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3229C - 层状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层状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3229C
CN1333229C CNB018214592A CN01821459A CN1333229C CN 1333229 C CN1333229 C CN 1333229C CN B018214592 A CNB018214592 A CN B018214592A CN 01821459 A CN01821459 A CN 01821459A CN 1333229 C CN1333229 C CN 133322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groove
casing
backw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214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3135A (zh
Inventor
东山直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Behr Thermal Systems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660704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333229(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483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3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32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322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 F28F9/262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for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28D1/03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1/032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1/03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integrated connecting members
    • F28D1/034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integrated connecting members with U-flow or serpentine-flow inside the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2Evaporators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25/00Reinforcing means
    • F28F2225/08Reinforcing means for header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eparation By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例如用作机动车冷却器的层状热交换器,为在其中设置改变呈之字形流经流体回路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弯头部分,用于制造交换器的金属板在分隔脊的上端或下端设置有用于形成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的凹陷部分,其具有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底壁。扁平管部分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或其前、后下部箱体部分通过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保持彼此相通,该通道具有大致为圆形的横截面并由彼此相对的凹陷部分形成,凹陷部分包括在其中心线上和下的分别与至少60至小于90度的角度相对应且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圆弧部分。弯头部分减小了由流体内部压力而在其上产生的应力集中,并提高了对压力的抵抗性,有效防止箱体侧壁破裂,减小金属板的厚度,降低成本,提高热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层状热交换器
本申请是根据35U.S.C.§111(a)提出的并根据35U.S.C.§119(e)(1)要求根据35U.S.C.§111(b)在2001年7月23日提出的临时申请No.60/306,851的优先权的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层状热交换器,它例如可用作机动车冷却器用的层状蒸发器。
背景技术
图17和18显示了用于制造作为机动车冷却器的传统蒸发器的铝质层状热交换器的一部分铝板。
参考这些附图,铝板40通常在其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2a和42b,它们由垂直延长的分隔脊41分开;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43a和43b,它们与凹槽部分42a和42b的上端相连,并且深度大于凹槽部分42a和42b;以及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未示出),它们与凹槽部分42a和42b的下端相连,并且深度大于凹槽部分42a和42b。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43a和43b在它们的底壁中分别具有流体通道孔44a和44b。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未示出)在它们的底壁中分别具有流体通道孔。
两个相邻的铝板40和40层叠地装配在一起,并且它们的凹槽表面彼此相对,从而铝板40和40的相对的分隔脊41和41彼此连接起来,并且其相对的周向边缘45和45彼此相连,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前、后扁平管道、与这些管道部分相连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和前、后下部箱体部分的扁平管部分。平行地设置多个这样的扁平管部分,从而使相邻的平行管部分的前上部箱体部分彼此连通,其后上部箱体部分彼此连通,其前下部箱体部分彼此相通,其后下部箱体部分彼此相通。
为了改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将制冷剂回路设计为使得制冷剂按之字形流动通过交换器的整个芯部。为此,将多个扁平管部分的组件分成扁平管块。制冷剂回路具有在扁平管块之一中设置的弯头部分,用于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每个扁平管部分的一侧变为另一侧,例如从前上部箱体部分变为后上部箱体部分。弯头部分包括一个用于保持铝板40的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43a和43b彼此相通的连通部分50。当相邻的铝板40和40按照其凹槽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装配并连接时,通过彼此相对的连通部分50和50形成制冷剂流动方向改变通道。
但是,利用传统的层状热交换器,用于使铝板40的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43a和43b保持彼此相通的连通部分50具有底板51,它与凹槽部分43a和43b的底壁46和46相齐平,而且凹槽部分43a和43b以及连通部分50具有同样的深度。这样增加了在用于改变制冷剂在扁平管部分中流动的方向的弯头部分处整个箱体部分的容量,结果使得由于制冷剂的内部压力而导致的应力集中在箱体侧壁上,尤其是如图16中的箭头所示集中在上、下壁52和52上。因此,这种热交换器存在一个问题:箱体侧壁相对于制冷剂内部压力的极限强度比其它的部分低。
