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4634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4634A
CN1344634A CN01135361A CN01135361A CN1344634A CN 1344634 A CN1344634 A CN 1344634A CN 01135361 A CN01135361 A CN 01135361A CN 01135361 A CN01135361 A CN 01135361A CN 1344634 A CN1344634 A CN 1344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ing element
seat
characteristic
covering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35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9346C (zh
Inventor
藤田悦则
川崎诚司
小仓由美
小田达也
千柄一义
落合直辉
高田康秀
西野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Too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Too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Too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ta Tool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44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4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93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3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86Side-rests
    • B60N2/99Side-rests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23Coach-like constructions
    • B60N2/7035Cushions
    • B60N2/7041Fixation of covers and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10,其采用一种立体织网结构元件作为蒙皮元件,在该织网元件中,一个前筛网层和一个后筛网层用多条绒束连接起来。其一个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的上端部分被固定在一个上端构架22a上,而其一个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前端部分一个前端构架21a上,且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的两侧边部分30c被支撑成可相对于导承构架22d上下运动。两个蒙皮元件30和40都以非常低的伸展率进行布置。相应地,由于位于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下方的支撑元件50、金属弹簧60等元件的运动不会受到限制、且这些元件实现的减震机理不会受到妨碍,所以座椅在减震特性方面性能优越。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汽车或其它类似交通工具上的车辆座椅。
发明背景
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车辆座椅,其采用了立体织网结构元件,这种元件即使是薄片类型,也具有很好的缓冲性能,且由于具有大量的气隙,所以相比于由尿烷等材料制成的衬垫元件具有优越的透气性。该织网元件的前筛网层和后筛网层用数目众多的绒束连接起来,而形成一个桁架结构(立体结构),该结构是一个可抵抗座压的弹性结构,并在透气性、人体压力散布特性、冲击吸收特性等方面性能优越。
但是,当这种立体织网结构元件被用作蒙皮元件时,通常是通过将其大部周边缠绕在构成座椅构架的各个构架元件上来进行支撑的,结果是,其以相当高的伸张百分度(例如在约10%到20%之间)被紧绷着。所以该织网元件处于拉伸状态下,从而存在提高共振区或高频区内减震特性的余地。此外,当立体织网结构元件被用作蒙皮元件、且希望座椅具有柔软的表面接触感时,可采用这样的一种织网元件:它是由小数目的绒束、或小直径的绒束将一个前筛网层和一个后筛网层编织而成的,其中的筛网层是用高拉紧的单丝纤维构成的。但是,由于前筛网层或后筛网层为编织而成的,造成织网元件是高拉紧度的,所以其伸张度很小,且其缺乏压陷柔性,从而在乘坐者姿态保持特性方面是不理想的。此外,由于立体织网结构元件具有良好的缓冲特性、冲击吸收特性等等,所以相比于由尿烷等材料制成的衬垫元件,可采用更薄的结构。为了提高乘坐的舒适性,要尽可能地减轻硌触到座椅构架上的感觉,以及其它的不适感。
发明概述
考虑到上述的现有条件,提出了本发明,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车辆座椅结构,该结构通过在构架元件上几乎零张力地铺覆蒙皮元件,而改善了在共振点附近和高频段的减震特性,该结构具有足够的压陷柔性和姿态保持特性,本发明尤其适于用一种软面立体织网结构元件作为蒙皮元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设计一种车辆座椅,其减轻硌触到座椅构架上的感觉,以及其它的不适感。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采用一种立体织网结构元件作为蒙皮元件,在织网元件中,一个前筛网层和一个后筛网层用多条绒束连接起来,在该座椅中,上述的蒙皮元件、一个座椅靠背部分的上端部、和一个座椅坐垫部分的前端部被固定到构架元件上,且座椅靠背部分的侧边部分被支撑成可相对于构架元件上下运动。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所说的蒙皮元件撑装在构架元件上,其不受载荷时伸长率小于5%。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该座椅还包括一个支撑元件,其在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下面、连接并支撑到横向分开布置的任何构架元件上,以对构成所说座椅坐垫元件的蒙皮元件进行支撑,并向其作用回复力。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在所说的支撑元件和构架元件之间跨置了多个带状元件,以控制所说金属弹簧在变形后的回复力。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其还包括一个软坐垫元件层,该元件层布置在所说的支撑元件和蒙皮元件之间。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所说支撑元件是一个平板型的弹性元件,且在所说的支撑元件和所说软坐垫元件层之间设置一硬坐垫元件层。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尽管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和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的织网元件是相互独立的,但构成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的后端部分与构成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的下端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的织网元件是这样布置的:使得其展张性较好的那个方向位于座椅坐垫部分前后端部的连接方向,而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的织网元件是这样布置的:使得其展张性较好的那个方向位于座椅靠背部分两侧边部分的连接方向。