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7656A - 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7656A
CN1637656A CNA2004100615869A CN200410061586A CN1637656A CN 1637656 A CN1637656 A CN 1637656A CN A2004100615869 A CNA2004100615869 A CN A2004100615869A CN 200410061586 A CN200410061586 A CN 200410061586A CN 1637656 A CN1637656 A CN 1637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agnetic flux
fixing roller
sheet material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15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浪泰夫
小仓时彦
山本直之
中濑贵大
铃木仁
吉村康弘
近藤敏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37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76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型加热装置包括:线圈和通过从线圈产生的磁通量的作用产生热量的辊。记录材料由该辊加热。该加热装置还包括可移动的磁通量减少构件,用于减少从线圈产生的作用在辊上的磁通量。在该加热装置中,使遮挡板移向一有效位置,在该处,当传送其规格小于最大传送规格的记录材料时,降低非传送区域中的温度;并且与传送的记录材料的规格无关地根据非传送区域中的温度使遮挡板移动离开该有效位置。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用于对要进行定影的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例如,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型加热装置,适用于对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热定影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是可热熔融的,并在电摄影型或者静电记录型成像设备例如打印机或者复印机中直接或者通过转印而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并且承载在其上。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作为一种加热装置,日本公开的专利申请(JP-A)No.昭59-33787中披露了一种感应加热型定影装置,它利用高频感应加热作为热源。在该定影装置中,在包括金属导体的中空的定影辊中居中地设置线圈。使高频电流通过线圈以产生高频磁场。该磁场产生感应涡流,由此定影装置自身由于其自身的表面电阻而产生焦耳热。根据该电磁感应加热型定影装置,明显改善了电热转换效率,从而可以减少升温时间。
但是,致动这种电磁感应加热型定影装置,从而在定影温度下加热整个最大的片材穿过区域以进行定影。为此,消耗了大于调色剂图像定影实际所需的能量。另外,关于某些规格的记录材料,使除了定影辊的片材穿过区域之外的区域也被异常加热(端部温度升高或者非片材穿过部分温度升高)以导致内部温度升高或者装置构成部件例如作为加热构件的定影辊的热损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如日本JP-A no.2003-123957所述,它有效地利用了磁通量阻挡部件。该磁通量阻挡部件用于将磁通量阻挡板设置在定影辊部分和磁通量产生部件之间并在其间移动,从而由磁通量产生部件所产生的磁通量不会作用在与非片材穿过部分温度升高的产生区域对应的定影辊部分上。该磁通量阻挡部件根据记录材料的规格或者记录材料规格的非片材检测的温度检测结果来判断记录材料是否为小规格。在小规格的记录材料的情况中,将磁通量阻挡板(遮挡板)插入定影辊部分和磁通量产生部件之间以抑制在定影辊的非片材穿过部分(端部)的异常温度升高。
但是,在连续通过小规格的记录材料的情况下,当保留遮挡板(磁通量阻挡板)时,磁通量不能作用在定影辊部分上,因此过度地降低了非片材穿过区域的温度。为此,当使随后的具有大规格的记录材料经过定影辊的时候,会引起由于大的温度梯度而导致的例如低温失调(offset)、轮皱(wheel wrinkle)以及图像缺陷的问题。
另外,还可以根据随后的记录材料的规格增加片材穿过的间隔,以等待温度恢复。但是,在记录材料具有不同规格的情况下,已发现待机时间变长,从而明显地损害了使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它解决了例如当采用磁通量减少部件时加热元件的温度变得低于预定温度从而导致加热失败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
线圈;
加热元件,该元件通过由线圈产生的磁通量产生热量,并对待加热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以及
可移动的磁通量减少构件,其用于减少由线圈产生的作用在加热元件上的磁通量的一部分,该磁通量减少构件可以移动至有效位置,在该位置处,当传送其规格小于其最大传送规格的待加热材料时,降低非传送区域中的温度,
其中,根据非传送区域中的温度,将磁通量减少构件移动离开该有效位置。
