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0259A - 盘托架及具有该盘托架的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托架及具有该盘托架的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0259A
CN1460259A CN02801015.9A CN02801015A CN1460259A CN 1460259 A CN1460259 A CN 1460259A CN 02801015 A CN02801015 A CN 02801015A CN 1460259 A CN1460259 A CN 1460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disc holder
gear
disk
dish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010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光典
荒井丰和
真部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60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02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4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7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Moving Of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盘托架移动时盘不会自盘载置部偏移或跳出的盘托架及具有该盘托架的盘装置。盘装置1具有盘托架51,该盘托架51使盘10在盘装置内部的盘装填位置和盘装置外部的盘排出位置之间移动,用于盘装置1的盘托架51的盘载置部511具有对盘10的外周面103进行导向的导向斜面512、和在所述导向斜面512的下端部连续形成并与载置于所述盘托架51的盘10的外周面103相对且大致与所述外周面103平行的内壁面513。

Description

盘托架及具有该盘托架的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驱动装置中将盘输送到装置主体的盘托架及具有该盘托架的盘装置。
背景技术
图52是现有盘装置的盘托架的俯视图,图54是图52的H-H线剖面图,图55是表示将盘载置在图54的盘托架上的状况的说明图。
如图52所示,现有盘装置的盘托架730具有用于载置盘10的盘载置部735。
如图54所示,该盘载置部735具有用于支承盘下面的非记录面的支承面736和位于该支承面736外周侧并对盘10的外缘部102进行导向的导向斜面737。如图55所示,该导向斜面737在盘10被载置于自所述支承面736稍微偏移的位置时,对所述盘10的外缘部102进行导向,使所述盘10的非记录面可靠地到达所述支承面736。
但是,该现有结构的盘托架730由于所述支承面736的外缘部102和所述导向斜面737的内周部邻接,故该盘托架730移动时,即由该盘托架730输送盘10时,盘10的外缘部102与上述载置盘10时相反,由所述导向斜面737向上方导向,盘10有可能自所述盘载置部735偏移或自所述盘载置部735跳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盘托架移动时盘不会自盘载置部偏移或跳出的盘托架及具有该盘托架的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盘托架,该盘托架用于盘装置,该盘装置包括:具有用于驱动盘旋转的转盘的装置主体;和盘托架,该盘托架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可滑动,使盘在盘装置内部的盘装填位置和盘装置外部的盘排出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盘托架的特征在于,所述盘托架具有对所述盘的外周面进行导向的导向斜面、和在所述导向斜面的下端部连续形成并与载置于所述盘托架的盘的外周面相对且大致与该盘的厚度方向平行的内壁面。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盘托架,由于盘载置部的内壁面与载置于盘载置部的盘的外周面形成平行的位置关系,故在盘利用盘托架的滑动而移动时,不仅与盘的外周面的下端部附近而且也与上端部附近接触,对盘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防止了盘托架滑动时盘自盘托架脱离或盘在盘载置部上的松动(晃荡)。
上述盘托架最好具有在所述内壁面的下端部连续形成,并与所述盘的下面接触、支承所述盘的支承面。
最好所述支承面仅接触盘下面的非记录面。
最好所述支承面与所述内壁面形成大致垂直的位置关系。
最好所述导向斜面的上端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盘脱离防止构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具有上述结构的盘托架的盘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发明目的、作用及效果由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即可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盘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盘装置装置主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盘装置的前监视窗的正视图;
图4是图3A-A线的剖面图;
图5(a)及(b)分别是本发明盘装置前监视窗的凹部、导向槽部的放大图;
图6(a)及(b)分别是图5(a)及(b)的B-B线剖面图及C-C线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挡板的正视图;
图8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挡板的右侧面图;
图9是本发明盘装置挡板的轴部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把本发明盘装置的挡板向前监视窗安装时它们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盘装置的盘托架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盘装置的盘托架的仰视图;
图13(a)是图11中D-D线的剖面图,图13(b)是表示盘的下面与图13(a)的盘托架导向斜面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14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机架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机架上设置的导轨附近的纵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机构组件的底座架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机构组件的保持构件的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盘装置的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盘装置的光拾取器移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盘装置的光拾取器底座右端部设置的卡合部的放大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盘装置的光拾取器移动机构的推力负载加压机构要部的俯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推力负载加压机构加压构件的俯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推力负载加压机构加压构件的侧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推力负载加压机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4的E-E线剖面图;
图26是图24的F-F线剖面图;
图27(a)及(b)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及凸轮机构的凸轮构件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8(a)至(c)分别是本发明盘装置凸轮机构凸轮构件的俯视图、正视图、右侧面图;
图29(a)及(b)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及凸轮机构要部的正视图;
图30(a)及(b)是本发明盘装置的盘托架位置检测机构的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的正视图及侧视图;
