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62122Y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62122Y
CN2862122Y CNU2005201113022U CN200520111302U CN2862122Y CN 2862122 Y CN2862122 Y CN 2862122Y CN U2005201113022 U CNU2005201113022 U CN U2005201113022U CN 200520111302 U CN200520111302 U CN 200520111302U CN 2862122 Y CN2862122 Y CN 286212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device
scanner
belt
photosensitive drums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1113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丸靖
五十岚宏
冈部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6212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6212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38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 G03G2215/0141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外壳;环带;多个处理单元;以及多个扫描单元。每一个扫描单元与每一个处理单元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每一个处理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沿倾斜方向插入外壳和从外壳移走。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图像形成在记录媒体上的成像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配备多个扫描单元和处理单元,同时还配备传送显影剂图像或记录媒体的用于成像的环带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配备:传送显影剂图像或记录媒体的环带;配备对应多种颜色的多个感光鼓,使每个感光鼓面对该带的多个处理单元;多个扫描单元,每个扫描单元用于曝光和扫描相应感光鼓的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由相应的处理单元通过使用相应颜色的显影剂显影;以及用于将形成在每个感光鼓表面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由环带传送的记录媒体上或者转印到环带自身上的转印单元。
美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No.US2003/0147678A1已经提出了一种类型的成像装置,其中环带为中间转印带供支持显影剂。这种类型的成像装置以如下方式执行成像过程。
当扫描单元根据图像数据曝光和扫描一种颜色的相应感光鼓以形成静电潜像时,相应的处理单元通过使用该颜色的显影剂显影静电潜像。显影剂图像通过转印辊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一旦所有颜色的显影剂图像都被叠加到其上面,这些显影剂图像就被转印到记录媒体上。
日本专利公开号7-234622已经提出了另一种类型的成像装置,其中环带是传送记录媒体的传送带。在这种类型的成像装置中,显影剂图像被直接叠加到记录媒体上,而记录媒体由传送带传送,以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叠加的图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可以容易地做得结构紧凑,并且对于其中的处理单元具有优良的可维护性。
为了得到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一个外壳;一个环带;多个处理单元;多个扫描单元;以及一个转印部分。环带被安装在外壳内并传送显影剂图像和记录媒体中的任一种。多个处理单元被安装在外壳内,与多种颜色一一对应,多个处理单元分别包括多个感光鼓,每个感光鼓都面对环带。多个扫描单元被安装在外壳内,并且为每个感光鼓都设置一个扫描单元,每个扫描单元用光扫描相应感光鼓的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每个处理单元用相应颜色的显影剂显影静电潜像。转印部分被安装在外壳内并将形成在每个感光鼓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环带或者由环带传送的记录媒体的任何一种的上面。扫描单元和处理单元交替地设置在水平方向上。每个扫描单元和每个处理单元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每个处理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以倾斜的方向插入到外壳内或者从外壳内移走。
由于这样的结构,成像装置可以被做得结构紧凑,并且处理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易地安装到成像装置或者从成像装置分离。
根据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子单元,其可以可分离地安装到成像装置内,该带子单元包括:带子单元框架;多个辊,以及环带。带子单元框架可以沿为包括多个感光鼓的成像装置限定的直线插入/移去路径移动,并且能被安装在成像装置中插入/移去路径上限定的安装位置上,带子单元框架可以沿插入路径以插入方向朝成像装置中的安装位置移动,带子单元框架可以沿插入/移去路径以移去方向从安装位置移除。多个辊由带子单元支撑。环带由这些辊支撑,环带能够围绕多个辊作环绕运动以传送图像和记录媒体中的任何一个,当带子单元框架位于成像装置中的安装位置时,环带的表面接触感光鼓。环带在环带和每个感光鼓的接触位置的移动方向和退出方向形成一个角度,当带子单元从安装位置在退出方向上开始移动时,该角度使环带表面和每个感光鼓之间的接触解除。
通过这样的结构,带子单元可以容易地安装到成像装置并从成像装置分离。
                                  附图说明
结合下面的附图阅读下述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的目标,特征和优点将更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侧剖面图;
图2说明如何更换图1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中的处理盒;
图3是显示图1的出纸盘的修改的整体结构的侧剖面图;
图4说明成像部分的状态,处理盒从该成像部分移走以通过使用螺丝起子调整扫描单元的取向;
图5是安装在扫描器支撑架上的扫描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从扫描器支撑架一侧看到的扫描单元内部的平面图;
图7(A)是显示固定到图5中的扫描器支撑架上的扫描单元的外部的平面图;
图7(B)是取自图7(A)中的线VIIB-VIIB的固定到扫描器支撑架上的扫描单元的侧剖面图;
图8是说明扫描单元的突起怎样设置在扫描器支撑架的凹陷上的放大的侧剖面图;
图9是图1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修改的整体结构的侧剖面图;
图10是安装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扫描器支撑架的扫描单元的立体图并且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5;
图11(A)是显示固定到图10中显示的扫描器支撑架上的扫描单元的外部的平面图并且对应于图7(A);
图11(B)是取自图11(A)中的线XIB-XIB的固定到扫描器支撑架上的扫描单元的剖面图并且对应于图7(B);
图12是说明扫描单元的旋转轴怎样被安装到扫描器支撑架的轴承部分的放大的侧剖面图;
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侧剖面图;
图14是显示供纸盒从图13的彩色打印机中退出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15是显示供纸盒和带子单元从图13的彩色打印机中退出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16是传送带和带子清洁装置从图15的带子单元中移走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17是图13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取自线XVII-XVII的正剖面图;
图18是带子单元的底视图;
图19是图18中显示的转印辊的轴端部分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8中显示的中和偏压线和中和梳之间的连接的立体图;和
图21是第三实施例的修改的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其中相同的部件和构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以避免重复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参照图1-图8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
在下面的说明中,当激光打印机1被设置到其被使用的方位时,“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右面”,“左面”等表述被用于限定各个部分。
激光打印机1是水平串联型的,其中多个成像部分17被成直线排列在水平方向上。激光打印机1具有主壳体2,其中设置了供纸部分4,成像部分5和卸纸部分6。
供纸部分4用于提供纸张P作为记录媒体。成像部分5用于在供纸部分4提供的纸张P上成像。卸纸部分6用于卸除成像部分5在其上成像的纸张P。
主壳体2作为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外壳。主壳体2为盒状,其上部开口被出纸盘52覆盖。因此,出纸盘52用作顶盖。出纸盘52通过铰链52a被可旋转地支撑到主壳体2,并可相对于主壳体2开闭。
供纸部分4位于主壳体2的下部,包括:纸盘9,支撑板3c,分离垫3a,弹簧3b,一对供纸辊10和11;供纸盒框71;一对传送辊13(前传送辊13a和后传送辊13b);供纸侧U形路径12;和一对套准辊14。纸盘9,支撑板3c,分离垫3a,弹簧3b和前传送辊13a被安装到供纸盒框71上,并作为整体单元形成一个整体进入供纸盒70。供纸部分4进一步包括供纸口42a。
成像部分5包括:四个成像部分17(17M,17Y,17C,17K);转印部分18;以及定影部分19。
成像部分17M用于形成品红色粉图像,成像部分17Y用于形成黄色色粉图像,成像部分17C用于形成青绿色色粉图像,成像部分17K用于形成黑色色粉图像。成像部分17M,17Y,17C和17K被设置在垂直方向上稍微高于主壳体2的中央处。
每个成像部分17具有扫描单元20和处理盒30。扫描单元20被支撑在扫描器支撑架260上,它们依次紧固到主壳体2上。如下所述,扫描单元20相对于扫描器支撑架260的取向是可调整的。
转印部分18设置在主壳体2内供纸部分4之上及成像部分17之下,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转印部分18包括:驱动辊36,从动辊37,传送带38,多个转印辊39,以及带子清洁单元40。传送带38被设置在四个成像部分17的下面并面对四个成像部分17。
定影部分19被设置在转印部分18的后面。定影部分19包括加热辊48和压力辊49。
卸纸部分6具有卸纸侧U形路径50,一对卸纸辊51,以及出纸盘52。
<供纸部分>
供纸部分4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在供纸部分4中,供纸盒70以可分离的方式被安装到主壳体2中。供纸盒70可以从图1中的实线所示的存储位置被退出到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退出位置,在退出状态下,可以适当地补充记录纸P。这样,供纸盒70可以在主壳体2的前部水平地插入和移走。
供纸盒70具有纸盘9。支撑板3c被安装在纸盘9上。支撑板3c被弹簧(未图示)向上推动,该弹簧也安装在纸盘9上。
注意,除了前传送辊13a的各个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主壳体2的预定位置并由驱动源(未图示)驱动,该驱动源也用于驱动成像部分17M,17Y,17C和17K。
分离垫3a和弹簧3b被安装在供纸盒70中。
一对供纸辊10和11被安装在主壳体2内支撑板3c之上的位置。
当供纸盒70被安装到主壳体2的预定位置时,分离垫3a通过弹簧3b的弹力被压到和供纸辊11接触。
供纸辊10和11将堆积在支撑板3c上的记录纸P每次分离出一张并将分离出的纸以朝向传送辊13的方向提供。更具体地说,位于一对供纸辊10和11中的后侧的供纸辊10,向供纸辊11传送堆积在支撑板3c上的记录纸P最上面的纸张。前侧的供纸辊11压靠分离垫3a,每次分离出一张记录纸P并将其传送。供纸辊10用作为拾取辊。
