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7607A - 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7607A
CN1627607A CNA2004101006393A CN200410100639A CN1627607A CN 1627607 A CN1627607 A CN 1627607A CN A2004101006393 A CNA2004101006393 A CN A2004101006393A CN 200410100639 A CN200410100639 A CN 200410100639A CN 1627607 A CN1627607 A CN 1627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otor
motor
stato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1006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岛智则
五十岚久男
藤冈琢志
田边洋一
寺久保英隆
筱原孝之
柏木智裕
山田雅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627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76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axially facing the armatures, e.g. hub-type cycle dynamo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2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 F04D17/04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of transverse-flow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5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motor having a plane air gap, e.g. disc-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一种能够在避免电动机大型化的情况下提高送风风扇的送风能力并且组装性好的送风装置。电动机3是转子32和定子31沿旋转轴线方向隔着既定间隔(气隙)相向设置的轴向气隙电动机,将转子32的与定子相向的面的相反面作为安装面,以该安装面同轴地对送风风扇2进行支持。

Description

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马达)与送风风扇二者一体化的送风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电动机与送风风扇的联接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有的送风装置是将电动机与送风风扇预先组装成一体的。将这种送风装置例如作为空调(空气调节机)等的送风手段内装于装置本体内,可使整个装置小型化、轻量化并降低成本。
作为这种送风装置的一个例子,例如有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0-117462)所示,贯流风扇(line flow fan)(径流风扇(cross flow fan))的端部上所设置的旋转轴延伸到内转型(内置转子型)电动机的定子内,在该延伸的部分上成一体地安装电动机的转子而成的送风装置。
此外,还有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9-247899)所示,将电动机制成转子与定子沿输出轴的中心线方向相向设置的所谓轴向气隙电动机的送风装置。在这种例子中,轴向气隙电动机是空心绕组(air core inductor)电动机。
此外,作为另一种方案,还有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295788)所示,以外转型(外置转子型)电动机的转子作为毂部,在该毂部上成一体地安装涡轮风扇或轴流风扇的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马达和风扇共用一个旋转轴系而相联接,因而不需要各自具有旋转轴,因此,不需要专用的联接机构,而且还能够缩短轴向长度,实现小型化、轻量化。
但是,上述在先技术还存在着如下有待解决的问题。即,在采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贯流风扇的场合,由于使用的是内转型电动机,因而在需要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时,必须使定子和转子在轴向上延长,而定子和转子的轴向长度的延长,将导致风扇的长度相对变短,因而送风能力降低。
此外,在电动机为DC马达的场合,虽然提高转子磁铁的磁通密度可提高输出功率,但磁通密度的提高将使转子磁铁容易吸附灰尘,成为接触不良的诱因。此外,在插装定子时,由于磁性吸力的存在而有可能导致定子与送风机的外壳或转子磕碰,引起旋转精度的降低和初始安装不良。
而作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送风装置,由于电动机是空心绕组式轴向气隙电动机(axial gap electronic motor),因而存在着无法得到很高的磁通密度,无法做到高输出功率、高效率的问题。此外,是在电路板上设置绕组,将该电路板安装在设备的外壳上的,因此,从振动和强度上来说不太适宜。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外置转子型电动机也同样,要想提高输出功率,就必须增大轴向尺寸,因而要加大风扇的毂部,相应地,阻力将增大,最终结果是导致送风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一种能够在避免电动机大型化的情况下提高送风风扇的送风能力并且组装性好的送风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所示的几个特征。权利要求1的发明,作为电动机和送风风扇通过预定的联接机构相互组装成一体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动机,是转子与定子二者在转子的旋转轴线方向上隔着预定的间隔(气隙)相向设置的轴向气隙电动机,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成左右一对设置,所述送风风扇通过所述联接机构同轴地安装在所述转子之中的至少一个转子上。
