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4149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4149A
CN1494149A CNA031077765A CN03107776A CN1494149A CN 1494149 A CN1494149 A CN 1494149A CN A031077765 A CNA031077765 A CN A031077765A CN 03107776 A CN03107776 A CN 03107776A CN 1494149 A CN1494149 A CN 1494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resin
wiring substrate
electronic
out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077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6471C (zh
Inventor
加藤充英
田中浩二
谷口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4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4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64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647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62Protection against mechanical dam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44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e.g. registration marks, alignment structures, wafer ma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18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y printed shielding conductors, ground planes or power pla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1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3/00Detail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3/00
    • H01L2223/544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 H01L2223/54473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for use after di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61Disposition
    • H01L2224/1615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1622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16225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26Layer connectors, e.g. plate connectors, solder or adhesive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31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3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layer connector
    • H01L2224/321Disposition
    • H01L2224/3215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3222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32245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5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different surfaces
    • H01L2224/73253Bump and layer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3Alloys
    • H01L2924/0132Binary Alloys
    • H01L2924/01322Eutectic Alloys, i.e. obtained by a liquid transforming into two solid ph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9Details of hybrid assemblie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91Disposition
    • H01L2924/19101Disposition of discrete passive components
    • H01L2924/19105Disposition of discrete passive components in a side-by-side arrangement on a common die mounting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30Technical effects
    • H01L2924/301Electrical effects
    • H01L2924/3025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3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ing auxiliary mounted passive compon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654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covering at least two types of conductors provided for in H05K2201/09218 - H05K2201/095
    • H05K2201/0969Apertured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227Other objects, e.g. metallic pieces
    • H05K2201/10371Shields or metal cas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431Details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2201/10507Involving several components
    • H05K2201/10522Adjacent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431Details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2201/10507Involving several components
