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7250C - 光盘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7250C
CN100377250C CNB2005100088668A CN200510008866A CN100377250C CN 100377250 C CN100377250 C CN 100377250C CN B2005100088668 A CNB2005100088668 A CN B2005100088668A CN 200510008866 A CN200510008866 A CN 200510008866A CN 100377250 C CN100377250 C CN 10037725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c
disc apparatus
housing
top board
outle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88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1718A (zh
Inventor
大森清
铃木裕次
大塚隆
武藤智
吉井学
夏堀公士
福地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61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1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72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725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4Reducing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change, moisture, dus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7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featur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8Insulation or absorption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or sounds

Landscapes

  • Optical Head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光盘保持单元,用于在壳体内保持光盘;光盘驱动机构,用于旋转由光盘保持单元所保持的光盘;光学读头,用于在由光盘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上写入或读取信号;以及读头移动机构,用于在光盘的径向上移动光学读头。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位于由光盘保持单元保持的光盘的上方,空气借助于由光盘旋转产生的气流而通过该进气口从外部吸入壳体,以及,空气通过出气口从壳体中排出。

Description

光盘驱动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04年2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4-050359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驱动装置,该装置在光盘或磁性光盘上记录数据信号,和/或再生来自光盘或磁性光盘的数据信号。
背景技术
诸如CD(压缩光盘)、DVD(数字化通用光盘)、和磁性光盘的光盘已广为人知。已经开发出各种类型的光盘驱动装置,它们被设计用来驱动这些光盘。
图1示出一种光盘驱动装置201,用来在光盘200上记录数据信号,并再生来自光盘200的数据信号。该装置201由壳体202、光盘托盘203、和底座单元204组成。壳体202的前部形成有一个托盘出入口202a。通过该托盘出入口202a,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向壳体202中插入或从中拔出光盘托盘203。底座单元204固定在光盘托盘203上。
壳体202由下机壳205和顶板206组成。下机壳205的形状像一个扁平箱,顶部打开。顶板206用于封闭下机壳的开口。壳体202的前壁具有开口,即,托盘出入口202a。
光盘托盘203可以在推进位置和推出位置之间滑动。在推进位置处,光盘托盘203在通过托盘出入口202a推入之后,位于壳体202内。在推出位置处,光盘托盘203在通过托盘出入口202a推出之后,从壳体202伸出。光盘托盘203的上表面具有凹部207。在凹部207的底部切割有开口208。通过开口208,固定在光盘托盘203的下表面的底座单元204的上表面暴露出来。前面板209固定在光盘托盘203的前沿上。前面板209可以打开和关闭壳体202的托盘出入口202a。
如图2所示,底座单元204包括光盘驱动机构210、光学读头211、读头移动机构212、和底座213。光盘驱动机构210使光盘200旋转。光学读头211写入并从光盘200读出信号。读头移动机构212在光盘200的径向上移动光学读头211。光盘驱动机构210、光学读头211、和读头移动机构212都附装在底座213上。
光盘驱动机构210具有转盘214和主轴电机215。转盘214支撑光盘200。主轴电机215的形状像一个平圆盘,并且使转盘214旋转。当转盘214旋转时,光盘200也同时旋转。