根据该权利要求,为了减小轴向尺寸,电动机采用了轴向气隙电动机,并在其转子上设置联接机构,将送风风扇直接安装在该联接机构上,因此,能够减小电动机的尺寸,与此相应地,可相对加大送风风扇。此外,由于可以在两个转子上分别安装风扇,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送风能力。
权利要求2的发明的特征是,所述联接机构,由,所述转子的安装面和所述送风风扇的任一个上所形成的嵌合凸部,以及,在另一个上作为所述嵌合凸部的嵌合对象而形成的嵌合凹部,构成。
根据该权利要求,作为联接机构,在转子的安装面和送风风扇上的任一个上设置嵌合凸部,在另一个上设置与嵌合凸部相匹配的嵌合凹部,使它们嵌合,便能够将送风风扇直接安装在转子上。这些嵌合凹部和嵌合凸部只要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即可,对其设置位置并无特殊限定。
权利要求3的发明的特征是,所述联接机构,是磁性联接器。根据该权利要求,作为送风手段与转子之间的联接机构,使用的是磁性联接器,因此,能够以更为简便的方法将送风风扇安装在转子上。
权利要求4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所述定子上,在其中心部位具有轴承部,所述转子通过径向轴承得到所述轴承部的支持。根据该权利要求,转子通过径向轴承直接得到定子的支持,因此,不需要现有的输出轴,与此相应地,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5的发明的特征是,对所述电动机进行的控制,是以120°以上而小于180°的大角度进行通电。根据该权利要求,通过满足上述通电范围,可得到最佳转矩曲线,得到最大转矩。
权利要求6的发明的特征是,还具有将所述送风风扇罩起来的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兼作所述定子的固定用支座。根据该权利要求,送风风扇的风扇外壳兼作覆盖电动机内部机构的机座,因此,不再需要机座,与此相应地,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7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所述送风风扇与所述风扇外壳之间,夹装有弹性部件。根据该权利要求,由于夹装弹性部件进行固定,因而可进一步提高防振性能。
权利要求8的发明的特征是,所述转子,兼作所述送风风扇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端板。根据该权利要求,电动机的转子兼作送风风扇的端板,因此,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而且还能够减少组装工时。
权利要求9的发明的特征是,所述风扇外壳,经过防滴和/或防尘处理。根据该权利要求,所述风扇外壳经过了防滴和防尘处理,因此,能够防止水滴和灰尘等异物进入内部导致电动机损坏。
权利要求10的发明的特征是,所述定子,具有多个内部具有定子铁心的芯部件,并且是由所述各芯部件沿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衔接成环形而成。根据该权利要求,定子是由多个芯部件相互衔接成一个定子而形成的,因此,与一体成形相比,其组装性、生产性、马达特性均大幅度提高。
权利要求11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所述各芯部件上,形成有包括卷绕绕组用的边框在内的绕线筒形状的绝缘体,在所述绝缘体上,设置有用来将相邻的所述各芯部件之间联接起来的芯联接机构。根据该权利要求,由于设置有绝缘体,因而不仅能够提高绕组的卷绕性,而且还能够改善单个芯部件之间的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内部结构概略加以展示的剖视图。
图2是对第1实施形式的电动机的内部结构概略加以展示的剖视图。
图3是第1实施形式的电动机的侧视图。
图4是第1实施形式送风装置的变型例的剖视图。
图5是上述变型例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6是对使用磁性联接器进行联接的状态加以展示的剖视图。
图7是为了对联接器结构进行说明的分解侧视图。
图8是具有磁性联接器的送风风扇的侧视图。
图9是对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内部结构概略加以展示的剖视图。
图10是第2实施形式的变型例的剖视图。
图11是对本发明送风装置中所使用的轴向气隙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加以展示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2是对轴向气隙电动机所具有的定子铁心加以展示的侧视图。
图13是轴向气隙电动机的定子铁心的俯视图。
图14A是轴向气隙电动机的定子铁心中所包括的芯部件的(a)主视图。
图14B是芯部件的俯视图。
图14C是芯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14D是芯部件的仰视图。
图15是芯部件的z-z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结合附图进行说明。该送风装置1a,具有由径流风扇(贯流风扇(line flow fan))构成的送风风扇2、以及、作为该送风风扇2的驱动源的电动机3,它们在风扇外壳4内沿旋转轴线L同心安装。
送风风扇2,是能够围绕旋转轴线L旋转的径流风扇,平行于轴向有多个风扇叶片21呈环形排列。在送风风扇2的两端,设置有用来将风扇叶片21的两端固定住的端板22、23。
在一端板(图1中的左侧)22上,设置有沿中心线L同心设置的旋转轴24。该旋转轴24,得到设置在风扇外壳4上的轴承部41的支持,当送风风扇2以旋转轴24为轴进行旋转时,可在送风风扇2的径向上产生气流。