    • H05K2201/10537Attach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613Detail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non-printed components, e.g. special leads
    • H05K2201/10621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contacts
    • H05K2201/10636Leadless chip, e.g. chip capacitor or resis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05K3/341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3/3421Leaded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 Structures For Moun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包括配线基板、通过焊接安装于配线基板的电子器件、以及能覆盖电子器件的固定在配线基板的外罩的电子装置,使外罩对配线基板的固定强度提高。不仅用焊锡18将外罩12固定在配线基板2,而且通过设置于外罩12的上面壁13的孔21导入接着用树脂20,利用该接着用树脂20,使安装在配线基板2的电子器件6与外罩12相互接合。接着用树脂20不碰到配线基板2,这样,将电子器件6安装于配线基板2用的焊锡10即使在波峰焊工序中熔融膨胀,接着用树脂20与配线基板2间也不会发生界面剥离,因此,焊锡10沿界面剥离的部分流动、电子器件6的端子电极间短路的现象就不易发生。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至少包括2个安装在配线基板的器件的电子装置,尤其涉及谋求提高金属外罩及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或多个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安装在配线基板的固定强度用的改进。
背景技术
作为诸如携带电话机及无线通信机用的RF器件那样的高频电子装置,具有包括配线基板、以及通过焊接装载在配线基板的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的形态。
图8是概略地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以往的电子装置101的剖视图。
电子装置101,是复合电子器件,包括配线基板102。配线基板102,由诸如多层陶瓷基板形成。在未图示的配线基板102的周围的端面或下面,形成若干的端子电极,在配线基板102的上面,形成若干导电接面。
在配线基板102的上面,至少通过焊接装载着2个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103及104。一方的电子器件103,例如是IC芯片器件,经过若干焊锡凸头105在形成于配线基板102上面的导电接面进行焊接。另一方的电子器件104,例如,电容器,电感元件或石英振子等的芯片器件,通过用焊接形成的焊锡填角106在形成于配线基板102上面的导电接面进行焊接。
在具有前述那样形态的电子装置101,外罩(未图示)被固定在配线基板102、将电子器件103及104覆盖。
但是,在前述图8的电子装置108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装载在配线基板102的电子器件103及104中的至少1个,由于加到配线基板102时的落下或弯曲引起的冲击,有时会从配线基板102脱落、损坏。
此外,装载在配线基板102的电子器件,例如IC芯片器件的电子器件103,如果是大型的、或配线基板102上装载的电子器件数量多,那么,作为配线基板102,就必须采用平面尺寸大的基板。此外,另一方面,由于追求电子装置101的低背化,要求配线基板102的厚度更薄。这样,加到配线基板102时的落下或弯曲引起的冲击,更容易产生配线基板102的断裂等的损坏。
此外,电子器件103中具有的焊锡凸头105由诸如共晶焊锡构成时,在把电子装置101作为组件在主板(未图示)上采用波峰焊工序进行安装时,安装时所使用的温度往往大于使共晶焊锡熔融的温度。此时,焊锡凸头105熔融时、有时电子器件103对配线基板102会发生不希望有的移动,最严重时,在该与焊锡凸头105连接的导电接面旁边处会发生焊锡引起的短路,使电子装置101成为不良品。
另外,具有外罩的电子装置,当外罩由金属构成时,为了将外罩固定在配线基板,常采用焊接,但往往由于焊接强度不够,有时出现外罩从配线基板脱落的问题。
虽然不是以解决前述问题为直接目的,但作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在特许公报1993-47968号及特许公报1996-17853号中,揭示了可碰到配线基板、树脂被导入外罩内、用该树脂将配线基板上的电子器件覆盖的构造。此时,由于树脂被导入、接触外罩,结果,树脂成为将外罩和配线基板相互接合的接着剂起作用,因此,可利用树脂提高外罩对配线基板的固定强度。
但是,在特许公报1993-47968号及特许公报1996-17853号中表示的构造中,树脂把配线基板上的电子器件覆盖起来,将电子器件安装于配线基板用的焊锡也被树脂覆盖。这样的构造会出现下面的问题。
即亦,包括前述构造的电子装置,通过配线基板被安装在主板那样的安装基板上。此时,如果采用波峰焊,有时,波峰焊的温度高于用在配线基板上安装电子器件的焊锡的熔点,此时,电子器件安装用的焊锡由于熔融而膨胀,焊锡的挥发成分膨胀,为此,在覆盖电子器件的树脂上出现应力,使树脂与配线基板间的密着强度下降,相互间产生界面剥离。此外,产生界面剥离时,在界面剥离部分有熔融的焊锡流入,结果,安装在配线基板的电子器件的不同端子电极间被焊锡短路,导致短路故障。
前述的短路故障,在覆盖电子器件、将树脂导入外罩时容易发生,当然在外罩内导入树脂时防止措施也有,但是,如果在外罩内这样导入树脂,如前所述,外罩对配线基板的固定强度不能提高也是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能解决前述问题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更特定的目的是,提供能在提高电子器件对配线基板的固定强度的同时,在配线基板难以产生损坏、且在波峰焊工序中不易发生不希望有的电子器件的移动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另一更特定的目的是,提供既能提高外罩对配线基板的固定强度、又使导入外罩内的树脂引起的短路故障等问题不易发生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特征为,包括配线基板,以及安装在配线基板上的第1器件及第2器件,为解决前述技术课题,第1器件及第2器件,使用不碰到配线基板的接着用树脂相互接合。接着用树脂,使这样相互接着的第1及第2器件在机械上成为一体化。
在本发明中的第1特定的实施形态,第1器件,至少包含通过焊接装载在配线基板上1个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第2器件,包含能覆盖电子器件、被固定在配线基板的外罩,此时,接着用树脂,处于电子器件的上面与外罩的上面壁的下面之间。
接着用树脂,能提高通过电子器件将外罩固定在配线基板的强度。此外,不碰到配线基板的接着用树脂,即使将电子器件安装于配线基板用的焊锡发生熔融及膨胀,也不会引起与配线基板间的界面剥离的问题,不会引起焊锡流入界面剥离部分、导致短路故障的问题。即亦,本发明中,接着用树脂的设置最好不要与连接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及外罩与配线基板用的焊锡接触。
在电子器件组装后,为了容易将接着用树脂导入电子器件与外罩间,最好在外罩的上面壁,设置从外部导入接着用树脂用的孔。
为了防止异物通过该孔侵入外罩内、以及在安装工序中安装机的吸嘴的吸着位置不受限制,前述孔,最好用接着用树脂堵塞。
