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2553A - 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2553A
CN1342553A CN01137609A CN01137609A CN1342553A CN 1342553 A CN1342553 A CN 1342553A CN 01137609 A CN01137609 A CN 01137609A CN 01137609 A CN01137609 A CN 01137609A CN 1342553 A CN1342553 A CN 1342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print
print media
image processing
print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37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6193C (zh
Inventor
小笠原隆行
田鹿博司
今野裕司
川床德宏
枝村哲也
前田哲宏
增山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42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2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61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1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5Means for printing without leaving a margin on at least one edge of the copy material, e.g. edge-to-edge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 G06K15/1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using ink jet print heads
    • G06K15/105Multipass or interlaced printing
    • G06K15/107Mask se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41J11/425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for a variable printing material feed amou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x 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在打印介质上的因为打印介质不准确馈送而导致打印位置明显偏移的区域上进行打印,而不会降低图像质量。具体地说,当该区域(第二区域)内的行利用打印头的四次扫描操作(通路)进行打印时,在对于带有可能较大的移动馈送误差而馈送打印介质的换行之后,对于扫描操作(通路A),将遮片处理中的任务设定为0,并分配至其它扫描操作。因此,在该扫描处理(通路A)中没有点形成,由此防止形成明显偏移的点。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在打印设备例如喷墨打印机中减少所打印的图像质量降低的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所述的图像质量降低是由因片馈送而导致的所形成的点位置相对偏移而造成的。
先有技术的描述
在打印设备例如打印机中用于馈送片的片馈送机构一般包括分别设置在打印头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两套辊,在打印头进行打印操作时旋转这些辊而以预定量馈送所述片。例如在上游侧设有一对被驱动力旋转的辊。以及一个夹紧辊,用于将所述片压向上述辊而产生馈送力,而在下游侧设有一对被驱动力类似地旋转的辊,以及一个齿轮,用于将所述片压向上述辊。然后在使得下游辊的圆周速率略高于上游辊的圆周速率、并且给这些辊对之间的片施加适当张力的条件下馈送该片。因此片的打印表面可以保持平整,而且可以准确的馈送该片,其中打印头在片的打印表面上进行打印操作。
如上所述,当片位于上游辊和下游辊之间时,片被较为准确的馈送。但是在片馈送的开始和结束时,当片被馈送而其前端或后端与对应的一对辊脱离时,它就不能被这样准确的馈送。结果,在馈送方向上,打印点不能在正常的位置上形成,导致馈送误差,其中打印点相互偏移。
另一方面,对于打印机来说,在一个其一端与相应的一对辊脱离的馈送片上输出图像是十分普通的,如在预定尺寸的片的整个面积上打印摄影图像。
图43A和43B是用于解释片(以下称为打印介质)馈送的视图。图43A表示该片只由在片馈送结束处的上游辊来馈送。图43B表示该片只由在片馈送开始处的下游辊来馈送。
如图43A所示,打印介质2的在与上游辊3A脱离时在其后端的位置与该介质上在该时刻所观察到的就在打印头1的打印宽度的后端下的位置之间的区域(该区域被称为“后端区域”)只由下游辊3B来馈送。然后该介质的后端区域在被馈送时面向打印头1(的打印宽度)。在这种状态下,该片由于其刚性而保持平整。但是,由于片与辊3A和对应的夹紧辊脱离,片的馈送量可能会比预定的量大或小,或者片会由于缺少作用在该片上的预定张力而漂浮。
同样,在片馈送的开始处,如图43B所示,打印介质2的在到达下游辊3B时在其前端的位置与该介质上在该时刻所观察到的就在打印头1的打印宽度的后端下的位置之间的区域(该区域被称为“前端区域”)只由上游辊3A来馈送。然后该介质的前端区域在被馈送时面向打印头1。在该区域上进行打印的时候,上述的现象也会发生。
前或后端区域的尺寸主要由上游辊和下游辊之间的距离以及设置在两对辊之间的打印头的打印宽度(在喷墨打印中是喷墨孔的阵列的长度)来确定。两对辊之间的距离倾向于因为减少设备尺寸的需要以及改善打印介质馈送精度的需要而减少。因此前或后端区域的尺寸主要由打印头的喷墨孔阵列的长度来确定。另一方面,打印头的打印宽度(即喷墨孔阵列的长度)现在为了提高打印速率而倾向于被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前或后端区域的尺寸也必须被提高,如图43A和43B所示。
前或后端区域的尺寸的提高对应于在该区域进行打印的可能性的提高或在该区域上打印的量的提高。相应的,在打印介质没有被如此准确的馈送的条件下进行打印。
另外,当在一次馈送操作中片的馈送量因为打印宽度的长度提高而提高时,在片馈送中也易于在该片的没有被如此准确的馈送的区域中产生相应的显著误差。这也适用于例如多通路打印,其中在一次馈送操作中的片馈送的量小于打印头的打印宽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1-291506披露了一种减少在上述后端区域中使用的喷嘴的数量的方法,即减少打印宽度以减少在一次馈送操作中片的馈送量,因此降低了馈送误差。这份公开物主要披露了在隔行扫描的基础上提高分辨率来抑制后端区域馈送不准确的打印方法。它不仅描述了如上所述的馈送量的降低。也描述了利用两个不同的喷嘴提高点尺寸,以使得馈送误差不被识别和进行光栅的打印,象素阵列在扫描方向上延伸。
但是在上述公开物中描述的发明不能正确的处理所谓打印介质“突跳”的现象,它在后端区域馈送时发生而导致明显的馈送误差。即,片的突跳是片与上游辊和其夹紧辊脱离时的现象,下游辊等的馈送力导致了片以大于介质正常馈送时的量馈送。如上所述简单降低馈送量的技术可能导致打印密度更不均匀,例如出现“条纹”。另外,对于以上公开所述的隔行扫描技术,难以控制片的馈送,从而例如在特定的馈送操作中,相应于这种特定馈送操作中可能会发生的大量误差而极度降低馈送量。对于隔行扫描技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馈送打印片从而在由分开的喷嘴的间距而获得的位置处准确地形成点,因此难以在特定的馈送操作中明显的改变馈送量。
在后或前端区域中可能会发生的另一问题如下所述。可能发生这种现象,即,当片与一对辊脱离时,它可能会因为缺少作用在该片上的适当张力而漂浮(这种现象被称为“片漂浮”),以及在点形成位置上产生误差,这类似于上述因馈送精度低而导致的误差。另外,点可能不仅在馈送方向上偏移,也会在馈送方向以外的其它方向上偏移,例如在扫描方向上,这是因为缺少作用在片上的适当张力会导致片被扭曲或导致它被翘曲,从而当它与位于片馈送通道下的肋接触时形成凸起和凹槽。这种点偏移不会因为降低在打印中使用的喷嘴数量并因此降低馈送量而被轻易的防止,如以上公开所述,其可能降低在片的后或前端区域所打印的图像的质量以及产生馈送误差。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该方法和设备在馈送打印介质的同时,能对诸如打印介质的前或后端区的打印位置明显偏移的打印区域进行正确地打印。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打印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该设备使用设有多个排列的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在多次进行馈送打印介质的处理中,利用打印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多次扫描,从而对同一扫描行相应采用不同的打印元件来形成用于进行打印的点。
其中,如果在比第一个区域内点形成位置偏移更大的第二区域内进行打印,第一和第二区域相对于馈送打印介质而被限定在该打印介质上,在多次扫描的每一次处理中关于用于打印的产生点形成数据的处理与涉及用于第一区域的点形成数据的产生的处理是不同的。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该设备使用设有多个排列的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在多次进行馈送打印介质的处理中,利用打印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多次扫描,从而对同一扫描行相应采用不同的打印元件来形成用于进行打印的点。
其中,根据打印介质在馈送路径中的位置,在多次扫描的每一次处理中关于用于打印的产生点形成数据的处理是不同的。
优选的,用于第二区域的产生所述点形成数据的处理可能会不同于用于第一区域的产生点形成数据的处理,从而使点可以在多次扫描的每一次中形成,因而不产生点形成位置的显著偏移。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该设备使用设有多个排列的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利用打印头相对于打印介质进行扫描,从而进行打印。
其中,如果在比第一个区域内点形成位置偏移更大的第二区域内进行打印,第一和第二区域被相对于馈送打印介质而限定在该打印介质上,以与第一区域相同的馈送量来馈送打印介质,通过推移所使用的打印元件而不是改变打印元件的数量来改变所使用的打印元件的范围,其中打印元件数量是第一区域所使用的打印元件的数量,利用改变的打印元件进行打印的控制。
在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设备,以利用设有多个排列的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在多次进行馈送打印介质的处理中,利用打印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多次扫描,从而对同一扫描行相应采用不同的打印元件来形成进行打印的点。
其中,如果在比第一个区域内点形成位置偏移更大的第二区域内进行打印,第一和第二区域被相对于馈送打印介质而限定在该打印介质上,在多次扫描的每一次处理中关于用于打印的产生点形成数据的处理与用于第一区域的与点形成数据的产生相关的处理是不同的。
在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设备,以利用设有多个排列的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在多次进行馈送打印介质的处理中,利用打印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多次扫描,从而对同一扫描行相应采用不同的打印元件来形成进行打印的点。
其中,根据打印介质在馈送路径中的位置,在多次扫描的每一次处理中用于打印的关于产生点形成数据的处理是不同的。
优选的,用于第二区域的与点形成数据的产生相关的处理可能会不同于用于第一区域的与点形成数据的产生相关的处理,从而点可以在多次扫描的每一次中形成,因而不产生点形成位置的显著偏移。
在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该设备使用设有多个排列的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利用打印头相对于打印介质进行扫描,从而进行打印。
其中,如果在比第一个区域内点形成位置偏移更大的第二区域内进行打印,第一和第二区域被相对于馈送打印介质而限定在该打印介质上,以与第一区域相同的馈送量来馈送打印介质,通过推移所使用的打印元件而不是改变打印元件的数量来改变所使用的打印元件的范围,其中打印元件数量是第一区域所使用的打印元件的数量,利用改变的打印元件进行打印的控制。
利用上述结构,打印介质具有用于馈送打印介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当打印第二区域时,其中与第一区域相比其点形成位置更加明显地相对于打印介质而偏移,使得用于多次扫描操作的每一次打印操作的产生点形成数据的处理与用于第一区域的处理不同。优选是,该处理以下列方式与用于第一区域的处理不同,其中使得点在多次扫描操作的每一次中形成,从而在第二区域内的点形成位置的偏移变得不明显。因此,即使因为在第二区域内的打印介质馈送误差或因为打印介质的不均匀性而使得在打印介质上的点形成位置偏移增大,当从整体看所打印的图像时,因点位置偏移而导致的打印图像质量降低也不会被看出来。
另外,当第二区域进行打印时,用于第二区域的打印头中的打印元件的范围相对于打印介质的馈送具有与用于第一区域的打印元件的范围一致的尺寸,并包括与在第一区域上打印所使用的那些元件不同的打印元件。因此,可以进行打印操作,从而处理和补偿馈送误差,而不必改变在单一扫描操作中的打印量,由此抑制了由上述误差导致的点偏移。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效果、特征和优点从以下实施方案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会更加清楚。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的外部结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打印机除去外壳元件后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送纸辊和LF齿轮盖的前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夹紧辊和其它部分的透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的组配打印头盒的透视图。
图7是图6的打印头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图7的打印头从对角线看时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使用的盒的前侧透视图。
图10是图9的盒的后侧透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喷射性能恢复单元一侧的透视图。
图12是图11的喷射性能恢复单元另一侧的透视图。
图13A和13B是可以被安装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的打印机中来代替图6的打印头盒的扫描盒的倒转的结构透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存储箱的透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打印机电路的整个结构的方框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图16A和16B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6A和16B是表示图15中的电路的主印刷线路板(PCB)的示例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图17A和17B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7A和17B是表示图16A和16B的主PCB中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示例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18是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打印机操作的流程图。
图19A和19B是用于解释当点在打印片的第二区域上形成时点是如何偏移的,其中打印片被较不准确地馈送,以及解释白条是如何产生的。
图20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区域中点形成位置偏移的另一实例的图。
图2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第二区域上打印的处理,其中关于片没有被准确馈送的多通路打印操作中的通路之一的责任被分配给其它通路。
图22是用于解释关于片没有被准确馈送的多通路打印操作中的通路之一的责任被分配给其它通路的处理的变化形式的示意图。
图23A-23C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第二区域上打印的另一处理,其中点作为噪音被打印在由打印点偏移所形成的空间内。
图24是用于解释在由打印点偏移所形成的空间内打印噪音点的处理的不便之处。
图25是用于解释消除图24所示处理的不便之处的示意图。