根据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案中使用的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图像热定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3为该主要部分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4为该主要部分的纵向主视图。
图5为第一实施方案中使用的磁场阻挡板的外部透视图。
图6为表示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定影辊的温度梯度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案)
(1)成像设备的实施方案。
图1是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性结构图,该设备设有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感应加热型加热装置作为图像热定影装置114。
在该实施方案中,成像设备100是一种利用转印型电摄影方法的激光扫描曝光型数字成像设备(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这些机器的多功能复合机等)。
在成像设备100的上表面侧上,设置原稿读取装置(图像扫描仪)101和区域指定装置(数字转换器)102。原稿读取装置101利用设置在该设备内的包括光源等的扫描照明光学系统扫描放置在该设备的原稿支撑板上的原稿的表面,并利用光传感器例如CCD行数传感器读取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以将图像信息转换为时间序列电数字象素信号。区域指定装置102进行例如原稿的读取区域的设定以输出信号。打印机控制器103根据未示出的个人计算机等的图像数据输出打印信号。控制器(CPU)104接收来自原稿读取装置101、区域指定装置102、打印机控制器103等的信号,进行用于向图像输出机构和成像顺序控制的各个部分发出指令的信号处理。
在图像输出机构中,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鼓式电摄影感光构件(以下称之为感光鼓)105沿着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受到旋转驱动。在该旋转过程中,感光鼓105由充电装置106均匀地充电至预定的极性和预定的电位。感光鼓105的被均匀充电的表面由图像写入装置107以成像方式用光束L曝光,以降低在曝光部分处的电位,由此在感光鼓105的表面上形成与曝光图案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在该实施方案中采用的图像写入装置107是一种激光扫描仪,而且其输出根据在控制器(CPU)104中处理过的图像数据信号而调制的激光L,以扫描曝光旋转的感光鼓105的均匀充电的表面,由此形成与原稿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然后,通过显影装置108用调色剂将该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05的表面静电转移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材料(转印材料)P上,所述记录材料从片材(记录材料)供应机构部分以预定的定时已提供给与感光鼓105相对的转印充电装置109的转印部分T。
该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的片材供应机构部分包括:容纳小规格记录材料的第一片材供应盒部分110;容纳大规格的记录材料的第二片材供应盒部分111;以及用于传送记录材料P的记录材料传送路径112,该记录材料P已经从第一或者第二片材供应盒部分有选择性地按照预定的定时逐张送至转印部分T。
其上已经具有在转印部分处从感光鼓105表面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从感光鼓105的表面分离,并被传送至定影装置114,通过该定影装置在记录材料P上对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然后将该记录材料P排放到位于成像设备之外的输出盘115上。
另一方面,在分离了记录材料P之后由清洁装置113清洁感光鼓105的表面,以便除去保留在感光鼓105上的残余调色剂。然后,使感光鼓105重复进行成像。
(2)定影装置114
图2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加热装置的定影装置11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图3是该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该主要部分的纵向主视图。
该定影装置114属于加热辊类型,并是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型的加热装置。定影装置114主要包括一对加热辊1(作为加热构件(介质)或者定影构件)以及加压辊2(作为加压构件),它们竖直地平行设置,并且以预定的压力压在彼此上,以形成具有预定辊隙长度(辊隙宽度)的定影夹持部分N。
加热辊(以下称之为“定影辊”)1是这样一种辊,即,其具有用感应加热元件(电磁构件或者甚至金属)例如镍或者SUS430形成的厚度大约为0.1-1.5mm的中空(圆柱状)金属层(导电层)。在该辊的外圆周表面处,通过在辊上涂布含氟树脂而形成耐热的剥离层(导热材料)1a。
