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3982B - 多方向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方向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3982B
CN101923982B CN 201010189190 CN201010189190A CN101923982B CN 101923982 B CN101923982 B CN 101923982B CN 201010189190 CN201010189190 CN 201010189190 CN 201010189190 A CN201010189190 A CN 201010189190A CN 101923982 B CN101923982 B CN 101923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ic element
conducting
framework
inputting devic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8919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3982A (zh
Inventor
田中拓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3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3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确保在弹性部件上下配置的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的导通状态,防止侵入装置内的静电引起的不良情况。所述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弹性部件(9),其使操作部件(12)复位到初始位置;弹性部件保持板(8),其从下方侧支承该弹性部件(9);安装部件(11),其被设置成能够与地面接触,且上方侧覆盖弹性部件(9)从;以及导通部件(10),其夹持在该安装部件(11)与弹性部件(9)之间,使安装部件(11)与弹性部件保持板(8)导通,其中,在安装部件(11)与弹性部件保持板(8)之间夹入弹性部件(9)及导通部件(10)的状态下,将安装部件(11)卡合保持在装置的框体(2)内。

Description

多方向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方向输入装置,尤其涉及在手机装置或游戏机用控制器等的方位输入操作中适用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机装置或游戏机用控制器等中,搭载有适合于方位输入操作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以往,在此种多方向输入装置中,提出有如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为了改善组装作业性,将使操作部件复位到初始位置的弹性部件(复位部件)由配设在其下方的下部部件(复位部件固定板)和配设在其上方的上部部件(框体安装板)夹持,使分别设置的临时固定用卡止机构与下部部件及上部部件卡合而进行一体化,形成盖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4083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存在利用金属材料形成接受方位输入操作的操作部件或与该操作部件连接的部件的情况。在此种多方向输入装置中,伴随方位输入操作,静电等从使操作部件突出的开口部侵入,而可能产生信号输出中利用的触点部等受损的情况。为了避免此种情况,以往,在多方向输入装置中,采用防止静电引起不良情况发生的对策。
例如,在上述现有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下部部件将弹性部件保持在规定位置,上部部件起到将其与下部部件一起构成的盖体自身安装在框体上的重要作用,因此考虑到其耐久性而利用金属材料形成。因此,在此种多方向输入装置中,考虑有将经由所述下部部件及上部部件侵入到装置内的静电向外部放电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需要事先确保下部部件与上部部件的导通状态。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将经由各自的临时固定用卡止机构形成一体化的下部部件及上部部件安装在框体上时,采用在夹有下部部件的状态下通过配置在上方的上部部件抱住框体的结构,下部部件从与上部部件的卡合部沿离开方向移动,可能产生无法确保下部部件与上部部件的导通状态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方向输入装置,该多方向输入装置可靠地确保在使操作部件复位到初始位置的弹性部件的上下配置的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的导通状态,从而能够防止侵入装置内的静电引起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弹性部件,其使操作部件复位到初始位置;下部部件,其从下方侧支承所述弹性部件;上部部件,其被设置成能够与地面接触,且从上方侧覆盖所述弹性部件;以及导通部件,其夹持在所述上部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之间,使所述上部部件与所述下部部件导通,其中,在所述上部部件与所述下部部件之间夹入所述弹性部件及导通部件的状态下,将所述上部部件卡合保持在装置的框体上。
根据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由于在能够与地面接触的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夹入弹性部件及导通部件,因此能够通过弹性部件将导通部件压紧到上部部件上,并经由该导通部件将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导通,从而能够可靠地确保在使操作部件复位到初始位置的弹性部件上下配置的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的导通状态,从而将侵入到装置内的静电向外部放电,能够防止静电引起的不良情况。
