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0628A - 光盘装置、薄片体部件及物镜的清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薄片体部件及物镜的清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0628A
CN104040628A CN201380004950.5A CN201380004950A CN104040628A CN 104040628 A CN104040628 A CN 104040628A CN 201380004950 A CN201380004950 A CN 201380004950A CN 104040628 A CN104040628 A CN 104040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 lens
optical disc
medium
disc apparatus
contro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49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0628B (zh
Inventor
中田秀辉
佐野晃正
爱甲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40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0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0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0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1Protecting the head, e.g. against dust or impact with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4Reducing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change, moisture, dust
    • G11B33/1446Reducing contamination, e.g. by dust, debri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盘装置,其具备:使具有接受光学信息处理的处理面的介质旋转的驱动机构;收容所述驱动机构的框体;使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被收容到所述框体内时的收容位置和所述介质从所述框体露出时的露出位置之间移位的托盘机构;让光聚光于配置在所述收容位置的所述介质的所述处理面并进行所述信息处理的至少一个物镜;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沿所述处理面移位的第1移位机构,其中,所述第2位置比所述第1位置远离通过所述驱动机构而旋转的所述介质的旋转中心。所述托盘机构在与接近第1位置相比更接近所述第2位置的位置规定至少一个开口部。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薄片体部件及物镜的清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学处理信息的物镜的清洁技术。
背景技术
针对民用的光盘装置以及在数据中心等业务设施所利用的存档用途的光盘装置,要求信息的记录处理或再生处理具有较高的性能稳定性。
数字视频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即使在光盘装置所利用的介质中也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因此,可以预测到利用DVD或BD进行光学的信息处理的光盘装置的用途将来会大幅度地扩大。为此,要求具有高可靠性的光盘装置。
灰尘是使光盘装置的性能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在组装于光盘装置的光学头的制造时以及光盘装置的制造时,灰尘在某种程度上可被除去的。然而,完全去除灰尘是困难的。
例如,即使在制造工序中灰尘被除去,但在光学头及光盘装置的使用过程中,灰尘有时会附着在光学头/组装于光盘装置的物镜上。
硬盘驱动机构具有驱动机构及光盘一体化的完全密封的结构。因此,灰尘不容易附着在硬盘驱动机构的物镜上。另一方面,光盘装置所用的介质(光盘)需要从光盘装置取出。因此,光盘没有被密封且固定在光盘装置内。其结果,光盘装置比硬盘装置更容易受到灰尘的影响。
组装于光盘装置的光学头被用于向光盘记录信息及/或从光盘再生信息。光盘装置除了光学头以外,还具备转盘和主轴马达。光盘被安装于转盘。主轴马达驱动转盘使光盘旋转。在光盘旋转的期间,光盘装置使光学头沿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进行对光盘记录信息或从光盘再生信息等信息处理。
光盘装置具备光源和受光元件。光源射出激光。组装于光学头的物镜使激光聚光在光盘的记录面。通过激光在记录面的聚光,向光盘写入信息。或者,通过激光在记录面的聚光,生成被记录面反射的反射光。反射光通过物镜到达受光元件。受光元件输出与反射光相对应的信号。光盘装置可以利用来自受光元件的输出信号再生记录在光盘的信息。
因为附着在物镜的灰尘妨碍光的传播,所以,向光盘记录信息或从光盘再生信息等信息处理容易受到灰尘的影响。在附着于物镜的灰尘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光盘装置利用反射光读取记录在光盘的信号(信息),会频繁产生信号读取错误。此时,使用者将清洁盘安装到光盘装置,让清洁盘所具备的毛刷接触物镜。其结果,可以去除附着于物镜的灰尘(参照专利文献1)。
清洁盘的毛刷可以涂抹清洁液(湿式)。取而代之,也可以不在毛刷上涂抹清洁液而是让毛刷擦拭物镜(干式)。湿式及干式都是通过让毛刷接触物镜,将因空气中的废气或烟带来的灰尘及污垢从物镜除去。
根据专利文献1,毛刷被配置在清洁盘的内周緑附近。因为毛刷的配置位置与为了介质识别而被访问的管理信息区域的位置对应,所以毛刷能够接触物镜。
图30是以往的光盘装置900的概略剖面图。参照图30对光盘装置900进行说明。
光盘装置900具备物镜910、透镜架920、保护器930、主轴马达940、转盘950、驱动架960。光盘OD被安装在转盘950上。主轴马达940使转盘950及光盘OD旋转。
物镜910及保护器930被安装在透镜架920。圆筒状的保护器930围住物镜910。保护器930的上缘比与光盘OD的下面相对置的物镜910的上面更接近光盘OD的下面。因此,保护器930可以防止物镜910与光盘OD之间的接触。
驱动架960利用保持线(未图示)使透镜架920弹性地悬挂。驱动架960使透镜架920及物镜910在光盘OD的半径方向移动。
图31是接受干式的清洁处理的光盘装置900的概略剖面图。参照图30及图31对光盘装置900的清洁处理进行说明。
在图31所示的转盘950上,代替光盘OD而安装清洁盘DCD。在清洁盘DCD设置清洁刷DCB。清洁刷DCB轻轻地擦拭物镜910。此时,因为挤压力(图31中的箭头)作用于物镜910,所以,物镜910向下移位。其结果,清洁刷DCB有时无法对物镜910施加从物镜910去除灰尘和污垢所需的足够的力。
图32是接受湿式的清洁处理的光盘装置900的概略剖面图。参照图31及图32对光盘装置900清洁处理进行说明。
在图32所示的转盘950上,代替干式清洁处理所用的清洁盘DCD而安装清洁盘WCD。在清洁盘WCD设置清洁刷WCB。与干式清洁处理所用的清洁刷DCB不同的是,清洁刷WCB被涂抹清洁液。与干式清洁处理所用的清洁刷DCB相同的是,清洁刷WCB轻轻地擦拭物镜910。此时,因为挤压力(图32中的箭头)作用于物镜910,所以,物镜910向下移位。其结果,清洁刷WCB有时无法对物镜910施加从物镜910去除灰尘和污垢所需的足够的力。
在上述的清洁处理的期间,物镜910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被固定地保持。另一方面,物镜910在与光轴平行的方向被弹性地保持。因此,如上所述,物镜910对应于来自清洁刷DCB、WCB的挤压力而向下方移位。由于物镜910向下方的移位使作用于物镜910的摩擦力减弱,因此,有时无法从物镜910去除灰尘及污垢。
如果对物镜910施加过度强的力,弹性支撑物镜910的支撑部件有时会塑性变形。利用BD的光盘装置的物镜与利用DVD的光盘装置相比较,具有非常小的工作距离。例如,DVD用的工作距离被设定为约1.5mm,而BD用的工作距离被设定为0.2mm到0.3mm的范围。因此,如果使用具有清洁刷DCB、WCB的清洁盘DCD、WCD来清洁利用BD的光盘装置的物镜,则容易对物镜910施加过度强的挤压力。过度强的挤压力有时使物镜910的聚焦设定不恰当。或者,挤压力有时也会损坏用于驱动透镜的致动器。
图33是接受湿式的清洁处理的光盘装置900的概略剖面图。参照图30至图33对以往的清洁处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另外,参照图33所说明的问题也适用于干式的清洁处理。
清洁刷WCB有时会对物镜910施加倾斜的挤压力(图33中的箭头)。此时,有扭转力作用于保持物镜910的透镜架920。由于扭转力,有时用于悬挂透镜架920的保持线也会塑性变形。
保持线的塑性变形会引起物镜910的不恰当的聚焦动作及/或不恰当的追踪动作。即,清洁处理后的光盘装置900有时不能使物镜910恰当地追随光盘OD。
清洁刷DCB、WCB与物镜910的接触有时也会带来对物镜910的表面的擦伤。擦伤有时也会使光盘装置的再生性能显著地恶化。如果物镜910是使用树脂而制造的,则因物镜910和清洁刷DCB、WCB的接触容易引起擦伤。
从透光率、杂散光以及像差的观点出发,在物镜910的表面蒸镀反射防止膜。清洁刷DCB、WCB与物镜910的接触有时也会带来物镜910的表面的反射防止膜的消失。其结果,物镜910的光学透光率会大幅下降。或者,由于因反射防止膜的消失而产生的光束的散射,使杂散光大幅度增加。或者,由于反射防止膜的消失,使像差大幅增大。这些光学特性的变化使得对光盘OD记录信息的记录性能或从光盘OD再生信息的再生性能大幅恶化。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12498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妥当地去除灰尘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光盘装置具备:使具有接受光学信息处理的处理面的介质旋转的驱动机构;收容所述驱动机构的框体;使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被收容到所述框体内的收容位置和所述介质从所述框体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移位的托盘机构;让光聚光于配置在所述收容位置的所述介质的所述处理面并进行所述信息处理的至少一个物镜;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沿所述处理面移位的第1移位机构,其中,所述第2位置比所述第1位置远离通过所述驱动机构而旋转的所述介质的旋转中心。所述托盘机构在与接近所述第1位置相比更接近所述第2位置的位置规定至少一个开口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薄片体部件是被安装于托盘的薄片体部件,该托盘使接受光学信息处理的介质在被收容于框体内的收容位置和使所述介质从所述框体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移位。所述薄片体部件部分地覆盖形成在所述托盘的开口区域,从而允许所述托盘在所述收容位置和所述露出位置之间的移位。在所述薄片体部件形成让因所述介质的旋转在所述框体内产生的空气流吹出的开口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物镜的清洁方法,包括:将形成有开口部的开口片配置在具有接受光学信息处理的处理面的介质和与所述处理面相对置的至少一个物镜之间,以允许装载所述介质的托盘移位的方式部分地覆盖形成在所述托盘的开口区域的工序;通过所述介质的旋转生成空气流,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暴露在从所述开口部吹出的所述空气流中的工序。