定影辊1在其两个端部处分别通过轴承23可旋转地支撑在(位于定影装置的前侧和后侧上)侧板(定影单元框架)21和22之间。另外,在定影辊1的内部中空部分处,注入并设置线圈组件3作为磁通量产生部件,该部件通过在定影辊1中感生感应电流(涡流)而产生高频磁场以引起焦耳热。
加压辊2是弹性辊,包括芯轴2a以及作为具有表面可剥离性的耐热橡胶层的硅酮橡胶层2b,该橡胶层与芯轴2制成一体,并将芯轴2包裹在中间。加压辊2设置在定影辊1之下并与其平行,它在其两个端部处分别通过轴承26被可旋转地保持在侧板21和22(位于定影装置的前侧和后侧上)之间。通过一未示出的偏压部件还将加压辊2压在定影辊1的下表面上,同时抵抗弹性层2b的弹性,由此形成具有预定辊隙长度的定影夹持部分N。
作为磁通量产生部件的线圈组件3被插入到定影辊1的内部中空部分中,该线圈组件3是线轴4、包括磁性材料的芯体(材料)5、感应线圈(激发线圈或者感应热源)6以及由绝缘构件形成的撑杆7的组件。芯体5被插入到在线轴4中设置的通孔中,而感应线圈6是通过将铜线缠绕在线轴的周围而构成的。线轴4、芯体5和感应线圈6的单元由撑杆7固定地支撑。而线圈在加热元件的部分周边处沿着辊的旋转轴线缠绕,以便加热该加热元件的部分周边。
作为磁通量减少部件的磁通量阻挡构件8在撑杆7的两个纵向端部的每一个处通过轴承10由圆柄状部分7a可旋转地支撑。换句话说,磁通量阻挡构件8被设置成允许打开和关闭操作。
如上所述,将装配了磁通量阻挡板8的线圈组件3插入定影辊1的内部中空部分中,放置在成预定角度的位置上,并在定影辊1和感应线圈6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从而使撑杆7由保持构件24和25在位于定影装置的前侧和后侧上的其两个端部处以非旋转的方式得到固定的支撑。线轴4、芯体5和感应线圈6的单元被容纳在定影辊1中,以便不会从定影辊1中伸出。
作为芯体5,可优选地使用具有高磁导率和小的自场损耗(self-field loss)的材料。其示例可以适当地包括铁素体、坡莫合金、森达斯特硅铝铁合金等。线轴4也用作为绝缘部分,用以将芯体5与感应线圈6绝缘。
要求感应线圈6产生足够的交变磁通量以进行加热,从而它必须提供低阻抗分量和高电感分量。作为感应线圈6的芯线,可以使用包括一束大约为80-160根直径为0.1-0.3mm的细线的绞合线。该细线包括绝缘的电缆。使细线沿着呈长条板形式的线轴4的形状多次缠绕在磁芯上,由此形成感应线圈6。使感应线圈6沿着定影辊1的纵向缠绕,并设有两个引线(线圈馈电线)6a和6b,它们从设置在撑杆7的作为中空轴的后侧圆柄状部分7a中的中空部分引出,用于向感应线圈6提供高频电流,并且使该感应线圈6连接至线圈驱动电源(激发电路)116。
定影辊1具有作为温度检测部件的第一热敏电阻11和第二热敏电阻,它们将在后面描述。
分离爪13作为用于通过抑制被引入并穿过定影夹持部分N的记录材料P围绕定影辊1的缠绕而使记录材料P与定影辊1分开的部件。
上述的线轴4、撑杆7以及分离爪13由耐热且电绝缘的工程塑料形成。
定影辊驱动齿轮G1固定在定影辊1的后侧端部处,从驱动源M1通过传输系统传递旋转力,由此沿着箭头A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定影辊1。加压辊2因为定影辊1的旋转驱动而沿着箭头B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磁通量阻挡板驱动齿轮G2固定在作为磁通量减少构件的磁通量阻挡板8的后侧端部处。旋转力从驱动源M2通过传输系统传递给驱动齿轮G2,由此使磁通量阻挡板以撑杆的后侧和前侧圆柄状部分7a作为中心地围绕作为磁通量产生部件的线圈组件3旋转,其中该组件3是线轴4、芯体5、感应线圈6、撑杆7等的组件。因此,使磁通量阻挡板8受到位置控制,以在线圈组件3上进行打开和关闭操作。
定影辊清洁器14包括作为清洁构件的清洁料片14a,将清洁料片14a保持成辊状的料片输送轴部分14b,料片卷取轴部分14c,以及用于将位于两个轴部分14b和14c之间的料片部分压在定影辊1的外表面上的加压辊14d。通过利用加压辊14d将料片部分压在定影辊1上,擦去定影辊1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以清洁定影辊1的表面。通过从输送部分14b向卷取部分14c一点一点地输送料片14a,对压在定影辊1上的料片部分逐渐进行更新。
在定影辊1上设置恒温器15,作为在定影辊1的温度异常升高(热失控)时的保护机构。恒温器15接触定影辊1的表面,并通过在温度变为预先设定的温度的时候脱离接触而关闭感应线圈6的供能,由此防止定影辊1被加热至超过预定温度的温度。
在该实施方案中,根据中心S进行片材的穿过(输送)。换句话说,任何规格的所有记录材料以如下状态穿过定影辊,也就是,记录材料的中心部分在定影辊的辊轴方向上沿中心部分穿过。在该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中,可以穿过定影辊的记录材料的最大规格(这种记录材料被称之为大规格片材(纸))为A4(横向),并且可以穿过定影辊的记录材料的最小规格(这种记录材料被称之为小规格片材(纸))是B5。P1代表大规格片材的片材穿过区域宽度,P2代表小规格片材的片材穿过区域宽度。
在与小规格片材的片材穿过区域宽度P2的大致中央部分相对应的定影辊中央部分处,经由定影辊1将作为中央部分温度检测装置的上述第一热敏电阻11设置成与感应线圈6相对,同时该热敏电阻由弹性构件弹性地压在定影辊1的表面上。
设置第二热敏电阻12,它在与大规格片材的片材穿过区域宽度P1和小规格片材的片材穿过区域宽度P2之间的差别区域相对应的定影辊端部中被弹性地压在定影辊1的表面上,其中在该区域中导致产生非片材穿过部分处的温度升高。
通过第一和第二热敏电阻11和12获得的定影辊温度的温度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器(CPU)104中。
图5是磁通量阻挡板8的外部透视图。
