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30287U - 滑动型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动型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30287U
CN202930287U CN 201220331277 CN201220331277U CN202930287U CN 202930287 U CN202930287 U CN 202930287U CN 201220331277 CN201220331277 CN 201220331277 CN 201220331277 U CN201220331277 U CN 201220331277U CN 202930287 U CN202930287 U CN 202930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ving
contact
sliding
fixed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312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真人
高桥刚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3127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30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30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302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接触稳定的小型滑动型开关装置。滑动型开关装置(100)具备:框体(10),具有开口部(1b);第一固定触点(7a)及第二固定触点(7b),设置于框体内;移动部件(2),具有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的操作部(2b)且被框体保持成可滑动移动;可动触点(3),设置于移动部件,切换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二固定触点的导通状态。可动触点具有基部(3a)和从移动部件的滑动移动方向的基部的两端部延伸设置的一对弹性臂部(3d),一对弹性臂部具有从基部的一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延伸并与第一固定触点滑动接触的第一弹性臂部(3e)和从基部的另一侧的端部朝向一侧延伸并与第二固定触点滑动接触的第二弹性臂部(3f)。

Description

滑动型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板簧状的可动触点的滑动型开关装置,特别关于即使在进行了小型化的情况下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接触也稳定的滑动型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要求小型的滑动型开关装置。作为小型的滑动型开关装置,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开关装置。 
以下,使用图10及图11,对专利文献1记载的开关装置SW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开关装置SW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开关装置SW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10及图11所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开关装置SW具备:壳体CA,至少上方开口;滑动部件SL,可滑动移动地保持于该壳体CA,并且设有由凹凸部构成的多个卡合部;卡搭(click)板簧SP,具有伴随着该滑动部件SL的滑动移动而与多个卡合部分别卡合或分离的鼓出部LB;检测构件SE,检测滑动部件SL的滑动动作;以及金属制的盖部件CO,覆盖在壳体CA的开口部。在卡搭板簧SP的至少一个背面侧,配设有能够将该卡搭板簧SP向滑动部件SL侧推压的第二板簧LS。检测构件SE具有:与壳体CA一体设置的固定触点PT;和形成为板簧状的可动触点MT;通过检测对固定触点PT和可动触点MT之间的电导通状态,由此对滑动部件SL的滑动动作进行检测。可动触点MT具有基部BA,从隔着基部BA相对置的一个部位和另一个部位之中的一个部位向一个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臂部AM1,从对置的另一个部位向另一个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二臂部AM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49036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开关装置SW中,可动触点MT为,第 一臂部AM1从基部BA的对置的一个部位向一个方向延伸形成,第二臂部AM2从对置的另一个部位向另一个方向延伸形成。因此,在要使开关装置SW进一步小型化时,难以充分取得第一臂部AM1和第二臂部AM2之间的跨距而进行小型化。此外,在使第一臂部AM1和第二臂部AM2之间的跨距缩短而进行了小型化的情况下,不能够完全吸收尺寸偏差或振动等外部干扰,可动触点MT与固定触点PT的接触可能变得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稳定的小型的滑动型开关装置。