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0064A - 按压开关 - Google Patents

按压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0064A
CN102420064A CN2011102312324A CN201110231232A CN102420064A CN 102420064 A CN102420064 A CN 102420064A CN 2011102312324 A CN2011102312324 A CN 2011102312324A CN 201110231232 A CN201110231232 A CN 201110231232A CN 102420064 A CN102420064 A CN 102420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tact
travelling
fixed contact
travell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12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0064B (zh
Inventor
加藤秀和
高桥一成
田泽俊彦
水越寿彰
天野和彦
富永晴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20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0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0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00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contact-making surface, e.g. groov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48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buckling of disc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58Actuators to avoid tilting or skewing of contact area or actua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5/00Switch site location
    • H01H2225/002Switch site location superimposed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提供操作触感稳定地获得2级动作的按压开关。具有:筐体,具有收纳部;配设在收纳部内的中央固定接点部、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第1可动接点,通过按压操作能进行翻转动作,具有多个脚部和在中央具有孔部的拱部,与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接触;以及第2可动接点,通过按压操作能进行翻转动作,具有拱部,覆盖孔部地载置于第1可动接点上,能与中央固定接点部接离,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具有至少2个以上的接触部,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具有至少1个以上的接触部,多个接触部配置于能对第1可动接点进行大致3点支撑的3个部位的位置,以在第1可动接点进行翻转动作时能接触的方式与第1可动接点相对配置。

Description

按压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按压操作使可动接点进行翻转动作来进行接点的接离的按压开关(push switch),特别涉及2级动作的按压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便携电话、照相机的快门部分所使用的按压开关希望是除了第1级动作以外还能进行第2级动作的结构。为了实现该2级的动作,在2个位置使用簧片接点,或使2个拱状接点重叠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1所示,提出了使2个拱状接点重叠的按压开关。图1示出的按压开关包括:开关盒921、在开关盒921的凹部中央的中央固定接点922、隔着该中央固定接点922配设在点对称位置的两个部位的相互独立的周边固定接点923、924、具有中央孔930a的拱状的第1可动接点930、载置于第1可动接点930的拱状的第2可动接点931以及在下面具有粘着层的具备挠性的绝缘树脂膜制的保护片932,金属薄板制的盖933以覆盖构成部件的方式安装于开关盒921。
并且,当从圆形孔933a隔着保护片932按压第2可动接点931的拱状中央部时,第1可动接点930的拱状部分产生节度感(節度感)并发生弹性翻转,第1可动接点930与相对的周边固定接点923、924接触并电导通。进而,当按压第2可动接点931的拱状中央部时,第2可动接点931的拱状部分产生节度感并发生弹性翻转,第2可动接点931与中央固定接点922接触并电导通。并且,该第1可动接点930的拱状部分的弹性翻转时的节度感为第1级节度感,该第2可动接点931的拱状部分的弹性变形时的节度感为第2级节度感。