此外,为了不妨碍在外罩的上面壁上设标志,孔最好设置在离开外罩的上面壁的中央、偏离周边侧的位置。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多个的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时,接着用树脂,可至少跨连于多个前述的电子器件上。
电子器件,上面至少有树脂形成的面,接着用树脂,如至少能使树脂形成的面接合,可利用接着用树脂进一步提高接合强度。
在本发明中,外罩,通常用金属构成。此时,外罩通常通过焊接固定在配线基板。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还可包括配置于外罩的侧面壁与配线基板间的第3器件,此时,即使外罩相对配线基板的安装位置发生偏离,为防止外罩的损伤影响到第3器件(特别是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在外罩的侧面壁与第3器件间,最好形成间隙。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多个电子器件,这些多个电子器件,具有相互不同面积的上面时,前述接着用树脂,最好至少被加在面积最大的电子器件的上面。可以对电子器件增大接着用树脂的接合面积,因为不大会发生接着用树脂碰到配线基板那样的意外事故。
此外,第1器件包含多个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当多个电子器件具有相互不同的高度时,接着用树脂,最好至少被加在最高的电子器件的上面。可进一步减少电子器件与外罩相互接合用的接着用树脂的量,因为不易发生接着用树脂碰到配线基板那样的意外事故。
在本发明中的电子装置,电子器件包含第1及第2的电子器件,且接着用树脂包括使第1电子器件与外罩接合的第1接着用树脂,以及使第1电子器件与前述第2电子器件接合的第2接着用树脂时,这些第1接着用树脂与第2接着用树脂各自的组成可以各不相同。此时,最好,作为第1接着用树脂,可采用与第2接着用树脂比较、在未硬化状态下、粘度低且摇溶性指数小的树脂。对于第1接着用树脂,沿第1电子器件的上面容易扩展,另外,对于第2接着用树脂,应不易碰到配线基板。
在本发明中的第2特定的实施形态,第1及第2器件分别自包括通过焊接装载在配线基板的第1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及第2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构成复合电子器件。接着用树脂,使得这样相互接着的第1及第2电子器件在机械上形成一体化。
如前所述,用接着用树脂相互接着的第1及第2电子器件的一方,最好是装载在配线基板上的电子器件中平面尺寸最大者。作为该平面尺寸最大的电子器件,例如有IC芯片器件。
如前所述,在平面尺寸最大的电子器件上使用接着用树脂时,用该接着用树脂接着的另一方的电子器件,最好是装载在配线基板的电子器件中平面尺寸第2大者。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还包括通过焊接装载在配线基板的第3电子器件,在与第1电子器件相对向的各侧分别配置前述第2及第3电子器件时,第1电子器件与第2及第3电子器件相互之间最好各用接着用树脂彼此接着。
在该第2实施形态,还可具有能覆盖电子器件、固定在配线基板的外罩。此时,最好接着用树脂也加在外罩上。此外,在外罩的上面壁,最好设置从外部导入接着用树脂用的孔。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1a、与图2相当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1b、与图2相当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1c、与图2相当的剖视图。
图6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41的图,(1)是剖视图,(2)是平面图。
图7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51的图,(1)是剖视图,(2)是平面图。
图8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以往的电子装置101的概略剖视图。
标号说明
1,1a,1b,1c电子装置
2,42,52配线基板
4,5导电接面
6~9,26,27,30,31,35,36,43,44,53~55电子器件
10,32,37,45,56焊锡凸头
11,28,33,38,46,57,58焊锡填角
12外罩
13上面壁
14侧面壁
15脚部
18焊锡
19间隙
20,39,47,59,60接着用树脂
21孔
具体实施形态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II的剖视图。
图示的电子装置1的构造,例如,可在携带电话机的RF部用装置及无线电通信装置那样的高频电子装置中采用。
电子装置1,包括配线基板2。配线基板2,省略详细图示,其内部可由电容器、电感元件、电阻、滤波器及/或延迟线等器件和配线导体形成的多层陶瓷基板构成。如图1所示,在配线基板2的周围的端面,形成若干端子电极,在配线基板2的上面,形成若干导电接面4及5。对导电接面不作一一图示。
在配线基板2的上面上,通过焊接装载若干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6、7、8及9。此外,装载在配线基板2的电子器件,仅代表性的画一些。
图2中的电子器件6,例如RFIC、BB(基频)IC、存储器等的IC芯片器件,通过若干焊锡凸头10被焊接到形成于配线基板2上的导电接面。此外,图1中的电子器件7及8和图2中的电子器件9,例如是电容器、电感元件或石英振子等表面安装的芯片器件。在图1及图2上,图示出这些电子器件7~9的焊接用的焊锡填角11。
此外,在配线基板2的下面侧,有时根据需要也装载电子器件。此时,在配线基板2的下面侧,设置凹部,电子器件就装载在凹部内。
外罩12被固定在配线基板2,以便覆盖前述电子器件6~9。外罩12通常用金属构成。在该实施形态,外罩12是以金属板加工而成的,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折,形成上面壁13、4面的侧面壁14、4个脚部15。在各脚部15的两侧,形成缺口16及17,这些缺口16及17,使脚部15的成形容易加工。
外罩12的脚部15,用来将外罩12固定在配线基板2。即亦,脚部15,对着设置于配线基板2上的前述导电接面4、用焊锡18进行焊接,这样,把外罩12固定在配线基板2。
外罩12的侧面壁14,在设定时其高度方向尺寸不能碰到配线基板2的上面。特别如图2所示的那样,当存在配置于侧面壁14与配线基板2间的电子器件9时,侧面壁14与电子器件9之间可形成间隙19。理由如下。
将外罩12的脚部15用焊锡18焊接到导电接面4上时,如适用波峰焊焊锡,波峰焊时熔融焊锡18,外罩12会在配线基板2上移动。此时,如不形成间隙19,侧面壁14与电子器件9接触,在这种状态下,焊锡18固化,外罩12将被固定在配线基板2上,这样,电子器件9上会受到损伤等不良影响。此外,由于外罩12载于电子器件9上,外罩12与配线基板2间的焊接强度会降低。间隙19用于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关于侧面壁14的尺寸及形状,尤其是间隙19等的尺寸,当电子装置1作为高频器件时,设计中应确保充分的屏蔽性,以防相关频带域的电磁波的泄露。
此外,在电子装置1,如图2所示,电子器件6与外罩12用接着用树脂20相互接合。该接着用树脂20,如图2所示,例如仅在电子器件6的上面上使用,这样可不与配线基板2接触。此外,接着用树脂20,只要不碰到配线基板2,使用中可以延伸到电子器件6的侧面上。
前述的接着用树脂20,可在将电子器件6~9装载在配线基板2上、再固定外罩12后使用。为此,在外罩12的上面壁13上设置便于从外部导入接着用树脂20用的孔21。因此,接着用树脂20,在未硬化阶段可使用诸如调合器从孔21导入外罩12。作为接着用树脂20,可以采用诸如环氧树脂那样的热硬化树脂,通过加热硬化。接着用树脂20应设定合适的粘度,使得在未硬化阶段,容易从比较小的孔21沿电子器件6的上面扩展,又不易沿电子器件6的侧面淌下来。
作为接着用树脂20,具有以下组成及性能(粘度及摇溶性指数)者可适用。
(组成)
双酚环氧树脂                10~20重量%
酸性无水类硬化剂            10~15重量%
