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4624A - 触摸面板和使用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和使用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4624A
CN1614624A CNA2004100885745A CN200410088574A CN1614624A CN 1614624 A CN1614624 A CN 1614624A CN A2004100885745 A CNA2004100885745 A CN A2004100885745A CN 200410088574 A CN200410088574 A CN 200410088574A CN 1614624 A CN1614624 A CN 1614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cy carrier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extension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885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1116C (zh
Inventor
中西朗
藤井树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4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4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11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111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1Assembl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触摸面板,其构成为在第二透明基板(32)上设置伸出部分(32A),将柔性布线板(45)热压粘接到该伸出部分(32A)上,在伸出部分(32A)以外的部分上,通过将框缘宽度变窄,实现要装载它的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重量化。此外,通过将偏振片(50)等薄片状构件粘贴到除去伸出部分(32A)的区域之外的第二透明基板(32)的上表面部分,缓和从薄片状构件作用到FPC(52)加压粘接部分上的应力,提高FPC(52)的电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触摸面板和使用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面一侧上,可以与要显示内容相对应地用笔或手指进行的按压操作输入规定信号的触摸面板和使用该面板的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背景
近些年来,在便携设备或需要选择菜单的电子设备中,使用可以与要显示内容相对应地用笔或手指进行的按压操作输入规定信号的触摸面板的设备不断增多。
在该触摸面板中,有若干种方式的面板,就如在日本特开2002-13244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用图面对人们使用得最多的电阻膜模拟方式的触摸面板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面中,为了便于理解其构成,扩大示出了厚度方向的尺寸。
图10、图11是说明现有的触摸面板的说明图。现有的触摸面板具有第一透明基板1,在该第一透明基板1的上表面上,用溅射法等整个面地形成有由氧化铟锡(以下,叫做ITO)等构成的第一透明导电膜3。第一透明基板1,由长方形的玻璃板、被加工成长方形的聚碳酸酯薄片、聚丙烯树脂等的树脂薄片、2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薄膜或聚碳酸酯薄膜等的塑料制薄膜等构成。
在图10中,用虚线示出了触摸面板的可视区域边界6。在可视区域边界6的内侧的第一透明导电膜3上,以规定间隔设置有用绝缘性的环氧树脂等形成的微小尺寸的点衬垫5。
另外,在第一透明基板1是像薄膜等那样地富有柔韧性的材质的情况下,常常要将支持用的聚碳酸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等的树脂薄片或玻璃板粘贴到其下表面上后使用。
在作为触摸面板的操作一侧的第二透明基板2的下表面上,用溅射法等在整个面上形成由ITO等构成的第二透明导电膜4。在可视区域边界6的内侧为了使第二透明导电膜4与第一透明导电膜3保持规定的间隔地对置,第一透明基板1与第二透明基板2在可视区域边界6的外侧部分上以框缘状地粘接起来。
在第二透明基板2的上表面一侧上,为了保护免遭在用笔或手指进行的操作时易于发生的损伤等,设置有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铅笔硬度3H的硬涂层7。
在可视区域边界6的外侧区域上,形成有用来向第一透明导电膜3供给电压的布线部分和电极(以下,叫做布线·电极图形)8、下层涂敷抗蚀剂9、上层涂敷抗蚀剂10。此外,还形成有用来向第二透明导电膜4供给电压的布线·电极图形12,下层涂敷抗蚀剂13、上层涂敷抗蚀剂14。再有,还图形状地形成有用来粘接第一透明基板1和第二透明基板2的粘接层11。在这里,布线·电极图形8和12,采用在印刷上已将银粉分散到树脂中的导电性涂料后进行干燥的办法形成,各个抗蚀剂9、13、10、14,是为了那些使布线·电极图形8和12的电连接不必要的部分的绝缘而设置的。
另外,在图11的剖面图中所示的构成,示出了第一透明基板1、第二透明基板2都未将透明导电膜3、4刻蚀成图形状的构成。在该情况下,下层涂敷抗蚀剂9在布线·电极图形8与第一透明导电膜3之间形成,另一方面,下层涂敷抗蚀剂13,则在布线·电极图形12与第二透明导电膜4之间形成。
相对于此,如果设计为仅仅在必要的部分上将透明导电膜形成为图形状,在布线·电极图形8和12中那些布线部分等的不需要电连接的部分和透明导电膜3、4不重叠,则可以省略下层涂敷抗蚀剂9、13。
图11所示的柔性布线板(以下叫做FPC),将来自第一透明导电膜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的导出信号传达给外部电路,其尾部要连接到外部电路(未画出来)上。
FPC15具有:基板薄膜16、通过已实施了金属电镀的铜箔或已使银粉分散的导电膏的硬化膜等在基板薄膜16上形成的多条的布线图形17、以及将布线图形17的中间部分等不需要露出来的部分覆盖起来的覆盖层18。该FPC15已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19借助于热压粘连接到第二透明基板2上。热压粘接后的FPC15的各个布线图形17,与布线·电极图形8和12电连接起来。
另外,在图11中,虽然说明的是将FPC15仅仅热压粘接到第二透明基板2上的构成,但是,如图12到图15所示,人们还知道使用双面布线式的FPC21的例子。以下,简单地对其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FPC21被第一透明基板1和第二透明基板2夹住,在中央具有切槽211。从切槽算左边一半FPC21固定粘接到第二透明基板2上,另一方面,从切槽算右边一半FPC21则固定粘接到第一透明基板1上。用在A-A线处的剖面图对FPC21与第二透明基板2之间固定粘接状态进行说明的是图13。用在B-B线处的剖面图对FPC21与第一透明基板1之间固定粘接状态进行说明的是图14。
图13所示的现有的触摸面板,示出了FPC21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22热压粘接到第二透明基板2上的例子。另一方面,图14所示的现有的触摸面板,示出了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23将FPC21热压粘接到第一透明基板1上的例子。在FPC21的下表面上形成的布线图形24,借助于各向异性导电膜23与第一透明基板1的布线·电极图形8电连接,另一方面,借助于贯通孔电极25与上表面的布线图形24电连接。借助于该构成,在尾部一侧处,将连接到第一透明导电膜3上的布线图形24,和连接到第二透明导电膜4上的布线图形26(参看图13),都在集成FPC21的上表面上后连接到外部电路上。
在现有的触摸面板中,具有已将偏振片或圆偏振片粘贴到第二透明基板2上的触摸面板,要求改善其光学特性的呼声也很强烈。日本特开2001-34418号公报,公开了已粘贴上带1/4λ相位差板的偏振片的触摸面板。用图15到图17,对已粘贴上带1/4λ相位差板的偏振片的触摸面板进行说明。
图15到图17所示的现有的触摸面板,为了减少光的反射,在第二透明基板2上的整个面上,都通过透明的粘接层28粘贴有带1/4λ相位差板的偏振片27,在偏振片27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硬涂敷层29。
使用双面布线式的FPC21的现有的触摸面板,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22将FPC21连接到作为输入操作一侧的第二透明导电膜4上,偏振片27大多配置在也包括加压粘接该FPC21的区域在内的第二透明基板2的上表面上。
在现有的触摸面板中,在第一透明基板1和第二透明基板2中的任何一方或其两方上,都必须具有用于热压粘接FPC15或FPC21的面积。如图10、图12和图15所示,该面积相当于宽度尺寸(W0)×纵深尺寸(H0)。扩宽设置第一、第二透明基板1、2的长方形的基板面积的一个恰好所必须的纵深的H0尺寸那么大的量,作为FPC15、21的设置用,已成为主流。
但是,在上述的构成的情况下,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触摸面板的可视区域边界6外的面积,即框缘的面积增大,装载触摸面板的设备的小型·轻重量化就变得困难起来。