在专利文献1中,第1可动接点930的环状部930b的四个突出部930d与设有四个脚部930c的位置相同方向的角度位置对应设置,因此在受到按压力时,脚部930c支持该力,作为使接近脚部930c的突出部930d令拱状的环状部930b弹性翻转的力高效地发挥作用,能得到良好的节度感。另外,从第1可动接点930的环状部930b的外周边延伸配置的四个脚部930c等角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因此能以良好的平衡均匀地支撑从第2可动接点931施加到环状部930b的按压力,因此在第2可动接点931随着节度感弹性翻转时也能得到稳定的操作触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1603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第1可动接点930的四个脚部930c被等角配置在同一圆周上,能以良好的平衡支撑来自第2可动接点931的按压力,但是在以往已知的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第1可动接点930进行翻转动作,第1可动接点930和周边固定接点923、924抵接之后,主要是周边固定接点923、924支持第1可动接点930。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周边固定接点923、924仅配置在对称位置的两个部位,因此在使第2可动接点931进行翻转动作时,在对第1可动接点930进行不均等按压的情况下,第1可动接点930失去平衡,第2可动接点931的翻转动作变得不稳定,操作触感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能稳定得到操作触感的2级动作的按压开关。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按压开关的特征在于,具有:筐体,具有收纳部;配设在上述收纳部内的中央固定接点部、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第1可动接点,通过按压操作能进行翻转动作,具有多个脚部和在中央具有孔部的拱状的拱部,与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和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接触;以及第2可动接点,通过按压操作能进行翻转动作,具有拱状的拱部,以覆盖上述第1可动接点的孔部的方式载置于上述第1可动接点上,能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部接离,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具有至少2个以上的接触部,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具有至少1个以上的接触部,多个上述接触部配置于能对上述第1可动接点进行大致3点支撑的3个部位的位置,以在上述第1可动接点通过上述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能接触的方式与上述第1可动接点相对配置。
由此,在本发明的按压开关中,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的接触部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的接触部配置在对第1可动接点能进行大致3点支撑的3个部位的位置,因此在第1可动接点通过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第1可动接点通过多个接触部被大致3点支撑。由此,在通过进一步的按压操作而第2可动接点进行翻转动作时,与第1可动接点在2个部位被支撑的情况相比,第1可动接点能稳定支持第2可动接点,能使第2可动接点的翻转动作稳定。因此,能得到操作触感良好稳定的2级动作的按压开关。
另外,本发明的按压开关的特征在于,配置于上述3个部位的位置的上述多个接触部以上述中央固定接点部的中央部为中心,同心地且大致均等地配置,并且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的上述至少2个以上的接触部配置在上述3个部位的位置中的2个部位,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的上述至少1个以上的接触部配置在上述3个部位的位置中剩余的1个部位。
由此,配置于3个部位的位置的多个接触部以中央固定接点部的中央部为中心,同心地且大致均等地配置,因此在通过按压操作第1可动接点进行翻转动作时,第1可动接点能利用大致均等配置在3个部位的位置的多个接触部以良好的平衡被均等地支撑。由此,在通过进一步的按压操作第2可动接点进行翻转动作时,与第1可动接点被2个部位支撑的情况相比,第1可动接点能稳定支持第2可动接点,能使第2可动接点的翻转动作更稳定。
另外,本发明的按压开关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接触部的与上述第1可动接点接触的面的里侧面所相对的上述筐体的一部分,以与上述多个接触部相对的方式形成有至少3个以上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插入在上述筐体成形时紧固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和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的紧固夹具。
由此,用于插入紧固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的紧固夹具的开口部与多个接触部相对地形成,因此能一边用紧固夹具紧固多个接触部一边使筐体成形,能使多个接触部的接触的面的高度一致。因此,第1可动接点能被高度一致的多个接触部稳定支持。由此,在第2可动接点通过进一步的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第1可动接点能稳定支持第2可动接点,能使第2可动接点的翻转动作进一步稳定。
本发明的按压开关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第1可动接点安装于上述筐体的上述收纳部内时,上述第1可动接点的上述多个脚部相对于与上述多个脚部接触的上述筐体的安装面形成15°以上20°以下的角度。
由此,多个脚部相对于与多个脚部接触的筐体的安装面形成15°以上的角度,因此与多个脚部以小于15°的角度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充分得到第1可动接点的动作行程,能使第1可动接点的翻转动作稳定。另外,以20°以下的角度形成,因此与多个脚部以大于20°的角度形成的情况相比,能抑制多个脚部的顶端切入筐体的安装面的量,能抑制与多个脚部接触的筐体的安装面的磨损。由此,除了能使第1可动接点的翻转动作稳定,还能减少磨屑早晨的绝缘不良、安装面被磨损对翻转动作造成的负面影响,谋求按压开关的长寿命化。
