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7605A - 推压开关 - Google Patents

推压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7605A
CN1327605A CN00802154A CN00802154A CN1327605A CN 1327605 A CN1327605 A CN 1327605A CN 00802154 A CN00802154 A CN 00802154A CN 00802154 A CN00802154 A CN 00802154A CN 1327605 A CN1327605 A CN 1327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ush switch
dome
fixed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2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339C (zh
Inventor
神尾健治
渡边久
佐古公司
蓬乡尊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27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7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3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48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buckling of disc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05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comprising a successive blank-stamping, insert-moulding and severing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2001/5888Terminals of surface mounted devices [SM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3/00Form of contacts
    • H01H2203/036Form of contacts to solve particular problems
    • H01H2203/038Form of contacts to solve particular problems to be bridged by a dome shaped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3/00Form of contacts
    • H01H2203/036Form of contacts to solve particular problems
    • H01H2203/04Form of contacts to solve particular problems to facilitate connections

Abstract

一种推压开关具有如下结构。在开关外壳10的凹部10A的底面10B配设4个固定接点11、12、13、14,将金属薄板制的向上方鼓起的圆形圆顶状可动接点15的外缘部15B载置在相对设置在该开关外壳10的底面10B的角落的阶梯状接点承接部10C、10D上,同时具有顶点部15A的下面与所述4个固定接点11、12、13、14相对。可挠性薄片16盖住该圆顶状可动接点15并覆盖在凹部10A上面。

Description

推压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手提电话、耳机式音响等携带式电子设备等的推压开关。
背景技术
最近,携带式电子设备朝小型化、薄型化的飞速发展,对推压开关的小型、薄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下,利用图14、15对传统的推压开关作一说明。
图14是传统推压开关的主剖视图。图15是说明图14所示传统推压开关的固定接点的开关外壳的俯视图。图14、15所示的传统推压开关由以下构件构成。
A)箱状的绝缘树脂制的开关外壳1,
B)配设在上述开关外壳1的凹部底面中央的中央固定接头2,
C)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2朝开关外壳1的外侧面延伸出来的连接用端子2A、2B,
D)配设在开关外壳1的凹部周缘部的外侧固定接点3,
E)从上述外侧固定接点3朝开关外壳1的外侧面延伸出来的连接用端子3A、3B,
F)外周缘部装载在开关外壳1的外侧固定接点3上、并载置在开关外壳1的凹部内、由薄板金属制成形成向上方膨胀的圆形圆顶帽状可动接点4,
G)覆盖载置圆顶帽状可动接点4的开关外壳1的凹部的可挠性薄片5。
上述连接用端子2A、2B、3A、3B插入成形于上述开关外壳1内并向外侧面延伸。另外在薄片5的下面有粘接剂5A。薄片5由该粘接剂5A固定于开关外壳1的凹部上面。这样构成小型、薄型的推压开关。
以下对上述结构的推压开关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薄片5的上方进行推压操作,则圆形圆顶帽状可动接点4的顶点部4A弯曲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使其顶点部4A与中央固定接点2接触。由此,使外侧固定接点3和中央固定接点2通过圆顶帽状可动接点4通电。即推压开关处于开的状态。解除该推压力后,圆顶帽状可动接点4由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到图14所示的原来状态。即,推压开关处于关的状态。
