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4858A - 注出容器 - Google Patents
注出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64858A CN1464858A CN02802403A CN02802403A CN1464858A CN 1464858 A CN1464858 A CN 1464858A CN 02802403 A CN02802403 A CN 02802403A CN 02802403 A CN02802403 A CN 02802403A CN 1464858 A CN1464858 A CN 14648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internal
- inclusion
- tackifying resin
- outer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07—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 B65D1/0215—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14—Linings or internal coatings
- B65D25/16—Loose, or loosely-attached, lin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12—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removable clos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0055—Containers or packages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bag or a deformable membrane or diaphragm for expelling the cont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blow-moulding
- B29C2949/07—Preforms or parison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figuration
- B29C2949/081—Specified dimensions, e.g. values or ranges
- B29C2949/0829—Height, leng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blow-moulding
- B29C2949/30—Preforms or parisons made of several components
- B29C2949/3086—Intera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type of or lack of bonding
- B29C2949/3088—Bon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4—Extrusion blow-moul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22—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multilayered preforms or paris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1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accessories, Packages
- B29L2031/7158—Bott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Tube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挤压的且可层离的瓶状注出容器。它能被平稳地挤压至排出操作的最后一刻,由此在容器中几乎没有内含物。层离的瓶状容器包括形成一可挤压的外部容器的外壳层和形成一用于内可装内含物并能随内部压力的减小而被向内压瘪和变形内部容器的内层;该容器还设有一个排放盖。在这种的构造中,通过在容器的整个大致高度上粘连外壳层和内层而形成了一垂直延伸的粘性树脂条。将两个粘性树脂条之间的圆周长度与每个树脂条的宽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在这样的范围内,即可能使内部容器几乎完全被压瘪和变形。在容器的主体为椭圆形时,将粘性树脂条相对于中心轴轴对称地布置在主体长轴的两端,并且每个条被长轴分为沿宽度方向具有不同宽度的左、右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注出容器,该容器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获得,即以可剥离的方式层压一个可被压缩的内部容器和一个可挤压的外部容器,以便能够使内含物排出,并且能重复使用,而不会将外部空气吸入内部容器。
背景技术
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第1982-44063号和第1995-22951号披露了现有的可挤压型注出容器,这种容器包括一个内部容器和一个用于装放内部容器的外部容器。
在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第1982-44063号中描述的现有技术涉及一种注出容器,它包括一个内部容器和一个在底部具有一个气孔的可挤压的外部容器。通过挤压外部容器,使蛋黄酱从内部容器中排出。于是,就将外部空气导入位于外部容器与内部容器之间的空隙中。此时,内部容器保持其变形的形状,而外部容器因为其回复力的作用恢复至其初始形状。
在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第1995-22951号中描述的现有技术涉及另一种注出容器,它包括彼此相互结合并装配在一起的一个内部容器和一个可挤压的外部容器。该内部容器设有第一止回阀,该止回阀允许内含物通过它流出内部容器,但不允许外部空气进入内部容器。外部容器设有第二止回阀,它允许外部空气进入位于内部容器与外部容器之间的空隙中,但不允许空气从该空隙中逸出。
利用一对粘性树脂条的方法也在广泛地应用。这些粘性树脂条在容器的整个高度方向上将内部容器和外部容器粘连并固定在一起,而并保持内部容器处于一定形状的压缩变形,这种变形使内部容器在高度方向上没有收缩,因而确保了内含物的流出通道和并使排出过程通畅。
为了使如上所述的粘性树脂条实现其功能,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将这对粘性树脂条布置于主体中心轴的轴对称位置上。但是,树脂条的宽度会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宽度太宽,内部容器就不能被完全压瘪。如果宽度太窄,则由于在早期排出过程中产生的压缩变形而使内含物的流动通道堵塞。结果,导致排出过程不通畅,并因此使大量的内含物存留在内部容器中,不能被使用。
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挤压型注出容器,它具有很好的排出性能并能极大地减少内部容器中内含物的残留量。
从外观设计的方面考虑,目前所使用的许多容器的主体的横截面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圆形的。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一点是把粘性树脂条布置在哪里。如果轴对称于主体的中心轴地将一对粘性树脂条布置在假想的椭圆长轴的两端,则压缩变形几乎对称地出现在被粘性树脂条分为两部分的内部容器的未粘连部分上。这样的结构能确保得到稳定可靠的排出操作。