本发明能够适当地去除灰尘。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概略方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光学驱动部所具备的例示的光学头的概略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光学头的全息元件的概略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光学头的光检测器的概略图。
图7是图4所示的光学头的柱透镜的概略图。
图8是图4所示的光学头的4分割受光区域的概略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概略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概略展开立体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概略展开立体图。
图12A是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托盘的概略俯视图。
图12B是图12A所示的托盘的概略纵向剖面图。
图12C是图12A所示的托盘的概略仰视图。
图13A是有关从开口部吹出的旋转流的模拟所用的模型的概略图。
图13B是表示模拟结果的矢量图。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例示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开口片与配置在开口片的下方的物镜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第2实施例)。
图16是第3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17是第4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概略方框图。
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19是第5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概略方框图。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21是第6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概略方框图。
图22A是图2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托盘的概略立体图。
图22B是图2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托盘的概略立体图。
图23A是图2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例示的移位机构的概略图。
图23B是图2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例示的移位机构的概略图。
图24是表示图2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25是表示图24所示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信息处理控制)。
图26是表示图24所示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清洁控制)。
图27A是在托盘的下面移位的开口片的概略立体图(第7实施例)。
图27B是在托盘的下面移位的开口片的概略立体图(第7实施例)。
图28是托盘的概略剖面图(第8实施例)。
图29是第8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30是以往的光盘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32是图30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33是图30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有关物镜的清洁技术的各种特征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此外,为了说明的清晰化,根据需要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所示的结构、配置或形状及有关附图的叙述,其目的仅在于使本实施例的原理更容易地理解。因此,本实施例的原理并不被它们而限定。
(第1实施例)
对第1实施例相关的物镜的清洁技术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
(光盘装置)
图1是光盘装置100的概要方框图。参照图1对光盘装置100进行说明。
光盘装置100具备:控制部200、光学驱动部300、光盘驱动部400及托盘驱动部500。光学驱动部300、光盘驱动部400及托盘驱动部500在控制部200的控制下动作。
光盘驱动部400使BD或DVD等光盘旋转。光盘包含接收从光学驱动部300照射的光的处理面。通过从光学驱动部300向处理面照射光,信息可以被记录到光盘。处理面反射从光学驱动部300射出的光,生成反射光。光学驱动部300也可以接收反射光。光学驱动部300可以将与反射光相应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00。控制部200可以根据来自光学驱动部300的信号生成再现记录在光盘中的信息的再生信号。有关向光盘记录信息及从光盘再生信息的技术可以是对BD或DVD进行信息处理的公知的装置所具有的记录技术及再生技术。在本实施例中,向光盘记录信息及/或从光盘再生信息作为光学的信息处理而被例示。光盘作为介质而被例示。光盘驱动部400作为驱动机构而被例示。
光盘驱动部400可以使一个光盘旋转。取而代之,光盘驱动部400也可以使多个光盘旋转。本实施例的原理对光盘装置100所利用的光盘的数量没有任何限定。
用于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光从组装于光学驱动部300的物镜射出。控制部200选择性地执行用于执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信息处理控制和用于清洁物镜的清洁控制。
在控制部200执行信息处理控制的期间,光学驱动部300使物镜在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此时,光盘驱动部400使光盘旋转。其结果,处理面上的光的照射位置变化,向光盘记录信息及/或从光盘再生信息。
在控制部200进行清洁控制的期间,光盘驱动部400也使光盘旋转。其结果,在光盘的周围产生空气的流动。此时,光学驱动部300调整物镜的位置,以使物镜暴露在空气的流动中。本实施例的原理包含用于产生清洁物镜所需的充分强的空气的流动的各种技术。
在光学驱动部300可以组装一个物镜。取而代之,在光学驱动部300也可以组装多个物镜。本实施例的原理对物镜的数量没有任何限定。
托盘驱动部500包含设置光盘的托盘和用于驱动托盘的加载机构。对BD或DVD进行信息处理的已知的装置所使用的设计技术也可以适用于托盘或加载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托盘驱动部500不仅用于驱动托盘,而且也对创造出用于清洁物镜的空气的流动作出贡献。
图2是光盘装置100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及图2进一步对光盘装置100进行说明。
光盘装置100还具备框体110。控制部200、光学驱动部300、光盘驱动部400及托盘驱动部500被收容在框体110内。另外,在图2中,上述的托盘被赋予符号“510”。
图3是光盘装置100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对光盘装置100进行说明。另外,在图3中,上述的光盘被赋予符号“OD”。
如图3所示,光盘OD被载置于托盘510。如图2及图3所示,托盘驱动部500使托盘510移位,使光盘OD在收容位置和露出位置之间移动。图2所示的光盘OD及托盘510的位置是收容位置。在收容位置,光盘OD被收容在框体110内。图3所示的光盘OD及托盘510的位置是露出位置。在露出位置,光盘OD从框体110露出。在本实施例中,托盘驱动部500作为托盘机构而被例示。
在露出位置,光盘OD及托盘510被暴露在框体110外面的空气(以下简称为“外气”)中。如果外气中浮游灰尘,灰尘有可能会随着光盘OD及托盘510从露出位置向收容位置的移动而侵入框体110内。侵入到框体110内的灰尘之后有可能附着在物镜上。本实施例的清洁技术可以有效地从物镜去除这样的灰尘。
图4是光学驱动部300所具备的例示的光学头310的示意图。参照图4对光学头310进行说明。另外,上述的物镜被赋予符号“351”。
光学头310具备半导体激光器311、中继透镜312、分束器313、准直透镜314、物镜单元350、致动器315、全息元件370、柱透镜320及光检测器390。半导体激光器311作为光源发挥功能,向中继透镜312射出激光。激光通过中继透镜312,射入分束器313。分束器313使激光朝准直透镜314反射。之后,激光通过准直透镜314到达物镜单元350。
到达物镜单元350的激光之后向光盘OD射出。光盘OD反射或衍射激光。在以下的说明中,被反射或衍射的激光统称为“反射光”。
反射光通过物镜单元350和准直透镜314再次射入分束器313。因为分束器313允许反射光的通过,所以反射光通过过全息元件370及柱透镜320,最终到达光检测器390。
物镜单元350与光盘OD相对置。物镜单元350包含上述的物镜351。被分束器313反射的激光以及来自光盘OD的反射光通过物镜351。
物镜单元350还包含保持物镜351的透镜架352。物镜351被收容于透镜架352。
物镜351包含与光盘OD相对置的对置面353。光盘OD包含与对置面353相对置的记录面RS。记录面RS接收从对置面353射出的光。来自记录面RS的反射光通过物镜351。在对置面353和记录面RS之间信息被光学地处理。作为光学信息处理,向记录面RS的信号记录和来自记录面RS的信号再生被例示。在本实施例中,记录面RS作为处理面而被例示。
如上所述,半导体激光器311作为光源被利用。半导体激光器311向中继透镜312射出激光。中继透镜312在半导体激光器311和中继透镜312之间对焦点距离进行微调整。透过中继透镜312的激光通过分束器313向准直透镜314反射。准直透镜314将激光转换为平行光束。之后,平行光束射入物镜单元350。
射入物镜单元350的激光经由物镜351,被向光盘OD的记录面RS聚光。光学头310可以利用向记录面RS的聚光,将信号记录到光盘OD的记录面RS。取而代之,光学头310也可以利用朝向记录面RS的聚光读取记录在记录面RS的信号。被记录面RS反射的光成为上述的反射光。反射光射入物镜单元350。记录在记录面RS的信号利用反射光被再生。
致动器315在聚焦方向(光轴方向)和追踪方向(半径方向)驱动物镜单元350。致动器315可以使物镜单元350在聚焦方向移动,以适当地调整记录面RS和对置面353之间的距离。致动器315可以使物镜单元350在追踪方向移动,来扫描记录面RS。其结果,可以在记录面RS记录或再生信号。
来自光盘OD的记录面RS的反射光通过物镜单元350和准直透镜314射入分束器313。分束器313允许反射光的透过。
透过分束器313的反射光射入全息元件370。全息元件370按照1光束法(APP法)生成追踪误差信号。
透过全息元件370的反射光到达柱透镜320。之后透过柱透镜320的反射光射入光检测器390。
图5是全息元件370的概略图。参照图4及图5对全息元件370进行说明。
图5的全息元件370中所描绘的实线概略地表示全息元件370的分割模式。图5的全息元件370中所描绘的虚线概略地表示通过全息元件370的激光的形状(剖面)。
