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80349A - 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和该芯体的成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和该芯体的成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80349A
CN1480349A CNA031006183A CN03100618A CN1480349A CN 1480349 A CN1480349 A CN 1480349A CN A031006183 A CNA031006183 A CN A031006183A CN 03100618 A CN03100618 A CN 03100618A CN 1480349 A CN1480349 A CN 1480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re body
vesse
bar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006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恩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o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o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o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o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80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03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1/00Propelling pencils
    • B43K21/02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 B43K21/08Writing-core feeding mechanisms with the writing-cores fed by scre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0/00Cas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solid or pasty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shaving soaps or lipsticks
    • A45D40/02Casings wherein movement of the lipstick or like solid is a sliding movement
    • A45D40/04Casings wherein movement of the lipstick or like solid is a sliding movement effected by a screw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0/00Cas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solid or pasty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shaving soaps or lipsticks
    • A45D40/16Refill sticks; Moulding devices for producing stick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其在完全装配容器的主要组成部件的状态下,将熔融状态的原料浇注到容器内部,形成芯体,可减小制造步骤数量,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该书写用具包括:杆状的芯体;两端开口的中空状的容器;中空状的保持杆,以可沿轴向直线移动的方式插入容器的内部,在保持杆的内部,以贯通方式形成中心孔;送出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容器的末端连接,该送出部件的旋转使保持杆在容器的内部作直线移动,该送出部件以与中心孔连通的方式,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状。芯体在熔融状态下,从送出部件的末端,穿过中心孔,浇注到容器内部,然后凝固;该芯体通过将其末端部保持在保持杆的前端部上,随着保持杆的移动而移动。

Description

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和该芯体的成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相对容器送出、引入杆状的芯体(lead element)的结构的书写用具(writing implement),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下述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及其芯体的形成方法,其具有能够简化制造生产过程的结构,可实现生产自动化,芯体的前端部分可通过平滑,并且完整的形体成形,不产生在芯体送出和引入时的芯体屑。
背景技术
一般,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中空的柱状容器的内部,以可送出和引入的方式接纳有芯体,在使用时,将芯体送出到容器的外部,在使用完毕后,将芯体引入到容器的内部。
