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6439A - 光头和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头和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6439A
CN1596439A CNA038016753A CN03801675A CN1596439A CN 1596439 A CN1596439 A CN 1596439A CN A038016753 A CNA038016753 A CN A038016753A CN 03801675 A CN03801675 A CN 03801675A CN 1596439 A CN1596439 A CN 15964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recording
recording media
coupling efficiency
light
dr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16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0309C (zh
Inventor
西纪彰
手塚贤
桥本久仁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6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6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03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030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8Modulat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9Active plates, e.g. liquid crystal panels or electrostric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3Power control during transducing, e.g. by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6Double or multiple prisms, i.e. having two or more prisms in coope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头,进行信息信号到/从光盘(102)的记录或再现。根据光盘(102)的类型、多层光盘的记录面和操作模式,通过使用如液晶元件(214)的光耦合改变元件,该光头控制关于施加到光盘(102)的光束的耦合效率,并显著地改变施加到光盘(102)的光束的功率,而不过多地增大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的输出功率的变化量。光束分离器(218)以预定的比率分割入射的P偏振光束,以便入射到用于监视衬底功率的光探测器(219)。

Description

光头和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对于如光盘等的光记录媒体记录各种信息或执行被记录信息的重现的光头和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至今,光盘作为光记录媒体被广泛使用。作为光盘,使用其中由微小的不平坦的图样已经预先记录了信息信号的只重现型光盘,和/或其中记录层使用相变化材料或磁光材料以允许信息信号的记录的光盘。
在它们之中,在使用其中可以进行信息的记录和重现的光盘作为记录媒体的如光盘装置等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具有相对大的最大发射光量(光输出最大额定值)的半导体激光器一般已经被用作光头的光源。注意,具有大的最大额定值的光源在只重现(重放)设备中不是必需的。其原因如下。
也就是,在半导体激光器中,一般地说,在输出小的情况下,难于得到稳定的振荡使得激光噪声变大。因此,在信息重现时为确保C/N比(载波噪声比),设置激光器的光输出为一个高于预定值的值是必要的。这个值通常大约是2mW到5mW。
此外,在允许信息记录的光记录媒体中,通过利用由光束会聚到光记录媒体表面这个事实而产生的记录层的热提升等执行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当企图满足在重现光功率中记录信号不劣化和在记录光功率中执行稳定的记录这两个条件时,有必要确保在重现时的光功率和在记录时的光功率的预定的输出比率或更高。通常,记录光的最大功率大于重现光功率约5到20倍。进而,在以高于标准速度的速度执行记录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比较大的输出比率。
因为这两个原因,处理记录和重现的光头使用的光源和/或关于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执行记录和/或重现的光头使用的光源的光输出最大额定值通常为20mW到50mW,并且在以高于标准速度约8倍的高速度执行记录操作的光记录媒体中,如在所谓的“CD-R/RW”系统的光盘等中,变为大约100mW的范围。
上述的具有大的光输出最大额定值的光源有这样的问题:不仅其实现很困难,而且光源的功率消耗变大等。另外,当在光输出与重现时间段的状况同样小的状态下企图使用这样的光源时,激光噪声变大使得不能得到满意的重现特性。
另一方面,在作为只重现DVD(数字多功能盘)的DVD-ROM光盘等中,具有两个记录层的光盘已经实现。而且关于可以执行记录和重现操作的光盘,具有多个记录层如两层或四层的光盘正在被提出。
为在这些多层光记录媒体上执行记录/重现,已经要求记录光功率和重现光功率比具有唯一的记录层的光记录媒体的大1.5到2倍或更多。因为这个原因,在假定可以使用具有单记录层和多记录层的光记录媒体的系统的情况下,在多层光记录媒体上执行记录时的记录最大光功率和执行具有单层的光记录媒体的重现时的重现光功率之间的比率,与仅仅处理具有单记录层的光记录媒体的情况相比大致变为两倍。
进而,当改变光记录媒体的线性速度时,扫描光记录媒体的光束必需的记录光功率和重现光功率被改变。也就是,光记录媒体相对光束的线性速度变大时,更大的记录和重现光功率是必需的。
如上所述,依照未来记录容量的扩展,要求光源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应该更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消除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的一种新颖的光头和一种新颖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头和一种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使在记录模式时的光功率和在重现时的光功率之间的比率小,以便在重现时充分减小激光噪声,并且使用具有小的光输出最大额定值的光源使得可以得到满意的记录/重现特性。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头和一种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同样对于具有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多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和/或如多层光记录媒体的多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或一个记录层被分为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等,可以充分降低重现时的激光噪声,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各记录层、或多层光记录媒体、和/或一个记录层的各多记录区域,甚至通过用具有小的光输出最大额定值的光源可以得到满意的记录和/或重现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光头包含:光源;会聚从光源发出的光束到光记录媒体上以照射它们的光束会聚装置;光分离装置,用于分离从光源发射的光束和已经由光记录媒体反射并传输通过会聚装置的反射光束;光检测装置,用于接收已经由光分离装置分离的来自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光束;和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在光源和光分离装置之间提供,并用于改变或调整光耦合效率,光耦合效率是会聚到光记录媒体的光量对于从光源发射的总光量的比率。
该光头中使用的光分离装置具有平面形的反射面,该反射面相对于从光源发射并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入射到光分离装置的入射光束的光轴倾斜,其中作为P偏振光或S偏振光的入射光束入射到反射面,以允许预定比率的入射光束由反射面反射或通过其传输,以便分离预定比率的入射光束以发送它到检测光源的发射功率的光检测器,并允许入射光束的剩余部分通过反射面传输或被其反射,以便允许来自光记录媒体的对于反射面为S偏振光或P偏振光的几乎总量的反射光束、由反射面反射或通过其传输,以发送它们到光检测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头中,减小在记录模式和在重现模式的光源的功率的比率,使得可以降低在重现时的激光噪声。另外,同样对于具有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多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和/或如多层光记录媒体的多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或一个记录层分为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可以充分减小重现时的激光噪声。
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头中,甚至在从光源发射的、已经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光束中、包括作为在垂直于P偏振光或S偏振光的变化方向的偏振成分的S偏振光或P偏振光的情况下,因为没改变由光分离装置分离并照射到光记录媒体上的、送到检测光功率的光检测器的光束的比率,精确地执行照射到媒体上的光功率的检测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包含:包括光源和光会聚装置的光头,光会聚装置会聚从光源发出的光束到光记录媒体以照射它们。
在这个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光头包括:光分离装置,用于分离从光源发出的光束和已经由光记录媒体反射并已经通过会聚装置的反射光束的光路;光检测装置,用于接收已经由光分离装置分离的来自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光束;和在光源和光分离装置之间提供的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用于改变或调整光耦合效率,光耦合效率是会聚到光记录媒体的光量对于从光源发射的总光量的比率。
构成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的光头的光分离装置具有平面形的反射面,该反射面相对于从光源发射并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入射到光分离装置的入射光束的光轴倾斜,其中作为P偏振光或S偏振光的入射光束入射到反射面,以便允许预定比率的入射光束由反射面反射或通过其传输,以分离反射的或传输的光束,以便发送它们到检测光源发射功率的光检测器,并允许入射光束的剩余部分通过反射面传输或被其反射,以发送剩余光束到光会聚装置,以便允许来自光记录媒体的对于反射面为S偏振光或P偏振光的反射光束的总量基本上由反射面反射或由其传输,以发送反射或传输光束。
在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减小在记录模式和在重现模式的光源的功率之间的比率,使得可以充分地降低重现时的激光噪声,并且同样对于具有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多类型光记录媒体、和/或如多层光记录媒体的多类型光记录媒体、或一个记录层分为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可以充分减小重现时的激光噪声。
在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使用的光头中,甚至在已经从光源发射的并且已经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光束中、包括作为在垂直于P偏振光或S偏振光的变化方向的偏振成分的S偏振光或P偏振光的情况下,因为没改变由光分离装置分离并照射到光记录媒体上的、送到检测光功率的光检测器的光束的比率,可能精确地执行照射到光记录媒体上的光功率的检测。
从参考附图将在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和通过本发明得到的具体的优点将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装配了根据本发明的光头和光耦合效率调整元件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的配置的方块图。
图2是显示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使用的根据本发明的光头的侧视图。
图3是显示构成光头的变形(anamorphic)棱镜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4是显示变形棱镜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5是显示变形棱镜的配置的另外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6是显示关于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光记录媒体的推荐的重现功率和推荐的记录功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显示在光分离装置由半波板和PBS构成的情况下、在光耦合效率转化时及其不转化时、PBS的S-偏振光传输因子Ts和盘表面功率定量(ration)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显示在光分离装置由半波板和PBS构成的情况下、PBS的S-偏振的传输因子Ts和PBS发射光束的偏振方向上的偏离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头中、在光耦合效率转化时及其不转化时、PBS的S-偏振的传输因子Ts和盘表面功率定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A到10D是显示由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记录模式和重现模式间由切换操作跟随的激光状态的时序图。
图11是显示在“待命状态”保持“衰减(attenuate)状态”并且在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收到“记录”命令后执行“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显示在“待命状态”保持直到那时的“衰减状态”并且在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收到“重现”命令后执行“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显示当接收“记录”命令时在“待命状态”一直保持低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并且仅当在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接收到“记录”命令时才执行到高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4是显示当接收“重现”命令时在“待命状态”一直保持低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并且仅当在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接收到“记录”命令时才执行到高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5是显示当接收“记录”命令时在“待命状态”一直保持高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并且仅当在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接收到“重现”命令时才执行到高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切换操作的流程图。
图16是显示当接收“重现”命令时在“待命状态”一直保持高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并且仅当在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接收到“重现”命令时才执行到高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显示在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在其中处理多种类型的记录媒体的情况下“衰减状态”的切换操作的流程图。
图18A到18C是显示实现光头的光耦合效率元件的系统的第一个实际例子的透视图和曲线图。
图19A和19B是显示实现光头的光耦合效率调整元件的系统的第二个实际例子的透视图和曲线图。
图20A到20D是显示作为图19A和19B中所示的光耦合效率调整元件的液晶元件的结构及其操作的横截面视图和曲线图。
图21是显示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光头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22是显示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光头的配置的另外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23是显示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光头的配置的另外的例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光头和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注意,因为下面将描述的例子是本发明的优选实例,所以附加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制(约束),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形式,只要不存在对限制本发明的效果的描述。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101包含,作为旋转操作作为光记录媒体的光盘102的驱动装置的轴电动机103,根据本发明的光头104,在光盘102的径向执行光头104的进给(feed)操作的进给电动机105。
这里,轴电动机103由系统控制器107和伺服控制电路109驱动——随后将描述的盘类型识别装置由它们构成——并以预定的转数被驱动。
作为这里使用的光盘102,存在各种系统的光盘,它们是记录/重现光盘,例如磁光记录类型的光盘、相变化类型的光盘和着色物质记录的光盘。在这些光盘中,包括所谓的CD-R/RW盘、DVD-RAM盘、DVD-R/RW盘、DVD-RW盘和蓝光盘等。