然而,即使把粘性树脂条布置在横截面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形的容器主体的上述位置上,也会产生与其宽度有关的一个问题。如果粘性树脂条具有过宽的宽度以确保内含物的流动通道,则在内部容器由于内含物体积的减少而已经变形到相当大的程度时不再存在任何可变形部分。最后,每个粘性树脂条的两端承受由挤压产生的压力。在这种状态下,尽管内部容器中还存留大量的内含物,继续排出也会变得十分困难。
本发明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椭圆形的可挤压型注出容器,在排出操作的最后一刻也可以顺利地挤压该容器,而且能够极大的减少内含物的残留量。
发明内容
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手段中,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的方案有如下构造。注出容器包括:
一个吹塑而成的瓶状容器,它由可剥离地层压在一起的一外壳层和一内层构成,并具有横截面形状如下所述的主体,即假想的对称长轴和对称的短轴彼此相互垂直,所述外壳层构成一个外部容器,该外部容器具有可使之被挤压并能恢复至其初始形状弹性,而所述的内层形成一个内部容器,它在其内用于盛装内含物并能够随着内部压力的降低而被向内的压瘪和变形;以及一个具有一开口并固定在容器的颈部上的排放盖。
在这种构造中,通过在容器的大致整个高度上粘附外壳层和内层而将一对粘性树脂条形成于主体长轴的两端且关于中心轴轴对称,而且将该粘性树脂条的宽度(La)设定在0.8(1/4)(L-2D1)到1.2(1/4)(L-2D1)的范围内,最好为(1/4)(L-2D1),其中D1是主体(2)的横截面的长轴的长度;L是主体横截面的圆周长度。
排放盖设有第一止回阀机构,它防止内含物从开口回流到内部容器,并且也防止外部空气的进入。外部容器装备有一个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位于内层与外壳层之间的层间空隙中的外部空气导入机构,该机构与具有在受挤压时将空气限制在空隙中的功能的第二止回阀机构相连接。
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注出容器受到挤压排出内含物。当停止挤压并去除压力时,外部容器由于其弹性和回复力而开始恢复其初始形状。与此同时,设置在排放盖中的第一止回阀机构发挥作用,以阻止内含物的排出并防止内含物回流以及外部空气进入内部容器。由于内部容器随内含物体积的减小而持续变形,外部空气通过空气导入机构被引入位于外壳层与内层之间的空隙中,而且使外部容器恢复至其初始形状。
如果在外部容器已经恢复至其初始形状的状态下再次挤压注出容器,则由于第二止回阀机构密封了空隙而由挤压使空隙中的空气被加压。因此,在内部容器上施加压力,使内含物继续排出。
由于第一止回阀机构阻止了外部空气进入内部容器,在内部容器里没有气隙。因此,内含物总是位于开口的前部。无论注出容器在使用时处于什么位置,都可以轻易地排出内含物。这也可以防止内含物不受由空气氧化作用引起的降解和变质。
由于形成垂直的粘性树脂条,也形成内层的一对未粘固部分(以下称之为未粘固内层)。在挤压注出容器并排放内含物时,使这些未粘固的内层发生变形。该变形的以下述方式进行。在具有竖直长轴的图中于主体的横截面上观察变形时,左、右未粘固内层首先在沿压平方向在其中的部分处变形。随着变形的继续进行,左、右的未粘固内层开始在大致长轴上相互接触,该接触部分向布置在长轴两端的粘性树脂条延伸。理想的是,使内部容器在长轴和短轴上均是轴对称地缩小。
在进一步排出时,内部容器继续其压缩变形,直到内部容器中几乎没有内含物时为止。这时,接触的部分延伸到整个长轴上,而且内部容器在横截面上是几乎完全处于扁平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将未粘固内层的长度设定为在主体横截面上的长轴的长度和每个粘性树脂条的宽度之和,或者更具体地说,如果将各粘性树脂条的宽度设定为等于(1/4)(L-2D1)的长度,在内含物全部排出时,内部容器就变得几乎完全是扁平的。
然而,根据使用的情况,未粘固内层在长轴和短轴上不会轴对称地被压缩,而是可能有点不对称地或局部地松驰,并且压缩变形不能致使内部容器变成是完全扁平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将粘性树脂条的宽度设定成一个略小于(1/4)(L-2D1)的值。
如果内含物的粘性很大,在某些情况下可优选地将粘性树脂条的宽度设定成一个略大于(1/4)(L-2D1)的值,以便确保得到比通常情况宽的流动通道并保持顺畅的内含物排出操作。
在上述的情况下,为了使用的目的做了一系列测试。已经发现,宽度处于0.8(1/4)(L-2 D1)到1.2(1/4)(L-2D1)的范围内时可得到良好的结果,即使使用后,只有相当少量的内含物保留在内部容器中,而且直到挤压的最后阶段都可以使排出操作顺畅。
如果将粘性树脂条的宽度设定在一个大于1.2(1/4)(L-2D1)的值,则由于对未粘固内层的横截面长度的尺寸限制,在仍有相当量的内含物存留在内部容器中的情况下,可变的部分实际上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使在粘性树脂条两侧的未粘固内层在粘性树脂条的沿宽度方向的四端(以下称之为条端)被拉紧,以致于很难再使这些层压缩和变形。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怎样挤压外部容器,都难以排出内含物。
如果将粘性树脂条的宽度设定为窄于0.8(1/4)(L-2D1)的值,则未粘固内层的横截面长度会大于所必需的长度。即使在整个内部容器中仍存留有大量的内含物,根据内含物排出或贮存在容器中的情况,在的内含物趋于减少的地方,内部容器的横截面形状几乎堵塞流动通道的担心。这种状态下,内含物不可能再流畅的流出。
实施权利要求2的发明的方案体现在措施在下面的构造中: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主体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其中使长轴的长度等于短轴的长度。
根据权利要求2的构造,可以在具有横截面为圆形的主体的容器中减少内含物的剩余量,同时稳定地有利保持排出操作。在一次挤压中,也可以使从横截面是圆形的容器中排出的内含物的量多于从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容器中排出的内含物量,因为为了排出内含物,可以使每个挤压变形的行程加大。因为可以使每个挤压变形的行程加大为了排出都能使内含物流出更多。
实施权利要求3的发明的方案具有如下构造。注出容器包括:
一个吹塑成的瓶状容器,它包括被可剥离地层压再一起的一个外壳层和一个内层,并且具有横截面形状如下所述的主体,即假想的对称长轴和对称短轴彼此相互垂直,上述主体包括一个形成一外部容器的外层壳,它具有弹性,可以使该外部容器受挤压并能够恢复至其初始形状,而且上述主体也包括一个形成一内部容器的内层,该内部容器用于在其内部盛装内含物,并且能够随着内部压力的减小而被向内压瘪和变形;以及一个具有一开口并装在容器的颈部上的排放盖。
在这种构造中,通过在容器的大致整个高度上粘固外壳层和内层,使一对粘性树脂条形成于主体的长轴的两端,并且相对它们关于中心轴是轴对称的,而且每个粘性树脂条被长轴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不同长度的左、右部分。
排放盖在开口处设有第一止回阀机构,它防止内含物回流到内部容器中,而且也防止外部空气的进入。外部容器配备有一个外部空气导入机构,它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到位于内层和外壳层之间的层间空隙中,并且它使该外部空气导入机构与在挤压时具有限制空隙中的空气的功能的第二止回阀机构相连。
权利要求3的发明中,挤压注出容器,以排出内含物。当停止挤压并除去主体上的压力时,外部容器因为其弹性和回复力而开始恢复其初始形状。与此同时,设置在排放盖上的第一止回阀机构发挥作用,以停止内含物的排放并防止内含物回流以及外部空气进入内部容器中。由于内部容器随着内含物体积的减少而继续变形,使外部空气通过空气被导入机构导入位于外壳层和内层的空隙中,而且外部容器恢复至其初始形状。