光学读头211具有半导体激光器、物镜211a、和光检测器。激光器发射出光束。物镜211a聚焦该光束,并将光束提供给光盘200的信号记录表面,从而在光盘200上写入信号。光检测器检测从光盘200的信号记录表面反射回来的光束,从而从光盘200读出信号。
读头移动机构212具有两个导杆215a和215b、齿条构件(rackmember)216、导螺杆217、和步进电机218。导杆215a和215b用于支撑光学读头211,使得读头211在光盘200的径向上移动。齿条构件216固定在光学读头211上。导螺杆217与齿条构件216互相啮合。步进电机218旋转导螺杆217。当步进电机218旋转导螺杆217时,因为齿条构件216与导螺杆217相互啮合,所以齿条构件216在光盘200的径向上移动。结果,光学读头211在光盘200的径向上移动。
底盘213具有彼此接续的开口219a和219b。开口219a露出转盘214。开口219b露出光学读头211。在与转盘214和光学读头211所暴露的表面相对的底座213的表面上,固定着主轴电机215、导杆215a和215b的端部、导螺杆217、步进电机218等等。
在上面描述的光盘驱动装置201中主轴电机215旋转保持在转盘214上的光盘200,同时光盘托盘203保留在壳体202内部。读头移动机构212在光盘200的径向上移动光学读头211。当光学读头211这样移动时,它写入信号到光盘200中,或从中读出信号。
在上面描述的光盘驱动装置201中,当光盘200在壳体202中旋转时,会形成气流。光盘200旋转时形成的气流产生抽吸作用,将空气从外部吸入到壳体202中。因此,空气从光盘驱动装置201的壳体202的外部流入内部。这样就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包含在来自外部空气中的灰尘或其他污染物会污染光学读头211等。
更具体地说,灰尘等会黏附在光盘驱动装置201中的光学读头211的物镜211a上。在这种情况下,装置201就不能可靠地在光盘200上记录信号,或再生来自光盘200的信号。
为了防止含有灰尘等的空气从外部进入壳体202中,可将壳体202进行密封。然而,如果壳体202被密封,壳体202内的负压将升高。这会导致顶板的下陷。如果顶板下陷,则顶板就会紧靠住光盘200。
在光盘驱动装置201中,光盘200的旋转速度增加,会加快在光盘200上写入信号的速度。然而,在装置201中,光盘200的旋转速度越高,由光盘200旋转产生的气流就会越强。因此,从外部向壳体202内吸入空气的力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扩散和局部压力的下降,空气通过在壳体壁上的窄缝从外部进入壳体202中。结果,空气中包含的灰尘等在壳体202中累积。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即壳体202中的清洁度在短时间内下降。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11-296866号就是涉及本发明的现有技术参考文献。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11-296866号披露了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在该装置中,盖子盖住了固定光学读头的底座的两个表面。但是,盖子很难防止包含在从外部流入的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光学读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而进行。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其中,不需要密封壳体,就可以保持该光盘驱动装置的壳体内部的清洁度。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顶板;光盘保持单元,用来将光盘保持在壳体中;光盘驱动机构,用来旋转由光盘保持单元所保持的光盘;光学读头,用来在由光盘驱动机构旋转的光盘上写入并读出信号;以及读头移动机构,用来在光盘径向上移动光学读头。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多个出气口,其中,进气口位于由光盘保持单元保持的光盘的上面,空气靠光盘旋转形成的气流通过该进气口从外部进入,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顶板的角部附近,并通过出气口从壳体排放。
在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中,壳体具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位于由光盘保持单元所保持的光盘的上面。通过进气口,空气靠光盘旋转产生的气流从外部进入。空气随后经过光盘流过与容纳光学读头的空间面对的空间。空气随后通过位于由光盘保持单元保持的光盘上面的出气口排出壳体。
在这个光盘驱动装置中,防止了包含在空气中的灰尘等进入壳体内容纳光学读头的空间。此外,包含在空气中的灰尘等可以有效地从壳体内排除,而不会在壳体内累积。
因此,防止了包含在空气中的灰尘等弄脏光盘驱动装置的壳体的内部。因此,不用对壳体密封,壳体的内部就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清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传统光盘驱动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描述了传统光盘驱动装置的底座单元的透视图;