磁通量阻挡板8是端部异常温度升高防止构件并且如将在后面描述的是一个用于在记录材料所穿过的整个区域中将定影辊1的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构件。磁通量阻挡板8由非磁性的并且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材料例如含有铝、铜、镁、银等的合金制成,并包括位于其两个纵向端部处的基本上为半圆形的宽的阻挡板部分(遮挡板部分)8a和8a以及位于宽的阻挡板部分8a和8a之间的较窄的连接板部分8b。磁通量阻挡板8以撑杆7的后侧和前侧圆柄状部分7a为中心地围绕着线轴4、芯体5、感应线圈6以及撑杆7的组件被大致为180度的往复反向驱动。结果,使磁通量阻挡板8在与定影辊1中的如图2的实线所示的上部半圆形部分相对应的第一旋转角位置以及与定影辊1中的如图2的虚线所示的下部半圆形部分相对应的第二旋转角位置之间受到位移控制。
在磁通量阻挡板8的第一旋转角位置上,磁通量阻挡板8被设置成离开位于定影辊1的内表面和感应线圈6之间的间隙,并将该位置称为阻挡板关闭位置(相对于磁通量产生部件的打开操作位置)。在正常的时候,磁通量阻挡板8被保持在作为原位的该阻挡板关闭位置上。
另一方面,在磁通量阻挡板8的第二旋转角位置上,宽的阻挡板部分(遮挡板)8a进入并置于位于在定影辊1的内表面和感应线圈6之间的间隙中,由此被设置在如下所述的状态中,即,与在大规格和小规格片材穿过区域宽度P1和P2之间产生非片材穿过部分温度升高的差别区域相对应,宽的阻挡板部分8a进入并位于在定影辊内表面部分的处于定影辊和加热区侧感应线圈部分之间的间隙中的缠绕中心位置处。磁通量阻挡板8的第二旋转角位置被称为阻挡板打开位置(关闭操作位置)。
当使遮挡板8a进入位于定影辊内表面部分和感应线圈部分之间的间隙时,可以通过使遮挡板8a进入(或者滑动成)与作为线圈保持部件的线轴4相接触而给遮挡板8a提供引导功能。这样,可以防止遮挡板振动并减少遮挡板与加热元件的接触。
成像设备的控制器104通过打开设备的主开关致动该设备而启动预定的成像程序控制。通过致动驱动源M1以开始定影辊1的旋转来驱动定影装置114。通过定影辊1的旋转,使加压辊2也旋转。另外,控制器104致动线圈致动电源116以通过感应线圈6流过高频电流(例如10kHz至500kHz)。结果,围绕感应线圈6产生高频交变磁通量,由此通过电磁感应将定影辊1加热至预定的定影温度(在该实施方案中为200℃)。通过第一和第二热敏电阻11和12检测定影辊1的这个温度升高,并将所检测的温度信息输入控制器104中。
控制器104控制从线圈致动电源116提供给感应线圈6的功率,从而将从作为用于温度控制的温度检测部件的第一热敏电阻11输入的定影辊1的检测温度保持在为200℃的预定定影温度,由此进行定影辊1的温度升高以及在200℃的定影温度下的温度控制(热量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在正常时候,使磁通量阻挡板8移动至该阻挡板关闭位置(第一旋转角位置),从而使定影辊1在具有大规格片材穿过区域宽度P1的整个区域中被加热至200℃的定影温度,由此受到温度控制。然后,在温度受控状态,从成像侧将作为待加热材料的其上带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p引入到定影夹持部分N中。该记录材料P在夹持部分N中被夹在定影辊1和加压辊2之间并在其间传送,由此在通过定影辊1产生的热和在夹持部分N处的压力下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热定影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
在要穿过夹持部分N的记录材料P是小规格片材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定影夹持部分N处的位于大规格片材穿过区域宽度P1和小规格片材穿过区域宽度P2之间的差别区域是非片材穿过区域。当使小规格片材连续穿过夹持部分N时,在与小规格片材穿过区域宽度P2(片材穿过区域)对应的定影辊部分处的温度是受到温度控制的,并被保持在200℃的定影温度,但是在与非片材穿过区域对应的定影辊部分处的温度被升高到200℃的定影温度之上(非片材穿过部分温度升高),因为定影辊部分的热量没有被用于加热记录材料或者调色剂图像。
作为用于监测定影辊1的温度控制异常的温度检测部件的第二热敏电阻12检测与非片材穿过部分区域相对应的定影辊部分的温度,并且将所检测的温度信息输入控制器104中。该控制器104根据所检测的温度信息控制驱动源M2以将磁通量阻挡板8移动至阻挡板打开位置或者阻挡板关闭位置,由此在定影辊1上的用于记录材料的整个片材穿过区域中将定影辊温度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
在该实施方案中,感应线圈6的耐热温度是230℃,由在夹持部分N处的压力和辊隙长度(宽度)得到的低温失调温度是170℃。因此,控制器104根据从第二热敏电阻12输入的检测温度信息控制驱动电源M2,从而即使在连续穿过小规格片材的情况下也使在定影辊1的整个片材穿过区域P1内的温度处于170℃-230℃的温度范围内,由此将磁通量阻挡板8的位置改变至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
更具体地说,在该实施方案中,当第二热敏电阻12的检测温度超过220℃的时候,驱动电源M2受到控制器104的控制,从而将磁通量阻挡板8的位置改变为打开位置,由此宽的阻挡板部分8a进入位于定影辊1的内表面和感应线圈之间的间隙中,并位于和非片材穿过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结果,使来自感应线圈6的作用在定影辊部分(区域)上的工作磁通量受到阻挡,由此除去在与非片材穿过区域相对应的定影辊部分(区域)处的电磁感应加热,以降低与非片材穿过区域相对应的定影辊部分(区域)的温度。该温度降低状态也受到第二热敏电阻12的监测。当第二热敏电阻12的检测温度低于180℃的时候,驱动电源M2受到控制器104的控制,以便将磁通量阻挡板8的位置变为关闭位置,由此将已经进入到位于定影辊1的内表面和感应线圈之间的间隙并已经位于和非片材穿过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的宽的阻挡板部分8a移动到该间隙外侧。结果,来自感应线圈6的工作磁通量再次作用在与非片材穿过区域相对应的定影辊部分(区域)上,由此恢复在与非片材穿过区域相对应的定影辊部分(区域)处的电磁感应加热,以提高与非片材穿过区域相对应的定影辊部分(区域)的温度。
