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7580A -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 Google Patents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7580A
CN1637580A CNA2004101036948A CN200410103694A CN1637580A CN 1637580 A CN1637580 A CN 1637580A CN A2004101036948 A CNA2004101036948 A CN A2004101036948A CN 200410103694 A CN200410103694 A CN 200410103694A CN 1637580 A CN1637580 A CN 1637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using
peristome
camera modul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1036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5324C (zh
Inventor
上村耕平
辻克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357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414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357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4142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0246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414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0245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4679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37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7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53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532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0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相机模组筐体的第1壳体具有形成有被摄体侧固定镜头安装开口部的基座部和从该基座部的2个拐角部延伸的第1、第2厚壁的侧壁,这些侧壁间形成大的切开开口部。在将移动机构等装入第1壳体中后,再组装安装了驱动电机的第2壳体。在第2壳体的一开口部安装搭载了光学传感器的基板,该传感器检测圆筒凸轮的旋转位置,上述基板兼作上述开口部的遮蔽板。能够从大的切开开口部进行镜头移动机构等组装后的调整。在调整后,切开开口部由厚度薄的遮光板覆盖。

Description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等便携终端中所使用的内置有自动聚焦(AF)功能及/或变焦功能的相机模组,希望实现其小型化等。
但是,在将这样加入了自动聚焦(AF)功能及/或变焦功能的相机模组小型化的情况下,需要变焦镜头等也构成为小型,并且减少部件数量。为了使光学系的焦距变化而需要使变焦镜头移动一定距离,因此,需要在较小的空间内尽量确保较长的移动距离、并且将镜头移动用的驱动源及镜头移动机构也小型地形成,另外,为了同时实现组装及调整的容易化以及小型化,而需要下很大工夫。
作为有关这种小型相机模组,例如在特开平7-63970(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1个电机来驱动配置在光学系侧面的圆筒凸轮,以驱动变焦镜头框与自动聚焦用镜头框的相机模组。另外,在特开2003-258971(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内置在便携电话中的带变焦的相机模组,其中,在操作者手动操作配置在光学系的侧面并露出于便携电话侧面的圆筒凸轮时,则驱动变焦镜头框和聚焦用镜头框,使被摄体侧镜头移动。
另外,在特开平6-241194(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使曲面的遮光板弹性变形配置在镜头镜筒的内侧曲面上的镜头镜筒,并且,在实开平4-65305(以下称为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将遮光板配置在镜头镜筒的内侧曲面上的镜头保持装置。
此外,在特开平10-62852(以下称为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相机的驱动机构,其为了通过单个驱动电机以简单的构成且低成本进行相机模组的AF驱动及胶片给送时的正反驱动,具有胶片给送及自动聚焦驱动兼用的电机、与变焦驱动用电机,通过行星齿轮式离合器来将胶片给送及自动聚焦驱动兼用的电机的驱动力切换为胶片卷开或卷开、送出状态与胶片卷回状态,并在与该行星齿轮式离合器的行星齿轮可以啮合的位置配置自动聚焦驱动齿轮,利用限制部件由变焦驱动用电机驱动而将行星齿轮的位置保持在与自动聚焦驱动齿轮啮合的状态,为了保持在可自动聚焦驱动的状态下的驱动系而通过变焦驱动系的放出及收回动作来使限制部件动作进行保持。
并且,在特开平10-39401(以下称为专利文献6)、实开平7-1438(以下,称为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如下机构:其以电机的静音性及防振为目的,由一对加强肋来夹持电机进行固定,并在电机侧面上设置硅系粘合剂的弹性体来吸收振动、或介由防振部件进行螺丝固定。另外,还有一种装置,其呈大致L字状结合基座部与电机安装壁而形成电机保持架,在电机保持架的电机安装壁的内周面利用双面粘接带来粘接固定电机的外周面,将电机保持架的基座部螺丝固定在装置本体的安装面上,将驱动用电机安装在装置本体的安装面上。
另外,作为相机模组已知有如下的形式:在外壳的1边配置自动聚焦用的丝杠与变焦用丝杠,并且,从镜筒的一方向可装入镜头而实现小型化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1);由与镜头框相邻的圆筒凸轮来进行全聚焦(pan focus)的镜头的望远与微距的2点切换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2);在保持被摄体侧镜头的壳体上具有镜头框的引导支撑部,由2根丝杠驱动变焦与聚焦用镜头框而有效利用镜头镜筒的空间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3)等。
并且,还有以下形式:为了将镜头镜筒构成小型,而在绕光轴的第1象限配置变焦用丝杠、在第2象限配置聚焦用丝杠、在第3象限配置镜头框的引导轴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4);在上部壳体内保持被摄体侧镜头,同时分别由丝杠驱动变焦与聚焦用镜头框,在上部壳体设置这2根丝杠的轴承和2个镜头框引导轴的轴承,在下部壳体安装CCD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5);设置对进行镜头框移动的丝杠机构部分的遮光的覆盖件的形式(以下,称为现有技术6)等。
另外,还已知一种如下的形式,其随着如上所述的便携终端等中的相机模组的小型化,使驱动用电机自身也小型,这就解决了安装困难的问题,因此,在镜筒内有效地配置圆筒型步进电机,实现镜筒的薄型化的同时,也能够高精度且高速地驱动镜头(以下,称为现有技术7)。在该现有技术7中,在镜筒内的光圈位置的前方固定配置小径的前组镜头,同时,在后方可沿光轴方向移动地配置大径的后组镜头,后组镜头具有下部被切除的形状,在该被切除的部分配置有在不干涉的范围内被驱动开闭的2片叶片的光圈兼用快门,在后组镜头的下侧空间与前组镜头的下侧的空间跨越光圈位置配置圆筒型步进电机。
并且,还已知一种如下的形式,其将相机模组设成薄型,且使图像的正确聚焦位置与镜头的位置可动而实现图像变焦,因此,将用于使图像会聚在拍摄元件上的镜头不晃动地固定在第1及第2筒体上,并且,将这些第1及第2筒体固定在壳体上,在该壳体的一侧形成引导槽并将第1及第2筒体的延长部夹持在该引导槽内,而以焦点的中心轴为基准可以滑动地构成第1及第2筒体(以下称为现有技术8)。在该现有技术8中,可将连结在电机的旋转轴上的电机齿轮的旋转运动变换成竖直及水平运转,以调整第1筒体及第2筒体之间的间隔距离。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装置,由于是关于摄像机中的相机模组的,所以比较大型,没有针对如上述的装入便携终端中的相机模组那样小型化的考虑,同时,电机也具有充分空间地安装在与光学系分离的位置。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虽然是内置在便携电话等中的小型相机模组,但操作者要手动操作,并不能适用于由电机进行变焦及聚焦的相机模组上。