此外,如图15到图17所示,带偏振片27的现有的触摸面板,也包括已将FPC21热压粘贴到了第二透明基板2上的部分在内,在第二透明基板2的整个面上都已粘贴上了偏振片27。为此,在高温环境、高温高湿环境或者热冲击试验中,归因于偏振片27的卷边性或热膨胀收缩而发生的应力易于向已热压粘接上FPC21的部分传导。该应力成为要将通过双面热压粘接到第一透明基板1和第二透明基板2上的FPC21剥离下来的力,存在着难于稳定地维持FPC21的热压粘接部分的电连接性的课题。
为了缓和该应力等,人们也提出了这样的构成:在FPC21上形成切槽,或者,在偏振片27上,再包括框缘上的部分在内,进一步配设热膨胀系数小的挠曲防止用的薄片状构件。但是,不论哪一构成方案,在可以减轻对FPC热压粘接部分的影响的反面,也都存在着在产生布线引绕方面设计上的限制的问题,或造价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具有:在上表面上已形成了第一透明导电膜的第一透明基板;用粘接层将可视区域边界的外侧粘接固定起来,其内侧与第一透明基板保持规定间隔,在与第一透明导电膜之间的对置面上已形成了第二透明导电膜的第二透明基板;以及已热压粘接到第一透明基板或上述第二透明基板中至少一方上的柔性布线板(以下叫做FPC),其特征在于: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中至少一方上具有伸出部分,将FPC热压粘接到其伸出部分上。伸出部分以外部分,可以做成为将框缘宽度构成得窄的价格便宜的部分,具有还可以对装载触摸面板的设备小型、轻重量化做出贡献的作用。
此外,将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安装到液晶显示元件上的装置可以实现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的顶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的顶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处的剖面图。
图5是图3的B-B线处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触摸面板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A-A线处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触摸面板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A-A线处的剖面图。
图10是现有的触摸面板的顶视图。
图11是图10的A-A线处的剖面图。
图12是在现有的触摸面板中已做成为FPC的另一配设构成的触摸面板的顶视图。
图13是图12的A-A线处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2的B-B线处的剖面图。
图15是现有的带圆偏振片的触摸面板的顶视图。
图16是图15的A-A线处的剖面图。
图17是图15的B-B线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触摸面板,是将用来将导出信号传达给外部电路的柔性布线板(以下叫做FPC)热压粘接到设置在构成触摸面板的第一透明基板或上述第二透明基板中的至少一方上的伸出部分上的触摸面板,可以使伸出部分以外部分框缘宽度变窄,而且可以低成本化,故也可以对装载触摸面板的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做出贡献。
此外,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将薄片状构件粘贴于除去热压粘接了FPC的伸出部分的区域之外的第二透明基板的上表面部分上。由于除可以对通过在伸出部分上进行FPC的热压粘接固定来装载的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重量化做出贡献之外,还由于是一种不使薄片状部分粘贴到伸出部分上的构成,故即便是在高温环境下或高温高湿环境下或者热冲击试验环境下,也可以保持稳定的电连接。例如,在薄片状构件是偏振片或圆偏振片的情况下,具有这样的作用:因薄片状构件的卷边或由热膨胀收缩所产生的变形导致的应力难于向FPC加压粘接部分传递,可以廉价地实现在FPC的加压粘接部分处的电连接性稳定的耐环境特性优良的触摸面板。
作为薄片状构件,在使用偏振片、圆偏振片、反射防止薄膜、硬涂敷薄膜、着色薄膜和显示标签的情况下,由于可以附加每一种薄膜所具有的功能,故可以实现作为触摸面板的多功能化、高性能化。
本发明的触摸面板,是将FPC的整个宽度都热压粘接固定到配设在作为操作一侧的第二透明基板上的伸出部分上的触摸面板,FPC的安装是稳定的。此外,由于将被热压粘接的部分构成为伸出部分,故在要宽范围地进行热压粘接时,就可以抑制过热或压力的影响被传达给粘接固定于基板间的粘接层。因此,具有可以减轻需要可挠性的第二透明基板的可视区域内的起伏等的发生的作用。
已装载上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将除去了触摸面板的伸出部分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大体上长方形的外形尺寸做成为等于或小于液晶显示元件的大体上的长方形的外形尺寸。借助于此,具有可以对装载带该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叫做TTP-LCD)的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重量化做出贡献,并且还可以对设备的耐环境特性等的可靠性提高或低成本化做出贡献的作用。
此外,已安装上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在液晶显示元件上表面的至少液晶显示区域的整个面上都安装上了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除去设备的小型化、轻重量化和耐境特性的提高外,由于在触摸面板和液晶显示元件间的界面上没有空气层,故可以降低在界面上的光线反射,可以实现观看性优良的装置。
此外,已安装上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将使用偏振片或圆偏振片作为薄片状构件的触摸面板安装到液晶显示元件上表面的至少液晶显示区域整个面上的液晶显示装置。这时,液晶显示元件自身不需要上部偏振片。就是说,由于在触摸面板与液晶显示元件间的界面上不存在空气层,而且作为TTP-LCD减少了1块偏振片的元件,故具有因可以进一步降低光线反射而得以提高液晶显示的亮度,可以实现观看性的进一步的提高的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做成使成为FPC的配设部分的伸出部分以外部分变窄而构成的低价格的触摸面板,可以对所装载的设备的小型化、轻重量化做出贡献。此外,由于要将偏振片等的薄片状构件粘贴装设到除去其伸出部分区域以外的部分上,故可以减小被粘贴的薄片状构件的变形导致的FPC对热压粘接部分的不良影响,可以实现良好的耐环境特性。就是说,具有作为设备整体是便宜的、而且可以实现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优良的观看性TTP-LCD这样的有利的效果。
以下,用图1到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易于理解结构,放大示出了图面的厚度方向的尺寸。
实施方式1
图1、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101的说明图。
触摸面板101具有由钠钙玻璃构成的被加工成大体上的长方形的第一透明基板31、厚度188μm的由2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薄膜构成的具有可挠性的操作一侧的第二透明基板32、和柔性布线板(以下叫做FPC)45。
在第一透明基板31的上表面一侧上整个面地形成由氧化铟锡(以下叫做ITO)构成的第一透明导电膜33,再在用虚线表示的可视区域(visible area)边界36的内侧的第一透明导电膜33上,以规定的间距设置由绝缘性的环氧树脂等形成的微小尺寸的点衬垫35。
第二透明基板32,在下表面整个面上形成有由ITO构成的第二透明导电膜34。在触摸面板的可视区域边界36的内侧的区域中,将第一透明导电膜33与第二透明导电膜34之间的间隙维持为保持为约20~500μm,在该可视区域边界36的外侧,将第一透明基板31和第二透明基板32粘接起来。
第二透明基板32具有从已被加工成大体上的长方形的一边的中间部分向外方突出的矩形形状的伸出部分32A,该大体上长方形的大小与第一透明基板31的大小大体上相等。
此外,第一透明基板3 1和第二透明基板32,用长方形的部分彼此间彼此重叠的状态以框状将外周部分粘接起来。就是说,第二透明基板32的伸出部分32A,变成了从第一透明基板31与第二透明基板32的长方形形状部分向外方突出出来的形态。
另外,在第二透明基板32的上表面一侧上,为了保护免遭在用笔或手指进行的操作时易于发生的损伤,设置有由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铅笔硬度3H的硬涂敷层37。
此外,在可视区域边界36的外侧区域上,通过将银粉分散到树脂中的导电性涂料的印刷干燥膜来形成用于向透明导电膜33和34供给电压的布线部分和电极(以下,叫做布线·电极图形)38和42。在该布线·电极图形38和42中,为了实现不需要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的绝缘,图形状地形成有下层涂敷抗蚀剂39和43,上层涂敷抗蚀剂40和44。
另外,第二透明基板32一侧的布线·电极图形42,被引绕到伸出部分32A上,为了得到电连接,端部的表面露出。
此外,虽然未画出来,但是,第一透明基板31一侧的布线·电极图形38,被导出至第二透明基板32一侧,与布线·电极图形42同样,被引绕到伸出部分32A上,在其端部上,表面露出。
此外,用来粘接第一透明基板31和第二透明基板32的粘接层41,也在可视区域边界36的外侧区域上,形成为框状或框缘状。
用来向外部电路传达来自第一透明导电膜3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34的导出信号的柔性布线板(以下叫做FPC)45,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基材薄膜46和在基材薄膜46上用镀金后的铜箔构成的多个布线图形47构成,布线图形47的不需要露出来的部分,已被由聚酰亚胺构成的覆盖层48覆盖起来。
