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7741A - 能按照自基准方式读出数据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按照自基准方式读出数据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7741A
CN1467741A CNA031066313A CN03106631A CN1467741A CN 1467741 A CN1467741 A CN 1467741A CN A031066313 A CNA031066313 A CN A031066313A CN 03106631 A CN03106631 A CN 03106631A CN 1467741 A CN1467741 A CN 1467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ata
voltage
read
stor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066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0373C (zh
Inventor
大石司
日高秀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67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7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03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037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 G11C11/1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thin-film elements
    • G11C11/15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thin-film elements using multiple magnetic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10Input/output [I/O] data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I/O data control circuits, I/O data buffers
    • G11C7/1051Data output circuits, e.g. read-out amplifiers, data output buffers, data output registers, data output level conversion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 G11C11/1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 G11C11/1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 G11C11/165Auxiliary circuits
    • G11C11/1673Reading or sensing circuits or metho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9/00Checking stores for correct operation ; Subsequent repair; Testing stores during standby or offline operation
    • G11C29/0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auxiliary circuits, e.g. defective refresh coun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9/00Checking stores for correct operation ; Subsequent repair; Testing stores during standby or offline operation
    • G11C29/0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auxiliary circuits, e.g. defective refresh counters
    • G11C29/026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auxiliary circuits, e.g. defective refresh counters in sense amplif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29/00Checking stores for correct operation ; Subsequent repair; Testing stores during standby or offline operation
    • G11C29/0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auxiliary circuits, e.g. defective refresh counters
    • G11C29/028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auxiliary circuits, e.g. defective refresh counters with adaption or trimming of parame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06Sense amplifiers; Associated circuits, e.g. timing or triggering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ram Or Spin Memory Techniques (AREA)
  • Hall/Mr Element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数据读出时,来自电流供给晶体管(105)的电流通过选择存储单元及数据线(DIO)。另外,不破坏存储数据的电平大小的偏磁场被加在选择存储单元上。通过施加偏磁场,用读出放大器(120)放大选择存储单元的电阻对应于存储数据电平的极性变化前后的数据线电压差,只对选择存储单元进行存取,进行数据读出。另外,由于在数据线(DIO)和读出放大器(120)之间用电容器(110)进行绝缘,所以能与存储单元的磁化特性隔离,使读出放大器在最佳输入电压范围内工作。

Description

能按照自基准方式读出数据的 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特别是涉及备有磁隧道结(MTJ:Magnetic Tunnel Junction)的存储单元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背景技术
作为能用低功耗进行非易失性的数据的存储的存储装置,MRAM(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装置引人注目。MRAM装置是一种用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中形成的多个薄膜磁性体进行非易失性的数据存储的、对各个薄膜磁性体能进行随机存取的存储装置。
特别是近年来,表明通过将利用磁隧道结的薄膜磁性体作为存储单元用,MRAM的性能飞快地进步。在“A 10ns Read and WriteNon-Volatile Memory Array Using a Magnetic TunnelJunction and FET Switch in each Cell”,ISSCC Digestof Technical Papers,TA7.2,Feb.2000.及“Nonvolatile RAMbased on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Elements”,ISSCC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TA7.3,Feb.2000.等技术文献中公开了备有具有磁隧道结的存储单元的MRAM装置。
图11是表示有磁隧道结部分的存储单元(以下简称“MTJ存储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参照图11,MTJ存储单元包括电阻随着磁性写入的存储数据的电平的不同而变化的隧道磁阻元件TMR、以及存取晶体管ATR。存取晶体管ATR与隧道磁阻元件TMR串联连接在写入位线WBL及读出位线RBL之间。作为存取晶体管ATR,具有代表性地能采用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的场效应型晶体管。
对MTJ存储单元设有:数据写入时分别流过不同方向的数据写入电流用的写入位线WBL及写入数位线WDL;指示数据读出用的字线WL;以及接收数据读出电流的供给的读出位线RBL。数据读出时,隧道磁阻元件TMR响应存取晶体管ATR的导通,将设定为接地电压的写入位线WRL和读出位线RBL之间导电性地耦合起来。
图12是说明对MJT存储单元的数据写入工作的示意图。
参照图12,隧道磁阻元件TMR有:有固定的磁化方向一定的强磁性体层(以下简称“固定磁化层”)FL;以及沿着对应于外部的施加磁场的方向磁化的强磁性体层(以下简称“自由磁化层)VL。在固定磁化层FL和自由磁化层VL之间设有由绝缘体膜形成的隧道阻挡层(隧道膜)TB。自由磁化层VL根据写入的存储数据的电平,沿着与固定磁化层FL同一方向或与固定磁化层FL相反(反平行)方向磁化。由这些固定磁化层FL、隧道阻挡层TB及自由磁化层VL形成磁隧道结。
隧道磁阻元件TMR的电阻随着固定磁化层FL及自由磁化层VL各自的磁化方向的相对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地说,隧道磁阻元件TMR的电阻在固定磁化层FL的磁化方向和自由磁化层VL的磁化方向平行的情况下达到最小值Rmin,在两者的磁化方向呈相反(反平行)方向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值Rmax。
数据写入时,字线WL不被激活,存取晶体管ATR被阻断。在该状态下,使自由磁化层VL磁化用的数据写入电流在写入位线WBL及写入数位线WDL中分别沿着对应于写入数据的电平的方向流过。
