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6180A - 固体燃料燃烧器及使用固定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体燃料燃烧器及使用固定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86180A
CN1386180A CN01802284A CN01802284A CN1386180A CN 1386180 A CN1386180 A CN 1386180A CN 01802284 A CN01802284 A CN 01802284A CN 01802284 A CN01802284 A CN 01802284A CN 1386180 A CN1386180 A CN 1386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air
solid fuel
mentioned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2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3901C (zh
Inventor
津村俊一
木山研滋
仓增公治
菊池仁志
高桥芳孝
森田茂树
酒井和人
冈﨑洋文
谷口正行
小林启信
下郡三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bcock Hitach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bcock Hitachi KK filed Critical Babcock Hitachi KK
Publication of CN1386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6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390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390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6/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bustion chambers or combustion zones, e.g. for staged combustion
    • F23C6/04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bustion chambers or combustion zones, e.g. for staged combustion in series connection
    • F23C6/045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bustion chambers or combustion zones, e.g. for staged combustion in series connection with staged combustion in a single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5/00Disposition of burners with respect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to one another; Mounting of burners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5/08Disposition of burners
    • F23C5/32Disposition of burners to obtain rotating flames, i.e. flames moving helically or spir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7/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ir supply
    • F23C7/002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ir supply the air being submitted to a rotary or spinning motion
    • F23C7/004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ir supply the air being submitted to a rotary or spinning motion using 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7/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ir supply
    • F23C7/008Flow control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pulverulent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5/00Heating of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2201/00Staged combustion
    • F23C2201/10Furnace staging
    • F23C2201/101Furnace staging in vertical direction, e.g. alternating lean and rich zo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01/00Burners adapted for particulate solid or pulverulent fuels
    • F23D2201/20Fuel flow guid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08/00Control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burners
    • F23D2208/10Sens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09/00Safety arrangements
    • F23D2209/20Flame lift-off / sta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 Pre-Mixing And Non-Premixing Gas Burner (AREA)

Abstract

一种燃烧器,在所述燃烧器中,即使褐煤等劣质的固体燃料也可在从高负荷条件到低负荷条件的宽范围内稳定地燃烧。根据炉膛41的燃烧负荷的不同,可调整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供给的空气量。低负荷时增加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供给的空气量,提高形成于燃料喷口11出口外侧的下游部的循环流19的氧浓度,使其稳定地燃烧。高负荷时,减少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供给的空气量,在离开燃料喷口11的位置形成火焰,从而抑制固体燃料燃烧器42的构造物和炉膛41壁接受的辐射热。固体燃料燃烧器42可用于褐煤等劣质固体燃料和作为其输送用气体的燃烧废气的燃烧。

Description

固体燃料燃烧器及使用固定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固体燃料进行气流输送并使其燃烧的固体燃料用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特别是涉及适合于将含水分和挥发成分多的煤粉、木材或泥炭作为燃料进行燃烧的、可对应宽范围的炉膛负荷变化而且可进行使燃烧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浓度下降的燃烧的固体燃料用燃烧器,使用该固体燃料用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具有该燃烧器的炉膛、加热炉、或热风发生炉等燃烧装置及其运用方法,燃煤锅炉及其系统,及燃煤火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用于环境保护的公害防止规定一年比一年严格,特别是在燃烧上述煤的煤粉燃烧锅炉中,要求尽可能地减少燃烧气体中的NOx发生量(以下称低NOx化)。作为使燃烧废气中的NOx浓度下降的燃烧技术(低NOx化技术)有两级燃烧法。两级燃烧法有在炉膛全体使NOx发生量下降和在燃烧器单体使NOx浓度下降这样两种方法。当要在炉膛全体使NOx发生量下降时,通过将炉膛的燃烧器区域中的空气比(相对燃料的所需空气比例,空气比1为化学计量当量)保持为1以下的浓燃料条件,将生成的NOx还原,实现低NOx化。对于此时的未燃烧燃料,通过从设置于燃烧器区域下游(后)侧的空气插入口投入空气使其燃烧。
另外,作为在煤粉燃烧器等固体燃料燃烧器(下面有时简称为燃烧器)单体使NOx发生量下降的低NOx燃烧法(以下将这种燃烧器称为低NOx化燃烧器),使2次空气和3次空气旋转,使得与仅由1次空气着火的煤粉流的混合延迟,从而形成大的还原区域,该方法已在某种低NOx化煤粉燃烧器(日本特开昭60-176315号、特开昭62-172105号)得以实用化。
由这些技术可使废气中的NOx浓度下降到130ppm(燃料比=固定碳/挥发成分为2,煤中的含氮量为1.5%,灰中未燃分5%以下)。然而,废气中的NOx浓度限制值存在一年比一年严格的倾向,今后要求的废气中的NOx限制值将在100ppm以下。
作为NOx发生量在100ppm以下的低NOx化燃烧器,开发了带有进一步强化燃烧器部的低NOx燃烧法的内部火焰稳定器的燃烧器和设置了在外部火焰稳定器(设于煤粉和煤粉输送用气体的混合流体流过的燃料喷口的外周部)与上述内部火焰稳定器之间桥接的那样的火焰稳定器的燃烧器。
另外,在预期能量要求将要增大的地区,可认为今后主要利用水分和灰分多、发热量低的劣质煤。在劣质煤中,虽然褐煤和次烟煤等含有高水分的煤的埋藏量较多,但与烟煤相比存在火焰温度下降和燃料性差等作为燃料的性质较差的担心。褐煤为以东欧为中心存在的煤,为灰分20%以上、水分30%以上的埋藏年代较短的煤。
另外,以褐煤为代表的煤化(碳化)程度低的煤、木材、泥炭在加热时以气体放出的成分(以下称为挥发成分)和含于燃料中的水分较多。另外,发热量与烟煤和无烟煤等煤化程度高的煤相比较低,一般粉碎性较差。另外,具有燃烧灰的熔融温度低的特征。由于挥发成分多,所以,在空气氛围中贮藏和粉碎时易于自然着火,与烟煤等相比难以处理。为此,在将褐煤等制成微粉和使其燃烧的场合,将燃烧废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用作燃料的输送用气体。由于上述混合气体的氧浓度较低,所以,可避免燃料的自然着火。另外,由燃烧废气的保有热量可使由上述混合气体输送的燃料中的水分蒸发。
然而,在低氧浓度气氛下输送燃料,使得从燃烧器喷出的燃料不在与空气混合后时燃烧反应没有进展。燃烧反应受到燃料与空气的混合速度制约,与可由空气输送的烟煤相比燃烧速度下降。为此,与烟煤的燃烧相比,燃料的燃尽时间较长,在炉膛出口的未燃烧成分增加。
作为使由低氧浓度的输送用气体输送的燃料的着火提前的方法,有在燃料喷口前端设置空气喷口以提高燃料输送用气体的氧浓度的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73208号公报中公开了在燃料喷口的外侧设置空气喷口的燃烧器。另外,在燃料喷口的中心设置空气喷口以促进燃料喷口的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的燃烧器也经常得到应用。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4-21410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具有喷射煤粉和其输送用气体的混合物的燃料喷口和配置于该燃料喷口外侧的2次空气喷口和3次空气喷口,还在将上述燃料喷口与2次空气喷口隔开的分隔壁前端部设置用于保持由从上述燃料喷口喷出的煤粉获得的火焰的火焰稳定器。
如上述那样,褐煤等虽然为价廉的燃料,但存在由高灰分、高水分、低发热量这样的性质导致的燃烧性和结灰性的问题。对于其燃烧性,如何促进着火、形成稳定的火焰为高效率燃烧的关键技术。另外,在燃烧器构造体、炉膛壁面等的结灰性高的原因是由于熔点低。褐煤等除了钙和钠等的含量多等灰性质导致的问题外,还存在大量向炉内供给(与烟煤相比发热量少,所以需要增加煤的投入量)形成的灰生成量多等对结渣和积灰不利的条件。因此,为了在燃烧器使用褐煤等劣质煤,需要实现高效燃烧性和降低结灰性。
在海外使用的一般的褐煤燃烧方式为切圆燃烧方式和四角燃烧方式。前者为在炉膛侧壁设置由燃料流路和燃烧用空气流路构成的燃烧器室的方式,后者为在炉膛的四角设置由燃料流路和燃烧用空气流路构成的燃烧器室的方式。
下面说明这些燃烧方式与国内在燃烧烟煤时使用的、成对地在相向的炉膛壁面配置燃烧器群的所谓对冲燃烧方式的不同点。
对冲燃烧方式由自稳焰方式运用各燃烧器(燃料和燃烧用空气的多层管),与此不同,上述褐煤燃烧的方式不在燃烧器出口近旁自己稳定火焰,而是通过使燃烧用空气的射流带有运动量,在炉膛中心部或其近旁进行混合燃烧而使燃料进行稳定燃烧。
图30为四角燃烧方式或切圆燃烧方式的燃烧器室37的一例从炉膛侧观看时的正面图。燃烧用空气随其作用不同而改变流速,例如中心空气喷口124的目的在于迅速地与由废气供给的来自燃料喷口125的燃料混合,提高氧浓度从而促进燃烧,最外侧空气喷口126的目的在于,以具有50m/s以上的贯穿力的射流,从炉膛中心部到其近旁实现燃烧的稳定化。
在过去基本上没有经验的以褐煤为主的劣质煤的燃烧领域中,要在世界市场中获得优势所必不可少的技术在于开发出可相应于随电力需要增减产生的负荷变化进行运行的煤粉燃烧器。在东欧,对于电力需要,有时希望以30%的部分负荷运行锅炉。对此,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如前面说明的那样,在关于褐煤燃烧的现有技术(四角燃烧方式或切圆燃烧方式)中重要的是使燃料和燃烧用空气的混合流体的射流具有贯穿力,进行炉膛内的稳定燃烧。当减少炉膛的负荷时,来自燃烧器室37的上述射流的运动量减少,所以,火焰变得不稳定。图31为例示出四角燃烧方式的炉膛41的负荷从高负荷下降到低负荷时的火焰形状变化的炉膛41内的水平断面图。当处于图31(a)所示高负荷时,来自燃烧器室37的上述射流在燃烧器的根部附近形成吹走部38,从炉膛41中央部到其近旁形成稳定的燃烧区域,进行效率良好的燃烧。
然而,当处于低负荷时,来自燃烧器室37的各射流的流速下降,运动量减少,所以,不形成图31(a)所示稳定的燃烧区域,燃烧变得不稳定(如图31(b)所示那样炉膛41全体变暗淡)。作为低负荷时的燃烧器不发火防止对策,为了监视是否在炉膛41内形成稳定的燃烧区域,如在图32的炉膛41的侧断面图中示出的那样,在炉膛41的上部的后空气孔49附近设置火焰检测器48,但当如图31(b)所示那样炉膛41内的辉度下降时,作出不发火判定。
由于这样的原因,在炉膛41内的稳定燃烧区域的形成受来自各燃烧器的射流的运动量左右的现有技术方式中,难以在低负荷时运用。在图31(a)、图31(b)中将燃烧器室37设置于炉膛41下部,来自燃烧器室37的燃料和燃烧用气体的混合流体的射流由来自后空气孔49的供给形成火焰。
另外,在供给到上述现有技术的燃烧器的燃料量变多的燃烧装置(炉膛)的高负荷运行条件下,火焰的辐射热使燃烧器构造物成为高温。由于褐煤等煤化程度低的燃料的燃烧灰的熔融温度低,所以,当燃烧灰附着于燃烧器构造物的上述高温部分时,逐渐熔融,熔融物进一步成长。变大了的熔融物可能相对燃料的燃烧成为障碍。为此,当在高负荷运行条件下燃烧时,需要离开燃烧器形成火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燃烧装置(炉膛)的高负荷运行条件到低负荷运行条件的宽范围内稳定燃烧并可使用褐煤等煤化程度低的燃料的固体燃料燃烧器、使用该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具有该燃烧器的燃烧装置及其运用方法、及燃煤锅炉。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即是使褐煤等灰性质差的粉碎煤也可在燃烧器出口近旁迅速地以高效率燃烧并可防止燃烧器周围结灰的、能够作为对冲燃烧方式的燃烧器使用的燃烧器和具有该燃烧器的燃烧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四角燃烧方式和切圆燃烧方式的燃烧器的场合当炉膛燃烧负荷下降时也可在炉膛中心形成稳定的燃烧区域而且可防止炉膛侧壁的结灰的燃烧器和具有该燃烧器的燃烧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作为对冲燃烧方式或四角燃烧方式和切圆燃烧方式的燃烧器使用的多层管式的燃烧器和具有该燃烧器的燃烧装置。
另外,由上述现有技术构成的低NOx化燃烧器为适合于在通常的烟煤燃烧中降低燃烧废气中的NOx浓度的构造。然而,在使用褐煤和泥炭等发火性高的燃料的燃烧装置,从防止自然着火的观点出发,作为输送用气体,使用含氧率低的燃烧废气代替1次空气。在该场合,难以在燃烧器近旁着火,所以,存在以下2个问题。
(1)由于在燃烧器近旁难以稳定火焰,所以,不需要油和气体燃料的助燃的运行限于燃烧炉内的温度高的高负荷区域。
(2)由于燃料相对燃烧器近旁的空气存在过剩的区域的燃烧率较低,即2次空气、3次空气混合后的燃烧率高,所以,不能获得低NOx化燃烧。