该FPC45通过已分散镀金树脂微珠的以环氧树脂为主体的各向异性导电膜49,用热压粘接安装到第二透明基板32的伸出部分32A下表面上,该尾部将连接到外部电路(未画出来)上。
此外,布线图形47,将布线·电极图形38和42引绕到伸出部分32A部分上,而且,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49电连接到露出的端部上。
另外,在要将FPC45的尾部连接到外部电路上时,由于第二透明基板32的伸出部分32A具有可挠性,故其作业性是良好的。此外,作为FPC45,由于可以使用不具有切槽的构成的FPC,故不会发生FPC45自身的价格上涨。
另外,如实施方式1所示,在作为操作一侧的第二透明基板32的伸出部分32A上,如遍及自身整个宽度地热压粘接固定FPC45,则FPC45的安装状态就是稳定的。此外,由于被热压粘接的部分被限定于伸出部分32A,从而可以抑制热压粘接时的加热和加压对将第一透明基板31和第二透明基板32之间粘接固定起来的粘接层41的影响,由此可以降低需可挠性的第二透明基板32在可视区域内产生起伏,可以容易地得到高品质的触摸面板。
在这里,简单地对本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借助于溅射法在第一透明基板31的表面上形成由ITO构成的第一透明导电膜33。
另一方面,在第二透明基板32上,借助于旋转涂敷法在单面上涂敷形成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成分的涂料作为硬涂敷层37,在其相反的面上,借助于溅射法形成由ITO构成的第二透明导电膜34。
然后,在可视区域边界36的内侧部分上形成点衬垫35,此外,在可视区域边界36的外侧上,借助于丝网印刷以规定的图形形成下层涂敷抗蚀剂39和43、布线·电极图形38和42、上层涂敷抗蚀剂40和44以及粘接层41等。
在形成了上述的各层后,在对大体上长方形的触摸面板尺寸划上线后,进行切断,由此,制作玻璃制的第一透明基板31。另一方面,通过将成为FPC45的热压粘接部分的伸出部分32A以从大体上长方形的一边矩形形状地向外方伸出去的形状进行冲压,制作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薄膜制的第二透明基板32。
其次,在使第一透明导电膜3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34对置的形态下,用在可视区域边界36的外侧区域上构成的粘接层41将已加工成规定形状的各片的第一透明基板31和第二透明基板32彼此粘贴起来。此外,在经过了用于使得可视区域边界36的外侧区域的粘结性变得牢固起来的外周部分挤压工序或用于使表面平滑性稳定化的老化工序等之后,用各向异性导电膜49借助于热压粘接将FPC45粘接固定到第二透明基板32的伸出部分32A上。
借助于该热压粘接,布线图形47就可以通过布线·电极图形38连接到第一透明导电膜33上,通过布线·电极图形42可以施加电压地电连接到第二透明导电膜34上。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101,其特征在于:将FPC45热压粘接连接到第二透明基板32的伸出部分32A上。在已热压粘接上FPC45的基板32的一边部分中,与图10到图11所示的现有的触摸面板比较,可以削减一个除去伸出部分32A之外的图10所示的FPC的加压粘接纵深的H0尺寸的区域,使得实现该一边部分的框缘宽度窄的窄框缘规格的构成的触摸面板就成为可能。
例如,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101,在除去宽度W01的伸出部分之外的下边上,可以实现H01=3mm的量的缩小,即便是在要装载该触摸面板的设备中,与之对应的触摸面板的装载部分的小型化也是可能的。
其次,简单地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101的动作。
现在,当从第二透明基板32的上方用手指或笔按压操作规定位置时,第二透明基板32就以该被按压的位置为中心部分地向下方挠曲,第一透明导电膜33与第二透明导电膜34进行接触。在该接触点处的电压比率通过FPC45被导出,通过用外部检测电路检测该信号就可以判定操作位置。在被按压操作的地方以外,第一透明导电膜3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34受点衬垫35节制,维持着非接触的绝缘状态。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101,其构成为作为热压粘接FPC45的区域,设置从上述第二透明基板32的长方形形状的部分向外方突出的伸出部分32A,将FPC45加压粘接到伸出部分32A上,在该伸出部分32A的部分以外,可以用框缘窄的宽度构成,也可以对要装载该触摸面板的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重量化做出贡献。
此外,本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101由于是用没有切槽的构成的FPC45构成的,故作为触摸面板,可以降低上述基板31和32的窄框缘化后的部分的材料成本,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作为第一透明基板31,除钠钙玻璃之外,也可以使用借助于进行挤压成型、铸造成型或射出成型,对聚碳酸酯树脂、异丁烯树脂、聚环烯树脂、聚环己二烯系树脂、降冰片烯树脂等加工后的树脂薄片或2轴延伸聚酯薄膜或聚碳酸酯薄膜等的薄膜。其厚度理想的是0.1到10mm,实用的是0.15到3mm的薄膜。
此外,在使用2轴延伸聚酯薄膜或聚碳酸酯薄膜等的薄膜的情况下,在与已形成了第一透明导电膜33的面相反的面上,也可以将采用挤压成型、铸造成型或射出成型的办法形成了玻璃或聚碳酸酯树脂、异丁烯树脂、聚环烯系树脂、聚环己二烯系树脂、降冰片烯树脂树脂等的树脂薄片作为支持体粘贴起来。
另外,除去对仅仅在第二透明基板32上设置伸出部分32A、热压粘接FPC45以外,也可以为仅仅在第一透明基板一侧形成伸出部分,或者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都形成伸出部分,并进行热压粘接FPC。
在这些情况下,作为第一透明基板,如果使用上述树脂薄片、薄膜或在与形成有这些的第一透明导电膜33的面相反的面上粘贴上由树脂薄片构成的支持体的基板,则可以通过由模具进行的冲压成型或由激光进行切断加工等容易地加工成具有伸出部分的形状,是非常有效的。
作为第二透明基板32,除去2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酯之外,可以使用2轴延伸聚萘二甲酸乙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或1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的延伸薄膜、或用铸造法制作的聚碳酸酯薄膜或聚环烯薄膜。其厚度优先为0.01~0.4mm,实用的是0.025~0.2mm的薄膜。
作为第一透明导电膜3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34,在ITO之外,也可以使用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金薄膜(Au)和银(Ag)薄膜等。作为其形成方法,除去溅射法之外,也可以使用CVD(化学气相沉积)、真空蒸镀、离子注入或金属有机物的涂敷烧结等。
作为下层涂敷抗蚀剂39、43,上层涂敷抗蚀剂40、44的材质,除去环氧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之外,也可以使用聚酯系树脂、尿烷系树脂、苯酚树脂等,重要的是要选择与其印刷面粘接性好的树脂。
布线·电极图形38、42,除去银粉聚酯系树脂的组合之外,作为导电粉也可以使用银粉与碳粉的混合物或铜粉、金属粉。作为树脂成分,是环氧树脂、苯酚树脂、聚丙烯系树脂、尿烷系树脂等的树脂,可以从适合于电阻值、贴紧性、导电粉的分散性等的树脂中适宜选择。
作为下层涂敷抗蚀剂39、43,上层涂敷抗蚀剂40、44,布线·电极图形38、42,粘接层41的制作方法,可以使用胶版印刷等的印刷方法,或用描画头进行的油墨图形涂敷方法等形成。此外,粘接层41也可以采用将双面粘接带加工成图形状后进行粘贴的办法来构成。
FPC45的基材薄膜46和覆盖层48,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的材料。布线图形47,除去镀金铜箔之外,也可以使用镀锡铜箔或印刷将银粉分散到树脂中的导电膏后使之硬化后的皮膜。
作为各向异性导电膜49的主成分,除去环氧树脂之外,可以使用聚丙烯树脂。另一方面除去镀金树脂微珠之外,也可以使用镀锡树脂微珠或陶瓷微珠、金属颗粒。
实施方式2
图3到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的例子。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一构成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103,具有形成有第一透明导电膜33的第一透明基板31,形成有第二透明导电膜34的第二透明基板32和FPC52。
第一透明基板31和第二透明基板32都是聚碳酸酯薄膜制的基板,第一透明基板31具有伸出部分31A,第二透明基板32具有伸出部分32A。为了得到光学方面的各向同性,聚碳酸酯薄膜可以用铸造法制造。
此外,作为FPC52,使用连接于透明导电膜33、34上的部分的上下面中的每一面上都具有布线图形53和54的双面布线式的FPC。
另外,其下表面一侧的布线图形54,如图5所示,通过贯通孔55被导往上表面一侧,在尾部一侧(例如图5的左侧),将布线图形(53和)54集成到上表面一侧。
另外,该FPC52,在与透明导电膜33、34之间的连接部分上,在已配设有布线图形53的部分和配设有布线图形54的部分之间,也使用没有切槽等的便宜的构成的FPC。
此外,FPC52,如图4和图5所示,以被夹在第二透明基板32的伸出部分32A的下表面区域和第一透明基板31的伸出部分31A上表面区域之间的形态连接起来。如图3所示,在FPC52被伸出部分32A和伸出部分31A夹在中间的部分中,在从C-C线算左边一半处,FPC52固定粘接到第二透明基板32上,另一方面,在从C-C线算右边一半处FPC52固定粘结到第一透明基板31上。