图3为结合了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的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光盘托盘推入壳体内时的光盘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光盘托盘拉出壳体时的光盘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6为光盘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7为光盘驱动装置的底座单元的俯视透视图;
图8为底座单元的仰视透视图;
图9为设置在光盘驱动装置中的读头移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10为示意性示出光盘驱动装置的壳体内产生压力的位置的平面图;
图11为示意性说明空气如何在光盘驱动装置的壳体内流动的截面图;
图12为光盘驱动装置的前的背面透视图;
图13示意性示出前面板的后视图;
图14示意性示出另一类前面板的后视图;以及
图15为另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
如图3和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1是结合在诸如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100的壳体101中的非常薄的光盘驱动单元。光盘驱动装置1的厚度大约为9.5mm,与硬盘驱动(HDD)单元的厚度相同。该装置1可以在诸如CD(压缩光盘)或DVD(数字化通用光盘)的光盘2上记录数据信号,并再生来自该光盘的数据信号。
如图5和4所示,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壳体3、光盘托盘4、和底座单元5。壳体3的前面形成有托盘出入口3a。通过托盘出入口3a,光盘托盘4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插入壳体3或从中拉出。底座单元5固定在光盘托盘4上。
壳体3包括下机壳6和顶板7。下机壳6形状像一个扁平箱,并且其顶部打开;它由金属板加工制成。顶板7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机壳6上,并封闭下机壳6的开口。下机壳6的底部基本为矩形。在下机壳6的一侧设置有从下机壳6的底部突出的平台(deck)部。顶板7具有平顶部和一对侧壁。平顶部封闭下机壳6的开口。通过弯曲平顶部的边沿部分形成侧壁。侧壁沿下机壳6的侧边延伸。由下机壳6和顶板7组成的壳体3限定了一个空间,在该空间内设置有光盘托盘4。壳体3的前壁具有开口,即托盘出入口3a。
光盘托盘4的形状像一个矩形盘,由合成树脂制成。在上表面具有凹部8。凹部8具有相应于光盘2的形状。凹部8的底部切割有开口9。通过这个开口9,固定在光盘托盘4的下表面上的底座单元5的上表面向上露出。装饰板10固定在底座单元5上,并通过开口9向上露出。装饰板10盖住开口9。装饰板10具有开口10a。开口10a与向上露出底座单元5的转盘15a和光学读头17的物镜17a的开口22a和22b相对应。下面将详述转盘15a和物镜17a。
光盘托盘4在被介于托盘4的侧边下机壳6的内侧之间延伸的导轨机构11引导时,可以在推入位置和拉出位置之间滑动。在推入位置,光盘托盘4在通过托盘出入口3a推入之后位于壳体3内部。在拉出位置,光盘托盘4在通过托盘出入口3a拉出之后从壳体3中伸出。
前面板12附装在光盘托盘4的前部。前面板12的形状像一个矩形板,并且可以打开和关闭托盘出入口3a。在前面板12的前面设置有显示单元13和弹出按钮14。显示单元13发射表示光盘2正被访问的光束。按下弹出按钮14,可以弹出光盘托盘4。
壳体3包含锁定机构(没有示出)。该锁定机构锁定壳体3上保持的光盘托盘4,防止托盘4向前滑动。当按下弹出按钮14时,锁定机构释放光盘托盘4。光盘托盘4通过托盘出入口3a从前端拉出。因此,光盘托盘4可以通过托盘出入口3a移动到拉出位置。当光盘托盘4通过托盘出入口3a被推入至推进位置时,锁定机构再次锁定光盘托盘4,防止托盘4向前端滑动。
如图7和8所示,底座单元5包括光盘保持部15、光盘驱动机构16、光学读头17、一个读头移动机构18、和底座19。光盘保持部15保持光盘2。光盘驱动机构16旋转由光盘保持部15所保持的光盘2。光学读头17在由光盘驱动机构16旋转的光盘2上写入或读出信号。读头移动机构18在光盘2的径向上移动光学读头17。光盘保持部15、机构16、光学读头17、和机构18都安装在底座19的下表面。底座单元5具有一个非常薄的结构。
底座19通过首先切割的金属板而形成具有特殊形状的板、然而将板的边缘向下弯曲而制成。底座19具有三个从三个向下弯曲的边沿向外延伸的绝缘体保持部20。绝缘体21分别固定在绝缘体保持部20上。绝缘体21是由诸如橡胶的可以吸收振动等的弹性材料制成。底座19利用插入在光盘托盘4和底座19之间的绝缘体21固定在光盘托盘4的下表面上。底座19具有半圆形开口22a和矩形开口22b,它们彼此接续。通过开口22a,转盘15a向上暴露。光学读头17的物镜17a通过开口22b向上暴露。
光盘保持部15具有转盘15a,该转盘通过光盘驱动机构16旋转。在转盘15a的中心部分设置有设计用来保持光盘2的夹具机构23。夹具机构23具有一个接合凸台23a和多个接合爪23b。凸台23a可以插入光盘2的中心孔2a中。爪23b可以与位于中心孔2a周围的光盘2的环形区域接触。夹具机构23保持转盘15a上的光盘2,同时执行对光盘2的定心操作。
光盘驱动机构16具有主轴电机16a。主轴电机16a的形状像一个平圆盘。在主轴电机16a的上表面设置有转盘15a,它与主轴电机16a整体形成。主轴电机16a旋转转盘15a,并且该转盘随之旋转光盘2。主轴电机16a安装在电路板24上。电路板24利用螺钉26固定在底座19的下表面,在该电路板和底座19之间插入有垫片25。因此,转盘15a通过底座19的开口22a从底座22的上表面稍稍向上伸出。
