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4017C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4017C
CN1224017C CNB028033140A CN02803314A CN1224017C CN 1224017 C CN1224017 C CN 1224017C CN B028033140 A CNB028033140 A CN B028033140A CN 02803314 A CN02803314 A CN 02803314A CN 1224017 C CN1224017 C CN 12240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ven head
gear
shaven
supply unit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33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1552A (zh
Inventor
江泽弘造
三东武生
佐治义人
滝沢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81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1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40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40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7Arrangements for mechanically moving the whole head
    • G11B7/08582Sled-type position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具备盘旋转装置、多个光头、输送单元、光头收容部件、光头装拔装置。盘旋转装置装载盘并使之旋转。多个光头为了对盘进行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而射出光束。输送单元包含可输送地沿盘的半径方向引导光头的引导部件,使光头沿引导部件输送的光头输送装置,以及支撑盘旋转装置、引导部件和光头输送装置的输送基座。光头收容部件具有用于分别支撑并收容多个光头的多个收容支撑导轨。光头装拔装置将光头分别从光头收容部件输送到输送单元、或从输送单元输送到光头收容部件。多个光头以各自射出的光束为同方向的姿势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中,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中的各光头通过从被收容的位置直线移动而被输送到输送单元。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多个在光盘中记录和/或再现数据用光头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CD(致密盘)或DVD(数字通用盘)等多种标准的盘状记录介质(下面称为盘)被广泛普及。在这些盘中,因为记录密度不同,所以记录和/或再现所用的光束波长不同。另外,即使记录密度相同,也存在再现专用型、补写型、改写型等记录再现形态不同的盘,并采用不同的记录再现方式。因此,使用对应于记录密度和记录再现方式差异的各种光盘装置。
在光盘装置仅对应于1个记录密度和记录再现方式的盘时,用户必需对每种盘准备光盘装置。为了消除这种问题,要求有一种对应于多种盘的光盘装置。
在这种对应于多种盘的光盘装置中,从可使光盘装置的观点来看,具备1个可对应于多种记录密度和记录再现方式的光头是理想的。但是,因为记录和/或再现中所用的光束波长随记录密度不同而不同,所以这种光盘装置必需具备多个射出光束的发光元件。另外,光学系统因盘的标准或记录再现方式而不同。因此,在一个光头中配置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光学系统来满足各元件或光学系统所需的特性是困难的。尤其是,在确保保证各元件或光学系统所需特性的可靠性所必需的充分空间的情况下,难以在一个光头中实现。
因此,向每个光束的波长或光学系统分配光头,使用多个头的各个对对应的盘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可减小各光头的尺寸,并可确保各光头的可靠性。另外,还可降低制造、调整成本和部件成本。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盘的记录密度或记录再现方式不同的盘,其外形通常多是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就对应于多种盘的光盘装置而言,从配置空间或装置成本的观点来看,光头以外的要素或结构最好尽可能共享化。
考虑到这些,期望可进行多种光盘的记录和/或再现的光盘装置具备对应于盘的多个光头和光头以外共享使用的结构。
作为这种光盘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第2943918号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多个光头和1个光盘旋转装置的光盘装置。下面,说明该光盘装置。如图37所示,该光盘装置具备:对应于可记录和/或再现光盘的第1光头501a和第2光头501b;在收容时分别支撑第1光头501a和第2光头501b的第1小导轴502aL、502aR和第2小导轴502bL、502bR;和具有旋转板503及支撑台504的光头收容部件551。
旋转板503被支撑在支撑台504上,能够以转动支轴503A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未图示的转动装置驱动,沿箭头801方向转动。另外,第1小导轴502aL、502aR和第2小导轴502bL、502bR彼此平行配置,并且,将从包含第1小导轴502aL、502aR的平面到转动支轴503A的距离、和从包含第2小导轴502bL、502bR的平面到转动支轴503A的距离被设定为相等。
光盘505由盘电机506驱动,在对光盘505进行记录和/或再现时,通过导轴507L、507R,沿光盘505的半径方向引导第1光头501a或第2光头501b。盘电机506和导轴507L、507R一体支撑在输送台508上。另外,支撑台504和输送台508一起被支撑在基台509上。通过输送驱动装置(未图示),沿导轴507L和507R输送第1光头501a或第2光头501b,沿半径方向扫描光盘505,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
第1光头501a或第2光头501b在各自的物镜501aA、501bA彼此相对地分别支撑在小导轴502aL、502aR和502bL、502bR上的状态下,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51中。图37中,将小导轴502aL和导轴507L与小导轴502aR和导轴507R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在该状态下,第1光头501a可从收容部551沿箭头802方向移动到输送台508。若将第1光头501a装入输送台508的导轴507L、507R,则第1光头501a边沿导轴507L、507R移动,边对盘505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
另外,若旋转驱动装置(未图示)使旋转板503沿箭头801方向中任何方向旋转180度,则小导轴502bL和导轴507L及小导轴502bR和导轴507R被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在该状态下,第2光头501b可沿箭头802方向从收容部551移动到输送台508。若将第2光头501b装入输送台508的导轴507L、507R,则第2光头501b边沿导轴507L、507R移动,边对盘505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
在交换光头的情况下,逆转上述步骤。具体而言,将位于输送台508中的第1光头501a或第2光头501b之一返回收容部551,使旋转板503旋转180度。之后,使另一光头移动到输送台508。在位于输送台508上的光头与装载在盘电机506上的光盘505的种类不对应的情况下,交换光头。例如,位于输送台508上的光头检测出装载在盘电机506上的光盘505的种类的结果是判断该光头不能进行记录和/或再现的情况等。
如上所述,在该光盘装置边交换光头边安装未位于邻接输送台508的导轴507L、507R位置上的光头的情况下,必需使旋转板503旋转180度。因此,若设第1光头501a或第2光头501b在垂直于旋转板503的旋转支轴503A的面上的宽度Wa或Wb中大的值为W,则收容部551的高度H必需至少比W大。光盘装置的高度受到第1光头501a或第2光头501b的宽度制约,存在光盘装置的高度不能小于W的问题。
另外,在向第1光头501a和第2光头501b的供电线和信号线中使用FPC(软性印刷电缆)或FFC(软性带状电缆)等软性电缆510a。例如图38所示,将软性电缆510a连接于第1光头501a,使软性电缆510a向物镜501A的里面侧弯曲。或如图39所示,使软性电缆510a向物镜501A侧弯曲。另外,通过连接器等将未连接在第1光头501a上的软性电缆510a的一端连接到未图示的印刷基板上。
此时,即使第1光头501a向图38和图39所示箭头803方向或804方向移动,软性电缆510也能任意弯曲。因此,当第1光头501a或第2光头501b在导轴507L和507R上输送时,软性电缆510a可任意弯曲。
另一方面,在使第1光头501a向箭头805方向或箭头806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不让第1光头501a弯曲的力作用。因此,在将第1光头501a或第2光头501b收容在收容部551中的状态下,当沿图37所示箭头801方向旋转收容部551时,软性电缆510a不能取得适当弯曲状态,软性电缆510a破坏,在软性电缆510a与第1光头501a的连接部分或软性电缆510a与未图示的印刷基板的连接部分上作用大的力,产生这些连接部分被破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可解决以往的问题,减小装置整体的高度,可连接供电线和信号线,而不会对多个光头强加力。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备:盘旋转装置,装载盘并使之旋转;多个光头,为了向所述盘进行数据记录和/或再现,射出光束;输送单元,包含引导部件,可输送地沿所述盘的半径方向引导所述光头,光头输送装置,使所述光头沿所述引导部件输送,和输送基座,支撑所述盘旋转装置、所述引导部件和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光头收容部件,具有分别用于支撑并收容所述多个光头的多个收容支撑导轨;和光头装拔装置,将所述光头分别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输送到所述输送单元、或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到所述光头收容部件,收容在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的各光头通过从收容位置直线移动而被输送到所述输送单元。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头以各自射出的光束为同方向的姿势收容在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
在最佳实施例中,沿相对旋转轴垂直的方向排列各收容支撑导轨,使从支撑在所述光头收容部件的所述收容支撑导轨上的多个光头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与盘旋转装置的旋转轴实质在同一平面上。
在最佳实施例中,在为了将收容在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的多个光头之一装入所述输送单元而设定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与所述输送单元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向装载在所述盘旋转装置上的所述光盘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
在最佳实施例中,将所述光头装拔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单元上,所述光头装拔装置与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共有一个驱动源。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头分别具有输送齿条,该输送齿条具有齿向在与所述引导部件引导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齿形,所述光头装拔装置和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分别具有与各光头的输送齿条啮合的装入齿轮和输送齿轮,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在位于可装入或排出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收容的多个光头之一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1个光头的输送齿条与装入齿轮啮合,将所述1个光头从光头收容部件装入输送单元,在所述输送单元中,所述1个光头的输送齿条与输送齿轮啮合,将所述1个光头沿所述引导部件输送。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装入齿轮或输送齿轮中至少一方的旋转中心摆动,使所述光头与输送齿条的距离变化,所述光头装拔装置或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具有向所述输送齿条侧顶靠所述装入齿轮或所述输送齿轮中旋转中心摆动的齿轮的齿轮顶靠装置。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头装拔装置或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具有驱动所述摆动齿轮的前级齿轮,使所述摆动齿轮以所述前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为支轴摆动。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头包含第1光头和第2光头,所述光头收容部件的所述多个收容支撑导轨包含支撑所述第1光头和第2光头用的第1收容支撑导轨和第2收容支撑导轨,所述第1收容支撑导轨位于所述第2收容支撑导轨之上。