就是说,FPC52的上表面,如图4所示,通过配设在与第二透明基板32的伸出部分32A之间的各向异性导电膜56进行热压粘接,FPC52的上表面一侧的布线图形53,则电连接到引绕到伸出部分32A上的布线·电极图形42的已露出来的端部上。
此外,FPC52的下表面,如图5所示,通过配设在与第一透明基板31的伸出部分31A之间的各向异性导电膜57进行热压粘接,FPC52的下表面一侧的布线图形54,则电连接到引绕到伸出部分31A上的布线·电极图形38的已露出来的端部上。
再有,在除去热压粘接FPC52的伸出部分32A的区域之外的第二透明基板32上,已借助于粘接层58整个面地粘贴以长方形形状地形成的薄膜制的偏振片50(薄片状构件)。
另外,在偏振片5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由聚丙烯树脂的涂层形成的硬涂敷层51。
除此之外的构成部分,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构成部分是同样的,故说明从略。
像这样地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103,是具有伸出部分31A和32A,在该部分上加压粘接上了没有切槽的FPC52的构成。在这里,使热压粘接上了FPC52的基板31、32的一边部分的形状与现有例进行比较。图15到图17所示的现有的触摸面板,加压粘接FPC的一边作为整体需要FPC的加压粘接纵深的尺寸H0,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103,在加压粘接地方之外的一边上,削减了相当于纵深尺寸H02的区域那么大的量。例如,由于可以做成为在纵深方向上实现了相当于H03=3mm的量的面积的小型化的窄框缘的构成,故即便是在装载触摸面板的设备中,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实现触摸面板装载部分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
此外,由于构成为在伸出部分31A和32A的区域内进行FPC52的热压粘接,并且不将偏振片50粘贴到该伸出部分32A上的区域上,故可以使得在高温环境下或高温高湿环境下或者在热冲击试验时,偏振片50的卷边或热膨胀收缩所产生的应力不会对FPC52的热压粘接部分造成影响,可以做成为FPC52加压粘接部分的电连接性稳定的耐环境特性优良的触摸面板。
此外,由于即便是不将挠曲防止用的其它的构件粘贴到偏振片50上也可以确保FPC 52加压粘接部分的电连接稳定性,故可以得到成本上涨因素少且特性优良的便宜的触摸面板。
对于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评价了耐环境特性。试验内容如下:(1)在60℃95%RH的高温高湿环境下1000hr以上的放置试验,(2)在85℃的高温环境下1000hr以上的放置试验,(3)1000个循环以上反复进行-40℃30分钟的放置和85℃30分钟的放置的热冲击试验。即便是在上述试验后,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也没有发生触摸面板FPC52的电连接性的异常。此外,即便是在(4)85℃85%RH的高温高湿环境下1000hr放置试验后,触摸面板功能也是正常的。
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由于其构成为将偏振片50粘贴到触摸面板表面上,故在使用波长550nm的光的情况下的触摸面板的反射率约为8%。由于在现有例的没有偏振片的触摸面板的情况下反射率约为14%,故可以使反射率减少到1/2左右。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103的构成为在第一透明基板31的伸出部分31A和第二透明基板32的伸出部分32A的区域内将FPC52夹住。由于是一种将偏振片50粘贴到除去了热压粘接FPC52的伸出部分32A之外的第二透明基板32上表面部分的构成,故可以实现触摸面板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等,可以对要装载它的设备的小型化、轻重量化做出贡献。而且,可以容易地实现包括将FPC52热压粘接到第一透明基板31和第二透明基板32这两方上的情况等在内,在FPC52电连接稳定性优良、耐环境特性的要求严格的车载用途等方面也可以使用的触摸面板。
另外,也可以做成为这样的触摸面板:取代偏振片50,在偏振片的下表面上使聚碳酸酯薄膜或聚烯烃系薄膜延伸,将用粘接层粘贴上对相位差进行了调节的1/4λ相位差板构成的圆偏振片,作为薄片状构件与上述同样粘贴到除去伸出部分32A的区域之外的第二透明基板32的上表面部分上。
在该情况下,作为来自液晶显示元件的光的相位差调节,虽然需要将光学补偿用的别的1/4λ相位差板粘贴到第一透明基板31的下表面或液晶显示元件的上表面上,但是,反射率却可以做成为约5%的触摸面板,比起仅仅粘贴偏振片50的触摸面板来,可以进一步减少外光向触摸面板的反射。
另外,即便是在该情况下,优先也是在圆偏振片的表面上设置硬涂敷层。
此外,在将偏振片或圆偏振片粘贴到第二透明基板32上的情况下,如果不论哪种情况都在硬涂敷层51上表面上设置反射防止层,则可以进一步减少外光反射。
作为取代偏振片50的薄片状构件,除圆偏振片之外,可以是将反射防止薄膜的单体、硬涂敷薄膜、着色薄膜,或通过印刷等形成有输入键显示或图样显示的显示标签的树脂薄片等同样地粘贴在除伸出部分32A的区域外第二透明基板32的上表面部分。由于在触摸面板上附加与粘合的薄片状构件对应的功能,从而可以得到在电连接稳定性方面优异的面板。
另外,也可以将多个这些包括偏振片、圆偏振片的薄片状构件彼此粘贴起来。
而且,作为偏振片50,优选为将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主要使用的、将碘或染料之一分散于聚乙烯醇中并延伸的偏振子,以三乙酰纤维素夹住的方式构成的偏振片。此时,在粘贴时,使偏振光轴与设置在触摸面板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光轴进行整合是重要的。
反射防止薄膜作为反射防止层,可使用通过溅射法/蒸镀等在薄膜上形成氟素树脂溶液的涂覆或SiO2、MgF等低折射率化合物、TiO2、ZrO2等高折射率化合物的单层或多层。而且,在反射防止层和薄膜之间形成硬涂覆层。
此外,作为硬涂敷薄膜或着色薄膜,可以使用用滚动涂敷器等将聚丙烯树脂系涂敷液或将颜料分散后的聚丙烯树脂系涂敷液涂敷到薄膜上的薄膜。此外,作为显示标签,可以使用借助于丝网印刷使已分散颜料的聚酯系、尿烷系、聚丙烯系等的树脂油墨在薄膜上形成为显示图样的标签。
另外,除去热压粘接上FPC的伸出部分的区域之外粘贴薄片状构件这样的构成,在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的构成等中也可以应用,可以期待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用实施方式3,说明已将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触摸面板61装载于液晶显示元件上的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叫做TTP-LCD)106。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一构成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图6、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TTP-LCD106的说明图,触摸面板61已配置于液晶显示元件62的显示画面上。
此外,该液晶显示元件62,由上部基板63、下部基板64、液晶层65、密封层66,上部偏振片67、下部偏振片68、导光板69、背光源70和框体座71构成。
另外,在图6中,含于液晶显示元件62内的其它的构成部件,例如,液晶显示驱动用的电路基板或装配于其上的各种半导体或无源部件、来自上部基板63或下部基板64的向电路基板上装配的柔性布线板以及背光源光的扩散板等的图示已被省略。
此外,触摸面板61已通过双面粘接带72将本身为触摸面板61的第一透明基板31的钠钙玻璃的下表面框状地粘贴装配到液晶显示元件62的框体座71上。
这时,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61,由于可以将长方形形状部分的外形构成得小,故作为液晶显示元件62,也可以使用与之一致的小的外形的元件。借助于此,就可以也对装载TTP-LCD106的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重量化以及伴随着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重量化的内部构造的设计简单化等做出贡献。
另外,如果除去触摸面板61的伸出部分32A之外的长方形形状的部分的外形尺寸等于或小于液晶显示元件62的长方形的外形尺寸,触摸面板61的小型化导致可以期待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重量化等的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作为液晶显示元件62虽然对背光源方式的透过式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前光源方式的反射式液晶显示元件、无光源的反射式液晶显示元件,此外,还可以是背光源方式的半透过式液晶显示元件。
此外,作为触摸面板61与液晶显示元件62之间的组合方法,除去如上所述将触摸面板61用双面粘接带72进行粘贴的方法之外,也可以使用仅仅进行位置对准而不用粘接带等进行粘贴,保持该状态不变地用外装机壳等进行按压的方法,以及配置在显示玻璃上而不是液晶显示元件的底座上的方法等。
实施方式4