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框体具有矩形形状,所述下部部件在与该框体的四角相对应的位置向外侧露出,使所述导通部件与该露出部分抵接。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从与框体的四角相对应的位置向外部露出的下部部件的一部分形成导通路,因此能够不使装置主体的外形尺寸增大,而防止侵入到装置内的静电引起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导通部件上设置与所述下部部件抵接的多个卡合腕部,在所述卡合腕部之间配置所述上部部件具有的用于与地面导通的导通腕部。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与下部部件抵接的多个卡合腕部之间的空间配置导通腕部,因此不存在由于使用了上部部件的导通腕部的导通路而使装置主体的外形尺寸增大的情况,能够使上部部件与地面导通。
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弹性部件及导通部件上分别设置环状部,以使双方的所述环状部重合的状态配置所述弹性部件及导通部件。在该情况下,由于弹性部件和导通部件以使双方的环状部重合的状态配置,因此能够以均匀地分配弹性部件产生的弹性力的状态将导通部件压紧到上部部件上。
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优选使所述卡合腕部的一部分在被所述弹性部件支承的状态下与所述下部部件进行弹性接触。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弹性腕部支承卡合腕部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在产生冲击等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的导通状态,从而能够可靠地将侵入到装置内的静电向外部放电。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能够与地面接触的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夹入弹性部件及导通部件,因此能够通过弹性部件将导通部件压紧到上部部件上,并经由该导通部件将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导通,从而能够可靠地确保在使操作部件复位到初始位置的弹性部件的上下配置的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的导通状态,从而将侵入到装置内的静电向外部放电,能够防止静电引起的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的框体的俯视图。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的配设有中央可动触点板及环状可动触点板的框体的俯视图。
图4是组装上述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6是从图4所示的状态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取下安装部件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的导通部件的抵接部周边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多方向输入装置
2框体
21空洞部
22引导壁
23凹部
23a、24a支承面
24保持部
25a中央用固定触点
25b  中央用共用电极
26a第一外部用固定触点
26b第二外部用固定触点
26c外部用共用电极
27凹部
28突出片
28a支承面
3中央可动触点板
31弯曲部
32台座部
4环状可动触点板
41第一支承腕部
42第二支承腕部
43被粘接部
5粘贴片
6中央按压部件
61插接部
62抑制部
63突出部
64凹部
65中央按压部
7环状按压部件
71环状按压部
72中央孔
8弹性部件保持板
81中央孔
82环形状部
82a平面部
82b倾斜面部
83卡合片
84插通孔
85突出部
86凹部
9弹性部件
91中央孔
92环形状部
92a平面部
92b弹性隔膜部
93突出片
94突出部
10导通部件
101开口部
102环形状部
103卡合腕部
103a抵接部
104被支承面
11安装部件
111开口部
112平面部
113卡合片
12操作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此外,虽然本发明的多方向输入装置适合于手机装置或游戏机用控制器等的方位输入操作,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能够搭载在要求防止静电引起的不良情况的任意的电子设备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的框体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具备:设有多个固定触点的框体2;收容在该框体2内的中央可动触点板3及环状可动触点板4;将中央可动触点板3及环状可动触点板4固定在框体2上的粘贴片5。而且,多方向输入装置1具备:在粘贴片5的上方配置的中央按压部件6;被中央按压部件6插通的环状按压部件7;覆盖在该环状按压部件7的上方,并从下方侧支承下述的弹性部件9的作为下部部件的弹性部件保持板8;使下述的操作部件12复位到初始位置的弹性部件9;将弹性部件保持板8与下述的安装部件11导通的导通部件10;将所述构成部件安装在框体2内的作为上部部件的安装部件11;以及以从安装部件11向上方侧突出的方式安装在中央按压部件6的局部的操作部件12。
框体2使用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薄箱状。如图2所示,框体2的中央部形成有大致具有圆形形状的空洞部21。空洞部21上竖立设置有作为从底面部突出的突出部的圆弧状的引导壁22。该引导壁22上沿图2所示的上下及左右方向形成有凹部23。而且,在空洞部21中的框体2的对角线位置上一体形成有保持部24,该保持部24分别具有放射状的凹槽形状并将环状可动触点板4保持为在周向上不会移动。引导壁22的凹部23分别形成在相邻的保持部24的中间的位置。在凹部23及保持部24的比引导壁22的外侧的底面靠上方位置上形成有支承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支承面23a及24a。
