 | 2012-10-03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影盒、与显影盒匹配使用的图像载体盒及包含显影盒与图像载体盒的处理盒 |
CN102749822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US9122240B2 (en) | 2011-04-22 | 2015-09-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echanism for allowing photosensitive drum and developing roller to contact during insertion of cartridge-mounted drawer |
US9354598B2 (en) | 2011-04-22 | 2016-05-3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artridge |
CN105607451A (zh) * | 2015-12-29 | 2016-05-25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处理盒 |
CN105607451B (zh) * | 2015-12-29 | 2022-11-08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处理盒 |
CN112947019A (zh) * | 2018-03-30 | 2021-06-1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盒 |
US12032329B2 (en) | 2018-03-30 | 2024-07-0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cartridge including shaft and cam having cam surface |
CN113614650A (zh) * | 2019-03-26 | 2021-11-0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鼓盒和显影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0026541A (ja) | 2010-02-04 |
JP2010026540A (ja) | 2010-02-04 |
JP4475361B2 (ja) | 2010-06-09 |
JP4475353B2 (ja) | 2010-06-09 |
JP4582253B2 (ja) | 2010-11-17 |
ES2358979T3 (es) | 2011-05-17 |
JP2009169441A (ja) | 2009-07-30 |
CN1991622B (zh) | 2010-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91622A (zh) |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0351717C (zh)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
CN2919308Y (zh) | 感光构件盒、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 |
CN1499311A (zh) | 离接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63662A (zh) | 成像设备 | |
CN2731503Y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57618C (zh) | 安装片件的方法 | |
CN1940756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显影盒 | |
CN1186697C (zh) |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
CN1525258A (zh) |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 |
CN1828450A (zh) | 成像装置及其使用的显影盒 | |
CN1940744A (zh) | 具有将显影辊从感光鼓分离的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991610A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2779451Y (zh) | 影像形成设备 | |
CN1892485A (zh) | 显影盒 | |
CN1975601A (zh) | 成像装置和显影剂盒 | |
CN1831671A (zh)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467581A (zh) | 显影剂残余量检测机构及印刷装置 | |
CN1090935A (zh) | 把圆柱构件与啮合构件连接的方法,圆柱构件,制版机芯及成象设备 | |
CN101038466A (zh) | 调色剂容器和使用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供应装置 | |
CN1811613A (zh) | 显影剂盒及其循环使用的方法 | |
CN2700924Y (zh) | 显影剂充电单元、显影设备、成像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 |
CN2814463Y (zh) |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 |
CN2862122Y (zh) | 成像装置 | |
CN1854935A (zh) |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