在一对传送辊13中,前传送辊13a被安装在供纸盒70中,而后传送辊13b被安装在主壳体2内。一对传送辊13合作传送记录纸P。
一对传送辊13和一对套准辊14沿供纸侧U形路径12被依顺序设置,沿该路径记录纸P被从供纸辊11传送到成像部分17。在成像部分17开始其成像操作前,套准辊14暂时停止传送记录纸P,通过夹持住其前缘校准记录纸P的取向,并将记录纸P传送到成像部分17。
供纸侧U形路径12作为传送纸长的U形传送路径。供纸侧U形路径12从其上游侧边缘通过其中部向其下游侧边缘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供纸侧U形路径12位于其邻近于供纸辊11的上游侧边缘,并在该上游侧边缘向前传送纸张。传送辊13位于供纸侧U形路径12的中部。供纸侧U形路径12位于其邻近于套准辊14的下游侧边缘,并向后传送纸张。
因此,记录纸P首先在供纸侧U形路径12的上游侧边缘以向前的方向传送,然后由在供纸侧U形路径12中部的传送辊13传送。当纸张P由在供纸侧U形路径12中部的传送辊13传送时,纸张P的传送方向被反过来。在被套准辊14调整取向后,纸张P从供纸侧U形路径12以向后的方向传送出来。
供纸口42a用于人工向彩色打印机1提供记录纸P。供纸口42a位于主壳体2其供纸盒70被拉出的前侧的下部。从供纸口42a提供的记录纸P通过供纸辊42b被传送到套准辊14之间的夹持部分,其中纸张P在被送到成像部分17前被调整其取向。
<成像部分5>
接下来,将更详细地描述成像部分5。
在成像部分5中,四个成像部分17M,17Y,17C和17K在前后方向上被从前到后依这样的次序排列。在每个成像部分17中,相应的扫描单元20和相应的处理盒30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扫描单元20被固定安装在主壳体2中,其取向可被调整。处理盒30被可分离地安装在主壳体2中。当处理盒30被安装在所有成像部分17中时,扫描单元20和处理盒30被以从前到后的方向交替排列。
扫描单元20被设置成与其向前倾斜的上端形成一个角度。当处理盒30被安装在成像部分17中时,处理盒30也被设置成与其向前倾斜的上端形成一个角度。处理盒相对于前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基本上与扫描单元20的倾斜角度相同。
更具体地说,主壳体2具有前内壁2a和后内壁2b,两者都倾斜地向前向上延伸。四个扫描器支撑架260被设置在前内壁2a和后内壁2b之间,并且也都倾斜地向前向上延伸。扫描器支撑架260、前内壁2a和后内壁2b基本上互相平行地延伸。扫描单元20被安装在扫描器支撑架260上以沿着扫描器支撑架260延伸。
当所有颜色的处理盒30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黑色的处理盒30位于黑色的扫描单元20和青绿色的扫描器支撑架260之间以沿着青绿色的扫描器支撑架260延伸,青绿色的处理盒30位于青绿色的扫描单元20和黄色的扫描器支撑架260之间以沿着黄色的扫描器支撑架260延伸,黄色的处理盒30位于黄色的扫描单元20和品红色的扫描器支撑架260之间以沿着品红色的扫描器支撑架260延伸,品红色的处理盒30位于品红色的扫描单元20和前内壁2a之间以沿着前内壁2a延伸。
接下来,将更详细地描述成像部分17。成像部分17(17M,17Y,17C和17K)具有互相相同的结构。
每个处理盒30安装有:提供辊31;显影辊32;感光鼓33;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4;以及色粉盒35。
感光鼓33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处理盒30内的下端。
感光鼓33包括:呈圆柱形的主鼓体33b;在其轴向沿主鼓体33b的轴中心延伸的鼓轴33a。处理盒30被安装在主客体2内,鼓轴(旋转轴)33a在主壳体2的宽度方向延伸。主鼓体33b在其外表面上具有由聚碳酸酯或者类似的具有正向充电性能的物质形成的感光层。鼓轴33a紧固到构成处理盒30的两个宽度方向的侧板(右侧板和左侧板)。鼓轴33a不能相对侧板旋转。主鼓体33b被可旋转地支撑在鼓轴33a上。这样,感光鼓33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处理盒30内。
在成像过程中,感光鼓33被驱动以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感光鼓33在在其和传送带38接触的位置以与传送带38相同的方向移动。
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4是正向充电型的,具有用于产生电晕放电的充电丝和栅极。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4被设置在感光鼓33的后部。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4在感光鼓33的对面但和感光鼓33离开一段距离而不与其接触。
显影辊32被设置在感光鼓33上面并与其相对。显影辊32压靠感光鼓33。显影辊32具有由辊体32b覆盖的金属辊轴32a,辊体32b由弹性材料具体地说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更具体地说,显影辊32的辊体部分32b具有两层结构,包括:由导电聚氨酯橡胶,硅树脂橡胶或者EPDM橡胶制成的并含有碳粉的弹性辊体部分;以及主要由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树脂或者聚酰亚胺树脂制成的涂覆层。辊轴32a由处理盒30的一对宽度方向侧板可旋转地支撑。
提供辊31被设置在显影辊32上面并与其相对。提供辊31具有由辊体31b覆盖的金属辊轴31a,辊体31b由导电泡沫材料制成。辊轴31a由处理盒30的一对宽度方向侧壁可旋转地支撑。
色粉盒35被限定在处理盒30中提供辊31的上部。成像部分17M的处理盒30中的色粉盒35在其中存储品红色粉。成像部分17Y的处理盒30中的色粉盒35在其中存储黄色粉。成像部分17C的处理盒30中的色粉盒35在其中存储青绿色粉。成像部分17K的处理盒30中的色粉盒35在其中存储黑色粉。该色粉是具有正向充电性能的非磁性单一成分聚合体色粉。
在该实施例中,每种颜色的色粉都是具有基本上为球形颗粒的聚合体色粉。
聚合体色粉包括粘合树脂作为它们的主要成分。每种粘合树脂都通过用诸如悬浮聚合的公知的聚合方法共聚聚合单体而制成。聚合单体的实例包括:诸如苯乙烯的苯乙烯单体,诸如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酯,烷基(C1-C4)偏丙烯酸酯的丙烯酸单体。
主色粉颗粒通过向粘合树脂加入染色剂,电荷调节剂和石蜡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染色剂为黄色,品红,青绿色和黑色染色剂。可使用的电荷调节剂的实例包括通过将离子单体和共聚合单体共聚合获得的电荷调节树脂。在这种情况下,离子单体可以为铵盐或者具有离子官能团的其他单体。共聚合单体可以与离子单体发生共聚合,并且可以是苯乙烯单体,丙烯酸单体或者具有离子官能团的其他单体。
诸如硅石的外部添加剂被加到主色粉颗粒以增加色粉的流动性。多种无机物质粉术可以被用作外部添加剂。例如,金属氧化物,碳化物,金属盐的粉末可以被用作外部添加剂。可以被用作外部添加剂的金属氧化物粉术包括硅石,铝氧化物(铝酸盐),钛氧化物,锶钛酸盐,铈氧化物,镁氧化物。
扫描单元包括20:扫描器外壳26;以及各种安装在扫描器外壳26中的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包括:发射激光束L的激光二极管(未图示);沿与图1的纸张垂直的扫描方向反射激光束L的多角镜22;传输来自多角镜22的激光束L的fθ透镜24;接收被多边镜22反射的激光束L并将激光束L朝向相应处理盒30的感光鼓33反射回的折后镜23,以及传送从折后镜23反射的激光束L的圆柱透镜25。
注意,扫描器外壳26在相应处理盒30的一侧形成一个曝光孔26a。诸如保护镜的光学元件被设置在扫描器外壳26上以覆盖曝光孔26a。
折后镜23设置在处理盒30的上端附近,沿垂直于扫描方向的假想平面(平行于图纸的平面),在fθ透镜24与折后镜23之间的激光束L的光路和折后镜23与圆柱透镜25之间的激光束L的光路之间形成大约15度的角度α。
这就保证了扫描单元20与处理盒30紧密接近地设置,可使整个装置1变得紧凑。从扫描单元20上端附近到处理盒30下端附近的感光鼓33的曝光感光鼓33需要的激光束L光路的长度能够得到充分保证。诸如fθ透镜24的元件能够变得紧凑,可使整个装置1变得紧凑。
而且,由于激光束L在扫描单元20的上端附近被反射,曝光孔26a能够设置在扫描单元20的垂直中心上方所以充分地远离位于处理盒30的下端的感光鼓33的位置。覆盖曝光孔26a的保护镜能够防止被色粉污染。
在每一个图像形成部分17中,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激光束L被从激光二极管(图中未显示)根据图像数据发射且被多边镜22反射,并且被折后镜23反射。然后激光束L穿过曝光孔26a射出扫描单元20并到达感光鼓33。
储存在色粉盒35中的色粉被提供到提供辊31。由于提供辊31的旋转,色粉被提供到显影辊32。当色粉从提供辊31提供到显影辊32时,色粉由于提供辊31与施加显影偏压的显影辊32之间的摩擦被正向充电。
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4被施加充电偏压以产生电晕放电,因此将感光鼓33的表面均匀地正向充电。由于感光鼓33的旋转,被正向充电的感光鼓33的表面被暴露到从扫描单元20发出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下。结果,对应于需要在纸张上形成的图像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33的表面上形成。
随着感光鼓33的进一步旋转,使携带在显影辊32表面的正向充电色粉与感光鼓33接触。此时,显影辊32上的色粉被提供到被激光束曝光的感光鼓33上的静电潜像的低电势区域。结果,色粉被有选择性地携带在感光鼓33上以使静电潜像被显影为可视的色粉图像。
每一个处理盒30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并且在高于其后侧的邻近处理盒30的位置上向前倾斜。更具体地说,,每一个处理盒30的安装位置都偏移一个高于其后侧的邻近的处理盒30的预定的数量。
更具体地说,在黑色图像形成部分17K中的处理盒30的安装位置与青绿色图像形成部分17C中的处理盒30的安装位置之间的偏移,在青绿色图像形成部分17C中的处理盒30的安装位置与黄色图像形成部分17Y中的处理盒30的安装位置之间的偏移,在黄色图像形成部分17Y中的处理盒30的安装位置与品红色图像形成部分17M中的处理盒30的安装位置之间的偏移都与该预设值相等。
这就确保了当所有颜色的处理盒30都被安装进主壳体2中的图像形成部分5中时,处理盒30中的感光鼓33被排列成使连接各个感光鼓33下侧的直线以相对于水平方向的预定角度向前向上延伸。因此,在图像形成部分5下方与供纸盒70上方限定的空间具有锥形轮廓,其中当从一侧看时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向后变窄。转印部分18被设置在此锥形轮廓的空间中。
接下来,转印部分18将被详细描述。
驱动辊36设置在安装在黑色图像形成部分17K中的处理盒30中的感光鼓33的后方。驱动辊36被设置在从感光鼓33整体沿垂直方向移位的位置。在图像形成的过程中,驱动辊36被驱动以与感光鼓33相反的方向(如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动辊37被设置在安装在品红色图像形成部分17M中的处理盒30的感光鼓33前方。从动辊37被设置在高于驱动辊36的位置。当驱动辊36旋转时从动辊37也旋转(如图中的逆时针方向),其与传送带38接触的部分以与传送带38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每一个处理盒30被安装成使感光鼓33的轴向与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的轴向基本平行。
传送带38是在其中散布诸如碳颗粒的导电颗粒的诸如导电聚碳酸酯或聚酰亚胺等的树脂形成的环带。传送带38被围绕在驱动辊36与从动辊37上。传送带38具有:设置在驱动辊36与从动辊37上侧的上侧部分38a;和设置在驱动辊36与从动辊37下侧的下侧部分38b。上侧部分38a与下侧部分38b都沿平坡或向前时高度增加的倾角延伸。当每一个处理盒30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从下面与处理盒30的感光鼓33接触。感光鼓33与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之间的接触部分在下文将被称为图像转印位置。
注意,从动辊37被设置在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运动方向的上游侧,而驱动辊36在下游侧。另一方面,从动辊37被设置在传送带38的下侧部分38b的运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驱动辊36在上游侧。
当驱动辊3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传送带38环绕驱动辊36与从动辊37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上侧部分38a以与感光鼓33在其图像转印位置相同的方向移动。驱动辊36被设置在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在图像转印位置的运动方向的下游侧,而从动辊37被设置在上游侧。因此,能够防止传送带38上侧部分38a中的松弛。出于这个原因,纸张P能够通过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精确地传送。