全息元件370被分割为中央的主光束区域371、分别配置在主光束区域371的右侧及左侧的APP主区域372、373、位于APP主区域372的上方及下方的两个APP分区域374、位于APP主区域的373上方及下方的两个APP分区域375。被光盘OD的记录面RS衍射的±1次光和0次光的干涉光射入APP主区域372、373。APP分区域374、375只被射入0次光。
图6是光检测器390的概略图。参照图4至图6对全息元件370和光检测器390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光检测器390包含与全息元件370相对置的受光面391。受光面391包含4分割受光区域392、APP主受光部393、394、APP分受光部395、396。通过全息元件370的主光束区域371的激光射入4分割受光区域392。在以下的说明中,通过主光束区域371的激光被称为“主光束MB”。通过APP主区域372、373的激光分别射入APP主受光部393、394。通过APP主区域372、373的激光在图6中用符号“AMB”来表示。通过APP分区域374、375的激光射入APP分受光部395、396。通过APP分区域374、375的激光在图6中用符号“ASB”来表示。
4分割受光区域392包含第1区域381、位于第1区域381右侧的第2区域382、位于第1区域381的下方的第3区域383、位于第2区域382下方的第4区域384。聚焦误差信号基于根据在第1区域381检测出的光生成的信号和根据在第4区域384检测出的光生成的信号的和信号与根据在第2区域382检测出的光生成的信号和根据在第3区域383检测出的光生成的信号的和信号之差而被生成。RF信号基于根据在第1区域381检测出的光生成的信号和根据在第2区域382检测出的光生成的信号和根据在第3区域383检测出的光生成的信号以及根据在第4区域384检测出的光生成的信号的总和而被生成。
所谓推挽信号基于根据在APP主受光部393、394分别检测出的光生成的信号之差而被生成。按照所谓APP法(高级推挽法)的追踪误差信号通过利用了推挽信号和根据在APP分受光部395、396分别检测出的光生成的信号的规定的运算而被生成。物镜单元350在利用了追踪误差信号的追踪伺服控制下,对光盘OD的记录面RS的轨道进行追踪。
图7是柱透镜320的概略图。参照图6及图7对柱透镜320进行说明。
柱透镜320包含与准直透镜314相对置的凹透镜面321和位于凹透镜面321相反一侧的柱面322。柱面322在与光轴垂直的面内,产生由前侧焦线和后侧焦线所规定的象散差。柱透镜320在前侧焦线和后侧焦线之间形成焦点。柱面322相对于光检测器390的4分割受光区域392倾斜大致45度。
图8是4分割受光区域392的概略图。参照图4、图6至图8对4分割受光区域392进行说明。
光检测器390以让4分割受光区域392与焦点位置一致的方式而被定位。如果4分割受光区域392与焦点位置一致,则如图8所示,在4分割受光区域392上的主光束MB呈大致圆形。
如果因光盘OD的旋转使记录面RS在焦点方向振动,则记录面RS和物镜单元350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动。记录面RS和物镜单元350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动的结果,有时会导致4分割受光区域392与前侧焦线或后侧焦线一致。如果4分割受光区域392与前侧焦线一致,则如图8所示,主光束MB呈在第1区域381和第4区域384之间延伸的大致椭圆形。如果4分割受光区域392与后侧焦线一致,则如图8所示,主光束MB呈在第2区域382和第3区域383之间延伸的大致椭圆形。
图9是光盘装置100的概略图。利用图1、图4、图6及图9对光盘装置100进行说明。
光学驱动部300还具备使光学头310在追踪方向移动的横贯装置330。光学头310被安装在横贯装置330上。横贯装置330使光学头310在内位置和外位置之间沿记录面RS移动,其中,内位置是光学头310在光盘OD的旋转轴RX的附近与光盘OD记录面RS相对置的位置,外位置是光学头310在比内位置远离旋转轴RX的位置与记录面RS相对置的位置。其结果,记录面RS上的光(从光学头310射出的光)的点在内位置和外位置之间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横贯装置330作为第1移位机构而被例示。内位置作为第1位置而被例示。外位置作为第2位置而被例示。旋转轴RX作为旋转中心而被例示。
光盘驱动部400具备夹持部件(clamper)410、转盘420、主轴马达430。通过托盘510被配置在收容位置的光盘OD被夹持部件410和转盘420夹持。主轴马达430与转盘420连接。转盘420通过主轴马达430而旋转。其结果,光盘OD在托盘510上旋转。
控制部200还具备控制电路210、信号处理电路220及输入输出电路(以下称为“IO电路230”)。如上所述,光学头310根据来自光盘OD的反射光生成各种信号。光学头310将生成的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210。控制电路210根据来自光学头310的信号执行焦点控制、追踪控制、横贯控制或对主轴马达430的旋转控制等各种控制。这些控制可以是利用已知的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的控制。光学头310根据来自光盘OD的反射光生成再生信号。再生信号通过控制电路210被输出到信号处理电路220。信号处理电路220根据再生信号再生信息。包含由信号处理电路220再生的信息的信号被输出到IO电路230。这些再生处理可以是利用已知的光学处理技术的再生技术。IO电路230可以从外部装置(未图示)接收包含向光盘OD记录的信息的信号。被输入到IO电路230的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电路220及控制电路210被输出到光学头310。光学头310可以根据输入到IO电路230的信号将信息写入光盘OD。这些写入技术可以是利用已知的光学处理技术的记录技术。
图10是光盘装置100的概略展开立体图。参照图1、图9及图10对光盘装置100进行说明。
框体110具备支撑框架111和外包装盒112。控制部200、光学驱动部300、光盘驱动部400及托盘驱动部500可以被构建在支撑框架111上。外包装盒112覆盖被构建在支撑框架111上的控制部200、光学驱动部300、光盘驱动部400及托盘驱动部500。
框体110还具备用于保持夹持部件410的保持板113。支撑框架111包含:支撑托盘510的底板114、从底板114左缘竖立设置的内左板115、从底板114右缘竖立设置的内右板116、竖立设置在内左板115和内右板116之间的背板121。保持板113在与旋转轴RX相对应的位置,在内左板115和内右板116之间延伸。
外包装盒112包含:配置在内左板115的左侧的外左板117、配置在内右板116的右侧的外右板118、在外左板117和外右板118之间与托盘510对置的上板119。夹持部件410在上板119和支撑板113之间上下移动。用于使夹持部件410上下移动的机构可以与对BD或DVD进行信息处理的已知的装置所具备的夹持结构相同。
如果夹持部件410向下移动,光盘OD被转盘420和夹持部件410所夹持。
图11是光盘装置100的概略展开立体图。参照图2、图3、图9及图11对光盘装置100进行说明。
在图11中,上述的加载机构被赋予符号“520”。加载机构520使托盘510在收容位置(参照图2)和露出位置(参照图3)之间移位。
托盘510包含位于背板121相反一侧的前壁511和从前壁511向背板121延伸的底壁512。底壁512包含用于支撑小尺寸光盘(图未示)的支撑区域513和用于支撑大尺寸光盘OD的支撑区域514。底壁512包含在支撑区域513、514之间竖立设置的圆形竖立设置面515。支撑区域513及圆形竖立设置面515规定小尺寸光盘旋转的旋转空间。底壁512包含沿着支撑区域514的外缘竖立设置的圆形竖立设置面516。支撑区域514及圆形竖立设置面516规定大尺寸光盘OD旋转的旋转空间。
在底壁512形成开口区域530。开口区域530包含以旋转轴RX为中心的大致半圆形状的第1开口区域531和从第1开口区域531向背板121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状的第2开口区域532。被主轴马达430支撑的转盘420出现在开口区域530内。因为第2开口区域532沿托盘510的移动方向延伸,所以,托盘510与转盘420不干涉,可以在收容位置和露出位置之间移位。
在第2开口区域532内出现物镜单元350。横贯装置330(参照图9)使物镜单元350沿第2开口区域532移动。
(清洁原理)
图12A是托盘510的概略俯视图。图12B是托盘510的概略纵剖面图。图12C是托盘510的概略仰视图。参照图1、图4、图9、图12A至图12C对清洁原理进行说明。
托盘驱动部500具备开口片550。在开口片550形成一个开口部551。取而代之,也可以在开口片形成多个开口部。本实施例的原理不被开口部的数量所限定。图12A至图12C所示的开口部551呈大致圆形。取而代之,开口部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例如,椭圆、矩形或三角形)。
在图12A至图12C中,符号“RD”所示的箭头表示光盘OD的旋转方向。如果光盘OD旋转,则在底壁512和记录面RS之间产生旋转流WF。旋转流WF的旋转方向与光盘OD的旋转方向RD相同。另外,光盘OD的旋转方向RD对本实施例的原理没有任何限定。因此,光盘OD即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流WF作为空气流而被例示。
在控制部200执行清洁控制的期间,开口片550被配置在物镜单元350和光盘OD之间。此时,开口片550部分地闭塞开口区域530。其结果,旋转流WF因为难以从开口区域530流出,所以从形成在开口片550的开口部551集中流出。由于是以使开口部551与开口区域530重叠的方式配置开口片550,因此,从开口部551流出的旋转流WF不会被底壁512妨碍而直接地吹向物镜351。
在图12C中,被配置在内位置及外位置的物镜单元350以点划线表示。此外,在图12C中,示出物镜单元350的可动范围MR。此外,内位置及外位置可以根据物镜351的对置面353(参照图4)的中心来定义。
由于离心作用,旋转流WF在远离旋转轴RX的位置比接近旋转轴RX的位置变强。因此,在控制部200执行清洁控制的期间,横贯装置330(参照图9)在控制部200的控制下,可以将物镜单元350配置在外位置。如果让开口部551与接近内位置相比更接近外位置,物镜351能被暴露在较强的旋转流WF中。
光盘OD包含规定外形轮廓的外缘OE。如果物镜351远离旋转轴RX超过旋转轴RX与外缘OE之间的距离Ra(即,光盘OD),则吹向物镜351的旋转流WF有可能会减弱。因此,在控制部200执行清洁控制的期间,横贯装置330可以在控制部200的控制下,使物镜351与记录面RS相向对置。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物镜351远离旋转轴RX超出距离Ra。只要物镜351能被暴露在较强的旋转流WF中,物镜351相对于旋转轴RX的位置并不限定本实施例的原理。
在控制部200执行清洁控制的期间的物镜351的位置也可以被设定成满足以下的条件。
[数1]
Ra/2≤物镜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Ra
如果物镜351被配置在旋转轴RX周围具有距离Ra的1/2长度的半径的圆形区域之外并且在旋转轴RX周围具有距离Ra长度的半径的圆形区域内,则物镜351被暴露在从开口部551吹出的较强的旋转流WF中。
图12C示出表示物镜351在内位置和外位置之间的移动轨迹的轨迹线TR。开口部551可以设在光盘OD的旋转方向RD上位于轨迹线TR的上游的位置。因为旋转流WF的旋转方向与光盘OD的旋转方向RD相同,所以物镜351被暴露在较强的旋转流WF中。在本实施例中,开口部551作为上游开口部而被例示。
图12C示出旋转轴RX与物镜351的对置面35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S1和旋转轴RX与开口部55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S2。开口片550以使距离DS2比距离DS1短的方式而配置。因为旋转流WF从旋转轴RX向外流动,所以,在上述的距离的条件下,物镜351被暴露在较强的旋转流WF中。