引导壁22的内侧的底面的中央位置设有大致圆形形状的中央用固定触点25a。并且,在该中央用固定触点25a的附近设有一对中央用共用电极25b。所述中央用固定触点25a及中央用共用电极25b以比引导壁22的内侧的底面稍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嵌入成型于框体2。
另外,在引导壁22的外侧的底面中的与凹部2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一外部用固定触点26a。所述第一外部用固定触点26a在空洞部21的底面上沿图2所示的上下及左右四个方向以一定的间隔设置成环状。在所述第一外部用固定触点26a之间且与保持部24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外部用固定触点26b。
所述第一外部用固定触点26a及第二外部用固定触点26b以比引导壁22的外侧的底面稍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嵌入成型于框体2。而且,第一外部用固定触点26a具有三个突起部,以确保与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接触稳定性。另一方面,第二外部用固定触点26b具有在引导壁22的径向上比在引导壁22的周向上长的形状,以确保与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接触稳定性。此外,在几个保持部24的支承面24a上设有外部用共用电极26c。外部用共用电极26c以比保持部24的支承面24a稍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嵌入成型于框体2。
此外,在框体2的侧壁部的角部形成有收容下述的安装部件11的卡合片113的凹部27。而且,在侧壁部的上表面且凹部27的附近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突出片28。突出片28在夹着保持部24的位置上,在框体2的各个角部上各形成有两个。在突出部28的上表面形成有支承安装构件11的支承面28a。
如图1所示,中央可动触点板3具有形成为向上方突出的圆顶状的弯曲部31和与中央用共用电极25b接触的台座部32。该中央可动触点板3的弯曲部31与中央用固定触点25a能够接触或分离地对置配置。此外,中央可动触点板3的台座部32的直径设计为与中央用共用电极25b之间的距离相等。
环状可动触点板4是具有产生大的反作用力的弹性的部件,使用磷青铜等的金属平板材料形成为平板状。而且,环状可动触点板4为与框体2的引导壁22的外侧的底面相对应的环状形状,以与通过第一外部用固定触点26a及第二外部用固定触点26b形成的环为相等尺寸的方式具有规定的径向宽度而形成,与第一外部用固定触点26a及第二外部用固定触点26b能够接触或分离地对置配置。
在环状可动触点板4上,与保持部24相对应而沿四个方向形成有从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外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支承腕部41。而且,与凹部23相对应而沿四个方向形成有从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内周且各第一支承腕部41的周向的中间位置向内侧延伸的第二支承腕部42。第一支承腕部41通过其前端部附近载置在保持部24的支承面24a上,而第二支承腕部42通过其前端部附近载置在凹部23的支承面23a上,由此,环状可动触点板4被框体2支承。一对第二支承腕部42具有被粘接部43,该被粘接部43形成为比另一对第二支承腕部42长且其前端部稍向框体2的底面侧折弯。
在此,使用图3,说明配设有所述中央可动触点板3及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状态的框体2。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中的配设有中央可动触点板3及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框体2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中央可动触点板3在中央用共用电极25b上载置有台座部32的状态下配设在引导壁22的内侧。而且,环状可动触点板4以将第一支承腕部41收容在保持部24内并将第二支承腕部42收容在凹部23内的状态配设在引导壁22的外侧。在该情况下,第一支承腕部41在设置在框体2上的第一外部用固定触点26a之间向引导壁22的径向外侧延伸。而且,第二支承腕部42的被粘接部43成为经由凹部23比引导壁22稍向内侧方向延伸的状态。此外,第一支承腕部41的下表面载置在保持部24的支承面24a上,第二支承腕部42的下表面载置在凹部23的支承面23a上。而且,第二外部用固定触点26b配置在与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第一支承腕部41的基端部附近(第一支承腕部41的根部分的附近)的下表面相对应的位置上。
如此,相对于配设有中央可动触点板3及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状态的框体2,在与引导壁22的内侧的底面相对应的部分上粘贴有粘贴片5。粘贴片5以覆盖中央可动触点板3和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被粘接部43的方式粘贴在引导壁22的内侧的底面上。由此,中央可动触点板3及环状可动触点板4相对于框体2成为固定状态。
返回图1,说明本多方向输入装置1的构成部件。环状按压部件7具有与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内径相同程度的直径而形成为圆形凸缘状。在该环状按压部件7的外周下方具有将环状可动触点板4向框体2的底面部侧按压的环状按压部71。而且,环状按压部件7的中心部分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的中央孔72。
中央按压部件6例如由金属材料成形且具有:具有与环状按压部件7的中央孔72转动配合的直径并形成为圆柱状的插接部61;具有比插接部61及环状按压部件7的中央孔72的直径大的直径并形成为圆形形状的抑制部62;以及从环状按压部件7的中央孔72向上方侧突出的突出部63。突出部63具有凹部64,该凹部64与在操作部件12的下表面形成的圆柱状的轴部(未图示)嵌合,在抑制部62的下表面上具有将中央可动触点板3向框体2的底面部侧按压的凸状的中央按压部65(参照图5)。并且,将插接部61插通到环状按压部件7的中央孔72,并使操作部件12的轴部与中央按压部件6的凹部64嵌合而将中央按压部件6配设在框体2内。