四个转印辊39设置在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与下侧部分38b之间。转印辊39位于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与感光鼓33接触的图像转印位置。每一个转印辊39面对相应的感光鼓33,并且上侧部分38a被夹在两者之间。
每一个转印辊39具有金属辊轴39a,且其用由诸如导电橡胶材料的弹性衬底物质制成的辊体部分39b覆盖。每一个转印辊39的辊轴39a的两端部分通过轴承与压缩弹簧(图中未显示)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主壳体2中。
转印辊39被压缩弹簧(图中未显示)向上压,从而将传送带38在每一个图像转印位置压靠感光鼓33。在每一个图像转印位置,感光鼓33与传送带38之间形成辊隙。
转印偏置电压被施加在每一个转印辊39上。每一个转印辊39在图中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在图像转印位置以与传送带38相同的方向运动。
从供纸部分4提供的纸张P由通过驱动辊36的驱动与从动辊37的运动进行环绕运动的传送带38从前向后传送,相继经过在传送带38和图像形成部分17的感光鼓33之间的图像转印位置。在传送期间,由每一个图像形成部分17的相应感光鼓33携带的每种颜色的色粉图像被相继转印到纸张P上,从而多种颜色的图像形成于纸张P上。
换句话说,首先通过将携带在品红色图像形成部分17M的感光鼓33表面上的品红色色粉图像转印在纸张P上,而后通过将携带在黄色图像形成部分17Y的感光鼓33表面上的黄色色粉图像转印在已经转印到纸张P上的品红色色粉图像上,再相似地将携带在青绿色图像形成部分17C的感光鼓33表面的青绿色色粉图像,以及携带在黑色图像形成部分17B的感光鼓33表面的黑色色粉图像转印在纸张P上之前的图像之上,就能在纸张P上形成多种颜色的图像。
带清洁装置40被设置在传送带38下形成于从动辊37侧附近比较大的空间中,也就是,形成在比驱动辊36侧附近形成的空间大的空间中。
带清洁装置40具有清洁盒46和清洁辊47。
清洁盒46具有盒状轮廓,且在其面对传送带38的下侧部分38b的部分形成有孔。清洁盒46的内部空间形成为收集附着到传送带38上的和被清洁辊47从传送带38移除的物质的收集部分。
清洁辊47是可旋转地支撑在清洁盒46中的孔部分处的金属辊,并且与传送带38的下侧部分38b的下侧表面相接触。在清洁工作进行期间,清洁偏置电压被施加在清洁辊47上。清洁辊47被驱动为以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清洁辊47在其与传送带38接触的部分以与传送带38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传送带38与感光鼓33接触时色粉粘附到传送带38上。当纸张P与传送带38接触时纸尘粘附到传送带38上。诸如色粉和纸尘的物质在传送带38将这些物质带到与清洁辊47相对的位置时被清洁辊47通过静电力捕获。这样捕获的物质被从清洁辊47移除并被收集在清洁盒46的收集部分中。
通过这样的方法,当清洁辊47与传送带38的下侧部分38a的外表面或下表面接触时,清洗辊47回收当色粉从感光鼓33散开时粘附到传送带38表面上的色粉与当纸张在传送带38上传送时粘附到传送带38表面的纸尘。
定影部分19将在下面介绍。
加热辊48由其表面形成有释放层的金属管构成。加热辊48中容纳沿加热辊48的轴向延伸的卤素灯。卤素灯将加热辊48的表面加热到定影温度。压力辊49与加热辊48压力接触。
在此定影部分19中,带有色粉图像在其上的记录纸张P夹在加热辊48与压力辊49之间,且色粉图像通过压力被热定影在纸张P上。
<卸纸部分6>
卸纸侧U形路径50被形成为基本U形轮廓的纸张P的传送路径,该路径从其上游端部分向其下游端部分向上延伸。卸纸侧U形路径50的上游端部分在定影部分19的附近且向后传送纸张P。卸纸侧U形路径50的下游端部分在出纸盘52的附近且向前传送纸张P。
卸纸辊51被成对设置在卸纸侧U形路径50的下游侧的末端。
出纸盘52确定主壳体2的上表面,作为从前向后倾斜的斜壁。
从定影部分19的传送的纸张在卸纸侧U形路径50的上游端部分被向后提供,在卸纸侧U形路径50中反转其传送方向,并且由卸纸辊51向前传送到出纸盘52上。
出纸盘52被配置为整个托盘能够绕设置在卸纸辊51下的铰链52a的中心转动。通过向上转动此出纸盘52打开装置,每一个处理盒30都能够从主壳体2中拆除,如图2所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彩色激光打印机1是串联式,其中多个处理盒30(每种颜色一个)分别设置在多个图像形成部分17中。据此,每种颜色的图像的形成以与单色图像基本相同的速度进行,使其能够迅速地形成多种颜色的图像。出于这个原因,能够形成多种颜色的图像,并保持了装置的紧凑。
更具体地说,感光鼓33在处理盒30的下端附近被可旋转支撑在每一个处理盒30中。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4为感光鼓33的表面充电。色粉盒35设置在感光鼓33上方的位置。提供辊31和显影辊32设置在色粉盒35下方的位置。色粉由提供辊31和显影辊32的工作而被提供到感光鼓33的表面上。静电潜像通过从扫描单元20发出的激光束L形成在感光鼓33的表面上,其后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32向感光鼓33的表面提供色粉而被显影。感光鼓33面对转印辊39,传送带38夹在两者其间。转印偏置电压被施加到转印辊39上。因此,显影感光鼓33上的静电潜像的色粉被转印到被传送带38上传送的记录纸张P上。这导致品红色,黄色,青绿色与黑色的彩色图像顺序形成在记录纸张P上。然后在每个图像形成部分17下经过的记录纸张P被提供到定影部分19。然后在其上图像被定影部分19定影的记录纸张P由一对卸纸辊51传送且被送出至主壳体2顶部的出纸盘52上。
如图2所示,在每一个图像形成部分17中,处理盒30沿方向D插入或移去,此方向D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纸张P的厚度方向)都是倾斜的,换句话说,在向前向上的方向倾斜。因此能够改进插入或移去处理盒30的操作简易程度。
而且,多个处理盒30与相应的多个扫描单元20被交替地设置在彩色打印机1的前后方向。这样有效率的设置能够使装置更加紧凑。
更具体地说,扫描单元20和处理盒30在纸张P被扫描单元20与处理盒30下的传送带38在图像转印位置传送的方向被交替设置。因此,扫描单元20与处理盒30能够被有效率地排列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使彩色激光打印机1做得紧凑。
扫描单元20与处理盒30是倾斜的,使其上端面对上前方。这能够压低装置的高度,使其相对于比较例更加紧凑,比较例中扫描单元20和处理盒30不是倾斜而是垂直直立的。
在这里注意,尽管扫描单元20和处理盒30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以一定角度设置,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深度尺寸(前后尺寸)相对于比较例没有大的增加。这是因为供纸盒70在深度方向插入与移去,而且由于比较例打印机的深度尺寸比所有垂直直立扫描单元20与处理盒30的整个深度尺寸还大一个间隔的长度,该间隔设置在主壳体2中深度方向的下一个扫描单元20与处理盒30之间以接纳诸如安装在其中的各种辊的其他部件。
而且,每一个处理盒30在向前倾斜的方向(如图2中箭头D所指示的方向)插入或移去,此方向在与前内壁2a和后内壁2b平行的方向上向前倾斜。
换句话说,每一个处理盒30沿相对于纸张P在其所属处理盒30下方其图像转印位置被传送的方向以及正交于该传送方向的纸张厚度方向相倾斜的方向插入或移去。从而便于处理盒的插入或移去。
而且,由于供纸盒70中补充记录纸张P的操作与从出纸盘52移去记录纸张P的操作以与插入或移去每一个处理盒30相似的方式从前面进行,本实施例保证了此装置的工作得到很大的改善。
通过该实施例,传送带38被倾斜设置以使其前面高于后面。换句话说,传送带38在色粉转印方向的下游侧向下下降。出于这个原因,在传送带38前侧的下方形成宽大的空间,使诸如供纸辊10和11的组件能够被安装在传送带38前侧的下方。
由于传送带38是倾斜的,能够减少装置的深度尺寸。使整个装置能够更加紧凑。
传送带38倾斜的方向与处理盒30倾斜的方向,在每一个感光鼓33沿其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形成一个空间。这使相对大的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4能被设置在每一个感光鼓33的其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而不增加装置1的尺寸。
而且,通过保证扫描单元的高度与处理盒30的高度相匹配就能够使装置1更加紧凑。
更具体地说,连接扫描单元20与处理盒30上端的直线以相对于水平方向的预定角度延伸以向上前方倾斜。连接扫描单元20的上端表面与处理盒30的上端表面的直线与传送带38的倾斜方向平行。因此装置1能够更加紧凑。
出纸盘52沿扫描单元20与处理盒30的上端设置。出纸盘52沿与传送带38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固定宽度的空气流在托盘52的下侧产生,也就是,在出纸盘52与扫描单元20和处理盒30之间产生。出于这个原因,装置1能够被制得相对紧凑,同时在处理盒30的上端附近保证了通风。这能有利于热量的散发。
折后镜23位于每一个扫描单元20的顶部附近。感光鼓33在处理盒30的下端附近。因此,在进行感光鼓33的曝光扫描之前,激光光线从扫描单元20的上端附近射到处理盒30的下端附近。因此,曝光光路的较长的长度能够保持且扫描单元20能够通过减小安装在其中的透镜尺寸而做得紧凑。
而且,由于曝光扫描从距感光鼓33一段距离的位置进行,安装在扫描单元20中的光学部件的色粉污染能够被防止。因此装置能够更加紧凑而且能够形成更清晰的图像。
扫描器外壳26的上端在向后的方向上被制做得更窄。每一个色粉盒35的上端在向后的方向以相同的量扩大以朝向扫描器外壳26变窄的上端突出。
更具体地说,每一个扫描器外壳26具有:从扫描器外壳26上端26U延伸到中部的上部;与从扫描器外壳26中部延伸到下端26D的下部。每一个处理盒30具有:从处理盒30上端30U延伸到中部的上部;与从处理盒30中部延伸到下端30D的下部。在下部,扫描器外壳26从下端26D到中部具有均匀的深度(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同样,在处理盒30的下部,处理盒30从下端30D到中部具有均匀的深度(在前后方向的宽度)。相反,每一个扫描器外壳26的上部具有通过朝向上端26U的向后方向变窄从中部向上端26U减小的深度(在前后方向的宽度)。每一个处理盒30的上部具有通过朝向上端向后方向突出从中部向上端30U增加的深度(在前后方向的宽度)。
通过这样的方法,每一个扫描单元20的深度(每一个扫描单元20在扫描单元20与处理盒30交替设置的方向的宽度)在扫描单元20的上端附近变窄,而每一个处理盒30的深度(每一个处理盒30在相同方向的宽度)在处理盒30的上端附近变宽,以匹配或补足扫描单元20的变窄部分。因此,扫描单元20的深度与处理单元31的深度的总和从其下端到上端是均匀的。
因此,能够存贮在色粉盒35中的色粉量能增加而不使装置1变大,降低更换频率进而改善可维护性。从而能够使彩色激光打印机1相对紧凑且改善其可维护性。
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纸张P在供纸部分4中由拾取辊10向前导向,纸张P在图像转印位置向后传送,以及纸张P在卸纸部分6通过卸纸辊51向前输送。因此装置能够做得紧凑,同时确保纸张P的传送路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彩色激光打印机1具有扫描单元20与处理盒30,其被交替设置在前后方向且其上端向前倾斜一个角度。由于扫描单元20与处理盒30被倾斜,与处理盒30垂直直立在传送带38上方的比较例比较,装置1的高度能够减小且装置1做得更紧凑。
由于每一个处理盒30能够沿相对于向前方向倾斜的方向插入和移去,与处理盒30垂直直立从而必须在垂直方向拉出的比较例比较,处理盒30的插入与移去更简便。
而且,传送带38被设置成一个角度,使其前端高于后端,所以装置1能够更加紧凑。
<出纸盘的修改>
在以上的描述中,出纸盘52被设置成覆盖所有的图像形成部分17M到17K。作为替代,如图3所示,可以设置多个出纸盘152以分别覆盖图像形成部分17M到17K。每一个出纸盘152能够通过其铰链152a独立地打开或关闭。
在此修改中,只需要打开或关闭一个相对应于需要保养的处理盒30的出纸盘152。操作变得简化。
<扫描单元的细节>
扫描器支撑架260与扫描单元20的构造将参考图4-图8更加详细地描述。
如图4所示,相对应于品红色,黄色,青绿色与黑色的4个支撑架260被固定安装在主壳体2中,与前后内侧壁2a和2b平行(图1)。扫描单元20被安装在每一个支撑架260上。
如图5所示,支撑架260具有基本矩形的底板260a。底板260a具有互相面对的内表面260aa与外表面260ab。支撑架260还具有设置在围绕底板260a外围的侧壁260b。侧壁260b环绕底板260a的内表面260aa从内表面260aa垂直直立。支撑架260被固定安装在主壳体2内,且底板260a向前上方倾斜延伸,内表面260aa面对前下方向。
如图4到图6所示,扫描单元20的扫描器外壳26具有形成有曝光孔26a的底板26b。底板26b具有平坦部分26bf与倾斜部分26bs。平坦部分26bf从扫描器外壳26的下边缘26D延伸到扫描器外壳26的中部,而倾斜部分26bs从扫描器外壳26的中部延伸到扫描器外壳的上边缘26U。倾斜部分26bs相对于平坦部分26bf倾斜。底板26b具有互相面对的内表面26b1与外表面2662。扫描器外壳26还具有设置在围绕底板26b外围的侧壁26c。侧壁26c环绕内表面26b1从内表面26b1垂直直立。侧壁26c具有顶端表面26ce。如图4所示,侧壁26c从底板26的平坦部分26bf直立的一部分的高度在整个平坦部分26bf上基本均匀,而侧壁26c从底板26b的倾斜部分26bs直立的剩余部分的高度向上端26U减小。