并且,专利文献3、4所公开的结构也仅仅公开了用于在镜头镜筒内面设置遮光板的结构,不能作为用于使相机模组小型化的机构进行参考。
专利文献5中所记载的装置,需要具有自动聚焦驱动兼用电机和变焦驱动用电机这二个驱动用电机,而会产生作为在便携终端等中所设置的相机模组而大型化、不能安装在便携终端中的情形。
另外,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7中所示的电机的安装结构,由于以静音性及防振为目的,因此是关于比较大型的电机的,不能用于高精度地安装小型电机。另外,由粘合剂将电机固定在电机保持架上、并螺丝固定电机保持架的方法,电机周围的部件会相应地变大,并且,部件数也增加,使成本提高。
此外,在现有技术1、4中,虽然要实现相机模组的小型化,但另外还设置了自动聚焦用与变焦用的丝杠,因而大型化,现有技术2的相机模组是全聚焦的,对于自动聚焦类型的组装的情况不能作为参考。
并且,现有技术3,虽然镜头镜筒的空间效率好,但作为相机模组来看的情况,仅仅在壳体上保持被摄体侧镜头、设置镜头框的引导支撑部,电机等的驱动源不能形成一体,这也很难作为参考。而且,现有技术5的形式,驱动机构与CCD安装在彼此独立的壳体上,故组装需要复杂的工序,现有技术6的形式,是关于进行镜头框移动的丝杠的遮光板的,不能作为用于使相机模组小型化的机构来参考。
另外,在现有技术7中,结构复杂、相机模组的组装变难。而且,在便携终端中所用的小型的相机模组中,出于各部件的尺寸极小的考虑,则在后组镜头的下侧的空间与前组镜头的下侧的空间跨越光圈位置来配置圆筒型步进电机的情况下,圆筒型步进电机的安装极其麻烦,将圆筒型步进电机固定在相机模组壳体上时的作业也变得繁琐。
在现有技术8中,没有关于组装相机模组时的顺序的记载,尤其,在便携终端中所用的小型的相机模组中,出于各部件的尺寸极小的考虑,则根据电机、壳体及第1、第2筒体的位置关系,组装相机模组时的作业极其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装入了自动聚焦(AF)功能及/或变焦功能也可小型且轻量地构成,容易高精度地进行镜头移动机构的装入及调整,并且在保持装入它们的筐体具有充分的强度的同时,可廉价地制作的相机模组及使用了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相机模组,在筐体内收容有光学镜头组、和使该光学镜头组的多个镜头向规定方向移动来变更焦距及/或拍摄倍率的镜头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筐体的一壳体中搭载上述光学镜头组,将上述一壳体的搭载上述光学镜头组的一侧的侧壁的一部分形成厚壁,同时,使引导上述镜头组的移动的引导轴靠近上述一壳体外边缘部设置,由遮蔽板覆盖在上述一壳体的上述引导轴一侧的侧壁上形成的开口部。
另外,在构成上述筐体的一壳体中搭载上述光学镜头组,将上述一壳体的搭载上述光学镜头组的一侧的侧壁的一部分形成厚壁,同时,使构成上述移动机构的圆筒凸轮靠近上述一壳体内的外边缘部设置,由遮蔽板覆盖在上述一壳体的上述圆筒凸轮一侧的侧壁上形成的开口部。
并且,该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具有:光学镜头组;使该光学镜头组的移动镜头向规定方向移动来调节焦点或/及变更拍摄倍率的镜头移动机构;保持上述移动镜头的镜头保持架;第1壳体,其是定位保持上述光学镜头组的至少一部分镜头、同时构成搭载上述镜头移动机构与上述镜头保持架的筐体的一壳体,并具有在保持上述一部分镜头的一侧竖立设置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厚壁的第1侧壁及第2侧壁;安装有驱动上述镜头移动机构的驱动源的第2壳体;形成在上述第1及/或第2壳体上的第1及第2开口部;配置在上述第1壳体的上述第1侧壁的外边缘部的、引导上述镜头保持架的移动的引导轴;靠近上述镜头保持架外周配置在上述第1壳体的上述第2开口部侧的外边缘部的、使上述镜头保持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圆筒凸轮;覆盖上述第1与第2开口部的遮蔽板。
而且,将安装上述引导轴的引导轴安装部与轴支承上述圆筒凸轮的一端侧的轴承部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在上述第1壳体上,在上述第2壳体上一体形成承受上述圆筒凸轮的另一端侧的轴体。
引导上述镜头保持架的上述引导轴靠近上述第1与第2开口部的设成厚壁的侧壁配置,具有使上述镜头保持架向光轴方向移动的凸轮面的圆筒凸轮靠近与上述第2开口部的设成厚壁的侧壁靠近配置的引导轴配置。
在上述第2壳体上具有:规定有使上述驱动源抵接在该第2壳体的一侧壁的内侧进行定位的驱动源定位部的开口部,和设在上述第2壳体的另一侧壁上的传感器的安装用开口,其中上述传感器对构成上述镜头移动机构的圆筒凸轮的旋转位置或旋转角度、或转动量进行检测。
上述第2壳体的上述驱动源定位部,以配置成该驱动源的外面不从上述开口部的侧壁的外面突出而大致呈同一面的方式,将抵接上述驱动源的上述开口部附近的壁厚形成得薄,并利用粘合剂将上述驱动源的外周面固定在上述侧壁的内面。
在上述第2壳体上,除了设有规定上述驱动源定位部的切开开口部和上述传感器安装用开口之外,还设有与规定上述驱动源定位部的切开开口部相对向的侧壁切开开口部。
上述圆筒凸轮靠近上述镜头保持架配置,上述传感器靠近上述圆筒凸轮配置在上述传感器安装用开口上。搭载上述传感器的基板兼用作上述传感器的安装用开口的遮蔽板。
上述相机模组,沿着由上述第1与第2壳体形成的开口部的边缘设置凹部,并在该凹部粘接上述遮蔽板。
在上述驱动源与上述圆筒凸轮之间配置将来自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给上述圆筒凸轮的齿轮组。
上述光学镜头组的光轴与上述圆筒凸轮的中心轴相互平行配置。另外,上述第2壳体的规定有上述驱动源定位部的开口部的两侧被形成薄壁,该开口部由遮蔽板遮蔽。而且,上述第2壳体的规定有上述驱动源定位部的开口部的开口宽度比上述驱动源的外形宽度小,上述开口部的形状被形成与上述驱动源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与上述开口部相接触地粘接上述驱动源的外周面。这里,所谓“开口部的形状”,除了开口形状之外,也包含开口的截面形状,此外,所谓“大致相同的形状”,意思是指开口部的至少2边的形状、或开口的截面中至少一部分截面的形状,与对应的驱动源的外周面的形状大致相同。
在上述第2壳体的规定有上述驱动源定位部的开口部的底部形成有与上述驱动源的一面相抵接来进行该驱动源的光轴方向的定位的支撑面。
上述筐体的与上述光学镜头组的光轴垂直的面的纵深方向的长度,和上述圆筒凸轮的直径与上述驱动源的宽度尺寸的加和的长度大致相等。
本发明的便携终端,具有相机模组、安装上述相机模组的外壳体、和设在上述外壳体上并操作上述相机模组的镜头移动机构的操作部,其中上述相机模组具有:光学镜头组;使该光学镜头组的移动镜头向规定方向移动来调节焦点或/及变更拍摄倍率的镜头移动机构;保持上述移动镜头的镜头保持架;第1壳体,其是定位保持上述光学镜头组的至少一部分镜头、同时构成搭载上述镜头移动机构与上述镜头保持架的筐体的一壳体,并具有在保持上述一部分镜头的一侧竖立设置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厚壁的第1侧壁及第2侧壁;安装有驱动上述镜头移动机构的驱动源的第2壳体;形成在上述第1及/或第2壳体上的第1及第2开口部;配置在上述第1壳体的上述第1切开开口部侧外边缘部的、引导上述镜头保持架的移动的引导轴;靠近上述镜头保持架外周配置在上述第1壳体的上述第2切开开口部侧的外边缘部的、使上述镜头保持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圆筒凸轮;覆盖上述第1与第2开口部的遮蔽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中所用的筐体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1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第1壳体上安装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轴上安装齿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轴上安装齿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装入图2所示的第1壳体中的光学镜头系及圆筒凸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图7所示的光学镜头系及圆筒凸轮装入第1壳体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镜头保持架的俯视图(A)与仰视图(B)。