在送风风扇2的另一端板23(图1中的右侧)上,设置有作为用来将送风风扇2安装在电动机3上的一联接机构的嵌合凹部25。嵌合凹部25,由在端板23上以中心线L为圆心在同心圆上以既定间隔形成的嵌合孔构成,当设置在电动机3上的嵌合凸部36嵌合在该嵌合凹部25中时,便能够实现电动机3与送风风扇2的联接。
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电动机3进行说明。电动机3,是具有呈圆盘状形成的定子31以及在该定子31的两侧隔着预定的空隙(气隙)相向地设置的一对转子32、33的所谓轴向气隙电动机。
各转子32、33之间通过联接轴34同心联接,该联接轴34得到送风风扇2的轴承部312的支持。在该实施形式中,电动机3是转子32、33  各自具有永久磁铁(转子磁铁)35的永久磁铁电动机。
定子31,具有在与转子磁铁35相向的位置上呈环状形成的定子铁心311、以及、在该定子铁心311的中央部位对联接轴34进行支持的轴承部312,它们由合成树脂313形成。
定子铁心311,具有由电磁钢片层叠体等构成的铁心,在以该铁心为中心的线圈骨架上卷绕有多匝的绕组。在本发明中,关于定子铁心311以及轴承部312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作为本发明的必要的结构要点,是相对于定子31使用了两个转子32、33。即,通常,在轴向气隙电动机中,例如形成的是这样一种封闭磁回路,即,一侧磁铁的磁通穿过气隙进入定子31的铁心,再穿过气隙进入相反一侧磁铁的磁极之后,经由磁铁内的磁路或磁轭返回相反一侧的磁极中。
但是,当转子为一个时,与相反一侧的磁铁相向的部分只是一个空间。因此,这个部分只能产生磁阻,所形成的磁场相应地较弱,难以得到较高的转矩。为此,本发明的前提是使用两个转子。
在定子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来沿风扇外壳4的内周面固定定子31的固定部314。在该实施形式中,固定部314,以顺沿于方筒形风扇外壳4的各内壁而与之接触的状态以90°为间隔设置有4个。
在定子31的外周上,还设置有为了向卷绕在定子铁心311上的绕组通电而与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进行连接的插接器315。
转子32、33,具有固定在联接轴34上的圆盘状的转子本体321、331、以及、得到转子本体321、331的支持的转子磁铁35。转子磁铁35,包括形成各磁极的由未图示的呈扇形形状形成的多个磁铁片,与转子本体321、331组装成一体。
在要安装送风风扇2的那一侧转子32(图2中的左侧)的送风风扇2安装面上,与之成一体地形成有作为另一联接机构的嵌合凸部36。如图3所示,嵌合凸部36,由从转子32的安装面上突出的圆筒形凸起构成,在以中心线为圆心的同心圆上以既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在该实施形式中,以45°为间距设置有8个)。
这样一来,可使送风风扇2与转子32良好结合,转子32所产生的转矩能够可靠地传递到送风风扇2上。此外,也不需要用螺钉进行紧固,因而能够低成本进行制造。而且不需要进行定位。
在该实施形式中,作为联接机构的嵌合凸部36和嵌合凹部25,是由圆孔和圆筒形凸起构成的,但也可以是例如呈环状形成的凸起,只要电动机3的驱动力能够可靠地传递到送风风扇2上,其形状完全可以是任意的。此外,这些联接机构,只要设置在相匹配的位置上即可,并非一定要设置在同心圆上。
在送风风扇2与转子32之间,夹装有用来防止电动机3的振动传递到送风风扇2上的防振部件5。轴承部51,例如由橡胶等具有振动衰减性的材料构成,在该实施形式中,呈圆片形形成,安装在送风风扇2的端板23上与之成为一体。
防振部件5,除了能够抵消送风风扇2的端板23与转子32的平面之间所产生的平行度的若干偏差之外,还兼起着作为将从转子32上突出的嵌合凸部36可靠地保持在端板23的嵌合凹部25内的防松脱手段的作用。
再次参照图1,风扇外壳4,例如由合成树脂等的成形品构成,作为在轴向上延伸的、内部为中空的筒体形成。在风扇外壳4的底部(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的纵深侧),设置有为了将送风风扇2所产生的气流送向风扇外壳4之外的吹出孔(未图示)。
将送风风扇2和转子32联接起来时也可以不使用防振部件5,但若不夹装防振部件5,静音性能将相应降低。而如果在这种场合,进行可使电动机3旋转时的转矩波动减小的运行控制,例如以120~180°的大角度进行通电的正弦波驱动控制,便能够抑制振动的产生,得到提高静音性的结果。再有,通过正弦波驱动,可进一步提高抑制振动的效果。当然,若夹装防振部件5,则能够得到更好的防振效果。
风扇外壳4的内周面,沿送风风扇2的外周面呈圆弧形形成,电动机3顺沿于该内周面并通过固定部314得到支持。在该实施形式中,风扇外壳4,还兼作用来将电动机3的定子31以及转子32、33遮盖起来的机座,因此,不再需要电动机3的机座,可使成本相应地降低。
最好是,固定部314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吸收电动机3产生的振动,还能够起到防止电动机3相对于风扇外壳4产生自转的作用。弹性材料,既可以是复合或单一的材质,也可以是塑料等。
为了将风扇外壳4兼作电动机3的机座使用,最好使之能够尽可能减少灰尘和水分等混入内部。为此,最好是,风扇外壳4经过防水处理和防尘处理等防护性处理。
这样一来,通过将送风风扇2和电动机3以风扇外壳4组装成一体,电动机3使用轴向气隙电动机,便能够使电动机3在轴向上的长度较短,与此相应地,送风风扇2在轴向上的长度可增大,可使送风量提高。
由于风扇外壳4可起到电动机3的机座的作用,因而不需要专门设置机座,与此相应地,可减少组装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第1实施形式中,送风风扇2只安装在电动机3的一个转子32上,但也可以在各转子32、33上各安装一个送风风扇2。即,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该送风装置1b,电动机3设置在风扇外壳4的中央部位,在其各转子32、33的端面上安装有送风风扇2、2。
这样一来,可在一台电动机3中设置两套送风风扇2、2,不仅能够提高送风能力,而且由于电动机3设置在正中,因而送风风扇2、2的旋转平衡性好。这样的方案也属于本发明。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送风风扇2和电动机3是通过由凹凸部构成的嵌合手段实现联接的,但在转子32、33为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的场合,例如也可以以图6~图8所示的方法进行联接。