尤其是在近年来,就通过在保证热交换器的效率的同时减小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板厚而减少成本的角度而言,十分迫切地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作用在弯头部分上的制冷剂的内部压力产生的应力集中而导致箱体侧壁破裂的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满足上述需要,并提供一种如下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用于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弯头部分处的箱体侧壁可以相对于制冷剂的内部压力具有更高的极限强度,从而减少因为流体内部压力而在弯头部分上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弯头部分足以抵抗压力并能有效地防止箱体侧壁破裂,因此可以减小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板材的厚度,确保交换器具有高效率,并通过减少金属板的厚度而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大体上为矩形的金属板的层状热交换器,每块金属板在其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它们由一个垂直延长的分隔脊分开;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它们与上述的形成管道的部分的上端相连并且深度大于这些形成管道的部分;以及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它们与上述的形成管道的部分的下端相连并且深度大于这些形成管道的部分,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在其底壁中具有相应的流体通道孔,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在其底壁中具有相应的流体通道孔,每一对相邻的金属板以叠置的层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并且其凹槽表面彼此相对,从而金属板的相对的分隔脊彼此连接起来,并且其相对的周向边缘彼此相连接,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前、后扁平管道以及与管道相连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和前、后下部箱体部分的扁平管部分,平行地设置多个这样的扁平管部分,从而使相邻的平行扁平管部分的前上部箱体部分彼此相通,其后上部箱体部分彼此相通,其前下部箱体部分彼此相通,其后下部箱体部分彼此相通。该层状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金属板在分隔脊的上端和下端之一处设有一个用于形成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的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具有横截面为圆弧状的底壁,扁平管部分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或者其前、后下部箱体部分通过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而彼此保持连通,该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具有大致为圆形的横截面,并由彼此相对的凹陷部分形成,相对的凹陷部分包括位于相对的凹陷部分中心线之上和之下的分别与至少60至小于90度的角度相对应且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圆弧部分,从而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
在本发明所述的层状热交换器中,凹陷部分的具有圆弧状横截面的底壁其深度最好小于用于形成箱体的凹槽部分的深度。
在本发明所述的层状热交换器中,由相对的凹陷部分形成的通道优选地具有圆形横截面。
在本发明的层状热交换器中,热交换器的分别由前、后扁平管道形成的前侧和后侧最好具有相同数量的通路。
或者,在本发明的层状热交换器中,热交换器的分别由前、后扁平管道形成的前侧和后侧优选地具有不同数量的通路。
此外,在本发明的层状热交换器中,热交换器的分别由前、后扁平管道形成的气体出口侧和气体入口侧优选地具有不同数量的通路,而且气体出口侧的通路数量大于气体入口侧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层状热交换器中,或者,凹陷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底壁其深度最好是用于形成箱体的凹槽部分的深度的1/4-3/4。
在本发明所述的层状热交换器中,通道优选地具有椭圆形横截面。
在本发明的层状蒸发器的情况下,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由圆弧形横截面的相对底壁变得更窄,并因此由面积缩小的并且被圆弧形横截面的底壁所增强的侧壁部分形成。在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处,也就是在弯头部分处,箱体侧壁相对于制冷剂的内部压力可以具有更高的极限强度,以减少因为流体内部压力而在弯头部分上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得弯头部分对压力有足够高的抵抗力,并有效地防止箱体侧壁破裂。这就使得可以具有以下优点,即,减小制造热交换器的板的厚度,能确保高的热交换效率,并且因为减小了金属板的厚度而可以降低成本。
用于形成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的凹陷部分的具有圆弧形横截面的底壁其深度小于用于形成箱体的凹槽部分,以更加可靠地确保上述优点。
当本发明的层状热交换器中的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其横截面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时候,使通道部分的耐压性增强。尤其是如果横截面为圆形,则该通道部分具有耐压性显著、横截面增大以及对通过的流体流阻力减小的优点。
如果本发明层状热交换器的用于形成通道的凹陷部分的具有圆弧形横截面的底壁其深度小于用于形成箱体的凹槽部分的深度的1/5,该连通通道不具有足够的横截面面积,对所通过的流体流的阻力增大,因此是不理想的。此外,如果该底壁的深度大于用于形成箱体的凹槽部分的深度的4/5,则难以通过拉拔而制造该凹陷部分,使得板材容易出现裂纹,从而过大的深度是不理想的。更优选的是,底壁的深度是用于形成箱体的凹槽部分的深度的1/4-3/4。
利用本发明的层状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分别由前、后扁平管道提供的气体出口侧和气体入口侧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数量的通路。当这些侧具有不同数量的通路时,空气出口侧的通路数量最好比空气入口侧的多,其原因如下。当准备将本发明的层状热交换器用作例如机动车冷却器用的层状蒸发器时,在整个蒸发器中通路数量的增大通常会导致制冷剂的均匀分布,但同时造成更大的压力损失。制冷剂通过在空气出口侧的扁平管道被引入蒸发器中,而且流经这些管道的制冷剂的干燥度低(在相对于气体而言存在大量的液体的情况下),因此极不容易涉及到大的压力损失。因此,希望空气出口侧的通路数量比空气入口侧的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层状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透视图。
图3是显示热交换器的铝板对的部分剖开的透视图。
图4是显示分别具有用于形成制冷剂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的凹陷部分的铝板对的部分剖开的透视图。
图5是显示具有分隔壁的铝板的部分剖开的透视图。
图6是沿竖直断面部分剖开的显示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图7是热交换器的下部箱体部分沿水平断面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图8包括沿图7中的X-X线的放大的剖视图;图8a表示用于形成制冷剂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的铝板凹陷部分的横截面形状的第一个例子;图8b是凹陷部分的横截面形状的第二个例子;图8c是凹陷部分的横截面形状的第三个例子;图8d是凹陷部分的横截面形状的第四个例子。