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和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的织网元件分别是这样布置的:它们展张性较好的那个方向都处于两部分上两侧边部分的连接方向上。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的织网元件是用弹性系数较小的软材料制成的,该材料的弹性系数小于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织网元件的弹性系数。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在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的后面设置了一个衬垫元件层,以增强蒙皮元件的弹力。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所说衬垫元件层被制成最终的支撑人体坐姿的形态,在该形态下,构成座椅靠背部分的所说蒙皮元件从两侧向后折叠,两端部边缘在大体中央位置处结合到一起,且该大体中央位置位于两侧边部分的后向位置。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在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的背面上布置一个具有可拉伸性的元件,以对蒙皮元件在朝向中间位置收缩的方向上进行偏拉。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和座椅坐垫部分的两蒙皮元件的两侧边部分分别被向后折叠,它们位于构架元件上的部分被制成至少是两折的构造。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由构架元件这样支撑:使得两侧边部分向前突出一个内侧部分之外,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由构架元件这样支撑:使得其两侧边部分从一个内侧部分向上突出。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和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上两侧边部分之间的接缝部分、以及所说内部分被制成了凹槽的形状。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所说接缝部分是通过将构成蒙皮元件的织网元件的前筛网层、绒束、和后筛网层用震动焊方法结合起来制成的。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在该座椅中,所说接缝部分是这样制成的:将构成蒙皮元件的织网元件的前筛网层、绒束、和后筛网层在半压溃状态下用震动焊方法结合起来,且随后再采用缝接的方法。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的局部剖视图示意地表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结构;
图2的视图是为了说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座椅构架的构成;
图3是沿图1中的A-A线所作的剖面视图;
图4是沿图1中的B-B线所作的剖面视图;
图5的视图示意地表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蒙皮元件和座椅坐垫蒙皮元件的布置方法;
图6的局部剖视图示意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构造;
图7表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座椅构架、支撑元件以及金属弹簧的构造;
图8是沿图7的C-C线所作的剖面图;
图9的剖面图表示了用在上述的两实施例中的立体织网结构元件的一部分;
图10的放大视图表示了图9所示的织网元件的前筛网层;
图11的放大视图表示了图9所示的织网元件的后筛网层;以及
图12A、12B、12C、12D和12E的视图用于解释绒束进行布置的形式。
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下文,将在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图1和图2的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的整个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车辆座椅10包括一个座椅构架20、一个构成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30(座椅靠背蒙皮元件)、一个构成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40(座椅坐垫蒙皮元件)。
座椅构架20包括一个用来形成座椅坐垫部分的座椅坐垫构架21、以及一个用来座椅靠背部分的座椅靠背构架22。座椅坐垫构架21包括一个前端构架21a以及两个侧构架21b,其中的前端构架21a由位于前端的一个管件形式的构架元件构成,而侧构架21b由板件形式的构架元件构成。在两侧构架21b之间设置了一个带支撑构架21c,其由一个管件形式的构架元件构成,并与前端构架21a拉开一段距离。此外,在两侧构架21b的后部分别设置两个固定板21d,并横跨两固定板21d布置一管状的后端构架21g,其穿入到蒙皮元件30中。在两固定板21d上分别连接两连接板23,并在两连接板23之间设置一个支撑轴24。
座椅靠背构架22是由一个管状构架元件制成的,其大体上呈现字母U的形状,并这样进行布置:使得其相互靠得较近的侧边成为了上侧边,且两侧构架22b的下部连接到设置于上述连接板23之间的支撑轴24上,从而可发生倾转。通过将一个管状构架元件弯成大体为字母U形而制出的头部支撑构架22c被连接到上端构架22a上,其中的上端构架位于两侧构架22b之间。在两侧构架22b的前方、沿侧构架22b的布置方向分别设置了两个导承构架22d,用于支撑可上下活动的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9。沿两侧构架22b的布置方向设置了两个辅助构架22e,用来紧绷地固定一块包边布。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座椅坐垫构架21是由一个滑架26支撑着以实现前后滑动的,其中的滑架26可沿一导轨元件25滑动,导轨元件铺设在车辆的地板面上。
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在一个上端部分30a处被折叠成双层,并被布置成与上端构架22a的前表面相接触。在该上端部分30a的一个部分上连接了一个固布元件32,上端部分30a突起而高于上端构架22a。固布元件32被布置在上端构架22a的背面。在固布元件32的下端设置一个截面大体为U形的压板33,该压板与安装到上端构架22a下部的一个联接板22f相联接,并从其伸出,由此固定了上端部分30a的安装位置。应当指出的是:数字标号34指代一用来包裹固布元件32外表面的包边布。
此外,如图3所示,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在两侧构架22b和承导构架22d前面向后折叠,且其两端边缘30b在大体中央位置处相互叠压在一起,并用诸如缝接的方法结合到一起。端部边缘30b在该处相互结合的所说大体中央位置被设置在作为转角点的侧边部分30c的后方。由此,就形成了支撑乘坐者后背的最终人体支撑形状。在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背面的一个部件(背部30B)作为一个衬垫元件层能增强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前部30A的弹性感和承载压力,其中的背部30B是指从一个转角点处的侧边部分30c到另一个转角处的侧边部分30c的部分。