图10是在第1壳体中装入镜头保持架后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安装驱动用电机的第2壳体与柔性基板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驱动用电机面对形成在第2壳体上的切开开口部而固定在该壳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驱动用电机面对形成在第2壳体上的切开开口部而固定在该壳体上的状态与柔性基板的立体图。
图14是用于说明CCD的安装的立体图。
图15是概略地表示装入了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便携电话机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作为例示而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例。其中,该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的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特定的记载,则并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在其范围内的意思,只不过是说明例而已。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中所用的筐体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1壳体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第1壳体上安装轴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轴上安装齿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轴上安装齿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装入图2所示的第1壳体中的光学镜头系及圆筒凸轮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图7所示的光学镜头系及圆筒凸轮装入第1壳体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镜头保持架的俯视图(A)与仰视图(B),图10是在第1壳体中装入镜头保持架后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安装驱动用电机的第2壳体与柔性基板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将驱动用电机面对形成在第2壳体上的切开开口部而固定在该壳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将驱动用电机面对形成在第2壳体上的切开开口部而固定在该壳体上的状态与柔性基板的立体图,图14是用于说明CCD的安装的立体图,图1 5是概略地表示装入了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便携电话机的一例的图。
图中相同的构成要件赋予相同符号。在图1中,11是例如由加氟的聚碳酸酯成形的相机筐体(以下简称为筐体),其由第1壳体21(参照图2)与第2壳体41(参照图11、12)构成。12是光学镜头系;13是镜头驱动机构;11a是形成在筐体11上的切口部(开口部);14所示的斜线部是遮蔽上述切口部(开口部)11a的盖板(遮光部件);15是CCD,其配置在筐体11的底面侧,将介由光学镜头系12接受的光变换为电信号。16是设于安装在筐体11的侧面上的基板上的光学传感器(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由该光学传感器16检测设于后述的圆筒凸轮30上的例如与圆筒部30a的外周面颜色不同的基准线,从而检测圆筒凸轮的转动位置或转动角度、或者转动量等,计算出光学镜头系12的基准位置及从基准位置的移动量。并且,载置该光学传感器16的基板,兼用作对设在第2壳体41上的一侧壁41c的切开开口部41f(参照图12)进行遮蔽的遮蔽板。
在图2、图3、图10中,21是构成筐体11的第1壳体,该第1壳体21具有与其上表面相连续的厚壁的、第1侧壁部21a及第2侧壁部21b,其厚壁部21a、21b的两侧分别形成为切开开口部11a、11b。22是作为收容在第1壳体21的基座部(在图2中为上面)的光学镜头系(在图2中未图示)的被摄体侧固定镜头的保持部的开口部,22a是从该开口部22的内周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体部,22b是向该环状体部22a的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并以规定的角度间隔形成多个(在图示例中形成在3处)的突出部的上表面的基准面部,22c是用于将被摄体侧固定镜头定位在中心位置的定位凸部,22d是用于使镜头保持架34(参照图7)进入上述环状体部22a的切口部,23是突出形成在第1壳体21的基座部的外侧面的多个组装时的基准面部,在图示例中被形成在3处。
图4中示出了图2的第1壳体21倒立的状态,但,在该图中,24靠近上述开口部22形成,是搭载在第1壳体21的基座部的镜头驱动机构(在图4中未图示)的搭载部,在该搭载部24形成有安装后述的圆筒凸轮的凸轮载置部27及靠近凸轮载置部27向上方突出的轴体28。25a、25b是以约180度的间隔形成在开口部22的外边缘侧的基座部的第1及第2轴(引导轴)的安装孔,25c、25d是形成在搭载部24的第3及第4轴的安装孔,26a、26b、26c、26d是例如不锈钢制的第1、第2、第3、第4轴,其中,26a、26b的轴作为引导光学镜头系的移动镜头组(在图4中未图示)的引导轴插入第1安装孔25a及第2安装孔25b中,26c、26d的轴被插入第3安装孔25c及第4安装孔25d中。46是用于由螺丝(未图示)紧固第1壳体21与第2壳体41(参照图11、图12)的螺栓孔。
在图5中,29a~29d是如虚线箭头所示那样插入第3、第4轴26c、26d及轴体28的齿轮,将第1齿轮29a插入到第3轴26c,再重叠在该第1齿轮29a之上插入第2齿轮29b。另外,将第3齿轮29c插入到第4轴26d,将第4齿轮29d插入到轴体28。而且,第2齿轮29b与第3齿轮29c相啮合,第3齿轮29c与第1齿轮29a相啮合,第1齿轮29a与第4齿轮29d相啮合(参照图6)。并且,如后所述,驱动电机的齿轮与第2齿轮29b相啮合,从而,旋转驱动力经由齿轮29b、29c、29a、29d传给圆筒凸轮(参照图8,其所需说明的是,在图6、图8中表示齿轮29b在插入轴26c的中途的状态,而齿轮29b一直被插入到与齿轮29c相啮合)。45是第1壳体21的第1侧壁部21a的与后述的第2壳体部41的侧壁44相接的端面部,47是用于粘接第1壳体21与第2壳体41的、与第1壳体21的上述螺栓安装部46大致呈对角设置的粘接固定部,58是在组合固定第1壳体21与第2壳体41时如图14所示那样形成凹部来粘接搭载了CCD15的基板用的粘合剂积存处。
图7、图8、图9示出安装了移动镜头组的镜头组装体与圆筒凸轮、将它们装入第1壳体中的状态、及移动镜头保持架的上下面,但这些只在将图1、2的筐体倒立后的状态下进行表示。在这些图中,30是装入第1壳体21中的构成镜头驱动机构13的圆筒凸轮,该圆筒凸轮(凸轮部件)30被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具有圆筒部30a和形成在该圆筒部30a的外周面的螺旋形状部30b,在该螺旋形状部30b上规定有位于图中上侧的面30c与位于下侧的面30d,面30c用作变焦/聚焦面,面30d用作变焦面,并且,在下端具有插入到设在第1壳体21的凸轮载置部27的轴承孔中的插入端部30e。在圆筒凸轮30的上端部形成有与设于第2壳体上的轴体部嵌合来轴支承圆筒凸轮的上端侧的轴承孔。还有,虽未图示,但在圆筒凸轮30的圆筒部30a形成有沿图中上下方向延伸、例如与圆筒部30a的外周面的颜色不同的基准线。
31、32是安装光学镜头系12的移动镜头组的第1及第2镜头组装体,33、34是该第1及第2镜头组装体31及32的镜头保持架(镜头保持部),33a、33b是从镜头保持架33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形成的支撑臂部,33c是同样地放射状延伸并与圆筒凸轮30的凸轮面30c抵接的凸轮抵接体,34b是从镜头保持架34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形成的支撑臂部,34c是同样向圆筒凸轮30呈放射状延伸并与圆筒凸轮面30d抵接的凸轮抵接体。34d是形成在镜头保持架34的外周下端部的切口部(该切口部34d在图9中可清楚地辨认),通过该切口部使镜头保持架34能够不被图2的环状体部22a的突出部所遮挡地一直移动到被摄体侧固定镜头附近。35、36是由镜头保持架33及34所保持的移动镜头(镜头组),37是被连结在镜头保持架33及34上而沿相互拉两者的方向施加弹力的弹簧部件。