硬化催化剂(酚树脂系)        3~5重量%
充填剂(二氧化硅)            60~65重量%
调质剂(硅树脂)              3~7重量%
(性能)
粘度(25℃)                  40~70Pa·s
摇溶性指数(B8H型粘度计)     1.0~1.4
如图2所示,孔21,最好用接着用树脂20堵塞。这样,可防止异物从孔21侵入外罩12。
此外,孔21,最好设置在离开外罩12的上面壁13的中央、偏离周边侧的位置。这样,可在外罩12的上面壁13上确保例如用激光等制作商品标记时有足够的领域。
此外,由于把孔21设置在上面壁13中央以外的领域,这个孔21也就具有指示电子装置1的方向性的作用。此时,当接着用树脂20含碳等颜料时,孔21可用接着用树脂着色、成为碳黑色等,使与外罩12的色调差更分明,前述标记的作用也更见效。
此外,在孔21的下方,需要放置电子器件6,不必使孔21位于电子器件6的上面的中央,电子器件6,即使与图示状态不同、装载在配线基板2的中央,也可使孔21的位置偏离上面壁13的中央。
此外,当电子器件6是IC芯片时,常常采用树脂外装。这样,电子器件6,在上面至少有由树脂形成的面时,可使用接着用树脂使由树脂形成的面接合,因此,可进一步提高接着用树脂20与电子器件6的接合强度。
此外,如图所示,当配线基板2上装载多个电子器件6~9、这些电子器件6~9具有相互不同的面积的上面时,接着用树脂20,最好被用于具有最大面积的电子器件6的上面。这样,接着用树脂20就不容易淌到电子器件6的侧面。
此外,如图所示,当多个电子器件6~9具有相互不同的高度时,接着用树脂20最好使用于最高的电子器件6的上面。这样,使用少量的接着用树脂20就能使电子器件6与外罩12相互接合。此外,接着用树脂20少了,就更不容易淌到电子器件6的侧面。
如前所述,按照参照图1及图2说明的第1实施形态,使用接着用树脂20使电子器件6与外罩12相互接合,可提高外罩12对配线基板2的固定强度。因此,容易避免包括该电子装置1的制品落下时产生的冲击导致外罩12从配线基板2脱落那样的事故。
此外,可利用接着用树脂20确保外罩12与电子器件6等之间的间隙、以及与配线基板2间的间隙为一定,例如,在电子装置1的特性测定及选别工序、以及在电子装置1的构件及主板那样的安装基板上进行的焊接工序中都不容易产生间隙的变动,结果,可防止电子装置1的特性的变动。
此外,由于接着用树脂20在使用时不碰到配线基板2,但在将该电子装置1通过波峰焊工序等安装到适当的主板上时,焊锡凸头10再熔融时产生的熔融焊锡的移动不能用接着用树脂20进行限制,因此,这样的、能够产生限制熔融焊锡移动结果的电子器件6等的不同端子间因焊锡导致的电气短路现象可得到防止。
此外,将外罩12固定在配线基板2的手段,由将电子器件6与外罩12接合的接着用树脂20、和将脚部15与配线基板2接合的焊锡18分担。因此,例如,即使不把脚部15与配线基板2间的接合强度提得非常高,由于对外罩12能确保超过规定的固定强度,所以仍可减小脚部15与导电接面4的接合部分的面积。结果,可在配线基板2上扩大配置导电接面4以外的电路器件的面积,这有利于电子装置1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在外罩12上设置孔21,可在配线基板2上装载电子器件6~9、固定外罩12后使用接着用树脂20。因此,在使用接着用树脂20前的阶段,如电子装置1被判断为不良品,也可以将电子器件6那样的高价的IC芯片从配线基板2取下供再利用。
图3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1a、与图2相当的图。在图3,凡与图2相当的部件带上同样的标号,重复的说明省略。
图3中表示出装载在配线基板2的2件电子器件26及27。电子器件26及27,例如是电容器、电感元件或石英振子等表面安装的芯片器件。在图3中如图示焊锡填角28那样,电子器件26及27被焊接在形成于配线基板2的导电接面上。
作为该实施形态的特征:接着用树脂20,可跨连于多个、例如2个电子器件26及27。其他构成部分,与前述的第1实施形态时基本相同。
如图3所示,接着用树脂20在使用时可跨连于多个电子器件26及27,因此可使电子器件26及27间的平面尺寸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动。为此,在将该电子装置1a安装到主板那样的安装基板上时的波峰焊工序等场合,即使形成焊锡填角28的焊锡发生熔融时,也可抑制电子器件26及27各自移动,结果,容易避免电子装置1a的特性变动。
此外,由于2个电子器件26及27用接着用树脂20形成机械一体化,因此,即使电子器件26及27的至少一方对配线基板2的固着力减弱,也能防止因落下或弯曲等从外部对配线基板2的冲击导致电子器件26及27的脱落或损坏。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1b、与图2相当的图。在图4,凡与图2相当的部件带上同样的标号,重复的说明省略。
图4中表示出装载在配线基板2的2件电子器件30及31。一方的电子器件30,与图2中的电子器件6一样,是IC芯片器件,通过几个焊锡凸头32被焊接在形成于配线基板2的导电接面上。另一方的电子器件31,与图3所示的电子器件26及27同样,是表面安装的芯片器件。如图4图示焊锡填角33那样,电子器件31,被焊接在形成于配线基板2的导电接面上。
作为该实施形态的特征:接着用树脂20,可跨连于多个、例如2个电子器件30及31。它的其他构成,与前述的第2实施形态时基本相同,此外,能产生与第2实施形态实质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形成机械一体化的电子器件30及31,由于各自的平面尺寸比较大,有利于形成能提高配线基板2的抗折强度的加强构造。因此,能防止因落下或弯曲等对配线基板2的冲击导致配线基板2上产生断裂等的损坏。
按照本实施形态,还能产生以下作用。
电子器件30中具有的焊锡凸头32由诸如共晶焊锡构成时,在把电子装置1b在主板上采用波峰焊工序进行安装时,焊锡凸头32发生熔融,有时电子器件30对配线基板2会发生不希望有的移动,最严重时,在与焊锡凸头32分别连接的导电接面旁边处会发生焊锡引起的短路。
但是,将另一方的电子器件31焊接到配线基板2用的焊锡填角33作为使用的焊锡,例如使用高温焊锡时,可以不熔融该焊锡填角33,使确实地维持电子器件31对配线基板2的位置。结果,用接着用树脂20相对于电子器件31进行固定的电子器件30,也可确实地维持对于配线基板2的位置。
图5表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1c、与图2相当的图。在图5,凡与图2相当的部件带上同样的标号,重复的说明省略。
图5中表示出装载在配线基板2的2件电子器件35及36。一方的电子器件35,与图4中的电子器件30一样,是IC芯片器件,通过几个焊锡凸头37被焊接在形成于配线基板2的导电接面上。另一方的电子器件36,与图4所示的电子器件31同样,是表面安装的芯片器件,如图5图示焊锡填角38那样,被焊接在形成于配线基板2的导电接面上。
在本实施形态,接着用树脂20,通过设置在外罩12的上面壁13的孔21导入,使电子器件35与外罩12相互接合。另外,在装着外罩12前,使用的接着用树脂39能跨连于2个电子器件35及36上。这些接着用树脂20及39,都与配线基板2不接触。
在本实施形态,作为接着用树脂20及39,各自的组成各不相同。更具体地说,接着用树脂20,最好比接着用树脂39,在未硬化状态,粘度低且摇溶性指数小。因此,对接着用树脂20,应沿电子器件35的上面容易扩展,另外,对接着用树脂39,应不容易淌到配线基板2上才好。例如,接着用树脂39的粘度及摇溶性指数分别大于接着用树脂20的粘度及摇溶性指数的2倍。
作为前述接着用树脂20,诸如具有前述的具体组成及性能(粘度及摇溶性指数)者可适用,另外,作为接着用树脂39,更具体地,具有以下组成及性能(粘度及摇溶性指数)者可适用。
(组成)
双酚环氧树脂            12~18重量%
酸性无水类硬化剂        10~15重量%
充填剂(二氧化硅)        70~80重量%
其他添加物              1~5重量%
(性能)
粘度(25℃)94~170Pa·s
摇溶性指数(B8H型粘度计) 2.8~3.3
按照本第4实施形态,不仅能起与第2及第3实施形态时实质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接着用树脂20及39的组成彼此不同,可分别采用性能好的接着用树脂20及39。因此,对接着用树脂20,应有利于避免沿电子器件35的上面难以扩展的弊端,另外,对接着用树脂39,应有利于避免淌到配线基板2上的弊端。