图31(a)及(b)是表示本发明盘装置的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的检测杆向左侧及右侧倾斜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32(a)至(c)分别是本发明盘装置的盘托架位置检测机构的滑块的俯视图、正视图、侧视图;
图33(a)及(b)是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的小齿轮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34是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的小齿轮要部的立体放大图;
图35是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的第一旋转轴的俯视图;
图36是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的第一旋转轴的侧视图;
图37是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的传动臂的仰视图;
图38是图37的G-G线剖面图;
图39(a)及(b)分别是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的第二齿轮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盘装置的光拾取器的歪斜调节机构要部的右侧面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盘装置的光拾取器的歪斜调节机构要部的剖面图;
图42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歪斜调节机构的导向杆按压弹簧的俯视图;
图43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歪斜调节机构的导向杆按压弹簧的侧视图;
图44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歪斜调节机构的导向杆保持构件的俯视图;
图45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歪斜调节机构的导向杆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46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歪斜调节机构的导向杆保持构件的侧视图;
图47是表示把本发明盘装置的歪斜调节机构的导向杆保持构件向机构组件的保持构件安装时的次序的说明图;
图48是现有盘装置前监视窗的正视图;
图49是现有盘装置挡板的正视图;
图50(a)是现有盘装置挡板的俯视图,图50(b)是把该挡板向前监视窗安装时所加的外力用箭头示意性表示的俯视图;
图51是现有盘装置的盘托架的仰视图;
图52是现有盘装置的盘托架的俯视图;
图53(a)及(b)是分别表示现有盘装置中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盘托架位置检测机构的凸轮构件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54是图52的H-H线剖面图;
图55是表示把盘放置在图54的盘托架上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56是表示现有盘装置的拾取器底座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7(a)及(b)分别是现有驱动齿轮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58是表示把现有的驱动齿轮向相配的齿轮安装时它们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盘装置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盘装置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该盘装置装置主体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盘装置1是对CD和DVD等盘10进行再生或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由被壳体20收容的装置主体30(参照图2)和相对该装置主体30前后方向(水平方向)移动的盘10的输送用盘托架51构成。
如图2所示,该装置主体30具有印刷电路基板(未图示)和在该印刷电路基板之上设置的机架31。如前所述,所述装置主体30被收容在由薄金属板形成的壳体20内。
所述印刷电路基板(未图示)上安装有与计算机本体等连接用的接口端子和微处理器、存储器、电机驱动器等的各种IC和电阻、电容、开关等各种电子部件。通过它们对后述的主轴电机、负载电机、螺线电机和光拾取器等进行控制。
该壳体20的前方部分安装有前监视窗46。
图3是所述前监视窗46的正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图5(a)及(b)分别是凹部470a及470b、导向槽部471a及741b的放大图。图6(a)及(b)分别是图5(a)及(b)的B-B线剖面图及C-C线剖面图。
所述前监视窗46由树脂等形成,如图3及4所示,其上侧设有开口463,用于使所述盘托架51从装置主体30出入。其下侧设有所述盘托架51的排出按钮480和使用后述的紧急排出机构时将细棒状夹具插入的夹具插入孔481等。
该前监视窗46的开口463上设有挡板49,其与所述开口463大致呈同一形状、在所述盘托架51被收容到所述装置主体30内部时覆盖所述开口463。
图7及8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挡板的正视图及右侧面图,图9是该挡板轴部的放大图。图10是表示把挡板安装在前监视窗时它们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如图7所示,该挡板49大致呈左右方向长的板状。该挡板4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即左右两侧面的下部设有轴部491a、491b,其在把该挡板49安装在所述前监视窗46并开闭该挡板49时成为该挡板49的转动中心。
该轴部491a及491b在把该挡板49安装在所述前监视窗46时位于所述开口463的下方,这样所述挡板49就以设在所述前监视窗46上的所述开口463的下部附近为中心转动。
如图9所示,该轴部491a及491b的各外周面设有相互平行的一对平面部492a、492b和把该平面部492a及492b的端部之间连接的圆周部493a、493b,所述轴部491a及491b的轴向横剖面形状大致成椭圆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面部492a及492b与所述挡板49的上面500及下面501成平行的位置关系。其理由在后面详述。
该平面部492a与492b的间隔形成得与后述设在所述前监视窗46上的导向槽部471a及471b的宽度大致相同。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前监视窗46收容所述挡板49的轴部491a及491b,并具有凹部470a及470b用于相对所述前监视窗46可转动地安装所述挡板49。
如图3及4所示,该凹部470a及470b设于所述前监视窗46的所述开口463的左右缘部464a及464b上,并如图6所示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凹处、该凹处与设在所述挡板49上的所述轴部491a及491b有相同的中心轴。
该凹部470a及470b的上方设有导向槽部471a及471b,在把所述挡板49安装在所述前监视窗46时把设于所述挡板49左右两端的所述轴部491a及491b向所述凹部470a及470b导向。
如图5(a)及(b)所示,该导向槽部471a及471b在所述凹部470a及470b的上方大致垂直地延伸。该导向槽部471a及471b由相对的前面部472和后面部473及连接面部474这三个面构成,所述前面部472与后面部473的间隔形成得与设在所述轴部491a及491b上的所述平面部492a与492b的间隔大致相同。
如图6(a)及(b)所示,该导向槽部471a及471b的各连接面部474a及474b的上部形成各自上端位于左右方向外侧、下端位于左右方向内侧地倾斜的倾斜面475。从该导向槽部471a及471b的上侧插入的所述挡板49的所述轴部491a及491b,由所述倾斜面475向连接面474a及474b导向、再向所述凹部470a及470b导向并与所述凹部470a及470b卡合,同时所述轴部491a及491b安装在所述凹部470a及470b之后不会从该凹部470a及470b脱落。
下面说明把所述挡板49向所述前监视窗46安装时的顺序。
首先把所述挡板49插入所述前监视窗46的开口463内。此时如图10所示,使所述挡板49的上面500位于所述前监视窗46的前面461侧、所述挡板49的下面501位于所述前监视窗46的后面462侧,按图中箭头的方向水平移动挡板49,使所述挡板49的所述轴部491a及491b位于所述前监视窗46的所述导向槽部471a及471b的上方。
这样通过把所述前监视窗46的前面461与所述挡板49的前面502形成大致垂直的关系,使设于所述前监视窗46的所述导向槽部471a及471b的所述前面部472和后面部473与在所述挡板49的所述轴部491a及491b上设置的所述平面部492a及492b成平行的位置关系。然后可把所述轴部491a及491b经过所述导向槽部471a及471b向所述凹部470a及470b插入。