但是,在上述传统的推压开关中,连接用端子2A、2B与中央固定接点导通,而连接用端子3A、3B分别与外侧固定接点导通。而且4根连接用端子2A、2B、3A、3B朝开关外壳1的外侧面伸出。传统的推压开关装载在印刷布线电路板(印刷线路板)上时,印刷电路布线板上的推压开关用回路布线至少要与连接用端子2A、2B中的一个连接。同样,上述回路布线至少要与连接用端子3A、3B中的一个连接。因此在布线回路的设计上受到限制。其结果在使用传统推压开关设计印刷布线回路时,有时会影响到小型或薄型电子设备的设计。
发明揭示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以提供一种能提高印刷布线回路板的设计自由度,减少小型、薄型电子设备设计限制的推压开关为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推压开关具有以下构件。
A)在箱状绝缘树脂制的开关外壳的凹底面至少配设3个电气独立的固定接点,
B)从这些固定接点分别导通并朝外方引出的连接用端子,
C)设在上述开关外壳凹部底面一角的接点承接部,
D)放在上述接点承接部上并载置在上述开关外壳凹部、其中央部朝上方鼓起的圆顶状可动接点,
E)覆盖上述开关外壳凹部并固定在该开关外壳上的盖体。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的推压开关在推压操作时将圆顶状可动接点翻转使多个固定接点同时短路。因此可使从多个固定接点中的任意2个导出的连接用端子具有开关功能。其结果,本发明的推压开关可提高印刷布线板设计自由度,并在设计电子设备时减少设计上的限制。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推压开关主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推压开关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说明图1所示推压开关的固定接点的开关外壳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推压开关的固定接点的其他形状的开关外壳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推压开关的其他形状的圆顶状可动接点的主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推压开关分解立体图。
图7是说明图6所示推压开关的固定接点的开关外壳的俯视图。
图8是将图6所示推压开关的接触片载置在开关外壳内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9是将说明图6所示的推压开关的接触片的其他形接触片载置在开关外壳内的状态下的开关外壳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推压开关的主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推压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4的推压开关的侧剖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推压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传统推压开关的主剖视图。
图15是说明图14所示传统推压开关的固定接点的开关外壳的俯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利用图1至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作一说明。
实施形态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推压开关的主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推压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推压开关由以下构件构成。
A)绝缘树脂制的上方开口的开关外壳10,
B)配接在上述开关外壳10的凹部10A的底面10B中央部的4个固定接点11、12、13、14,
C)在与上述开关外壳10的底面10B相对的2处设有阶梯状接点承接部10C、10D,
D)放在上述接点承接部10C、10D上并载置在上述开关外壳10的凹部内、由金属薄板制成的朝上方鼓起的圆形圆顶状可动接点15,
E)覆盖上述开关外壳凹部10A上面,并由可挠性薄片16形成的盖。
另外,上述4个固定接点11、12、13、14各具有上面加工成凸状的接触部11A、12A、13A、14A。上述圆顶状可动接点15的外缘部15B载于阶梯状接点承接部10C、10D上,阶梯状接点承接部10C、10D上在与上述开关外壳10的底面10B上的二处对向而置。这些阶梯状的接点承接部10C、10D的位置与上述4个固定接点(11、12、13、14)错开。另外上述圆顶状可动接点15的顶点部15A的下面与上述4个固定接点11、12、13、14相对。可挠性薄片16的下面具有粘接剂16A。该薄片16由其下面的粘接剂16A固定在上述开关外壳10的上面。不过从上述各固定接点11、12、13、14朝开关外壳10的外侧面引出连接用端子11B、12B、13B、14B。又,如图3所示,各固定接点11、12、13、14分别在电气独立的状态下插入成形于开关外壳10的底面10B上后固定。上述固定接点及连接用端子都由相同金属薄板冲制加工而成。在用绝缘树脂成形开关外壳时,先将冲制好的固定接点及连接用端子插入后再成形。其结果,固定接点与连接用端子可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对应。因此本发明的推压开关实现了材料的合理化和加工的高效化,可高效率地制造开关外壳。
以下对所述结构的推压开关的动作作一说明。
在上述可挠性薄片16的上方一旦施加下压力进行推压操作,则上述圆顶状可动接点15的顶点部15A发生弹性变形。其变形使顶点部15A的下面与4个接触部11A、12A、13A、14A接触。一旦停止推压操作,圆顶状可动接点15由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即推压开关处于关的状态。