作为光盘102,可以从下面选择地使用必需的盘:至少两种或更多种在记录面具有不同的最佳的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光盘,和一个记录面分为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具有不同的最佳的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记录区域的光盘,和/或通过透明基底(衬底)层压多个记录层的光盘。
关于在记录面上的最佳的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差别,除了这样的差别基于在光盘自身中记录系统不同这个事实的光盘外,还可以使用具有比基于相对光头的线性速度的标准旋转速度大n倍的旋转速度的光盘,该光头具有作为以其旋转地操作光盘的速度的标准旋转速度。
作为光盘102,也可以使用多层光盘,该多层光盘具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其中最佳的记录和/或重现功率不同或相同的记录层。在这种情况下,由多层光盘的设计产生对于各记录层的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差别。
作为这些光盘的记录和/或重现光的波长,大约400nm到大约780nm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光头104发射光束到光盘102的记录层的记录面上,以检测光束从记录面反射的反射光。光头104根据来自光盘102的记录面的反射光,检测随后描述的各种光束,以传送对应于各光束的信号给前置放大器单元120。前置放大器单元120的输出被发送到信号调制/解调元件&ECC块108。信号调制/解调元件&ECC块108执行信号的调制/解调和ECC(纠错码)的添加。根据信号调制/解调元件&ECC块108的命令,光头104执行到旋转光盘102的记录层的记录面的光束的照射。通过这样的光束的照射,对于光盘102执行信号的记录或重现。
使前置放大器单元120配置以便根据对应于各光束的信号产生聚焦误差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和/或RF信号等。根据使其用作被记录或被重现的媒体的光记录媒体的类型,由伺服控制电路109和信号调制/解调元件&ECC块108等执行基于这些信号的预定的处理,如解调和误差纠正处理等。
因此,如果被解调的记录信号是例如用于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的信号,这样的记录信号通过接口111被送到信息处理设备如外部计算机130等。外部计算机130等接受记录在光盘102上的信号作为重现信号。
此外,如果光盘102是用于所谓的“音视频”的光盘,使信号在D/A,A/D转换器112的D/A转换单元进行数/模转换,并传送到音视频处理单元113。进而,使传送到音视频处理单元113的信号在音视频处理单元进行音视频信号处理,并通过音视频信号输入/输出单元114传送到外部图像拾取投影仪设备。
使光头104进行移动操作直到光盘102上的预定的记录轨道。轴电动机103的控制、进给电动机105的控制和用于聚集方向的驱动和在双轴致动器(biaxial actuator)的轨道跟踪方向驱动的控制分别由伺服控制电路109执行,其中双轴致动器拥有用作光头104的光会聚装置的物镜。
伺服控制电路109操作安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头104内的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以便进行控制,使得在光头的耦合效率,即从用作光源的如激光二极管等的激光光源发射的光束的总光量和在记录模式时会聚到光盘102上的光量之间的比率,以及在重现模式时这样的效率,是互不相同的。
激光器控制单元121在光头104控制激光光源。特别地,在这个例子中,激光器控制单元121进行控制使得激光光源的输出功率在记录模式时和在重现模式时是互不相同的。
在从至少两种在记录面上具有不同的最佳的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光盘选择地使用光盘102的情况下,盘类型辨别传感器115辨别装载的光盘102的类型。这里,在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盘中,包括具有不同的记录系统的光盘、具有被分割的记录区域的光盘、具有被层压的记录面的光盘和/或相对于光束的相对线速度不同的光盘中的任何一种。作为光盘102,如上所述,使用光调制记录的各种系统的光盘和/或各种磁光记录媒体是可能的。这些光盘同样包括在记录面上具有不同的最佳的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光盘。盘类型辨别传感器115检测光盘102的面反射因子和/或形式上和外观上的其它区别等。
系统控制器107根据从盘类型辨别传感器115发送的检测结果辨别光盘102的类型。
进而,作为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的技术,在盒子里容纳的光记录媒体中,在盒子上提供检测孔是可能的。另外,可能检测盘类型、在目录信息(内容表:TOC)中记录的推荐的记录功率和推荐的重现功率,以便为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和重现设置适合的记录和重现光功率,目录信息记录在存在于最里面的圆周的预刻(pre-mustard)的凹陷或凹槽等处。
根据盘类型辨别传感器115的辨别结果,用作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的伺服控制电路109由系统控制器107控制,从而通过装载的光盘102的类型控制在光头104的光耦合效率。
在使用具有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和使得记录面分为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区域的光盘的情况下,企图执行记录和/或重现的记录区域由记录区域辨别装置检测。在根据到光盘102的中心的距离同心地划分多记录区域的情况下,伺服控制电路109可以用作记录区域辨别装置。伺服控制电路109检测如光头104和光盘102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根据记录在光盘102上的地址信号检测位置的情况),从而使辨别企图执行记录和/或重现的记录区域成为可能。进而,根据企图执行记录和/或重现的记录区域的辨别结果,伺服控制电路109控制在光头104的光耦合效率。
进而,在光盘102是具有不同的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和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盘的情况下,企图执行记录和/或重现的记录层由记录面辨别装置辨别。作为记录面辨别装置,可以使用伺服控制电路109。伺服控制电路109检测如光头104和光盘10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检测企图执行记录和/或重现的记录层成为可能。另外,根据企图执行记录和/或重现的记录层的辨别结果,伺服控制电路109控制在光头104的光耦合效率。
这些关于光盘的类型、记录区域和记录层的信息同样可以通过读取记录在各光盘上的目录信息如所谓的TOC等辨别。
如图2中所示,在上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101中使用的根据本发明的光头包含:用作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准直透镜213、液晶元件214和具有构成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的变形棱镜215、由如半波板等构成的用作偏振状态调整装置的相位板217、用作光分离装置的光束分离器218、用作检测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的发射功率的光检测器的FAPC(前端自动功率控制)的检测元件219、四分之一波板224、用作光会聚装置的物镜220、检测透镜221、多透镜222和光检测元件,并且使之配置为其中分别安装各光学部件。
其后,将给出关于以下事实的解释:同样在为处理多类型记录媒体而进一步扩展总共需要的盘表面功率的动态范围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需要的动态范围可以减小到小的值。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各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现功率,选择地使用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工作状态而不限于记录模式和重现模式之间的切换。
在这个光头104,从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发出的线性偏振光的扩散光入射到准直透镜213使得它被变为平行光束。这样得到的平行光束入射到液晶元件214。进而,已经通过液晶元件214的光束顺序地入射到变形棱镜215、相位板217和光束分离器218。
变形棱镜215将已经从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发出的光束的横截面的形状从椭圆形整形为基本上为圆的形状。也就是,已经从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发出的光束是线性偏振光,并且具有椭圆形的光强度分布,其中使在图2中由箭头P指示的偏振方向为短直径方向。光束从相对于横截面形状的短直径方向倾斜的变形棱镜215的入射面入射,由此光束直径相对于这个短直径方向扩展。因此,这样处理的光束被整形为具有基本上为圆的强度分布的光束。
使通过变形棱镜215和相位板217入射到光束分离器218的入射光束相对于平面形状的反射面的基本上为P偏振光,该反射面相对光束分离器218具有的入射光束的光轴倾斜。注意,围绕光轴旋转地调整相位板217使得使入射光束的偏振方向相对于光束分离器218的反射面为P偏振光。
在这个光束分离器218,入射光束通过反射面以预定的百分比如小于95%的预定的百分比传送,并入射到四分之一波板224上。这里,由反射面反射的一部分如5%或更多的预定的百分比的入射光束,入射到随后将描述的FAPC的检测元件219上。作为它们经过四分之一波板224的结果,已经通过光束分离器218传送的入射光束被变为圆偏振光,并由物镜220会聚到光盘102的记录面上。
已经在光盘102的记录面上反射的反射光束经由物镜220通过四分之一波板224传送,由此使它们为方向垂直于发射(出射)光路的光束的偏振方向的线性偏振光。这样得到的光束返回光束分离器218。这时,使反射光束相对于光束分离器218的反射面的基本上为S偏振光。基本上其总量由反射面反射。因此,相对于来自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的光路分离这样得到的反射光束。相对于来自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的光路已经分离的反射光束通过检测透镜221会聚为会聚光。通过象散(astigmatism)方法得到聚焦误差信号的象散通过多透镜222被给与会聚光。这样得到的光入射到光检测元件223。根据光检测元件223接收和输出的信号,产生RF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等。
在这个光头104,已经从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发出的光束经过液晶元件214,然后使它经过处理使得通过用作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液晶元件214和变形透镜215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的作用适当地可调整地控制光耦合效率。在相同类型、相同记录区域或相同记录面的光盘,当操作模式从记录模式转移到重现模式时,具有比记录模式时的光耦合效率低的光耦合效率的光束入射到光盘102。另外,当操作模式从重现模式转移到记录模式时,具有使之低于重现模式时的光耦合效率的光耦合效率的光束入射到光盘102。
注意,液晶元件不限于用作波板的液晶元件,而是可以使用任何可以调整(改变)入射到光束分离器的偏振光的状态的液晶,如用于显示等的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类型的液晶等。
在这个光头104,驱动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内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电流I从光头104的激光器控制单元121释放(deliver)。注意,激光器控制单元121可以安置在光头104的外面或装配在光头104上。
液晶元件214根据施加的电压改变传送光的偏振状态。施加到液晶元件214的电压由伺服控制单元109控制。在偏振的状态已经改变的条件下,通过液晶元件214已经传送的光束入射到变形棱镜215。
变形棱镜215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适合允许P偏振光通过其基本上100%地传送,并允许S偏振光基本上100%地反射。因此,当由液晶元件214给予传送光束的相差正好是N波长(N是整数)(即,在记录模式时)时,通过变形棱镜215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传送基本上100%的光束。
另一方面,当由液晶元件214给予传送光束的相差处于偏离N波长的状态时(即,在重现模式时),旋转偏振方向使得预定百分比的光束通过变形棱镜215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传送,并且剩余的光束由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反射。例如,在由液晶元件214给予传送光束的相差偏离N波长的情况下,偏振方向被旋转45度。结果,基本上50%的光束通过变形棱镜215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传送,并且剩余的基本上50%的光束由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反射。
已经在变形棱镜215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反射的光束,通过全反射阻止元件(光发射(出射)棱镜)215T,由用作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接收。全反射阻止元件215T适于阻止已经在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反射的光束、在变形棱镜215的内表面全反射。如图3中所示,全反射阻止元件215T以具有与光束基本上垂直的多个面的阶梯形式构成,并且安排在光学上与变形棱镜215紧密接触的状态。这个全反射阻止元件215T可能适于使它被构成如图4中所示作为具有基本上垂直于光束的平面的三角棱镜,并且安排在光学上与变形棱镜215紧密接触的状态,或被构成如图5中所示在与变形棱镜215成为整体的状态。
使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为对应于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的发射输出和在变形棱镜215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的光分支百分比的乘积的输出,并使它为基本上对应于在这个光头104的光耦合效率的输出。在这个光头,存在这样的关系:当光耦合效率高时,入射到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光量百分比降低,而当光耦合效率低时,入射到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光量百分比升高。入射到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光量是与100%-[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传输因子(%)]成比例的量。如图2中所示,这个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送到前置放大器120。
已经通过变形棱镜215传输的光束入射到光束分离器218。光束分离器218以预定的百分比(比率)将从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发出的光束分离为:通过物镜220实际出射到光盘102的记录面的光束,和入射到用于监视出射到记录面的光束的光量的FAPC的检测元件219的光束。FAPC的检测元件219的输出被送到激光器控制单元121使得执行自动功率控制操作。即,激光器控制单元121控制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的发射输出,使得从FAPC的检测元件219的输出变得等于预定值。通过该控制,使照射到光盘102的记录面的光束的输出(盘表面功率)为常数。注意,使它为预定的值的在光盘102的记录面上的照射光束的输出值,依赖于随后描述的记录模式和重现模式取不同的值,并且还依赖于光盘类型等取不同的值。另外,在光调制记录系统的情况下,得到脉冲发射。
如上所述,已经通过光束分离器218传输的来自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的光束入射到物镜220。物镜220发射入射光,入射光聚焦于光盘的记录面的某点。通过双轴致动器(未显示)在由图2中箭头F指示的聚焦方向和由图2中箭头指示的跟踪方向驱动该物镜220。
同时,在光头104,因为相对于反射面的P偏振光以预定的百分比(比率)在光束分离器218分离,甚至在到光束分离器218上的入射光束中稍微包括相对于反射面的S偏振光分量的情况下,可能精确地监视向光盘102的记录面出射的光束的光量。因此,当通过液晶元件214的控制可调整地控制光耦合效率时,不存在到光盘102的记录面的照射光束的输出与计划的输出改变很大的可能性。
即,在下面的情况下:对于已经穿过由液晶元件214和变形透镜215组成的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光束,将光路分支为在物镜220侧(光盘102侧)的光路和在FAPC的检测元件219侧的光路,以执行APC(自动功率控制)操作;通过使用波板和PBS(偏振光束分离器膜)的配置进行光路的分支同样是可能的。
在使用液晶元件214(波板类型液晶、扭曲向列类型液晶和相位板等)和PBS(偏振光束分离器膜)的配置作为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情况下,作为下述事实的结果,来自PBS的发射光的偏振状态也被改变,所以到用于分支光路的PBS上的入射光的偏振状态会改变,该事实是:如果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PBS(偏振光束分离器膜)是理想的特性就不存在的不必要的分量(component),实际上存在。注意,不必要分量产生是因为在对于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PBS的传输光执行光耦合效率转换(衰减)的情况下,S偏振光的传输因子Ts不是零,并且因为在对于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PBS中的反射光执行光耦合效率转换(衰减)的情况下,P偏振光的传输因子Rp不是零。
即,产生不便,即光路分支时的光量百分比(比率)由来自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PBS的发射(出射)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改变,使得在APC操作中盘表面功率改变。
例如,在使用半波板+PBS的配置并且假定在该PBS中传输光量和反射光量之间的比率是3∶1的情况下,当在PBS中的S偏振光的传输因子Ts改变时,光耦合效率转换时与其不转换时的光盘表面功率之间的变化发生。这里,当假定在PBS中的S偏振光的传输因子Ts为0.5%时,光量分支比率改变。结果,当执行APC操作时,盘表面功率在光耦合效率转换时和其不转换时改变大约25%。
其原因如下。虽然在PBS中传输的S偏振光的光量ts就光强度而言很小,但是当传输因子TS就幅度而言为0.5%时,光量ts变为等于
Figure A0380167500331
例如,当相对于P偏振光呈45°(deg)的偏振方向的光束通过PBS膜发射时,在偏振方向上的偏差相对于纯P偏振光偏离大约4°(deg)。因为该原因,在入射到PBS上的光束的偏振方向改变从而调整对FAPC的检测元件219的光量分支比率的配置中,分支比率大大改变。