如果在外部容器已经恢复至其初始形状的状态下再次挤压注出容器,通过挤压,使空隙中的空气被加压,这是因为第二止回阀机构密封了空隙。因此,压力就被施加到在内部容器上施加一压力,以进一步排出内含物。
由于第一止回阀机构防止了外部空气进入内部容器,在内部容器中不存在气隙。因此内含物总是处于开口的前方。无论注出容器在其使用中处于什么位置,都可以不费力地排出内含物。这也可能防止内含物在空气氧化的作用下发生降解和变质。
由于形成竖直的粘性树脂条,也形成一对未粘固的内层容器部分。当挤压注出容器时,并排出内含物,这些未粘固的内层发生变形。这种的变形以下述方式进行。当在具有竖直长轴的图中于主体的横截面上观察变形时,左、右未粘固的内层首先在其中的部分发生压下变形。随着变形的继续进行,左、右未粘固层大致在长轴上彼此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推压。压缩变形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即接触的部分向布置在长轴两端的粘性树脂条延伸。
当继续排出内含物而且压缩变形继续进行时,由于对未粘固内层的横截面长度的尺寸限制,变形部分实际上消失。如果由长轴分割的粘性树脂条的左、右部分宽度相同,将压瘪的内部容器在这些粘性树脂条的四个条端处被挤靠,以致很难以再使未粘固内层压缩和变形。在这种状态下,不论怎么挤压外部容器,也很难使内含物排出。
然而,在本发明中,由长轴划分的粘性树脂条的左、右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即使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压缩变形,每个粘性树脂条的较短部分允许发生比较长部分大的压缩变形。因此,这些条端在压缩变形的过程中不起阻碍作用。
在被长轴分成两部分的粘性树脂条的较长部分的端部附近由于对未粘固内层的横截面尺寸的限制可变部分内层部分实际中消失。由挤压产生的压力被保持这些端部处。另一方面,在粘性树脂条的较短端部附近仍有额外的尺寸空间。直到在粘性树脂条端的较短部分的两侧不会再发生压收缩变形时,内含物的排出才停止。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剩余内含物。
实施权利要求4的发明方案体现在以下构造中,即在权利要求3的发明中,主体具有椭圆形的横截面。
由于在横截面形状中使假想的对称长轴和对称短轴相互垂直,横截面形状有椭圆形、椭球形和扁平菱形。在椭圆形的情况下,直径从长轴方向到短轴方向逐渐变化,而且在圆周上没有任何弯曲点。因此,可以使未粘固内层的压缩变形更加稳定地进行而且可容易地吹塑内部容器。
实施权利要求5的发明方案包括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明,也包括使每个粘性树脂条被长轴分为右、左部分,其宽度比处于为10∶1到10∶6的范围内。
上述权利要求5的构造能提供最有效的排放操作并极大的减少内含物的剩余体积。如果右与左部分的比率几乎是相等的,或者如果该比率大于或等于10∶6,则不对称的效果不会很显著。如果比率小于或等于10∶1时,则未粘固内层的压缩变形将不能顺畅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注出容器的侧视图,并且右半部分以纵向剖视图的方式示出。
图2是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沿线A-A截取时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的侧视图,其中右半部分是以纵向剖视图的方式示出。
图4是表示可吹塑成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注出容器的容器的型坯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型坯例沿线在B-B截取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2所示横截面俯视图中的本发明注出容器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内部容器的变形趋势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当粘性树脂条分别具有较长、中等、较窄的宽度时,如图2的横截面俯视图中所示,内部容器是如何变形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注出容器的侧视图,其中右部分以纵向剖视图的方式示出。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容器沿线A-A截取的横剖面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8中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的侧视图,其中侧视图右半部分以纵向剖视图的方式示出。
图11是表示可被吹塑成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注出容器的型坯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型坯例子沿线B-B截取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注出容器的示意图,其中用局部的纵向剖视图表示出内部容器的压缩变形。
图14是表示如图9的横截面俯视图所示本发明注出容器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内部容器的变形趋势的示意图。
图15与图14一样也是表示内部容器的变形趋势的示意图,它可作为与本发明注出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相比较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用优选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注出容器的第一实施例。容器1包括一个由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制成的外层壳5,一个由与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不可相容的尼龙树脂制成的内层6,以及由一种与低密度聚乙烯和尼龙均具有完全胶粘性的粘性树脂制成的粘性树脂条9。
瓶状容器1包括底部4具有椭圆形的横截面并且与底部4相连的主体2,以及设置在主体2的顶端上并且围绕其外表面开设有螺纹的圆柱状颈部3。
容器的高度为160mm。主体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其中长轴的长度为70mm,短轴的长度为40mm(指两轴的内径)。
构成容器1的外壳层5和内层6除了与粘性树脂条9粘连和固定的部分外被可剥离地层压在一起。外壳层5形成具有足够机械强度和弹性以使之可被挤压并可恢复至其初始形状的外部容器12。安置在外部容器12内的内层6形成一个内部容器13,它薄的足以被充分地压瘪。
图2是主体2的横截面的俯视图。一对粘性树脂条9在主体2的椭圆的横截面上于长轴10的两端且相对于以中心轴轴对称地布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而且垂直地在容器1的整个高度上延伸,以粘连和固定外壳层5和内层6。在这个实施例中,主体的圆周长L为176mm。每个粘性树脂条的宽度在由(1/4)(L-2D1)计算时为9mm。未粘固的内层的长度Lna为79mm。
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如下方式首先模制型坯15,即一起挤压一外圆柱体17,一位于外圆柱体17之间的内圆柱体16以及一对相对与中心轴轴对称地定位的粘性树脂条9,并且使每个树脂条9夹在外圆柱面17和内圆柱面16之间。然后,通过采用用于吹模法的组合模将该型坯15吹塑成容器1。