图26A和26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第二区域上打印的再一处理,其中通过比较分别在没有点编移和有点偏移时的不同的点形成,显示了掩模图案难以被在片馈送方向上的点偏移所影响。
图27A和27B通过比较分别在没有点偏移和有点偏移时的不同的点形成,显示了掩模图案能够处理在片馈送方向上的更明显的点偏移。
图28A和28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第二区域上打印的再一处理,其中通过比较分别在没有点偏移和有点偏移时的不同的点形成,显示了掩模图案难以被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点偏移所影响。
图29A和29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第二区域上打印的再一处理,其中通过比较分别在没有点偏移和有点偏移时的不同的点形成,显示了掩模图案难以被在片馈送和主扫描方向上的点偏移所影响。
图30A和30B中通过比较分别在没有点偏移和有点偏移时的不同的点形成,显示了掩模图案难以被在片馈送方向上的点偏移所影响的另一示例。
图31A和31B是表示掩模图案难以被在片馈送方向上的点偏移所影响的比较例。
图32A和32B表示掩模图案难以被在片馈送方向上的点偏移所影响的另一示例。
图33A和33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第二区域上打印的再一处理,其中通过比较分别在没有点偏移和有点偏移时的不同的点形成,显示了难以被在片馈送方向上的点偏移所影响的用于各种颜色的掩模图案。
图34A和34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第二区域上打印的再一处理,其中通过比较分别在没有点偏移和有点编移时的不同的点形成,显示了难以被在片馈送方向上的点偏移所影响的用于各种点尺寸的掩模图案。
图35A和35B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第二区域上打印的再一处理,显示了在多值处理中使用的标志图案,它用于处理在馈送方向和主扫描方向上的点形成位置的偏移。
图36A-36C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第二区域上打印的再一处理,显示了用于误差扩散处理的扩散系数,它被用来处理在馈送方向和主扫描方向上的点形成位置的偏移。
图37A-37C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第二区域上打印的处理,其中用于打印的喷孔的范围是有限的。
图38A-38C是用于解释用于打印的限制喷孔范围的处理的比较实施例。
图39A和39B是用于解释限制所使用的喷孔范围的处理的示例。
图40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第二区域上打印的处理,其中用于打印的喷孔的范围被改变。
图4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进行打印的处理流程图。
图4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进行打印的处理流程图。
图43A和43B是用于解释在馈送打印介质的处理中打印介质在其后端和前端区域被不准确地馈送的现象。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在描述本发明的在馈送打印介质时处理上述前端区域和后端区域的打印的实施方案之前,将先描述图19以及后面的附图所示的基于喷墨打印方法的打印机,以作为实施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图像处理或打印设备,或作为用于在从实施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图像处理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中所获得的打印数据的基础上打印图像的打印设备。即,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可以由主机例如个人计算机或打印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来执行,或由传真终端设备来执行。
I.1设备主体
图1和图2表示采用喷墨打印系统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图1中本实施方案的打印机主体M1000的壳体具有一个外壳部件,包括下箱体M1001,上箱体M1002,检修盖M1003,以及排放盘M1004,底架M3019(见图2)容纳在外壳中。
底架M3019由具有预定刚性的多个盘状金属部件制成,以形成打印设备的骨架,并将以下描述的各打印操作机构保持在其中。
下箱体M1001大致形成打印机主体M1000的下半个壳体,上箱体M1002大致形成打印机主体M1000的上半个壳体。当这些上箱体和下箱体结合时,就形成了带有容纳空间的中空结构,其中容纳了下述的各种机构。打印机主体M1000在其顶部和前部具有开口。
排放盘M1004具有一个可旋转支撑在下箱体M1001上的端部。当排放盘M1004旋转时,就打开或关闭在下箱体M1001前部形成的开口。当进行打印操作时,排放盘M1004向前旋转,打开该开口,从而打印好的片可以被排放出来,并顺次叠放。排放盘M1004容纳有两个辅助的盘M1004a和M1004b。这些辅助的盘可根据需要向前拉出,以便分三步延长或缩短纸的支撑面积。
检修盖M1003具有一个可旋转支撑在上箱体M1002上的端部,并打开或关闭在上箱体M1002上表面形成的开口。通过打开检修盖M1003,可以更换安装在主体内的打印头盒H1000或墨盒H1900。当打开或关闭检修盖M1003时,在检修盖背面形成的凸起(未显示)使一个盖打开/关闭杆绕轴旋转。通过微开关等检测杆的旋转位置,可以确定检修盖是打开还是关闭。
在上箱体M1002的上后表面,设有电源开关E0018,恢复键E0019和LEDE0020。当按下电源开关E0018时,LED E0020是亮的,向操作者显示准备打印。LED E0020具有各种显示功能,例如通过改变其闪烁间隙和颜色来提醒操作者打印故障。另外,蜂呜器E0021(图15)可以发出声音。当故障被消除时,按下恢复键E0019来重新打印。
I.2打印操作机构
以下描述安装在本实施方案的打印机主体M1000内的打印操作机构。
在本实施方案中的打印操作机构包括:自动的片馈送单元M3022,用于向打印机主体内自动馈送打印片;片传送单元M3029,用于引导打印片,(该片一次从自动片馈送单元馈送一个),将其送至预定打印位置,并引导打印片从打印位置送向排放单元M3030;打印单元M4000,用于在送至打印位置的打印片上进行打印;喷射性能恢复单元M5000,用于恢复打印单元M4000的喷墨性能。
以下解释每一个机构的结构。
I.2.1自动片馈送单元
参考图2和3,描述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
在本实施方案中,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水平地馈送以相对水平面约30-60°的角所叠放的打印片之一,从而该片被从片馈送口(未显示)排放至打印机主体内,同时保持基本水平的状态。
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包括馈送辊M3026,片导轨M3024a和M3024b,压力板M3025,ASF基底M3023,片分离器M3027和分离爪(未显示)。ASF基底M3023形成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的壳体,并被设置在打印机主体的背面。在ASF的前侧上,支撑打印片的压力板M3025以相对于水平平面约30-60°的角而安装,引导打印片端部的一对片导轨M3024a和M3024b向前凸出。一个片导轨M3024b沿片宽度方向是可移动的,以与片的水平尺寸(宽度)相一致。
在ASF基底M3023的左侧和右侧上可旋转地支撑有驱动轴M3026a,它通过齿轮(未显示)连接至PG电机,其上刚性固定有多个截面为半圆形的馈送辊M3026。
在压力板M3025上叠放的打印片由被PG电机E0003驱动的馈送辊M3026所馈送(图15)。片分离器M3027和分离爪将叠放的片从叠放堆顶部一一分开,并向前送至纸传送单元M3029。压力板M3025的下端被插入在压力板M3025和ASF基底M3023之间的压力板弹簧M3028所弹性支撑,从而在馈送辊和片之间的接触力可以被保持为恒定,而不管所叠放的片的数量是多少。
在从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至纸传送单元M3029之间的传送(馈送)通道中,被PE杆弹簧M3021如图3中顺时针推动的PE杆M3020可绕轴旋转地安装在底架M3019上,该底架固定于打印机主体M1000,并由具有预定刚性的金属板部件形成。当从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分离和馈送的打印片沿着该路径移动,并且其前端邻接PE杆的一端并使其转动时,PE传感器(未显示)感应PE杆M3020的旋转,检测出打印片已经进入传送通道。
在已经检测到打印片进入传送通道中之后,打印片被馈送辊M3026向下游传送预定的距离。即,打印片被传送,直至其前端接触到由LF辊M3001和夹紧辊M3014之间形成的辊隙部分,并且打印片在回路中偏斜约3mm,此时该片停止,其中LF辊M3001是静止的,其被设置在以下描述的纸传送单元内。
I.2.2纸传送(馈送)单元
纸传送单元M3029具有LF辊M3001,夹紧辊M3014和压纸卷轴M2001。LF辊M3001被固定至可旋转支撑在底架M3019上的驱动轴上,如图4所示,并且其一端连接至LF齿轮盖M3002,该盖保护了固定于驱动轴M3001a上的LF齿轮M3003和与LF齿轮M3003啮合的LF中间齿轮M3012的小齿轮M3012a(图2)。LF中间齿轮M3012与LF电机E0002的驱动轴的驱动齿轮是联动的,并由电机的驱动力所驱动,所述LF电机将在以下描述。
夹紧辊M3014可旋转的安装在夹紧辊夹持器M3015的前端,其枢转地支撑在底架M3019上。夹紧辊M3014被偏向夹紧辊夹持器M3015的螺旋形弹簧状夹紧辊弹簧M3016压向LF辊M3001。结果,夹紧辊M3014随着LF辊M3001的旋转而旋转,从而通过在夹紧辊M3014和LF辊M3001之间将该片夹住而向前馈送该打印片,其中该片在上述环路状态下是静止的。
夹紧辊M3014的旋转中心与LF辊M3001的旋转中心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偏移约2mm。因此,由LF辊M3001和夹紧辊M3014馈送的打印片沿着打印片支撑表面M2001a(图5)朝向图3中的下右侧前进。
在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的馈送辊M3026的馈送操作停止预定时间之后,上述构成的纸传送单元启动LF电机E0002。LF电机E0002的驱动力通过LF中间齿轮M3012和LF齿轮M3003而传递给LF辊M3001。随着LF辊M3001的转动,前端与LF辊M3001与夹紧辊M3014之间的辊隙部分接触的打印片被带给压纸卷轴M2001上的打印起始位置。
此时,馈送辊M3026与LF辊M3001同步恢复转动,从而打印片由于馈送辊M3026和LF辊M3001共同操作一段预定的时间而被传送至下游侧。后面要描述的安装在滑架M4001上的打印头盒H1000沿着一端固定在底架M3019上的滑架轴M4012移动,所述滑架M4001是用来在垂直于打印片馈送方向的方向上(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当其沿扫描方向移动时,打印头盒H1000就根据图像信息喷出墨水,喷在保持在打印开始位置处的打印片上,而形成图像。
在图像已经被打印之后,LF辊M3001旋转而每次以一定的距离馈送打印片,所述距离可能对应于一行的高度,例如5.42mm,然后滑架M4001沿着滑架轴M4012进行主扫描。这一处理重复进行以在压纸卷轴M2001上放置的打印片上完成整个图像。
滑架轴M4012其一端通过调节杆2015安装在调节板(未显示)上,另一端通过滑架轴凸轮M2011安装在另一调节板M2012上。滑架轴M4012通过滑架轴弹簧M2014而被偏置。调节板M2012和另一未显示的调节板被固定在底架M3019上,从而打印头盒H1000的喷墨表面和压纸卷轴M2001的打印片支撑表面M2001a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调整至适当值。
另外,调节杆2015可以选择性地安置在两个停止位置(图1所示的上端位置和未显示的下端位置)中的一处。当调节杆2015被移动至下端位置,滑架M4001从压纸卷轴M2001处回缩约0.6mm。因此,如果打印片厚的话,例如当打印信封时,那么在通过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开始馈送片之前,调节杆2015就被移动至下端位置。
当调节杆2015位于下端位置时,这种状态被GAP传感器E0008所检测(图14)。因此,当打印片开始由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开始馈送之前,检查调节杆2015的设定位置是否适当。当检测到不适当状态时,通过显示信息或启动蜂鸣器发出警告而防止在不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打印操作。
I.2.3排放单元
以下参考附图2和3来描述排放单元M3030。
如图3所示,排放单元M3030具有一个排放辊2003;安装在排放辊2003上的排放齿轮M3013,用于通过LF中间齿轮M3012向排放辊2003传递LF电机E0002的驱动力;第一齿轮M2004,随排放辊2003的旋转而旋转,以夹住它和排放辊2003之间的打印片,从而馈送该片,以及一个排放盘M1004,以有助于打印片的排放。第一齿轮M2004被与安装在齿轮支柱M2007上的第一齿轮夹持器M2006相连接的齿轮弹簧M2009的偏置力压向排放辊2003。
送至排放单元M3030的打印片承受了来自排放辊2003和第一齿轮M2004的传送力。第一齿轮M2004的旋转中心与排放辊2003的旋转中心在传送方向上偏向上游侧约2mm。因此,被排放辊2003和第一齿轮M2004移动的打印片与压纸卷轴M2001的打印片支撑表面M2001a轻微接触,其间没有缝隙,因此可以正确和平滑的传送该打印片。
被排放辊2003和第一齿轮M2004携带的打印片的速度基本等于该片被LF辊M3001和夹紧辊M3014馈送的速度。为了有效防止打印片松垂,将打印片被排放辊2003和第一齿轮M2004移动的速度设定得略高。
另外,容纳在第二齿轮夹持器M2008中的第二齿轮M2005被保持在第一齿轮M2004的下游处齿轮支柱M2007的一部分处,以防止打印片与齿轮支柱M2007成摩擦的滑动接触。
当在打印片上完成图像打印,并且打印片的后端从LF辊M3001和夹紧辊M3014之间出来时,打印片只被排放辊2003和第一齿轮M2004移动,直至它被完全排放。
I.2.4打印单元
此处,描述打印单元M4000。打印单元M4000包括可移动地支撑在滑架轴M4021上的滑架M4001和可移动地安装在滑架M4001上的打印头盒H1000。
I.2.4.1打印头盒
首先参考附图6-8描述在打印单元中使用的打印头盒。
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方案中的打印头箱H1001具有装有墨水的墨盒H1900,和打印头H1001,用于通过喷嘴根据打印信息来喷出由墨盒H1900提供的墨水。打印头H1001是所谓的盒型,在该盒中它被可移动地安装在以下描述的滑架M4001上。
用于该打印头盒H1000的墨盒由分开的墨盒H1900构成。例如能够进行如照相般的高图像质量彩色打印的黑色、淡青色、淡品色、青、品和黄色。如图4所示,这些分开的墨盒可移动地安装在打印头H1001上。
然后如透视图5所示,打印头H1001包括打印元件基板H1100,第一板H1200,电路板H1300,第二板H1400,墨盒夹持器H1500,流动通道形成元件H1600,过滤器H1700和密封橡胶H1800。
采用膜沉积技术,在打印元件硅基板H1100的一个表面内形成多个打印元件,用来产生喷墨用的能量,以及例如铝的电线,用于向各个打印元件提供电。与打印元件对应的多个墨水通道和多个喷嘴H1100T也是通过光刻技术形成的。在打印元件基板H1100的背面,形成墨水提供口,用于向多个墨水通道提供墨水。该打印元件基板H1100被牢固粘附于第一板H1200上,它形成有墨水提供口H1201,用于向打印元件基板H1100提供墨水。第一板H1200被牢固粘附于带有开口的第二板H1400。第二板H1400支承着电路板H1300,使得该电路板H1300与打印元件基板H1100电连接。该电路板H1300向打印元件基板H1100施加喷墨用的电信号,并且有电线与打印元件基板H1100和外部信号输入终端H1301相连,其中外部信号输入终端处于电线的端部,用于接收来自打印机主体的电信号。外部信号输入终端H1301位于并固定在下述的墨盒夹持器H1500的背面。
可移动地夹持墨盒H1900的墨盒夹持器H1500例如通过超声波熔融而牢固连接至流动通道形成元件H1600,以形成从墨盒H1900通向至第一板H1200的墨水通道H1501。在与墨盒H1900相配合的墨水通道H1501的墨盒侧端部处,设有过滤器H1700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在过滤器H1700与墨盒H1900相配合的部位设有密封橡胶H1800,以防止墨水从配合部位蒸发。
如上所述,墨水夹持器单元包括墨盒夹持器H1500、流动通道形成部件H1600、过滤器H1700和密封橡胶H1800,打印元件单元包括打印元件基板H1100、第一板H1200、电路板H1300和第二板H1400,这两个单元例如通过粘合剂来结合以形成打印头H1001。
I.2.4.2滑架
以下参考图2、9和10描述带有打印头盒H1000的滑架M4001。
如图2所示,滑架M4001具有滑架盖M4002,用于将打印头H1001引导至滑架M4001上的预定安装位置,以及打印头设定杆M4007,它配合并压着打印头H1001的墨盒夹持器H1500,以将打印头H1001设定在预定安装位置。
即,在滑架M4001的上部分设有打印头设定杆M4007,以便绕头设定杆轴M4008而转动。在滑架M4001与打印头H1001配合的配合部分有装有弹簧的头设定板(未显示)。利用弹簧力,打印头设定杆M4007压着打印头H1001,以将其安装在滑架M4001上。
在滑架M4001与打印头H1001的另一个配合部分,提供一个接触柔性的打印电缆E0011(以下简称为接触FPC),其接触单元E0011a与设置在打印头H1001中的接触部分H1301(外部信号输入终端)电接触,以传递各种用于打印的信息和向打印头H1001供电。