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光头中,物镜220侧(光盘102侧)的光路和FAPC的检测元件219侧的光路之间的分支,通过使用“P偏振光分离类型BS(光束分离器)”218、在向物镜220侧出射的光束是传输光束的情况下执行,并且通过使用“P偏振光分离类型BS(光束分离器)”、在向物镜220侧出射的光束是反射光束的情况下执行,从而当光路分支时光量比率的允许变化很小。
对于:类似地使在光束分离器18中的传输光量和反射光量之间的比率为3∶1的情况下,在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218的PBS中S偏振光的传输因子Ts;以及在上述的配置中,在光耦合效率转换时和在其不转换时的盘表面功率之间的变化;例如,如图9中所示,关于传输因子Ts和盘表面功率之间的变化的关系,即使假定S偏振光的传输因子Ts大约为0.5%,盘表面功率的变化也仅约25%,并且即使传输因子Ts大约为3%,盘表面功率的变化也仅约10%。
同样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光头的这样的配置的情况下,仅有由作为P偏振光(S偏振光)的入射到光束分离器218上的偏振光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发生盘表面功率大约百分之几的变化。
鉴于上述,相位板217安置在偏振光入射到光束分离器218之前的光路上,以围绕入射光束的光轴旋转地调整该相位板217的光轴方向,从而优化入射到光束分离器218的偏振光的状态,因此使其可能阻止由来自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PBS的发射(出射)光的偏振状态改变盘表面功率。
适合于通过这样使用相位板217优化入射到光束分离器218上的偏振光的状态的配置同样可以用于下述情况:由旋转操作机构围绕光轴旋转地操作的相位板和PBS组成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
通过使用相位板217优化偏振光的状态可以不仅适用于与如上所述的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结合,同样也适用于光耦合效率的调整以抑制特性的不平坦,例如,在光头前进(forwarding)(运送,shipping)的时候。
在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在下述情况下:假定从半导体激光器212发射并被引导到光盘102的光的光耦合效率在记录模式时是CEW(耦合效率写),并且假定从半导体激光器212发射并被引导到光盘102的光的光耦合效率在信号重现模式时是CER(耦合效率读),下面的关系成立。
CEW>CER
另外,同样在被引导到光盘102的光的光耦合效率的变化依赖于光记录媒体的类型的情况下,这同样适用。
因此,使用一种方法进行在记录时和在重现时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中的光耦合效率、以及光记录媒体类型变化时这样的光耦合效率的切换控制,因此使其可能依赖于记录模式时间和重现模式时间并且根据光记录媒体类型的变化,大大改变照射到光盘102的记录面的光束的水平,即使在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在记录模式时和在重现模式时的输出功率之间的比率没有极大提高。另外,依赖于光盘的类型、记录区域的差别或记录面的差别,或根据在记录和/或重现时要成为最优的记录面上的光功率,可调整地控制光耦合效率。按照要成为最优的记录面上的光功率变大,光耦合效率变大。注意,存在依赖于光耦合效率和在记录面上的光功率的关系与上面相反的光学系统的配置的情形。
如上所述,在该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对于记录模式的时间和重现模式的时间或所选光盘的类型、记录区域或记录面,最佳水平的光照射到光盘的记录面以允许记录或重现。因此,可以得到满意的记录和重现特性。
下面将详细地给出关于本发明中的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操作的解释。
首先,当在不使用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情况下假定光耦合效率为CE0,并且假定在信号记录时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传输光比率是TW,并且假定在信号重现时那个传输光比率是TR的时候,下面的关系成立。
(在信号记录时的光耦合效率)
CEW=CE0×TW
(在信号重现时的光耦合效率)
CER=CE0×TR
此外,当假定在信号记录时必要的记录面光会聚光量是PW,并且假定那个在信号重现时必要的记录面会聚量是PR,并且假定在记录时在光源的必要的输出是LDW,并且假定在重现时那个必要的输出是LDR的时候,下面的关系成立。
(在信号记录时)
LDW=PW/CEW=PW/(CE0×TW)
(在信号重现时)
LDR=PR/CER=PR/(CE0×TR)
然后,如下指示光源的光输出要求的动态范围LDW/LDR。
LDW/LDR=(PW/PR)×(TR/TW)
注意,在不使用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情况下,动态范围与在TR=TW情况下的类似。如上所述,在该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由对应于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传输光百分比的比率的量,可以改变光源的光输出要求的动态范围。
然后,将考虑使用多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情况。作为假定的光记录媒体,如上所述的各种光记录媒体是可能的,如多层光盘和/或高线速度记录光记录媒体等。
假定半导体激光器被用作光源,并且激光振荡变稳定使得激光噪声充分地降低时的光输出是4mW,并且在该例子中光输出最大额定值是60mW。
进而,假定记录面上的根据光记录媒体A(第一类光盘)的特性要求的会聚光量PW(A)、PR(A)如下。
PW(A)=20mW
PR(A)=2mW
假定记录面上的根据光记录媒体B(第二类光盘)的特性要求的会聚光量PW(B)、PR(B)如下。
PW(B)=10mW
PR(B)=1mW
在这种情况下,当假定不使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时候,可如下指示光源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
[光源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
=60mW/4mW=15
进而,可以如下指示光盘记录面上的要求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
[要求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
=LDW(A)/LDR(B)
=PW(A)/PR(B)=20mW/1mW=20
即,因为光源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小于要求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在实际上使用该光源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满意的记录和重现。
另一方面,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的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时,动态范围如下。
当假定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通过的光的百分比T1和T2分别是100%和50%,并且光记录媒体A的记录时间为T1,并且光记录媒体B的重现时间为T2,可以如下指示要求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
[要求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
=LDW(A)/LDR(B)
=(PW(A)/PR(B))×(T2/T1)
(20mW/1mW)×(50%/100%)=10
如上所述,因为要求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小于光源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在光源的光输出的动态范围内,可以进行关于第一类光盘(A)的记录和第二类光盘(B)的重现。
在这种情况下,当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使得CE0=40%,下面的关系成立。
[在记录光记录媒体A信号时的光耦合效率]
CE1=CE0×T1=40%
[在重现光记录媒体B信号时的光耦合效率]
CE2=CE0×T2=20%
因此,要求的光源光输出如下。
[在记录光记录媒体A信号时]
LDW(A)=PW(A)/CE1=20mW/40%=50mW
[在重现光记录媒体B信号时]
LDR(B)=PR(B)/CE2=1mW/20%=5mW
如上所述,可以以相对光输出最大额定值60mW有余裕的50mW的光输出进行记录,并且以同样相对激光噪声足够小的光输出4mW有余裕的光输出5mW进行满意的重现。
这时,在重现光记录媒体A信号时光输出如下。
LDR(A)=PR(A)/CE1=2mW/40%=5mW
LDR(A)=PR(A)/CE2=2mW/20%=10mW
在记录光记录媒体B信号时光输出如下。
LDW(B)=PW(B)/CE1=10mW/40%=25mW
LDW(B)=PW(B)/CE2=10mW/20%=50mW
在这种情况下,CE1或CE2可以用作光耦合效率。
注意,因为如随后描述,在光耦合效率在记录和/或重现时改变的情况下,要求预定的时间,所以可以判断:对于光记录媒体A在记录和重现时使用CE1和对于光记录媒体B在记录和重现时使用CE2更简单。
如果推荐的记录/重现的功率的信息预先记录在光记录媒体上,甚至当装载任何媒体时,可以类似地处理这样的媒体。
这里,现在假定某种媒体的推荐的记录功率是PW0开且其推荐的重现功率是PR0,当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通过的光的百分比基本上是100%的时候,光耦合效率是40%,当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通过的光的百分比降低的时候,光耦合效率是20%,假定的PW0的范围是9mW到22.5mW,并且假定的PR0的范围是0.9mW到2.25mW。
进而,如图6中所示,使用一种方法辨别已经从光记录媒体读出的PR0、PW0的结合是否存在于(A)、(B)、(C1)、(C2)四个区域中的任何一个,以便根据各辨别结果确定在记录模式和在重现模式的衰减状态(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通过的光的百分比)如何改变。
即,当考虑光源的动态范围的时候,在PR0≤1.6降低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传输光的百分比是必要的,并且在PW0≥12提高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通过光的百分比是必要的。
因此,因为在重现模式降低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通过光的百分比是必要的,并且在图6中,在范围(A)内它在记录模式是任意的,当考虑切换操作的劳动时,希望总是降低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通过光的百分比。
因为在重现模式提高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通过光的百分比是必要的,并且在图6中范围(B)内,在记录模式降低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通过光的百分比是必要的,由记录模式和重现模式之间的切换切换衰减状态是必要的。
因为在重现模式它是任意的,并且在图6中的范围(C1)内在记录模式它同样是任意的,总是提高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通过光的百分比是足够的。
因为在重现模式它是任意的,并且在图6中的范围(C2)内,在记录模式提高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通过光的百分比必要的,当考虑切换操作的劳动时,希望总是提高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通过光的百分比。
因此,在图6中的范围(C1)和(C2)内,总是两者都提高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通过光的百分比是足够的。
在容纳光记录媒体的盒子上提供孔以进行辨别的情况下,如果提供两个辨别孔使得可以辨别这四个辨别区域,执行上述处理是可能的。
不限于该值,在满足光源的动态范围的范围内,适当地设置光耦合效率的值是足够的。当时机需要时,可以使用3个或更多个多光耦合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可便利于光源的制造。另外,可能实现可以容易地得到满意的特性的光头和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即使使用特殊的光源。
在对应于具有多层记录面的多层如两层光盘的情况下,作为控制的顺序,首先,在装载光盘102时,记录在光盘上的盘类型数据(目录数据)最初用对应于例如具有小于多层光盘的最佳记录功率的单层光盘的重现功率重现,以便对记录和/或重现功率和在两层光盘的情况下对应于两层光盘的光耦合效率进行设置。
然后,将解释在如上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101中记录模式和重现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
图10A到10D是显示由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101中记录模式和重现模式间的切换操作跟随的激光束状态的时序图,其中图10A显示会聚到光盘102的记录面的光量(盘表面功率),图10B显示在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中激光束的传输因子,图10C显示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而图10D显示激光发射功率的变化。
在该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101中,当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7的命令在液晶元件214响应开始之后取定时的时候,激光器控制单元121执行记录模式和重现模式之间的切换。
即,在重现模式时,由伺服控制单元109给出合理的施加电压,使得产生相差使得液晶元件214用作半波板,并且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传输因子设为50%。因此,激光发射功率变为等于5mW,使得可以得到具有较小激光噪声的满意的重现特性。
进而,当执行从重现模式到记录模式的切换的时候,对于液晶元件214的施加的电压,首先由伺服控制单元109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7的命令改变,以改变液晶元件214的相差。
由液晶元件214的响应跟随,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传输因子从50%变为100%。因此,激光发射功率通过自动功率控制的操作从5mW变为2.5mW。这时,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根据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传输因子的变化和激光发射功率的变化同样降低。另外,这时,因为液晶元件有确定的响应速度,在响应的瞬变时间段会聚到盘的功率保持为重现功率。
在光分支量监视器的输出通过前置放大器120输入到伺服控制单元109、使得它低于预先设置的输出参考值Poff的阶段,断定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传输因子变为等于足够接近100%的值。结果,从激光器控制单元121,根据信号调制和ECC块108的命令,通过系统控制器107产生信号记录脉冲,使得激光发射功率被调制。因此,执行信号的记录。
然后,当执行从记录模式到重现模式的切换时,激光器控制单元121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7的命令,首先执行记录和重现模式之间的切换。在这种状态下,因为激光发射功率取2.5mW的小值,导致激光噪声增大的状态。
激光输出切换为重现功率后,对于液晶元件214施加的电压由伺服控制单元109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7的命令改变,以改变液晶元件214的相差。
根据液晶元件214的响应,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通过百分比从100%变为50%。通过自动功率控制的操作,激光发射功率从2.5mW变为5mW。结果激光噪声降低。因此,可以检测到满意的重现信号。这时,在光分支量监视器的输出高于预先设置的参考值Pon的阶段,断定光耦合效率被充分地降低以开始信号的重现。依赖于情况,在到重现模式的切换中,可以使用一种方法立即开始信号的重现,以便在由于激光噪声在重现信号中发生误差的时间段进行重试。另外,这时,根据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传输因子的变化和激光发射功率的变化,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同样增大。
假定在记录/重现的切换模式中的过程不进行上面的过程,如下述的不便会发生。
首先,在从重现模式到记录模式的切换中,因为记录操作在光输出保持为高,即,光耦合效率保持为小的状态下开始,为了企图得到超过激光器的光输出最大额定值的光输出,激光可以依赖于环境被中断。
此外,在从记录模式到重现模式的切换中,因为重现操作在光输出保持为低,即,光耦合效率保持为大的状态下开始,存在很多激光噪声使得不能得到满意的重现特性。进而,当在记录操作后光耦合效率开始减小的时候,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为了企图得到超过激光器的光输出最大额定值的光输出,激光可以依赖于环境被中断。
通过由使用上述的过程执行记录/重现模式的切换操作,即使在记录和重现时的激光输出比率小,重现时的激光噪声可以充分地减小。因此,提供这样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变为可能,在该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中,甚至通过使用具有好的制造能力的光源或小的光输出最大额定值的光源,也可以得到满意的记录/重现特性。即,为了不使上述的问题发生,保持时序并且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可调操作安全地完成的时间经过后开始记录/重现,或由任何技术检测可调操作的开/关(光耦合效率的增大/减小)以执行其管理是足够的。
作为检测可调操作的开/关(光耦合效率的增大/减小)的技术,如下所述的技术是可能的。
例如,在以机械的方式执行可调操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位置传感器等识别驱动状态。进而,可以使用半导体激光器的后监视器终端(来自监视在与发射方向相反方向发射的光的光接收元件的输出),或可以提供光接收元件以监视没有到达光记录媒体上的部分使得它被剩下的光,从而检测光输出的变化。
在由偏振光束分离器膜表面215R使光的分支比率可调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提供光接收元件以检测分支的光功率是足够的。
然后,通过流程图更详细地解释该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的操作。
首先考虑通过使用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在记录模式和重现模式之间的切换改变光耦合效率。作为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的操作模式,“记录模式”、“重现模式”和“待命模式”三种状态是可能的。当记录模式由“W”指示,重现模式由“R”指示,并且待命模式由“-”指示的时候,如下所述的操作模式的变化是可能的。
[R-W-W-R-R-R-W-R-W-R-R]