弹性部件保持板8例如由金属材料成形,具有比框体2的空洞部21稍大的直径的大致圆环形状。弹性部件保持板8具有环形状部82,该环形状部82在中央部形成有比环状按压部件7的中央孔72的直径大的圆形的中央孔81。环形状部82包括设置在其外缘侧的平面部82a和与该平面部82a的内侧连接的倾斜面部82b,该倾斜面部82b的内侧形成有中央孔81。倾斜面部82b具有能够与下述的弹性部件9的弹性隔膜部92b的下表面内壁抵接的形状,在伴随操作部件12的滑动操作而弹性隔膜部92b进行变形时,具有将弹性部件9的一部分保持在初始位置的作用。
另外,在弹性部件保持板8中的与框体2的四个角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卡合片83。卡合片83配置在分别形成于框体2的角部上的一对突出片28之间。在上述卡合片83分别穿透设置有插通孔84。并且,在所述卡合片83的前端部设有在其端部附近突出设置的一对突出部85,并且在所述突出部85之间设有配置下述的安装部件11的卡合片113的凹部86。所述突出部85向框体2的外侧露出,下述的导通部件10的抵接部103a与其前端部抵接。弹性部件保持板8配设在环状按压部件7的上方且构成为,当对操作部件12向任意周向进行滑动操作时,使环状按压部件7的下表面在框体2的引导壁22的上表面滑动,并且使环状按压部件7的上表面在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下表面滑动,并且将环状按压部件7夹持成滑动移动自如。
弹性部件9例如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具有大致圆环形状且配置在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上方。该弹性部件9具有环形状部92,该环形状部92在中央部形成有覆盖中央按压部件6的突出部63的外周的尺寸的中央孔91。该环形状部92具有平面部92a和弹性隔膜部92b,平面部92a与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平面部82a重叠,弹性隔膜部92b与该平面部92a的内侧连接,具有使解除了滑动操作的操作部件12向初始位置(中心位置)复位的锯齿形截面。在平面部92a中的与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卡合片83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外侧延伸的多个突出片93。在各个突出片93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突出部94,所述多个突出部94插通到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插通孔84内并将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第一支承腕部41按压到保持部24的支承面24a及外部用共用电极26c上而进行保持。弹性隔膜部92b从平面部92a的内缘部鼓出设置,覆盖在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倾斜面部82b的上方。此外,除中央孔91之外,弹性部件9上未形成可能让水分或灰尘从外部侵入到框体2的内部的孔,而形成为密闭并覆盖在框体2上形成的开口部的盖状。
导通部件10例如对磷青铜等的金属平板材料实施冲裁加工及冲压加工而形成,大致具有圆环形状。导通部件10由环形状部102构成,该环形状部102在中央部具有能够收容弹性部件9的弹性隔膜部92b的开口部101。在环形状部102中的与弹性部件9的一对突出片9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卡合腕部103,该卡合腕部103与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卡合片83抵接而使弹性部件保持板8与安装部件11导通。该卡合腕部103与各个突出片93相对而设置有一对。在所述卡合腕部103的前端部上设有抵接部103a,该抵接部103a向图1所示的下方侧折弯,并与在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卡合片83上设置的突出部85的外侧端面抵接。而且,在环形状部102中的与弹性部件9的另一对突出片9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由该突出片93的上表面支承的被支承面104。
安装部件11例如对金属制的平板材料实施冲裁加工及冲压加工而形成,具有中央部形成有圆形形状的开口部111的矩形形状的平面部112和从该平面部112的四个角部垂下设置的作为导通腕部的卡合片113。开口部111设成能够收容弹性部件9的弹性隔膜部92b的直径,平面部112覆盖在导通部件10的环形状部102的上表面。在组装多方向输入装置1时,卡合片113被设置在被收容到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凹部86及框体2的凹部27内的位置。安装部件11以将弹性部件保持板8、弹性部件9及导通部件10限制在框体2内的方式从它们上方进行覆盖,并在框体2的下表面侧通过将卡合片113的前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安装在框体2上。此外,在框体2的下表面向内侧折弯的卡合片113的一部分能够与嵌入成形于框体2的未图示的接地端子接触。
操作部件12例如由金属材料成形,大致具有在下表面上突出设有轴部的圆盘形状。操作部件12使在下表面上设置的轴部与中央按压部件6的凹部64嵌合,操作部件12配置在从安装部件11的开口部111露出的弹性部件9的上方侧,能够接受来自操作者的滑动操作及按压操作。
在此,对组装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的状态进行说明。图4是组装了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的侧剖视图。在图5中,示出沿着通过中央按压部件6的中心且与框体2的一侧面平行的面而构成的侧剖视图。
如图4及图5所示,当组装多方向输入装置1时,从组装了中央可动触点板3、环状可动触点板4、中央按压部件6、环状按压部件7、弹性部件保持板8、弹性部件9及导通部件10的状态的框体2的上方侧安装安装部件11。在该情况下,安装部件11成为使其平面部112的下表面由突出片28的支承面28a支承的状态。弹性部件9的弹性隔膜部92b成为从安装部件11的中央孔111向上方侧露出的状态。中央按压部件6的突出部63成为从弹性部件9的中央孔91向上方侧突出的状态,通过使操作部件12的轴部嵌入在该突出部63上形成的凹部64内,而将操作部件12安装在本多方向输入装置1上(参照图5)。