即,在该送风装置1c中,送风风扇2和电动机3是靠由磁性联接器构成的联接机构联接的。如图8所示,在送风风扇2的端板23上,设置有单片为扇形形状的磁铁片6,在该实施形式中以90°为间隔设置有4个。
磁铁片6,一般是例如铁氧体类或钕类(ネオジ)磁铁,但只要能够得到可使电动机3的旋转驱动力可靠地传递到送风风扇2上的磁力,其构成可以是任意的。此外,也可以在送风风扇2上安装磁轭等以增大磁力。此外,磁铁片6既可以粘贴也可以埋设在端板23上。
在送风风扇2和电动机3的转子32之间,夹装有减轻振动的防振部件5。在该实施形式中,防振部件5,由扁平的圆盘状环形件构成,沿送风风扇2的端板23其中央部分下凹。
采用磁性联接器的优点在于组装性得以提高。即,只要将送风风扇2的端板23沿电动机3的转子32安装便能够很简单地将送风风扇2固定在电动机3上。反之,在进行修理等场合其拆解性也很好。在采用磁性联接器时,也可以另外设置为了在安装时可靠地进行定位的定位手段等。
图9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1d的特征是电动机3的轴承结构。对于与上述实施形式相同或可视为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考编号,将其说明省略。
该送风装置1d的电动机3,在其定子31的两侧的中央设置有突出的毂部311a,是在此处通过由径向轴承构成的第1和第2轴承部311A对各转子32、33进行支持的、不具有联接轴34(旋转轴)的所谓无轴结构轴向气隙电动机。
在该实施形式中,作为各轴承部311A、311A,其径向轴承的内圈固定在定子31的毂部311a上,外圈固定在转子32、33上,但内圈和外圈的被支持位置可以颠倒过来。
这样一来,由于转子32、33是通过径向轴承直接保持在定子31上,因而与靠联接轴34进行联接相比能够以更大的径向尺寸对转子32、33进行支持,与此相应地,转子32、33的稳定性(轴承精度)得以提高,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旋转引起的振动。这种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该第2实施形式中,作为支持手段使用了径向轴承,其内圈固定在定子31上,外圈固定在转子32、33上,但也可与此相反,内圈固定在转子上,以外圈对定子进行支持。
图10示出上述第2实施形式的变型例。作为该送风装置1e,其电动机3的转子32、33兼作送风风扇2的端板23、23。即,在该送风风扇2的端板上,与之成一体地形成有驱动用的转子磁铁35和与定子31相向的轴承部311B。
径向轴承的外圈固定在各轴承部311B上,径向轴承的内圈嵌合在从定子31上突出的毂部上。这样一来,可将送风风扇2的端板作为转子32、33使用,因而能够进一步减小轴向上的长度,而且能够降低成本。
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是在电动机3的各转子32、33上左右对称地设置送风风扇2的,但也可以例如在一个转子上设置送风风扇2,在另一个转子上设置其它驱动机构。
下面,结合图11~图15,对上述各实施形式的送风机中所使用的电动机3的定子结构进行说明。在该实施形式中,定子5具有在其中央部位具有将转子32、33联接起来的输出轴34的结构(参照图2)。
该轴向气隙电动机3,包括大致为圆盘状的定子5、以及、在定子5的两侧隔着既定空隙相向地设置的一对转子32、33,转子32、33共用同一个转子输出轴34,定子2在其内周侧具有对转子输出轴34进行支持的轴承部51。该轴向气隙电动机1容纳在风扇外壳4内。
定子2,具有呈环状(面包圈状)形成的定子铁心52、以及、同轴地插在定子铁心52的内周中的轴承座53,合成树脂54将它们浇注成一体。
如图12所示,定子铁心52,是由多个(该例为9槽)芯部件5m~5u衔接成环状而构成的。所有芯部件5m~5u的形状相同,图14列举其中之一的芯部件5m。芯部件5m的主视图是图14A,俯视图是图14B,仰视图是图14C,左视图是图14D,图15是重点部位的剖视图。
如图14A所示,芯部件5m具有由多片电磁钢片在径向上层叠而成的铁心(芯子)51a,在铁心51a的周围,除了其两侧(铁心的与转子相向的面)的部位之外,形成有与之成一体形成的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体50a。由于具有铁心,因此,可提高磁通密度,在转子32、33附近能够形成较强的磁场,可提高马达的转矩。
绝缘体50a,可通过将铁心51a放入未图示的成形模具的模腔内、向该模腔内注入熔融树脂这样一种嵌件成形方法形成。在该实施形式中,熔融树脂也使用的是流动性较好的SPS(间规立构聚苯乙烯)。
在该实施形式中,绝缘体50a是通过对铁心51a进行嵌件成形而形成的,但例如也可以预先制作出两片绝缘体50a,将铁心51a夹在中间,再从两侧夹住它们进行组装。
在铁心51a上,形成有向转子32、33的旋转方向、该实施形式中为顺时针方向倾斜既定角度的斜面511a。在该9槽8极的实施形式中,将斜面角度设计为5°,这样设计能够抑制顿转转矩的产生,改善能量转换效率。
斜面511a,相对于相邻的芯部件之间的气隙面呈直线形状形成的,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圆弧形状,只要能够得到有效抑制顿转转矩的效果,对其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定。
绝缘体50a,包括沿铁心51a的两个侧面呈左右一对设置的大致为扇形的边框52a、53a在内其整体呈横截面为H形的线圈骨架状形成。由于该绝缘体50a的存在,使得绕组7能够整齐地卷绕在铁心50a上。
在边框52a、53a上,设置有用来联接相邻的芯部件的联接机构,在该例中,联接机构是设置在边框52a、52b的内周侧的。
联接机构,由形成于边框52a、53a的一个边缘501的内周侧的突起541c、以及、形成于另一个边缘502的内周侧的卡合槽542c构成,使它们彼此卡合,便可形成图12所示的环状的定子铁心5。
在该实施形式中,突起541c和卡合槽542c由矩形柱体和与之相匹配的的矩形槽构成,使它们彼此卡合,还能够兼起斜面511a的定位装置的作用。
在边框52a、53a的侧面上,设置有3个用来对绕组7的过渡线71进行处理的过渡线容纳槽55a~55c。在该实施形式中,各过渡线容纳槽55a~55c,是分别在边框52a、53a的侧面上沿外周呈圆弧形形成的,在一边框52a上形成有两条过渡线容纳槽55a、55b,另一条过渡线容纳槽55c形成于另一边框53a上。