图6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41的图,(1)是剖视图,(2)是平面图。此外,图6表示的电子装置41,为容易与图8的以往的电子装置101进行对比,使其基本构成与图8表示的电子装置101相同。
参照图6,电子装置41,具有配线基板42。配线基板42,未详细图示,例如,在用陶瓷层构成的积层体内部,可由电容器、电感元件、电阻、滤波器、延迟线等器件及形成配线导体的多层陶瓷基板形成。此外,省略图示,在未图示的主板上进行安装时,电气连接主板用的几个端子电极被形成于配线基板42的周围的端面或下面,在配线基板42的上面,形成若干个导电接面。
通过焊接,至少2个电子器件43及44被装载在配线基板42的上面。此外,对装载在配线基板42的电子器件,仅有代表性地图示一些。
一方的电子器件43,例如RFIC、BB(基频)IC、存储器等IC芯片器件、通过若干焊锡凸头45被焊接到形成于配线基板42上的导电接面。另一方的电子器件44,例如,电容器,电感元件或石英振子等表面安装的芯片器件,利用焊接形成的焊锡填角46、被焊接在形成于配线基板42的导电接面上。
在这样的电子装置41,装载在配线基板42的多个电子器件中、图示的电子器件43的平面尺寸最大,电子器件44的平面尺寸为次大。
作为本实施形态的特征构成,2个电子器件43及44利用接着用树脂47相互接着。该接着用树脂47,如图6(1)所示,主要使用于电子器件43及44的各自的上面上,这样,不与配线基板42接触。
此外,接着用树脂47只要不碰到配线基板42,使用时可以延伸到电子器件43及44中的至少一方的侧面。这样,当接着用树脂47延伸到电子器件43及44中的至少一方的侧面时,也最好不要碰到例如形成于电子器件44侧面的焊锡填角46。这样,可防止焊锡填角46的再熔融产生的熔融焊锡的移动受到接着用树脂47的限制,使容易避免该熔融焊锡的移动的限制引起的由焊锡造成的电气短路。
接着用树脂47,在未硬化阶段可使用调合器,使能够跨连在电子器件43及44上,通过加热使之硬化。
作为接着用树脂47,例如可采用环氧系树脂那样的热硬化性树脂,但为了不淌下来碰到配线基板42,更具体的做法是,采用与前述接着用树脂39同样组成和性能(粘度及摇溶性指数)的树脂。
如前所述,按照该第5实施形态,由于2个电子器件43及44用接着用树脂47形成机械一体化,即使电子器件43及44的至少一方对配线基板42发生固着力的减弱,也能防止因落下或弯曲等从外部对配线基板42的冲击导致电子器件43及44的脱落或损坏。
此外,机械一体化的电子器件43及44,有利于形成能提高配线基板42的抗折强度的加强构造。因此,能防止因落下或弯曲等对配线基板42的冲击导致配线基板42上产生断裂等的损坏。
前述那样的效果,在电子器件43及44各自的平面尺寸较大时更加显著。因此,如本实施形态那样,接着用树脂47最好用在平面尺寸最大的电子器件43与平面尺寸次大的电子器件44之间。
此外,按照本实施形态,与前述图4中的第3实施形态场合同样,电子器件43具有的焊锡凸头45例如采用共晶焊锡,在将电子装置41安装到主板用的波峰焊工序中,即使焊锡凸头45再熔融,把另一方的电子器件44焊接到配线基板42用的焊锡填角46作为使用焊锡,在使用诸如高温焊锡时,可使该焊锡填角46不产生熔融。因此,能确实地维持电子器件44对配线基板42的位置,即使是通过接着用树脂47相对电子器件44固定的电子器件43,也可确实地维持对配线基板42的位置。因此,能确实地防止由于电子器件43对配线基板42发生移动、在与焊锡凸头45分别连接的导电接面旁边处发生焊锡引起的短路。
此外,由于在使用中接着用树脂47不碰到配线基板42,通过波峰焊工序等将该电子装置41安装到适当的主板上时,焊锡凸头45及焊锡填角46再熔融时产生的熔融焊锡的移动不受接着用树脂47限制,因此,可防止因这样的熔融焊锡的移动被限制的结果产生的、在电子器件43及44的不同端子间被焊锡电气短路的现象。
图7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51的图,其中(1)是剖视图,(2)是平面图。
参照图7,电子装置51包括配线基板52,在配线基板52的上面上,通过焊接至少装载着第1电子器件53、以及分别配置在与该第1电子器件53相对向的各侧的第2及第3电子器件54及55。
第1电子器件53,例如IC芯片器件,通过若干焊锡凸头56被焊接在形成于配线基板52上的导电接面。第2及第3电子器件54及55,例如,电容器、电感元件或石英振子之类的芯片器件,通过焊接形成的焊锡填角57及58被分别焊接在形成于配线基板52上的导电接面。
在该第6实施形态,第1电子器件53与第2电子器件54利用接着用树脂59相互接着,同时,第1电子器件53与第3电子器件55利用接着用树脂60相互接着。
作为接着用树脂59及60,更具体说,可采用具有与前述接着用树脂39同样组成及性能(粘度及摇溶性指数)的树脂。
其另一方面的构成,与前述第5实施形态同样,说明从略。
按照该第6实施形态,能起与第5实施形态时同样的效果,3个电子器件53~55通过接着用树脂59及60接着,作为电子器件53~55的整体的平面尺寸,可以做得比前述的电子器件43及44的整体平面尺寸大,因此,特别在提高电子装置51的机械强度方面,效果比第5实施形态时更显著。
以上,对图示的几个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在本发明中的范围内,可以有种种的变形例。
例如,在图1~5中的外罩12,由金属构成,但是,对于包括用树脂构成的外罩的电子装置,也可适用本发明。
此外,外罩12,通过用焊锡的焊接被固定在配线基板2,用焊接以外的方法,例如用爪子系住固定在配线基板上也行。
此外,设置于外罩12的孔21的大小、形状及数量等,可任意变更。
此外,在外罩上不设置孔,在把外罩安装到配线基板前的阶段,使用接着用树脂,而后,将外罩固定在配线基板,用接着用树脂使电子器件与外罩相互接着也可以。
此外,接着用树脂的主要成分可以是树脂,含不含前述那样的碳等颜料及硬化剂都行。
此外,电子器件6~9、26、27、30、31、35、36、43、44及53~55,可以是具有焊锡凸头的凸头格式排列的电子器件、或在端部形成电极的可表面安装的电子器件,但即使是接面格式排列的电子器件,也可以在侧面包括输入输出端子。
此外,装载在配线基板的电子器件,使用接着用树脂接着的电子器件的数量,在图示的实施形态中,为2个或3个,但4个以上也可以。
如前所述,按照本发明,由于安装在配线基板的第1及第2器件用接着用树脂形成机械一体化,因此,即使第1及第2器件的至少一方对配线基板发生固着力的减弱,也能防止因落下或弯曲等对配线基板的冲击导致这些器件的脱落或损坏。
此外,这样形成机械一体化的第1及第2器件,有利于形成能提高配线基板的抗折强度的加强构造。因此,能防止因落下或弯曲等对配线基板的冲击导致配线基板上产生断裂等的损坏。此外,这样,在加强配线基板时、配线基板不易弯曲,因此,可防止不能用接着用树脂接着的器件发生脱落或损坏。
在本发明中,第1器件,是通过焊接装载在配线基板的电子器件,第2器件,是覆盖电子器件、被固定在配线基板的外罩,在接着用树脂使用于电子器件的上面与外罩的上面壁的下面间时,电子器件与外罩采用接着用树脂相互接合,使外罩对配线基板的固定强度得以提高。因此,容易避免落下等的冲击导致外罩的脱落。
此外,利用电子器件与外罩间使用的接着用树脂,将外罩与电子器件及配线基板各自间的间隙保持一定,可容易避免由这样的间隙变动导致的特性变动。
此外,按照本发明,由于接着用树脂与配线基板不接触,波峰焊工序中,即使热量传送到在配线基板上安装电子器件用的焊锡上、使该焊锡熔融,也能防止焊锡随便流动导致电子器件的端子间短路。即亦,如果接着用树脂在使用时碰到配线基板且覆盖电子器件,在波峰焊工序中,安装电子器件用的焊锡因熔融而发生膨胀,为此,在覆盖电子器件的树脂上产生应力,有时会在树脂与配线基板间产生界面剥离。此外,如果产生界面剥离,在界面剥离部分有熔融的焊锡流入,结果,装载在配线基板上的电子器件的不同端子电极间有时会被焊锡短路。对此,本发明不使接着用树脂碰到配线基板,从而可避免前述问题。
此外,由于接着用树脂在外罩内使用,不会损坏外罩的上面的平坦性。为此,不仅能实现机械强度的提高,就是在本发明中的电子装置向主板上安装时,也能确实借助真空吸引夹具等对该电子装置进行保持。进而提高安装工序中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中,在外罩的上面壁上设置从外部导入接着用树脂用的孔,在将外罩固定在配线基板后,能容易地将接着用树脂导入电子器件与外罩间。因此,对于在导入接着用树脂前的阶段被判为不良品的电子装置,可将其中的电子器件从配线基板取下,供再利用,特别对于象IC芯片那样的高价的电子器件是有利的。