在如此组装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的内部,如图5所示,在框体2的底面上设置的中央用固定触点25a的上方具有一定的空隙而配置有中央可动触点板3。而且,环状可动触点板4由框体2的凹部23的支承面23a及保持部24的支承面24a(图5中未图示)支承,且在中央可动触点板3及环状可动触点板4的被粘接部43上粘贴有粘贴片5。在该情况下,在框体2的底面部上设置的第一外部固定触点26a及第二外部用固定触点26b的上方具有一定的空隙而配置有环状可动触点板4。
另外,在粘贴片5的上方配置有中央按压部件6。环状按压部件7的中央孔72配置在与中央按压部件6的插接部61的外周面相对应的位置,弹性部件9的中央孔91配置在与中央按压部件6的突出部63的外周面相对应的位置。在操作者未进行操作的状态下,中央按压部件6在弹性部件9的弹性隔膜部92b的恢复力及中央可动触点板65的按压力的作用下配置在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
在具有此种结构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中,使操作部件12向任意径向外侧滑动移动而进行输入操作时,环状按压部件7在与框体2的引导部22(在图5中未图示,参照图1)的上表面和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下表面上滑动的同时,向该滑动操作的方向移动,环状按压部件7的环状按压部71与环状可动触点板4抵接。当使该操作部件12进一步滑动移动时,则环状按压部71使环状可动触点板4发生变形,使环状可动触点板4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外部用固定触点26a或第二外部用固定触点26b接触而导通。由此,多方向输入装置1能够检测出对操作部件12向任意的径向外侧进行的输入操作。然后,若上述的向径向的输入操作结束,则在弹性部件9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中央按压部件6返回初始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伴随于此,在中央按压部件6上固定的操作部件12复位到初始位置。
另外,当压下操作部件12而进行输入操作时,中央按压部件6的中央按压部65按压中央可动触点板3而使其发生变形,使中央可动触点板3与中央用固定触点25a接触。由此,多方向输入装置1能够检测出向压下方向(图5所示的下方向)的输入操作。在该情况下,环状按压部件71被引导壁22的上表面限制向压下方向的移动,但是由于中央按压部件6的插通部61与环状按压部件7的中央孔72转动配合,因此能够使该中央孔72滑动并向压下方向移动。由此,即使引导壁22的上表面与环状按压部件7接触,操作部件12也能够向压下方向移动。由此,不仅能够向径向外侧进行输入操作,而且能够向压下方向进行输入操作。然后,若上述的向压下方向的输入操作结束,则在中央可动触点板3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中央按压部件6返回初始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伴随于此,在中央按压部件6上固定的操作部件12复位到初始位置。
如此动作时,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构成为,使弹性部件保持板8可靠地与安装部件11导通,将伴随操作者对操作部件12进行操作而侵入装置内部的静电经由该安装部件11向外部放电,其中所述安装部件11与接地端子接触。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中的弹性部件保持板8与安装部件11的导通状态进行说明。图6是从图4所示的状态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取下安装部件11的情况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具有的导通部件10的抵接部103a周边的放大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中,如上所述,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上方被弹性部件9覆盖,并且在该弹性部件9的上方载置有导通部件10,在该状态下,从上方侧安装安装部件11,以将上述部件装入框体2内。在该情况下,由于安装部件11在被以一定的力压紧的状态下安装在框体2上,因此,导通部件10通过弹性部件9而被压紧到安装部件11的下表面。尤其是,弹性部件9和导通部件10以各自的平面部92a和环形状部102重合的状态配置,因此能够在均匀地分配弹性部件9产生的弹性力的状态下将导通部件10压紧到安装部件11的下表面。
另外,导通部件10的卡合腕部103成为被弹性部件9的一对突出片93支承的状态。并且,如图6及图7所示,卡合腕部103的抵接部103a从比突出片93的前端部稍向外侧的位置向下方侧延伸,其前端部成为与突出部85的前端弹性接触的状态,突出部85在与框体2的四角对应的位置向外侧露出的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卡合片83上设置。而且,安装部件11的卡合片113配置于在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卡合片83上设置的凹部86内,并配置在卡合腕部103之间。此外,导通部件10的被支承面104成为被压紧到弹性部件9的另一对突出片93的上表面的状态。通过不仅将卡合腕部103a,而且将被支承面104压紧到弹性部件9的突出片93的上表面,能够高平衡性地将导通部件104压紧到弹性部件9上。