镜头保持架33具有从其外周呈放射状大体上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支撑臂部33a和33b,支撑臂部33b,以2个为1对地在镜头保持架的中心轴(光轴)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镜头保持架34也具有从其外周呈放射状大体上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支撑臂部34a和34b,支撑臂部34b,以2个为1对地在镜头保持架的中心轴(光轴)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而且,在镜头保持架33、34上分别靠近上述2个1对的支撑臂部33b、34b而进一步设置与上述支撑臂部33b、34b呈一定角度θ(参照图9(B))并以放射状延伸的抵接体33c、34c。凸轮抵接体33c、34c中分别至少一部分在光轴方向与支撑臂部33b、34b重叠形成。
在图11、图12、图13中,38是构成镜头驱动机构13的驱动用电机(钱如,步进电机),38a是被安装在驱动用电机38的电机轴上的齿轮,驱动用电机38配置在第3齿轮29c的上方,在图11中将齿轮38a侧朝下,以使该齿轮38a与图8所示的第2齿轮29b啮合。39是配置在驱动用电机38的侧面来安装柔性基板40的分支之一的安装面的安装部,在该柔性基板40的另一安装面上安装上述的光学传感器16,该光学传感器16与上述圆筒凸轮30相对向。上述柔性基板40,在用作安装驱动用电机38的电机基座部的第2壳体41的外侧向与光轴呈直角的方向弯曲延伸。
41a是搭载驱动用电机38的底部(轴齿轮侧的面)进行定位的支撑面部,41b是形成在支撑面部41a的开口部,其插入与第3齿轮29c啮合的驱动用电机38的轴齿轮。41c是第2壳体41的一侧壁,在该壁的一上拐角部设置伸出部,轴体从该伸出部向下方突出设置,41b表示该轴体的开设孔。如上所述,将圆筒凸轮30的上端侧的轴承孔插入上述轴体来轴支承圆筒凸轮的上侧。41f是安装用于检测设在圆筒凸轮30上的基准线的光学传感器16的开口部,42是在第2壳体41的侧面向上下方向延伸且上侧开放的切开开口部(参照图12、13、14),在该切开开口部42附近,第2壳体41的侧壁成为薄壁的状态,另外,切开开口部42的宽度比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小。并且,在第2壳体41上设有切口部,其中除开口部41f、切开开口部42之外,还在与第1壳体21组装在一起时形成图2所示的切开开口部11a、11b。而且,与镜头保持架33及34的中心轴(光轴)垂直的面上的第2壳体41的纵深方向的长度,和圆筒凸轮30的直径与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的加和的长度大致相等。斜线所示的43(参照图13)是盖板,其封闭柔性基板40的引出部分。44是与上述的第1壳体21的第1侧壁部21a的端面部45相接的第2壳体41的端面部,59是与用于将第1壳体21固定在第2壳体上的螺栓的螺孔46对应的内螺孔的螺孔座。
在图14中示出了将第2壳体安装在第1壳体上,组装移动镜头组装体及驱动用电机38的状态的立体图,但,在该图中,以42a所示的斜线部是遮蔽切开开口部42进行遮光的盖板,以41e所示的斜线部是用于遮蔽切开开口部11b进行遮光的盖板,48是固定图1所示的CCD15时的测定基准点,60a、60b是粘接搭载了CCD15的基板的拍摄元件安装部。在图15中,50是便携终端的一例的便携电话机,51是操作部,52是使用液晶等的显示器,53是搭载了操作部51的第1外壳部,54是搭载了显示器的第2外壳部,55是铰链机构,56是相机模组。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筐体11的第1壳体21的长方形状的基座部上设有用于安装被摄体侧固定镜头的基本上为圆形的开口部,且该开口靠近长方形长边的1端侧,厚壁的第1侧壁部21a从上述基座部的靠近上述开口部的一拐角部延伸,同时,厚壁的第2侧壁部21b从与该一拐角部沿长边方向相对向的另一拐角部延伸,两侧壁之间形成有较大的第1切开开口部11a(参照图1)和第2切开开口部11b(参照图2、图4)。在将第2壳体与上述基座部的内侧面相配合进行组装时,由该第2壳体的侧壁来确定上述切开开口部的轮廓。在上述基座部的与上述第1侧壁部沿短边方向相对向的拐角部竖立设置有引导镜头保持架33、34的光轴方向移动的引导轴26a,在连结该引导轴26a的中心与上述开口部的中心的线上竖立设置引导轴26b。在长边方向与该引导轴26b相靠近地配置使上述镜头保持架33、34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圆筒凸轮30(参照图8),在短边方向与该圆筒凸轮相靠近地将驱动电机固定在第2壳体的侧壁上。而且,由盖板14、41e来封闭切开开口部11a、11b。从而,由于可将引导轴26a、26b和圆筒凸轮30配置在外边缘部、以及可使用薄的遮蔽板14、41e来取代切开的侧壁等,所以与为了使壳体21具有强度而所有侧壁设成厚壁的情况相比,可将相机模组构成小型,另外,通过将侧壁切开而也能够从侧壁进行镜头等的调整。通过这样设计,能够提供即使装入自动聚焦(AF)功能及变焦功能,也可小型、轻量、牢固地构成的相机模组。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利用例如加氟的聚碳酸酯等树脂成形相机筐体11(以下简称为筐体),从而其耐久性与滑动性提高,对装入了变焦及自动聚焦用驱动机构13的图2所示的第1壳体21和图12所示的保持电机38的第2壳体41进行组合,再安装装入了拍摄用CCD15的基板、由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构成的光学传感器16、盖板(遮光部件)14、41e等而构成。由于用作例如便携终端的一例的图15所示那样的便携电话机50用的拍摄装置,所以构成非常小。另外,通过该图15所示的操作部51的操作,可进行相机模组的拍摄操作或变倍(变焦)操作等。
此外,图15是作为便携电话机50的能看到操作部51及显示器52的状态(开状态)表示的俯视图,图示的便携电话机50由铰链机构55来连接搭载操作部51的第1外壳部53和搭载了显示器52的第2外壳部54,第1及第2外壳部53及54可以绕铰链机构55转动。
而且,在第2外壳部54装入上述的相机模组,并使光学镜头系12处在图中双虚线圆所示的位置,在操作操作部51的规定按键时,由相机模组进行拍摄并将图像显示在显示器52上。因此,相机模组如上述那样要求构成非常小型。另外,通过操作操作部51的其他的规定的按键,而可以进行相机模组的变倍(变焦)操作。
在该第1壳体21的形成于基座部(在图2中为上侧)的安装被摄体侧固定镜头(在图2中未图示)的开口部22的内周面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体22a,该环状体22a的内周面交替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在该突出上表面设置基准面部22b)和多个切口部22d。而且,在镜头保持架34上设置切口部34d,以使该镜头保持架不会被上述突出部所遮挡地进入上述环状体部而能够靠近上述被摄体侧固定镜头。另外,在该开口部22的内周面,从上述环状体部的基准面22b向上方延伸设置用于被摄体侧固定镜头的中心定位的定位凸部22c,由该基准面部22b高精度地对被摄体侧固定镜头光轴方向位置进行定位,由上述定位凸部22c高精度地对中心位置进行定位。
另外,第1壳体21具有厚壁的第1侧壁部21a和同样为厚壁的第2侧壁部21b,这些厚壁部21a、21b的两侧成为切开开口部11a、11b,在图2的上侧的基座部上面,形成有向图中上方突出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处)基准面23。这些基准面23,在如图4那样使第1壳体21的基座部为下侧,自动组装相机模组时与组装模具的基准面(未图示)相抵接,而用作提高镜头及驱动机构的装入或调整的精度的基准面,因此,该基准面23使组装作业容易,并使自动组装作业能够非常简单地进行。
另外,在第1壳体21的基座部,靠近上述开口部22形成用于搭载镜头驱动机构(在图4中示图示)的搭载部24,并且,在开口部22的外边缘侧的基座部,靠近切开开口部11b及切开开口部11a的上述侧壁21a的侧端面并以约180度的间隔设置有用于安装引导轴26a及引导轴26b(第1及第2轴)的安装孔25a及25b,所述引导轴26a及引导轴26b沿光轴方向引导镜头保持架。在上述搭载部24设有用于安装与齿轮嵌合的轴26c及26d(第3及第4轴)的安装孔25c及25d。
而且,如图4中虚线箭头所示那样,例如不锈钢制的第1~第4轴26a~26d的一端,从第1壳体21的上侧插入这些第1~第4孔25a~25d中。另外,在基座部的搭载部24的附近设有安装后述的圆筒凸轮30的凸轮载置部27(凸轮轴承),在基座部的搭载部24设有与第1壳体一体形成并向上方突出的轴体28。图5表示安装第1~第4轴的状态。而且,如图5的虚线箭头所示那样,在第3轴26c上重叠插入第1齿轮29a与第2齿轮29b。另外,在第4轴26d上插入第3齿轮29c,该第3齿轮29c与第1齿轮29a啮合。并且,在轴体28上插入将驱动力传给圆筒凸轮30的最终级的第4齿轮29d,该第4齿轮29d与第1齿轮29a啮合。图6表示如此装入了第1~第4齿轮29a~29d的状态。从而,第1壳体的轴承滑动面只是上述凸轮载置部27的凸轮轴承孔。