本发明的按压开关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可动接点的上述多个脚部从上述拱部折弯延接,并且形成为平坦状。
由此,多个脚部形成为平坦状,因此与多个脚部形成为拱状的情况不同,在多个脚部的部分不发生翻转动作。由此,在第1可动接点通过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能使第1可动接点的翻转动作稳定。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按压开关中,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的接触部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的接触部配置在能对第1可动接点进行大致3点支撑的3个部位的位置,因此在通过按压操作第1可动接点进行翻转动作时,第1可动接点被多个接触部大致3点支撑。由此,在通过进一步的按压操作第2可动接点进行翻转动作时,与第1可动接点在2个部位被支撑的情况相比,第1可动接点能稳定支持第2可动接点,能使第2可动接点的翻转动作稳定。因此,能提供良好地稳定地得到操作触感的2级动作的按压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的图,图2(a)是筐体的平面图,图2(b)是将第1可动接点安装于筐体的平面图。
图3是图2(b)示出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的图,图4(a)是从筐体的底面观察的图,图4(b)是仅示出除去了图4(a)筐体而剩余的中央固定接点部、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的平面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的图,是示出第1可动接点对筐体的安装状态的构成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的图,图6(a)是在筐体中安装有膜和盖的开关的平面图,图6(b)是在筐体中安装有第1可动接点和第2可动接点的平面图。
图7是图6(a)示出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的动作的图,是图6(b)示出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的变形例1的图,图9(a)是变形例1的分解立体图,图9(b)是变形例1的中心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的变形例2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说明现有例的按压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1的图,图2(a)是筐体11的平面图,图2(b)是在筐体11中安装有第1可动接点17的平面图。图3是图2(b)示出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按压开关1构成为具备:具有收纳部11S的筐体11;配设于收纳部11S内的中央固定接点部12、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能通过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地与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接触的第1可动接点17;以及能通过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而能够与中央固定接点部12接离的第2可动接点18。并且,盖19隔着具有接受按压操作的操作部16s的膜16安装于筐体11。
如图1和图2(a)所示,筐体11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为箱形,其在内部具有收纳部11S,外形为方形,上表面开口。该收纳部11S包括:在筐体11的中央形成为凹状的圆形状的基部11b;以及在与该基部11b连设的筐体11的对角线上向四角延伸的方形的收纳凹部11c。并且,如图2(b)所示,在该收纳部11S中载置有第1可动接点17,在收纳凹部11c中分别收纳有第1可动接点17的脚部17f。
如图2所示,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构成的中央固定接点部12以上表面侧露出的状态配设在筐体11的收纳部11S的内底面中央,在中央固定接点部12中,与后述的第2可动接点18的拱部18d接触的凸部12t形成在3个部位。另外,由相同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以上表面侧露出的状态配设在隔着收纳部11S的内底面的中央固定接点部12的位置。中央固定接点部12、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向筐体11的收纳部11S的配设在筐体11的形成时通过嵌件成形(insert molding)来进行。
另外,在筐体11的外侧面中相对的2面上,为了连接到设备等的电路基板而向外方突出地形成有:从中央固定接点部12导出的连接端子52a;从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导出的连接端子53a和53b;以及从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导出的连接端子54a。