在过去的书写用具中,为了送出和引入芯体,设置有:芯体保持机构,该芯体保持机构在保持芯体的同时,在容器的内部作直线移动;送出机构,该送出机构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容器的一端连接,与上述芯体保持机构螺合(比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
日本特开平8-322638号公报。
另一方面,在上述保持机构的外周面,沿轴向形成有多个槽,在上述容器的内周面,沿轴向形成有与上述槽相对应的多个突条。于是,上述槽和上述突条在接合的状态实现滑动,由此,上述保持机构在上述容器的内部作直线移动。
由于上述保持机构与上述送出机构螺合,故如果送出机构旋转,则上述保持机构沿轴向受到推力。此时,由于上述保持机构中的突条与上述容器的槽接合,故上述保持机构在容器的内部沿轴向作直线移动,而不是旋转。于是,可相对于容器,将与保持机构连接的杆状的芯体送出,或将其引入到容器的内部。
杆状芯体在常温下使高温的熔融状态的原料冷却凝固而形成。即,使喷嘴进入容器的内部,在浇注熔融状态的原料后,使原料凝固,由此,使芯体呈与容器的内部形状相同的形状。
采用上述的过去的芯体,形成芯体的方法的一个实例如下所述。首先,在将保持机构装配于送出机构上的状态下,将它们连接于容器的末端部。接着,以容器的前端部朝向上方的方式将容器立起,然后,从容器的上方,即,容器的前端侧,使喷嘴进入到其内部,然后通过喷嘴浇注熔融状态的原料,接着,使其凝固,形成芯体。
但是,如果采用上述过去的芯体的形成方法,在熔融状态的原料凝固时,会平齐地形成芯体的前端部。象这样,如果芯体的前端部是平齐的,由于难于进行书写,故在凝固结束后,必须要求添加按照呈圆头尖状的方式切削芯体的前端部的步骤。于是,具有芯体的制造生产过程复杂,制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非常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过去的芯体的形成方法的另一实例,人们还使用下述方法,其中,将尖状的帽(pointed cap)与容器的前端连接,按照帽朝下的方式将容器立起,然后,从容器的末端侧,使喷嘴进入到其内部,浇注熔融状态的原料,使其凝固。
在使用该方法的场合,由于芯体的前端部分的形状由帽的内面形状确定,故预先使帽的内面呈圆头状,由此避免在原料凝固后,对芯体的前端部进行切削的步骤,但是具有以下这样的问题。
即,在上述过去的芯体的形成方法的场合,由于必须在浇注原料之后,将保持机构装配于容器中,故将保持机构装配于容器中的作业必须在刚刚将熔融状态的原料浇注到容器的内部之后,马上进行。但是,在过去的书写用具中,由于将保持机构连接到容器中的作业需要准确地将形成于保持机构的外周面上的槽与形成于容器的内部的突条嵌合,故难于实现自动化,通常通过手工作业进行。于是,快速的作业是极其困难的。
如果推迟保持机构的装配,由于原料已开始凝固,原料与保持机构的连接不完全,故具有不能够确实地通过保持机构来保持芯体的问题。象这样,在无法通过保持机构正常地保持芯体的场合中,在芯体于容器的内部移动时,由于芯体的外周面与容器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在芯体引入时,该芯体容易与保持机构脱开。
此外,如果采用由前述的结构形成的书写用具,还具有在芯体的移动时,因与容器的内部的摩擦,产生芯体屑的问题。
即,象前述的那样,在过去的书写用具中,在容器的内周面沿轴向形成突条,在保持机构的外周面形成与上述突条接合的槽,另外,上述芯体的外周面呈与上述容器的内周形状保持一致的形状,由此,还在芯体的外周面上,沿轴向形成突条。另外,由于上述保持机构与送出机构螺合,故如果使送出机构旋转,则保持机构受到推进力和旋转力。象这样,作用于保持机构的旋转力在送出芯体时和引入芯体时,是沿相反的方向作用的。另一方面,形成于保持机构上的槽与形成于容器上的突条具有一定的间隙。于是,在芯体的送出和引入时,芯体的槽在一侧或相反侧,受到容器的突条的、与上述间隙相对应的过度的压力。由于这样的情况,芯体的槽被压坏,或磨掉,由此,产生屑。
另外,在过去的书写用具中,由于芯体的外周面呈与上述容器的内周面的形状保持一致的凹凸状,故还具有下述问题,即,如果将芯体送出到容器的外部,则上述凹凸形状照原样地露出,从而不好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其在完全装配容器的主要组成部件的状态下,浇注熔融状态的原料,从帽的内侧端部开始填充所浇注的熔融状态的原料,由此,可减小制造步骤数量,容易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为了实现上述那样的目的,本发明的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熔融状态的原料凝固而形成的杆状的芯体;两端开口的中空状的容器;保持杆,该保持杆插入上述容器的内部,以沿轴向作直线移动,在该保持杆的内部,以贯通方式形成有中心孔;送出部件,该送出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容器的末端连接,送出部件的旋转使上述保持杆在上述容器的内部作直线移动,按照与上述中心孔连通的方式,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状;上述芯体的原料在熔融状态下,从上述送出部件的末端,穿过上述中心孔,浇注到上述容器的内部,然后凝固,该芯体通过将其末端部保持在上述保持杆的前端部上,随着上述保持杆的移动而移动。
在这里,上述保持杆与上述送出部件螺合,以对应于上述送出部件的旋转而在上述容器的内部沿轴向作直线移动。
具体来说,最好,上述保持杆包括杆部和保持部,在该杆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槽,该保持部在其外周面与上述容器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仅仅作直线移动而不能旋转,在上述送出部件的前端,形成有与上述螺旋槽螺合的螺旋突条,如果上述送出部件旋转,上述螺旋突条沿上述螺旋槽移动,由此,上述保持杆在上述容器的内部,不进行旋转而是作直线移动。
另外,上述保持部的外周面与上述容器的内周面的截面均呈多边形,由此,上述保持部在插入到上述容器的内部的状态下,可仅仅作轴向的移动。
