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1023A - 盘驱动单元 - Google Patents

盘驱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1023A
CN1571023A CNA2004100550506A CN200410055050A CN1571023A CN 1571023 A CN1571023 A CN 1571023A CN A2004100550506 A CNA2004100550506 A CN A2004100550506A CN 200410055050 A CN200410055050 A CN 200410055050A CN 1571023 A CN1571023 A CN 1571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disc
pallet
pick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550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4147C (zh
Inventor
小畑学
三辻善作
村田守弘
根来久
平野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71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1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41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41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7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both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and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4Reducing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change, moisture, dust
    • G11B33/1446Reducing contamination, e.g. by dust, debri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4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7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灰尘粘接到拾取器的盘驱动单元。该盘驱动单元具有机架以及托盘。托盘在缩进位置和弹出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拾取器和第二拾取器之间具有主轴电机。托盘具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设置盖,从而在缩进位置覆盖第二拾取器的顶部。盖具有放在盖的前部的盖体,其位于相对于圆盘形记录介质的旋转方向的上游端,从而使其能够在与第二拾取器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在弹出方向被激励。

Description

盘驱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在盘形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和/或从其再现信息的盘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用于在光盘上记录或者从光盘再现信息的盘驱动单元,所述光盘诸如CD和DVD,以及用于记录信息比CD和DVD有更高密度的DVR或者蓝光光盘(例如,参照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号为No2003-67920)。
例如,用于在CD和DVD上记录信息以及从其再现信息的光束的波长是650nm或者680nm,而用于在DVR上记录信息或者从DVR再现信息的光束的波长要短一些,例如是405nm。因此,前述的盘驱动单元要安装具有CD和DVD波长光源的第一拾取器以及具有DVR波长光源的第二拾取器。
由于上述的波长的区别,形成在DVR上的光点的尺寸比形成在CD或者DVD上的光点的尺寸要小很多,因此DVR比CD或DVD更容易受到灰尘的影响。
因此,提供了一种具有盘盒的DVR,光盘被放置在盘盒壳体中用于防尘。
但是,在上述的盘驱动单元中,CD或者DVD上的灰尘或者DVR盘盒上的灰尘不可避免地会分散到盘驱动单元上。
如果灰尘粘着在第二拾取器的物镜上的话,到达光盘上的光量就会减少,就有可能导致记录或者再现的失败,或者会为第二拾取器的光源施加过量驱动电流,用于补偿光量的减少,造成光源的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做出,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使拾取器防尘的盘驱动单元。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驱动单元,包括:机架;托盘,其上放有圆盘形的记录介质,或是其中存放着圆盘形记录介质的盘盒,其可在深入到所述机架内部的执行记录或再现的缩进位置(retracted position)和弹出到所述机架从而装载或者卸载圆盘型记录介质或者盘盒的弹出位置之间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中的拾取器,其在远离位于托盘缩进位置的圆盘型记录介质的回缩位置(retreated position)和面对位于托盘缩进位置的圆盘型记录介质的底部表面的记录/再现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该记录/再现位置将信息记录在圆盘型记录介质上或者从其再现信息;以及,旋转驱动装置,用于当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时旋转该圆盘型记录介质。