如此,导通部件10在被弹性部件9压紧到安装部件11的下表面上的状态下,使其卡合腕部103的抵接部103a可靠地与在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卡合片83上设置的突出部85进行弹性接触。然后,如上所述,安装部件11成为经由卡合片113与嵌入成形于框体2的接地端子相接触的状态。由此,伴随对操作部件12的操作而侵入装置内部的静电能够以在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卡合片83上设置的突出部85、导通部件10及安装部件11为导通路,从接地端子向外部放电。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由于在能够与地面接触的安装部件11和弹性部件保持板8之间夹入弹性部件9及导通部件10,因此能够通过弹性部件9将导通部件10压紧到安装部件11的下表面,并且经由该导通部件10使安装部件11与弹性部件保持板8导通,从而能够可靠地确保在使操作部件12复位到初始位置的弹性部件9的上下配置的安装部件11与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导通状态,将侵入到装置内的静电向外部放电,能够防止静电引起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中,由于使导通部件10的卡合腕部103与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一部分(突出部85)进行弹性接触而形成导通路,其中弹性部件保持板8在与框体2的四角相对应的位置向外侧露出,因此能够利用装置主体的死区形成导通路,从而能够不增大装置主体的外形尺寸,而防止侵入装置内的静电引起的不良情况。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中,在与框体2的四角相对应的位置配置卡合片113,该卡合片113用于与在卡合腕部103之间具有安装部件11的接地端子导通。由此,能够利用卡合腕部103之间的空间配置卡合片113,因此不会由于使用了安装部件11的卡合片113的导通路而增大装置主体的外形尺寸,从而能够使安装部件11与地面导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1中,由于卡合腕部103的一部分在被弹性部件9的突出片93支承的状态下与弹性部件保持板8弹性接触,因此即使由于在搭载有多方向输入装置1的设备落下等而产生冲击等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安装部件11与弹性部件保持板8的导通状态,能够可靠地将侵入到装置内的静电向外部放电。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附图所示的尺寸或形状等,并不局限于此,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而实施。

Claims (5)

1.一种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弹性部件,其使操作部件复位到初始位置;下部部件,其从下方侧支承所述弹性部件;上部部件,其被设置成能够与地面导通,且从上方侧覆盖所述弹性部件;以及导通部件,其被夹持在所述上部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之间,使所述上部部件与所述下部部件导通,
在所述上部部件与所述下部部件之间夹入所述弹性部件及导通部件的状态下,使所述上部部件卡合保持在装置的框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矩形形状,所述下部部件在与该框体的四角相对应的位置向外侧露出,使所述导通部件与该露出部分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通部件上设置与所述下部部件抵接的多个卡合腕部,在所述卡合腕部之间配置所述上部部件具有的用于与地面导通的导通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部件及导通部件上分别设置环状部,以使双方的所述环状部重合的状态配置所述弹性部件及导通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卡合腕部的一部分在被所述弹性部件支承的状态下与所述下部部件弹性接触。
CN 201010189190 2009-05-29 2010-05-24 多方向输入装置 Active CN101923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0350 2009-05-29
JP2009130350A JP5255521B2 (ja) 2009-05-29 2009-05-29 多方向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3982A CN101923982A (zh) 2010-12-22
CN101923982B true CN101923982B (zh) 2013-07-17

Family

ID=43338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89190 Active CN101923982B (zh) 2009-05-29 2010-05-24 多方向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55521B2 (zh)
CN (1) CN101923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0030B (zh) * 2014-07-14 2017-12-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多方向开关装置
WO2020116414A1 (ja) 2018-12-04 2020-06-11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3474A (en) * 1988-06-29 1991-11-0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discharging static electricity in a display and push-button switch
CN1257326A (zh) * 1998-12-15 2000-06-21 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电子器具用操作装置
US6229103B1 (en) * 1995-08-23 2001-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with built-in push switch driven by rotary and pushing operation of an operating knob
CN1380668A (zh) * 2001-04-06 2002-11-20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静电消除器的操作装置和具有该操作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571619A (zh) * 2003-07-14 2005-01-26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和具有静电放电保护能力的触控式按键