在上述的推压操作的状态下,电气独立的4个固定接点11、12、13、14通过圆顶状可动接点15使其相互之间同时导通。一旦停止推压操作,各固定接点11、12、13、14之间同时处于非导通状态。其结果,只要在从各固定接点11、12、13、14延伸出的各连接用端子11B、12B、13B、14B中任选二个,则被选的二个端子即作为开关动作。即一旦在薄片16的上方施加推压力,则被选的二个端子导通,一旦解除推压力,则被选的二个端子断开。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1的推压开关可使从各个固定接点中的任意2个导出的连接用端子之间具有开关功能。因此通过对各连接用端子的自由组合可提高印刷布线回路板的布线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连接用端子各自独立,故1个连接用端子与剩下的多个连接端子之间也可构成其他开关。
上述实施形态1是在固定接点与圆顶状可动接点的接触部为凸状形状进行说明的。但如图4所示,即使以从开关外壳20的凹部20A的底面20B使固定接点21、22、23、24整体浮起状态成形,也可稳定的维持其与圆顶状可动接点的接触。
再如图5所示,在圆顶状可动接点25的下面设有与固定接点相对方向的突起部25A。该突起部25A使圆顶状可动接点与各固定接点稳定接触。
对图3、图4所示的本实施形态的推压开关以4个固定接点进行了说明。固定接点数为3时,从各固定接点延伸出的连接用端子中任选二个,被选的二个端子即可作开关动作。因此,利用各连接用端子的自由组合可提高印刷布线板的布线设计的自由度。
实施形态2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推压开关分解立体图。图7是说明图6所示固定接点的开关外壳的俯视图。
图6、图7所示的本实施形态2的推压开关由以下构件构成。
A)上面开口的开关外壳30,
B)配接在上述开关外壳30的凹部30A的底面30B上,且电气独立的4个固定接点31、32、33、34,
C)载置在上述开关外壳30的凹部30A内并由弹性金属薄板制成,大致呈熊掌状的接触片35,
D)放在上述接触片35上并由弹性金属薄板制的朝上方鼓起的圆顶状可动接点36,
E)覆盖上述圆顶状可动接点36的上方、由可挠性薄片37构成的盖。
上述4个固定接点31、32、33、34与开关外壳30的凹部底面30B电气独立,插入成形配接而成。4个固定接点上面各有凸状加工而成的接触部31A、32A、33A、34A。开关外壳30的底面30B内二处对向而置地设置阶梯状接点承接部30C、30D。这些阶梯状的接点承接部30C、30D的位置与上述4个固定接点(31、32、33、34)错开。另外,与各固定接点31、32、33、34连接的连接用端子31B、32B、33B、34B朝开关外壳30的外方伸出。可挠性薄片47的下面有粘接剂37A。该薄片37由其固定在上述开关外壳30的上面并覆盖上述开关外壳30的凹部30A的上面。
如图7所示,4个固定接点中,3个接触部32A、33A、34A在靠近开关外壳30的底面30B的一侧直线排列。余下的1个接触部31A配置在上述底面30B上的上述3个接触部32A、33A、34A相反侧。
上述接触片35如图8的俯视图所示,载置在开关外壳30内。如图8所示,上述接触片35具有以下构成。
A)朝两侧圆弧状延伸,使其顺沿凹部30A内周形成的2个支承部35A、35B,
B)在上述2个支承部35A和35B之间构成、具有接触部35I的中央部35C,
C)从上述中央部35C朝上方缓慢弯曲、且头部形成三叉部35D的臂部35E,
D)从上述三叉部35D延伸的头部35F、35G、35H各朝下方凸出的接触部35J、35K、35L。
上述2个支承部35A、35B放在上述2处接点承接部30C、30D上。设在上述接触片35上的4个接触部35I、35J、35K、35L分别设置在与上述固定接点31、32、33、34的各接触部31A、32A、33A、34A对应的位置。通常,上述接触部35J、35K、35L间隔一定距离与接触部32A、33A、34A对向而置。而上述接触部35I设置成与固定接点31的接触部31A恒接触。
以下对该结构的本实施形态2的推压开关的动作作一说明。
从上述可挠性薄片37的上方向下施加推压力作推压操作时,上述圆顶状可动接点36弹性变形。藉此变形,使顶部点36A推压位于下方的所述接触片35的三叉部35D。该推压使臂部35E向下方弯曲。该弯曲使设置于头部35F、35G、35H的接触部35J、35K、35L与对应的各接触部32A、33A、34A接触。该接触使原来电气独立的各固定接点31、32、33、34通过接触片35转为同时导通状态。
根据本实施形态2,由圆顶状可动接点的弹性变形使接触片的臂部头端的三叉部受到推压。该推压使接触片的三叉部35D的头部的各接触片(35F、35G、35H)与对应的各固定接点的接触部接触。即,根据弹性变形后的圆顶状可动接点的顶点部36A与接触片的三叉部35D接触后的圆顶状可动接点的变形量,接触片的三叉部35D进行相应的移动。根据该三叉部的移动,三叉部头部的各接触部(35F、35G、35H)朝对应的各固定接点(32A、33A、34A)的方向相应移动。该动作时三叉部头部各接触部(35F、35G、35H)的移动量比三叉部35D的移动量大。
另外,在上述动作中,弹性变形后的圆顶状可动接点36的顶点部36A因推压而与接触片的三叉部35D的接触面积比配置的多个固定接点(31A、32A、33A、34A)的面积小。但是,该顶点部36A因推压三叉部350而使三叉部头部的各接触部与配置在底面30B上的相对应的各固定接点稳定地接触。
在进行上述动作的本实施形态的推压开关中,三叉部35D的头部接触部(35F、35G、35H)可按一定的间隔配置。因此,各固定接点(32A、33A、34A)保持一定的绝缘距离配置在底面30B上,可确保各固定接点的电气独立。并且因臂部较长,可以提高本实施形态的推压开关反复进行推压操作时的寿命特性。
但是,一处的阶梯状接点承接部40C由4个固定接点41、42、43、44内的1个固定接点41凸状加工而成。剩下的3个固定接点42、43、44配置在底面40B的中央部。与上述实施形态1相同,各固定接点41、42、43、44电气独立,与开关外壳40的外方4根连接用端子41B、42B、43B、44B分别导通。
放安在开关外壳40的凹部40A内的接触片45其外周部45A大致呈环状,其中一部分切开。切开的一端部45B放在由上述固定接点41组成的状接点承接部40C(固定接点41)上。而从另一端部45C朝向环状中央部的臂部45E,朝着开关外壳40的凹部40A的中央部缓缓向上延伸。臂部45E在凹部40A的中央部垂直相交的三叉部可提高本实施形态的推压开关耐推压操作的寿命特性。