接着通过从上方向下方对所述挡板49施加外力把该挡板49插入所述前监视窗46内。即通过按压所述挡板49后面的大致长度方向中央使该挡板49略微变形,这样使所述轴部491a及491b的端面间隔变窄,与所述前监视窗46的所述凹部470a及470b卡合,从而把所述挡板49安装在所述前监视窗46上。
这样本实施例的挡板安装结构在向前监视窗46安装时仅按压该挡板49后面503的大致中央的一处就完成安装操作。因此比现有的挡板安装结构,即按压挡板720的后面723的大致中央和挡板720的前面722的两端部附近共三处、使挡板720弯曲从而向前监视窗安装的结构,安装操作变得容易得多。
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将所述导向槽部471a及471b设在所述凹部470a及470b的上部。设在所述轴部491a及491b上的所述平面部492a及492b形成得与所述挡板49的上面500及下面501大致平行。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即使使用该盘装置1的用户故意地拉曳所述挡板49时,所述挡板49也很少会从所述前监视窗46脱落。
本实施例中作为本发明的所述挡板49的支承构件使用了所述前监视窗46,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作为所述挡板49的支承构件使用后述的机架31也可。所述导向槽部471a及471b不限于本实施例,不仅设在所述凹部470a及470b的上侧、设在下侧也可。
如图2及图14所示,内置于所述壳体20的所述装置主体30具有由硬质树脂等形成的机架31。该机架31由形成有大致长方形开口312的底部311和沿该底部311的左右及后方缘部大致呈コ字状立设的壁部313构成。
该机架31的前方侧并不形成所述壁部313、成开放状态。所述装置主体30组装在所述壳体20内时该机架31的开放部分与后述装在所述壳体20内的前监视窗46的开口463匹配,通过所述开口463使所述盘托架51出入。该机架31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详述。
图11至13分别是本发明盘装置的盘托架的俯视图、仰视图、图11的D-D线剖视图。
如图11所示,所述盘托架51具有浅凹状的盘载置部511。所述盘10载置在该盘托架51的所述盘载置部511上,以限制在规定位置的状态运送到盘装填位置(盘再生位置)。
这里如图13所示,所述盘载置部511具有:导向斜面512,在把盘10向所述盘托架51放置时对所述盘10的外缘部102进行导向;内壁面513,与所述导向斜面512的下缘部连续形成、在所述盘托架51上放置有所述盘10时与所述盘10的外周面103相对并与该盘10的厚度方向大致平行。
所述内壁面513的下端部与所述盘10的下面101接触,支承所述盘10的支承面514与所述内壁面大致成直角地连续形成。所述内壁面的上端部设有盘脱离防止构件515,用于防止所述盘托架51滑动时及把该盘装置竖放等时盘10从该盘托架51的所述盘载置部511脱离而留在所述装置主体30内部等障碍的发生。只要该盘脱离防止构件515设置在所述内壁面513上端的一部分上就有效果,但如图11所示,为防止把盘装置竖放时的脱离而设在了四处。符号519所示的部分是安装当把盘装置1竖放时防止盘10跳出的按压构件(未图示)用的安装孔。
这些导向斜面512、内壁面513、支承面514、及盘脱离防止构件515被设置成距该盘载置部511载置的盘10的旋转中心大致成同心圆状、各自位于盘10的外缘部102附近。
更详细地说明就是,所述导向斜面512具有下述功能,在把所述盘10向所述盘载置部511放置时,在所述盘10自所述内壁面513微有偏离的位置,即如图13(b)所示,所述盘10下面101的外缘部102与所述导向斜面512接触时,把所述盘10的下面101沿该导向斜面512向下方导向,使所述盘10的下面101确实到达所述支承面514。
而所述内壁面513在所述盘10被载置于所述盘载置部511上的状态下、所述盘托架51在所述盘取出位置和所述盘装填位置间移动时,具有抑制所述盘载置部511上的所述盘10的松动的功能。
更详细说明就是,载置在所述盘载置部511上的所述盘10于所述盘托架51在所述盘取出位置和所述盘装填位置间移动时,该盘10因惯性力在所述盘载置部511内微微移动。这时所述内壁面513保持所述盘10的外周面103、用该内壁面513的位置停止所述盘10的移动。
这时假设所述内壁面513不像本实施例盘托架51那样与所述盘10的外周面103大致成平行的位置关系,而是如图55所示象现有盘装置70的盘托架730的导向斜面737那样倾斜的话,随着盘托架730的移动盘10的下面沿该导向斜面737的斜度被向上方导向,有时可能会使所述盘10从所述盘托架730的所述盘载置部735跳出、使盘10的记录面发生损伤,或使盘10留在盘装置内部、使盘10不能取出。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的所述盘载置部511的所述内壁面513,与所述盘支承面514上载置的所述盘10的所述外周面103成平行位置关系,所以所述盘10因该盘托架51滑动而移动时,不仅与所述盘10外周面103的下端部附近、而且与其上端部附近也接触,能限制盘10的移动。因此本实施例的盘托架51不会像上述现有盘装置中使用的盘托架730那样,由于盘10随着盘托架730的滑动而移动、使盘10的外缘部102由导向斜面737向上方抬起而从盘托架730脱离。
如图11所示,所述支承面514被设置成对盘10的旋转中心大致成同心圆状,载置所述盘10时仅与位于该盘10外周附近的非记录面接触。防止由所述盘10的下面101与所述盘载置部511的底面517的接触而造成的记录面损伤。
如图11及12所示,该盘托架51上形成有开口516,其从所述盘载置部511的大致中央向后方大致成长方形。后述的转盘321通过该开口516上升,同时后述的光拾取器351进行扫描。
如图12所示,所述开口516后部的该盘托架51的下面518上突出设有限制后述滑块680移动用的滑块移动限制棱520。该滑块移动限制棱520具有对后述的滑块680导向用的前侧导向斜面521及后侧导向斜面522。有关该滑块移动限制棱520的功能后面详述。
如图12所示,在盘托架51的下面518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导向槽530L、530R,与所述机架31的底部311左右突出设置的导向构件323(参照图14)分别卡合。
该盘托架51的下面518上还设有:齿条540,其具有在该盘托架5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齿条541和与该直线状齿条541的前方端部(盘托架51的前方侧)连续形成的约180度角度的圆弧状齿条542;导向槽550,沿该齿条540并列设置,具有沿所述直线状齿条541设置的直线状导向槽551及沿所述圆弧状齿条设置的圆弧状导向槽552。
如图12所示,在该盘托架51的下面518前方的所述圆弧状齿条542的相反侧设有紧急排出机构用棱,在用后述的紧急排出机构把该盘托架51向前方按压时使用。
图中符号561表示的盘托架移动限制棱(突起部)通过凸轮构件572的第一突起582与后述的在机架31上形成的盘托架锁紧部316卡合,用于限制盘托架51的水平方向(前后方向)移动。
图14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机架31的俯视图。图16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机构组件的底座架的俯视图,图17及18是该机构组件的保持构件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如图2所示,所述机架31上设置有:载置盘10的转盘321;机构组件32,设有对盘10进行再生或记录、再生的光拾取器351等。
该机构组件32被配置收容在图14所示的所述机架31的底部311上形成的大致长方形开口312内、后方部被所述机架31支承可转动。该机构组件32的前方部可在所述转盘321上支承盘10的上升位置(上侧位置)与该上升位置下方的下降位置(下侧位置)间变位。
更详细说则如图2所示,机构组件32最好具有由硬质树脂构成的底座架330和相对该底座架330通过弹性构件450(绝缘体)被支承的保持构件340。
如图16所示,底座架330形成具有前方部和后方部的大致四方形框状。该底座架330具有:长方形的外框部311;内框部332,位于外框部331的内侧、有比外框部331小一圈的尺寸、角部形成C面形状、大致呈长方形;连结部333,把该外框部331和内框部332在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连结成一体;多个增强部334,在连结部333的整周上按规定间隔设置成一体,其结果就是该底座架构成所谓梯子形架,即连结部333和增强部334交替地位于在外框部331与内框部332之间。
如图16所示,该底座架330的后方(装置主体30的后方)左右两侧部各自突出形成有轴335,作为机构组件32相对于机架31的转动支承部。这些轴335分别插入图14所示在机架31侧形成的轴孔319、319内。这样该机构组件32其后方部对机架31被轴支成可转动。当该机构组件32(底座架330)以轴335为中心转动时,该机构组件32的前方部相对所述机架31在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间上下变位。
如图16所示,在该底座架330的前方突出设有一根导向销336。该导向销336与后述凸轮机构571的凸轮构件572的凸轮槽591卡合,通过该凸轮构件572的变位将底座架330的前方部在上下方向上导向。
如图2所示,在以上结构的所述底座架330与规定了所述开口312的机架31之间形成了规定的间隙337。该间隙337形成于底座架330的大致全周、其宽度设定为即使机架31最大地变形也不妨碍底座架330的转动的程度。