此外,最好,上述保持部包括:接纳槽,在该接纳槽中接纳有上述芯体的末端部;以及孔,该孔与该接纳槽连通,芯体的原料填充于接纳槽和孔内。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书写用具还可包括帽(cap),该帽呈末端开口、前端封闭的中空状,使上述容器接纳于其内部。此外,在上述帽的前端部的内侧,按照上述芯体的前端部具有规定形状的方式,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形状与上述规定形状相对应。
还有,最好,本发明的书写用具还包括将上述送出部件的末端封闭的插塞;在上述插塞的中间部,突设有插入上述保持杆的中心孔中的突出部。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芯体的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以可旋转的方式将两端开口的中空状的送出部件装配于两端开口的中空状的容器的末端部;以可作直线移动的方式,将在内部以贯通的方式形成有中空孔的中空状的保持杆,从上述容器的前方,插入到上述容器的内部;按照对应上述送出部件的旋转,上述保持杆可在上述容器的内部作直线移动的方式,将上述送出部件与上述保持杆螺合;通过安装帽,将上述容器的前端部封闭;将用于供给芯体原料的喷嘴,从上述送出部件的后方,通过上述保持杆的中心孔,插入到上述容器中;通过上述喷嘴,将熔融状态的芯体原料浇注到上述容器的内部;通过使浇注于上述容器的内部的芯体原料凝固,形成杆状的芯体。
在这里,上述芯体的侧面呈与上述容器的内部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前端部呈与形成于上述帽的内侧端部面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形状,末端部固定于上述保持杆的前端部上。
另一方面,最好,在将上述芯体原料浇注于上述容器的内部的步骤中,上述喷嘴在从接近上述容器的前端部而插入的状态引入到上述保持杆的前端部的同时,将熔融状态的芯体原料浇注到上述容器的内部。
另外,最好,在上述芯体原料浇注结束后,上述送出部件的末端通过插塞进行封闭。
如果采用上述那样的书写用具与其芯体的形成方法,由于可在将保持杆、送出部件和帽全部地装配于容器中的状态,浇注熔融状态的原料,故可减小制造步骤数量,容易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此外,由于在帽的内侧端部面,形成与芯体的前端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从上述凹槽开始浇注熔融状态的原料,故可更加容易实现上述的制造步骤数量的减少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特别是,可通过与帽的凹槽的形状相对应,以平滑的、并且完整的形状形成芯体的前端部。
还有,在本发明的书写用具中,保持杆与芯体的截面呈与容器的内面形状相对应的多边形,故按照可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将上述芯体连接于上述容器的内部,这样,可防止芯体的送出和引入时的芯体的变形和屑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书写用具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书写用具的分解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书写用具的整体装配剖视图;
图4为沿图3中的I-I线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在卸下图3中的帽的状态下,按照一定量将芯体送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a为表示在容器中浇注熔融状态的原料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6b为表示在容器中浇注了一定量的熔融状态的原料的图;
图6c为表示从在容器中浇注了熔融状态的原料之后,插入插塞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d为表示在卸下图6c中的帽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具体内容进行描述。
图1和图2分别为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书写用具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和分解剖视图。在图中,按照将芯体50的前端部52所指示的方向设定为前方,而将其反方向设定为后方的方式进行描述。
象该图所示的那样,该书写用具主要包括容器10、保持杆30、芯体50、送出部件70、帽90和插塞11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容器10、保持杆30、送出部件70、帽90和插塞110均由塑料形成。
上述容器10构成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容器10的内部,由从前端朝向末端,依次形成第1内径部12、以及第2内径部14和第3内径部16。
上述第1内径部12具有没有凹凸部的平滑的表面。
上述第2内径部14呈多边形的截面,相对于上述第1内径部12延伸一定长度。截面呈多边形的第2内径部14起阻止芯体50的旋转并且对芯体50的轴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作用。最好,上述第2内径部14的截面呈六边形~八边形。该六边形~八边形不仅接近圆筒,而观看上去良好,而且还对芯体50的轴向移动适当地进行导向。在图中的实施例中,其截面呈八边形。
另外,在上述第2内径部14的多边形的截面按照与第1内径部12的直径形成外切圆的方式构成。于是,在第2内径部14的多边形的截面中,各顶点所形成的圆的直径与第1内径部12的相应直径保持一致,各平坦面18所形成的内切圆的直径小于第1内径部12的相应直径。