进而,当执行光耦合效率的变化的时候,即“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时序,如下所述三个时序是可能的。
(1)接收到“重现”或“记录”命令后,到现在为止的“衰减状态”保持在“待命”状态以执行“衰减状态的切换”。在这种情况下的操作在图11和12中显示。
(2)在“待命”状态一直具有低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发生,并且只有当接收到“记录”命令的时候才执行到具有高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切换。在这种情况下的操作在图13和14中显示。
(3)在“待命”状态一直具有高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发生,并且只有当接收到“重现”命令的时候才执行到具有低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切换。在这种情况下的操作在图15和16中显示。
下面将给出关于这三个时序的解释。
(1)到现在为止的“衰减状态”保持在“待命”状态,并且接收到下一个“重现”或“记录”命令后执行“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情况(见图11和12)。
首先,在系统控制器107在“待命”状态保持到现在为止的“衰减状态”以便在接收到下一个“重现”或“记录”命令后执行“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情况下,在接收到“记录”命令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处理在步骤st1开始,以便在随后的步骤st2控制液晶施加电压,以辨别是否液晶施加电压是提高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对应于“开”的电压)。结果,如果液晶电压是提高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处理前进到步骤st3。如果液晶施加电压是降低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处理前进到步骤st4。在步骤st4,系统控制器107控制液晶施加电压以允许液晶施加电压为提高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对应于“开”的电压)。因此,处理前进到步骤st3。在步骤st3,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低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ff)。如果那个输出低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ff),处理前进到步骤st5。当那个输出不低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ff)的时候,处理停留在步骤st3。在步骤st5,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在多于预定的时间继续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的变化的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处理前进到st6。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不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处理停留在st5。在步骤st6,系统控制器107开始记录操作。进而,当应该完成记录操作的时序发生时,处理前进到随后的步骤st7,以完成记录操作,以便返回到重现功率,以转移到“待命”模式,以便完成在步骤st8的操作。
然后,在系统控制器107在“待命”状态保持到现在为止的“衰减状态”、以便在接收到下一个“重现”或“记录”命令后执行“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情况下,在接收到“重现”命令的情况下,如图12中所示,处理在步骤st9开始,以便在随后的步骤st10控制液晶施加电压,以辨别是否液晶施加电压是降低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对应于“关”的电压)。结果,如果液晶施加电压不是降低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处理前进到步骤st11。如果液晶施加电压是提高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处理前进到步骤st12。在步骤st12,系统控制器107控制液晶施加电压,以允许液晶施加电压为降低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对应于“关”的电压),以前进到步骤st11。在步骤st11,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如果那个输出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继续停留在步骤st13。当那个输出不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处理停留在步骤st11。在步骤st13,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继续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的变化的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值的时间段。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14。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不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处理停留在步骤st13。在步骤st14,系统控制器107开始重现操作。进而,如果应该完成重现操作的时序发生,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随后的步骤st15,以完成重现操作,以便转移到“待命”模式,以完成在步骤st16的操作。
(2)具有低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一直在“待命”状态保持,并且仅当接收到“记录”命令时执行到具有高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情况(见图13和14)。
进而,在具有低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一直保持在“待命”状态的操作中接收到“记录”命令,并且仅当接收到“记录”命令时执行到具有高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情况下,如图13中所示,处理在步骤st17开始,并且系统控制器107在随后的步骤st18中控制液晶施加电压,以便允许液晶施加电压为提高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对应于“开”的电压)。因此,处理前进到步骤st19。在步骤st19,辨别是否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低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ff)。如果那个输出低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ff),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20。如果那个输出不低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ff),处理停留在步骤st19。在步骤st20,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继续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变化的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值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21。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不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停留在步骤st20。在步骤st21,系统控制器107开始记录操作。进而,如果应该完成记录操作的时序发生,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随后的步骤st22,以完成记录操作,以便返回到重现功率,以前进到步骤st23。在步骤st23,系统控制器107控制液晶施加电压,以允许液晶施加电压为降低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对应于“关”的电压)。因此,处理前进到步骤st24。在步骤st24,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转移到“待命”模式。因此,系统控制器107在步骤st25完成操作。
进而,在具有低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一直保持在“待命”状态的操作中接收到“重现”命令,并且仅当接收到“记录”命令时执行到具有高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情况下,如图14中所示,处理在步骤st26开始,并且系统控制器107在随后的步骤st27辨别是否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如果那个输出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28。如果那个输出不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处理停留在步骤st27。在步骤st28,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在多于预定的时间继续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变化的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29。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不继续那个时间小于预先设定值的时间段,处理停留在步骤st28。在步骤st29,系统控制器107开始重现操作。进而,如果应该完成重现操作的时序发生,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随后的步骤st30,以完成重现操作,以便转移到“待命”模式,以完成在步骤st31的操作。
(3)具有高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在“待命”状态一直保持,并且仅当接收到“重现”命令时执行到具有低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情况(见图15和16)。
进而,在具有高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一直保持在“待命”状态的操作中接收到“记录”命令,并且仅当执行“重现”命令时执行具有低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5中所示,处理在步骤st32开始,并且系统控制器107在随后的步骤st33中辨别是否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低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ff)。如果那个输出低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ff),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34。如果那个输出不低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ff),处理停留在步骤st33。在步骤st34,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在多于预定的时间继续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变化的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值的时间段。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35。如果在多于预定的时间不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处理停留在步骤st34。在步骤st35,系统控制器107开始记录操作。进而,当应该完成记录操作的时序发生时,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随后的步骤st36以完成记录操作,以便返回到重现功率,以转移到“待命”模式,以便完成在步骤st37的操作。
然后,在具有高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一直保持在“待命”状态的操作中接收到“重现”命令,并且仅当接收到“重现”命令时执行到具有低的光耦合效率的“衰减状态”的切换的情况下,如图16中所示,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在步骤st38开始,并且系统控制器107控制液晶施加电压,以允许液晶施加电压为降低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对应于“关”的电压)。因此,处理前进到步骤st40。在步骤st40,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如果那个输出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41。如果那个输出不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处理停留在步骤st40。在步骤st41,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继续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的变化的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42。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不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处理停留在步骤st41。在步骤st42,系统控制器开始重现操作。进而,如果应该完成重现操作的时序发生,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随后的步骤st43,以完成记录操作,以便前进到步骤st44。在步骤st44,系统控制器107控制液晶施加电压,以允许液晶施加电压为增大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对应于“开”的电压)。因此,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45。在步骤st45,处理转移到“待命”模式以完成在步骤st46的操作。
此外,作为不同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对策(countermeasure),如图17中所示,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47。系统控制器107在随后的步骤st48控制液晶施加电压,以允许液晶施加电压为降低光耦合效率的电压(对应于“关”的电压),以便设置到光盘的记录面的照射光束的输出(盘表面功率)为预定的值,例如,0.9mW(min)。处理前进到步骤st49。在步骤st49,系统控制器107在步骤st49辨别是否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对应0.9mW的值)。注意,因为根据盘表面功率的设置改变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根据这样的变化适当地设置设置值的值(参考值Pon)。如果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50。如果那个输出不高于预先设定的值(参考值Pon),处理停留在步骤st49。在步骤st50,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继续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输出的变化的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51。如果在多于预先设定的时间不继续那个宽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宽度的时间段,处理停留在步骤st50。在步骤st51,系统控制器107在光头开始聚焦伺服操作(聚焦开)。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52。在步骤st52,系统控制器107转移(移动)光头到光盘最里面的圆周位置。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53。在步骤st53,系统控制器107检测推荐的记录功率PW0和推荐的重现功率PR0。因此,处理前进到步骤st54。
在步骤st54,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推荐的重现功率PR0小于预定的值,如1.6mW。如果推荐的重现功率PR0小于预定的值,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55。如果推荐的重现功率PR0不小于预定的值,通过系统控制器107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t58。在步骤st55,系统控制器107辨别是否推荐的记录功率PW0大于预定的值,如12mW。如果推荐的记录功率PW0大于预定的值,处理前进到步骤st56。如果推荐的记录功率PW0不大于预定的值,处理前进到步骤st57。
在步骤st56,系统控制器107辨别作为图6A中所示的类型的“衰减类型”,以便根据该辨别结果控制液晶施加电压。在步骤st57,系统控制器107辨别作为图6B中所示的类型的“衰减类型”,以便根据该辨别结果控制液晶施加电压。在步骤st58,系统控制器107辨别作为图6C((C1)或(C2))中所示的类型的“衰减类型”,以便根据该辨别结果控制液晶施加电压。
在上述的光头的所有的配置中,可以使用已经穿过相位板217的S偏振光入射到光束分离器218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光头如下述的状态构成:四分之一波板224、物镜220、光盘102和FPAC的检测元件219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切换。
即,在该光头104,使已经穿过相位板217的入射光束为对于光束分离器218具有的反射面基本上S偏振的光。围绕光轴旋转地调整相位板217,以便允许入射光束的偏振方向对于光束分离器218的反射面为S偏振光。在该光束分离器218,预定百分比(例如小于95%的预定的百分比)的入射光束由反射面反射,并且入射到四分之一波长板224。这里,一部分(例如5%或更多的预定的百分比)已经通过反射面传输的入射光束入射到FAPC的检测元件219。已经在光束分离器218反射的入射光束通过四分之一波长板224传输,使得它们变为圆偏振光。作为圆偏振光得到的入射光束通过物镜220会聚到光盘102的记录面。