图13A是有关从开口部吹出的旋转流的模拟所用的模型的概略图。图13B是表示模拟结果的矢量图。参照图13A和图13B对从开口部吹出的旋转流进行说明。
图13A所示的点划线相对于物镜的移动轨迹成直角。开口部在光盘的旋转方向,相对于点划线向上游移动。即,相对于点划线上游侧的开口部的面积比下游侧的开口部的面积大。如图13A及图13B所示,通过让开口部相对于物镜向上游移动,旋转流很强地冲撞物镜。其结果,可有效地从物镜去除灰尘。
图14是表示光盘装置100的例例示出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1、图4及图14对光盘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110)
在步骤S110,使用者向光盘装置100提供电力。其结果,控制部200开始对光学驱动部300、光盘驱动部400及托盘驱动部500的控制。之后,执行步骤S120。
(步骤S120)
在步骤S120,控制部200执行清洁控制。控制部200控制光盘驱动部400,使光盘OD旋转。在清洁控制下的光盘OD能以比在信息处理控制下的光盘OD高的转速旋转。如果开口片550被机械地移位,则控制部200可以控制托盘驱动部500,将开口片550配置在物镜351和光盘OD之间。取而代之,也可以是使用者手动地将开口片550配置在物镜351和光盘OD之间。开口片550的配置技术将与以下的各种实施例相关联地进行说明。控制部200在指定的期间执行了清洁控制之后,执行步骤S130。取而代之,如果来自光检测器390的输出信号超过指定的阈值,可以执行步骤S130。
(步骤S130)
在步骤S130,控制部200执行信息处理控制。在信息処理控制下,光盘装置100可以进行与对BD或DVD进行信息处理的已知的装置同样的动作(记录动作或再生动作)。另外,如果开口片550被机械地移位,控制部200控制托盘驱动部500,将开口片550从物镜351和光盘OD之间的空间除去。如果信息処理控制结束则执行步骤S140。
(步骤S140)
在步骤S140,控制部200参照来自光检测器390的输出信号(例如,S/N比),判定输出信号是否低于指定的阈值。如果输出信号低于指定的阈值则执行步骤S150。在其它的情况下,结束控制。
(步骤S150)
在步骤S150,控制部200执行清洁控制。在清洁控制下的光盘装置100的动作可以与在步骤S120的光盘装置100的动作相同。
(第2实施例)
对第1实施例说明的物镜的清洁技术也可以适用多个物镜的清洁。下面,对第2实施例关联的多个物镜的清洁技术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开口片550A和配置在开口片550A的下方的物镜单元350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另外,开口片550A可以代替第1实施例所说明的开口片550而被利用。物镜单元350A可以代替第1实施例所说明的物镜单元350而被利用。
物镜单元350A包含3个物镜361、362、363。从物镜361可以射出约780nm波长的激光。从物镜362可以射出约650nm波长的激光。从物镜363可以射出约405nm波长的激光。另外,从物镜单元射出的激光的种类或数量取决于所使用的光盘的种类。在本实施例中,物镜361、362、363的其中之一作为第1物镜而被例示。物镜361、362、363的另一个作为第2物镜而被例示。
在开口片550A形成3个开口部571、572、573。开口部571的位置被设定成使从开口部571吹出的旋转流WF1主要冲撞配置在外位置的物镜361。开口部572的位置被设定成使从开口部572吹出的旋转流WF2主要冲撞配置在外位置的物镜362。开口部573的位置被设定成使从开口部573吹出的旋转流WF3主要冲撞配置在外位置的物镜363。开口部571、572、573的位置基于在第1实施例所说明的原理而被适当地决定。在本实施例中,开口部571、572、573的其中之一作为第1开口部而被例示。开口部571、572、573中的另外一个作为第2开口部而被例示。
(第3实施例)
第1实施例所说明的物镜的清洁技术也可以适用于使用具有两个记录面的光盘的情况。参照第3实施例,对使用具有两个记录面的光盘的情况下的清洁技术进行说明。
图16是光盘装置100B的概略侧视图。参照图16对光盘装置100B进行说明。另外,光盘装置100B可以包含第1实施例所说明的全部要素。
与第1实施例所说明的光盘OD同样,光盘DD具备记录面RS。光盘DD还包含与记录面RS相反的追加的记录面QS。与第1实施例同样,物镜单元350被用于在记录面RS记录信息及/或从记录面RS再生信息。开口片550被用于清洁物镜单元350的物镜351。
光盘装置100B还具备追加的物镜单元350B。物镜单元350B具备物镜351B。物镜单元350B被用于向记录面QS记录信息及/或从记录面QS再生信息。另外,物镜单元350B的结构以及驱动物镜单元350B的机构可以分别与物镜单元350的结构以及驱动物镜单元350的机构相同。
光盘装置100B还具备追加的开口片550B。在清洁控制下,开口片550B被配置在物镜单元350B和记录面QS之间。开口片550B的结构可以与开口片550相同。
开口片550B被用于清洁物镜351B。利用开口片550B的物镜351B的清洁原理与第1实施例所说明的清洁原理相同。
(第4实施例)
第1实施例所说明的物镜的清洁技术利用旋转流。如果调整物镜的位置使物镜被强的旋转流冲击,则能有效地去除物镜的灰尘。参照本实施例对物镜的位置的调整技术进行说明。
图17是光盘装置100C的概略方框图。参照图17对光盘装置100C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对赋予相同符号的要素,引用对第1实施例的说明。
与第1实施例同样,光盘装置100C具备光学驱动部300、光盘驱动部400及托盘驱动部500。光盘装置100C还具备控制部200C。控制部200C控制光学驱动部300、光盘驱动部400以及托盘驱动部500。
图18是表示控制部200C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参照图4、图12C及图18对控制部200C进行说明。
控制部200C具备输入部24、模式决定部242、再生信号生成部243、第1信号生成部244、第2信号生成部245以及信号解析部246。如对第1实施例相关联的说明所述,光检测器390根据接收到的光量生成电信号。电信号被从光检测器390输出到输入部241。模式决定部242从信息处理控制和清洁控制中选择控制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光检测器390作为检测部而被例示。
模式决定部242将有关被选择的控制模式的信息输出到输入部241、第1信号生成部244、第2信号生成部245。如果模式决定部242决定信息处理控制作为控制模式,则输入部241将来自光检测器390的电信号的输出目的地设定为再生信号生成部243。再生信号生成部243根据来自输入部241的电信号生成再生信号。再生信号被从再生信号生成部243输出到外部装置ED(例如,个人计算机)。外部装置ED再生记录在光盘OD的信息。此期间,第1信号生成部244生成用于驱动横贯装置330的第1驱动信号。第1驱动信号被从第1信号生成部244输出到横贯装置330。横贯装置330根据第1驱动信号,使物镜单元350在追踪方向移位。如果模式决定部242决定信息处理控制作为控制模式,则第2信号生成部245生成用于驱动致动器315的第2驱动信号。第2驱动信号被从第2信号生成部245输出到致动器315。致动器315根据第2驱动信号,使物镜351在追踪方向及/或聚焦方向移位。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315作为调整部而被例示。
如果模式决定部242选择清洁控制作为控制模式,则输入部241将来自光检测器390的电信号的输出目的地设定为信号解析部246。如果模式决定部242选择清洁控制作为控制模式,第1信号生成部244生成用于将物镜单元350定位在外位置(参照图12C)的第1驱动信号。第1驱动信号被从第1信号生成部244输出到横贯装置330。横贯装置330根据第1驱动信号,将物镜单元350定位在外位置。
在物镜单元350通过横贯装置330被定位在外位置后,第2信号生成部245生成用于使物镜351在追踪方向及/或聚焦方向在所定的范围内移位的第2驱动信号。物镜351根据第2驱动信号沿追踪方向及/或聚焦方向在所定范围内移位。
在物镜351根据第2驱动信号在追踪方向及/或聚焦方向移位的期间,物镜351从旋转流WF承受的力的大小和角度变动。如果将物镜351配置在能有效地去除附着在物镜351上的灰尘的位置,光检测器390接收的光量会增大。
在物镜351根据第2驱动信号在追踪方向及/或聚焦方向移位的期间,信号解析部246可以将由从光检测器390输出的电信号所表示的光量的数据与物镜351的位置相互关联起来进行存储。信号解析部246可以在之后去发现光量增长最大的物镜351的位置。有关光量增长最大的物镜351的位置的信息可以被从信号解析部246输出到第2信号生成部245。第2信号生成部245生成用于将物镜351定位在由来自信号解析部246的信息所表示的位置的第2驱动信号。第2驱动信号被从第2信号生成部245输出到致动器315。致动器315根据第2驱动信号定位物镜351。其结果,灰尘被有效地从物镜351除去。
本实施例中,在清洁控制下,物镜351被配置在能发现最大的光量增大幅度的位置。取而代之,物镜351也可以配置在光量的增加率为最大的位置。进一步取而代之,物镜351也可以被配置在能发现指定的光量的变化模式的位置。
(第5实施例)
第1实施例所说明的物镜的清洁技术利用旋转流。如果除了旋转流引起的力以外,还有其他的外力被施加到附着于物镜的灰尘上,则能有效地将灰尘从物镜除去。在本实施例中对用于向灰尘施加追加的力的技术进行说明。
图19是光盘装置100D的概略方框图。参照图19对光盘装置100D进行说明。对与第4实施例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对赋予相同符号的要素,引用第4实施例的说明。
与第4实施例相同,光盘装置100D具备光学驱动部300、光盘驱动部400以及托盘驱动部500。光盘装置100D还具备控制部200D。控制部200D控制光学驱动部300、光盘驱动部400以及托盘驱动部500。
图20是表示控制部200D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参照图4、图12C及图20对控制部200D进行说明。
与第4实施例相同,控制部200D具备再生信号生成部243、第1信号生成部244。控制部200D还具备模式决定部242D和第2信号生成部245D。
模式决定部242D将有关被选择的控制模式的信息输出到第1信号生成部244、第2信号生成部245D。光检测器390根据接收到的光量生成电信号。决定了信息处理控制作为控制模式的的模式决定部242D将来自光检测器390的电信号的输出目的地设定为再生信号生成部243。再生信号生成部243根据来自模式决定部242D的电信号生成再生信号。再生信号被从再生信号生成部243输出到外部装置ED(例如,个人计算机)。外部装置ED再生记录在光盘OD的信息。此期间,第1信号生成部244生成用于驱动横贯装置330的第1驱动信号。第1驱动信号被从第1信号生成部244输出到横贯装置330。横贯装置330根据第1驱动信号使物镜单元350在追踪方向移位。如果模式决定部242D决定信息处理控制作为控制模式,则第2信号生成部245D生成用于驱动致动器315的第2驱动信号。第2驱动信号被从第2信号生成部245D输出到致动器315。致动器315根据第2驱动信号使物镜351在追踪方向及/或聚焦方向移位。
选择了清洁控制作为控制模式的模式决定部242D停止向再生信号生成部243输出电信号。此时,模式决定部242让第1信号生成部244生成用于将物镜单元350定位在外位置(参照图12C)的第1驱动信号。第1驱动信号被从第1信号生成部244输出到横贯装置330。横贯装置330根据第1驱动信号将物镜单元350定位在外位置。
在物镜单元350通过横贯装置330被定位在外位置之后,模式决定部242D让第2信号生成部245D生成用于使物镜351在追踪方向及/或聚焦方向振动的第2驱动信号。致动器315使物镜351根据第2驱动信号在追踪方向及/或聚焦方向振动。附着于物镜351的灰尘受到因物镜351的振动引起的外力。其结果,灰尘容易从物镜351被除去。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315作为振动部而被例示。
(第6实施例)