在最佳实施例中,还具备使所述输送单元向第1光头位置和第2光头位置移动用的输送单元升降装置,在所述第1光头位置,将所述第1光头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输送到所述输送单元,或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到所述光头收容部件,在所述第2光头位置,将所述第2光头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输送到所述输送单元,或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到所述光头收容部件。
在最佳实施例中,当所述输送单元位于所述第1光头位置时,对装载在所述盘旋转装置上的所述光盘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第1光头和第2光头分别具有物镜,所述第2光头的物镜的孔径值比所述第1光头的物镜大。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头装拔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单元中,所述光头装拔装置与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共有一个驱动源。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第1和第2光头分别具有输送齿条,该输送齿条具有齿向在与所述引导部件引导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齿形,所述光头装拔装置和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分别具有与各光头的输送齿条啮合的装入齿轮和输送齿轮,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在位于可装入或排出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收容的光头之一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1个光头的输送齿条与装入齿轮啮合,将所述1个光头从光头收容部件装入输送单元,在所述输送单元中,所述1个光头的输送齿条与输送齿轮啮合,将所述1个光头沿所述引导部件输送。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装入齿轮或输送齿轮中至少一方的旋转中心摆动,使所述光头与输送齿条的距离变化,所述光头装拔装置或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具有向所述输送齿条侧顶靠所述装入齿轮或所述输送齿轮中旋转中心摆动的齿轮的齿轮顶靠装置。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头装拔装置或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具有驱动所述摆动齿轮的前级齿轮,使所述摆动齿轮以所述前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为支轴摆动。
在最佳实施例中,还具备避免啮合装置,当将所述第2光头装入所述输送单元中时,所述输送单元在所述第1光头位置使所述装入齿轮摆动,使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收容的第1光头的输送齿条不与所述装入齿轮啮合。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头装拔装置具有使所述装入齿轮摆动用的顶靠部,所述避免啮合装置具有避免啮合杆,在所述第2光头不存在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的情况下,顶靠所述光头装拔装置的顶靠部,在所述第2光头存在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第2光头接触而移动向不顶靠光头装拔装置的顶靠部的位置。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头的至少一个包含适配器和光拾取器,该适配器具有与所述引导部件咬合的引导接受部,该光拾取器具有与所述引导部件的至少部分不咬合引导接受部,并装载在所述适配器上。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器为了调整从所述光拾取器射出的光束的光轴,具备调整所述光拾取器对所述适配器的姿势的装置。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拾取器具备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调整所述光拾取器姿势的装置包含:顶靠弹簧,向所述适配器顶靠各所述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和调整小螺钉,克服所述顶靠弹簧,分别从适配器上推起所述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拾取器具备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调整所述光拾取器姿势的装置包含:顶靠弹簧,向所述适配器顶靠各所述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调整小螺钉,克服所述顶靠弹簧,分别从适配器上推起所述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之一;和凸部,位于所述一对第2突起的中间附近,并设置在适配器中,以与光拾取器的底面接触。
在最佳实施例中,还具有光头锁定装置,防止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收容的多个光头中至少一个从对应的收容支撑导轨移开。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头锁定装置防止多个光头的每一个进行独立的移动,在输送单元和光头收容部件位于不输送任一光头的位置的情况下,防止所有光头移动。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装入齿轮与输送单元升降装置联动后摆动。
在最佳实施例中,还具有吸收所述装入齿轮和所述输送齿轮的相位差的装置。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头的输送齿条在至少一端附近具有从端部向中央齿高阶段变高,在中央部达到正态齿高的齿。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第2光头中射出所述光束的部分形成为凸部,所述第1光头具有凹部,在所述第1光头和所述第2光头收容在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时,接受所述第2光头的凸部的至少一部分。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件、所述第1收容支撑导轨和第2收容支撑导轨分别是以等间隔配置的一对平行轴,配置成在所述第1光头位置和所述第2光头位置,所述引导部件的轴与所述第1收容支撑导轨的轴及所述引导部件的轴与所述第2收容支撑导轨的轴分别成一条直线。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第1光头和第2光头具有与所述轴咬合的一对引导接受部,所述引导部件、所述第1收容支撑导轨和第2收容支撑导轨的一对轴的长度不同,以便当所述第1光头和第2光头从第1收容支撑导轨或第2收容支撑导轨输送到所述引导部件时,在所述一对引导接受部之一完全移动到引导部件之前,所述一对引导接受部的另一个被支撑在第1收容支撑导轨或第2收容支撑导轨上。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装入齿轮与所述输送齿条啮合的区域与所述输送齿轮与所述输送齿条啮合的区域不同。
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齿条与所述装入齿轮啮合的区域和与所述输送齿轮啮合的区域由独立部件构成。
在最佳实施例中,还具备顶靠部件,具有滚动接触部分和滑动接触部分,通过使所述输送齿条的未设置齿的面与所述滚动接触部分或滑动接触部分接触,向所述装入齿轮或输送齿轮的方向顶靠所述输送齿条,所述输送齿条具有可沿与所述光头的引导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光盘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光盘装置一实施例的另一剖面图。
图3是说明光盘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光盘装置输送单元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输送单元升降装置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输送单元升降装置的驱动源附近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光盘装置的光头装拔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引导部件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引导部件另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光头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将第1光头装入输送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第2光头装入输送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放大表示光头装拔输送装置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光头装拔输送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光头装拔输送装置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由装入齿轮驱动第1输送齿条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由装入齿轮驱动第2输送齿条的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由输送齿轮驱动第1输送齿条的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由输送齿轮驱动第2输送齿条的状态的图。
图21是表示第1输送齿条与输送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第1输送齿条与输送齿轮未适当啮合的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第1输送齿条的变形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图23所示第1输送齿条与输送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图23所示第1输送齿条与输送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另一图。
图26是表示第2输送齿条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7是说明移动引导部件的第1光头状态的剖面图。
图28是说明第1输送齿条与装入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图。
图29是表示顶靠装置的立体图。
图30是说明设置顶靠装置的情况下移动引导部件的第1光头状态的剖面图。
图31是说明设置顶靠装置的情况下第1输送齿条与装入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图。
图32是表示避免啮合装置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第1光头的光拾取器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第1光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第1光头变形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6是表示光头装拔输送装置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37是表示具有多个光头的以往光盘装置的立体图。
图38是表示向图37的光盘装置中所用光头的供电线或信号线的立体图。
图39是表示向图37的光盘装置中所用其它光头的供电线或信号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光盘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1是示意表示光盘装置301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光盘装置301具备作为盘旋转装置的盘电机2、第1光头6、第2光头7、输送单元52和光头收容部件53。光盘1被装载在与盘电机2的转子一体旋转的转盘2A上,由接线板3夹紧。
输送单元52包含输送基座5和由一对轴构成的引导部件4。引导部件4进行沿光盘1的半径方向输送第1光头6或第2光头7的引导。图1表示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未被装入引导部件4的状态。各引导部件4通过支撑部件4A、4B支撑在输送基座5上。另外,盘电机2也支撑在输送基座5上。