在上述操作中,用于将磁通量阻挡板8移动至用于温度降低的有效位置的移动温度可优选地具有不小于5℃、理想的是不小于10℃的温度范围。结果,可以减少驱动操作的数量,由此减轻驱动齿轮的损坏。
图6是表示在通过使小规格片材(B5R)穿过夹持部分N而进行上述控制的情况下、在定影辊的中央部分和端部处的温度梯度的图表。
在图6中,实线代表在与小规格片材穿过区域对应的定影辊中央部分处的温度,虚线代表在与小规格片材的非片材穿过区域对应的定影辊的端部处的温度。即使在使小规格片材连续穿过夹持部分N时,如图6所示,定影辊1也可以在整个片材穿过区域中将其温度维持在170-230℃的范围内。结果,不仅可以在不降低产率的情况下进行小规格片材的连续的片材穿过操作,而且还允许即使在连续的小规格片材穿过操作刚刚完成之后使大规格片材穿过夹持部分N时也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定影。
在该实施方案中,还可以根据由第一和第二热敏电阻11和12检测的温度差异来进行由控制器104进行的磁通量阻挡板8的开关位置变化控制。
此外,在该实施方案中,使遮挡板通过非片材穿过部分温度的检测移动至打开位置(用于降低在非片材穿过部分处的定影辊的温度),但是也可以通过检测例如记录材料的规格来判断传送的是小规格片材而将其移动至打开位置。
在该实施方案中,通过利用磁通量阻挡板8在与非片材穿过部分相对应的区域中阻挡磁通量而降低非片材穿过部分的温度,但是也可以如下方式相对于片材穿过部分的温度降低非片材穿过部分的温度,即,例如将在小规格片材穿过部分处的热量生成速率设定为比在非片材穿过部分处的热量生成速率高,以及在使与小规格片材穿过区域相对应的磁通量减少的时候将遮挡板定位或者移动至适合的位置,以在穿过普通大规格片材的情况下沿着纵向将加热元件的温度均匀化;并在与小规格片材穿过区域相对应的磁通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将遮挡板定位或者移动至适合的位置处,以使非片材穿过部分的温度比片材穿过部分的温度低。
另外,本发明适用于在被供能的线圈的加热过程中(在由用于调整辊温度的温度控制部件将线圈的温度控制到预定温度的期间),从而可以防止加热元件的温度局部降低。
(其它实施方案)
1)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感应加热型加热装置不限于用作如上述实施方案中的图像加热定影装置,而是还可以有效地作为用于将未定影图像临时定影在记录片材上的临时定影装置,或者例如用于通过对其上承载了已定影图像的记录片材进行再加热而改进例如玻璃的图像表面特性的表面改进装置的图像加热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加热装置也可以有效地作为用于热处理片状构件的加热装置,例如用于给钞票等除皱的热压设备等,热层压设备,或者用于蒸发纸张等的湿气成分的热干燥设备。
2)加热构件的形状不限于辊状,可以是其它的旋转体形状,例如呈环形带形状。加热构件不仅可以由一个感应加热构件构成,而且可以由具有两层或者多层的多层构件构成,包括感应加热层和耐热塑料、陶瓷等的其它材料层。
3)感应加热构件(元件)通过磁通量产生部件的感应加热方案不限于内加热方案,可以是外加热方案,其中磁通量产生部件设置在感应加热构件外侧。
4)温度检测部件11,12和19不限于热敏电阻,其可以是任何接触型或者非接触型的温度检测元件。
5)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具有用于根据中心传送要加热的材料(记录材料)的这种机构,但是该装置也可以有效地用作具有用于根据侧面传送材料的机构的装置。
6)另外,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具有可以加热大和小规格(两种)材料(片材)(记录材料)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应用于对三种或者多种规格进行片材输送或者通过的装置。
尽管已经参考此处披露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不限于此处提出的上述细节,而且本申请旨在覆盖可落入到如下权利要求的改进目的或者范围内的这种改动或者变化。

Claims (6)

1.一种加热装置,包括:
线圈;
加热元件,其通过由所述线圈产生的磁通量产生热量并对待加热材料上的图像进行加热;以及
可移动的磁通量减少构件,用于减少从所述线圈产生的作用在所述加热元件上的一部分磁通量,所述磁通量减少构件可以被移动至有效位置,在该位置处,当传送其规格小于其最大传送规格的待加热材料时,降低非传送区域中的温度,