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滑动型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框体,具有开口部;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设置于该框体内;移动部件,具有从上述开口部露出并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的操作部,并且被上述框体保持成可滑动移动;以及可动触点,设置于该移动部件,对上述第一固定触点和上述第二固定触点之间的导通状态进行切换,上述可动触点具有:基部;以及一对弹性臂部,从上述移动部件的滑动移动方向上的该基部的两端部延伸设置,该一对弹性臂部包括:第一弹性臂部,从上述基部的一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延伸,与上述第一固定触点滑动接触;以及第二弹性臂部,从上述基部的另一侧的端部朝向一侧延伸,与上述第二固定触点滑动接触。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滑动型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弹性臂部及上述第二弹性臂部分别被弯曲形成为多阶。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滑动型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可动触点在上述基部的两端部具有凹部,上述移动部件设置有与上述凹部对应的凸部,在使上述凹部和上述凸部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凸部在上述基部之上变形,上述可动触点被保持上述移动部件。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滑动型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框体具备壳体,上述壳体具有配设有上述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体触点的内底面,并且上方开放,上述移动部件具有收纳于上述壳体中的主体部,在与上述壳体的 内底面对置的上述主体部的下表面,配设有上述可动触点并且设置有向上述内底面侧突出的突出部,具有伴随着上述移动部件的滑动移动而与上述突出部卡合或分离的鼓出部的板簧,以上述鼓出部与上述主体部的下表面相对置的状态配设于上述壳体。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滑动型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板簧的下方设置有辅助板簧,该辅助板簧具有贯通孔并与上述板簧层叠。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滑动型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框体的上述壳体具有:配置有上述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的第一区域;和配置有上述板簧的第二区域,将上述第一区域与上述第二区域分隔的分隔部,从上述壳体的内底面突出并且在上述移动部件的滑动移动方向上延伸形成,上述移动部件的操作部位于上述分隔部的上方。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滑动型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壳体卡合的盖部件,由上述壳体和上述盖部件构成上述框体。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可动触点具有基部及从可动触点可移动的方向上的基部的两端延伸形成的弹性臂部,弹性臂部包括:从基部的一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一弹性臂部;以及从基部的另一侧的端部朝向一侧延伸的第二弹性臂部。由此,通过缩短可动触点可移动的方向上的可动触点的长度尺寸,能够将滑动型开关装置小型化。此外,能够较长地设置弹性臂部的长度,充分确保弹性臂部的挠曲,能够不受尺寸偏差或振动等外部干扰影响地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稳定。由此,获得了如下效果:能够提供即使在进行了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稳定的滑动型开关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通过将弹性臂部弯曲形成为多阶,获得了如下效果:与不形成弯曲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较长地设置弹性臂部的长度,能够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更稳定。 
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通过将可动触点的凹部与移动部件的凸部卡合,而将可动触点安装于移动部件,获得了如下效果:能够提供在将可动触点保持于移动部件时的安装位置的偏差更小且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 的接触或分离的精度更高的滑动型开关装置,并且更容易实现组装自动化。 
根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在移动部件的主体部的下表面上设置可动触点和突出部,并且,具有与突出部卡合或分离的鼓出部的板簧配设成使鼓出部朝向移动部件的主体部的下表面方向,因此获得了如下效果:能够使滑动型开关装置的厚度方向即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小。 
根据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设置成在辅助板簧上层叠板簧的结构。若通过小型化而使板簧长度变短,则相对于板簧的长度而言板簧的板厚变厚,板簧难以挠曲,操作性变差。此外,若假设使板簧的板厚变薄则操作感触变弱,难以取得操作性和操作感触的平衡。因此,通过构成为在辅助板簧之上层叠板簧,并且使辅助板簧的板厚和板簧的板厚薄于现有技术的卡搭板簧SP的板厚,由此获得了如下效果:即使在板簧的长度及辅助板簧的长度变短的情况下,板簧和辅助板簧也容易挠曲,并且能够得到足够的操作感触,容易取得操作性和操作感触的平衡。 