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将氧浓度低的气体用作煤的输送用气体,作为其对策,虽可考虑将燃烧用空气供给到燃烧器出口近旁的燃料喷口内以提高氧浓度,但在该场合煤粉浓度下降,不能提高着火性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是褐煤等灰性质较差的粉碎煤也可在燃烧器出口近旁迅速地以高效率燃烧、可进行低NOx化燃烧的固体燃料燃烧用燃烧器和具有该燃烧器的燃烧装置。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燃烧器为特别适合于使用由褐煤等煤化程度低的煤组成的固体燃料与氧浓度低于21%的输送用气体的混合流体的场合的燃烧器。
(1)本发明的第1燃烧器为固体燃料燃烧器,具有喷出空气的中心空气喷口、配置于该中心空气喷口外侧的用于喷出固体燃料与其输送用气体的混合流体的燃料喷口、配置于上述燃料喷口的内侧壁面用于喷出空气的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及配置于上述燃料喷口外侧用于喷出燃烧用空气的1个以上的外侧空气喷口。
上述燃烧器可增加从沿着上述燃料喷口的壁面内侧喷出空气的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由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可提高燃料喷口壁面内侧近旁的氧浓度。这样,由于燃料的燃烧比氧浓度低的场合受到促进,所以,燃料的着火提前,火焰可从燃料喷口附近形成。
另外,上述燃烧器在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内具有旋流器,可相应于燃烧负荷采用将从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以①直进流喷出的场合或以弱旋转流喷出的场合和②以强旋转流喷出的场合中的任一种喷出方法。
此时,(a)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和/或(b)上述追加空气孔或喷口出口最好位于上述燃料喷口的出口的燃烧器内部上游侧。按照上述构成,在燃料喷口内部,从(a)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和/或(b)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与燃料混合,所以,可部分地提高燃料输送用气体的氧浓度。
从燃料喷口出口到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和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的出口的距离为了使得不因燃料喷口内的火焰形成导致回火和烧损,最好燃料喷口内的燃料滞留时间在燃料着火延迟时间(约0.1秒)以下。通常,燃料输送用气体以流速10-20m/s在燃料喷口内流动,所以上述距离在1-2m以下。
另外,通过在上述燃烧器的燃料喷口的壁面内侧设置从燃烧器上游侧依次将上述喷口的断面积一时缩小后再扩大到原来大小的流路缩流部件,具有使惯性力比燃料输送用气体(燃烧废气等)大的燃料粒子(煤粉)流朝燃烧器中心轴方向收缩的效果。另外,通过在中心空气喷口的壁面外侧将由从燃烧器上游侧依次逐渐增大断面积的圆锥部和逐渐减小断面积的圆锥部构成的浓缩器设置到流路缩流部件的下游侧,使得收缩到燃烧器中心轴方向的燃料粒子(煤粉)流在通过浓缩器后沿燃料喷口内的流路扩散地流动。此时燃料粒子(煤粉)的惯性力比燃料输送用气体(燃烧废气)大,所以,朝燃料喷口的壁面侧偏移地流动,朝出口直进。为此,产生朝燃料喷口壁面侧浓缩后的煤粉流,在燃料喷口出口附近与外侧空气(燃烧用空气)接触的机会增大,另外,容易与在后述的火焰稳定器的下游侧形成的循环流的高温气体接触而着火。
另外,在将本发明的上述燃烧器用于高负荷条件下的场合,从燃料喷口喷出的燃料因来自炉膛内的高辐射热而使温度上升,所以,即使以高的流速从燃料喷口喷出也可稳定燃烧。此时,通过使从中心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成为直进流或弱的旋转流(旋转数在0.3)以下,可使得火焰从燃烧器附近吹走,在离开燃烧器的位置形成火焰,防止由火焰辐射热使燃烧器构造物成为高温。
另外,在将本发明的上述燃烧器用于低负荷条件下的场合,通过使从中心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形成为强旋转流(旋转数在0.5以上),可促进空气与燃料射流的混合。另外,由对从中心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施加的旋转流使燃烧器中心轴上的燃料的喷出流速减速,所以,燃料喷口附近的燃料的滞留时间变长。这样,在燃料喷口附近燃料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所以,火焰从燃料喷口附近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燃烧器也可相应于燃烧负荷改变从中心空气喷口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的比例。例如,在燃烧负荷低的场合,减少从中心空气孔喷出的空气量,同时,增加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的比例,在燃烧负荷高的场合,增加从中心空气口喷出的空气量,同时,减少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的比例。
在本发明的上述燃烧器中,最好调整空气量,使得从燃烧器的燃料喷口、中心空气喷口、及追加空气孔或喷口分别供给的空气量的总和与使燃料中的挥发成分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的比(以下记为相对挥发成分的空气比)为0.85-0.95。
另外,最好在上述燃料喷口与外侧空气喷口的分隔壁前端部设置相对从上述燃料喷口喷出的气体和从外侧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流的障碍物(火焰稳定器)。
在上述火焰稳定器的下游侧压力降低,形成从下游朝向上游的流动(以下称循环流)。在循环流内,除从外侧的喷口群喷出的空气和燃料外,还滞留来自下游的高温的已燃烧气体。为此,循环流内成为高温,作为在该侧流动的燃料射流的着火源起作用。为此,火焰从燃料喷口出口部分稳定地形成。
另外,由在燃料喷口出口内侧壁设置具有鲨鱼齿状凸起的火焰稳定器的构成也可促进燃料的着火。
另外,也可使本发明的上述燃烧器的中心空气喷口的下游侧的流路断面积比上述中心空气喷口的上游侧的流路断面积小,例如可在该中心空气喷口内朝燃烧器中心轴向移动地配置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内的旋流器的设置位置。由该构成,可根据燃烧负荷调旋流器的设置位置,改变空气流的旋转强度。
在燃烧负荷低的场合,使旋流器移动到中心空气喷口的下游侧的流路断面积较小的位置,对中心空气喷口的空气射流施加强旋转,在燃烧器近旁形成火焰,或在燃烧负荷高的场合,将旋流器移动到中心空气喷口的上游侧的流路断面积较大的位置,可在中心空气喷口的空气射流施加弱的旋转,在离开燃烧器的炉膛内的位置形成火焰。
另外,当燃烧器和其外侧的炉膛壁的温度过高时,燃烧灰附着于燃烧器构造物和炉膛壁,附着物成长,出现被称为结渣的现象。为了抑制该结渣,根据设于燃烧器和其周围的炉膛壁的温度计或辐射强度计等的信号,可改变从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和空气旋转强度或从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通过改变上述空气量和空气旋转强度,可改变炉膛内的火焰的形成位置,调整对燃烧器和炉膛壁的辐射热量。
在高负荷条件下,由于炉膛内的热负荷高,所以,最好将火焰形成在从燃烧器离开的位置。另外,由于在低负荷条件下炉膛内的热负荷低,所以,即使火焰接近燃烧器,燃烧器和其周围的炉膛壁的温度也比高负荷条件的场合低。
在将本发明的燃烧器用于上述燃烧装置的场合,使用的燃烧装置的中心空气喷口为圆筒形状,在该中心空气喷口的上游侧的部位作为空气供给用的配管连接一对空气配管,从中心空气喷口的圆筒断面的相向位置的切线方向使空气流入地分别连接该一对空气配管,在将该燃烧装置用于高燃烧负荷(例如60-70%以上)条件的场合,从一对空气供给用配管将相同空气流量供给到中心空气喷口内,在将燃烧装置用于低燃烧负荷(例如60-70%以下)条件的场合,通过使得从一对空气供给配管供给到中心空气喷口内的空气流量的分配存在差异,可调整与各负荷相应的中心空气流的旋转强度。
(2)本发明的第2燃烧器为固体燃料燃烧器,具有喷出固体燃料与其输送用气体的混合流体的燃料喷口、配置于上述燃料喷口的壁面内侧用于喷出空气的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及配置于上述燃料喷口外侧用于喷出空气的1个以上的外侧空气喷口。第2燃烧器为未设置第1燃烧器具有的喷出空气的中心空气喷口的燃烧器。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2燃烧器中,可增加从朝燃料喷口的壁面内侧喷出空气的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由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可提高燃料喷口壁面内侧近旁的氧浓度。这样,由于燃料的燃烧反应比氧浓度低的场合受到促进,所以,燃料的着火提前,火焰可从燃料喷口附近形成。
另外,上述燃烧器的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出口(前端部)最好位于上述燃料喷口的出口(前端部)的燃烧器内部的上游侧。按照上述构成,由于在燃料喷口内部使从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与燃料混合,所以,可部分地提高燃料输送用气体的氧浓度。而且,从燃料喷口出口到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的出口的距离为了防止因燃料喷口内的火焰形成导致回火和烧损,最好使得燃料喷口内的燃料滞留时间在燃料着火延迟时间(约0.1秒)以下。通常,燃料输送用气体以流速10-20m/s在燃料喷口内流动,所以上述距离在1-2m以下。
另外,最好在上述燃烧器的燃料喷口的壁面内侧设置从燃烧器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将上述喷口的断面积一时缩小后再扩大到原来大小的流路缩流部件。通过缩小燃料喷口的流路断面积,提高在燃料喷口内流动的燃料输送用气体的流速。为此,即使瞬间的燃料流速的下降导致在燃料喷口内形成火焰,也可防止火焰朝流路缩小部件的流路缩小部分的上游侧回火。通过在燃料喷口的内部将由从燃烧器上游侧朝下游侧依次增大断面积的部分和减小断面积的部分构成的浓缩器设置到流路缩流部件的下游侧,使得由流路缩小部件朝燃烧器中心轴方向收缩的燃料粒子(煤粉)流由浓缩器朝燃料喷口内的流路扩散地流动。此时,燃料粒子(煤粉)的惯性力比燃料输送用气体大,所以,朝燃料喷口的壁面内侧偏移地流动,到达出口。为此,产生朝燃料喷口内侧壁面浓缩的煤粉流,在燃料喷口出口附近与从外侧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接触的机会增大,另外,容易与在后述的火焰稳定器的下游侧形成的循环流的高温气体接触而着火。
另外,最好在将上述燃料喷口与外侧空气喷口隔开的壁面的前端部与从上述燃料喷口喷出的固体燃料混合物和空气流对抗地设置火焰稳定器。
在上述火焰稳定器的下游侧的炉膛内压力下降,形成从下游朝向上游的循环流。在循环流内,除从燃料喷口和外侧空气喷口等喷出的空气和燃料、燃料输送用气体之外,还滞留来自炉膛内的燃烧器设置位置下游侧的区域的高温气体。为此,循环流内成为高温,作为燃料射流的着火源起作用。为此,火焰从燃料喷口出口部分稳定地形成。
另外,由在燃料喷口的壁面前端(出口)部的壁面内侧设置具有鲨鱼齿状凸起的火焰稳定器的构成,也可促进燃料的着火。
即使将燃烧废气用作固体燃料的输送用气体,通过将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出口配置在上述浓缩器的断面积逐渐减少的圆锥部与上述火焰稳定器之间,可获得具有燃烧所需氧量的混合气体,使其撞击到火焰稳定器,可有效地进行在火焰稳定器的着火。另外,在炉膛的燃烧负荷较小的场合,即使为褐煤等灰性质差的粉碎煤,也可在燃烧器出口近旁使其迅速而高效地燃烧,实现燃烧气体的低NOx化和防止在燃烧器周围的炉膛壁面结灰。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燃烧器也可相应于燃烧装置(炉膛)的燃烧负荷改变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
虽不限于本发明的上述固体燃料燃烧器,但一般在固体燃料燃烧器中,最好在燃烧装置(炉膛)的燃烧负荷高的场合,从离开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炉膛内的位置形成固体燃料的火焰,在燃烧装置(炉膛)的燃烧负荷低的场合,从紧靠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燃料喷口出口后的炉膛壁面附近形成固体燃料火焰。
例如,当在固体燃料燃烧器设置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时,在燃烧装置(炉膛)的燃烧负荷低的场合,可采用增加从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的方法。此时,由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提高燃料喷口壁面内侧近旁的氧浓度。为此,燃料的燃烧反应比氧浓度低场合更受到促进,燃料的着火提前,火焰可从燃料喷口出口(前端部)附近形成。另外,在燃烧装置(炉膛)的燃烧负荷高的场合,通过减少从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可使得燃料喷口壁面内侧近旁的氧浓度较低,燃料的燃烧反应不发展,燃料的着火延迟,可在从燃料喷口离开的炉膛内的位置形成火焰。
在燃烧装置(炉膛)的燃烧负荷高的场合,由于固体燃料燃烧器和其外侧的炉膛壁的温度变高,所以,易于产生燃烧灰附着于燃烧器构造物和炉膛壁、附着物成长的被称为结渣的现象。因此,在燃烧装置(炉膛)的燃烧负荷高的场合,通过使火焰的形成位置离开燃烧器,可使燃烧器和其外侧的炉膛壁的温度较低,抑制在燃烧器构造物和炉膛壁结渣。另外,在燃烧负荷低的场合,最好调整空气量,使得从燃烧器的燃料喷口供给的空气量(在具有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的场合包含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的空气量)与使燃料中的挥发成分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的比(相对于挥发成分的空气比)为0.85-0.95。在燃烧负荷低的场合,虽然难以进行稳定燃烧,但通过将相对挥发成分的空气比设为0.85-0.95,可使火焰温度变高,易于维持稳定燃烧。
另外,为了抑制在燃烧器构造物和炉膛壁结渣,可根据设于燃烧器和其周围的炉膛壁的温度计或辐射强度计等的信号调整从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通过调整空气量,可改变炉膛内的火焰形成位置,调整向燃烧器和炉膛壁的辐射量。
如上述那样,在燃烧装置的高负荷条件下,由于炉膛内的热负荷高,所以,最好使火焰形成在离开燃烧器的炉膛内的位置,在低负荷条件下,由于炉膛内的热负荷低,所以,燃烧器和其周围的炉膛壁的温度比高负荷条件的场合低,炉膛内的火焰形成位置即使接近燃烧器也没问题。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上述第1燃烧器和第2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在燃烧装置的高负荷条件下,燃料在离开燃烧器的位置着火,火焰形成于炉膛中心部。为了监视从燃烧器形成的火焰,当在高负荷条件下运用时,最好监视燃烧器的火焰集中的燃烧装置的中央部分的火焰。另外,在燃烧装置的低负荷条件下虽然使燃料在燃烧器附近着火形成火焰,但也有对各燃烧器分别形成火焰、上述火焰在炉膛内分别形成的场合。为此,在低负荷条件下,最好监视分别形成于各燃烧器出口的各火焰。
另外,本发明的第1燃烧器和第2燃烧器的追加空气孔可用来代替追加空气喷口,为设置于燃料喷口的壁面的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孔,可沿燃料喷口的径向均匀地共设置4个、8个、最高20个左右。当在燃料喷口的径向全体以1个狭缝形成追加空气孔时,从该狭缝喷出的追加空气在燃料喷口内产生偏流,不理想。
另外,最好向上述追加空气孔向追加空气喷口供给加热后的空气。作为该加热源,可使用供给到风扇磨煤机用于煤粉生成的加压空气或燃烧器燃烧用的加热后的供给到风箱的空气。供给到风扇磨煤机的加压空气的压力较高,所以,可更好地利用。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第1燃烧器和第2燃烧器的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的空气供给部可连接到为了向上述外侧空气喷口供给燃烧用空气(2次空气或3次空气等的外侧空气)而设置的风箱,但最好连接到为了将燃烧用气体供给到该空气供给部而专门设置的燃烧用气体供给装置。