实施形态1的推压开关中,圆顶状可动接点15直接与配置在底面10B上的固定接点(11A、12A、13A、14A)接触。故各固定接点(11A、12A、13A、14A)在密集状态下配置,各固定接点之间的间隔狭窄。但本实施形态2的推压开关的固定接点(32A、33A、34A)之间的间隔比实施形态1的推压开关的间隔宽。故本实施形态2的推压开关在比较高电压下使用时较有效。
图9是内置了图6所示接触片的其他形状的接触片的开关外壳的俯视图。图9所示的推压开关具有:
上面开口的开关外壳40、
上述开关外壳40的凹部40A的底面40B上二处对向而置的阶梯状接点承接部40C、40D。
这些点与上述图6所说明的相同。
然而,一处的阶梯状接点承接部40C由4个固定接点41、42、43、44中的一个的固定接点41被加工成凸状而形成。其余3个固定接点42、43、44设置于底面40B的中央部而形成。又,如同上述实施形态1,各个固定接点41、42、43、44电气独立,分别与开关外壳40外的4个连接端子41B、42B、43B、44B导通。
内置于开关外壳40的凹部40A中的接触片45,其外周部45A呈大致环形状,部分切开。该切开部分的端部45B载于由上述固定接点41所形成的阶梯状接点承接部40C(固定接点41上)。向着环形状中央部的臂部45E由另一端部45C开始,向着开关外壳40的凹部40A的中央部缓缓向上延伸。臂部45E与在凹部40A的中央部垂直相交的三叉部45D相连。在端部4B和三叉部45D的头端部45F、45G、45H的下方分别设有凸状接触部45I、45J、45K、45L。
圆顶状可动接点46、可挠性薄膜47与上述图6、图7说明的相同。
图9所示结构的推压开关的动作也与上述图6、图7说明的相同。
图9所示结构的推压开关由从电气独立的各固定接点延伸出来的4根连接用端子中的任意2根组合成开关。并且一次推压操作可使这4根连接用端子全部同时接通。该动作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场合相同。
再有,根据图9所示结构的推压开关,因圆顶状可动接点的变形而被推压弯曲的接触片的变形部分为接触片的三叉部。从接点承接部至三叉部的长度可做成比上述图6、图7所说明的接触片的弯曲部分更长。藉此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图9所示的推推压开关在反复推压操作的使用寿命。
实施形态3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推压开关的主剖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推压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开关外壳50的开口部分成凹部50A和凹部50E二段。
上述开关外壳50的第一段的开口凹部50A与上述实施形态2的图6、7所示开关外壳30的凹部30A的结构相同。圆形凹状的底面50B上有4个电气独立的固定接点51、52、53、54。在各固定接点51、52、53、54上面形成凸状的接触部51A、52A、53A、54A。另外,在底面50B的边角二处设有阶梯状的接点承接部50C、50D。该凹部50A中载置了与上述实施形态2相同形态的接触片35及圆顶状可动接点36。下面具有粘结剂55A的可挠性薄片55固定在第一段开口部上面。第二段开口的凹部50E中载置绝缘树脂制的按钮56。按钮56的下面具有凸缘部56B,该凸缘部上设有推压圆顶状可动接点36的顶点部36A的突起部56A,而按钮56的上部由比凸缘部56B尺寸小的操作部56C构成。
盖板57安装在上述开关外壳50上,该盖板由不锈钢等具有刚性的金属薄板制成,其中央有孔57A使上述按钮56的操作部56C从中穿出。此时上述盖板57将上述开关外壳50的开口部整体覆盖。该安装使上述按钮56可保持推压操作。
以下对上述结构的本实施形态3的推压开关的动作作一说明。
首先,将按钮56往下按以进行推压操作,由其下面的突起部56A使圆顶状可动接点36的顶点部36A被压向下方。该下压使圆顶状可动接点36变形。该变形量超过一定的范围,则圆顶状可动接点36作有节奏的弹性变形,从而将接触片35的臂部35E的三叉部35D下压。该下压使设在三叉部35D头端部35F、35G、35H的3个接触部35J、35K、35L与配置在开关外壳50的底面50B上的分别对应的固定接点52、53、54的接触部52A、53A、54A接触接触。藉此接触使原来电气独立的各固定接点51、52、53、54转为同时导通状态。该同时导通状态的动作与上述实施形态2的场合相同。
根据本实施形态3,即使按钮处于偏移开关操作中心轴的位置被操作,因按钮下面的突起使推压圆顶状可动接点的部位不变。由此,使本实施形态3的推压开关的操作感和接触性稳定。
实施形态4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4的推压开关侧剖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推压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开关外壳60的开口部分成凹部60A和凹部60E二段。
上述开关外壳60的第一段的开口凹部60A与上述实施形态3的图10、11所示开关外壳50的凹部50A的结构相同。圆形凹状的底面60B上有4个电气独立的固定接点61、62、63、64。在各固定接点61、62、63、64上面形成凸状的接触部61A、62A、63A、64A。另外,在底面60B的边角二处设有阶梯状的接点承接部60C、60D。该凹部60A中载置了与上述实施形态3相同形态的接触片35及圆顶状可动接点36。下面具有粘接剂55A的可挠性薄片55固定在第一段开口部上面。
本实施形态4的第一段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3的第一段的结构相同。
如图13所示,第二段开口部60E由4个侧壁60F、60G组成的L字型侧壁围住而成。该L字型侧壁在第一段的开口部上面形成4处。从横向推压操作的绝缘树脂制按钮65放在上述第二段开口部60E内。
该按钮65由:
被推压的操作部65A、
从上述操作部65A的推压面的相反面65B的中央部朝开关外壳60的中心延伸的舌状部65C,以及