在该底座架330的所述内框部332后方部的大致中央设有支承片338、在该内框部332前方部的左右角部设有支承片338、338。这些支承片338是为了支承所述保持构件340而设置的。
如图17所示,所述保持构件340由大致四方形的底部341和在其周围形成的壁部342构成。如图2所示,该壁部342以比底座架330的内框部332小一圈的尺寸形成、以介由规定的间隙344收容在底座架330的框内。
该保持构件340通过所述底座架330的三个支承片338上分别设置的弹性构件450(绝缘体)被支承在底座架330上。即保持构件340在大致成为等腰三角形三点上通过该弹性构件450被支承在所述底座架330上。这样由盘10和主轴电机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由所述弹性构件450吸收、传不到所述机架31上。
如图19所示,该保持构件340上设有:转盘转动用主轴电机(未图示);转盘321,固定在该主轴电机的旋转轴322上;光拾取器351,从盘10读出数据或在盘10上写入数据;光拾取器移动机构35,作为滑块送进机构使该光拾取器351在盘10的半径方向上移动。
所述主轴电机安装在固定于所述保持构件340上的基板440上。如图17及18所示,所述保持构件340的右前部、右后部、及背面大致中央设有重物345,用于通过增加该保持构件340的重量来抑制起因于盘10和主轴电机旋转的所述保持构件340的振动。
图19是本发明盘装置的光拾取器移动机构35的俯视图。图20是在所述光拾取器右端部设置的卡合部的放大图。
如图19所详示,所述光拾取器移动机构35包括:螺线电机360,可正转/反转,具有旋转轴362、该旋转轴362有形成螺纹状齿的蜗杆(丝杠)361;蜗轮363,与该蜗杆361啮合;小直径的小齿轮364,在该蜗轮363的上面并同轴地与其形成一体;齿条365,与该小齿轮364啮合;拾取器底座370,固定该齿条365,载置所述光拾取器351;第一导向杆371及第二导向杆372,对该拾取器底座370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
这些蜗杆361、蜗轮363、小齿轮364、齿条365分别由塑料形成。如图19所示所述齿条365其两端用设在所述拾取器底座370上的两个轴承部373、373支承。
如图19所示,该齿条365由形成相同大小齿的上侧齿条366及下侧齿条367构成,所述上侧齿条366安装得可相对下侧齿条367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且如图19所示,所述上侧齿条366通过前后方向伸缩的螺旋弹簧368向前方靠压,这样设在该上侧齿条366上的齿与设在所述下侧齿条367上的齿成在前后方向上微微错开的位置关系。在该齿条365与所述小齿轮364啮合时,不论所述齿条365与所述小齿轮364的啮合状态如何,所述上侧齿条366与所述小齿轮364后侧的齿、所述下侧齿条367与所述小齿轮364前侧的齿可靠地接触。所述齿条365与所述小齿轮364间的松动被防止。
如图19所示,所述蜗杆361、所述第一导向杆371、及所述第二导向杆372其各个的长度方向为该盘装置1前后方向与所述拾取器底座平行配置,所述第一导向杆371及所述第二导向杆372分别配置在所述拾取器底座370的右端部及左端部附近。
通过这些蜗杆361、蜗轮363及小齿轮364、齿条365的组合构成该光拾取器移动机构35的减速齿轮机构,所述螺线电机360的旋转变换成光拾取器351的直线运动,光拾取器351通过使所述螺线电机360正反某方向旋转、可在盘10的半径方向上往复运动。
图40及41是表示本发明盘装置的光拾取器歪斜调节机构要部的右侧面图及剖面图。图42及图43是该歪斜调节机构导向杆按压弹簧的俯视图及侧视图,图44至46是该歪斜调节机构导向杆保持构件的俯视图、仰视图、侧视图。图47是表示把本发明盘装置歪斜调节机构的导向杆保持构件向机构组件的保持构件安装时的次序的说明图。
下面根据图19、图40至46说明所述光拾取器351。
如图19所示,所述光拾取器351与上述的现有盘装置中使用的光拾取器771同样、装在与所述第一导向杆371滑动自如地连结的拾取器底座370上。且该拾取器底座370上与现有盘装置70同样地设有调节器底座、缓冲器底座等。
如图19所示,所述拾取器底座370包括:轴承部373,具有一对按插入所述第一导向杆371的间隔而设置的轴承座;本体部374,与该轴承部373形成一体、与所述第一导向杆371成直角地大致延伸到所述保持构件340的左端。这些轴承部373和本体部374通过由模铸等金属整体成形而形成。
附图上虽未示出但该本体部374具有:激光二极管(LD),与上述的现有例相同、发出激光光束;光束分离器,把来自所述激光二极管的光束向反射镜反射;反射镜,把来自该光束分离器的光束向物镜方向反射;光电二极管,把从盘反射的光束通过所述物镜、反射镜及光束分离器受光、根据该光束光强度的变化产生电信号。
在该拾取器底座370的与所述第一导向杆371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即所述第二导向杆372侧的端部设有剖面大致呈コ字状的卡合部,其具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杆372的外周面的上下接触的两个滑动面并支承该拾取器底座370的左端部。
下面说明该拾取器底座370上所设的光拾取器351的歪斜调节机构。
如前所述,所述拾取器底座370的右端部及左端部被所述第一导向杆371及所述第二导向杆372支承。
本发明盘装置的歪斜调节机构42把所述第一导向杆371固定在所述保持构件340上,使所述第二导向杆372相对所述保持构件340可上下移动,通过使所述拾取器底座370的右端部以所述第一导向杆371的中心轴作为中心转动变位来进行所述光拾取器351的切向歪斜的调节。
即如图40及41所示,该歪斜调节机构42具有:所述保持构件340的安装部343,其为支承该歪斜调节机构42的框体;导向杆按压弹簧421,放置在该安装部343上,按压所述第二导向杆372周面的下侧;导向杆保持构件430,与所述第二导向杆372周面的上侧接触;螺钉436,旋合在该导向杆保持构件430上。
所述安装部343沿所述保持构件340的右侧部设置,其左右两端设有插入所述螺钉436用的插入孔346。
如图42及43所示,所述导向杆按压弹簧421用金属板材形成,由支承片422和从该支承片422的长度方向两端向斜上方延伸的弹簧片423构成。
如图44至46所示,所述导向杆保持构件430是纵剖面大致呈コ字状的构件,其包括:上部片431,具有与所述螺钉436旋合的螺孔432;下部片433,与该上部片431相对,具有安装所述螺钉436时插入工具用的安装孔434;连接片435,把所述上部片431及所述下部片433连接。
下面说明由这些构件将所述第二导向杆372在所述保持构件340上定位时的顺序。
首先把所述导向杆按压弹簧421的支承片422放置在所述安装部343上,把所述第二导向杆372放置在所述导向杆按压弹簧421的两个弹簧片423上。接着把所述导向杆保持构件430如图47所示与所述保持构件340的端部卡合。
再如图40及41所示,把所述螺钉436旋合入所述保持构件430的螺孔432内。这时调节所述螺钉436的紧固、通过调节所述螺钉436的头部与所述导向杆保持构件430上螺孔432的距离来变更所述安装部343与所述第二导向杆372周面的距离、即所述拾取器底座370右端部的高度,这样可调节所述光拾取器351的切向歪斜。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歪斜调节机构42是通过变更所述第二导向杆372对所述保持构件340的高度来调节所述光拾取器351的切向歪斜的结构,所以即使把所述光拾取器351安装在所述第一导向杆371及所述第二导向杆372上之后也能简单地进行切向歪斜的调节。
下面说明上述拾取器移动机构35的动作。
当螺线电机360的旋转轴362从前端看是顺时针旋转时,通过蜗杆361、蜗轮363从轴向上侧看逆时针旋转,齿条365被向后方送。其结果就是光拾取器351从光盘的内周向外周移动。而当螺线电机360的旋转轴362与刚才反向、即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与刚才相反的动作、光拾取器351从光盘的外周向内周移动。另外,不限于本实施例,蜗杆361形成左螺纹状的齿也可。
所述螺线电机360的旋转轴362上为了该旋转轴362的转动顺利进行而在轴向上设有一些间隙。在该间隙的范围内该旋转轴362向前方或后方微微变位。因此所述螺线电机360从该旋转轴362的前端看是顺时针(光拾取器351向盘外周移动的方向)或逆时针转动时,通过所述蜗轮363的转动、该旋转轴362在间隙的范围内向前端(前方)及后端(后方)拉引变位。
因此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所述螺线电机360的旋转轴362随着所述蜗杆361的转动在间隙范围内轴向移动,在该旋转轴362的前端设有推力负载加压机构38,用于将该旋转轴362从前端向基端靠压。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盘装置的光拾取器移动机构的推力负载加压机构38要部的俯视图。
如图21所示,该推力负载加压机构38具有:加压构件381,与所述旋转轴362的前端接触;压缩螺旋弹簧400,用于把该加压构件381从所述旋转轴362的前端向基端按压;支承构件410,支承所述加压构件381及所述压缩螺旋弹簧400。
图22及图23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推力负载加压机构加压构件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如图22及图23所示,所述加压构件381是具有前框382、后框383、左框385、右框384及位于所述前框382、所述后框383间的两个中框386a、386b的大致长方形的框体。所述前框382及所述中框386a、386b的各个后部设有移动限制部387a、387b,所述中框386a的前部设有与所述压缩螺旋弹簧400的后侧端部卡合的卡合突起389,所述后框383的后部设有与所述旋转轴362的前端接触的滑动面390。