图13是表示数据写入时的数据写入电流和隧道磁阻元件的磁化方向的关系的示意图。
参照图13,横轴H(EA)表示在隧道磁阻元件TMR内的自由磁化层VL中沿着易磁化轴(EA:Easy Axis)方向施加的磁场。另一方面,纵轴H(HA)表示在自由磁化层VL中沿着难磁化轴(HA:HardAxis)方向作用的磁场。磁场H(EA)及H(HA)分别对应于由分别流过写入位线WBL及写入数位线WDL的电流产生的两个磁场。
在MTJ存储单元中,固定磁化层FL的固定磁化方向沿着自由磁化层VL的易磁化轴方向,自由磁化层VL根据存储数据的电平(“1”及“0”),沿着易磁化轴方向、即沿着与固定磁化层FL平行或反平行(相反)方向磁化。MTJ存储单元与自由磁化层VL的两种磁化方向对应,能存储1位的数据(“1”或“0”)。
自由磁化层VL的磁化方向为施加的磁场H(EA)及H(HA)的和,但在到达图中所示的星形特性曲线的外侧的情况下,能重新改写。即,在施加的数据写入磁场相当于星形特性曲线的内侧区域的强度的情况下,自由磁化层VL的磁化方向不变化。
如星形特性曲线所示,通过对自由磁化层VL施加难磁化轴方向的磁场,能使改变沿易磁化轴的磁化方向所需要的磁化阈值下降。
如图13中的例所示,在设计了数据写入时的工作点的情况下,在作为数据写入对象的MTJ存储单元中,易磁化轴方向的数据写入磁场的强度被设计为HWR。即,为了获得该数据写入磁场HWR,设计流过写入位线WBL或写入数位线WDL的数据写入电流的值。一般说来,数据写入磁场HWR用磁化方向的切换所必要的切换磁场HSW和容限部分ΔH的和表示。即HWR=HSW+ΔH。
为了改写MTJ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即为了改写隧道磁阻元件TMR的磁化方向,在写入数位线WDL和写入位线WBL两者中流过规定电平以上的数据写入电流。因此,隧道磁阻元件TMR中的自由磁化层VL根据沿易磁化轴(EH)的数据写入磁场的方向,沿着与固定磁化层FL平行或相反(反平行)方向磁化。在隧道磁阻元件TMR中暂时写入的磁化方向、即MTJ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在进行新的数据写入之前的期间不易失地被保持着。
图14是说明从MTJ存储单元读出数据的示意图。
参照图14,在数据读出时,存取晶体管ATR响应字线WL的激活而导通。另外,写入位线WBL被设定为接地电压GND。因此,隧道磁阻元件TMR在被接地电压GND下拉的状态下,与读出位线RBL导电性地耦合。
在此状态下,如果用规定电压上拉读出位线RBL,则对应于隧道磁阻元件TMR的电阻的、即对应于MTJ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电平的存储单元电流Icell流过包括读出位线RBL及隧道磁阻元件TMR的电流路径。例如,通过将该存储单元电流Icell与规定的基准电流比较,能从MTJ存储单元读出存储数据。
这样由于隧道磁阻元件TMR根据施加的数据写入磁场,按照能改写的磁化方向改变其电阻,所以通过分别与隧道磁阻元件TMR的电阻Rmax/Rmin、以及存储数据的电平(“1”/“0”)相对应,能进行非易失的数据存储。这样,在MRAM装置中,利用隧道磁阻元件TMR中的对应于存储数据电平的不同的耦合电阻的差(ΔR=Rmax-Rmin),进行数据存储。
一般说来,与进行数据存储用的正规的MTJ存储单元不同,设有生成与存储单元电流Icell进行比较的基准电流用的基准单元。由基准单元生成的基准电流需要这样设计,即该基准电流为分别对应于MTJ存储单元的两种电阻Rmax及Rmin的两种存储单元电流Icell的中间值。基本上包括与正规的MTJ存储单元同样的隧道磁阻元件TMR,设计这些基准单元。
流过隧道磁阻元件TMR的电流受作为隧道膜用的绝缘膜的厚度大小的影响。因此,如果在正规的MTJ存储单元及基准单元之间实际隧道膜厚度产生差异,则基准电流就不能设计成所希望的电平。根据该理由,难以将用基准单元生成的基准电流的电平准确地设定成能检测上述的微小电流差的电平,由于基准电流的离散,数据读出精度有可能下降。
特别是在一般的MTJ存储单元中,根据存储数据电平产生的电阻差ΔR不会那么大。具有代表性的是电阻Rmin限于Rmax的百分之数十左右。因此,对应于存储数据电平的存储单元电流Icell的变化也不那么大,只限于微安(μA:10-6A)数量级大小。因此,有必要使正规的MTJ存储单元及基准单元的隧道膜厚度的制造工序高精度化。
可是,如果使制造工艺中的隧道膜厚度的精度严格化,则有可能由于产品的合格率下降等引起制造成本的上升。从这样的背景出发,在MRAM装置中,要求不导致制造工序的严格化、而能高精度地进行基于MTJ存储单元中的上述的电阻差ΔR的数据读出的结构。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美国专利第6,317,376B1号中公开了一种不用基准单元、而只通过对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取,进行数据的读出的所谓“自基准方式”的数据读出的MRAM装置的结构。
在该美国专利中公开的现有的自基准读出中,一次数据读出工作由以下过程构成:(1)从选择存储单元读出存储数据,(2)读出对该选择存储单元进行了“0”数据的强制写入后的数据,(3)读出对该选择存储单元进行了“1”数据的强制写入后的数据,(4)根据上述(1)~(3)的读出结果生成读出数据,以及(5)将读出数据再写入该选择存储单元(恢复)。如果采用这样的数据读出工作,则由于只时选择存储单元进行存取,就能进行数据读出,所以不会受基准单元的制造离散的影响,能进行高精度的数据读出。
可是,在现有的自基准读出中,在一次数据读出工作中,由于需要反复进行强制的数据写入及数据读出、以及伴随破坏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而需要再写入,所以存在妨碍数据读出工作的高速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基准方式的进行高速及高精度的数据读出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的结构。
摘要地说本发明是一种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备有:多个存储单元、数据线、电流供给电路、偏磁场施加单元、以及数据读出电路。各个存储单元使对应于磁性写入的存储数据的方向沿着易磁化轴磁化,有对应于磁化方向的电阻。数据线在数据读出时,通过多个存储单元中的被选择为数据读出对象的选择存储单元,与固定电压进行电气耦合。电流供给电路至少在数据读出时将数据线与第一规定电压耦合。偏磁场施加单元对选择存储单元施加沿着难磁化轴的偏磁场。数据读出电路在数据读出时,根据对选择存储单元施加偏磁场前后的数据线上的各电压,生成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的读出数据。数据读出电路包括:设置在第一读出输入结点和数据线之间,将偏磁场的施加前后数据线的电压变化传递给第一读出输入结点用的耦合电容;数据读出时,在施加偏磁场之前将第二读出输入结点的电压设定为与第一读出输入结点相同的电平用的电压传递单元;保持第二读出输入结点的电压用的电压保持单元;放大第一及第二读出输入结点的电压差的第一电压放大器;以及数据读出时,根据偏磁场施加后的第一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生成读出数据的数据生成电路。
电压传递单元最好有:设置在与第一规定电压独立的第二规定电压和第一读出输入结点之间的第一开关;以及设置在第二读出输入结点和第一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结点之间的第二开关,数据读出时,各个第一及第二开关在对选择存储单元施加偏磁场之前导通,在施加偏磁场之后阻断。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通过施加沿难磁化轴方向的偏磁场,使选择存储单元的电阻按照对应于存储数据的极性变化(增加或减少),利用这样的变化,只对选择存储单元进行存取,而不伴随强制的数据写入及数据读出、以及对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的再写入,能高速地进行自基准方式的数据读出。
另外,使数据线的预充电电压(第一规定电压)和施加偏磁场之前的平衡状态下的第一及第二读出输入结点的预充电电压(第二规定电压)互相独立,能分别对其进行最佳设定。因此,能将数据线的预充电电压设定成考虑了存储单元的MR特性的最佳电平,另一方面,能与其独立地将第一及第二读出输入结点的预充电电压设定成能确保读出放大器的工作容限的电平。
从另一方面来说,本发明是一种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备有:多个存储单元、数据线、电流供给电路、偏磁场施加单元、以及数据读出电路。各个存储单元使对应于磁性写入的存储数据的方向沿着易磁化轴磁化,有对应于磁化方向的电阻。数据线在数据读出时,通过多个存储单元中的被选择为数据读出对象的选择存储单元,与固定电压进行电气耦合。电流供给电路至少在数据读出时将数据线与规定电压耦合。偏磁场施加单元对选择存储单元施加沿着难磁化轴的偏磁场,同时数据写入时对成为数据写入对象的存储单元施加沿着难磁化轴的数据写入磁场。偏磁场施加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多个存储单元的每个规定区中,有选择地接收对各个对应的存储单元施加沿难磁化轴方向的磁场用的电流的供给的多条电流布线;分别对应于多条电流布线设置,在第一及第二电压之间与多条电流布线中的对应的一条电流布线串联连接的多个驱动晶体管;以及分别对应于多条电流布线设置、分别控制对应的驱动晶体管的通·断用的多个电流布线驱动控制单元。各电流布线驱动控制单元有根据表示对应的电流布线是否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地址信息,控制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用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使驱动电流在数据读出时比数据写入时变化得缓慢。数据读出电路在数据读出时,根据对选择存储单元施加偏磁场的前后各数据线的电压,生成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的读出数据。
这样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通过施加沿难磁化轴方向的偏磁场,使选择存储单元的电阻按照对应于存储数据的极性变化(增加或减少),利用这样的变化,只对选择存储单元进行存取,而不伴随强制的数据写入及数据读出、以及对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的再写入,能高速地进行自基准方式的数据读出。另外,由于能使发生偏磁场用的结构与数据写入时发生规定的数据写入磁场的结构共用,所以能简化电路结构。特别是由于缓慢地发生数据读出时的偏磁场,所以能避免数据线的电压急剧地变化,能进行降低了噪声的稳定的数据读出。