用实施方式4说明将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装载到液晶显示元件上的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叫做TTP-LCD)108。至于在该触摸面板中与实施方式2同一构成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液晶显示元件中,与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构成同一构成的部分,也赋予同一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图8和图9是在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TTP-LCD108的说明图。
TTP-LCD108,通过透明的双面粘接带73将第一透明基板31的下表面上的可视区域边界36的内侧整个面都粘贴到液晶显示元件62的上表面的显示区域内地装配上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触摸面板81。这时,在液晶显示元件62上未粘贴上部偏振片。
这时,触摸面板81,由于以窄框缘将除去伸出部分31A、32A之外的大体上长方形的外形形成得小,故与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同样,液晶显示元件62也可以与之相对应地使用外形小的元件。
此外,触摸面板81,由于为不将偏振片50粘贴到热压粘接上FPC52的伸出部分32A上的区域上的构成,故可以为FPC52的电连接稳定性等优良的小型·轻重量的TTP-LCD。
TTP-LCD108,是用相当于液晶显示元件62的显示区域的形状的透明的双面粘接带73将具有偏振片50的触摸面板81与液晶显示元件62粘贴到表面上的形态。为此,就可以减少显示区域上的光线反射。所测定的TTP-LCD108的反射率在波长550nm的光的情况下约为6%,比起不将触摸面板与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粘贴起来的现有例来,可以做成为低反射。
另外,作为可以使TTP-LCD108为低反射的理由,还可以举出液晶显示元件62自身是未使用上部偏振片的构成这个理由。就是说,TTP-LCD108,由于作为整体变成为将偏振片减少1块后构成的元件,故因为可以减少光线反射比率从而既可以提高液晶显示的亮度,观看性也优良。
另外,还可以做成为这样的构成:该液晶显示元件62的显示区域的整个面进行粘贴的触摸面板81,具有已将1/4λ相位差板粘贴到第一透明基板31的下表面上的圆偏振片取代偏振片50,而且,将光学补偿用的1/4λ相位差板粘贴于第一透明基板31的下表面或液晶显示元件62的上表面上。借助于此,就可以将作为TTP-LCD的反射率降低到约3%。
在该情况下,预先在圆偏振片的表面上设置硬涂敷层也是有效的。
此外,在上述构成的情况下,虽然是以去掉了液晶显示元件62的上部偏振片的状态粘贴触摸面板81的,但是,也可以在设置有上部偏振片的状态下粘贴触摸面板81,在该情况下,由于结果变成为可在液晶显示元件62的上表面上2重地设置偏振片,故虽然显示的亮度与去掉了上部偏振片后的元件比较会有若干降低,但是,在外光反射的减少方面与上述同样却变成为有效的构成。
另外,就如在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那样,作为触摸面板81,作成薄片状构件,既可以是已配设有用印刷等形成了反射防止薄膜的单体、硬涂敷薄膜、着色薄膜,或已固定到整个面或一部分上的输入键显示或图样显示的显示标签的树脂薄片等的触摸面板,也可以是也包括偏振片、圆偏振片在内,将多块这些的薄膜彼此粘贴起来的触摸面板。
另外,图9所示的液晶显示元件62,虽然示出的是背光源式透过式液晶的情况,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前光源方式的反射式液晶显示元件,无光源的反射式液晶显示元件,此外,还可以是背光源方式的半透过式液晶显示装置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由于构成为在伸出部分上进行FPC的热压粘接,故除去伸出部分以外可以将框缘宽度构成得窄,故如果做成为仅仅将薄片状构件配置在除去该伸出部分的区域之外的第二透明基板的上表面部分上的构成,则在可以实现附加有半薄片状构件的功能的耐环境试验特性等优良的便宜的触摸面板,可以对装载该触摸面板的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重量化等做出贡献,并且对于触摸面板在包括车载用途在内的要求严格的使用环境的领域的应用展开等也是有用的。

Claims (13)

1.一种触摸面板,具有:
具有第一透明导电膜的第一透明基板;
在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对置的面上具有第二透明导电膜的第二透明基板;
以规定的间隙对置地保持且固定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外周部分;以及
热压粘接到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至少一方上,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连接的柔性布线板(FPC),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至少一方具有伸出部分,所述FPC固定到所述伸出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具有长方形部分,
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至少一方还具有由规定的宽度和规定的伸出距离构成的所述伸出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板是塑料薄膜,而且由长方形部分和所述伸出部分构成,
所述FPC固定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所述伸出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粘贴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所述长方形部分上的薄片状构件,
所述薄片状构件由从偏振片、圆偏振片、反射防止薄膜、硬涂敷薄膜、着色薄膜和显示标签中选出来的至少一种构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是塑料薄膜,而且,具有所述长方形部分和所述伸出部分,
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伸出部分夹住所述FPC并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FPC的规定的部分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伸出部分接合,
不属于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其它部分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伸出部分接合,
所述FPC在所述规定的部分与所述其它部分之间不具有切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要粘贴于所述长方形部分上的薄片状构件,
所述薄片状构件由从偏振片、圆偏振片、反射防止薄膜、硬涂敷薄膜、着色薄膜和显示标签中选出来的至少一种构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FPC遍及整个宽度地热压粘接固定于配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的伸出部分。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具有透明基板构成的长方形部分、从所述长方形部分的一边伸出的伸出部分、以及固定于所述伸出部分的FPC;和
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面板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元件上,所述触摸面板的长方形部分的尺寸,是与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外形尺寸相等或更小的尺寸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将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部分整个面都覆盖起来的透明的粘接层,
通过所述粘接层,将所述触摸面板的长方形部分和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粘接起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元件,在与所述触摸面板对置的面上具有偏振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粘贴于所述长方形部分的偏振片或圆偏振片,
通过所述粘接层,将所述触摸面板的长方形部分和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粘接起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将所述触摸面板的透明基板和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透明基板接合起来。
CNB2004100885745A 2003-11-06 2004-11-05 触摸面板和使用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11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76865 2003-11-06
JP2003376865 2003-11-06
JP2004002722 2004-01-08
JP2004002722A JP2005158008A (ja) 2003-11-06 2004-01-08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4624A true CN1614624A (zh) 2005-05-11