光学读头17具有半导体激光器、物镜17a、和光接收元件。作为光源使用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束。物镜17a聚焦该光束,并将该光束提供给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从而在光盘2上写入信号。光接收元件检测从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反射回来的光束,从而从光盘2中读出信号。
光学读头17还包括双向传动器(没有示出)。该双向传动器在物镜17a的轴方向上(聚焦方向)和与物镜17a的轴方向直角相交的方向上(跟踪方向)上驱动物镜17a。在光学读头17中,双向传动器根据光发射元件从光盘2检测到的检测信号执行诸如聚焦伺服控制和跟踪伺服控制等的驱动控制。在聚焦伺服控制中,传动器在聚焦方向上移动物镜17a,使得透镜17a的焦点对准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在跟踪伺服控制中,传动器在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17a,使得束斑在记录磁道上移动。
读头移动机构18具有一个读头底座27、两个导杆28a和28b、和底座驱动机构29。光学读头17的部件都安装在读头底座27上。导杆28a和28b支撑读头底座27,使得读头底座27在光盘2的径向上移动。底座驱动机构29设计用来在光盘2的径向上移动通过导杆28a和28b所支撑的读头底座27。
读头底座27具有一对导向板30和一个导向板31。导向板30从读头底座27的一侧伸出,并且导向板31从读头底座27的相对侧伸出。导向板30具有导孔30a,导杆28a通过该导孔延伸。导向板31具有导槽31a,另一个导杆28b位于该导槽中。因此,读头底座27由导杆28a和28b支撑,并且可以滑动。
导杆28a和28b在底座19的下表面的下面延伸,并且平行于光盘2的径向。它们引导读头底座27通过底座19的开口从光盘2的内圆周向其外圆周暴露出来,反之亦然。导杆28a和28b的两端利用偏斜调整机构36紧固在底座19的下表面。
偏斜调整机构36支撑导杆28a和28b,使得每个导杆的两端都可以在与底座19的主表面成直角的方向上移动。偏斜调整机构36具有调整螺钉36a,该调整螺钉36a可以旋转,以调整导杆28a和28b的末端的位置。因此,可以调整导杆28a和28b的倾角,使得可以将通过光学读头17的物镜17a聚焦的光束垂直施加到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
如图9所示,底座驱动机构29具有齿条构件32、进给螺杆33、和驱动电机34。齿条构件32固定在读头底座27上。进给螺杆33与齿条构件32啮合。驱动电机34使进给螺杆33旋转。
齿条构件32具有整体形成的齿条部分32a。齿条部分32a的近端位于读头底座27的导向板30之间,并且通过螺钉固定在读头底座27上。齿条部分32a的远端与平行于导杆28a延伸的进给螺杆33啮合。进给螺杆33与驱动电机34的驱动轴整体构成。进给螺杆33具有在外圆周表面切割的导螺杆33a(即,螺旋槽)。因此,齿条构件32的齿条部分32a与导螺杆33a啮合。驱动电机34为所谓的步进电机。当驱动脉冲驱动步进电机时,步进电机使进给螺杆33旋转。进给螺杆33和驱动电机34通过使用螺钉固定在底座19的下表面的托架35支撑。通过沿相同方向将细长金属板的两端部分弯曲成直角来制成托架35。驱动电机34固定在托架35的一个端部上,并且进给螺杆33穿过托架35的这一端部。进给螺杆33的远端固定在托架35另一端部中形成的孔内。因此,托架35支撑着进给螺杆33,并允许其旋转。
当驱动电机34旋转进给螺杆33时,底座驱动机构29在光盘2的径向上移动通过导杆28a和28b支撑的读头底座27。也就是说,当进给螺杆33旋转时,因为齿条构件32的齿条部分32a与导螺杆33a啮合,所以齿条构件32在进给螺杆33的轴向上移动。
当保持光盘2的光盘托盘4放入壳体3中时,个人计算机100向上面描述的光盘驱动装置1给出记录命令或再生命令。在这种情况下,装置1根据命令在光盘2上记录或再生数据信号。具体而言,光盘驱动机构16旋转光盘2,读头移动机构18在光盘2的径向上移动光学读头17,同时光学读头17在光盘2上写入或读出数据信号。
在上面描述的光盘驱动装置1中,随着光盘2的旋转产生了气流。由于这个气流,壳体3中的压力低于某些位置的外部压力,并高于其他位置的外部压力。如图10所示,由于光盘2旋转产生的气流在位置S1(即,光盘2的中心)和位置S2、S3、S4、和S5(即,壳体3的侧边的中部)产生负压。气流在位置S6、S7、S8、和S9(即,壳体3的角部)产生正压。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1中,壳体3在产生负压的部分具有进气口41,同时在产生正压的部分具有出气口42。因此,空气可以平稳地从进气口41流到出气口42。因此,可以不用密封壳体3就可以保持壳体3的内部的清洁。
而且,进气口41和出气口42都位于固定在光盘驱动装置1的转盘15a上的光盘2的上面。这就防止了空气从外部流入壳体3中设置光学读头17的空间。换句话说,在壳体3上制成的进气口41和出气口42跨过固定在转盘15a上的光盘2打开一个与容纳光学读头17的空间面对的空间。
因此,可以防止空气流入光盘驱动装置1中的光学读头17。包含在从外部流入的空气的灰尘等就不会弄脏光学读头17等。
为了更详细的说明,壳体3具有如在图4、10、和11中示出的进气口41和出气口42。在顶板7上制成用于从外部吸入空气的进气口41,并且该进气口41位于临近固定在转盘15a上的光盘2的中心的位置S1。在由顶板7和前面板12限定的角部处制成用于从壳体3排出空气的出气口42,并且位于位置S6和S9。