圆柱形颈部3在外壁上刻有螺纹并且设有作为空气导入机构8的一部分的一对空气导入口8a。该口8a相对于容器1的中心轴轴对称地布置在与粘性树脂条9相距90°的位置。(见图3)。
排放盖20包括一个主盖体部分21和一个排放柱体27。主盖体部分21具有在其中的开设有一个贯通开口23的顶面,并且在内壁上刻有螺纹由此可以与容器1的颈部3拧在一起。排放柱体27位于主盖体部分21的顶面上且直立地竖放在开口23的边缘上。内含物从位于排放柱体27的顶端的排出口22排出。罩盖29盖在排出口22上。
排放盖20被拧在容器1的颈部3上。它包括一个从主盖体部分21的顶面垂下的密封导向件28和一个设置在主盖体部分21的内壁下端上的密封部分24。在密封导向件28和密封部分24分别与容器1的颈部3的内壁顶端和外壁的下端紧密接触时,将排放盖20紧密地装配在容器1上。
排放盖20设有第一止回阀机构25,它包括位于主盖体部分21的开口23处的第一止回阀25a。该阀门通常具有阻挡功能的封闭开口23并防止外部空气进入内部容器13。当挤压容器1以使内含物7排出时,阀由于内部容器13的内部压力而动作以打开开口23。
另外,排放盖20设有第二止回阀机构26,它包括其位置与设置在颈部3上的空气导入口8a相对的第二止回阀26a。如果在外部容器12与内部容器13之间的空隙6d中的空气的压力低于外部空气的压力,则该第二止回阀26a具有打开开口8a并通过空气导入口8a将空气导入位于外壳层5和内层6之间的空隙6d的功能。另一方面,如果空隙6d内的空气的压力与外界空气的压力相等则止回阀26a执行阻挡功能的封口8a并防止空气逸出。
下面对本发明以上述实施例的注出容器作使用状态的进一步描述。在使用具有上述构造的注出容器时,首先挤压容器1,该挤压关闭了第二止回阀26a。装有内含物7的内部容器13中的压力升高并打开第一止回阀25a。结果,使内含物7从位于排放盖20的顶部的排出口22排出。随着内含物7的体积的减小,内部容器13被压瘪并发生变形。
然后,当停止挤压容器1以解除施加在主体2上的压力时。外部容器12因为其弹性和回复力而开始恢复其初始形状,在位于外部容器12与内部容器13之间的空隙中的空气的压力减小。结果,内部容器13内的压力恢复到大气压力,并且第一止回阀25a关闭,由此允许内含物7的排出过程停止。
在外部容器12继续其恢复初始形状的过程时,因为第一止回阀25a处于关闭位置而且空隙6d中的空气的压力变得低于外部空气的压力,内部容器13保持着变形。然后,第二止回阀26a打开,并通过空气导入口8a将外部空气吸入位于外壳层5和内层6之间的空隙6d中,同时使这两层之间一直处于分离状态,直到外部容器12恢复至其初始形状并且在外部容器12和内部容器13之间的空气具有等于外部空气压力的压力。当空气吸入过程完成时,第二止回阀26a关闭。
当再次挤压容器1时,由于第二止回阀26a保持关闭,使由挤压引起的增大的压力通过位于外部容器12与内部容器13之间的空气传递给内部容器。然后,内部容器13内的压力增加,第一止回阀25a打开,并使内含物7从排出口22排出。内部容器13随着内含物7的体积的减少而被进一步地压缩。
每当停止挤压容器1以释放施加在主体2上的压力时。就又准备重复进行上述操作的一个新的循环。因此通过重复挤压操作,使内含物7不断排出,直到内部容器13内只保持有很少量的内含物7时为止。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注出容器1的主体2的横截面视图。它是表示内部容器13(或内层6)的变形趋势的示意图。图7是粘性树脂条9的宽度La分别为较大、中等和较窄时主体2的横截面视图。每幅图也示出了内部容器13(或内层6)的变形模式。
图6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在观察内含物7的排出时未粘固内层6a和6b的压缩变形的理想过程,未粘固内层6a和6b内粘性树脂条9分成左、右内层。层6a和层6b开始从中间部分6a1和6b1起沿扁平方向彼此相向地开始被压缩和变形。当变形继续时,两层在长轴10上相接触。随着压缩变形进一步进行,接触部分6c沿长轴10向粘性树脂条9的相应位置延伸。
在这种状态下,在粘性树脂条9的附近形成流动通道7a。当使内含物7进一步排出并且在内部容器13中保留有很少量的内含物时,接触部分6c在整个长轴10上延伸,并且内部容器13呈现出几乎完全扁平的状态,如图7(a)所示。
如果将粘性树脂条9的宽度La设定成一个过宽的值,例如La>1.2(1/4)(L-2D1),那么由于对长度Lna的尺寸限制,未粘固内层6a和6b的可变形部分将实际上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使在粘性树脂条两侧的未粘固内层6a和6b在四个条端9a1、9a2、9b1和9b2如此地张紧以致很难再使未粘固层6a和6b压缩和变形。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如何用手挤压外部容器12,也很难使内含物7排出,如图7(b)所示。
另一方面,如果将粘性树脂条9的宽度La设定成一个过窄的值,例如La<0.8(1/4)(L-2D1),那么未粘固内层6a和6b的横截面长度Lna将变成大于所需长度。即使在整个内部容器内仍保持有相当多的内含物也会有这样一个担心,即根据使用的情况内部容器13的横截面形状可能在内含物趋于减少处几乎阻塞流动通道。如图7(c)所示。
图8-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注出容器的第二实施例。容器1包括一个由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制成的外壳层5,一个由一种与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不具有相容性的尼龙树脂制成的内层6,以及由一种与低密度聚乙烯和尼龙均具有充分胶粘性的粘性树脂制成的粘性树脂条9。
容器1具有完全为瓶状的外形并包括底部4,横截面为椭圆形并与底部4相连的主体2,以及设置在主体2的上端上的圆柱状颈部3。
容器1的高度为160mm。主体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其长轴的长度为70mm,短轴的长度为40mm(如图9所示)。
构成容器1的外壳层5和内层6除了与粘性树脂条9粘连且固定的部分之外被可剥离地层压在一起。外壳层5形成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弹性以使该容器可被挤压并可恢复至其初始形状的外部容器12。布置于外部容器12内的内层6形成内部容器13,它薄得足以被充分压缩。
图9示出了主体2的横截面视图。一对粘性树脂条9在主体2的椭圆的横截面上相对于中心轴轴对称地于假想长轴10的两端被布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而且垂直地在在容器1的整个高度上延伸,以粘附并固定外壳层5和内层6。每个粘性树脂条9被长轴10分成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不同宽度,(W1和W2)的右、左部分。在这个实施例中,将每个粘性树脂条的整个宽度设定为14mm,并将其以10∶4的比率分成右、左部分(W1和W2)。
如图11和12所示,通过如下所述方式首先模制型坯15,即共同挤压一外圆柱体17,一布置在外圆柱体17内的内圆柱体16以及一对相对于中心轴轴对称地布置粘性树脂条9,并且使每个条9被夹在外圆柱体17和内圆柱体16之间,然后,通过采用于吹塑的模具将该型坯15吹塑成为容器1。
圆柱形颈部3在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并且设有一对作为空气导入机构8的一部分的空气导入口8a。这些口8a相对于主体2的中心轴轴对称地布置在与粘性树脂条9相距90°的位置上(见图10)。
排放盖20包括一个主盖体部分21和一个排放柱体27。主盖体部分21具有在其中的开设有一个贯通开口23的顶面,并且在内壁上刻有螺纹,由此可以和容器1的颈部3拧接在一起。排放柱体27位于主盖体部分21的顶面上,且直立地竖放在开口23的边缘上。内含物从位于排放柱体27的顶端的排出口22排出。罩盖29盖在排出口22上。