此外,这样,通过将插入齿轮29~29c的轴26c、26d由金属制成,其中齿轮29~29c将驱动力传给最终级的齿轮29d,而金属制轴26c、26d,由于贯穿其上的齿轮转速高但负载小,所以能够使用小径的轴,因此,其结果,可使用小径的齿轮,能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的同时,机械的噪音也变得小。最终级的齿轮29d由于转速比较慢所以也较少产生噪音,另外,由于插入该最终级齿轮29d的轴体28是与第1壳体一体形成的树脂制的,所以具有即使为了确保强度将其加粗也较轻的优点。另外,这里,虽说只有最终级的齿轮29d的轴是树脂制的,但最终级之外的其他的齿轮轴也可设成树脂制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并且,通过与壳体一体成形该树脂制的轴,而能够实现部件数的削减、轴装入工时的削减。
另一方面,保持光学镜头系12的移动镜头组35、36的镜头保持架33、34为如图7、图8、图9所示那样的构成。即,镜头保持架33具有从其外周呈放射状大体上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支撑臂部33a和33b,支撑臂部33b,以2个为1对地在镜头保持架的中心轴(光轴)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镜头保持架34也具有从其外周呈放射状大体上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支撑臂部34a和34b,支撑臂部34b,以2个为1对地在镜头保持架的中心轴(光轴)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而且,在镜头保持架33、34上分别靠近上述2个1对的支撑臂部33b、34b而进一步设置与上述支撑臂部33b、34b呈一定角度θ(参照图9(B))并以放射状延伸的抵接体33c、34c。
在上述镜头保持架33、34的支撑臂部33a、34a上设置与图4中的第1轴26a(引导轴)嵌合的嵌合槽,在2个1对的支撑臂部33b、34b上设置与图4中的第2轴26b(引导轴)嵌合的嵌合孔。而且,2个1对的支撑臂部33b、34b被轴26b贯穿地形成,且使各个对中之一的支撑臂部在光轴方向上相互交错、即、使镜头保持架33的下侧的支撑臂部处于镜头保持架34的上下支撑臂部之间。通过这样设计,由于各个对的支撑臂部33b彼此间及34b彼此间能以较大的间隔设置,所以,在为了使镜头保持架33、34沿光轴方向移动而从圆筒凸轮30的凸轮面30c、30d介由凸轮抵接体33c、34c向镜头保持架33、34施加相对光轴方向倾斜的力时,由引导轴与引导轴所贯穿的支撑臂部的贯穿孔之间的嵌合间隙产生的倾倒变得很少;能够顺利地使镜头保持架33、34沿光轴方向移动。
圆筒凸轮30是由金属、树脂、含有氟的树脂等形成的大致圆筒形状,具有圆筒部30a与形成在该圆筒部30a的外周面上的螺旋形状部30b,在该螺旋形状部30b上规定有位于图中上侧的变焦/聚焦面30c与位于下侧的变焦面30d。在由树脂形成圆筒凸轮30时,与由金属等形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制作得较轻,并且,如果进一步由含氟树脂形成,则能够同时具有较轻与强度、耐久性好的优点,另外,也能够获得与轴承相接触的插入端30e的滑动性。该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光学系作为一例可为2焦点的光学系,变焦面30d,利用圆筒凸轮30的旋转而使焦点移动用的第2镜头组装体32移动规定间隔后,再利用圆筒凸轮30的旋转也不会使其移动。变焦/聚焦面30c,利用焦点移动使第1镜头组装体31移动后,能够利用圆筒凸轮30的旋转而进行聚焦用的移动。而且,在将圆筒凸轮30及第1、第2镜头组装体装入第1壳体21中后,凸轮抵接体33c的下面侧抵接在聚焦面30c上,凸轮抵接体34c的上面侧抵接在变焦面30d上。此外,镜头保持架33及34,由弹簧部件37连结而被沿相互拉到一起的方向施力,另外,虽未图示,但,在圆筒凸轮30的圆筒部30a上设有沿图中上下方向延伸的基准线,该基准线例如与圆筒部30a的外周面的颜色不同,而由上述图1所示的光学传感器16检测来检测出该圆筒凸轮30的原点位置。
而且,如图8所示,在将镜头组装体31、32及圆筒凸轮30装入第1壳体21中时,首先,从第1壳体21的上侧将第2镜头组装体32与第1镜头组装体31的支撑臂部34a、33a贯穿装入第1轴26a、将支撑臂部34b、33b贯穿装入第2轴26b,并使支撑臂部34b中的上侧支撑臂部处于上下的支撑臂部33b之间,接着同样,从第1壳体21的上侧,在设于第1壳体21的外边缘部侧的凸轮载置部27(图4)中插入圆筒凸轮30的插入端30e而将圆筒凸轮30搭载在凸轮载置部27,使凸轮抵接体34c抵接到圆筒凸轮30的变焦面30d上,凸轮抵接体33c抵接到圆筒凸轮30的变焦/聚焦面30c上。最后,将弹簧部件37挂到第1镜头组装体31、第2镜头组装体32的弹簧挂接部,向相互牵拉的方向施加弹力。通过这样设计,第1镜头组装体31的凸轮抵接体33c下侧的抵接部抵接到圆筒凸轮30的螺旋形状部30b的变焦/聚焦面30c上,第2镜头组装体32的凸轮抵接体34c上侧的凸轮抵接部抵接到圆筒凸轮30的螺旋形状部30b的变焦面30d上。并且,随着圆筒凸轮30的旋转,凸轮抵接体33c、34c向变焦/聚焦面30c、变焦面30d的抵接位置沿被形成为螺旋状的变焦/聚焦面30c、变焦面30d移动,第1、第2镜头组装体31、32被第1与第2轴26a、26b所引导而顺滑地沿光轴方向移动。
而且,如图9、图10所示,镜头保持架34设有切口部34d,该切口部34d使镜头保持架34避开从设于第1壳体21的图3所示的开口部22的内周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体部22a的进一步向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的上表面设定有基准面部22b)而能够进入环状体部22a,因此,可靠近保持在该开口部22的镜头,能够提供一种确保随着变焦而移动的镜头保持架34的移动距离而具有充分的变焦比的相机模组。另外,由于如图1所示那样在筐体11设置切开开口部11a,所以在由作为遮光部件的盖板14遮蔽该开口部之前,圆筒凸轮30、镜头保持架33、34等镜头驱动机构13露出,在组装相机模组时,可利用该开口部11a进行光学系的外观检查或各种调整精度确认。
构成镜头驱动机构13的驱动用电机(例如,步进电机)38,如图11所示,在电机轴上安装齿轮38a,将齿轮38a以该齿轮侧朝下的方式插入第2壳体41的开口部41b,由支撑面部41a进行支撑。在该状态下,上述齿轮38a被配置在图8所示的第3齿轮29c的上方,与第2齿轮29b啮合。并且,在该驱动用电机38的侧面的安装部39安装有柔性基板40的分支的一个安装面,该基板被引出到第2壳体41的外侧。
另外,在该第2壳体41的图12所示的一侧壁41c上设有用于安装检测设于圆筒凸轮30上的基准线的光学传感器16的开口部41f,在该开口部41f中,上述光学传感器16安装在对其进行安装的上述柔性基板40的分支的另一个安装面上。而且,该光学传感器16检测出设于圆筒凸轮30的圆筒部30a上的基准线,而能够检测圆筒凸轮30的原点、及转动位置或转动角度、或者转动量等。此外,载置光学传感器16的基板兼用作遮蔽开口部41f的遮蔽板。通过这样设计,能够不损害第2壳体的强度地有效利用空间,并可在一方开口部42安装电机,在另一方的开口部41f安装光学传感器16,即使装入自动聚焦(AF)功能及变焦功能,也能够提供小型、轻量、且牢固地构成的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如图5所示,在轴体28上插入将驱动力传给圆筒凸轮30的最终级齿轮29d,将驱动力传给该最终级齿轮29d的齿轮29a~29c的轴26c、26d是金属制的。通过这样设计,金属制轴26c、26d,由于贯穿其上的齿轮转速高但负载小,所以能够使用小径的轴,因此,其结果,可使用小径的齿轮,能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的同时,机械的噪音也变得小。插入树脂制的最终级的齿轮29a的轴28,由于齿轮29d转速比较慢所以也较少产生噪音,另外,由于树脂制的,所以具有即使为了确保强度将其加粗也较轻的优点。另外,这里,虽说只有最终级的齿轮29d的轴是树脂制的,但承受负荷的与接近最终级处的位置的多个齿轮轴也可设成树脂制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并且,通过与壳体一体成形该树脂制的轴,而能够实现部件数的削减、轴装入工时的削减。