进而,在光盘102的记录面反射的反射光束通过物镜220传输通过四分之一波长板224,使得它们在垂直于出射光路的光束的偏振方向的方向变为线性偏振光。作为线性偏振光得到的光束返回到光束分离器218。这时,使反射光束对于光束分离器218的反射面基本上为P偏振光。基本上其总量通过反射面传输,并且对于来自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的光路被分离。已经对于来自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的光路分离的反射光束在检测透镜221会聚为会聚光束。通过象散方法得到聚焦误差信号的象散通过多透镜222给与它。这样得到的会聚光入射到光检测元件223。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光头104,因为对于反射面S偏振光以预定的百分比(比率)在光束分离器218分离,同样在到光束分离器218的反射光束中稍微包括对于反射面的P偏振光分量的情况下,精确地监视向光盘102的记录面出射的光束的光量是可能的。因此,当通过液晶元件214的控制可调整地控制光耦合效率的时候,不存在从计划输出大大地改变到光盘102的记录面的照射光束的输出的可能性。
注意,在上述的所有的配置的光头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不限于上述的装置,而是可以使用其它系统的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
下面将给出关于实现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实际系统的解释。
作为实现光耦合效率可调元件的系统,使用“将光束分支成为至少两个光路的光束的光路分支装置”是可能的。即,两个光路的分支比率由光路分支装置改变从而改变光耦合效率。
如在图18A和18B中所示,作为分支光束的光路分支装置,提供相位板(偏振状态调整装置)31和偏振光束分离器32,以执行波长板31围绕光轴的旋转移位,从而使其可能改变在偏振光束分离器32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将光束分支的比率。
如在图18A中所示,在使波长板31的光轴方向P1与入射光L1的偏振方向Ps一致的情况下,基本上入射光L1的所有光线向光盘传输而不被偏振光束分离器32反射。
另一方面,用从入射光L1的偏振方向Ps的预定的角度α旋转波长板31的光轴方向P1,从而允许一部分入射光L1在偏振光束分离器32反射,并仅允许剩余的入射光在光盘的方向传输。
例如,在偏振光束分离器膜是PS完全分离膜(Tp(P偏振光传输因子)=100%,Rs(S偏振光传输因子)=100%)并且波长板是半波板的情况下,旋转角度α和通过光百分比T之间的关系如下。
首先,当旋转角度是α的时候,偏振方向旋转2α。这时,入射到光束分离器的P偏振光的百分比(比率)(即,通过光百分比(比率)T)具有由图18表示的如下所述的关系。
T=cos22α=(1+cos4α)/2
因此,如果存在例如在从100%到50%的范围内使用光耦合效率的需要,在从α=0度到22.5度的范围内进行切换是足够的。因此,偏振方向改变45度以便具有控制通过光比率使它是100%或50%的能力。
图19A和19B是显示前面描述的实际例子的说明图,其中提供液晶元件33和偏振光束分离器34作为用来分支光束L1的光路分支装置,以便作为波长板操作液晶元件33,从而通过偏振光束分离器表面34A分支光束L1
即,如图19A中所示,使用摩擦方向(rubbing direction)R1设为22.5度的液晶元件33,使得N是整数并且λ是关于相差的波长,并且改变Nλ到(N+0.5)λ或Nλ到(N-0.5),由此入射到偏振光束分离器34的光的偏振光方向改变45度。因此,在从100%到50%的范围内改变通过光百分比(比率)是可能的。
此外,如图19B中所示,使用摩擦方向R1设为45度的液晶元件33使得N是整数并且λ是关于相差的波长,并且改变Nλ到(N+0.25)λ或Nλ到(N-0.25)λ会变化,由此入射到偏振光束分离器34的光束可以从P偏振光变为圆偏振光。因此,在从100%到50%的范围内改变通过光百分比(比率)是可能的。
图20A和20B是显示液晶元件的横截面的结构的横截面视图,图20C是显示液晶元件的折射率对于施加电压的变化的曲线图,并且图20D是显示相差对于施加电压的变化的曲线图。
这里,如图20A和20B中所示,使液晶元件40是这样的配置,其中液晶分子49密封在两个玻璃基底(衬底)41、42之间,其中液晶分子49由在各玻璃基底(衬底)41、42的内表面提供的定向膜43、44定向。
在各玻璃基底41、42和定向膜43、44之间提供透明电极膜45、46。进而,改变这些透明电极膜45、46之间的施加电压,由此液晶分子49从平行于定向膜43、44安置它们并如图20A中所示沿摩擦方向(由图中的箭头A指示)安置的状态,变为如图20B中所示垂直于定向膜43、44升起(raise)它们的状态。
这里,当假定沿摩擦方向的折射率在液晶分子49平行于定向膜43、44时为N1,并且假定沿摩擦方向的折射率在液晶分子49垂直于摩擦方向时为N2时,根据通过施加电压的变化的液晶分子49的移位,沿摩擦方向的折射率N1变为如图20C中所示。注意,垂直于摩擦方向的折射率N2为常数。
结果,产生于沿摩擦方向的入射偏振光的相位差变为如图20D中所示。
应用这样的原则,以具有作为波长板使用液晶元件的能力。因此,通过与偏振光束分离器的结合可以实现光路分支装置。
注意,分别在图19A和19B中显示的例子只是代表性的例子,根据必要的通过光百分比(比率)的变化幅度,摩擦方向R1或相差的可调整的范围可以变化地设置。
此外,液晶元件不限于用作波长板的液晶元件,还作为液晶元件的作用。如果可以使用能够调整(改变)入射到光束分离器的偏振光的状态的液晶,如显示中使用的扭曲向列类型的液晶,可以得到类似的效果/优势。
注意,可以使根据本发明的光头为如图21中所示的配置,其中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液晶元件214和变形棱镜215围绕光轴旋转90度。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由相位板217调整入射到光束分离器218的光束,使得它们对于光束分离器218的反射面基本上是P偏振光。
如图22中所示,可以使根据本发明的光头为这样的配置:其中使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定位,使得与上述的配置相比,到变形棱镜215的入射光束的光轴对于变形棱镜215的入射面大大地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从变形棱镜215到光分支量监视器的光检测元件216的出射(发射)光基本上垂直于变形棱镜215的侧面部分发射,全反射阻止元件215T变为不必要的。
进而,如图23中所示,可以用三维偏振光束分离器218代替变形棱镜215构造根据本发明的光头。在这种情况下,不执行从半导体激光器元件212出射(发射)的光束的横截面形状的到圆形的整形。
注意,虽然根据在附图中图解的和在上述的描述中详细描述的其优选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各实施例,而是在不背离如由附加的权利要求提出和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各种更改或替代构造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头和光记录驱动装置中,降低在记录模式和在重现模式光源的功率之间的比率,使得在重现时可以充分降低激光噪声。因此,即使使用具有好的生产能力和小的光输出最大额定值的光源,得到满意的记录和重现特性是可能的。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驱动装置中,根据由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的光记录媒体的类型、根据由记录面辨别装置辨别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面或根据由记录区域辨别装置辨别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上的记录区域,控制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从而使其可能在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面上优化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
进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头和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装置中,甚至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垂直于预定的偏振方向(P偏振光或S偏振光)的方向上的偏振光分量(S偏振光或P偏振光)包括在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已经从光源发射的光束中,因为由光分离装置分离并被送到检测照射到光记录装置的光功率的光检测器的光束的百分比(比率)没改变,精确地执行照射到光记录媒体上的光功率的检测是可能的。
即,在本发明中,降低在记录模式和在重现模式的光源的功率之间的比率,使得在重现时可以充分降低激光噪声。因此,即使使用具有好的生产能力和小的光输出最大额定值的光源,提供可以得到满意的记录和重现特性的光头和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是可能的。
另外,在本发明中,同样对于具有不同的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多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和/或如多层光记录媒体或记录面被分成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等的多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可以充分降低重现时的激光噪声。因此,即使使用具有好的生产能力的光源或具有小的光输出最大额定值的光源,对于各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和/或多层光记录媒体的各记录面和/或记录面上的多个记录区域,提供可以得到满意的记录和/或重现特性的光头和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是可能的。

Claims (164)

1.一种光头,包含:
光源;
会聚从光源发射的光束到光记录媒体上以照射它们的光会聚装置;
光分离装置,用于分离从光源发射的光束和已经由光记录媒体反射并通过会聚装置的反射光束;
光检测装置,用于接收已经由光分离装置分离的来自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光束;和
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在光源和光分离装置之间提供,并用于改变或调整光耦合效率,光耦合效率是会聚到光记录媒体的光量占从光源发射的总光量的百分比(比率),
其中光分离装置具有平面形的反射面,该反射面相对于从光源发射并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入射到光分离装置的入射光束的光轴倾斜,由此作为P偏振光的入射光束入射到反射面,以便允许预定的百分比的入射光束由反射面反射以分离反射光束,以便发送它们到检测光源的发射功率的光检测器,并允许入射光束的剩余部分通过反射面传输,以发送传输光束到光会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其中光分离装置允许来自光记录媒体的相对于反射面为S偏振光的反射光束的总量基本上由反射面反射,以发送那些反射光束到光检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它包含从光源延伸到光分离装置的光路上的、控制来自光源的入射光束的偏振状态的偏振状态调整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其中由反射面反射并被送到入射光束的光检测器的光束的预定的百分比是0.5%或更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它包含发射功率控制装置,其适合检测由光检测器接收的光束的光功率,以便根据检测到的光功率控制光源的发射功率,从而保持照射到光记录媒体的光束的恒定光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其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包含:液晶元件,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以及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液晶元件的光束入射到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头,它包含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包含光检测装置,用来接收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媒体出射的光束已经分支的光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其中使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配置为包括:波板,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便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用于进行波板的旋转移位的旋转移位装置;和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波板的光束入射到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头,它包含: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包含光检测装置,用来接收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装置出射的光束已经分支的光束。
10.一种光头,包含:
光源;
会聚从光源发射的光束到光记录媒体上以照射它们的光会聚装置;
光分离装置,用于分离从光源发射的光束和已经由光记录媒体反射并已经通过会聚装置的反射光束之间的光路;
光检测装置,用于接收已经由光分离装置分离的来自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光束;和
在光源和光分离装置之间提供的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用于改变或调整光耦合效率,光耦合效率是会聚到光记录媒体的光量占从光源发射的总光量的百分比(比率),
其中光分离装置具有平面形的反射面,该反射面相对于从光源发射并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入射到光分离装置的入射光束的光轴倾斜,由此基本上为P偏振光的入射光束入射到反射面,以便允许预定百分比的入射光束传输通过反射面以分离传输光束,以便发送这样分离的光束到检测光源的发射功率的光检测器,并允许入射光束的剩余部分通过反射面反射,以发送反射光束到光会聚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头,其中光分离装置允许来自光记录媒体的相对于反射面为P偏振光的反射光束的总量基本上传输通过反射面,以发送传输光束到光检测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头,它包含从光源延伸到光分离装置的光路上的、控制来自光源的入射光束的偏振状态的偏振状态调整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头,其中光分离装置允许光束通过反射面传输以便发送传输光束到入射光束的光检测器的预定百分比是5%或更多。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头,它包含发射功率控制装置,其适合检测由光检测器接收的光束的光功率,以便根据检测到的光功率控制光源的发射功率,从而保持照射到光记录媒体的光束的恒定光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头,其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包含:液晶元件,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以及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液晶元件的光束入射到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头,它包含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由用来接收光束的光检测装置组成,该接收的光束的光路已经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媒体出射的光路分支出来。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头,其中使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配置为包括:波板,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便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用于进行波板的旋转移位的旋转移位装置;和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波板的光束入射到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头,它包含: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包含光检测装置,用来接收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装置出射的光束已经分支的光束。
19.一种包含光头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光头包括光源和用来会聚已经从光源发射到光记录媒体上以照射它们的光束的光会聚装置,
其中光头包括:光分离装置,用于分离已经从光源发射的光束和已经由光记录媒体反射并已经通过会聚装置的反射光束之间的光路;光检测装置,用于接收已经由光分离装置分离的来自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光束;和在光源和光分离装置之间提供的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用于改变或调整光耦合效率,光耦合效率是会聚到光记录媒体的光量占从光源发射的总光量的百分比(比率),并且
其中光分离装置具有平面形的反射面,该反射面相对于从光源发射并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入射到光分离装置的入射光束的光轴倾斜,由此作为P偏振光的入射光束入射到反射面,以便允许预定的百分比的入射光束由反射面反射以分离反射光束,以便发送这样分离的光束到检测光源的发射功率的光检测器,并允许入射光束的剩余部分通过反射面传输,以发送这样得到的传输光束到光会聚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分离装置允许来自光记录媒体的相对于反射面为S偏振光的反射光束的总量基本上由反射面反射,以发送这样得到的光束到光检测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头包含从光源延伸到光分离装置的光路上的、控制来自光源的入射光束的偏振状态的偏振状态调整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它包含发射功率控制装置,用于检测由光检测器接收的光束的光功率,以便根据检测到的光功率控制光源的发射功率,从而保持照射到光记录媒体的光束的恒定光功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对于至少两类具有互相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光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和/或重现。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包含:液晶元件,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以及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液晶元件的光束入射到它。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它包含:
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它由用来接收光束的光检测装置组成,该接收的光束的光路已经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媒体出射的光路分支出来;和
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用来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检测的光耦合效率的变化以及光源的发射功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状态根据由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预先设置用于进行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的参考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最佳重现光功率可调整地设置参考值。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断记录和重现之间的切换操作的开始。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预先设置用于进行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的参考值。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最佳重现光功率可调整地设置参考值。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37.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3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操作是否正常。
3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降低光耦合效率的操作比提高它的操作快的情况下,使提高光耦合效率的状态成为待命状态,而在提高光耦合效率的操作比降低它的操作快的情况下,使降低光耦合效率的状态成为待命状态。
4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包含:液晶元件,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以及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液晶元件的光束入射到它,
该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包含:
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它包含光检测装置,用来接收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媒体出射的光束已经分支的光束,和
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用来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检测的光耦合效率的变化以及光源的发射功率,
其中,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根据光记录媒体的类型控制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对于具有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小于一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另一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执行记录和/或重现的时候,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允许光耦合效率小于当对于该一种类型的媒体执行记录和/或重现时的光耦合效率。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由于光头和光记录媒体之间相对速度的差别,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在记录面上具有互相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由于记录系统之间的差别,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在记录面上具有互相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是具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记录媒体。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至少之一在具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记录媒体具有各自的记录层。
46.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在一个记录层分为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具有各自的记录区域。
47.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至少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之一在一个记录层分为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具有各自的记录区域。
48.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它包含辨别光记录媒体类型的媒体类型辨别装置,
其中根据由媒体类型辨别装置已经辨别的光记录媒体的类型,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控制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记录于光记录媒体上的目录信息,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记录媒体的外观,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依赖于是否相应的记录层是光记录媒体的多层记录层的任何一层,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52.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是否相应的记录区域是记录区域被分为多个记录区域的记录区域的任何一个,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53.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已经由媒体类型辨别装置判断的相应于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功率和相应于光记录媒体的重现功率的结合以及光源输出的可使用的输出范围,确定光耦合效率。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通过确定的光耦合效率,确定在记录操作和重现操作之间切换时光耦合效率切换的存在或不存在。
55.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媒体类型辨别装置的判断结果和监视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时选择的操作模式之间的结合,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控制光耦合效率。
5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允许重现模式的光耦合效率小于同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模式的光耦合效率。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操作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使得当进行从重现模式到记录模式的切换时,使改变光耦合效率的时序先于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的光量变化的时序,并且当进行从记录模式到重现模式的切换时,使到光记录媒体上的光量变化的时序先于改变光耦合效率的时序。
5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使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配置为包括:波板,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便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和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波板的光束入射到它。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它包含:
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它由用来接收光束的光检测装置组成,该接收的光束的光路已经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媒体出射的光路分支出来;和
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用来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检测的光耦合效率的变化以及光源的发射功率,
其中,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根据光记录媒体的类型控制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状态。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预先设置用于进行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的参考值。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最佳重现光功率可调整地设置参考值。
63.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64.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65.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66.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断记录和重现之间的切换操作的开始。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预先设置用于进行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的参考值。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最佳重现光功率可调整地设置参考值。
69.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70.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71.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72.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操作是否正常。
73.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降低光耦合效率的操作比提高它的操作快的情况下,使提高光耦合效率的状态为待命状态,并且在其中提高光耦合效率的操作比降低它的操作快的情况下,使降低光耦合效率的状态为待命状态。
7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包含:波板,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便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方向;用于进行波板的旋转移位的旋转移位装置;和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波板的光束入射到它,
该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包含:
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它由用来接收光束的光检测装置组成,该接收的光束的光路已经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媒体出射的光路分支出来;和
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用来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检测的光耦合效率的变化以及光源的发射功率,
其中,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根据光记录媒体的类型控制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操作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使得当对于具有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小于一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另一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执行记录和/或重现的时候,使光耦合效率小于对于该一种类型的媒体执行记录和/或重现时的光耦合效率。
76.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由于光头和光记录媒体之间相对速度的差别,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在记录面上具有互相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
77.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由于记录系统之间的差别,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在记录面上具有互相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
78.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拥有具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记录媒体的各自记录层。
79.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至少之一拥有具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记录媒体的各自记录层。
80.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具有各自的记录区域,该记录区域属于一个记录层分为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
81.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至少之一具有各自的记录区域,该记录区域属于一个记录层分为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
82.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它包含用于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的媒体类型辨别装置,
其中根据已经由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的光记录媒体的类型,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控制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通过读取记录在光记录媒体上的目录信息得到的结果,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84.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媒体类型辨别装置根据光记录媒体的外观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85.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依赖于是否相应的记录层是光记录媒体的多记录层的任何一层,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86.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是否相应的记录区域是分为多个记录区域的记录区域的任何一个,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87.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已经由媒体类型辨别装置判断的相应于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功率”和相应于光记录媒体的“重现功率”之间的结合以及光源输出的可使用的输出范围,确定光耦合效率。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通过确定的光耦合效率,确定在记录操作和重现操作之间切换时光耦合效率切换的存在或不存在。
89.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媒体类型辨别装置的判断结果和监视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时选择的操作模式的结合,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控制光耦合效率。
90.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允许重现模式的光耦合效率小于同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中记录模式的光耦合效率。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操作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使得当进行从重现模式到记录模式的切换时,使改变光耦合效率的时序先于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的光量变化的时序,并且当进行从记录模式到重现模式的切换时,使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的光量变化的时序先于改变光耦合效率的时序。