排放盖20被拧在容器1的颈部3上。它包括一个从主盖体部分21的顶面垂下的密封导向件28和一个设置在主盖体部分21的内壁下端的密封部分24。在密封导向件28和密封部分24分别与容器1的颈部3的内壁上端和外壁的下端紧密接触时,将排放盖20紧配合地密封在容器1上。
排放盖20设有包括第一止回阀25a的第一止回阀机构25。该阀通常具有阻档功能以封闭开口23并防止外部空气进入内部容器13。当挤压容器1以使内含物7排出时,阀由于内部容器13的内部压力而动作以打开开口23。
另外,排放盖20设有第二止回阀机构26,它包括其位置与设置在颈部3上的空气导入口8a相对的第二止回阀26a。如果在外部容器12与内部容器13之间的空隙6d中的空气的压力低于外界空气的压力,则该第二上回阀26a具有打开开口8a并通过空气导入口8a将空气导入位于外壳层5和内层6之间的空隙6d中的功能。另一方面,如果空隙6d内的空气的压力等于或大于外部空气的压力,则止回阀26a执行阻档功能的封闭开口8a并防止空气逸出。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上述实例例中的注出容器的使用状态作进一步描述。在使用具有上述构造的注出容器时,首先挤压容器1的主体2,在挤压过程中,第二止回阀26a保持处于关闭状态。内部容器13中的压力升高,并打开已经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止回阀25a。结果,使内含物7从位于排放盖20顶部的排出口22排出。随着内含物7的体积的减小,内部容器13被后瘪并发生变形。
然后,当停止挤压主体2以除去施加在内部容器1上的压力时,外部容器出于其弹性和回复力而开始恢复其初始形状,而且在位于外部容器12与内部容器13之间的容隙中的空气的压力减小。结果,内部容器13内的压力回复到大气压力,并且第一止回阀25a关闭,由此允许内含物7的排放停止。内部容器13保持被后缩。然后,第二止回阀26a打开,并通过空气导入口8a将外部空气吸入位于外壳层5和内层6之间的空隙6d中。使外部容器12恢复至其初始形状,同时使这些层之间一直处于分离,直到在外部容器12和内部容器13之间的空气的压力与外部空气压力相等时为止。当该吸入过程结束时,第二止回阀26a关闭。
当挤压容器1时,由于第二止回阀26a保持关闭,使由挤压引起的增大的压力再次通过位于外部容器12与内部容器13之间的空气传递给内部容器。然后,内部容器13内的压力增加,第一止回阀25a打开,并且使内含物7从排出口22排出。内部容器13随着内含物7的体积的减少而被进一步压缩。
每当停止挤压容器1的释放,施加在容器1的主体2上的压力时,就如上所述地发生一个相似的过程。上述操作的一个新的循环即将被重新进行。因此,通过重复挤压操作,使内含物7不断排出。最终,除了存留在内部容器13中的极少量内含物7外,排出了几乎全部内含物。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例中的注出容器的示意图,其中以局部的纵向剖视图示出了内部容器13的压缩变形。由于外部容器12和内部容器13由粘性树脂条9相互粘连在一起,内部容器13在高度方向上没有收缩变形。内含物7由于其重量保持在下部中,而压缩变形主要发生在上部中。
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注出容器的主体2的横截面视图。它是表示内部容器13(或内层6)的变形趋势的示意图。
图15是与图14相似的主体2的横截面视图,但在这个比较例中,粘性树脂条9相对于椭圆形的长轴10对称地布置,也就是,处于W1=W2的位置上。它是一个表示内部容器13(或内层6)的变形趋势的示意图。除了粘性树脂条9的位置之外,该部分构造其余的都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类似。
未粘固内层6a和6b由粘性树脂条9分成左、右层。这些层6a和6b开始从中心部分6a1和6b1处起沿扁平方向被此相向地被压缩和变形。当变形继续时,层在长轴10上相接触,以形成接触部分6c。当进一步排出内含物7并且使内部容器13继续压缩和变形时,该接触部分6c沿长轴10向粘性树脂条9的相应位置延伸。
当进一步排出内含物7且内部容器13继续其压缩变形时,因为对未粘固内层6a和6b的尺寸限制,使可变形部分很少。在比较例中,在粘性树脂条9的两侧上的未粘固内层6a和6b在四个条端9a1、9a2、9b1和9b2处被如此地张紧以致难以再使这些未粘固内连层6a和6b压缩和变形。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如何用手挤压外部容器12,也难于排出内含物7,如图15所示。
另一方面,如果粘性树脂条9如本发明中第二实施例中那样不对称地布置,未粘固内层6a和6b的左、右部分的不对称现象随变形的进行而在粘性树脂条9的四个条端9a1、9a2、9b1和9b2附近变得明显起来。
实际上,在粘性树脂条9的由长轴分割的较长部分的侧面(W1侧),由于在条端9a1和9b2附近对未粘固内层6a和6b的横截面长度有尺寸限制,所以可变形部分实际上消失了。由挤压产生的压力被保持于上述端部处。另一方面,在未粘固内层6a和6b的较短部分的侧面(W2侧),在条端9a2和9b1附近仍有额外的尺寸空间。因为这种不对称性,挤压操作允许随着内含物的体积的减少,而进一步变形。因此,可以极大地减少残留的内含物(见图14)。
如果可能将粘性树脂条9的宽度设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则可以在注出容器的整个高度上确保流动通道7a,直到内含物7的排出达到极限时为止。
具有如上所建构造的本发明有如下的效果:
在权利要求1和2所述发明中的可挤压型注出容器通过将粘性树脂条的宽度设定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能保将顺畅的排出操作保持到挤压的最后一刻,直到在使用之后在内部容器中只残留极少的内含物,其中,如此地设置所建粘性树脂条,以控制在压缩变形时内部容器沿高度方向的形状,并且确保内含物的流动通道。
具有权利要求3至5所述发明中具椭圆形主体的可挤压,型注出容器通过以如下方式设定粘性树脂条的宽度而允许将顺畅的排出操作保持到挤压的最后一刻,直到在使用之后内部容器中只残留很少量的内含物,即由假想的长轴将每个粘性树脂条分成沿宽度方向具有不同长度的左、右部分,其中,如此地设置所述粘性树脂条,以控制在压缩变形时内部容器沿高度方向的形状,并确保内含物的流动通道。
Claims (5)
1.一种注出容器,包括:
一个吹塑成的瓶状容器(1),它包括被可剥离地层压在一起的一个外壳层(5)和一个内层(6)并具一个横截面形状如下的主体(2)即假想的对称长轴(10)和对称的短轴(11)彼此相互垂直,所述外壳层(5)形成一个外部容器(12),它具有弹性,以使该容器可被挤压且恢复至其初始形状,所述内层(6)形成一个内部容器(13),它用于在其内盛内含物(7),并且能够随着内部压力的减小而被向内压缩和变形,以及
一个具有一开口(23)并安装在容器(1)的颈部(3)上的排放盖(20);其特征为,通过在容器(1)的大致整个高度上粘结外壳层(5)和内层(6)将一对粘性树脂条(9)相对于中心轴轴对称地布置在主体(2)的长轴(10)的两端,并且将所述粘性树脂条(9)的宽度(La)设定在为0.8(1/4)(L-2D1)到1.2(1/4)(L-2D1)的范围内,最好为(1/4)(L-2D1),其中,D1是主体(2)的横截面上长轴的长度;L是主体(2)的横截面的圆周长度;
所述排放盖(20)设有第一止回阀机构(25),它防止内含物(7)从开口(23)回流到内部容器(13)中,并且防止外部空气的进入;以及
外部容器(12)配备有一个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位于外壳层(5)和内层(6)之间的层间空隙(6d)中的外部空气导入机构(8),而且该外部空气导入机构(8)与在挤压时具有将空气封闭在空隙(6d)中的功能的第二止回阀机构(26)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出容器(1),其特征为,主体(2)的横截面在使长轴的长度等于短轴的长度时具有圆形形状。
3.一种注出容器,包括:
一个吹塑成的瓶状容器(1),它包括被可剥离地层压在一起的一个外壳层(5)和一个内层(6)并且有一个横截面形状如下所述的主体(2),即假想的对称长轴(10)和对称的短轴(11)彼此相互垂直,所述外壳层(5)形成一个外部容器(12),它具有弹性,以使该容器可被挤压并且可恢复至其初始形状,所述内层(6)形成一个内部容器(13),它用于在其内盛装内含物(7),并且能够随着内部压力的减小而被向内压缩和变形;以及