上述第3内径部16从第2内径部14延伸到容器10的末端部10。另外,在上述第2内径部14和第3内径部16的接合部分,形成有环状突条20。
上述保持杆30由杆部32,以及从该杆部32朝向前方侧延伸的保持部34形成。在上述杆部32的外周,形成有螺旋槽36。
上述保持部34的直径大于上述杆部32。对应于上述容器10中的多边形的截面的第2内径部14的表面形状,上述保持部34的前端部的外周面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于是,保持杆30中的保持部34可按照多边形接合的方式与容器10的第2内径部14嵌合,仅仅沿轴向移动而不旋转。在上述保持部34上,形成有接纳槽38。上述芯体50接合于该接纳槽38中。另外,在保持部34的外周面,呈放射状贯通地形成与接纳槽38连通的孔40。最好,对应于芯体50的保持力,该孔40的个数在2~4个的范围内。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形成有2个孔。再有,最好,上述芯体50按照将熔融状态的原料浇注到接纳槽38中然后实现凝固的方式形成。在此场合,芯体50在还填充于上述孔的内部的状态下实现凝固,于是,芯体50通过上述孔40被保持,由此,在芯体50沿轴向移动时,不会与接纳槽38脱开。
在本发明中,特别是,在上述保持杆30的杆中心,中心孔42按照完全穿过杆部32和保持部34的方式形成。上述中心孔42作为用于以浇注方式形成芯体50的喷嘴的进入通路而提供,这在后面将要描述。上述喷嘴可从中心孔42的末端进入,经过接纳槽38,进入到容器10的内侧。
在上述芯体50的前端,形成有截头圆锥形的前端部52。
另一方面,由于芯体50按照将熔融状态的原料浇注到容器10的内部的方式形成,故其形状自然由容器10的内部形状确定。于是,芯体50的主体的截面呈与上述容器10的第2内径部14所形成的多面形的剖面相对应的多边形,在芯体50的主体的外周,形成与容器10的第2内径部14的平坦面18保持一致的平坦面54。
上述送出部件70呈两端开口的中空形状,装配于上述容器10的末端。从后方到前方,送出部件70具有:作为旋转用的末端而提供的第1圆筒部72;从该第1圆筒部72延伸的较小直径的第2圆筒部74;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插入到上述容器10的末端的内侧的更较小直径的第3圆筒部76,以及从第3圆筒部76延伸的还较小直径的第4圆筒部78。
在上述第4圆筒部78的前端的外周,形成有环状突条80。该环状突条80在送出部件70装配于容器10的末端时,与容器10的环状突条20接合,送出部件70不会与容器10脱开。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4圆筒部78,形成多个轴向的切口82。第4圆筒部78通过上述切口82,构成多个弹性片84。由于该多个弹性片84呈现朝向半径方向的内外侧的弹性,故弹性片84的环状突条80容易弹性地通过容器10的环状突条20,在通过之后,容易弹性地与环状突条20接合。
此外,在上述送出部件70的第4圆筒部78的内周面,形成有与上述保持杆30的螺旋槽36螺合的螺旋突条86。上述螺旋突条86按照圆周的1/4~1圈的程度形成,原因是形成较长的螺旋突条86,使其加工性困难,成本也较高。
还有,在上述第2圆筒部7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突条88。后面将要描述的帽90的环状突条98与该环状突条88嵌合。
再有,在上述送出部件70的第1圆筒部72的末端的内周面上,按照一定深度,形成有扩径部73。后面将要描述的插塞110插入该扩径部73。
上述帽90从上述容器10的前方安装,实现保护芯体50的作用。在上述帽90的前端部的内侧,形成有与芯体50的前端部52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92。该凹槽92作为用于形成芯体50的前端的模腔而提供。另外,在上述凹槽92的周围形成有环状槽94,上述容器10的前端嵌入该环状槽94中。另外,在与该环状槽94接触的凹槽92的周围,形成有环状边缘96。该环状边缘96与上述容器10的第1内径部12紧密接触。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述帽90中的凹槽92呈截头圆锥状。上述凹槽92的形状确定芯体50的前端部52的形状。上述凹槽92也可与图示的形状不同,呈半球形,或半椭圆形等的各种形状。
另外,在上述帽90的末端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突条98。该环状突条98与形成于上述送出部件70中的第2圆筒部74上的环状突条88嵌合。于是,在安装帽90时,该环状突条98按照接合方式与送出部件70的环状突条88连接。
将上述插塞110压入到上述送出部件70的末端中,将送出部件70封闭。上述插塞110的外径112的部分嵌入上述送出部件70中的扩径部73。在上述插塞110的中心,形成有插入上述保持杆30的中心孔42的突出部114。在将熔融状态的原料浇注到容器10的内部之后,立即安装插塞110。此时,插塞110的突出部114将保持杆30的中心孔42封闭,外径112的部分将送出部件70的末端封闭。如果这样,则防止外部气体与浇注到容器10的内部的熔融状态的原料接触,可减小原料凝固时的芯体50的表面与内部之间的温度差,可使冷却变形达到最小。
下面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书写用具的装配顺序进行描述。图3和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书写用具的装配结构。
象图1和图2所示的那样,首先,将送出部件70与容器10的末端连接。此时,象图3所示的那样,送出部件70中的第3圆筒部76以若干的游隙插入到容器10的末端部,送出部件70的前端侧的环状突条80按照接合方式与容器10的环状突条20连接,由此,上述送出部件70在可旋转的状态下与容器10的末端连接。另一方面,此时,送出部件70中的第2圆筒部74不插入上述容器10的内部,以便与帽90连接。