在接触FPC E0011的接触单元E0011a和滑架M4001之间设有未显示的弹性部件例如橡胶。该弹性部件的弹力和头设定杆弹簧的压力相结合,以确保接触单元E0011a和滑架M4001之间的可靠接触。接触FPC E0011被拉向滑架M4001的侧面,如图9和10所示,其端部被一对FPC保持器M4003,M4006牢固保持在滑架M4001的侧面。接触FPC E0011被连接至安装在滑架M4001背面的滑架印刷线路板E0013(图10)。
如图10,通过滑架柔性扁平电缆(滑架FFC)E0012,将滑架印刷线路板E0013电连接至安装在底架M3019上的主印刷线路板E0014(图15),这将在后面描述。另外,如图10所示,在滑架FFC E0012一端和滑架印刷线路板E0013之间的连接部分,设有一对保持元件(柔性扁平电缆保持器)(FOC保持器)M4015,M4016,以将滑架FFC E0012柔性固定至滑架印刷线路板E0013(图15)。在该连接部分还安装有一个铁芯M4017,用于屏蔽来自滑架FFC E0012等的电磁辐射。
滑架FFC E0012的另一端被FFC保持器M4028(图2)固定至底座M3019(图2),然后通过底架M3019内的孔(未显示)而将其拉出至底架M3019的后侧,并连接至主印刷线路板E0014(图15)。
如图10所示,滑架印刷线路板E0013具有一个编码器传感器E0004,它检测来自与位于底架M3019两侧之间的滑架轴M4012平行延伸的编码器标尺E0005的信息,以检测滑架M4001的位置和扫描速度。在这个实施方案中,编码器传感器E0004是一种光学传输型。编码器标尺E0005上是一种树脂膜,例如聚酯膜,通过感光制版技术对其进行印刷,或者在预定的间距带有光遮挡部分,用于遮挡从编码器传感器发出的光,以及光透过部分,用于透射检测光。
因此,首先将滑架M4001推向底架M3019的一个侧板,它设置在滑架扫描轨迹的一端,以这个位置作为参考位置,在滑架进行扫描时,利用编码器传感器E0004统计在编码器标尺E0005上形成的图案的数量,就可以在任何时刻检测到沿着滑架轴M4012移动的滑架M4001的位置。
滑架M4001沿着在底架M3019两侧之间延伸的滑架轴M4012和滑架轨M4013被引导进行扫描操作。在用于滑架轴M4012的承载部分,滑架M4001具有通过插入模制而整体形成的一对滑架轴支承件M4029,由浸有润滑剂例如油的烧结金属而制成。另外,在与滑架轨M4013配合的部分,滑架M4001具有滑架滑块(CR滑块)M4014,由具有优异滑动性能和耐磨性能的树脂制成。与滑架轴支承件M4029一起,CR滑块M4014使得滑架M4001能够进行平滑的扫描移动。
滑架M4001被固定到滑架带M4018,该带基本平行于空转轮M4020(图2)和滑架电机轮M4024(图2)之间的滑架轴而延伸。滑架电机E0001(图14)驱动滑架电机轮M4024而沿前后方向移动滑架带M4018,由此沿着滑架轴M4012扫描滑架M4001。滑架电机轮M4024被底架保持在固定位置,而空转轮M4020与轮夹持器M4021一起相对于底架M3019而可移动。因为空转轮M4020通过弹簧被推动离开滑架电机轮M4024,围绕两个轮M4020和M4024的滑架带M4018就始终被提供了适当的张力,由此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而不会松弛。
在滑架带M4018和滑架M4001之间的连接部分设有滑架带夹持器M4019,可确保滑架M4001对带的牢固夹持。
在滑架M4001的扫描轨迹的齿轮支柱M2007上,将一个墨水耗尽传感器E0006(图2)面对墨盒H1900设置,以测量安装在滑架M4001上的打印头盒H1000的墨盒H1900中的墨水剩余量。墨水耗尽传感器E0006被墨水耗尽传感器夹持器M4026所支持,并容纳在带有金属板以遮挡外界噪音的墨水耗尽传感器盖M4027中,由此防止了传感器的误操作。
I.2.5喷墨性能恢复单元
以下参考附图11和12描述恢复打印头盒H1000的喷墨性能的喷墨性能恢复单元。
在该实施方案中的喷墨性能恢复单元5000可安装在打印机主体M1000上,并可从其中拆卸下来。喷墨性能恢复单元M5000具有一个清洁部件,用于除去粘附在打印头H1001的打印元件基板H1100上的外来物质,以及具有一个恢复部件,用于恢复从墨盒H1900至打印头H1001的打印元件基板H1100的墨水通道(从H1501部分经H1600至H1400的流动路径)的正常状态。
在图11和12中,附图标记E0003表示PG电机,它驱动下述的罩M5001、泵M5100、刮板M5011、M5012-1、M5012-2和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从PG电机E0003的电机轴两侧引入驱动力。从一侧引入的驱动力通过下述的驱动路径开关元件被传递至泵M5100或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从另一侧引入的驱动力通过单向离合器M5041传递至罩M5001和刮板M5011、M5012-1、M5012-2,其中离合器在PG电机E0003只沿一个特定方向(该旋转方向被称之为正转方向,反方向被称之为反转方向)旋转时啮合。因此当PG电机E0003在反转方向旋转时,单向离合器M5041松开,阻碍了驱动力的传递,从而罩M5001和刮板M5011、M5012-1、M5012-2不启动。
罩M5001由弹性部件例如橡胶制成,并安装在可以绕其轴转动的罩杆M5004上。罩M5001沿箭头A的方向(图12)通过单向离合器M5041、罩驱动传递传动机构M5110、罩凸轮和罩杆M5004而移动,从而它可以与打印头H1001的打印元件基板H1100接触或脱离接触。在罩M5001中,设有吸收元件M5002,它被设置成与打印元件基板H1100相对,其间在加盖处理中留有一定的间隙。
以这种方式设置的吸收元件M5002在抽吸操作中接收从打印头盒H1000抽出的墨水。另外,在罩M5001中的墨水可以通过下述的抽空操作而完全排放出至用过的墨水吸收部件中。罩M5001连接有两个管,罩管M5009和阀门管M5010。罩管M5009被连接至下述的泵M5100的泵管M5019,阀门管M5010被连接至下述的阀门橡胶M5036。
刮板M5011、M5012-1、M5012-2由例如橡胶的弹性元件构成,被装配在刮板夹持器M5013上,从而它们的边缘向上凸出。刮板夹持器M5013具有一个导螺杆M5031,其中插入了刮板夹持器M5013的一个未显示的凸起,它可移动地啮合在在导螺杆M5031中形成的沟槽内。在导螺杆M5031旋转时,刮板夹持器M5013沿着导螺杆M5031沿箭头B1或B2所示的方向前后移动(图12),使得刮板M5011、M5012-1、M5012-2将打印头盒H1000的打印元件基板H1100刮干净。导螺杆M5031通过单向离合器M5041和刮板驱动传递传动机构M5120而被连接至PG电机E0003一侧。
附图标记M5100是一个泵,它通过将辊(未显示)压向泵管M5019并使其沿着泵管M5019移动而产生压力。这个泵通过驱动路径开关元件和泵驱动传递传动机构M5130被连接至PG电机E0003的另一侧。驱动路径开关元件在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和泵M5100之间切换驱动力传递路径。尽管没有提供详细的细节,但是泵M5100具有用于释放压力的机构,利用该机构将辊(未显示)压向泵管M5019以挤压它。当PG电机E0003在正转方向旋转时,该机构释放来自辊的压力,使得管未被触动。当PG电机E0003以反转方向旋转时,该机构向辊施加压力,以挤压管。泵管M5019的一端通过罩管M5009被连接至罩M5001。
驱动路径开关元件具有一个摆动臂M5026和一个选择器杆M5043。摆动臂M5026可根据PF电机E0003的旋转方向沿箭头C1或C2的方向绕轴M5026a旋转(图11)。选择器杆M5043根据滑架M4001的位置被切换。即,当滑架M4001移向喷墨性能恢复单元M5000之上的位置时,部分选择器杆M5043通过部分滑架M4001而连接,并根据滑架M4001的位置沿箭头D1或D2的方向移动(图11),结果摆动臂M5026的锁孔M5026b和选择器杆M5043的锁销M5043a相啮合。
阀门橡胶M5036与阀门管M5010的一端相连,其另一端与罩M5001相连。阀门杆M5038通过阀门凸轮M5035、阀门离合器M5048和阀门驱动传递传动机构M5140而连接至排放辊2003(图5)。随着排放辊2003的转动,阀门杆M5038绕轴M5038a沿着箭头E1或E2的方向旋转,以与阀门橡胶M5036接触或脱离接触。当阀门杆M5038与阀门橡胶M5036相接触时,阀门关闭。当杆被分开时,阀门打开。
附图标记E0010表示PG传感器,它检测罩M5001的位置。
以下,描述上述结构的排放性能恢复单元M5000的操作。
首先,先解释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的驱动操作。
利用在不与选择器杆M5043相接触的回缩位置处的滑架M4001,当PG电机E0003在反转方向旋转时,摆动臂M5026沿箭头C1的方向通过摆动驱动传递传动机构M5150而绕轴旋转(图11),使得安装在摆动臂M5026上的选择器输出传动机构M5027与ASF传动机构M5064在ASF驱动传递传动机构M5160的一端相啮合。当处于这种状态时,PG电机E0003在反转方向连续转动,自动片馈送单元M3022通过ASF驱动传递传动机构M5160而被PG电机E0003驱动。此时,驱动力不被传递给罩M5001和刮板M5011、M5012-1、M5012-2,因为单向离合器M5041被松开。因此刮板没有被启动。
以下描述泵M5100的抽吸操作。
利用在不与选择器杆M5043相接触的回缩位置的滑架M4001,当PG电机E0003在正转方向旋转时,摆动臂M5026在箭头C2的方向通过摆动驱动传递传动机构M5150绕轴旋转,使得安装在摆动臂M5026上的选择器输出传动机构M5027与泵传动机构M5053在该泵驱动传递传动机构M5130的一端相啮合。
然后当滑架M4001移向加盖位置时(打印头盒H1000的打印元件基板H1100面向罩M5001的滑架位置),部分滑架M4001与部分选择器杆M5043相接触,后者然后在D1方向移动,导致了选择器杆M5043的锁销M5043a与摆动臂M5026的锁孔M5026b相配合。结果,摆动臂M5026被锁定连接于泵侧。
此处,排放辊2003在反转方向被驱动,阀门杆M5038在箭头E1的方向旋转,打开阀门橡胶M5036。在这种开启状态,PG电机E0003在正转方向旋转,以驱动罩M5001和刮板M5011、M5012-1、M5012-2,以进行加盖操作(即罩M5001密闭地接触和盖上打印头H1001的打印元件基板H1100的操作)。此时,泵M5100被驱动,但是压向泵管M5019的辊(未显示)的压力被释放,从而泵管M5019不工作,也没有产生压力。
当排放辊2003在正转方向被驱动、并且阀门杆M5038在箭头E2的方向绕轴旋转时(图12),阀门橡胶M5036关闭。此时,PG电机E0003在反转方向旋转,以通过辊的压力挤压泵管M5019,从而通过罩管M5009和罩M5001向打印头盒H1000的打印元件基板H1100施加负压,强迫抽出来自打印元件基板H1100中的喷嘴的不适用于打印的墨水和泡沫。
此后,PG电机E0003在反转方向旋转,同时,排放辊2003在反转方向被驱动,以使得阀门杆M5038在箭头E1的方向绕轴转动(图12)。现在阀门橡胶M5036开启。结果在泵管M5019、罩管M5009和罩M5001中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停止了在打印头盒H1000的打印元件基板H1100中的墨水喷嘴的强力抽吸。同时,在泵管M5019、罩管M5009和罩M5001中容纳的墨水被从泵管M5019的另一端抽出至用过的墨水吸收部件中(未显示)。该操作被称为抽空。然后PG电机E0003停止,排放辊2003在正转方向被驱动,阀门杆M5038在箭头E2的方向绕轴转动(图12),关闭阀门橡胶M5036。现在抽吸操作完成。
以下描述刮擦操作。
在刮擦操作中,PG电机E0003首先在正转方向旋转,以将刮板M5011、M5012-1、M5012-2移到刮擦起始位置(在打印操作中,刮板M5011、M5012-1、M5012-2在打印头盒H1000上游侧的位置,同时罩M5001与打印头盒H1000相分离)。然后滑架M4001移动至刮擦位置,在该位置处刮板M5011、M5012-1、M5012-2面对打印元件基板H1100,此时,滑架M4001不与选择器杆M5043相接触,摆动臂M5026不在锁定状态。
然后PG电机E0003在正转方向旋转,以在箭头B1的方向移动刮板M5011、M5012-1、M5012-2(图12),刮擦清洁打印头盒H1000的打印元件基板H1100。另外,沿打印操作方向设置在打印头盒H1000的打印元件基板H1100下游侧的刮板清洁部件(未显示)清洁粘附墨水的刮板。此时,罩M5001保持在分开状态。
当刮板到达刮擦末端位置(打印操作的下游侧末端位置)时,PG电机E0003停止,滑架M4001移向刮板M5011、M5012-1、M5012-2刮擦范围之外的刮擦等待位置。然后,PG电机E0003在正转方向旋转,以将刮板移向刮擦末端位置。此时,罩M5001也保持在分开状态。现在,刮擦操作完成。
以下描述预备喷射。
抽吸操作的进行和使用多种墨水的打印头的刮擦操作会导致墨水混合的问题。
例如在抽吸操作中,从喷嘴中抽出的墨水会进入其它颜色墨水的喷嘴内,在刮擦操作中,粘附在喷嘴周围的各种颜色的墨水会因为刮板而被推进不同颜色墨水的喷嘴内。当开始下一次打印时,打印图像的起始部分会变色(或呈现混合的颜色)而降低了打印图像的品质。
为了防止颜色混合,可能已经和其它颜色的墨水混合的墨水就在打印之前被喷出。这称为预备喷射。在该实施方案中,如图11所示,预备喷孔M5045被设置在罩M5001附近,就在打印之前,打印头的打印元件基板H1100被移动至与预备喷孔M5045相对的位置,在该处它进行了预备喷射操作。
预备喷孔M5045具有预备喷射吸收元件M5046和预备喷射盖M5047。该预备喷射吸收元件与未显示的用过的墨水吸收元件相通。
I.3扫描仪
该实施方案的打印机可以在滑架M4001中安装有一个扫描仪,来代替打印头盒H1000、并用作读取设备。
在主扫描方向,扫描仪与滑架M4001一起移动,随着扫描仪在主扫描方向移动,它读取在代替打印介质而被馈送的文件上的图像。选择在主扫描方向的扫描仪读取操作和在子扫描方向馈送的片会使得一页文件图像信息可以被读取。
图13A和13B显示了上下颠倒的扫描仪M6000,以解释其主要结构。
如图所示,扫描仪夹持器M6001形成为类似一个箱子,含有一个光学系统和一个读取所需的处理回路。当扫描仪M6000被安装在滑架M4001上时,读取透镜M6006被设置在面向文件表面的位置。透镜M6006使由文件表面反射到扫描仪内的扫描读取单元上的光聚焦,以读取文件图像。一个发光透镜M6005具有一个位于扫描仪内侧的未显示的光源。光从光源发出,通过透镜M6006射至文件上。
扫描仪盖M6003固定于扫描仪夹持器M6001的底部,为扫描仪夹持器M6001内部挡光。百叶窗式的夹住部分被设置在侧面,以改善将扫描仪从滑架M4001安装和拆卸的容易程度。扫描仪夹持器M6001的外部形状是基本与打印头H1001类似的,扫描仪可以用与安装打印头H1001相似的方式从滑架M4001安装和拆卸。
扫描仪夹持器M6001容纳有一个带有读取回路的基板,连接至该基板的扫描仪接点PCB M6004被暴露在外部。当扫描仪M6000被安装在滑架M4001上时,扫描仪接点PCB M6004接触滑架M4001的接点FPC E0011,以将基板和打印机主体侧面的控制系统通过滑架M4001电连接。
I.4存储箱
图14表示用于存储打印头H1001的存储箱M6100。
存储箱M6100包括一个在其顶部具有开口的存储箱基底M6101,可绕轴转动地安装在存储箱基底M6101上的用于开启和关闭该开口的存储箱盖M6102,一个固定于存储箱基底M6101底部的存储箱罩M6103,以及一个片弹簧似的弹簧M6104,它固定在存储箱盖M6102的内部顶部。
当打印头被存储在上述结构的存储箱中时,打印头被插入在存储箱基底M6101中,从而喷嘴部分面对存储箱罩,然后关闭存储箱盖M6102,将存储箱基底M6101的锁定部分与存储箱盖M6102相配合,来将存储箱盖M6102保持在关闭状态。因为存储箱弹簧M6104在这个关闭状态向打印头H1001施加了压力,因此打印头H1001的喷嘴部分就被存储箱罩M6103密闭地盖住。因此,这种存储箱可以保护打印头喷嘴免受灰尘和墨水抽空的影响,由此使得打印头在长期内保持在良好的条件下。
用于存储打印头H1001的存储箱M6100也可以用于存储扫描仪M6000。但是应当指出,因为保护打印头H1001的喷嘴部分的存储箱罩M6103被墨水污染,因此一定要指出,为了防止墨水粘附在扫描仪上,扫描仪被存储时使得设有扫描仪读取透镜M6006和扫描仪发光透镜M6005的扫描仪表面朝向与存储箱罩M6103离开的方向。
I.5打印机电路的结构实例
以下描述本发明该实施方案中的电路结构。
图15示意了该实施方案中的电路的整个结构。
在该实施方案中的电路主要包括滑架基板(CRPCB)E0013,主PCB(印刷线路板)E0014和电源单元E0015。
电源单元E0015被连接至主PCB E0014,以提供各种驱动能量。
滑架基板E0013是一个安装在滑架M4001上的印刷线路板(图2),用作通过接点FPC E0011与打印头来回传递信号的接口。另外当滑架M4001移动时,基于来自编码器传感器E0004输出的脉冲信号,滑架基板E0013检测在编码器标尺E0005和编码器传感器E0004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并将其输出信号通过柔性扁平电缆(CRFFC)E0012送至主PCB E0014。
另外,主PCB E0014是一个印刷线路板单元,它控制该实施方案中的喷墨打印设备的各部分的操作,具有用于纸末端传感器(PE传感器)E0007的I/O口,自动片馈送器(ASF)传感器E0009,盖传感器E0022,以及一个并行接口(并行I/F)E0016,一个串行接口(串行I/F)E0017,回复键E0019,LED E0020,电源键E0018和蜂鸣器E0021。主PCB E0014被连接至电机E0001(CR电机),并控制它,该电机构成了用于在主扫描方向移动滑架M4001的驱动源;以及连接至电机(LF电机)E0002,它构成传送打印介质的驱动源;连接至电机(PG电机)E0003,它执行恢复打印头喷射性能的功能和馈送打印介质的功能。主PCBE0014也具有与墨水耗尽传感器E0006、缝隙传感器E0008、PG传感器E0010、CRFFCE0012和能量供应单元E0015连接的接口。
图16表示图16A和16B之间的关系,图16A和16B是表示主PCB E0014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附图标记E1001表示CPU,它具有一个连接至振荡回路E1005的时钟发生器(CG)E1002,用来根据振荡回路E1005的输出信号E1019而产生系统时钟。CPU E1001通过控制总线E1014连接至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ROM E0014。根据在ROM E1004中存储的程序,CPU E1001控制ASIC E1006,检查来自电源键的输入信号E1017、来自回复键的输入信号E1016、盖检测信号E1042和头检测信号(HSENS)E1013的情况,根据蜂鸣器信号(BUZ)E1018驱动蜂鸣器E0021,检查连接至内置A/D转换器E1003的墨水耗尽检测信号(INKS)E1011和来自热度仪的温度检测信号(TH)E1012的情况。CPU E1001也进行各种其它的逻辑运算,并作出条件判断来控制喷墨打印设备的操作。