进气口41是在顶板7上形成的近似圆形的孔,基本位于顶板的中心,并与转盘15a面对。在顶板7的中心部分设置有灰尘过滤器43,并盖住进气口41。
灰尘过滤器43设计为使包含在从外部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选择性通过进气口41。灰尘过滤器43由不织布、纸等制成。灰尘过滤器43由加固构件44加固,使得当它接收由进气口41施加的吸力时不会变形。
加固构件44由塑料膜等制成。它被粘结在顶板7的上表面,并盖住进气口41。加固构件44具有十字形支撑条44a,该支撑条在进气口41上方延伸。支撑条44a将进气口41分成四个开口44b。灰尘过滤器43粘结在加固构件44的顶部。
因此,加固构件44的支撑条44a支撑着进气口41上的灰尘过滤器43。灰尘过滤器43因此得到了加固,同时不会由于进气口41施加的吸力而产生变形。加固构件44的形状不限于这种形状。相反,只要加固构件可以支撑灰尘过滤器43并且不会完全关闭进气口41,它可以是任何其他的形状。
出气口42为形成在顶板7和前面板12之间的缝隙。如图11、12、和13所示,前面板12具有在背面切割的第一沟槽45,该沟槽定义了出气口42。第一沟槽45通过在水平方向上从前面板12的上角部至前面板12的中间部分切割前面板12临近顶板7的边沿而制成。
在前面板12的背面切割有第二沟槽46。第二沟槽46使得第一沟槽45通过固定在转盘15a上的光盘2而与位于接近角部位置S6及S9的空间和面对容纳光学读头17的空间连通。第二沟槽46位于前面板12的两端,被前面板12的中部隔开。它们是通过在竖直方向上切割前面板12的背面制成的。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光盘驱动装置1中,如图11所示,空气A1通过由于光盘2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经过进气口41从外部流入壳体3中。在壳体3中,空气A1首先跨过光盘2流过与容纳光学读头17的空间面对的空间。空气A1随后通过出气口42排出壳体3外。
在光盘驱动装置1中,在容纳光学读头17的空间内的空气A2在首先通过第二沟槽46随后通过第一沟槽45之后通过出气口42排出壳体3。
在光盘驱动装置1中,如此可以防止包含在空气A1中的灰尘等进入容纳光学读头17的空间中。随着空气流过光盘2,包含在空气A1中的灰尘等可以有效地排出壳体3,而不会在壳体3内聚集。
因此,可以防止包含在空气A1中的灰尘等污染光盘驱动装置1中的光学读头17。因此,不需要密封壳体3,壳体3的内部也可以长时间保持清洁。
在光盘驱动装置1中,灰尘过滤器43防止包含在从外部流入的空气中的灰尘等通过进气口41进入壳体3内部。由灰尘过滤器43清洁的空气A1通过进气口41输送到壳体3内部。这样有助于使壳体3内部保持更加清洁。
在上述的光盘驱动装置1中,如图13所示,在前面板12的背面切割有第二沟槽46。然而,沟槽46可以由在图14中所示的在前面板12背面不同部位切割的第二沟槽47所代替。
具体而言,第二沟槽47是在前面板12的中部制成,每一个都从前面板12的下边向一个第一沟槽45的内端倾斜延伸。
因此,两个第二沟槽47将第一沟槽45与容纳光学读头17并位于接近固定在转盘15a上的光盘2的中心的位置S1处的空间连通起来。因此,在光盘驱动装置1中,空气A2首先通过第二沟槽47,随后通过第一沟槽45从容纳光学读头17的空间中排出。结果,空气A2通过出气口42排出壳体3。这样防止了包含在空气A1中的灰尘等进入光学读头17安装的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1的结构不限于上面描述的结构。装置1可以具有例如在图15中示出的结构。
在图15中所示的光盘驱动装置1中,顶板7具有多个出气口42a、42b、和42c,这些出气口是在与前面板12连接的边缘部分切割而成的。出气口42a、42b、和42c从顶板7的角部向顶板7边缘部分的中间部分排列。
出气口42a、42b、和42c为在平行于它们的排列方向上水平延伸的细长狭缝。因为负压从角部至前面板12的中部逐渐下降,所以出气口42a、42b、和42c具有不同的开口面积。就是说,每个出气口短于比离面板12的中部更远的下一个出气口。
在示于图15的装置1中,当由于光盘2旋转形成气流时,空气A1通过进气口41从外部进入壳体3的内部。在壳体3内,空气A1经过光盘2流过正对容纳光学读头17的空间的空间。空气A1随后通过多个出气口42a、42b、和42c排出壳体3。
在这个光盘驱动装置1中,防止了包含在空气A1中的灰尘等进入壳体3中容纳光学读头17的空间内。此外,由于空气流过光盘2,包含在空气A1中的灰尘等可以有效地排出壳体3外,不会在壳体3中聚集。
在上面描述的光盘驱动装置1中,顶板7或者下机壳6在其角部处(即,位置S6、S7、S8、和S9)可以具有出气口42,用于使得空气平稳地从进气口41流向出气口42。或者,为了同样的目的,可以在顶板7的角部和下机壳6的角部之间(即,S6、S7、S8和S9)设置作为出气口42的缝隙。
在图15中所示的光盘驱动装置1中,除了在与前面板12相连的边缘部分切割的出气口42a、42b、和42c之外,顶板7还具有多个在顶板7的后边沿切割成的出气口42a、42b、和42c。增加的出气口42a、42b、和42c从顶板7的角部向顶板7的后边沿部分的中部排列。增加的出气口42a、42b、和42c为在与其排列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狭缝。由于从角部至前面板12的中部,负压逐渐下降,因此出气口42a、42b、和42c具有不同的开口面积。就是说,每一个出气口短于比离面板12的中部更远的下一个出气口。
在这个光盘驱动装置1中,顶板7在顶板的各个边沿部分还切割有出气口42a、42b、和42c。出气口42a、42b、和42c从顶板7的角部向顶板7的边沿部分的中部排列。它们都是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狭缝。