围住上述舌状部65C的框部65D组成。
上述按钮65的载置要使其操作部65A从形成上述第二段开口部60E的二个L字型侧壁之间突出。而且要使其框部65D与上述L字型侧壁的侧壁60G的内侧滑动抵接。
盖板66安装在上述开关外壳60上,使其覆盖装载上述按钮65的上述第二段开口部60E。该盖板66由不锈钢等具有刚性的金属薄板形成,并且中央部形成具有向下方的V字形弯曲部66A。而该弯曲部66A的倾斜面与上述按钮65的舌状部65C的端部抵接。
以下对该结构的本实施形态4的推压开关的动作作一说明。
首先,从水平方向对按钮65的操作部65A进行推压,框部65D受开关外壳60的侧壁60G的限制而朝水平方向移动。该移动使按钮65的舌状部65C的头端部沿盖板66的弯曲部66A的倾斜面朝下方弯曲。该向下方的弯曲使舌状部65C的头端部产生将上述可挠性薄片55下方的圆顶状可动接点36的顶点部36A往下推压的力。
接着,藉由上述下压力,使圆顶状可动接点36弹性变形,其顶点部36A的下面将接触片35臂部35E头端部的三叉部35D下压。设在该三叉部35D头部的3个接触部35J、35K、35L与各对应的固定接点的接触部62A、63A、64A分别接触。藉此接触,使原来电气独立的各固定接点62、63、64同时导通。其结果使推压开关60成为打开的状态。
一旦解除按钮65操作部65A的推压力,则圆顶状可动接点36的弹性恢复力使其朝原来的状态恢复。另外舌状部65C的弯曲引起的恢复力使其朝原来的状态恢复。由此,圆顶状可动接点36的弹性恢复力和因舌状部65C的弯曲所导致的恢复力起叠加作用。其结果,舌状部65C沿盖板66的V字形弯曲部66A的倾斜面复原,圆顶状可动接点36也复原。按钮65弹回推压前的状态。因此,开关处于关闭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形态,再加上实施形态2和3的作用,可以实现结构简单并且薄型的具有与安装推压开关的平面平行的操作方向的推压开关。
又,设在盖板中央部的V字形弯曲部只要形成朝向开关中央倾斜状即可,其形状可以是切口弯曲或和其他零件组合形成。
再有,实施形态3和4是以可挠性薄片作了说明。但是使用按钮的形态也可以不使用该可挠性薄片的结构。这样可减少开关所使用的构件。
另外,在实施形态2-4中,是以设在4个固定接点上面的接触部为凸状作了说明。但是,也可采用比设在接触片上的凸状接触部宽度窄的、加工成凹状的接触部。此时,因凹部、凸部的关系而形成多点接触,可期待获得接触性稳定的效果。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至少配置3个电气独立的固定接点,藉此,可使其中任意2个连接用端子之间具有开关功能。因此本发明的推压开关可提高印刷布线回路板设计的自由度,减少设计小型、薄型电子机器时所受到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由以下构件所构成:
(a)具有凹部的绝缘树脂制开关外壳,
(b)设置在前述凹部底面上、相互电气独立的3个以上的多个固定接点,
(c)与前述多个固定接点分别导通并相互电气独立、朝外引出的多个连接用端子,
(d)为了避开前述固定接点,在前述凹部底面形成的一对阶梯状接点承接部,
(e)其外缘部载于前述接点承接部上、并内置于前述开关外壳凹部内、其中央部朝上方突起的弹性金属薄板制圆顶状可动接点,
(f)覆盖前述凹部并固定在开关外壳上的可挠性盖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接点配置在开关外壳的凹部底面上,并作凸状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点及连接用端子利用相同金属薄板冲压加工而成,用此进行绝缘树脂的插入成形从而形成开关外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状可动接点因推压操作而弹性变形,在其与固定接点接触的部分设有朝向下方的突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与固定接点对应的多个接触部的弹性金属薄板制接触片,其外周载置于所述开关外壳的接点承接部上,同时在其上方载置圆顶状可动接点的外缘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的多个接触部中的规定的一个与对应的固定接点恒接触,其余接触部设置在藉由推压操作而使圆顶状可动接点的顶点部弹性变形,从而受推压部分的头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接触片的所述固定接点对应的接触部设有朝向下方的突起部。
8.一种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由以下构件所构成:
(a)具有凹部的绝缘树脂制开关外壳,
(b)设置在前述凹部底面、相互电气独立的3个以上的多个固定接点,
(c)与前述多个固定接点分别导通、并相互电气独立、朝外引出的多个连接用端子,
(d)为了避开前述固定接点而形成于前述凹部底面的一对阶梯状接点承接部,
(e)其外缘部载置在前述接点承接部上并内置于前述开关外壳凹部内、其中央部朝向方突起的弹性金属薄板制圆顶状可动接点,
(f)装载在所述圆顶状可动接点上、用于推压该可动接点的按钮,
(g)由刚性材料形成、安装在所述开关外壳上的盖体,该盖体上具有允许所述按钮的上部推压用突出部上下移动的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接点配设在开关外壳凹部的底面,并凸状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点及连接用端子利用相同金属薄板冲压加工而成,用此进行绝缘树脂的插入成形从而形成开关外壳。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状可动接点因推压操作而弹性变形,在其与固定接点接触的部分设有朝向下方突起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具有与固定接点对应的多个接触部的弹性金属薄板制接触片,其外周载置在所述开关外壳的接点承接部上,同时在其上方载置圆顶状可动接点的外缘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的多个接触部中规定的一个与其对应的固定接点恒接触,其余接触部设置在因推压操作而使圆顶状可动接点的顶点部作弹性变形,并因此而受推压的部分的头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接触片的所述固定接点对应的接触部设有朝向下方的突起部。