打印头检测信号E1013是通过柔性扁平电缆E0012、滑架基板E0013和接点FPC E0011从打印头盒H1000进入打印头安装检测信号。墨水耗尽检测信号E1011是来自墨水耗尽传感器E0006的模拟输出信号。温度检测信号E1012是来自设置在滑架基板E0013上的热度仪(未显示)的模拟信号。
附图标记E1008表示CR电机驱动器,它利用电机电源(VM)E1040来根据来自ASIC E1006的CR电机控制信号E1036而产生CR电机驱动信号E1037,来驱动CR电机E0001。E1009表示LF/PG电机驱动器,它利用电机电源E1040来根据来自ASIC E1006的脉冲电机控制信号(PM控制信号)E1033而产生LF电机驱动信号E1035,来驱动LF电机。LF/PG电机驱动器E1009也产生PG电机驱动信号E1034,来驱动PG电机。
附图标记E1010是电源控制回路,它根据来自ASIC E1006的电源控制信号E1024而控制向带有发光元件的各个传感器的电能供应。并行I/F E0016将来自ASIC E1006的并行I/F信号E1030送至连接于外部回路的并行I/F电缆E1031,并将并行I/F电缆E1031的信号送至ASIC E1006。串行I/F E0017将来自ASICE1006的串行I/F信号E1028送至连接于外部回路的串行I/F电缆E1029,并将串行I/F电缆E1029的信号送至ASIC E1006。
电源单元E0015设有头能量信号(VH)E1039,电机能量信号(VM)E1040和逻辑能量信号(VDD)E1041。头能量开(ON)信号(VHON)E1022、电机能量开(ON)信号(VMON)E1023被从ASIC E1006送至电源单元E0015,以进行头能量信号E1039和电机能量信号E1040的ON/OFF操作。由电源单元E0015提供的逻辑能量信号(VDD)E1041被根据需要进行电压转换,并向主PCB E0014内外各部分提供。
头能量信号E1039通过主PCB E0014的回路而变平滑,然后送至柔性扁平电缆E0011,以用于驱动打印头盒H1000。
E1007表示检测逻辑能量信号E1041的减少的复位电路,向CPU E1001和ASICE1006送出复位信号(RESET),使它们初始化。
ASIC E1006是单片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由CPU E1001通过控制总线E1014控制,以输出CR电机控制信号E1036、PM控制信号E1033、电源控制信号E1024、头能量ON信号E1022和电机能量ON信号E1023。它也将信号传至或传出并行接口E0016和串行接口E0017。另外,ASIC E1006检测来自PF传感器E0007的PE检测信号(PES)E1025、来自ASF传感器E0009的ASF检测信号(ASFS)E1026、来自GAP传感器E0008的用于检测打印头和打印介质之间缝隙的缝隙检测信号(GAPS)E0127和来自PG传感器E0010的PG检测信号(PGS)E1032的情况,并将表示这些信号情况的数据通过控制总线E1014送至CPU E1001。基于所接收的数据,CPU E1001控制LED驱动信号E1038的操作,以开或关LED E0020。
另外,ASIC E1006检查编码器信号(ENC)E1020的情况,产生时序信号,与打印头盒H1000联系,并通过打印头控制信号E1021控制打印操作。编码器信号(ENC)E1020是通过柔性扁平电缆E0012接收的CR编码器传感器E0004的输出信号。打印头控制信号E1021通过柔性扁平电缆E0012、滑架基板E0013和接触FPC E0011送至打印头H1001。
图17是表示图17A和17B关系的图,图17A和17B是表示ASIC E1006内部结构的实例的方框图。
在这些图中,在每一个方块之间只显示了和打印头和各机械部分的控制有关的数据的流动,例如打印数据和电机控制数据,与在每一个方块中引入的寄存器的读取/写入操作有关的控制信号和时钟以及与DMA控制有关的控制信号被省略,以简化该图。
在该图中,附图标记E2002表示PLL控制器,它基于从图16A所示的CPU E1001输出的时钟信号(CLK)E2031和PLL控制信号(PLLON)E2033,而产生被提供给大部分ASIC E1006的时钟(未显示)。
附图标记E2001表示CPU接口(CPU I/F)E2001,它控制在每个块中的寄存器的读取/写入操作,给某些块提供时钟,并根据从CPU E1001输出的复位信号E1015、软件复位信号(PDWN)E2032和时钟信号(CLK)E2031以及来自控制总线E1014的控制信号,来接受中断信号(这些操作没有显示)。然后CPU I/F E2001向CPU E1001输出中断信号(INT)E2034,以通知它在ASIC E1006中发生了中断。
E2005表示DRAM,它具有各区,用于存储打印数据,例如接收缓冲器E2010,工作缓冲器E2011,打印缓冲器E2014和发展数据缓冲器E2016。DRAM E2005也具有用于电机控制、并作为在扫描操作模式中代替上述打印数据缓冲器的电机控制缓冲器E2023,扫描仪输入缓冲器E2024,扫描仪数据缓冲器E2026和输出缓冲器E2028。
DRAM E2005也被CPU E1001用作其自身操作的工作区。附图标记E2004是DRAM控制单元E2004,它通过经控制总线在来自CPU E1001的DRAM存取和下述的来自DMA控制单元E2003的DRAM存取之间进行切换而在DRAM E2005上进行读/写操作。
DMA控制单元E2003接收来自各块的请求信号(未显示),并输出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未显示),并且在写操作的情况下,向DRAM控制单元写入数据E2038、E2041、E2044、E2053、E2055、E2057等以形成DRAM存取。在读取操作的情况下,DMA控制单元E2003从DRAM控制单元E2004向请求块传递读取数据E2040、E2043、E2045、E2051、E2054、E2056、E2058、E2059。
附图标记E2006是一个IEEE 1248 I/F,它通过并行I/F E0016而用作与外设主机装置(未显示)的双向交流接口,并且通过CPU I/F E2001被CPU E1001所控制。在打印操作中,IEEE 1284 I/F E2006通过DMA处理从并行I/F E0016向接收控制单元E2008传递接收数据(PIF接收数据E2036)。在扫描仪读取操作中,1284 I/F E2006通过DMA处理向并行I/F E0016送出保存在DRAM E2005内的输出缓冲器E2028中的数据(1284传送数据(RDPIF)E2059)。
附图标记E2007表示通用的串行总线(USB)I/F,它通过串行I/F E0017提供了与外设主机装置(未显示)的双向交流接口,并且通过CPU I/F E2001被CPU E1001所控制。在打印操作中,通用串行总线(USB)I/F E2007通过DMA处理从串行I/F E0017向接收控制单元E2008传递所接收的数据(USB接收数据E2037)。在扫描仪读取操作中,通用串行总线(USB)I/F E2007通过DMA处理向串行I/F E0017送出保存在DRAM E2005内的输出缓冲器E2028中的数据(USB传送数据(RDUSB)E2058)。接收控制单元E2008写入从1284 I/F E2006或通用串行总线(USB)I/F E2007中选择的一个接收的数据(WDIF E2038),将其写入由接收缓冲器控制单元E2039所管理的接收缓冲器写入地址。
附图标记E2009表示压缩/解压缩DMA控制器,它被CPU E1001通过CPU I/FE2001所控制,来读取存储在接收缓冲器E2010中的来自由接收缓冲器控制单元E2039所管理的接收缓冲器读取地址的所接收的数据(光栅数据),根据特定的模式压缩或解压缩数据(RDWK)E2040,将该数据作为打印编码串(WDWK)E2041而写入工作缓冲区域。
附图标记E2013是一个打印缓冲器传递DMA控制器,它被CPU E1001通过CPU I/F E2001所控制,来读取工作缓冲器E2011上的打印编码(RDWP)E2043,并将打印编码重新安排在打印缓冲器E2014的地址上,它与在传递编码(WDWPE2044)之前传递给打印头盒H1000的数据序列相匹配。附图标记E2012表示工作区域DMA控制器,它被CPU E1001通过CPU I/F E2001所控制,来将特定的工作填充数据(WDWF)E2042重复地写入工作缓冲器的区域内(其数据通过打印缓冲器传递DMA控制器E2013的传递已经完成)。
附图标记E2015是打印数据发展DMA控制器E2015,它被CPU E1001通过CPUI/F E2001所控制。被来自打印头控制单元E2018的数据发展时序信号E2050所触发时,打印数据发展DMA控制器E2015读取被重新安排和写入在打印缓冲器的打印编码以及写入在发展数据缓冲器E2016的发展数据,并将所发展的打印数据(RDHDG)E2045写入在列缓冲器E2017内,作为列缓冲器写入数据(WDHDG)E2047。列缓冲器E2017是一个SRAM,它暂时存储要被送至打印头盒H1000的传递数据(发展的打印数据),并通过同步交换信号(未显示)被打印数据发展DMA控制器和打印头控制单元所共享和管理。
附图标记E2018是打印头控制单元E2018,它被CPU E1001通过CPU I/F E2001所控制,以通过打印头控制信号来与打印头盒H1000或扫描仪连接。它也根据来自编码器信号处理单元E2019的打印头驱动时序信号E2049向打印数据发展DMA控制器输出一数据发展时序信号E2050。
在打印操作中,当打印头控制单元E2018接收打印头驱动时序信号E2049时,它读取来自列缓冲器的发展的打印数据(RDHD)E2048,并向打印头盒H1000输出该数据作为打印头控制信号E1021。
在扫描读取模式中,打印头控制单元E2018 DMA向DRAM E2005上的扫描仪输入缓冲器E2024传递接收到的输入数据(WDHD)E2053,作为打印头控制信号E1021。附图标记E2025是扫描仪数据处理DMA控制器E2025,它被CPU E1001通过CPU I/F E2001所控制,来读取存储在扫描仪输入缓冲器E2024内的输入缓冲器读取数据(RDAV)E2054,并将平均的数据(WDAV)E2055写入DRAM E2005上的扫描仪数据缓冲器E2026内。
附图标记E2027是一个扫描仪数据压缩DMA控制器,它被CPU E1001通过CPU I/F E2001所控制,来读取在扫描仪数据缓冲器E2026上的处理后的数据(RDYC)E2056,进行数据压缩,并将所压缩的数据(WDYC)E2057写入在输出缓冲器E2028内,用于传递。
附图标记E2019是一个编码器信号处理单元,当它接收编码器信号(ENC)时,根据由CPU E1001确定的模式来输出打印头驱动时序信号E2049。编码器信号处理单元E2019也在寄存器内存储由编码器信号E1020所获得的滑架M4001的位置和速度的信息,并将其交给CPU E1001。基于该信息,CPU E1001为CR电机E0001确定各种参数。附图标记E2020是一个CR电机控制单元,它被CPUE1001通过CPU I/F E2001所控制,来输出CR电机控制信号E1036。
附图标记E2022是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它接收分别从PG传感器E0010、PE传感器E0007、ASF传感器E0009和缝隙传感器E0008输出的检测信号E1032、E1025、E1026和E1027,并根据由CPU E1001确定的模式将这些传感器信息传递至CPU E1001。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E2022也向用于控制LF/PG电机的DMA控制器E2021输出传感器检测信号E2052。
用于控制LF/PG电机的DMA控制器E2021被CPU E1001通过CPU I/F E2001所控制,以读取来自DRAM E2005上的电机控制缓冲器E2023的脉冲电机驱动数据阵列(RDPM)E2051,并输出脉冲电机控制信号E1033。根据操作模式,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检测信号的接收而输出脉冲电机控制信号E1033作为控制触发信号。
附图标记E2030是一个LED控制单元,它被CPU E1001通过CPU I/F E2001所控制,以输出LED驱动信号E1038。另外,附图标记E2029是一个端口控制单元,它被CPU E1001通过CPU I/F E2001所控制,以输出打印头电源ON信号E1022、电机电源ON信号E1023和供电控制信号E1024。
II.1打印机的操作
以下参考流程图18描述本发明实施方案中具有上述结构的喷墨打印设备的操作。
当打印机主体M1000被连接至AC电源时,在步骤S1进行第一初始化。在该初始化处理中,对该设备中包括ROM和RAM的电路系统进行检查,以确认该设备可以电启动。
然后在步骤S2检查在打印机主体M1000上部箱M1002上的电源键E0018是否打开。当其确定电源键E0018被按下时,该处理移至下一步骤S3,在该处理中进行第二初始化。
在该第二初始化中,对各种驱动机构和该设备的打印头进行检查。即,当各电机初始化并且读取打印头信息时,检查该设备是否正常启动。
然后步骤S4等待事件。即该步骤监测来自外部I/F的需求事件,来自使用者操作的面板键事件和内部控制事件,并且当这些事件中的任一个发生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当步骤S4接收来自外部I/F的打印指令事件时,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5。当来自使用者操作的电源键事件在步骤S4发生时,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0。如果另一事件发生时,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11。
步骤S5分析来自外部I/F的打印指令,检查特定的纸种类,纸尺寸,打印质量,纸馈送方法等,并在进行步骤S6之前将表示检查结果的数据存储在该设备的DRAM E2005内。
以下根据在步骤S5中确定的纸馈送方法开始在步骤S6馈送纸,直至纸位于打印起始位置。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7。
在步骤S7,进行打印操作。在该打印操作中,从外部I/F送来的打印数据被暂时存储在打印缓冲器内。然后CR电机E0001开始在主扫描方向移动滑架M4001。同时,存储在打印缓冲器E2014内的打印数据被传递给打印头H1001以打印一行。当打印数据的一行已经被打印之后,LF电机E0002被驱动,以旋转LF辊M3001而在子扫描方向传送纸。此后,上述操作重复进行直至来自外部I/F的打印数据的一页被完全打印,此时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8。
在步骤S8,LF电机E0002被驱动,以旋转纸排放辊M2003而馈送纸,直至它确定纸被完全馈送出该设备,此时纸被完全排放至纸排放盘M1004。
下面,在步骤S9,检查是否所有的要被打印的页已经被打印,如果仍然有页没有被打印,那么该处理返回至步骤S5,重复步骤S5-S9。当所有需要被打印的页已经被打印之后,打印操作结束,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4,等待下一个事件。
步骤S10进行打印结束处理以停止该设备的操作。即关闭各种电机和打印头,该步骤使得该设备在进行步骤S4等待下一个事件之前准备好被切断电源,然后关闭电源。
步骤S11进行另一个事件处理。例如该步骤进行对应于来自各面板键或外部I/F的喷墨性能恢复指令以及内部发生的喷墨性能恢复事件的处理。在恢复处理结束之后,该打印机操作进行至步骤S4,等待下一个事件。
(实施方案1)
以下描述本发明用于上述喷墨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案。
在该实施方案中,在图3和其它图中所示的LF辊M3001被限定为上游辊,排放辊M2003被限定为下游辊。另外,本发明的下述各个处理被用于打印介质的第二区域。然后,图43A所示的后端区域(在该区域中关于打印介质的点形成位置可能会由于只使用排放辊作为下游辊而馈送不准确而产生偏移)被限定为相对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打印位置的偏移受到限制。更具体地说,与第一区域相比,图43A所示的打印介质2的第二区域降低了馈送精确度,这是因为片的突跳或漂浮造成的,如上所述,同时打印介质被馈送。然后点形成位置的相对偏移在第二区域更大,因此下述的各种处理被用于在该区域进行打印的情况。
该实施方案的打印头设有青、品、黄、黑、淡青和淡品墨水,具有以21.17μm间距(等于1200dpi)设置的喷墨孔阵列,如上所述。使用225个喷墨孔进行普通打印,另外在这255个喷墨孔的两端设有额外的两个孔,整个阵列包括260个喷墨孔。该实施方案的打印机可以使用这些打印头来以1200dpi的密度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片馈送方向)形成墨水点,每个形成的点具有约45μm的尺寸。然后通过将一个象素设定为具有五个值而来进行打印,所述值可以通过以相应的方式设置四个点来表示。即该实施方案的打印机是多值打印,其中分别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按600ppi(每英寸象素)的象素密度进行五值打印。在该实施方案中,每个象素的五值数据可以利用误差扩散方法(ED)来获得,由此使得在半调区域内表现假渐变。淡青和品墨水每一种的墨水浓度为普通墨水的六分之一。
现在详细描述在第二区域中图像质量因为片馈送误差而降低的现象。
片馈送误差在每一个片馈送处理中可能会发生,例如以下表1中的实例,因此导致墨水落在片上的位置的相对偏移。
表1
在第二区域内的点着陆位置的相对偏移
在通过LF辊之后(换行操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误差(平均)μm  2.5 -35.0  7.7  4.2  2.7  3.5  1.3  0.1  1.7  0.6
在表1中,上行表示打印片(打印介质)在其后端已经离开作为上游辊的LF辊M3001后以预定量馈送的次数(该操作以下被称为换行操作)。另外,下行表示在相应的换行操作中可能会发生的片馈送误差(墨着陆位置偏移),由在换行之前和之后打印的点之间的距离表示。在表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每一次换行操作中发生一定的误差,特别是在第二次换行操作中发生-35.0μm的较大误差。