CN100481116C CN100481116C (zh) 2009-04-22

Family

ID=34554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857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1116C (zh) 2003-11-06 2004-11-05 触摸面板和使用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99402A1 (zh)
JP (1) JP2005158008A (zh)
CN (1) CN100481116C (zh)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3264A (zh) * 2006-08-10 2009-09-02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光电变换装置
CN101308422B (zh) * 2007-05-15 2010-06-0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1910985A (zh) * 2008-01-30 2010-12-08 京瓷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
CN101908314A (zh) * 2009-06-08 2010-1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1937281A (zh) * 2009-06-30 2011-01-05 索尼公司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36311B (zh) * 2008-02-14 2011-07-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感测结构
CN101630079B (zh) * 2008-07-18 2011-08-17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功能整合膜片、采用该功能整合膜片的触摸屏和背光模组
CN102187304A (zh) * 2008-11-19 2011-09-14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和具备该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2207786A (zh) * 2010-03-29 2011-10-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
CN102467289A (zh) * 2010-10-29 2012-05-23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一体型触摸屏面板的平板显示装置
CN101639745B (zh) * 2008-07-29 2012-05-30 索尼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和显示单元
US8269940B2 (en) 2008-02-04 2012-09-18 Au Optronics Corp. Sensing structure
CN102830845A (zh) * 2012-08-21 2012-12-19 深圳市立德通讯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屏的制造方法
CN102955281A (zh) * 2011-08-23 2013-03-0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东 显示装置
US8411043B2 (en) 2007-05-15 2013-04-02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US8411042B2 (en) 2007-05-15 2013-04-02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278956A (zh) * 2013-05-08 2013-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8575529B2 (en) 2006-08-10 2013-11-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Photoelectric converter providing a waveguide along the surface of the mount substrate
CN103700320A (zh) * 2013-12-20 2014-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90881A (zh) * 2016-01-21 2017-07-28 Smk株式会社 连接器尾部、触摸式传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07678581A (zh) * 2016-08-01 2018-02-0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窄边框设计的触控模块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19015001A1 (zh) * 2017-07-20 2019-01-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一种显示装置
CN110246419A (zh) * 2018-03-08 2019-09-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3607B2 (en) 2004-05-06 2010-02-16 Apple Inc. Multipoint touchscreen
US20070030254A1 (en) * 2005-07-21 2007-02-08 Robrecht Michael J Integration of touch sensors with directly mount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JP5301080B2 (ja) 2005-12-26 2013-09-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669483B1 (ko) * 2006-01-20 2007-01-16 이미지랩(주) 플라스틱 평판 디스플레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4965621B (zh) 2006-06-09 2018-06-12 苹果公司 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US8243027B2 (en) * 2006-06-09 2012-08-14 Apple Inc. Touch scre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8563366B (zh) 2006-06-09 2022-01-25 苹果公司 触摸屏液晶显示器
JP4916852B2 (ja) * 2006-11-29 2012-04-18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164787A (ja) 2006-12-27 2008-07-1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8493330B2 (en) 2007-01-03 2013-07-23 Apple Inc. Individual channel phase delay scheme
US8026903B2 (en) * 2007-01-03 2011-09-27 Apple Inc. Double-sided touch sensitive panel and flex circuit bonding
JP5101525B2 (ja) * 2007-01-04 2012-12-19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機能を有する保護パネル
US9710095B2 (en) 2007-01-05 2017-07-18 Apple Inc. Touch screen stack-ups
JP5358757B2 (ja) * 2007-01-22 2013-12-0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936936B2 (ja) * 2007-03-09 2012-05-2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TW200919140A (en) * 2007-10-23 2009-05-01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In-mould molding touch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90107736A1 (en) * 2007-10-30 2009-04-30 N-Trig Ltd. Laminated digitizer sensor
KR101276023B1 (ko) 2007-10-31 2013-06-19 니폰샤신인사츠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자기기 표시창의 터치입력기능을 가진 보호패널 및 전자기기
FR2926114B1 (fr) * 2008-01-03 2012-12-14 Valeo Sys Controle Moteur Sas Boucle egr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09186707A (ja) * 2008-02-06 2009-08-2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