15.一种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由以下构件所构成:
(a)形成具有侧部开口部的凹部的绝缘树脂制开关外壳,
(b)设置在前述凹部底面上、相互电气独立的3个以上的多个固定接点,
(c)与前述多个固定接点分别导通并相互电气独立、朝外引出的多个连接用端子,
(d)为了避开前述固定接点而形成于前述凹部底面的一对阶梯状接点承接部,
(e)其外缘部载置在前述接点承接部上、载置在前述开关外壳凹部内、中央部朝上方突起的弹性金属薄板制圆顶状可动接点,
(f)安装成可进出自如所述开关外壳凹部侧部的开口部、用于对所述可动接点推压的按钮,
(g)从侧方对所述按钮进行推压时,具有将该按钮的头部引导朝向朝下方的弯曲部的盖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接点配设在开关外壳凹部底面,并凸状突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点及连接用端子利用相同金属薄板冲压加工而成,用此进行绝缘树脂的插入成形从而形成开关外壳。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状可动接点因推压操作而弹性变形,在其与固定接点接触的部分设置朝向下方的突起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具有与固定接点对应的多个接触部的弹性金属薄板制接触片,其外周载置在所述开关外壳的接点承接部上,同时在其上方载置圆顶状可动接点的外缘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的多个接触部中规定的一个与其对应的固定接点恒接触,其余接触部设置在因推压操作而使圆顶状可动接点的顶点部弹性变形,从而被推压的部分的头端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接触片的所述固定接点对应的接触部设有朝向下方的突起部。
CNB008021546A 1999-10-06 2000-10-02 推压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23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555899A JP4069555B2 (ja) 1999-10-06 1999-10-06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85558/1999 1999-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7605A true CN1327605A (zh) 2001-12-19
CN1172339C CN1172339C (zh) 2004-10-20

Family

ID=17693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215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2339C (zh) 1999-10-06 2000-10-02 推压开关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10950B1 (zh)
EP (1) EP1143469B1 (zh)
JP (1) JP4069555B2 (zh)
CN (1) CN1172339C (zh)
WO (1) WO200102612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6610B2 (en) 2002-04-04 2005-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sh switch
CN102420064A (zh) * 2010-09-17 2012-04-1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开关
CN102436953A (zh) * 2010-09-07 2012-05-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86423B (zh) * 2007-04-12 2015-05-20 联合活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用于水平定位按钮的弹性薄片的电子开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2042A (ja) * 2001-09-14 2003-03-28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キーシートモジュール
TW587836U (en) * 2002-10-25 2004-05-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Tact switch
DE102004040395A1 (de) * 2003-08-23 2005-03-24 Marquardt Gmbh Elektrisches Bauelement, insbesondere elektrischer Schalter