通过将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的空气供给部连接到专用的燃烧用空气供给装置,可相应于煤粉等固体燃料的燃烧性或在燃烧装置的负荷下降时等容易地供给增大了氧浓度的气体(以下称富氧气体)或纯氧。另外,由于可将燃烧用空气流量调节机构设置到专用的燃烧用气体供给装置,所以,可控制其供给量。
另外,如在燃料着火时将有效的燃烧用气体(空气)从专用的燃烧用空气供给装置导入至燃烧器,则可获得与由风箱获得的燃烧用气体(空气)压力不同的燃烧用气体(空气)压力,所以,可自由选定着火用的燃烧用气体的供给口的大小。另外,可将燃烧用空气流量调节机构设置到专用的燃烧用空气供给装置,所以,其供给量的控制可简单地进行。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第1燃烧器和第2燃烧器的外侧空气喷口的出口设置决定外侧空气的喷出方向的导向器,以某种程度设置外侧空气(有时称2次空气、3次空气)的扩散,形成扩散火焰。但是,通过相对上述导向器的燃烧器中心轴形成45度以下的倾斜角度,可使卷入废气与煤粉等的混合流体的来自外侧空气喷口的燃烧用空气的射流具有运动量。由该运动量大的空气射流使火焰变窄,可在炉膛内形成稳定的火焰(燃烧区域),进行高效的煤粉燃烧。
另外,当以使外侧空气射流沿着燃烧器和其外侧的炉膛壁那样的角度安装用于引导最外侧的来自最外侧空气喷口的射流的上述导向器时,外侧空气射流可由外侧空气冷却燃烧器和其外侧的炉膛壁,抑制上述结渣。
作为在炉膛壁面设置多个本发明的上述第1燃烧器和第2燃烧器的燃烧装置,具有燃煤锅炉、泥炭燃烧锅炉、生物材料(木材)燃烧锅炉等的炉膛、加热炉、及热风炉。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1燃烧器和第2燃烧器或该燃烧器的外侧的炉膛壁面设置温度计或辐射强度计,根据这些测量装置的信号,改变从燃烧器的中心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和/或空气旋转强度或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地运用燃烧装置,从而可相应于负荷变化在适当的炉膛位置形成火焰地进行控制。
另外,火焰是否在适当的位置形成,大体可例如按以下那样决定。即,运用燃烧装置时,在燃烧装置为低负荷的场合,使得炉膛内的固体燃料火焰的前端形成在燃料喷口出口外侧的炉膛壁面附近,在燃烧装置为高负荷的场合,使得火焰在燃料喷口中心轴上形成于从燃料喷口出口离开0.5m以上的炉膛内的位置。
另外,在将燃烧装置用于上述高负荷时,由火焰检测器或目测监视本发明的燃烧器的火焰集中的炉膛内的中央部分或其近旁的火焰,在将燃烧装置用于低负荷时,监视形成于本发明的燃烧器出口的各火焰,适当地运用燃烧装置。
另外,本发明包含以下的燃煤锅炉系统和燃煤火力发电系统。
(a)一种燃煤锅炉系统,具有上述燃煤锅炉、成为该锅炉的废气流路的烟道、设于该烟道的废气净化装置、将煤以煤粉形式输送到设于锅炉的本发明的上述燃烧器的煤粉输送装置、调整从该煤粉输送装置供给到燃烧器的煤粉量的煤粉供给量调整装置、及调整从该燃烧器喷出的空气量的空气量调整装置。
(b)一种燃煤火力发电系统,具有在壁面配置多个本发明的上述燃烧器的的炉膛、由该燃烧器使固体燃料燃烧并由获得的燃烧热对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的锅炉、由该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的汽轮机、及由该汽轮机驱动的发电机;其中,上述燃烧器使用本发明的固体燃料燃烧器。
本发明的上述第1燃烧器和第2燃烧器以在高负荷区域从炉膛内的中心部到其近旁形成稳定的火焰的燃烧区域的方式运用现有炉膛在低负荷下难以运用的四角燃烧方式或切圆燃烧方式的燃烧器,在低负荷区域以自稳焰方式运用。
此时,可使用将本发明的固体燃料燃烧器作为1个装置在四角或相向的侧壁面分别成对地配置该多个装置的炉膛。
通过使用上述燃烧方式,即使在将褐煤等劣质煤用作燃料的炉膛也可对应与电力需求相应的炉膛的负荷变化(具体地说30%-100%)。
具体地说,在高负荷区域中,在燃烧器的燃料射流根部形成吹走部,在低负荷区域从燃烧器的燃料射流的根部使其燃烧,进行自稳焰型的燃烧器的运用。通过调整使用的燃烧器的燃烧用空气(外侧空气和最外侧空气)的空气流量分配和/或使用设于燃烧器的外侧空气喷口的旋流器调整燃烧用空气的旋转力,从而控制燃烧器的燃料射流根部的吹走或着火。
通过适当地将本发明的燃烧器应用于锅炉炉膛,可运用与电力需求对应的锅炉炉膛,所以,在锅炉炉膛中不会产生超出需求的电力用蒸汽,可高效地运用锅炉炉膛,在运用上可大幅度降低成本。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煤粉燃烧器在低负荷运用时的断面图。
图2为图1的煤粉燃烧器的高负荷运用时的断面图。
图3为从炉膛侧观看图1的煤粉燃烧器时的正面图。
图4为图1的煤粉燃烧器的变型例的正面图。
图5为图1的煤粉燃烧器的变型例的断面图。
图6为图1的煤粉燃烧器的变型例的断面图。
图7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煤粉燃烧器的高负荷运用时的断面图。
图8为图7的煤粉燃烧器的A-A线向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煤粉燃烧器断面图。
图10为从炉膛侧观看图9的煤粉燃烧器时的燃烧器正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在低负荷运用时的断面图。
图12为图11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在高负荷运用时的断面图。
图13为从炉膛侧观看图11的固体燃料燃烧器时的正面图。
图14为图11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在高负荷运用时的变型例的断面图。
图15为从炉膛侧观看图11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变型例的正面图。
图16为图11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变型例的断面图。
图17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在低负荷运用时的断面图。
图18为图17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在高负荷运用时的断面图。
图19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断面图。
图20为从炉膛侧观看图19的固体燃料燃烧器时的正面图。
图21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燃烧器的断面图(图21(a))和正面图(图21(b))。
图22为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燃烧器的断面图(图22(a))和正面图(图22(b))。
图2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炉膛内的燃烧器(四角燃烧方式)配置所获得的火焰形成状态的炉膛水平断面图(图23(a)为高负荷时,图23(b)为低负荷时)。
图24为示出将本发明实施例的燃烧器配置在炉膛内(切圆燃烧方式)时的火焰形成状态的炉膛水平断面图(图24(a)为高负荷时,图24(b)为低负荷时)。
图25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炉膛内的燃烧器(切圆燃烧方式)配置所获得的火焰形成状态的炉膛水平断面图(图25(a)为高负荷时,图25(b)为低负荷时)。
图26为一般的褐煤燃烧锅炉的构成图(图26(a)为侧面图,图26(b)为炉膛水平断面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燃烧装置的示意图。
图28为图27的燃烧装置的水平断面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煤粉锅炉系统的示意图。
图30为示出现有技术的燃烧器室的一例的从炉膛侧观看到的正面图。
图31为示出现有技术的燃烧器的四角燃烧方式在负荷下降时的炉膛内燃烧区域的变化的炉膛水平断面图(图31(a)为高负荷时,图31(b)为低负荷时)。
图32为示出现有技术的监视炉膛中心部的炉内用火焰检测器的配置位置的炉膛纵断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在图26中示出一般的褐煤燃烧锅炉炉膛41的构成。图26(a)为切圆燃烧方式的褐煤燃烧锅炉炉膛41的侧面图,图26(b)为图26(a)的炉膛41的水平断面图。
在褐煤燃烧锅炉中,通常从炉膛41上部使用废气管道55(图28、图29)从炉膛41内引出燃烧气体(约1000℃),由风扇磨煤机45同时进行从煤仓43供给的褐煤的干燥和粉碎。在炉膛41内部的上部配置过热器50(图29)等传热管59。在四角燃烧和切圆燃烧方式的燃烧器中,对各燃烧器室37(参照图30)设置1台风扇磨煤机45。(第1实施例)
图1和图2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固体燃料燃烧器(以下简称为燃烧器)42的断面图,图1示出从处于低负荷条件下的燃烧器42喷射出的燃料在炉膛41中燃烧的状态,图2示出从处于高负荷条件下的燃烧器42喷出的燃料在炉膛41中燃烧的状态。图3为从炉膛41侧观看图1所示燃烧器42时的示意图。
在燃烧器42的中心部设置有助燃用的油枪24,在该油枪24的周围设置喷射空气的中心空气喷口10,在该中心空气喷口10的外侧设置形成与该中心空气喷口10同心状的流路的用于喷出燃料和其输送用气体的混合流体的燃料喷口11。在燃料喷口11的外侧分隔壁22的内侧设置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那样沿燃料喷口11的外侧分隔壁22的内侧配置多个追加空气喷口12或在外侧分隔壁22配置多个追加空气孔。另外,在燃料喷口11的外侧具有与该燃料喷口11同心圆状的空气喷出用2次空气喷口13和3次空气喷口14(有的场合将其合起来简称为外侧空气喷口)。在燃料喷口11外侧的前端部(炉膛出口侧)设置有称为火焰稳定器23的障碍物。火焰稳定器23相对于从燃料喷口11喷出的燃料与其输送用气体的混合物的流动(以下简称煤粉流)16和在2次空气喷口13内流动的2次空气流17作为障碍物起作用。为此,火焰稳定器23下游侧(炉膛41侧)的压力下降,该部分引起与煤粉流16和2次空气流17相反方向的流动。该相反方向的流动被称为循环流19。在循环流19内,从下游流入由煤粉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并滞留。该高温气体和煤粉流16中的煤粉在燃烧器42的出口的炉膛41内混合时,由来自炉膛41内的辐射热使煤粉粒子的温度上升、着火。
在图1所示燃烧器42中,成为将风箱26内的燃烧用空气供给到中心空气喷口10的构成,设置有挡板3和其开闭装置4。为此,可相应于炉膛的负荷调整经由中心空气喷口10供给到燃烧器42的中心空气量。
贯通中心空气喷口10的中心部设置的助燃烧用的油枪24在燃烧器起动时用于燃料着火。另外,在中心空气喷口10的前端部设置有对从中心空气喷口10喷出的空气施加旋转力的旋流器25,供给到用于供给空气的风箱26的空气从2次空气喷口13和3次空气喷口14供给到炉膛41内。对从2次空气喷口13和3次空气喷口14喷出的空气施加旋转力的旋流器27、28分别设置于喷口13、14内。
2次空气喷口13和3次空气喷口14由分隔壁29隔开,分隔壁29的前端部分形成相对煤粉流16使3次空气流18具有角度地喷出的导向器(套筒)。构成炉膛壁的燃烧器喉部30兼作3次空气喷口14的外侧壁。另外,在炉膛壁设置有水管31。
用于缩小设于燃料喷口11内的流路的流路缩流部件32位于燃料喷口11上游侧的外侧分隔壁22内侧,另外,用于将燃料浓缩到燃料喷口11的分隔壁22侧的浓缩器33设置于中心空气喷口10的外侧部。浓缩器33设于流路缩流部件32的燃烧器下游侧(炉膛侧)。
通过设置上述流路缩流部件32,具有使比燃料输送用气体即燃烧废气惯性大的燃料粒子(煤粉)的流动朝燃烧器中心轴方向收缩的效果。通过进一步在流路缩流部件32的下游侧设置浓缩器33,可使由流路缩流部件32朝燃烧器中心轴方向收缩的燃料粒子(煤粉)的流动通过浓缩器33后沿燃料喷口11内的流路扩散流动。
沿着燃料喷口11内的流路扩散地流动的燃料粒子(煤粉)比燃料输送用气体(燃烧废气)的惯性大,所以,朝燃料喷口11内壁面侧偏移地流动着朝出口直进。为此,在燃料喷口11的壁面侧产生浓缩的煤粉流,在燃料喷口11出口附近与外侧空气(燃烧用空气)接触的机会增多,易于与在火焰稳定器23下游侧形成的循环流19的高温气体接触而着火。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利用燃烧废气作为燃料的输送用气体、煤粉流16中的氧浓度较低的场合的燃烧器42的构成和燃烧方法。作为适用这样的燃烧方法的事例,可列举出褐煤的燃烧。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以褐煤为代表的煤化程度低的煤的燃烧的特征在于,挥发成分和水分多,另外,与煤化程度高的煤相比发热量较低,一般粉碎性较差,燃烧灰的熔融温度较低。由于挥发成分多,所以,在空气氛围中储藏和粉碎时易于自然发火,所以,在褐煤的制粉和燃烧的场合,使用氧浓度低的燃烧废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作为燃料的输送用气体。另外,可由燃烧废气的保有热量使煤粉中的水分蒸发。
在低氧浓度气氛下,褐煤等的燃烧速度比在空气中的燃烧速度慢。另外,通过由低氧浓度的输送用气体输送褐煤等煤粉,使得其燃烧速度受褐煤等与空气的混合速度制约,与可由空气输送的烟煤相比燃烧速度下降。为此,当在燃料的燃烧量少的燃烧器42的低负荷条件下使褐煤等燃烧时,与烟煤的燃烧的场合相比更易于产生火焰的吹走和不发火。另外,褐煤等的燃尽时间比烟煤长,在炉膛出口的未燃烧成分增加。为此,需要促进与空气的混合。另外,当在增加燃烧量、在高热负荷下使褐煤等燃烧时,在与空气的混合良好的条件下,由于挥发成分多,所以在燃烧器42附近燃烧的燃料量增多。这样,当燃烧器42附近的热负荷局部增大、辐射热使燃烧器构造物和炉膛壁成为高温时,存在燃烧灰附着、熔融从而在燃烧器构造物和炉膛壁结渣的危险。特别是由于褐煤的燃烧灰的熔融温度较低,所以,易于在燃烧器构造物和炉膛壁结渣。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煤化程度低的煤时的燃烧器42的高负荷条件和低负荷条件下,由于燃料的燃烧状态不同产生的上述问题通过相应于燃烧器42的负荷改变火焰的形成位置加以解决。即,在高负荷条件下将火焰形成于离开燃烧器42的位置,在低负荷条件下从燃料喷口11的出口形成火焰。在低负荷条件下,即使火焰接近炉膛壁和燃烧器42,也由于炉膛41内的热负荷也较低,所以燃烧器42和其周围的炉膛壁的温度比高负荷条件的场合低。为此,不在燃料器构造物和炉膛壁结渣。
在低负荷条件下,由于从燃料喷口11的出口形成火焰,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使高温气体滞留在形成于火焰稳定器23下游侧的循环流19外,通过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将空气供给到燃烧器内,提高火焰稳定器23附近的煤粉流16中的氧浓度。为此,燃烧速度与氧浓度低的场合相比较高,燃料粒子的着火提前,火焰可从燃料喷口11附近形成。
另外,从中心空气喷口10供给空气的方法也对提高煤粉流16中的氧浓度、使煤粉着火提前有效。此时,如图1所示那样,在中心空气喷口10中设置旋流器25,使中心空气流15具有旋转强度,促进与煤粉流16的混合,这些措施是有效的。通过使中心空气流15具有旋转强度,使得从中心空气喷口10出来的空气流15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朝外侧扩散,所以,朝向炉膛中心部的流速下降。为此,煤粉粒子在燃烧器出口附近滞留的时间变长,在燃烧器42的附近开始燃烧。
另外,中心空气喷口10和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最好设置在燃料喷口11出口的上游侧。此时,为了防止在燃料喷口11内的煤粉的着火导致的燃料喷口11的烧损和回火现象,最好使得燃料喷口11内的煤粉滞留时间比煤粉的着火延迟时间短地决定中心空气喷口10和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在燃料喷口11内的配置位置。通常大体判断比煤粉等着火延迟时间短的气体燃料的着火延迟时间(约0.1秒)和燃料喷口11内的流速10-20m/s。例如,设燃料喷口11出口与中心空气喷口10出口之间的距离和燃料喷口11出口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出口间的距离在1m左右以内。
在高负荷条件下,通过使火焰形成在从燃烧器42离开的位置,使燃烧器附近的热负荷降低。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的空气供给量比低负荷条件的场合低。另外,增加从中心空气喷口10的空气供给量,使该空气流速也比燃料喷口11内的煤粉流16的喷射流速高。通过减少追加空气的供给量,使得在火焰稳定器23附近的煤粉流16中的氧浓度比低负荷条件时低,燃烧速度也变慢。为此,形成于火焰稳定器23下游侧的循环流19的温度变低,燃烧器构造物受到的辐射热减少。另外,通过提高来自中心空气喷口10的空气的流速,使煤粉流16在燃料喷口11出口的流速增大。为此,在燃烧器附近的燃料粒子的滞留时间缩短,燃料的大部分在离开燃烧器42的位置着火。这样,可降低从火焰接受的辐射热,抑制在燃烧器构造物和炉膛壁的结渣。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旋流器25设置到中心空气喷口10,向中心空气流15提供旋转强度。为此,当中心空气流15从燃烧器42离开时,扩散地流动,所以,流速降低,在离开燃烧器42的位置,空气流速与火焰传播速度平衡,煤粉稳定地燃烧。另外,通过如本实施例那样在火焰稳定器23的下游侧形成循环流19,使燃料的一部分在循环流19内燃烧,从而使该区域的火焰成为起动火舌(种火)。从获得的起动火舌向在离开燃烧器42的位置形成的火焰稳定地供给高温气体,所以,从燃烧器42离开的位置的火焰稳定,不发火的危险减小。