象上述那样,在容器10与送出部件70连接的状态下,将保持杆30的杆部32插入到上述容器10的前方内侧。上述容器10的第2内径部14的截面呈多边形,并且对应于上述第2内径部14,保持杆30中的保持部34的截面也呈多边形,由此,通过使第2内径部14的截面与保持部34的截面保持一致,自然地将保持部30插入到容器10的内部。
另一方面,如果保持杆30的杆部32延伸到容器10的末端部,则在使送出部件70旋转的同时,使形成于保持杆30的杆部32上的螺旋槽36,与形成于送出部件70中的第4圆筒部78上的螺旋突条86嵌合。由此,保持杆30的杆部32与送出部件70螺合。
在这里,由于相对上述保持杆30的杆部32与上述送出部件70螺合的情况,象图5所示的那样,上述保持部34以多边形截面与上述容器10连接,故维持该保持部34不在容器10的内部旋转,而仅仅沿轴向作直线移动的状态。于是,如果旋转送出部件70,则送出部件70的螺旋突条86沿保持杆30而旋转,由此,保持杆30可在容器10的内部沿轴向作直线移动。
另一方面,如果在容器10的内部,芯体50的成形完成时,芯体50的末端通过上述保持杆30的前端部所支持,其外周面可按照多边形截面的方式与容器10的内面连接。于是,伴随送出部件70的旋转,芯体50也可与保持杆30一起在容器10的内部沿轴向移动。
接着,帽90从容器10的前方安装。帽90通过下述方式,可与送出部件70连接,该方式为:形成于帽90的末端的内侧的环状突条98与形成于上述送出部件70中的第2圆筒部74上的环状突条88接合。
在安装上述帽90的过程中,上述容器10的前端插入形成于帽90的内侧端部面上的环状槽94中。如果象这样,形成于帽90的凹槽92与上述环状槽94之间的环状边缘96,可与容器10的第1内径部12的表面保持一致。于是,容器10的内径与帽90的凹槽92平滑地连接。
在这里,在上述保持杆30中,以贯通的方式形成中心孔42,与上述容器10的内部完全连通,另一方面,送出部件70的后方侧也显然保持开口的状态。于是,容器10的内部保持通过保持杆30的中心孔42与外部连通的状态。于是,从书写用具的末端侧,通过上述保持杆30的中心孔42,使后面将要描述的喷嘴进入到容器10的内部,并且浇注熔融状态的芯体原料,使其凝固,以这样的方式,可模制芯体50。由于上述芯体50的前端部52对应于形成于上述帽90的内侧端部面的凹槽92的形状而形成,故可获得平滑的、并且完整的形状。
此外,在芯体50的成形完成后,将插塞110插入送出部件70的末端。将上述插塞110的外径112的部分压入到上述送出部件70中的扩径部73。此时,插塞110的中间突出部114插入到上述保持杆30的中心孔42中,防止外部气体与熔融状态的芯体原料接触。
图5为说明本发明的书写用具的动作用的剖视图,其表示将芯体50送出到容器10的前方的状态。在该图中,省略帽90的图示。
首先,如果为了送出芯体50,持握容器10,沿一个方向旋转送出部件70,送出部件70中的螺旋突条86沿保持杆30的螺旋槽36旋转。
此时,由于上述保持杆30中的保持部34以多边形截面与上述容器10接合,故保持在不旋转的情况下,仅仅沿轴向移动的状态。于是,使螺旋突条86沿螺旋槽36旋转的力用作使保持杆30沿轴向移动的推力。于是,通过使送出部件70旋转,保持杆30沿轴向移动。
此外,由于上述芯体50对应于容器10的内部形状而形成,故其以多边形截面而与容器10连接。于是,芯体50对应于上述保持杆30的旋转而沿轴向移动,被送出到容器10的外部。
还有,在使用书写用具之后,在将芯体50引入到容器10的内部时,沿与上述的送出操作时的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上述送出部件70。这样的引入动作在机构的作用方面是与前述的送出动作相同的,仅仅行进方向相反。
但是,在引入上述芯体50的场合,可注意下述这样的作用。
即,在保持杆30的保持部34上,形成有接纳槽38和与在该接纳槽38相连通的孔40。于是,在上述接纳槽38与孔40中,均填充芯体50,从而将芯体50固定于保持部34上。在上述芯体50沿轴向移动时,在芯体50的表面与容器10的内面之间产生摩擦,该摩擦力用作抵抗芯体50的移动的力。该抵抗力在芯体50引入时,成为将芯体50与保持杆30中的保持部脱开的力。但是,象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那样,由于芯体50填充于保持部34中的孔40中的结构是非常坚固的,故增强芯体50的保持力,可充分地防止芯体50的脱离。
另一方面,在过去,由于容器与芯体通过轴向的突条和轴向的槽来接合的不利的结构,具有在芯体的送出和引入时,将芯体严重地压坏,产生屑等的问题。
但是,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形成了上述芯体50和容器10通过多边形的截面进行接合的结构,故象前述那样,在相对于容器10送出、引入芯体50的过程中,不产生芯体50的屑。
图6a~图6d表示在本发明的书写用具中,浇注熔融状态的芯体原料来模制芯体的过程。
象该图所示的那样,在模制芯体50时,书写用具的后方侧朝向上方而立起,可从书写用具的后方侧将浇注喷嘴150插入。
在保持杆30、送出部件70和帽90装配于容器10中的状态下,对上述芯体50进行模制。即,在仅插塞10不安装的状态下进行模制。在保持杆30、送出部件70和帽90装配于容器10中的状态下,容器10中的第1和第2内径部12和14的内面轮廓、保持杆30的保持部34的内面轮廓和帽90中的凹槽92所形成的内面轮廓可形成芯体50的成形用模腔。因此,芯体50可象上述模腔的内面轮廓那样成形。
在上述保持杆30中,贯通地形成中心孔42,其与上述容器10的内部完全连通。另外,送出部件70也呈两侧开口的圆筒状,其后方侧当然处于开口的状态。因此,用于模制芯体50的模腔通过保持杆30而与外部连通,由此,可从书写用具的后方侧,使浇注喷嘴150进入,从而将芯体原料浇注到模腔中。
即,象图6a所示的那样,从书写用具的末端侧,通过上述保持杆30的中心孔42,使浇注喷嘴150进入上述模腔的内部。
然后,在上述注入喷嘴150完全进入到帽90的凹槽92中的状态下,象图6b所示的那样,慢慢地将浇注喷嘴150引入到容器10的后方,同时,浇注熔融状态的芯体原料,通过浇注喷嘴150,将其浇注到模腔的内部。
如果这样,熔融状态的原料从帽90的凹槽92开始填充。由于熔融状态的原料从帽90的凹部92慢慢地填充,故其完全遍及各处地填充于凹槽92的部分。因此,很少发生原料中的气泡,抑制特别是凹部92的部分的冷却变形,使芯体50的前端部52按照平滑,并且完整的形状成形。