其中,托盘包括:设置在托盘底部表面的切口(cutout),从而使托盘沿着拾取器的移动轨道从安装在托盘上的圆盘型记录介质的中央延伸,该切口用于在圆盘型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或者从其再现信息;以及盖,用于覆盖安装在托盘上的圆盘型记录介质的径向方向的外边部分的切口部分,并且当托盘位于缩进位置时覆盖处于回缩位置的拾取器的顶部。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盘盒或者托盘上的灰尘分散到机架内,设置在回缩位置的拾取器上的盖能够阻止灰尘向拾取器分散从而避免粘结到拾取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盘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盘驱动单元的主体结构的局部透视图;
图3是主体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托盘在弹出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托盘在缩进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盖和盖体已经从图5所示状态中被移走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第一拾取器位于致动位置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在托盘机架中盘盒位于缩进位置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装载空的圆盘型记录介质的托盘位于缩进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盖的周围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1是示出沿着图10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12是示出沿着图10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13是示出圆盘型记录介质旋转所产生的气流的示意图;
图14A是盖的装配图,图14B是图14A所示的盖的底部视图,以及图14C是沿着图14B的线C-C的剖视图;
图15A是盖的平面图,图15B是沿着图15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局部视图,图15C是沿着图15A所示的线C-C的方向的剖视图,图15D是沿着图15A所示的箭头D方向的局部视图,以及图15E是示出沿着图15A所示的箭头E的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16A是盖的底部视图,图16B是图16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17A是盖体的平面图,图17B是沿着图17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局部视图,图17C是沿着图17A所示的线C-C的剖视图,图17D是沿着图17A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的剖视图,图17E是沿着图17A所示的箭头E的方向的局部视图,以及图17F是沿着图17A所示的线F-F的剖视图;
图18A是盖体的底部视图,图18B是沿着图18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局部视图,以及图18C是沿着图18A的线C-C的剖视图;
图19A是从左前方的角度观察盖体的透视图,以及图19B是从右前方的角度观察盖体的透视图;
图20是从下面观察盖体的透视图;
图21A是第一薄膜元件的平面图,以及图21B是沿着图21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22A是第二薄膜元件的平面图,以及图22B是示出沿着图22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随后的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盘驱动单元。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盘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盘驱动单元的主体结构的局部透视图,图3是主体结构的平面图,图4是托盘在弹出位置状态下的平面图,图5是托盘在缩进位置的状态下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盖和盖体已经从图5所示状态下被移走的平面图,图7是示出了第一拾取器位于致动位置状态的平面图,图8是示出了在托盘机架中,盘盒位于缩进位置状态下的平面图,图9是示出了装载了一个空的圆盘型记录介质的托盘在回缩位置状态下的平面图,图10是示出盖的周围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沿着图10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的局部视图,图12是图10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的局部视图,图13是示出圆盘型记录介质的旋转所产生的气流的示意图。