另外,为了降低由煤粉的燃烧产生的废气中的NOx浓度,最好调整空气量,使得从燃料喷口11、中心空气喷口10、及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供给的空气量的总和与使燃料中的挥发成分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的比(相对于挥发成分的空气比)为0.85-0.95。煤粉的大部分与从燃料喷口11供给的空气混合进行燃烧(第1阶段),之后,与2次空气流17和3次空气流18混合进行燃烧(第2阶段)。另外,在设置有将空气供给到燃烧器42下游侧的炉膛41内的后空气孔49(参照图27)的场合,与从后空气孔49供给的空气混合,煤粉完全燃烧(第3阶段)。燃料中的挥发成分由于与固定碳相比燃烧速度快,所以在上述第1阶段燃烧。
此时,相对挥发成分的空气比为0.85-0.95,使得含氧量不足,但煤粉的燃烧得到促进,在高的火焰温度下进行煤粉燃烧。由于在上述第1阶段的燃烧中使煤粉进行缺氧的还原燃烧,所以,将从煤粉中的氮和空气中的氮产生的NOx转换成无害的氮,可减少从炉膛41排出的NOx量。另外,由于在高温下反应,所以,上述第2阶段的反应受到促进,可减少未燃烧成分。在表1中示出对改变了空气量的场合从炉膛出口排出的NOx的浓度进行比较后获得的结果。在这里,燃料使用褐煤,燃料比(固定碳/挥发成分的比)为0.82。
(表1)
    条件A     条件B
燃料供给量(相对额定负荷)     100%     100%
燃料输送气体的氧浓度(%)     10     10
相对燃料中的挥发成分的空气比
输送气体     0.26     0.26    A
中心空气     0.48     0.53    B
追加空气     0.05     0.05    C
(输送气体+中心空气+追加空气)的总和     0.79     0.84    D
外侧空气(2次空气+3次空气)     0.67     0.67    E
相对燃料(挥发成分+固定碳)的空气比
燃烧器(输送气体+中心空气+追加空气+外侧空气)的总和     0.80     0.82
后空气     0.40     0.40
炉膛出口NOx浓度(ppm:6%氧浓度换算)     165     150
与条件A相比,条件B通过使相对挥发成分的空气比(表1的D栏)从0.79成为0.84,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浓度。
另外,本实施例的燃烧器42如图3的从炉膛侧看到的正面图所示那样为以同心圆状配置圆柱状的中心空气喷口10、燃料喷口11、追加空气喷口12、2次空气喷口13、及3次空气喷口14的圆形,但燃料喷口11也可为方形。另外,也可如图4的从炉膛侧观看燃烧器42的正面图所示那样形成由2次空气喷口13和3次空气喷口14等的外侧空气供给用喷口的至少一部分夹住燃料喷口11地设置的空气喷口构造。另外,也可如图5的燃烧器断面图所示那样从1个喷口(2次空气喷口13)供给外侧空气,也可形成为分割成3个以上的喷口构造(图中未示出)。另外,本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那样,在燃料喷口11内设置了缩小流路的流路缩流部件32和朝燃料喷口外侧分隔壁22侧浓缩燃料粒子的浓缩器33,但也可为没有这些构成物的场合(图5)。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在燃料喷口11的外侧分隔壁22的前端设置了火焰稳定器23,但也可如图5所示那样不设置火焰稳定器23,而是设置用于向外侧空气流(2次空气流17)施加旋转强度、在外侧分隔壁22前端的下游引起循环流19的扩锥部件50。
另外,图6示出图1所示燃烧器42的变型例。
该燃烧器42的追加空气喷口12的空气供给部不是从风箱26供给燃烧用空气,而是连接到为了向该空气供给部供给燃烧用气体而专门设置的燃烧用气体供给装置(图中未示出)。通过将追加空气喷口12的空气供给部连接到专用的燃烧用空气供给装置,可相应于煤粉等固定燃料的燃烧性或在炉膛41的负荷下降时等容易地向追加空气喷口12供给增加了氧浓度的气体或纯氧。另外,由于可将燃烧用空气流量调节机构(图中未示出)设置到专用的燃烧用气体供给装置,所以,可对其供给量进行控制。
另外,当在燃料着火时从专用的燃烧用空气供给装置将有效的燃烧用气体(空气)经由追加空气喷口12导入至燃烧器42时,可形成与由风箱26获得的燃烧用空气压力不同的燃烧用空气压力。另外,由于可在专用的燃烧用空气供给装置设置燃烧用空气流量调节机构,所以,可简单地进行其供给量的控制。(第2实施例)
图7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燃烧器42的断面图。图7示出在高负荷条件下运用炉膛41的场合的燃烧器42的运用状态,但本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在将中心空气喷口10内的旋流器25的配置位置形成为可移动的构成这一点不同。在本实施例的燃烧器42以低负荷条件运用的场合,与示出图1所示第1实施例的低负荷条件下的燃烧器42的运用状态的图完全相同,使旋流器25的配置位置朝中心空气喷口10的前端部移动。另外,在高负荷条件下的燃烧器运用状态与图2所示场合的高负荷条件下的运用状态相比较,在将配置于中心空气喷口10的旋流器25的位置朝上游侧移动这一点上不同。另外,在使旋流器25朝中心空气喷口10的上游侧移动的场合,增大中心空气喷口10的喷口断面积,相比于将旋流器25配置于中心空气喷口10前端部(下游侧)的场合,减小了旋流器25在该喷口断面积中所占比例,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燃烧器42不同。
下面说明在使用本实施例的燃烧器42的场合,改变炉膛41处于高负荷条件下时的中心空气流15的旋转流速的场合。
在高负荷条件下,与第1实施例相比,使旋流器25的设置位置移动到中心空气喷口10的上游侧,使火焰离开燃烧器42形成,从而减小燃烧器附近的热负荷。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与低负荷条件下的运用时相比,可降低高负荷条件下从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的空气供给量。
另外,在高负荷条件下,由于中心空气喷口10的流路宽度内的旋流器25的断面积与低负荷条件下相比变大,所以,向从中心空气喷口10喷出的空气施加的旋转强度降低。为此,与旋转强度高的场合相比,中心空气流15在从中心空气喷口10喷出到炉膛41内后不扩散。因此,在燃烧器附近的燃料粒子的滞留时间变短,在燃烧器附近燃烧的燃料量变少。这样,燃烧器构造体和炉膛壁从火焰接受到的辐射热减少,可抑制在燃烧器构造物和炉膛壁结渣。另外,火焰稳定器23下游侧循环流19的温度也随着来自火焰的辐射热的下降而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使中心空气流15的旋转流速变化的场合的效果,但也可如第1实施例那样并用改变向各空气喷口10-14供给的空气量的方法。此时的作用与第1实施例所述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向从中心空气喷口10喷出的空气施加旋转强度的方法,示出由相对空气流倾斜地设置的叶片形成旋转强度的旋流器25的场合。另外,作为改变旋转强度的方法,使用在中心空气喷口10内改变旋流器25的设置位置、相对喷口断面积改变旋流器25所占比例的方法。作为改变上述旋转强度的方法,也可使用改变旋流器25的叶片的角度的方法。另外,也可为如图8的中心空气喷口10的断面图所示那样将中心空气喷口10的上游侧的配管52分成2个配管52a、52b、相对中心空气喷口10断面使空气朝切线方向流入从而改变上述旋转强度的方法。在该场合,通过在高负荷条件下使用相向的2个配管52a、配管52b,使旋转强度抵消。另外,通过在低负荷条件下主要从单侧的配管52a或配管52b使空气流入,可增大上述旋转强度。(第3实施例)
图9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为固体燃料将褐煤用作燃料的燃烧器42的断面图,图10示出从炉膛侧观看该燃烧器时的正面图。
作为燃料的煤粉和燃料废气的混合流体通过燃料喷口11供给炉膛41,在燃料喷口11的前端设置断面为L形的鲨鱼齿状的火焰稳定器36,由形成于其下游侧的循环流19的效果从燃烧器近旁形成火焰。作为图9所示燃烧器的特征构成,使着火用空气流入到鲨鱼齿状的火焰稳定器23间地设置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参照图10),所以,煤粉易于转入鲨鱼齿状的火焰稳定器36而着火(在鲨鱼齿状的火焰稳定器36后侧着火)。(第4实施例)
图11和图12为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燃烧器42的断面图,图11示出从处于低负荷条件的燃烧器42喷出的燃料在炉膛41燃烧的状态,图12和图14示出从处于高负荷条件下的燃烧器42喷出的燃料在炉膛41燃烧的状态。图13为从炉膛41侧观看图11所示燃烧器42的示意图。
第4实施例所示燃烧器42在中心部设置助燃用的油枪24,在该油枪24的周围设置喷出燃料和其输送用气体的混合流体的燃料喷口11。沿着燃料喷口11的外侧分隔壁22的内侧配置多个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另外,在燃料喷口11的外侧具有与该燃料喷口11同心圆状的空气喷出用的2次空气喷口13和3次空气喷口14。在燃料喷口11的壁面前端部(炉膛41出口侧)的外侧设置有火焰稳定器23。火焰稳定器23相对从燃料喷口11喷出的煤粉流16和在2次空气喷口13中流动的2次空气流17作为障碍物起作用。为此,火焰稳定器23的下游侧(炉膛41内部)的压力下降,该部分引起与煤粉流16和2次空气流17相反方向的流动,产生循环流19,在该循环流19中由来自炉膛41内的辐射热使燃料粒子的温度上升、着火。
另外,在外侧空气喷口(2次空气喷口13、3次空气喷口14等)的出口设置用于将外侧空气的喷出方向朝离开燃烧器42的中心轴离开的方向引导的导向器25时,与火焰稳定器23一起使得循环流19容易形成。
贯通燃料喷口11的中心部设置的助燃用的油枪24在燃烧器42起动时用于燃料着火。另外,对从2次空气喷口13和3次空气喷口14喷出的空气施加旋转力的旋流器27、28分别设于喷口13、14内。
2次空气喷口13和3次空气喷口14由分隔壁29隔开,分隔壁29的前端部分形成使3次空气流18相对煤粉流16朝外侧扩散地喷出的导向器25。构成炉膛41壁的燃烧器喉部30兼为3次空气喷口14的外周壁。另外,在炉膛41壁设置水管31。
设于燃料喷口11内用于缩小流路的流路缩流部件32位于燃料喷口11的上游侧的外侧分隔壁22内侧,另外,用于将燃料朝燃料喷口11的外侧分隔壁22侧浓缩的浓缩器33设于油枪24的外侧部。浓缩器33设于流路缩流部件32的燃烧器42的下游侧(炉膛41侧)。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利用从炉膛41排出的燃烧废气作为燃料输送用气体、煤粉流16中的氧浓度较低的场合的燃烧器构成和褐煤的燃烧方法。
在使用煤化程度低的燃料时的燃烧器42的高负荷条件和低负荷条件下,燃烧状态不同产生的在低负荷下燃烧时的火焰吹走和不发火的问题、高负荷燃烧时的燃烧灰在燃烧器构造部等的附着和熔融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相应于燃烧器42的负荷改变炉膛41内的火焰的形成位置加以解决。即,在高负荷条件下,将火焰形成于离开燃烧器42的炉膛41内的位置,在低负荷条件下将火焰从燃料喷口11出口附近的炉膛41内形成。在低负荷条件下,即使火焰接近炉膛41壁和燃烧器42,也由于炉膛41内的热负荷低,所以,燃烧器42和其周围的炉膛壁的温度比高负荷条件的场合低。所以,在燃烧器构造部和炉膛壁不结渣。
在低负荷条件下,由于火焰从燃料喷口11的出口附近的炉膛41内形成,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高温气体不滞留在形成于火焰稳定器23和导向器25下游侧的循环流19,另外,通过从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供给空气,可提高火焰稳定器23附近的煤粉流16中的氧浓度。为此,燃烧速度与氧浓度低的场合相比变高,所以,燃料粒子的着火提前,火焰从燃料喷口11附近的炉膛41内形成。
另外,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最好设置在燃料喷口11前端部(炉膛41出口部)的上游侧。此时,为了防止在燃料喷口11内的燃料的着火导致的燃料喷口11的烧损和回火现象,最好使得燃料喷口11内的燃料滞留时间比燃料的着火延迟时间短地决定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在燃料喷口11内的配置位置。通常大体判断比煤粉等着火延迟时间短的气体燃料的着火延迟时间(约0.1秒)和燃料喷口11内的流速10-20m/s。例如,设燃料喷口11出口与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出口间的距离为1m左右以内。
在炉膛41的高负荷条件下,通过使火焰形成在从燃烧器42离开的炉膛41内的位置,使燃烧器42附近的热负荷降低。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使得从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的空气供给量比低负荷条件的场合低。通过减少追加空气的供给量,使得在火焰稳定器23附近的煤粉流16中的氧浓度比低负荷条件时低,燃烧速度也变慢。为此,形成于火焰稳定器23下游侧的循环流19的温度变低,燃烧器构造物受到的辐射热减少,可抑制结渣。
另外,如本实施例那样在火焰稳定器23的下游侧形成循环流19,使燃料的一部分在循环流19内燃烧,从而使该区域的火焰成为起动火舌。从获得的起动火舌向在离开燃烧器42的炉膛41内的位置形成的火焰稳定地供给高温气体,所以,使得从燃烧器42离开的位置的火焰稳定,不发火的危险减小。
另外,图14示出在炉膛41的高负荷条件下离开火焰稳定器23的下游侧的循环流19形成燃烧器42的火焰的场合。在该场合,为了降低不发火的危险,火焰最好如图23(a)所示利用了本发明的燃烧器42的燃烧装置(炉膛41)的水平断面图那样,通过使火焰20在炉膛41内相互混合,在炉内使其稳定燃烧。在图23(a)中示出了将燃烧器42设置于炉膛41壁的四角的场合,但将燃烧器42配置于相向的炉膛41壁的对冲燃烧方式的场合也相同。
另外,为了降低由燃烧产生的废气中的NOx浓度,最好调整空气量,使得从燃料喷口11和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供给的空气量的总和与使燃料中的挥发成分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的比(相对于挥发成分的空气比)为0.85-0.95。煤粉的大部分与从燃料喷口11内的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供给的空气混合进行燃烧(第1阶段),之后,与2次空气流17和3次空气流18混合进行燃烧(第2阶段)。另外,在设置有将空气供给到燃烧器42下游侧的炉膛41内的后空气孔49(参照图27)的场合,与从该后空气孔49供给的空气混合,燃料完全燃烧(第3阶段)。燃料中的挥发成分由于与固定碳相比燃烧速度快,所以在上述第1阶段燃烧。
此时,相对挥发成分的空气比为0.85-0.95,含氧量不足,但燃料的燃烧得到促进,可在高的火焰温度下进行燃烧。由于在上述第1阶段的燃烧中使煤粉进行缺氧的还原燃烧,所以,可将从燃料中的氮和空气中的氮产生的NOx转换成无害的氮,减少从炉膛41排出的NOx量,另外,上述第2阶段的反应受到促进,可减少未燃烧成分。表2示出在改变了空气量的场合从炉膛41出口排出的氮氧化物的浓度的比较结果。在这里,燃料使用褐煤,燃料比(固定碳/挥发成分的比)为0.82。
相对于表2中的挥发成分的空气比(表2的C栏)在条件A下为0.70,而在条件B下为0.85,所以,可降低火焰中的氮氧化物浓度。
(表2)
    条件A     条件B
燃料供给量(相对额定负荷)     100%     100%
燃料输送气体的氧浓度(%)     10     10
相对燃料中的挥发成分的空气比
输送气体     0.50     0.50    A
追加空气     0.20     0.35    B
(输送气体+追加空气)的总和     0.70     0.85    C
外侧空气(2次空气+3次空气)     0.76     0.76    D
相对燃料(挥发成分+固定碳)的空气比
燃烧器(输送气体+追加空气+外侧空气)的总和     0.80     0.84
后空气     0.40     0.40
炉膛出口NOx浓度(ppm:6%氧浓度换算)     170     155
另外,本实施例的燃烧器42如从图13的炉膛41侧看到的正面图所示那样为以同心圆状配置圆柱状的燃料喷口11、2次空气喷口13、及3次空气喷口14的圆形,但燃料喷口11也可为方形,浓缩器33也可为方型,也可如图15(从炉膛41侧观看燃烧器42的正面图)所示那样形成由2次空气喷口13和3次空气喷口14等的外侧空气供给用喷口的至少一部分夹住燃料喷口11地设置的空气喷口构造。另外,也可为如图5的燃烧器42所示那样将追加空气喷口12形成为沿燃料喷口11的外侧分隔壁22设置的1个喷口。
另外,也可如图16的燃烧器42的断面图所示那样,从1个喷口(2次空气喷口13)供给外侧空气,或形成分割成3个以上的喷口构造(图中未示出)。另外,本实施例如图11、图12所示那样,在燃料喷口11内设置了缩小流路的流路缩流部件32和朝燃料喷口11的壁面22的内侧浓缩燃料粒子的障碍物(浓缩器)浓缩器33,但在没有这些构成物的场合也可获得与图11-图15所示燃烧器42相同的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那样在燃料喷口11的前端部壁面22设置了火焰稳定器23,但也可如图16所示那样采用通过使外侧空气流(2次空气流17)朝离开燃料喷口11的方向喷出的导向器35从而在该导向器35的内侧(炉膛41的中心侧)近旁形成循环流19的方法。(第5实施例)