如图22所示,所述移动限制部387a、387b沿所述左框385、所述右框384设置,中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槽部388。该槽部388与后面详述的所述支承构件410卡合、限制该加压构件381的移动。
如图22及23所示,所述卡合突起389从所述中框386的前部向前方延伸。该卡合突起389与所述压缩螺旋弹簧400后侧端部的中心孔卡合、进行所述压缩螺旋弹簧400的定位。该卡合突起389把所述旋转轴362的中心及所述加压构件381的中心轴与该卡合突起389的中心轴设置成大致一致。该理由后面详述。
如图23所示,所述滑动面390形成从所述后框383的后面向后方突出的弯曲面。并尽量减少该滑动面390与蜗轮361前端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
如图19所示,所述压缩螺旋弹簧400是将金属线材加工成螺旋状、在长度方向的中心部有中心孔(未图示)。该中心孔与设在所述加压构件381上的卡合突起389及后述支承构件410上所设的卡合突起415卡合。通过该卡合、该压缩螺旋弹簧400被所述加压构件381及所述支承构件410定位。
图24是本发明盘装置的推力负载加压机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图25及26是图24的E-E线剖面图及F-F线剖面图。
如图24及25所示,所述支承构件410与所述保持构件340的底部341形成一体、前后配置有两个,如图26所示,所述支承构件410由各个横剖面大致形成T字状的导向部411、411和位于该两个导向部411、411间的卡合部414和位于所述导向部411、411左右两侧的支承部416、416构成。
如图24至图26所示,所述导向部411包括:限制部412,与所述加压构件381的所述移动限制部387上形成的槽部388卡合、限制所述加压构件381左右方向的移动;上面部413,在该限制部412的上端与该限制部大致垂直安装、与所述加压构件381的所述移动限制部387的上面接触、限制所述加压构件381向上方移动。
如图24所示,所述卡合部414具有从其后面向后方延伸、与所述压缩螺旋弹簧400的前侧端部卡合的卡合突起415。该卡合突起415其中心轴与固定于所述保持构件340上的所述螺线电机360的旋转轴362的中心轴设置得大致一致。该理由后面详述。
如图24至26所示,所述支承部416、416各自的上面是滑动面,与这些滑动面接触的所述加压构件381其所述左框385及所述右框386的下面可沿该滑动面前后方向滑动。
所述螺线电机360的旋转轴362排列成与所述加压构件381、及所述压缩螺旋弹簧400的中心线大致一致。所述加压构件381其卡合突起389的中心线与所述加压构件381的中心线设置得大致一致、所述支承构件410其弹簧卡合部414的卡合突起415的中心轴与所述螺线电机360的旋转轴362的中心轴大致一致,所以所述旋转轴362与所述加压构件381的中心线和所述压缩螺旋弹簧400的中心线大致一致。
这样仅所述压缩螺旋弹簧400复原力的轴向分量传递给所述螺线电机360的旋转轴362,所以能防止所述光拾取器351移动时的松动,能实现所述光拾取器351的顺畅动作,还能提高对该旋转轴362加压的推力负载的精度。
利用上述的光拾取器移动机构35,光拾取器351在盘10的半径方向移动。该光拾取器351是把来自盘10的反射光用反射镜(或棱镜)等大致弯曲成直角导向受光元件结构的卧式光拾取器,具有物镜及调节器(未图示)。
上述光拾取器移动机构35的所述螺线电机360与所述主轴电机及后述的负载电机601一起由设在印刷电路基板上的控制装置控制。
如图2所示,所述机构组件32的前方设有负载驱动机构57,用于使该机构组件32在下降位置(参照图27(a))与上升位置(参照图27(b))间变位、同时输送所述盘托架51。
该负载驱动机构57具有:凸轮机构571,设置得与所述机构组件32连动;驱动机构60,用于驱动该凸轮机构571和所述盘托架51;盘托架位置检测机构670,与该凸轮机构571连动;及紧急排出机构56。
图27(a)及(b)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及凸轮机构的凸轮构件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状态的俯视图。图28(a)至(c)是所述凸轮构件的俯视图、正视图、左侧面图。
所述凸轮机构571在图27(a)所示的第一位置使机构组件32位于下降位置、在图27(b)所示的第二位置使机构组件32位于上升位置,这样使所述转盘321上下移动。
更详细说明就是,如图27(a)及(b)所示,该凸轮机构571具有凸轮构件572,该凸轮构件572相对机架31在左右方向(与盘托架51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被设置成在该凸轮构件572位于所述机架31左侧的第一位置(图27(a))与位于右侧的第二位置(图27(b))间可滑动。
该凸轮构件572由树脂形成,如图28(a)至(c)所示,其包括:上侧部580,形成有齿条581、第一突起582、第二突起583等;下侧部590,从该上侧部的后端与该上侧部580的下面大致垂直设置,具有使所述机构组件32上下移动用的凸轮槽591及把该凸轮构件572安装在所述机架31上用的安装部597。
如图28(a)所示,所述上侧部580其前面有齿条581和第一突起582和第二突起583向前方延伸形成。
如图28(a)及(b)所示,所述齿条581从所述上侧部580的右端部大致成左右方向直线状设置,与设在后述传动臂650上的齿轮部653啮合、把该传动臂650的旋转运动变换成该凸轮构件572的左右方向的直线运动。
如图28(a)所示,所述第一突起582及所述第二突起583从所述上侧部580前面的大致中央部及左端部向前方延伸。
所述第一突起582在该凸轮构件572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与后述的滑块680接触、用于使该滑块向所述机架31的左侧移动。
所述第二突起583在该凸轮构件572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按压后述的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的检测杆673,同时通过后述的紧急凸轮562的按压使该凸轮构件572从所述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即从所述机架31的右侧向左侧移动。
如图28(b)所示,所述下侧部590设有:凸轮槽591,用于对设在所述机构组件32上的所述导向销336导向;两个安装部597、597,用于把该凸轮构件572安装在所述机架31上。
所述凸轮槽591具有在安装到所述机架31上时位于该机架31左侧的上槽592,和位于该机架31右侧且右侧端部是开放端的下槽593,和把这两个连接的倾斜槽594,以及与所述上槽592的端部连接的间隙部595。所述上槽592及所述倾斜槽594的下侧的面是通过设置所述间隙部595而形成的弹性部596的上面、可上下变位。这样所述机构组件32由该凸轮构件572顺畅地上下导向。
设置在上述机构组件32的底座架330前面的导向销(从动构件)336插入所述凸轮槽591。该导向销336随着所述凸轮构件57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的移动而沿着所述凸轮槽591滑动、上下方向移动。
即在所述凸轮构件572位于第一位置时,导向销336与下槽593卡合(图29(a)),机构组件32的前方部位于下降位置。当凸轮构件57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导向销336沿所述倾斜槽594上升,随之所述机构组件32的前方部从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抬起。当该凸轮构件572到达第二位置时,所述导向销336与上槽592卡合(图29(b)),所述机构组件32的前方部变位至上升位置。
如图28(b)所示,所述安装部597在所述下侧部590前面的左右各设一个,如图28(c)所示其纵剖面形成钩形。这些安装部597与所述机架31的开口312前方形成的纵剖面大致呈T字状的两个导轨317(参照图14及图15)分别卡合,把该凸轮构件572安装在该机架31上,同时在该机架31的左右方向上导向。
所述盘托架位置检测机构670通过设置在所述凸轮构件572的上侧部580上的第一突起582及第二突起583和在所述机架31上滑动的滑块680按压后述的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这样来检测所述盘托架51的位置。
图30(a)及(b)分别是所述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的正视图及侧视图,图31(a)及(b)分别是表示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的检测杆向左侧及右侧倾斜的状态的正视图。
如图30(a)及(b)所示,所述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具有支承部672和安装在该支承部672上的检测杆673。所述检测杆673安装在所述支承部672的中心轴674上并能以该中心轴674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转动。如图30(a)所示,在对该检测杆673未加外力的状态下该检测杆673用弹簧等靠压使该检测杆673与所述支承部672的上面大致垂直。另外,该状态下后述的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形成断开的状态。