另外,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具有2个接触部15(15a、15b),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具有2个接触部25(25a、25b),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的接触部15、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的接触部15b、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的接触部25(25a、25b)这3个部位的接触部配置在能对第1可动接点17进行大致3点支撑的3个部位的位置,与第1可动接点17的接点区域17r相对配置以便在第1可动接点17通过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能与第1可动接点17的接点区域17r接触。由此,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的接触部15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的接触部25配置在能对第1可动接点17进行大致3点支撑的3个部位位置,因此在第1可动接点17通过后述的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第1可动接点17利用多个接触部15、25被大致3点支撑。由此,通过后述的进一步的按压操作,在第2可动接点18进行翻转动作时,与图11的第1可动接点930在2个部位被支撑的情况相比,第1可动接点17能稳定支持第2可动接点18,能使第2可动接点18的翻转动作稳定。
另外,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1由于外径尺寸、加工条件等而配置在能大致3点支撑接触部的3个部位的位置,但是优选使接触部15、25以中央固定接点部的中央部12c为中心同心地且大致均等地配置。图2中的中央固定接点部的中央部12c所指示的部分示出将后述的第2可动接点18的拱部18d的中心点俯视投影的设计上的点。但是,中央固定接点部的中央部12c只要使各个接触部15、25同心地且大致均等地配置即可,因此也可以稍稍偏离,另外,大致均等只要能均等地对第1可动接点17进行3点支撑即可,因此也可以不进行精确的120°分割。另外,也能考虑将多个接触部15、25配置在4个部位以上的位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4个部位以上之中的3个部位的位置被同心地配置于大致均等的位置,只要能在该3个部位的位置对第1可动接点17进行3点支撑即可。由此,配置在3个部位的位置的多个接触部15、25以中央固定接点部的中央部12c为中心同心地且大致均等地配置,因此在第1可动接点17通过后述的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第1可动接点17被大致均等配置在3个部位的位置的多个接触部15、25以良好的平衡均等地支撑。由此,在第2可动接点18通过后述的进一步的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与图11的第1可动接点930在2个部位被支撑的情况相比,第1可动接点17能稳定支持第2可动接点18,能使第2可动接点18的翻转动作更稳定。
另外,使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为共用固定接点,使接触部15a和接触部15b为2个。这是由于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的各接触部15的配置处于第1可动接点17的脚部17f附近,因此为了不在第1可动接点17的翻转动作时脚部17f浮起导致导通不良,可靠地维持共用固定接点(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与第1可动接点17的接触。其中,鉴于上述效果,将共用固定接点设为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但是也可以出于设计方便等而设为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
另外,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设有2个接触部25a、25b。由此,设有多个接触部25,因此能得到更稳定的接点性能,能更稳定地支持第1可动接点17。
此外,如图3所示,为了保持第1可动接点17的水平,作为收纳于收纳凹部11c中的脚部17f的接地面,树脂部分的2个部位的安装面11p和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的金属部分的2个部位的安装面11p形成于同一平面上。另外,虽未全部图示,但是为了保持第1可动接点17的接触稳定性,作为与第1可动接点17的接点区域17r接触的面,各接触部15、25的接触面15p(25p)当然分别形成于同一平面上。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1的图,图4(a)是从筐体11的底面观察的图,图4(b)是仅示出除了图4(a)的筐体11而剩余的中央固定接点部12、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的平面图。如图4所示,在多个接触部15、25与第1可动接点17的接触面15p、25p的里侧面15r、25r所相对的筐体11的一部分,与多个接触部15、25相对地形成有3个开口部11k,所述开口部11k用于在使筐体11成形时,插入按压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的紧固夹具(押さぇ治具)。另外,形成有2个用于插入紧固中央固定接点部12的紧固夹具的开口K。
由此,用于插入紧固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的紧固夹具的开口部11k与多个接触部15、25相对形成,因此能一边用紧固夹具紧固多个接触部15、25一边使筐体11成形,能使多个接触部15、25的接触面15p、25p的高度一致。因此,第1可动接点17由高度一致的多个接触部15、25稳定支持。由此,在第2可动接点18通过后述的进一步的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第1可动接点17能稳定支持第2可动接点18,能使第2可动接点18的翻转动作进一步稳定。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1的图,是示出第1可动接点17的安装状态的构成图。为了易于说明图中的筐体11而表示为平板状。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1的图,图6(a)是在筐体11中安装有膜16和盖19的开关的平面图,图6(b)是在筐体11中安装有第1可动接点17和第2可动接点18的平面图。图7是图6(a)示出的VII-VI1线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5所示,第1可动接点17由导电性的金属簧片形成,具有在中央有孔部17h的可转动的拱状的拱部17d,形成有与该拱部17d连续地向十字方向延伸的多个脚部17f,整体为十字形状。另外,如图6(b)所示,该拱部17d的最大外径形成为大于第2可动接点18的外径。