表1所示的实施例表示是按如下方法获得的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即,使用该实施方案中的上述打印机在第二区域打印十次的点进行测量,然后从测量结果中排除最大值和最小值。
图19A和19B表示在第一区域的打印结果,其中打印片利用上游LF辊M3001和下游排放辊M2003一同进行准确馈送,从而打印位置基本不会偏移,图19A和19B也显示了在第二区域(后端区域)的打印结果,其中打印片被不准确地馈送,从而打印位置明显偏移。所有这些结果是在构成中等密度小块的每个光栅被多路打印机打印时获得的,其中进行两次扫描操作,在这两次扫描操作中有一次换行操作,在每次扫描操作中使用不同的喷射孔(以下称为“双路打印”)。
为了在整个面积上打印具有平均密度的小块,以如下方式产生打印数据,即,对于每种颜色,利用误差扩散方法通过半色调处理使得点最后均匀沉积在打印介质上。具体地说,如果没有片馈送误差产生的话,在每个光栅中利用双路形成的点被基本线性排列。因此在片被准确馈送的第一区域的打印结果是,使得点被基本均匀地排列,如图19A所示。(在图的水平方向被精确线性排列的点没有被显示。但是它示意地显示了实际打印结果,并且即使没有发生片馈送误差,也会发生轻微的对不准)。另一方面,在第二区域(其中可能发生大的片馈送误差),所形成的点的相对位置被移动,因为在每次换行中产生误差,如表1所示,从而在不同的扫描操作中所形成的点彼此叠加,或彼此靠近,如图19B所示。点的叠加等表示墨水没有位于点初始形成的适当的位置,于是要通过半色调处理而获得的理想打印图像被损坏。随后,图像从宽视角看时可能具有纹理或类似条纹,因此降低了所打印的图像的质量。
在表1所示的误差实例中,在第二次换行操作中的点位置的偏移特别明显,在至少约30cm的距离看,这部分看起来象白条。
在第二次换行操作(这次换行操作之后的扫描操作被称为“通路A”)中发生的大的片馈送误差(35μm)是因为以下现象。例如,当打印片离开上游LF辊M3001以从第一区域将打印区域移至第二区域时,该片与LF辊M3001(以及夹紧辊M3014)脱离,然后因为缺少作用在该片上的适当张力而漂浮(这种状态称为“片飘浮”),由此明显移动了墨水的落点位置。当打印区域从第一区域移至第二区域时,也发生所谓的“突跳”,即,片以大于正常馈送的量来馈送,这是因为作用在LF辊M3001和排放辊M2003之间的打印介质上的张力消失。应当指出,较大的片馈送误差更可能是因为“突跳”而产生的。
在打印片馈送处理中可能发生的误差已经被描述了,但是在片已经从LF辊M3001和排放辊M2003之间脱离之后进行打印的片区域内,点形成位置也可能会在打印头主扫描方向发生比第一区域内更明显的移动,其中第一区域内的片被准确地馈送,因此损坏了图像质量。这是因为被上游和下游辊共同影响的张力被损失,从而打印片扭曲而不具有平面性,或因为如图20所示,打印片2开始与传送通道下的肋4接触,因此翘曲而在其上形成凸起和凹陷。结果,要在本来是平的打印片上形成的点5A的位置就彼此偏移,导致根据包括凸起和凹陷的打印片的弯曲表面而形成点5B。
如上所述,在第二区域,在每次换行操作中可能发生的片馈送误差或其它因素导致了所形成的点的相对位置偏移,从而出现纹理或条纹。以下通过实例来描述片馈送误差的量(超出该量就会出现可视条纹)。
采用该实施方案的上述打印机打印均匀灰度的小块,所示小块具有1.0的光反射密度,同时有意识的形成各种片馈送误差量,并检查所得到的点形成位置偏移是否在至少约30cm的视力距离内可以被看作是条纹,从而进行评估。结果,如表2所示,当片馈送误差在10-12μm时,偏移可以被看作是条纹,当片馈送误差为12μm或更大时,偏移可以被清楚地看作是条纹。
表2
因片馈送误差而导致的条纹的评估
片馈送误差μm  0-8  8-10  10-12  12以上
评估
结果 不能被认作条纹 当仔细看时能被认作是条纹 在至少特殊视力的距离能被认作是条纹 可以被清楚地认作是条纹
当然,因点形成位置偏移而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不限于上述条纹。因点与正常位置的偏移而导致的任何图像干扰(例如通常观察到的不均匀的密度或纹理)通过该实施方案的处理而被消除,从以下的描述中可以理解:
该实施方案对于打印片的后端区域进行以下处理(1)-(8)中的一个或任一个(单独或结合进行),以减少在对上述第二区域(后端区域)进行打印时可能会发生的条纹或纹理。
处理(1):改变遮片的任务
该处理将在与其它区域例如通路A相比具有较大片馈送误差的换行操作之后的扫描操作(通路)中进行的打印任务分配给其它通路,以降低在该通道打印的点的数量,由此使得可能会产生的条纹不引人注意。具体地说,在通过多个扫描操作(通路)并将这些扫描操作与不同的喷墨孔结合起来而在一个扫描行中打印图像的多路打印方法中,一个扫描行被多路打印。因此进行遮片处理,从而将特定通路的打印任务分配给其它通路。在该实施方案中,对于每个通路的遮片,减少特定通路A的任务,所减少的量被分配给用于另一通路的遮片。
图21是用于解释该处理的基本结构的图。在该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表示在第一区域采用四通路打印每一行。在该图中,每个通路所示的矩形表示在该通路所打印的行,在矩形内的数目表示在该通路中使用的遮片的任务。
如图所示,例如在打印片的第二区域内,围绕第一区域的第一(扫描)行被打印,其利用跟随着在第一区域的片馈送中上三个换行操作中相应的一个操作的每个通路,并利用用于第二区域片馈送的第一次换行操作之后的一个通路。因此该行的打印不涉及通路A。
相反,对于在第二区域片馈送中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扫描)行的打印来说,第二行的第四通路、第三行的第三通路、第四行的第二通路以及第五行的第一通路都作为通路A。提供用于利用包括通路A的四个通路打印的行的相应通路的遮片,从而通路A的任务降至零,并分配至其它通路。任务是这样分配的,即更多的任务被分配给相对于通路A的较后的通路,从而降低换行操作对通路A的累计误差的负面作用。例如在第三(扫描)行打印中,第一扫描操作(第三通路)有60%的任务,第二扫描操作(第四通路)具有20%的任务,第四扫描操作(第五通路)具有20%的任务。
上述处理使得更多的点在换行之后被打印在一个通路上,而且片馈送误差减小,由此减少了打印的点的数量,从而彼此靠近或叠加。因此可以抑制条纹的出现。
作为上述处理的一个变型,试图考虑累计误差,而不是在每次换行操作中可能发生的误差。
表3表示在第二区域的相应换行操作之后的累计误差。表3中所示的实例显示如表1所示的相应的换行操作中发生的误差的累计。
表3
在第二区域中的点冲击位置的累计误差
在通过LF辊(换行操作)之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累计误差(平均值)μm  2.5 -32.5 -24.8 -20.6 -17.9 -14.4 -13.1 -13.0 -11.3 -10.7
如表3所示,在第二区域片馈送处理中累计误差逐渐降低。在第9次换行操作之后小于12μm。这是在误差不能被清楚地看作条纹的误差量之上的边界误差量,如表2所示。
在该变换处理中,应当指出,随着换行次数的增加,累计误差降低,在第9次换行操作之后的误差不能被清楚地看出。因此用于打印一个扫描行的通路的数量相对于在第一区域的片馈送而提高,任务被分配给用于减少累计误差的通路。该任务被分配,从而更多的任务被分配给相对于通路A的较后通路,如图21所示的基本结构。
图22是表示第一区域被四通路打印的实例,而在第二区域,每一行被相应的八通路打印。如图所示,更多的任务被分配给离具有较大误差的通路A更远的通路,以及分配给用于第二区域的较多换行操作的通路,即,更多地降低累计误差的通路。优选的,例如通过16通路打印一行,所有的任务被分配给第二区域的对应于第9次换行或更靠后的换行的通路。
如上所述,特别是通过指出累计误差,并打印大量的点,优选是所有的点,在整个第二区域中可以防止误差被看作是条纹,同时防止累计误差被清楚地看作是条纹。
在通路内A的大着陆点位置误差的可能性可基于第二区域的多次打印操作的结果来确定。该数据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作为该打印机的特定数据,并可用于例如控制通路A的打印。也可以在第二区域打印一个预定的块等,利用上述的扫描仪来读取它,而检测条纹,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检查用于第二区域的哪一个通道已经导致了这种条纹,并确定导致条纹被识别的点的对不准的量,将该数据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器中,并在该数据的基础上执行上述遮片处理。
处理(2):给遮片加入噪音
该处理利用作为噪音的点来填充较大的空间,所述空间是因片馈送误差导致的点偏移而形成的被看作是白色条纹的空间。即如图19B所示,在第二区域内,形成了在点彼此叠加或彼此接触的区域之外的空间,这些空间区域被看作是白色条纹。因此,通过用作为噪音的点来填充形成该空间的区域,可以减少白色条纹。
图23A-23C是用于解释噪音添加的效果图。图23A表示没有片馈送误差,因此防止了打印点偏移。图23B表示因为片馈送误差而产生打印点偏移。该处理对这种状态进行处理,并通过向遮片添加作为噪音的点而进行打印,如图23C所示。图23A和23C表示实际形成的点,并示意显示了遮片的内容。另外该处理是基于随机遮片的。它也适用于遮片的下述的其它实施例。
例如,通过向在多路打印中使用的遮片添加相应于该遮片总任务的0.1%-50%的点,该点可以被打印,从而填充因片馈送误差而具有的点数量减少的区域。该点的添加可以通过例如改变用于具有各自任务的相应扫描操作的普通遮片而进行,其中所述扫描操作的任务总量是100%任务。
但是,如果过大量的噪音被加入,或噪音被迅速地加入至特定通路(例如上述通路A),该点会密集地排列,如果片馈送误差较小(例如12μm以下),这时就会导致可以看见黑色条纹,如图24所示。
然后如图25所示,通过加权扫描行的前一行和后一行(对应于该图中的第四次换行)而加入噪音,其中所述前一行和后一行中假设出现白色条纹。因此如果片馈送误差小,并且如果点因此而基本不偏移,则通过噪音添加可以防止黑色条纹出现。
处理(3):设定遮片以使其具有难以被子扫描或主扫描方向的偏移所影响的图案
该处理是通过提供具有难以被子扫描或主扫描方向的片馈送误差导致的点偏移所影响的图案的遮片,来减少可能的条纹等,而不是指出会导致点形成位置被明显偏移的特定通道,例如上述的通道A。
例如对于第二区域的打印,
①设定遮片的内容,使得在单路中打印的点构成沿子扫描方向的团,如图26A和26B所示。这一点是通过提供这样一个遮片而实现的,例如在单路中墨水从邻近的喷墨孔喷出。然后如图26B所示,即使片馈送误差等导致所有在第二通路中形成的点相对于在第一区域形成的点而向该图下方移动,也可以防止在每个通路中形成的点之间形成大的缝隙。在这些图中所示的遮片被用于双路打印,其中每一扫描行的打印操作通过双路而完成;这些遮片是随机遮片。
<在子扫描方向内的进一步较大的误差发生的情况>
对于第一区域,例如用于4通路双向打印的遮片通过随机设置点团而产生,该点团具有2∶1的宽长比例,以防止因双向打印而导致的不均匀色彩。另一方面,对于第二区域,即使它导致轻微的不均匀色彩,关于条纹的消除也很重要。作为图26A和26B所示的遮片的变换,设置遮片使得每个点团的尺寸在子扫描方向上提高,例如高达2×4,这些团相对于子扫描方向而随机移动,即在第一和第二通路内所形成的点的位置之间建立随机关系,如图27A和27B所示。这有效减少了由于在子扫描方向形成的点位置偏移导致的条纹。
<在主扫描方向发生大误差的情况>
作为另一种变换,设置遮片使得每个点团的尺寸在主扫描方向上提高,例如高达4×1,这些团相对于主扫描方向随机移动,如图28A和28B所示。这有效减少了由于在主扫描方向形成的点位置偏移导致的条纹。
<在主扫描和子扫描两个方向发生大误差的情况>
作为另一种变换,设置遮片使得点团分别形成为十字形,并在主扫描和子扫描两个方向移动,如图29A和29B所示。这也有效降低了可能的条纹。
②在关于上述①的图27A和27B中的遮片可以改变,从而使点在子扫描方向以图30A和30B中的交错或棋盘式图案而排布。
③也可以生成这样的遮片,即,使得点在较高空间频率侧形成,对于该侧,人具有低视力强度,从而点看起来是均匀的,由此防止因片馈送误差等导致的点偏移被轻易看出。这种遮片可以被形成为例如蓝色噪音,或采用本申请受让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0-203882的方法形成。
图31A和31B是用于对比的,显示点被随机打印的情况,从而所得到的图像具有点的低频组分,并且该图像看来是不均匀的。另一方面,基于如图32A和32B所示的蓝色噪音遮片,点可以被看起来均匀地排布。这防止了点会形成有因片馈送误差导致的偏移,并防止了形成点之间的空间。
处理(4):对于各种颜色使用不同的遮片
对于第二区域,根据颜色,该处理改变了上述遮片处理。图33A和33B是基于上述图27A和27B的随机遮片图案的图,为了简便起见,只显示了涉及品色和青色的图案。具体地说,在第一和第二通路形成的点位置之间的(随机)关系根据颜色而变化。因此例如考虑不同颜色对于条纹或纹理具有不同效果这一事实,可以根据其影响程度,对不同的颜色使用不同的遮片,因此有效减少了可能的条纹等。
另外,在点团在子扫描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处理(3),所使用的某些类型的打印介质易于呈现色彩、纹理或墨水渗出的不均匀性。因此,在使用易于呈现彩色不均匀的打印介质的情况下,可以只对视觉上引人注意的点使用带有在子扫描方向延伸的点团的遮片,同时第一区域的遮片可以被直接用于其它颜色。结果可以减少可能的条纹等,同时防止色彩不均匀和其它负面效果。
处理(5):对各种打印模式使用不同的遮片
在打印设备能够进行多种打印模式的情况下,打印介质的类型或多路打印的通路数目可能会依赖于打印模式。相应的,颜色、墨水渗出、纹理等不均匀可能会在不同方式中出现。因此在该处理中,对于在第二区域打印,根据打印模式选择适当的遮片。
如果使用易于墨水渗出的普通纸,由于在第二区域内的点形成位置偏移导致的条纹基本不引人注意,因此可以通过支持打印速度同时不执行该处理或上述任一处理,可以按与第一区域相同的方式进行打印操作。
处理(6):对于不同尺寸的点的两种以上的类型使用不同的遮片
该处理用于所形成的点具有多种尺寸的打印设备。用于第二区域的遮片根据不同尺寸的点的两种或更多类型来变化。图34A和34B是基于图27所示的处理(3)的图,表示在第一和第二通路之间大小点的随机排布被改变的遮片,以及打印的结果。
例如在对不同颜色使用大小点的打印机中,例如对每种颜色能喷射例如4pl和10pl墨水的打印机,小点被用于打印低密度的高光区域,以减少颗粒状感觉。另一方面,较大的点被用于中等密度或更大密度区域,以提高每次打印操作的面积系数,由此改善打印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上述点形成位置偏移对所形成的小点的量接近其峰值的密度区域具有最大影响,并且该密度区域就位于形成大点的区域之前。因此图34A所示的遮片可以被优先用于小点。
另外,对于根据颜色使用大小点的打印机,例如对于品色和青色墨水的墨水喷出量为4pl,对于其它颜色的墨水喷出量为10pl的打印机,考虑到小点比大点更容易被由于其较小面积系数而在主或子扫描方向的点形成位置的偏移所影响的事实,图34A所示的遮片可以被优先用于小点。
处理(7):使用不同的半色调处理
该处理根据在第二区域内的点形成位置的偏移倾向而改变用于多值处理的标志图案。图35A显示了对于5值处理的每一个象素等级设定点排布的标志图案。图35B显示了用于等级1的标志图案,该等级是在点形成位置明显在子扫描和主扫描方向偏移时使用。具体地说,确定标志图案,使得点沿着在第二区域内特别容易发生点位置偏移的方向形成。这防止了例如由于该偏移而在点之间形成不必要的大空间,由此减少了白色条纹。
本发明同样可用于与半色调处理有关的误差扩散(ED)或其它扰动处理。图36A-36C分别表示普通的误差扩散系数,在点形成位置明显在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使用的误差扩散系数,在点形成位置明显在子扫描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使用的误差扩散系数。具体地说,如这些图所示,确定误差扩散系数,从而使密度值沿着点形成位置偏移增加的方向而缓慢改变。更具体地说,沿着点形成位置偏移增加的方向扩散的误差(尺寸)变大,或者其误差扩散系数变大,从而使得误差在沿相同的方向扩散之后密度值的变化最小化。然后点的数量沿偏移方向增加,因此获得了与上述处理(2)或(3)类似的效果。对关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边界的误差扩散处理,误差扩散系数(或尺寸)在第一区域的误差扩散处理完成之后在第二区域的第一光栅处改变。上述处理也被用于其它扰动处理,例如其尺寸沿偏移增加的方向而增加的扰动矩阵可用于第二区域。
处理(8):限制所使用的喷嘴的数量
对于第二区域。除了上述处理(1)-(7),可以使用一种将所用喷孔(也称为喷嘴)的数量限于N分之一喷嘴的处理(例如在四路打印中,256喷嘴被限于64喷嘴。N是等于或大于2的自然数),如图37A-37C所示。然后可以不仅获得上述处理的效果,同时在每次扫描操作中子扫描方向的馈送误差可以被减少。另外,喷嘴数量的限制用于减少每光栅的带宽,由此提高了邻近光栅之间间隙的变化频率。这在视觉上是有利的。
更优选的,在所使用的喷嘴数量已经被限制之后,这些喷嘴的位置可以根据第二区域的传送精度或打印机的目的而改变,该目的例如打印质量和速度哪一个更重要。
具体地说,在第二区域的馈送精度与第一区域相比非常低的情况下,或在使打印速度的降低最小化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喷嘴的位置被较多地设置在打印头内的上游侧,如图37C所示。结果,第二区域可以是窄的(图43A),以抑制图像质量由于点形成位置的偏移在第二区域内增加而变劣,同时使得打印速度的降低最小化。
另一方面,在与第一区域沿子扫描方向的精度相比第二区域精度基本不降低的情况下,并且在图像质量更重要的时候,所使用的喷嘴的位置较多地设置在打印头内的下游侧,结果,打印操作可以进行,其喷嘴的范围用于使得在第二区域内因缺少作用在打印介质上的适当张力而导致打印介质不均匀的现象最小化。因此图像质量的降低也被最小化。
在为了减少子扫描方向的馈送误差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喷嘴的数量被限于取代了N分之一的除不尽的数目(N是等于或大于2的自然数),与所使用的喷嘴数量被限于N分之一的情况相比,难以控制打印操作(数据处理和片馈送)。例如,对于4通路打印,当256喷嘴被限于63或65喷嘴时,如图38A-38C所示,在一定期间内每次换行操作的片馈送量会改变,从而遮片和片馈送量必须相应地切换。结果,与所使用的喷嘴数量被限于N分之一的情况相比,片馈送的量必须被更精确的控制,或必须提供较大量的遮片数据,从而使得遮片被适当切换。因此打印控制更加复杂。