其中,根据非传送区域中的温度,将所述磁通量减少构件移动离开所述有效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该图像是调色剂图像,并且所述磁通量减少构件在非传送区域内的作为高于发生低温失调时的温度的预定温度的温度下被移动离开所述有效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所述磁通量减少构件在非传送区域内的低于传送区域中的定影温度的温度下被移动离开所述有效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所述线圈被设置成与所述加热元件相对并且在其间留有间隙,从而所述加热元件的热量产生区域仅是沿着所述加热构件的圆周方向的区域的一部分,并且该有效位置是所述线圈在该间隙中的缠绕中心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所述磁通量减少构件是厚度不小于0.1mm并且不大于1.5mm的导电金属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加热元件的温度控制在预定温度的温度控制部件,并且所述加热元件受到所述温度控制部件的温度控制。
CNA2004100615869A 2003-12-25 2004-12-27 加热装置 Pending CN16376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30232 2003-12-25
JP430232/2003 2003-1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7656A true CN1637656A (zh) 2005-07-13

Family

ID=34835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615869A Pending CN1637656A (zh) 2003-12-25 2004-12-27 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32631B2 (zh)
EP (1) EP1577715B1 (zh)
CN (1) CN163765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2088B2 (ja) * 2005-09-13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4208815B2 (ja) * 2004-10-22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EP1650612B1 (en) * 2004-10-22 2019-05-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4164484B2 (ja) * 2004-10-22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CN100444049C (zh) 2004-10-22 2008-12-1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4208816B2 (ja) 2004-10-22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DE602005014838D1 (de) 2004-10-22 2009-07-23 Canon Kk Temperaturkontrolle in Induktionsbilderwärmungsvorrichtung mit Element zur Anpassung des magnetischen Flusses
JP4717412B2 (ja) * 2004-10-22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4731982B2 (ja) * 2005-04-28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007079033A (ja) * 2005-09-13 2007-03-29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SE532156C2 (sv) * 2008-03-06 2009-11-03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Lamineringsstation för laminering av en papp-eller kartongbana
JP5465068B2 (ja) 2010-04-15 2014-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41415B2 (ja) 2015-05-08 2019-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3787A (ja) 1982-08-19 1984-02-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誘導加熱ロ−ラ
JPS6111776A (ja) 1984-06-27 1986-01-20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2673721B2 (ja) * 1989-05-24 1997-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5464964A (en) * 1991-12-11 1995-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changing set temper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emperature of heater