图6c表示原料的浇注完毕的状态。象该图所示的那样,通过容器10,将熔融状态的原料填充到保持杆30中的保持部34。象前述的那样,在上述保持杆30的保持部34中,形成有接纳槽38,在该接纳槽38的两侧,贯通地形成孔40,熔融状态的原料可完全地填充于上述接纳槽38和孔40中。
如果原料的浇注完毕,则将插塞110插入到送出部件70的末端中。将插塞110中的外径112的部分压入到上述送出部件70中的扩径部73中。此时,将插塞110的中间突出部114插入到上述保持杆30的中心孔42,防止外部气体的温度对熔融状态的原料产生作用。另外,由于将容器10的前端嵌入帽90的环状槽94中,故即使在书写用具的前方侧,仍将模腔密封。于是,浇注到模腔内的原料均匀地受到冷却,实现凝固,由此,可使变形达到最小。
如果在通过上述那样的过程而浇注的原料的凝固结束后,拆下帽90,则象图6d所示的那样,芯体50的前端部52露出。由于上述芯体50的前端部52与形成于上述帽90的内侧端部面的凹槽92的形状相应而成形,故呈表面平滑的、并且完整的形状。
象上述那样所示的那样,按照本发明,在对除了上述插塞110以外的全部的部件,即,保持杆30、送出部件70和帽90进行完全装配后,进行原料的浇注。而在过去,在浇注原料后,安装帽,或在浇注原料后,装配保持机构与旋转机构。从结构方面来说,原料浇注后的装配必须通过手工作业进行,因此,制造过程很复杂,实现自动化生产很困难。与此相对,按照本发明,具有下述结构,其中,在上述保持杆30上,形成与模腔内部连通的中心孔42,并且使送出部件70的两端开口,由此,可在对上述部件进行完全装配的状态下进行浇注。于是,制造步骤数量减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可容易实现。
另外,在过去,由于从帽的前方进行浇注,故难于按照所需的形状对芯体的前端部进行成形。于是,在过去,存在在原料凝固之后,必须对前端部进行精加工的缺点。与此不同地,按照本发明,具有下述结构,其中,在帽90的内侧端部面上形成有凹槽92,从凹槽92开始填充熔融状态的原料。即,由于通过帽90中的凹槽92,模制出芯体52的前端部52的形状,故具有前端部52由平滑、并且完整的形状来形成的优点。
本发明的效果
象上面所描述的那样,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和其芯体的形成方法,则可在完全装配容器的主要组成部件的状态下,浇注熔融状态的原料,由此,可减小制造步骤数量,可容易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另外,按照本发明,在帽的内侧端面形成有与芯体的前端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从该凹槽处开始浇注熔融状态的原料,故可进一步减小上述的制造步骤数量,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更容易实现,特别是,可对应帽的凹槽的形状,以平滑、完整的形状,对芯体的前端部进行成形。
此外,按照本发明,由于保持杆与芯体的截面呈与容器的内周面形状相对应的多边形的形状,故其在容器的内部不旋转,而仅仅沿轴向作直线移动。于是,在芯体的送出和引入时,可防止与容器的摩擦造成的芯体的变形和屑的产生。
还有,由于芯体的截面呈多边形,故还具有提高美观性的附带效果。
上面给出了本发明的特定的优选实施例的图示,并且对其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对于具有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知识的人员来说,任何人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请求保护范围内请求保护的本发明的主要内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实施。
特别是,本发明不仅用于书写用具,而且还可应用于象唇膏(lipstick)等那样、按照送出、引入杆状件的方式使用的类型的制品。

Claims (12)

1、一种书写用具,该书写用具具有由熔融状态的原料凝固而形成的杆状的芯体(50),该书写用具包括有:
两端开口的中空状的容器(10);
保持杆(30),该保持杆(30)以可沿轴向直线移动的方式插入上述容器(10)的内部,在该保持杆(30)的内部,以贯通方式形成有中心孔(42);
送出部件(70),该送出部件(70)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容器(10)的末端连接,该送出部件的旋转使上述保持杆(30)在上述容器(10)的内部直线移动,该送出部件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状以与上述中心孔(42)连通;
上述芯体(50)的原料在熔融状态下,从上述送出部件(7)的末端,穿过上述中心孔(42),浇注到上述容器(10)的内部,然后凝固;该芯体通过将其末端部保持在上述保持杆(30)的前端部上,从而随着上述保持杆(30)的移动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杆(30)与上述送出部件(7)螺合,以对应上述送出部件(70)的旋转而在上述容器(10)的内部沿轴向作直线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杆(30)包括有杆部(32)和保持部(34),在该杆部(32)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槽(36),该保持部(34)在其外周面与上述容器(10)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仅仅作直线移动而不旋转。
在上述送出部件(70)的前端,形成有与上述螺旋槽(36)螺合的螺旋突条(86);