在座椅靠背元件30中,沿垂直方向用诸如缝接的方法在背部30B上、靠近两侧边部分30c的部位处设置两截面基本为U形的压板36。两压板36在上下方向可滑动地与两承导构架22d相联接。具体来讲,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是一个悬空的结构:上端部分30a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两侧边部分30c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所说的前部30A和背部30B在一些位置处缝合在一起,其中所说的位置从两侧边部分30c内延设定的一段距离,并越过压板36的安装位置。这样就将二者固定在一起,且形成了接缝30d,以增强对乘坐者的姿态保持特性。
如图1所示,在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前部30A的腰支撑部的背面上设置了一个展张元件37,其由一个橡胶等材料制造的条带元件构成,并朝向大体中央位置的方向上收缩。这增加了腰支撑部的支撑压力,并防止了以很低的伸展度展张的前部30A如下文描述的那样发生向前拱出。如图3所示,在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的两侧边部分30c上通过缝接等方法连接了两卷边布38,用来覆盖两侧边构架元件22b并覆盖遮住了背部30B。
如上描述那样布置的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最好是这样布置在构成座椅靠背构架22的各个构架元件上:使得其伸张率在无负载时小于5%。这就可能减小并防止由大载荷作用到构成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的立体织网结构元件而产生的变形、以及由热冲击引起的沉陷,使得织网元件的弹性效能更好,并改变输入振动的方向,由此来提高减震性能。
下面,将在图9到图12A、12B、12C、12D和12E的基础上对用来制造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和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立体织网结构元件100进行描述。如图9所示,该织网元件100被制成一个坚固的桁架结构(立体结构),其具有一个前筛网层110、一个后筛网层120以及一些连接了前筛网层110和后筛网层120的绒束130。
如图10所示,前筛网层110例如被制成这样的结构:该结构通过对多丝纤维进行罗纹编织而形成小的网眼(细网眼),其中的多丝纤维是用单丝纤维合股而成的。在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后筛网层120例如被制成这样的结构:用单丝纤维合股而成的多丝纤维编织出蜂窝状(六边形)的网眼,该网眼大于前筛网层110上的网眼。绒束130是由单丝纤维或多丝纤维制成的,并被编织在前筛网层110和后筛网层120之间,这样就使得前筛网层110和后筛网层120相互离开设定的一段距离,这样就使得成为立体网眼编织体的织网元件100具有设定的刚挺度。顺便提及,本说明书中所用的简洁术语“纤维”的含义不仅包括单丝纤维和多丝纤维,还包括短纤纱纤维。
此外,尽管在上述的描述中,具有用罗纹编织成的小网眼的层是作为前面(例如是座椅坐垫部分和座椅靠背部分上与人体接触的那一面),但也可以将其用作背面,被用作背面的蜂窝网眼层也可以用作前面。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该车辆座椅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如上述那样,被布置成可上下运动的,且即使用了小伸展率的织网元件100,也具有足够的压陷舒适性。相应地,最好是用表面触感柔软的织网元件100来制造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和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这样的织网元件可通过用小数目的绒束130、或小直径的绒束130编织在前筛网层110和后筛网层之间来制成,而在前后筛网层中,多丝纤维则是紧密地编织着。
对于制造前筛网层110、后筛网层120和绒束130的纤维材料,最好是用热塑性的树脂。例如可采用如下的树脂材料: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热塑性树脂的、诸如尼龙6和尼龙66的聚酰亚胺树脂、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或者是含有这些树脂中多于两种的混合树脂。
对于绒束,例如可用粗度为380d或更粗的纤维,最好是用600d以上的纤维。因而,由坐在座椅上的乘坐者产生的载荷可通过构成筛网层110和120的网眼的变形、绒束130的陷凹特性和抗弯特性、相邻绒束130的回复力来支撑,其中的回复力使得抗弯特性具有弹簧的特性,即:载荷可以由能产生回复力的抗弯特性进行支撑,这样就使得座椅变得柔软,且不产生应力集中。作为参考,下表中给出了上述立体织网结构元件100的固态性能值的几个示例。
[表1]
                     物料型号     09019D-2W
                 重量(克/平方米)     1272
                    厚度(毫米)     11.2
    抗拉强度(公斤/50毫米)     纵向     101.6
    横向     119.5
伸展率(%)     纵向     45.8
    横向     106.9
剪切强度(公斤)     纵向     91.1
    横向     81.1
    压缩率(前面/背面)(%)     17.6
    弹性模量(前面/背面)(%)     83.3
  恒定载荷下的伸展率(%)     纵向     13.0
    横向     50.1
残余扭曲率(%)     纵向     0.2
    横向     3.6
模量(%)   纵向50公斤     23.3
  横向50公斤     63.3
  纵向75公斤     36.0
  横向75公斤     80.0
  纵向100公斤     47.0
  横向100公斤     98.7
对绒束130(束桩结构)的布置方式而言,可根据从绒束130侧面看时、绒束如何连接前筛网层110和后筛网层120的状态来分类,更具体来讲,例如可将其分类成图12A到图12E所示的下述类型。图12A和图12B表示了顺穿吊类型,在这些类型中,绒束130被布置在各条构成前筛网层110的多丝纤维和各条构成后筛网层120的相对的多丝纤维之间,在图12A中的顺穿吊类型中编织成“8”字形,而图12B所示的是一种简单的顺穿吊编织类型。图12C到图12E表示了交叉类型,在这些类型中,绒束130在前筛网层110的各条相邻多丝纤维与后筛网层120的各条相邻多丝纤维之间、在中间处相互交叉进行编织。在这些类型中,图12C表示了这样一种类型:绒束130交叉成“8”字形。图12D所示的另一种交叉类型中,绒束130为简单的交叉编织,图12E表示了另一种交叉类型,该类型中,绒束130分成两股成组交叉(双重交叉)。
如图1所示,由上述立体织网结构元件100构成的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被布置在前端构架21a上,且其前端部分40a在中间段被向内折。该前端部分并不绕在前端构架21a的外周面上,但该前端部分的一部分是贴在前端构架21a上,因而就具有了一种向前鼓出的张紧感,减弱了与前端构架21a的接触感。
用缝接等方法在前端部分40a的一个部分上连接一个固布元件40d,其中该部分略向前突出前端构架21a之外。在固布元件40d的端部上固定一个横截面为U型的压板40e,通过将压板40e与一个安装构架21f相联接,可将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展张开,其中的安装构架21f被固定成从前端构架21a向内突。
在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下后端部40d通过缝接和震动焊等方法与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的下端部分30e相连接。此外,在靠近后端部分40b的一个区域上连接一悬垂布41,其包绕在后端构架21g上,且该悬垂布41以这样的方式向下拉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使其既不向上拱起,也保持在一个预定的状态下。