图14A是盖的装配图,图14B是示出了图14A所示的盖的底部视图,以及图14C是沿着图14B的线C-C的剖视图。图15A是盖的平面图,图15B是示出沿着图15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局部视图,图15C是沿着图15A所示线C-C方向的剖视图,图15D是示出沿着图15A所示的箭头D方向的局部视图,以及图15E是示出沿着图15A所示箭头E的方向的局部视图。图16A是盖的底部视图,图16B是示出图16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局部视图。图17A是盖体的平面图,图17B是沿着图17A所示箭头B方向的局部视图,图17C是沿着图17A所示线C-C的剖视图,图17D是沿着图17A所示箭头D方向的剖视图,图17E是沿着图17A所示箭头E方向的剖视图,以及图17F是示出沿着图17A所示线F-F的剖视图。图18A是盖体的底部视图,图18B是沿着图18A所示箭头B方向的局部视图,以及图18C是沿着图18A的线C-C的剖视图。图19A是从左前方的角度观察盖体的透视图,以及图19B是从右前方的角度观察盖体的透视图。图20是从下面方向观察盖体的透视图。图21A是第一薄膜元件的平面图,以及图21B是示出沿着图21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局部视图。图22A是第二薄膜元件的平面图,以及图22B是示出沿着图22A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的局部视图。
如图1所示,盘驱动单元100包括机架10和托盘12。托盘12在缩进位置(图5)和弹出位置(图4)之间往复运动,在缩进位置上,信息被记录在圆盘型记录介质上或者通过机架10上的槽1402进入到机架10内而被安装在托盘12上的盘盒上,或者从其再现信息,在弹出位置上,托盘12被弹出机架10,从而装载或卸载圆盘型的记录介质或盘盒。
机架10形成具有矩形的板状形状,其纵向尺寸大于其横向尺寸。机架10的纵向方向与托盘12移动的方向一致。
机架10具有:带有开放顶部的主体14,并且该主体从上面观察是矩形形状;覆盖主体14的上表面的顶板16;以及覆盖顶板16的盖17。
主体14具有:纵向延伸的矩形底部壁;前壁和后壁,都从底部壁的前侧和后侧垂直升起;两侧壁,都从底部壁的左侧和右侧垂直抬升。前壁具有槽1402。
参照图2和图3,在主体14的底部壁的基本中央设置有主轴电机18,用作旋转驱动设备从而旋转圆盘型记录介质。所提供的第一拾取器20和第二拾取器22位于主轴电机18两侧。
第一拾取器20和第二拾取器22在主体14的纵向方向排列,主轴电机18位于二者之间。第一拾取器20位于主轴电机18的前面,而第二拾取器22位于主轴电机18的后面。
更具体地,第一拾取器20构成为使其能够通过引导杆1404的引导在回缩位置(图6)和致动位置(图7)之间移动,在回缩位置,第一拾取器在托盘12从缩进位置向弹出位置移动的方向上远离主轴电机18,在致动位置,其在托盘12的缩进位置面对圆盘型记录介质2A的底部表面。
第二拾取器22构成为使其能够通过引导杆1406的引导在回缩位置(图7)和致动位置(图6)之间移动,在回缩位置,其在托盘12从弹出位置向缩进位置移动的方向上远离主轴电机18,在致动位置,其面对安装在盘盒2B中的、位于托盘12的缩进位置的圆盘型记录介质的底部表面。
第一拾取器20的物镜、主轴电机18的中心、第二拾取器22的物镜都设置在纵向经过主体14的同一条直线上,光轴向上。
每个第一和第二拾取器20和22主要包括光源,光接收元件,以及物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拾取器20用于通过具有一定波长、例如650nm或者680nm的激光束在CD、CD-R或者DVD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第二拾取器22用于通过具有一定波长、例如405nm的激光束在DVR(蓝光光盘)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
参照图1,主轴电机18具有旋转轴,并且旋转轴的上部终端安装有凸缘形的转盘1802,其与旋转轴一起旋转,圆盘型记录介质的卡装部分(chuckedportion)的底部表面就放置在转盘1802上。转盘1802包括磁铁。当旋转轴在垂直方向即轴向方向上移动时,转盘1802在下部回缩位置和上部卡装位置之间移动,在下部回缩位置,转盘1802与安装在托盘上的圆盘型记录介质或者安装在托盘上的盘盒内的圆盘型记录介质的卡装部分的底部表面分离,在上部卡装位置,转盘1802与卡装部分的底部表面相接触。
如图1所示,托盘12的形状为纵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的矩形板。托盘12通过驱动设备和图中没有示出的引导设备在纵向方向上移动。
托盘12的顶部表面具有形轮廓的凹陷部分1202。第一凹陷部分1202的底部表面具有形状的并且小于第一凹陷部分1202的第二凹陷部分1204。矩形板形状的盘盒2B(图8)具有容纳圆盘形记录介质的盘盒壳体,该盘盒2B放置在第一凹陷部分1202中。空白圆盘形的记录介质(图9)被放置在第二凹陷部分120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拾取器20将信息记录在空的圆盘形记录介质2A(图9)上和/或从其再现信息,而第二拾取器22将信息记录在盘盒2B(图8)上或者从其再现信息。
在第一和第二凹陷部分1202和1204的底部,提供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的切口1206。
切口1206具有用于第一拾取器20的第一切口1206A和用于第二拾取器22的第二切口1206B,两个切口1206A和1206B都线性并且连续延伸。当托盘12位于缩进位置时,转盘1802被安排在切口1206A和1206B彼此交叉的位置上,就是,位于切口1206的纵向中央位置。
参照图5,提供盖30,用于覆盖处于回缩位置的第二拾取器22的顶部。
盖30附连到托盘12上,从而使其能够覆盖第二切口1206B的全部后部区域的宽度。尤其是,将盖30设置成使其能够在容纳于托盘12上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径向的外侧覆盖第二切口1206B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设置盖30,使其能够覆盖位于盘盒2B外部的第二切口1206B的一部分。
盖30具有盖体32,其位于相对于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一侧的盖30的前边部分的一部分里,从而使其能够沿着与第二拾取器22的移动的方向平行移动,并且也能够在投影方向上受致动。
尤其是,盖30由合成树脂构成,并且具有足够大到可以覆盖第二切口1206B的整个后部区域宽度的盖主体3002,以及在盖主体3002上凸出的安装件3004,如图14A,14B和14C,15A至15E,以及16A和16B所示。