从另一方面来说,本发明是一种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备有:多个存储单元、数据线、电流供给电路、磁场施加单元、以及数据读出电路。各个存储单元使对应于磁性写入的存储数据的方向沿着易磁化轴磁化,有对应于磁化方向的电阻。数据线在数据读出时,通过多个存储单元中的被选择为数据读出对象的选择存储单元,与固定电压进行电气耦合。电流供给电路至少在数据读出时将数据线与规定电压耦合。磁场施加单元接收第一电源电压,数据写入时及数据读出时对选择存储单元施加沿着难磁化轴的规定磁场。数据读出电路接收第二电源电压及固定电压,生成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的读出数据。第一电源电压和固定电压的差比第二电源电压和固定电压的差大。
这样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通过施加沿难磁化轴方向的偏磁场,使选择存储单元的电阻按照对应于存储数据的极性变化(增加或减少),利用这样的变化,只对选择存储单元进行存取,而不伴随强制的数据写入及数据读出、以及对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的再写入,能高速地进行自基准方式的数据读出。另外,由于能使发生偏磁场用的结构与数据写入时发生规定的数据写入磁场的结构共用,所以能简化电路结构。特别是由于能用足够大的电位差驱动电流布线,所以能充分地供给发生偏磁场及数据写入磁场的电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RAM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简略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读出工作的原理用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图2所示的各状态下的隧道磁阻元件的磁化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对存储器阵列10进行数据读出工作及数据写入工作用的电路组的实施例1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数据读出电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读出工作的工作波形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数据读出电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控制对写入数位线WDL的电流供给的电路组的实施例2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控制对写入数位线WDL的电流供给的电路组的实施例2的变形例1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0是表示控制对写入数位线WDL的电流供给的电路组的实施例2的变形例2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MTJ存储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说明对MTJ存储单元的数据写入工作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数据写入时的数据写入电流和隧道磁阻元件的磁化方向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从MTJ存储单元读出数据的示意图。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RAM装置1响应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CMD及地址信号ADD,进行随机存取,对被选择为数据读出或数据写入的对象的存储单元(以下也称为“选择存储单元”)进行输入数据DIN的写入或输出数据DOUT的读出。
MRAM装置1备有:响应控制信号CMD,控制MRAM装置1的总体工作的控制电路5;以及包括呈行列状配置的MTJ存储单元MC的存储器阵列10。各MTJ存储单元MC的结构及数据存储原理与用图11至图14说明的相同。
在存储器阵列10中,分别对应于MTJ存储单元的行,配置字线WL及写入位线WDL,分别对应于MTJ存储单元的列,配置位线BL及源极线SL。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个MTJ存储单元MC、以及与其对应的字线WL、写入位线WDL、位线BL及源极线SL的配置情况。
MRAM装置1还备有:进行对应于由地址信号ADD表示的行地址RA的行选择用的行选择电路20、21;根据由地址信号ADD表示的列地址CA,进行存储器阵列10的列选择用的列译码器25;以及读出/写入控制电路30、35。
读出/写入控制电路30、35是对存储器阵列10中配置的MTJ存储单元MC进行数据读出工作及数据写入工作用的电路组的总括的表记。
另外,以下将信号、信号线及数据等的双值高压状态(例如,电源电压Vcc1、Vcc2)及低压状态(例如,接地电压GND)也分别称为“高电平”及“低电平”。
从以下的说明中可知,在本申请的发明中,通过对选择存储单元施加偏磁场,使自基准方式的数据读出高速化。首先,说明本发明的数据读出的原理。
图2是表示对MTJ存储单元施加磁场用的电流及MTJ存储单元的电阻的关系(磁滞特性)的示意图。
参照图2,横轴表示流过位线的位线电流I(BL),纵轴表示MTJ存储单元的电阻Rcell。在图11所示的自由磁化层VL中,由位线电流I(BL)产生的磁场的方向沿着易磁化轴方向(EA)。另一方面,在自由磁化层VL中,由流过写入数位线WDL的数位线电流I(WDL)产生的磁场的方向沿着难磁化轴方向(HA)。
因此,如果位线电流I(BL)超过使自由磁化层VL的磁化方向反转用的阈值,则自由磁化层VL的磁化方向反转,存储单元电阻Rcell变化。在图2中,在正向的位线电流I(BL)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存储单元电阻Rcell达到最大值Rmax,在负向的位线电流I(BL)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存储单元电阻Rcell达到最小值Rmin。这样的位线电流I(BL)的阈值随着流过写入数位线WDL的电流I(WDL)的不同而不同。
首先,在流过写入数位线WDL的数位线电流I(WDL)=0的情况下的存储单元的电阻Rcell的磁滞特性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假设这时的位线电流I(BL)的正向及负向的阈值分别为It0及-It0。
与此不同,在电流流过写入数位线WDL的情况下,位线电流I(BL)的阈值下降。在图2中,数位线电流I(WDL)=Ip的情况下的存储单元的电阻Rcell的磁滞特性用实线表示。由于由数位线电流I(WDL)产生的难磁化轴方向的磁场的影响,位线电流I(BL)的正向及负向的阈值分别变为It1(It1<It0)及-It1(-It1>-It0)。该磁滞特性表示数据写入工作时的存储单元电阻Rcell的变化。因此,数据写入工作时的位线电流I(BL)、即数据写入电流+Iw及-Iw被设定在It1<+Iw<It0及-It0<-Iw<-It1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数据读出工作时的位线电流I(BL)、即数据读出电流Is由于作为将选择存储单元或寄生电容等作为RC负载连接的数据线DIO的充电电流流过,所以与数据写入时的位线电流I(BL)、即与数据写入电流±Iw相比较,一般小2~3个数量级。因此,在图2中数据读出电流Is≈0。
在数据读出前的状态下,设定隧道磁阻元件TMR中的自由磁化层的磁化方向,以便呈图2中的(a)或(b)的状态、即选择存储单元有电阻Rmin或Rmax两者中的某一者。
图3是说明图2所示的各状态的隧道磁阻元件的磁化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中的(a)表示图2中的(a)的状态下的磁化方向。在该状态下,自由磁化层VL的磁化方向和固定磁化层FL的磁化方向平行,所以存储单元电阻Rcell被设定为最小值Rmin。
图3中的(c)表示图2中的(c)的状态下的磁化方向。在该状态下,自由磁化层VL的磁化方向和固定磁化层FL的磁化方向反平行(方向相反),所以存储单元电阻Rcell被设定为最大值Rmax。
从该状态开始,如果使规定电流(例如数据写入电流Ip)流过写入数位线WDL,则自由磁化层VL的磁化方向旋转不致达到反转状态的某一程度,隧道磁阻元件TMR的电阻Rcell变化。
例如,如图3中的(b)所示,从图3中的(a)的磁化状态开始,在施加了由数位线电流I(WDL)产生的难磁化轴(HA)方向的规定偏磁场的情况下,自由磁化层VL的磁化方向稍微旋转一些,与固定磁化层FL的磁化方向构成规定的角度。因此,在对应于图3中的(b)的磁化状态下,存储单元电阻Rcell从最小值Rmin上升到Rm0。
同样,从图3中的(c)的磁化状态开始,在再施加了同样的规定偏磁场的情况下,自由磁化层VL的磁化方向稍微旋转一些,与固定磁化层FL的磁化方向构成规定的角度。因此,在对应于图3中的(d)的磁化状态下,存储单元电阻Rcell从最大值Rmax下降到Rml。
这样,通过施加难磁化轴(HA)方向的偏磁场,存储对应于最大值Rmax的数据的MTJ存储单元的存储单元电阻Rcell下降,另一方面,存储对应于最小值Rmin的数据的MTJ存储单元的存储单元电阻Rcell上升。
这样,如果对写入了某存储数据的MTJ存储单元施加难磁化轴方向的偏磁场,则能在存储单元电阻Rcell中发生对应于存储数据的极性的电阻的变化。即,响应偏磁场的施加而产生的存储单元电阻Rcell的变化随着存储数据电平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极性。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这样的MTJ存储单元的磁化特性,进行数据读出。
其次,说明对存储器阵列10进行数据读出工作及数据写入工作用的电路组的结构。
参照图4,在存储器阵列10中,呈行列状配置MTJ存储单元MC。已经说明过,分别对应于存储单元行,配置字线WL及写入数位线WDL,分别对应于存储单元列,配置位线BL及源极线SL。各个MTJ存储单元MC具有与用图11说明过的同样的结构,包括在对应的位线BL及源极线SL之间串联连接的隧道磁阻元件TMR及存取晶体管ATR。
已经说明过,隧道磁阻元件TMR有对应于磁化方向的电阻。即,在数据读出前,在各个MTJ存储单元中,隧道磁阻元件TMR为了存储高电平(“1”)及低电平(“0”)中的某一数据,沿着规定的方向被磁化,其电阻被设定为Rmax及Rmin两者中的某一者。