而且,该驱动用电机3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那样,被安装在构成被用作电机基座部的筐体11的第2壳体(电机保持部件)41上。在该第2壳体41的侧面形成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口部(开口部)42,该切口部42的上端被开放。并且,形成在第2壳体41的侧面的切口部42附近的侧壁被形成为薄壁状态,该切口部42的宽度比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小。而且,与镜头保持架33及34的光轴方向垂直的面上的第2壳体41的纵深方向的长度,和圆筒凸轮30的直径与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的加和的长度大致相等。因此,驱动用电机38与圆筒凸轮30相邻设置。
另外,在图12、图13中,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开开口部42两侧的内面侧被形成为圆柱面状,在将驱动用电机38载置于支撑面部41a上时,驱动用电机38的外周面紧密抵接在该圆柱状面上。因此,如该图12中的斜线部所示那样,预先将粘合剂涂覆在圆柱状面上,在如上述那样装入驱动用电机38时,利用粘合剂将驱动用电机38牢固地粘接固定在第2壳体41上。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柔性基板40从第2壳体41的上部向外侧引出,由图13中以斜线部43表示的盖板来封闭柔性基板40的引出部分,另外,切开开口部42由遮光盖42a(参照图14)所封闭。
通过这样固定驱动用电机38,将驱动用电机38紧密地抵接在形成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开开口部42的两侧的内面侧的圆柱面上而高精度地粘接,因此,无需采用如现有装置那样螺丝固定、或卷绕卷板固定安装在本体上的这类花费部件和成本的方法,能够以简单、廉价的方法高精度地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14可知:电机38与圆筒凸轮30靠近光学镜头系12的移动镜头保持架33、34配置,并且,彼此相邻配置,光学镜头系12的光轴与圆筒凸轮30的轴心相互平行,因此,光学镜头系12、电机38、及凸轮30的装入容易,并且,由于第2壳体41的与光学镜头系12的光轴垂直的面上的纵深方向的长度,和圆筒凸轮30的直径与驱动用电机38的直径的加和的长度大致相等,所以能够使相机模组自身小型化。
而且,装入镜头系、驱动机构的第1壳体21与固定驱动用电机的第2壳体41,使具有设在第1壳体21的厚壁的拐角部的螺孔46的螺栓安装部、和第2壳体41的螺孔的螺孔座59相配合,并且,第2壳体41的一侧壁41c(图11)的下端面载在第1壳体21的一侧壁部21b(图5、6、8)的上端面上,使第2壳体41的壁端面44(图11)与第1壳体21的壁端面45(图5、6、8)相配合形成合体。即,将粘合剂涂覆在第1壳体21的粘接固定部47上、并在图4中46所示的螺孔中穿过螺栓(未图示),来配合固定驱动用电机38的第2壳体41的壁端面44(图11)与第1壳体21的壁端面45(图5、6、8),能够防止壳体以固定部46为轴转动产生的安装错位,并且通过螺栓和粘合剂将第2壳体固定在第1壳体上。
若这样第1壳体21及第2壳体41形成合体进行固定后,接着,将搭载图1中15所示的CCD的基板跨在第1壳体侧的拍摄元件安装部60a及第2壳体侧的安装部60b进行粘接。一边例如以图14中符号48所示的三点作为测定基准点使搭载了CCD15的基板以5轴运动,一边拍摄穿过光学镜头系12送来的像,使CCD15的光轴与光学镜头系12的光轴一致并且寻找最佳的聚焦位置处进行保持,再通过使粘合剂流入图14所示那样形成的凹部58的粘合剂积存处而进行搭载该CCD15的基板的粘接,通过该粘合剂将搭载了CCD15的基板粘接固定在筐体11上。
而且,如果跨在合体后的第1壳体21及第2壳体41上固定CCD15,则利用粘合剂将图1中14所示的盖板(遮光部件)安装在由第1壳体21与第2壳体41形成的切开开口部,另外,驱动电机38的安装部的42所示的切开开口部及其他的切开开口部由同样的盖板(遮光部件)封闭,能够得到图1所示那样的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筐体11上设有图2所示的切开开口部11a、11b、图12所示的开口部41f、切开开口部42,但从上述说明可知,各个开口部由盖板14(对应11a2)、搭载光学传感器16的基板(对应41f)、盖板41e(对应11b)、42a(对应42)封闭,并且,盖板14覆盖第1壳体21的厚壁的第1侧壁部21a、第2侧壁部21b之间,盖板41e以呈直角弯曲的状态覆盖第2壳体41的拐角部分,开口部42,其宽度窄、安装电机38并由盖板42a覆盖,开口部41f小、由基板覆盖,因此,由于这些盖的存在,使筐体11具有充分的强度。另外,在将盖板14安装在开口部11a之前,圆筒凸轮30、镜头保持架33、34等镜头驱动机构可靠近该开口部,因此,在组装相机模组时,能够进行光学系的外观检查及各种调整精度确认。另外,开口部11b可利用于确认镜头保持架33、34的滑动状态,开口部42可利用于如上述那样安装驱动用电机38。这样,有效利用这些切开开口部,同时有利于相机模组的轻量化。
在这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中,在图11所示的驱动用电机38旋转时,旋转从齿轮38a经由图8的齿轮29a~29d传给圆筒凸轮30,通过圆筒凸轮30的螺旋形状部30b的旋转,使第1镜头组装体31与第2镜头组装体32的凸轮抵接体33c、34c沿光轴方向移动,如上所述进行变焦及聚焦。而且,圆筒凸轮30由光学传感器16检测设在圆筒部30a上的基准线,而能检测出原点。通过对向脉冲电机等驱动用电机38给予的脉冲数进行计数而能够获知焦距与聚焦位置。
以上,如上面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将从第1壳体21的安装了被摄体侧固定镜头的基座部的2拐角延伸的第1侧壁部21a与第2侧壁部21b设成厚壁而可确保第1壳体21的强度,这些第1、第2侧壁间成为大的切开开口部11a、11b,上述基座部的对向侧形成为全面开口的形状,通过与第1壳体21的基座部的内侧面相配合进行安装的第2壳体41的侧壁来决定上述切开开口部11a、11b的轮廓,这些切开开口部11a、11b由薄的遮光板覆盖,由搭载了拍摄元件的基板来覆盖上述基座部的对向侧的开口部而形成长方体状的外轮廓,因此,通过厚壁部与薄壁部的组合能够构成轻量且具有所需强度的筐体。上述第1壳体21的基座部具有充分的壁厚,可牢固地竖立设置引导移动镜头保持架的沿光轴方向的移动的引导轴。并且,由于可从切开开口部进行镜头移动机构等的调整,在调整后遮蔽开口部,所以能够构成即使装入自动聚焦(AF)功能及变焦功能也可小型且轻量地构成的相机模组。
另外,由于驱动用电机由设在第2壳体的侧壁内侧的与电机外周相同半径的圆弧面、和电机轴方向的定位用的支撑面41a来定位,不利用螺丝等而利用粘合剂来固定在第2壳体上,所以能够以简单、廉价的构成高精度地固定小型电机。另外,由于电机外周密接的侧壁部分设置比电机外径小的宽度的切口部42,所以,能够形成上述电机密接圆弧面,而在成形第2壳体时不会产生电机安装部分的壁厚极其变薄的部分、可将电机靠近侧壁外面侧安装,上述开口部由薄的遮光板覆盖,而能够减小相机模组的短边宽度尺寸。并且,筐体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与电机的直径和圆筒凸轮的直径的合计尺寸大致相等,因此,能够抑制相机模组的短边宽度尺寸使之变小。
此外,在第2壳体的侧壁设置可观察用于检测安装在托座(柔性基板40)上的圆筒凸轮30的转动位置或转动角度的光学传感器16的开口部41f,因此,可将外开口处的上述侧壁的厚度作为上述光学传感器所占的空间来利用,从而可将上述圆筒凸轮相应地靠近壳体侧壁内面配置,能够减小相机模组的长边宽度尺寸。
另外,由于由含氟树脂构成相机模组的筐体11,所以耐久性与滑动性提高,即使形成有轴及轴承等,也能够使齿轮或圆筒凸轮良好地旋转,并且,耐久性也变好。而且,通过使用并非单纯的树脂、而是含有氟的树脂,而能够提高筐体的强度,其结果,可谋求筐体的壁厚的变薄,能够实现相机模组的小型化、轻量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装入自动聚焦(AF)功能及/或变焦功能,也小型、轻量的相机模组,能够提供装入了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另外,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便携终端用的相机模组,也能适用于数码相机等。

Claims (15)

1.一种相机模组,在筐体内收容有光学镜头组、和使该光学镜头组的多个镜头向规定方向移动来变更焦距及/或拍摄倍率的镜头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上述筐体的一壳体中搭载上述光学镜头组,将上述一壳体的搭载上述光学镜头组的一侧的侧壁的一部分形成厚壁,同时,使引导上述镜头组的移动的引导轴靠近上述一壳体外边缘部设置,由遮蔽板覆盖在上述一壳体的上述引导轴一侧的侧壁上形成的开口部。
2.一种相机模组,在筐体内收容有光学镜头组、和使该光学镜头组的多个镜头向规定方向移动来变更焦距及/或拍摄倍率的镜头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上述筐体的一壳体中搭载上述光学镜头组,将上述一壳体的搭载上述光学镜头组的一侧的侧壁的一部分形成厚壁,同时,使构成上述移动机构的圆筒凸轮靠近上述一壳体内的外边缘部设置,由遮蔽板覆盖在上述一壳体的上述圆筒凸轮一侧的侧壁上形成的开口部。