扫描单元20被安装在支撑架260上,底板26b的内表面26b1与侧壁26c的顶端表面26ce面对支撑架260的内表面260aa。注意,扫描单元20的右端26R与左端26L在主壳体2中面对右向和左向。扫描单元20的上端26U与下端26D在主壳体2中面对上和下。
如图6所示,多角镜22,fθ透镜24,圆柱透镜25被安装在底板26b的内表面26b1上。而且,准直透镜255,槽缝装置256,圆柱透镜257,反射镜258a,258b,和258c,以及BD传感器259被安装在底板26b的内表面26b1上。激光二极管254附接到扫描器外壳26的下边缘26D上的侧壁26c上。折后镜13附接到扫描器外壳26的上边缘26U上的侧壁26C上。
激光二极管254发射激光束L。通过准直透镜255,槽缝装置256,以及圆柱透镜257后,激光束L在到达多角镜22之前被反射镜258a反射。多角镜22在扫描方向也就是从左到右的方向反射激光束L。激光束L在到达折后镜23之前经过fθ透镜24。激光束L被折后镜23反射以经过圆柱透镜25射向孔26a。在经过孔26a后激光束L到达感光鼓33。
多角镜22,fθ透镜24,折后镜23,圆柱透镜25和曝光孔26a的位置以及折后镜的镜面的取向被设置成使从折后镜23通过圆柱透镜25到曝光孔26a延伸的光路与从多角镜22通过fθ透镜24到折后镜23的光路沿着垂直于扫描方向的假想平面有数量为α的角度偏移(在本例中为15度)。
当激光束L被多角镜22扫描时,来自fθ透镜24的激光束L到达折后镜23或设置成与折后镜23相邻的反射镜258b。当激光束L到达反射镜258b时,激光束L在入射在BD传感器259上前被反射镜258b与反射镜258c反射。
多角镜22的转动周期与转动时间被设置成保证当激光束L入射在反射镜258b上时,多角镜22的角边缘不在位于反射镜258c与BD传感器259之间的激光束L的光路上,如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
激光二极管254根据图像数据在和多角镜22的旋转同步的时间被控制开与关。在扫描方向上图像开始被写在感光鼓33上的位置通过取决于激光束L入射在BD传感器259上的时间控制这个开/关时间而适当固定。
接下来将要描述怎样将扫描单元20安装在附接于主壳体2上的支撑架260上。
如图6与图7(B)所示,扫描器外壳26具有从侧壁26c在右端26R向右延伸并且比侧壁26c薄的右侧延伸26e。右侧延伸26e具有:面对扫描器支撑架260的底板260a的内表面260aa的表面26e1;与相对于表面26e1的另一表面26e2。表面26e1与侧壁26c的顶端表面26ce是连续的。
一对突起27在右侧延伸26e的表面26e1上形成。这对突起27被设置成沿与扫描方向(右向左方向)垂直延伸的直线上。
如图8所示,每一个突起27在其沿着与扫描方向(左右方向)平行并垂直于表面26e1与26e2的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的横截面具有基本半圆形的轮廓。
片簧261通过螺栓267在其一端被固定在扫描器支撑架260的内表面260aa上。片簧261的另一端在朝向底板260a的方向挤压右侧延伸26e的表面26e2。因此,一对突起27被片簧261压靠住底板260a。
一对凹陷262形成于底板260a的内表面260aa上。每一个凹陷262被定位于面对对应的突起27的位置,如图8所示。凹陷262在沿平行于扫描方向(左右方向)且垂直于内表面260aa延伸的假想平面的横截面具有V形轮廓。
突起27通过片簧261的推力被放置在凹陷262的中心。凹陷262的深度充分小,以使在突起27放置在凹陷262的中心时侧壁26c的顶端表面26ce和右侧延伸26e的表面26e1不会与底板260a的内表面260aa接触。
如图6-图7(B)所示,法兰部分26d在扫描器外壳26的左侧端26L从侧壁26c向左突起。法兰部分26d具有:面对底板260a的内表面260aa的表面26d1;与相对于表面26e1的另一表面26d2。钢板28被紧固到法兰部分26d的表面26d1上。
螺栓263穿过底板260a,且其螺栓头263a在外表面260ab侧,其顶端263b在内表面260aa侧。因此,螺栓263与底板260a接合。
片簧264被设置在螺栓263附近。也就是说,片簧264在其一端通过螺栓266固定到扫描器支撑架260的外表面260ab上。片簧264的另一端沿朝向底板260a的方向挤压法兰部分26d的表面26d2。因此,片簧264沿朝向底板260a的方向挤压法兰部分26d以使螺栓263的顶端263b与钢板28接触。
具有上述结构,当螺栓263的接合量被调整以改变底板260a与法兰部分26d之间的距离时,扫描单元20绕突起27与凹陷262之间的触点摆动。因此,可以在左右方向上调整扫描单元20相对于支撑架206的取向。
当螺栓263的接合量调整完成后,当扫描单元20被三点支撑(螺栓263与一对突起27)时,扫描单元20就以调整后的取向紧固到支撑架260上。
扫描单元20在光束在其中扫描的左右方向上有相对长和平整的结构。扫描单元20在其纵向的两端部分26R与26L分别通过突起27与凹陷262的组合和螺栓263与片簧264的组合支撑。由于在左端26L扫描单元20与支撑架260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螺栓263确定,扫描单元20与支撑架260的装配在调节距离后极其稳定。在距离调节完成后就不再需要进一步的固定操作。
如图5与图7(A)所示,通孔265在靠近片簧264的位置穿过底板260a形成。通孔265方便了螺栓263接合量的调节。
更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每一个扫描单元20的取向调节都能够在处理盒30从主壳体2中移去时进行,并且诸如CCD的传感器被设置在传送带38上。
每一个扫描单元20的取向能够通过将螺丝起子插入通孔265中进行调节,如图4中虚线所示,甚至当多个扫描单元20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也一样。
这本实例中,只有用来调节螺栓263的接合量的通孔265被设置在扫描器支撑架260上。然而,另一个通孔265也能够穿过扫描器支撑架260另外形成,以便能够调节固定片簧264的螺栓266的接合量。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扫描器支撑架260在主壳体2中被设置为多级平行。每一个都具有扫描器外壳26的光学扫描单元20被安装在扫描器支撑架260上。通孔265被形成在每一个支撑架260上以允许插入螺丝起子在所属扫描单元20在向前方向上的下一个扫描单元20中进行螺栓263的接合量的调节。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彩色激光打印机1是串联式,多个扫描单元20被设置为相互多级平行。在这种类型的装置中,必须调节每一个扫描单元20的取向。根据本实施例,每一个扫描单元20的取向都能够通过调节螺栓263的接合量进行调节。
而且,通孔265在每一级的支撑架260中形成用以插入螺丝起子调节相邻的扫描单元20的螺栓263的接合量。每一个扫描单元20的扫描器外壳26的取向都能够调节,而不需移动其他安装在主壳体2中的扫描单元20。因此每一个扫描单元20的取向都能够以极其简单的方式调节而不干扰其他扫描单元20,即使扫描单元20被设置成多级平行时也一样。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片簧261从相对侧26e2沿朝向支撑架260的底板260a的方向挤压形成在右侧延伸26e的表面26e1上的突起27,由此使突起27与形成在底板260a上的凹陷262接触。螺栓263从外表面260ab到内表面260aa穿过底板260a以使其顶端263b面对扫描单元20的法兰部分26d。因此,螺栓263与底板260a接合。片簧264在螺栓263附近被固定安装在底板260a上以沿朝向底板260a的方向挤压法兰部分26d。扫描单元20相对于支撑架260的取向能够通过调节螺栓263的接合量进行调节。因此,可以改善将扫描单元20附接到支撑架260上的操作的容易程度。
通过使突起27与凹陷262相互接触,突起27与凹陷262的组合调节了扫描器外壳26相对于扫描器支撑架260的位置,因此在扫描器外壳26与扫描器支撑架260之间保持一定数量的间隔。因此扫描器外壳26被保持成在扫描器外壳26与支撑架260之间形成一个间隙。
因此,扫描器外壳26的取向能够通过绕突起27与凹陷262之间的接触部分枢轴转动扫描器外壳26,以简单的方式调节扫描器外壳26的取向,同时保持扫描器外壳26与支撑架260之间的间隔。在本情况下,螺栓263的调节以绕该接触部分枢轴转动扫描器外壳26以调节扫描器外壳26的取向。甚至用突起27与凹陷262的简单结构枢轴转动中心的位置也不会偏移,因此扫描器外壳26的取向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调节。而且,在调节后,扫描器外壳26能够更加稳固地支撑在支撑架260上。
如上所述,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每一个扫描单元20都能够通过仅仅调节螺栓263的接合量就以简单的方式进行调节,在调节之后扫描单元的位置不会偏移。因此可以便于将扫描单元20固定到到扫描器支撑架260上的操作,以使操作的简便性能得到改善。
扫描器外壳26左端26L的法兰26d被夹在片簧264与螺栓263之间。因此,法兰26d能够在调节螺栓263的同时被牢固地固定到扫描器支撑架260上,而不考虑这个简单的结构。因此在调节后扫描单元20能够稳固地支撑在支撑架260上。
由于多个突起27被沿与每一个扫描单元20中的激光束L的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中的直线设置,就能够防止扫描单元20绕平行于扫描方向的轴线的中心转动。这使扫描单元20的取向的调节变得简单。
折后镜23以这样的方式反射激光束L,在垂直于扫描方向的假想截平面上反射前的激光束L与反射后的激光束L之间形成的角大致为15度。通过调节螺栓263的接合量以调节扫描单元20沿扫描方向的取向,就可以将扫描方向(也就是形成在感光鼓33上的扫描线的方向)调整到与感光鼓33的旋转轴平行。因此图像形成的精确度能够被改善。
这里注意到,在垂直于扫描方向的假想截平面上被折后镜23反射之前的光束与被折后镜23反射后的光束之间形成的角度α可能不等于15度。最好角度α满足不等式0<α<45度。这样的情况下,最影响图像质量的感光鼓33的轴与扫描方向之间的平行程度能够通过绕垂直于扫描方向的轴调节扫描单元20的取向得到保证,调节之后所形成的图像的质量可得到改善。
这里注意到,如图6中虚线所示,另一个突起27’能够被附加地设置在右侧延伸26e的表面26e1上。附加突起27’沿垂直于激光束L的扫描方向的方向上与突起27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附加突起27’在设置突起27的直线上连续地延伸。附加突起27’在横截面上与突起27具有相同的形状与尺寸,如图8所示。
这样的情况下,尽管图中没有显示,另一个凹陷被附加地形成在支撑架260的底板260a的内表面260aa上。附加凹陷在垂直于激光束L的扫描方向的方向上与凹陷26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附加凹陷位于面对附加突起27’的位置,并且在设置凹陷262的线上以与附加突起27’相同的长度连续地延伸。附加凹陷在截面上具有与凹陷262相同的形状与尺寸,如图8所示。通过调节螺栓263的接合数量,就可以绕在凸起27与凹陷262之间和附加凸起27’与附加凹陷之间的接触位置枢轴转动扫描单元20。
注意,当附加的延长凸起27’被设置在扫描器外壳26上并且附加延长的凹陷被设置在扫描器支撑架260上时,凸起27可以被从扫描器外壳26上省略并且凹陷262可以被从扫描器支撑架260上省略。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述的扫描器外壳26在两个点上被支撑在扫描器支撑架260上,也即,在附加延长的凸起27’和附加延长的凹陷之间的接触部分和在法兰26d和螺栓263之间的接触部分。
或者,所述的凸起27和/或附加延长的凸起27’可以被设置在支撑架260上,而凹陷262和/或附加延长的凹陷可以被设置在扫描器外壳26上。
(第一实施例的修改)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色粉被从每一个感光鼓33直接转印到被传送带38所传送的记录纸P上。但是,在本修改中,结构被修改成如图9中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201,传送带38被用作中间转印带,色粉在被从传送带38转印到记录纸P之前暂时地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面。
更具体地说,在本修改中设置了一个附加的转印辊139,使传送带38被夹在附加的转印辊139和从动辊37之间。所述的附加的转印辊139被施加转印偏压。
所有的四种色彩的色粉图象被一个叠一个地叠加到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同时以向后的方向传送。接着,在最终到达位于传送带38和附加转印辊139之间的夹持部分之前,色粉图象被传送带38的下侧部分38b在向前的方向传送。所述的色粉图象和从传送辊13提供的一张记录纸P相互同时通过夹持部分,并且色粉图象被转印到记录纸P上。
在本修改中,虽然用于传送记录纸的传送路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所述的装置201仍然可以通过把传送带38设置成朝向前侧向上倾斜来使之紧凑。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和图10到图12来介绍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301。
彩色激光打印机301除了用于每一个成像部分17的取代第一实施例中的扫描单元20和扫描器支撑架260的组合的扫描单元320和扫描器支撑架360的组合之外其它都与彩色激光打印机1相同,。
所述的扫描单元320除了其具有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扫描器外壳26的扫描器外壳326之外与扫描单元20相同。