在利用接着用树脂堵塞前述孔时,可防止异物从孔侵入外罩内。特别,在外罩内形成密封性高的空间时,利用接着用树脂堵塞孔,有利于保证密封性。此外,当孔被接着用树脂堵塞时,安装工序中安装机的吸着嘴的吸着位置可不受限制。当孔被设置在离开外罩的上面壁的中央、偏离周边侧的位置时,可在外罩的上面壁中央比较广的领域进行设置标记等事项,同时,也可使孔起表示方向的作用。此时,如接着用树脂包含碳等颜料,孔还可以通过接着用树脂着色成碳的黑色等。使与外罩的色差更加鲜明,前述作为标记的功能更加明显。
当接着用树脂跨连于多个电子器件时,可使这些电子器件间的平面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动,例如,在波峰焊工序中,即使电子器件安装用的焊锡发生熔融,也能抑制电子器件的各自间的移动,结果,容易避免电子装置的特性变动。
电子器件,至少其上面具有树脂形成的面,接着用树脂在使该树脂构成的面接合时,可提高接着用树脂与电子器件的接合强度。
外罩由金属构成时,可利用外罩实现屏蔽的效果。因此,本发明特别适用于高频电子装置。此外,金属构成的外罩,可利用焊接对配线基板进行固定,在外罩及配线基板上,不用设置爪等牵拉连接的部分及相关的组装工序,可实现器件成本及工艺成本的减低。
在外罩的侧面壁与配线基板间配置第3器件时,如在该侧面壁与第3器件间形成间隙,即使外罩的固定位置出现不希望有的偏离,可防止外罩与第3器件直接相碰,防止第3器件的损伤,同时,也容易避免外罩对配线基板的固定强度的降低的问题。
如果接着用树脂被使用在面积最大的电子器件的上面,可避免发生接着用树脂在未硬化状态时淌到电子器件的侧面的情况,由于不让接着用树脂碰到配线基板,这也容易实现。
如果接着用树脂被使用在高度最高的电子器件的上面,用少量的接着用树脂就能使电子器件与外罩相互接合,为此,未硬化的接着用树脂就更不易淌到电子器件的侧面。
此外,在本发明中的电子装置,包括第1及第2的电子器件,当用第1接着用树脂使第1电子器件与外罩接合,且,用第2接着用树脂使第1电子器件与第2电子器件接合时,作为第1接着用树脂,与第2接着用树脂比较,在未硬化状态下,粘度低且摇溶性指数小,对于第1接着用树脂,沿第1电子器件的上面做得圆滑宽广,对于第2接着用树脂,能确实地不淌到配线基板上。
在本发明中,第1及第2器件,分别是通过焊接装载在配线基板的第1及第2电子器件时,透过波峰焊工序将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安装到主板上时,即使连接电子器件与配线基板的焊锡熔融,也能通过经接着用树脂与之接着的另一方的电子器件防止该电子器件发生不希望的移动。此外,可防止因前述的电子器件发生不希望的移动引起由焊锡造成的电气短路。
在本发明中,用接着用树脂相互接着的第1及第2电子器件的一方,例如IC芯片器件、是装载在配线基板的电子器件中平面尺寸最大者时,在提高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械强度方面效果更大,此外,在这样的平面尺寸最大的电子器件上用接着用树脂接着的另一方的电子器件,是装载在配线基板上的电子器件中平面尺寸次大者时,更有利于提高前述效果。
此外,作为电子器件,在包括第1电子器件、以及配置于与第1电子器件相对向的各侧的第2及第3电子器件时,第1电子器件与第2及第3电子器件各自分别用接着用树脂相互接着,由于这些第1~第3的电子器件整体的平面尺寸可以做得较大,在提高电子装置的机械强度方面,具有更大的效果。
本发明中,在除了用接着用树脂相互接合的第1及第2电子器件,还包括覆盖这些电子器件、固定在配线基板的外罩时,如接着用树脂附着于该外罩,不仅用接着用树脂使电子器件机械一体化,而且外罩也被一体化,这样,使电子装置的机械强度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Claims (21)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线基板,以及
安装在所述配线基板上的第1器件及第2器件;
所述第1器件及第2器件,使用不碰到所述配线基板的接着用树脂相互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器件至少包含通过焊接装载在所述配线基板上的1个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
所述第2器件包含被固定在所述配线基板的外罩、以便覆盖所述电子器件,
所述接着用树脂处于所述电子器件的上面与所述外罩的上面壁的下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罩的上面壁设置从外部导入所述接着用树脂用的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用所述接着用树脂堵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被设置在离开所述外罩的上面壁的中央并且偏离周边侧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器件包含多个所述电子器件,
所述接着用树脂,至少跨连于多个所述的电子器件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器件至少在上面具有树脂形成的面,
所述接着用树脂至少能使所述树脂形成的面接合。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用金属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配线基板。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于所述外罩的侧面壁与所述配线基板间的第3器件,
在所述外罩的侧面壁与所述第3器件间形成间隙。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器件包含多个所述电子器件,
多个所述电子器件具有相互不同面积的上面,
所述接着用树脂至少被加在面积最大的所述电子器件的上面。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器件包含多个所述电子器件,
多个所述电子器件具有相互不同的高度,
所述接着用树脂至少被加在最高的所述电子器件的上面。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器件包含第1及第2的电子器件,
所述接着用树脂,包括使所述第1电子器件与所述外罩接合的第1接着用树脂,以及使所述第1电子器件与所述第2电子器件接合的第2接着用树脂,
所述第1接着用树脂与所述第2接着用树脂各自的组成各不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接着用树脂与所述第2接着用树脂比较,在未硬化状态下,粘度低且摇溶性指数小。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器件及所述第2器件分别包括通过焊接装载在所述配线基板的第1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及第2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所述接着用树脂相互接着的所述第1及第2电子器件的一方,是装载在所述配线基板上的电子器件中平面尺寸最大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尺寸最大的电子器件是IC芯片器件。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所述接着用树脂接着在所述平面尺寸最大的电子器件的所述第1及第2电子器件的另一方,是装载在所述配线基板的电子器件中平面尺寸第2大者。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焊接装载在所述配线基板的第3表面安装型电子器件,
在与所述第1电子器件的相对向的各侧分别配置所述第2及第3电子器件,
所述第1电子器件与所述第2及第3电子器件相互之间分别用所述接着用树脂彼此接着。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能覆盖所述第1及第2电子器件、固定在所述配线基板的外罩,