一个具有一开口(23)并安装在容器(1)的颈部(3)上的排放盖(20);
其特征为,通过在容器(1)的大致整个高度上粘结外壳层(5)和内层(6),将一对垂直的粘性树脂条(9)相对中心轴轴对称地布置在主体(2)的长轴(10)的两端,并且每个树脂条(9)被长轴(10)分成沿宽度方向具有不同宽度的左、右部分。
所述的排放盖(20)在开口(23)处设有第一止回阀机构(25),它防止内含物(7)回流到内部容器(13)中并且也防止外部空气的进入;以及
外部容器(12)配备有一个用于将外部容气引入位于外壳层(5)和内层(6)之间的层间空隙(6d)中的外部空气导入机构(8),并且使该外部空气导入机构(8)与具有在挤压时将空气封闭在空隙(6d)内的功能的第二止回阀机构(26)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出容器,其特征为,主体(2)在横截面视图中具有椭圆形形状。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注出容器,其特征为,每个粘性树脂条(9)被长轴(10)以在10∶1到10∶6范围内的比例分成具有不同宽度(W1和W2)的右、左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264509A JP3979625B2 (ja) | 2001-08-31 | 2001-08-31 | 注出容器 |
JP264857/2001 | 2001-08-31 | ||
JP2001264857A JP3994145B2 (ja) | 2001-08-31 | 2001-08-31 | 注出容器 |
JP264509/2001 | 2001-08-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4858A true CN1464858A (zh) | 2003-12-31 |
CN1228217C CN1228217C (zh) | 2005-11-23 |
Family
ID=26621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24036A Expired - Lifetime CN1228217C (zh) | 2001-08-31 | 2002-08-30 | 注出容器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42676B2 (zh) |
EP (2) | EP2210815B1 (zh) |
KR (1) | KR100866457B1 (zh) |
CN (1) | CN1228217C (zh) |
AU (1) | AU2002328615B2 (zh) |
CA (1) | CA2458934C (zh) |
DE (1) | DE60237979D1 (zh) |
TW (1) | TW555672B (zh) |
WO (1) | WO2003018426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0432B (zh) * | 2004-04-01 | 2010-12-08 | 国家淀粉及化学投资控股公司 | 减少未固化粘合剂中冻融空隙的方法和容器 |
CN103010568A (zh) * | 2012-11-19 | 2013-04-03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洒水盖 |
CN104015993A (zh) * | 2014-06-10 | 2014-09-03 | 卓高泰(广州)包装有限公司 | 高阻隔密封容器 |
CN107207115A (zh) * | 2015-01-23 | 2017-09-26 | 京洛株式会社 | 层叠剥离容器 |
CN109928002A (zh) * | 2015-01-30 | 2019-06-25 |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 双重容器 |
CN111153013A (zh) * | 2018-11-08 | 2020-05-15 | 威玛精密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层容器组合 |
CN114834719A (zh) * | 2016-04-15 | 2022-08-02 | 京洛株式会社 | 层叠剥离容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20121B1 (fr) * | 2001-01-30 | 2003-06-13 | Oreal | Flacon pompe a utilisation multidirectionnelle |
WO2003037725A1 (fr) * | 2001-10-31 | 2003-05-08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Recipient moule par soufflage |
JP3938300B2 (ja) * | 2001-11-30 | 2007-06-27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注出容器 |
DE60308024T2 (de) * | 2002-05-31 | 2007-01-11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Mehrkammerbehälterelementkörper |
US20050029285A1 (en) * | 2003-03-24 | 2005-02-10 | Pbm Plastics, Inc. |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the on-demand dispensing of flowable materials |
FR2860215B1 (fr) * | 2003-09-26 | 2006-08-18 | Logiplast | Recipient destine a contenir du liquide alimentaire |
JP2006062700A (ja) * | 2004-08-26 | 2006-03-09 | Katsutoshi Masuda | 流動体貯留容器 |
DE102005000056A1 (de) * | 2005-05-10 | 2006-11-16 | Hilti Ag | Kartusche |
GB0525019D0 (en) * | 2005-12-07 | 2006-01-18 | Madhavan Beena | Packaging device for tear proof packets |
US20070141204A1 (en) * | 2005-12-15 | 2007-06-21 | Xiong Wade W | Beverage systems |
US20090004343A1 (en) * | 2005-12-15 | 2009-01-01 | Xiong Wade W | Beverage systems |
KR100981647B1 (ko) * | 2008-02-22 | 2010-09-10 | 주식회사 예찬 | 공기 펌프식 주름관을 포함하는 용기 |
US20100059545A1 (en) * | 2008-09-10 | 2010-03-11 | Novus Products Company, Llc | Liquid dispenser system |
US20120124942A1 (en) * | 2009-03-03 | 2012-05-24 | Gidi Shani | Volume adjusted preservation containment system |
DE102010009101A1 (de) | 2010-02-24 | 2011-08-25 | GAPLAST GmbH, 82442 | Verpackung |