JP3244838B2 (ja) * 1993-02-16 2002-0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3347456B2 (ja) * 1994-02-22 2002-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EP0797130B1 (en) * 1996-03-21 2001-10-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6240263B1 (en) * 1997-12-19 2001-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licker suppression device in electronic equipment
US6219522B1 (en) * 1998-09-17 2001-04-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us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45899B2 (ja) * 2000-07-31 2010-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83676A (ja) * 2000-09-08 2002-03-22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2029498A1 (fr) * 2000-09-29 2002-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d'image et dispositif d'imagerie
JP4332295B2 (ja) * 2000-12-22 2009-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3880326B2 (ja) * 2001-03-26 2007-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この加熱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8897A (ja) * 2001-09-25 2003-04-04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70060B2 (ja) * 2001-10-12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004163896A (ja) * 2002-09-25 2004-06-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JP2004206920A (ja) * 2002-12-24 2004-07-22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4110046B2 (ja) * 2003-06-10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80787A1 (en) 2005-08-18
EP1577715A2 (en) 2005-09-21
EP1577715A3 (en) 2005-09-28
US7132631B2 (en) 2006-11-07
EP1577715B1 (en) 201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0637A (zh) 加热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950145B (zh) 加热装置
CN1637656A (zh) 加热装置
CN1199090C (zh) 感应加热式的图象加热装置
WO2013032036A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7355149B2 (en) Coil unit,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CN1196039C (zh) 定影装置
CN17636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00323C (zh) 打印装置及定影装置
JP2005208624A (ja) 加熱装置
JP476194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56376B2 (ja) 電磁誘導加熱方式の加熱装置
JP200607196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854943A (zh) 图像加热装置
JP4963930B2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01948B2 (ja) 像加熱装置
JP4354768B2 (ja) 定着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制御方法
JP457013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33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51413B2 (ja) 像加熱装置
JP5273924B2 (ja) 定着装置
JP2011141363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21104A (ja) 定着装置
JPH11231697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6435A (ja) 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