所述接着用树脂也附着在所述外罩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罩的上面壁设置从外部导入所述接着用树脂用的孔。
CNB031077765A 2002-04-05 2003-04-04 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4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03470 2002-04-05
JP2002103470 2002-04-05
JP2002218350 2002-07-26
JP2002218350 2002-07-26
JP2003011869 2003-01-21
JP2003011869A JP4254248B2 (ja) 2002-04-05 2003-01-21 電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4149A true CN1494149A (zh) 2004-05-05
CN100456471C CN100456471C (zh) 2009-01-28

Family

ID=28678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777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471C (zh) 2002-04-05 2003-04-04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826053B2 (zh)
JP (1) JP4254248B2 (zh)
CN (1) CN100456471C (zh)
TW (1) TWI22942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4221A (zh) * 2010-07-08 2013-02-1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表面安装型电子部件
CN106233552A (zh) * 2014-05-09 2016-12-1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路结构体及电连接箱
CN106463928A (zh) * 2014-05-09 2017-02-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路结构体、连结母线及电连接箱
CN107182198A (zh) * 2016-03-10 2017-09-19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方法、基板、电子电路以及面光源装置
CN108029222A (zh) * 2015-09-18 2018-05-11 东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壳体
CN108029214A (zh) * 2015-09-18 2018-05-11 东丽株式会社 壳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65009U (en) * 2003-01-20 2003-12-01 Benq Corp Electronic module having ball grid array
US7186945B2 (en) * 2003-10-15 2007-03-06 National Starch And Chemical Investment Holding Corporation Sprayable adhesive material for laser marking semiconductor wafers and dies
TWM261003U (en) * 2004-02-10 2005-04-01 Uniwill Comp Corp Improved structure for obstructing spill of heat-conducting material
JP4553627B2 (ja) * 2004-04-30 2010-09-29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高周波回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通信機器
KR20070016383A (ko) * 2005-08-03 2007-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칩형 전기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모듈
JP4984912B2 (ja) * 2007-01-24 2012-07-2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高周波用チューナモジュール
JP2008288523A (ja) * 2007-05-21 2008-11-27 Fujitsu Media Device Kk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324375U (en) * 2007-05-21 2007-12-21 Universal Scient Ind Co Ltd Stacked packaging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module
JP2009009957A (ja) * 2007-06-26 2009-01-15 Nec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装置
US7787250B2 (en) * 2007-12-28 2010-08-31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Shanghai) Co., Ltd. Metallic cover of miniaturization module
CN102714491B (zh) * 2010-01-25 2015-02-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模块及通信机
US9275976B2 (en) * 2012-02-24 2016-03-01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in-package with integrated socket
US9736925B2 (en) 2014-01-31 2017-08-15 Stmicroelectronics S.R.L. Package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shielding agains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JP6352149B2 (ja) * 2014-10-31 2018-07-04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実装構造
DE102015001148B4 (de) * 2015-01-30 2019-04-11 e.solutions GmbH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elektromagnetischen Abschirmung
US20180270967A1 (en) * 2015-09-18 2018-09-20 Toray Industries, Inc. Housing
US10564679B2 (en) 2018-04-05 2020-02-1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4047751A1 (ja) * 2022-08-30 2024-03-07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支持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7968A (ja) 1991-08-20 1993-02-26 Fujitsu Ltd 電子装置の冷却構造