另外,如图3和图5所示,在将第1可动接点17安装于筐体11的收纳部11S内时,多个脚部17f相对于与多个脚部17f接触的筐体11的安装面11p形成15°以上20°以下的角度θ1。
表1表示改变多个脚部17f的角度θ1时,2级动作的按压开关的操作触感和反复进行按压开关的操作后的安装面11p磨损状态的结果。此外,树脂部分的安装面11p比金属部分的安装面11p磨损量大,但是其趋势是相同的。表1中的实例1~实例3示出将角度θ1从15°变到20°,比较1、比较2示出将角度θ1变为13°以下,比较3、比较4示出将角度θ1变为22°以上。如表1所示,只要多个脚部17f的角度θ1为15°以上,就能充分得到第1可动接点17的动作行程,稳定得到第1可动接点17的翻转动作。另外,只要多个脚部17f的角度θ1为20°以下,就能抑制多个脚部17f的顶端切入(食ぃ込む)筐体11的安装面11p的量,能抑制与多个脚部17f接触的筐体11的安装面11p的磨损。由此,除了能稳定得到第1可动接点17的翻转动作,还能减少磨屑造成的绝缘不良、安装面11p被磨损而对翻转动作造成的负面影响,谋求按压开关的长寿命化。
【表1】
Figure BDA0000082933440000091
○:良好,△:不适,×:糟糕
另外,多个脚部17f从拱部17d折弯延接(日文原文:延接)并且形成为平坦状,因此与多个脚部形成为拱状的情况不同,在多个脚部17f的部分不发生翻转动作。由此,在第1可动接点17通过后述的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能使第1可动接点17的翻转动作稳定。
另外,为了得到固定的角度的脚部17f,作为将多个脚部17f折弯的方法,使用折弯夹具来进行冲压加工。此时,能通过改变与各脚部17f分别对应的夹具部件来改变脚部17f各自的角度、折弯位置等。由此,能调整最大阻力负载及其发生定时等的操作触感。
另外,第1可动接点17的外径加工能用冲压模具来对板状的金属板进行起模,但是同样,能通过改变冲压模具的模具形伏来改变脚部17f各自的长度。由此,能调整最大阻力负载及其发生定时等的操作触感。
如图1、图6(b)和图7所示,第2可动接点18具有拱状的拱部18d,覆盖第1可动接点17的孔部17h载置于第1可动接点17上。第2可动接点18也同样由导电性的金属簧片形成为小径的圆形状,形成为可转动的拱状。并且,该拱部18d的顶部下表面为与中央固定接点部12的凸部12t接触的接点中央部18c。另外,第2可动接点18被按压操作而进行翻转动作时的动作负载设定为比第1可动接点17被按压操作而进行翻转动作时的动作负载大。因此,在第1级按压操作时第1可动接点17进行翻转动作时,第2可动接点18载置于第1可动接点17上原样地向下方移动而不进行翻转动作,在第2级按压操作时,第2可动接点18被第1可动接点17支持进行翻转动作。即,在第1级按压操作时,仅有第1可动接点17进行翻转动作,在第2级按压操作时,仅有第2可动接点18进行翻转动作,因此各自的按压操作时的操作触感良好。
如图1、图6(a)和图7所示,膜16被载置为覆盖第2可动接点18的上表面侧。膜16具有用于接受按压操作的操作部16s,隔着膜16对第2可动接点18传递按压力,因此能使用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制的材质。另外,膜16配置为覆盖筐体11的收纳部11S,并且推压第2可动节点18,因此能防止从第2可动接点18的收纳部11S飞出、灰尘侵入收纳部11S、防止静电。
如图1、图6(a)和图7所示,盖19由板状的金属板形成为大致方形,在其中央设有大的操作开口部19a。另外,在侧方设有垂直折弯的侧板19i,将该侧板19i卡止于设置在筐体11的侧面的卡止部11e,由此夹持膜16并且固定收纳于筐体11的收纳部11S内的第1可动接点17和第2可动接点18。此时,盖19与筐体11之间所夹的膜16的操作部16s为从操作开口部19a露出的状态。
接下来,说明上述构成的按压开关1的动作。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开关1的动作的图,是图6(b)示出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8(a)示出非按压操作的状态,图8(b)示出通过按压操作第1可动接点17进行翻转动作并与接触部15(25)接触的状态,图8(c)示出通过进一步的按压操作第2可动接点18进行翻转动作并与凸部12t接触的状态。
如图8(a)所示,按压开关1在非按压操作状态下,第1可动接点17的脚部17f与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接触,但是第1可动接点17的接点区域17r为与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的接触部25分离的状态,另外,第2可动接点18的周边部与第1可动接点17接触,但是接点中央部18c为与中央固定接点部12的凸部12t分离的状态。由第1可动接点17、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构成第1级开关,由第1可动接点17、第2可动接点18、中央固定接点部12、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构成第2级开关,在非按压操作状态下,按压开关1的第1级和第2级开关均为切断状态。
当从该状态从图7示出的盖19的操作开口部19a用键顶等(未图示)按压膜16的操作部16s时,第2可动接点18隔着膜16被按压,将接点中央部18c向下方按下。并且,将第2可动接点18向下方按压,由此第1可动接点17的拱部17d向下方进行翻转动作。