此外,在这个光盘驱动装置1中,下机壳6可以具有一个在侧壁上切割的、并且与在顶板7上切割的细长出气口42连续的出气口42。
出气口42的排列和开口的调整与上面光盘驱动装置1中描述的一样。因此,空气可以在壳体3中从进气口41至出气口42合适地流动。
为了控制光盘驱动装置1的壳体3中的气流,在产生负压的位置可设置进气口41。就是说,在位置S2、S3、S4、和S5(即,顶板7的边缘部分的中部)或在壳体3的侧边的中部位置可以设置进气口41。或者,可以在顶板7和前面板12之间的位置S2、S3、S4、和S5作为进气口41的狭缝。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托盘式光盘驱动装置1。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壳体的吸入式光盘驱动装置,该壳体带有可以插入光盘、并且光盘通过其从壳体中拉出的槽。

Claims (17)

1.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顶板;
光盘保持单元,用于将光盘保持在所述壳体内;
光盘驱动机构,用于旋转由所述光盘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光盘;
光学读头,用于在由所述光盘驱动机构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写入或读取信号;以及
读头移动机构,用于沿所述光盘径向移动所述光学读头,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进气部分和出气部分,所述进气部分位于由所述光盘保持单元所保持的所述光盘的上方,借助于所述光盘旋转产生的气流而通过所述进气部分从外部吸入空气,以及,所述出气部分设置在所述顶板的角部附近,通过所述出气部分将空气从所述壳体中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进气部分和/或所述出气部分形成在与所述光盘保持单元面对的所述壳体的顶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进气部分形成在所述顶板上,并且面对所述光盘保持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进气部分位于所述顶板的边沿部分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还包括覆盖所述进气部分的灰尘过滤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还包括加固所述灰尘过滤器的加固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出气部分从所述顶板的边沿部分的角部至所述边沿部分的中间部分排列,并且具有不同的开口面积,使得每一个出气部分的开部分面积小于离所述边沿部分的中部更远的下一个出气部分的开口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具有扁平箱形状且前部和顶端开口的下机壳;封闭所述下机壳顶部开口的顶板;和封闭所述下机壳前端开口的前面板;并且所述进气部分和/或出气部分是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的缝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进气部分是靠近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前面板之间的中部而设置的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出气部分是靠近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前面板之间的角部处设置的缝隙。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第一沟槽形成在所述前面板的背面,并形成所述缝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第二沟槽形成在所述前面板的背面,并且跨过由所述光盘保持单元所保持的所述光盘而将容纳所述光学读头的空间和与所述空间相对设置的所述出气部分的所述第一沟槽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沟槽将容纳所述光学读头并且与由所述光盘保持单元所保持的所述光盘相对的角部与在靠近所述顶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的所述角部处形成作为所述出气部分的缝隙的所述第一沟槽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沟槽将容纳所述光学读头并且与由所述光盘保持单元所保持的所述光盘相对的中部与在靠近所述顶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的所述角部处形成作为所述出气部分的缝隙的所述第一沟槽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具有扁平箱形状且前部和顶端开口的下机壳;封闭所述下机壳顶部开口的顶板;和封闭所述下机壳前端开口的前面板;并且所述进气部分和/或出气部分形成在所述下机壳的侧壁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进气部分设置在多个侧壁之一的中心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进气部分设置在多个侧壁之一的角部处。