图9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水平截面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图10是热交换器的放大的右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热交换器的放大的右视图,示出了截面中的制冷剂入口和出口管。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层状热交换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透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层状热交换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透视图。
图14表示本发明层状热交换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透视图。
图15是热交换器的改进铝板的放大的局部主视图。
图16是沿图15中的Y-Y线截取的放大视图。
图17是表示传统层状热交换器的铝板的放大的局部主视图。
图18是沿图17中的Z-Z线截取的放大视图。
图19是具有其横截面形状为图8a所示第一个例子的用于形成通道的凹陷部分的铝板的放大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此处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是基于图1而言的;“左”表示图1的左手侧,“右”表示图1的右手侧,“前”表示附图平面的后侧,“后”表示附图平面的前侧,“上”表示图的上侧,“下”表示图的下侧。
图中显示的本发明层状热交换器用作机动车冷却器用的层状蒸发器。
图1-11表示本发明层状蒸发器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参考图1,本发明的层状蒸发器1由铝(包括铝合金)制成,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扁平管部分A,而且其所具有的制冷剂回路被设计成使制冷剂按之字形流过蒸发器1的整个内部。
参考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图2,多个扁平管部分A的整个组件被分为左、右两个扁平管块B1和B2。扁平管块B1和B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多个扁平管部分A。制冷剂回路具有四个通路,使制冷剂沿着前、后扁平管道11a和11b向上和向下流过两个块B1和B2。在这种情况下,蒸发器的分别由扁平管道11a和11b的前、后组所形成的前侧和后侧其通路数量相同。制冷剂回路的左块B2具有一个弯头部分18,用于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在每个扁平管部分A一侧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改变到在该扁平管部分A另一侧的后下部箱体部分12b。以下将会描述这一特征。
扁平管块B1和B2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例如2-20个、优选的是2-15个、更好是3-10个扁平管部分A。
以下参考图3,制造层状蒸发器1的通常为矩形的每一个铝板2在其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形成前、后制冷剂管道的凹槽部分4a和4b,它们由一个垂直延长的分隔脊6分开;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3a和3b,它们与这些部分4a和4b的上端相连,深度大于这些部分,并且在从前面看时是圆形的;以及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和5b,它们与这些部分4a和4b的下端相连,深度大于这些部分,并且在从前面看时是圆形的。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3a和3b在其底壁中分别具有相应的制冷剂通道孔13a和13b,并且该孔在从前面看时是圆形的。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和5b在其底壁中具有相应的制冷剂通道孔15a和15b,并且该孔在从前面看时是圆形的。脊6的高度大致与用于形成制冷剂管道的凹槽部分4a和4b的深度相同。
前、后上部凹槽部分3a和3b的孔13a和13b中的一个设有一个环形壁14,该壁是通过去毛刺工艺而形成的并从凹槽部分3a或3b朝外突出。前、后下部凹槽部分5a和5b的孔15a和15b中的一个设有环形壁16a和16b,该壁是通过去毛刺工艺而形成的并从凹槽部分5a或5b朝外突出。
两个相邻的铝板2和2以叠层的方式装配在一起,而且其凹槽表面彼此相对,板2和2的相对的分隔脊6和6、以及其相对的周向边缘7和7彼此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前、后的扁平管道11a和111)、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和10b以及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和12b的扁平管部分A。在由相邻铝板2和2的用于形成制冷剂管道的凹槽部分4a和4b所形成的各扁平管道11a和11b中插入内翅片9和9(见图3、4和9)。
多个这样的扁平管部分A并排设置,并且每一对相邻的左、右扁平管部分A和A的相对的铝板2和2彼此装配在一起。此时,在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或10b处,以及在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或12b处,将在一个铝板2的用于形成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3a或3b中围绕着制冷剂孔13a或13b的环形壁14装配在另一个孔13b或13a中,并且将在用于形成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或5b中围绕着制冷剂孔15a或15b的环形壁16a或16b装配在另一个孔15b或15a中。这使得相邻管部分A和A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和10a彼此相通,其后上部箱体部分10b和10b彼此相通,其前下部箱体部分12a和12a彼此相通,其后下部箱体部分12b和12b彼此相通。
此外,如图1所示,在每一对相邻的扁平管部分A和A的前、后管道之间插置着波纹状翅片24。在蒸发器1的左、右外侧上设置侧板22和22,在每个侧板22和管部分A的前、后管道11a及11b之间也设置波纹状翅片24。
另外参考图1、10和11,制冷剂入口管30在层状蒸发器1的右扁平管块B1的右端处被连接至前下部箱体部分12a上。制冷剂出口管31在块B1的右端被连接至后下部箱体部分12b上。将这些制冷剂入口管30和出口管31设置成沿着右侧板22延伸。具有一个制冷剂入口34和一个制冷剂出口35的接头构件33装在管30和31的上端上。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扁平管部分A的整个组件被分为左、右两个扁平管块B1和B2,其所具有的制冷剂回路被设计为允许制冷剂呈之字形地流过蒸发器1的整个内部,以获得改善的热交换效率。尤其是利用本发明的层状蒸发器,制冷剂回路的左扁平管块B2的扁平管部分A具有一个弯头部分,用于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在扁平管部分A一侧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改变到在该扁平管部分A另一侧的后下部箱体部分12b。
在左、右管块B1和B2之间的边界处,在右块B1的左端处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和在左块B2的右端处的前上部箱体10a彼此相通,在右块B1的左端处的后上部箱体部分10b和在左块B2的右端处的后上部箱体10b同样彼此相通。另一方面,在右块B1的左端处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和在左块B2的右端处的前下部箱体12a的接合处被堵塞,并且在右块B1的左端处的后下部箱体部分12b和在左块B2的右端处的后下部箱体12b的接合处也同样被堵塞。
因此,在左、右管块B1和B2之间的边界处,图5所示的铝板2被用作在右管块B1的左端处形成扁平管部分A且在左管块B2的右端处形成扁平管部分A的端部铝板2和2。这些铝板2和2的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和5b在其底壁中没有为制冷剂的通过而设置的孔,但是设有分隔壁8和8。
由于图5所示的铝板2与图3所示的普通铝板2在其他方面相同,因此用相关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或标号来表示类似的部件。