各源极线SL与固定电压Vss(具有代表性的为接地电压GND)耦合。因此,各存取晶体管ATR的源极电压被固定为Vss。其结果,在对应的字线wL被激活成高电平的选择行中,隧道磁阻元件TMR在被下拉成固定电压Vss(接地电压GND)的状态下,与位线BL连接。
其次,说明进行存储器阵列10中的行选择用的行选择电路20及21的电路结构。
行选择电路20及21有配置在每一存储单元行中的字线驱动器80及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各字线驱动器80接收电源电压Vcc2及固定电压Vss的供给,各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接收电源电压Vcc1及固定电压Vss的供给。另外,电源电压Vcc1比电源电压Vcc2高,即,|(Vcc1-Vss)|>|(Vcc2-Vss)|。
各字线驱动器80设置在各字线WL的一端侧,根据对应于表示存储单元行的译码结果的行译码信号Rd(1)~Rd(4)、...中的一个信号,控制对应的字线WL的激活。具体地说,字线WL被字线驱动器80激活时与电源电压Vcc2(高电平)连接,非激活时与固定电压Vss连接。
各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设置在各写入数位线WDL的一端侧,根据对应于表示存储单元行的译码结果的行译码信号Rd(1)~Rd(4)、…中的一个信号,控制对应的写入数位线WDL的激活。具体地说,写入数位线WDL被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激活时与电源电压Vcc1(高电平)连接,非激活时与固定电压Vss连接。另外,以下,总称行译码信号Rd(1)~Rd(4)、…,也简单地称为行译码信号Rd。
行译码信号Rd由图中未示出的译码电路获得,在选择了对应的存储单元行的情况下,被设定为高电平(电源电压Vcc2),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行译码信号Rd被设定为低电平(固定电压Vss)。至少在一次数据读出工作及一次数据写入工作内,由图中未示出的锁存电路保持各存储单元行的行译码信号Rd。
另外,对应于各存储单元行,在包括数据写入时的数据读出时以外的情况下,配置将字线WL的另一端侧与固定电压Vss耦合用的晶体管开关90。晶体管开关90在栅极接收数据读出时被激活(高电平)的控制信号RE的反转信号/RE,被电气性地耦合在字线WL和固定电压Vss之间。在图4所示的结构例中,晶体管开关90由N沟道MOS(MetalOxide Semiconductor)晶体管构成。另外,在本说明书中,MOS晶体管是以场效应型晶体管为代表的晶体管。
另外,写入数位线WDL的另一端侧与固定电压Vss连接。因此,数据写入时,数据写入电流Ip从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朝向固定电压Vss的方向流过被激活的写入数位线WDL。
另一方面,数据读出时,各字线WL被晶体管开关90从固定电压Vss切断。另外,字线驱动器80根据对应的存储单元行的行译码信号Rd,将对应的字线WL激活。对此进行响应,对应于选择行的存取晶体管ATR导通,隧道磁阻元件TMR电气性地耦合在位线BL及源极线SL之间。这样一来,进行存储器阵列10中的行选择工作。
对应于各存储单元行的字线WL及写入数位线WDL同样地设置同样的结构。另外,如图4所示,字线驱动器80及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呈锯齿状地配置在每一存储单元行中。即,字线驱动器80及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在每一行中,交替地配置在字线WL及写入数位线WDL的一端侧、以及字线WL及写入数位线WDL的另一端侧。因此,能用较小的面积有效地配置行选择电路20、21。
读出/写入控制电路30还包括写入驱动控制电路180。写入驱动控制电路180响应来自控制电路5的工作指示而工作。写入驱动控制电路180工作时,根据通过数据输入端子4b及输入缓冲器195传递的输入数据DIN、以及来自列译码器25的列选择结果,对每一存储单元列设定写入控制信号WDTa、WDTb。
读出/写入控制电路30还包括配置在每一存储单元列中的写入驱动器WDVb。同样,读出/写入控制电路35包括设置在每一存储单元列中的写入驱动器WDVa。在各存储单元列中,写入驱动器WDVa根据对应的写入控制信号WDTa,用电源电压Vcc1及固定电压Vss中的某一者驱动对应的位线BL的一端侧。同样,写入驱动器WDVb根据对应的写入控制信号WDTb,用电源电压Vcc1及固定电压Vss中的某一者驱动对应的位线BL的另一端侧。
数据写入时,对应于选择列的写入控制信号WDTa及WDTb根据写入数据DIN的电平,分别被设定为高电平及低电平中的一者。例如,写入高电平(“1”)的数据时,由于数据写入电流+Iw从写入驱动器WDVa朝向WDVb方向流,所以写入控制信号WDTa被设定为高电平,WDTb被设定为低电平。反之,写入低电平(“0”)的数据时,由于数据写入电流-Iw从写入驱动器WDVb朝向WDVa方向流,所以写入控制信号WDTb被设定为高电平,WDTa被设定为低电平。以下,总称不同方向的数据写入电流+Iw及-Iw,也表记为±Iw。
在非选择列中,各个写入控制信号WDTa及WDTb被设定为低电平。另外,在数据写入工作以外的情况下,写入驱动器WDVa、WDVb都将对应的位线BL与电源电压Vcc1及固定电压Vss断开。
在数据写入电流Ip及±Iw分别流过对应的写入数位线WDL及位线BL两者的隧道磁阻元件TMR中,磁性地写入对应于数据写入电流±Iw的方向的写入数据。对应于各存储单元列的位线BL同样地设置同样的结构。
其次,说明从存储器阵列10进行数据读出工作。
读出/写入控制电路30还包括:传递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电阻的电压用的数据线DIO;以及设置在数据线DIO及各位线BL之间的读出选通RCSG。表示对应的存储单元列的选择状态的读出列选择线RCSL耦合在读出选通RCSG上。各读出列选择线RCSL在选择了对应的存储单元列的情况下被激活到高电平。对应于各存储单元列设置同样的结构。即,由存储器阵列10中的位线BL共有数据线DIO。
利用这样的结构,数据读出时,选择存储单元通过选择列的位线BL及对应的读出选通RCSG,电气性地与数据线DIO耦合。
读出/写入控制电路30还包括数据读出电路100、以及电流供给晶体管105。
数据读出电路100包括:耦合电容器110、读出放大器(电压放大器)120、电压保持电容器130、反馈开关140、晶体管开关145、读出放大器(电压放大器)146、以及锁存电路148。
耦合电容器110连接在读出输入结点(相当于读出放大器120的一个输入结点)和数据线DIO之间。电压保持电容器130为了保持读出输入结点N2(相当于读出放大器120的另一个输入结点)的电压电平,连接在读出输入结点N2和固定电压Vss之间。读出放大器120放大读出输入结点N1及N2的电压,输出给结点N3(相当于读出放大器120的输入结点)。晶体管开关145设置在数据线DIO和读出输入结点N1之间。反馈开关140及晶体管开关145响应控制信号/RS,数据读出工作时,偏磁场施加前导通,偏磁场施加后截止。
读出放大器146将预定的基准电压Vcp和结点N3的电压差放大后输出。锁存电路148在数据读出工作时在偏磁场施加后的规定时刻,将读出放大器146的输出锁存起来,作为读出数据RDT输出。从锁存电路148读出的读出数据RDT作为通过输出缓冲器190来自数据输出端子4a的输出数据DOUT输出。这样,由于利用多级的读出放大器120、146,放大读出输入结点N1及N2之间的电压差,所以能确保充分的工作容限。另外,由于通过调整被输入第二级的读出放大器146的基准电压Vcp的电平,能变更灵敏度,所以能修正由制造时的元件特性离散引起的灵敏度的变化。
电流供给晶体管105由P沟道MOS晶体管构成,用栅极接收数据写入时被激活(高电平)的作为控制信号/WE的反转信号的控制信号WE。即,电流供给晶体管105在数据写入工作以外时被导通。
因此,数据读出工作前,由于电流供给晶体管105导通,所以数据线DIO与预充电电压Vpc耦合。在该阶段,由于各存储单元列中的读出选通RCSG导通,数据线DIO与位线BL及存储单元MC断开,所以被充电到预充电电压Vpc。
如果数据读出工作开始,则选择行的字线WL及选择列的读出列选择线RCSL被激活到高电平,数据线DIO通过选择存储单元被下拉到固定电压Vss(接地电压GND)。数据读出工作时,电流供给晶体管105也维持导通状态,所以由预充电电压Vpc供给通过选择存储单元的数据读出电路Is。其结果,在数据线DIO上产生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电阻的电压。
一次数据读出工作由不对选择存储单元施加偏磁场的前半期间、以及对选择存储单元施加偏磁场的后半期间构成。在该后半期间内,选择行的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与数据写入时同样地工作,将对应的写入数位线WDL激活。即,由供给选择行的写入数位线WDL的电流发生偏磁场。通过这样构成,数据读出时不需要新配置发生偏磁场用的电路,所以能简化电路结构。
偏磁场施加前,即在对应于选择行的写入数位线WDL中没有电流流过的状态下(I(WDL)=0),数据线DIO稳定在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的电压。
其次,偏磁场施加后,即在对应于选择行的写入数位线WDL中流过偏流的状态下(I(WDL)=Ip),沿着难磁化轴方向的规定的偏磁场作用于选择存储单元上。已经说明过,通过作用这样的偏磁场,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单元电阻Rcell与偏磁场施加前比较,按照与存储数据电平对应的极性而变化。因此,数据线DIO的电压比偏磁场施加前上升或下降。
具体地说,在选择存储单元中存储着对应于电阻Rmin的存储数据(例如“0”)的情况下,数据线电压在偏磁场施加后比偏磁场施加前高。这是因为,由于由数位线电流I(WDL)产生的偏磁场的作用,存储单元电阻Rcell增大,与此相对应,流过隧道磁阻元件TMR的电流减少。与此不同,在选择存储单元中存储着对应于电阻Rmax的存储数据(例如“1”)的情况下,数据线电压在偏磁场施加后比偏磁场施加前低。这是因为,由于由数位线电流I(WDL)产生的偏磁场的作用,存储单元电阻Rcell变小,与此相对应,流过隧道磁阻元件TMR的电流增大。
其次,用图5详细说明数据读出电路100的工作。
参照图5,读出放大器120备有:分别连接在电源电压Vcc2和结点N3及N4之间的P沟道MOS晶体管122及124;以及分别连接在结点N3及N4和固定电压Vss之间的N沟道MOS晶体管126及128。晶体管122及124的各栅极与结点N4连接,晶体管126的栅极与读出输入结点N2连接,晶体管128的栅极与读出输入结点N1连接。即,晶体管122~128作为将读出输入结点N1、N2作为输入结点、将结点N3作为输出结点的“差动放大器”工作。
耦合电容器110、电流供给晶体管105、电压保持电容器130、反馈开关140及晶体管开关145的配置方法已用图4说明过,详细说明不再重复。