CNB2005100088668A 2004-02-25 2005-02-24 光盘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2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50359A JP2005243126A (ja) 2004-02-25 2004-02-25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4050359 2004-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1718A CN1661718A (zh) 2005-08-31
CN100377250C true CN100377250C (zh) 2008-03-26

Family

ID=34879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886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250C (zh) 2004-02-25 2005-02-24 光盘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09695B2 (zh)
JP (1) JP2005243126A (zh)
KR (1) KR101082809B1 (zh)
CN (1) CN100377250C (zh)
TW (1) TWI2618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5418B2 (ja) 2004-03-08 2008-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フレーム、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セット、電子機器
KR100539258B1 (ko) * 2004-04-14 2005-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먼지 제거 장치를 구비한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TW200609920A (en) * 2004-09-02 2006-03-16 Benq Corp Optical disc drive having a airflow guiding means
JP4324570B2 (ja) * 2005-02-15 2009-09-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557797B2 (ja) * 2005-05-20 2010-10-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893604B2 (ja) * 2007-11-30 2012-03-07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9301673A (ja) * 2008-06-16 2009-12-24 Kenwood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9865309B2 (en) * 2009-11-12 2018-01-0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Dual diffusion path filtering
JP6210460B2 (ja) * 2012-11-06 2017-10-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シート部材及び対物レンズの清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9856A (ja) * 2000-10-02 2002-04-12 Teac Corp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151259A (ja) * 2001-11-09 2003-05-23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114924C (zh) * 1997-05-30 2003-07-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具有在外界和内部之间通风结构的盘装置
JP2003249070A (ja) * 2002-02-21 2003-09-05 Toshiba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と電子機器および冷却用ディス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2974A (en) * 1985-06-04 1988-09-20 Plu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Compact head and disk assembly
US5030260A (en) * 1989-12-04 1991-07-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k drive breather filter
JP3414560B2 (ja) * 1995-10-30 2003-06-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のカバー構造