图4进一步显示出在图2所示制冷剂回路的左扁平管块B2中所使用的铝板2,它作为弯头部分,用于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在扁平管部分A一侧的前下部箱体12a改变到在该扁平管部分A另一侧的后下部箱体12b。
如图4所示,并且在图7和8a中可以看得更详细,铝板2在其分隔脊6的下端处具有一个凹陷部分17,该凹陷部分17具有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底壁17a,其深度小于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和5b的深度。当通过将相邻的铝板2和2按照其凹槽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叠置地装配起来而形成扁平管部分A的时候,将相对的脊6和6彼此连接起来,并将相对的周向边缘7和7彼此连接起来,通过彼此相对的凹陷部分17和17形成了一个用于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且具有大致为圆形的横截面的通道18。通过该方向改变通道18,使得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和12b彼此相通。
由于图4所示的铝板2与图3所示的普通铝板2在其他方面相同,因此用相关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或标号来表示类似的部件。
例如,在前述实施例中所包括的中间铝板2是由铝钎接板(blazingsheet)制成的,侧板22和22也是由铝钎接板制成的。内翅片9和波纹状翅片24由铝薄板制成。
利用所述的层状蒸发器1,通过制冷剂入口管30引入在右管块B1内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中的制冷剂升高,通过块B1的前扁平管道11a到达前上部箱体部分10a,从该部分制冷剂流入在与左侧上的块B1相邻的管块B2中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
然后,制冷剂从块B2的前箱体部分10a向下流经前扁平管道11a,流到在块B2下端处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再流经块B2的弯头部分,也就是流经扁平管部分A的横截面为圆形的方向改变通道18,流入同一个块B2的后下部箱体部分12b。
随后,制冷剂向上流动,从块B2的后下部箱体部分12b经后扁平管道11b流到后上部箱体部分10b,然后从该箱体部分10b流入右侧的相邻管块B1的后上部箱体部分10b。
制冷剂还从块B1中的后上部箱体部分10b向下流经后扁平管道11b,流到后下部箱体部分12b,然后制冷剂从这里经过出口管31流出蒸发器。
另一方面,如图2中的W所示,空气(气流)从后方向前侧地流经层状蒸发器1,也就是流经相邻的扁平管部分A和A之间以及扁平管部分A和每个侧板22之间的间隙,在这些间隙中设有波纹状翅片24,由此能够通过铝板2和波纹状翅片24的壁表面与制冷剂进行有效的热交换。在第一实施例中,由前扁平管道11a形成的空气出口侧与由后扁平管道11b形成的空气入口侧具有相同数量的通路。
利用所述的层状蒸发器1,铝板2在其分隔脊6的下端设置有凹陷部分17,该部分具有横截面为圆弧状的底壁17a,并且其深度小于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和5b。扁平管部分A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和10b或者其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和12b通过制冷剂流动方向改变通道18而彼此相通,该通道18具有大致为圆形的横截面,并由彼此相对的凹陷部分17和17形成。
具有该实施例的结构的层状蒸发器1是用铝板2制成的,该铝板的厚度比具有传统结构的层状蒸发器的铝板的厚度小0.1mm,并相对于具有传统结构的蒸发器而检查其耐压性。结果发现,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层状蒸发器与传统蒸发器相比在耐压性方面提高25%。
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层状蒸发器1中的方向改变通道18由于具有横截面为圆弧状的相对的底壁17a和17a而做得更窄,并且其深度小于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和5b,因此由具有缩小的面积且由横截面为圆弧状的底壁17a和17a增强的侧壁部分形成。在制冷剂流动方向改变通道18处,也就是在弯头部分处,可使箱体侧壁对于制冷剂的内部压力具有更高的极限强度,以减少因为制冷剂内部压力而在该弯头部分上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得弯头部分对压力有足够的抵抗性,并能有效地防止箱体侧壁破裂。因此,可以减小制造热交换器的铝板2的厚度,确保高效的热交换,并由于减小了铝板2的厚度而降低了成本。
尽管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道18的横截面大致是圆形的,但是该通道18的横截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是拉长的圆形。
图8示出了铝板2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改变通道18以及用于形成通道的凹陷部分17的横截面形状的四个例子。
首先,图8a表示根据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个例子。用于形成通道的凹陷部分17其横截面是半圆形的,因此通道18的横截面通常为圆形。凹陷部分17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底壁17a其深度大约为用于形成箱体的凹槽部分5a和5b的深度的1/2。
如图19详细所示,用于形成制冷剂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的凹陷部分17最好包括位于凹陷部分17的中心线L之上和之下的分别与至少60至小于90度的角度θ1,θ2相对应且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圆弧部分,以便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优选的是,通过将相邻的一对铝板2和2彼此按照其凹槽表面互相相对的方式叠置而装配并连接在一起,由彼此相对的凹陷部分17和17形成横截面为圆形的通道18。因此,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通道部分18其耐压性优异,横截面增大,因而具有使穿过其中的流体流阻力减小的优点。
图8b表示第二个例子。铝板2具有与第一个例子类似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陷部分17。但是,两个铝板2和2的凹陷部分17在装配在一起时在其上和下边缘处分别具有小的修圆的(圆弧)部分17b和17b。
图8c表示第三个例子。铝板2的凹陷部分17具有圆弧形横截面,它比第一实施例中的要浅。因此,所形成的通道18具有竖直拉长的椭圆形横截面。两个铝板2和2的凹陷部分17在装配在一起时在其上和下边缘处分别具有小的修圆的(圆弧)部分17b和17b。每个凹陷部分17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底壁17a其深度大约是用于形成箱体的凹槽部分5a和5b的深度的1/3。
图8d表示第四个例子,其中铝板2的凹陷部分17具有比第一个例子深的圆弧状横截面。因此,通道18具有横向拉长的椭圆形横截面。两个铝板2和2的凹陷部分17在装配在一起时在其上和下边缘处分别具有小的修圆的(圆弧)部分17b和17b。每个凹陷部分17的半圆形横截面的底壁17a其深度大约是用于形成箱体的凹槽部分5a和5b的深度的3/5。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也就是被分成左、右两个扁平管块B1和B2的层状蒸发器1。尽管制冷剂回路属于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四通路类型,但是制冷剂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反的方向流经该回路。
参考第二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制冷剂入口管30在蒸发器1的右块B1的右端处连接至前上部箱体部分10a,而制冷剂出口管31在右块B1的右端处连接至后上部箱体部分10b。在右块B1左端处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和10b以及在与块B1相邻的左块B2的右端处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和10b设有分隔壁8和8(见图5),并以此闭合。另一方面,在右块B1的左端处且在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和12b中,以及在与块B1相邻的左块B2的右端处且在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和12b中,形成用于使制冷剂从中通过的孔15a和15b(见图3)。