所使用的喷嘴数量的上述限制减少了可能会因为在第二区域内关于第三次和随后的换行操作的馈送误差而导致的条纹或纹理,但是没有适当处理如上所述的因片漂浮或突跳或打印片扭曲导致的较大馈送误差而引起的点位置偏移。因此,如上所述,除限制所使用的喷嘴的数量之外,希望执行上述处理(1)-(8),如图38B所示。图38A表示类似的处理被用于作为同一第二区域的前端区域。
另外,所使用的喷嘴的数量更优选被逐步限制。例如250喷嘴被限于128喷嘴(一半),然后128喷嘴被限于64喷嘴。因此,防止了可能会因为切换而导致的不均匀密度,以获得更优化的处理。
另外,当所使用的喷嘴数量被限制时,优选是,用于减少对应于所使用的喷嘴范围两端的任务的渐变遮片被用至上述处理不被影响的程度。具体地说,当所使用的喷嘴的数量被限制而使得每次扫描操作的打印宽度变窄时,并且当所形成的点的位置在所使用的喷嘴范围相对端处移动时(这种现象被称为“偏转”),具有均匀打印任务的遮片的使用会导致出现白色条纹,而降低图像的质量。因此,通过使用渐变遮片来减少会导致偏转的位于相对端的喷嘴的使用频率,可以防止打印质量降低。
处理(9):使用备用喷墨孔来校正片馈送误差
该处理不象处理(8)一样限制喷嘴数量,但是通过移动在馈送方向(子扫描方向)使用的喷墨孔位置而校正点位置的偏移,以根据在第二区域的每个通道内的已知误差而改变所使用的喷墨孔的范围。另外,在校正不能只由处理(9)来完成时,该处理可以和处理(1)-(7)一同进行。
在第二区域内的点着陆位置偏移的实例中,如表1所示,在基于通路A在第二次换行操作之后的打印之后,如上所述,出现足够清楚而能够被视觉识别的条纹。因此该处理所执行的校正被用于通路A处理中的打印。
具体地说,片馈送误差具有35μm的最大值,该实施方案的打印头中的喷墨孔排布的间距是21.17μm。因此上述误差基本对应于两个象素,即两个喷墨孔。
对于该误差,在该处理中,当第二区域被通路A所打印时,使用在上端的两个备用喷墨孔,而在下端的包括两个备用喷墨孔的四个喷墨孔没有使用,如图40所示。因此由片馈送误差导致的打印头相对于打印片的偏移可以被校正,以减少通路A所打印的点相对于在通路A之前的扫描操作中打印的点的偏移。
该处理通过例如在每次扫描操作之前驱动打印头来改变可用的喷墨孔而实现。
如上所述的使用备用喷墨孔的处理可以只通过执行这样一个处理,即,移动用于馈送方向的喷墨孔的范围,而消除因点形成位置偏移可能导致的条纹等。因此,片被不准确馈送的后端区域可以被适当的打印而不会降低打印速度。
选择一个或任一个处理
上述处理(1)-(7)和限制喷嘴数量的处理不仅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进行,以获得减少片馈送误差引起的条纹的多重效果。另外,这些结合可以取决于打印模式或硬件例如打印机的性能。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8):限制所使用的喷嘴的数量,处理(1)-(7)是用于处理第二区域内点形成位置偏移的处理。因此,如果在第一区域执行这些处理中的任一处理,以下问题就不能被妥善处理:由滑架不规则移动导致的误差(在主扫描方向),关于墨水冲击顺序的色彩不均匀性,在图像上不准确的反复对准的负面效果等。如果所使用的喷嘴的数量被进一步限制,打印所需的时间就大量增加。
例如对于打印摄影图像的专用摄影打印片,在遮片内的点团具有2×1(宽×长)的尺寸,以防止因重复处理中的点形成位置偏移而导致的色彩不均匀或图像质量降低。因此这些团与对应于防止片馈送误差的图案的并在子扫描方向具有增大的尺寸的团不一致,如处理(3)中①所述。
因此,对第二区域来说,以对于图像变劣的同样原因是否更重要为依据,必须确定用于第一区域的处理是否也用于第二区域。
例如在打印速度优先的模式中,在第二区域的打印速度不能被降低,从而可以选择以下一个或任一处理,单独或结合使用:
处理(1):使用备用喷墨孔来校正片馈送误差
处理(2):改变遮片的任务(但是通路的数量保持与第一区域相同)
处理(3):给遮片添加噪音
处理(4):改变遮片,使其图案难以被子扫描方向上的偏移所影响
这些结合等用于抑制图像变劣,例如因片馈送误差导致的条纹,同时避免降低打印速度。
另一方面,对于第二区域,当图像质量优先时,对于第二区域必须保持高图像质量,即使这会导致打印速度降低。因此可以选择以下一个或任一处理,单独或结合使用,来适当抑制图像变劣,例如因片馈送误差导致的条纹,同时保持与第一区域所得到的同样的高图像质量。
处理(1):使用备用喷墨孔来校正片馈送误差
处理(2):改变遮片的任务(将通路的数量设定为足以减少片馈送误差的值)
处理(3):给遮片添加噪音
处理(4):改变遮片,使其图案难以被子扫描方向上的偏移所影响
打印处理
图41是表示按打印第一区域和上述第二区域的模式进行打印的处理流程图。
在步骤S311,在第一区域的馈送基础上进行打印。即,在该区域,LF辊M3001主要确保馈送精度,与下游排放辊M2003一起操作来相对精确地馈送片,同时进行打印操作,如前所述。具体地说,进行4通路的多路打印方法,以确保关于喷墨孔的喷墨性能的变化被扩散至打印的图像上,由此获得了较高质量的图像。
在步骤S312,在基于第一区域的馈送的打印操作中,确定打印片的馈送是否被切换至第二区域。该确定可以通过例如使用安装在打印机主体内的片端部传感器或使用安装在滑架内的扫描仪等来检测例如馈送打印片的一端而进行,并基于该端部的位置而确定打印片的后端离开LF辊M3001的时间点。这也可以在提前被输入打印机主体或使用者的个人计算机内的图像和打印片尺寸的基础上进行。
第二区域被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馈送,即在打印片已经从LF辊M3001脱离后,只有排放辊M2003被用于相对准确地馈送片。因此当其确定馈送已经被切换至该区域时,然后在步骤S313,为补偿片馈送精度的降低,设定处理(1)-(8)中的一个或其中任意处理的结合,在该设定基础上产生打印数据,如上所述。该处理设定可以被使用者提前输入计算机或打印机驱动器中,作为该处理的一部分。在该步骤可以设定处理(9)。
当设定已经完成时,并且所有用于第二区域所需的数据已经生成时,第二区域在步骤S314被打印,因此完成该打印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在打印介质由上游辊和下游辊共同馈送时确定的打印区域(第一区域)上打印的情况与打印介质只由下游辊馈送时确定的打印区域(第二区域)上打印的情况相比,关于形成点所用的数据的产生的处理是不同的。即,根据进行打印的区域: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数据产生处理(遮片处理)变化。例如当打印从第一区域变至第二区域时,数据产生处理(遮片处理)被相应改变。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也是这样,即,根据被馈送的打印介质的位置(打印介质的馈送位置),数据产生处理(遮片处理)是不同的。即,根据打印介质的位置:在打印介质由上游辊和下游辊共同馈送时确定的位置和打印介质只由下游辊馈送时确定位置,数据产生处理(遮片处理)被相应改变。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由在后端区域(第二区域)的点偏移引起的打印图像的变劣被减少。
(实施方案2)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涉及打印介质后端区域的馈送,其第二实施方案涉及打印设备,其中前端区域构成被较不准确馈送的第二区域。
即,在该实施方案中,采用下游辊3B可以较准确地馈送片的结构,对打印介质2的以前端为开始的并且打印至前端到达下游辊3B的区域进行如第一实施方案同样的操作,如图43B所示。第二实施方案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但是上述上游辊和下游辊的布局不同。因此省略对重复元件的描述。
图4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案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它显示了与图4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案类似的处理。
当在第二区域(前端区域)打印的打印模式被启动时,在步骤S321,传感器等元件检测打印片的前端,如同第一实施方案。然后在步骤S322,当前端或其附近位于打印头对面时,为了开始打印,设定上述处理(1)-(8)中的一个或其中任意的结合,或设定处理(9)。然后,在步骤S323,打印第二(前端)区域。在第二区域被打印时,在步骤S324确定整个前端区域是否被打印完毕。这种确定是在传感器或打印数据以及打印介质的尺寸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同第一实施方案。
当在整个第二区域上的打印完成时,在步骤S325基于较准确馈送的第一区域的馈送而进行打印操作,由此完成该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打印介质的位置:在打印介质由上游辊和下游辊共同馈送时确定的位置和打印介质只由上游辊馈送时确定的位置,数据产生处理(遮片处理)被相应改变。
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由于在前端区域(第二区域)上的点偏移而导致的打印图像质量变劣可以被减少。
考虑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在打印介质由上游辊和下游辊共同馈送时确定的打印区域(第一区域)上打印的情况与打印介质只由上游辊或下游辊中任一个馈送时确定的打印区域(第二区域)上打印的情况相比,关于形成点所用的数据的产生的处理是不同的。根据该结构,在可能发生较大偏差的第二区域上的点偏移导致的负面效果可以降低。
(实施方案3)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结合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更具体地说,第三实施方案对于后端区域和前端区域都进行处理(1)-(9)中任一个处理或其组合,而第一实施方案只对后端区域进行该处理,第二实施方案只对前端区域进行该处理。
根据第三实施方案,对于后端区域和前端区域,该处理用于减少点偏移,从而抑制点偏移导致的打印图像变劣。
上述实施方案涉及使用打印头的打印机,其中打印头包括基于所谓的汽泡式喷墨方法的打印元件,但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这种打印方法。本发明可用于采用包括基于喷墨方法的打印元件的打印头的打印设备,采用具有压电式元件的打印元件的任何打印方法,或除喷墨方法外的热转移方法,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清楚理解这一点。
(其它实施方案)
如上所述,本发明用于包括多种设备的系统(例如包括主机、接口设备、读取器、打印机等)或包括一种设备的装置(例如复印机或传真终端设备)。
另外,以下的实施方案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即,其中,例如图19-42所示的例如可实现上述实施方案的软件的程序码被用于与各种设备相连的装置或系统中的计算机上,来操作这些设备,从而完成上述实施方案的功能,使得各种设备根据存储在系统或装置中的计算机(CPU或MPU)中的程序来进行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软件的程序码本身执行上述实施方案的功能,从而程序码本身和用于将它们提供给计算机的设备(例如存储这种程序码的存储介质)构成了本发明。
存储这种程序码的存储介质可以是软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或ROM。
另外,如果上述实施方案的功能不仅由计算机通过执行所提供的程序码而进行,而且通过程序码和计算机上运行的OS(操作系统)、其它应用软件等共同操作而进行,那么这些程序码当然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
另外,这种情况也当然包括在本发明中,即,在所提供的程序码已经存储在计算机的扩展板或连至该计算机的扩展单元中的存贮器中之后,设置在扩展板或扩展单元中的CPU等基于程序码的指令而执行部分或所有的实际处理,由此执行上述实施方案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打印介质具有为馈送打印介质而规定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当打印第二区域时,其中,点形成位置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偏移比第一区域更明显,对于多个扫描操作的每次打印操作,使得用于产生点形成数据的处理与第一区域不同。优选的,该处理与第一区域的处理不同,其方式是在多个扫描操作中的每次操作中形成点,从而第二区域的点形成位置偏移变得不引人注意。因此,即使在打印介质上的点形成位置的偏移因为在第二区域的馈送误差或打印介质的不均匀性而增加,从整体看打印图像时,因点位置偏移而导致的打印图像质量变劣也不会被看出。
另外,当第二区域被打印时,相对于打印介质馈送来说,用于第二区域的打印头中的打印元件的范围与第一区域所用的打印元件的范围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包括与第一区域打印所用的打印元件不同的打印元件。因此可以进行打印操作,以处理和补偿馈送误差,而无需改变在单扫描操作中的打印量,因此抑制了因上述误差导致的点偏移。
结果,因为传送精度等而导致点形成位置明显移动的传送区域可被打印而不降低图像质量。
本发明已经利用优选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描述,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较宽范围,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改动,本发明希望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覆盖落在本发明真实精神之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改动。

Claims (58)

1.一种用于打印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所述设备采用了设有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利用该打印头在所执行的多次打印介质的馈送之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多次扫描操作,从而对同一扫描行相应使用不同的打印元件,以形成点而进行打印,
其中,如果在第二区域内进行打印,而其中第二区域的点形成位置的偏移比在第一区域中的偏移大,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是相对于馈送所述打印介质而在打印介质上限定的,那么与用于在多次扫描操作中的每一次中打印的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以及用于第一区域的点形成数据的生成相关的处理是不同的。
2.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第一区域是当打印介质由上游辊和下游辊共同馈送时在打印介质上能够使用打印头的区域。所述的两个辊都用于馈送打印介质,而第二区域是当打印介质只由上游辊和下游辊中任一个馈送时在打印介质上能够使用打印头的区域。
3.一种用于打印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所述设备采用了设有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利用该打印头在所执行的多次打印介质的馈送之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多次扫描操作,从而对同一扫描行相应使用不同的打印元件,以形成点而进行打印,
其中,根据打印介质在馈送路径上的位置,与用于在多次扫描操作的每一次中进行打印的点形成数据的生成相关的处理是不同的。
4.如权利要求3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打印介质处于该打印介质由上游辊和下游辊共同馈送的第一位置的情况、以及打印介质处于该打印介质只由上游辊和下游辊之一馈送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之间,关于生成点形成数据的处理是不同的,所述的两个辊都用来馈送打印介质。
5.如权利要求4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对于当打印介质处于第一位置时能够使用打印头的打印介质上的第一区域、以及对于当打印介质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使用打印头的打印介质上的第二区域。用于第一区域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与用于第二区域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是不同的。
6.如权利要求2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用于第二区域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与用于第一区域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是不同的,从而使点在多次扫描操作的每一次中形成。而不会具有引人注意的点形成位置的偏移。
7.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关于生成点形成数据的相关处理是一个使用遮片图案的遮片处理。
8.如权利要求7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第二区域。采用打印头中多个打印元件的一部分进行打印,从而以比第一区域的馈送量小的馈送量来进行打印介质的馈送。
9.如权利要求7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用于第二区域上的多次扫描操作中的每一次的遮片处理的任务与第一区域的任务是不同的。
10.如权利要求9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用于第二区域的遮片处理的任务被分配给多次扫描,其方式是与预定扫描分开的扫描时间越长,分配的任务越多。
11.如权利要求10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多次扫描的次数是基于关于馈送精度的累计误差而确定的,在遮片处理中的任务被分配给其累计误差小于预定值的扫描。