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可以是记录密度或记录再现方式不同的光盘用光头,也可以是相同的光盘用光头。在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相同的情况下,例如通常使用第1光头6,将第2光头7作为预备光头。另外,在两个光头对记录密度或记录再现方式不同的光盘1进行记录和/或再现的情况下,例如将第1光头6作为射出长波长光的低密度记录再现用光头,将第2光头7作为射出短波长光的高密度记录再现用光头。表示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两者的情况中,在以下说明中有简称为光头的情况。
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电连接在将供电线和信号线一起收束的第1带状电缆12和第2带状电缆13的一端。这些带状电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1印刷基板14的第1连接器12A和第2印刷基板15的第2连接器l3A上。
光头收容部件53具有分别由一对轴构成的第1收容支撑导轨8和设置在第1收容支撑导轨8下方的第2收容支撑导轨9及支撑它们用的收容支撑基座10。第1收容支撑导轨8和第2收容支撑导轨9分别支撑收容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图1表示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的状态。图1中,箭头6A和7A表示从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射出的光束的方向。如图1所示,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以沿相同方向射出光束地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内。即,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以从各自射出的光束方向相同的姿势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内。
第1光头6结构成与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1收容支撑导轨8、第2收容支撑导轨9、和输送单元52的引导部件4咬合并沿它们移动。例如,第1收容支撑导轨8、第2收容支撑导轨9、和引导部件4为具有圆形剖面的两个轴的情况下,第1光头6具备共同接受第1收容支撑导轨8、第2收容支撑导轨9、和引导部件4的两个沟或孔。
在本实施例中,第1收容支撑导轨8、第2收容支撑导轨9、和引导部件4分别具有两个轴,但也可具有3个以上的轴。另外,当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沿引导部件4移动时,若从第1光头6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与盘1的数据记录面的倾角始终保持恒定,则即使引导部件4为具有1个轴的部件也无妨。
并且,第1收容支撑导轨8、第2收容支撑导轨9、和引导部件4具有的轴的数量和轴间的间隔也可不同。只要可在输送方向引导,则第1收容支撑导轨8、第2收容支撑导轨9、和引导部件4也可具有轴以外的引导部件。此时,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必需具备接受各轴的部件或引导部件。
输送单元52如图1中箭头69和71所示,通过下面详细描述的输送单元升降装置(图1中未示)上下升降。在图1所示第1光头位置,下面详细描述的光头装拔输送装置(在图1中未示)如箭头72所示,使支撑在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1收容支撑导轨8上的第1光头6向输送单元52的引导部件4移动。另外,如箭头70所示,使位于输送单元52的引导部件4上的第1光头6向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1收容支撑导轨8移动。
当输送单元52位于第1光头位置时,光盘装置30 1可对光盘记录和/或再现数据。具体而言,装光盘装载在盘电机2的转盘2A上,旋转驱动光盘1。另外,通过使位于输送单元52的引导部件4上的第1光头6或第2光头7沿引导部件4移动,使第1光头6沿光盘1的半径方向移动,对光盘1记录和/或再现数据。
输送单元52通过输送单元升降装置向图2所示第2光头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如箭头72所示,使支撑在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2收容支撑导轨9上的第2光头7向输送单元52的引导部件4移动。另外,如箭头70所示,使位于输送单元52的引导部件4上的第2光头7向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2收容支撑导轨9移动。
光盘装置301还具备壳体和从设置在壳体11上的开口11A装入和排出的盘托盘16。盘托盘16在将光盘1从装置外装入装置内时,装载光盘1,沿箭头73方向移动,另外,在将光盘从装置内排出到装置外时,装载光盘1,沿箭头74方向移动。在盘托盘16沿箭头73的方向或箭头74的方向移动期间,输送单元52如图2所示,位于第2光头位置上。
如图1所示,若将装载在盘托盘16上的光盘1装入光盘装置30内,则输送单元52沿箭头71方向上升,由转盘2A和接线板3来夹持光盘1。从而,可与转盘2A一体化旋转地保持光盘1。转盘2A和接线板3对光盘1的夹持具体而言,通过由磁性体构成转盘2的转子,将磁铁装入接线板3中,利用两者的磁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将光盘1固定在转盘2A上。或者,直接将磁性体固定在光盘1上,并将磁铁装入转子中,从而不使用接线板3就可使光盘1与转盘2A彼此吸引。另外,接线板3也可通过弹力等将光盘1压在转盘2A上。
图1和图2表示直接将光盘1装载在盘托盘16上,但也可将光盘1装入盒中。此时,对应于光盘1的记录密度或记录再现方式差异,将光盘1容纳于形状不同的盒中,并在盘托盘16中设置检测器,检测盒形状的差异和光盘1是否容纳在盒中。
下面,参照图1和图2,说明光盘装置301中使用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来对光盘1记录和/或再现数据的步骤。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对记录密度不同的第1光盘和第2光盘记录和/或再现数据。另外,通常将第1光盘和第2光盘分别容纳在对应的第1盒和第2盒中。第1盒和第2盒也可分别容纳第2光盘和第1光盘。设当光盘装置301在初始状态时,或在待机状态时,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任一光头都未安装在输送单元52上。另外,设输送单元52如图2所示,位于第2光头位置。
图3是表示光盘装置301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如上所述,光盘装置301处于步骤201的状态。首先,将容纳在盒中的光盘装载在盘托盘16上,若向光盘装置301内装填盘托盘16(步骤202),则设置在盘托盘16上的检测器检测装载在盘托盘16上的光盘是否容纳在盒中(步骤203)。并且,检测盒是否第2盒(步骤204),在判断是第2盒7的情况下,使第2光头7从光头收容部件53移动到输送单元52,使输送单元52沿箭头71上升(步骤206)。
若输送单元52上升后达到第1光头位置,则将盒内的光盘装载在转盘2A上。从而,变为可使用第2光头7对光盘记录和/或再现数据的状态。在从第2光头7射出光盘光束后,判断光盘是否第2光盘(步骤208),在光盘是第2光盘的情况下,接着,使用第2光头7对光盘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步骤209)。
使用第2光头7的判断结果,在光盘不是第2光盘的情况下,使输送单元52如箭头69所示下降,直到第2光头位置(步骤210)。此时,随着输送单元52的下降,光盘脱离转盘2A。在使第2光头7从输送单元52移动到光头收容部件53后(211),使输送单元52上升到第1光头位置(212)。
若输送单元52上升后到达第1光头位置,则盒内的光盘再次装载在转盘2A上。接着,使第1光头6从光头收容部件53移动到输送单元52(步骤213)。从而,变为可使用第1光头6对光盘记录和/或再现数据的状态(步骤214)。
在装载在盘托盘16上的光盘未容纳在盒中的情况下,或在光盘容纳在第1盒中的情况下(步骤203),使输送单元52上升到第1光头位置(步骤215)。若输送单元52上升后到达第1光头位置,则将盒内的光盘装载在转盘2A上。接着,使第1光头6从光头收容部件53移动到输送单元52(步骤216)。从而,变为可使用第1光头6对光盘记录和/或再现数据的状态。
在从第1光头6射出光盘光束后判断光盘是否是第1光盘(步骤217),在光盘是第1光盘的情况下,接着,使用第1光头6对光盘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步骤219)。
另一方面,使用第1光头6的判断结果,在光盘不是第1光盘的情况下,使第1光头6移动到光头收容部件53(步骤22)。之后,使输送单元52如箭头69所示下降,直到第2光头位置(步骤221)。此时,随着输送单元52的下降,光盘脱离转盘2A。在第2光头位置,在使第2光头7从光头收容部件53移动到输送单元52后(222),再次使输送单元52上升到第1光头位置(223)。若输送单元52上升后到达第1光头位置,则盒内的光盘被装载在转盘2A上。从而,变为可使用第2光头7对光盘记录和/或再现数据(步骤224)。
如此,根据光盘装置301,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的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以与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时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装入输送单元52的引导部件4中,对光盘1记录和/或再现数据。即,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在光盘装置301中仅进行直线运动,不进行自转或公转等旋转运动。因此,连接于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的带状电缆12和13不会弯曲,并且不能取得适当弯曲状态的力不作用于带状电缆12和13。因此,可防止带状电缆12和13破损和在带状电缆12和13两端的连接部分的破损。
另外,因为光头收容部件53不旋转,所以光头在平行于光盘的面中的宽度不影响光头收容部件53的高度或光盘装置301的高度。故可不受光头宽度限制地减小光盘装置301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虽部件成当输送单元52位于第1光头位置时可对光盘1记录和/或再现数据,但也可在输送单元52位于其它位置时记录和/或再现数据。例如,如图2所示,当输送单元52位于第2光头位置时,装载光盘的盘托盘16下降,记录和/或再现数据。另外,也可当输送单元52位于第1光头位置和第2光头位置以外的位置时,记录和/或再现数据。但是,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与输送单元52之间移动光头的第1光头位置或第2光头位置上记录和/或再现数据仅通过至少一个光头移动到输送单元52就能马上记录和/或再现数据。因此,有利于缩短光盘装置301开始记录和/或再现前的时间。
另外,如图1所示,为了使盘托盘16升降,必需使盘托盘16向箭头73、74和箭头69、71的方向移动的装置。这种装置通常复杂。因此,为了抑制光盘装置301的制造成本,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如图1所示,最好在第1光头位置记录和/或再现数据。此时,第1光头6从光头收容部件53沿与光盘1平行的面水平移动到输送单元52。
如上所述,在第1光头位置记录和/或再现数据时,考虑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对应于记录密度不同的光盘的情况。
通常,若光盘的记录密度变高,则设置在对该光盘记录和/或再现的光头上的物镜的NA(数值孔径)也变大,光盘与光头的物镜的距离(工作距离)变小。另外,容纳光盘的盒具备确保对应于容纳光盘的光头工作距离的结构。具体而言,设计成盒侧面等盘厚度方向的结构体在光头的移动区域中与光头的物镜不接触。因此,比较容纳记录密度低的光盘的盒和容纳记录密度高的光盘的盒的情况下,因为容纳记录密度低的光盘的盒的工作距离长,所以从光盘到光头移动区域中盘的厚度方向的结构体端部的距离多数也变长。
第1光头6在记录密度高的光盘的情况下,光盘1与第1光头6的物镜的距离变小。此时,若记录密度高的光盘错误地容纳于对应于记录密度低的光盘的盒中并装载在盘托盘16上,则必需用第1光头6记录和/或再现数据。但是,此时,因为盒对应于记录密度低的盘,所以第1光头6在从光头收容部件53移动到输送单元52,并移动到可地光盘1记录和/或再现数据的位置之前,盒侧面等盘的厚度方向的结构体与第1光头6的物镜接触,可能会破坏第1光头6。
另一方面,在第2光头7具备具有这种大值的NA的透镜的情况下,第2光头7在从光头收容部件53移动到输送单元52时没有接触第2光头7的物镜的障碍物。另外,在第2光头7移动到输送单元52后,因为第2光头7垂直移动接近光盘,所以不产生上述问题。
因此,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的记录密度不同,各自透镜的NA不同时,最好设具有NA大的透镜的光拾取器为第2光头7。即,最好是与第1光头6相比,第2光头7具有大的NA的透镜,对应于高记录密度。
下面,说明输送单元升降装置的一具体例。图4是表示输送单元升降装置311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输送单元升降装置311包含配置在夹持输送基座5的两侧上的升降臂17L、17R、和设置在输送基座5中夹持盘电机2的两端部上的输送基座升降轴毂5A、5B、5C、5D。在升降臂17L、17R中设置分别引导输送基座升降轴毂5A、5B、5C、5D的凸轮沟17LA、17LB、17RA、17RB。如图4所示,凸轮沟17LA、17LB、17RA、17RB包含倾斜连接高度H1和H2的区域。因此,若升降臂17L、17R沿图4箭头75的方向移动,则输送基座升降轴毂5A、5B、5C、5D相对地沿凸轮沟17LA、17LB、17RA、17RB移动,输送基座5向箭头71的方向上升。另外,若升降臂17L、17R沿图4箭头76的方向移动,则输送基座升降轴毂5A、5B、5C、5D相对地沿凸轮沟17LA、17LB、17RA、17RB移动,输送基座5向箭头69的方向下降。