DE102010009102B4 (de) * | 2010-02-24 | 2014-08-28 | Gaplast Gmbh | Doppelwandige Quetschflasche mit Ventil im Airless-System |
US20120114800A1 (en) * | 2010-11-10 | 2012-05-10 | Ecosentials, Llc | Drink Enhancer System |
JP5697082B2 (ja) * | 2010-11-30 | 2015-04-08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ブロー成形容器 |
KR200467265Y1 (ko) * | 2011-07-21 | 2013-06-11 | 펌텍코리아 (주) | 보호캡을 구비하는 이중 블로우 용기 |
JP6336702B2 (ja) * | 2011-08-05 | 2018-06-06 | キッコーマン株式会社 | 吐出容器 |
FR2999959B1 (fr) * | 2012-12-20 | 2015-08-07 | Aptar France Sas | Distributeur de produit fluide. |
US9815610B2 (en) | 2013-12-27 | 2017-11-14 | Kao Corporation | Squeeze container |
JP6352160B2 (ja) * | 2014-11-27 | 2018-07-04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積層剥離容器の液体ブロー成形方法 |
JP6737590B2 (ja) * | 2015-12-09 | 2020-08-12 | 株式会社平和化学工業所 | 二重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735112B2 (ja) * | 2016-02-16 | 2020-08-05 | 株式会社平和化学工業所 | 二重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10472162B2 (en) | 2016-09-09 | 2019-11-12 | The Clorox Company | Continuous spray dispenser for highly corrosive and other low compatibility products |
JP6906844B2 (ja) * | 2017-04-28 | 2021-07-21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積層剥離容器 |
US11312523B2 (en) * | 2017-11-08 | 2022-04-26 | Hokkai Can Co., Ltd. | Synthetic resin-made multilayer container |
JP7258425B2 (ja) * | 2019-03-28 | 2023-04-17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プリフォーム組立体、二重容器及び二重容器の製造方法 |
JP1692825S (zh) * | 2020-08-12 | 2021-08-16 | ||
JP1692884S (zh) * | 2020-08-12 | 2021-08-16 | ||
USD972725S1 (en) * | 2020-12-23 | 2022-12-13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xtracorporeal marker for medical us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44063U (zh) | 1980-08-28 | 1982-03-10 | ||
DE3239784A1 (de) * | 1982-10-27 | 1984-05-03 | Wella Ag, 6100 Darmstadt | Doppelbehaelter fuer zwei getrennt aufzubewahrende fluessigkeiten |
US4574987A (en) * | 1984-05-01 | 1986-03-11 | General Foods Corporation | Dispenser package for soft-frozen comestibles |
US4760937A (en) * | 1986-06-16 | 1988-08-02 | Evezich Paul D | Squeezable device for ejecting retained materials |
JPH0320223U (zh) | 1989-07-05 | 1991-02-27 | ||
JPH04115114A (ja) * | 1990-09-05 | 1992-04-16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光フアイバジヤイロの信号処理回路 |
BE1004298A3 (fr) * | 1991-01-04 | 1992-10-27 | Piarrat Jeffrey | Emballage distributeur pour produit pateux. |
US5301838A (en) * | 1991-01-23 | 1994-04-12 | Continental Pet Technologies, Inc. | Multilayer bottle with separable inner laye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
JPH04267727A (ja) * | 1991-02-05 | 1992-09-24 | Keisuke Ito | 多層成形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557246Y2 (ja) * | 1991-03-29 | 1997-12-10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積層ボトル |
JP2862443B2 (ja) * | 1992-09-10 | 1999-03-03 | ザ、プロクター、エンド、ギャンブル、カンパニー | 積層型容器及びその製法 |
JPH0722951U (ja) | 1993-09-29 | 1995-04-25 | 花王株式会社 | 注出容器 |
US5526957A (en) * | 1994-06-23 | 1996-06-18 | Insta-Foam Products, Inc. | Multi-component dispenser with self-pressurization system |
JP3336352B2 (ja) * | 1994-07-29 | 2002-10-21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合成樹脂製壜体とその成形方法 |
JPH09249258A (ja) * | 1996-03-18 | 1997-09-22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易分離性複合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ATE191197T1 (de) * | 1996-11-21 | 2000-04-15 | Automation Industrielle Sa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rohrkörpern |
JP3672163B2 (ja) | 1998-06-30 | 2005-07-13 | 花王株式会社 | スクイズ容器 |
JP3497736B2 (ja) * | 1998-06-30 | 2004-02-16 | 花王株式会社 | 積層剥離容器 |