JP5163174B2 (ja) * 2008-02-20 2013-03-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54274B1 (ko) * 2008-02-21 2014-01-24 주식회사 옵솔 터치패널 일체형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246782B2 (ja) 2008-03-06 2013-07-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966839B1 (ko) 2008-04-04 2010-06-29 한울정보기술(주) 터치패널
TWI380072B (en) 2008-05-09 2012-12-21 Au Optronics Corp Touch panel
JP2010032938A (ja) 2008-07-31 2010-02-12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5106341B2 (ja) 2008-10-02 2012-12-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表示装置
JP5252431B2 (ja) * 2008-11-06 2013-07-3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451036B2 (ja) * 2008-11-21 2014-03-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05487B2 (ja) * 2009-01-29 2012-12-26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表示窓の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WO2010095189A1 (ja) * 2009-02-20 2010-08-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5235769B2 (ja) * 2009-04-27 2013-07-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JP5584433B2 (ja) * 2009-06-17 2014-09-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5407599B2 (ja) * 2009-07-01 2014-0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N102043299A (zh) * 2009-10-16 2011-05-0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20206396A1 (en) 2009-10-27 2012-08-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with attached touch panel
CN201732354U (zh) * 2010-04-11 2011-02-0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加强触控面板接合强度的堆栈结构
KR20110128133A (ko) * 2010-05-20 2011-11-28 우관제 터치 스크린용 pet와 강화유리 레이어 복합형 터치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20012746A (ko) * 2010-09-10 2012-02-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20044501A (ko) * 2010-10-28 2012-05-0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20051848A (ko) * 2010-11-15 2012-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스크린패널 표시장치
US8804056B2 (en) * 2010-12-22 2014-08-12 Apple Inc. Integrated touch screens
KR101181342B1 (ko) * 2011-02-16 2012-09-11 에쓰이에이치에프코리아 (주) 터치스크린
KR101694429B1 (ko) * 2011-03-04 2017-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패널 표시장치
US8337216B1 (en) * 2011-07-26 2012-12-25 Apple Inc. Touch sensor back plane ground connection
JP5871307B2 (ja) * 2011-09-30 2016-03-01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センサユニットおよび位置検出装置
KR101909436B1 (ko) * 2012-08-10 2018-10-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3019454A (zh) * 2012-12-29 2013-04-03 苏州市智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弧面玻璃触控板的制作工艺
CN103019455A (zh) * 2012-12-29 2013-04-03 苏州市智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中的玻璃触控板制作工艺
JP6143466B2 (ja) * 2013-01-10 2017-06-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内蔵型液晶表示装置
US9524633B2 (en) 2013-03-14 2016-12-20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Remote control having a capacitive touch surface and a mechanism for awakening the remote control
CN104238784B (zh) * 2013-06-08 2018-03-0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KR101798496B1 (ko) * 2014-07-22 2017-11-16 한국과학기술원 층간소음 저감용 벽체 및 바닥 구조
US10061370B2 (en) * 2015-05-15 2018-08-28 Intel Corporation Micro louvers for active privacy screen
US10756119B2 (en) * 2016-04-20 2020-08-2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10689248B2 (en) 2017-03-16 2020-06-23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361436B1 (ko) 2017-06-13 2022-0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2019120757A (ja) * 2017-12-28 2019-07-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10426877B (zh) * 2019-07-08 2020-10-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窄边框显示装置
CN111708210A (zh) * 2020-06-12 2020-09-25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3382A (ja) * 1995-01-31 1996-08-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ナログ式透明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77557B2 (ja) * 1998-06-08 2008-11-05 株式会社カネカ 液晶表示装置に使用するための抵抗膜方式の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07128A (ja) * 1999-01-18 2000-07-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3835972B2 (ja) * 1999-06-02 2006-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6358767B2 (en) * 2000-06-08 2002-03-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3956748B2 (ja) * 2001-06-26 2007-08-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その駆動回路、そ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DE10228523B4 (de) * 2001-11-14 2017-09-21 Lg Display Co., Ltd. Berührungstablett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75529B2 (en) 2006-08-10 2013-11-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Photoelectric converter providing a waveguide along the surface of the mount substrate