若考虑搬运光盘装置301,则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的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除被装入输送单元52的情况外,最好确实保持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因此,如图5所示,光盘装置301也可具备光头锁定装置315。光头锁定装置315具有锁定抵接面315B和锁定轮毂315C,并可以轴315A为中心摆动地设置在光盘装置315中。另外,在升降臂17R中设置与锁定轮毂315C咬合的锁定臂17RC。
当升降臂17R向箭头76的方向移动、并且输送单元52位于第2光头位置时,锁定轮毂315C位于锁定凸轮17RC的位置h2上。因此,光头锁定装置315以轴315A为中心向箭头81的方向旋转,锁定抵接面315B位于与第1光头6抵接的位置,阻止第1光头6移离第1收容支撑导轨8。此时,锁定抵接面315B位于不与第2光头7抵接的位置上,所以第2光头7也向输送单元52移动。
若升降臂17R向箭头75的方向移动、且输送单元52从第2光头位置上升,则锁定轮毂315C移动到锁定臂17RC的位置h3。此时,光头锁定装置315从上述状态以轴315A为中心向箭头82的方向旋转,变为图5所示状态。如图5所示,锁定抵接面315B位于与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抵接的位置,阻止第1光头6移离第1收容支撑导轨8,另外,阻止第2光头7移离第2收容支撑导轨9。
升降臂17R进一步向箭头75的方向移动,当输送单元52到达第1光头位置时,则锁定轮毂315C位于锁定臂17RC的位置h1。因此,光头锁定装置315以轴315A为中心向箭头82的方向旋转,锁定抵接面315B位于与第2光头7抵接的位置,阻止第2光头7移离第2收容支撑导轨9。此时,因为锁定抵接面315B位于不与第1光头6抵接的位置,所以第1光头6可向输送单元52移动。
因此,光头锁定装置315可独立锁定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另外,在输送单元52未位于输送任一光头的位置的情况下,锁定全部光头。
图6是表示使升降臂17L和17R向箭头75方向和76方向移动的驱动系统一例的立体图。输送单元升降装置311包含连接升降臂17L和升降臂17R的连接板18。在连接板18中安装升降齿条19。升降齿条19与作为带分段的齿轮的升降中间齿轮20咬合,通过作为升降驱动力的驱动源的升降电机21向箭头77或箭头78的方向旋转升降电机齿轮22,升降臂17L和升降臂17R分别向箭头75或箭头76移动。由此,输送单元升降装置311使输送基座5向箭头71和箭头69的方向移动。
在输送单元升降装置311中,在输送基座升降轴毂5A、5B、5C、5D与凸轮沟17LA、17LB、17RA、17RB之间设置动作必需的间隙,所以未相对升降臂17L和升降臂17R完全固定输送基座5。因此,通过例如盘电机2的旋转等,输送基座5中可能发生无用的谐振。为了防止该谐振的发生,例如由板簧等部件向升降臂17L和升降臂17R顶靠输送基座5,并去除输送基座升降轴毂5A、5B、5C、5D与凸轮沟17LA、17LB、17RA、17RB之间的间隙。
下面,参照图7和图13来说明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该装置具备使各光头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与输送单元52之间移动的装拔装置和输送单元52的引导部件4中输送光头的输送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装拔装置与输送装置共用一个驱动源。因此,将装拔装置和输送装置作为1个装置进行说明,但这些装置也可分离。如图7所示,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具有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配置成沿第1收容支撑导轨8、第2收容支撑导轨9和引导部件4相同的方向延伸,各自的齿轮相对。
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装拔装置具有配置在输送基座5上的装入齿轮25和使装入齿轮25旋转用的输送电机27。如图7所示,当输送基座5沿箭头69或箭头71的方向升降时,装入齿轮25与第1光头6的第1输送齿条23或第2光头7的第2输送齿条24接触,并与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咬合。装入齿轮25在与引导部件4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水平面内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垂直]是指与光盘1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所谓[水平]是指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
在将第1光头6从光头收容部件53装入输送单元52的情况下,首先使输送单元52向箭头71的方向上升,将输送单元52配置在图1所示的第1光头位置上。在该第1光头位置,输送单元52的引导部件4与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1收容支撑导轨8各自的两条轴被配置成基本成一条直线。在输送单元52从开始就位于第1光头位置的情况下,不必使输送单元52移动。
若输送单元52到达第1光头位置,则装入齿轮25咬合在第1装入齿条23上。若通过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输送电机2向箭头79的方向旋转装入齿轮25,则第1光头6向箭头81方向移动,由导轴4支撑。从而,将第1光头6从光头收容部件53装入输送单元52。
在将第2光头7从光头收容部件53装入输送单元52的情况下,使输送单元52向箭头69的方向下降,将输送单元52配置在图2所示的第2光头位置上。在该第2光头位置,输送单元52的引导部件4与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2收容支撑导轨9各自的两条轴被配置成基本成一条直线。在输送单元52从开始就位于第2光头位置的情况下,不必使输送单元52移动。
若输送单元52到达第2光头位置,则装入齿轮25咬合在第2装入齿条24上。若通过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输送电机2向箭头80的方向旋转装入齿轮25,则第1光头6向箭头81方向移动,由导轴4支撑。从而,将第2光头7从光头收容部件53装入输送单元52。
此外,在光盘装置301中,光头移动的引导部件4的轴与转盘2A的倾角精度对装置的性能影响大。因此,为了能通过组装工序等调整导轴4的位置,最好具备支撑部件4A和支撑部件4B可调整引导部件4的位置的结构。另外,当输送单元52位于第1光头位置和第2光头位置时,引导部件4与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1收容支撑导轨8和第2收容支撑导轨9最好分别成一条直线地固定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上,以便也能调节第1收容支撑导轨8和第2收容支撑导轨9。在引导部件4、第1收容支撑导轨8和第2收容支撑导轨9中未设置所述位置调节结构的情况下,最好在光头中设置调整光束光轴的结构,以便能确保从光头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与转盘2A的倾角精度。
另外,将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使设置在输送单元52中的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装入齿轮25与第1装入齿条23和第2装入齿条24咬合。因此,在将第2光头7装入输送单元52中的状态下,当输送单元52位于第1光头位置时,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装入齿轮25与第1光头6的第1装入齿条23咬合,引起对第1光头6无用的动作。因此,光盘装置301为了在这种情况下装入齿轮25不与第1装入齿条23咬合,具备避免咬合装置。下面详细描述避免咬合装置的具体结构例。
此外,在图7中,分别构成第1收容支撑导轨8和第2收容支撑导轨9的一对轴具备相同长度。但是,一对轴的长度也可不同,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与输送单元之间更确实转移光头。
例如图8所示,第1收容支撑导轨8由第1轴8B和第2轴8E构成。虽未图示,但第2收容支撑导轨9也具备相同的结构。另外,输送单元52的引导部件4也由第1轴4D和4E构成。第1收容支撑导轨8的第2轴8E比第1轴8B长L1。因此,输送单元52的第2轴4E比第1轴4D短L1。
另一方面,第1光头6具备第1引导接受部6D和第2引导接受部6E,这些引导接受部具备接受第1轴4D和第1轴8D的沟或孔。此时,从输送单元52侧看,设第2引导接受部6E的前端与第1引导接受部6D的后端的距离为L2。虽未图示,但第2光头7也具备相同结构。
如图8所示,在距离L1与距离L2满足L1>L2的情况下,当第1光头6从光头收容部件53移动到输送单元52时,第2引导接受部6E被支撑在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2轴8E上,直到第1引导接受部6D完成移动到输送单元52的第1轴4D为止。相反,当第1光头6从输送单元52移动到光头收容部件53时,第1引导接受部6D被支撑在输送单元52的第1轴4D上,直到第2引导接受部6E完成移动到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2轴8E为止。虽未图示,但同样移动第2光头7。
从而,光头的两个引导接受部不会同时跨越光头收容部件53的轴与输送单元52的轴的交界线,可防止光头姿势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与输送单元之间杂乱。结果,可稳定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对光头的驱动。
如图9所示,在第1收容支撑导轨8的第1轴8D比第2轴8E长L3的情况下,将第1光头6中第1引导接受部6D的前端与第2引导接受部6E的后端的距离设为L4,则满足L3>L4。
另外,如图10所示,在第2光头7射出光束的部分如图所示形成凸部7G的情况下,在第1光头6的底部设置容纳凸部7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6G。通过如此结构,如图11所示,当将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时,可防止第2光头7的凸部7G的前端部分堆积灰尘等,并可防止光束的射出部分和感光部分上附着灰尘而产生记录、再现错误。另外,就光头收容部件53而言,可使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在垂直方向上的间隙变窄,可减小光盘装置301的高度。
下面,说明将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装入输送单元52后,在导轴4中引导并输送的动作。
图12是表示将第1光头6装入输送单元52的状态的立体图。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输送装置具有与第1输送齿条咬合后使第1光头6输送的输送齿轮26,若输送齿轮26向箭头82或83的方向旋转,则第1输送齿条23与第1光头6向箭头84或箭头85的方向移动。输送齿轮26在与引导部件4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水平面内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从而,在将第1光头6装入输送单元52后,可向光盘1的一半径方向移动。
图13是表示将第2光头7装入输送单元52的状态的立体图。与图12一样,若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输送齿轮26向箭头82或83的方向旋转,则第2输送齿条24与第2光头7向箭头85或箭头84的方向移动。从而,在将第2光头7装入输送单元52后,可向光盘1的一半径方向移动。
如图7、图12、图13所示,包含盘电机2的旋转中心轴201和从第1光头6射出的光束的光轴202的平面与包含盘电机2的旋转中心轴201和从第2光头7射出的光束的光轴203的平面实质上彼此相同,且实质上平行于引导部件4的轴心。因此,仅通过将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直线装入引导部件4,就可沿装载在转盘2A上的光盘的半径方向输送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的各光束的光轴中心202和203。所谓“实质上”是指在通常的设计误差范围内。
图14是表示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具体结构一例的立体图。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除上述输送的驱动源输送电机27外,还包含与输送电机27的驱动轴一体旋转的输送电机齿轮28、具有与输送电机齿轮28平行轴线并与之咬合的输送初级齿轮29、与输送初级齿轮29一体旋转的蜗轮30、在与蜗轮30间隔并垂直的螺旋位置上具有轴线并与之咬合的蜗轮31。另外,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包含以与蜗轮31相同轴心一体旋转的中央齿轮32、具有与中央齿轮32平行的轴线并与之咬合、驱动装入齿轮25的装入中间齿轮(前级齿轮)33、具有与中央齿轮32平行的轴线并与之咬合、驱动输送齿轮26的输送中间齿轮(前级齿轮)34。
图14中,装入齿轮25、输送齿轮26、输送电机齿轮28、输送初级齿轮29、中央齿轮32、装入中间齿轮33、和输送中间齿轮34由平齿齿轮表示,但例如若象斜交齿轮那样咬合的齿轮彼此具有平行轴线的状态,则也可使用其它齿轮。另外,图14中,蜗轮30的前进方向和蜗轮31的螺旋方向都为右,但前进方向和螺旋方向也可为左。
若输送电机27向箭头87的方向旋转,则输送初级齿轮29和蜗轮30向箭头89的方向旋转,并且与蜗轮30咬合的蜗轮31向箭头90的方向旋转。由此,装入齿轮25向箭头92的方向旋转,输送齿轮26向箭头94的方向旋转。
此时,若将第1光头6装入输送单元52,则第1输送齿条23与输送齿轮26咬合。通过输送齿轮26向箭头94的方向旋转,第1光头6向箭头96的方向移动。另外,输送齿轮26使第1光头6向箭头96的方向移动,若第1输送齿条23到达与装入齿轮25咬合的位置,则第1输送齿条23从装入齿轮25接受驱动力,通过装入齿轮25向箭头92方向旋转,第1光头6向箭头96方向移动,将第1光头6从输送单元52中排出。