US6364163B1 (en) * | 1998-11-18 | 2002-04-02 | John J. Mueller | Refillable dispenser and cartridge |
WO2002004308A1 (fr) * | 2000-07-06 | 2002-01-17 | Kao Corporation | Recipient double |
JP4443013B2 (ja) * | 2000-08-01 | 2010-03-31 | 花王株式会社 | 二重容器用キャップ |
US6460739B1 (en) * | 2001-12-13 | 2002-10-08 |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 Dispenser |
-
2002
- 2002-08-30 EP EP10004498.1A patent/EP221081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8-30 WO PCT/JP2002/008786 patent/WO2003018426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8-30 CN CNB028024036A patent/CN122821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8-30 KR KR1020037004510A patent/KR10086645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8-30 AU AU2002328615A patent/AU2002328615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2-08-30 EP EP02762922A patent/EP142216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8-30 DE DE60237979T patent/DE60237979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8-30 US US10/381,276 patent/US67426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8-30 CA CA002458934A patent/CA2458934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9-02 TW TW091119972A patent/TW55567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0432B (zh) * | 2004-04-01 | 2010-12-08 | 国家淀粉及化学投资控股公司 | 减少未固化粘合剂中冻融空隙的方法和容器 |
CN103010568A (zh) * | 2012-11-19 | 2013-04-03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洒水盖 |
CN104015993A (zh) * | 2014-06-10 | 2014-09-03 | 卓高泰(广州)包装有限公司 | 高阻隔密封容器 |
CN107207115A (zh) * | 2015-01-23 | 2017-09-26 | 京洛株式会社 | 层叠剥离容器 |
CN107207115B (zh) * | 2015-01-23 | 2019-06-11 | 京洛株式会社 | 层叠剥离容器 |
CN109928002A (zh) * | 2015-01-30 | 2019-06-25 |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 双重容器 |
CN114834719A (zh) * | 2016-04-15 | 2022-08-02 | 京洛株式会社 | 层叠剥离容器 |
CN114834719B (zh) * | 2016-04-15 | 2024-06-11 | 京洛株式会社 | 层叠剥离容器 |
CN111153013A (zh) * | 2018-11-08 | 2020-05-15 | 威玛精密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层容器组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30226856A1 (en) | 2003-12-11 |
TW555672B (en) | 2003-10-01 |
WO2003018426A1 (fr) | 2003-03-06 |
EP2210815B1 (en) | 2013-05-15 |
US6742676B2 (en) | 2004-06-01 |
AU2002328615B2 (en) | 2007-06-07 |
DE60237979D1 (de) | 2010-11-25 |
EP1422160A4 (en) | 2009-06-24 |
EP2210815A1 (en) | 2010-07-28 |
CA2458934A1 (en) | 2003-03-06 |
EP1422160A1 (en) | 2004-05-26 |
KR100866457B1 (ko) | 2008-10-31 |
KR20040032810A (ko) | 2004-04-17 |
CN1228217C (zh) | 2005-11-23 |
EP1422160B1 (en) | 2010-10-13 |
CA2458934C (en) | 2009-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8217C (zh) | 注出容器 | |
CN1230361C (zh) | 单件配给系统和其制造的方法 | |
CN1231393C (zh) | 软质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高粘性调制液填充体 | |
CN100342982C (zh) | 流体储存容器 | |
KR101493534B1 (ko) | 다이렉트 블로우 성형방법에 의한 합성수지제 이중 용기 | |
CN1799946A (zh) | 具有优异的密封和排气性能的塑料帽 | |
CN107207114B (zh) | 双重容器 | |
CN1445070A (zh) | 注射模和注射模用杆件 | |
CN1313233A (zh) | 合成树脂的容器封盖 | |
CN1273512A (zh) | 带有涂敷具的容器 | |
CN1474772A (zh) | 一种封盖的弹性铰接件 | |
CN1148828A (zh) | 吹塑成型容器及其成型用的金属模具 | |
CN1740061A (zh) | 双壁流体储存容器 | |
CN1720178A (zh) | 食品和饮料的容器 | |
CN1265951C (zh) | 塑料组件的制造方法 | |
CN1662359A (zh) | 带推压式封盖的瓶的制造 | |
CN1842408A (zh) | 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 |
CN1596216A (zh) | 注出容器 | |
CN1347831A (zh) | 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液体容器制造方法的金属模具 | |
CN1872631A (zh) | 用于汽酒或类似物的瓶子的手动开启的合成瓶塞 | |
CN1236969C (zh) | 液体容器 | |
CN110655026A (zh) | 一种等压灌装阀 | |
CN1078955A (zh) | 螺旋闭锁件 | |
CN209956547U (zh) | 一种化妆品专用高强度包装瓶 | |
CN1136129C (zh) | 一种通过压力机制造封盖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23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