在数据读出工作之前,电流供给晶体管105、反馈开关140及晶体管开关145分别导通,所以数据线DIO被预充电到预充电电压Vpc,同时数据线DIO及读出输入结点N1被短路,另外读出输入结点N2及结点N3也被短路。
从该状态开始数据读出工作,数据线DIO通过选择存储单元被下拉到固定电压Vss(接地电压GND)。数据读出工作时,由于电流供给晶体管105也维持导通状态,所以该电流供给晶体管105不仅具有数据读出前的数据线DIO的预充电功能,而且还一并具有数据读出时对数据线DIO的数据读出电流供给功能。因此,数据线DIO的电压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通过电流、即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电阻,比预充电电压Vpc低。数据读出时的数据线DIO的电压由电流供给晶体管105的阻抗和选择存储单元的阻抗(电阻)之间的关系决定。
在从数据读出开始到施加偏磁场为止的前半期间内,控制信号/RS不被激活到高电平。因此,反馈开关140及晶体管开关145导通,所以数据线DIO及读出输入结点N1、以及读出输入结点N2及结点N3分别被短路。其结果,在数据读出工作的前半期间(偏磁场施加前),读出输入结点N1及N2通过由读出放大器120进行的负反馈工作,设想呈短路状态,设定为同一电压电平。该状态下的读出输入结点N2的电压在偏磁场施加后也由电压保持电容器130保持。
严格地说,由于构成读出放大器120的电路元件的特性离散,虽然会发生读出输入结点N1及N2不能被设定成同一电压的情况,但由于读出输入结点N2的电压也包括这样的离散,对应于读出输入结点N1的电压,被设定成平衡状态,所以变成一并进行这样的读出放大器的偏移调整。
此后,在数据读出工作的后半期间,即对选择存储单元施加偏磁场后,控制信号/RS被激活到低电平。因此,数据线DIO及读出输入结点N1、以及读出输入结点N2及结点N3分别被断开。在该状态下,由于偏磁场对选择存储单元的作用,数据线DIO的电压大小与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相关地比偏磁场施加前上升或下降。
数据线DIO中发生的电压变化通过耦合电容器110进行的电容耦合,被传递给读出输入结点N1。因此读出放大器120将偏磁场施加前达到了平衡状态的读出输入结点N2的电压(由电压保持电容器130保持)和偏磁场施加后的读出输入结点N1的电压的电压差放大,能输出给结点N3。即,结点N3的电压随着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的不同而不同。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读出工作的工作波形图。
参照图6,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次数据读出工作例如能与时钟信号CLK同步地进行。
即,在作为时钟信号CLK的激活边的时刻t1,如果取入芯片选择信号CS及读出命令RC,则数据读出工作开始。与此相伴随,选择行的字线WL被激活,同时数据读出电流Is被供给选择列的位线BL。在时刻t1~tr的前半期间(控制信号/RS的高电平期间),不施加偏磁场,选择列的位线、即数据线DIO的电压达到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电阻(存储数据)的电平。这时的数据线电压被传递给读出输入结点N1及N2,在读出输入结点N2上由电压保持电容器130保持。
在时刻tr以后的后半期间(控制信号/RS的低电平期间),在选择行的字线WL及控制信号RE呈被激活(高电平)的状态下,与数据写入电流Ip同等的偏流慢慢流过选择行的写入数位线WDL。即,对选择存储单元慢慢地施加偏磁场。与此相对应,选择列的位线(数据线DIO)的电压按照与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对应的极性而变化(上升或下降)。另外,在后面的实施例2中将详细说明供给生成偏磁场用的偏流的结构。
由偏磁场产生的数据线电压的变化由耦合电容器110传递给读出输入结点N1,所以在读出输入结点N1及N2之间发生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极性的电压差。通过用读出放大器120、146及锁存电路148,放大该电压差,能生成读出数据RDT。
另外,由相当于下一个时钟激活边的时刻t2开始,从数据输出端子4a输出对应于读出数据RDT的输出数据DOUT。由于由流过写入数位线WDL的偏流(数据写入电流Ip)加在选择存储单元上的偏磁场的作用,隧道磁阻元件TMR的磁化方向不反转。因此,在使偏磁场消失的时刻,选择存储单元的磁化方向返回与数据读出工作前相同的状态。这样,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读出方法是非破坏读出方法,所以不需要进行现有的自基准读出的数据再写入工作。
另外,将进行1位的数据读出及数据写入用的结构作为一个块,能由多个块构成MRAM装置。图6中一并示出了这样构成的数据读出工作。
在有多个块的MRAM装置中,在各块中并行地进行同样的数据读出工作,在时刻t2,在各块中生成来自选择存储单元的读出数据RDT。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时刻t2以后的各时钟激活边时刻,能输出分别来自多个块的读出数据RDT,作为脉冲串式的输出数据DOUT。在图6中示出了以下工作例:在时刻t2,对应于来自一个块的读出数据RDT,作为输出数据DOUT输出“0”,从作为下一个时钟激活边的时刻t3开始,对应于另一个块的读出数据RDT,作为输出数据DOUT输出“1”。
这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中,也能不使用基准单元,而通过只对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取,进行自基准方式的数据读出。即,根据通过包括同一存储单元、同一位线、同一数据线及同一读出放大器等的同一数据读出路径进行的电压比较,生成读出数据。由于不需要基准单元,所以对各MTJ存储单元进行数据存储,能将全部MTJ存储单元作为有效位使用。
通过进行自基准方式的数据读出,避免构成数据读出路径的各电路的制造离散引起的偏移等的影响,能使数据读出工作高精度化。即,根据与基准单元等其他存储单元或与其相伴随的数据读出电路系统的比较,来自从选择存储单元进行数据读出,更能排除制造离散等的影响,能进行高精度的数据读出。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在一次数据读出工作内,由于不需要现有的自基准读出那样的强制的数据写入及数据读出、以及伴随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破坏的再写入,所以能高速地进行自基准读出。
特别是仍然维持字线WL的激活状态而开始施加偏磁场,通过在规定的时刻取出由该偏磁场的作用生产的数据线DIO的连续的电压变化,进行数据读出,所以更能使数据读出高速化。
另外,由于通过偏磁场施加前的读出放大器120的负反馈工作,能调整读出放大器120的偏移,所以更能使数据读出高精度化。
另外,通过将数据写入时用的流过写入数位线WDL的电流作为发生偏磁场用的偏流,不需要新配置数据读出时供给偏流用的电路,所以能简化电路结构。
实施例1的变形例
在实施例1的变形例中,说明数据读出电路的另一结构例。
参照图7,在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数据读出电路的结构中,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1的结构相比较,不同的地方在于备有预充电晶体管149,来代替晶体管开关145。除了图7中记载的读出放大器120的外围电路部分以外,数据读出电路的结构、以及其他电路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详细说明不再重复。
预充电晶体管149由N沟道MOS晶体管构成,连接在预充电电压Vpc#和读出输入结点N1之间。预充电晶体管149与反馈开关140一样,响应控制信号/RS而通·断。
由于这样构成,所以在数据读出工作前及数据读出工作时的偏磁场施加前,读出输入结点N1被充电到预充电电压Vpc#。其结果,读出输入结点N2被设定为与预充电电压Vpc#相同的电平。
另一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数据线DIO在数据读出工作前由电流供给晶体管105充电到预充电电压Vpc,在数据读出工作时,随着对应于选择存储单元的电阻(存储数据)的电压电平的变化而变化。
从该状态开始,在偏磁场施加后,反馈开关140及预充电晶体管149导通,与实施例1同样地施加偏磁场。与此相对应,读出输入结点N1的电压随着偏磁场施加后的数据线DIO的电压变化,从预充电电压Vpc#开始变化。另一方面,读出输入结点N2保持着预充电电压Vpc#,所以作为读出放大器120的输出结点的结点N3的电压与实施例1同样地变化。其结果,能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地数据读出。
这样,在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结构中,使数据线DIO的预充电电压Vpc、以及偏磁场施加前的平衡状态下的读出输入结点N1、N2的预充电电压Vpc#独立,能分别进行最佳设定。
例如,考虑MTJ存储单元的MR(Magneto-Resistive)特性,将数据线DIO的预充电电压Vpc设定为容易实现耦合电阻差ΔR(Rmax-Rmin)的电平,另一方面,能与其独立地将读出输入结点N1及N2的预充电电压Vpc#设定为适合于确保读出放大器120的工作容限的电平。这能通过利用耦合电容器110,使数据线DIO和读出放大器120的读出输入结点N1绝缘来实现。因此,能任意地选择数据线DIO及读出输入结点N1的预充电电压。
利用这样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比较,更能提高数据读出工作容限。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说明将电流供给数据写入电流(数据写入时)及偏流(数据读出时)兼用的写入数位线WDL用的结构。
图8是表示控制对写入数位线WDL的电流供给的电路组的实施例2的结构的电路图。
参照图8,分别对应于写入数位线WDL设置的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有作为N沟道MOS晶体管的驱动晶体管86,该驱动晶体管86与对应的写入数位线WDL串联连接在传递电源电压Vcc1的电源电压布线VPL和接地电压布线GPL之间。接地电压布线GPL通过晶体管开关88,与固定电压Vss连接。晶体管开关88响应控制信号而进行通·断。在除了MRAM装置的备用模式时及低功耗模式时以外的激活期间内,控制信号ACT被激活成高电平。在控制信号ACT的非激活期间内,接地电压布线GPL呈浮动状态,通过使N沟道MOS晶体管的源极电压上升,栅·源之间的电压呈负压,能降低该晶体管的泄漏电流。