根据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效果:即使对操作部施加不被期望的较强的按压力,由于通过分隔部对移动部件进行承接而使得不被期望的力不易被施加至可动触点等,也能够防止可动触点等的变形,能够提供更具有耐久性的滑动型开关装置。 
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效果:通过壳体和盖部件构成框体,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组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接触稳定的小型的滑动型开关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可动触点3的立体图。 
图4中的(a)、(b)是表示移动部件2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壳体5的立体图。 
图6中的(a)、(b)是表示可动触点3向移动部件2的保持方法的图。 
图7是表示操作部2b和分隔部5d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8中的(a)、(b)是表示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7之间的接触状态的俯视图。 
图9中的(a)、(b)是表示突出部2d和鼓出部4a之间的卡合或分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开关装置SW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开关装置SW的外观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盖部件 
1a   顶板部 
1b   开口部 
2    移动部件 
2a   主体部 
2b   操作部 
2c   保持部 
2d   突出部 
2e   凸部 
3    可动触点 
3a   基部 
3b   凹部 
3c   滑动接触部 
3d   弹性臂部 
3e   第一弹性臂部 
3f   第二弹性臂部 
3g   台阶部 
4    板簧 
4a   鼓出部 
5    壳体 
5a   内底面 
5b   第一区域 
5c   第二区域 
5d   分隔部 
5e   台座部 
6    辅助板簧 
6a   贯通孔 
7    固定触点 
7a   第一固定触点 
7b   第二固定触点 
7c   第一连接端子 
7d   第二连接端子 
10   框体 
100  滑动型开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至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滑动型开关装置1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可动触点3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移动部件2的立体图,图4(a)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Z1方向侧观察移动部件2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b)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Z2方向侧观察移动部件2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壳体5的立体图。 
滑动型开关装置100为图1所示那样的外观,如图2所示,具有:具备固定触点7的壳体5;进行固定触点7的导通切换的可动触点3;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的移动部件2;板簧4;辅助板簧6;以及覆盖壳体5上表面的盖部件1;由盖部件1和壳体5形成框体10。 
如图3所示,可动触点3由金属板构成,具有形成为长方形状的基部3a。基部3a在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方向(图3所示的Y1-Y2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形成为凹形状的凹部3b,并且具有一对弹性臂部3d,该一对弹性臂部3d从Y1-Y2方向的两端部延伸而设置,在该一对弹性臂部3d的前端具备能够与固定触点7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3c。一对弹性臂部3d包括:第一弹性臂部3e,从基部3a的一侧(Y2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Y1侧)延伸;和第二弹性臂部3f,从基部3a的另一侧(Y1侧)的端部朝向一侧(Y2侧)延伸。此外,第一弹性臂部3e及第二弹性臂部3f,分别被弯曲形成为多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臂部3d的根部和前端之间分别设置与基部3a平行的台阶部3g,从而弯曲形成为2阶。 
如图4所示,移动部件2由合成树脂材构成,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移动部件2具有形成为长方体状的主体部2a,在主体部2a的一个(图4所示的Z1侧)面上,形成有用于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的操作部2b。操作部2b从主体部2a的一个面向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在主体部2a的另一个(Z2侧)面上形成有:能够保持可动触点3的保持部2c、以及向与主体部2a的另一个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2d。保持部2c形成为能够配置可动触点3的基部3a的凹形状,在保持部2c的对置的1组内壁上,突出形成有在Z1-Z2方向上延伸配设的凸部2e。此外,对突出部2d的在移动部件2滑动移动的方向即Y1-Y2方向的两个方向上的面设置倾斜。另外,在从Z2方向俯视移动部件2时,保持部2c和突出部2d配置在经由与操作部2b对应的部位相对置的位置。 