图17和图18为示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燃烧器42的断面图,图17示出从处于低负荷条件的燃烧器42喷出的燃料在炉膛41燃烧的状态,图18示出从处于高负荷条件下的燃烧器42喷出的燃料在炉膛41燃烧的状态。
本实施例与第4实施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未在燃料喷口11的壁面22的前端设置火焰稳定器23和导向器35。为了在不设置火焰稳定器23和导向器35的场合改变火焰形状,本实施例使用了设于2次空气流路的旋流器27。
在炉膛41的低负荷条件下从燃料喷口11的出口形成火焰。为此,通过从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供给空气,可在燃料喷口11的分隔壁22附近提高煤粉流16中的氧浓度。为此,燃烧速度与氧浓度低的场合相比变大,所以,燃料粒子的着火提前,火焰可从燃料喷口11附近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设于2次空气喷口13的旋流器27对2次空气施加强的旋转流速(通常旋转数在1以上)。2次空气流17在旋转流速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2次空气喷口13喷出后朝离开煤粉流16的方向扩散。此时,在煤粉流16和2次空气流17间的区域中,压力下降,引起与煤粉流16和2次空气流17相反方向的流动即循环流19。另外,在2次空气喷口13安装用于减少流量的挡板(图中未示出),通过将2次空气流量减少到接近零,可在3次空气喷口14的3次空气流18与煤粉流16之间形成循环流19。
在炉膛41的高负荷条件下,通过使火焰形成在离开燃烧器42的炉膛41内的位置,减少燃烧器42附近的热负荷。为此,与低负荷条件的场合相比减少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的空气供给量。通过减少追加空气的供给量,在燃料喷口11的分隔壁22附近使煤粉流16中的氧浓度比低负荷条件时低,燃烧速度也变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减弱由设于2次空气喷口13的旋流器27向2次空气施加的旋转流速。为此,2次空气流17从2次空气喷口13喷出后,与煤粉流16平行地流动,所以,在煤粉流16与2次空气流17间的区域不产生反方向的流动即循环流19。另外,通过打开安装于2次空气喷口13的挡板(图中未示出),增加2次空气流量,可使得不在煤粉流16与2次空气流17间的区域产生反方向的流动即循环流19。(第6实施例)
图19示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燃烧器42的断面图,图20为从炉膛41侧观看该燃烧器42时的正面图。
燃料与燃烧废气的混合流体通过燃料喷嘴11供给到炉膛41。在燃料喷口11的前端设置断面为L形的鲨鱼齿火焰稳定器36,由形成于其下游侧(炉膛41的内侧)的循环流19的效果从燃烧器42形成火焰。作为图19所示燃烧器42的特征构成,使着火用空气流入到鲨鱼齿状的火焰稳定器36间地设置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参照图20),所以,煤粉易于转入鲨鱼齿状的火焰稳定器36而着火(在鲨鱼齿状的火焰稳定器36后侧着火)。(第7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图21为第7实施例的燃烧器的断面图。图21(a)为燃烧器断面,图21(b)为从炉膛侧观看到的燃烧器正面图。
作为燃料的煤粉与输送用气体(1次空气)的混合流体通过燃料喷口11供给到炉膛41。在燃料喷口11的前端设置断面为L形的鲨鱼齿火焰稳定器36,由形成于其下游侧的循环流19的效果从燃烧器近旁形成火焰。
在燃料喷口11的内部设置浓缩器33,提高火焰稳定器36近旁的煤粉浓度,从而促进着火。从风箱26向燃料喷口11外周供给燃烧用空气(2次空气流17和3次空气流18)。3次空气流18由旋流器28施加适当的旋转,设定为对于低NOx燃烧最佳的条件。3次空气流18由分隔壁29朝外侧扩散,形成火焰中心部缺氧的所谓燃料过剩的条件,获得对于煤粉燃烧的低NOx化的燃烧。
作为图21所示燃烧器的特征构成,在浓缩器33与燃料喷口11的内壁之间设置着火用的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通过向由浓缩器33朝燃料喷口11内壁侧浓缩后流动的煤粉流供给着火用追加空气,从而在将煤粉浓度维持在规定浓度以上的条件下提高氧浓度,所以,着火性提高。另外,在燃烧器42的中心轴部配置用于燃烧器起动时的油燃烧器24。在燃料喷口11前端部的浓缩器33与火焰稳定器36之间设置着火用追加空气与混合流体的混合区域S。这样,着火用空气21与燃料喷口11内的混合流体的混合可充分进行。另外,由于在鲨鱼齿状的火焰稳定器36间设置着火用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12的出口(参照图21(b)),所以,易于转入鲨鱼齿状的火焰稳定器36而着火(在鲨鱼齿状的火焰稳定器36的下游着火)。
另外,也可在外侧空气喷口(2次空气流17、3次空气流18)的流路出口设置将外侧空气的喷出方向朝扩散方向引导的导向器36′。导向器36′与火焰稳定器36一起使循环流19进一步容易形成。该导向器36′对在低负荷时将火焰形成于炉膛壁近旁有利。另外,没有必要一定设置导向器36′。(第8实施例)
图22(图22(a)为燃烧器42的断面图,图22(b)为从炉膛侧看到的燃烧器正面图。)所示第8实施例的燃烧器42的特征在于,从着火用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专用的供给管线66通过着火用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将着火用空气67导入到该着火用空气67与燃料喷口11内的混合流体的混合区域S。
在图22所示燃烧器42中,从供给管线66导入的着火用空气67可成为与由风箱26获得的空气压力不同的空气压力,所以,可自由地选定追加空气孔(图中未示出)或追加空气喷口12的大小。另外,由于可在专用的着火用追加空气管线66设置着火用空气流量调节机构(图中未示出),所以,其供给量的控制可简单地进行。另外,通过使用富氧气体作为着火用空气67,可进一步提高着火性。
图23将示出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个燃烧器用作四角燃烧方式的燃烧器的炉膛41的水平断面图。
在四角燃烧方式的燃烧器中,通常在炉膛41的四角设置用于燃烧器室37(参照图30)的设置的水平部。在图23(a)所示炉膛41为高负荷时,来自燃烧器室37的各燃烧器的射流在燃烧器根部形成吹走部38,在炉膛41内形成稳定的区域。
作为图23所示四角燃烧方式的燃烧器的运用的一例,例如用于炉膛内稳定的燃烧区域形成的最外侧的3次空气喷口14的3次空气流18的流速在50m/s以上,由废气供给的煤粉流16的流速为5m/s~30m/s,促进燃料的着火的中心空气喷口10的空气流速为5m/s-20m/s。
当图23(b)所示炉膛41处于低负荷条件下时,之后使燃烧用空气的分配和旋转变化,从各燃烧器形成自稳焰型火焰36。图24示出从设于炉膛41的各侧壁的4个燃烧器室37将燃料供给到炉膛41内的场合的一实施例,图25示出从设于炉膛41的各侧壁的6个燃烧器室37将燃料投入到炉膛41内的场合的一实施例。图25(a)示出高负荷时,图25(b)示出低负荷时。
由以上的设定,使得高负荷时在燃烧器42的根部氧浓度低,没有高温气体的循环等的热源,所以燃料不着火,形成吹走部38。在炉膛41的中央部,与从其它燃烧器42的射流和最外侧的空气喷口14混合,形成稳定的燃烧区域,从而开始稳定燃烧。高负荷运用中的最外侧的空气喷口14的作用与过去相同,用于使炉膛内的燃烧区域的形成稳定化,例如最好流速在50m/s以上。
即,本发明在过去的四角燃烧和切圆燃烧方式的炉膛41中,分别使用高负荷时在燃料射流的燃烧器42的根部形成吹走部38、在炉膛41内形成稳定的燃烧区域的方式和低负荷时从燃料射流的燃烧器42的根部稳焰的自稳焰方式,从而可对应宽范围的炉膛41的负荷变化。
作为具体的方法,不改造各炉膛壁面的水冷壁构造,而是将燃烧器室37的一部分改变成由燃料和多个燃烧用空气流路组成的燃烧器构造,根据各燃烧用空气的分配、燃料与燃烧用空气的射流的旋转的有无,控制炉膛的低负荷和高负荷下的运用。
另外,在这里,仅示出不改造水冷壁而是改造燃烧器室37的一部分的方式,但在新设的锅炉中的邻接的2个燃烧器42之间设置水冷壁构造的场合也可应用本发明。
图27示出使用本发明的褐煤等煤的燃烧器的燃烧装置的示意图。另外,图28为图27的水平断面图。下面,根据图27和图28进行说明。
在炉膛41沿上下方向设置2段燃烧器42,沿水平方向从炉膛41的四角朝中央设置燃烧器42。煤等从燃料仓43通过加煤机44供给到风扇磨煤机45。由风扇磨煤机45粉碎后,煤粉通过燃料配管54供给到燃烧器42。此时,将从炉膛41上部抽出的燃烧废气在加煤机44下游侧的废气管道55内与煤混合,导入至风扇磨煤机45。通过使煤与高温的燃烧气体混合,使含在煤中的水分蒸发。另外,由于氧浓度下降,所以,即使在风扇磨煤机45中粉碎时成为高温,也可抑制自然着火和爆炸。在褐煤的场合,氧浓度为8-15%左右。供给到燃烧器42和设于其下游侧的后空气孔49的空气从鼓风机46供给。虽然采用了从燃烧器42投入比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少的空气、从后空气孔49供给余下空气的两级燃烧方式,但也可为不设置后空气孔49、从燃烧器42投入全部所需空气的单级燃烧方式。
在燃烧器42中,根据燃烧装置(炉膛41)的负荷改变燃烧方式。即在高负荷条件下,通过使火焰形成于从燃烧器42离开的位置,减少在燃烧器42附近的热负荷。另外,在低负荷条件下,从燃料喷口11出口形成火焰。此时,为了安全地运用燃烧装置,需要监视火焰。在本发明中,由于根据负荷改变燃烧方式,所以,最好火焰的监视方式也改变。即为了在低负荷条件下对各燃烧器42监视形成的火焰,需要将火焰检测器47设置到各燃烧器42。另外,为了在高负荷条件下将火焰形成于从燃烧器42离开的位置,需要设置监视炉膛中心部的火焰检测器48。相应于名种负荷和燃烧方法,选择火焰检测器47、48的信号监视火焰。
另外,为了减少在高负荷条件下的燃烧器构造物和炉膛壁的结渣,也可在炉膛壁和煤粉燃烧器42设置图中未示出的温度计和辐射量测定器,根据其信号调整追加空气流量和中心空气流量。
图29示出作为固体燃料将褐煤等煤用作燃料的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记载的各种燃烧器用于煤粉锅炉系统的场合的构成图。
图29所示煤粉锅炉具有使用两级燃烧方式的燃烧器42的排列和后空气孔49。燃烧器42设置有多个,沿炉膛41的高度方向排列成3级,沿炉膛41的水平方向也排列有5列。炉膛41的水平方向的燃烧器排列虽未在图中示出,但燃烧器42的根数和排列根据燃烧器单体的容量(最大煤粉燃烧量、锅炉容量等)和锅炉的构造决定。
各燃烧器42按各级收容于风箱26。在燃烧器42具有以空气作为输送用气体将助燃用的油喷出的雾化器,助燃料通过分配器58供给到各燃烧器42的喷油口24。燃烧用空气51由热交换器52升温,作为约300℃左右的加热空气由挡板56调整流量后,导入至风箱26,可从各燃烧器42喷出到炉膛41内。燃烧用空气51还通过挡板57供给到后空气孔49。
从连接到炉膛出口的废气出口部附近的燃烧废气管道55取出燃烧废气,供给到加煤机44。煤粉与输送用气体一起供给到风扇磨煤机45,在这里粉碎,经调整粒径分布后,供给到燃烧器42。供给到燃烧器42的煤粉的粒径和其分布根据锅炉负荷的不同而变化。炉膛41的壁面通常形成为水冷构造,在这里生成一次蒸汽,该一次蒸汽在过热器50过热后,作为过热蒸汽送到图中未示出的汽轮机。汽轮机与发电机直接连接,所以,可使发电机工作产生电力。
在用于将煤粉锅炉的燃烧废气从烟囱63排放到大气的烟道中设置由脱氮装置60、电除尘器61、及脱硫装置62等构成的废气净化装置。
供给到各燃烧器42的燃烧用空气量为煤的理论空气量的89-90容量%,来自后空气孔49的后空气量为煤的理论空气量的40-30容量%左右,作为全空气量为煤的理论空气量的120%左右。煤粉燃烧器42的火焰按比理论空气量少的空气量燃烧,由后空气减少燃料的未燃成分。
另外,在燃煤锅炉中使用本发明的燃烧器42,在炉膛壁面设置多个该燃烧器42,由这些燃烧器42使煤粉燃烧,由获得的燃烧热加热水,产生蒸汽,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燃煤锅炉、由该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的汽轮机、及由该汽轮机驱动的发电机(图中未示出)的燃煤火力发电系统,可利用褐煤等煤化程度低的煤进行火力发电。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按照本发明,可获得即使是褐煤等煤化程度低的煤等燃烧性较差的固体燃料也可在从高负荷条件到低负荷条件的宽范围稳定燃烧的固体燃料燃烧器,使用该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具有该燃烧器的炉膛、加热炉或热风发生炉等燃烧装置和其运用方法,燃煤锅炉和其系统,及燃煤火力发电系统。
按照本发明,即使在使用氧浓度低的气体作为输送用气体的场合,也可从燃烧器近旁着火。为此,即使在低负荷区域,即使为褐煤等灰特性差的粉碎煤,也可在燃烧器出口近旁使其迅速地以高效率燃烧,实现燃烧气体的低NOX化,防止燃烧器周围的结灰。

Claims (55)

1.一种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喷出空气的中心空气喷口;
配置于该中心空气喷口外侧的用于喷出固体燃料与其输送用气体的混合流体的燃料喷口;
配置于上述燃料喷口的内侧壁面用于喷出空气的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及
配置于上述燃料喷口外侧用于喷出燃烧用空气的1个以上的外侧空气喷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和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喷口出口位于上述燃料喷口的出口的燃烧器上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向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供给导入加热和/或加压后的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心空气喷口的外侧壁设置由从燃烧器上游侧依次逐渐增大断面积的圆锥部和逐渐减小断面积的圆锥部构成的浓缩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燃料喷口的内侧壁设置从燃烧器上游侧依次将上述喷口的流路断面积一时缩小后再扩大到原来大小的流路缩流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内设置旋流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侧空气喷口内设置旋流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侧空气喷口的出口设置决定外侧空气的喷出方向的导向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外侧空气喷口出口设置使来自上述外侧空气喷口的外侧空气相对燃烧器中心轴以45度以下的倾斜角度喷出的导向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燃料喷口与上述外侧空气喷口之间设置相对从喷口喷出的固体燃料混合物和空气的流动成为障碍的火焰稳定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具有朝上述燃料喷口出口内侧凸出的鲨鱼齿状凸起的火焰稳定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心空气喷口的下游侧的流路断面积比上述中心空气喷口的上游侧的流路断面积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可在该中心空气喷口内朝燃烧器中心轴方向移动地配置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内的旋流器的设置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内设置根据燃烧负荷使空气流的旋转强度变化的旋流器。
1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旋流器,该旋流器可相应于燃烧负荷选择从中心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为直进流或弱旋转流的空气喷出方法和为强旋转流的空气喷出方法这样2种空气喷出方法中的任一种。
1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燃烧负荷低的场合,从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喷出强空气旋转流,在燃烧负荷高的场合,从上述中心空气喷口喷出弱的空气旋转流或直进流。
1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相应于燃烧负荷改变从中心空气喷口和追加空气孔或喷口喷出的空气量的比例。