如图4所示,座椅坐垫蒙皮元件上除了前端部分40a区域和后端部分40b之外的其它部分都是环圈形式的双层结构,它们在两侧构架21b的上方向内折。这样,就减弱了与侧构架21b的接触感。在位于两侧构架21b上折回的两侧边部分40c向内卷的部分上,通过压板42分别连接并支撑着两编织布43的一端,该编织布的另一端被连接到两侧构架21b上,这样就在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前面上形成了两接缝45,且座椅部分横截面的总体形状呈现为一个凹面。顺便提及,图中的数字标号44指代用来覆盖编织布43的包边布。
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也和上述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一样,被设置成在不受载荷时伸展率小于5%,该蒙皮元件40如图5所示那样,是以层状结构布置在座椅坐垫构架21上,并以只固定前端部分40a的形式进行安装。因而,就可以减小和防止构成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立体织网结构元件的弹性变形、以及由热冲击而引起的沉陷,且弹簧的性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以改变输入振动的方向,这样就对减震特性的提高具有帮助。此外,由于侧边部分40c是未固定到任何构架元件上的自由端,因而在无载荷条件下的伸张率是非常低的(张力也为同样情况)。当一个人员坐到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上时,其就会从两接缝45间的一内侧部分处几乎平行地下压,并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的那样向内收一定程度。因而当人员乘坐时,座椅坐垫蒙皮元件的张力不增加。结果是:蒙皮元件并不限制支撑元件50、金属弹簧60等元件的运动,且不妨碍这些元件的减震机理,这些元件布置在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下面,将在后文进行描述。
支撑元件50被制成所谓的Pullmaflex:即一种平板形式的弹性元件,如图1到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其是通过将线绳编织成簧片筛网形式或织网的形式来制成,且被布置在上述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下面。以设定的间距设置了一组金属弹簧60(在本实施例中是两侧各四条),它们的一端挂在支撑元件50的两侧边线绳上,而另一端挂在两侧构架21b上。这样,支撑元件就弹性地支撑连接在侧构架21b上。此外,在支撑元件50的前端线绳52和带支撑构架21c之间的间隙、以及在侧边线绳51和辅助部件21h之间的间隙上跨置了带状元件53,其是由布料等材料制成的,且展张性很小,而其中的辅助部件53则在侧构架21b处向内突。带状元件53防止了当金属弹簧60受输入振动的作用而发生变形时、由于反作用力而向上弹起造成的拍击感,同时也防止了在轻体重人员乘坐的情况下,金属弹簧60的反作用力造成的回弹。
在支撑元件50的顶面上铺一硬坐垫元件层70,该元件例如为压毡。此外,该硬坐垫元件层是这样铺设的:使得其两端部71能盖住金属弹簧60部分。这样,就避免了所谓Pullmaflex制成的支撑元件50以及金属弹簧60的硬触感传递到人体上。在硬坐垫元件层70和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之间设置了一软坐垫元件层80。该软坐垫元件层80与上述的硬坐垫元件层70配合,减弱了与支撑元件50和金属弹簧60的接触感,软坐垫元件层还具有增加压陷舒适性或增加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厚度感的功效,软坐垫元件层80最好用上述具有高缓冲特性且质量轻的立体织网结构元件100制成。
根据该实施例中的车辆座椅1,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在不受到载荷作用时,是处在图4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下,而当一个人员坐到其上时,两接缝45的内侧部分就会基本平行地向下压,且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会如图4中虚线所示那样:向内有略微的收缩。随着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变形,软坐垫元件层80、硬坐垫元件层70以及支撑元件50就也基本平行地下压。同时,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上两接缝的外侧部分在如图4中箭头4所示那样下压的同时,还向内翻转,使得两侧边部分40c相对升高。结果是:即使在其上施加了人员乘坐的载荷,在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两接缝45间内侧部分上的张力也几乎没有增加,因而不会妨碍支撑元件50和金属弹簧60的弹动。如果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是被紧绷着,就会抑制由金属弹簧60的回复力所产生的运动。也就是说: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张紧度需要被设定成上述的那样,以使得金属弹簧60在静态的乘坐条件下并不不积极地产生作用,但当受到一个脉冲振动或由大位移作用而产生的作用力时,则起到使振动相位延迟的作用。同时,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张紧度需要被设定成上述的那样不干涉弹簧60的运动,由此使减震特性在高频段得以充分的体现。
此外,当受到人员乘坐的载荷时,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两接缝45的外侧部分发生翻转,使得两侧边部分40c相对升高,因而提高了对乘坐者的姿态保持特性。
同时,当座椅坐垫构架21由于受到大幅振动而上下运动时,随着此运动,金属弹簧60随后发生伸长和收缩,例如,它们相对于两侧构架21b向下摆动,产生了很大的反作用力。在此情况下,与支撑元件50联接的带状元件53抑制了由反作用力引起的运动,并防止了重撞的接触感以及金属弹簧60的推顶感。
由于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前面部分30A的张力被设定得很低,所以当乘坐了人员、并有加速度时,前面部分30A就被向后压,并由后部30B进行支撑。结果是:在两接缝30d外侧的侧边部分向前相对鼓出,从而能稳定地保持着乘坐者的后背。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只是在上部进行了固定,而在两侧边部分30c处未固定,从而在上下方向上活动。相应地,当传入振动时,即使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本身的展张性很小,其也能相对于座椅靠背构架22、与连接到其下端部分的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一起上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压陷运动的功能。