如图2所示,板簧4由金属板构成,对平板实施弯曲加工而形成。板簧4在中央具有通过弯曲加工而形成为向一方突出的鼓出部4a。对鼓出部4a的在移动部件2滑动移动的方向即Y1-Y2方向的两个方向上的面设置倾斜。 
如图2所示,辅助板簧6由金属板构成,形成为大致平板状。此外,辅助板簧6在中央部具有方形的贯通孔6a。 
如图5所示,壳体5由合成树脂材构成,形成为上方开放的大致长方体状。此外,壳体5通过嵌插成型而一体形成有由金属板构成的固定触点7, 固定触点7露出地配置在内底面5a。另外,固定触点7包括第一固定触点7a和第二固定触点7b。壳体5的内底面5a具有:第一区域5b,配置有第一固定触点7a及第二固定触点7b;以及第二区域5c,配置有板簧4及辅助板簧6。此外,在第一区域5b与第二区域5c的边界形成有分隔部5d,该分隔部5d从内底面5a突出,并且在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方向即Y1-Y2方向上延伸,将第一区域5b和第二区域5c分隔。 
在第一区域5b配置有第一固定触点7a和第二固定触点7b。第一固定触点7a从第一区域5b的Y1方向侧的内底面5a露出,第二固定触点7b从第一区域5b的Y2方向侧的内底面5a露出。第一固定触点7a和第二固定触点7b以分离的状态配置,第一固定触点7a和第二固定触点7b被绝缘。此外,在第二区域5c的Y1方向侧及Y2方向侧,形成有相对于内底面5a位置变高的台座部5e。 
此外,在壳体5的外周面上,露出形成有能够与外部电导通的第一连接端子7c和第二连接端子7d。第一固定触点7a和第一连接端子7c电导通,第二固定触点7b和第二连接端子7d电导通。 
如图1及图2所示,盖部件1是将金属板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在盖部件1的能够覆盖壳体5上部的顶板部1a,形成有能够供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插通的开口部1b。另外,如图1所示,通过将盖部件1以覆盖壳体5的上表面的方式进行卡止,形成框体10。 
接着,使用图1、图6至图9对滑动型开关装置10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可动触点3向移动部件2的保持方法的图,图6(a)是表示可动触点3被配置在保持部2c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b)是表示可动触点3的保持状态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操作部2b和分隔部5d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是图1(b)的剖面A-A。图8是表示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7之间的接触状态的俯视图,图8(a)是表示对移动部件2进行滑动操作之前的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7之间的接触状态的俯视图,图8(b)是表示对移动部件2进行了滑动操作之后的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7之间的接触状态的俯视图。另外,在图8中,为了容易说明,未图示盖部件1,移动部件2用假想线(虚线)。图9是表示突出部2d和鼓出部4a之间的卡合或分 离状态的剖视图,图9(a)是表示初始状态的突出部2d和鼓出部4a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b)是表示滑动移动中途的突出部2d和鼓出部4a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c)是表示滑动移动后的突出部2d和鼓出部4a的状态的剖视图。此外,图9表示图1(b)的剖面B-B的突出部2d和鼓出部4a之间的卡合或分离状态。 
如图6(a)所示,可动触点3在使凹部3b与保持部2c的凸部2e卡合的状态下,以第一弹性臂部3e和第二弹性臂部3f朝向移动部件2的突出部2d突出的方向侧延伸的状态,插入并保持在移动部件2的保持部2c内。此时,如图6(b)所示,使具有2处的凸部2e在基部3a之上变形,由此变形的凸部2e延伸至基部3a之上,通过变形的凸部2e和保持部2c的内底面来夹持基部3a,由此将可动触点3保持于移动部件2。 
如图9所示,辅助板簧6以使其两端放置在台座部5e之上的状态配置在壳体5的第二区域5c,与辅助板簧6层叠地配置有板簧4。此时,板簧4朝向鼓出部4a向上方(Z1方向)突出的方向而配置。 
如图8所示,保持有可动触点3(参照图6)的移动部件2将主体部2a收纳在配置有板簧4及辅助板簧6(参照图9)的壳体5的内部。主体部2a以可动触点3与第一区域5b对置、并且如图9所示那样突出部2d与第二区域5c对置的朝向进行配置。此时,如图7所示,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位于壳体5的分隔部5d的上方。 
如图1所示,盖部件1以在开口部1b中插通了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的状态,以覆盖壳体5上方的方式与壳体5卡止。由此,保持有可动触点3(参照图6)的移动部件2、板簧4(参照图9)及辅助板簧6(参照图9)被保持在由盖部件1和壳体5构成的框体10内部。 
保持在框体10内的移动部件2,被保持为能够滑动移动。此外,由移动部件2保持、且配置在与壳体5的第一区域5b对置的位置的可动触点3如图8所示那样,滑动接触部3c与壳体5的内底面5a压接,伴随着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第一弹性臂部3e能够与第一固定触点7a滑动接触,并且第二弹性臂部3f能够与第二固定触点7b滑动接触。此外,在与壳体5的第二区域5c对置的位置处配置的突出部2d如图9所示那样,与第二区 域5c内所配置的板簧4及辅助板簧6对置地配置。突出部2d向内底面5a侧(Z2方向)突出,板簧4的鼓出部4a向盖部件侧(Z1方向)突出,突出部2d和鼓出部4a能够伴随着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进行卡合或分离。 
如此,形成了滑动型开关装置100。 