JPH0722768A (ja) 1993-07-02 1995-01-24 Sony Corp 導電性ケースの接着方法
JP2536456B2 (ja) 1994-06-27 1996-09-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67680A (ja) * 1994-12-12 1996-06-25 Taiyo Yuden Co Ltd 電子回路モジュール
US5572070A (en) * 1995-02-06 1996-11-05 Rjr Polymers, Inc.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s with heat dissipation for high current load
JPH10209649A (ja) 1997-01-27 1998-08-07 Tdk Corp 金属ケース及び金属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US5909057A (en) * 1997-09-23 1999-06-01 Lsi Logic Corporation Integrated heat spreader/stiffener with apertures for semiconductor package
TW411037U (en) * 1999-06-11 2000-11-01 Ind Tech Res Inst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ing structure with dual directions of thermal conduction pat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4221A (zh) * 2010-07-08 2013-02-1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表面安装型电子部件
CN102934221B (zh) * 2010-07-08 2015-06-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表面安装型电子部件
US9161473B2 (en) 2010-07-08 2015-10-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urface mount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6233552A (zh) * 2014-05-09 2016-12-1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路结构体及电连接箱
CN106463928A (zh) * 2014-05-09 2017-02-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路结构体、连结母线及电连接箱
CN106463928B (zh) * 2014-05-09 2019-03-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路结构体、连结母线及电连接箱
CN108029222A (zh) * 2015-09-18 2018-05-11 东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壳体
CN108029214A (zh) * 2015-09-18 2018-05-11 东丽株式会社 壳体
US10509443B2 (en) 2015-09-18 2019-12-17 Toray Industries, Inc. Housing
CN108029214B (zh) * 2015-09-18 2020-07-24 东丽株式会社 壳体
US10908651B2 (en) 2015-09-18 2021-02-02 Toray Industries, Inc.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CN107182198A (zh) * 2016-03-10 2017-09-19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方法、基板、电子电路以及面光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29423B (en) 2005-03-11
TW200305259A (en) 2003-10-16
JP4254248B2 (ja) 2009-04-15
US20030189814A1 (en) 2003-10-09
JP2004111897A (ja) 2004-04-08
CN100456471C (zh) 2009-01-28
US6826053B2 (en) 2004-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4149A (zh) 电子装置
CN1150616C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和装配方法
CN1324701C (zh) 具有窄间距化的内引线的半导体装置
CN1041035C (zh) 多芯片模块
CN1205662C (zh) 内置电元件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61834C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52663A (zh) 立体电子电路装置及其中继基板和中继框
CN1251560C (zh) 零件内藏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237595C (zh) 具有树脂部件作为加固件的焊料球的形成
CN1877824A (zh) 半导体器件、层叠式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290389C (zh) 有内构电子元件的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57105C (zh) 内装电路器件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67177A (zh) 半导体器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873970A (zh) 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882224A (zh) 配线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79951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514499A (zh) 压电振荡器以及使用压电振荡器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以及使用压电振荡器的电子设备
CN1812088A (zh) 多层构造半导体微型组件及制造方法
CN1591861A (zh) 电路元件内置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497709A (zh) 电路基板、焊球网格陈列的安装结构和电光装置
CN1855479A (zh) 多层结构半导体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753177A (zh) 功率半导体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344014A (zh) 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组件
CN101040573A (zh) 安装有电子部件的装置、生产该装置的方法、蓄电池的保护电路组件和电池组
CN1835222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