然后,如图8(b)所示,第1可动接点17的接点区域17r的下表面与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的接触部15(15a、15b)接触,并且与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的接触部25(25a、25b)接触。由此,将第1可动接点17和第2可动接点18作为导通路径而导通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和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第1级开关为接通状态。另外,如图2(a)所示,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的接触部15(15a、15b)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的接触部25(25a、25b)大致均等配置在3个部位的位置,因此第1可动接点17由多个接触部15、25以良好的平衡被均等地支撑。
接下来,从该状态键顶P被进一步进行按压操作时,第2可动接点18的接点中央部18c被进一步向下方按下,拱部18d进行翻转动作。因此,如图8(c)所示,第2可动接点18的接点中央部18c的下表面与中央固定接点部12的凸部12t接触,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和中央固定接点部12通过第1可动接点17导通,第2级开关为接通状态。当第2可动接点18的拱部18d进行翻转动作时,由大致均等配置的多个接触部15、25支持的第1可动接点17稳定,因此能稳定支持第2可动接点18,能使第2可动接点18的翻转动作稳定。
这样,当用键顶按压膜16的操作部16s时,第1可动接点17进行翻转动作并与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接触,由此第1级开关接通并且产生点击感(クリック感),通过进一步按压操作,第2可动接点18翻转并与中央固定接点部12接触,由此第2级开关接通并且产生点击感,得到2级动作的按压开关1。
当从该状态解除向键顶的按压力时,第1可动接点17的拱部17d和第2可动接点18的拱部18d通过自身弹性进行复原动作复原为非按压操作状态,并且键顶通过此时的作用力被向上方按压,复原到初始位置。此时,随着第1可动接点17的拱部17d和第2可动接点18的拱部18d复原,接点中央部18c与凸部12t分离,第1可动接点17的接点区域17r的下表面与接触部15、25分离,第1级和第2级开关分别为切断状态。
由上,在本发明的按压开关1中,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的接触部15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的接触部25配置在对第1可动接点17能进行大致3点支撑的3个部位的位置,因此在通过按压操作第1可动接点17进行翻转动作时,第1可动接点17通过多个接触部15、25被大致3点支撑。由此,当通过进一步的按压操作第2可动接点18进行翻转动作时,与图11的第1可动接点930在2个部位被支撑的情况相比,第1可动接点17能稳定支持第2可动接点18,能使第2可动接点18的翻转动作稳定。因此,能提供一种良好地稳定地得到操作触感的2级动作的按压开关。
另外,配置在3个部位的位置的多个接触部15、25以中央固定接点部的中央部12c为中心同心地且大致均等地配置,因此当第1可动接点17通过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第1可动接点17由大致均等配置在3个部位的位置的多个接触部15、25以良好的平衡被均等地支撑。由此,当通过进一步的按压操作第2可动接点18进行翻转动作时,与图11中的第1可动接点930在2个部位被支撑的情况相比,第1可动接点17能稳定支持第2可动接点18,能使第2可动接点18的翻转动作更稳定。
另外,用于插入按压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13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14的紧固夹具的开口部11k与多个接触部15、25相对形成,因此能一边用紧固夹具紧固多个接触部15、25一边使筐体11成形,能使多个接触部15、25的接触面15p的高度一致。因此,第1可动接点17由高度一致的多个接触部15、25稳定支持。由此,在第2可动接点18通过进一步的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第1可动接点17能稳定支持第2可动接点18,能使第2可动接点18的翻转动作进一步稳定。
另外,只要多个脚部17f的角度θ1为15°以上就能充分得到第1可动接点17的动作行程,能稳定得到第1可动接点17的翻转动作。另外,只要多个脚部17f的角度θ1为20°以下就能抑制多个脚部17f的顶端切入筐体11的安装面11p的量,抑制多个脚部17f接触的筐体11的安装面11p的磨损。由此,除了能使第1可动接点17的翻转动作稳定,还能减少磨屑造成的绝缘不良、安装面11p被磨损对翻转动作的负面影响,谋求按压开关的长寿命化。
另外,多个脚部17f从拱部17d折弯延接并且形成为平坦状,因此与多个脚部形成为拱状的情况不同,在多个脚部17f的部分不会发生翻转动作。由此,在第1可动接点17通过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能使第1可动接点17的翻转动作稳定。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能如下变形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可动接点18为单纯的拱形状,但是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在拱部28d的顶部部分设有凹状的突起部28a的第2可动接点28。由此,在按压操作时按压位置、按压角度少许偏差的情况下,也能用凹状的突起部28a整体按压拱部28d的顶部部分,因此能可靠地进行按压操作。另外,在使用具有与凹状部分对应的凸部分的键顶的情况下,凹状部分与凸部分重叠,不会发生位置偏移,能够可靠地进行按压操作。
<变形例2>
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可动接点18与膜16之间插入小形隔离物56。由此,在按压操作时按压位置、按压角度少许偏差的情况下,也会由小形的隔离物56整体按压拱部18d的顶部部分,因此能可靠地进行按压操作。