尽管在上述的解释中,用来增加姿态保持特性的接缝30d和45是用缝接的方法在座椅靠背部分和座椅坐垫部分上制出的,但最好是通过将构成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和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立体织网结构元件100的前筛网110、绒束130和后筛网层120用震动焊的方法焊接起来制成的,其中的焊接宽度为几个毫米(例如约为3到5毫米)。尽管用震动焊的方法所制成的蒙皮元件上的接缝30d和45的厚度是很小的,但相比于用缝接的方法来制造的情况,接缝30d和45的硬度却得以增加。结果是,当人员坐在接缝30d和45的内侧部分上时,靠背蒙皮元件30和坐垫蒙皮元件40易于在接缝30d和45处发生弯折,且外侧部分易于鼓出,由此提高了姿态保持特性。此外,在立体织网结构元件100上的前筛网110、绒束130和后筛网层120用震动焊方法在半压溃状态下被焊接起来之后,还可对它们实施缝接的方法以形成上述的接缝30d和45。在此情况下,相比于只用缝接的方法来制造的情况,尽管接缝30d和45的硬度提高了,但由于它们处于半压溃状态,所以仍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这样就使乘坐者有乘坐松软的感觉。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构成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织网元件和构成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的织网元件是各自独立的织网元件。这样,当受到振动作用时,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振动和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的振动之间就存在相位差,从而改善了减震特性。在另一方面,由于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后端部分40b和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的下端部分30e用缝接、震动焊等方法连接成一体,所以能提高下面的性能,并改善乘坐者的感受。
在此情况下,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是这样展张的:使得织网元件100展张性较好的那个方向是顺着纵向方向—即顺着前端部分40a和后端部分40b的连接方向,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是这样展张的:使得织网元件100展张性较好的那个方向是顺着横向方向—即顺着两侧边部分30c之间的延伸方向。这样就可以提高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的姿态保持特性。在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中,由于其不易于横向展张,所以其姿态保持特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其具有优点:可容易地调整坐姿角度,并防止骨盆的扭转。此外,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也可以这样展张:使得织网元件100展张性较好的那个方向是顺着横向方向—即顺着两侧边部分40c之间的延伸方向。在此情况下,虽然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趋于在纵向方向上绷紧,且骨盆易于转动,但车辆座椅却在姿态保持性方面具有卓越的表现。
此外,构成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和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织网元件100的材质最好是不同的,可采用使制成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的织网元件是比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织网元件弹性系数更小的软织网元件的方案。按照这样的结构,还可提高在乘坐时的稳定性,并可采用适于用作蒙皮元件的、具有回复特性的织网元件,从而有助于改善其外观,并进一步提高减震特性。
图6至图8的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蒙皮元件采用了将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和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联成一体的整体结构,它是由同一张立体织网结构元件100构成的。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地方在于: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处于其上端部分固定的悬垂状态下;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处于其前端部分40a固定的平铺状态下。此外,与上述实施例还相同的方面是: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和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伸展率都小于5%。
但是,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布置形式是不同的。具体来讲,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是被折成一个环圈形状,但如图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从两侧边部分40c向内折叠,并在该内折片46的中段处再进行外折。在中段处向外折的外折片47位于金属弹簧60上方。这样,外折片47和内折片46在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一个部件上以三折的结构叠置在一起,由此减弱或避免了与金属弹簧60的接触感,且由于它们在厚度方向上的压陷,可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感(压陷舒适性或厚度感)。此外,由于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在两侧构架21b上是双折的,所以就减弱了与侧构架21b的接触感。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金属弹簧60与位于侧构架21b下方的辅助构架211b相联接。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由所谓Pullmaflex制成的支撑元件50的上面布置了相互叠压在一起的三个织网元件101、102和103,它们构成了一个软坐垫元件层80,因而不但减弱了与支撑元件50的接触感,同时还增强了座椅坐垫蒙皮元件50的压陷舒适性(即厚度陷感)。由三层织网元件101到103构成的软坐垫元件层80的两侧端部81被用震动焊的方法加工薄,以获得高的硬度,此后,端部被设置在上述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的外折片47和金属弹簧60之间。相应地,这两个侧端部81具有了上述实施例中硬坐垫元件层70的功能,减弱了与金属弹簧60的接触感。
对于构成软坐垫元件层80的三层织网元件101到103,可使用上述立体织网结构元件100,且每个织网元件101、102、103的结构、厚度等指标都要适当地进行选择。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软坐垫元件层80是通过将三层织网元件101、102、103叠在一起构成的,但只要能达到理想的压陷舒适性(厚度陷感),织网元件的数目可多于三层,还可以是两层,或者只用一层。
图中没有表示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的详细结构,但其如上述的实施例那样:其上端是固定的,而侧边部分则被设置成可上下运动的。此外,在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和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中,接缝30d和45都是用震动焊的方法制造出来的,其中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上是在垂直方向上、在与侧边部分离开设定距离的临近部位制出的,而在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上则是在纵向方向上、在与侧边部分离开设定距离的临近部位处制出的。