与第1实施例相关联所说明的物镜的清洁技术利用开口片部分地覆盖形成在托盘的开口区域,增强从形成在开口片的开口部喷出的旋转流。因为物镜被暴露在被增强的旋转流中,所以能有效地将灰尘从物镜除去。在清洁控制下被开口片部分地覆盖的开口区域,在信息处理控制下被用于物镜的移动。因此,在信息处理控制下,如果开口片覆盖了开口区域,则开口片会妨碍利用物镜的光学信息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对有关适当地覆盖开口区域的开口片的技术进行说明。
图21是光盘装置100E的概略方框图。参照图21对光盘装置100E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例或第5实施例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对赋予相同符号的要素,引用第1实施例或第5实施例的说明。
与第1实施例同样,光盘装置100E具备光学驱动部300和光盘驱动部400。光盘装置100E还具备控制部200E和托盘驱动部500E。控制部200E控制光学驱动部300、光盘驱动部400及托盘驱动部500E。
图22A及图22B是托盘510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21至图22B对托盘驱动部500E进行说明。
与第1实施例相同,托盘驱动部500E具备托盘510和开口片550。托盘510的底壁512包含位于第2开口区域532的左侧的左区域517、位于第2开口区域532右侧的右区域518、位于左区域517和右区域518之间的大致矩形状的中央区域519。左区域517、右区域518及中央区域519的边缘部规定第2开口区域532的轮廓。
图22A表示控制部200E执行信息处理控制的期间的开口片550。在控制部200E执行信息处理控制的期间,开口片550被配置在中央区域519的下方,几乎不覆盖第2开口区域532。
图22B表示控制部200E执行清洁控制的期间的开口片550。在控制部200E执行清洁控制的期间,开口片550向前壁511移位,部分地覆盖第2开口区域532。
图23A及图23B是使开口片550移位的举例示出的移位机构560的概略图。参照图21至图23B对移位机构560进行说明。
托盘驱动部500E还具备移位机构560。移位机构560包含步进马达561、通过步进马达561而旋转的螺旋桨562、与螺旋桨562螺合的连接片563。开口片550被固定于连接片563。
图23A所示的开口片550的位置与图22A所示的开口片550的位置相对应。图23B所示的开口片550的位置与图22B所示的开口片550的位置相对应。对应于步进马达561的动作,开口片550向前方或后方移位。在本实施例中,移位机构560作为第2移位机构而被例示。取而代之,第2移位机构也可以是能使开口片550移位的其它的机构(例如,气缸装置或杠杆机构)。
图24是表示控制部200E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参照图12C、图22A、图22B及图24,对控制部200E进行说明。
与第5实施例相同,控制部200E具备再生信号生成部243和第1信号生成部244。控制部200E还具备模式决定部242E、第2信号生成部245E及第3信号生成部247。
模式决定部242E将有关被选择的控制模式的信息输出到第1信号生成部244、第2信号生成部245E、第3信号生成部247。光检测器390根据接收到的光量生成电信号。决定了信息处理控制作为控制模式的模式决定部242E将来自光检测器390的电信号的输出目的地设定为再生信号生成部243。再生信号生成部243根据来自模式决定部242E的电信号生成再生信号。再生信号被从再生信号生成部243输出到外部装置ED(例如,个人计算机)。外部装置ED再生记录在光盘OD的信息。此期间,第1信号生成部244生成用于驱动横贯装置330的第1驱动信号。第1驱动信号被从第1信号生成部244输出到横贯装置330。横贯装置330根据第1驱动信号,使物镜单元350在追踪方向移位。如果模式决定部242E决定信息处理控制作为控制模式,则第2信号生成部245E生成用于驱动致动器315的第2驱动信号。第2驱动信号被从第2信号生成部245E输出到致动器315。致动器315根据第2驱动信号,使物镜351在追踪方向或聚焦方向移位。此期间,第3信号生成部247生成用于使开口片550从第2开口区域532退避的第3驱动信号。第3驱动信号被从第3信号生成部247输出到移位机构560。移位机构560根据第3驱动信号,使开口片550移位,开放第2开口区域532。
选择了清洁控制作为控制模式的模式决定部242E停止向再生信号生成部243的电信号的输出。此期间,模式决定部242让第1信号生成部244生成用于将物镜单元350定位在外位置(参照图12C)的第1驱动信号。第1驱动信号被从第1信号生成部244输出到横贯装置330。横贯装置330根据第1驱动信号,将物镜单元350定位在外位置。
在物镜单元350通过横贯装置330被定位在外位置之后,模式决定部242E让第3信号生成部247生成使开口片550向第2开口区域532内移位的第3驱动信号。移位机构560根据第3驱动信号,使开口片550移位。其结果,开口片550部分地覆盖第2开口区域532。
图25是表示执行信息处理控制的控制部200E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12B、图21至图25对控制部200E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210)
在步骤S210,控制部200E验证第2开口区域532是否被开放。如果在第2开口区域532内存在开口片550,则执行步骤S220。其它情况下,执行步骤S230。
(步骤S220)
在步骤S220,控制部200E控制移位机构560,使开口片550从第2开口区域532退避。其结果,第2开口区域532开放。之后,执行步骤S230。
(步骤S230)
在步骤S230,控制部200E执行信息处理动作。如果是将信息记录到光盘OD,则控制部200E可以生成记录信号。如果是从光盘OD再生信息,控制部200E可以生成再生信号。在生成记录信号或再生信号的期间,控制部200E驱动横贯装置330及致动器315。在步骤S230的控制部200E的动作可以与对BD或DVD进行信息处理的已知的装置相同。
图26是表示执行清洁控制的控制部200E的动作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12B、图21至图24及图26,对控制部200E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310)
在步骤S310,控制部200E验证第2开口区域532是否被开放。如果第2开口区域532内存在开口片550,则执行步骤S320。其它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30。
(步骤S320)
在步骤S320,控制部200E控制移位机构560,使开口片550从第2开口区域532避开。其结果,第2开口区域532开放。之后,执行步骤S330。
(步骤S330)
在步骤S330,控制部200E控制横贯装置330,使物镜351移位到外位置。之后,执行步骤S340。
(步骤S340)
在步骤S340,控制部200E控制移位机构560,使开口片550向第2开口区域532内移位。其结果,开口片550被插入到光盘OD和物镜351之间。之后,执行步骤S350。
(步骤S350)
在步骤S350,控制部200E控制光盘驱动部400,使光盘OD旋转。其结果,产生旋转流。旋转流从形成在开口片550的开口部551喷出冲撞物镜351。其结果,将灰尘从物镜351除去。
(第7实施例)
第6实施例所说明的开口片的移位距离在光盘装置的设计中有时过长。在本实施例中,对用于缩短开口片的移位距离的技术进行说明。
图27A及图27B是在托盘510的下面移位的开口片550F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27A和图27B对开口片550F进行说明。对与第6实施例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对赋予相同符号的要素引用第6实施例的说明。
开口片550F包含第1板553和第2板554。在第1板553形成开口部551,而在第2板554不形成开口部。另外,开口部的形成位置可以根据光盘的旋转方向而决定。即,如果第2板在光盘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第1板的上游,则开口部可以形成于第2板。
图27A概略地示出在信息处理控制下的开口片550F的位置。图27B概略地示出在清洁控制下的开口片550F的位置。在清洁控制下,第1板553与左区域517相邻,部分地覆盖第2开口区域532。在清洁控制下,第2板554与右区域518相邻,至少部分地覆盖第2开口区域532。
与第6实施例不同,第1板553和第2板554在与托盘510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移位。第1板553和第2板554的移位量设计得比第6实施例小。另外,用于驱动第1板553和第2板554的结构可以与第6实施例相同。
(第8实施例)
在第6实施例及第7实施例中,开口片被机械地驱动。取而代之,开口片也可以手动式地配置在托盘上。在本实施例中,对作为手动式地配置的开口片的清洁薄片进行说明。
图28是托盘510的概略剖面图。参照图28对清洁薄片550G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对赋予相同符号的要素引用第1实施例的说明。
清洁薄片550G被配置在托盘510的底壁512和由光盘驱动部400支撑的光盘OD之间。与光盘OD不同,清洁薄片550G不与光盘驱动部400连接。因此,即使在光盘OD旋转的期间,清洁薄片550G也静止在底壁512上。
清洁薄片550G介于物镜351和光盘OD之间。在物镜351的上方,作为开口部的狭缝(slot)551G被形成于清洁薄片550G。因此,清洁薄片550G不妨碍利用物镜351的光学信息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清洁薄片550G作为薄片体部件而被例示。
图29是搭载了清洁薄片550G的光盘装置100G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28及图29对清洁薄片550G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29所示,使用者可以将托盘510配置在露出位置,将清洁薄片550G装载到托盘510上。其结果,清洁薄片550G部分地覆盖开口区域530。
图29示出了在托盘510上描绘的表示物镜351的移动轨迹的轨迹线TR。如图29所示,狭缝551G沿轨迹线TR延伸。因此,清洁薄片550G不妨碍利用物镜351的光学信息处理。
使用者也可以在将清洁薄片550G装载在托盘510上之后将光盘OD配置在清洁薄片550G上。然后,使用者使托盘510在框体110内移位。
如果光盘驱动部400使光盘OD旋转,则产生旋转流。旋转流通过狭缝551G与物镜351相冲撞,从而可以去除灰尘。
与上述各种实施例相关联说明的举例示出的光盘装置主要具有以下的特征。
上述的实施例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光盘装置,具备:使具有接受光学信息处理的处理面的介质旋转的驱动机构;收容所述驱动机构的框体;使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被收容到所述框体内时的收容位置和所述介质从所述框体露出时的露出位置之间移位的托盘机构;让光聚光于配置在所述收容位置的所述介质的所述处理面并进行所述信息处理的至少一个物镜;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沿所述处理面移位的第1移位机构,其中,所述第2位置比所述第1位置远离通过所述驱动机构而旋转的所述介质的旋转中心。所述托盘机构在与接近所述第1位置相比更接近所述第2位置的位置规定至少一个开口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驱动机构使具有接受光学信息处理的处理面的介质旋转的期间,第1移位机构使至少一个物镜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位。其结果,光盘装置能进行光学信息处理。