另外,制冷剂回路的左扁平管块B2具有一个弯头部分18,用于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在每个扁平管部分A一侧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改变到在该扁平管部分A另一侧的后上部箱体部分10b。
第二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但是第二实施例中制冷剂流经制冷剂回路的方向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反,因此类似的部件用相关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或标号来表示。
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也就是具有通路数为5的制冷剂回路的层状蒸发器1。
根据该第三实施例,形成蒸发器1的多个扁平管部分A的组件包括一个前半部分和一个后半部分,它们的组成块数量是不同的。蒸发器1的前半部分包括前上部箱体部分10a、前扁平管道11a和前下部箱体部分12a,并且被分成三个块B1、B2和B3,而其后半部分包括后上部箱体部分10b、后扁平管道11b和后下部箱体部分12b,并且被分成两个块B4和B5。因此,由前、后扁平管道11a和11b形成的蒸发器的前侧和后侧其通路数量是不同的。更具体地说,由前扁平管道11a形成的空气出口侧有三个通路,由后扁平管道11b形成的空气入口侧有两个通路。蒸发器1总体来说有五个通路。这样带来了便于均匀分布制冷剂的优点。
制冷剂入口管30在蒸发器1的右前方第一块B1的右端处连接至前下部箱体部分12a上。制冷剂出口管31在右后方第五块B5的右端处连接至后上部箱体部分10b上。
在右前方第一块B1的左端处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和在与块B1相邻的中央前方第二块B2的右端处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均设有一个分隔壁8(见图5),并以此闭合,而在右前方块B1的左端处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和在与块B1相邻的中央前方第二块B2的右端处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具有各自的孔15a和15b(见图3),用于使制冷剂从其中通过。
在中央前方第二块B2的左端处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和在与该块2相邻的左前方第三块B3的右端处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均设有一个分隔壁8(见图5),并以此闭合,而在中央前方第二块B2的左端处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和在与块B2相邻的左前方第三块B3的右端处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均具有孔15a(见图3),用于使制冷剂从其中通过。
还设置弯头部分18,用于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制冷剂回路的左前方第三块B3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变向在左后方第四块B4中的后上部箱体部分10b。
在左后方第四块B4的右端处的后上部箱体部分10b和在与该块B4相邻的右后方第五块B5的左端处的后上部箱体部分10b均设有一个分隔壁(见图5),并以此闭合,而在左后方第四块B4的右端处的后下部箱体部分12b和在与块B4相邻的右后方第五块B5的左端处的后下部箱体部分12b均具有一个孔15b(见图3),用于使制冷剂从其中通过。
在第三实施例的层状蒸发器1中,通过入口管30引入右前方第一块B1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中的制冷剂顺着第一块B1的前扁平管道11a向前上部箱体部分10a上升,由此该制冷剂流入在与第一块B1相邻并且在第一块B1左边的中央前方第二块B2中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内。
然后,制冷剂从第二块B2的部分10a下降,流入在第二块B2下端处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内,再流入在块B2左边并与其相邻的左前方第三块B3中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中,然后顺着第三块B3的前扁平管道11a向前上部箱体部分10a上升。
此后,制冷剂流经第三块B3的弯头部分,也就是流经扁平管部分A内的圆形横截面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改变通道18,流入在左后方第四块B4中的后上部箱体部分10b中。随后,制冷剂从第四块B4的这些部分10b向下经过后扁平管道11b流向后下部箱体部分12b,然后从这些部分12b流入在第四块B4右边并与其相邻的右后方第五块B5中的后下部箱体部分12b。
接着,制冷剂从第五块B5的后下部箱体部分12b进一步上升,经后扁平管道11b流向后上部箱体部分10b,并通过出口管31从这些部分10b流出,通向外边。
另一方面,如图13中的W所示,空气(气流)从后方向前侧流经层状蒸发器1,也就是流经相邻的扁平管部分A和A之间以及扁平管部分A和每个侧板22之间的间隙,在这些间隙中设有波纹状翅片24,由此能够通过铝板2和波纹状翅片24的壁表面与制冷剂进行有效的热交换。
除了上述特征不同之外,第三实施例具有与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类似的部件用相关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或标号来表示。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也就是层状蒸发器1。该层状蒸发器包括多个扁平管部分A,其整个组件被分为三个扁平管块B1、B2和B3。制冷剂回路具有6个通路。更具体地说,由前扁平管道11a形成的蒸发器1的空气出口侧有三个通路,由后扁平管道11b形成的其空气入口侧有三个通路,与前者的通路数量相同。
利用第四实施例,蒸发器1的右扁平管块B1和与块B1相邻的其中央扁平管块B2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块相同,在中央块B2的左边额外地设置了左扁平管块B3。
该实施例具有弯头部分18,用于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制冷剂回路的左块B3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改变到该块B3的后上部箱体部分10b。
利用第四实施例的层状蒸发器1,通过入口管30引入在右前方第一块B1中的前下部箱体部分12a的制冷剂大致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呈之字形地流动经过具有6个通路并且设置在蒸发器1内部的整个制冷剂回路,然后通过出口管31排到外面。
另一方面,如图14的W所示,空气(气流)从后方向前侧流经层状蒸发器1,也就是流经相邻的扁平管部分A和A之间以及扁平管部分A和每个侧板22之间的间隙,在这些间隙中设有波纹状翅片24,由此能够通过铝板2和波纹状翅片24的壁表面与制冷剂进行有效的热交换。
除了上述特征不同之外,第四实施例具有与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类似的部件用相关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或标号来表示。
图15和16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层状蒸发器1的改进铝板2。该改进的铝板2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铝板2,其中该改进板2在分隔脊6的上端设置有一个用于形成制冷剂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的凹陷部分17,该部分17具有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底壁17a,其深度小于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3a和3b的深度,而且这些凹槽部分3a和3b、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和5b以及在这些凹槽部分的底壁中形成的制冷剂通过孔13a、13b、15a和15b在从前面看时均分别为拉长的圆形。