由于在该实施例中的座椅坐垫蒙皮元件40是以非常低的伸展率进行布置的,所以即使有人坐在上面,张力也不会增加,因而就不会妨碍其下方金属弹簧60的运动。相应地,就可以由金属弹簧60、支撑元件50等元件有利地产生减震作用。另外,该结构允许座椅靠背蒙皮元件30能上下运动,因而即使采用了低伸展度的立体织网结构元件100,也不会感到缺乏压陷感。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构造支撑元件50的大体为平板形式的弹性元件的一个示例是:用钢丝绳编织成簧片筛网或织网形式的所谓Pullmaflex,但同样可采用立体织网结构元件100来制造该支撑元件50,在其中织网元件100的两侧边部分布置钢线绳,或通过震动焊的方法在两侧边部分集成合成树脂板。这样,金属弹簧60就可以挂在侧边部分的钢线绳等结构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具有这样的结构:采用一种立体织网结构元件来制造蒙皮元件,在该织网元件中,一个前筛网层和一个后筛网层用多条绒束连接起来,座椅靠背部分的上端部分和座椅坐垫部分的前端部分被固定到构架元件上,从而使座椅靠背部分上侧边部分被支撑成可相对于构架元件上下运动,且蒙皮元件以非常低的伸展率进行布置。相应地,位于蒙皮元件下方的支撑元件、金属弹簧等元件的运动就不会受到限制,由这些元件实现的减震机理就不会受到妨碍。从而,该车辆座椅在减震特性方面性能卓越。此外,座椅靠背部分可相对于构架元件上下运动,因而乘坐者能从座椅靠背的运动行程而感到舒适,甚至在织网元件的伸展率很低的情况下。此外,蒙皮元件被设置成低伸展程度的,从而蒙皮元件能感觉舒适地保持着乘坐者的身体。另外,在构架元件上方的蒙皮元件至少是两折的,因而就能减弱与构架元件、金属弹簧等元件的接触感。

Claims (18)

1.一种车辆座椅,其采用一种立体织网结构元件作为蒙皮元件,在该织网元件中,一个前筛网层和一个后筛网层用多条绒束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所说蒙皮元件、一个座椅靠背部分的上端部、和一个座椅坐垫部分的前端部被固定到构架元件上,且座椅靠背部分的侧边部分被支撑成可相对于构架元件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所说的蒙皮元件撑装在构架元件上,其不受载荷时伸长率小于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其还包括:一个支撑元件,其在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下面、连接并支撑到横向分开布置的任何构架元件上,以对构成所说座椅坐垫元件的蒙皮元件进行支撑,并向其作用回复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在所说的支撑元件和构架元件之间跨置了多个带状元件,以控制所说金属弹簧在变形后的回复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其还包括:一个软坐垫元件层,该元件层布置在所说的支撑元件和蒙皮元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所说支撑元件是一个平板型的弹性元件,且在所说的支撑元件和所说软坐垫元件层之间设置一硬坐垫元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和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的织网元件是相互独立的,且构成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的后端部分与构成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的下端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的织网元件是这样布置的:使得其展张性较好的那个方向位于座椅坐垫部分前后端部的连接方向,而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的织网元件是这样布置的:使得其展张性较好的那个方向位于座椅靠背部分两侧边部分的连接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和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的织网元件分别是这样布置的:它们展张性较好的那个方向都处于两部分上两侧边部分的连接方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的织网元件是用弹性系数较小的软材料制成的,该材料的弹性系数小于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所用织网元件的弹性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在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的后面设置了一个衬垫元件层,以增强该蒙皮元件的弹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所说衬垫元件层被制成最终的支撑人体坐姿的形态,在该形态下,构成座椅靠背部分的所说蒙皮元件从两侧向后折叠,两端部边缘在大体中央位置处结合到一起,且该大体中央位置位于两侧边部分的后向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在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的背面上布置一个具有拉伸性的元件,以对蒙皮元件在朝向中间位置收缩的方向上进行偏拉。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和座椅坐垫部分的两蒙皮元件的两侧边部分分别被向后折叠,它们位于构架元件上的部分被制成至少是两折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的蒙皮元件由构架元件这样支撑:使得两侧边部分向前突出一个内侧部分之外,构成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由构架元件这样支撑:使得其两侧边部分从一个内侧部分向上突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构成所说座椅靠背部分和所说座椅坐垫部分的蒙皮元件上两侧边部分之间的接缝部分、以及所说内部分被制成了凹槽的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所说接缝部分是通过将构成蒙皮元件的织网元件的前筛网层、绒束、和后筛网层用震动焊方法结合起来制成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性在于:所说接缝部分是这样制成的:将构成蒙皮元件的织网元件的前筛网层、绒束、和后筛网层在半压溃状态下用震动焊方法结合起来,且随后再采用缝接的方法。
CNB011353619A 2000-10-02 2001-09-30 车辆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3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02658 2000-10-02
JP302658/2000 2000-10-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4634A true CN1344634A (zh) 2002-04-17
CN1189346C CN1189346C (zh) 2005-02-16

Family