另外,分别对应于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驱动晶体管86)、即对应于各存储单元行,配置写入数位线驱动控制单元150。
各写入数位线驱动控制单元150在数据读出时及数据写入时都根据对应的存储单元行的行选择结果,使对应的驱动晶体管86导通。对应的驱动晶体管86使电流在被导通的写入数位线WDL中从电源电压布线VPL朝向接地电压布线GPL的方向流。这样,数据写入时为了使充分的数据写入电流流过,用比包括数据读出电路系统的其他外围电路的电源电压Vcc2高的电源电压Vcc1,驱动被激活的写入数位线WDL。
写入数位线驱动控制单元150包括逻辑电路155、电平变换电路160、电流供给晶体管165、以及倒相器170。图8作为一例,具有代表性地表示第J行(J:自然数)的写入数位线驱动控制单元150的结构。
逻辑电路155有输出控制信号WE及RS的OR逻辑运算结果的逻辑门156、以及将行译码信号Rd(j)和逻辑门156的输出信号的AND逻辑运算结果输出给结点N10的逻辑门157。控制信号WE及RS与数据读出系统电路(读出放大器120等)的信号相同,有从固定电压Vss(低电平)到电源电压Vcc2(高电平)的振幅。即,在选择了对应的存储单元行的情况下,行译码信号Rd(j)被激活成高电平(电源电压Vcc2)。
数据写入时(控制信号WE=高电平)及数据读出时的偏压施加时(控制信号RS=高电平)各情况下,在选择了对应的存储单元行时,结点N10的电压由逻辑电路155设定为高电平(电源电压Vcc2),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设定为低电平(固定电压Vss)。
倒相器170有在电源电压Vcc2及固定电压Vss之间构成CMOS倒相器那样连接的P沟道MOS晶体管172及N沟道MOS晶体管174。晶体管172及174的各栅极与结点N10连接,晶体管172及174的连接栅极连接在结点N12上。
电平变换电路160有分别连接在结点N11和结点Ng及/Ng之间的P沟道MOS晶体管161及162;以及分别连接在结点Ng及/Ng和固定电压Vss之间的N沟道MOS晶体管163及164。晶体管161的栅极与结点/Ng连接,晶体管162的栅极与结点Ng连接。晶体管163的栅极与相当于倒相器170的输出结点的结点N12连接,晶体管164的栅极与结点N10连接。
电平变换电路160在结点N10被设定为高电平(电源电压Vcc2)时,将输出结点Ng设定为高电平(电源电压Vcc1),在结点N10被设定为低电平(固定电压Vss)时,将输出结点Ng设定为低电平(固定电压Vss)。结点Ng与对应的驱动晶体管86的栅极连接。结点/Ng的电压被设定为与结点Ng反相的电压。
这样,电平变换电路160根据对应的存储单元行的行选择结果,使逻辑电路155的输出信号的振幅增大,传递给驱动晶体管86的栅极。
电流供给晶体管165连接在电源电压Vcc1和结点N11之间,由在其栅极接收控制信号RS的P沟道MOS晶体管构成。因此,电流供给晶体管165根据控制信号RS的电平,控制电平变换电路160的工作电流。
具体地说,在控制信号RS呈低电平的期间,电流供给晶体管165完全导通,供给工作电流,所以电平变换电路160能高速工作。与此不同,在控制信号RS呈高电平的期间,由于电流供给晶体管165的栅极电压被设定为作为电源电压Vcc1和固定电压Vss的中间电平的Vcc2,所以电流供给晶体管165的通过电流减少。其结果,电平变换电路160的工作电流减少,工作速度降低。
因此,数据写入工作时,利用全额供给工作电流的电平变换电路160,选择行的驱动晶体管86的栅极电压迅速地变化到高电平(电源电压Vcc1)。其结果,写入数位线WDL与电源电压Vcc1耦合,迅速地开始供给数据写入电流。
与此不同,数据读出工作的偏磁场施加时,由于电平变换电路160的工作电流减少,所以选择行的驱动晶体管86的栅极电压缓慢地变化到高电平(电源电压Vcc1)。其结果,供给写入数位线WDL的偏流比数据写入时的数据写入电流上升得慢。
因此,加在选择存储单元上的偏磁场也由于变化缓慢,所以能避免数据线DIO的电压急剧变化,能进行降低了噪声的稳定的数据读出。
另外,通过对接地电压布线GPL设置晶体管开关88,能使非选择时的写入数位线WDL呈浮动状态。其结果,在对应于非选择的写入数位线的驱动晶体管86(N沟道MOS晶体管)中,源极电压(写入数位线WDL电压)比栅极电压(固定电压Vss)高。其结果,负偏压加在栅·源之间,所以能减少驱动晶体管86的泄漏电流。
其结果,由于导通时的电流驱动力增大,所以即使将驱动晶体管86的阈值电压设定得低,也能防止截止时发生泄漏电流。
实施例2的变形例1
图9是表示控制对写入数位线WDL的电流供给的电路组的实施例2的变形例1的结构的电路图。
参照图9,在实施例2的变形例1的结构中,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2的结构相比较,不同的地方在于: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由作为P沟道MOS晶体管的驱动晶体管87构成。不是结点Ng而是结点/Ng连接在驱动晶体管87的栅极上。
与此相伴随,晶体管开关88与图8所示的结构不同,而是采用P沟道MOS晶体管,连接在电源电压Vcc1及电源电压布线VPL之间。另外,作为控制信号ACT的反转信号的/ACT被输入晶体管开关88的栅极。
在写入数位线驱动控制单元105中,电流供给晶体管165采用N沟道MOS晶体管,不是设置在电源电压Vcc1及结点N11之间,而是设置在结点N13及固定电压Vss之间。另外,还设有控制电流供给晶体管165的栅极电压用的电流限制控制电路175。
电流限制控制电路175有连接在电源电压Vcc2及结点N14之间的P沟道MOS晶体管176、以及连接在结点N14及固定电压Vss之间的N沟道MOS晶体管178。结点N14与电流供给晶体管(N沟道MOS晶体管)165的栅极连接。由于晶体管176的栅极与固定电压Vss连接。所以晶体管176经常呈导通状态。与此不同,控制信号RS被输入晶体管178的栅极。
电流限制控制电路175响应控制信号RS,控制结点N14的电压电平。具体地说,在控制信号RS呈高电平期间、即在数据读出时的偏磁场施加期间,结点N14的电压被设定为电源电压Vcc2及固定电压Vss的中间电平。其结果,电流供给晶体管165的通过电流受到限制,电平变换电路160的工作速度下降。即,由电平变换电路160产生的结点Ng及/Ng的电压变化缓慢。
与此不同,在控制信号RS呈低电平期间,结点N14由晶体管176设定为电源电压Vcc2。其结果,电流供给晶体管165的通过电流增大,由电平变换电路160产生的结点Ng及/Ng的电压变化迅速。
另外,写入数位线驱动控制单元150的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工作与用图8说明过的相同,详细说明不重复。因此,即使在写入数位线WDL的驱动开关中采用了P沟道MOS晶体管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与实施例2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2的变形例2
图10是表示控制对写入数位线WDL的电流供给的电路组的实施例2的变形例2的结构的电路图。
参照图10,在实施例2的变形例2的结构中,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2的结构相比较,不同的地方在于:作为N沟道MOS晶体管的驱动晶体管86连接在对应的写入数位线WDL和固定电压Vss之间。另外,能省略备用时使写入数位线WDL呈浮动状态用的晶体管开关88的配置。
包括写入数位线驱动控制单元150的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工作与用图8说明过的相同,详细说明不重复。即使这样构成,也能获得与实施例2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具有同一晶体管尺寸的P沟道型MOS晶体管及N沟道MOS晶体管中,由于后者的电流驱动能力大,所以通过将N沟道型MOS晶体管用于驱动晶体管、以及配置晶体管开关88,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特别能谋求写入数位线驱动器85的小型化。

Claims (14)

1.一种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备有以下部分,
分别使对应于磁性写入的存储数据的方向沿着易磁化轴磁化,有对应于磁化方向的电阻的多个存储单元;
在数据读出时,通过上述多个存储单元中的被选择为数据读出对象的选择存储单元,与固定电压进行电气耦合的数据线;
至少在上述数据读出时将上述数据线与第一规定电压耦合的电流供给电路;
对上述选择存储单元施加沿着难磁化轴的偏磁场用的偏磁场施加单元;
上述数据读出时,根据对上述选择存储单元施加上述偏磁场前后的上述数据线的电压,生成对应于上述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的读出数据的数据读出电路;
上述数据读出电路包括
设置在第一读出输入结点和上述数据线之间,将上述偏磁场的施加前后上述数据线的电压变化传递给上述第一读出输入结点用的耦合电容;
上述数据读出时,在施加上述偏磁场之前将第二读出输入结点的电压设定为与上述第一读出输入结点相同的电平用的电压传递单元;
保持上述第二读出输入结点的电压用的电压保持单元;
放大上述第一及第二读出输入结点的电压差的第一电压放大器;以及
上述数据读出时,根据上述偏磁场施加后的上述第一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生成上述读出数据的数据生成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偏磁场消失后,上述选择存储单元的磁化方向返回上述偏磁场施加前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压传递单元有
设置在上述数据线及上述第一读出输入结点之间的第一开关;以及
设置在上述第二读出输入结点及上述第一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结点之间的第二开关,
上述数据读出时,各个上述第一及第二开关在对上述选择存储单元施加上述偏磁场之前导通,在对上述选择存储单元施加上述偏磁场之后阻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生成电路有
放大上述第一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和规定的基准电压的电压差的第二电压放大器;以及
上述数据读出时,在对上述选择存储单元施加上述偏磁场后的规定时刻,保持上述第二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作为上述读出数据的锁存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压传递单元有
设置在与上述第一规定电压独立的第二规定电压和上述第一读出输入结点之间的第一开关;以及