当通过将相邻的铝板2和2按照使其凹槽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叠置而互相装配在一起以形成扁平管部分A时,相对的脊6和6彼此连接,相对的周向边缘7和7彼此连接,由彼此相对的凹陷部分17和17形成具有大致为圆形的横截面且用于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通道(未示出)。由此,在扁平管块B2中形成层状蒸发器1的弯头部分,每个弯头部分适于使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和10b彼此相通。
因此,在例如根据所述第二至第四实施例的层状蒸发器1中使用这种改进的铝板2。
根据前述实施例,通过在蒸发器1的每个铝板2的用于形成制冷剂管道的凹槽部分4a和4b中插入内翅片9而形成制冷剂管道,而通过压迫板2自身,可以在铝板2的这些凹槽部分4a和4b中形成各种形状的脊。可以对用于流动制冷剂的扁平管道11a和11b进行各种改进。
提供层状蒸发器1的平行扁平管部分A的整个组件可以被分为至少两个块,或者始终不需要分成块。
利用本发明的层状热交换器,所有的用于扁平管道11a和11b的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18优选地具有圆形或椭圆形横截面,当然这个特征不是限制性的;用于层状热交换器的扁平管道11a和11b的某些通道18可以具有圆形或者椭圆形横截面。
另外,本发明的层状热交换器不仅可以用作为机动车冷却器用的蒸发器,也可以类似地应用于油冷却器、后冷却器、散热器等用途。

Claims (8)

1.一种层状热交换器,包括通常为矩形的金属板(2),每个金属板(2)在其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由一个垂直延长的分隔脊(6)分开的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3a),(3b),它们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的上端相连,并且深度大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5b),它们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的下端相连,并且深度大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3a),(3b)在其底壁中形成有相应的流体通道孔(13a),(13b),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5b)在其底壁中形成有相应的流体通道孔(15a),(15b),每一对相邻的金属板(2),(2)以叠置的层的形式装配在一起,而且它们的凹槽表面彼此相对,从而金属板(2),(2)的相对的分隔脊(6),(6)彼此连接,并且其相对的周向边缘(7),(7)彼此连接,由此形成了具有前、后扁平管道(11a),(11b)、与该管道相连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10b)和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12b)的扁平管部分(A),多个这样的扁平管部分(A)平行设置,从而使相邻的平行扁平管部分(A),(A)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10a)彼此相通,其后上部箱体部分(10b),(10b)彼此相通,其前下部箱体部分(12a),(12a)彼此相通,其后下部箱体部分(12b),(12b)彼此相通,该层状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金属板(2)在分隔脊(6)的上端和下端之一处设有一个用于形成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的凹陷部分(17),该凹陷部分(17)具有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底壁(17a),扁平管部分(A)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10b)或者其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12b)通过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18)而彼此保持连通,该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18)具有大致为圆形的横截面,并由彼此相对的凹陷部分(17),(17)形成,相对的凹陷部分(17)包括位于相对的凹陷部分中心线之上和之下的分别与至少60至小于90度的角度相对应且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圆弧部分,从而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凹陷部分(17)的具有圆孤形横截面的底壁(17a)其深度小于用于形成箱体的凹槽部分的深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由相对的凹陷部分(17),(17)所形成的通道(18)具有圆形横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的分别由前、后扁平管道形成的前侧和后侧具有同样数量的通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的分别由前、后扁平管道形成的前侧和后侧具有不同数量的通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状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的分别由前、后扁平管道形成的空气出口侧和空气入口侧具有不同数量的通路,而且空气出口侧的通路数量大于空气入口侧的通路数量。
7.一种层状热交换器,包括通常为矩形的金属板(2),每个金属板(2)在其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由一个垂直延长的分隔脊(6)分开的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3a),(3b),它们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的上端相连,并且深度大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5b),它们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的下端相连,并且深度大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3a),(3b)在其底壁中形成有相应的流体通道孔(13a),(13b),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5b)在其底壁中形成有相应的流体通道孔(15a),(15b),每一对相邻的金属板(2),(2)以叠层的形式装配在一起,而且它们的凹槽表面彼此相对,从而金属板(2),(2)相对的分隔脊(6),(6)彼此连接,并且其相对的周向边缘(7),(7)彼此连接,由此形成了具有前、后扁平管道(11a),(11b)、与该管道相连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10b)和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12b)的扁平管部分(A),多个这样的扁平管部分(A)平行设置,以使相邻的平行扁平管部分(A),(A)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10a)彼此相通,其后上部箱体部分(10b),(10b)彼此相通,其前下部箱体部分(12a),(12a)彼此相通,其后下部箱体部分(12b),(12b)彼此相通,该层状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金属板(2)在分隔脊(6)的上端和下端之一处设有一个用于形成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的凹陷部分(17),该凹陷部分(17)具有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底壁(17a),扁平管部分(A)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10b)或者其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12b)通过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18)彼此保持连通,该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18)具有大致为圆形的横截面,并由彼此相对的凹陷部分(17),(17)形成,凹陷部分(17)的圆弧形横截面的底壁(17a)其深度为用于形成箱体的凹槽部分的深度的1/4至3/4。