通过旋紧插入到安装件3004上的螺孔3005中的螺钉来安装盖30。
盖主体3002的前面边缘形成为从托盘12的第一凹陷部分1202连续。
如图15D,16A,16B所示,盖30的底部表面具有一对可移动地支撑盖体32的引导凹槽3006,以及安装在引导凹槽3006之间的用于引导盖体32的肋条3008。
盖体32是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并且具有顶部3202、前部3204、侧部3206、第一薄膜安装部3210A,以及第二薄膜安装部3210B,如图17A-17F,18A,18B和18C,19A和19B以及图20所示。
在顶部3202的左侧和右侧设置移动插入到盖主体3202的一对引导槽3006中的滑动件3208。也设置有啮合盖主体3002的肋条3008的引导凹槽3209。
在位于相对于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一侧的顶部3202的位置设置侧部3206。
侧部3206具有用于引导气流的气流引导通道3206A,气流是在圆盘形记录介质在远离第二拾取器22的方向上旋转的时候产生的。
前部3204的形状从托盘12的第一凹陷部分1202侧壁连续。前部3204位于顶部3202和侧部3206的前端。
前部3204在安装在托盘12上的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在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圆周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
如图17B,19A和19B以及20所示,第一薄膜元件安装部分3210A在高度上比前部3204小,并且将第一薄膜元件形成为:沿着安装在托盘12中的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圆周方向从前部3204的上端延伸,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时,所述前部3204在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旋转方向的下游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元件安装部分3210A形成在顶部3202的前面边缘。
如图17F所示,在顶部3202的上方位置处设置第二薄膜元件安装部分3210B,其在托盘12上的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径向方向上比第一薄膜元件安装部分3210A更靠外。
参照图11和图21A,第一薄膜元件34在安装在托盘12中的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圆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如图21A所示,第一薄膜元件34的上端通过双侧粘接带3401的中间物附加到第一薄膜元件安装部3210A,如图19A,19B,20和21B所示。
第一薄膜元件34悬挂在顶部3202的前面边缘,并且形成了延续到前部3204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双侧粘接带3401的中间物,从前部3204为第一薄膜安装部3210A设置第一薄膜元件34。为面对前部3204的第一薄膜元件34的部分设置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切口3402。
第二薄膜元件36在安装在托盘12上的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圆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如图11和22A所示。
通过双侧粘接带3602(图22B)将第二薄膜元件36的上端连接到在顶部3202上部表面的第二薄膜安装部3210B,并且通过切口3202A悬挂在顶部以下,如图12,17F和18C所示。
如图20所示,设置第二薄膜元件36从而使其在相对于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旋转方向的上游端离开第一薄膜元件34,而在相对于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靠近第一薄膜元件34。尤其是,设置第二薄膜元件36从而使得它在相对于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旋转方向的上游端离开第一薄膜元件34较远,而在相对于旋转方向的下游端的距离较近。
第一薄膜元件34和第二薄膜元件36都是由足够强硬而不会由于圆盘形记录介质旋转时产生的气流而产生伸缩的材料构成。例如,可以使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较薄的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元件34设置成使其低端与位于回缩位置上的第二拾取器22的壳体的前顶部表面相接触。
第二薄膜元件36的放置从而使其低端与位于回缩位置的第二拾取器22的壳体的前顶部表面相接触,并且倾斜放置,从而使得第二薄膜元件36在其较低位置处靠近第一薄膜元件34,就是说,其向转盘1802倾斜,如图12所示。
下面将描述盖体32向盖30的安装。
参照图14A和14C,螺旋弹簧3213缠绕在盖体32的后部凸起的线轴3212上,并且螺旋弹簧3213被放置在盖30的弹簧机架3010里。盖体32的滑动件3208分别被插入到盖30的成对引导凹槽3206中,并且肋条3008被固定在盖体32的引导凹槽3209中。
然后,盖体32就被推入盖30,使得如图17A、17D和17F所示的盖体32的啮合突起3214与示出在图16A中的盖30的盖主体3002的啮合突起3012重叠。
这允许盖体32在平行于第二拾取器22的移动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通过螺旋弹簧3213在弹出方向上激励盖体32。这样,盖体32就在缩进位置和弹出位置之间移动,在缩进位置,前部3204缩进从而与安装在托盘12上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端面接触,在弹出位置,前部3204面对托盘12中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外部圆周。盖体32的弹出位置依赖于啮合部分3214和啮合部分3012之间的啮合。