通过上述送出部件(70)的旋转使上述螺旋突条(86)沿上述螺旋槽(36)移动,由此,上述保持杆(30)在上述容器(10)的内部,作直线移动而不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34)的外周面与上述容器(10)的内周面的截面均呈多边形,由此,上述保持部(34)在插入到上述容器(10)的内部的状态下仅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34)包括有:接纳槽(38),在该接纳槽(38)中接纳有上述芯体(5)的末端部;孔(40),该孔(40)与该接纳槽(38)连通,芯体(50)的原料填充于其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帽(90),该帽(90)呈末端开口、前端封闭的中空状,上述容器(10)接纳于其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帽(90)的前端部的内侧,以使上述芯体(50)的前端部(52)具有规定形状的方式,设置有其形状与上述形状相对应的凹槽(9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将上述送出部件(70)的末端封闭的插塞(110);在上述插塞(110)的中间部,突设有插入上述保持杆(30)的中心孔(42)中的突出部(114)。
9、一种书写用具中的芯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以可旋转的方式将两端开口的中空状的送出部件装配于两端开口的中空状的容器的末端部;
以可作直线移动的方式,将在内部以贯通的方式形成有中空孔的中空状的保持杆,从上述容器的前方,插入到上述容器的内部;
以随着上述送出部件的旋转使上述保持杆在上述容器的内部作直线移动的方式,将上述送出部件与上述保持杆螺合;
通过安装帽,将上述容器的前端部封闭;
将用于供给芯体原料的喷嘴,从上述送出部件的后方,通过上述保持杆的中心孔,插入到上述容器中;
通过上述喷嘴,将熔融状态的芯体原料浇注到上述容器的内部;
通过使浇注于上述容器的内部的芯体原料凝固,形成杆状的芯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书写用具中的芯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芯体的侧面呈与上述容器的内部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其前端部呈与形成于上述帽的内侧端部面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形状,末端部固定于上述保持杆的前端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书写用具中的芯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接近上述容器的前端部而插入的上述喷嘴被引入到上述保持杆的前端部的同时,将熔融状态的芯体原料浇注到上述容器的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书写用具中的芯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芯体原料浇注结束后,上述送出部件的末端通过插塞封闭。
CNA031006183A 2002-09-06 2003-01-17 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和该芯体的成形方法 Pending CN14803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53902/2002 2002-09-06
KR10-2002-0053902A KR100455412B1 (ko) 2002-09-06 2002-09-06 봉형상의 심재를 가지는 필기구 및 그의 심재 형성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0349A true CN1480349A (zh) 2004-03-10

Family

ID=36120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006183A Pending CN1480349A (zh) 2002-09-06 2003-01-17 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和该芯体的成形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629797B1 (zh)
EP (1) EP1396353B1 (zh)
JP (1) JP2004097773A (zh)
KR (1) KR100455412B1 (zh)
CN (1) CN1480349A (zh)
AT (1) ATE317770T1 (zh)
DE (1) DE60303524T2 (zh)
PL (1) PL3602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93676A1 (en) * 2005-02-25 2006-08-31 Tootsie Roll Industries, Inc. Candy dispenser
DE102006016178A1 (de) * 2006-04-06 2007-10-18 Henkel Kgaa Vorrichtung umfassend eine Mutter-Spindelanordnung mit Überlastschutz
JP5228194B2 (ja) * 2007-04-12 2013-07-03 株式会社ブンチョウ 繰出し装置
JP4355753B1 (ja) * 2008-10-29 2009-11-04 株式会社トキワ 塗布材押出容器
KR200471569Y1 (ko) * 2010-01-28 2014-03-06 동아교재 주식회사 인출식 고형 마커
KR101201070B1 (ko) 2010-08-13 2012-11-14 주식회사 아모스 고체상도포구 제조방법
US8500352B1 (en) * 2012-05-31 2013-08-06 The Spatz Corporation Airtight device for packaging and applying a solid product