<变形例3>
另外,也可以使膜16为在单面形成有粘着层的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片。但是,必须即使在第2可动接点18的拱状的拱部18d通过按压操作进行翻转的情况下也能跟踪翻转动作。由此,能可靠地进行第2可动接点18的固定。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可动接点17的脚部17f设于4个部位而构成,但是也可以改变脚部17f的数量。只要能稳定配置第1可动接点17即可,例如也可以增加为6个部位,或者设于3个部位、5个部位的奇数位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中能进行各种变更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按压开关
11筐体
11k开口部
11p安装面
11S收纳部
12中央固定接点部
12c中央固定接点部的中央部
13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
14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
15、15a、15b、25、25a、25b接触部
15p、25p接触面
15r、25r里侧面
17第1可动接点
17d拱部
17f脚部
17h孔部
18、28第2可动接点
18d、28d拱(dome)部

Claims (7)

1.一种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具有:筐体,具有收纳部;
配设在上述收纳部内的中央固定接点部、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和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
第1可动接点,通过按压操作能进行翻转动作,具有多个脚部和在中央具有孔部的拱状的拱部,与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和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接触;以及
第2可动接点,通过按压操作能进行翻转动作,具有拱状的拱部,以覆盖上述第1可动接点的孔部的方式载置于上述第1可动接点上,能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部接离,
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具有至少2个以上的接触部,
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具有至少1个以上的接触部,
多个上述接触部配置于能对上述第1可动接点进行大致3点支撑的3个部位的位置,以在上述第1可动接点通过上述按压操作进行翻转动作时能接触的方式与上述第1可动接点相对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上述3个部位的位置的上述多个接触部以上述中央固定接点部的中央部为中心,同心地且大致均等地配置,并且
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的上述至少2个以上的接触部配置在上述3个部位的位置中的2个部位,
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的上述至少1个以上的接触部配置在上述3个部位的位置中剩余的1个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个接触部的与上述第1可动接点接触的面的里侧面所相对的上述筐体的一部分,以与上述多个接触部相对的方式形成有至少3个以上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插入在上述筐体成形时紧固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和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的紧固夹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个接触部的与上述第1可动接点接触的面的里侧面所相对的上述筐体的一部分,以与上述多个接触部相对的方式形成有至少3个以上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插入在上述筐体成形时紧固上述第1周边固定接点部和上述第2周边固定接点部的紧固夹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第1可动接点安装于上述筐体的上述收纳部内时,上述第1可动接点的上述多个脚部相对于与上述多个脚部接触的上述筐体的安装面形成15°以上20°以下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可动接点的上述多个脚部从上述拱部折弯延接,并且形成为平坦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可动接点的上述多个脚部从上述拱部折弯延接,并且形成为平坦状。
CN201110231232.4A 2010-09-17 2011-08-12 按压开关 Active CN1024200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9765/2010 2010-09-17
JP2010209765A JP5111580B2 (ja) 2010-09-17 2010-09-17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0064A true CN102420064A (zh) 2012-04-18
CN102420064B CN102420064B (zh) 2015-01-21

Family

ID=45944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1232.4A Active CN102420064B (zh) 2010-09-17 2011-08-12 按压开关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11580B2 (zh)