12.如权利要求9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对用于第二区域的遮片处理的任务进行确定,从而使得用于多次扫描的至少一个预定扫描的任务通过添加噪音而提高。
13.如权利要求12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对用于第二区域的遮片处理的任务进行确定,从而通过相对于作为中度值的预定扫描而衡量噪音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噪音而提高用于多次扫描的任务。
14.如权利要求7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对于在第二区域的多次扫描的每一次的遮片处理所使用的遮片图案与用于第一区域的遮片图案是不同的。
15.如权利要求14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用于第二区域的遮片图案是在多次扫描的每一次中用于沿馈送方向形成多个点的图案。
16.如权利要求14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用于第二区域的遮片图案是在多次扫描的每一次中用于沿馈送方向和扫描方向形成多个点的图案。
17.如权利要求14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第二区域的遮片图案是在多次扫描中用于形成多个点的图案,所述点的位置随机偏移。
18.如权利要求14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第二区域的遮片图案是在多次扫描中用于形成多个点的图案,所述点在点的空间频率内包括高频成分。
19.如权利要求14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第二区域。采用打印头中多个打印元件的一部分进行打印,从而用于第二区域的打印介质馈送量被设定为用于第一区域的馈送量的1/N(N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20.如权利要求14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关于点形成数据的生成的处理是一个根据象素密度级别使用标志图案的处理。
21.如权利要求14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关于点形成数据的生成的处理是一个误差扩散处理。
22.如权利要求14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关于点形成数据的生成的处理是一个扰动处理。
23.如权利要求7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打印头设有用于打印的各种颜色的多个打印元件,并且各种颜色之间遮片处理是不同的。
24.如权利要求7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打印设备能够进行多种打印模式,在多种打印模式之间遮片处理是不同的。
25.如权利要求7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打印头能够形成两种或更多尺寸的点,根据所形成的点的尺寸,遮片处理是不同的。
26.如权利要求7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对于各种颜色,打印头能够形成两种或更多尺寸的点,根据所形成的点的尺寸,遮片处理是不同的。
27.如权利要求7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多个打印元件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喷出墨水的喷墨孔、用于产生喷墨所用热能的加热元件。
28.一种用于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该打印设备使用设有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利用该打印头相对于打印介质进行扫描,以进行打印,
其中,如果在其点形成位置偏移大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进行打印,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是相对于所述打印介质的馈送而在打印介质上确定的,那么以与第一区域相同的量进行打印介质的馈送,通过移动所使用的打印元件而改变所用的打印元件的范围,而无需改变打印元件的数量,该数量是用于第一区域的打印元件的数量,并且控制打印,以利用改变的打印元件进行打印。
29.用于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设备,从而利用设有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利用该打印头在所执行的多次打印介质的馈送之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多次扫描操作,因此对同一扫描行相应使用不同的打印元件,以形成点而进行打印,
其中,如果在点形成位置的偏移比在第一区域中的偏移大的第二区域内进行打印,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是相对于馈送所述打印介质而在打印介质上限定的,那么用于在多次扫描操作中的每一次中的打印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以及用于第一区域的与点形成数据的生成相关的处理是不同的。
30.如权利要求29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第一区域是当打印介质由上游辊和下游辊共同馈送时在打印介质上能够使用打印头的区域。所述的两个辊都用于馈送打印介质,而第二区域是当打印介质只由上游辊和下游辊中任一个馈送时在打印介质上能够使用打印头的区域。
31.一种用于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设备,从而采用设有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利用该打印头在所执行的多次打印介质的馈送之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多次扫描操作,从而对同一扫描行相应使用不同的打印元件,以形成点而进行打印,
其中,根据打印介质在馈送路径上的位置,用于在多次扫描操作的每一次中的打印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是不同的。
32.如权利要求31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打印介质处于该打印介质由上游辊和下游辊共同馈送的第一位置的情况以及打印介质处于该打印介质只由上游辊和下游辊中任一个馈送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之间,关于生成点形成数据的处理是不同的,所述的两个辊都用于馈送打印介质。
33.如权利要求32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对于当打印介质处于第一位置时能够使用打印头的打印介质上的第一区域、以及对于当打印介质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使用打印头的打印介质上的第二区域。用于第一区域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以及用于第二区域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是不同的。
34.如权利要求30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用于第二区域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以及用于第一区域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是不同的,从而点在多次扫描操作的每一次中形成,而不会具有引人注意的点形成位置的偏移。
35.如权利要求34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关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是一个使用遮片图案的遮片处理。
36.如权利要求35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在第二区域。采用打印头中多个打印元件的一部分进行打印,从而以比第一区域的馈送量小的馈送量来进行打印介质的馈送。
37.如权利要求35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用于第二区域上的多次扫描操作中的每一次的遮片处理的任务与第一区域的任务是不同的。
38.如权利要求37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用于第二区域的遮片处理的任务被分配给多次扫描,其方式是与预定扫描分开的扫描时间越长,分配的任务越高。
39.如权利要求38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多次扫描的次数是基于关于馈送精度的累计误差而确定的,在遮片处理中的任务被分配给其累计误差小于预定值的扫描。
40.如权利要求37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对用于第二区域的遮片处理的任务进行确定,从而对于多次扫描的至少一个预定扫描,通过添加噪音而提高任务。
41.如权利要求40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对用于第二区域的遮片处理的任务进行确定,从而通过相对于作为中度值的预定扫描而衡量噪音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噪音而提高用于多次扫描的任务。
42.如权利要求35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对于在第二区域的多次扫描的每一次的遮片处理所使用的遮片图案与用于第一区域的遮片图案是不同的。
43.如权利要求42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第二区域的遮片图案是在多次扫描的每一次中用于沿馈送方向形成多个点的图案。
44.如权利要求42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第二区域的遮片图案是在多次扫描的每一次中用于沿馈送方向和扫描方向形成多个点的图案。
45.如权利要求42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第二区域的遮片图案是在多次扫描中用于形成多个点的图案,所述点的位置随机偏移。
46.如权利要求42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第二区域的遮片图案是在多次扫描中用于形成多个点的图案,所述点在点的空间频率内包括高频成分。
47.如权利要求36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在第二区域。采用打印头中多个打印元件的一部分进行打印,从而用于第二区域的打印介质馈送量被设定为第一区域的馈送量的1/N(N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48.如权利要求35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关于点形成数据的生成的处理是一个根据象素密度级别使用标志图案的处理。
49.如权利要求35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关于点形成数据的生成的处理是一个误差扩散处理。
50.如权利要求35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关于点形成数据的生成的处理是一个扰动处理。
51.如权利要求35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打印头设有用于打印的各种颜色的多个打印元件,并且各种颜色之间的遮片处理是不同的。
52.如权利要求35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能够进行多种打印模式,在多种打印模式之间遮片处理是不同的。
53.如权利要求35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打印头能够形成两种或更多尺寸的点,根据所形成的点的尺寸,遮片处理是不同的。
54.如权利要求35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对于各种颜色,打印头能够形成两种或多种尺寸的点,根据所形成的点的尺寸,遮片处理是不同的。
55.如权利要求35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多个打印元件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喷出墨水的喷墨扎,用于产生喷墨所用热能的加热元件。
56.一种打印设备,该设备使用设有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利用该打印头相对于打印介质进行扫描而打印,
其中,如果在其点形成位置偏移大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进行打印,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是相对于所述打印介质的馈送而在打印介质上确定的,那么以与第一区域相同的量进行打印介质的馈送,通过移动所使用的打印元件而改变打印元件的范围,而无需改变打印元件的数量,该数量是用于第一区域的打印元件的数量,并且对打印进行控制,以利用改变的打印元件进行打印。
57.一种存储可被计算机读取的程序的存储介质,该程序用来使计算机执行打印设备的图像处理,所述打印设备利用设有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利用该打印头在所执行的多次打印介质的馈送之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多次扫描操作,因此对同一扫描行相应使用不同的打印元件,以形成点而进行打印,
其中所述程序包括:执行图像处理的步骤,在图像处理中,如果在点形成位置的偏移比在第一区域中的偏移大的第二区域内进行打印,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是相对于馈送所述打印介质而在打印介质上限定的,那么用于在多次扫描操作中的每一次中的打印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以及用于第一区域的与点形成数据的生成相关的处理是不同的。
58.一种使得计算机执行打印设备的图像处理的程序,所述打印设备利用设有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利用该打印头在所执行的多次打印介质的馈送之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多次扫描操作,因此对同一扫描行相应使用不同的打印元件以形成点而进行打印,
其中所述程序包括执行图像处理的步骤,在图像处理中,如果在点形成位置的偏移比在第一区域中的偏移大的第二区域内进行打印,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是相对于馈送所述打印介质而在打印介质上限定的,那么用于在多次扫描操作中的每一次中的打印的与生成点形成数据相关的处理以及用于第一区域的与点形成数据的生成相关的处理是不同的。
CNB011376090A 2000-08-31 2001-08-31 图像处理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61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4351/2000 2000-08-31
JP2000264351 2000-08-31
JP232918/2001 2001-07-31
JP2001232918A JP4931165B2 (ja) 2000-08-31 2001-07-31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2553A true CN1342553A (zh) 2002-04-03
CN1186193C CN1186193C (zh) 2005-01-26

Family

ID=26599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760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6193C (zh) 2000-08-31 2001-08-31 图像处理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程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963423B2 (zh)
EP (1) EP1190862B1 (zh)
JP (1) JP4931165B2 (zh)
KR (2) KR20020018613A (zh)
CN (1) CN1186193C (zh)
AT (1) ATE381440T1 (zh)