另一方面,若将第2光头7装入输送单元52,则第2输送齿条24与输送齿轮26咬合。通过输送齿轮26向箭头94的方向旋转,第2光头7向箭头97的方向移动。另外,若第2光头7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则第2输送齿条24与装入齿轮25咬合。因此,通过装入齿轮25向箭头92方向旋转,第2光头7向箭头97方向移动,将第2光头7装入输送单元52。
若输送电机27向箭头86方向旋转,则输送初级齿轮29和蜗轮30向箭头88方向旋转,与蜗轮30咬合的蜗轮31向箭头91的方向旋转。由此,装入齿轮向箭头93的方向旋转,输送齿轮26向箭头95的方向旋转。
此时,若将第1光头6装入输送单元52,则第1输送齿条23与输送齿轮26咬合,通过输送齿轮26向箭头95的方向旋转,向箭头97的方向移动。另外,若第1光头6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则第1输送齿条23处于与装入齿轮25咬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装入齿轮25向箭头93方向旋转,第1光头6向箭头97方向移动,将第1光头6装入输送单元。
另一方面,若将第2光头7装入输送单元52,则第2输送齿条24与输送齿轮26咬合。在该状态下,通过输送齿轮26向箭头95的方向旋转,第2光头7向箭头96的方向移动。另外,输送齿轮26使第2光头7向箭头96的方向移动,若第2输送齿条24到达与装入齿轮25咬合的位置,则第2输送齿条24从装入齿轮25接受驱动力,通过装入齿轮25向箭头93方向旋转,向箭头96方向移动,将第2光头7从输送单元52中排出。
如此,可适当选择第1光头6或第2光头7之一,并对光盘1记录或再现数据。
此外,如图14所示,若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向箭头97的方向移动,则得到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分别与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两者同时咬合的状态。此时,若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的相位错位,则不能正确移动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有可能会停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最好在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中设置吸收装入齿轮25与输送齿轮26相对相位差的装置。例如可将吸收相位差的装置设置在装入齿轮25或输送齿轮26中。图15表示具有吸收相位差的装置的装入齿轮25’。装入齿轮25’包含与第1输送齿条23或第2输送齿条24咬合的第1部分25A、与装入中间齿轮33咬合的第2部分25B、和弹性连接第1部分25A和第2部分25B的弹簧25C。在具备这种结构的装入齿轮25’中,弹簧25C可边吸收第1部分25A和第2部分25B的相位差边彼此传递旋转力。因此,即使在装入齿轮25’的第2部分25B与输送齿轮26之间产生相位差,也可通过弹簧25C的作用,消除装入齿轮25’的第1部分25A与输送齿轮26之间的相位差,可使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正确移动。
下面,参照图16来说明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中支撑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的结构。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具有支撑装入齿轮25的装入齿轮支架35和支撑输送齿轮26的输送齿轮支架36。装入齿轮支架35通过装入齿轮旋转轴35A可旋转地支撑装入齿轮25。另外,输送齿轮支架36通过输送齿轮旋转轴36A可旋转地支撑输送齿轮26。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还具有摆动支撑装入齿轮支架35和输送齿轮支架36的齿轮支架支撑台37,分别通过装入齿轮支架支撑轴37D和输送齿轮支架支撑轴37E来可转动地支撑分别设置在装入齿轮支架35和输送齿轮支架36中的支撑孔。
在本实施例中,装入齿轮支架支撑轴37D和输送齿轮支架支撑轴37E分别兼作装入中间齿轮33和输送中间齿轮34的旋转中心。通过这种结构,分别以装入中间齿轮33和输送中间齿轮34为旋转中心可摆动地支撑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
通过装入齿轮顶靠弹簧(齿轮顶靠装置)38和输送齿轮顶靠弹簧(齿轮顶靠装置)39将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向各自的摆动方向顶靠。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和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通过弹簧线圈部支撑在设置在齿轮支架支撑台37上的顶靠弹簧支撑棒37A上。通过装入齿轮支架支撑轴37D和输送齿轮支架支撑轴37E,如图16所示限止各弹簧的尾部分。装入齿轮旋转轴35A和输送齿轮旋转轴36A、装入齿轮支架支撑轴37D和输送齿轮支架支撑轴37E的外径尺寸实质上分别与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和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的弹簧两尾间隔尺寸相等。
另外,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和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分别限止在装入齿轮支架支撑轴37D和输送齿轮支架支撑轴37E上。若装入齿轮旋转轴35A、输送齿轮旋转轴36A和顶靠弹簧支撑棒37A偏离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位置后装入齿轮旋转轴35A和输送齿轮旋转轴36A摆动,则通过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和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的顶靠,向与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顶靠装入齿轮旋转轴35A和输送齿轮旋转轴36A。在装入齿轮旋转轴35A和输送齿轮旋转轴36A与顶靠弹簧支撑棒37A构成同一平面的位置上,将装入齿轮旋转轴35A和输送齿轮旋转轴36A设为摆动中心。
参照图17-图20来说明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的动作。
首先,说明通过装入齿轮25将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装入到输送单元52侧的情况下的装入齿轮25的动作。
图17表示第1输送齿条23咬合在装入齿轮25上的状态。图17中,在假定装入齿轮25位于摆动中心位置的情况下,第1输送齿条23的基准间距线相对装入齿轮25的基准间距圆上侧的水平切线,以比装入齿轮25的齿高小的尺寸偏离位于下侧。由此,在第1输送齿条23实际与装入齿轮25咬合期间,通过第1输送齿条23向箭头98方向顶靠装入齿轮25,受到力矩。
此时,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在与装入齿轮旋转轴35A的切点处,作为通过第1输送齿条23顶靠的反力,通过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的尾部3gL向箭头99方向顶靠装入齿轮旋转轴35A。另外,在与装入齿轮支架支撑轴37D的切点处,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的尾部38H向箭头98的方向顶靠装入齿轮支架支撑轴37D。由此,通过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沿与第1输送齿条23咬合方向适当顶靠装入齿轮25。
图18表示第2输送齿条24咬合在装入齿轮25上的状态。如参照图17说明的那样,在图18中,在假定装入齿轮25位于摆动中心位置的情况下,第2输送齿条24的基准间距线相对装入齿轮25的基准间距圆下侧的水平切线,以比装入齿轮25的齿高小的尺寸偏离位于上侧。由此,在第2输送齿条24实际与装入齿轮25咬合期间,通过第2输送齿条24向箭头99方向顶靠装入齿轮25,受到力矩。
此时,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在与装入齿轮旋转轴35A的切点处,作为通过第2输送齿条24顶靠的反力,通过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的尾部38H向箭头98方向顶靠。另外,在与装入齿轮支架支撑轴37D的切点处,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的尾部38L向箭头99的方向顶靠装入齿轮支架支撑轴37D。由此,通过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沿与第2输送齿条24咬合方向适当顶靠装入齿轮25。
图19表示第1输送齿条23咬合在输送齿轮26上的状态。图19中,在假定输送齿轮26位于摆动中心位置的情况下,第1输送齿条23的基准间距线相对输送齿轮26的基准间距圆上侧的水平切线,以比输送齿轮26的齿高小的尺寸偏离位于下侧。由此,在第1输送齿条23实际与输送齿轮26咬合期间,通过第1输送齿条23向箭头100方向顶靠输送齿轮26,受到力矩。
此时,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在与输送齿轮旋转轴36A的切点处,作为通过第1输送齿条23顶靠的反力,通过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的尾部39L向箭头101方向顶靠输送齿轮旋转轴36A。另外,在与输送齿轮支架支撑轴37E的切点处,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的尾部39H向箭头100的方向顶靠输送齿轮支架支撑轴37E。由此,通过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沿与第1输送齿条23咬合方向适当顶靠输送齿轮26。
图20表示第2输送齿条24咬合在输送齿轮26上的状态。在图20中,在假定输送齿轮26位于摆动中心位置的情况下,第2输送齿条24的基准间距线相对输送齿轮26的基准间距圆下侧的水平切线,以比输送齿轮26的齿高小的尺寸偏离位于上侧。由此,在第2输送齿条24实际与输送齿轮26咬合期间,通过第2输送齿条24向箭头101方向顶靠输送齿轮26,受到力矩。
此时,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在与输送齿轮旋转轴36A的切点处,作为通过第2输送齿条24顶靠的反力,通过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的尾部39H向箭头100方向顶靠。另外,在与输送齿轮支架支撑轴37E的切点处,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的尾部39L向箭头101的方向顶靠输送齿轮支架支撑轴37E。由此,通过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沿与第2输送齿条24咬合方向适当顶靠输送齿轮26。
如上所述,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分别以装入中间齿轮33和输送中间齿轮34的转动支点为中心摆动,从而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即使在将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中任一齿条装入输送单元52时或之后,也可吸收咬合误差而与第1输送齿条23或第2输送齿条24正确咬合。
另外,对于装入齿轮25与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的组合和输送齿轮26与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的组合的组合分别顶靠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因此,例如图21所示,在第1输送齿条23与输送齿轮26咬合的情况下,在没有齿隙的状态下,保证第1输送齿条23与输送齿轮26的配置。因此,咬合中不产生损耗,也防止随着第1输送齿条23相对输送齿轮26旋转而输送产生错位。
当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与装入齿轮25或输送齿轮26咬合时,如图22所示,装入齿轮25或输送齿轮26的齿与第1输送齿条23或第2输送齿条24的齿接触,分别产生大的负荷。为了消除这种问题,最好如图23所示,形成各齿条的齿,使在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的至少一端、最好两端,齿高从端部向中央分阶段地变高,在中央部达到正态齿高。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如图24所示,因为第1输送齿条23(或第2输送齿条24)中与装入齿轮25(或输送齿轮26)最初接触的齿的齿高变低,所以第1输送齿条23的齿与装入齿轮25的齿接触的可能性变小。另外,即使在齿与齿接触的情况下,也因为第1输送齿条23的齿高变低,所以产生的负荷小。另外,因为装入齿轮25通过弹簧38、39施加附加,所以即使第1输送齿条23与装入齿轮25咬合,第1输送齿条23的齿高变高,也可通过弹簧38、39来保证适当的咬合状态(图25)。
另外,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与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的相同部分咬合,但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也可与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的不同部分咬合。例如图26所示,将第2输送齿条24分割成第1部分24A和第2部分24B,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输送齿轮26和装入齿轮25仅分别与第1部分24A和第2部分24B咬合。此时,第1部分24A和第2部分24B最好由可分别独立交换地分离的两个部分构成。