KR (1) KR101250594B1 (zh)
CN (1) CN10242006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8361A (zh) * 2016-10-10 2017-01-04 黄思亮 一种垂直运动的风压开关
CN107615432A (zh) * 2015-09-30 2018-01-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开关
CN109152560A (zh) * 2015-12-28 2019-01-04 株式会社卡特路谷好物思 握力检测机构及具有该握力检测机构的运动器械以及该运动器械的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3128B2 (ja) 2013-04-26 2018-03-14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及び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JP2023032929A (ja) * 2021-08-27 2023-03-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605A (zh) * 1999-10-06 2001-1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推压开关
JP2002343184A (ja) * 2001-05-10 2002-11-29 Alps Electric Co Ltd 押釦スイッチ
JP2008041603A (ja) * 2006-08-10 2008-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US20090308725A1 (en) * 2008-06-13 2009-12-17 Yasunori Yanai Push swit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517A (ja) * 1984-07-09 1986-01-31 東光株式会社 スイツチ筐体の成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605A (zh) * 1999-10-06 2001-1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推压开关
JP2002343184A (ja) * 2001-05-10 2002-11-29 Alps Electric Co Ltd 押釦スイッチ
JP2008041603A (ja) * 2006-08-10 2008-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US20090308725A1 (en) * 2008-06-13 2009-12-17 Yasunori Yanai Push switc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5432A (zh) * 2015-09-30 2018-01-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压开关
CN107615432B (zh) * 2015-09-30 2020-05-2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按压开关
CN109152560A (zh) * 2015-12-28 2019-01-04 株式会社卡特路谷好物思 握力检测机构及具有该握力检测机构的运动器械以及该运动器械的使用方法
CN106298361A (zh) * 2016-10-10 2017-01-04 黄思亮 一种垂直运动的风压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11580B2 (ja) 2013-01-09
CN102420064B (zh) 2015-01-21
JP2012064530A (ja) 2012-03-29
KR20120029989A (ko) 2012-03-27
KR101250594B1 (ko)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0064A (zh) 按压开关
CN100490036C (zh) 信号输入用开关
CN1179386C (zh) 多向开关
CN101425415B (zh) 按钮开关
CN102789917A (zh) 按键开关结构
US20140186085A1 (en) Press key
CN101620944B (zh) 按钮开关
US5726400A (en) Thin switch
US8957332B2 (en) Key switch structure
US20060006052A1 (en) Keyboard
CN101118810B (zh) 横推型推动开关
CN102403150B (zh) 可动触点部件及开关装置
US20080023312A1 (en) Keyboard and key assembly thereon
CN101923977B (zh) 按钮开关
CN105761989A (zh) 一种按键结构、移动终端
CN100583338C (zh) 开关装置
JP2001216865A (ja) スイッチ
JP3431404B2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US20110083950A1 (en) Multi-directional tact switch
JP2001216866A (ja) スイッチ
CN101923982B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CN202930287U (zh) 滑动型开关装置
JP6468649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JP2007200737A (ja) 押釦スイッチ
JP2006040699A (ja)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