CN101523264A (zh) * 2006-08-10 2009-09-02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光电变换装置
CN101308422B (zh) * 2007-05-15 2010-06-0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8411042B2 (en) 2007-05-15 2013-04-02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US8411043B2 (en) 2007-05-15 2013-04-02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101910985A (zh) * 2008-01-30 2010-12-08 京瓷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
US8269940B2 (en) 2008-02-04 2012-09-18 Au Optronics Corp. Sensing structure
CN101236311B (zh) * 2008-02-14 2011-07-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感测结构
CN101630079B (zh) * 2008-07-18 2011-08-17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功能整合膜片、采用该功能整合膜片的触摸屏和背光模组
CN101639745B (zh) * 2008-07-29 2012-05-30 索尼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和显示单元
CN102187304A (zh) * 2008-11-19 2011-09-14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和具备该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1908314A (zh) * 2009-06-08 2010-1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8599149B2 (en) 2009-06-08 2013-12-03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1937281A (zh) * 2009-06-30 2011-01-05 索尼公司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37281B (zh) * 2009-06-30 2013-10-16 索尼公司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07786A (zh) * 2010-03-29 2011-10-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
CN102467289B (zh) * 2010-10-29 2016-05-1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一体型触摸屏面板的平板显示装置
CN102467289A (zh) * 2010-10-29 2012-05-23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一体型触摸屏面板的平板显示装置
CN102955281A (zh) * 2011-08-23 2013-03-0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东 显示装置
CN102955281B (zh) * 2011-08-23 2016-04-27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2830845B (zh) * 2012-08-21 2015-07-01 深圳市立德通讯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屏的制造方法
CN102830845A (zh) * 2012-08-21 2012-12-19 深圳市立德通讯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屏的制造方法
WO2014180082A1 (zh) * 2013-05-08 2014-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78956A (zh) * 2013-05-08 2013-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00320A (zh) * 2013-12-20 2014-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90881A (zh) * 2016-01-21 2017-07-28 Smk株式会社 连接器尾部、触摸式传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06990881B (zh) * 2016-01-21 2021-01-05 Smk株式会社 触摸式传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07678581A (zh) * 2016-08-01 2018-02-0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窄边框设计的触控模块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19015001A1 (zh) * 2017-07-20 2019-01-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一种显示装置
CN110246419A (zh) * 2018-03-08 2019-09-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246419B (zh) * 2018-03-08 2023-02-2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1116C (zh) 2009-04-22
JP2005158008A (ja) 2005-06-16
US20050099402A1 (en) 2005-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14624A (zh) 触摸面板和使用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251055C (zh) 防眩触摸板
JP530874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535916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235124C (zh) 屏幕输入型显示装置
CN1720499A (zh) 窄边框触摸屏
US2012016996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9720165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346069A (zh) 制造层压膜的方法、层压膜以及制造显示器件的方法
CN1920625A (zh)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US8947399B2 (en) Dual-substrat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JP2007178758A (ja) 表示装置
TWM319423U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P2251771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panel display
US10816850B2 (en) Direct-lit backligh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402007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066256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032223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589565A (zh) 显示模组和终端
CN1913746B (zh) 印刷电路板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US11048353B1 (en) Foldable touch display device
US881074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582207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220209167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629040B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411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