如上所述盖体32被连接到盖30上,盖30被安装到托盘12上。盖30是通过旋紧盖30的安装件3004的螺孔3005中的螺钉而被安装到托盘12的。
现在解释机架10的组装。
参照图4,在顶板16的中央部分形成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的开口1604,并且在开口1604内侧设置臂24,并使其能够垂直摆动。
在臂24的前端设置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支架,并且由诸如吸附到磁体上的铁的磁性材料构成的磁性元件26设置在支架的底部表面。
如图1所示,盖17包括足够大到可以覆盖主体14顶部开口的顶部表面1702,并且设置有侧表面1704,从而在顶部表面的右侧和左侧以及后面悬挂。
盖17的顶部表面1702具有容纳凹陷部分1708,在容纳凹陷部分1708中设置臂24的前部。
顶板16设置在插入到顶部表面的开口当中的主体14上,并且通过将插入到侧表面1704中的螺钉插入孔1706中的螺钉固定到主体14的侧壁的抽头孔中来安装盖17。这就组装了机架10。
现在解释第一拾取器的记录/再现操作。
参照图9和图10,已经在第二凹陷部分1204放置了空白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托盘12从弹出位置移动到缩进位置,并且转盘1802从回缩位置移动到卡装位置,从而使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卡装部分的底部表面向上移动,同时其被安装在转盘1802上。这使得磁性元件26被吸引到转盘1802的磁体上,卡装部分位于它们之间,这样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卡装部分被保持在转盘1802和磁性元件26之间。
在这种状态下,驱动主轴电机18从而旋转转盘1802,旋转地驱动圆盘形记录介质2A以及磁性元件26。这样,第一拾取器20就通过第一切口1206A将信息记录在圆盘形记录介质2A上,或者从其上再现信息。
以后,转盘从卡装位置回到回缩位置,并且托盘12从缩进位置返回弹出位置。
现在将解释第二拾取器的记录/再现操作。
参照图8,已经在第一凹陷部分1202放置盘盒2B的托盘12从弹出位置移动到缩进位置,并且转盘1802从回缩位置移动到卡装位置,从而使转盘1802与盘盒2B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卡装部分的底部表面相接触。此时,在盘盒2B中设置的磁性元件(未示出)被吸引到转盘1802的磁体上,且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卡装部分位于它们之间,从而卡装圆盘形记录介质。
在这种状态,驱动主轴电机18从而旋转转盘1802,旋转地驱动圆盘形记录介质2A以及磁性元件26。这样,第二拾取器22就通过第二切口1206B将信息记录在圆盘形记录介质上,或者从其上再现信息。
以后,转盘1802从卡装位置返回回缩位置,并且托盘12从缩进位置回到弹出位置。
现在解释盖30和盖体32的操作和优势。
当盘盒2B被设置在托盘12中的时候,通过盘盒2B的端面,盖体32的前部3204从弹出位置移动到缩进位置,如图8所示。
在这种状态,盖30的前面边缘向着托盘12的第一凹陷部分1202的侧表面持续地延伸。盖体32的前部3204毗邻安装在托盘12中的盘盒2B的端部,并且盖体32位于缩进位置。
在这种状态,当托盘12从弹出位置移动到缩进位置时,或者当转盘1802在回缩位置和卡装位置之间移动时,会产生振动。振动被传送到盘盒2B和托盘12,从而造成盘盒2B或者托盘12上的灰尘分散到机架10的内部。
位于回缩位置的第二拾取器22的上侧被盖30覆盖,并且盖体32位于缩进位置。这使得盖30和盖体32能够防止灰尘飞到第二拾取器22,从而避免与其粘接。
前述布局有利地防止了由于灰尘粘接到第二拾取器22的物镜而造成的不便。物镜上的灰尘造成到达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光量的减少,并且可以造成记录或者再现的失败,或者因向第二拾取器22施加过量的驱动电流从而补偿光量的减小,从而导致光源的劣化。
当空白圆盘形记录介质2A被放置在托盘12上时,盖体32的前部3204将位于弹出位置,如图10所示。
在这种状态下,在盖30的前面边缘和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外部圆周之间形成微小间隙。由于盖体32的前部3204位于弹出位置,小于盖30的前面边缘与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外部圆周之间间隙的间隙形成在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外部圆周与前部3204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托盘从弹出位置移动到缩进位置时,或者在转盘1802在回缩位置和卡装位置之间移动时产生振动,圆盘形记录介质2A或者托盘12上的灰尘就被分散到机架10的内部。
位于回缩位置的第二拾取器22的上侧被位于缩进位置的盖30和盖体32覆盖。这使得盖30和盖体32能够防止灰尘飞到第二拾取器22上从而避免粘结于其上。
这样,前述的布局也能够有利的防止由于灰尘粘接到第二拾取器22的物镜上而产生的不便。
现在参照图13,当具有设置在托盘上的空白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托盘12移动到缩进位置时,圆盘形记录介质2A就被转盘1802卡住并且在箭头X的方向上被旋转驱动,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旋转产生了气流,如图13所示。盖30没有在图13中显示。
当产生这种气流时,托盘12或者圆盘形记录介质2A上的灰尘就被分散到机架10的内部。
如图10、11和12所示,位于弹出位置的盖体30具有第一薄膜元件34和第二薄膜元件36,这使得第一薄膜元件34和第二薄膜元件36能够防止灰尘分散到位于回缩位置的第二拾取器22上,从而避免其粘接到第二拾取器22上。