如图15所示,各过渡线容纳槽55a~55c由U形槽构成,但最好是设计成,开口部的槽宽与内部的槽宽相比相同或较窄。这样设计,能够得到防止过渡线71脱出的效果。
此外,最好是,各过渡线容纳槽55a~55c,其前端部分(开放端侧)与其它部分相比壁较薄。这样设计,在各芯部件5m~5u相连后以合成树脂21将它们浇注成一体时可使熔融树脂的热量传递到前端部分上,从而使前端部分软化而将容纳在内部的过渡线71包裹起来,可进一步提高防止过渡线71脱出的效果。
此外,在两个以上的过渡线容纳槽55a~55c并排设置的场合,即,如图15所示的过渡线容纳槽55a、55b那样进行设置的场合,通过设置台阶部使得过渡线容纳槽55a、55b的高度位置不同。该实施形式中所述的高度位置,是指轴向上的高度。
在该实施形式中,外周侧过渡线容纳槽55a比内周侧过渡线容纳槽55b低一截。这样一来,可使熔融树脂在模具腔内流畅地流动,因而不会在定子铁心52与合成树脂54之间形成间隙(空隙),能够整个灌满。
最好是,各过渡线容纳槽55a~55c之中靠内径一侧的过渡线容纳槽(在该实施形式中是过渡线容纳槽55b、55c),其内周侧各外壁57a由朝径向倾斜的锥面构成。这样一来,能够使从中心部位流向外周侧的熔融树脂更为流畅地流向外周侧。
再有,作为使熔融树脂易于流动的手段,在边框52a、53a的局部部位上,设置有为了在将相连的芯部件5m~5u浇注成一体时能够使树脂很好地流动的树脂引流路径521a、531a。树脂引流路径521a、531a,由沿径向在边框52a、53a的内径侧形成的コ形槽构成,熔融树脂可由此流经边框52a、53a的侧面流向外周侧。
在该实施形式中,作为树脂引流路径58a,在边框52a、53a的内周侧沿径向只设置有一个,但也可以设置多个,对其数量和形状并无特别限定。
在各过渡线容纳槽55a~55c上,设置有沿径向形成缺口的卡止槽56a~56d。卡止槽56a~56d在各过渡线容纳槽55a~55c上设置有两个,若使过渡线71的一部分卡在其中,则在进行搬运等情况下可防止过渡线71松脱。
作为各定子芯部件5m~5u的组装与结线的步骤,为了产生旋转磁场,对于9槽电动机而言,必须将U·V·W相分别按照(+)→(-)→(+)的顺序设置,必须使中间的定子铁心的绕向相反或将结线反接。例如,在设5m、5n、5o为U相,5p、5q、5r为V相,5s、5t、5u为W相时,要将5m、5n、5o分别绕成(+)、(-)、(+)。
在将芯部件5m~5u组装起来之后,用合成树脂21进行嵌件成形而成为定子2。通常,树脂是呈熔融状态从定子2的中心部位流入模腔内再进向外周侧的,而在该实施形式中,由于采取了使过渡线容纳槽55a~55c形成于边框32a、33a的侧面上、设置锥面等旨在使熔融树脂的流动变得流畅的措施,因而能够得到更为均质的定子2。
在如上所述最终将各芯部件用合成树脂54永久性固定的场合,并非一定需要在各芯部件的内周侧设置的第2联接机构。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具有一对转子32、33,但也可以只在单面设置转子。如上所述,本发明还包括未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以及技术上视为同等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型例。

Claims (11)

1.一种送风装置,其中电动机和送风风扇通过预定的联接机构相互组装成一体,其特征是,所述电动机,是转子与定子沿转子的旋转轴线方向隔着预定的间隔(气隙)相向设置的轴向气隙电动机,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成左右一对设置,所述送风风扇通过所述联接机构同轴地安装在所述转子之中的至少一个转子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联接机构由所述转子的安装面和所述送风风扇的任一个上所形成的嵌合凸部,以及在另一个上作为所述嵌合凸部的嵌合对象而形成的嵌合凹部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联接机构是磁性联接器。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定子上,在其中心部位具有轴承部,所述转子通过径向轴承得到所述轴承部的支持。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对所述电动机进行的控制是以120°以上而小于180°的大角度进行通电。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将所述送风风扇罩起来的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兼作所述定子的固定用支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送风风扇与所述风扇外壳之间夹装有弹性部件。
8.如权利要求1至7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子兼作所述送风风扇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端板。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风扇外壳经过防滴和/或防尘处理。
10.如权利要求1至9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子具有多个内部具有定子铁心的芯部件,并且是由所述各芯部件沿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衔接成环形而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各芯部件上,形成有包括卷绕绕组用边框的绕线筒形状的绝缘体,在所述绝缘体上,设置有用来将相邻的所述各芯部件之间联接起来的芯联接机构。
CNA2004101006393A 2003-12-10 2004-12-10 送风机 Pending CN16276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11289/2003 2003-12-10