各光头的装入次数和输送次数不必相等,所以可根据装入频度或输送频率将第1部分24A和第2部分24B中产生磨损等损伤的交换成新的。另外,在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与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的相同部分咬合的情况下,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的损伤取决于装入次数和输送次数的合计次数。相反,在将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分割成第1部分24A和第2部分24B的情况下,第1部分24A和第2部分24B分别不产生装入和输送引起的损伤。因此,可抑制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的恶化。
另外,如用图17和图19说明的那样,在第1光头6的第1输送齿条23与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咬合的情况下,通过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和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向箭头99和箭头100的方向顶靠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因此,如图27所示,向箭头71的方向顶靠第1光头6,接受引导部件4的接受部不能与引导部件4均等接触,接受部中由6J所示部分上负荷大。此时,不能平滑稳定输送第1光头6。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图29所示,设置顶靠装置314,具有辊或轴承等滚动接触部分或滑动接触部分,且具备与第1输送齿条23中未设置齿轮的面接触的顶靠部件121和向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的方向(箭头69的方向)顶靠顶靠部件121的弹簧122。另外,将第1输送齿条23安装在第1光头23上,使之在与第1光头2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自由度。虽未图示,但在输送齿轮26的附近也设置同样的结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如图30所示,可在保证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与第1输送齿条23适当咬合的状态的同时,第1光头6中接受引导部件4的部分与引导部件4均等接触。由此,可使第1光头6沿引导部件4稳定输送。
下面,参照图32来说明避免咬合装置313。如图32所示,避免咬合装置313具有避免咬合杆40。避免咬合杆40在第2光头7未存在于光头收容部件53中的情况下,向箭头102的方向顶靠装入齿轮支架35的装入齿轮支架顶靠部35C,并使装入齿轮25摆动。通过杆弹簧41向箭头103的方向顶靠避免咬合杆40。在图32中,省略了沿杆弹簧41的顶靠方向引导避免咬合杆40的导轨(避免咬合导轨)等结构。
如图32所示,在第2光头7位于光头收容部件53(未图示)的情况下,第2光头7将避免咬合杆40的弹簧顶靠部40A压向箭头104方向。由此,如双点划线所示,避免咬合杆40移动,使杆动作部40B偏离装入齿轮支架顶靠部35C,并保持装入齿轮25与第1输送齿条23可咬合的中立位置。因此,当输送单元52上升到第1光头位置时,装入齿轮25与第1输送齿条23咬合,第1光头6可向输送单元52移动。
另一方面,在第2光头位置,若输送单元52从光头收容部件53接收第2光头7,则解除杆顶靠部40A的压紧。结果,避免咬合杆40如图32的实线所示,通过杆弹簧41向箭头103的方向拉伸,杆动作部40B向箭头102的方向顶靠装入齿轮支架顶靠部35C。由此,向箭头102方向压下装入齿轮25。
因此,即使输送单元52上升到第1光头位置,也因为装入齿轮25被压下,所以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的第1光头6的第1输送齿条23不会与齿轮25咬合。即,在将第1光头6装入输送单元52中的情况下,装入齿轮25产生的驱动力不会传递到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1光头6,可避免不必要地输送第1光头6。
如上所述,在用多个齿轮来构成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情况下,有时通过这些旋转或轴方向的振动等而从齿轮中发生噪声。为了防止这种噪声的发生或抑制噪声,也可在各齿轮的转矩传递系统的一部分中导入磨擦离合器或阻尼器等防过负荷装置。
下面,说明光头的结构。如上所述,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至少必需具备与引导部件4共同耦合的形状。因此,考虑制造具备与引导部件4耦合的结构的光盘装置301专用的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但是,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也不必分别一体形成,也可由与引导部件4耦合的基座部分和装载在基座部分上的光拾取器部分来构成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根据这种结构,光拾取器不必具备光盘装置301专用的结构,例如,也可将对应于其它机型的光拾取器用于光盘装置301中。从而,可降低成本。
图33和图34是这种光头的一例,例如,第1光头6由光拾取器60和适配器42构成。光拾取器60具备第1突起62D和一对第2突起62C,射出光束62B。在第1突起62D中将光拾取器60单体用作光头的情况下,设置接受副导轨的接受部。另外,第2突起62C是装入接受光拾取器60中设置的主导轨的接受部中的导轴。
如图34所示,适配器42具备与引导部件4耦合的导轨接受部62A和接受拾取器60的凹部42B,将拾取器60容纳在凹部42B中。顶靠板弹簧42F在拾取器60的第1突起62D和第2突起62C将拾取器60压接到凹部42B的底部侧。在适配器62中,分别与第1突起62D和一对第2突起62C接触地设置反抗顶靠板弹簧42F来推起拾取器60的调整小螺钉42G。3个顶靠板弹簧42和3个调整小螺钉42G既可分别具有相同形状,也可具有不同形状。另外,调整小螺钉42G也不必设置在接触第1突起62D和一对第2突起62C的位置上,可设置在第1突起62D和一对第2突起62C附近与拾取器60接触的位置上。
在图34所示的第1光头6中,为了调整导轴4与从光拾取器60射出的光束的光轴62B的倾角,使调整小螺钉42G旋转,调整光拾取器60相对适配器42的姿势。如图34所示,因为仅由调整小螺钉42G来支撑拾取器60,所以除调整光轴62B外,也可调整拾取器60相对适配器42的高度。
另外,若不必调整拾取器60相对适配器42的高度,则也可通过两个调整小螺钉42G来调整光轴62B。在图35所示第1光拾取器6中,适配器42’在凹部42B的底部具备突起42H。突起42H位于拾取器60中接受一对第2突起62C的一对凹部的中间附近,当将拾取器60装入凹部42B时,与拾取器60的底部接触。调整小螺钉42G仅设置在第1突起62D的下方和一对第2突起62C一方的下方。若使设置在第2突起62C中的调整小螺钉42G旋转,则拾取器60以突起42H为支点在凹部42B内倾斜。因此,可与图34的第1光头6一样调整光轴62B对引导部件4的倾角。根据图34的结构,因为可减少调整小螺钉42G的数量,所以可缩短调整从光头中射出的光束光轴的作业,使调整作业变容易。
在上述实施例中,沿水平方向配置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但是,也可沿垂直方向配置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
例如图36所示,也可在输送单元52中设置具有沿垂直方向具有旋转轴的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的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此时,在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的侧面设置与光头装拔输装置312’的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咬合的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未图示)。另外,与上述实施例一样,采样以装入中间齿轮33的旋转轴为中心摆动装入齿轮25的结构,并在装入齿轮支架35’中设置凸轮随动件35D。另一方面,在升降臂17L中设置当输送单元52位于第1光头位置时与凸轮随动件35D耦合的凸轮17LD,另外,为了使随动件35D与凸轮17LD抵接,设置弹簧等顶靠装置35E。虽图36中未示出,但在升降臂17L中也设置当输送单元52位于第2光头位置时与凸轮随动件35D耦合的凸轮。
根据这种结构,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与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在水平方向咬合。此时,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与第1输送齿条23’的位置关系与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与第2输送齿条的位置关系相等,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可以相同条件与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咬合。因此,可稳定输送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
另外,通过设置在装入齿轮支架35’中的凸轮随动件35D和设置在升降臂中的凸轮17LD,可以装入中间齿轮33的旋转轴为中心摆动装入齿轮25。因此,通过适当设计凸轮17LD的形状,可调节装入齿轮25与第1输送齿条23的咬合状态。
另外,凸轮17LD和凸轮随动件35D也可用作避免咬合装置。具体而言,增长设置在升降臂17L中的凸轮沟17LA、17LB的水平部分,在输送单元52取第1光头位置的情况下,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的凸轮随动件35D可取与凸轮17LD的第1部分P1抵接的状态和与第2部分P2抵接的状态。
在凸轮17LD的第1部分P1与凸轮随动件35D抵接的情况下,在与第1输送齿条23’咬合的位置上配置装入齿轮25。另外,在凸轮17LD的第2部分P2与凸轮随动件35D抵接的情况下,在不与第1输送齿条23’咬合的位置上配置装入齿轮25。
另外,设置第2光头7是否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的第2收容支撑导轨9中的检测器或第2光头7是否装入输送单元52中的检测器。
使用这种结构对光盘装置进行如下的控制。在第2光头7未被装入输送单元52中的情况下,把设置在输送单元52中的检测器或设置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的检测器检测第2光头7没有装入输送单元52中。此时,使输送单元52移动到第1光头位置,使凸轮17LD的第1部分P1与凸轮随动件35D抵接。因为装入齿轮25位于与第1输送齿条23’咬合的位置上,所以可通过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将第1光头6装入输送单元52中。
另一方面,在第2光头7被装入输送单元52中的情况下,把设置在输送单元52中的检测器或设置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的检测器检测第2光头7装入输送单元52中。此时,使输送单元52移动到第1光头位置,使凸轮17LD的第2部分P2与凸轮随动件35D抵接。因为装入齿轮25位于不与第1输送齿条23’咬合的位置上,所以即使通过光头装拔输送装置312’移动已装入输送单元52中的第2光头7,装入齿轮25也不会使第1光头6的第1输送齿条23’移动。因此,可避免在将第2光头装入输送单元52中的情况下与第1光头6的第1输送齿条23’咬合。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无论对裸盘和例如DVD-RDM等容纳在盒中形态的盘都可记录和/或再现。不过,为了处理容纳在盒中的盘,必需相对输送基座5来定位盒,最好在输送基座5或其它部分中设置定位部件。不特别限定裸盘或容纳在盒中的盘的大小。
另外,在容纳对应于多个光头每个的光盘的盒的形态不同的情况下,必需对应于各盒形态的保持装置。尤其是在定位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还必需切换各自对应的定位部分的切换装置。例如,作为这种装置,可感应或装置识别盒的外形形状的不同,之后切换定位部件。
另外,在光盘容纳在盒中的情况下,在盒中设置使盘面露出的遮挡板。因此,在对容纳在盒中的盘记录/再现时,必需在本发明的盘装置中设置开闭遮挡板的装置。这种遮挡板开闭装置例如作为小型盘或DVD-RAM用的盘驱动装置中采用的遮挡板开闭装置,是公知的。在对应于多个光头每个的盒的遮挡板形态不同的情况下,必需对应于各盒的遮挡板开闭装置。在遮挡板开闭操作位置接近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共同的遮挡板开闭装置。既可使这些遮挡板开闭装置与装入盒的动作、所谓加载同步,也可设置与加载装置联动的遮挡板开闭装置。
在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中,作为在光头的输送单元52和光头收容部件53之间移动用的驱动结构、和光头对光盘1记录或再现时的驱动结构,使用由齿轮驱动的光头装拔输送装置。但是,也可使用齿轮以外的驱动装置,例如至少部分使用同步皮带等的驱动结构。并且,采用齿条和小齿轮方式来作用齿轮进行的驱动,但即使使用采用丝杠的螺旋输送方式,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中,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具备与通过导轴4引导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齿向的齿形,通过咬合在其中的装入齿轮25和输送齿轮26,输送光头。即使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的齿向方向是此外的构成,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作为向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顶靠装入齿轮25的方法,使用作为螺旋线圈弹簧的装入齿轮顶靠弹簧38和输送齿轮顶靠弹簧39,但只要是在摆动中心位置不发生顶靠力、从上侧或下侧之一受到位移的情况下发生顶靠力的构成,则也可使用其它顶靠装置。