8.一种层状热交换器,包括通常为矩形的金属板(2),每个金属板(2)在其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由一个垂直延长的分隔脊(6)分开的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3a),(3b),它们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的上端相连,并且深度大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5b),它们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的下端相连,并且深度大于这些用于形成前、后流体管道的凹槽部分(4a),(4b),用于形成前、后上部箱体的凹槽部分(3a),(3b)在其底壁中形成有相应的流体通道孔(13a),(13b),用于形成前、后下部箱体的凹槽部分(5a),(5b)在其底壁中形成有相应的流体通道孔(15a),(15b),每一对相邻的金属板(2),(2)以叠层的形式装配在一起,而且它们的凹槽表面彼此相对,从而金属板(2),(2)相对的分隔脊(6),(6)彼此连接,并且其相对的周向边缘(7),(7)彼此连接,由此形成了具有前、后扁平管道(11a),(11b)、与该管道相连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10b)和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12b)的扁平管部分(A),多个这样的扁平管部分(A)平行设置,以使相邻的平行扁平管部分(A),(A)的前上部箱体部分(10a),(10a)彼此相通,其后上部箱体部分(10b),(10b)彼此相通,其前下部箱体部分(12a),(12a)彼此相通,其后下部箱体部分(12b),(12b)彼此相通,该层状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金属板(2)在分隔脊(6)的上端和下端之一处设有一个用于形成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的凹陷部分(17),该凹陷部分(17)具有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底壁(17a),扁平管部分(A)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10a),(10b)或者其前、后下部箱体部分(12a),(12b)通过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18)彼此保持连通,该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18)具有大致为椭圆形的横截面,并由彼此相对的凹陷部分(17),(17)形成。
CNB018214592A 2000-12-28 2001-12-26 层状热交换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33322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400623 2000-12-28
JP400623/00 2000-12-28
JP400623/2000 2000-12-28
US30685101P 2001-07-23 2001-07-23
US60/306,851 2001-07-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3135A CN1483135A (zh) 2004-03-17
CN1333229C true CN1333229C (zh) 2007-08-22

Family

ID=26607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214592A Expired - Lifetime CN1333229C (zh) 2000-12-28 2001-12-26 层状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044205B2 (zh)
EP (1) EP1356248B1 (zh)
JP (2) JP4404548B2 (zh)
KR (1) KR100826045B1 (zh)
CN (1) CN1333229C (zh)
AT (1) ATE422652T1 (zh)
AU (1) AU2002217510B8 (zh)
DE (1) DE60137647D1 (zh)
WO (1) WO20020540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2466A1 (de) * 2002-05-22 2003-12-04 Behr Gmbh & Co Scheibenverdampfer
US8069676B2 (en) 2002-11-13 2011-12-06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Water vapor distill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US8511105B2 (en) 2002-11-13 2013-08-20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Water vending apparatus
CA2506269C (en) 2002-11-13 2012-08-14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Pressurized vapor cycle liquid distillation
KR20050034273A (ko) * 2003-10-09 2005-04-14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4탱크 타입 적층형 열교환기
JP4761790B2 (ja) * 2005-02-28 2011-08-31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蒸発器
SE531472C2 (sv) * 2005-12-22 2009-04-14 Alfa Laval Corp Ab Värmeväxlare med värmeöverföringsplatta med jämn lastfördelning på kontaktpunkter vid portområden
US11826681B2 (en) 2006-06-30 2023-11-28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ship Water vapor distill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US8006511B2 (en) 2007-06-07 2011-08-30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Water vapor distill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US11884555B2 (en) 2007-06-07 2024-01-30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Water vapor distill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JP5136050B2 (ja) * 2007-12-27 2013-02-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FR2929387B1 (fr) * 2008-03-25 2010-03-26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a resistance a la pression amelioree
KR101175761B1 (ko) 2008-05-26 2012-08-23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판형 열교환기
MX354085B (es) 2008-08-15 2018-02-09 Deka Products Lp Aparato expendedor de agua.