JP2003411289A JP2005171835A (ja) 2003-12-10 2003-12-10 送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7607A true CN1627607A (zh) 2005-06-15

Family

ID=34696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1006393A Pending CN1627607A (zh) 2003-12-10 2004-12-10 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40233A1 (zh)
JP (1) JP2005171835A (zh)
KR (1) KR20050056883A (zh)
CN (1) CN1627607A (zh)
TW (1) TW20052248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1176A (zh) * 2013-08-28 2015-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104913386A (zh) * 2015-05-29 2015-09-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机
CN106464041A (zh) * 2014-04-25 2017-02-22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
CN107852044A (zh) * 2015-08-13 2018-03-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电动机及空气调节机
CN107919766A (zh) * 2017-12-18 2018-04-17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风机组件及家用电器
CN108306452A (zh) * 2017-12-18 2018-07-20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风机组件及家用电器
CN112240303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空气调节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5896B2 (en) * 2006-10-27 2009-11-10 Glacier Bay, Inc. Integrate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and blower
DE102007044176A1 (de) * 2007-09-15 2009-03-19 Gea Air Treatment Gmbh Trommellüfter mit Direktantrieb
EP2061136A1 (de) * 2007-11-19 2009-05-2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r Direktantrieb für eine Walze
JP5309920B2 (ja) * 2008-11-19 2013-10-0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GB0902393D0 (en) * 2009-02-13 2009-04-01 Isis Innovation Elaectric machine - modular
GB0902394D0 (en) 2009-02-13 2009-04-01 Isis Innovation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US8272853B2 (en) * 2009-08-10 2012-09-25 Chen-Hui Ko Arrangement for a quick positioning of a motor of a cross-flow fan
KR101063340B1 (ko) * 2010-06-18 2011-09-07 주식회사 삼홍사 모터
JP2013532789A (ja) * 2010-07-21 2013-08-19 フアスコ・オーストラリア・プロプライエタリー・リミテツド モータがインペラファンに組み込まれた送風機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送風機ハウジング構造
US10655640B1 (en) * 2011-10-20 2020-05-19 Lti Holdings, Inc. Double inlet centrifugal blower with PCB center plate
US9157441B2 (en) 2011-10-20 2015-10-13 Henkel IP & Holding GmbH Double inlet centrifugal blower with peripheral motor
US9574568B2 (en) 2011-10-20 2017-02-21 Henkel IP & Holding GmbH Double inlet centrifugal blower with a solid center plate
US9017011B2 (en) * 2011-12-29 2015-04-28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Furnace air handler blower with enlarged backward curved impell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JP5665802B2 (ja) * 2012-07-05 2015-02-04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遠心式ファン
US10221855B2 (en) * 2012-07-20 2019-03-05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Furnace air handler blower assembly utilizing a motor connected to an impeller fan that is suspended with mounting arms