1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燃烧负荷低的场合,减少从中心空气孔喷出的空气,同时,增加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的比例,在燃烧负荷高的场合,增加从中心空气口喷出的空气量,同时,减少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的比例。
1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空气量,使得从燃烧器的燃料喷口、中心空气喷口、及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分别供给的空气量的总和与使燃料中的挥发成分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的比为0.85-0.95。
20.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燃烧废气作为权利要求1所述固体燃料燃烧器的固体燃料的输送用气体,设置有配置了多个该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炉膛壁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炉膛,该炉膛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装置作为1个装置,在四角或相向的侧壁面分别成对地配置该多个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固体燃料燃烧器的中心空气喷口为圆筒形状,在该中心空气喷口的上游侧的部位作为空气供给用的配管连接一对空气配管,从中心空气喷口的圆筒断面的相向位置的切线方向使空气流入地分别连接该一对空气配管。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燃烧装置用于高燃烧负荷的场合,增加从固体燃料燃烧器的中心空气口喷出的空气量,同时,减少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的比例,在离开固体燃料燃烧器的位置形成固体燃料火焰,在将燃烧装置用于低燃烧负荷的场合,减少从固体燃料燃烧器的中心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同时,增加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的比例,从紧靠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燃料喷口出口后的位置形成固体燃料火焰。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体燃烧器或该固体燃料燃烧器外侧的炉膛壁面设置温度计或辐射强度计,根据这些检测装置的信号,调整从固体燃料燃烧器的中心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和空气旋转强度或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
25.一种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装置的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燃烧装置用于高负荷的场合,使得在燃料喷口中心轴上从燃料喷口出口离开0.5m以上的炉膛内的位置燃烧,在燃烧装置用于低负荷的场合,使炉膛内的固体燃料火焰的前端在燃料喷口出口外侧部炉膛壁面近旁燃烧。
26.一种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装置的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燃烧装置用于高负荷的场合,由火焰检测器或目测监视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火焰集中的炉膛内中央部分的火焰,在将燃烧装置用于低负荷的场合,监视形成于固体燃料燃烧器出口近旁的各火焰。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燃烧装置的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该燃烧装置用于高负荷的场合,从2个空气供给用配管将相同空气流量供给到中心空气喷口内,在将燃烧装置用于低燃烧负荷的场合,通过使从2个空气供给配管供给到中心空气喷口内的空气流量的分配存在差异,调整与高负荷和低负荷相应的中心空气流的旋转强度。
28.一种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具有炉膛和热交换器,该炉膛具有配置了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壁面,该热交换器设于该炉膛内,由在上述炉膛内的固体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火焰对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
29.一种燃煤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28所述的燃煤锅炉;
成为该锅炉的废气流路的烟道;
设于该烟道的废气净化装置;
将煤以煤粉形式输送到锅炉的燃烧器的煤粉输送装置;
调整从该煤粉输送装置供给到固体燃烧器的煤粉量的煤粉供给量调整装置;及
调整从燃烧器喷出的空气量的空气量调整装置。
30.一种燃煤火力发电系统,具有:
在炉膛壁面配置有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的炉膛;
由该燃烧器燃烧固体燃料获得的燃烧热对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的锅炉;
由该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的汽轮机;及
由该汽轮机驱动的发电机。
31.一种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喷出固体燃料与其输送用气体的混合流体的燃料喷口;
配置于上述燃料喷口的内侧壁面用于喷出空气的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及
配置于上述燃料喷口壁面外侧用于喷出空气的1个以上的外侧空气喷口。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向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供给导入加热和/或加压后的空气。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的出口位于上述燃料喷口的出口的燃烧器上游侧。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燃料喷口的内部设置具有从燃烧器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增大断面积的部分和减小断面积的部分的浓缩器。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燃料喷口的内侧壁面设置从燃烧器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将燃料喷口的流路断面积一时缩小后再扩大到原来大小的流路缩流部件。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侧空气喷口设置旋流器。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侧空气喷口的出口设置决定从外侧空气喷口喷出的外侧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导向器。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燃料喷口与上述外侧空气喷口隔开的壁面的前端部与从上述各燃料喷口喷出的固体燃料混合物和空气流对抗地设置火焰稳定器。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火焰稳定器具有朝在上述燃料喷口的前端部壁面内侧凸出的鲨鱼齿状凸起。
40.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使用燃烧废气作为固体燃料的输送用气体,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出口设置在上述浓缩器的断面积逐渐减少的圆锥部与上述火焰稳定器之间。
41.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的空气供给部连接到风箱,该风箱用于向上述外侧空气喷口供给燃烧用空气。
4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的空气供给部连接到为向该空气供给部供给燃烧用气体而专门设置的燃烧用气体供给装置上。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燃烧用气体供给装置连接供给增加了氧浓度的气体或纯氧的装置。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燃烧用气体供给装置设置燃烧用气体流量调节机构。
4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燃烧负荷低的场合,减少从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供给的空气量,增加从上述外侧空气喷口中的靠上述燃料喷口最近的外侧空气喷口供给的空气流量或提高旋转强度,另外,在燃烧负荷高的场合,减少从上述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供给的空气量,增加从上述外侧空气喷口中靠上述燃料喷口最近的外侧空气喷口供给的空气量或减小旋转强度。
46.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在壁面配置了多个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炉膛。
47.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炉膛,该炉膛将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装置作为1个装置,在四角或相向的侧壁面分别成对地配置该多个装置。
48.一种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具有炉膛和热交换器,该炉膛具有配置了多个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壁面,该热交换器设于该炉膛内,由在上述炉膛内的固体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燃烧热对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
4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燃烧负荷低的场合,增加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供给的空气量,在燃烧负荷高的场合,减少从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供给的空气量。
50.一种权利要求46所述的燃烧装置的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燃烧装置用于高燃烧负荷的场合,从离开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炉膛内的位置形成固体燃料的火焰,在将燃烧装置用于低燃烧负荷的场合,从紧靠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燃料喷口出口后的炉膛壁面附近形成固体燃料的火焰。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燃烧装置的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体燃烧器或该固体燃烧器近旁的炉膛壁面设置温度计或辐射强度计,根据这些检测装置的信号,调整从设于固体燃料燃烧器的追加空气孔或追加空气喷口喷出的空气量。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燃烧装置的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燃烧装置用于高负荷的场合,使得在燃料喷口中心轴上从燃料喷口出口离开0.5m以上的炉膛内的位置燃烧,在燃烧装置用于低负荷的场合,使炉膛内的固体燃料火焰的前端在燃料喷口出口外侧部炉膛壁面近旁燃烧。
53.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燃烧装置的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燃烧装置用于高燃烧负荷的场合,由设于炉膛内的火焰检测器或目测监视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火焰集中的炉膛内的中央部分的火焰,在将燃烧装置用于低燃烧负荷的场合,由设于炉膛内的火焰检测器或目测监视形成于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燃料喷口出口附近的炉膛内的各火焰。
54.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燃烧装置的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燃烧装置用于低燃烧负荷的场合,调整供给到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空气量,使得从固体燃料燃烧器供给的空气量的总和与使燃料中的挥发成分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的比为0.85-0.95。
55.一种燃煤火力发电系统,具有在炉膛壁面配置有多个 31所述的固体燃料燃烧器的的炉膛、由该燃烧器使固体燃料燃烧并由获得的燃烧热对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的锅炉、由该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的汽轮机、及由该汽轮机驱动的发电机。
CNB018022847A 2000-08-04 2001-08-03 固体燃料燃烧器及使用固定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390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7235/00 2000-08-04
JP2000237235 2000-08-04
JP20851/01 2001-01-29
JP2001020851 2001-01-29
JP147964/01 2001-05-17
JP2001147964 2001-05-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6180A true CN1386180A (zh) 2002-12-18
CN100453901C CN100453901C (zh) 2009-01-21

Family

ID=27344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228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3901C (zh) 2000-08-04 2001-08-03 固体燃料燃烧器及使用固定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6715432B2 (zh)
EP (1) EP1306614B1 (zh)
JP (1) JP4969015B2 (zh)
CN (1) CN100453901C (zh)
AU (1) AU776725B2 (zh)
BG (1) BG64878B1 (zh)
CZ (1) CZ303467B6 (zh)
HU (1) HUP0302402A2 (zh)
PL (1) PL206626B1 (zh)
RS (1) RS50092B (zh)
SK (1) SK287642B6 (zh)
WO (1) WO2002012791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614B (zh) * 2006-12-01 2010-10-06 郑平安 通用煤粉微油点火方法
CN102297513A (zh) * 2011-02-23 2011-12-28 薛碧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一体锅炉
CN102414512A (zh) * 2009-12-22 2012-04-1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燃烧器及具备该燃烧器的锅炉
CN102563625A (zh) * 2012-01-16 2012-07-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煤粉富氧燃烧方法