接着,使用图1、图8及图9说明滑动型开关装置100的动作。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所示的状态作为对移动部件2进行滑动操作之前的状态(初始状态)进行说明。初始状态的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7的电导通状态如图8(a)所示那样,第一弹性臂部3e与第一固定触点7a接触而电导通,但第二弹性臂部3f与第一区域5b的内底面5a接触,第二弹性臂部3f和第二固定触点7b未电导通。由此,第一固定触点7a和第二固定触点7b未电导通。 
若使移动部件2从初始状态开始进行滑动移动,则伴随着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可动触点3也移动,成为图8(b)的状态。操作后的状态下的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7的电导通状态为,第一弹性臂部3e与第一固定触点7a接触而电导通,并且第二弹性臂部3f与第二固定触点7b接触而电导通,从而第一固定触点7a和第二固定触点7b经由可动触点3电导通。 
如此,伴随着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可动触点3移动,对第一固定触点7a和第二固定触点7b之间的电导通状态进行切换,由此作为开关装置起作用。 
此外,如图9(a)所示,初始状态的移动部件2的突出部2d和板簧4的鼓出部4a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突出部2d配置在鼓出部4a的Y1方向侧,鼓出部4a位于突出部2d伴随着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进行移动的移动轨道上。 
若伴随着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突出部2d移动,则如图9(b)所示,突出部2d与鼓出部4a接触,一边使板簧4及辅助板簧6向Z2方向挠曲一边越过鼓出部4a进行移动。 
如图9(c)所示,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后,突出部2d配置在鼓出部4a的Y2方向侧。另外,在图9(a)的状态下,只要不以板簧4的弹力及辅助板簧6的弹力以上的力对操作部2b向Y2方向进行操作,则移动部件 2就被保持为图9(a)的状态。此外,在图9(c)的状态下,由于同样的理由,移动部件2也被保持为图9(c)的状态。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构成为,具备:框体10,具有开口部1b;第一固定触点7a及第二固定触点7b,设置在框体10内;移动部件2,具有从开口部1b露出并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的操作部2b,并且被框体10保持为可滑动移动;以及可动触点3,设置于移动部件2,对第一固定触点7a和第二固定触点7b之间的导通状态进行切换;在该滑动型开关装置中,可动触点3具有:基部3a;和一对弹性臂部3d,从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方向上的基部3a的两端部延伸设置;一对弹性臂部3d包括:第一弹性臂部3e,从基部3a一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延伸,并与第一固定触点7a滑动接触;和第二弹性臂部3f,从基部3a另一侧的端部朝向一侧延伸,并与第二固定触点7b滑动接触。 
由此,可动触点3具有基部3a和从基部3a的在可动触点3可移动的方向上的两端延伸形成的弹性臂部3d,弹性臂部3d构成为包括从基部3a一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一弹性臂部3e和从基部3a另一侧的端部朝向一侧延伸的第二弹性臂部3f。由此,通过缩短在可动触点3可移动的方向上的可动触点3的长度尺寸,能够使滑动型开关装置小型化。此外,能够缩短在可动触点3可移动的方向上的可动触点3的长度尺寸并且加长弹性臂部3d的长度,充分确保弹性臂部3d的挠曲,能够不受尺寸偏差或振动等外部干扰的影响而使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7的接触稳定。由此,获得了如下效果:能够提供即使在小型化了的情况下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7的接触也稳定的滑动型开关装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构成为,第一弹性臂部3e及第二弹性臂部3f分别被弯曲形成为多阶。 
由此,通过将弹性臂部3d弯曲形成为多阶,与未形成弯曲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长地设置弹性臂部3d的长度。因此,获得了如下效果:即使在小型化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弹性臂部3d的长度,能够使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7的接触更稳定。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构成为,可动触点3在基部3a的两端部具有凹部3b,在移动部件2设置有与凹部3b对应的凸部2e,在使凹部3b和凸部2e卡合的状态下,使凸部2e在基部3a之上变形,由此将该可动触点3保持于移动部件2。 
由此,通过使可动触点3的凹部3b和移动部件2的凸部2e卡合而将可动触点3安装于移动部件2,由此获得如下效果:能够提供使得可动触点3被保持于移动部件2时的安装位置的偏差变小且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7的接触或分离的精度更高的滑动型开关装置,并且更容易实现组装自动化。 
此外,由此获得了如下效果:通过使凸部2e在基部3a之上变形,能够容易将可动触点3保持于移动部件2。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构成为,框体10具备上方开放且具有配设有第一固定触点7a及第二固定触点7b的内底面5a的壳体5,移动部件2具有被收纳于壳体5的主体部2a,并在与壳体5的内底面5a对置的主体部2a的下表面配设有可动触点3并且设置有向内底面5a侧突出的突出部2d,具有伴随着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而与突出部2d卡合或分离的鼓出部4a的板簧4以鼓出部4a与主体部2a的下表面相对置的状态配设于壳体5。 