所述的扫描器外壳326除了下述的几点之外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扫描器外壳26相同。
所述的扫描器外壳326不具有凸起27,但是代之以具有转动轴329。所述的转动轴329从扫描器外壳326在其下端326D突出。所述的转动轴329在其多角镜22扫描光束L的光扫描路径中基本中心的位置位于扫描器外壳326上。所述的转动轴329沿垂直于激光束L的扫描方向并且基本上与扫描器外壳326的侧壁26c的顶端表面26ce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如图12所示,转动轴329在其沿一个平行于扫描方向(左到右方向)并且垂直于顶端表面26ce延伸的假想的平面的截面上具有基本圆形的形状。
在左端326L,所述的扫描器外壳326不形成法兰部分26d或者钢板28,但是,代之以形成法兰部分326d和钢板328,它们的尺寸比第一实施例中的法兰部分26d和钢板28小。所述的法兰部分326d具有相互面对的表面326d1和326d2。所述的钢板328被固定到与扫描器支撑架360相面对的法兰部分326d的表面326d1上。
替代第一实施例中的螺栓263,螺栓363从底板260a的外表面260aa到底板260a的内表面260ab穿过扫描器支撑架360的底板260a。所述的螺栓363进一步穿过钢板328和法兰部分326d。这样,螺栓363的螺栓头363a位于外表面260ab侧,而螺栓363的螺栓顶端363b位于表面326d2侧。这样,扫描单元320在其左端326L与扫描器支撑架360相接合。
所述的支撑架360除了下述的几点之外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支撑架260相同。
所述的支撑架360不形成凹陷262,而代之以在其侧壁260b形成用于接纳收转动轴329的轴承部分360d。
所述的支撑架360不用第一实施例中的片簧264或者螺栓266安装。
所述的轴承部分360d如图12所示以V形开口,并且因此具有沿平行于扫描方向(左右方向)和底板260a延伸的假想的平面的V形截面。
所述轴承部分360d的开口深度充分小,当扫描单元320以转动轴329被接纳在轴承部分360d的情况下支撑在支撑架360上时,与底板260a相面对的扫描器外壳326的侧壁26c的顶端表面26ce不与底板260a相接触。这种结构可以通过绕位于转动轴329和轴承部分360d之间的接触部分枢轴转动扫描单元320来调节扫描单元320的取向。
而且,外壳326的右端326R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通过螺栓267和片簧261的组合在朝向底板260a的方向被推动。因此,扫描单元320的取向可以通过调节螺栓363的接合数量进行调节,该螺栓将扫描单元320与支撑架360在外壳326的左端326L附近相接合。
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扫描单元320的取向可以被容易地进行调节,并且扫描单元320可在完成调节的同时被紧固到支撑架360上。由于这个原因,将每个扫描单元320固定到相应的支撑架360的操作很简单,可以提高操作的容易程度。
此外,因为扫描单元320的取向是绕垂直于扫描方向的转动轴329的轴线来进行调节的,就可以防止扫描单元320绕平行于扫描方向的轴线的中心转动,使上述的取向调节更加简单。
因为所述的轴承部分360d具有上述结构,甚至用这样简单的结构,转动轴329也可以被保持在固定位置,不错误地从该位置偏移。
因为转动轴329与扫描方向垂直,所述的扫描单元320就被防止绕平行于扫描方向的轴线转动,进一步简化了扫描单元320的取向调节,确保扫描单元320的取向处于相对于感光鼓33的正确的方向。
此外,扫描器外壳326的在扫描方向的右端部326R通过片簧261被推向支撑架360的内表面260aa,并且在支撑架360的左端部分326L和表面260aa之间的距离通过螺栓363调节。这样,扫描单元320可以在扫描单元320的取向相对于支撑架360被调节的同时牢固地固定到支撑架360上。所述的扫描单元320可以因此在调节之后被稳定地支撑在支撑架360上。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13到附图20介绍第三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401。
所述的彩色激光打印机401除了下面将要表述的几点之外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相同。
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黑色、青绿色、黄色和品红色的四种颜色的成像部分17K,17C,17Y和17M被从后到前以该顺序排列。在另外一个方面,在第三实施例中,用于黑色、青绿色、品红色和黄色四种颜色的成像部分17K,17C,17M和17Y被从后到前以该顺序排列。
通过将转印部分18(驱动辊36,从动辊37,传送带38,转印辊39,和带清洁单元40),拾取辊10,供纸辊11,后传送辊13b,和一对套准辊14装入带子单元框架61,并通过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元而构成带子单元60。所述的带子单元60可以水平地移动(从前到后的方向),并且可以插入主壳体2的前侧和从主壳体2的前侧移走。
当带子单元60在其安装位置被安装到主壳体2中时,如图13所示,所述的传送带38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与感光鼓33相接触,并且带子单元60上的终端91(将在下文中描述)与主壳体2中的电极92(将在下文中描述)接触。当带子单元60在向前的方向中移动而从安装位置分离时,所述的传送带38与感光鼓33分离,并且在此以后终端91的后边缘91c与下文中将要描述的电极92分离。
注意,如图15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相类似的是,每个处理盒30的垂直位置比其后侧的相邻的处理盒30要高一个预先设定的量(在下文中将称为量“A”)。也即,在黑色成像部分17K中的处理盒30的垂直位置和在青色成像部分17C中的处理盒30的垂直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在青色成像部分17C中的处理盒30的垂直位置和品红色成像部分17M中的处理盒30的垂直位置之间的偏移量,以及在品红色成像部分17M中的处理盒30的垂直位置和黄色成像部分17Y中的处理盒30的垂直位置之间的偏移量都等于该预先设定的量A。因此,当所有颜色的处理盒30被安装在成像部分17中时,在不同颜色的处理盒30中的感光鼓33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连接各个感光鼓33下侧的直线在带子单元60的安装方向的上游侧要更高,并且在带子单元60的安装方向的下游侧向下倾斜。
与第一实施例中相类似的是,在成像部分5下方和供纸盒70上方的空间具有一种形状,在该形状中,从侧面来看,在垂直方向中的高度向着后面变小。所述的带子单元60被安装在该锥形形状的空间中,因此带子单元60被形成为从侧面看具有一个整体的形状,该形状在垂直方向朝向后侧变小,与该安装空间的锥形相对应。也即,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的是,从动辊37被设置成比驱动辊36高。
当带子单元60被安装在主壳体2的安装位置时,所述的从动辊37被设置成从安装在黄色成像部分17Y中的处理盒30的感光鼓33的前面。
所述的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是倾斜的,在由驱动辊36的驱动所导致的上侧部分38a的移动方向和水平方向(带子单元60从彩色激光打印机1抽出的方向)之间形成一个角度,该角度是这样的,在带子单元60以向前的方向从安装位置移动以便从主壳体2移走时,传送带38的表面和各个感光鼓33之间的接触同时脱离。
如图17所示,带子单元框架61包括: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底板62;和纸张引导部件64。所述的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在宽度方向中以一定的分离距离互相面对。所述的底板62被悬挂在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之间。如图13所示,所述的纸张引导部件64在底板62的前端上放在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之间以可摆动的方式悬挂,用于把通过供纸侧的U形路径12传送的纸张P引导到传送带38上。
所述的拾取辊10,供纸辊11,后传送辊13b,一对套准辊14,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以可旋转的方式在该带子单元框架61中的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之间悬挂。
所述的转印辊39在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之间悬挂,使每一个转印辊39可绕其轴旋转并且可以在垂直方向中移动。
正如将要在下文中参考图19要描述的那样,每个转印辊39由压缩弹簧44被向上推压。因此,当带子单元60如图13所示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的安装位置时,所述的传送带38被夹在每个转印辊39和相应的感光鼓33之间。
更具体地说,正如下文中将要结合图18描述的那样,每个转印辊39的辊轴39a的左侧端和右侧端分别由左侧和右侧轴承43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的轴承43被支撑成可以在带子单元框架61中垂直地移动。左侧和右侧压缩弹簧44也被安装在带子单元框架61中用于向上推压转印辊39。因此,当带子单元60位于如图13所示的安装位置中时,所述的转印辊39把传送带38压靠感光鼓33,在感光鼓33和传送带38之间形成辊隙(成像位置)。
如图13所示,底板62具有在前-后方向设置的前区域62a和中-后区域62b。所述的前区域62a面对传送带38的从动辊37。所述的中-后区域62b被定位成比前区域62a低,并且因此在其上限定了一个凹陷103,该凹陷103比前区域62a要下沉得更低。所述的带清洁装置40被设置在凹陷103中的一个前部。
如图13和图18所示,一个定位槽102和多个(在本实例中为6个)终端槽104被形成在底板62的后边缘。如图13所示,每个终端槽104都具有一个垂直壁104a和一个水平壁104b。
如图17所示,每个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的下端部分在宽度方向中向内弯曲,形成一个供纸盒引导器67用于引导供纸盒70的供纸盒框架71插入供纸盒70或者从供纸盒70移走。
所述的供纸盒框架71具有:左侧板72和右侧板73;和前板74(见图13)。左侧板72和右侧板73被设置成以一定的分离距离在宽度的方向上互相面对。所述的前板74被悬挂在左侧板72和右侧板73的前端部分之间。所述的供纸盒框架71在前板74之后的位置将纸盘9保持在左侧板72和右侧板73之间。
左侧板72面对带子单元框架61的左侧板65,两者之间带有预先设定的间隔,右侧板73面对带子单元框架61的右侧板66,两者之间带有预先设定的间隔。
每个左侧板72和右侧板73都具有一个伸展部分75。该伸展部分75在宽度方向中向着外侧从相应的侧板72或者73的上端伸展出并且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中延伸。所述的左侧板和右侧板72和73的伸展部分75被从上方接合到带子单元框架61的供纸单元引导器67。所述的供纸盒框架71因此被保持在带子单元框架61上以便于供纸盒框架71可以沿供纸单元引导器67水平滑动。
主壳体2具有左主壳体侧板81和右主壳体侧板82。当带子单元60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左主壳体侧板81面对左侧板65,两者之间带有预先设定的间隔,并且右主壳体侧板82面对带子单元框架61的右侧板66,两者之间带有预先设定的间隔。
每个左主壳体侧板81和右主壳体侧板82在其下端形成一个带子单元引导器83。所述的带子单元引导器83在宽度方向上向内突起并且在前-后的方向上延伸一个长度,该长度足够长到接纳带子单元框架61的整个长度。每个带子单元引导器83形成一个引导部分85。所述的引导部分85是一个形成在带子单元引导器83的上边缘上的矩形的切口,并且在长度方向上沿带子单元引导器83的整个长度的宽度方向上沿带子单元引导器83的内侧延伸。当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的下端被安装在引导部分85上时,所述的带子单元框架61可以沿带子单元引导器83的引导部分85水平滑动。
如图13所示,主壳体2也配备一个电极支架86。当所述的带子单元60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所述的电极支架86设置在电极支架86面对带子单元框架61的后边缘的位置。如图18所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六个)电极92被支持在电极支架86上。所述的电极92被排列在宽度方向中。每一个电极92都向前延伸。
如图18所示,一个定位突起101在宽度方向上其中心部分从电极支架86的前表面向前突起。从底部看所述的定位突起101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如图18所示。
如图13和图18所示,终端81被设置在带子单元框架61的后边缘中的终端槽104中。所述的终端91被用作电源终端,当带子单元60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使所述终端91与相应的电极92相接触。