ID=18783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536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346C (zh) 2000-10-02 2001-09-30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20096932A1 (zh)
EP (1) EP1193120B1 (zh)
JP (1) JP5020448B2 (zh)
KR (1) KR100468285B1 (zh)
CN (1) CN1189346C (zh)
DE (1) DE60131941T2 (zh)
TW (1) TW55019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9145C (zh) * 2002-09-03 2009-12-16 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 座椅
CN101756540B (zh) * 2008-11-28 2012-02-0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减震器
CN102616163A (zh) * 2011-01-25 2012-08-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CN103442943A (zh) * 2011-02-17 2013-12-11 乔瓦尼·科尔泰拉齐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罩条带和/或靠背罩条带
CN101596874B (zh) * 2008-06-03 2015-09-09 李尔公司 带有连接件的分层的座位系统
CN109414116A (zh) * 2016-06-29 2019-03-0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10053531A (zh) * 2018-01-19 2019-07-26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载具座椅
CN114194089A (zh) * 2020-09-18 2022-03-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动态条件的多层织物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2317B2 (ja) * 2001-07-04 2004-11-24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シート
JP2003180481A (ja) * 2001-12-20 2003-07-02 Delta Tooling Co Ltd 座席構造
JP2004135836A (ja) * 2002-10-17 2004-05-13 Delta Tooling Co Ltd シート構造
JP2004229957A (ja) 2003-01-31 2004-08-19 Delta Tooling Co Ltd 座席構造
JP4330383B2 (ja) * 2003-06-20 2009-09-16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低周波振動シート
US7481493B2 (en) * 2003-10-21 2009-01-27 Toyota Boshoku Corporation Seat structure
JP4524089B2 (ja) * 2003-10-24 2010-08-11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座席構造
US6786544B1 (en) * 2003-11-07 2004-09-07 Tachi-S Co., Ltd. Seat back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JP4709496B2 (ja) * 2004-04-02 2011-06-2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シート構造
JP4593182B2 (ja) * 2004-06-30 2010-12-08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生体信号検出装置及びシート
JP4634761B2 (ja) 2004-08-26 2011-02-16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シート
JP4554444B2 (ja) * 2005-06-13 2010-09-29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座席構造
JP4611130B2 (ja) * 2005-06-13 2011-01-1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座席用ベースネット支持機構及び座席構造
JP4757553B2 (ja) * 2005-07-14 2011-08-24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シート
JP2008093058A (ja) * 2006-10-09 2008-04-24 Kawashima Selkon Textiles Co Ltd 乗り物用シート
DE102009002912A1 (de) * 2008-12-03 2010-06-10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Fahrzeugsitz mit einer Mehrzahl von Struktur-oder Halteteilen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Struktur-oder Halteteilen eines solchen Fahrzeugsitzes
DE102009039153A1 (de) * 2009-08-27 2011-03-17 Lear Corp., Southfield Sitzanordnung mit einem Bezug
EP2534978B1 (en) * 2010-02-10 2016-07-20 Okamura Corporation Stretching structure of chair upholstery material
CN104245419A (zh) * 2012-04-23 2014-12-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移动体用座椅
JP5976508B2 (ja) * 2012-11-19 2016-08-2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5020596A (ja) * 2013-07-19 2015-02-0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US10189570B2 (en) * 2014-09-24 2019-01-29 B/E Aerospace, Inc. Seat pan assembly with encased comfort spring
JP6511246B2 (ja) * 2014-10-15 2019-05-15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US9802521B2 (en) * 2015-03-31 2017-10-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p Multilayer seat
JP6468070B2 (ja) * 2015-05-22 2019-02-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1040643B2 (en) * 2015-08-04 2021-06-2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sulating sheet, and backrest seat and cold weather garment employing the same