JP2006202505A (ja) * 2005-01-18 2006-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DE102006010811B4 (de) * 2006-03-07 2018-03-0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Schaltelement und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damit sowie Türgriff mit dieser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JP2010021034A (ja) * 2008-07-11 2010-01-28 Panasonic Corp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FR2957187B1 (fr) * 2010-03-04 2012-10-26 Coactive Technologies Inc Commutateur electrique a effet tactile a double action
US9024219B2 (en) * 2012-04-12 2015-05-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sh switch
JP6107039B2 (ja) * 2012-10-04 2017-04-0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KR102017435B1 (ko) * 2015-10-13 2019-09-02 알프스 알파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푸시 스위치
US10861658B2 (en) * 2017-02-28 2020-12-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sh swit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1964A (en) * 1974-12-09 1976-03-02 Bowmar Instrument Corporation Push-button type binary switch device
US3996429A (en) * 1975-04-18 1976-12-07 Northern Electric Company Limited Multi-contact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plural prestressed contact members designed to provide plural circuit simultaneous switching inputs
JPS5449573A (en) * 1977-08-19 1979-04-18 Konishiroku Photo Ind Unit type switch
JPS5852981Y2 (ja) * 1979-08-10 1983-12-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式スイッチ
JPS6163734A (ja) 1984-08-31 1986-04-01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伸縮性紡績糸の製造法
WO1986002196A1 (en) 1984-09-29 1986-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sh-type switch
JPS6163734U (zh) * 1984-10-02 1986-04-30
US4843197A (en) * 1986-10-31 1989-06-27 Idec Izumi Corporation Bush switch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US4939271A (en) 1987-09-21 1990-07-03 Eagle-Picher Industries, Inc. Mercapto-modified N-(R-oxymethyl) acrylamide/rubber-formable monomer/(meth)acrylonitrile terpolymers
US4916275A (en) 1988-04-13 1990-04-10 Square D Company Tactile membrane switch assembly
JPH0391629A (ja) 1989-08-31 1991-04-17 Shimadzu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H0391629U (zh) * 1989-12-28 1991-09-18
JPH05190053A (ja) * 1992-01-09 1993-07-30 Omron Corp スイッチ構造
JPH0831266A (ja) 1994-07-14 1996-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薄形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H09120738A (ja) * 1995-10-26 1997-05-06 Shinmei Denki Kk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H09120737A (ja) * 1995-10-26 1997-05-06 Shinmei Denki Kk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H11126541A (ja) * 1997-10-21 1999-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98147A (en) * 1997-10-29 1999-04-27 C & K Components, Inc. Dual tact switch assembly
FR2771846B1 (fr) * 1997-11-28 1999-12-31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Commutateur electrique a effet tactile a plusieurs voies et a organe de declenchement unique