如图13所示,每个终端91具有L型的形状,并且具有一个垂直延伸的部分91a和一个水平延伸的部分91b。所述的垂直延伸部分91a沿终端槽104的垂直壁104a的前面对表面垂直延伸。在垂直延伸部分91a的上端,终端91向后弯曲,使水平延伸部分91b通过垂直壁104a从带子单元框架61的内侧向外突起到带子单元框架61的外侧。水平延伸部分91b沿终端槽104的水平壁104b的下侧表面水平(向后)地延伸。这样,当带子单元框架61如图13所示被安装到主壳体2中时,每个终端91的水平延伸部分91b的下表面可以与相应的电极92的接触点92a相接触。
在终端91的后边缘91c和每个转印辊39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在电极92的接触点92a和相应的感光鼓33之间的距离。更具体地说,后边缘91c和黑色转印辊39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接触点92a和黑色感光鼓33之间的距离。后边缘91c和青绿色转印辊39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接触点92a和青绿色感光鼓33之间的距离。后边缘91c和品红色转印辊39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接触点92a和品红色感光鼓33之间的距离。后边缘91c和黄色转印辊39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接触点92a和黄色感光鼓33之间的距离。注意,在前-后方向中,黑色和青绿色感光鼓33之间的距离,青绿色和品红色感光鼓33之间的距离,以及品红色和黄色感光鼓33之间的距离分别等于黑色和青绿色转印辊39之间的距离,青绿色和品红色转印辊39之间的距离,以及品红色和黄色转印辊39之间的距离。因此,当带子单元60被从其前侧插入到主壳体2中并且向后移动时,与终端91的后边缘91c与电极92的接触点92a相接触的同时或者之后,转印辊39精确地到达如图13中所示的相应的感光鼓33下方的位置。换而言之,当带子单元60被插入到主壳体2中并且向后移动时,与终端91的后边缘91c与电极92的接触点92a相接触的同时或者之后,带子单元60到达图13中的传送带38与感光鼓33相接触的安装位置。
如图18所示,当带子单元框架61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定位突起101被适配入定位槽102。带子单元框架61可以通过把定位突起101适配入定位槽102中而在宽度方向相对于主壳体2被定位。
设置在带子单元框架61上的终端91在宽度方向相对于被支持在电极支架86上的电极92的错误定位可以通过将定位突起101用作在宽度方向相对于主壳体2定位带子单元框架61的参考来防止。由于这个原因,就可以在终端91和相应的电极92之间达到可靠的连接。
带子单元框架61在其中进一步支撑:用于把转印偏压提供到四个转印辊39的四个转印偏压线93;用于把清洁偏压提供到清洁辊47的清洁偏压线94;和用于把中和偏压提供到四个中和梳95的中和偏压线96。每个中和梳95沿相应的转印辊39设置。
注意,每个转印辊39和每个中和梳95在垂直方向位于环形带38的上侧部分38a和下侧部分38b之间。在本实例中,传送带38由多个环形带条构成,该环形带条绕在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周围,并且在宽度方向被设置成互相相邻。一个小量的宽度方向的间隙(条间间隙)被形成在每两个相邻的环形带条之间。
每个转印偏压线93具有连接到终端91的其中之一的一端,和连接到相应的转印辊39的左侧端的另一端。更具体地说,转印偏压线93从终端91向前延伸,接着向上弯曲以便于经过在两个相邻的环形带条之间的条间间隙进入在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38a和38b之间的空间,然后在最终到达相应转印辊39的左侧端之前,向左弯曲。
注意,如图18所示,每个转印辊39的辊轴39a的左侧端和右侧端分别被左侧和右侧的轴承43可旋转地支撑。左侧和右侧轴承43是导电的,并且分别安装在左侧和右侧的压缩弹簧44上。左侧和右侧的压缩弹簧44也是导电的并且分别被左侧板和右侧板65和66支撑。图19显示的是辊轴39a的左侧端如何被左侧的轴承43支撑,以及显示左侧的轴承43如何被支撑在左侧的压缩弹簧44上。每个轴承43由相应的压缩弹簧44被向上。如图18所示,左侧和右侧的轴承43分别由左侧板和右侧板65和66引导,以便于轴承43可以沿左侧板和右侧板65和66在垂直方向上滑动。如图19所示,转印偏压线93连接到左侧压缩弹簧44。转印偏压线93因此而通过左侧压缩弹簧44和左侧轴承43连接到转印辊39的左端。
这样,每个转印偏压线93连接到与相应的转印辊39的轴承43相连接的压缩弹簧44上。转印偏压因此而通过相应的压缩弹簧44和轴承43从相应的转印偏压线93施加到每个转印辊39上。
所述的清洁偏压线94具有连接到相应的终端91的一端,和连接到清洁辊47的右侧端的另一端。更具体地说,清洁偏压线94从相应的终端91向前延伸,接着在最终到达清洁辊47的右侧端之前向右和向上弯曲。
所述的中和偏压线96具有连接到相应的终端91的一端。所述的中和偏压线96从终端91向后延伸,接着向上弯曲经过位于两个相邻的环形带条之间的条间间隙而进入在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38a和38b之间的空间,接着弯曲以便于向前延伸与用于成像部分17K,17C,17M和17Y的中和梳95依次相连接。
如图20所示,每一个中和梳95形成一个中和偏压线96通过其中的通孔,并且通过诸如焊接材料的导电材料97连接到中和偏压线96。每一个中和梳95的上边缘部分形成大量山形的突起,并且与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的下表面相接触。
根据上述的结构,带子单元60可以沿从前面水平延伸的直线形插入/移去路径100通过沿带子单元引导器83的引导部分85滑动带子单元框架61而插入主壳体2或从主壳体2中移走,如图15所示。
所述的供纸盒70也同样可以通过沿如图14中所示的供纸单元引导器67滑动供纸盒框架71而从主壳体2和带子单元60的前面水平地插入或者移走。
这样就保证了供纸盒70可以单独插入主壳体2或者从主壳体2移走,如图14所示。
此外,带子单元60可以与供纸盒70一起插入主壳体2或者从主壳体2移走。
更具体地说,如图14和15所示,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被设置成在垂直方向中相互部分重叠。因此,如图15所示,当带子单元60想要从主壳体2移走时,通过向前退出带子单元60,带子单元60的下前部分,也即例如辊13a和11向前推动供纸盒70,因此可以使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能一起从主壳体2移走。当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想要被安装到主壳体2中时,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的整体单元通过向后推动供纸盒70的前表面而向后移动,结果,供纸盒70的上前部分,也即例如辊13b和分离垫3a向后推动带子单元60,因此使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能一起被安装到主壳体2中。在这种方式下,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的整体单元以和供纸盒70单独插入或者移走相同的方向插入主壳体2或从主壳体2中移走。由于这个原因,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可以通过单步操作插入或者移走。结果,就可以提高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插入或者移走过程中操作的容易程度。
而且,当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如图15所示从主壳体2中退出时,在成像部分5的下面就形成了一个大的空间。当纸张P在例如定影部分19中被卡住时,用户就可以通过从前面将手伸入到这个大的空间中而从主壳体2的内部容易地把纸张P取出。
通过这种彩色激光打印机401,所述的插入/移去路径100水平延伸而不弯曲,并且带子单元60可以从主壳体2退出开始到退出完成都以直线移动。此外,带子单元60从安装开始到结束可以相对于主壳体2在直线中沿插入/移去路径100移动。由于这个原因,带子单元60的相对于主壳体2的插入或者移走的操作就可以极其容易地进行。
在如图16所示的那样从主壳体2退出带子单元60之后,通过向上翻转纸张引导部件64,就可以从带子单元60提升传送带38和带清洁装置40,可以一起提升或者是分别提升,并且把传送带38和带清洁装置40取出带子单元框架61。这样就可以便于替换或者保养传送带38和带清洁装置40。
根据本实施例,包括传送带38的带子单元60可沿直线的插入/移去路径100而移走。此外,在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被驱动辊36驱动而移动的方向和带子单元60被退出的方向之间形成了一个角度,以便于在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接触通过把带子单元60退出而解除。
也即,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相对于向前的方向(带子单元60的退出方向)向上倾斜,并且上侧部分38a从它们的前下端与感光鼓33相接触。这样就确保了带子单元60在向前方向的退出或移动解除传送带38的表面和感光鼓33之间的接触。这样,当带子单元60在向前方向沿直线插入/移去(水平)路径100被退出时,在传送带38的表面和感光鼓33之间的接触随着退出的过程被解除。因此,为了从感光鼓33分离传送带38,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在横跨水平方向的方向中移动带子单元60,并且这样就可以提高从主壳体2退出带子单元60的操作过程中的容易程度。
另一方面,当带子单元60被插入到主壳体2中时,沿直线的插入/移去路径100安装带子单元60可以确保传送带38的表面在带子单元60安装完成之后与感光鼓33相接触。在这种方式下,传送带38在带子单元60完成沿插入/移去路径的方向的移动之后才与感光鼓33相接触。因此,就不需要在穿过或横跨水平方向的方向中移动带子单元60的额外操作,并且这样就可以提高在把带子单元60安装到主壳体2的操作过程中的容易程度。
在这种方式下,在相对于主壳体2插入或者移走带子单元60的操作过程中就不必要带子单元60跨越沿插入/移去路径100移动的方向的额外的移动。因此,就可以简化用于引导带子单元60的结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因为带子单元60被退出的方向基本水平,带子单元60就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被从主壳体2退出。这就意味着可以提高带子单元60的插入或者移走操作的容易程度。
此外,因为带子单元60以垂直于感光鼓33的旋转轴33a的方向退出,传送带38的表面和感光鼓33之间的接触可以在带子单元60以从带子单元60的安装位置退出的方向开始移动之后立刻被解除。由于这个原因,就可以防止传送带38和每个感光鼓33之间的滑动接触。这样就可以防止由于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滑动接触而导致的感光鼓33或者传送带38的损坏。
感光鼓33被设置成平行于带子单元61的插入/移去路径100。当带子单元框架61从图13中的安装位置在退出方向开始移动时,传送带38相互同时从各个感光鼓33分离。
因为带子单元60的移动由带子单元引导器83引导,带子单元60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从主壳体2中退出。这样就可以提高带子单元60的插入和移走操作的容易程度。
如图13所示,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被设置成在带子单元60的退出方向即水平方向相互部分重叠,可以减小彩色激光打印机1水平方向的尺寸。
此外,如图15所示,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被设置成在垂直于带子单元60的退出方向的方向即垂直方向相互部分重叠,可以减小彩色激光打印机1垂直方向的尺寸。因此,通过在移走方向中移动带子单元60,带子单元60的下前部分向前推动供纸盒70,因此可以使带子单元60和供纸盒70从主壳体2一起移走。
进一步的是,因为终端91被设置在带子单元60安装方向下游侧的的一端,直到带子单元60被完全从主壳体2移走之前终端91是不暴露的。这样,就可以防止用户接触终端91。
此外,因为电极92被设置在主壳体2中其带子单元60安装方向的下游侧,就可以防止用户接触电极92。这样,就可以防止终端91和电极92被污染。
因为终端91被在宽度方向中设置成一列,当带子单元60被安装到主壳体2中时,就可以同时达到多个终端91和电极92之间的连接。
终端91和电极92被设置成这样一种位置关系,在把带子单元60安装到主壳体2的过程中,在终端91和电极92之间达到连接的同时或之后,传送带38才与感光鼓33相接触。因此,在传送带38与感光鼓33相接触之后,就不必要进一步在向后的方向中移动带子单元60用于进行终端91和电极92之间的连接。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滑动接触就可以被防止。这样,就可以防止由于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滑动接触而导致的感光鼓33或者传动带38的损坏。
当带子单元60从主壳体2退出并且每个感光鼓33和传送带38的辊隙被解除时,每个转印辊39由于压缩弹簧44的弹力而向上移动。结果,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如图15所示地向上移动。