92.一种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包含:
光头,它包括光源和用于会聚从光源发射到光记录媒体上以照射它们的光束的光会聚装置,
其中光头包括:光分离装置,用于分离从光源发射的光束和已经由光记录媒体反射并已经通过会聚装置的反射光束之间的光路;光检测装置,用于接收已经由光分离装置分离的来自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光束;和在光源和光分离装置之间提供的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用于改变或调整光耦合效率,光耦合效率是会聚到光记录媒体的光量占从光源发射的总光量的百分比,并且
其中光分离装置具有平面形的反射面,该反射面相对于从光源发射并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入射到光分离装置的入射光束的光轴倾斜,由此基本上为P偏振光的入射光束入射到反射面,以便允许预定百分比的入射光束传输通过反射面以分离这样传输的光束,以便发送传输光束到检测光源的发射功率的光检测器,并允许入射光束的剩余部分通过反射面反射,以发送这样得到的反射光束到光会聚装置。
93.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分离装置允许来自光记录媒体的相对于反射面为P偏振光的反射光束的总量基本上传输通过反射面,以发送这样得到的传输光束到光检测装置。
94.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头包含:从光源延伸到光分离装置的光路上的、控制来自光源的入射光束的偏振状态的偏振状态调整装置。
95.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它包含发射功率控制装置,用于检测由光检测器接收的光束的光功率,以便根据检测到的光功率控制光源的发射功率,从而保持照射到光记录媒体的光束的恒定光功率。
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对于至少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互相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光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和/或重现。
97.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包含:液晶元件,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以及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液晶元件的光束入射到它。
98.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它包含:
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它由用来接收光束的光检测装置组成,该接收的光束的光路已经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媒体出射的光路分支出来;和
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用来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检测的光耦合效率的变化以及光源的发射功率。
99.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状态。
100.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预先设置用于进行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的参考值。
101.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最佳重现光功率可调整地设置参考值。
102.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03.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04.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05.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断记录和重现之间的切换操作的开始。
106.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预先设置用于进行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的参考值。
107.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最佳重现光功率可调整地设置参考值。
108.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09.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10.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11.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操作是否正常。
112.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使降低光耦合效率的操作比提高光耦合效率的操作快的情况下,使提高光耦合效率的状态为待命状态,并且在其中提高光耦合效率的操作比降低它的操作快的情况下,使降低光耦合效率的状态为待命状态。
113.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包含:液晶元件,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以及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液晶元件的光束入射到它,
该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包含:
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它由接收光束的光检测装置组成,该接收的光束的光路已经由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媒体出射的光路分支出来;和
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用来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检测的光耦合效率的变化以及光源的发射功率,
其中,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根据光记录媒体的类型控制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
114.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操作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使得当对于具有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小于一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另一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执行记录和/或重现的时候,使光耦合效率小于对于该一种类型的媒体执行记录和/或重现时的光耦合效率。
115.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由于光头和光记录媒体之间相对速度的差别,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在记录面上具有互相不同的最佳记录/重现光功率。
116.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由于记录系统的差别,两种或更多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在记录面上具有互相不同的最佳记录/重现光功率。
117.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具有各自的记录面,该记录面属于具有两个或更多个记录面的多层光记录媒体。
118.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至少之一具有各自的记录面,该记录面属于具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面的多层光记录媒体。
119.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具有各自的记录区域,该记录区域属于记录面分为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
120.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中的任何一种具有各自的记录区域,该记录区域属于记录面分为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
121.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它包含辨别光记录媒体类型的媒体类型辨别装置,
其中根据已经由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的光记录媒体的类型,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控制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
122.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通过读取记录在光记录媒体上的目录信息得到的结果,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123.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媒体类型辨别装置根据光记录媒体的外观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124.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依赖于是否相应的记录层是光记录媒体的多层记录层的任何一层,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125.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是否相应的记录区域是分为多个记录区域的记录区域的任何一个,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126.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已经由媒体类型辨别装置判断的相应于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功率”和相应于光记录媒体的“重现功率”之间的结合以及光源输出的可使用的输出范围,确定光耦合效率。
127.根据权利要求12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通过确定的光耦合效率,确定在记录操作和重现操作之间切换时光耦合效率切换的存在或不存在。
128.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媒体类型辨别装置的判断结果和监视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时选择的操作模式之间的结合,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控制光耦合效率。
129.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允许重现模式的光耦合效率小于同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中记录模式的光耦合效率。
130.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操作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使得当进行从重现模式到记录模式的切换时,使改变光耦合效率的时序先于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的光量变化的时序,并且当进行从记录模式到重现模式的切换时,使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的光量变化的时序先于改变光耦合效率的时序。
131.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使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配置为包括:包括波板,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便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用于进行波板的旋转移位的旋转移位装置;和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波板的光束入射到它。
132.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它包含:
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它由用来接收光束的光检测装置组成,该接收的光束的光路已经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媒体出射的光路分支出来;和
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用来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检测的光耦合效率的变化以及光源的发射功率,
其中,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根据光记录媒体的类型控制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
133.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状态。
134.根据权利要求13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预先设置进行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的参考值。
135.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最佳重现光功率可调整地设置参考值。
136.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37.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38.根据权利要求13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39.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断记录和重现之间的切换操作的开始。
140.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预先设置进行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的参考值。
141.根据权利要求14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最佳重现光功率可调整地设置参考值。
142.根据权利要求14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43.根据权利要求14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44.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按照时间的变化量,判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切换时间。
145.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的操作是否正常。
146.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在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降低光耦合效率的操作比提高它的操作快的情况下,使提高光耦合效率的状态为待命状态,并且在其中提高光耦合效率的操作比降低它的操作快的情况下,使降低光耦合效率的状态为待命状态。
14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包含:波板,适合使来自光源的光束入射到它,以便改变或调整光束的偏振方向;用于进行波板的旋转移位的旋转移位装置;和偏振光束分离器膜,适合使已经通过波板的光束入射到它,
该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包含:
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它由用来接收光束的光检测装置组成,该接收的光束的光路已经通过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膜从向光记录媒体出射的光路分支出来;和
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用来根据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检测的光耦合效率的变化以及光源的发射功率,
其中,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根据光记录媒体的类型控制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
148.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操作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使得当对于具有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小于一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的另一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执行记录和/或重现的时候,使光耦合效率小于对于该一种类型的媒体执行记录和/或重现时的光耦合效率。
149.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由于光头和光记录媒体之间相对速度的差别,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在记录面上具有互相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
150.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由于记录系统之间的差别,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在记录面上具有互相不同的最佳记录和/或重现光功率。
151.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拥有具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记录媒体的各自记录层。