设置在上述第二读出输入结点和上述第一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结点之间的第二开关,
数据读出时,各个上述第一及第二开关在对上述选择存储单元施加上述偏磁场之前导通,在施加上述偏磁场之后阻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生成电路有
放大对应于上述第一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和上述第二规定电压的电压差的第二电压放大器;以及
上述数据读出时,在对上述选择存储单元施加上述偏磁场后的规定时刻,保持上述第二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作为上述读出数据的锁存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维持着来自上述电流供给电路的电流通过上述选择存储单元的状态下,上述偏磁场施加单元对上述选择存储单元施加上述偏磁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流供给电路在上述数据读出前;也使上述数据线与上述第一规定电压耦合。
9.一种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备有以下部分,
使对应于磁性写入的存储数据的方向沿着易磁化轴磁化,有对应于磁化方向的电阻的多个存储单元;
数据读出时,通过上述多个存储单元中的被选择为数据读出对象的选择存储单元,与固定电压进行电气耦合的数据线;
至少在上述数据读出时,将上述数据线与规定电压耦合的电流供给电路;
上述数据读出时对上述选择存储单元施加沿着难磁化轴的偏磁场,同时数据写入时对成为数据写入对象的存储单元施加沿着上述难磁化轴的数据写入磁场用的偏磁场施加单元;
上述偏磁场施加单元包括
分别设置在上述多个存储单元的每个规定区中,有选择地接收对各个对应的上述存储单元施加沿上述难磁化轴方向的磁场用的电流的供给的多条电流布线;
分别对应于上述多条电流布线设置,在第一及第二电压之间与上述多条电流布线中的对应的一条电流布线串联连接的多个驱动晶体管;以及
分别对应于上述多条电流布线设置、分别控制上述多个驱动晶体管中的对应的一个通·断用的电流布线驱动控制单元,
各上述多个电流布线驱动控制单元有根据表示上述对应的一条电流布线是否对应于上述选择存储单元的地址信息,控制上述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用的控制电路,
上述控制电路使上述驱动电流在上述数据读出时比上述数据写入时变化得缓慢,
数据读出电路在上述数据读出时,根据对上述选择存储单元施加偏磁场前后的上述数据线的电压,生成对应于上述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的读出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备有在上述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的非工作期间,将上述多条电流布线中的各条与上述第一及第二电压两者电气分离用的晶体管开关。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上述驱动晶体管由N沟道型场效应型晶体管构成。
12.一种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备有以下部分,
使对应于磁性写入的存储数据的方向沿着易磁化轴磁化,有对应于磁化方向的电阻的多个存储单元;
数据读出时,通过上述多个存储单元中的被选择为数据读出对象的选择存储单元,与固定电压进行电气耦合的数据线;
至少在上述数据读出时将上述数据线与规定电压耦合的电流供给电路;
接收第一电源电压,数据写入时及数据读出时分别对选择存储单元施加沿着难磁化轴的规定磁场用的磁场施加单元;
接收第二电源电压及上述固定电压,生成对应于上述选择存储单元的存储数据的读出数据的数据读出电路,
上述第一电源电压和上述固定电压的差比上述第二电源电压和上述固定电压的差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场施加单元包括
分别设置在上述多个存储单元的每个规定区中,有选择地接收对对应的各个上述存储单元施加上述规定磁场的多条电流布线;
分别对应于上述多条电流布线设置,在上述第一电源电压及上述固定电压之间与上述多条电流布线中的对应的一条电流布线串联连接的多个驱动晶体管;以及
分别对应于上述多条电流布线设置的多个电流布线驱动控制单元,
各上述多个电流布线驱动控制单元有在上述数据读出及写入时,根据表示上述对应的电流布线是否对应于上述选择存储单元的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控制对应于上述多个驱动晶体管中的一个的通·断用的第一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电路,
上述信号生成电路有使上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振幅比上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振幅大的电平变换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上述多个电流布线驱动控制单元还有控制上述信号生成电路的工作电流的工作电流控制单元,
上述工作电流控制单元在上述数据读出时,使上述工作电流比上述数据写入时小。
CNB031066313A 2002-06-21 2003-02-27 能按照自基准方式读出数据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3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1364/02 2002-06-21
JP2002181364A JP4208498B2 (ja) 2002-06-21 2002-06-21 薄膜磁性体記憶装置
JP181364/2002 2002-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7741A true CN1467741A (zh) 2004-01-14
CN100440373C CN100440373C (zh) 2008-12-03

Family

ID=29728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663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373C (zh) 2002-06-21 2003-02-27 能按照自基准方式读出数据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6856565B2 (zh)
JP (1) JP4208498B2 (zh)
KR (1) KR100522629B1 (zh)
CN (1) CN100440373C (zh)
DE (1) DE10307991A1 (zh)
TW (1) TW58070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858B (zh) * 2007-06-25 2012-08-22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
CN109545257A (zh) * 2017-09-21 2019-03-29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存储装置
CN110289033A (zh) * 2018-03-19 2019-09-27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磁存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31923B2 (ja) * 2002-09-25 2008-08-13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
KR100560661B1 (ko) * 2003-06-19 2006-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메모리의 읽기 방법
US7027319B2 (en) * 2003-06-19 2006-04-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trieving data stored in a magnetic integrated memory
JP4287235B2 (ja) * 2003-10-09 2009-07-01 株式会社東芝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US6972989B2 (en) * 2003-10-10 2005-12-06 Infincon Technologies Ag Reference current distribution in MRAM devices
JP4063239B2 (ja) 2004-04-16 2008-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読出し回路及びこの回路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
US7697321B2 (en) * 2006-05-22 2010-04-13 Everspin Technologies, Inc.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and methods thereof
US7706176B2 (en) * 2008-01-07 2010-04-27 Qimonda Ag Integrated circuit, cell arrange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for reading a memory cell status, memory module
JP2009230798A (ja) * 2008-03-21 2009-10-08 Toshiba Corp 磁気記憶装置
US7751231B2 (en) 2008-05-05 2010-07-06 Qimonda Ag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determining the state of a resistivity changing memory cell
KR100929826B1 (ko) * 2008-06-04 2009-12-07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KR101057724B1 (ko) * 2009-05-13 2011-08-18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와 그의 구동 방법