另外,在装入齿轮25或输送齿轮26与第1输送齿条23和第2输送齿条24咬合中,采用去除两个咬合间的间隙的装置,但即使在此外的齿轮咬合部、例如输送齿轮26与输送中间齿轮34的咬合等中,通过使用公知的间隙去除装置,也可提高输送精度。
另外,在光头装拔输送装置中使用装入中间齿轮33和输送中间齿轮34,但考虑到空间制约或要求的结构上的制约等,也可省略这些齿轮,即使直接咬合中央齿轮32与装入齿轮25或输送齿轮26,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中,第1光头由适配器42和比适配器42小的光拾取器60构成。但是,最好使用可适合于导轴4的适配器,光拾取器60也可比适配器40大。另外,光拾取器60的轴62C可与光拾取器60一体形成。另外,光拾取器60也可具有直接接受引导部件4的两个轴中之一的接受部。
另外,多个光头沿垂直方向排列后容纳在光头容纳部中,但多个光头也可沿水平方向排列后容纳在光头容纳部中。另外,在各光头容纳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的状态下,一个光头装入输送单元52后记录或再现期间,通过盘电机2的旋转动作或该光头自身的输送动作,动作振动传递到装置整体。该动作振动通过波及光头收容部件53,可能在收容侧的光头中发生不必要的谐振。此时,放大装置的谐振,对记录或再现产生坏影响。另外,对收容在光头收容部件53中的光头造成损伤。因此,在各光头收容在光头收容装置53中的状态下,最好去除各光头对第1收容支撑导轨8或第2收容支撑导轨9的自由度。例如,相对第1收容支撑导轨8或第2收容支撑导轨9固定第1光头6和第2光头7,或设置进行顶靠等的去除自由度部件。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备多个光头,必要时,在可向光盘记录或再现的状态下,可适当、简便地交换这些光头。例如,可在多种方式下通过对应于各方式的光头来对光盘进行记录和/或再现,并具备在通常使用的光头由于故障等而不能使用的情况下用的预备光头。
另外,输送单元或光头收容装置彼此相对,光头沿与通过引导装置引导光盘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在选择期望的光头时,光头或光头收容装置不旋转,所以向光头的供电线或信号线可适当弯曲,可简便得到不向各线强加机械负荷的构成。另外,可与光头的水平方向尺寸无关地设计光盘装置的高度。
另外,当特定光头装入可记录或再现位置时,通过仅沿引导装置装入到输送单元,实质上可沿设置该光头的光轴的光盘半径方向输送。因此,不必使光轴向光盘的周向移动就能对光盘记录或再现。
在可记录和/或再现的位置上,在多个光头中的一个在光头收容装置与输送单元之间输送时,可提高光头的交换动作速度。
另外,因为将各光头从光头收容装置装入输送单元时的驱动源与将各光头装入输送单元后使之输送动作时的驱动源相同,所以例如可由一个电机等驱动源来满足两个功能,可抑制部件数量和成本。
在各光头中设置齿条,具备与之咬合、并从光头收容装置向输送单元装入各光头的齿轮和由输送单元输送各光头的输送齿轮,由此将各驱动力传递到光头。因此,通过简便的结构就可平滑地连接收容在光头收容装置中的多个光头中选择的特定光头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并从光头收容装置到输送单元的各光头的装入动作转移到输送单元的输送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可吸收各光头的输送齿条与装入齿轮或输送齿轮的咬合不均引起的误差,并维持稳定的咬合状态。另外,即使对于任一输送齿条与装入齿轮或输送齿轮的咬合,也可去除齿与齿之间的空隙、即间隙。因此,可降低装入时或输送时各光头对驱动源动作的输送方向的移动跟踪误差。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在将光头装入输送单元,可对盘记录或再现的状态下,可避免其它光头的输送齿条与装入齿轮的咬合,以不使其它光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尽管多个光头不全具备可通过彼此共同的引导部件引起的接受部,但也可在仅与特定光头匹配的引导部件中匹配的适配器中装载使用其它光头。例如,即使是对应于其它机型的、与该特定光头匹配的引导部件不匹配的光头,也可无障碍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在仅匹配于特定光头的引导部件与装载在适配器上的光头的光轴所成倾角不适当的情况下,可纠正该倾角。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在通过光头收容部件来避让光头期间,通过直接或经夹杂物使各光头接触壳体的内壁,可排出从各光头发生的热。并且,在避让光头6或光头7的位置上,若设置覆盖附加在各光头上的透镜或光学系统部件的盖,则可防止避让中灰尘等废物附着在其上。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可减小装置整体的高度,可连接供电线和信号线,而不会对多个光头强加力。因此,例如可实现在多种方式下通过对应于各方式的光头来对光盘进行记录和/或再现的光盘装置、和具备在通常使用的光头由于故障等而不能使用的情况下用的预备光头的光盘装置。

Claims (32)

1.一种光盘装置,具备:
装载盘并使之旋转的盘旋转装置;
为了对所述盘进行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而射出光束的多个光头;
输送单元,其包含可输送地沿所述盘的半径方向引导所述光头的引导部件,使所述光头沿所述引导部件输送的光头输送装置,以及支撑所述盘旋转装置、所述引导部件和所述光头输送装置的输送基座;
具有用于分别支撑并收容所述多个光头的多个收容支撑导轨的光头收容部件;和
将所述光头分别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输送到所述输送单元、或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到所述光头收容部件的光头装拔装置,
所述多个光头以各自射出的光束为同方向的姿势收容在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收容在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的各光头通过从被收容的位置直线移动而被输送到所述输送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沿相对于旋转轴的垂直方向排列各收容支撑导轨,使从支撑在所述光头收容部件的所述收容支撑导轨上的多个光头射出的光束的光轴与盘旋转装置的所述旋转轴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在为了将收容在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的多个光头之一装入所述输送单元而设定了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与所述输送单元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向装载在所述盘旋转装置上的所述光盘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将所述光头装拔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单元上,所述光头装拔装置与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共有一个驱动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光头分别具有输送齿条,该输送齿条具有齿线在与所述引导部件引导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齿形,所述光头装拔装置和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分别具有与各光头的输送齿条啮合的装入齿轮和输送齿轮,
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在位于可装入或排出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收容的多个光头之一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1个光头的输送齿条与装入齿轮啮合,将所述1个光头从光头收容部件装入输送单元,在所述输送单元中,所述1个光头的输送齿条与输送齿轮啮合,将所述1个光头沿所述引导部件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装入齿轮或输送齿轮中至少一方的旋转中心摆动,使与所述光头的输送齿条的距离变化,所述光头装拔装置或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具有齿轮顶靠装置,所述齿轮顶靠装置向所述输送齿条侧顶靠所述装入齿轮或所述输送齿轮中旋转中心摆动的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光头装拔装置或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具有驱动所述摆动齿轮的前级齿轮,使所述摆动齿轮以所述前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为支轴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光头包含第1光头和第2光头,所述光头收容部件的所述多个收容支撑导轨包含支撑所述第1光头和第2光头用的第1收容支撑导轨和第2收容支撑导轨,所述第1收容支撑导轨位于所述第2收容支撑导轨之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还具备输送单元升降装置,其用于使所述输送单元向第1光头位置和第2光头位置移动,在所述第1光头位置,将所述第1光头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输送到所述输送单元,或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到所述光头收容部件,在所述第2光头位置,将所述第2光头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输送到所述输送单元,或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到所述光头收容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当所述输送单元位于所述第1光头位置时,对装载在所述盘旋转装置上的所述光盘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或再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第1光头和第2光头分别具有物镜,所述第2光头的物镜的孔径值比所述第1光头的物镜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光头装拔装置被设置在所述输送单元中,所述光头装拔装置与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共有一个驱动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第1和第2光头分别具有输送齿条,该输送齿条具有齿线在与所述引导部件引导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齿形,所述光头装拔装置和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分别具有与各光头的输送齿条啮合的装入齿轮和输送齿轮,
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在位于可装入或排出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收容的光头之一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1个光头的输送齿条与装入齿轮啮合,将所述1个光头从光头收容部件装入输送单元,在所述输送单元中,所述1个光头的输送齿条与输送齿轮啮合,将所述1个光头沿所述引导部件输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装入齿轮或输送齿轮中至少一方的旋转中心摆动,使与所述光头的输送齿条的距离变化,所述光头装拔装置或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具有齿轮顶靠装置,该齿轮顶靠装置向所述输送齿条侧顶靠所述装入齿轮或所述输送齿轮中旋转中心摆动的齿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光头装拔装置或所述光头输送装置具有驱动所述摆动齿轮的前级齿轮,使所述摆动齿轮以所述前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为支轴摆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还具备避免啮合装置,当将所述第2光头装入所述输送单元中时,所述输送单元在所述第1光头位置使所述装入齿轮摆动,使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收容的第1光头的输送齿条不与所述装入齿轮啮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光头装拔装置具有使所述装入齿轮摆动用的顶靠部,所述避免啮合装置具有避免啮合杆,在所述第2光头不存在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的情况下,顶靠所述光头装拔装置的顶靠部,在所述第2光头存在于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第2光头接触而移动向不顶靠光头装拔装置的顶靠部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光头的至少一个包含适配器和装载在所述适配器上的光拾取器,所述适配器具有与所述引导部件咬合的引导接受部,所述光拾取器具有与所述引导部件的至少部分不咬合的引导接受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适配器为了调整从所述光拾取器射出的光束的光轴,具备调整所述光拾取器对所述适配器的姿势的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光拾取器具备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调整所述光拾取器姿势的装置包含:向所述适配器顶靠各所述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的顶靠弹簧;和克服所述顶靠弹簧,分别从适配器上推起所述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的调整小螺钉。