由此,在移动部件2的主体部2a的下表面设置有可动触点3和突出部2d,并且具有与突出部2d卡合或分离的鼓出部4a的板簧4配设为使鼓出部4a朝向移动部件2的主体部2a的下表面方向。通过成为这种结构,可动触点3和固定触点7滑动接触的机构、以及突出部2d和板簧4的鼓出部4a卡合或分离的机构,在由图1的X1-X2轴和Y1-Y2轴形成的面方向上排列配设,因此获得了如下效果:能够减小滑动型开关装置的厚度方向即图1的Z1-Z2方向的尺寸。 
此外,由此获得了如下效果:伴随着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而鼓出部4a和突出部2d卡合或分离,由此能够使操作了滑动型开关装置的操作者感到明确的操作感触(卡搭感、咔哒感),并且通过调整鼓出部4a和突出部2d卡合的量能够调整操作感触。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构成为,在板簧4的下方设 置了具有贯通孔6a并与板簧4层叠的辅助板簧6。 
由此,构成为在辅助板簧6之上层叠板簧4。若由于小型化而使板簧4的长度变短,则相对于板簧4的长度而言板簧4的板厚变厚,板簧4变得难以挠曲、操作性变差。此外,若假设使板簧4的板厚变薄则操作感触变弱,难以取得操作性和操作感触的平衡。因此,通过设置成在辅助板簧6之上层叠板簧4的结构并且使辅助板簧6的板厚和板簧4的板厚薄于现有技术的卡搭板簧SP的板厚,由此获得了如下效果:即使在板簧4的长度及辅助板簧6的长度变短的情况下,板簧4和辅助板簧6也容易挠曲并且能够得到充分的操作感触,能够容易取得操作性和操作感触的平衡。 
此外,由此获得了如下效果:辅助板簧6通过设置贯通孔6a而构成为更容易挠曲,通过改变辅助板簧6的贯通孔6a的大小,能够根据要求容易地进行操作感触的调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构成为,框体10的壳体5具有:配置有第一固定触点7a及第二固定触点7b的第一区域5b;和配置有板簧4的第二区域5c;将第一区域5b和第二区域5c分隔的分隔部5d从壳体5的内底面5a突出并且在移动部件2的滑动移动方向上延伸形成,移动部件2的操作部2b位于分隔部5d的上方。 
由此,获得了如下效果:即使对操作部2b施加不被期望的较强的按压力,由于分隔部5d对移动部件2进行承接而使得不被期望的力不易被施加至可动触点3等,也能够防止可动触点3等变形,能够提供更具有耐久性的滑动型开关装置。 
此外,由此获得了如下效果:对移动部件2的移动进行引导。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构成为,具有与壳体5卡合的盖部件1,通过壳体5和盖部件1构成框体10。 
由此,获得了如下效果:通过壳体5和盖部件1构成框体10,从而能够在框体10内容易地配置移动部件2等,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组装。 
如以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能够如下述那样进行变形而实施,这些实施 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1)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中,将操作部2b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成向上方(Z1方向侧)突出,但也可以设置为向横向(X1方向侧或者X2方向侧)突出。另外,即使在将操作部2b设置为向横向突出、并假设对操作部2b施加了不被期望的操作力的情况下,也由于通过分隔部5d或者分隔部5d以外的壳体5的部位来进行承接,而能够防止可动触点3等变形。 
(2)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构成为,在可动触点3的弹性臂部3d分别各设置1个台阶部3g,但也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大小对台阶部3g的设置数量、形状进行变更。 
(3)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型开关装置100中,第一连接端子7c及第二连接端子7d与壳体5的外表面成为齐平面地露出形成,但也可以从壳体5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形成,所形成的位置也可以变更。 

Claims (7)

1.一种滑动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具有开口部;
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设置于该框体内;
移动部件,具有从上述开口部露出并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的操作部,并且被上述框体保持成可滑动移动;以及
可动触点,设置于该移动部件,对上述第一固定触点和上述第二固定触点之间的导通状态进行切换,
上述可动触点具有:基部;以及一对弹性臂部,从上述移动部件的滑动移动方向上的该基部的两端部延伸设置,
该一对弹性臂部包括:第一弹性臂部,从上述基部的一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延伸,与上述第一固定触点滑动接触;以及第二弹性臂部,从上述基部的另一侧的端部朝向一侧延伸,与上述第二固定触点滑动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弹性臂部及上述第二弹性臂部分别被弯曲形成为多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触点在上述基部的两端部具有凹部,
上述移动部件设置有与上述凹部对应的凸部,
在使上述凹部和上述凸部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凸部在上述基部之上变形,上述可动触点被保持于上述移动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具备壳体,上述壳体具有配设有上述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体触点的内底面,并且上方开放,