152.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至少之一拥有具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记录媒体的各自记录层。
153.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在一个记录层分为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具有各自的记录区域。
154.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的至少之一在一个记录层分为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区域的光记录媒体具有各自的记录区域。
155.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它包含辨别光记录媒体类型的媒体类型辨别装置,
其中根据由媒体类型辨别装置已经辨别的光记录媒体的类型,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控制光耦合效率可调装置。
156.根据权利要求15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通过读取记录在光记录媒体上的目录信息得到的结果,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157.根据权利要求15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媒体类型辨别装置根据光记录媒体的外观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158.根据权利要求15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依赖于是否相应的记录层是在光记录媒体的多层记录层的任何一个,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159.根据权利要求15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是否相应的记录区域是分为多个记录区域的记录区域的任何一个,媒体类型辨别装置辨别光记录媒体的类型。
160.根据权利要求15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已经由媒体类型辨别装置判断的相应于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功率”和相应于光记录媒体的“重现功率”之间的结合以及光源输出的可使用的输出范围,确定光耦合效率。
161.根据权利要求160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通过确定的光耦合效率,确定在记录操作和重现操作之间切换时光耦合效率切换的存在或不存在。
162.根据权利要求155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根据媒体类型辨别装置的判断结果和监视光耦合效率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时选择的操作模式的结合,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控制光耦合效率。
163.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允许重现模式的光耦合效率小于同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中记录模式的光耦合效率。
164.根据权利要求163所述的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其中操作光耦合效率控制装置,使得当进行从重现模式到记录模式的切换时,使改变光耦合效率的时序先于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的光量变化的时序,并且当进行从记录模式到重现模式的切换时,使会聚到光记录媒体上的光量变化的时序先于改变光耦合效率的时序。
CNB038016753A 2002-08-29 2003-08-19 光头和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030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51795 2002-08-29
JP251795/2002 2002-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6439A true CN1596439A (zh) 2005-03-16
CN1270309C CN1270309C (zh) 2006-08-16

Family

ID=31972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167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0309C (zh) 2002-08-29 2003-08-19 光头和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77259B2 (zh)
JP (1) JP4736430B2 (zh)
KR (1) KR100988705B1 (zh)
CN (1) CN1270309C (zh)
AU (1) AU2003257563A1 (zh)
WO (1) WO20040213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8944C (zh) * 2007-01-26 2009-06-10 清华大学 一种高密度蓝光光学读取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00957A4 (en) 2002-04-26 2008-11-19 Epson Toyocom Corp LAMINAT WAVE LENGTH PLATE AND OPTICAL BUYER THEREOF
JP4016089B2 (ja) * 2002-08-07 2007-12-05 ナル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対物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AU2003259476A1 (en) * 2002-09-19 2004-04-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US20050058050A1 (en) * 2003-09-15 2005-03-17 Soo-Han Park Optical pick-up having a spherical aberration compensator and a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spherical aberration
JP4644471B2 (ja) * 2004-11-10 2011-03-02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システム
US20080055719A1 (en) * 2006-08-31 2008-03-06 Perkins Raymond T Inorganic, Dielectric Grid Polarizer
US7570424B2 (en) * 2004-12-06 2009-08-04 Moxtek, Inc. Multilayer wire-grid polarizer
US7630133B2 (en) * 2004-12-06 2009-12-08 Moxtek, Inc. Inorganic, dielectric, grid polarizer and non-zero order diffraction grating
US7800823B2 (en) * 2004-12-06 2010-09-21 Moxtek, Inc. Polarization device to polarize and further control light
US20080055549A1 (en) * 2006-08-31 2008-03-06 Perkins Raymond T Projection Display with an Inorganic, Dielectric Grid Polarizer
US20080055720A1 (en) * 2006-08-31 2008-03-06 Perkins Raymond T Optical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an Inorganic, Dielectric Grid Polarizer
US20080055722A1 (en) * 2006-08-31 2008-03-06 Perkins Raymond T Optical Polarization Beam Combiner/Splitter with an Inorganic, Dielectric Grid Polarizer
US7961393B2 (en) * 2004-12-06 2011-06-14 Moxtek, Inc. Selectively absorptive wire-grid polarizer
US20080055721A1 (en) * 2006-08-31 2008-03-06 Perkins Raymond T Light Recycling System with an Inorganic, Dielectric Grid Polarizer
WO2007026548A1 (ja) * 2005-08-31 2007-03-08 Pioneer Corporation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並びに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US20070258344A1 (en) * 2006-05-04 2007-11-08 Imation Corp. Simultaneously accessing multiple layers of optical disks
JP2007328877A (ja) * 2006-06-09 2007-12-20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8755113B2 (en) * 2006-08-31 2014-06-17 Moxtek, Inc. Durable, inorganic, absorptive, ultra-violet, grid polarizer
EP1906252A1 (en) * 2006-09-28 2008-04-02 Carl Zeiss SMT AG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light produced by an illumination system of a microlithographic projection exposure apparatus
US7885163B2 (en) * 2007-05-04 2011-02-08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pickup,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JP2009015895A (ja) * 2007-06-29 2009-01-22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ヘッド装置
US20100103517A1 (en) * 2008-10-29 2010-04-29 Mark Alan Davis Segmented film deposition
US8248696B2 (en) 2009-06-25 2012-08-21 Moxtek, Inc. Nano fractal diffuser
EP2290644A3 (en) * 2009-08-28 2011-03-30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disc, optical disc reproducing apparatus, optical disc apparatus,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thod
US8913321B2 (en) 2010-09-21 2014-12-16 Moxtek, Inc. Fine pitch grid polarizer
US8611007B2 (en) 2010-09-21 2013-12-17 Moxtek, Inc. Fine pitch wire grid polarizer
JP5813959B2 (ja) 2011-02-07 2015-11-17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レーザー光線照射機構およびレーザー加工装置
US8913320B2 (en) 2011-05-17 2014-12-16 Moxtek, Inc. Wire grid polarizer with bordered sections
US8873144B2 (en) 2011-05-17 2014-10-28 Moxtek, Inc. Wire grid polarizer with multiple functionality sections
US8922890B2 (en) 2012-03-21 2014-12-30 Moxtek, Inc. Polarizer edge rib modification
US9632223B2 (en) 2013-10-24 2017-04-25 Moxtek, Inc. Wire grid polarizer with side region
US9312701B1 (en) 2015-07-16 2016-04-12 Wi-Charge Ltd System for optical wireless power supply
KR102455846B1 (ko) 2016-03-14 2022-10-18 위-차지 리미티드. 광 무선 전력 공급장치용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9589B2 (ja) * 1984-05-11 1995-10-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ピツクアツプ装置
JPH04214243A (ja) * 1990-12-10 1992-08-05 Fuji Electric Co Ltd 光ヘッド
JPH04255925A (ja) * 1991-02-08 1992-09-10 Fujitsu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488261B2 (ja) * 1992-07-27 2004-0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US5233175A (en) * 1992-08-24 1993-08-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aser power control independent of beamsplitter transmissivity
JP3239962B2 (ja) * 1992-09-10 2001-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07311971A (ja) * 1994-05-17 1995-11-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高密度光情報再生装置
US5978335A (en) * 1996-06-28 1999-11-02 Ibm Integrated calibration apparatus for a multi-mode information storage system
JPH1064078A (ja) * 1996-08-20 1998-03-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ヘッド
US6295260B1 (en) * 1998-05-13 2001-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computer with the optical disk apparatus built in
JP2000036152A (ja) * 1998-05-13 2000-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が内蔵されたコンピュ―タ
JP3794940B2 (ja) * 2001-06-19 2006-07-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対物レンズ光学系、光ヘッド及び光情報再生装置
US6940794B2 (en) * 2001-08-03 2005-09-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that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recording layers of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3115109A (ja) * 2001-08-03 2003-04-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3257072A (ja) * 2002-03-06 2003-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8944C (zh) * 2007-01-26 2009-06-10 清华大学 一种高密度蓝光光学读取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88705B1 (ko) 2010-10-18
CN1270309C (zh) 2006-08-16
KR20050032516A (ko) 2005-04-07
WO2004021340A1 (ja) 2004-03-11
AU2003257563A1 (en) 2004-03-19
US7177259B2 (en) 2007-02-13
JPWO2004021340A1 (ja) 2005-12-22
JP4736430B2 (ja) 2011-07-27
US20040257961A1 (en) 2004-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0309C (zh) 光头和光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CN1303596C (zh) 光记录/再现装置和焦点控制方法
CN1188842C (zh) 重放光盘的装置和方法
CN1096063C (zh) 能够不管盘类型读出数据的光拾取设备
CN1277252C (zh) 光盘装置、光束点的移动方法、在光盘装置中执行的程序
CN1279517C (zh) 光盘识别方法
CN1941134A (zh) 光盘装置
CN1130709C (zh) 光学头、光收发器件及光记录介质记录再生装置
CN1343976A (zh) 光学摄像管、光盘、及其信息处理装置
CN1244092C (zh) 光记录设备与激光功率控制方法
CN1855259A (zh) 光学拾取器和使用其的光盘驱动装置
CN1206636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261934C (zh) 光盘单元
CN1918642A (zh) 用于从多层光盘再现信号的设备
CN1763854A (zh) 光信息再现装置
CN1158650C (zh) 光拾取设备,光盘设备和轨道识别信号检测方法
CN1245714C (zh) 光头、光学设备和象差校正元件
CN1271616C (zh) 光拾取装置和半导体激光器装置
CN1208767C (zh) 记录/再现设备、记录/再现方法和信息记录介质
CN1608289A (zh) 光头、使用其的光学记录介质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及方法
CN1196122C (zh) 光拾取装置
CN1155959C (zh) 光盘和光盘装置
CN1178209C (zh) 光学头、光检测器、记录和再现装置和聚焦误差检测方法
CN1918637A (zh) 光盘装置
CN1230807C (zh) 光拾取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8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