3.一种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学镜头组;
使该光学镜头组的移动镜头向规定方向移动来调节焦点或/及变更拍摄倍率的镜头移动机构;
保持上述移动镜头的镜头保持架;
第1壳体,其是定位保持上述光学镜头组的至少一部分镜头、同时构成搭载上述镜头移动机构与上述镜头保持架的筐体的一壳体,并具有在保持上述一部分镜头的一侧竖立设置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厚壁的第1侧壁及第2侧壁;
安装有驱动上述镜头移动机构的驱动源的第2壳体;
形成在上述第1及/或第2壳体上的第1及第2开口部;
配置在上述第1壳体的上述第1侧壁的外边缘部的、引导上述镜头保持架的移动的引导轴;
靠近上述镜头保持架外周配置在上述第1壳体的上述第2开口部侧的外边缘部的、使上述镜头保持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圆筒凸轮;
覆盖上述第1与第2开口部的遮蔽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将安装上述引导轴的引导轴安装部与轴支承上述圆筒凸轮的一端侧的轴承部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在上述第1壳体上,同时,
在上述第2壳体上一体形成承受上述圆筒凸轮的另一端侧的轴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将圆筒凸轮靠近引导轴配置,该引导轴配置在上述第2切开开口部的外边缘部,上述圆筒凸轮具有使上述镜头保持架向光轴方向移动的凸轮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壳体具有:规定有使上述驱动源抵接在该第2壳体的一侧壁的内侧进行定位的驱动源定位部的开口部,和设在上述第2壳体的另一侧壁上的传感器的安装用开口,其中上述传感器对构成上述镜头移动机构的圆筒凸轮的旋转位置或旋转角度、或转动量进行检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壳体的上述驱动源定位部,以配置成该驱动源的外面不从上述开口部的侧壁的外面突出而大致呈同一面的方式,将抵接上述驱动源的上述开口部附近的壁厚形成得薄,并利用粘合剂将上述驱动源的外周面固定在上述侧壁的内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搭载上述传感器的基板兼用作上述传感器的安装用开口的遮蔽板。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驱动源与上述圆筒凸轮之间配置将来自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给上述圆筒凸轮的齿轮组。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镜头组的光轴与上述圆筒凸轮的中心轴相互平行。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壳体的规定有上述驱动源定位部的开口部的两侧被形成薄壁,该开口部由遮蔽板遮蔽。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壳体的规定有上述驱动源定位部的开口部的开口宽度比上述驱动源的外形宽度小,上述开口部的形状被形成与上述驱动源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与上述开口部相接触地粘接上述驱动源的外周面。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壳体的规定有上述驱动源定位部的开口部的底部形成有与上述驱动源的一面相抵接来进行该驱动源的光轴方向的定位的支撑面。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上述筐体的与上述光学镜头组的光轴垂直的面的纵深方向的长度,和上述圆筒凸轮的直径与上述驱动源的宽度尺寸的加和的长度大致相等。
15.一种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相机模组、安装上述相机模组的外壳体、和设在上述外壳体上并操作上述相机模组的镜头移动机构的操作部,其中上述相机模组具有:
光学镜头组;
使该光学镜头组的移动镜头向规定方向移动来调节焦点或/及变更拍摄倍率的镜头移动机构;
保持上述移动镜头的镜头保持架;
第1壳体,其是定位保持上述光学镜头组的至少一部分镜头、同时构成搭载上述镜头移动机构与上述镜头保持架的筐体的一壳体,并具有在保持上述一部分镜头的一侧竖立设置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厚壁的第1侧壁及第2侧壁;
安装有驱动上述镜头移动机构的驱动源的第2壳体;
形成在上述第1及/或第2壳体上的第1及第2开口部;
配置在上述第1壳体的上述第1切开开口部侧外边缘部的、引导上述镜头保持架的移动的引导轴;
靠近上述镜头保持架外周配置在上述第1壳体的上述第2切开开口部侧的外边缘部的、使上述镜头保持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圆筒凸轮;
覆盖上述第1与第2开口部的遮蔽板。
CNB2004101036948A 2003-12-26 2004-12-27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53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35743 2003-12-26
JP2003435745A JP3841421B2 (ja) 2003-12-26 2003-12-26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2003435743A JP3841420B2 (ja) 2003-12-26 2003-12-26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2003435745 2003-12-26
JP2004024568 2004-01-30
JP2004024632A JP3841423B2 (ja) 2004-01-30 2004-01-30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2004024632 2004-01-30
JP2004024568A JP3846799B2 (ja) 2004-01-30 2004-01-30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7580A true CN1637580A (zh) 2005-07-13
CN100565324C CN100565324C (zh) 2009-12-02

Family

ID=34865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369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5324C (zh) 2003-12-26 2004-12-27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21726B2 (zh)
KR (1) KR101076492B1 (zh)
CN (1) CN100565324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064A (zh) * 2013-06-05 2014-12-2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镜头模块和用于制造镜头模块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08523A (ja) * 2005-10-14 2007-04-26 Sharp Corp 光学部品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100699750B1 (ko) * 2006-02-24 2007-03-28 재영솔루텍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 카메라의 구동 장치
JP4237790B2 (ja) * 2006-08-24 2009-03-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832528B2 (en) 2010-10-21 2017-11-28 Son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rging network-based content with broadcasted programming content