JP4026211B2 (ja) 1998-02-13 2007-12-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US6018132A (en) * 1999-08-27 2000-01-2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Horizontal tact switch
US6140596A (en) * 2000-01-04 2000-10-31 Shin Jiuh Corporation Tact switc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6610B2 (en) 2002-04-04 2005-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sh switch
CN101286423B (zh) * 2007-04-12 2015-05-20 联合活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用于水平定位按钮的弹性薄片的电子开关
CN102436953A (zh) * 2010-09-07 2012-05-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US8729413B2 (en) 2010-09-07 2014-05-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Push switch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436953B (zh) * 2010-09-07 2014-10-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20064A (zh) * 2010-09-17 2012-04-1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开关
CN102420064B (zh) * 2010-09-17 2015-01-2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43469A1 (en) 2001-10-10
JP4069555B2 (ja) 2008-04-02
JP2001110273A (ja) 2001-04-20
EP1143469A4 (en) 2003-07-30
EP1143469B1 (en) 2004-12-22
US6610950B1 (en) 2003-08-26
CN1172339C (zh) 2004-10-20
WO2001026125A1 (fr) 2001-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339C (zh) 推压开关
CN1855337A (zh) 滑动操作式开关
CN1271746C (zh) 通信适配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327712A (zh) 电磁屏蔽板、电磁屏蔽结构件和娱乐装置
CN202172556U (zh) 用于emi屏蔽的屏蔽壳和印刷电路板组件
CN1499623A (zh) 引线框架、树脂密封型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581474A (zh) 无引线型半导体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CN1790576A (zh) 用于开关的膜片、其制造方法、薄膜开关以及输入设备
CN1674268A (zh) 半导体器件
CN1441472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路板和电子仪器
CN1784274A (zh) 振动器以及搭载该振动器的便携式终端机
CN1314171C (zh) 连接器
CN1734693A (zh) 多触点输入装置
CN1252761C (zh) 按钮开关
CN1342035A (zh) 电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55744A (zh) 无线通信终端的致动器模块
CN1200567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
CN1492457A (zh) 二档动作按钮开关
CN1310316C (zh) 混合集成电路装置
CN1941241A (zh) 橡胶按键装置
CN1250170A (zh) 多向输入装置
CN1147055C (zh) 携带式无线通讯机
CN1218341C (zh) 开关机构、使用该机构的多方向操作开关及多方向操作单元
CN1939612A (zh) 板状材料的剪切方法、印刷电路板和电子器件
CN1836351A (zh) 天线结构和配有该天线结构的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Qingdao Matsushita electronic products (bonded area) Co., Ltd.

Assigno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299000047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ush switch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02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Open date: 20011219

Record date: 2012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020

Termination date: 201410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