上述移动部件具有收纳于上述壳体中的主体部,
在与上述壳体的内底面对置的上述主体部的下表面,配设有上述可动触点并且设置有向上述内底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具有伴随着上述移动部件的滑动移动而与上述突出部卡合或分离的鼓出部的板簧,以上述鼓出部与上述主体部的下表面相对置的状态配设于上述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板簧的下方设置有辅助板簧,该辅助板簧具有贯通孔并与上述板簧层叠。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的上述壳体具有:配置有上述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的第一区域;和配置有上述板簧的第二区域,
将上述第一区域与上述第二区域分隔的分隔部,从上述壳体的内底面突出并且在上述移动部件的滑动移动方向上延伸形成,上述移动部件的操作部位于上述分隔部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上述壳体卡合的盖部件,由上述壳体和上述盖部件构成上述框体。
CN 201220331277 2012-07-09 2012-07-09 滑动型开关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30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1277 CN202930287U (zh) 2012-07-09 2012-07-09 滑动型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1277 CN202930287U (zh) 2012-07-09 2012-07-09 滑动型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30287U true CN202930287U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20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31277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30287U (zh) 2012-07-09 2012-07-09 滑动型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302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6117A (zh) * 2015-01-26 2016-08-03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滑动开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6117A (zh) * 2015-01-26 2016-08-03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滑动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7186B2 (en) Sliding module for slid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and slid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CN100510826C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组件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JP4721908B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CN104466533B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EP2125434B2 (de) Anordnung zur Einbindung eines portablen elektronischen Geräts
CN100394647C (zh) 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
CN101270773B (zh) 开闭装置
CN101247007B (zh) 具有弹性杆的连接器
CN101487969B (zh) 成像装置
CN1649361A (zh) 滑动机构及便携式终端
CN100511037C (zh) 钟表的按钮结构和具备该按钮结构的钟表
CN101754621A (zh) 滑盖式电子装置
CN202930287U (zh) 滑动型开关装置
TW201834330A (zh) 二合一sim卡托盤及音量按鈕
CN102420064A (zh) 按压开关
KR100698458B1 (ko) 전자기기용 개폐장치
CN101345153A (zh) 开关
CN1964375A (zh) 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滑动装置
CN102005326B (zh) 滑动开关
CN208297804U (zh) 光学系统
CN203596304U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KR20090106732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슬라이드 모듈
CN208581271U (zh) 侧键结构和终端
JP2009105867A (ja) 移動通信端末機のスライドヒンジ装置
EP2584765B1 (en) Slide device for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S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