EP2276034B1 (en) * 2009-07-13 2016-04-27 Crocus Technology S.A. Self-referenced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cell
US8228715B2 (en) 2010-05-28 2012-07-24 Everspin Technologies, Inc.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a field-reset spin-torque MRAM
WO2013032434A1 (en) * 2011-08-29 2013-03-07 Intel Corporation Tile-level snapback detection through coupling capacitor in a cross point array
US9183911B2 (en) 2011-11-17 2015-11-10 Everspin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read scheme for spin torque MRAM
US8493776B1 (en) * 2012-02-02 2013-07-2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RAM with current-based self-referenced read operations
US8923041B2 (en) 2012-04-11 2014-12-30 Everspin Technologies, Inc. Self-referenced sense amplifier for spin torque MRAM
US9147454B2 (en) * 2013-01-14 2015-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gnetic tunneling junction non-volatile register with feedback for robust read and write operations
US10032509B2 (en) * 2015-03-30 2018-07-24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variable resistance 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5178A (en) * 1998-12-18 2000-04-25 Motorola, Inc.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with a reference memory array
JP3425891B2 (ja) * 1999-04-20 2003-07-14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メモリセルに記憶されているデータの読み出し方法
DE19947118C1 (de) 1999-09-30 2001-03-1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Bewerten des Informationsgehalts einer Speicherzelle
US6185143B1 (en) * 2000-02-04 2001-02-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MRAM) device including differential sense amplifiers
US6317376B1 (en) * 2000-06-20 2001-11-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ference signal generation for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evices
DE10036140C1 (de) 2000-07-25 2001-12-2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zerstörungsfreien Auslesen von Speicherzellen eines MRAM-Speichers
JP4726290B2 (ja) 2000-10-17 2011-07-2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
DE10059182C2 (de) 2000-11-29 2002-10-2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zerstörungsfreien, selbstnormierenden Auslesen von MRAM-Speicherzellen
JP4667594B2 (ja) * 2000-12-25 2011-04-13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薄膜磁性体記憶装置
JP4052829B2 (ja) * 2001-12-12 2008-02-27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薄膜磁性体記憶装置
JP4084084B2 (ja) 2002-05-23 2008-04-30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薄膜磁性体記憶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858B (zh) * 2007-06-25 2012-08-22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
CN109545257A (zh) * 2017-09-21 2019-03-29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存储装置
CN109545257B (zh) * 2017-09-21 2023-04-11 铠侠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装置
CN110289033A (zh) * 2018-03-19 2019-09-27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磁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40373C (zh) 2008-12-03
JP2004030714A (ja) 2004-01-29
US20050128800A1 (en) 2005-06-16
US20060152972A1 (en) 2006-07-13
US20030235069A1 (en) 2003-12-25
TW580700B (en) 2004-03-21
TW200400508A (en) 2004-01-01
KR20030097641A (ko) 2003-12-31
US6856565B2 (en) 2005-02-15
KR100522629B1 (ko) 2005-10-20
DE10307991A1 (de) 2004-03-04
US7057925B2 (en) 2006-06-06
US7313017B2 (en) 2007-12-25
JP4208498B2 (ja) 2009-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67741A (zh) 能按照自基准方式读出数据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CN1266704C (zh) 不用基准单元进行数据读出的薄膜磁性体存储器
CN1295708C (zh) 具有高精度的数据读出结构的薄膜磁体存储装置
CN1258769C (zh) 根据存取时的存储单元通过电流读出数据的半导体存储器
CN1467743A (zh) 基于选择存储单元与基准单元的电阻差读出数据的存储器
CN1395253A (zh) 具备包含有隧道磁阻元件的存储单元的薄膜磁性体存储器
JP5571096B2 (ja) スピントルクmramアレイのゲート電圧昇圧プログラミング
CN100338686C (zh) 提高了可冗余补救的概率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US8780618B2 (en) Writing circuit for a magnetoresistive memory cell
CN100338682C (zh) 非易失性存储器和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
CN1280830C (zh) 通过外加磁场实行数据写入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CN1255816C (zh) 薄膜磁性体存储器及其信息编程方法
CN1495798A (zh) 适合于超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CN1411000A (zh) 在多个存储单元间共有存取元件的薄膜磁性体存储器
CN100338681C (zh) 具有冗余结构的薄膜磁介质存储装置
CN1501406A (zh) 含保证读出边限的读出放大器的非易失存储装置
CN1453790A (zh) 数据读出数据线充电时间缩短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CN1302482C (zh) 具有冗长修复功能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CN1489063A (zh) 待机时可非易失性地转移数据的半导体装置
CN1263041C (zh) 并行处理数据读出与写入的薄膜磁性体存储器
CN1505038A (zh) 实现冗长置换且可高速读出的存储装置
CN1463009A (zh) 设有伪单元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CN1241203C (zh) 能高速读出数据且工作稳定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CN1469383A (zh) 数据读出精度高的薄膜磁性体存储器
CN1459791A (zh) 多个存储单元共用存取元件的薄膜磁性体存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