CN101846475B (zh) * 2009-03-25 2013-12-11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以及采用该翅片的热交换器
US9417012B2 (en) * 2011-04-19 2016-08-16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CN102691545A (zh) * 2012-05-10 2012-09-26 无锡久盛换热器有限公司 新型液压传动油冷却器
US9593809B2 (en) 2012-07-27 2017-03-14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Water vapor distill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US9302337B2 (en) 2012-08-09 2016-04-05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tube, heat exchanger tub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9015923B2 (en) 2012-08-09 2015-04-28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tube, heat exchanger tub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2014059123A (ja) * 2012-09-19 2014-04-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WO2014066998A1 (en) 2012-10-31 2014-05-08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Stacked-plate heat exchanger with single plate design
JP6140514B2 (ja) * 2013-04-23 2017-05-3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エバポレー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4215101B (zh) * 2013-05-31 2017-05-10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板翅式换热器
DE102016001607A1 (de) 2015-05-01 2016-11-03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Flüssigkeit-zu-Kältemittel-Wärmetausch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sselbe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6195A (ja) * 1985-08-22 1987-02-28 Diesel Kiki Co Ltd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H0422225Y2 (zh) * 1983-10-29 1992-05-20
JPH09318195A (ja) * 1996-05-29 1997-12-12 Denso Corp 積層型蒸発器
JPH10153358A (ja) * 1996-06-13 1998-06-09 Denso Corp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H10170098A (ja) * 1996-12-06 1998-06-26 Denso Corp 積層型蒸発器
JP2000018878A (ja) * 1998-07-06 2000-01-18 Showa Alum Corp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2000266492A (ja) * 1999-03-12 2000-09-29 Sanden Corp 積層型熱交換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176A (ja) * 1983-06-30 1985-01-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高圧電力ケ−ブル活線下絶縁測定方法
JPH0250059A (ja) * 1988-05-24 1990-02-20 Nippon Denso Co Ltd 蒸発器
JP2909745B2 (ja) * 1989-03-31 1999-06-23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積層型エバポレータ
JPH0422225A (ja) * 1990-05-17 1992-01-27 Sony Corp 通信方式
JPH087265Y2 (ja) * 1990-05-18 1996-03-04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H0639252Y2 (ja) * 1990-05-18 1994-10-12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H04254169A (ja) * 1991-02-05 1992-09-09 Showa Alum Corp 積層型蒸発器
JPH0639252A (ja) 1992-07-22 1994-02-15 Toh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スパイラル型モジュールの検査方法
US5379880A (en) * 1993-02-16 1995-01-1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static coating of articles
JPH0675870U (ja) * 1993-04-12 1994-10-25 アラコ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
US5348081A (en) * 1993-10-12 1994-09-2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igh capacity automotive condenser
JP3674054B2 (ja) * 1994-08-26 2005-07-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
JP3428373B2 (ja) * 1997-05-30 2003-07-22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型蒸発器
JP2000193344A (ja) * 1998-12-24 2000-07-14 Calsonic Kansei Corp 積層型エバポレータ
US6401804B1 (en) 1999-01-14 2002-06-11 Denso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only using plural plates
US6318455B1 (en) 1999-07-14 2001-11-2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r
JP4056663B2 (ja) * 1999-10-01 2008-03-05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型熱交換器
US6568466B2 (en) 2000-06-23 2003-05-27 Andrew Lowenstein Heat exchange assembly
JP2003214794A (ja) 2002-01-23 2003-07-30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2225Y2 (zh) * 1983-10-29 1992-05-20
JPS6246195A (ja) * 1985-08-22 1987-02-28 Diesel Kiki Co Ltd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H09318195A (ja) * 1996-05-29 1997-12-12 Denso Corp 積層型蒸発器
JPH10153358A (ja) * 1996-06-13 1998-06-09 Denso Corp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H10170098A (ja) * 1996-12-06 1998-06-26 Denso Corp 積層型蒸発器
JP2000018878A (ja) * 1998-07-06 2000-01-18 Showa Alum Corp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2000266492A (ja) * 1999-03-12 2000-09-29 Sanden Corp 積層型熱交換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2217510B2 (en) 2006-08-24
WO2002054001A1 (en) 2002-07-11
ATE422652T1 (de) 2009-02-15
US7044205B2 (en) 2006-05-16
CN1483135A (zh) 2004-03-17
JP2007248047A (ja) 2007-09-27
KR100826045B1 (ko) 2008-04-28
US20050230090A1 (en) 2005-10-20
JP4404548B2 (ja) 2010-01-27
EP1356248B1 (en) 2009-02-11
KR20030072582A (ko) 2003-09-15
EP1356248A4 (en) 2006-04-12
JP2004518101A (ja) 2004-06-17
AU2002217510A1 (en) 2002-07-16
DE60137647D1 (de) 2009-03-26
AU2002217510B8 (en) 2007-01-25
EP1356248A1 (en) 2003-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3229C (zh) 层状热交换器
US6920916B2 (en) Layered heat exchangers
JP4122578B2 (ja) 熱交換器
JP5142109B2 (ja) エバポレータ
US5448899A (e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JP4065781B2 (ja) 熱交換器、これを用いたカー・エアコン、及び熱交換器を備えた自動車
JP4454779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H0384396A (ja) 熱交換器
JP2004530092A5 (zh)
US7007750B2 (en) Heat exchanger
US7121331B2 (en) Heat exchanger
JP7480487B2 (ja) 熱交換器
JP2001116485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US5718284A (en) Laminated heat exchanger
JPH0894274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5574737B2 (ja) 熱交換器
JPH10170101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H11281287A (ja) 熱交換器
US20230375283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2006038429A (ja) 蒸発器
KR100350949B1 (ko) 적층형 열교환기
JP2003269883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によって構成される積層型蒸発器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KR100822632B1 (ko) 4-탱크식 증발기
JPH0674601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2008096046A (ja) エバポ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EIHIN COOL WARM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OWA DENKO K.K.

Effective date: 201207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03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owa Denko K. 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