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光拾取器具备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调整所述光拾取器姿势的装置包含:向所述适配器顶靠各所述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的顶靠弹簧;克服所述顶靠弹簧,分别从适配器上推起所述第1突起和一对第2突起之一的调整小螺钉;和位于所述一对第2突起的中间附近,并设置在适配器中的与光拾取器的底面接触的凸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还具有防止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收容的多个光头中至少一个从对应的收容支撑导轨移开的光头锁定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光头锁定装置防止多个光头的每一个进行独立的移动,在输送单元和光头收容部件位于不输送任一光头的位置的情况下,防止所有光头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装入齿轮进行与输送单元升降装置联动的摆动。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还具有吸收所述装入齿轮和所述输送齿轮的相位差的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光头的输送齿条在至少一端附近具有从端部向中央,齿高阶段性地增高,在中央部达到正规齿高的齿。
2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第2光头中射出所述光束的部分形成在凸部,所述第1光头具有在所述第1光头和所述第2光头收容在所述光头收容部件中时,接受所述第2光头的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
2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件、所述第1收容支撑导轨和第2收容支撑导轨分别是以等间隔配置的一对平行轴,配置成在所述第1光头位置和所述第2光头位置,所述引导部件的轴与所述第1收容支撑导轨的轴及所述引导部件的轴与所述第2收容支撑导轨的轴分别成一条直线。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第1光头和第2光头具有与所述轴咬合的一对引导接受部,所述引导部件、所述第1收容支撑导轨和第2收容支撑导轨的一对轴的长度不同,以便当所述第1光头和第2光头从第1收容支撑导轨或第2收容支撑导轨输送到所述引导部件时,在所述一对引导接受部之一完全移动到引导部件之前,使所述一对引导接受部的另一个被支撑在第1收容支撑导轨或第2收容支撑导轨上。
3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装入齿轮与所述输送齿条啮合的区域与所述输送齿轮与所述输送齿条啮合的区域不同。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齿条与所述装入齿轮啮合的区域和与所述输送齿轮啮合的区域由独立部件构成。
3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还具备具有滚动接触部分和滑动接触部分的顶靠装置,在所述光头装拔装置与所述各光头的输送齿条咬合时,所述顶靠装置,通过使所述输送齿条的未设置齿的面与所述滚动接触部分或滑动接触部分接触,而所述顶靠装置向所述装入齿轮或输送齿轮的方向顶靠所述输送齿条,所述输送齿条具有可沿与所述光头的引导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自由度。
CNB028033140A 2001-10-03 2002-10-02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40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7248/01 2001-10-03
JP307248/2001 2001-10-03
JP2001307248 2001-10-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1552A CN1481552A (zh) 2004-03-10
CN1224017C true CN1224017C (zh) 2005-10-19

Family

ID=19126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331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4017C (zh) 2001-10-03 2002-10-02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88349B2 (zh)
JP (1) JP4272523B2 (zh)
KR (1) KR20040034586A (zh)
CN (1) CN1224017C (zh)
WO (1) WO20030323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53206A1 (en) * 2002-08-16 2004-03-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 optical disk drive,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AU2003284514A1 (en) * 2002-12-26 2004-07-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c device
JP2004310933A (ja) * 2003-04-09 2004-11-04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7334234B2 (en) * 2003-04-28 2008-02-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virtual devices behind a bus expander
CN1551140A (zh) 2003-05-20 2004-12-01 ���µ�����ҵ��ʽ���� 盘装置
JP2005116036A (ja) * 2003-10-06 2005-04-28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TWI276069B (en) * 2005-11-02 2007-03-11 Lite On It Corp Actuator module for a thin optical disk drive
US7616650B2 (en) * 2007-02-05 2009-11-10 Cisco Technology, Inc. Video flow control and non-standard capability exchange for an H.320 call leg
JP2008276862A (ja) * 2007-04-27 2008-11-13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8325229B2 (en) * 2008-11-26 2012-12-04 Robert Bosch Gmbh Camera having a slip ring and pan-tilt mechanism
KR101045522B1 (ko) * 2009-01-07 2011-06-30 김준수 4방향 개폐 서랍장
JP5524204B2 (ja) * 2009-06-10 2014-06-18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のピックアップ保護方法
CN108735236B (zh) * 2017-04-13 2021-01-12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光学读写头的光碟机
CN108735237B (zh) * 2017-04-24 2020-06-16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光学读写头的光驱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548Y2 (ja) * 1988-06-29 1994-03-16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光ピックアップ保持部材
JPH08297909A (ja) * 1995-02-27 1996-11-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学式情報記録または再生装置
JPH0917155A (ja) * 1995-06-28 1997-01-17 Aiwa Co Ltd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H0917157A (ja) * 1995-06-28 1997-01-17 Aiwa Co Ltd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KR970012351A (ko) * 1995-08-21 1997-03-29 김광호 영상반주기용 멀티 플레이어
JP3409953B2 (ja) * 1995-11-13 2003-05-2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480633B2 (ja) 1995-11-13 2003-12-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09259514A (ja) * 1996-03-22 1997-10-03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2943918B2 (ja) * 1997-07-10 1999-08-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1552A (zh) 2004-03-10
US20040216152A1 (en) 2004-10-28
US7188349B2 (en) 2007-03-06
JPWO2003032303A1 (ja) 2005-01-27
WO2003032303A1 (fr) 2003-04-17
JP4272523B2 (ja) 2009-06-03
KR20040034586A (ko) 2004-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4017C (zh) 光盘装置
CN1725322A (zh) 光学头、用于装配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CN1136557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667730A (zh)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CN1254809C (zh) 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CN1094179A (zh) 光盘设备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082228C (zh) 盘盒
CN1198830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992019A (zh) 盘驱动器
CN1595515A (zh) 盘驱动器
CN1685415A (zh) 光驱装置
CN1649000A (zh) 盘驱动器
CN1244014A (zh)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CN1825453A (zh) 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CN1140877A (zh) 盘传送设备
CN1178221C (zh) 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232962C (zh) 物镜驱动装置以及盘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174411C (zh)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CN1460259A (zh) 盘托架及具有该盘托架的盘装置
CN101188125A (zh) 光拾取单元和盘驱动单元
CN1831980A (zh) 光学调整装置、具备该装置的光拾取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和组装装置
CN1160721C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CN1141487A (zh) 盘传送设备
CN1551140A (zh) 盘装置
CN1287374C (zh) 盘驱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9

Termination date: 201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