该检测杆673在从左侧加以外力时如图31(a)所示向右侧倾斜、同时使第一接点成导通状态。在从右侧加以外力时如图31(b)所示向左侧倾斜、同时使第二接点成导通状态。所述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成为导通状态时其中某一方表示盘托架51到达装填位置、另一方表示到达排出位置,与固定该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的基板(未图示)的电路连接。
图32(a)至(c)分别是本发明盘装置的盘托架位置检测机构的滑块的俯视图、正视图、侧视图。
所述滑块680由树脂形成,如图32(a)至(c)所示,所述滑块680具有:板状的本体部681;按压片682,从该本体部681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突出口683,用于使所述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的检测杆673突出;安装片684,从所述本体部681的下面向下方延伸、纵剖面大致呈T字状。所述按压片682在所述盘托架51被装填时利用从设在所述盘托架51下面后方的所述凸轮构件移动限制棱520传来的左方向的力把所述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向左侧按压。所述安装片684与设在所述机架31上的滑动槽318(参照图14)卡合,对该滑块680在所述机架31的左右方向上导向。
下面说明该盘托架位置检测机构670的动作。
在所述凸轮构件57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图27(a))时、即所述盘托架51处于排出位置时,所述滑块680的按压片682由所述盘托架51的滑块移动限制棱520向左方按压,由所述滑块680将所述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的检测杆673向左方按压。另外,在该状态下,所述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的所述第一接点导通,这样就检测出所述盘托架51处于排出位置。
在该状态下,当通过盘托架的负载操作使所述盘托架51向后方移动时,由所述滑块移动限制棱520向左方向按压的滑块680利用所述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的检测杆673的复原力向右侧移动。
而随着所述盘托架51向后方移动、所述凸轮构件572从所述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设在所述凸轮构件572上侧部580上的所述第二突起583把所述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的检测杆673向右侧按压。通过该按压使所述第二接点导通、检测出所述盘托架51处于装填位置。
所述盘托架51从该状态向前方移动时,随着该移动所述凸轮构件572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这时由于所述第二突起583向左方向移动,所以由该第二突起583向左方向按压的所述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利用弹簧的复原力回到图30(a)的状态,同时利用所述第一突起582使所述滑块680移动至左方向的规定位置。
所述盘托架51再向前方移动,当该盘托架51下面设置的所述盘托架移动限制棱561的前侧导向斜面521与所述滑块680的所述按压片682接触时、所述滑块680向左方向移动。即如图12所示,所述前侧导向斜面521从该盘托架51的长度方向向左侧倾斜,所以所述按压片682沿着该前侧导向斜面521向左侧移动。通过滑块680向左侧移动、所述盘托架位置检测开关671的检测杆673被向左方向按压,所述第一接点导通、所述盘托架51的排出位置被检测出。
这样本实施例的盘托架位置检测机构形成在盘排出位置的检测中不使用现有盘装置那样的凸轮构件变位的结构,所以可将与凸轮构件的销卡合的盘托架导向槽的后方部形成直线状。因此不会发生盘托架导向槽后方部用曲线的现有盘托架那样因凸轮构件的销与导向槽锁住而产生的盘托架移动障碍,手动进行的盘托架向本体内部的装填可顺畅进行。
如图29(a)及(b)所示,所述负载驱动机构57具有:负载电机601,设置在所述机架31的前方部背面、由可正转/反转的直流电机构成;小齿轮610,安装在该负载电机601的旋转轴602上;第一齿轮630,具有装在与所述机架31一体成型的第一旋转轴314上可转动并与所述小齿轮610啮合的大齿轮631和同轴固定在该大齿轮631上部的小齿轮;传动臂650,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630一起固定在所述第一旋转轴314上并与所述凸轮构件572的齿条581啮合的齿轮部653和可旋转地安装后述的第二齿轮640的第二旋转轴315;第二齿轮640,安装在与该传动臂650一体形成的第二旋转轴315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630的小齿轮632啮合的中径下侧齿轮643和与该下侧齿轮643同轴一体形成并比起该下侧齿轮643是小径的上侧齿轮641。
图33(a)及(b)是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的小齿轮的俯视图及侧视图。图34是该小齿轮的要部立体放大图。
所述小齿轮610是将所述负载电机601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第一齿轮630的大齿轮631的驱动齿轮,如图33(a)及(b)所示,其具有:大致呈圆筒状的本体部611;齿612,在该本体部611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有相对的两个接触面613、613。
如图33(b)及图34所示,所述齿612具有在所述相对的两个接触面613、613的各自上端连续形成的导向面614、614。
该导向面614、614是为了给与该小齿轮610啮合的相配齿轮即所述大齿轮631的齿导向而设的,如图33(b)所示,设置成与所述两个接触面613、613分别成钝角,所述大齿轮631的齿的端部从所述导向面614、614被顺利导向所述接触面613、613。
如图34所示,在所述导向面614、614之间设有导向槽615,把所述导向面614、614中心轴侧的端部之间连接、在把大齿轮631装在该小齿轮610时对所述大齿轮631的齿进行导向。
在所述齿612的端部各自设有与所述本体部611的外周面成锐角的倒角部616。该倒角部616避开与该小齿轮610啮合的所述大齿轮631端部的毛刺等突起,用于防止双方齿轮的破损和转动不良等障碍。
本实施例中是用平面构成所述导向面614、倒角部616,但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把这些面用曲面构成也可。该小齿轮610是用比所述大齿轮631硬度高的材料形成的,所以将所述大齿轮631与该小齿轮610啮合时不易发生因所述大齿轮631的端部产生的毛刺等突起而造成的破损。
在使该小齿轮610与所述大齿轮631啮合时,因为该小齿轮610是固定在所述负载电机601上的,所以通过把所述大齿轮631插入该第一旋转轴314并沿该旋转轴314的中心轴向下方移动,使该大齿轮631与所述小齿轮610啮合。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小齿轮610的端部设置了所述导向面614、导向槽615、倒角部616,但在所述大齿轮631的端部设置也可。
如图27及29所示,所述第一齿轮630及传动臂650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314上。
图35及36是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的第一旋转轴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如图35及36所示,该第一旋转轴314具有小径的上侧旋转轴621和位于该上侧旋转轴621下侧的大径的下侧旋转轴622。在所述上侧旋转轴621及下侧旋转轴622间设有支承面623a、用于支承安装在所述上侧旋转轴621上的所述传动臂650。在所述下侧旋转轴622的下部设有支承面623b、支承安装在所述下侧旋转轴622上的第一齿轮630。
而在所述第一齿轮630上设有与所述下侧旋转轴622大致同径的中心孔,如图37所示,在所述传动臂650上设有与所述上侧旋转轴621大致同径的中心孔652。由于所述第一齿轮630被所述支承面623b、所述传动臂650被所述支承面623a所支承,所以在所述第一旋转轴314上安装的所述第一齿轮630和所述传动臂650在转动时可无接触、无相互干涉地顺畅转动。
图37是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的传动臂的仰视图。图38是图37的G-G线剖面图。
所述传动臂650由塑料形成,如图37及38所示,其具有:大致形成圆板状的本体部651,在外周部有突出部654;中心孔652,用于以所述第一旋转轴314作为旋转中心把该本体部651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轴314上;齿轮部653,隔着所述中心孔652与所述突出部654相对、以该中心孔652为中心圆弧状设置在所述本体部651的下面;第二旋转轴315,从所述突出部654的上面大致垂直地延伸。