向第二拾取器22移动的气流由连接到前部3204的第一薄膜元件34所引导,在箭头F1所示的方向上远离位于回缩位置的第二拾取器,并且也被气流引导通道3206A所引导,在箭头F2所示的方向上远离第二拾取器22。因此,含有灰尘的气流就直接远离了第二拾取器22,这有利地阻止了灰尘粘接到第二拾取器22。
因此,上述的结构有利地阻止了由于灰尘粘接到第二拾取器22的物镜上而造成的不便。
在本实施例中,从前部3204到第一安装部分3210A设置第一薄膜元件34;因此,面对前部3204第一薄膜元件3204的部分具有切口3402。利用这种结构,当第一薄膜元件34的低端部分于第二拾取器22的机壳的顶部表面相接触时,第一薄膜元件34的低端部分伸缩,从而与机壳的顶部表面无间隙连接。这有利地阻止了灰尘飞到第二拾取器22。
而且,如图10所时,第二薄膜元件的放置使其远离处在相对于圆盘形记录介质2A的旋转方向上游端的第二薄膜元件34,而靠近处在相对于旋转方向的下游端的第一薄膜元件34。因此,第二薄膜元件36就引导流向第一薄膜元件34后侧的气流离开第二拾取器22。这有利地阻止了灰尘粘接到第二拾取器22。
另外,如图12所示,第二薄膜元件36被倾斜放置从而使其在底部更加靠近第一薄膜元件34。利用这种结构,经过两个薄膜元件的气流的速度会增加,从而使第二薄膜元件36能够有效地阻止灰尘向第二拾取器22移动。这有利的阻止了灰尘粘接到第二拾取器22。
在本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在提供两个拾取器,即,第一拾取器20和第二拾取器22的情况下的描述。但是,很显然,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仅设置一个拾取器的情况。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在使用两个薄膜元件,即第一薄膜元件34和第二薄膜元件36的情况下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在仅使用一个薄膜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灰尘粘接到拾取器上。
当使用两个拾取器时,位于托盘12上的用于两个拾取器的切口1206A和1206B不需要线性延伸。另外,切口可以以一定的角度相互交叉。

Claims (7)

1.一种盘驱动单元,包括:
机架;
托盘,其上安装圆盘形记录介质或者容纳圆盘形记录介质的盘盒,并且其在缩进位置和弹出位置之间移动,在缩进位置,其缩进到机架内执行记录或者再现,在弹出位置,其弹到机架外部,从而装载或者卸载圆盘形记录介质或者盘盒;
拾取器,安装在机架中,并且在回缩位置和记录/再现位置之间移动,在回缩位置,其远离位于托盘缩进位置的圆盘形记录介质,在记录/再现位置处,其面对位于托盘缩进位置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底部表面,并且在该记录/再现位置,信息被记录到圆盘形记录介质上和/或从圆盘形记录介质再现信息;以及
旋转驱动装置,用于在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时旋转圆盘形记录介质,
其特征在于,托盘包括:
设置在托盘的底部表面中的切口,其沿着拾取器的移动轨迹从安装在托盘上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中央延伸,该切口被设置用于在圆盘形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或从圆盘形记录介质再现信息;以及
盖,用于覆盖安装在托盘中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径向方向的外侧的切口部分,并且当托盘位于回缩位置时,覆盖回缩位置上的拾取器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托盘包括用于容纳圆盘形的记录介质或者盘盒的容纳凹陷部分,
所述盖包括安装在当信息被记录和/或再现时相对于圆盘形记录介质旋转方向定位在上游侧的一部分中的盖体,以及
所述盖体包括面对容纳凹陷部分的前部,并且该盖体被设置成可在缩进位置和弹出位置之间移动,并能够被致动而处于弹出位置,其中,在缩进位置,前部缩进从而与安装在托盘上的盘盒的端面接触,在弹出位置,前部面对安装在托盘中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外部圆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托盘包括用于容纳圆盘形的记录介质或者盘盒的容纳凹陷部分,
所述盖包括安装在当信息被记录和/或再现时相对于圆盘形记录介质旋转方向定位在上游侧的一部分中的盖体,以及
所述盖体包括面对容纳凹陷部分的前部和面对相对于圆盘形记录介质的旋转方向的上游端的侧部,并且该盖体被设置成可在缩进位置和弹出位置之间移动,并能够被致动从而处于弹出位置,其中在缩进位置,前部缩进从而与安装在托盘上的盘盒的端面接触,在弹出位置,前部面对安装在托盘中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外部圆周,
前部在安装于容纳凹陷部分中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圆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以及
侧部具有用于引导气流的气流引导通道,气流是在圆盘形记录介质远离拾取器旋转的时候产生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驱动单元,其中,
所述盖体包括在记录和/或再现信息时、在相对于旋转方向下游端的前部的上端上设置的第一薄膜元件安装部分,
所述第一薄膜元件安装部分的高度低于所述前部的高度,并且其从所述前部的上部终端开始延伸,其中所述前部位于容纳在所述托盘内的盘形记录介质的圆周方向中的下游端,
第一薄膜元件在安装在托盘上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圆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并且连接到第一薄膜元件安装部分,第一薄膜元件足够坚硬不会由于圆盘形记录介质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而弯曲,以及