CN102047041B (zh) * 2008-05-28 2013-09-25 西门子能源公司 用于低NOx炉的燃料喷射器
CN103620306A (zh) * 2011-07-13 2014-03-0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微粉煤燃烧锅炉设备的运转方法
CN104764005A (zh) * 2014-01-07 2015-07-08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固体燃料喷燃器
TWI564529B (zh) * 2011-01-31 2017-01-01 大阪瓦斯股份有限公司 爐加熱用燃燒裝置
US9677760B2 (en) 2011-01-28 2017-06-13 Osaka Gas Co., Ltd. Furnace heating combustion apparatus
CN107305009A (zh) * 2016-04-20 2017-10-31 赛科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使燃料燃烧的方法以及燃烧装置
TWI623705B (zh) * 2015-06-12 2018-05-11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 燃燒器、燃燒裝置、鍋爐及燃燒器的控制方法
CN108019739A (zh) * 2017-11-29 2018-05-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低氮源纯氧燃烧方法
CN108561898A (zh) * 2017-12-27 2018-09-21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同轴分区高温升燃烧室头部
US10281142B2 (en) 2009-12-17 2019-05-0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Solid-fuel-fired burner and solid-fuel-fired boiler
CN110836383A (zh) * 2019-11-15 2020-02-25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温烟气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43843A (zh) * 2019-08-27 2021-03-05 高奇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nox排放显著降低的蓄热式燃烧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517021A (ja) 2003-01-21 2006-07-13 レール・リキード−ソシエテ・アノニム・ア・ディレクトワール・エ・コンセイユ・ドゥ・スールベイランス・プール・レテュード・エ・レクスプロワタシオン・デ・プロセデ・ジョルジュ・クロード 燃料運搬ガス中の酸素リッチ化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7028622B2 (en) 2003-04-04 2006-04-18 Max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burning pulverized solid fuels with oxygen
JP4150968B2 (ja) 2003-11-10 2008-09-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固体燃料バーナと固体燃料バーナの燃焼方法
DE102004059679B4 (de) * 2003-12-16 2005-12-22 Alstom Power Boiler Gmbh Rundbrenner zur Verbrennung von staubförmigem Brennstoff
AU2005286220B2 (en) * 2004-08-18 2011-03-24 L'air Liquide Societe Anonyme Pour L'e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edes Georges Claud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jecting a gas into a two-phase stream
CN2763701Y (zh) * 2005-02-25 2006-03-08 贾臻 预热型煤粉燃烧器
CN101142447B (zh) * 2005-02-25 2013-04-24 清洁燃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燃烧方法和系统
FR2887597B1 (fr) * 2005-06-27 2010-04-30 Egci Pillard Conduite annulaire et bruleur comportant une telle conduite
US7499763B2 (en) * 2005-07-20 2009-03-03 Fuel And Furnace Consulting, Inc. Perturbation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output responses to controlled process inputs
EP1941207B1 (fr) * 2005-10-28 2011-07-06 Sefmat Bruleur/generateur d'air chaud a allumage interne
WO2007062019A2 (en) * 2005-11-22 2007-05-31 Clean Combustion Technologies Llc Combus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080264310A1 (en) * 2005-11-22 2008-10-30 Clean Combustion Technologies, Llc Combustion Method and System
AU2006321344A1 (en) * 2005-12-02 2007-06-07 L'air Liquide, Societe Anonyme Pour L'e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edes Georges Claud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ed NOx combustion of coal with injection of heated nitrogen-containing gas
DE102006011326C5 (de) * 2006-03-09 2015-03-19 Alstom Technology Ltd. Rundbrenner
US20070231761A1 (en) * 2006-04-03 2007-10-04 Lee Rosen Integration of oxy-fuel and air-fuel combustion
ATE497126T1 (de) * 2006-08-16 2011-02-15 Babcock & Wilcox Co Verfahren zur minderung von nox-emissionen in einem kohlenstaubbrenner
US7717701B2 (en) * 2006-10-24 2010-05-18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Pulverized solid fuel burner
DE102006060869A1 (de) * 2006-12-22 2008-06-26 Khd Humboldt Wedag Gmbh Verfahren zur Regelung des Betriebes eines Drehofenbrenners
US20080261161A1 (en) * 2007-04-23 2008-10-23 The Onix Corporation Alternative Fuel Burner with Plural Injection Ports
EP2153132B1 (en) * 2007-05-18 2015-11-04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Natural Resources Method for burning coal using oxygen in a recycled flue gas stream fo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DE102007025051B4 (de) * 2007-05-29 2011-06-01 Hitachi Power Europe Gmbh Hüttengasbrenner
DE102007030269B4 (de) * 2007-06-28 2014-07-17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Europe Gmbh Kohlenstaubbrenner zur Verfeuerung von in Dichtstromförderung zugeführtem Brennstoff
JP2009079794A (ja) 2007-09-25 2009-04-16 Babcock Hitachi Kk 固体燃料バーナ、固体燃料バーナを用いた燃焼装置とその運転方法
FR2927409B1 (fr) * 2008-02-11 2013-01-04 Air Liquide Procede de chauffage d'un cru mineral dans un four de cuisson de type four tunnel
US9810425B2 (en) * 2008-03-06 2017-11-07 Ihi Corporation Pulverized coal burner for oxyfuel combustion boiler
JP5190509B2 (ja) * 2008-04-10 2013-04-24 バブコック日立株式会社 固体燃料バーナ、固体燃料バーナを用いた燃焼装置とその運転方法
US20100021853A1 (en) * 2008-07-25 2010-01-28 John Zink Company, Llc Burn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RU2451879C2 (ru) * 2009-01-19 2012-05-27 Алекс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Бондарев Горелка для пыли высокой концентрации
JP2010242999A (ja) * 2009-04-02 2010-10-28 Babcock Hitachi Kk 木質バイオマス直接粉砕燃焼方法と装置とボイラシステム
DE102009016191B4 (de) * 2009-04-03 2013-04-04 Alstom Technology Ltd.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Verbesserung des dynamischen Verhaltens eines kohlegefeuerten Kraftwerkes bei primären und/oder sekundären Anforderungen des Elektrizitätsnetz-Betreibers an die Stromabgabe in das Netz
US20100275824A1 (en) * 2009-04-29 2010-11-04 Larue Albert D Biomass center air jet burner
JP2011058737A (ja) 2009-09-11 2011-03-24 Babcock Hitachi Kk 微粉炭焚きボイラ
JP4896194B2 (ja) * 2009-09-30 2012-03-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酸素燃焼ボイラプラント
CN102235666B (zh) * 2010-04-27 2014-11-26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粉燃烧器及包括该煤粉燃烧器的煤粉锅炉
WO2012042693A1 (ja) * 2010-09-30 2012-04-05 バブコック日立株式会社 酸素燃焼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5487509B2 (ja) 2010-10-15 2014-05-07 バブコック日立株式会社 ボイラ燃焼システムとその運転方法
JP2012122653A (ja) * 2010-12-07 2012-06-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燃焼バーナ
PL2479491T3 (pl) * 2011-01-20 2014-08-29 Fortum Oyj Sposób i palnik do spalania ubogiego gazu w kotle elektrowni
JP5854620B2 (ja) * 2011-04-01 2016-02-09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ボイラ及びボイラの運転方法
EP2998651B1 (en) 2011-04-01 2019-01-09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Boil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boiler
JP5584647B2 (ja) * 2011-04-08 2014-09-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バイオマスの半炭化燃料の製造装置と製造方法、及び半炭化燃料を用いた発電システム
US8707877B2 (en) * 2011-06-05 2014-04-29 L'air Liquide, Societe Anonyme Pour L'e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edes Georges Claude Solid fuel and oxygen combustion with low NOx and efficient burnout
JP5658126B2 (ja) * 2011-11-16 2015-01-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油焚きバーナ、固体燃料焚きバーナユニット及び固体燃料焚きボイラ
GB201202907D0 (en) 2012-02-21 2012-04-04 Doosan Power Systems Ltd Burner
JP6011073B2 (ja) * 2012-07-02 2016-10-19 株式会社Ihi バーナ
US20140157790A1 (en) * 2012-12-10 2014-06-12 Zilkha Biomass Power Llc Combusto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JP6171543B2 (ja) * 2013-05-08 2017-08-02 株式会社Ihi バーナ
CN103398376B (zh) * 2013-07-10 2015-07-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富氧燃烧器
JP5629901B2 (ja) * 2013-07-22 2014-11-26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固体燃料焚きバーナ及び固体燃料焚きボイラ
CN104566357A (zh) * 2013-10-29 2015-04-29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煤粉燃烧器以及锅炉
JP6177187B2 (ja) * 2014-04-30 2017-08-09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ガスタービン、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KR101650086B1 (ko) * 2014-12-02 2016-08-23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바이오오일과 석유계 유류의 혼합연소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열에너지 생산방법
US10375901B2 (en) 2014-12-09 2019-08-13 Mtd Products Inc Blower/vacuum
DE102015121534B4 (de) * 2015-12-10 2017-07-06 Abb Schweiz Ag Flammenionisationsdetektor mit spezieller Brennerdüse
CN109690189A (zh) * 2016-06-08 2019-04-26 福图姆股份公司 燃烧燃料的方法和锅炉