注意,每个处理盒30的垂直位置比其后侧相邻的处理盒30高出一个预定量A。当带子单元60如图13所示的那样被安装到主壳体2中的安装位置上时,每个转印辊39被压缩弹簧44(见图19)向上推动并且传送带38被夹在每个转印辊39和相应的感光鼓33之间。带子单元60从安装位置开始退出的移动方向是水平方向,因此与转印辊39被压缩弹簧44推动的方向垂直。因此,当带子单元60从安装位置向前移动而从主壳体2中退出时,转印辊39由于压缩弹簧44的弹力作用而向上移动一个量B,这样传送带38向上也即在压缩弹簧44作用的方向提升一个量B。
根据本实施例,在前一后方向相邻的成像部分17的垂直位置之间的偏移量A,也即在相邻的感光鼓33的下边缘之间的偏移量A具有这样一个数值,也即,从偏移量A减去传送带38的提升量B之后得到的数值C大于0。换而言之,偏移量A比提升量B大。
这样,带子单元60以这样一种方式支撑每个转印辊39,当带子单元60从安装位置在向前的方向中移动时发生的传送带38在所属转印辊39处的提升量B,,比被设置成在前一后方向中相互相邻的成像部分17的垂直安装位置之间的偏移量A小。
由于这个原因,当带子单元60从安装位置向前移动以便于从主壳体2中退出时,就可以确保在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的下边缘之间形成间隙。传送带38不与感光鼓33的下边缘相接触。因此,即使在传送带38提升的情况下,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滑动接触就可以被可靠地防止。结果,由于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摩擦而导致的对感光鼓33或者传送带38的损坏就可以被防止。
根据本实施例,多个感光鼓33沿传送带38的移动方向设置。通过带子单元60在退出方向的移动,传送带38和多个感光鼓33之间的接触被相互同时解除。因此,就不需要在穿过或者横跨移动方向的方向移动带子单元60的额外操作,这样可以提高从主壳体2移走带子单元60的过程中操作的容易程度。
<修改>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传送带38是由多个带条组成的,这种带条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带条之间存在条间间隙。但是,传送带38可以由其间不具有间隙的单个传送带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偏压线93被修改成首先在宽度方向从终端91向外向传送带38的宽度边缘延伸,接着在最终到达相应的转印辊39的左侧或者右侧端之前向上弯曲以便经过在传送带38的宽度边缘和左侧板或者右侧板65或者66之间的间隙。偏压线96可以相似于偏压线93修改。
终端91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使带子单元框架61电接地的终端。
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的彩色激光打印机201相类似的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被修改成如图2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501,使传送带38用作中间转印带,在从传送带38转印到记录纸P之前,色粉先被暂时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面。在这种情况下,附加的转印辊139被安装在带子单元60中。
虽然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了本实用新型,对于本技术领域内熟练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种种的修改和变化。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利用了品红色、黄色、青绿色和黑色四种颜色来成像。但是,也可以只利用品红色、黄色和青绿色这三种颜色,只使用两种颜色或者只使用一种颜色来成像。
本实用新型可以被利用到其它不同种类的成像装置上,诸如配备传真功能的成像装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感光鼓33和色粉盒35被更换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处理盒30。但是,这种结构是可以进行修改,使只有色粉盒35可以被更换。更具体地说,处理盒30可以由一个N显影盒和一个鼓盒的组合构成。所述的显影盒可以包括色粉盒35,提供辊31和显影辊32,而鼓盒可以包括感光鼓33。显影盒可以可拆卸地和鼓盒相接合。显影盒可以从鼓盒分离并且从主盒壳体2移走,而鼓盒仍安装在主壳体2中。
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黑色、青绿色、黄色和品红色的成像部分17以这样的顺序从后到前排列。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于黑色、青绿色、品红色和黄色的成像部分17以这样的顺序从后到前排列。然而,此四种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能够以任何顺序排列。
在第一实施例中,突起27与凹陷262的组合位于扫描器外壳26沿扫描方向的一端以调整扫描单元20的一端不与支撑架260接触,而螺栓263位于扫描器外壳26沿扫描方向的另一端以调整扫描单元20的左端与支撑架260之间的距离。然而,突起27与凹陷262的组合可以位于沿扫描方向距一端更接近于另一端的位置,而螺栓263可以位于沿扫描方向距另一端更接近于这一端的位置。
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片簧261位于扫描器外壳326沿扫描方向的一端,而螺栓363位于扫描器外壳326沿扫描方向的另一端。然而,片簧261可以位于沿扫描方向距扫描器外壳326的一端更接近于另一端的位置,而螺栓363可以位于沿扫描方向距扫描器外壳326的另一端更接近于这一端的位置。
在第一与第三实施例中,突起27与凹陷262的组合被用来调整扫描单元20不与支撑架260接触,而螺栓363被用来调节扫描单元20与支撑架260之间的距离。在第二实施例中,旋转轴329与轴承部分360d的组合被用来调整扫描单元320不与支撑架360接触,而螺栓363被用来调节扫描单元320与支撑架360之间的距离。然而,还有许多其他的配置能够用来调整扫描单元不与支撑架接触,以及调节扫描单元与支撑架之间的距离。

Claims (40)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包括:
外壳;
安装在外壳内并传送显影剂图像和记录媒体中的任一种的环带;
安装在外壳内、与多种颜色一一对应的多个处理单元,该多个处理单元分别包括多个感光鼓,每一个感光鼓面对环带;
安装在外壳内并且为每个感光鼓设置一个的多个扫描单元,每个扫描单元用光扫描相应感光鼓的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每个处理单元用相应颜色的显影剂显影静电潜像;以及
安装在外壳内并将形成在每个感光鼓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环带和由环带传送的记录媒体的任何一种上面的转印部分,
扫描单元和处理单元在水平方向上交替设置;
每个扫描单元和每个处理单元对于垂直方向倾斜;
每个处理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以倾斜的方向插入到外壳内或者从外壳内移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容纳记录媒体的盒,所述盒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环带下面的位置;
每个扫描单元和每个处理单元向所述盒撤离所述外壳的方向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附接到外壳以从上面相互一一对应地覆盖多个处理盒的多个盖子,该多个盖子可相互独立地开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环带被设置成其高度在所述盒从外壳退出的方向上增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环带在传送方向传送在其上面的记录媒体,环带被设置成倾斜,其在传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的位置低于其在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连接扫描单元上端表面和处理单元上端表面的直线基本上平行于环带的倾斜方向。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接纳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的出纸盘,所述出纸盘被设置在扫描单元和处理单元上方,所述出纸盘在基本上平行于环带的倾斜方向的方向上倾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感光鼓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相应的处理单元中其下端附近,感光鼓被光束扫描,所述光束从相应扫描单元的上端附近射出。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每个扫描单元的上端的每个扫描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一个其方向上扫描单元和处理单元被交替地设置的宽度,每个扫描单元的该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盒被退出主壳体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上端变窄,所述宽度朝向扫描单元的上端减小;
其中,包括每个处理单元的上端的每个处理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一个其方向上扫描单元和处理单元交替地设置的宽度,每个处理单元的该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盒被退出主壳体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上端突出,所述宽度朝向处理单元的上端增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扫描单元包括:
扫描器外壳;
安装在扫描器外壳中的光源;以及
安装在扫描器外壳中并且偏转光源发出的光束以扫描相应感光鼓的表面的偏转单元;以及
进一步包括:
多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在其上支撑相应的扫描器外壳;
用于调整扫描器外壳的至少一部分使其远离所述支撑架的调整单元;以及
用于调节扫描器外壳相对于支撑架的取向的调节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扫描器外壳具有面对支撑架的扫描器表面;
支撑架具有面对扫描器表面的框架表面;
调整单元具有:
从扫描器表面和框架表面中的一个表面突出的突起;
在扫描器表面和框架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形成的接纳所述突起的接纳部分;和
使扫描器外壳绕突起与接纳部分之间的接触部分枢轴转动以调节扫描器外壳的取向的调节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接纳部分包括形成在扫描器表面和框架表面中另一个表面的具有V形横截面的凹陷。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调整单元包括将突起和接纳部分互相推动的推动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扫描器表面在偏转单元扫描光束的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部分与第二端部分;
突起与接纳部分中的任何一个被形成在扫描器表面距第一端部分比距第二端部分更接近的一侧;和
调节单元包括距离调节单元,距离调节单元设置在扫描单元的距第二端部分比距第一端部分更接近的另一侧,并且调节扫描器表面的第二端部分与框架表面之间的距离。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扫描器表面在沿垂直于扫描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多个位置,框架表面具有与扫描器表面上的所述多个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位置,
突起与接纳部分中的任何一个被形成在扫描器表面上的该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上,
突起与接纳部分中的另一个被形成在框架表面上的相应位置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突起与接纳部分都沿垂直于扫描方向的方向连续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距离调节单元包括:
朝向框架表面推动扫描器表面的第二端部分的片簧;和
调节扫描器表面第二端部分相对于框架表面的位置抵抗片簧的推动力的螺栓。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扫描器外壳具有定位成面对支撑架的扫描器表面;
支撑架具有定位成面对扫描器表面的框架表面;
调整单元包括:
设置在扫描器外壳中以沿扫描器表面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和
从框架表面沿限定成从框架表面向扫描器表面延伸的方向突出的轴承部分,该轴承部分可旋转地接纳旋转轴;和
调节单元,使扫描器外壳绕旋转轴与轴承部分之间的接触部分枢轴转动以调节扫描器外壳相对于支撑架的取向。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轴承部分包括其前边缘开口成V形横截面的突起。
20.如权利要求18所示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旋转轴基本上位于偏转单元扫描光束的扫描路径的中央部分,并且垂直于扫描方向延伸;
扫描器表面在偏转单元沿扫描路径扫描光束的扫描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分与第二端部分;和
调节单元包括:
设置在扫描器表面距第一端部分比距第二端部分更接近的一侧、并且将第一端部分推向框架表面的片簧;和
设置在扫描器表面距第二端部分比距第一端部分更接近的另一侧、并且调节扫描器表面的第二端部分与框架表面之间的距离抵抗片簧的推动力的螺栓。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扫描器外壳还具有接收由偏转单元扫描的光束并且向感光鼓反射该光束的反射镜;和,
在被反射镜反射之前的光束与被反射镜反射之后的光束之间沿垂直于扫描方向的假想平面形成的角度α满足不等式0度<α<45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支撑架在外壳内多级平行地设置,
穿过每一个支撑架形成有通孔,使螺丝起子能够穿过该通孔而插入,用以调整设置在扫描器外壳上的螺栓的接合量,所述扫描器外壳被支撑在每一个支撑架的下一个支撑架上。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支撑环带的多个辊,该环带能够围绕所述多个辊作环绕运动;以及
支撑该多个辊使环带和该多个辊形成一体成为带子单元的带子单元框架,
所述外壳具有限定直线插入/移去路径的壁,带子单元框架可沿该路径移动以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在外壳内沿直线插入/移去路径定义有预定的安装位置,带子单元框架能够在插入方向沿直线插入/移去路径移动到该预定的安装位置,并且在移去方向沿直线插入/移去路径从预定的安装位置移走,
当带子单元被安装在外壳内的安装位置时,环带的表面和每一个感光鼓接触,
退出方向和环带在环带的表面接触每个感光鼓的位置移动的方向形成一个角度,当带子单元以退出方向从安装位置开始移动时,该角度使环带的表面和每个感光鼓之间的接触解除。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直线插入/移去路径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感光鼓可绕其轴旋转,所述感光鼓的轴基本上平行于辊的旋转轴延伸;以及
退出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每个感光鼓的轴。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壳壁包括沿插入/移去路径引导带子单元框架的引导部件。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容纳记录媒体并可分离地安装在外壳内的盒子,该盒子能够以与带子单元的退出方向相同的方向退出外壳内。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带子单元和盒子能够从外壳被一起移走。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带子单元在安装位置被安装在外壳内时,带子单元的一部分在带子单元和盒子退出的方向上与盒子重叠。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带子单元框架包括向带子单元的一部分提供电力的电源终端,该电源终端位于带子单元插入方向的相对于所述外壳下游侧的带子单元框架的端部上。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电源终端包括沿辊的旋转轴的轴向排列的多个电源终端。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外壳包括多个电极,当带子单元在安装位置被安装在外壳内时,该电极连接到电源终端;
当带子单元在插入方向向外壳内的安装位置移动时,在电源终端已经被连接到电极后,环带接触感光鼓。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转印部分包括与多个感光鼓一一对应的多个转印辊,
带子单元框架进一步支撑所述多个转印辊,
电源终端包括转印偏压终端,该转印偏压终端向转印辊提供转印偏压,以朝向环带的方向从每个感光鼓转印显影剂图像。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带子单元框架进一步支撑清洁辊,该清洁辊清洁环带和中和环带的中和单元,
电源终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下列终端:
向清洁辊提供清洁偏压以清洁环带的清洁偏压终端;
向中和单元提供中和偏压以电中和环带的中和偏压终端,;
使带子单元框架接地的接地终端。
3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多个感光鼓平行于带子单元的插入/移去路径排列;以及
当环带框架在退出方向从安装位置开始移动时,环带与多个感光鼓互相同时分离。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每个感光鼓在和退出方向以及辊的旋转轴都垂直的垂直方向的位置,从位于退出方向上的每个感光鼓的上游侧的另一个感光鼓偏移一个偏移量,以及
其中带子单元框架在其上进一步支支撑一个推动单元,当带子单元在移去方向上从安装位置移动时,该推动单元使当带子单元位于安装位置时环带接触感光鼓的环带的接触部分在所述垂直方向移动一个移动量,该移动量比所述偏移量小。
3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环带传送其上的记录媒体。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当带子单元被安装在外壳内时,从盒子拾取记录媒体并将记录媒体提供给环带的供应单元;以及
接收并卸除记录媒体的卸除单元,所述记录媒体由环带传送并由感光鼓形成显影剂图像,
处理单元被设置在环带沿其将记录媒体从供应单元传送到卸除单元的路径上,从而在记录媒体上依顺序形成各种颜色的显影剂图像,
从盒子拾取记录媒体的方向以及卸除单元卸除记录媒体的方向与媒体传送方向相反,在所述媒体传送方向上环带传送记录媒体,使其通过形成图像的成像位置。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处理单元沿相对于媒体传送方向和与媒体传送方向垂直的、由环带传送的记录媒体的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插入或者移走。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处理单元和扫描单元在媒体传送方向交替设置。
CNU2005201113022U 2004-06-22 2005-06-22 成像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862122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83862A JP3988748B2 (ja) 2004-06-22 2004-06-2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83862 2004-06-22
JP2004183860 2004-06-22
JP2004285073 2004-09-29
JP2004317218 2004-10-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62122Y true CN2862122Y (zh) 2007-01-24

Family

ID=357187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11093A Active CN100480881C (zh) 2004-06-22 2005-06-21 成像装置
CNU20052011130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862122Y (zh) 2004-06-22 2005-06-22 成像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11093A Active CN100480881C (zh) 2004-06-22 2005-06-21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988748B2 (zh)
CN (2) CN10048088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10902A (ja) * 2008-03-05 2009-09-1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9022A (ja) 2008-05-27 2010-01-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記録媒体搬送制御方法
US8185016B2 (en) * 2008-12-26 2012-05-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05741B2 (ja) * 2009-11-19 2014-10-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16645B2 (ja) * 2013-02-28 2015-11-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24173B2 (ja) * 2014-04-04 2018-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60345B2 (ja) * 2016-02-08 2019-01-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0881C (zh) 2009-04-22
CN1713086A (zh) 2005-12-28
JP3988748B2 (ja) 2007-10-10
JP2006010769A (ja) 2006-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62122Y (zh) 成像装置
CN1117300C (zh) 处理卡盒、电摄影成像设备和连接触点的连接方法
CN1115611C (zh) 处理卡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2852206Y (zh) 成像装置
CN1763662A (zh) 成像设备
CN1117299C (zh) 清洁框、清洁器、处理卡盒以及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525258A (zh)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CN100351717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2758825Y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1201208C (zh) 成像设备
CN1351285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684007A (zh) 成像设备
CN1109934C (zh) 显影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2779451Y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1099621C (zh) 显影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886702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831671A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991622A (zh)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0965624Y (zh)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盒
CN1354399A (zh) 处理总成、电子摄影图象形成设备和总成安装方法
CN128290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6998C (zh) 具有调色剂剩余量检测装置的显影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946130A (zh) 自动文件进给器
CN2814463Y (zh)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CN1782901A (zh) 成像装置和纸张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