在所述本体部651的所述中心孔652的下部设有:收容部664,收容位于所述第一齿轮630上部的小齿轮;小齿轮突出口663,用于使所述小齿轮从该收容部664向所述本体部651的上面突出。
所述第二旋转轴315具有:轴部661,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齿轮640;销部662,位于所述轴部661的上部、用于与所述盘托架51的导向槽550卡合并通过所述导向槽550的导向使该传动臂650旋转。
本实施例中这些各齿轮都由正齿轮构成,所有的旋转轴是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通过这些齿轮的组合构成负载驱动机构57的负载电机601的减速机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面614是平面,但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制成曲面也可。本实施例中作为各齿轮是使用正齿轮,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使用斜齿齿轮等其它齿轮也可。
图39(a)及(b)分别是本发明盘装置的负载驱动机构的第二齿轮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所述第二齿轮640由塑料形成,如图39(a)及(b)所示,其具有:中径的下侧齿轮643,其与所述第一齿轮630的小齿轮632啮合;上侧齿轮641,与该下侧齿轮643同轴形成一体、直径小于该下侧齿轮643。
如图39(a)及(b)所示,所述上侧齿轮641的上面设有环状的接触部642,其从该上侧齿轮641的上面向上方突出。
该接触部642在该第二齿轮640安装在所述传动臂650的所述第二旋转轴315上、且该传动臂650的第二旋转轴315的销部662与所述盘托架51的导向槽550卡合时与该导向槽550的端面相对。在该第二齿轮640向上方移动时该接触部642与所述导向槽550的端面接触、防止所述第二齿轮640从所述第二旋转轴315脱离。
这样,在本实施例盘装置1中由于所述盘托架51的齿条540与导向槽550是平行并设的,所以与这些齿条540及导向槽550啮合及卡合的所述第二齿轮640和所述传动臂650能顺畅地连动,盘托架51的手动移动能顺畅进行。
另外,在所述第二齿轮640的上面642与所述盘托架51的导向槽550的端面相对、所述第二齿轮640向上方移动时,用该导向槽550的端面限制其移动,所述第二旋转轴315的上端不用设螺钉等固定装置就能防止所述第二齿轮640从所述第二旋转轴315脱离,因此实现了部件个数少、安装作业简单的负载驱动机构。
所述下侧齿轮643的下端部与所述小齿轮610同样地设有导向面、导向槽、倒角部(未图示),以使该下侧齿轮643能与所述第一齿轮630的小齿轮632顺利啮合。
该第二齿轮640以所述第一旋转轴314作为公转轴、以所述第二旋转轴315作为自转轴,作为沿所述盘托架51的齿条540转动的行星齿轮构成,所述第一齿轮630的小齿轮起作为中心轮的功能。
如图37及38所示,在所述传动臂650的本体部651上面设有为使所述小齿轮632向所述本体部651的上面突出用的小齿轮突出口663,所述第一齿轮630的小齿轮从该小齿轮突出口663露出、用该部分与所述第二齿轮640的下侧齿轮643啮合。
因为具有以上结构,所以所述第二齿轮640的上侧齿轮641与所述盘托架51的直线状齿条541配合、同时所述传动臂650的销部662与所述盘托架51的直线状导向槽551卡合时,如图27(a)及29(a)所示,与该传动臂650的齿轮部653啮合的所述凸轮构件572通过所述传动臂650的导向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盘托架51通过所述第二齿轮640的转动被从盘排出位置输送向盘装填位置。
所述第二齿轮640的上侧齿轮641与所述盘托架51的所述圆弧状齿条542配合、同时所述传动臂650的销部662与所述盘托架51的圆弧状导向槽552卡合时,如图27(b)及29(b)所示,通过所述传动臂650和所述第二齿轮640的导向,与该传动臂650的齿轮部653啮合的所述凸轮构件57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更详细说明的话则如上所述,所述凸轮构件572在所述盘托架51于盘排出位置与盘装填位置间移动期间,所述传动臂650的第二旋转轴315的销部662与所述盘托架51的直线状导向槽551卡合、所述传动臂650处于不能旋转的状态。因此所述第二齿轮640在所述传动臂650的销部662与盘托架51的直线状导向槽551卡合期间处于被保持在第一位置的状态。如图27(a)及29(a)所示,在该状态下该第二齿轮640与所述盘托架51的直线状齿条541配合,利用通过所述第一齿轮630传递的所述负载电机601的转动使所述盘托架51在盘排出位置和盘装填位置间移动、作为盘托架51的驱动齿轮起作用。
而当所述盘托架51移动到盘装填位置跟前时,所述传动臂650的第二旋转轴315的销部662与所述盘托架51的圆弧状导向槽552卡合、所述传动臂650沿该圆弧状导向槽552的圆弧转动。在该状态下如图27(b)及29(b)中虚线所示,所述第二齿轮640与所述盘托架51的圆弧状齿条542配合、随着所述负载电机601的旋转沿圆弧状齿条542的圆弧移动、作为行星齿轮起作用。随着所述传动臂650的转动与该传动臂650的齿轮部653啮合的所述凸轮构件572由该传动臂650的导向而向右方移动,随着该移动与该凸轮构件572的凸轮槽591卡合的所述机构组件32从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上升。
上述盘装置1还具有图2中用符号56表示的盘托架紧急排出机构。该盘托架紧急排出机构56在所述盘托架51位于再生位置的状态下,因停电等所述负载电机601不动作时,从所述前监视窗46的夹具插入孔481插入夹具使该紧急凸轮562转动,从而使所述凸轮构件572如图27(a)及(b)所示那样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这样把所述盘托架51的前端从所述装置主体30内部向外侧排出。
下面说明本发明盘装置1的动作。该盘装置1在非使用时,空的盘托架51处于被收容在所述壳体20内(装置主体30内)的状态(盘装填位置)。该状态下机构组件32在上升位置,凸轮构件572在图27(b)及29(b)所示的第二位置。所述负载驱动机构57的第二齿轮640在所述盘托架51的圆弧状齿条542的左端部、处于与该圆弧状齿条542配合的状态。
当在该状态下进行排出操作时,所述负载电机601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减速机构使所述传动臂650及所述第二齿轮640以所述第一旋转轴314为中心按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二齿轮640起以所述第一旋转轴314为公转轴的作为行星齿轮的作用、随着其转动沿所述圆弧状齿条542的圆弧向右方移动。随着该传动臂650的转动,与该传动臂650的齿轮部653啮合的所述齿轮构件572从图27(b)及29(b)所示的第二位置向图27(a)及29(a)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这样所述机构组件32也从上升位置向下降位置移动。
在该时刻所述第二齿轮640、该第二齿轮640的销部662从所述盘托架51的圆弧状齿条542、圆弧状导向槽552向直线状齿条541、直线状导向槽551移动。这样当所述销部662向所述直线状导向槽551移动时所述凸轮构件572的横向移动就被限制。随之所述传动臂650也成不能转动的状态,所述第二齿轮640在该位置作为所述盘托架51的驱动齿轮动作。因此所述第二齿轮640与所述盘托架51的直线状齿条541配合、使该盘托架51从盘装填位置(再生位置)向盘排出位置移动。
在从前监视窗46的开口463引出的所述盘托架51的所述盘载置部511上放置盘10、进行负载操作时,负载电机601与上述反方向、即逆时针方向地转动,通过所述减速机构所述第二齿轮640按图27(a)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反转)。随之所述盘托架51向后方(装置主体30的内部)移动、移动到盘装填位置。这样在该盘托架51上以定位状态载置的盘10也被向装置主体30内的盘装填位置(再生位置)输送。
在所述盘托架51的负载中、即向后方的移动中所述第二齿轮640与该盘托架51的直线状齿条541配合。因此所述凸轮构件572保持在第一位置、不能向第二位置移动。其结果就是所述传动臂650也不能转动地保持在规定位置,所述第二齿轮640在其规定位置转动、作为该盘托架51的驱动齿轮起作用。所述机构组件32维持其前方部处于下降位置的状态。
当所述盘托架51接近盘再生位置时,所述传动臂650的销部662、所述第二齿轮640从所述直线状导向槽551、所述直线状齿条541向所述圆弧状导向槽552、所述圆弧状齿条542移动并沿所述圆弧状导向槽552、所述圆弧状齿条542的圆弧转动。该状态下所述第二齿轮640与所述盘托架51的圆弧状齿条542配合、随着所述负载电机601的转动沿圆弧状齿条542的圆弧移动、作为行星齿轮起作用。随着所述传动臂650的转动,与该传动臂650的齿轮部653啮合的所述凸轮构件572由传动臂650的导向向左方移动,随着该移动,与该凸轮构件572的凸轮槽591卡合的所述机构组件32从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上升。