CN1713320A (zh) * 2004-06-16 2005-12-2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复合输入装置
CN1881503A (zh) * 2005-05-16 2006-12-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多向输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3123A (en) * 1981-03-16 1982-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Heating cooker
JP2002093262A (ja) * 2000-09-18 2002-03-29 Asahi Optical Co Ltd 金属キャップ付き操作部材
JP3959983B2 (ja) * 2001-05-18 2007-08-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操作型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3474A (en) * 1988-06-29 1991-11-0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discharging static electricity in a display and push-button switch
US6229103B1 (en) * 1995-08-23 2001-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with built-in push switch driven by rotary and pushing operation of an operating knob
CN1257326A (zh) * 1998-12-15 2000-06-21 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电子器具用操作装置
CN1380668A (zh) * 2001-04-06 2002-11-20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静电消除器的操作装置和具有该操作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571619A (zh) * 2003-07-14 2005-01-26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和具有静电放电保护能力的触控式按键
CN1713320A (zh) * 2004-06-16 2005-12-28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复合输入装置
CN1881503A (zh) * 2005-05-16 2006-12-2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多向输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77898A (ja) 2010-12-09
CN101923982A (zh) 2010-12-22
JP5255521B2 (ja)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4979B2 (en) Switching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CN100511536C (zh) 旋转式输入装置
US7800581B2 (en) User input device with self-centering flat spring
CN100489742C (zh) 窄间距硬基板按键装置
CN1822274B (zh) 操作输入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1859660A (zh) 操作装置和便携式终端
US7498527B2 (en) Compound operation input device
CN101273323B (zh) 操作输入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US7652217B2 (en) Rotary type pulse switch
GB2364021A (en) Keypad having a splayed open key configuration which is movable into a closed configuration when the keypad is installed in a mobile telephone
CN100477051C (zh) 多向输入装置
US20090115749A1 (en) Input device
CN101923982B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JP2010135319A (ja) 多段動作スイッチ
US7228111B2 (en) Keypad structure
KR20080041235A (ko) 키 프레임 및 누름 버튼 스위치용 커버 부재
JP5069509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JP2001350581A (ja) 入力装置
JP2010080330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KR200451842Y1 (ko) 로우 프로파일 멀티 방향 키 유닛 구조
CN102543547B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JP4920527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5180725B2 (ja) 回転型摺動子連結体及び回転式電子部品
CN100416730C (zh) 多向输入装置
KR20100125019A (ko) 정보 입력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