KR19980015100A (ko) 1996-08-20 1998-05-25 이형도 하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공기 정화 방법 및 장치
US7082012B2 (en) * 2003-08-11 2006-07-25 Seagate Technology Llc Disc drive breather filter mounted to a flex circuit bracket
US7166142B2 (en) * 2003-12-31 2007-01-23 Donaldson Company, Inc. Filter constructions containing breather and recirculation filter elemen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24C (zh) * 1997-05-30 2003-07-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具有在外界和内部之间通风结构的盘装置
JP2002109856A (ja) * 2000-10-02 2002-04-12 Teac Corp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151259A (ja) * 2001-11-09 2003-05-23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249070A (ja) * 2002-02-21 2003-09-05 Toshiba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と電子機器および冷却用ディス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61816B (en) 2006-09-11
US7409695B2 (en) 2008-08-05
KR20060042379A (ko) 2006-05-12
TW200603099A (en) 2006-01-16
JP2005243126A (ja) 2005-09-08
CN1661718A (zh) 2005-08-31
US20050193404A1 (en) 2005-09-01
KR101082809B1 (ko) 201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7250C (zh) 光盘驱动装置
KR100557798B1 (ko) 디스크 장치
US20030210492A1 (en) Plenum assembly which filters multiple fluidic current channels using a single recirculation filter
US7573672B2 (en) Cover member with air guiding portion and hard disk drive including the cover member
CN100377255C (zh) 光盘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US7836463B2 (en) Optical disk drive comprising dust removing apparatus
JP4978479B2 (ja)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のミスト吸着方法
US20070150909A1 (en) Disc drive
JP2007058914A (ja) トラバースシャーシへの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の取付け構造
EP2216785A1 (en) Disc device
JP4031479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596041B2 (ja)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4687261B2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035158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H08306175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H04372731A (ja) 光メモリ用ドライブ装置
JPH0515196U (ja) 光デイスクプレーヤの防塵装置
JP2009259319A (ja)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の付着インクミスト検出方法
JP2008059640A (ja) ピックアップレンズ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4040628A (zh) 光盘装置、薄片体部件及物镜的清洁方法
JP2003178467A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9283041A (ja)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のインクミスト捕捉方法
JP200930167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048535A (ja) リムーバブルディスク記憶装置
JP2009158076A (ja)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