KR102166232B1 (ko) * 2013-07-04 2020-10-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의 틸트 보정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8024026A1 (zh) * 2016-08-04 2018-02-08 苏州大学 手机辅助式便携拍照装置及影像数据采集方法
CN115297247B (zh) * 2021-05-14 2024-01-2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45990B (en) * 1990-06-04 1994-02-02 Asahi Optical Co Ltd Zoom view finder
JPH0465305A (ja) 1990-07-02 1992-03-02 Sumitomo Heavy Ind Ltd 高温超電導酸化物の薄膜形成方法
JP3186155B2 (ja) 1992-01-13 2001-07-11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の調整機構
JP2973412B2 (ja) 1992-03-16 1999-11-08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JPH06214194A (ja) 1993-01-20 1994-08-05 Nec Corp 光アイソレータ
JPH0796220B2 (ja) 1993-06-14 1995-10-18 成幸工業株式会社 鋼繊維と固結用液状物との混合物及び鋼繊維と固結用液状物との混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鋼繊維と固結用液状物との混合物を用いた地盤への鋼繊維入り造成物の造成方法
JPH0763970A (ja) 1993-08-23 1995-03-10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JPH1039401A (ja) 1996-07-22 1998-02-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スタントカメラ
JPH1062852A (ja) 1996-08-23 1998-03-06 Kyocera Corp カメラの駆動機構
JPH1075545A (ja) 1996-08-30 1998-03-17 Minolta Co Ltd 小型モータの取り付け構造
JP3641333B2 (ja) * 1996-11-29 2005-04-20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ズームレンズを有するカメラ
JPH11305104A (ja) 1998-04-24 1999-11-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ンズ鏡胴
JP2001154239A (ja) 1999-11-24 2001-06-0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変倍ファインダ装置
JP4724294B2 (ja) 2000-12-05 2011-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レンズ鏡筒の組立方法
JP2002182273A (ja) 2000-12-11 2002-06-26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ファインダ装置
JP4773621B2 (ja) 2001-01-19 2011-09-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JP3807236B2 (ja) 2001-02-28 2006-08-09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03084184A (ja) 2001-09-14 2003-03-19 Casio Comput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3995444B2 (ja) 2001-10-29 2007-10-24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3965309B2 (ja) 2002-03-01 2007-08-29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携帯情報端末機
JP3885617B2 (ja) 2002-03-08 2007-02-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結像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064A (zh) * 2013-06-05 2014-12-2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镜头模块和用于制造镜头模块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65324C (zh) 2009-12-02
KR101076492B1 (ko) 2011-10-24
US7321726B2 (en) 2008-01-22
US20060013577A1 (en) 2006-01-19
KR20050067093A (ko) 2005-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37579A (zh)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CN100350289C (zh) 照相机组件的镜头定位设备
CN100338492C (zh) 镜头镜筒
CN1637580A (zh)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CN215867303U (zh) 一种调焦镜头结构及投影仪
CN1680865A (zh) 相机模组及具有该相机模组的便携终端
CN116360185A (zh) 一种光圈可变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3841424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3841422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3987872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3841419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3841423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3846799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3731670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3838576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3841418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3841420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3841421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2007028287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2007025482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3731671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2007004015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2007004016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6121262A (ja)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取付構造と該取付構造を備え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CN103576277A (zh) 透镜镜筒组件以及包括该透镜镜筒组件的摄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