DE (1) DE60131938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6622A (zh) * 2019-06-03 2022-03-18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排出装置,液体排出方法和记录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0946B2 (ja) * 2001-08-10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403078A3 (en) * 2002-08-21 2005-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Program
KR100444573B1 (ko) * 2003-01-09 2004-08-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터의 화이트라인 보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그제어방법
JP4466127B2 (ja) * 2003-03-24 2010-05-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4720103B2 (ja) * 2003-05-26 2011-07-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テストパターン製造方法
US7524012B2 (en) 2003-05-26 2009-04-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test pattern, method of producing test pattern,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4572579B2 (ja) * 2003-05-26 2010-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テストパターン製造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4492181B2 (ja) * 2004-03-31 2010-06-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ヘッドと印刷媒体の隙間の変動に起因する画質の劣化を抑制する印刷
US8152262B2 (en) * 2004-08-06 2012-04-10 Seccombe S Dana Means for higher speed inkjet printing
US7284823B2 (en) 2004-08-30 2007-10-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EP1944162B1 (en) * 2006-03-31 2017-10-11 Mutoh Industries Ltd. Printer and printing method
JP4862517B2 (ja) * 2006-06-29 2012-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0436B2 (ja) * 2006-07-27 2011-03-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4630254B2 (ja) * 2006-10-03 2011-02-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ぴ印刷物生成方法
CN101229712B (zh) * 2007-01-23 2010-09-15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装置及方法
JP2008194854A (ja) * 2007-02-08 2008-08-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65719B2 (ja) * 2007-03-22 2012-11-07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
JP2008260168A (ja) * 2007-04-10 2008-10-30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4950798B2 (ja) * 2007-07-31 2012-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144161B2 (ja) * 2007-07-31 2013-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5074851B2 (ja) * 2007-07-31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006731B2 (ja) * 2007-07-31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補正方法
JP4412378B2 (ja) 2007-10-01 2010-0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12379B2 (ja) 2007-10-01 2010-0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14534A (ja) * 2008-02-13 2009-09-24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JP2008132792A (ja) * 2008-02-14 2008-06-12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30281A (ja) * 2008-06-27 2010-02-12 Canon Inc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5596913B2 (ja) * 2008-09-08 2014-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0179576A (ja) * 2009-02-06 2010-08-19 Seiko Epson Corp ドット記録システム、ド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5541652B2 (ja) 2009-03-31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US8608271B2 (en) 2009-03-31 2013-1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5505029B2 (ja) * 2009-04-08 2014-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ディザマスクの作成方法
US20110025774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Wide format printer with pump to prime multiple printheads
JP5506341B2 (ja) * 2009-11-20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460293B2 (ja) * 2009-12-18 2014-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729946B2 (ja) * 2010-08-27 2015-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004682B2 (ja) * 2011-03-22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3997B2 (ja) * 2011-07-21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272301B2 (en) 2013-03-01 2016-03-01 S. Dana Seccomb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on-contact manipulation, conditioning, shaping and drying of surfaces
JP2015016671A (ja) * 2013-07-12 2015-01-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2015139935A (ja) * 2014-01-28 2015-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317141B2 (ja) * 2014-03-07 2018-04-25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287370B2 (ja) * 2014-03-10 2018-03-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JP6380023B2 (ja) * 2014-11-10 2018-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6380024B2 (ja) * 2014-11-10 2018-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US10812778B1 (en) 2015-11-09 2020-10-20 Cogne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one or more 3D sensors mounted on a moving manipulator
US10757394B1 (en) 2015-11-09 2020-08-25 Cogne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plurality of 3D sensors with respect to a motion conveyance
US11562502B2 (en) 2015-11-09 2023-01-24 Cogne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plurality of 3D sensors with respect to a motion conveyance
JP7206862B2 (ja) 2018-11-30 2023-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吐出調整方法、及び吐出調整プログラム
JP7378262B2 (ja) * 2019-10-11 2023-11-13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JP7455557B2 (ja) * 2019-11-26 202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3260A (ja) * 1989-03-07 1990-09-14 Canon Inc 記録装置
EP0472218B1 (en) 1990-08-24 1996-07-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JP3663911B2 (ja) * 1997-05-20 2005-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US6170932B1 (en) 1997-05-20 2001-01-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system, method of printing, and recording medium to realize the method
JPH114340A (ja) * 1997-06-12 1999-01-06 Canon Inc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3747645B2 (ja) * 1998-07-30 2006-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情報設定装置、その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3641940B2 (ja) * 1998-02-13 2005-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US6155668A (en) 1998-02-13 2000-12-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method of printing,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o actualize the printer
JP3667118B2 (ja) * 1998-10-27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00203882A (ja) 1998-12-28 2000-07-25 Asahi Glass Co Ltd 着色膜形成用塗布液、着色膜付き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73639B2 (ja) * 2000-07-05 2011-09-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記録制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6622A (zh) * 2019-06-03 2022-03-18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排出装置,液体排出方法和记录介质
US11958298B2 (en) 2019-06-03 2024-04-16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55150B1 (ko) 2007-09-04
KR20020018613A (ko) 2002-03-08
EP1190862B1 (en) 2007-12-19
US20020054305A1 (en) 2002-05-09
EP1190862A1 (en) 2002-03-27
JP4931165B2 (ja) 2012-05-16
DE60131938D1 (de) 2008-01-31
ATE381440T1 (de) 2008-01-15
US6963423B2 (en) 2005-11-08
DE60131938T2 (de) 2008-12-04
KR20050113563A (ko) 2005-12-02
JP2002144637A (ja) 2002-05-22
CN1186193C (zh) 2005-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6193C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程序
CN1075980C (zh) 彩色喷墨记录方法
CN1230306C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0337826C (zh) 记录头用基板、记录头、头墨盒、驱动方法和记录装置
CN1072114C (zh) 喷墨记录方法与装置
CN1079735C (zh) 采用串行记录头的图象记录装置
CN101077662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753785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918895A (zh) 呈l形构造的打印机和图像读取器的组合
CN1662381A (zh) 图像处理设备、成像设备、打印机驱动器、图像处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的储存介质
CN1975764A (zh) 记录数据生成方法、记录装置及掩模制造方法
CN100340403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263608C (zh) 记录装置和测试图案记录方法
CN1993231A (zh)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程序,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54016A (zh) 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
CN1310756C (zh) 记录装置、记录位置调整值的设定方法及记录方法
CN1693085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189321C (zh) 图像打印设备、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程序
CN1319749C (zh) 喷墨记录方法、记录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572497A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密度调整方法和系统
CN1743176A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CN1874894A (zh) 打印方法、打印设备、打印系统和测试图形
CN1957594A (zh) 点数据处理装置、图像输出系统及其方法
CN1671557A (zh)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程序以及计算机系统
CN1263602C (zh) 喷墨记录方法、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8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