第一薄膜元件提供连续到前部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驱动单元,其中,
所述盖体包括第二薄膜元件安装部分,其在托盘中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比前部的第一薄膜元件安装部分更朝向外的位置,
第二薄膜元件在安装在托盘上的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圆盘形记录介质的圆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并且连接到第二薄膜元件安装部分,第二薄膜元件足够坚硬不会由于圆盘形记录介质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而弯曲,以及
设置所述第二薄膜元件,从而使其远离处在相对于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端的第一薄膜元件,同时靠近处在相对于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端的第一薄膜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单元,其中,
所述拾取器包括具有不同的回缩位置的第一拾取器和第二拾取器,
所述切口包括用于第一拾取器的第一切口和用于第二拾取器的第二切口,以及
所述盖覆盖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并且覆盖分别位于各自回缩位置的第一拾取器和第二拾取器中的至少一个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驱动单元,其中
第一拾取器的第一回缩位置在从缩进位置到弹出位置的方向上离开旋转驱动装置,
第二拾取器的第二回缩位置在从弹出位置到缩进位置的方向上离开旋转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拾取器和第二拾取器具有移动轨道,该轨道在托盘移动的方向上穿过同一条直线,
所述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线性连续延伸,以及
所述盖覆盖第二切口的部分,也覆盖位于第二回缩位置的第二拾取器的顶部。
CNB2004100550506A 2003-04-09 2004-04-09 盘驱动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41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04839A JP2004310933A (ja) 2003-04-09 2003-04-09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104839/03 2003-04-09
JP104839/2003 2003-04-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1023A true CN1571023A (zh) 2005-01-26
CN1284147C CN1284147C (zh) 2006-11-08

Family

ID=32866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505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4147C (zh) 2003-04-09 2004-04-09 盘驱动单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350220B2 (zh)
EP (1) EP1467365B1 (zh)
JP (1) JP2004310933A (zh)
KR (1) KR20040087938A (zh)
CN (1) CN1284147C (zh)
DE (1) DE602004019720D1 (zh)
TW (1) TWI27608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7670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东芝三星存储技术韩国株式会社 具有增强的导螺杆的盘驱动器
CN104040628A (zh) * 2012-11-06 2014-09-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薄片体部件及物镜的清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27759A1 (en) * 2005-12-08 2018-05-30 Nikon Corporation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exposing method, and device fabricating method
JP4748038B2 (ja) 2006-11-24 2011-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
CN101206880B (zh) * 2006-12-22 2011-02-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盘驱动器
JP2009301673A (ja) * 2008-06-16 2009-12-24 Kenwood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980158B2 (ja) * 2013-04-04 2016-08-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062A (ja) 1992-06-19 1994-01-14 Sony Corp ディスク記録または再生装置
JPH06274917A (ja) 1993-03-17 1994-09-30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