因介质的旋转而产生空气的流动。由于第2位置比第1位置远离介质的旋转中心,所以空气的流动在第2位置比第1位置变强。由于托盘机构在与接近第1位置相比更接近第2位置的位置规定至少一个开口部,所以空气从至少一个开口部较强地吹出。光盘装置利用从至少一个开口部吹出的空气,能非接触式地清洁至少一个物镜。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驱动机构可以使所述介质旋转在所述框体内产生空气流。所述第1移位机构可以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暴露在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吹出的所述空气流中。
根据上述结构,当驱动机构使介质旋转时,在框体内产生空气流。由于第1移位机构使至少一个物镜暴露在从至少一个开口部吹出的空气流中,因此,至少一个物镜能通过空气流而被适当地清洁。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托盘机构可以包含规定所述介质旋转的旋转空间的托盘和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的开口片。在所述托盘可以形成允许所述介质在所述收容位置和所述露出位置之间的移位的开口区域。所述开口片可以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与所述开口区域重叠的方式而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形成在开口片的至少一个开口部与允许托盘移位的开口区域相重叠,所以因介质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流从至少一个开口部吹出。因此,光盘装置利用从至少一个开口部被吹出的空气,能非接触式地清洁至少一个物镜。
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包括选择性地执行用于执行所述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控制和用于清洁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清洁控制的制部。所述托盘机构可以包含使所述开口片在所述介质和所述托盘之间移位的第2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信息处理控制的期间,所述第1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在所述开口区域内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间移位,执行所述信息处理。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第2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将所述开口片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和所述介质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控制部执行清洁控制的期间,第2移位机构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将开口片配置在至少一个物镜和介质之间,所以,至少一个物镜被暴露在从开口部吹出的比较强的空气流中。因此,至少一个物镜可以通过空气流而被适当地清洁。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开口片可以是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和所述介质之间的薄片体部件。所述薄片体部件可以部分地覆盖所述开口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薄片体部件部分地覆盖开口区域,所以因介质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流的强度在形成于薄片体部件的开口部,能够保持清洁至少一个物镜所需的足够的强度。因此,至少一个物镜能通过空气流而被适当地清洁。
在上述结构中,光盘装置还可以包括:检测射入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入射光的量的检测部;在追踪方向和聚焦方向调整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位置的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根据所述入射光的所述量调整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所述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调整部在控制部的控制下,根据入射光量调整至少一个物镜的位置。因此,至少一个物镜能通过空气流而被有效地清洁。
在上述结构中,光盘装置还可以包括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振动的振动部。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振动部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振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控制部执行清洁控制的期间,振动部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使至少一个物镜振动,因此,光盘装置能够不仅利用空气流还利用振动而有效地清洁至少一个物镜。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可以包含相对于在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移动轨迹,在所述介质的旋转方向上位于上游的上游开口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游开口部相对于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至少一个物镜的移动轨迹,在介质的旋转方向上位于上游,因此,至少一个物镜能通过空气流而被有效地清洁。
上述结构中,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第1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定位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位置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暴露在从所述上游开口部吹出的所述空气流中。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上游开口部和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所述旋转中心和所述至少一个物镜之间的距离短。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控制部执行清洁控制期间,上游开口部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旋转中心和至少一个物镜之间的距离短,因此,至少一个物镜能通过空气流而被有效地清洁。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可以包含第1物镜和第2物镜。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可以包含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所述第1物镜可以被暴露在从所述第1开口部吹出的所述空气流中。所述第2物镜可以被暴露在从所述第2开口部吹出的所述空气流中。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1物镜被暴露在从第1开口部吹出的空气流中,第1物镜能通过空气流而被适当地清洁。由于第2物镜被暴露在从第2开口部吹出的空气流中,第2物镜能通过空气流而被适当地清洁。
上述结构中,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信息处理控制的期间,所述第2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将所述开口片从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和所述介质之间的空间除去。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控制部执行信息处理控制的期间,第2移位机构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将开口片从至少一个物镜和介质之间的空间除去,因此,第1移位机构可以使至少一个物镜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适当地移位。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介质可以包含规定所述介质的外形轮廓的外缘。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第1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物镜配置在所述旋转中心周围具有从所述外缘到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的1/2长度的半径的圆形区域外。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控制部执行清洁控制的期间,第1移位机构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将至少一个物镜配置在旋转中心周围具有从外缘到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的1/2长度的半径的圆形区域外,所以至少一个物镜被暴露在强的空气流中。因此,光盘装置能适当地清洁至少一个物镜。
上述结构中,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第1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与所述处理面相对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控制部执行清洁控制的期间,第1移位机构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可以使至少一个物镜与处理面相对置,所以至少一个物镜被暴露在强的空气流中。因此,光盘装置能适当地清洁至少一个物镜。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可以是沿在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移动轨迹延伸的狭缝。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薄片体部件形成沿着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至少一个物镜的移动轨迹延伸的狭缝,因此在配置薄片体部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执行信息处理。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光学信息处理可以是向所述介质记录信息和从所述介质再生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根据上述结构,光盘装置可以适当地执行向介质记录信息和从介质再生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关联所说明的举例示出的薄片体部件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上述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薄片体部件被安装于托盘,该托盘使接受光学信息处理的介质在被收容于框体内时的收容位置和使所述介质从所述框体露出时的露出位置之间移位。所述薄片体部件部分地覆盖形成在所述托盘的开口区域,允许所述托盘在所述收容位置和所述露出位置之间的移位。在所述薄片体部件,形成让因所述介质的旋转在所述框体内产生的空气流吹出的开口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薄片体部件部分地覆盖开口区域,所以因介质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流的强度,在形成于薄片体部件的开口部能够保持在比较高的强度。因此,薄片体部件能够制作出可用于清洁处理的空气流。