US9777735B2 (en) 2012-07-20 2017-10-03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Blower motor assembly having air directing surface
US10436188B2 (en) * 2014-04-30 2019-10-08 Mat Industries, Llc Compressor shroud having integral muffler and inertial filter
JP6453115B2 (ja) * 2015-03-09 2019-01-16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室内機
CN108799195A (zh) * 2017-04-26 2018-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组件及其空调器
CN107701518B (zh) * 2017-10-19 2024-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贯流风轮安装结构、风道组件及具有贯流风轮的装置
KR101911880B1 (ko) 2017-11-29 2018-10-26 영농조합법인 물향기농산 표고버섯을 주재료로 하는 만두 제조방법,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만두
CN109578306A (zh) * 2019-01-10 2019-04-05 张家港市天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压室固定通风机
EP3907857B1 (en) * 2020-05-06 2024-03-13 ABB Schweiz AG An electric machine
JP7303479B1 (ja) * 2022-03-22 2023-07-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8364A (en) * 1972-11-23 1978-12-05 Papst-Motoren Kg Radial flow fan with motor cooling and resilient support of rotor shaft
JPS6335158A (ja) * 1986-07-25 1988-02-15 Shicoh Eng Co Ltd 単相ブラシレスモ−タ
US4725752A (en) * 1986-09-22 1988-02-16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1-phase self starting disk-type brushless motor with cogging element
US5109171A (en) * 1988-11-11 1992-04-28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Low-noise miniature electric motor
JPH02204698A (ja) * 1989-02-01 1990-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風ファン
JPH083165Y2 (ja) * 1990-03-19 1996-01-2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DE9012087U1 (zh) * 1990-08-22 1992-01-02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7742 St Georgen, De
US5128570A (en) * 1991-06-24 1992-07-07 Japan Servo Co., Ltd. Permanent magnet type stepping motor
US5405251A (en) * 1992-09-11 1995-04-11 Sipin; Anatole J. Oscillating centrifugal pump
JP3430521B2 (ja) * 1992-09-24 2003-07-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GB9510994D0 (en) * 1995-05-31 1995-07-26 Turbo Genset The Company Ltd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s
GB2307947B (en) * 1995-12-08 1999-08-18 Aisan Ind Magnetically coupled pump
JPH1075546A (ja) * 1996-08-29 1998-03-17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発動発電機における防滴構造
US5895994A (en) * 1997-01-30 1999-04-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ynamoelectric machine
US6232690B1 (en) * 1997-03-04 2001-05-15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DC
JPH10252697A (ja) * 1997-03-06 1998-09-22 Akaishi Kinzoku Kogyo Kk モータ一体型のファン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使用した送風機
US5993176A (en) * 1997-06-30 1999-11-30 Furon Company Magnetically-driven centrifugal pump
JP3985051B2 (ja) * 1997-07-28 2007-10-03 独立行政法人 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発機構 ダブルラップドライスクロール真空ポンプ