CN105857137A (zh) * 2016-04-13 2016-08-17 芜湖亚利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坐垫弹簧
US10220745B2 (en) 2016-08-05 2019-03-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ner carrier substrate trim cover attachment
US9845032B1 (en) * 2016-08-05 2017-12-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dular back panel sub-assembly
US10011204B2 (en) * 2016-08-05 2018-07-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lded soft back panel
US10220750B2 (en) 2016-08-05 2019-03-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ner carrier substrate mechanical lock with head restraint guide sleeves
JP6512196B2 (ja) * 2016-09-15 2019-05-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075885A (ja) * 2016-11-07 2018-05-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6958211B2 (ja) * 2017-10-12 2021-11-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
JP7160260B2 (ja) * 2018-10-09 2022-10-2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12070132B2 (en) 2022-09-09 2024-08-27 MillerKnoll, Inc. Seating structure having a knitted suspension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472991A (zh) *
GB1360375A (en) * 1973-02-22 1974-07-17 Ford Motor Co Seat structure
TW381996B (en) * 1997-10-21 2000-02-11 Delta Tooling Co Ltd Cushion and seat having a net-shaped skin
JP2000079840A (ja) * 1998-09-04 2000-03-21 Komatsu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0175761A (ja) * 1998-12-18 2000-06-27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KR100472991B1 (ko) * 2004-11-10 2005-03-09 주식회사코메론 블레이드 자동 토출이 가능한 줄자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9145C (zh) * 2002-09-03 2009-12-16 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 座椅
CN101596874B (zh) * 2008-06-03 2015-09-09 李尔公司 带有连接件的分层的座位系统
CN101756540B (zh) * 2008-11-28 2012-02-0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减震器
CN102616163A (zh) * 2011-01-25 2012-08-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CN103442943A (zh) * 2011-02-17 2013-12-11 乔瓦尼·科尔泰拉齐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罩条带和/或靠背罩条带
CN103442943B (zh) * 2011-02-17 2016-03-30 乔瓦尼·科尔泰拉齐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罩条带和/或靠背罩条带
CN109414116A (zh) * 2016-06-29 2019-03-0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10053531A (zh) * 2018-01-19 2019-07-26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载具座椅
US10926679B2 (en) 2018-01-19 2021-02-23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having a seat cover
CN110053531B (zh) * 2018-01-19 2021-06-1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载具座椅
CN114194089A (zh) * 2020-09-18 2022-03-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动态条件的多层织物座椅
CN114194089B (zh) * 2020-09-18 2023-10-1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动态条件的多层织物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50199B (en) 2003-09-01
JP5020448B2 (ja) 2012-09-05
DE60131941D1 (de) 2008-01-31
EP1193120B1 (en) 2007-12-19
CN1189346C (zh) 2005-02-16
DE60131941T2 (de) 2008-12-18
EP1193120A1 (en) 2002-04-03
KR20020026831A (ko) 2002-04-12
US20020096932A1 (en) 2002-07-25
JP2002177099A (ja) 2002-06-25
KR100468285B1 (ko) 2005-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9346C (zh) 车辆座椅
EP1743800B1 (en) Seat
EP1193117B1 (en) Vehicle seat
US7503627B2 (en) Seat
US6854805B2 (en) Seat structure
CN1187210C (zh) 座椅
JP4050511B2 (ja) 座席構造
JP2002219985A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7044551B2 (en) Seat structure
JP3592317B2 (ja) シート
JP4741759B2 (ja) 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構造
JP4086616B2 (ja) シート構造
JP4623490B2 (ja) シート構造
JP5189285B2 (ja) バケットシート
CN219727953U (zh) 车辆用座椅
JP2005046355A (ja) シート用面状支持部材
JP2003306065A (ja) 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