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关联所说明的举例示出的物镜的清洁方法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上述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物镜的清洁方法,包括:将形成有开口部的开口片配置在具有接受光学信息处理的处理面的介质和与所述处理面相对置的至少一个物镜之间,以允许装载所述介质的托盘移位的方式部分地覆盖形成在所述托盘的开口区域的工序;通过所述介质的旋转生成空气流,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暴露在从所述开口部吹出的所述空气流中的工序。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开口片部分地覆盖开口区域,所以因介质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流的强度,在形成于开口片的开口部能够保持在比较高的强度。因此,至少一个物镜能通过暴露于从开口部吹出的空气流中的空气流而被适当地清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上述各种实施例的原理实现了利用空气流非接触式地清洁物镜。因此,上述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利用物镜执行光学信息处理的各种装置(例如,计算机装置、影像记录装置、影像再生装置、汽车导航系统、便携式音乐再生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等)。

Claims (17)

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机构,使具有接受光学信息处理的处理面的介质旋转;
框体,收容所述驱动机构;
托盘机构,使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被收容到所述框体内时的收容位置和所述介质从所述框体露出时的露出位置之间移位;
至少一个物镜,让光聚光于配置在所述收容位置的所述介质的所述处理面并进行所述信息处理;
第1移位机构,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沿所述处理面移位,其中,所述第2位置比所述第1位置远离通过所述驱动机构而旋转的所述介质的旋转中心,其中,
所述托盘机构,在与接近所述第1位置相比更接近所述第2位置的位置规定至少一个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介质旋转,在所述框体内产生空气流,
所述第1移位机构,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暴露在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吹出的所述空气流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机构包含规定所述介质旋转的旋转空间的托盘和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的开口片,
在所述托盘形成允许所述介质在所述收容位置和所述露出位置之间的移位的开口区域,
所述开口片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与所述开口区域重叠的方式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部,选择性地执行用于执行所述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控制和用于清洁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清洁控制;其中,
所述托盘机构包含使所述开口片在所述介质和所述托盘之间移位的第2移位机构,
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信息处理控制的期间,所述第1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在所述开口区域内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间移位,执行所述信息处理,
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第2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将所述开口片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和所述介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片是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和所述介质之间的薄片体部件,
所述薄片体部件部分地覆盖所述开口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部,检测射入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入射光的量;
调整部,在追踪方向和聚焦方向调整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位置,其中,
所述调整部,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根据所述入射光的所述量调整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所述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振动部,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振动,其中,
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振动部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振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包含相对于在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移动轨迹,在所述介质的旋转方向位于上游的上游开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第1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定位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位置,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暴露在从所述上游开口部吹出的所述空气流中,
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上游开口部和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所述旋转中心和所述至少一个物镜之间的距离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包含第1物镜和第2物镜,
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包含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
所述第1物镜被暴露在从所述第1开口部吹出的所述空气流中,
所述第2物镜被暴露在从所述第2开口部吹出的所述空气流中。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信息处理控制的期间,所述第2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将所述开口片从所述至少一个物镜和所述介质之间的空间除去。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包含规定所述介质的外形轮廓的外缘;
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第1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将所述至少一个物镜配置在所述旋转中心周围具有从所述外缘到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的1/2长度的半径的圆形区域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清洁控制的期间,所述第1移位机构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与所述处理面相对置。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是沿着在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所述至少一个物镜的移动轨迹延伸的狭缝。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信息处理是向所述介质记录信息和从所述介质再生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16.一种薄片体部件,被安装于托盘,该托盘使接受光学信息处理的介质在被收容于框体内时的收容位置和使所述介质从所述框体露出时的露出位置之间移位,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体部件,部分地覆盖形成在所述托盘的开口区域,允许所述托盘在所述收容位置和所述露出位置之间的移位,
在所述薄片体部件,形成让因所述介质的旋转在所述框体内产生的空气流吹出的开口部。
17.一种物镜的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形成有开口部的开口片配置在具有接受光学信息处理的处理面的介质和与所述处理面相对置的至少一个物镜之间,以允许装载所述介质的托盘移位的方式部分地覆盖形成在所述托盘的开口区域的工序,
通过所述介质的旋转生成空气流,使所述至少一个物镜暴露在从所述开口部吹出的所述空气流中的工序。
CN201380004950.5A 2012-11-06 2013-06-03 光盘装置 Active CN1040406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4167 2012-11-06