JPH07210889A (ja) * 1994-01-19 1995-08-11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ユニットの防塵構造
JPH087430A (ja) * 1994-04-21 1996-01-12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着脱機構
JPH08124208A (ja) * 1994-10-18 1996-05-17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US5675566A (en) * 1994-10-31 1997-10-07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a cartridge for a recording medium
JPH10199005A (ja) * 1996-12-26 1998-07-31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0298863A (ja) * 1999-04-09 2000-10-24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EP1174873B1 (en) * 2000-07-21 2009-01-21 Sony Corporation Disk drive apparatus
JP2003067920A (ja) * 2001-08-28 2003-03-07 Sony Corp ディスク式記録再生装置
JP2003100007A (ja) * 2001-09-26 2003-04-04 Sony Corp ディスク式記録再生装置
JP3913506B2 (ja) 2001-09-26 2007-05-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トレイを出没可能に具えたディスク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CN1224017C (zh) * 2001-10-03 2005-10-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CN1531282A (zh) * 2003-03-12 2004-09-22 ���µ�����ҵ��ʽ���� 分组中继装置
JP2004310917A (ja) * 2003-04-08 2004-11-04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7670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东芝三星存储技术韩国株式会社 具有增强的导螺杆的盘驱动器
CN104040628A (zh) * 2012-11-06 2014-09-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薄片体部件及物镜的清洁方法
CN104040628B (zh) * 2012-11-06 2017-02-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4019720D1 (de) 2009-04-16
TW200506895A (en) 2005-02-16
JP2004310933A (ja) 2004-11-04
US7350220B2 (en) 2008-03-25
EP1467365A2 (en) 2004-10-13
EP1467365A3 (en) 2007-10-31
KR20040087938A (ko) 2004-10-15
EP1467365B1 (en) 2009-03-04
TWI276088B (en) 2007-03-11
US20040255311A1 (en) 2004-12-16
CN1284147C (zh) 2006-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506C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171218C (zh) 盒式盘
CN1251236C (zh) 盘驱动器及其转台
CN1284147C (zh) 盘驱动单元
CN1245336A (zh) 盒式盘
CN1734656A (zh) 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单元和光头装置
CN1211035A (zh) 盘驱动器
CN1441419A (zh) 组装盘形记录媒体的装置及其组装盘形记录媒体的方法
CN1082228C (zh) 盘盒
US20100321821A1 (en) Disk device and aspiration filter used therefor
CN1183521C (zh) 光学拾取头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252691C (zh) 盘驱动装置
CN1551175A (zh) 托盘单元和盘旋转装置
CN1089931C (zh) 盘盒
CN1664937A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头装置
CN1296927C (zh) 盒式记录介质、盘状记录介质及其驱动方法
CN1585024A (zh) 光盘装置
CN1453780A (zh) 光驱装置
CN1308334A (zh) 磁头滑动器和磁盘驱动器
CN1306793C (zh) 盘式摄影装置
JP5476787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685432A (zh) 信息记录媒体片盒
CN1754222A (zh) 盘片盒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JP2009170042A (ja) クランプ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CN1604215A (zh) 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08

Termination date: 20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