JP2018059659A (ja) * 2016-10-04 2018-04-12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固体燃料バーナ
TWI614455B (zh) * 2016-11-21 2018-02-11 提升導流效果之熱風槍
WO2019022059A1 (ja) * 2017-07-25 2019-01-31 株式会社Ihi 粉体燃料バーナ
CN107543160B (zh) * 2017-09-15 2024-04-30 徐州燃烧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氮燃气燃烧器
CN107726608A (zh) * 2017-11-15 2018-02-23 张恒文 废机油采暖炉
KR102091329B1 (ko) * 2018-07-11 2020-03-19 이정용 Hho 가스를 이용한 열풍 유닛
JP2020030037A (ja) * 2018-08-20 2020-02-27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固体燃料バーナ
WO2020120828A1 (en) * 2018-12-14 2020-06-18 Fortum Oyj Method for burning fuel, burner and boiler
RU199334U1 (ru) * 2020-05-12 2020-08-28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ибир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орел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кологически чистой растопки котлов
JP2022027531A (ja) * 2020-07-30 2022-02-10 武夫 河原井 バイオマス燃料の燃焼機
CN112902153B (zh) * 2021-03-26 2022-08-23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四角切圆超临界锅炉水冷壁超温的系统
CN115164592B (zh) * 2022-07-01 2024-06-07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解炉二次全氧燃烧富集co2的系统与方法
CN116045275B (zh) * 2023-02-17 2023-11-17 临沂市欧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锅炉装置
CN117704368B (zh) * 2024-01-19 2024-06-18 南京巨华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煤燃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1039A (en) * 1981-09-24 1983-12-20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Pulverized coal-fired burner
JPS59210205A (ja) * 1983-05-14 1984-11-28 Babcock Hitachi Kk 微粉炭バ−ナ装置
JPS6081422U (ja) * 1983-11-08 1985-06-06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バ−ナの燃焼用空気供給装置
JPH06103606B2 (ja) * 1984-02-15 1994-12-1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減衰振動電圧印加用電気絶縁ケーブル
JPS60176315A (ja) 1984-02-21 1985-09-10 Rohm Co Ltd 自動利得調整回路
JPS62172105A (ja) 1986-01-24 1987-07-29 Hitachi Ltd NOxを抑制する燃焼方法及び装置
JP2804182B2 (ja) 1990-03-07 1998-09-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微粉炭ボイラ及び微粉炭バーナ
US5267850A (en) * 1992-06-04 1993-12-07 Praxair Technology, Inc. Fuel jet burner
CA2151308C (en) * 1994-06-17 1999-06-08 Hideaki Ohta Pulverized fuel combustion burner
JPH08270931A (ja) * 1995-03-29 1996-10-18 Hitachi Ltd 微粉炭燃焼装置及び燃焼方法
CN1154800C (zh) * 1996-07-19 2004-06-23 巴布考克日立株式会社 一种燃烧器和使用该燃烧器的燃烧设备
JP3469003B2 (ja) * 1996-08-29 2003-11-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高揮発分・高水分含有炭焚きバーナ
JP2995013B2 (ja) * 1997-03-31 1999-12-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微粉状燃料燃焼バーナ
JP3344694B2 (ja) * 1997-07-24 2002-1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微粉炭燃焼バーナ
JPH11132414A (ja) * 1997-10-31 1999-05-21 Babcock Hitachi Kk 超低NOxバーナ
JPH11148610A (ja) * 1997-11-20 1999-06-02 Babcock Hitachi Kk 固体燃料燃焼用バーナと固体燃料用燃焼装置
JPH11281010A (ja) * 1998-03-26 1999-10-15 Babcock Hitachi Kk 固体燃料燃焼バーナと固体燃料燃焼装置
JP2000039108A (ja) * 1998-07-24 2000-02-08 Babcock Hitachi Kk 低NOxバーナ
EP1219894B1 (en) * 1998-07-29 2006-04-05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lverized coal burner
US6123542A (en) * 1998-11-03 2000-09-26 American Air Liquide Self-cooled oxygen-fuel burner for use in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articulate furnaces
EP1002992B1 (de) * 1998-11-18 2004-09-29 ALSTOM Technology Ltd Brenner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614B (zh) * 2006-12-01 2010-10-06 郑平安 通用煤粉微油点火方法
CN102047041B (zh) * 2008-05-28 2013-09-25 西门子能源公司 用于低NOx炉的燃料喷射器
US10281142B2 (en) 2009-12-17 2019-05-0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Solid-fuel-fired burner and solid-fuel-fired boiler
CN102414512A (zh) * 2009-12-22 2012-04-1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燃烧器及具备该燃烧器的锅炉
CN103644565A (zh) * 2009-12-22 2014-03-19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燃烧器及具备该燃烧器的锅炉
US9127836B2 (en) 2009-12-22 2015-09-08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ombustion burner and boiler including the same
US9869469B2 (en) 2009-12-22 2018-01-1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ombustion burner and boiler including the same
US9677760B2 (en) 2011-01-28 2017-06-13 Osaka Gas Co., Ltd. Furnace heating combustion apparatus
TWI564529B (zh) * 2011-01-31 2017-01-01 大阪瓦斯股份有限公司 爐加熱用燃燒裝置
CN102297513A (zh) * 2011-02-23 2011-12-28 薛碧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一体锅炉
CN103620306B (zh) * 2011-07-13 2015-12-0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微粉煤燃烧锅炉设备的运转方法
CN103620306A (zh) * 2011-07-13 2014-03-0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微粉煤燃烧锅炉设备的运转方法
CN102563625A (zh) * 2012-01-16 2012-07-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煤粉富氧燃烧方法
US9709269B2 (en) 2014-01-07 2017-07-18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Solid fuel burner
CN104764005B (zh) * 2014-01-07 2017-09-12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固体燃料喷燃器
CN104764005A (zh) * 2014-01-07 2015-07-08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固体燃料喷燃器
TWI623705B (zh) * 2015-06-12 2018-05-11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 燃燒器、燃燒裝置、鍋爐及燃燒器的控制方法
US10591156B2 (en) 2015-06-12 2020-03-17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Burner, combustion device, boiler, and burner control method
CN107305009B (zh) * 2016-04-20 2020-03-03 赛科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使燃料燃烧的方法以及燃烧装置
CN107305009A (zh) * 2016-04-20 2017-10-31 赛科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使燃料燃烧的方法以及燃烧装置
CN108019739A (zh) * 2017-11-29 2018-05-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低氮源纯氧燃烧方法
CN108561898B (zh) * 2017-12-27 2020-09-22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同轴分区高温升燃烧室头部
CN108561898A (zh) * 2017-12-27 2018-09-21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同轴分区高温升燃烧室头部
CN112443843A (zh) * 2019-08-27 2021-03-05 高奇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nox排放显著降低的蓄热式燃烧器
CN112443843B (zh) * 2019-08-27 2024-03-22 高奇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nox排放显著降低的蓄热式燃烧器
CN110836383A (zh) * 2019-11-15 2020-02-25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温烟气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36383B (zh) * 2019-11-15 2021-10-26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温烟气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G106652A (en) 2002-12-29
EP1306614A1 (en) 2003-05-02
RS50092B (sr) 2009-01-22
EP1306614A4 (en) 2005-11-16
SK5112002A3 (en) 2002-10-08
CZ303467B6 (cs) 2012-10-03
CZ20021480A3 (cs) 2002-11-13
PL206626B1 (pl) 2010-09-30
CN100453901C (zh) 2009-01-21
AU776725B2 (en) 2004-09-16
BG64878B1 (bg) 2006-07-31
AU7672001A (en) 2002-02-18
JP4969015B2 (ja) 2012-07-04
YU23002A (sh) 2003-12-31
SK287642B6 (sk) 2011-05-06
US6715432B2 (en) 2004-04-06
EP1306614B1 (en) 2015-10-07
HUP0302402A2 (hu) 2003-10-28
WO2002012791A1 (en) 2002-02-14
US20020144636A1 (en) 2002-10-10
PL353461A1 (en) 200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86180A (zh) 固体燃料燃烧器及使用固定燃料燃烧器的燃烧方法
CN100343576C (zh) 低级燃料的增氧燃烧
CN87103318A (zh) 雾化器及使用雾化器烧煤水浆的锅炉
US20100275824A1 (en) Biomass center air jet burner
CN107044632B (zh) 立式煤粉锅炉
CN102620291A (zh) 低氮氧化物排放煤粉解耦燃烧器及煤粉解耦燃烧方法
CN107013902A (zh) 褐煤与生物质耦合锅炉燃烧系统
CN201339949Y (zh) 生物质锅炉
CN101988698A (zh) 一种旋流煤粉燃烧器
CN110319437B (zh) 一种富氧多重火焰旋流煤粉燃烧器
CN107023824B (zh) 立式煤粉锅炉
JP2007101135A (ja) 微粉炭とバイオマスの混焼方法
CN101539292A (zh) 可调式石油焦粉强化燃烧装置
JP3891958B2 (ja) 燃焼装置及び方法
CN103206716A (zh) 多煤种适应型低NOx 燃烧系统
CN209840083U (zh) 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外浓内淡的旋流燃烧器
RU2446350C1 (ru) Низкоэмиссионный циклонный реактор
CN114877322A (zh) 一种火焰调节式旋流燃烧器
US201103031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scaded biomass oxidation with thermal feedback
CN209355293U (zh) 一种生物质燃烧器
RU2282105C2 (ru) Горелка, работающая на твердом топливе, и способ сжигания топлива пр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и горелки, работающей на твердом топливе
RU2582722C2 (ru) Вихревая топка
JP2001330211A (ja) 微粉炭バーナとそれを用いた微粉炭ボイラ及びそのシステム並びに石炭火力発電システム
RU2627757C2 (ru) Слоевой котел с вертикальной вихревой топкой
CN207230527U (zh) 一种煤粉气化燃烧的低氮燃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