JPH11182488A (ja) * 1997-12-19 1999-07-06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送風機
JPH11356017A (ja) * 1998-06-09 1999-12-24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US6121736A (en) * 1998-07-10 2000-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trol apparatus for motor, and motor unit having the control apparatus
JP2001025186A (ja) * 1999-07-07 2001-01-26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
JP2001186713A (ja) * 1999-12-24 2001-07-06 Minebea Co Ltd 送風機
JP2003259678A (ja) * 2002-03-05 2003-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制御装置
DE10259179A1 (de) * 2002-12-18 2004-07-08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 angetriebene Luftpump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 angetriebenen Luftpumpe
JP4305649B2 (ja) * 2003-02-26 2009-07-2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2005185075A (ja) * 2003-12-24 2005-07-07 Fujitsu General Ltd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US7101158B2 (en) * 2003-12-30 2006-09-05 Wanner Engineering, Inc. Hydraulic balancing magnetically driven centrifugal pump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1176A (zh) * 2013-08-28 2015-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106464041A (zh) * 2014-04-25 2017-02-22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
CN106464041B (zh) * 2014-04-25 2019-06-07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
CN104913386A (zh) * 2015-05-29 2015-09-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机
CN104913386B (zh) * 2015-05-29 2018-03-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机
CN107852044A (zh) * 2015-08-13 2018-03-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电动机及空气调节机
CN107919766A (zh) * 2017-12-18 2018-04-17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风机组件及家用电器
CN108306452A (zh) * 2017-12-18 2018-07-20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风机组件及家用电器
CN112240303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空气调节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2480A (en) 2005-07-01
JP2005171835A (ja) 2005-06-30
US20050140233A1 (en) 2005-06-30
KR20050056883A (ko) 2005-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27607A (zh) 送风机
CN1059520C (zh) 外转子式无电刷直流电动机
CN1285154C (zh) 轴隙式旋转电机
CN1303745C (zh) 往复式电动机
CN1251382C (zh) 永久磁铁型电动机及永久磁铁型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182642C (zh) 减速器一体型致动器
CN1147044C (zh) 电动机
CN101888141B (zh) 风扇电动机及具备该风扇电动机的送风机
CN1896548A (zh) 风扇组件
CN1881752A (zh) 具有防逆转装置的马达
CN1300463A (zh) 线性电动机
CN1286821A (zh) 电动机
CN1731654A (zh) 轴向间隙电动机
CN1848614A (zh) 磁铁埋入型电机、转子单元以及转子单元的生产方法
CN1363135A (zh) 往复电机
CN1161873C (zh) 直流电动机通电装置
CN1897407A (zh) 小型直流电动机
CN1838509A (zh) 旋转机
CN1713482A (zh) 电动机
KR101382599B1 (ko) 코깅 상쇄형 듀얼로터 타입 모터
CN1521921A (zh) 电动机
CN113572277A (zh) 一种新型低速直驱无刷轮毂电机
CN1832298A (zh) 电机定子
CN1638245A (zh) 无刷直流电动机
CN1205721C (zh) 送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