JP2012-244167 2012-11-06
PCT/JP2013/003478 WO2014073129A1 (ja) 2012-11-06 2013-06-03 光ディスク装置、シート部材及び対物レンズの清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0628A true CN104040628A (zh) 2014-09-10
CN104040628B CN104040628B (zh) 2017-02-22

Family

ID=50684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4950.5A Active CN104040628B (zh) 2012-11-06 2013-06-03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51836B2 (zh)
JP (1) JP6210460B2 (zh)
CN (1) CN104040628B (zh)
WO (1) WO2014073129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8844U (en) * 2002-07-23 2004-05-21 Micro Star Int Co Ltd CD-ROM drive having airflow guiding design
CN1571023A (zh) * 2003-04-09 2005-01-26 索尼株式会社 盘驱动单元
CN1700310A (zh) * 2004-05-12 2005-11-23 索尼株式会社 光盘设备的物镜的清洁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24495B (en) * 1978-05-16 1982-12-22 Burroughs Corp Record-disc cover having air filtration section
DE3840311A1 (de) * 1988-11-30 1990-05-31 Thomson Brandt Gmbh Optisches aufzeichnungs- und/oder wiedergabe-geraet
JPH06203402A (ja) * 1993-01-05 1994-07-22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07210889A (ja) * 1994-01-19 1995-08-11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ユニットの防塵構造
US5920539A (en) * 1995-01-25 1999-07-06 Discovision Associate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having a groove on an external surface for passing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US6151283A (en) * 1998-11-19 2000-11-21 Kobayashi; Asao Lens cleaner for a disc unit
CN2369325Y (zh) * 1999-05-21 2000-03-15 仪宝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可消除碟片晃动及共振效应的载体托盘构造
US6317402B1 (en) * 1999-11-23 2001-11-13 Behavior Tech Computer Corporation Disk tray of optic disk drive having pressure balance device
TW549533U (en) * 2002-01-11 2003-08-21 Benq Corp Stopper structure for rotation disc housing
KR100434499B1 (ko) * 2002-04-02 2004-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동 및 소음을 저감하기 위한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디스크 트레이 및 이를 채용한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US6826768B2 (en) * 2002-10-08 2004-11-30 Micro-Star Int'l Co., Ltd. Optical compact disk drive with a vibration-and-noise attenuating mechanism
KR100655206B1 (ko) * 2002-10-10 2006-12-11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 디스크 장치
KR100510536B1 (ko) * 2003-07-23 2005-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소음저감수단을 채용한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JP2005243126A (ja) * 2004-02-25 2005-09-08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324570B2 (ja) * 2005-02-15 2009-09-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6098361A1 (ja) * 2005-03-17 2006-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430748B2 (en) * 2005-06-16 2008-09-30 Quanta Storage Inc. Noise reducing optical disc drive
US7448053B2 (en) * 2005-06-16 2008-11-04 Quanta Storage Inc. Noise reducing optical disc drive
JP4102824B2 (ja) * 2005-10-03 2008-06-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112498A (ja) 2006-10-30 2008-05-15 Sharp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対物レンズ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KR20090094030A (ko) * 2006-12-14 2009-09-02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디스크 드라이브와 트레이 제어 기구
US8064311B2 (en) * 2007-09-19 2011-11-22 Digital Innovations, Llc Lens cleaner disc
JP5849212B2 (ja) * 2011-12-02 2016-0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クリーナ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8844U (en) * 2002-07-23 2004-05-21 Micro Star Int Co Ltd CD-ROM drive having airflow guiding design
CN1571023A (zh) * 2003-04-09 2005-01-26 索尼株式会社 盘驱动单元
CN1700310A (zh) * 2004-05-12 2005-11-23 索尼株式会社 光盘设备的物镜的清洁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0628B (zh) 2017-02-22
US20140380342A1 (en) 2014-12-25
WO2014073129A1 (ja) 2014-05-15
JP6210460B2 (ja) 2017-10-11
JPWO2014073129A1 (ja) 2016-09-08
US9251836B2 (en) 2016-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37309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CN100377250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961357A (zh) 全息记录载体
CN100382172C (zh) 光盘设备,光学拾取器的控制方法和光盘的判别方法
CN100476962C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电路
US8054734B2 (en) Objective lens and optical pickup comprising the objective lens
US8184512B2 (en) Optical disk drive with embedded test medium
JP5449451B2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4040628A (zh) 光盘装置、薄片体部件及物镜的清洁方法
EP2315203A1 (en) Optical head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US73244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etermining a type of disc
CN103000194A (zh) 光拾取装置
CN101086873A (zh) 光拾取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01256784A (zh) 物镜致动器和包括该物镜致动器的光学拾取装置
JP4487203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01529507A (zh) 光学拾取单元,用于记录/再生数据的设备,用于控制该设备的方法,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JP4525491B2 (ja) 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438569B1 (ko) 근접장용 광헤드의 오염 방지 장치
CN103081013A (zh) 光驱系统、光驱系统所用光盘盒、驱动装置及光驱系统的清洁方法
CN101315785A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装置
JP2002092906A (ja) 光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並びに光記録及び/又は再生方法
JP2007066484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11598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20070020860A (ko) 광 디스크 유형 판별장치 및 판별방법
JP2000149303A (ja) 平面型プローブヘッド及び該ヘッドを用いた光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04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