CN103754019B (zh) * 2013-12-25 2015-12-30 宁波江北瑞臣工艺品设计有限公司 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笔
KR101699243B1 (ko) * 2015-06-01 2017-01-24 주식회사 리치코스 아이라이너
KR101820287B1 (ko) * 2016-05-03 2018-01-19 김대흥 스틱형 문구용품 및 그 조립방법
DE102016114256A1 (de) * 2016-08-02 2018-02-08 Eisen Gmbh Stift, insbesondere Kosmetik-, Mal-, Kreide-, Schreib oder Zeichenstift
US11529357B2 (en) 2019-02-01 2022-12-20 H. Lundbeck A/S Injectable carbamazepine composition essentially free of 10-bromo-carbamazepine
JP2021053063A (ja) * 2019-09-30 2021-04-08 花王株式会社 繰出容器
JP7370677B2 (ja) 2020-04-30 2023-10-30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繰出し容器
KR20230047598A (ko) * 2021-10-01 2023-04-10 펌텍코리아 (주) 밀폐 구조를 갖는 잔량 방지 스틱용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42944B1 (fr) * 1989-02-14 1991-06-07 Roger Carine Etui distributeur pour produits solidifies
JP2989920B2 (ja) * 1991-04-10 1999-12-13 株式会社壽 棒状物繰り出し容器及び筆記具
EP0735832B1 (fr) * 1994-10-21 2000-07-19 Societe De Conseils Et D'etudes Des Emballages ( S.C.E.E.) Etui applicateur pour produit solidifie
US5829901A (en) * 1997-05-06 1998-11-03 Revlon Consumer Products Corp. Container for cosmetic stick
US6186686B1 (en) * 1997-07-02 2001-02-13 Henlopen Manufacturing Co., Inc. Applicator for liquid material
US5902061A (en) * 1998-02-23 1999-05-11 Risdon Corporation Lipstick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01087033A (ja) * 1999-09-24 2001-04-03 Shiseido Co Ltd 棒状化粧料容器
KR100369814B1 (ko) * 2000-04-28 2003-01-29 동아연필 주식회사 필기판용 필기구
KR200255932Y1 (ko) * 2001-08-22 2001-12-24 동아교재 주식회사 고형상 도포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96353B1 (en) 2006-02-15
US6629797B1 (en) 2003-10-07
DE60303524D1 (de) 2006-04-20
KR100455412B1 (ko) 2004-11-06
EP1396353A1 (en) 2004-03-10
PL360240A1 (en) 2004-03-08
DE60303524T2 (de) 2006-09-21
KR20040022070A (ko) 2004-03-11
ATE317770T1 (de) 2006-03-15
JP2004097773A (ja) 200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80349A (zh) 具有杆状的芯体的书写用具和该芯体的成形方法
CN1298524C (zh) 注塑模制树脂齿轮、注塑模制树脂旋转体及注塑模制物件
CN102083602B (zh) 树脂成型装置、树脂成型方法及树脂容器
CN1810487A (zh) 一种具有节能降耗浇注系统的塑胶注射模具
CN100457424C (zh) 大口径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的生产工艺
CN1148536A (zh) 控制用面板的装配方法
CN207327596U (zh) 智能3d打印机喷嘴清洁机构
CN1319721C (zh) 注射模塑成形装置及注射模塑成形方法
CN1882430A (zh) 模具型腔结构
CN1962230B (zh) 模制塑料透镜的模具
CN101767407B (zh) 螺纹模具及其退牙结构
CN212147261U (zh) 泡塑模具用进料枪
CN104608384A (zh) 3d打印机
CN206561585U (zh) 一种双螺杆
CN211661085U (zh) 一种带螺旋孔硬质合金棒材的螺杆挤出成型装置
CN214720554U (zh) 一种用于粉末合金注塑水口的旋转切除结构
CN107856344A (zh) 可连续生产空心活性炭的模具
CN212097274U (zh) 一种用于生产试剂管盖帽的注塑机
CN211803824U (zh) 一种带内孔硬质合金棒材的螺杆挤出成型装置
CN220517390U (zh) 一种大型多色注塑机模具中板机构
CN202753393U (zh) 螺杆式塑料挤出机
CN201511468U (zh) 旋转型芯橡胶模具
CN214743405U (zh) 一种大口径塑料蝶阀
CN216658542U (zh) 一种氨基模塑料造粒装置
CN214239407U (zh) 一种注胶螺杆炮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