在把装填在盘装置1内部的光盘10取出时,操作规定的开关等进行光盘的卸载(排出)。该卸载时以上的动作被相反进行。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盘装置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范围可有各种改良和改变。当然本发明不限于CD、DVD等光盘装置,在其它光盘装置、磁盘装置等上可应用。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盘托架由于盘载置部的内壁面与载置于盘载置部的盘的外周面形成平行的位置关系,故在盘利用盘托架的滑动而移动时,不仅与盘的外周面的下端部附近接触而且与上端部附近也接触,限制盘的移动,因此,防止了盘托架滑动时盘自盘托架的脱离及盘在盘载置部上的松动。

Claims (6)

1、一种盘托架,该盘托架用于盘装置,该盘装置包括:具有用于驱动盘旋转的转盘的装置主体;和盘托架,该盘托架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可滑动,使盘在盘装置内部的盘装填位置和盘装置外部的盘排出位置之间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托架具有对所述盘的外周面进行导向的导向斜面、和在所述导向斜面的下端部连续形成并与载置于所述盘托架的盘的外周面相对且大致与该盘的厚度方向平行的内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托架,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内壁面的下端部连续形成,并与所述盘的下面接触、支承所述盘的支承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仅接触盘下面的非记录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与所述内壁面形成大致垂直的位置关系。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盘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斜面上端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盘脱离防止构件。
6、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结构的盘托架。
CN02801015.9A 2001-03-30 2002-03-28 盘托架及具有该盘托架的盘装置 Pending CN14602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02611A JP2002298488A (ja) 2001-03-30 2001-03-30 ディスクトレイおよび該ディスクトレイを有するディスク装置
JP102611/2001 2001-03-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0259A true CN1460259A (zh) 2003-12-03

Family

ID=1895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01015.9A Pending CN1460259A (zh) 2001-03-30 2002-03-28 盘托架及具有该盘托架的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39453A1 (zh)
JP (1) JP2002298488A (zh)
CN (1) CN1460259A (zh)
WO (1) WO200208016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2943B (zh) * 2008-12-03 2012-12-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主轴电机
CN105600524A (zh) * 2016-02-26 2016-05-25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文件自动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54916B (en) * 2003-12-12 2006-05-11 Lite On It Corp An optical disk device
JP2006179115A (ja) * 2004-12-22 2006-07-06 Orion Denki Kk ディスク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301314B2 (ja) * 2007-03-28 2009-07-2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636051B2 (ja) * 2007-05-08 2011-02-2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5141179B2 (ja) * 2007-10-19 2013-02-1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CN101587722B (zh) * 2008-05-21 2011-04-13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驱进、退片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7753U (ja) * 1983-01-05 1984-07-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円盤状記録媒体の自動装填装置
JPS6050748A (ja) * 1983-08-31 1985-03-20 Toshiba Corp 光学式デイスクレコ−ド再生装置
US4695995A (en) * 1984-08-28 1987-09-2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Front loading disk player with improved disk sensor positioning
US6529461B1 (en) * 1995-07-26 2003-03-04 Teac Corporation Disk apparatus having a contacting member contacting an outermost area of a disk for protecting the disk from damage due to a shock
KR100188950B1 (ko) * 1996-02-27 1999-06-01 윤종용 디스크 플레이어
CA2369600A1 (en) * 2000-02-17 2001-08-23 Shigehisa Miyasaka Disk tray for vertical us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2943B (zh) * 2008-12-03 2012-12-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主轴电机
CN105600524A (zh) * 2016-02-26 2016-05-25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文件自动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2080168A1 (fr) 2002-10-10
JP2002298488A (ja) 2002-10-11
US20040139453A1 (en) 2004-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557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259663C (zh) 光盘驱动器
CN1067173C (zh) 光盘/光盘-只读存储器装置
CN100346415C (zh) 光盘装置
CN1499515A (zh) 碟片装置
CN1519851A (zh) 光学式存储装置
CN1667730A (zh)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CN1560843A (zh) 光记录介质
CN1460259A (zh) 盘托架及具有该盘托架的盘装置
CN1691190A (zh) 车载播放器
CN1466754A (zh) 光盘装置
CN1224017C (zh) 光盘装置
CN1460261A (zh) 负载驱动机构及具有该负载驱动机构的盘装置
CN1290109C (zh) 盘片居中装置
CN1460160A (zh) 驱动齿轮及配备驱动齿轮的盘装置
CN1143965C (zh) 柔性支撑装置
CN1595515A (zh) 盘驱动器
CN1685415A (zh) 光驱装置
CN1652231A (zh) 盘驱动器
CN1460260A (zh) 盘托架位置检测机构及具有该盘托架位置检测机构的盘装置
CN1460264A (zh) 盘装置的拾取器歪斜调节机构及配置该歪斜调节机构的盘装置
CN1302068A (zh) 盘驱动系统
CN1460266A (zh) 档板安装结构及装有档板的盘装置
CN1460265A (zh) 推力负载加压机构和装有该推力负载加压机构的盘装置
CN1251220C (zh) 盘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